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教案(第3章)

通信原理教案(第3章)

通信原理教案(第3章)
通信原理教案(第3章)

第3章信源编码理论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PCM)基本工作过程

2. 低通型抽样定理内容

3. 均匀量化信噪比计算

4. A律13折线PCM编、解码

理解:系统原理

本章核心内容:

一、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

二、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

1.PCM系统的组成框图及基本原理

2.抽样定理

3.量化理论

4.编码理论(PCM)

5.PCM抗噪声性能

三、简介增量调制()系统

四、比较PCM、系统性能

一、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

语音编码:波形编码;参量编码

二、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

1. PCM系统的组成框图及基本原理

抽样的定义:是时间上离散化

量化的定义:是幅值上的离散化

基本原理:

①抽样:把模拟信号时间上离散化,抽样PAM信号(模拟)

②量化:幅值上离散化,量化PAM信号(数字)

③编码:多电平→二电平,PCM信号(数字)

④码型变换: PCM →HDB3

→AMI

→CMI

⑤ 再生:整波; ⑥码型反变换:码型变换反过程 ⑦ 解码:编码的反过程 ⑧ 低通重建:对应于抽样量化 2. 抽样原理

(1)抽样定义:时间上离散化。 (2)抽样模型:

)()()(t s t m t m s ?= -nt t )

(3)抽样定理:

① 低通型信号抽样定理内容。

内容:对于带限信号m(t)(0 ,fm),如果以1/2fm 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m(t)被抽样值完全确定。

低通型 带通型

0 fm fl fh

对于带限信号m(t) (fl,fh)进行等间隔抽样 当T ≤1/2fm 得到的样值信号ms(t)完全代表m(t)。 fs=1/T ≥2fm

② 带通型信号抽样定理;

f l f h fs

当B>f l 时,按低通型计算fs 当B

fs=2(f l +f h )/(2n+1) n=[f l /B]I 例 312--- 552KHz f l f h B=552-312=240KHz n=[312/240]I =1

B

(4)样值信号的频谱 ① 理论分析:m(t)

M(ω)

)()()(t s t m t M s ?=

)()([21)(ωωπωS M M s *=

] = ∑-n

s n M T )(1

ωω +±+±+=

)2(1

)(1)(1s s M T

M T M T ωωωωω… ② 图解法

结论:s ω-m ω≥m ω

s ω≥2m ω

fs ≥2fm

≤1/2fm (5)还原: 加低通滤波器 2m ω

)()([)(2ωωωωm s G M T M ?=]

)(()()(t S t Tm t m m a m

s ωπ

ω*

= S nT t m T m

n

n π

ωδ*

-=∑)()((t a m ω ∑∞

-∞

=-=n m

n

n t Sa m ][πω

3. 量化理论

(1)量化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模型) 定义:幅值上离散化

有限代替无限

分类: 按量化间隔:均匀,非均匀,自适应量化

按量化方法:四舍五入法,舍去法,补足法,取中间值法

模型:

那种分类方法误差小?

样值 四舍五入法 舍去法 补足法 取中间值法 2.8 3(0.2) 2(0.8) 3(0.2) 2.5(-0.3) 1.26 1(-0.26) 1(-0.26) 2(0.74) 1.5(0.24) (2)均匀量化 (线性量化)

定义:输入信号等间隔级差进行的量化。 量化特性: N 级量化Δ=2U/N

两种常用的均匀量化特性

误差特性:

过载区

过载区

过载区量化区:e max≦Δ/2 ( E(t) ≦Δ/2)

非量化区e max>Δ/2

-u~u(a~b) 量化区间

N 量化级数关系:Δ=2u/N

Δ量化间隔Δ=(b-a)/N

均匀量化的信噪比

信号:ue s=ue2

噪声:Nq Nq=Δ2/12

量化误差就是噪声

Δ -Δe =-u +(Δ/2) 平均功率: e 2=1/(umax-umin )du

?max

min 2u u e

=1/Δ

du ?

?

2e =Δ2

/12

e 2

2

/12=1/12(2u/N)2=u 2/3N 2

(S/N)=N

u u

u m e 32

)

2

(

2=(Ue/U)2*3N 2

(S/N)dB =10lg(S/N)=20lg(Ue/U)+10lg3+20lgN

Ue:信号 U:量化区间

均匀量化的缺点:小信号时信噪比不能满足条件,否则编码位数要求很长。

(3)非均匀量化

定义: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量化间隔小;对信号取值大的区间,量化间隔大。

特点:与均匀量化相比,在输入信号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小信号时量化间隔变小,其相应的量化噪声功率也减小,从而使小信号时的量化

信噪比增大,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使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增大。

计算:非均匀量化时的量化信噪比可以表示为

SNR 非均匀(dB) =SNR 均匀(dB) +Q dB

式中,??

?

??=dx dy Q dB lg 20,表示信噪比的改善程度。 实现方法:对信号进行压扩处理,即压缩与扩张。压缩是将经量化的样值信号先进行非线性变换,使原来的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变小,压缩器对小信号增益大,而对大信号则增益小,再将压缩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均匀量化,从而使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得到改善,收端则用扩张器以恢复原抽样信号。设压缩前的信号为x ,压缩后的信号为y ,则压缩特性

可写为)(x g y =,扩张是压缩的反变换,故为

)(1

y g x -=。

(a) 压缩特性 (b) 扩张特性

实际系统中常采用对数式压扩特性,即压缩器的特性为x y ln =。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扩特性是μ律压扩和A 律压扩。其中北美和日本采用

μ

律压扩,我国和欧洲采用

A 律压扩。μ、A 为压缩参数,表示压

缩程度。

归一化μ律特性为:

ln(1)1

ln(1)x y x μμ+=≤≤+ 0

当0=μ时,压缩特性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故没有压缩效果;当

μ值增大时,压缩作用明显,对改善小信号的性能有利。一般当100=μ时,

压缩效果就比较理想了。目前国际上对语音信号采用255=μ的压扩标准。

μ律压缩特性曲线是关于原点奇对称的。

归一化A 律特性为:

101ln 1ln 11

1ln Ax

x A A

y Ax x A A ≤≤+=+≤≤+????

???

式中,x 、y 分别为归一化输入输出电压,A 为压缩参量。

A 律压缩特性13折线—实用(A=87.6时)

1

64132

13折线的特点:(第Ι象限,归一化)

(1)x,y 轴各分为8段, y 轴 8等分, x 轴 1/2递减

x 轴,y 轴的分段点

x 轴:0 1/128 1/64 1/32 1/16 1/8 1/4 1/2 1 y 轴:0 1/8 2/8 3/8 4/8 5/8 6/8 7/8 1 段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分段不细,每段再16等分, 考虑Ⅲ象限, 因此共编8位码。 8段: 3位 16等分:4位 极性:1位 直线区(小信号区) 曲线区(大信号区)

信号经A 律13折线压缩后,一方面使得小信号时的信噪比提高,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比特速率降低。

非均匀量化时的信噪比对均匀量化时的信噪比改善量用

??

?

??=dx dy Q dB lg 20表示,所以小信号时的改善量为dB Q dB 2416lg 20==,大信号

时的改善量为dB Q dB 3.131827.0lg 20-==。

A 律(A =87.6)对信号进行非线性量化时的量化信噪比。

1

1600.1827

1

1x dy A

dx x x

A ?≤≤

??=?

?≤≤??

4. 编码理论

(1)概念(定义,分类码字编码码型)

定义:二进制(十进制到二进制转化:是按非线性编码)

分类:线性编码:天平称量(权值固定),低速编码;非线性编码;(权值不定),高速编码

逐渐反馈型

从器件角度来分折叠级联型

混合型

码字:一个PCM码组用多少个码来表示(码组)

码元,码长,码距,码型

常用的编码码型

自然二进制码折叠二进制码循环二进制码

1 1 1 1 1 1 1 0 0

1 1 0 1 1 0 1 0 1

1 0 1 1 0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1 1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看幅度时用折叠二进制码

看细分时用自然二进制码

(2)线性编码

天平称重

A=an2n+an-12n-1+…+a121+a0

A=14 23 22 21 0

1 1 1 0

(3)非线性编码

①码位选择

可懂度:L=3—4 通信 L≥5

理想:L=7—8 L=8

②码字安排:

极性码幅度码

X1 段落码段内码

I >0 “1” X2 X3 X4 X5 X6 X7 X8

<0 “0” 8段: 8=23 16等分:16=24

1位 3位 4位

δ1=△

δ2=△

δ3=2△

级差δ4=4△

δ5=8△

δ6=16△

δ7=32△

δ8=64△

量化级数:N=2*8*16=256

212=4096

8 12减了4位小信号[S/Ng]dB 24dB

③A律13折线幅度码及其相关电平

量化段落段落电平段落码起始量化级差段内对应权值

段标志范围△ X2 X3 X4 电平(△)δi(△) X5 X6 X7 X8 8 C8 1024-2048 1 1 1 1024 64 8δ(i)4δ(i)2δ(i)δ(i)

7 C7 512-2104 0 512 32 512 256 128 64

6 C6 256-512 1 256 16 256 128 64 32

5 C5 128-25

6 0 0 128 8 64 32 16 8

4 C4 64-128 1 64 4 32 16 8 4

3 C3 32-6

4 0 1 0 32 2 16 8 4 2

2 C2 16-32 0 1 16 1 8 4 2 1

1 C1 0-16 0 0 1 8 4

2 1

2048 X5 X6 X7 X8

1024+512+128

1024+512+20+216

1024+512+128

1024+512

1024+256+128

1024+256

1024+128

1024

结论:基本权值11个

④编码方案:

1)极性码:U>0 x1=1 U<0 x1=0 2)幅度码:段落码:

U>128 X2=1

U>512 X3=1

U<512 X3=0U>1024 X4=1

U<1024 X4=0 U>256 X4=1 U<256 X4=0

U<128 X2=0U>32 X3=1

U<32 X3=0

U>64 X4=1

U<64 X4=0

U>16 X4=1

U<16 X4=0

起始电平UBi对应值000 0 001 16 010 32 011 64 100 128 101 256 110 512 111 1024

3)段内码:Uc=UB i+1/2U Bi X5+1/4U Bi X6+1/8U Bi X7+1/16U Bi X8编码电平:

U>U W5=U Bi+1/2U Bi“1” X5

U

U>U W6=U Bi+1/2U Bi X5+1/4U Bi“1” X6

U

U>U W7=U Bi+1/2U Bi X5+1/4U Bi X6+1/8U Bi“1” X7

U

U>U W8=U Bi+1/2U Bi X5+1/4U Bi X6+1/8U Bi X7+1/16U Bi“1” X8

U

解码电平:U D=U C+δi/2

举例:对U S=1000△进行A律13折线PCM 8位编码

解:①极性码. Us=1000Δ>0 x1=1

②段落码 |Us|=1000>128Δ x2=1

|Us|=1000>512Δ x3=1

|Us|1000<1024Δ x4=0

7段: U Bi=512Δ

③段内码Uw5=512+256=768<|Us| x5=1

Uw6=512+256+128=896<|Us| x6=1

Uw7=512+256+128+64=960<|Us| x7=1

Uw8=512+256+128+64+32=992<|Us| x8=1 {1 110 1111}

把PCM码变为十进制码

① x1=1 Us>0

② X2X3X4=110 7段: U b7=512

③ X5X6X7X8==1111 代入

U D=U B7+1/2U B7X5+1/4U B7X6+1/8U B7X7+1/16U B7X8+1/32U B7 =U B7(1+1/2X5+1/4X6+1/8X7+1/16X8+1/32) =512[ ]=992+16=1008

1000Δ {1 1 1 0 1 1 1 1}

444Δ=256+128+0+32+16+12

1 1 0 1 1 0 1 1

0 0 1 1 0 1 1 0 0 0 0

(4)逐次反馈渐近型编码器

(5)译码(规则)

判断极性:

计算译码值:判断哪一段

举例:

5.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PCM系统的组成框图:

2≈22l

综合考虑m(t)=m0(t)+nq(t)+ne(t) S0/N0=2/(1+4Pe*22l)

S0/N0=E[m02(kTs)]/E[nq2(t)]+E[ne2(t)]

三、增量调制(

四、两种系统性能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