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备发展趋势

现代设备发展趋势

现代设备发展趋势
现代设备发展趋势

现代设备发展趋势

一、大型化

指设备的容量、规模、能力越来越大。比如: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合成氨设备,20世纪50年代的装置年产量只有5~6万t, 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建成年产30万t的合成氨装置,国外发展到了60万t以上;国内“七五”期间建成的大庆、齐鲁、扬子、金山等“四大乙烯装置”,年产量均为30万t,而国外已发展到90万t的水平。

冶金工业中,我国宝钢的高炉容积为4063m3;日本新日铁最大高炉容积为5150m3;德国蒂森钢厂的最大转炉容积为400t。

发电设备国内已能生产30万kW的水电成套设备和60万kW的火电成套设备;山峡电站将装备68万kW机组;而国外最大的发电机组功率可达130万kW。

设备的大型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日本由于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火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由1951年的18.68%提高到1980年的38.12%,煤耗则由1970年的343g/kW.h降低到1981年的337g/kW.h。

二、高速化

指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度、运算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比如,纺织工业,国产气流纺纱机的转速已达6 ×104r/min,国外可达10×104r/min以上;又如电子计算机,国产银河II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10亿次/s,而1991年国外计算

机的运算速度最高达到90亿次/s

三、精密化

指设备的工作精度越来越高。比如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20世纪50年代精密加工的精度为1μm, 20世纪80年代提高到了0.05μm,到21世纪初,又比20世纪80年代提高了4~5倍。现在,主轴的回转精度达0.02-0.05μm、加工零件圆度误差小于0.1μm、表面粗糙度小于Ra小于0.003μm的精密机床已在生产中得到使用。

四、电子化

由于微电子科学、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科学的高度发展,已引起了机器设备的巨大变革,出现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崭新一代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它们可以把车、铣、钻、镗、铰等不同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床上自动顺序完成,易于快速调整,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要求;或者能在高温、高压、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中,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准确地完成规定的动作。我国20世纪80年代己经在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的生产线上成功地使用了驾驶室自动喷漆机器人、驾驶室自动焊接机器人。

五、自动化

自动化不仅可以实现各生产线工序的自动顺序进行,还能实现对产品的自动控制、清理、包装、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报警、反馈处理。在我国,一汽、二汽己拥有锻件、铸件生产自

动线及发动机机匣等零件加工自动线多条;家电工业中有电路板装配焊接自动线、彩色显像管厂的玻璃罩壳生产自动线;冶金工业中有连铸、连轧、型材生产自动线;港口码头有散装货物(谷物、煤炭等)装卸自动线。宝钢一期工程使用16台计算机和449台微机联网,实现了多层次的生产自动控制。

以上情况表明,现代设备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广泛地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正在向着性能更高级、技术更加综合、结构更加复杂、作业更加连续、工作更加可靠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强大的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现代设备的出现,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和品种,减少原材料消耗,充分利用生产资源,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等等,从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低碳制造的理解

艺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制造,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并将其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政府2009年7月15日正式发布名为《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提出到2020年将碳

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其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1-2]。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将发展低碳经济列为美国未来工业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3-4]。2008年1月,国际生产工程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Production Engineering,CIRP)在巴黎成立了Low Carbon ManufacturingWorking Group(CWG)[5], 并参与发起了名为CO2PE!合作研究计划,目的在于核算并减少离散零件制造工艺过程的碳排放等[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11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7]。2011年1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面向高端装备的低碳制造基础研究”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共同探讨高端装备低碳制造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与制造科学处于2010年已资助了题为“离散车间制造系统高效低碳运行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基金重点项目,并在2011年度重点项目立项指南中,设立了“低碳制造的基础研究”以引导国内专家开展低碳制造的基础研究。

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数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物有70%以上来自制造业,每年约产生55亿t无害废物和7亿t

有害废物[8-9]。同时,制造业又是采矿、电力等高能耗工业产出产品(电能、材料等)的消费者。因此,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造成我国整个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激增的主要源头。如何在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碳排放,是目前我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碳制造的内涵及技术体系框架

1 低碳制造的定义及内涵

目前,国外对低碳制造的概念、内涵以及实现途径等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英国Brunel大学先进制造与工业工程系Tridech S及Cheng K教授对低碳制造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基于资源效率与效力的低碳制造概念,认为低碳制造致力于降低制造过程的碳排放强度,同时高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实现低碳制造的途径包括:减少加工机床和相关设备的能量损耗;提高工艺能量效率;减少制造过程因空闲、等待和排队而发生的碳排放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并减少供应链库存等[10-11]。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University)Ball教授等提出了“零碳制造”(Zero Carbon Manufacturing)的概念,集成物料流、能量流、废物流建立了一种系统框架模型来分析碳流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讨论实现零碳制造的可能性[12]。

当前,国内还未对低碳制造的概念、内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研究还集中于绿色制造(GreenM anufacturing)、环境友好制造(Environmentally

Benign Manufacturing)、可持续制造(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等领域[13]。而低碳制造与绿色制造、环境友好制造、可持续制造等概念有着区别,低碳制造综合了全生命周期并综合考虑资源及环境效率的基本思想,属于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制造范畴,但低碳制造突出了以碳排放减量化为主线的特征,强调从原材料获取、能源生产、产品设计、制造、使用、报废处理全生命周期中实施碳排放量的减量化与控制,而不考虑废水、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等造成的其他环境影响与人体安全及健康危害。

综合国内外关于低碳制造的论述,本文将低碳制造定义如下:低碳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可持续制造模式,其目标是实现产品在生产、制造、使用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实现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提高制造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

2 碳排放源特性分析

制造业碳排放具有多源性,主要包括物料碳、能源碳及制造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构成如图1所示。

制造业实施低碳制造的途径是从物料流、能量流方面来实现制造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量的极小化。

3 低碳制造的技术体系框架

低碳制造是一个以保证经济效益而实现碳排放减量化为目标的将各种制造资源、能源转变为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涉及到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工艺过程、运输、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回收处理等)或部分环节。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低碳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低碳材料选择、低碳设计、低碳加工技术与装备、低碳装配及包装、节能低碳产品开发、回收及再制造等。低碳制造的目标最终可细化为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及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资源排放、选用碳足迹较小的原材料替代传统材料、改善制造企业能源结构等方法途径,实现制造企业碳排放的减量化,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低碳制造技术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低碳制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低碳制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碳设计理论与方法、低碳制造定量分析与碳足迹评估、制造系统低碳优化理论、低碳加工技术及装备4个方面。

1 低碳设计理论与方法

低碳设计是低碳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考虑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及碳排放特性,选择碳足迹较小的低碳材料及制造工艺,产品使用过程中能耗低并且不产生有害物质,报废后可进行回收与再制造。

国外对低碳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部分研究成果。美国NIST正在进行的制造过程碳排放分析研究,试图将碳排放计算值集成到产品设计中,成为BOM表中的一项

技术参数,旨在探索和开发一项计算零部件及装配体制造过程碳排放的新方法,该项研究采用了零部件工艺链的概念用于分析零部件制造过程的碳排放,并将“公差”的概念引入用于描述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值[14]。韩国Song J S和Lee K M在产品低碳设计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基于嵌入式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GHG)排放量的物料清单g-BOM的低碳产品设计系统[15]。

目前,低碳设计的研究已得到国内各个方面的广泛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CIMS主题研究项目均有对绿色设计、节能产品设计、可回收性设计DFR(Designfor Recycling)、可拆卸性设计DFD(Design for Disassembly)、轻量化设计等与低碳设计相关研究的支持。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清华大学于2001年在国家、学校和企业多方资助下,建立了清华至卓绿色制造研发中心[16],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绿色设计,线路板的回收,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LCA),以及机电产品的拆卸回收处理等[17-19]方面进行了研究。Zhang X F通过对产品零部件的联结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面向低碳产品结构设计的产品碳足迹确定方法[20]。尽管从总体研究现状来看,国内低碳设计研究工作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目前还缺乏可支持节能低碳产品设计的数据库、知识库等,并未形成系统的低碳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还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低碳产品。

2 制造系统低碳优化理论

随着各国对低碳的重视以及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认可,制造系统的低碳化以及低碳产品已成为工业界、学术界的重点研究方向。

目前,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对制造系统低碳优化进行研究,提出各种制造业的减碳策略与方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simon 教授等指出[30]:虽然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方法使得碳足迹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各个行业仍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及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在流程工业中采用全局过程集成系统及技术,可实现一定程度的减碳效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绿色设计与制造联盟(Consortium on Green Designand Manufacturing,CGDM)对机械加工系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机械加工为主的车间层制造系统中的资源消耗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将车间制造系统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因素纳入到生产成本、时间和质量等因素进行考虑,建立车间制造系统的设计、生产等相关决策模型[31]。该校David Dornfeld教授与Chris Yuan博士与福特公司合作以底特律工厂为对象分析采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和燃料电池)供电实现碳排放减量化的潜力,研究表明采用新能源供电可能减少因电能消耗导致的间接碳排放量80%左右,减排前景相当可观[32]。Meier H与Shi X指出制造工是资源消耗与环境排放的纽带,更加有效的工艺规划可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并提出了一种面向低碳制造的系统的资源效率工艺规划方法[33]。Kan Fang等在综合考

虑生产率、设备峰值负荷以及碳排放足迹建立了生产调度的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与传统调度方法单一追求最优生产率不同,其研究分析了不同生产速度对峰值负荷及碳足迹的影响机制,以实现生产效率、峰值负荷及碳排放的平衡[34]。美国麻省理工大学Timothy Gutowski教授在2007年第40届CIRP制造系统研讨会主题报告中提出了4种制造业减少碳足迹的策略[35]:将销售产品转变为销售产品服务、采用低碳燃料、投资碳补偿业务(如投资太阳能、风能等供应制造电能)、提高制造能效。

随着国内对制造系统低碳优化的研究的开展,在传统制造系统节能研究的基础上,已开始关注面向资源消耗特性的制造系统低碳优化理论。如重庆大学曹华军等将工艺过程与设备资源消耗特性进行了结合,对单设备的碳效率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36];并利用混合Petri网的建模方法,针对自动生产线的电能、切削液、原材料等资源消耗的特性,对自动生产线碳排放动态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37]。

3 低碳加工技术及装备

制造加工过程是碳排放的主要物化、具体化的过程。要实现低碳制造,必须考虑产品的加工过程如何实现低碳,开发和选用低碳加工工艺及装备。

国外对节能低碳加工技术及装备非常重视,并加大对该领域的资金投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NP 14955机床环境评估(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of MachineTools)标准,

旨在提高机床的能效水平,实现机床产品的低碳化。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Richard Hague教授等在一项低碳制造项目研究报告“ATKINS:Manufacturing a Low Carbon Footprint”中对切削加工、铸造、注射成型等工艺的碳排放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统计,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并认为直接成形的快速制造(RapidManufacturing)是未来的低碳制造技术,并将可能引起设计、工艺以及物流等制造业多个环节的变革[38]。

而国内也有部分企业和院校开始开展低碳装备方面的研究,如重庆机床集团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发了如图3所示的高速干切削滚齿机。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Assessment),发现YS3116CNC7机床制造阶段耗材较多、装机功率大等因素导致其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较大,如图4所示;然而通过结合机床的使用性能,建立碳效率评价指标,该滚齿机床比传统机床(YKB3120A)表现出更加优秀的碳排放特性[36]。

普通加工机床与数控机床的有机联系

机床分为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的加工对象结构及工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数控系统的也存在,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与普通车床相比,数控车床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了全封闭或半封闭防护装置数控车床采用封闭防护装置可防止切屑或切削液飞出,给操作者带来意外伤害。

2、采用自动排屑装置数控车床大都采用斜床身结构布局,排屑方便,便于采用自动排屑机。

3、主轴转速高,工件装夹安全可靠。数控车床大都采用了液压卡盘,夹紧力调整方便可靠,同时也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4、可自动换刀数控车床都采用了自动回转刀架,在加工过程中可自动换刀,连续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

5、主、进给传动分离数控车床的主传动与进给传动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伺服电机,使传动链变得简单、可靠,同时,各电机既可单独运动,也可实现多轴联动。

个人对于未来就业的自我考虑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紧迫的时间使得我不得不考虑就业。就我而言,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从事设计类的工作,这于我所学的专业相适,上手也快。在最初的两三年里,我会在一线工作,毕竟设计源于现实,只有对自己要设计的东西了解才可能设计出合格的产品。

此外,我现在是阀门班的一员,比起非阀门班同学来说我多学了一门课,这意味着我也多了一个选择。但这并不与我之前的规划抵触,相反我多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退一步而言,即便毕业后不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也

不会畏惧。毕竟大学里学的是一种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此相比学到的知识倒显得不那么重要,无谓的只是花费一些时间罢了。只要在企业中以认真的态度学习,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是不会有问题的。

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正在准备,我会以一种积极成功的姿态面对未来!

员工培训的十大发展趋势

员工培训的十大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 相信能就一定能 全球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培训业是世界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行业,通讯技术、远程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培训资源变得非常方便。像其他行业一样,培训产品和服务将实施国际标准,高质量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和课程设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应引起注意的是产品和服务必须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因而具有不同的培训需求。 二、国际互联网使培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很方便地满足即时的和不同步的学习需求。通过互联网多方位的技术,在电脑空间里,能满足学习的三种基本途径:自学、集体交流和教师讲授。互联网上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能让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通过整合互联网学习资源,实现学习目标,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网上学习将给培训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三、学习的分散化 培训不再是仅面向公职人员,受训者应该包括供应商、消费者、协作人员等庞大的群体。 这一趋势意味着培训的权责从集中管理向分散的工作场所转换,过去处于中心位置的培训者将成为学习顾问,帮助、指导并支持所有在岗人员的工作,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将学习和企业战略计划相结合等问题。 四、团队学习 个人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性以及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团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将按团队工作,尽管他们工作和居住的地点可能并不邻近。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团队的性质将发生变化。企业将由大量不断变化的小型组织完成其工作。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同职能,不同工资水平的人们互结团队,结果所组成的团队将是分散的、临时的、各种各样的。 培训者基本职责之一是指导团队学习和项目管理,提供专家或工具帮助团队发展。 五、终生学习 在旧的经济体系里,人们的一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大阶段。在知识经济体系中,工作和学习合二为一,当你在从事知识性工作时,你就是在学习;同时,也必须随时随地不断学习,才能有效执行知识性的工作。 终生学习在过去似乎更是一种人生的修养,而在今天,它成了人生存的基本手段,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两大主题:一是生存;二是学习。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的模式。但是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起点低,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阻碍企业的前进。此时企业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的企业管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1 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契机成立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大部分是白手起家,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有规范制度的现代企业。他们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事事亲力亲为,当作坊成为企业之后,他们依旧习惯于所谓的家长制管理,习惯让自己的家人亲戚成为这个企业的管理层。于是我们经常看的一种现象就是,财务、人事、销售、宣传等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自己家人。当企业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不是从企业的宏观利益来考虑,而是从每个人的私利来盘算。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优秀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企业管理规划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都是浮于表面,各个企业互相抄袭,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毫无创新能力。国内很多企业不会主动做长远规划,对企业的未来和产品做出长远的研判。大部分企业只会被动做出应对,而这种应对往往是滞后的。 1.3 企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性管理人才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创业团队,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但企业缺乏专业性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有些企业的薪酬体系有问题,很多的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待遇和付出、知识储备不成正比。他们的价值也无法体现,二是国内的很多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甚至没有。很多企业都是临时抱佛脚,或去挖其它公司的技术人才,这样人才的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的归属感不足。不过很多企业管理层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开始注重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储备

现代公司培训的发展方向.doc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先进的企业员工培训培训的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培训呈现出很多新理念,新趋势,新方向。本期我们来盘点一下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趋势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就是生命力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培训工作,如企业E-learning 系统、KM系统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对话、自我辅导培训、利用终端技术互联网进行规模巨大的远距离培训等等。??企业培训的深层次发展 ?现代企业的许多要素,如管理、经营、文化理念等,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培训工作要向各个领域渗透。还要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劳资双方通过素质的提高,增强职工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形成高科技、深层次、社会化、高质量,形成学习型企业。 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培训工作既要讲究计划性,要提高各级管理者领导的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做出月、季、年培训工作计划;还要讲究系统性,就要有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的实际,追求效益的最佳化和成本的合理化。 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因人而异,从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使培训更加贴近业务一线。 要坚持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就要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拘泥于形式,可以通过岗位练兵,调动员工积极学习技术的热情,激励高素质员工。还要使培训的整体部署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员工的某一项紧缺技能,使其迅速掌握,尽快应用到实践中去。 ?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分析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先进的企业员工培训培训的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培训呈现出很多新理念,新趋势,新方向。本期我们来盘点一下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趋势?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就是生命力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培训工作,如企业E-learning系统、KM 系统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对话、自我辅导培训、利用终端技术互联网进行规模巨大的远距离培训等等。?企业培训的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和机械制造业的进展趋势 1、现代大型设备的现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大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近十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它关于工业部门重要设备的治理维护、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保证安全生产、改进产品质量都具有极大的效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众所周知,一切工业部门有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机器和设备,它们运行是否完好直接阻碍企业的效益,其中一些关键性重要设备甚至起着决定企业命运的作用,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如何幸免机器发生事故,尤其是灾难性事故,一直是人们极为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无法预知事故的发生,不得不采取两种对策:一是等设备坏了再进行维修,该方法经济损失专门大,因为等设备运行到破坏为止,往往需要昂贵的维修费用,灾难性破坏需要更换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二是定期检修设备,这种方法需有一定打算性和预防性,但其缺点是如无故障,则经济上损失专门大,而且定期检修的时刻周期也专门难确定。因此,合理的维修应是预知性的,即在设备故障出现的早期就监测臆患,提早预报,以便适时、合理地采取措施,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运而生。 现代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特不广泛,在

航天航空、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等行业都有应用[2][3][10]如: (1)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的故障诊断 (2)核反应堆的故障诊断 (3)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 (4)冶金设备的故障诊断 (5)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诊断 (6)船舶发动机及其汽轮机的故障诊断 (7)车辆发动机的故障诊断。 (8)矿山机械与矿井设备的故障诊断 (9)大型结构的无损探伤及故障诊断 从以上叙述可看出,现代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关于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期预报,防止事故发生 (2)预知性维修,提高设备治理水平 (3)提高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改进产品质量 (4)确定复杂机器的最佳工作参数,提高效率 (5)降低噪声、泄漏等污染,爱护环境 此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对促进其相关学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07T10:49:45.8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何明 [导读] 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何明 320401198xxxx13716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和建筑施工之间的重要工作,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趋势;节能 引言: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规划,构思方案,或设计方案和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渗透着合理性的理念。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理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利用建筑设计方式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分配、建筑功能的合理构建,为广大群众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 1、现代建筑设计内涵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日常,也是在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建筑是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最基础的生存环境,逐渐完善建筑空间的内容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另外,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空间都是在建筑设施中完成的。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上要结合实际考虑人们在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以此来提升生活的乐趣。随着建筑设计工作量的逐年增加,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存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设计质量的问题,建筑设计方案缺乏创新和可行性。建筑设计包括许多技术,如:建筑物理、材料、构造、结构、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是建造房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选择建材,进行设计时不要随心所欲,而是要根据有关规范以及标准进行,而且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如:物理要求、施工技术以及建筑设备,确保精确到位。建筑设计工作中做到结合实际是基本的要求,坚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设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应该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完整、全面、系统地坚持合理性原则。通过对当前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及探究,可以看出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格外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重视建筑物的形象以及艺术感,进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当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第二、技术措施要合理;第三、经济效果要理想;第四、应当满足建筑美观要求;作为建筑作品的开发或是设计者,应当加强注重对建筑实体功能造型的处理,继而保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2.1重视建筑艺术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要求也是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主要包括了对建筑内部与外部以及各层次、各环节中的设计,使建筑在施工后可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另外,建筑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外部设计对突出建筑物的特点以及对居住者心理的影响。在进行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平面功能设计方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合理的利用平面功能分析法能够有效的将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筑物设计还需要重视建筑的外部形象以及艺术感,建筑物的艺术感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充分发挥符号对建筑物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让建筑物成为一个独一无二和具有特殊文化特色的标志,是符号的意义。 2.2资源合理分配 建筑设计就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发展的环境危机和资源困境,要结合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的实际,将合理性原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资源整合中,通过建筑设计平衡各方面利益,做到对发展的有效保障。结构和空间在建筑物内部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要想真正的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确保建筑设计符合一定的要求等,就需要合理的控制好建筑物内部的结构以及空间的关系,合理的分配建筑结构,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而实现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分配。实现建筑方案设计和城市土地,空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互相协调,相互组织,积极配合城市车辆以及人流,从一定程度上说,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2.3设计方法与技术的结合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的深入,各行各业都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借助自然因素来装饰和点缀建筑外部形象,进而有效的体现出建筑物的自然美,将建筑的功能进行系统的协调。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是住宅建筑的基本特点,这类特点的实现需保证设计环节遵循因地制宜思想、整体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其中整体设计思想指的是综合结合气候、当地文化、经济等因素开展设计。同时,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应极力避免只注重某一个片面因素而忽略统筹整体所产生的设计缺陷。建筑设计应当立足于施工环节,应当重视起可实施性以及可操作性,在保证施工的要求之下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总之,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得考虑到现代技术的利用,平面技术发挥对建筑功能的分配和调整,空间结构技术发挥对空间以及结构的有效调度,保证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性。 3、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3.2建筑节能化设计 现代建筑中出现了更多的新型建筑设备以及更具备现今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新技术,在提高建筑效果的同时增加了节能环保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时,要将节能意识融入到原有的基础设计中。在具体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围绕防晒墙与架空屋顶、遮阳板、窗户玻璃、自然通风开展的设计均可较好满足住宅建筑的节能诉求,而这些设计往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例如,在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建筑设计中,遮阳板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夏季建筑内部所受辐射,结合计算机实现遮阳板的智能控制,即可较大程度降低

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研究

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研究 黄育德 现代企业的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因而富有远见的企业都十分注重员工培训。但我们也无可否认,正如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样,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很不完善。为了顺利迎接二十一世纪对我国企业提出的严峻挑战,也为了提高员工培训的效率和效益,我们必须认真探讨未来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其基本战略。 一、认识成人学习的基本特性 我国员工培训与发达国家的员工培训相比,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开发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其中最大的差距莫过于在培训的内容设置方面,我们过多地模仿国民教育体系,偏重于学历教育和知识灌输,而在突出技能培训和观念变革方面严重不足。很明显,这里的原因是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科学地区分成人教育、员工培训同国民教育的不同特性,对成人学习和员工培训的规律缺乏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彻底解决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从研究成人学习规律开始。 第一、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 与国民教育要遵从儿童学习规律和青少年学习规律不同,员工培训应立足于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 成人学习,从心理机制上说,在学习过程开始时,成人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在学习过程中必定要受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要立足于调动过去的经验积累以激发联想、比较、思考等心理过程来接受和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 这种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背景对成人学习无疑具有双重意义,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原有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对现有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消极的方面则可能使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障碍。这种

障碍主要表现为成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对学习对象所渗透的观点的接受,必定要受学习者现有价值观念的制约,一旦学习内容与学习者所持有的既有价值观发生冲突,则不管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科学、是否有很好的社会功效,或多或少都会作出心理抵抗。研究成人学习机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扩大成人原有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的积极作用而削弱其消极作用。为此,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心理抵抗是提高成人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从总体上说,成人学习一般要遵循这样的规律:第一阶段是激发起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让学习者回头想想自己以前做了些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方法做的;第二阶段,启发学习者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检讨这些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之所在,看看他们以前做得怎么样;第三阶段就要引导他们着力去发现他们自己还缺少哪些引导成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即确定他们自己应该学习些什么,即所谓明确学习目标;第四阶段才是进入学习理论、技巧、方法和工具的过程;第五阶段则要将新学的内容进行模拟运用,包括练习、实验、写作学习报告或论文等等。顺序地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之后,才能说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而实际的学习,则需经上述五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提高才能实现。从这一规律中显而易见,成人学习与其说是由教师、培训者教会他们学习,还不如说是他们自己学会如何学习,自己在对以往经验的反思和领悟中学习。 这样,从事成人教育或员工培训就必须了解被培训对象的特性,必须知道他们过去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经验。违背成人学习规律的员工培训,单纯照搬中小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不发挥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是事倍功半、无多大学习效果的。 第二,成人学习具有的针对性、功利性 成人学习的另一重要特性,是成人学习的针对性、功利性较强。对比之下,少年儿童的学习因为是为了系统地掌握全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以便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与信息化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与信息化 摘要从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现代机械制造、设备故障检测、可靠性 工程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对设备管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备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此外,基于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要求,在《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以EAM 为基础,详细介绍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国内外发展动态、EAM 在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主要工作领域的计算机模型和实现方法,以及建立设备资产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实施策略与投资效益评估方法。希望本文的介绍,能起到为企业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实施策略的支持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预知维修 设备管理信息化已经由早期的以维护和维修为主的模式(CMMS及PMIS),向现代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 (Enterprise AssetManagement)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优化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形成动态的设备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控制,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包括设备资产在内的有形资产,提高生产设备的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维护及修理费用,延长设备寿命周期,满足先进生产设备对现代生产组织保障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加强我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 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2. 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 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

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 作者:谭定雄 入库时间:2004年6月24日 1、以学员需求为中心。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就开始探索以员工为主体、引导员工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培训方法。企业建立自我培训评估系统,讲师变灌输为咨询指导,为员工定制差异化的个人培训计划,所以,他们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员工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加之学习型文化的熏陶,极大地培养了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2、走出课堂,走进企业。 管理培训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而会从课堂里走出来,走进企业去;不只是在课室内讲,还搬进工作现场,体现了个性化教学,并结合岗位认证制度和培训成果应用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讲师也不再是独立的,不再是某培训机构的雇员,而是企业的一份子。 培训方式继续发扬参与式、体验式、辩论式、多媒体技术和E-learning的优势,综合运用演示法、指导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模拟法、实验法等手段,培训课程更细分、更贴身、更有针对性,帮助员工成长,以员工价值增长来带动企业价值的增长。 3、走培训专业化、产业化路子。 培训的目的不再是只为了解决眼前的工作问题,不再是短期行为,培训已经演变成促进企业变革、获取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战略武器。 4、企业大学需要超越原有职能 企业大学不再只是满足自身员工的培训需要,还要为供应链上的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培训共享,以培养客户忠诚度,达成共同成长的双赢。 5、校企结合,或者企业培训外包,提供管理的专业深度。 单靠企业的内部培训,没有办法实现培训的深度和系统性、整体性,所以,需要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和高校的管理知识体系的并行,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碰撞,才能够产生具创造性的思想高度,同时也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浅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浅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伦芳 学号:062409401002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传媒经营与管理 年级:2009级 日期: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摘要: 针对现代管理理论的由来、其管理思想学派及现代管理学理论的新发展进行阐述,浅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论现代发展趋势 一、现代管理论的由来及其主要管理思想派别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充分发展。其突出特点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由此引发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学派林立、学说众多,主要有数量管理理论、系统与权变管理理论。

1、数量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E.S.Buffa)等人。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用数字模型,对管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数量管理理论的建立开拓了管理的全新领域,使管理从以往的定性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使管理更加精确化、更具有实践性。 2、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即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兼收并蓄各学派的优点,融为一体,建立通用的模式,以寻求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原则。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管理理论向社会提出了整体优化、合理组合、规划库存等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因而,系统管理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 3、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苏初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这种变数的

现代设备的特征

关于现代化设备,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和统一的说法,但它们大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日益大型化或超小型化 在传统的工业部门,例如冶金、矿产、造船、机械制造和纺织业中,设备的容量、功率、重量都明显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取得更大的生产能力。例如:40003 m高炉已实现了国产化;宝钢与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5000mm宽厚板轧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年产600万t的煤炭综采超重型成套设备,5 5万3 m电铲设备;超重型卧式车床,可加工长4m、重500t的工件,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上吨位最大、具有当代控制技术的1.5万t自由锻造水压机研制成功;重型地毯织机,门幅可达5m以上。2002年,上海90万t乙烯工程开始启动。在我国,极大制造的最新成果已初见端倪,由北方重工集团投资的项目,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8万t大型模锻压机,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模锻压机。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运输设备的大型化。例如:30万t级超大型油轮,30万t 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8000标箱级集装箱运输船。空中客车A340-600型客机全长'74. 8m,可载客3 80人,航程可达13900km。2005年4月27日,历史上最巨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客机成功地完成了首次试航,开启了人类航空新时代。双层的空客A380设计载客量为555人,其最大载客量能达到840人,机翼上的空间足够停放几十辆小轿车,最大起飞重量可达560t。这些惊人的数字使任何其他客机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都显得相形见绌。A380试飞成功,这是欧洲工业合作的美妙产物。 现代通信设备的容量和通信速度发展更快,通信卫星和通信网络的出现,以及全球通移动电话的广泛使用,使地球上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由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微型化、轻量化的设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型计算机遍及世界各地,不仅企业和部门拥有它,甚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纳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备微型化进程。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展,使DNA超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二、运行高速化 为了减少单位容量的设备体积和提高工效,设备运行的高速化已成为许多机械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例如:现代铝箔轧机,20世纪70年代时为1500m/min,80年代已发展达到1800一2000m/min:传统有梭织机的车速只能达到400r/min,而剑杆织机目前可达450一600r/min,喷气织机的机速竞达800~1000r/min;2003年底在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喷气织机的机速已达到1900r/min。 据2003年3月1 4日报道,我国百万亿数据处理器——曙光4000L,有644个CPU,每秒3万亿次峰值速度。据2004年11月16日报道,在上海开通了每秒10万亿次运算的曙光4000A系统,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应用双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制造每秒IO万亿次运算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并将上海信息化建设推上了新台阶。曙光5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100万亿次,目前“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200万亿次。我国已有的最新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千万亿次的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已于2010年问世。 为了节省客人的时间,一家有二三十层客房的星级宾馆,电梯厅有六都电梯同时运行,从客人按下按钮开始,不会超过2min,准有一部电梯到达客人的层面。 通信技术、微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传统的工业设备运行高速化,而且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可视手机,既可打电话,又可轻松上网。 三、功能高级化 功能高级化既是现代设备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设备现代化的努力目标,世界各国对此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城市建设也因此而日新月异,居住者对于建筑设计要求也随之拔高。但就当前来看,建筑设计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基于此,笔者针对现代建筑设计主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发展趋势;主流 在当今经济与社会极大发展的前提下,生态和环保仍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简明、浪漫以及复古情怀俨然成为当代创造热点,这在建筑行业中也有具体体现,并在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当前建筑设计各类发展趋势来看,实用主义建筑、绿色生态建筑以及高科技智能建筑成为建筑设计在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人类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新工艺、新技术、科技知识以及自然资源用于建造能够与人类活动要求相适应的人工环境可称之为建筑。建筑类型包括多种,如学校、住宅、医院、体育、酒店以及商业办公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其风格也有所不同,其功能和类型决定了其个性特征需要以不同建筑形式进行表达。而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功能质量也随之提升,居住者使用更为便捷,同时舒适度也得以满足。 建筑设计应始终保持与环境相适应,其建筑风格、色彩、立面应与周边建筑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建筑设计应采取合理、先进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功能目标与技术手段二者之间的和谐一致,坚持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充分结合的设计理念,对经济、技术以及环境等客观条件予以综合考虑,并尊重客户需求,坚持理性前提下的创意和个性。 作为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综合系统工程,建筑设计在其各工作环节中始终秉承经济适用理念。因而在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全过程的优化控制是极为必要的。优化建筑设计有利于保持方案的最佳性,并通过最短路径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与使用,进而通过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来实现既定目的。就此点来看,信息、情报以及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只着眼于设计质量合乎设计要求,或仅仅依靠设计条文和相关规范的被动性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这与现代化发展趋势也难以适应。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一)绿色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现代建筑对太阳能加以充分利用,或通过设计节能型建筑围护结构,以此来降低空调以及其他采暖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以自然通风原理为

企业员工培训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企业员工培训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雪王越珩(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 250013 山东省邮政公司 250011 )【摘要】现代经济发展显现,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训环境或场所、设计培训课程、选定培训师、培训实施步骤等;明确义来讲,又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本文以英国皇家邮政和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培训的真正目的并用一般术语表达期望的培训目的,围绕培训目分析国内外大型企业教育培训的做法,以期对我国转型期的企业具有重要的采取适宜的培训形式。借鉴意义。借助现代手段,积极开展互联网培训(Internet-based train-【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培训计划互联网培训 ing )和内部网培训(Intranet-based training ),前者向所有机构和个人开放,后者则仅限于公司的内部员工访问。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 1. 企业员工培训节省约 30 的费用,而且可以提高 40 的培训效果。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员工培训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重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发布与资源共享的功能,并尝试将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全面提升员工用于员工的培训之中,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远程学队伍素质的关键措施,是把企业培育成学习型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习,让互

联网在员工培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通过互联网 2. 国外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访问专业培训网站,了解最新的 培训信息。本文以英国皇家邮政员工培训为例。为应对全球性日趋激烈逐步建立专家、教授和生产一线技术能手组 成的培训师资库:的市场竞争,英国政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提出将英国由制造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客座教授(或顾问);来自修造企业(公司系大国向服务大国转变。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下,英国企业普统外)客座专 家(或顾问)、在国家电网公司内部遴选聘请的兼职教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开发,认为培训开发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师以及教培中心专职教师。建立培训师资培训业务档案,记载培训场竞争力和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师的培训效果,对兼职培训师资实行动态管理并由公司出台 兼职皇家邮政为使各专业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具有更培训师资管理的有关制度,明确公司内外兼职培训 师的遴选条件、加灵活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各专业公司 人力资源部中设立了学职责和待遇。习与发展部,专门负责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 训经费管 3. 国内外先进企业教育培训的启示理等。培训中心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时间,通常是将在岗培训与 英国皇家邮政和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内外著名企业,行业的 顶脱产培训结合起来,在培训中心培训一段时间后,重新回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九大趋势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九大趋势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白热化,国外优秀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在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差距将在根本上决定企业的差距。无论是以注重团队精神和感情管理为特色的日本企业,还是以注重市场配置和物质激励为表征的欧美企业,通过不断地相互学习与借鉴,都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步伐,开始注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兼顾,刚性制度与柔性文化的探合,个人竞争与团队精神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都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提升到了与知识经济背景相对称的战略性地位。 回顾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史,结合对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演进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的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正处在从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认为,这些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上的变化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已经成为了国外企业界的共识。查阅国外长期成功企业的文化体系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无论采用何种语言或是表达方式,均将员工视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将“以人为本”奉为企业核心的管理理念;考察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已经抛弃了以监督与控制为主的模式,转向了以领导与激励为主的模式。 这些变化归根结底源自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即不再将员工视作“逃避工作、喜欢偷懒的人”,而是将其视作“愿意承担责任能够自我指导与控制的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实际上是对传统人性假设的反思,既是行为科学进步、社会环境变迁诱致的结果,也是知识员工和客户导向型企业大量涌现的结果。毫无疑问,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员工,将成为未来企业成功的重要“基因”。 二、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上的变化 随着知识对企业贡献率的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开始从维持辅助的事务性层面,上升到了获取竞争优

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

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 (1) 大型化指设备的容量、规模、能力越来越大。比如: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合成氨设备,20世纪50年代的装置年产量只有5~6万t, 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建成年产30万t的合成氨装置,国外发展到了60万t以上;国内“七五”期间建成的大庆、齐鲁、扬子、金山等“四大乙烯装置”,年产量均为30万t,而国外已发展到90万t的水平。冶金工业中,我国宝钢的高炉容积为4063m3;日本新日铁最大高炉容积为5150m3;德国蒂森钢厂的最大转炉容积为400t。发电设备国内已能生产30万kW的水电成套设备和60万kW的火电成套设备;山峡电站将装备68万kW机组;而国外最大的发电机组功率可达130万kW。设备的大型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日本由于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火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由1951年的18.68%提高到1980年的38.12%,煤耗则由1970年的343g/kW.h降低到 1981年的337g/kW.h。 (2) 高速化指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度、运算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比如,纺织工业,国产气流纺纱机的转速已达6 ×104r/min,国外可达10×104r/min以上;又如电子计算机,国产银河II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10亿次/s,而1991年国外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最高达到了90亿次/s。 (3) 精密化指设备的工作精度越来越高。比如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20世纪50年代精密加工的精度为1μm, 20世纪80年代提高到了0.05μm,到21世纪初,又比20世纪80年代提高了4~5倍。现在,主轴的回转精度达0.02-0.05μm、加工零件圆度误差小于0.1μm、表面粗糙度小于Ra 小于0.003μm的精密机床已在生产中得到使用。 (4) 电子化由于微电子科学、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科学的高度发展,已引起了机器设备的巨大变革,出现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崭新一代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它们可以把车、铣、钻、镗、铰等不同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床上自动顺序完成,易于快速调整,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要求;或者能在高温、高压、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中,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准确地完成规定的动作。我国20世纪80年代己经在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的生产线上成功地使用了驾驶室自动喷漆机器人、驾驶室自动焊接机器 人。 (5) 自动化自动化不仅可以实现各生产线工序的自动顺序进行,还能实现对产品的自动控制、清理、包装、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报警、反馈处理。在我国,一汽、二汽己拥有锻件、铸件生产自动线及发动机机匣等零件加工自动线多条;家电工业中有电路板装配焊接自动线、彩色显像管厂的玻璃罩壳生产自动线;冶金工业中有连铸、连轧、型材生产自动线;港口码头有散装货物(谷物、煤炭等)装卸自动线。宝钢一期工程使用16台计算机和449台微机联网,实现了多层次的生产自动控制。以上情况表明,现代设备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广泛地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正在向着性能更高级、技术更加综合、结构更加复杂、作业更加连续、工作更加可靠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强大的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现代设备的出现,给企业和社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班级视觉传达设计11-1 姓名田文琦 学号201110010094 指导老师张晓菲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中国平面设计的方向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具有独到的创意。 关键词:中国平面设计;方向;解析 一、中国设计的现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平面设计也不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食品的包装从单一发展到现在的五彩斑斓,品种繁多,更加注重了美观与功能性相结合,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我们手中的书籍从一色的文字发展到现在的读图时代,使我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领略文学的魅力;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五花八门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使你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它们所传递的各种信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互联网上畅游,网页设计使我们浏览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些都是平面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但这其中却有很多作品在滥竽充数,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有一些设计师为此而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申奥的成功,带动了中国平面设计的新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速度过快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有许多作品远离了中国文化传统,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 二、中国设计的继承和发展 经济决定了设计的市场,作为设计师有责任去引导这一市场,我们在这些项目中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设计本身,因为我们不仅肩负的是我们的作品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这也许有些高远,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所用到的资料几乎都是来自国外的案例,例如可口可乐、耐克、肯德基、麦当劳、奔驰、宝马等等,而我们自己的却少的可怜。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和经济因素,但我们好多设计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是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