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

目录

一、专业名称 (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1)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1)

四、职业岗位 (1)

(一)职业领域 (1)

(二)工作岗位 (1)

(三)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2)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4)

(一)培养目标 (4)

(二)人才规格 (4)

六、毕业资格与要求 (5)

(一)学分 (5)

(二)计算机能力要求 (5)

(三)外语能力要求 (5)

(四)职业资格证书 (6)

七、课程体系 (6)

八、教学进程安排 (8)

(一)教学周数安排 (8)

(二)按学期安排课程 (9)

(三)按周安排课程 (10)

(四)各类课程学时分配 (10)

九、专业主干课程描述 (10)

十、专业教师要求 (19)

(一)专任教师要求 (19)

(二)兼职教师要求 (20)

十一、基本实训条件 (20)

(一)校内基地具备条件 (20)

(二)校外基地具备条件 (21)

十二、教学建议 (21)

十三、说明 (2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2009)590202

一、专业名称

应用电子技术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

学制:学年学分制,基本学制3年

四、职业岗位

(一)职业领域

本专业从电子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并由学生从中自主选择参与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以助于学生根据意愿择业。本专业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将国家职业标准与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相互融通。

(二)工作岗位

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如下:

1.电子产品营销接收和分解客户任务指令,对照实际运行情况审核、制单并安排产品销售,管理客户信息;

2.技术支持编制产品技术文件,策划生产过程,制订、审核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编写内控技术标准;

3.电子企业生产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熟悉生产各环节的相关设备和操作流程;

4.电子产品维修对售后产品进行检修维护,编制产品故障信息报告,协助研发人员对部分产品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

5.电子产品研发参与公司发展路线与新产品的开发规划,分析产品需求,按照产品设计的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对产品进行规划与设计实施。

(三)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相关课程

考证考级

要求

电子产品组装根据电子产品的原理图、安

装图,运用连接电路的工具

如热风枪、电烙铁、尖嘴钳、

斜口钳、镊子、一字螺丝刀、

十字螺丝刀等组装电子产

品。

1.责任心强,能团队合作;

2.能读懂电路原理图和装配图;

3.能检测各组件与器件质量;

4.熟练使用焊接、组装、测试工具;

5.能评定焊接与连线的质量;

6.熟悉电子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

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电子产品检测

电子产品维修

电子设备

装接工

电子器件材料采购与管理供应商评价管理

采购计划编制落实

出入库管理

不合格材料的处置

积压物料的处置

1.熟练操作电脑;

2.知道采购渠道和供应商牌子、标志,了

解器件行业,能根据行情正确报价;

3.了解各类元器件性能、指标、封装

形式、检验标准、替代方法,能识

别假货;

4.掌握采购依据(Bom表、需求量、

库存)和采购流程;

5.分类处理、帐物一致、标识、保存

期、总进度表、安全库存,知道入

库的标准,确认来料的数量;

6.掌握票据、仓库管理基本知识。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生产工艺与管理编写工艺文件

车间半成品的调试

测试夹具制作

现场工艺管理

外来样品工艺分析

提出工艺改进

1.掌握电子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

质量意识,认识到工艺对产品质量

的重要性;

2.具备焊接装配基本功,会使用生产

工艺上的仪器仪表及设备;

3.具有编制工艺文件的能力,实施工

艺的能力,并提出过程中改进工

艺、改进工装、夹具等。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电子产品检测

电子产品维修

电子设备

装接工

电子产品生产技术指导解决现场技术问题

产品质量事故处理

改进措施的跟踪

检查工艺纪律

指导工人操作

1.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

2.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点;

3.常用统计方法的使用;

4.熟悉基本的质量理念。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电子产品检测

电子产品维修

电子设备

装接工

工作 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相关课程

考证考级 要求

电子 产品 品质 检验 进料检验 过程检验 产品检验 可靠性测试 品质统计分析 产品异常分析

品质改进措施提出

1.会使用仪器、仪表;

2.具备电子技术基本技能;

3.具有良好的焊接能力;

4.具有故障分析、判定的能力。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电子产品检测 电子产品维修

电子设备装接工

电子 产品 维修 不合格产品维修 返修产品维修 统计不良信息

1.会使用仪器仪表;

2.能识读电路图,会分析工作原理;

3.具有良好的焊接能力;

4.理解基本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及分

析故障能力良好;

5.会使用常用统计方法。 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电子产品检测

电子产品维修

电子设备装接工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电子 产品 售后 技术 支持

售后的技术服务 编制售后服务条款 编制故障处理流程 现场与远程支持 客户需求及产品改进 客户培训

1.通晓产品的特性;

2.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

3.能读懂原理图;

4.能编制简单的程序;

5.具有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电力电子装置分析和测试

电子设备装接工 单片机应用设计师 PLC 程序设计师

设备

采购

管理

供应商评价管理 采购计划编制落实 出入库管理 不合格材料的处置 积压物料的处置

1.具有设备管理能力;

2.具有台帐管理能力;

3.具有定期检验、维护能力;

4.具有制定设备计划能力;

5.熟悉所接触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要求;

6.具有相关机械知识应用能力;

7.具有设备采购能力;

8.熟悉生产的产品和所用的设备; 9.初步掌握ISO9000管理能力; 10.具有设备维修能力。

电气系统规划与实施 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 电力电子装置分析和测试

电子设备装接工 维修电工 PLC 程序设计师

电子 产品 销售 与 客户 管理 用户需求了解

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商务谈判

客户关系管理 客诉处理

跟踪样品信息

1.掌握电子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

3.具有收集同行信息,定位技术部门开发产品的价位、周期和卖点的能力;

4.会熟练使用电脑;

5.能比较本公司产品与同类产品的

优劣;

6.会初步核算产品成本;

7.社交能力;

8.会进行产品的简单维修保养; 9.熟悉各种电子产品。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智能电产品设计与制作

电子产品维修

电子产品销售与客户管理

测控

产品

软件

开发

单片机编程与测试 PLC 软件编制与测试 上位机软件开发 1.会用单片机编程工具; 2.至少懂一种单片机语言;会C 语言或C51语言,采用模块化设计规则;有好的编程习惯;

3.熟悉单片机最近发展情况及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4.掌握常用器件性能和使用方法;会选择单片机方案;

5.至少懂一种PLC 编程方法;

6.会PLC 机型的选择及使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7.会接口电路设计、外部接线并进行软件调试。

简易智能产品的编程 微控制器应用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 嵌入式系统应用

单片机应用设计师 PLC 程序设计师

工作 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相关课程

考证考级 要求

测控 产品 硬件 开发

电路方案的设计、产品结构设计 PCB 板设计 元器件选型 样品制作 样机电路测试、试验 成本分析 外来样品分析 1.能应用模电、数电基础知识分析并

设计和绘制原理图;

2.能通过不同电路形式实现相同要

求;

3.会简单机械绘图;

4.能使用硬件设计工具,如:PROTEL

线路板制作软件,掌控走线基本规

则;

5.能用计算机绘制PCB 板;

6.掌握硬件电路抗干扰的基本措施。

电气系统规划与实施

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

电子产品检测

电子产品维修

微控制器应用

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单片机应用设计师 PLC 程序设计师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电子产品装配工艺、PCB 板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应用单片机、PLC 设计与制作简单测控产品,具有电子测控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规格

该专业核心能力为: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与测试能力,以单片机为主的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以PLC 为主的自控系统的设计与装调能力。其知识、技能结构与态度要求如下:

1.知识结构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2)具有较好的外语知识、能查阅并看懂电子产品的英文说明书和资料; (3)具有电子类专业相关的数学、工程制图、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必要的网络和常用软件应用知识;

(4)掌握电工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5)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维修与质量管理知识; (6)掌握基本的C 语言与汇编语言、单片机技术、PLC 技术知识; (7)了解电子设备维修与产品营销的基础知识;

(8)了解现代电子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的应用知识。 2.技能结构

(1)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和工具;

(2)能识读一般电子产品原理图,能分析简单产品电路;

(3)能熟练选择、检测与使用电子元器件和材料;

(4)能按电路图安装、检修和调试电子产品;

(5)会进行生产工艺管理与质量控制;

(6)会依据电子产品的性能维护与维修电子产品;

(7)能使用常用的专业软件,设计以单片机应用为主的小型智能电子产品和以PLC控制为主的设备;

(8)会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

(9)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10)能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综合性问题。

3.态度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工作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坚强、吃苦耐劳;

(3)能不断学习和提高业务知识与技能;

(4)具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六、毕业资格与要求

(一)学分

(二)计算机能力要求

必须取得浙江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考试一级证书,计4学分。

(三)外语能力要求

必须取得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计8学分。

(四)职业资格证书

必须取得2项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1.电子设备装接工(高级)或维修电工(中级)证书,二选一计,5学分。

2.维修电工(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单片机应用设计师、PLC 程序设计师、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五选一,计5学分。

七、课程体系

图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公共基础课程

以“职业导向、融入专业”为原则,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联合开发公共课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确定本专业需要的公共职业素养,形成符合本专业职业要求、体现岗位特点的专题、项目、模块提交给学校,在学校层面构建“大思政”、“大体育”、“大课堂”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课程群,丰富学生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专业基础课程

按两种方法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一是从电子企业提炼出共性的知识与基本技能,

开发成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二是考虑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能力,开发台阶式基础课程,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效果,如用《简易智能编程》和《微控制器应用》支撑《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增加学习台阶,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

为适应中小型电子企业对人才职业竞争力的要求,以“测控电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过程贯通式”构建学习领域课程,选择中小型电子企业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原则设计教学实施过程。

职业拓展课程

可以是学习领域性质的课程,也可以是平台性质的课程,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本专业拓展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从技术上分三个方面拓展:机器人创新设计相关控制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

综合实践课程

利用校外基地的实际岗位,独立设置按周实训实习的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走向职场、融入社会的自主就业能力。综合实践课程在校内基地仿真实训的基础上进行,将仿真实训融入在基础课程、学习领域、拓展课程的项目和情境中,并与理论知识的学习贯通,实施理实一体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为在真实工作中完成各项综合任务做准备。

图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仿真实训、跟班作业、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真实与仿真交替。

仿真实训

通过一组体现典型测控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实际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开发,融于基础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和拓展课程中的项目和情境,使学生在校内基地模拟工作场景,完成仿真工作任务,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

跟班作业

学生跟着指导教师,按照企业真实岗位的工作要求设计跟班作业实践教学。如在校内企业开展电子秤仪表生产、电子秤仪表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秤营销策划;在校外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学生充当指导教师的助手、助理或徒弟,在企业师父指导下开展实习活动。

轮岗实训

学生在校内基地按照轮岗实训的作业方式设计并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如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生产;学生在校外基地多个不同的岗位上在多个指导教师轮流指导下见习或实习。

顶岗实习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可以带薪实习。实习单位原则上是学生就业的企业。

八、教学进程安排

(一)教学周数安排

学年学期按学期安排

教学周数

按周安排

教学周数

毕业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

考试机动合计备注

I 1 13 1+2(课余) 3 1 1 19

2 1

3 5 1 1 20

II 3 12 6 1 1 20

4 16 2 1 1 20

III 5 13 4+6(课余) 1 1 1 20

6 17+6(课余) 2 0 0 19

合计67 14+2(课余)21+12(课余) 6 5 5 118

(二)按学期安排课程

备注:专业限选课要求选足120学时,并且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电力电子装置分析与测试》一起选择,适合于期望在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就业者;《PLD器件应用与调试》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一起选择,适合于期望在电子器件制造类企业就业者;其他可选择《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只选一门,课程内容已经集成了多个技术模块,适合于一般期望在电子整机制造类企业就业者。

(三)按周安排课程

说明: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中,超出第五学期的教学周数在第六学期实施。

(四)各类课程学时分配

九、专业主干课程描述

1.员工职业规划与入企培训(60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建立职业归属感,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

(1)认识自我(学习自我分析方法、撰写自我分析报告);

(2)认识行业与职业(调研电子行业、完成调研报告);

(3)认识企业(深入企业、完成企业员工发展通道设计调研报告);

(4)认识专业(分析专业环境、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团队集体指导下,进行团队学习,开展学生深入企业体验,听取企业家报告、校友经验交流、职业分析专家讲座、自主设计职业生涯、自我励志等主题活动。

评价方式:过程考核80%(工作态度30%+工作成果50%+汇报和体会20%),终期考核20%。

2.电气系统的规划与实施(120学时)

课程目标:认识中小型电子企业供用电系统,熟悉供用电安全、掌握电路基本规律、分析装调实用电路,融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

教学内容:

(1)电子企业供配电与安全用电的认识(参观电子企业配电房);

(2)直流电路分析与电参量测试(载体:电子产品直流电路);

(3)单相交流电路分析与电参量测试(载体:日光灯电路);

(4)三相交流电路分析与电参量测试(载体:三相照明电路);

(5)储能元件暂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载体:电气设备开关电路);

(6)电机控制与低压配电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载体:低压控制柜)。

教学方法:仿真实验,企业供配电系统参观,电力部门讲座,一人一组实用电路装调,理实一体实验,按周实训。

评价方式:过程考核50%(理论作业40%+项目操作记录与成果60%),终期理论考核30%,终期操作考核20%。

3.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180学时)

课程目标:与前导支撑课程《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和《单元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联合建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原理分析方法,掌握电路功能调试、技术指标参数测量所要求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储备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

(1)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制作与调试(载体为便携式喊话器);

(2)集成放大电路制作与调试(载体为50W功率放大器);

(3)高频电子技术应用(载体为调频发射与接收机);

(4)分离数字集成电路应用与调试(载体为分离集成器件做的电子琴);

(5)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应用(载体为FPGA器件做的电子琴)。

教学方法:以真实企业产品为载体,再现企业工作场景,进行团队学习,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学生运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模拟企业

产品策划、装配调试全过程、获取成果性评价。

评价方式:形成性考核,学习态度与表现10%;,平时项目训练40%,终期理论考试30%;终期技能考试20%。

网络资源:https://www.doczj.com/doc/df4164512.html,/aspnet/dzdl/,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

4.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90学时)

课程目标:学生以真实产品为目标,根据任务要求利用Protel软件,遵循国际和行业规范,掌握国家标准对于原理图的要求,完成原理图的设计,在符合PCB布局和布线要求的基础上完成PCB设计,并制作出相应PCB板。

教学内容:

(1)电子线路板设计基础知识;

(2)单面板的制图与制板(载体为语音放大器。以模拟电路、分立元件为主);

(3)简单双面板的制图与制板(载体为计数器。以数字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为主);

(4)复杂双面板的制图与制板(载体为电子秤仪表线路板。模数混合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

教学方法: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PCB制作过程模拟工程实际,提供规范企业样品,案例库练习,课外科技活动,参加电子类竞赛,科技协会等第二课堂,电子产品反复设计。

评价方式:学习态度与表现10%,训练项目过程考核60%,终期操作考核30%。

5.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120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能力,结合电子设备装接工考证培训可达到电子设备装接工(高级)职业资格要求,能适应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相关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教学内容:

(1)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检验(常用元器件识别、检测、来料检验);

(2)电子产品的常用材料和工具的选用;

(3)元器件预成型、插装与导线加工(元器件成型、导线加工);

(4)电子产品手工焊接技术和自动焊接技术(手工焊接、浸焊、点胶、手工贴装);

(5)电子产品1的装配(载体为收音机组装,校内基地生产线仿真实训);

(6)电子产品2的装配(载体为电子秤仪表组装,校内企业跟班作业);

(7)电子产品3的装配(载体为数字机顶盒组装,校外企业轮岗实训);

(6)装配流水线的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装配流水线工序安排、插件、焊接质量检查);

(7)整机产品的性能检验与调试(载体为收音机、电子秤仪表、数字机顶盒);

(8)电子工艺文件编制(来料检验工艺文件、元器件成型工艺文件、插件线流水作业指导书编制);

(9)国家相关标准学习。

教学方法:实施采用“仿真实训、跟班作业、轮岗实训实践教学三环相扣”教学模式,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6-8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每个班组选出一位班组长,班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在实施步骤上,按照“任务分析、知识准备、任务实施、检查评价”四步组织实施。

评价方式:工作态度20%,产品质量及记录40%,总结报告10%,现场答辩或汇报10%;笔试20%。

课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f4164512.html,/aspnet/scgl/,2009年浙江省精品课程。

6.简易智能产品编程(60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和初步的C语言编程能力,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所需的软件编程思维和兴趣提供前期支持。

教学内容:

(1)小车避障行走编程;

(2)小车接力搬运编程;

(3)避障灭火机器人编程。

教学方法:选择学生有浓厚兴趣的机器人为教学载体,硬件重组,软件重组,图形化编程,操作示范,实现效果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创新练习。

评价方式:采用项目过程考核。项目一 20%;项目二40%;项目三 40%。

7.微控制器应用(120学时)

课程目标:学生能设计一个完整的、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从单片机选型、外围接口电路搭建、内部资源分配、程序编写以及下载调试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

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单片机应用的基础能力,为后续课程《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提供阶梯和支撑,为学生从事相关行业生产研发方面的工作打基础。

教学内容:

(1)指示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项目为指示灯两灭控制模块、指示灯开关控制模块、装饰灯设计模块);

(2)超速报警系统设计与调试(项目为速度显示模块、转速测量模块、超限报警模块);

(3)电动车调速系统设计与调试(项目为调速信号采集模块、转速控制模块)。

教学方法:专、兼任教师共同指导,仿真训练与实物设计同步,个人技能训练与团队流动分组结合,通过产品模块开发联通整机产品,电子产品开发全过程贯通式练习。

评价方式:过程考核60%(方案20%+实施30%+成果20%+态度30%),终期考核40%(理论50%+实践50%)。

8.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150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分析电子产品功能与技术指标,能根据任务的要求进行方案设计,能熟练使用设计平台、开发工具进行软硬件设计,能按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硬件电路设计与安装调试,对产品进行参数、技术指标的测试,具有强烈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责任心等意识,适应电子产品开发技术员岗位的工作。

教学内容:

(1)人机接口设计与制作(载体为智能电子钟);

(2)A/D接口设计与制作(载体为电子秤);

(3)电动机调速设计与制作(载体为电动车控制器)。

教学方法:每个训练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过程。由训练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技能训练引出相关概念、硬件设计与编程技巧,体现做中学、学中练的教学思路。分组教学,一般选择3~4人一组,并设组长一名。

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2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50%。评价内容:任务分析(10%);方案设计(15%);电路设计(12%);硬件电路装调(12%);程序设计与调试(15%);测试(7%);技术文档(9%);学习体会(10%);协作(10%)。

网络资源:https://www.doczj.com/doc/df4164512.html,/aspnet/zncp2/,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

9.电子产品检测(60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环境承受能力检验、防触电保护检验、电磁兼容能力检验等质量标准,培养学生对标准的解读应用能力、检验操作能力、检验设备的维护与校准能力、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检验报告的编写能力等。

教学内容:

(1)环境承受能力检验(标准解读,高温、低温、交变湿热、盐雾腐蚀、电磁扫频振动六项检验,编写检验报告);

(2)防触电保护检验(标准解读,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电气强度、接地电阻测量,编写检验报告);

(3)电磁兼容能力检验(标准解读,静电放电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周波跌落抗扰度、工频磁场抗扰度测量,编写检验报告)。

教学方法:引入企业标准,由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上示范课,企业质量部门团队参与授课(避开企业的出差因素,保证教学秩序),大班化教学与个别操作相结合,校内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配合教学与管理。

评价方式:项目过程考核,环境承受能力检验20%,防触电保护检验30%,电磁兼容能力检验30%,平时表现20%。

10.电子产品维修(120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常见故障检修方法与技巧,基本达到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要求,能适应电子企业产品生产线上维修,产品售后技术市场支持等岗位要求。

教学内容:

(1)应急照明灯的定点维修(应急照明灯电路常见故障的维修);

(2)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上门安装调试与维修(电视场强仪的使用、数字电视机顶盒电路常见故障的维修);

(3)彩电的售后服务与维修(训练项目为频率特性测试仪等维修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的维修)。

教学方法:引入企业真实产品的真实维修方式,模拟校外基地生产线上维修,模拟上门安装,模拟售后技术服务流程,成立课外家电维修小组,对外承接维修任务,团队学习,校内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主动实践。

评价方式:工作过程与完成质量的考核30%,操作考试40%,终期理论考试 30%。

11.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120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改革理念下,以真实企业设备为载体来设计职业能力教学的学习领域型课程。以PLC控制为主的真实企业产品为载体来构建“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分析与设计PLC 控制系统的电气控制电路,选购PLC机型和电子元器件、系统调试,编写系统调试报告和随机技术文件等,基本达到PLC程序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

教学内容:

(1)运输小车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训练项目为电机起停PLC控制系统装配与调试、电机正反转PLC控制系统装调试、小车往返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4工位往返运输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2)传统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训练项目为电动葫芦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普通车床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平面磨床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万能铣床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卧式镗床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

(3)智能抢答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训练项目为智能抢答PLC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智能抢答PLC控制程序设计、智能抢答PLC控制系统联机调试);

(4)电除尘振打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训练项目为电除尘振打PLC控制电路设计、电除尘振打PLC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PLC控制系统设计、电除尘振打PLC 控制系统联机调试、器件布置图、接线图绘制和技术文档编写、设计PLC的外部接口电路和控制柜、装配PLC控制系统、编写PLC控制程序与系统联机调试)。

教学方法:任务引领、仿真实训、装配调试、跟班指导,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团队学习。

评价方式:终期理论考试30%,过程考核70%(个人评价15%、小组评价15%、教师评价70%)。

12.电子产品销售与客户管理(60学时)

课程目标:学会中小企业四种典型的销售模式,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与电子产品营销相关的法律法规;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较好地管理客户关系。

教学内容:

(1)经销商式电子产品销售与客户管理(载体为绿源电动车。撰写电子产品市

场营销调研报告、策划电子产品推广方案、建立经销商客户管理文档);

(2)招投标式电子产品销售与客户管理(载体为灵声广播系列产品。学习销售礼仪与沟通技巧、制定投标书、建立招标商客户管理文档);

(3)外贸式电子产品销售与客户管理(载体为博尚电子数字机顶盒。读写外贸函电、设计展台布置方案、编制外贸单据、建立外商客户管理文档);

(4)电子商务式电子产品销售与客户管理(载体为东晶电子石英晶体振荡器。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管理文档)。

教学方法:将企业电子产品销售归纳为“经销商式、招投标式、外贸式、电子商务式”四种典型的模式,然后结合示范基地企业的销售案例,将销售过程知识融入四种销售模式。开展企业销售部门讲座、团队学习、企业真实案例教学等活动。

评价方式:形成性考核80%(工作态度30%、工作成果50%、汇报10%、工作体会10%),终期考核20%。

13.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30学时)

实训项目:电子元器件及其选择训练;常用工具和元器件的使用训练;常用仪表的使用训练;电路安装训练;电路识读的基本方法训练;电路测试的一般方法训练;处理电路故障的一般方法训练;查询技术资料的方法训练。

实训目标:通过八项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形成电子产品制作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激励他们主动运用这些技能去制作电子产品。

教学场所:新员工培训车间电子电路实训室,确保学生每人有一套电脑、仪器与工具。

组织方式:指导教师具备电子设备装接工技师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项目经验或企业经历,生产组织和管理能力强。学生一人一组,教师规范化演示,学生模仿、反复练习,练习结果评价四步骤的员工培训式教学。

考核方式:工作态度10%,元器件与电路资料查询10%,元器件认识、选择与测量10%,常用工具的使用10%,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30%,电路识读、制作、测试与故障处理30%。

14.电子产品装接实习(120学时)

实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产品生产流程和工作环境,了解本专业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学

习管理人员和工人们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树立劳动观念、集体观念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从业的基本素质,提高工作的竞争能力。

教学场所:整机制造、设备制造、器件配套、服务类电子企业及公司,确保学生每人一个工作岗位,每个学生班组有一个跟班指导的企业兼职教师,每个校外基地有一名以上校内教师,每天有入企管理记录并参与过程指导。

组织方式: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基地,学生自己联系必须有书面申请与学校批文,班组长制,班组长日报制、校内教师日报制、企业兼职教师周报制。

考核方式:上班考勤20%(企业与学校共同考核),工作业绩60%(企业考核),工作过程报告20%(学校考核)。

15.暑期专业实践(120学时)

实习目标:要求学生带着专业实践任务,通过自己寻找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暑期深入电子企业勤工俭学。和电子产品装接实习目标不同,暑期专业实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独立走入社会、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评估自己,通过自己求职,增强个人的职业定向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教学场所: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或学校安排的企业。确保学生每人一个工作岗位,一个指导师傅。

组织方式:在真实的生产岗位上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求,作为真实的企业员工参加生产劳动,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调研和访谈深入企业、认识企业,最后上交实习过程书面报告。

考核方式:上班考勤20%(企业与学校共同考核),工作业绩60%(企业考核),工作过程报告20%(学校考核)。

16.顶岗实习(600学时)

实习目标:要求学生到电子产品整机制造企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器件配套企业及销售服务企业去参加产品营销、技术支持、产品生产、产品维修、研发助理等岗位的顶岗锻炼。达到熟悉公司的组织结构与生产流程,掌握电子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策略和方法,掌握企业产品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和掌握电子产品设计、工艺管理、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生产、产品检测、营销和技术支持等环节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并得到一定的操作技能训练等目标,为正式上岗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场所:原则上要求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报告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 戴一峰 林育兹 朱智强 苏新春 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成果总结总结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王瑞芳、、戴一峰戴一峰、、林育兹林育兹、、朱智强朱智强、、苏新春苏新春、、李兰英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 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4版————— 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成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 1. 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检测、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总结经验扩大优势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校企合作 学院隶属宁波市领导,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这为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将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省重化工基地,进一步确立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十一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及机械基础件、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模具、新材料、新能源、文具、家用电器等十大产业。宁波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据《宁波市2006——2007年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未来几年,宁波每年需要10万名技能型人才,这给学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合作发展基础良好。北仑区东接深水良港——北仑港,北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中信公司独家开发的大榭开发区,有1000多家外(合)资企业,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至2005年,宁波十大百亿工程中有七项落户在北仑新区。目前北仑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区,成为宁波市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强区和利用外资的龙头,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企双方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双赢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推行“三三”模式,深化工学结合 学院几年来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其中《“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案例》作为9个典型模式之一收入由教育部高教司、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主编的银领工程丛书《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状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组织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形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员工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

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所以,关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后备人才 后备人才问题是当今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用好新生员工与如何把新生员工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要想能够百年长青,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并拥有培养优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机制。 1、招聘遵循最适合原则 在开展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引入既要考虑企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又要考虑人才自身的需求,综合各项主客观因素,选择人才,讲究适用、匹配原则。最好的人才不一定最适合企业现阶段岗位的需求,只有适合本企业、本岗位的人才,企业才应该聘用。 2、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和平衡员工心态的重要条件。对于人才来说,轻松愉悦工作的环境、可以接受下属建议的上级、患难与共的同事也许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适度的成就感 企业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并且甘愿付出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就必须给予能干的员工更多的机会,给予工作成绩优异的员工应有的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60401 学校名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41 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所在地广东省(省份)广州(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珠三角地区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劲东风,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 2006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评审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尤其是在09年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当中,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在专业内涵方面下苦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取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2010年该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示范性专业验收工作,正式成为了“省级示范性专业”称号。 1、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手段引进专业团队人才,通过国内外访学、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参与项目研发或企业兼职等途径锻炼培养人才,本专业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骨干队伍。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思想素质好,团队意识强,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一批来自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沃华消防公司、广东建业工程技术公司、广东海富建设有限公司消防技术服务分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兼职教师。 2、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点带面,以课程等级建设推进课程整体改革,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先后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获省级精品课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获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指在知识、人才比较集中的学校群体中所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养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它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中传授、机制的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为社会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但其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

化新模式。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我院建校历史不长,但自2002年提出“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一直有意识的强调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示范校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高等科学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每个成员潜移默化地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产生认同,形成凝聚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对我院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新建校园不久的学校来说,必须全力进行校园文化再造,使之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以复兴人文精神,人文化成为旨归,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自然美,凸现人文美,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思路,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为百年树人之地,大学校园须为百年大计。校园文化建设要高起点、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总则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 二、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三、主要内容 1、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人才调配;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四、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后备人才的甄选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

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二、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人员 (二)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 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 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 2、以上各类人员资质要求为初定,具体要求根据各部门用人理念 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综合能力 4、心理测试 三、甄选工具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 3、综合素质和潜质可借助一些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四、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各部门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某些中级或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一般来说,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2名候选人。 五、后备人才甄选程序 各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学院概况与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市政府为适应南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其前身南宁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广西最早面向市场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为2215.26亩,教职工 65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70.8% ,开设45个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校生91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以培养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为己任,走产学合作教育的之路,初步探索出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01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2年的办学积累,使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国色天香”(国家品质、特色办学、天之骄子、桃李生香)的教育品牌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鲜明教育特色。 (二)建设基础 1.面向市场的“六化”开放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根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起点基础上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服务东盟”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资源社会化、产品精品化、手段现代化、服务高效化”的“六化”先进办学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办学市场化:把学院办学活动纳入市场的大框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做到办学机制适应市场、专业建设围绕市场、课程改革跟踪市场、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学校发展依托市场。近年来,学院根据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新形势,以及产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筹建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筹建方案 当前广东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转型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方面中山普遍存在技术人才供应不足,高技能人才特别短缺、产业升级所学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中山的很多镇区又存在一定比例的下岗、待岗职工,有相当多闲置的劳动力。而职业培训能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与素质,就是打破制约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因此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决定发挥各自在资金与办学方面的优势,拟在火炬开发区选址筹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名称以定,以下简称“学校”)。现就学校筹建方案汇报如下: 一、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必要性 1、组建“学校”就是满足当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就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加快企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匮乏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我市目前这类人才仅占7、6%。以制造业为例,一线职工中,高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师不足5%。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成立学校十分迫切。学样成立后将对改善与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当前中山快 速发展的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新成长的劳动力由于缺乏职业能力而不能就业,而许多企业又往往补充不上合格的人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使广大青年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她们具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缓解工荒与促进就业具有直接的意义。 2、组建“学校”正值当前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1)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就是中山市还就是开发区对于各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出台了多个文件。比如中人社发〔2016〕68号《中山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就就是最好的说明。 (2)火炬开发区作为中山市最大工业开发区,企业之多,市场最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显迫切,高级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企业与产业的发展,而由此,使得职业培训学校市场不断发展。 (3)开发区虽然培训学校众多、竞争激烈,但就是没有一家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样无疑为我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会 3、“学校”选址区位优越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将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址选择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区位优越、经济发达、教育氛围良好,将使学校占尽地利,辐射全中山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电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必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SMT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能力及手机维修技术,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1)手机维修员;(2)SMT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SMT准技师或准工艺师;(3)小型电子企业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4)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省内同类专业学生相比有明显优势。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实现“订单式”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至2010年,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50人。同时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

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年均35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中专学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年均200人次以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专业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兴办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大力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40%以上。 1、积极推进“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市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Hwardoo Education Limited Company, HELC)。通过该公司整合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开发制订专业标准。通过“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实现“开发一套标准,构

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第一部分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与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一)专业背景 (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自治区、昌吉州和阜康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材料) (二)专业发展历程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的重大阶段性说明) (三)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开发、审定和批准实施。) (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 (贯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教理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 二、人才培养目标 (简要说明) 三、培养对象与学制 (1)培养对象: (2)学制: (3)学历层次: 四、课程设置 (一)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结合校内外实训条件,将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个学期。)(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 1、深入企业调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主体,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 2、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构建“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依靠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配置转化,确定需开设的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的开展顺序为主要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表1-2 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四)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在每一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中都包含工作过程、工作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从而达到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问题。) 1.学习领域的结构 学习领域的描述格式见表1-4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设计见表1—5~表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当前面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新形势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这个目标的策略包括在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及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要目标更新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虽然也包含素质,但主要强调的是专业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充分表达对这类人才新的要求,已不合时宜,需要实时进行调整。 一、根据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便开始向着职业化和大众性的方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以职业为导向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可是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将培养目标转向职业化,仍然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并确定了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性。 (一)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在2005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了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研究型高校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纷纷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己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批判精神,时刻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 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 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 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 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 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 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 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 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

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方案

P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 筹建方案 (征求意见稿)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办公室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九日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方案

菏泽市是山东省的人口大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初、高中不能继续升学就读的人员达十几万人。由于菏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低水平的劳务输出始终占有较大比重。近几年来,随着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菏泽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经济建设已步入了发展的快 车道,对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迅速增长。随着菏泽煤炭、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菏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的迅速崛起,大专以上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高等职业院校的智力支撑,成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保持发展后劲的重要基础。 为此,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并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做出了 筹建菏泽职业技术学院的重要决定,这将对我市经济、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及我市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学院选址、规模及定位 学院选址菏泽牡丹办事处长城路以北、牡丹路以东、北外 环路以南,总占地面积1498亩,总建筑面积52.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征用土地865亩,二期工程用地633亩。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规模25000人(其中高职10000人,三个中等职业学校15000人)。菏泽职业技术学院在整合菏 泽信息工程学校、菏泽工业学校、菏泽财经学校三校资源(人、 财、物)后组建,在管理模式上,以高职为主,中高职并存,建 成后保留三个中等职业学校的牌子、建制和招生计划。

学院建设的基本定位是:紧紧围绕菏泽经济发展,围绕“三大基地”建设和“六大产业”发展,以服务菏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核心,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专业设置和培 养方向上坚持与菏泽经济结构、就业市场高度对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人才培养 与科学研究并重,在努力培养菏泽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中高级 人才的同时,积极参与对菏泽经济建设特别是采矿、能源、煤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生物工程、牡丹栽培、林木加工等领 域重大课题的协作攻关,实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建设,拟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院 和知名专家主持规划设计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规划思路,贯彻以人为本、弹性生长、分期实施、相对完整、逐 步成型的规划思想,遵循科学布局、合理组团、适度前瞻、留有 余地的规划路线,实现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互相呼应、高低错 落、有机联系、协调有致、风景优美、相映生辉”的目标,争取 经过5年的建设与发展,把菏泽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在校生 2.5万人以上,辐射全国,理念先进,有吸引力,有影响力,对 菏泽工业化进程具有支撑作用,能带动我市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一流的生态化、园林化、人性化、网络化、个性鲜明的现代化 综合性职业大学。 二、学科设置与管理体制

人才培养方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XXX公司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各产品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事行政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或在职普通员工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3、战略人才的甄选 第十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十一条甄选条件 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浙江音乐学院筹建方案(作业2))

浙江音乐学院(筹)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浙江音乐学院(筹)是根据省政府关于筹建浙江音乐学院的批复浙政函〔2012〕104号和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2〕27号檔精神开展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有以下几个重点要求: 1、要求2015年完成浙江音乐学院筹建工作,启动浙江音乐学院挂牌仪式。 2、要求2012年启动浙江音乐学院校区基础建设,建设一个美丽的一流的音乐学院。 3、要求浙江音乐学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 二、建设方案可行性分析 筹建一所浙江音乐学院是基于几个层次的需求。具有以下几个重点可行性。 第一,浙江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近十年来,浙江省的文化建设政策规划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从文化建设的普及到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和转变成强有力的文化生产力,高质量的文化建设需要几所带有地标性的高等艺术学府作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规划是筹办音乐学院强有力的支持力量。 第二,浙江省高等艺术教育建设的历史使命。浙江省作为吴越文化之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历史资源,浙江省的高等艺术教育在上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有走在全国前列的历史,当时的国立杭州艺术高专拥有李叔同、丰子恺、林风眠等大师,李叔同创立的学堂乐歌是音乐教育进入现代学校的典范。浙江目前有一所一流的中国美术学院,承载了中国近代辉煌的高等美术教育史,因此,一百年后建立的浙江音乐学院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第三,浙江省高等艺术教育办学发展的内生需求。浙江省目前没有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院,但浙江省已具备了强有力的高等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这些音乐教育资源分散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学校,因此集聚高等音乐教育人才于一地是快速提高浙江高等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而创办一所全新意义的音乐学院还存在着探索突破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些办学困境的可能性。

人才培养方案

颍上职教中心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财会类专业开设了会计、统计基础、财政与税务知识三门课程。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根据安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评审办法,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根据目前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具体的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融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和懂会计知识的商业、服务业基层管理者,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颍上县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校企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三)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多证制”教育 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会计核算、及管理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根据会计专业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形成会计专业领域的实训教学体系,并以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主体,实行“多证制”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的劳动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向社会推荐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是指培养人才要加强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规格: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要做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专业设置,遴选优势、强势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并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通过设置多种专业方向,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