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3改)修文县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

(6.13改)修文县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

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15Mt/a)

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五月

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15Mt/a)

设计:

审核:

项目负责:

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五月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编制委托书

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委托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编制工作。

项目名称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建设性质新建

任务来源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委托

投资82.60万元

建设地点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谷堡乡

工程设计内

及要求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及有关煤矿设计规范要求,满足紧急避险设计编制内容及要求。

由编制单位提交4份方案设计及相关图纸。

委托单位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

联系人李总工联系电话187********被委托单位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胡高银联系电话136********

目录

前言................................................................................................................................................. - 1 -

编制设计的依据................................................................................................................................. - 3 -第一章矿井概况............................................................................................................................... - 5 -

1.1地理位置及隶属关系 (5)

1.2扩界后的矿井开采情况及开采范围 (6)

1.3水文地质简况 (6)

1.4煤层特征 (6)

1.5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7)

1.6矿井开拓方式 (7)

1.7通风方式 (10)

1.8采煤工艺及掘进方式 (10)

1.9井田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煤与瓦斯突出及地温情况 (10)

1.10矿井避灾线路 (12)

1.11矿井安全五大系统配备及供电情况 (15)

1.12矿井劳动定员表 (20)

第二章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 ......................................................................................... - 21 -

2.1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 (21)

2.2矿井单班最大作业人员分布及采掘区域人员分布 (22)

第三章紧急避险设施设计............................................................................................................. - 27 -

3.1永久避难硐室 (27)

3.260人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27)

第四章施工组织计划..................................................................................................................... - 48 -

4.1井巷工程部分 (48)

4.2设备安装、调试部分 (49)

4.3紧急避险系统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49)

第五章紧急避险设施日常管理、维护及培训 ............................................................................. - 51 -

5.1日常管理 (51)

5.2日常维护 (52)

5.3培训 (52)

5.4应急演练 (53)

第六章应急救援预案的调整及完善 ............................................................................................. - 54 -

6.1应急救援预案的调整 (54)

6.2应急救援预案的调整及完善 (55)

第七章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 - 56 -

附:

1.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平面布置图

2.60人永久避难硐室井巷图

3.60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设备图

前言

受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的委托,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根据目前红星煤矿开采情况,编制“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贵阳市红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件精神以及《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规划【2012】111号)文件规定,结合红星煤矿实际情况,特编本方案设计。

红星煤矿整个矿井划分为3个采区,1000m标高以上为一、二采区,1000m 标高以下为三采区。首采区为一采区,即先采一采区,后采二、三采区。该矿有两个掘进工作面,即31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31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该矿井首采面(3101采面)采高1.9m,倾角为18°,采深约为150m-410m。据该矿连续三年的瓦斯鉴定资料,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5]281号)《对贵阳市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行管字[2007]94号)《对贵阳市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

《对贵阳市煤矿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行管字[2007]517号)

红星煤矿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均为低瓦斯矿井。本次井下避险系统方案设计,只针对940m标高以上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一、二采区位于940m 标高以上,按低瓦斯矿井设计,在开采时以及该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所有相关人员的井下避险需要,当开采至三采区因有部分区域位于940m标高以下,则三采区应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另行设计其相关避险设施。

分析上述矿上实际情况,由《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此后简称“规定”)第11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永久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的防突门以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可知:①940m标高以上一、二采区区域范围内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在1000米范围内须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②当开采至三采区采掘工作面时,其相关避险设施需另行设计。

分析红星煤矿避灾路线可知,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是目前井下主要灾害发生时的避灾主要路线。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2月14日提交的《红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结论:该矿井开采标高940m以上的K7煤层(即K3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本矿井一、二采区位于1000m标高以上,故按低瓦斯矿井设计,三采区有部分区域位于940m 标高以下,故三采区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为一处60人永久避难硐室的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建议矿方严格按照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建设和完善。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关于建

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3)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

规定的通知》

4)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

通知》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关于印

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

第9号)

7)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规划[2012]111

号)

8)《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

10)《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1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12)《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1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15)《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

16)《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17)《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

17)2012年10月15日全省煤矿井下安全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相关领

导的讲话

1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

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3〕4号

19)《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电【2013】4号)20)《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

21)《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规划函[2013〕76号)

第一章矿井概况

根据矿方提供的《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技改)安全专篇》摘录的内容如下:1.1地理位置及隶属关系

红星煤矿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西方向,直距修文县城约11km,行政区划隶属修文县谷堡乡所辖,矿山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矿山主井口有简易矿山公路与修文至乌栗的县级公路相接,里程为1km,经该县级公路可至修文县城,里程为16km,由修文县可上贵毕高等级公路,经贵毕高等级公路可至扎佐站台和贵阳市城区,矿井距扎佐站台约30公里,距贵阳市城区约65km,煤炭运输比较方便。

矿区至各县、市及主要乡镇交通情况详见图1-1(交通位置图)。

1-1 红星煤矿矿区交通位置图

1.2 扩界后的矿井开采情况及开采范围

该矿为不规则的六边形,从矿方所提供的图纸中量出该矿的走向长度约为1895m,矿井为单一煤层开采,平均倾角18°。技改后的红星煤矿于2008年11月取得了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21024),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有效期为8.5年(2008年11月~2017年4月)。矿区面积1.349km2,批准开采深度由1200~750m标高。

红星煤矿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2-1

序号

直角坐标

横坐标(X)纵坐标(Y)

1 2968929 35646120

2 2969720 35645610

3 2970590 35646670

4 297047

5 35647270

5 2969710 35646736

6 2969040 35646594

1.3水文地质简况

1、水文地质类型

扩界后拟开采的煤层位于侵蚀基准面(1150m)以下,地下水迳流速度快,交替循环良好,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故该矿区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总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综上所述,可知该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矿井涌水量情况

据矿井提供的原有资料,矿井目前的实际涌水量为:最小涌水量为5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

1.4煤层特征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K3煤层,叙述如下:

K3煤层在坑采及老硐控制范围内,沿走向地段厚度变化在1.87-2.12m;沿倾向厚度变化在1.78-2.12m,就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属较稳定煤层,无夹石,属简单煤层。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稳定性一般。底板:为粉砂质粘土岩,属软质岩组,遇水易膨胀,稳定性较差。

K3煤层容重1.40t/m3。具体详见表1-4-1。

可采煤层特征表表1-4-1

序号含煤

地层

煤层

编号

煤层

厚度

(m)

煤层

结构

煤层

倾角

(度)

顶底板岩性

顶板底板

1 P3l K31.78-2.12

1.90

不含夹

较稳

16-24

18

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

1.5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根据地质条件,煤炭资源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业主的的投资能力等综合因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可采储量164.6万t,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地质构造简单,储量备用系数取1.4,服务年限为:

服务年限=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

=164.6/(15×1.4)=7.8(年)

本矿井构造为简单类型,煤层为较稳定煤层,故储量备用系数取1.4

本矿井尚有23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建议矿井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以提高资源量类别,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根据上述计算的可采储量和确定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7.8年。

1.6矿井开拓方式

本矿井田内地形起伏较大,井田构造简单,煤层倾角16-24°,为一单斜构造;设计本着投资少、见效快、交通运输方便,便于布置工业广场,根据矿区范围特点,煤层的赋存情况及目前小型煤矿的开采技术水平和矿井煤柱留设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矿选用两套开拓方案进行比较,经技术经济、安全方面等比较后最后选定一个方案。开拓方案详述如下:

将主井口和工业广场选择在矿区东部中段附近,本方案重新掘进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

主斜井开口层位为K3煤层顶部岩层,井口坐标及高程为X:2969811,Y:35646558,Z:1200.0m,以掘进方位角96°、25°坡度布置在K3煤层顶部岩层中,在1120m标高揭K3煤层并落底(斜长约183m),然后布置井底车场。副斜井位于新掘主斜井南面约30m处,开口层位为K3煤层顶部岩层,井口坐标及高程为X:2969778,Y:35646549,Z:1200.0m,以掘进方位角96°、22°坡度布置在K3煤层顶部岩层中,斜长约192m揭K3煤层并落底。回风斜井位于新掘主斜井北面约30m 处,开口层位为K3煤层顶部岩层,井口坐标及高程为X:2969845,Y:35646561,Z:1220.0m,以掘进方位角96°、34°坡度布置在K3煤层顶部岩层中,斜长约193m 揭K3煤层并落底。

在井底车场北端沿K3煤层上山方向布置绞车房,并沿K3煤层下山方向布置运输下山,然后在运输下山西南面布置行人下山和回风下山,其间距均为20m,行人下山通过行人联络巷与副斜井井底连通,回风下山和回风斜井井底连通,形成矿井通风系统。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和回风下山均落底在1000m水平并相互连通,然后在1000m 水平布置水泵房和主、副水仓,形成矿井排水系统。

在运输下山北东翼沿K3煤层走向布置运输巷和回风巷贯通后形成采煤工作面进行回采。

主斜井主要用作进风、提升煤炭、矸石、下放材料、设备、运送人员等,副斜井主要用作进风、人员进出、铺设管线等,并作为安全出口用,回风斜井主要用于矿井回风用。

矿井分为一个水平、三个采区开采整个井田,水平标高1000m(由于矿井原采空区的存在,故1000m水平以上不能划为一个采区进行开采,只能划为两个采区进行开采,因煤层倾角为16~24°,平均18°,故二采区不能采用倾斜长壁开采,只能采用走向长壁开采)。井巷工程量为4448m,其中:岩巷为1257m,煤巷为3191m。

注:由于二采区内有多条老巷,为了避开老巷对巷道布置的影响,所以西运输大巷、西行人大巷和西回风大巷、二采区运输上山、二采区行人上山、二采区回风上山均布置在K3煤层底板岩层中(距K3煤层底板的法线距离为15m,即为防水岩柱)。

见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及机电配备平面图、剖面图1-6-1

修 文 县 谷 堡 乡 红 星 煤 矿 井 下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 案 设 计

- 9 -

图 1-6-1 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及机电配备平面图、剖面图

Ⅰ′

Ⅰ′

图 例

乏 风

名 称防爆门

主要通风机新 风符 号

符 号

双向调节风门煤柱边界线名 称双向风门煤炭运输方向材料设备运输方向后期巷道采空区设计岩巷

现矿界设计煤巷报废巷道局部通风机及风筒矸石运输方向

原矿界37

注液枪1098

乳化液泵箱乳化液泵

台21台11把4621台2JD-11.411.4调度绞车76SZB-620/40刮板转载机11台数 量1

311台63

830根625根台2913

83688备用工作合计单

位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备表7.5401.2

JH-8GMZ-1.2HDJA-1000DZ20-30/100G 5342

1回柱绞车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

煤电钻序

号设 备 名 称型 号图 例

功率(kw)11台40SGB-620/40刮板输送机MRXⅡ

XB2B80/2001

1

2×22皮带输送机

数 量2

13133131

备用合计

掘进工作面设备配备表

11

2×5.511.41.2

台台22台

2台2TXU-75

FBD№5.0/11JD-11.4GMZ-1.2型 号图 例

1

5

4调度绞车局部通风机3煤电钻21探水钻

号设 备 名 称功率(kw)

位工作气动凿岩机YT241

183

煤2副斜井运输下山回风下山37

65

48煤370335井巷工程量表

巷 道 名 称主斜井1序号支护型式

岩性

长度(m)

192净掘断面积(m )备 注

6.39.3910111213

5.17.9

6.39.3合计

4448

9.3 6.3

14回风斜井

1936.39.3井底车场

砌碹

908.511.2

绞车房砌碹207.110.5煤砌碹砌碹行人下山煤3967.9

5.1砌碹副水仓主水仓水泵房及通道砌碹砌碹砌碹岩岩岩80100308.5 5.67.911.18.5 5.6管子道305.0 3.9金支岩1803101回风巷

7406.6

5.33102回风巷及回风绕道3102运输巷及回风绕道煤/岩1801005.9

4.7煤700单体3101运输巷3101切眼 6.6

5.3煤

6.6 5.36.6

5.3其中:岩巷80m

40岩安全出口及引风道 5.16.0砌碹其中:煤巷3191m,岩巷1257m。

1516171819采区变电所

2040

7.9

11.1

砌碹

锚杆/金支锚杆/金支锚杆/金支

锚杆/金支绞车房及3101回风联络巷2004.36.0

煤/岩锚杆/金支行人联络巷煤 5.17.9100煤/岩其中:岩巷80m 3101装车场及回风道溜煤眼岩锚杆/金支1446.1 5.5岩钢筋砼

510.18.521

2223其中:岩巷60m

5、图中采煤工作面表示意义。

3 1 01 采煤工作面

表示K3煤层

表示第一个工作面

表示一采区

11

1.7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1.8采煤工艺及掘进方式

根据煤层倾角及构造赋存特点,该矿适合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后退式回采,采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巷采用刮板转载机和皮带运输机运输,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两个掘进工作面均为钻爆法。

1.9井田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煤与瓦斯突出及地温情况

1.9.1 瓦斯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5]281号)《对贵阳市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行管字[2007]94号)《对贵阳市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行管字[2007]517号)《对贵阳市煤矿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红星煤矿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均为低瓦斯矿井,详见表8-1-1。

红星煤矿各年度的煤矿瓦斯涌出量情况表表1-9-1

序号年度煤矿名称相对瓦斯涌出量

(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

矿井瓦斯等级

1 2005年度谷堡红星煤矿8.6 0.86 低瓦斯矿井

2 2006年度谷堡红星煤矿8.54 0.89 低瓦斯矿井

3 2007年度谷堡红星煤矿8.58 1.43 低瓦斯矿井

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及瓦斯检测记录,防止局部瓦斯积聚,必须关注瓦斯涌出情况,根据开采情况采取措施。矿井在建设及生产期间必须进行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的测定,并定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

1.9.2 煤尘爆炸性和自然倾向性

1)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5年7月25日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明:K3煤层爆炸试验火焰长度为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0%,煤尘无爆炸性。该矿井按煤尘无爆炸性设计。

2)煤的自然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5年7月25日提交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K3煤层为Ⅱ级,即为自燃煤层。矿井煤层按自燃煤层进行设计。

1.9.3煤与瓦斯突出

红星煤矿,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均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根据2007年4月17日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在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和突出危险矿区的煤矿建设项目(已鉴定为不突出的除外),凡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一律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2月14日提交的《红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鉴定结论:根据《防突细则》的规定,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确定可以采用单项指标判定,也可以采用综合指标。红星煤矿K7煤层(即K3煤层)煤种属于瘦煤,破坏类型属于Ⅲ-Ⅳ类构造煤;各单项指标中煤层的瓦斯压力仅为0.0Mpa,小于0.74 Mpa;煤样的坚固性系数为0.4848,小于0.5;瓦斯放散初速度为22.031mmHg,大于10。因此,煤层瓦斯压力未超过《防突细则》中的单项临界指标,缺乏发生突出的动力。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1024-2006)第5.2.3条规定,只有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其临界值时方可划为突出煤层,因此,从单项指标来看,在鉴定开采标高940m以上的范围内K7煤层(即K3煤层)无突出危险。

根据《防突细则》,只有当综合指标D值大于0.25并且K值大于15时煤层才有发生突出的可能。尽管红星煤矿K7煤层(即K3煤层)的煤样属于构造煤,其综合指标K=45.44,大于20,但综合指标D值为-2.85,远小于0.25,不足以发生突出,因此,从综合指标来看,在鉴定开采标高940米以上的范围内K7煤层(即K3煤层)无突出危险。

2008年8月18日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777号)关于贵阳市煤炭局《关于对红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结果进行备案的请示》的批复对《红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进行了备案。

根据该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的煤层赋存深度:在开采范围内K3煤

层准采标高为1200米到750米;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2008年2月14日提交的《红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结论:本矿井开采标高940m以上的K7煤层(即K3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

危险。本矿井一、二采区位于1000m标高以上,故一、二采区按低瓦斯矿井

设计,三采区有部分区域位于940m标高以下,故三采区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设计。

并及时对940m水平以下的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以便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管理。

1.9.4 地温

《贵州省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未对地温情况进行说明。但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地温正常,按无地温灾害管理。

1.9.5 冲击地压

由于煤体内的应力几乎与采深成正比,因此,采深越大,煤体的应力越高,煤体变形和积聚的弹性潜能也越大。本矿井煤层埋藏深度最大在410m左右,初期开采深度较浅,开采的K3层煤的工作面埋藏较浅,本矿井不具有深部开采发生冲击地压的采深条件。

从本矿区冲击地压发生的历史情况看,尚未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历史,因此,本安全设施设计不考虑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措施,但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注意观察,认真做好记录,并整理成安全资料,以利于指导后期的生产。

1.10矿井避灾线路

根据井下发生灾害的地点不同或灾害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的避灾路线,以便事故发生时,在场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并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路线或按预先规定的安全线路,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1)井下发生冒顶事故时,要及时加强冒顶区的支护,全力营救被煤、矸埋住的人员。

(2)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应撤退到涌水地点上部水平,避免进入涌水附近的独头巷道。但当独头向上的斜巷下部唯一出口被淹没无法撤退时,也可在独

头工作面暂避。若是老塘老空积水涌出,则须在待避前快速构筑避难硐室,并佩戴自救器,以防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水灾避灾路线首先应向井下最高位置撤退,然后视井下涌水情况撤至地面。

A、3101采煤工作面:井下人员由3101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井底车场(或3101回风联络巷)→主斜井(或副斜井)→地面。

B、31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灾害时的避灾线路为:31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3102运输巷→运输下山→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或31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3102运输巷→行人下山→行人联络巷→副斜井→地面。

C、31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发生灾害时的避灾线路为:31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3102回风巷→运输下山→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或31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3102回风巷→行人下山→行人联络巷→副斜井→地面。

(3)火灾、瓦斯及煤尘爆炸

火灾避灾原则是迅速进入新鲜风流。井下发生火灾时,要立即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迅速撤除灾区,向燃烧火焰的相反方向迎着新鲜风流撤退,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着新鲜风流绕过灾区,沿新鲜风流流向的相反方向撤退,人从火区撤出时,必须带上自救器。当处于灾区下风时应迅速戴上自救器,由最近的线路迅速进入新鲜风流中。

瓦斯及煤尘爆炸避灾原则是当井下发生瓦斯、煤爆炸尘爆炸时,都会产生强大的声响和空气冲击波,瞬间生成高温火焰,并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这时在现场或附近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惊惶失措,乱喊乱跑,应积极自救、互救。当听到爆炸声响或感觉到冲击波造成的空气气浪时,应迅速背朝冲击波传来的方向卧倒脸朝下,头尽量低些。有水沟的地方要卧倒在水沟侧,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裸露部分,防止高温灼伤身体。爆炸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防止吸入有毒高温气体灼伤内脏。如有自救器,迅速佩带好,沿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巷道,离开灾区。两人以上,要同行,互相照应。行进中注意通风情况,迎着风流方向走。如果巷道破坏严重应设法去较安全地点,不清楚撤退路线是否安全时,就要选择临时避难硐室,在室内安静而等待救护。

A、3101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煤尘、瓦斯事故时避灾线路为:井下人员由3101回采工作面→3101运输巷→运输下山(或行人下山)→井底车场(或行人联络巷)→主斜井(或副斜井)→地面。

B 、3102运输巷进掘工作面发生火灾、煤尘、瓦斯事故时避灾线路为:31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3102运输巷→运输下山(或行人下山)→井底车场(或行人联络巷)主斜井(或副斜井)→地面。

C 、3102回风巷进掘工作面发生火灾、煤尘、瓦斯事故时避灾线路为:31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3102回风巷→运输下山(或行人下山)→井底车场(或行人联络巷)主斜井(或副斜井)→地面。

(4)瓦斯突出避灾原则

瓦斯突出避灾原则当发生瓦斯突出事故时,所有灾区人员要以最快速度佩戴上隔离式自救器,然后有要迎新鲜风流方向迅速向井口撤退。若无法撤离灾区,应立即进入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躲避、待救。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要关闭隔离门,将硐室的压风管阀门打开,防止高浓度瓦斯进入硐室,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5)反风时期的避灾线路

3101采面→3101回风巷→回风下山→回风斜井→地面。 避灾线路图如1-10-1所示。

1-10-1 井下避灾线路图

符号

水109局扇、风筒

名称符号序号瓦斯避灾路线火灾水灾避灾路线

避灾路线12

11主要通风机25436

序号污 风新 风

名 称防 爆 门

正反向风门工作面推进方向正反向调节风门87井下避灾线路图

修文县谷堡乡红星煤矿

制 图校 对矿 长总工程师

资料来源制图日期比 例 尺图 幅

示意图

水水

水水

火瓦

火瓦

火瓦火瓦

火瓦

火瓦

火瓦

火瓦

火瓦

火瓦

火瓦

1.11矿井安全五大系统配备及供电情况

1.11.1 安全监控系统情况

建议采用KJ101N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型号的监测监控系统的分站接进该硐室内,于硐室内一处干燥、防水、便于操作及维护的地点放置(有专用机电硐室的避难硐室应将该分站置于机电硐室内)。本系统对全矿的瓦斯、粉尘、风速、风门开闭、重要采掘运输设备开停等安全与生产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和信息存储;在参数超限和设备故障时,能及时报警、显示和打印,必要时还可实现超限自动断电等功能。

根据该矿安全生产环境、开采技术条件、主要设备配置及考虑与其他监测监控系统(如人员定位系统、火灾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等)的兼容性,选择KJ101N型安全监控系统。KJ101N型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地面监控主机、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终端、图形工作站、通信接口、避雷器、系列监控分站、各种传感器和控制执行器等部分组成。是一套集矿井安全监控、生产工况监控内容为一体的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安全监控设备配置见表1-9-1。

表1-11-1 安全监控设备配置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

一地面设备配置

1 一体化监控系统KJ101N型(KJ101N型软件)

2 监控主机IPC610

3 数据库服务器

4 稳压器

5 UPS电源山大华特2Kw,2h

6 打印机LQ—16000Ⅲ.A3

7 井口避雷器RS858

8 数据通讯接口KJJ46

9 图形工作站可配2屏或多屏模式

10 声光报警装置FB-1

11 自适应网络集线器10/100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