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
HE染色实验报告

篇一: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

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1.1了解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1.2 掌握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以及染色方法

1.3 熟悉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读片知识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步骤

2.1.1取材与固定:

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2.1.2脱水透明:

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能浸蜡包埋。2.1.3浸蜡包埋:

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待石蜡完全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先制备好容器(如折叠一小纸盒),倒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夹取已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其中。冷却凝固成块即成。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2.1.4切片前的准备工作:

先将包埋的每块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四周留约2mm的石蜡块,块两边必须切成平行的直线。将玻片擦洗干净后均匀涂抹薄薄的一层蛋白甘油,放置冰箱备用。

2.1.5切片与贴片:

将预冷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为6微米,切成薄片。切下的薄片往往皱折,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温箱中烘干。

2.1.6 脱蜡至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

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20分钟,无水乙醇3分钟,95%酒精3分钟,80%酒精3分钟,70%酒精3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7染色:

苏木素液7分钟,自来水洗5分钟,1%盐酸溶液分化30秒,自来水洗5分钟,1%氨水返蓝10秒,自来水洗20分钟,95%酒精3分钟,1%伊红酒精溶液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8脱水和透明:

95%酒精2分钟,无水酒精ⅰ2分钟,无水酒精ⅱ2分钟,二甲苯ⅰ5分钟,二甲苯ⅱ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1.9封固:

将已透明的切片滴上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封固,放入37℃烘箱。

2.2 sabc 染色步骤

2.2.1脱蜡至水:

二甲苯ⅰ20分钟,二甲苯ⅱ15分钟,100%酒精2分钟,95%酒精2分钟,80%酒精2分钟,70%酒精2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2.2流水冲洗5分钟(水流要小)

2.2.3用蒸馏水配置新鲜的3%双氧水(30%双氧水1:9配制,配100ml),室温封闭15分钟,

注意避光。

2.2.4蒸馏水洗5分钟,重复2次。

2.2.5热抗原修复,将切片浸入0.01m枸盐酸盐缓冲液中,置微波炉内高火5分钟,低火20分钟,完后自然冷却。

2.2.6取出切片放入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7取出切片放入湿盒中,滴加5%bsa封闭液(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20分钟。

2.2.8甩去多余液体(擦去周围的流痕),滴加一抗(覆盖满组织为宜)注:阴性对照滴加pbs,放入4℃冰箱过夜。

2.2.9放入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10取出放入湿盒中滴加二抗(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30分钟。

2.2.11取出置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放回湿盒中加sabc(覆盖满组织为宜),室温30分钟。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

2.2.12取出置染色缸中pbs洗5分钟,重复3次。

2.2.13 dab显色,取一试管加1ml单蒸水,b、c、a试剂按顺序各一滴加入试管中混匀,滴加于切片上,观察是否终止显色。

2.2.14终止显色用单蒸水洗5分钟,重复2次。

2.2.15苏木素衬染1分钟,流水冲洗5分钟。

2.2.16脱水透明,70%酒精3分钟,80%酒精2分钟,90%酒精2分钟,95%酒精2分钟,95%酒精ⅱ2分钟,100%酒精ⅰ2分钟,100%酒精ⅱ2分钟,100%酒精ⅲ2分钟二甲苯ⅰ8分钟,二甲苯ⅱ5分钟,依次按上述顺序加入相应试剂并作用相应时间。

2.2.17中性树胶封片,放入37℃烘箱。

3 实验结果

3.1 he 染色结果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

a ib

b ib

ib: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negri)小体)

图1 狂犬病毒感染后脑组织病变 he染色

a: 小脑浦肯野细胞内包涵体x400; b: 脑神经元内多处包涵体x400

狂犬病的病理变化在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神经元退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殖以及特征包涵体形成。狂犬病毒包涵体又称为内基体,直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院

约3~10n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主要出现在大脑海马区及小脑,其他部位也可见,在病变神经元胞浆内成圆形或卵圆形,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脑组织切片中呈嗜酸性反应,病变神经元可含包涵体。大脑海马区神经元和小脑浦肯野细胞胞浆内检出狂犬病病毒包涵体,伴脑组织淤血、水肿。神经元变性.

a

b

c d

cp:豆状囊尾蚴虫卵的壳

图2 肝脏与肾脏的病变 he染色

a: 豆状囊尾蚴在肝脏形成包囊x200; b: 脑神经元内多处包涵体x400

c:肾小管结构模糊,破坏x200; d: 肾小管上皮从基底膜脱落x400篇二:he染色实验技术服务说明

he染色实验技术服务说明

--上海高校科研技术实验室

he服务简介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 ,简称he染色法,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he染色法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

客户提供样品:

·1,组织样本材料要新鲜,组织离体后应立即投入固定液(10%中性甲醛、4%多聚甲醛,)中。

2,细胞样本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3%戊二醛固定液。

实验流程:

(1)二甲苯(ⅰ) 15min

(2) 二甲苯(ⅱ) 15 min

(3)二甲苯:无水乙醇=1:1 2min

(4)100%乙醇(ⅰ) 5min

(5)100%乙醇(ⅱ) 5 min

(6)80%乙醇 5min

(7)蒸馏水 5 min

(8)苏木精液染色 5 min

(9) 流水稍洗去苏木精液 1-3 s

(10) 1%盐酸乙醇 1-3 s

(11) 稍水洗 10-30 s

(12)蒸馏水过洗 1-2 s

(13) 0.5%伊红液染色 1-3 min

(14) 蒸馏水稍洗 1-2 s

(15) 80%乙醇稍洗 1-2 s

(16) 95%乙醇(ⅰ) 2-3 s

(17) 95%乙醇(ⅱ) 3-5 s

(18) 无水乙醇 5-10 min

(19) 石炭酸二甲苯 5-10 min

(20) 二甲苯(ⅰ) 2 min

(21) 二甲苯(ⅱ) 2 min

(22) 二甲苯(ⅲ) 2 min

(23) 中性树胶封固

检测周期

二天左右提供结果

预约及收费

1.预约时间:早上9:00-19:00(节假日不休)

3.收费标准:30元/样本

提供结果

·1.染色后的切片;

2.每张切片提供一张照片;

3.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具体实验方法、步骤、所用试剂、仪器等,将以电子或书面形式提交给您。

篇三:实验技术—he染色

小鼠胚胎切片原位杂交

(一)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a) 原位杂交用10×pbs储存液(0.5 l体积配方):向1l烧杯中依次加入29.22 g nacl ,

13.86 g na2hpo4·12h2o 和1.763 g nah2po4·2h2o,然后加入400ml ddh2o充分搅拌溶解,用固体naoh将ph调节至7.4,然后加入ddh2o定容至0.5 l,最后各组分终浓度为nacl=1.3mol/l,na2hpo4=70mmol/l,nah2po4=30mmol/l,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备用;

b) 1×pbs工作液:将10×pbs储存液用灭菌水稀释10倍即可;

c) 10×甘氨酸溶液:称取甘氨酸10g溶于ddh2o或depc水中,最后补足ddh2o定容至1000ml,高压灭菌备用。该液为储备液,-20℃储存。使用时用pbs将10×甘氨酸储备液稀释为工作液(1.0mg/ml);

d) 5m nacl:在800ml水中溶解292.2g nacl,加水定容至1l,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备用;

e) 1m tris-hcl ( ph7.5 ,ph9.5):在800ml水中溶解121.91g tris碱,加入浓hcl调节ph值至所需值(应使溶液冷至室温后方可最后调定ph值),然后加水定容至1l,最后高压灭菌,室温保存备用;

f)

1m mgcl2 :在800ml水中溶解203.4g mgcl2·6h2o,用水定容至1l,高压灭菌,

室温保存备用;

g) 20%(w/v)sds:20 g sds溶解于80 ml ddh2o中,加热到68 ?c溶解,加热的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助溶,用浓盐酸调节ph值到7.2,加水至100 ml,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备用;

h) 3%过氧化氢溶液:用于组织脱除血色,也可起到一定rnase抑制剂效果,使用时将h2o2原液(30%)用ddh2o稀释10倍即可使用;

i)

2 μg/ml proteinase k/pbs:使用时配制,将proteinase k (20mg/ml,-20 ?c冷冻保存)用pbs稀释10000倍使用;

j)

乙酰化试剂:如配制40 ml溶液,需加入530 ?l三乙醇胺,100 ?l冰乙酸,70 ?l

浓hcl,ddh2o定容至40 ml;

k) nt buffer:各种成分终浓度为0.1 m tris-hcl ( ph7.5 ),0.15 m nacl。如配制1 l 该溶液,需加入100 ml 1m tris-hcl ( ph 7.5 ),30 ml 5 m nacl,ddh2o定容至1 l;l)

ntm buffer:各种成分终浓度为0.1 m tris-hcl ( ph9.5 ),0.1 m nacl,0.05 m

mgcl2。如配制40 ml该溶液,需加入4 ml 1 m tris-hcl ( ph 9.5 ),0.8 ml 5 m nacl,2 ml 1 m mgcl2,ddh2o定容至40 ml;

m) 20×ssc:如配制250 mlnacl 43.8 g,二水合柠檬酸钠(c6h5o7na3·2h2o) 22.1 g,然后加入ddh2o至200 ml,加入hcl或naoh调节ph至7.0,最后定容至250ml,高压灭菌备用;n) 50×denhardts:10g聚蔗糖(ficoll 400),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g牛血清白蛋白(bsa)用水定容至1l,过滤后-20 ?c保存备用;

o) 杂交液(预杂交液):即5×ssc hybridization buffer,各成分终浓度及用量如下表:注:配制好的预杂交液在-20?c保存备用;

p) 马来酸缓冲液:含100mm马来酸(maleic acid,顺丁烯二酸)和150mm nacl,ph为7.5;如配制500ml该缓冲液:向4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4.38g nacl和5.81g马来酸,然后加入适量固体naoh调节ph至7.5,定容为500ml,灭菌后-20℃保存备用;

q) 10×封闭剂(blocking reagent):向80ml马来酸缓冲液中加入10g的脱脂奶粉粉末,搅

拌后定容至100ml,该溶液很难溶,需加热,可以直接高压灭菌致溶,然后-20℃保存备用;(注:10×封闭剂也可用nt buffer来配制)

r)

抗体溶液:抗体原液用1×封闭剂稀释5000倍后使用,可回收存于4?c再使用;

s) nbt溶液:把0.75g氯化氮蓝四唑(nbt)溶解于10ml70%的二甲基甲酰胺中,保存于4℃。t)

bcip溶液:把0.5g的5-溴-4-氯-3-吲哚磷酸二钠盐(bcip)溶解于10ml的二甲

基甲酰胺中,保存于4℃

u) 染色液:8-12μl nbt/bcip混合溶液(nbt:bcip=1:1)加到1ml ntm 溶液中; v) 10×te:tris-hcl(ph7.5)终浓度为0.1m,edta终浓度为0.01m,配制1l该溶液配方如下:100ml 1m tris-hcl(ph7.5),加20ml 0.5m edta(ph8.0) ,定容至1l,高压灭菌室温保存备用。(二)主要实验步骤:

(1) 切片脱蜡-杂交(第一天)

a) 将切片按一下顺序进行脱蜡并水饱和(室温下操作):二甲苯5分钟(×3次)通风橱操作 100%乙醇/pbs 5分钟(×2次)镜检是否组织完整75%乙醇/pbs5分钟 50%乙醇/pbs5分钟

1×pbs 5分钟(×2次)

注意:防止脱片,如果组织有脱落的趋势,在每步操作中轻拿轻放,并且尽量水平放置片子。

b) 蛋白酶k处理:2 μg/ml proteinase k/pbs,室温反应5分钟左右;在杂交盒中放平操作,可将200~300 μl蛋白酶k滴加于切片上形成液滴并刚好覆盖胚胎;蛋白酶k的作用是在胚胎切片上消化打孔;

c) 如果切片上在胚胎的心脏附近有红色的血迹,可用h2o2(终浓度为3%)室温漂白3~5分钟;

d) 用甘氨酸(终浓度为2mg/ml)处理10分钟,以终止蛋白酶k的消化和h2o2的漂白;应先配制20mg/ml的甘氨酸保存于4°c冰箱,使用时用pbs稀释10倍;

e) 切片用pbs漂洗5分钟×两次后,用三乙醇胺乙酰化处理15分钟;0.1m三乙醇胺的配方是:530 μl三乙醇胺,70 μl 37% hcl,100 μl冰醋酸,灭菌水补齐至40ml;

f)

pbs漂洗,室温,5分钟(×3次);

g) 预杂交:将切片平放至密封小盒内,滴加预杂交液,使胚胎被完全覆盖;室温静置5分钟后,65 ?c放置1小时。可在盒底铺一层滤纸后加一些5×ssc,以保持湿润;注意保持切片水平,防止杂交液侧流;

h) 杂交:去掉预杂交液,加上含有300~500 ng/ml的探针的杂交液,盖上一层石蜡膜,并注意排出气泡;将小盒密封好,放入65?c恒温箱内,静置过夜;

(2) 抗体反应(第二天)

a) 揭掉切片上的石蜡膜,注意揭膜的时候要用镊子提一个角,后卷变压边揭。如果切片上液体已蒸发,可将切片放置5×ssc中浸泡片刻再揭膜,泡下来也勉强可以;

b) 洗净:

0.2×ssc 65?c 1~2小时洗净;(用含0.1%sds的0.2×ssc洗效果更好) 0.2×ssc 室温10分钟; nt buffer 室温5分钟; c) 封闭:

将切片放入小盒内,加上1×封闭剂,室温反应1小时; d) 抗体反应:

去掉封闭剂,加上用1×封闭剂稀释的抗体溶液,4 ?c静置过夜(推荐)或者37?c 反应4小时;

(3) 染色(第三天) a) 取出切片,洗净;

b) nt buffer,室温,5分钟(×3次);c) ntm,室温,10分钟;

d) 将切片放至小盒内,加上染色液,室温,避光处反应;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染色情况;待染色信号强度较适合时,用te终止染色或者流水冲洗,停止染色;

(4) 封片,取数据 a) 采用去离子水清洗; b) 自然干燥; c) 按以下步骤脱水: 50%乙醇/pbs5分钟; 75%乙醇/pbs5分钟; 100%乙醇/pbs 5分钟;

d) 在切片上加一滴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 e) 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he染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是组织学技术的常规染色方法,目的是增加组织细胞结构各部分的色彩差异,利于观察。苏木精(hematoxylin,h)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细胞核和细胞内核糖体染成蓝紫色,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结构具有嗜碱性。伊红(eosin,e)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将细胞质染成红色或淡红色,被酸性染料染色的结构具有嗜酸性。恒定优质 he切片应该是红蓝相映,层次浓淡均为分明。

(一)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a) 苏木精染料:先配制i液(苏木精1g加入到10ml无水乙醇中,搅拌溶解)和ii液(al2(so4)3?18h2o 33.83g加入到200ml 去离子水中),将ii液煮沸溶解,去火,然后加入i液再煮沸,再去火,立即加入0.17g kmno4,再煮沸,冷却后加入冰醋酸8ml,过滤后室温保存过夜后即可使用;

b) 1%伊红染料:0.025g伊红(又名曙红,醇溶性)加入到10ml75%乙醇中,然后加入冰醋酸调节ph至4.5左右,过滤后室温保存备用;

c) 1%盐酸乙醇:1ml75%乙醇中加入10μl浓盐酸混匀。

(二)石蜡切片he染色法的基本步骤:

(1) 切片在二甲苯i、ii、iii中各脱蜡5分钟,直至完全透明;

(2) 入100%、95%、85%、70%酒精,各级为2~5分钟。最后经去离子水洗后转入染液;

(3) 苏木精染液染色2分钟;

(4) 水洗玻片上多余染液,1%盐酸乙醇分化片刻。镜检控制,直至细胞核及核内染色质清晰为止,约数10秒钟;

(5) 流水冲洗15~30分钟,细胞核呈蓝色; (6) 蒸馏水短洗;

(7) 1%伊红染液染色30秒左右;

(8) 经95%、100%酒精脱水,各级为2~3分钟; (9) 二甲苯透明5分钟(×2次);(可省略)

可作透明度试验:在黑色背景下以光线照于切片如果见有乳白色斑片系脱水不足,需再行脱水。

(10) 封片:擦去切片周围多余二甲苯,切勿干涸,迅速滴加适量中性树胶,再加盖玻片封固。结果:胞核呈蓝色,胞浆呈红色,红细胞呈桔红色,其它成分呈深浅不同红色。

二叉树结点染色问题 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二叉树结点染色问题学生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7-7

(一)需求和规格说明 一棵二叉树可以按照如下规则表示成一个由0、1、2组成的字符序列,我们称之为“二叉树序列S”: 例如,下图所表示的二叉树可以用二叉树序列S=21200110来表示。 任务是要对一棵二叉树的节点进行染色。每个节点可以被染成红色、绿色或蓝色。并且,一个节点与其子节点的颜色必须不同,如果该节点有两个子节点,那么这两个子节点的颜色也必须不相同。给定一棵二叉树的二叉树序列,请求出这棵树中最多和最少有多少个点能够被染成绿色。 (二)设计 分析过程: 这是一道二叉树的染色问题,求染成绿色的最大最小情况,从本质上 看,这是一道动态规划问题。为了方便直观起见,代码开始时用先 enum Color{ nocolor = 0, green = 1, red = 2, blue = 3 };定义了不同的颜色。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图所示:

将整个二叉树划分成三个部分: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由于有约 束条件,所以这三个部分存在着互相限制作用如下: 1. 二叉树的根节点与左子树的根节点颜色不同; 2.二叉树的根节点与右子树的根节点颜色不同; 3.左子树根节点与右子树根节点颜色不同。 显然,上述的三个限制表示的是标号为1、2、3三个点之间的互相关系。除此以外,左子树中的点与右子树中的点没有任何直接的限制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事先确定了上述二叉树中标号为1、2、3的三个点的颜色,那么接下来,对左子树染色和对右子树染色将变成两个互不干扰的子问题,左子树最值与右子树最值不影响,可以分开求解。 【互不干扰,可以分开求解】 如此一来,通过将三点染色,我们就可以把二叉树分成左右两个子树,整个问题被分解成两个较小规模的子问题。 算法设计: 如图二所示,将二叉树划分成三部分,给标号为1、2、3三个点先染色后,将依次处理左子树,右子树。

扎染实验报告

扎染实验小结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 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在扎染课程开始之前,我和同学们一样对扎染有着颇为浓厚的兴趣。并且认为扎染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自己亲手制作实践体验以后才发现其实扎染并不简单。首先因为染料的原因选择扎染的面料时就需要全棉的白色布料,而且要考虑到面料的厚薄。面料过厚容易使染料染色时不能完全渗透其中,同样的,面料过薄会使染料过于渗透面料,致使面料上的图案变糊等等。而且除厚薄外,面料的柔软程度也需考虑到,若是面料太硬在接下来的扎结过程中也较易出现扎的不紧等情况。面料不宜有弹性,弹性面料会影响扎花效果。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 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在面料选好后便是扎结工艺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在绘图的过程中图案的选择 比较复杂,细小琐碎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比较密集。致使在接下来缝制图案的过程中花的时间比较多,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意,图案的线条很模糊。导致这样的结果,首先一个问题是扎结的时候扎的不够紧,其次就是图案的选择上最好不要太过复杂繁琐。图案和图案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如果图案间太密集,扎结到最后容易使图案间堆积起来,那样会使染料很难进入到图案间的面料里,容易导致留白或是染色不均匀。另一点是在缝制的时候每一针之间的间距要控制好,不要间距太大,那样容易把染料渗进去。 扎结完之后就要染色了,染色首先就是要把扎好的面料浸泡在水中一会儿,再捞出拧干后放入已 经煮沸的染盆中染煮。染煮的时候要注意几点,第一,要适当的翻动面料使之着色均匀;第二,如若包有保鲜膜,那么在翻动面料是就要小心不要把保鲜膜弄破;第三,再染多色面料时要先染浅色再染深色;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控制好染煮的时间,尤其是多色面料染煮时,时间上的变化会使颜色有较大的差异。 染煮后将面料清洗完一定要注意将面料晾干后再烫平,否则会使面料出现较大的颜色不匀和变色 的情况。 整一个扎染的过程还是比较有趣的,在这个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和知识对我本身而言是很有帮助的,总而言之是受益良多的一次实践。篇二:实验报告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多色扎染及染色成绩: 服工10302 班 作者郭丹 日期 2012/5/24 指导教师: 解子燕

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原理及方法。 2、观察动物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实验材料与用品】 1.试剂:%的詹纳绿B染液、Ringer试剂 2.器具:解剖盘、镊子、剪刀、双凹片、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 3.材料:小鼠 【实验原理】 I.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直径在微米左右;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线粒体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中大量存在;线粒体的数量差异巨大,如在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有些细胞只有一个线粒体,如酵母菌细胞的大型分支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 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端,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II.超活染色实验原理 超活染色也称活体染色,是指对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超活染色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死亡。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活体染色根据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不同分为:体内活染(注入、固定、堆积)、体外活染(分离、浸染、固定) 1)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2)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的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燃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到 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液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阳离子或阴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从而使样品着色。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 活体染色剂的选择原则: 1、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剂 2、具有电化学特性 3、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 4、具有专一性(特异性) 5、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本实验采用的活体染色剂---詹纳斯绿B 詹纳斯绿B 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的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呈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另外,中性红也属于碱性染料,对植物液泡系的染色有专一性。 【实验步骤】 一、大体流程 剪下合适大小的肝组织小块洗净 用詹纳斯绿B 染色20-30min 取着色部分加 Ringer 溶液制成悬 液 制片,高倍镜观察 断头法处死小 白鼠取肝组织

细菌放线菌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一:细菌、放线菌的形态 观察与革兰氏染色 姓名:陈虹邑 学号:200911233012 系别: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班级:周二第一组 试验日期:2011年9月13日 同组成员:邢悦婷呼波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巩固油镜的使用; 2、掌握细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3、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4、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5、初步掌握细菌涂片的方法; 6、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7、掌握放线菌的涂片方法; 8、观察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菌种:溶血链球菌(Strptococcus haemolyticus),螺菌(Spirillum sp.)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 丙酮丁酸梭菌(Clostridium acetotylicum), 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等细菌永久装片,放线菌5406,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u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 coli) 试剂:香柏油、无菌水、结晶紫、番红或沙黄、95%酒精、碘液 仪器及用具: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小滴管,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 【实验方法】 细菌的观察 1、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用接种环,采用无菌操作,将细菌挑起,涂到载玻片 上,盖上盖玻片。 2、用显微镜对细菌进行活体观察。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有必要的话, 再用油镜观察。 3、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有必要的话,再用油 镜观察,找到细菌的各种结构。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专业临床五年制 班级 2012级8班 姓名路海燕 学号 201250426 电子信箱 1094565143@https://www.doczj.com/doc/d73925162.html, 完成日期 2013.5.24

实验一 上皮组织 报告主题: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27# 染色:HE 材料:豚鼠气管横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侧面形态结构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豚鼠气管切片,HE 染色,40×10)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光镜下杯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所有细胞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细胞高矮不一,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水平面上,垂直切面观形似复层,实为单层。此种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

实验二 软骨和骨 报告主题:骨单位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6# 染色:Schmorl 式染色 材料:脱钙骨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光镜下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骨单位(骨切片,Schmorl 氏法块染,40×10) 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光镜下可见骨单位中央为圆形的中央管,多层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骨单位间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间骨板,骨板之间或骨板中可见可见棕黄色的小腔,为骨陷窝。骨陷窝之间有细小的骨小管相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实验三肌组织 报告主题:心肌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12# 染色:HE染色 材料:人心肌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人心肌纤维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构特点 心肌(人心肌切片,HE染色,40×10) 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走向无一定规则,心肌纤 维连接处为闰盘,闰盘染色深。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试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及活菌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光学部分: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 1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2 细菌三种形态的玻片染色标本。 3 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染色细菌玻片的油镜观查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8)、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油镜头上的香柏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活菌制片观察 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上一滴干净的蒸馏水,取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一小环,在水滴上反复涂抹至菌体充分分散,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按照油镜的使用步骤,观察草芽孢杆菌形态,边观察边绘图。 五、实验报告 油镜使用的原理 六、思考题 1 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2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3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 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 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 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 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及革兰氏染色。 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 简单染色的原理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3、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染色步骤分为四个部分: 1、初染:加入碱性染料结晶紫固定细菌图片; 2、媒染:加入碘液,碘与结晶紫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3、脱色: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进行脱色; 4、复染:复红配成碳酸复红作为复染剂。 成分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含量很高(50~90)含量很低(~10) 磷壁酸含量较高(<50)无 类脂质一般无(<2)含量较高(~20) 蛋白质无含量较高G-和G+细胞壁的比较: 1、阳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厚,只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脂类含量低。当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复染后仍显紫色(如芽孢杆菌)。 2、阴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薄,由两层构成,内壁层和外壁层,细胞壁中脂类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网状结构交联程度低,乙醇脱色时溶解了脂类物质,通透性增强,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来,因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被脱色,当复染时,脱掉紫色的细胞的细胞壁又着上红色(例如大肠杆菌)。 三、实验步骤: 1、取一个载玻片,将其洗净并沿一个方向擦拭干净,直至液体不再其上收缩为止;将接种环整平,用灼烧过的接种环在混匀的菌种中取菌,按常规方法图片,应涂大,不宜过厚。 2、将涂片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阳性。 3、滴加1滴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 4、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5、滴加脱色乙醇,脱色30~40s,不宜脱色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阴性。 6、水洗,滴加番红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晾干 7、镜检并拍照。 四、注意事项: 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高倍镜下观察的菌体图像: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10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微生实验报告 姓名: xx 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 学号:1032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何,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简单染色一般难于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处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

径缩小,通透性降低,草酸铵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被脱掉,因此细菌仍保留处染时的紫色。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2、染色剂和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复染液,复红染液,吕氏美蓝染液,显微镜擦拭液(乙醚: 乙醇=7:3),xx柏油。 3、器材: 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双层瓶,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一)简单染色 1.涂片: 取干净载玻片一片,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金黄色葡萄球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悬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菌悬液挑1~2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片,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悬液取1~2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片。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晾干: 让涂片自然晾干。 3.固定:

EVG染色实验报告

EVG染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及试剂 1、实验器材 名称厂家型号 脱水机武汉俊杰电子有限公司JJ-12J 包埋机武汉俊杰电子有限公司JB-P5 病理切片机上海徕卡仪器有限公司RM2016 冻台武汉俊杰电子有限公司JB-L5 组织摊片机浙江省金华市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KD-P 烤箱天津市莱玻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GFL-230 载玻片Servicebio 正置光学显微镜日本尼康NIKON ECLIPSE E100成像系统日本尼康NIKON DS-U3 2、主要实验试剂 试剂名称厂家货号 无水乙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00092683 二甲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0023418 EVG染液套装Servicebio G1042 中性树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0004160 二、实验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依次将切片放入二甲苯Ⅰ20min-二甲苯Ⅱ20min-无水乙醇Ⅰ5min- 无水乙醇Ⅱ5min-75%酒精5min,自来水洗。 2、EVG染色:酒精苏木素:三氯化铁:碘液5:2:2混合成EVG染液,切片入EVG染 液染30 min,自来水冲洗。 3、背景分化:三氯化铁分化液稍分化一下,自来水洗一下,如此反复操作,在显微镜下 控制分化程度,至弹力纤维呈紫黑色,背景呈灰白色近无色。

4、复染VG:将饱和苦味酸与酸性品红9:1混合成VG染液,染1-3min,快速水洗,无水 乙醇三缸快速脱水。 5、透明封片:干净的二甲苯透明1-5min,中性树胶封片。 6、显微镜镜检,图像采集分析。 三、结果判读: 弹性纤维呈紫黑色,胶原纤维为红色,背景为黄色。 四、注意事项: 1、分化时,至弹性纤维呈紫黑色的细丝状即可,不可过度分化,弹性纤维褪色,若分化不 足,则VG复染后效果不佳;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10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微生实验报告 姓名:王晶晖 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 学号:040312011032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何,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简单染色一般难于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处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草酸铵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被脱掉,因此细菌仍保留处染时的紫色。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2、染色剂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复染液,复红染液,吕氏美蓝染液,显微镜擦拭液(乙醚:乙醇=7:3),香柏油。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双层瓶,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一)简单染色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片,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金黄色葡萄球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悬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菌悬液挑1~2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片,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悬液取1~2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片。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通常2~3次)固定(具体温度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加复红染色1~2min 5.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 6.干燥:将吸过地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滴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形态。 (二)革兰氏染色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同时乙醇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G-菌的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很薄,而外膜、脂蛋白、脂多糖又均含大量脂质,易被乙醇溶解,导致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乙醇溶解析出而脱色。 2)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故与带电的结晶紫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实验步骤: 一、标本的制备: 1、涂片: 取玻片在火焰上稍微加温,以清洁纱布擦净,放置桌上,左手握菌种管,有搜持接种环,用无菌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置于载玻片的中央,再用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取斜面培养的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少许与盐水混匀,直接取1~2环菌液作涂片即可,涂片应厚薄均匀。接种环采菌后,要通过火焰灭菌才能放下。 2、干燥: 目的是是菌体水分慢慢蒸发,固定菌形。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是将标本面向上,小心断续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以致标本烤枯,不堪检视。 3、固定:

手执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火焰外层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共2-3秒,以玻片反面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度。冷却后,染色。目的是杀死细菌,是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以及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的细菌一般不能使许多染料进入细胞。 二、染色 1、初染: 将涂片标本夹持于左手,滴加结晶紫溶液盖满涂抹面,染色1~3分钟,用流水缓缓冲洗(即将龙头打开使水缓慢流出,将玻片倾斜使水在玻片面上端沿玻片流下冲洗染液)直至无颜色流下为止。 2、媒染: 加卢戈氏染液4~5滴作用30秒到一分钟,再按上法冲洗,并将片上积水轻轻洒净。 3、脱色: 在95%酒精缸中脱色约3~5秒,拿出玻片使酒精由玻片流下,如此反复2~3次,直至流下酒精略呈淡紫色为止,现按上法以流水冲洗,并将玻片轻轻洒净。 4、复染: 用稀释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液)复染半分钟后按上法冲洗。 5、镜检。 实验结果:G+葡萄球菌被染成紫色;G-大肠杆菌被染成红色。实验分析:实验中有些组的大肠杆菌被染成了紫色,而实际却应该为红色,这有可能与脱色的时间过少有关,因而将其染成紫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系流体力学实验染色液流动显示实验报告

研究生《流体力学实验》 ——飞机标模染色液流动显示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染色流动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2. 了解战斗机典型绕流现象和特性,包括机翼前缘涡(边条涡)、机头涡的形态、特征、涡 系间相互作用,以及攻角影响等,并分析这些流动现象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流动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包括方法、设备、记录手段、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逐渐形成专门的实验技术。 水洞中常用的流动显示技术有氢气泡方法和染色方法等(属于示踪粒子方法),配以激光片光源等辅助手段可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细节结果。染色线流动显示是在在被观测的流场中设置若干个点,在这些点上不断释放某种颜色的液体,它随流过该点的流体微团一起往下游流去,流过该点的所有流体微团组成了可视的染色线。染料选取应注意:1.所选取的染料应使染色线扩散慢、稳定性好;2.染色液应与水流具有尽可能相同的密度(与酒精混合); 3. 染料颜色与流场背景形成强的反差(荧光染料)注入方式;4.在绕流物体表面开孔;5.直接注入流场中所需要观测的位置。 本实验选用飞机标模,利用染色液方法观察其绕流的典型流动现象,重点关注机头涡、边条涡及其对基本翼(主翼也称后翼)流动的影响。 三、实验装置及模型 1.实验模型 飞机标模由机身、机翼、尾翼构成,见图2。机身为尖拱型头部加圆柱形后体,机翼为大后掠边条加中度后略三角翼主翼,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单立尾)。各部分表面都布有染色液出孔。

2.实验风洞 北航1.2米多用途低速串联水平回流式水洞。该水洞实验段尺寸大、流场品质高,与同类设备比较,不但在国内领先,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备主实验段1.2米×1米×16米(高×宽×长),流速范围0.1~1.0米/秒。主实验段主要流场品质:湍流度0.27%~0.45%,截面速度不均匀度:0.46%。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将染色液注入系统; 2.开启水洞,水流速度稳定到10cm/s; 3.调整攻角; 4.待流场稳定后,调节染色液流量,得到清晰的流动结构显示形态; 5.待流动稳定后,观察稳定的流态,拍摄照片; 6. 将攻角分别调整到0 o,5o,10o,15o,20o,25o,30o,35o,40o,45o,50o,55o,60o,重复步骤5,直到所要求的攻角状态实验全部完成。 五、实验结果报告 1.实验条件: ①水温t=20o C; 水的运动粘性系数υ=0.878×10-6米2秒; 附:水的运动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②水流速度 U = 0.1 米/秒; ③特征长度C=0.115m (C为模型机翼平均弦长) 计算:雷诺数 Re = UC /υ= 1.310×104; 2.实验结果和分析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汇总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 09 生物技术 摘要:血液在体内承担着物质运输、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制作血涂片用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计算分别得到红细胞、白细胞数目。 关键字: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计数血涂片 第一章前言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运输、缓冲、防御等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 动物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目与动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红细胞的数目越多,而体积越小,同时血细胞也高度分化;白细胞体积(除鱼类)比红细胞大,但比重却比红细胞小。白细胞按其组成又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白细胞数目波动较大。 通过观察不同脊椎动物的血涂片,并在镜下计数,即可初步观察到不同脊椎动物血细胞形态变化即数目变化。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2.1.1 材料

鲤鱼、牛蛙、家鸽、家兔、小白鼠血液样品,洁净载玻片,毛吸管,瑞氏染液,蜡笔 2.1.2方法 取末血样少量置于玻片的一端,左手 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 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 散开,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度平稳 地向前移动,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 待干后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 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 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固定 0.5-1.0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 馏水。与染料混匀染色5-10分钟。当液 面浮现一层金黄色金属状物质,表示染液 起了作用。用蒸馏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 后,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红细胞 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淋巴细胞 胞质少,常为围绕细胞核的一薄层,其中无颗粒细胞核是肾形或马 蹄形,染成蓝紫色。 血小板 血小板体形甚小,形态不规则,染淡蓝色,内含紫色颗粒,无核,常聚集成团。

革兰氏染色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细菌制片方法 3.学习细菌染色原理和方法 4.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5.学习图像结果的规范表示 【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 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 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 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 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 统两大部分组成。在显微 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 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 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而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常配 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图1. 显微镜的构造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

物的研究最为重要,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方法比较特殊,需要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1.1增加照明亮度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x,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度却很大。而从显微镜的结构看,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为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镜油(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为1.52)。 1.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可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光学显微镜的最小可分辨距离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 最小可分辨距离= λ2NA 式中:λ为光源光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sin? 式中:?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工作距

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4月28日实验温度:室温 实验地点: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实验室指导老师:*** 班级:2013级生物技术1班姓名:** 学号:******** I.实验目的 1.学习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II.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是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设计的,这是一种迅速、可靠的通过染色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呈棕红色,最大吸收波长465nm,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吸收波长595nm,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反应2min即可到达平衡,复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蛋白质—考马斯亮蓝

G-250复合物吸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 III.实验试剂与仪器 1.实验试剂 - 1 -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浓度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1) 100μg/mL标准蛋白质溶液5mg酪蛋白溶于50mL 的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2)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5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 25mL的95%乙醇中,加85%的磷酸50mL,蒸馏水定容至500mL。 (3)正常人血浆。 2.实验器材 可见分光光度计,100μL 微量移液器16支,5mL刻度吸管8支,中试管。 IV.实验操作步骤

支,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8 取中试管 1.绘制标准曲线号管为空白,”“0室温放置混匀,5min后即可比色。以 记录于下表,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绘制数据表 - 2 -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浓度测定 A 0 0.517 0.805 0.941 1.157 1.192 1.465 1.440 595 2.样品测定中试管2支分别加未知浓度蛋白质(或人正常血浆)0.4mL,各加5.0mL考马斯亮蓝试剂摇匀,室温放置5min,以“0”号管为空白比色,以所测A于标准曲 595线查蛋白质含量。 V.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实验未能达到预期的一条直线,原因可能为:①血浆样本放置时间太久,蛋白质变性;②实验比色杯由于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熟悉细菌涂片的制备 3.革兰氏染色法进行细菌鉴定 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接种针,、试管架、镊子、载玻片夹子、滤纸、滴管 2.实验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无菌水,蒸馏水,、香柏油、二甲苯 三、方法与步骤 1.操作方法示意图 ,干燥, ,水, ,水, ,水, ,晾干, 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镜检 2.操作步骤 ,步骤一, 涂片的制作 (1) 涂片载玻片一张,加一滴生理盐水,取菌研磨均匀 (2) 干燥温室干燥,或置酒精灯高处慢慢烘烤 (3) 固定干燥后的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中通过3次 步骤,二,

初染,滴加草氨酸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2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步骤,三, 媒染,先用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在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步骤,四, 脱色,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一般20——30s,,当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步骤,五, 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min ,水洗,吸去残水晾干。 步骤,六, 镜检,像涂片涂菌部位滴加适量香柏油,进行油镜观察【小结】 1. 选用活跃生长期长的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菌会被染成红 色,造成假阴性。 2. 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 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 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4. 染色原理 C+菌,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C-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皇复染后呈红色。 【注意事项】 1. 加热时使用载玻片及试管夹,以免烫伤。 2. 使用染液时应避免沾在衣物上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记录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同时乙醇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G-菌的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很薄,而外膜、脂蛋白、脂多糖又均含大量脂质,易被乙醇溶解,导致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乙醇溶解析出而脱色。 2)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故与带电的结晶紫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实验步骤: 一、标本的制备: 1、涂片: 取玻片在火焰上稍微加温,以清洁纱布擦净,放置桌上,左手握菌种管,有搜持接种环,用无菌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置于载玻片的中央,再用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取斜面培养的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少许与盐水混匀,直接取1~2环菌液作涂片即可,涂片应厚薄均匀。接种环采菌后,要通过火焰灭菌才能放下。 2、干燥: 目的是是菌体水分慢慢蒸发,固定菌形。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是将标本面向上,小心断续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以致标本烤枯,不堪检视。 3、固定:

手执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火焰外层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共2-3秒,以玻片反面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度。冷却后,染色。目的是杀死细菌,是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以及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的细菌一般不能使许多染料进入细胞。 二、染色 1、初染: 将涂片标本夹持于左手,滴加结晶紫溶液盖满涂抹面,染色1~3分钟,用流水缓缓冲洗(即将龙头打开使水缓慢流出,将玻片倾斜使水在玻片面上端沿玻片流下冲洗染液)直至无颜色流下为止。 2、媒染: 加卢戈氏染液4~5滴作用30秒到一分钟,再按上法冲洗,并将片上积水轻轻洒净。 3、脱色: 在95%酒精缸中脱色约3~5秒,拿出玻片使酒精由玻片流下,如此反复2~3次,直至流下酒精略呈淡紫色为止,现按上法以流水冲洗,并将玻片轻轻洒净。 4、复染: 用稀释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液)复染半分钟后按上法冲洗。 5、镜检。 实验结果:G+葡萄球菌被染成紫色;G-大肠杆菌被染成红色。实验分析:实验中有些组的大肠杆菌被染成了紫色,而实际却应该为红色,这有可能与脱色的时间过少有关,因而将其染成紫色,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基本原理 1.简单染色法: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般形态的观察。 在中性,碱性或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是细菌着色。带正电的染料离子可使细菌细胞染成蓝色。通常的碱性染料除了美蓝外,还有结晶紫,碱性复红,番红等。细菌体积较小,较透明,如未经染色常不易识别,而经染色后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易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革兰氏染色法:将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 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所以将细菌分为G+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酸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染色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透,结果细菌被脱色,在经复红染色后就成了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颜色。 革兰氏染色需要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煤染剂,脱色剂和复染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像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付着力,即已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是不易脱落,碘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剂,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落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染色液是复红。 器材 1.活材料,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2.染色液和试剂,碱性美兰,结晶紫,碘页,95%酒精,石炭酸复红,蒸馏水,乙醚-乙醇 混合液,香柏油。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和显微镜。 操作步骤 1.涂片,取干净的载玻片与实验台上,在正面边角作记号,并滴一滴无菌蒸馏水与载玻片 中央,灼烧接种杯,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菌种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均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干燥,干燥过程最好在空气中自然晒干,为了加速干燥,也可以在微小火焰上方烘干。 烘干后再在火焰上方快速通过3-4次,使菌体完全固定在载玻片上。但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烤干,否则急速失水会使菌体变形。 3.染色,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2min,染色液量以盖满菌膜为宜。 4.水洗,倾去染液,斜置载玻片,用水冲去多余染液,直至流出的水呈无色为止。 5.干燥,用微热烘干或自然晾干。 6.镜检,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观察细菌形态,及时记录,并进行形态图绘制。 革兰氏染色 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能区分成两大类,一类最终染色成紫色,称为革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