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变革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变革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变革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变革

新编成本会计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成本计算分类法的特点。

答:A,分类法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该类产品的生产费用。

B,分类法的成本计算期要根据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来确定。

C,生产费用总额的分配。

D,分类法不是一种独产的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2,试述分类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答:A,合理确定产品类别,按产品类别设立成本计算单。

B,在开设的成本计算单内,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C,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类内各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如何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

答:

4,说明成本计算定额法的特点。

答:这种方法克服了前述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不足,即生产费用的日常核算,均按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进和;产品的实际成本,也是根据实际生产费用计算。这些,都不能及时揭示实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及其发生的原因;不能更了的加强成本的控制;不能更有效地发挥成本核算对一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能用时揭示差异,提供有关成本形成动态的种种信息;有助于促使企业控制和节约费用。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企业定额管理制度较健全,而且产品生产定额、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

5,说明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的程序。

答:A,按照企来生产工艺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及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B,按照定额成本标准,进行逐项分解,计算各成本项目的定额费用,编制产品定额成本表。C,生产费用发生时,将其划分为定额成本和定额成本差并两部分,分别编制凭证,

D,按确定的成本计算其本方法,汇集,结转各项费用的定额成本差异,并按一定标准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人配,

F,将产品定额成本加减所分配的定额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及材料成本差异,即可求得产品实际成本。

6,试述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过程。

答:首先必须制定产品的格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然后,根据各项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计划工资系、计划费用率等资料,计算产品的各项费用定额和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其让算公式如下:

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直接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计划单价

=本月投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产品定额工时*计划工资率

=产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工资率

产品制造费用定额=产品定额工时*计划费用率

=产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划工资率

7,试述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过程,

答:(1)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A,定期对在产品进行盘存,确定在产品数量。

B,根据产量凭证所列完工产品数量及盘存在产品数量,计算产品投产数量计算公式如下:产品投产数量=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

C,计算材料定额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定额消耗量=产品投产数量*材料消耗定额

D,计算材料实际消耗量。根据限额领料单、超额领料单、代用领料单、退料单等凭证,以及车间余料的盘存资料,计算出材料的实际消耗量。

F,计算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的实际消耗量-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2)直接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A,在计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与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类似。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工资就是定额工资。其计算公如下:直接人工定额费用=约当产量*计件单价

计件单价=计划单位工时人工费用/每工时产量定额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平时不能按产品直接计算,所以平时只以工时进行考核,在月末实际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确定以后,才能按下列公式计算:

计划单位工时工资=计划产量的定额直接工资总额/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总数

实际单位工时工资=实际直接工资总额/实际生产工时总数

某产品定额工资=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实际生产工时*实际单位工时工资

该产品实际工资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实际工资额-该产品定额工资额

(3)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制迁费用属于间费用,即发生时先按发生地点进行归集,月末,才直接或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8,说明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特点。

答:

9,什么是联产品、副产品?说明联产品和副产品的联系和区别。

答:(1)A,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不同用途的主要产品。

B,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材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或利用生产中废料加工而成的产品

(2)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是联合生产过程的产物,都是投入相同的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而产生的。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价值。联产品价值一般较大,而副产品的价值一般较小。

10,什么是等级产品?说明等级产品与联、副产品的联系和区别。

答:(1)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相同加工过程生产出来的品种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产品。(2)三者这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是联合生过程的产物,都是投入相同的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而产生的。三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价值。联产品价值一般较大,等级产品的成本中等,而副产品的价什一般较小。

11,什么是联合成本?什么是可归属成本?

答:(1)联产品在分离前可合并成一类产品,根据联产品的生产待点,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汇集计算其成本,这一成本各称为联合成本。

(2)有些联产品分离后还需进一步加工才能出售,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分离后的加工成本。这一成本因可辩明其承担主体,所以又称为可归属成本。

12,联产品的联合成本的分配主要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答:(1)系数分配法:采用该方法分摊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其正确程度取决于系数的确定。前已述及,决定系数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分配标准和标准产品的确定。帽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应用系数法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这时,可考虑其他较简便的分配方法,如实物量分配法。(2)实物量分配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并且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单位成本是平均单位成本,因此,各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是一致的。但这种方法亦存在某些缺陷,表现在:A,并非所有的成本发生都与实物量直接相关;B,未考虑各联产品的特性和含量,未考虑其各自的销

售价值。这就有可能出现销售价值低的产品亏损的情况。这种分配方法一般适用于成本的发生与产量密切,而且各联产品销售价值较为均衡的联合成本的分配,否则可考虑采用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3)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这种分配法是基于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该成正比例地负担较高份额的联合成本这一理论。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是将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的销售价值的比例来分摊,其结果是各联产品可取得一致的毛利率。这种方法克服了实物量分配法的不足,但其本身也存在着缺陷,表现在:A,并非所有的成本都与售价有关,价格较高的产品不定要负担较高的成本,因为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不止其价值一项;B,并非所有的联产品都具有同样的获利能力。若不分情况盲目采用这种方法,对产品生产决策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而且价格波动不大的联产品成本计算。若企来的某些联产品分离后仍需进一步加工主可销售,这时联合成本的分配可考虑采用净实现价值分配法,

(4)净实现价值分配法:净实现价值分配法是将联产品的联合成本按净实现价值的比例分配。净实现价值=产品销售价格-该产品可归属成本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无需进一步加工的联产品,共净实现价值与其销售价格一致。

13,等级产品形成的原因有哪几种?不同原因形成的等组长产品成本计算有何特点?

答:(1)A,由于工人操作不慎,技术不熟、生产管理不善所致;

B,由于材料质量不同,工艺技术上的要求不同或目前生产技术条件所限造成。

(2)对于第一种原因形成的等级产品,其成本不应有别,即不同等级的产品应具有相同的成本,这样,次及产品可能上于售价较低而造成亏损,这正好说明企来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缺陷,从而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对于后种原因造成的等级产品,往往以单位售价的比例定出系数比例来分配各等级产品就分摊的联合成本。其计算结果是售价高的产品负担较多的联合成本。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分类法的核算。

二,资料某企业以同一材料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而成本计算是将三种产品归为一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按系数比例法分配类内各种产品成本。20**年4月份有关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生产情况及费用资料如下:

1,产量资料:甲产品120件,乙产品300件,丙产品460件。

2,系数资料,如下表所示。

系数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

材料系数1 1.3 1.5

工时系数 1 1.1 1.2

3,本月本类完工产品总成本为75426元,其中:直接材料62400直接人工8016元,制造费用5010元。

三,要求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

答: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用某种原料同时生产出甲,乙两种联产品。20**年3月份其生产甲产品20000千克,乙产品10000千克,无期初,期末在产品。生产这些联产品的联合成本为:材料300000元,工资及福利费108000元,制造费用120000元,甲产品的单位售价25元/千克,乙产品的单位售价30元/千克,全部产品均已售出。

三,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用下列方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成本。

1,按产品产量计算,

2,按相对产量计算(甲产品为标准产品,系数为1,乙产品系数为1.2).

3,按产品的单位售价系数比例计算,并按成本项目分别计算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甲产品为标准产品)

4,若联产品分离后,甲,乙两种产品还需继续加工,其继续加工的成本分别为100200元和50000元,按净实现价值法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

习题三

一,目的练习定额法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投入量为800件,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材料计划单价为10元,材料的节约差异金额为500千克,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为2%.

三,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

习题四

一,目的练习定额法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某产品月初在产品400件,完工率50%.第工时产量定额上月为4件,本月提高到5件.计划单位工时人工费上月和本月均为2元.

三,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月初在产品的定额费用,定额变动调整数和定额变动差异数.

习题五

一,目的练习定额法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采用定额法进行成本计算.某月份的定额资料如下:材料消耗定额从4.3千克降到4千克,材料计划单价5元,工时定额5小时,计划小时人工费2元,计划小时制造费3.2元;本月的月初在产品数量20件,本月投入产量40件,本月完工产品产量5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10件;月初在产品定额差异为: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8元,制造费用10元;本月发生的定额差异为:直接材料50元,直接人工14元,制造费用34元;在产品完工率50%,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三,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答:

第十二章主营业务成本及期间费用的核算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主营业务成本?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有何重要意义?

答:(1)是指已经售出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的工业性劳务的实际成本。

(2)正确进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是确定企业毛利的必要条件也是分析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产品销售成本较客允地反映了报告期流动资金的周转数量。以主营业务成本作为周转额来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就能如实反映流动资金的实际周转时间,它不受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2,什么是产成品的储存费用?为什么有时要单独核算产成品的储存费用?如何核算?

答:(1)对于完工入库的产成品,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在仓库中储存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生的一连串费用称为产成品的储存费用。

(2)

3,如何进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

答:(1)产成品按实际成本计价时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

在产成品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情况下,产成品的收入、发出和销售,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月末,根据成本计算资料计逄出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对于销售的产成品,其单位成本的确定方法同材料出库时单价确定方法基本相同,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或分批实际法确定。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动,如需变动,应在年度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2)产成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时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

产成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时,计算主营业务成本的原理同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确定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原理一样。产口销售时,按计划成本由“产成品”科目的贷方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借方,同时计算销售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为:产品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的成本差异+本月生产入库的产品成本差异)/(月初结存产成品的计划成本+本月生产入库产成品的计划成本)*100%

公式中的分母应按差异性质确定正负号,实际小于计划为节约用“-”号,实际大于计划为超支用“+”号。

已销产品应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已销产品的计划成本*产品成本差异分配率

4,什么是期间费用?为什么要进行期间费用的核算?

答:(1)是指当期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收益性支出。

(2)通过期间费用的核算,可以反映其实际发生及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是企业营业利润的重要步骤。

5,什么是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1)是指企业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招待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管理费用与制造费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

7,什么是营业费用?营业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1)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2)包括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租凭费(不含融资租凭费)和销售服务费用;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

8,什么是财务费用?它都包括哪些内容?

答:(1)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短期借款的利息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产在品的收,发出业务的核算.

二,资料

1,某企业生产A,B两类产品.各产成品采用计划成本计价.各产成品的计划成本和20**年6月初各产成品明细账的结存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名称A B

A-1 A-2 A-3 B-1 B-2

计划单位成本(元) 45 50 55 80 85

月初结存数量(台) 400 500 350 150 200

2,月初"产成品差异"账户借方余额总计1500元,其中:A类产品借方余额700元,B类产品借方余额800元.

3,5月份仓库产成品收,发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A B

A-1 A-2 A-3 B-1 B-2

交库(台) 2000 2200 2500 1000 1500

实际成本(元) 356000 240000

发货(台) 1400 1500 1200 900 1400

三,要求

1,按产品类别计算产品成本差异率及发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2,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算.

二,资料某企业20**年8月份发一下列经济业务:

1,支付本月职工差旅费8600元,其中生产车间职工2600元,工厂总部管理人员1480元,销售部门4520元.

2,支付银行借款利息9200元.

3,支付房产税2520元,劳动保险费1400元.

4,计提坏账准务1400元

5,支付交际应酬费13200元.

6,支付广告费6480元.

7,无形资产摊销2432元,开办费摊销1670元.

8,本期供电局结算的电费共46800元,其中各生产部门负担75%,计3510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18%,计8424元,销售机构负担7%,计3276元.

9,支付技术开发费,共计16842元.

10,当月企业管理部门及销售机构应负担的工资分别为16000元和9500元.应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分别为2240元和1330元.

三,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第十三章标准成本制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制度?

答:(1),示准成本是在充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现已达到的技术水平所确定的企业在有效经营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所应当发生的成本。“标准成本”一词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也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

(2)

2,标准成本制度和定额法有何关系?

答: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法没有本质区别,因为两种制度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成本控制及业绩的考羡。尽管如此,介他们在具体运用上还是存大一些差异,主要表在:标准成本制是在分步法与分批法基础上实行的成本控制方法,定额法并没有明确这一点;定额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差异凭证及严格的传递程序,而标准成本制度并未作具体说明;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将成本、费用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并分别说明其差异,为管理当局可担供更详尽而科学的决策信息,定额法则没有作到这一点,定额法要计算定额变动差异,它设计了一套定额变动及差异计算的方法,比较严密,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因标准成本一般使用一年,变动较小,所以也不计算定额变动。3,什么是材料数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如何计算?

答: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格料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

量)

4,什么是人工效能差异、工资率差异?如何计算?

答: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也叫做直接人工用量差异,与材料用量差异类似;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也叫做直接人工价格差异,与材料价格差异类似,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资率=(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5,何谓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如何计算?

答: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同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6,什么是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开支差异、能力利用差异差异、效率差异?如何计算?

答: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其中: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标准总工时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生产单位产品的工时标准(机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能力利用差异是指实际工时与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导出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所需的几个公式: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实际固定制造费-预算固定制造费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实际工时)=预算固定制造费-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7,为什么把成本差异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大类?哪些是数量差异?哪些是价格差异?答:会计人员不仅要计算、反映这些成本差异,而且要认真分析成本差异,找出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比较详细的住处民。形成成本差异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数量因素”和“价格因素”两类。通常将“数量因素”变动所形成的差异,称为数量差异;将“价格因素”变动所形成的差异,称为价格差异。

8,材料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材料数量差异应由生产部门负责“这句话对否?为什么?答:答:错。因为一般而言,材料价格的并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但如果由于市场供求变动引起材料供应价格的变动,则超出了采购部门的控制范围;又如由于生产上的临时需要而进行小批量采购或紧急采购,因不能享受数量折扣或由陆运改为空运而引起价格的不利差异也不应由采购部门负责,而应由造成这种临时需要的生产部门负责。材料的数量差异一般应由负责控制用料的生产部门负责。但如因材料质量低劣而增加了废品,或因材料的规格不符合要求而大材小用等原因而引起材料数量的不利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所以划分责任归属,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9,什么是有利差异(顺差)?什么是不利差异(逆差)?

答: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称为顺差,也称为有利差异;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所开形成的差异称为逆差,也称为不利差异,

10,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其成本差异是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的?

直接材料成本并异的账务处理:(1)借:原材料

材料价格差异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2)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材料数量差异

贷:原材料

专用发票上登记金额作如下账务处理: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材料价格差异

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科目)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贷: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应付工资

制造费用差异的几务处理:(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贷: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

(2)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入库的账务处理:借:产成品——甲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标准成本制度下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销售费用发生的账务处理:借:变动营业费用

固定营业费用

贷:(有差账户)

结转成本差异:借:主营业务成本

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贷:材料数量差异

工资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注:成本差异计算表:

差异=材料成本差世=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人工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数量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制造费用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价格差异(开支差异)=(实际发生额-实际产量所耗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数量差异(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性制造费用=价格差异(开支差异)=实际数-预算数

=数量差异(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能力利用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成本差异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使用A材料生产甲产品,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本月实际耗用材料4600千克,材料实际成本19320元。

2,本月实际用工6400小时,人工成本33600元。

3,本期购进的材料全部用于生产,共生产甲产品2000件。

4,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成本项目价格标准数量标准标准成本

直拉材料4元/千克2千克8元

直接人工5元/千克3工时15元

三,要求

1,计算本月份的材料数量差异与才料价格差异。

2,计算本月份的人工工资率差异与人工效率差异。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生产B产品,实际产量4000件,使用工时84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208元,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0。6元/小时。

三,要求

1,计算B产品变动制造费用的总差异。

2,计算B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效率差异。

习题三

一,目的练习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5000元。该企业正常生产应完成机器小时为100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15500元,其他有关资料见习题二.

三,要求

1,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总差异.

2,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开支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习题四

一,目的练习标准成本制度下实际成本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20**年2月份有关资料如下表所求.

项目标准成本超支差异节约差异

直接材料20000

价格差异1400

数量差异1000

直接人工差异21000

工资率差异1980

数量差异900

制造费用25000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400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1000

三,要求根据上列资料,计算甲产品的实际成本,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传统成本计处方法的局限性。

答: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核算生产过程的成本,而忽视管理过程的成本;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不注重投产前的产吕开发成本。事实上,随着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发生了重大变革。由生产作业引起的产品成本大大下降,而由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大大上升。且市场的激烈况争要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产品寿命周期简短化,即产品开发成本已日益增多。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产品的成本内容已逐渐扩展到企业的职能领域当中,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产品定价及重要产品决策的需要。相反地仍延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内容,仅仅对局部成本实施管理,必然会引起产品成本信息失真,误导有关的决策。

2,试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答: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准确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至成本的发生。

3,试述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答: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在一起。而”作业消耗资源、产吕消耗作业“成本的发生是消耗各种资源的作业引起的而产品的成本取决于各自对作业需求量。这表明一作业成本会计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索本求源,实现了成本计处与控制的结合。

4,试述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答:第一步,计算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标兵料和直接人工成本,这一步同传统的成本制度是一样的。

第二步,将制造费用汇集于若干个同质成本库。成本库确定后,就可以计算第一成本库每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即计算成本库分摊率。

第三步,将汇集于成本库的制造费用按成本库分摊率分摊到各项产品中去,其计算公式如下:各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库分摊率*该种产品所耗用的成本动因数量

第四步,计算产品总成本,即计算该种产品所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和。

第五步,计算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即计算产吕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商。

5,试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答:其一,我国会计学界在研究成本核算模式方面有较深的理论根基。实务界在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核算制度方面进地了积极的尝试,这些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引入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其二,我国许多企业基于成本管理的需要,创立责任会计系统,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考核,作业

成本计算法按作业建立责任中心,能满足实务的需要。

其三,生产组织程序的日益现代化,许多企业引进或改造了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电算化技术也日渐应用于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中,这为企业采用适进制和弹性制造手段,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处理企业中复杂繁琐的核算资料和数据,进而有效地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习题一

一,目的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存货控制成本,并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二,资料某公司一个负责原材料和外购部件的存货控制部门的年成本为500000元,主要是人事成本.该部门共有职工12人,其中6人负责管理外购零件,3人管理原材,另3人负责将原材料分配到车间.假定一年中,处理外购零件或原材料所需时间主要取决于收到和分送的次数,与零件或材料的每次装运数量无关.

该成本系统的执行者是根据每项活动的人数平均分配该部门的成本,分配结果如下:

活动类别人数总成本(元)

采购零件6人

采购原材料3人

分配材料3人

若该公司今年共收到外购零件25000批,原材料10000批,工厂有5000条生产流水线.那么,第类活动的单位成本计算如下:

活动类别年总成本(元)分配标准单位成本(元)

采购零件

采购原材料

分配材料

另假定该公今年共生产A产品1000件.这1000件A产品由10条不同的生产流水装配而成,共耗用200批外购零件和50批不同的原材料.假定全年工厂直接总工时为400000工时,其中A产品消耗1000工时.

三,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填列表中数字.

2,计算A产品应分配的存货控制间接费用.

3,计试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工时基础分配法有何区别?

第十五章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成本报表?对外不要求编制成本报表是否意味着成本报表不重要?

答:(1)成本报表是根据账簿上的日常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定期或不定期编制的反映企业资金耗费和产品的构成及其升降变动,以考核成本费用计划执行情况的会计报表。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不再对外编报成本费用报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也就不需要成本报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市场况争的加强,成本高低将成为衡量乃至决定企业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可见,在国家弱化对企业成本直接考核的同时,企业应强化自已的成本责任,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通过编制成本报表,企业职工可以了解到自已完成成本计划的业绩、经验和差距并能了解到整个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便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可从成本报表中了解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各成本项目的变动趋势和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动态等资料,及时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大的缺陷,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另外,通过对成本报表的分析,可明确各责任单位的业绩和责任;企业领导通过成本报表可以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与其他方面的信处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担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2,试述编制成本报表的一般要求。

答:A,在会计计量和填报方法上,应保持前后会计期间的一致性,以便成本信息使用者正确利用。

B,成本报表的编制要客观、及时,成本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C,成本报表反映的内容要完整,以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3,企来成本报表有哪几种?各报表编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1)成本报表、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营业费用明细表

(2)通过编制成本报表,企业职工可以了解到自已完成成本计划的业绩、经验和差距并能了解到整个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便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可从成本报表中了解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各成本项目的变动趋势和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动态等资料,及时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大的缺陷,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另外,通过对成本报表的分析,可明确各责任单位的业绩和责任;企业领导通过成本报表可以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与其他方面的信处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担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4,试述成本分析的意义。

答:成本分析是为了满足企业各管理层次了解成本状况及进行经营决策的需要,以成本报表分析的主要对象,结合其他有关的核算、计划和统计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解剖成本变动原因、经营管理缺陷及业绩的管理活动。

通达成本报表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成本费用状况,可以全面正确地评价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成本责任的履行情况,揭示和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通过成本报表的分析,对进一步了解企业经济效益及其好坏的原因,导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5,成本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1)对比分析法特点:工业企业各种成本报表的分析都要采用这种方法,因此,可以说是成本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2)比率分析法特点:通过这种分析,反映产品成本或经营管理费用的构成情况。

(3)趋势分析法特点:

(4)因素分析法特点:

6,可比产品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答:(1)在于揭示可比产品成本降代任务的完成情况,查明影响可比产品成本升降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2)A,可比产吕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B,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分析

7,影响成本降低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哪几类?如何计算各类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答:(1)产品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1-1/(+产量增长率)]*计划固定成本占单位产吕全部成本的比重

(2)产品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3)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小时工资率提高百分比)/(1+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

(4)材料利率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实际单位原材料成本-计划单位原材料成本)/计划单位原材料成本]*计划单位成本中原材料成本比重=(计划原材料利用率/实际原材料利用率-1)*计划单位成本中材料成本比重

8,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

(1)产品变动的影响。其变动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量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值=[(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产量)*上年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2)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其影响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品种结构变动对骜地降低额的影响值=[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品种结构变动对降低率的影响值=品种结构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值/(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单位成本)

(3)单位成本变的影响。其成本降低和降低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单位成本变动对玫低额的影响值=[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变动对降低率的影响值=单位成本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值/(实际产量*上年单位成本)*100%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二,资料某企业20**年丙产品成本计划和执行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单位计划实际

产量台1200 1800

固定成本总额元15000

单位成本元60 55

单位变动成本元

单位固定成本元9

三,要求

1,在表中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

2,分析产品产量变动时,单位成本的升降额和升降率.

3,对上述分析结果作出评价.

习题二

一,目的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不同因素变动对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二,资料某企来1993年甲产品成本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如下表所求.

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制造费用(元)产量(件)

计划10000 3000 2000 1000

实际18000 4000 2500 2000

三,要求

1,采用连环替代分析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及产量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习题三

一,目的练习材料费用的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

二,资料

1,某企业20**年6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其消耗的原材料主要是铁板和钢板.铁板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废料,其中有部分可以回收利用.钢板包括1,2两个等级.

2,甲产品的单位材料计划消耗量和单价如下表所求.

材料名称消耗定额(千克)计划单价(元)

铁板 4 10

其中:可回收废料0.6 4

不可回收废料0.2 -

钢板 2 16

其中:1级 1 20

2及 1 12

3,生产甲产品1000件,材料实际消耗量和单价如下表所示.

材料名称消耗定额(千克)实际单价(元)

铁板3500 12

其中:可回收废料490 6

不可回收废料70 -

钢板2200 15

其中:1级880 19.5

2及1320 12

4,在生产甲产品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选用了质量较高的钢板,但购入的钢板质量不合要求,投入生产前进行挑选分类,增加了标兵料整理,加工费用.

三,要求

1,分析材料费用总额变动的情况,确定材料消耗量,材料价格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2,分析废料回收和废料损失的变动情况.

3,根据上述分析,评价甲产品的材料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习题四

一,目的练习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二,资料某企业20**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

1,产品计划产量,如下表所示.

产品名称单位各季度产量

全年产量1 2 3 4

甲件8 10 10 12 40 乙件24 20 20 16 80 2,产品计划成本,如下表所示.

产品名称计量单

计划

产量

单位成本总成本成本降低

上年实际

平均

本年

计划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

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

成本计算

金额%

甲件40 50 48 2000 1920 80 4 乙件80 25 20 2000 1600 40 20 可比产品合

- - - - 4000 3520 480 12 3,产品实际产量,如下表所示.

产品名称单位各季度产量

全年产量1 2 3 4

甲件12 12 14 8 46 乙件20 24 20 28 92 4,产品实际成本,如下表所示.

产品名称单位各季度产量全年平均单位

成本

全年产量1 2 3 4

甲件48 48 47 49 47.87 2202 乙件20 20 20 20 20 1840 三,要求

制造费用差异

制造费用差异是指为完成实际产量或作业量而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标准分配的制造费用之间的

差额。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的制订,通过按其成本性态分别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个部分进行,故对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也须分开进行。

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的制订,通过按其成本性态分别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个部分进行,故对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也须分开进行。

(1)变动制造费用分配差异即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是为了完成实际产量或作业量而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与应耗费的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由于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反映了每小时业务量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脱离了标准所形成的差异,故也称为耗费差异。分配率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制造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的限额之内。

(2)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即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差异,是为完成实际产量或作业量应分配的变动制造费用与已分配的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由于实际工时脱离了标准,多耗用工时导致的费用增加,因此其形成原因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实际数-预算数

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故其差异计算分析有别于变动费用。在计算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以原定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因此这一差异也称之耗费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实际完成产量或作业量应分配数之音的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反映了实际产量应耗用的标准工时与生产能量的差额所引起的差异,说明了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或因超产带来的收益,故也称为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还可进一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实际时脱离标准能量而形成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

1、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和效率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TV=PV QV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PV=(AR-SR)·AH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QV=(AH-SH)·SR

2、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主要是同生产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生产活动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并不会对它直接发生影响,因此,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主要是按一定期间编制预算,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采用固定预算而不是弹性预算。

根据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特点,其差异包括效率差异QV1、耗费差异PV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QV2.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QV1=SR×(AH-SH)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PV=AR·AH-SR·SH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应完成的总工时-实际工时)

QV2=SR×(SH…-AH)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变革

【摘要】结合变动成本法,分析了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依据、作业成本习性,指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习性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之企业广泛实行预算管理,强烈要求企业会计部门提供与之相应的成本资料,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由此,成本计算方法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变动成本法的发展

变动成本法即变动成本计算法(variable costing),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据美国权威的《柯勒会计辞典》记载,第一篇专门论述直接成本法的论文是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乔纳森·N·哈里斯撰写的,刊于1936年1月15日的《全国会计师联合会公报》。自哈里斯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后,直接成本法的概念才得以迅速传播。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变动成本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实际使人们认识到,变动成本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而且对制定利润计划,组织科学的经营决策也十分有用。从此,变动成本法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到20世纪60年代,变动成本法风靡欧美。

2 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2.1 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信息

因为利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考虑的重要依据。而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通过其“边际贡献”来综合表现。所谓“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减其变动成本之后的余额。显然,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要用来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补偿之后余额才能创造利润。所以,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正是其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它对企业最终利润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

2.2 变动成本计算便于部门的业绩考核

在一般情况下,变动成本的高低,可反映出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业绩。完成的好坏应由它们负责。而固定成本的高低一般不是基层单位所能控制的,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加以控制。因此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2.3 为成本的计划和控制及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有助于找出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并用于预测前景,制定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同时,这些资料也有利于正确地制定短期经营决策。

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3 作业成本计算的理论依据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指将企业的各具特征的生产活动看成是一种作业强调成本起因于各个作业活动而将各作业成本按各自的标准分配于不同的

产品就形成了产品成本。它是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依据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4 作业成本习性

成本习性是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变动成本计算所依据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的关系。传统成本会计变动成本法将成本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混合成本最终也要分解划分到这两种成本中去,当产品的直接成本含量比较高时,传统的成本习性分析是有效的,但在现代高科技生产的条件下,间接费用比例日益上升,使得传统的成本习性分析失去了意义,不但掩盖了间接成本的可变性,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把握投入与产出的本质关系,因此,作业成本法改进了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它将成本划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三大类。

短期变动成本和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一样,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这些成本以数量为基础,并与产品的产量成比例地变动。

长期变动成本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与产品的产量而是与作业量的变动而成比例的变动的成本。例如,生产计划制定成本主要是由每种产品的生产批次所引起的,因此,决定生产计划制定成本高低的不是数量基础——产量的多少,而是作业量基础——需要制定计划的生产批次。另外,对于长期变动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作业量的变化与长期变动成本的变化并不是同步进行的,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本期活动量的增减并不一定会引起本期长期变动成本的相应变化,其影响可能要到下期或更长时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比如当本期需要制定计划的生产批次减少时,本期产品所承担的生产计划制定成本并不会马上随之减少,而是要等到以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变化。这一点恰恰是长期变动成本和短期变动成本之间的区别所在。在传统的成本习性分析中,此类成本通常被视为固定成本,在全部的制造成本中只占有较小的比例。

5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现实意义

5.1 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还有利于我们通过对资源如何一步一步消耗的过程的细致而具体

的分析和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和产品种类与生产数量的组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益目标。

5.2 作业成本计算法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和制造成本法下计算出的结果常有差异。原因主要在于两种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如果企业本月在同一个车间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量高,另一种产量低,那么在制造成本法下,高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多,就负担比较多的厂房折旧费,而低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比较少,就负担比较少的厂房折旧费。然而,两种产品占用厂房的时间是相同的,应该分担相同的厂房折旧费。所以,制造成本法高估了高产量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关键步骤在于,计算出每种作业的分配率,再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某项作业量乘以相应的分配率,得出这种产品消耗的该项作业成本,再把这种产品消耗的各项作业成本加总,就是这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法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可以看出,作业成本计算法区别于传统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在于:作业成本计算法不是直接考虑产品成本或工时成本,而是首先确定间接费用分配的合理基础——作业,然后找出成本动因,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成本可以按其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来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之归属于各个相关产品。

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其根本区别具体表现在: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增加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合理的分配率。作业成本计算法针对生产过程中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的分配率,按各产品消耗成本动因或作业的数量将成本库的成本逐一分配到产品总成本中去,这样,成本核算的核心就集中在了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抓住了许多动态变量,就真正消除了传统成本法中用人工工时等作为唯一标准去分配全部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性,解决了传统成本法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使成本核算更准确,更具有相关性和配比性。

5.3 作业成本计算法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成本决策

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对企业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成本决策。

传统的管理会计,根据传统成本信息,把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建立模型y=a+bx(a为固定成本;bx为变动成本)。这一模型的有效性是立足于短期内经营和业务量无显著变化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规模化和全球化经营的日益普遍,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长期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模型y=a+bx所提供的管理信息,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相关性。

基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管理会计分析,不把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以作业这一流量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根据这种比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所进行的动态分析和管理活动,从战略经营的角度看,具有更大的相关性。而且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经营全程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险、适应环境的变化。

总之,作业成本计算法对企业进行科学的核算和管理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吸收式成本法

吸收式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absorption approach),亦称全部成本法(Full Costing)什么是吸收式成本法

吸收式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

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包括在内,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方法。是一种用以对存货进行估价以及计算全部生产成本的会计模型:

?直接原料。直接原料在制成品中占主要部分,并极易从制成品中追溯出来。

?直接人工。是指能够从单位产品中追溯出来的人工成本。亦称“可触摸人工(touch labor)”。?变动及固定制造费用。

吸收式成本法按单位产品来计算计算成本,据此,只有在产品出售之后,固定制造费用才被纳入成本计算。

吸收式成本法也被指认为全部成本计算法。

固定生产成本应该被包括在库存里吗?

吸收式成本法的提倡者对此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所需的各项生产成本都是为了该产品的生产制造,只不过,固定生产成本的经济效益体现在“未来”罢了。

变动成本法的支持者则认为,固定生产成本作为一项资产,必须符合未来费用规避原则(Future Cost Avoidance Criterion),好比预付的保险费用。然而,固定生产成本并不符合这一原则,因为生产线每次运转的时候,它们都被卷了进来。所以,它们应该被视作可变费用,纳入每一具体时期的库存计算。

吸收式成本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可能导致这样一个风险,就是生产经理不顾实际销售水平,一味提高产量。为了获取红利和奖金,高额的生产利润就在报表上反映了出来,而实际生产成本则被顺延到了下一年。

运用吸收式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后果

如果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水平不一致的话,这个差距对利润计算影响很大:

?如果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量相等,吸收式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值相等;

?如果期末存货量下降,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值要高于吸收式成本法利润值;

?如果期末存货量上升,吸收式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值要高于变动成本法利润值。

吸收式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吸收式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有区别。

(2)变动成本法的数据有利于管理,便于理解。而吸收式成本法的资料不便于管理:易引起盲目生产,积压资金。

(3)变动成本法的利润与销售相联系,销售越大,利润也越大,反之,销售越小,利润也越小。吸收式成本法的利润与产量相联系,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越大,利润也越大;反之,产量越小,利润也越小。

(4)在吸收式成本法下,其他情况不变,仅仅增加存货,利润就上升,易造成盲目生产和积压资金。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一、关键概念 1.成本计算的含义 2.变动成本法 3.产品成本 4.期间成本 5.变动成本的理论前提 6.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 7.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 8.利润差额 9.两种成本法分析利润差额 10.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11.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12.广义营业利润差额13.狭义营业利润差额 二、分析思考 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有哪些?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有哪些不同? 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哪些区别? 5.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是什么? 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在损益确定方面与哪些不同? 6.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各是什么? 7.在我国应用变动成本法有哪些设想?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生产成本 D.变动生产成本 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技术研发费 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 D.不动产税金1.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 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 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 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 2.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 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生产成本 D.变动生产成本 4.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 C.变动成本率 D.边际贡献率 5.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完全正相关 B.基本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完全无关 6.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A.营业毛利 B.贡献边际 C.营业利润 D.期间成本 7.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变动制造费用; 8.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a,然后才能计算出b的方法是()。 A.直接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9.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10.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A.单位收入 B.单位利润 C.单位边际贡献 D.单位边际贡献率 11.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1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最终应当在损益表中列作()。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作业成本法案例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案例1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第2章 变动成本法练习题(1)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成本属于()。 A机会成本B重置成本C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 2.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异即是()。 A边际成本B增量成本C差量成本D机会成本 3.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不同方案的()。 A变动成本 B增量成本 C差量成本 D付现成本 4.某企业在6年前购置一台机床,原价18000元,拟报废清理或修理后作价出售,假定报废后得残值1200元,进行修理需花费4000元,修理后作价8000元,则()是沉没成本。 A1200元 B4000元 C8000元 D18000元 5.企业5年前购进了一台机器,现拟购买一台价值为40000元的更新式机器替代,卖方提出可以用旧机器作价14500元进行交换,其余的25500元以现金支付,则该方案的付现成本是()。 A 40000元 B14500元 C25500元 D11000元 6.公司购买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只能在到期时获得约定的收益,因而不会产生的成本是()。A沉没成本 B固定成本 C机会成本 D差量成本 7.某企业3年前用6万元购买了一台专用设备,由于6万元的买价早已支付,因此它是()。A相关成本 B机会成本 C沉没成本 D差量成本 8.某人有现金10000元,他若购买企业债券,年利率10%;若购买金融债券,则年利率12%,则他购买企业债券的机会成本是()。 A200元 B800元 C1000元 D1200元 9.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异,称为()。 A付现成本 B重置成本 C边际成本 D增量成本 10.半成品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分析中,继续加工所发生的成本属于()。 A不可避免成本 B机会成本 C相关成本 D重置成本 11.设某企业生产某种半成品2000件,完成一定加工工序后,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进一步深加工之后再出售,如果立即出售,每件售价15元,若深加工出售,售价为24元,但要多付加工费9500元,则继续进行深加工的机会成本为()元。 A48000 B30000 C9500 D18000 12.如上题条件,立即出售的机会成本为()元。 A48000 B30000 C38500 D18000 13.假设每个质检员最多检验 1000 件产品,也就是说产量每增加 1000 件就必须一名质检员,且在产量一旦突破 1000 件的倍数时就必须增加。那么,该质检员的工资金成本属于()。 A延伸变动成本 B变动成本 C半变动成本 D半固定成本 14.当企业实行计时工资制时,其支付给职工的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工资总额是固定不变的;但当职工的工作时间超过正常水平,企业须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且加班工资的多少与加班时间的长短存在正比例关系。那么上述这种工资成本属于()。 A半变动成本 B半固定成本 C延伸变动成本 D变动成本 15.()是分解混合成本诸多方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

第13章 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 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C 分配标准单一 D作业的改进 三、判断题 1.在实际中作业中心必须和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相一致。 2.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

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600元) 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 用管理费 用 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 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 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 贷:银行存款 109380 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1800 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 贷:应付票据 15776 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 2056 2.计算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 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 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

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 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要深入到手术室工作中去,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手术室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还要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特别是在和工作人员走访中,要重点了解几个问题:工作内容、消耗材料、耗费时间、工作人数等。通过以上方法,确定某医院手术室的作业流程,分为接送作业、台上作业、准备作业、管理作业。接送作业和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总手术台次,管理作业的分配是通过手术室人数进行分配。 (三)分配资源消耗,形成作业中心成本

成本法练习题

实际成本法例题 【例题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发出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运输费不考虑增值税。 2015年4月,与A材料相关的资料如下: (1)1日,“原材料—A材料”科目余额20 000元(共2 000公斤,其中含3月末验收入库但因发票账单未到而以2 000元暂估入账的A材料200公斤)。 4/1 借:应付账款 2000 贷:原材料 2000 (2)5日,收到3月末以暂估价入库A材料的发票账单,货款1 800元,增值税额306元,对方代垫运输费4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 4/5借:原材料 1800+400=22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306 贷:银行存款 2506 (3)8日,以汇兑结算方式购入A材料3 000公斤,发票账单已收到,货款36 000元,增值税额6 120元,运杂费用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款项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借:在途物资——A材料 3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120 销售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42220 (4)11日,收到8日采购的A材料,验收时发现只有2 950公斤。经检查,短缺的50公斤确定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A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37 000 贷:在途物资37 000 (5)18日,持银行汇票80 000元购入A材料5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49 500元,增值税额为8 415元,另支付运输费用2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借:原材料 49 500+2 000=51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415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公司位于墨尔本,是工程零件制造商,它是唯一生产这种零件的澳大利亚厂商,近年来受到海外制造商的激烈竞争。莫科公司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一部分,只有100多人,它的会计部门有6人(包括一名财务控制员),它的职责特定为把作业成本法导入企业。财务控制员的前一家工作单位是位于墨尔本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由于那家公司的高层对于作业成本法带来的效益不能认同,它在那家企业导入作业成本法失败了。 这一家集团公司内部以前从未使用过作业成本法,莫科公司是这个集团内第一家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它以前的成本核算系统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其中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小时分配。莫科公司的客户广泛、产品系列很多,生产过程既有高度复杂的自动化生产也有部分的手工生产。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订单都非常小,因此市场要求公司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莫科公司早在五年之前就开始在现代制造技术方面投资,包括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这导致莫科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人力资源成本仅仅是以前的一小部分,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顾客获得好处,也没有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许多客户转向从国外供应商进货,虽然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采用莫科公司的产品。 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但客户还是慢慢地向海外供应商流失。公司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只是他们很清楚,目前的会计系统存在不足。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价格之类正确的决策。 他们从一个前高层经理那里了解到作业成本法,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任何经验,既不知道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建立一个作业成本法系统,但是他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解决莫科公司目前面临问题的一个方案。后来,财务控制员被指定为专门在莫科公司导入作业成本法的负责人。接受到这项任务后,财务控制员建立了一个包括他自己、一个制造部门的工程师和一个成本会计师的项目组,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作业成本法项目小组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非正式交流。工程师和财务控制员都全职参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工作,成本会计师大约把2/3的时间投入到这个项目上。 该小组为全企业建立了25个成本库,并用了大量的时间就成本动因达成一致。一些认定的成本动因包括如下内容: ①机床调试的频率(这包括编程数控机床); ②制造订单数量(这是很多作业的驱动因素,包括从报价到送货的很多作业); ③采购订单数量,这是采购部门工作量的主要驱动因素;

成本法习题

一、单选题 1.在成本法估价中,关于合理确定开发用地取得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发用地取得途径应为估价对象土地的原始取得途径 B.开发用地取得途径应为估价时点估价对象所在区域类似土地的主要取得途径 C.开发用地取得途径应为估价时点收集的取得成本最高的土地取得途径D.开发用地取得途径应为估价委托人提供的土地取得途径 2.某钢混结构厂房的耐用年限为60年,占用的土地是10年前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使用期限为50年的工业用途的土地使用权,厂房建设期为2年。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由国家无偿取得。采用直线法计算该厂房建筑物现在的成新率为()。 A.70.00% B.83.33% C.84.00% D.86.67% 3.下列关于建筑物寿命和经过年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建筑物的经济寿命短于自然寿命,有效经过年数也短于实际经过年数B.建筑物的经济寿命长于自然寿命,有效经过年数也可能长于实际经过年数C.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自然寿命相等,有效经过年数与实际经过年数也相等D.建筑物的经济寿命短于自然寿命,有效经过年数可能短于也可能长于实际经过年数 4对于收益性房地产来说,建筑物的经济寿命是()。 A.建筑物竣工之日起到不能保证其安全使用之日的时间 B.在正常市场和运营状态下净收益大于零的持续时间 C.由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用途与维护状况等决定的时间 D.剩余经济寿命与实际年龄之和的时间 5.某综合办公楼建设期为3年,有效经过年数为10年,现补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50年,建筑物剩余经济寿命为35年,则计算该建筑物折旧的经济寿命应为()。 A.35年B.45年C.48年D.50年 6.某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200 m2 ,有效经过年数为12年.重置价格为800 元/m2 ,建筑物经济寿命为40年,残值率为2%,则运用直线法计算该建筑物 的现值为()。 A.10.2万元B.11.0万元C.11.3万元D.11.5万元7.某办公楼是15年前在划拨土地上建设的,现按要求补办了土地出让手续,出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不动产评估成本法计算题(1).doc

成本法作业 1、今有一建筑物,建筑总面积1200m 2,在估价时点时,已使用12年。该类建筑物的重置价格为600元/m 2,耐用年限40年。估价师经现场勘察认为该建筑物剩余使用年限为30年,残值率5%。试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其折旧额、折旧总额,并估计其现值。 解:(1)求折旧额D ()()()()()元71.162853012%5160012001=+÷-??=+÷-=n t R C D (2)至估价时点的折旧总额E t 为 ()元52.1954281271.16285=?=?=t D E t 或()()元57.1954281=+? -=n t t R C E t (3)建筑物现值V : V=C-E t =600×1200-195428.52=524571.48(元) 或V=C[1-(1-R )×t/(t+n )]= 524571.43(元) 注:公式要写完整;Et 的取值必须取195428.52,不可取195428.57。 2、某一房地产,土地总面积2500m 2,是6年前通过征用农地取得,当时费用800元/m 2,现时取得该类土地,每平方米需1000元,地上建筑总建筑面积6000m 2,是2年前建成交付使用的,当时建筑造价800元/m 2,现实建造同类建筑物每平方米为1100元,估计该建筑物有8成新,该类建筑物的残值率为2%,试选用所给资料评估该房地产的现时总价和单价。 解:(1)求土地价格V L V L =2500×1000=250(万元) (2)求建筑物价格V B 建筑物的重置价格C=6000×1100=660(万元) V B =C.q=660×80=528(万元) (3)计算房地产总价V V= V L + V B =250+528=778(万元) (4)计算房地产单价P P=V/S=778/6000=1296.67(元/m 2) 3、某宗房地产占地2000m 2,容积率为3.0。土地是在1999年4月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出让年限是40年。建筑物是于2000年10月建成使用的。经调查,现在取得类似土地40年使用权的市场价格是500元/m 2,同类建筑物重置价格是1000元/m 2。通过估价师对该建筑物现场鉴定,对门窗等可修复部分进行修复需花费5万元,装修重置价格30万元,经济寿命5年;设备的重置价格为50万元,经济寿命15年。残值率假设为零,报酬率为8%,求该房地产在2003年4月的市场价格。 解:(1)计算土地现实价格V L ()()()万元26.98%811 1%811 12000500040 36 =+- +- ? ?=L V (2)计算建筑物的现实价格V B ①求建筑物重置价格C C=1000×2000×3.0=600(万元) ②求可修复部分折旧D 1 D 1=5(万元) ③求装修部分折旧D 2 D 2=30×2.5÷5=15(万元)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