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崔红王登峰**

(空军大连疗养院,大连 116013)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1)

摘要

本文旨在对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大五”模型是依据“词汇学假设”,通过对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分析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西方文化特点。跨文化比较的结果中支持“大五”模型的大多使用“强制的一致性”策略,而“衍生的一致性”策略往往得出与“大五”不同的结论。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也得到了不同于“大五”的“大七”模型,预示了“大五”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关键词:大五人格结构词汇学假设强制的一致性衍生的一致性大七模型

人格结构的研究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了解人格的基本特点、类型以及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估的基础。有关人格结构的第一个概念是古希腊Hippocrates和Galen提出的著名的四种体液产生四种气质的理论,这可以看作是对人格的最早分类。而系统的人格结构理论则出现于上世纪初,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了实现对人格特征的系统分类,四十年代初Cattell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技术,对人格进行了全面的描述[1 2],并建立了人格的16个维度的测量工具(16PF)[3]。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发现了“大五”人格结构[4]。近二十多年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文化的被试群体所进行的研究得到了相当一致的结果,使得许多研究者由传统的人格结构的不同分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以至于得出结论认为“大五”因素模型是适合全人类的[5]。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出现被称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4],引起了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多跨文化研究发现了“大五”人格结构的相对一致性,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结论。本文试图对“大五”人格模型的起源、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略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和准确评价这些问题。

1 人格结构的词汇学研究与“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

1.1 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

人格心理学中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对人格结构的划分主要来源于理论家个人的经验和对人类特点的领悟,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性[6]。而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Allport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即不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分析,而是对整个文化中所积累的关于人格特点的知识、经验、领悟和智慧进行分析,以发现人格结构的特点[7]。

在Allport看来,语言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它所承载的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其中关于人们所有特点的描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语言的功能就是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帮助。人类创造的词汇能帮助我们生存,带我们找寻食物和远离危险,帮助我们区分出不同的个体或人群,以及谁是能够帮助我们的人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E-mail: wdfeng@https://www.doczj.com/doc/d83592637.html,

《心理科学》,2004年27卷第3期,第545-548页。

伤害我们的人,谁是可以依赖的,谁可以作为配偶,等等。因此,任何客体或事件、地点以及人的特点,如果与我们的生存密切相关,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语言中就会出现一个词来代表它。

在此基础上,John,Angleiter & Ostendorf把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描述为:“在人们生活中非常明确的、与社会活动有关的个体差异最终都会被编码到他们的语言中去;这种差异越重要,它就越有可能由一个单独的词来描述。对从自然语言中获得的人格词汇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一组数目有限的特质,用以代表在这一语言背景下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特点”[8]。

根据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在某一社会中长期说写所用的语言应能包含这一文化中描述任何一个人所需要的概念和建构,这些自然语言尽管不一定都代表稳定的人格特质,但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缩减,应能揭示出人格的基本维度[9]。使用词汇学方法进行人格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84年Galton从词典中收集的由1000多个词组成的词表。其后,Partridge (1910),Perkins(1926),Klages(1932)先后对英语、德语中的特质词汇进行了研究。但是,首先按照心理学原则对特质术语进行研究的是Baumgarten[10],她从词典及其它的有关人格术语中,建立了由1093个词构成的德文词表,其中包括941个形容词和688个名词(有许多词既是形容词,又是名词),但Baumgarten并没有对词表进行明确的分类。

1.2 Allport & Odbert对特质词汇的收集和分类

Allport &Odbert[7]对英语词典中的人格特质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系统的分类,为后来应用词汇学方法探索人格结构奠定了基础。他们从1925年版的《韦伯斯特国际词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约有40,0000个词)中挑出了17953个词。选词的标准是“任何能够区分人类行为差异的术语”,但不包括表示人类共同行为的词。随后将它们分为以下四类:

(1)表示“真正的”人格特质的术语4504个,占总词表的25%。代表的是个人化的和一般化的倾向性,反映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致的和稳定的方式,例如“内向的”、“爱冒险的”等。

(2)描述目前活动、心理和心境暂时状态的术语4541个,占总词表的25%。这些术语能够反映个体目前的情绪、态度等某些特点,但并非个体持久的适应环境的方式。例如,“喜悦的”、“忧郁的”等。

(3)对人格特征进行评价的词5226,占总词表的29%。如“崇高的”、“可钦佩的”等。这些词并非特质名称,不代表个体的反应,它不是作为人格结构的一部分,而仅仅是对人格的一种社会评价,是个体的“社会刺激价值”(Social Stimulus Value)。

(4)不能归入以上三类的词3682个,占总词表的21%。但这些词对于描述人格有一定的价值。

Allport&Odbert的词表及其分类系统对人格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上,每一个术语都反映了人们个性特点的重要信息,同时又以某种方式区分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该词表为系统地研究人格结构所需建构的各种量表及问卷奠定了基础。

1.3 Cattell对特质术语的实证研究

Cattell[1 2]最早使用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对Allport&Odbert的词表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以下步骤对特质术语进行压缩:(1)选词,以词表的第一组词汇为主,第二组中也选择了100个词。(2)划分丛类,把所选的词按语义划分“同义词”组,与“反义词组”配对,结果得到160个“同义词——反义词”配对的丛类。(3)通过对人格文献的总结,增加了有关能力和特殊兴趣方面的11个丛类,形成了共171个丛类。(4)缩减为特质变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171个丛类缩减为35个“特质变量”(trait variables),然后对这些变量进

行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的结果,共得到了12个主因素,但其中第9—12因素的载荷量(loading)均<0 .30。随后卡特尔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重复了12个因素中的9个,并且以自陈式问卷对这些因素进行评定,建立了卡特尔人格理论和人格测量系统(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3]。

对于卡特尔所提出的因素结构,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11],有研究者对卡特尔的相关矩阵进行了重新分析,并未得到相同数目和性质的因素[12],Cattell[1]也曾认为对35个变量的因素分析难以代表原来的171个特质术语的人格维度,但仍认为这十六种人格因素是有效的分类系统[13]。

1.4 “大五”人格结构的发现与验证

Fiske[14]从卡特尔35个变量中抽取了22个,组成了更为简化的词表,由128名被试进行了评定。因素分析的结果,无论是自评、互评或他评(心理学工作者的评定)都得到了相似的五个因素。Tupes & Christal[12]对8组被试(其中2组是卡特尔的)的相关矩阵进行了重新分析,评定者包括同伴、指导者、教师和临床医生,所有的结果中中都出现了五个相对显著而稳定的因素,这五个因素是:①精力充沛:健谈的、自信的、活跃的;②愉快:合作的、可信的、善良的;③可以信赖:正直的、负责任的、有条理的;④情绪稳定:安静、无神经质、不易怒;⑤文雅:明智的、有修养的、独立思考的。

因素的顺序也反映了因素的重要性,其中前两个因素基本上包含了有关人际方面的特质,能说明最大的方差;其次是因素三,主要描述的是工作行为以及对冲动的控制能力;因素四描述安静、放松—紧张、焦虑的对立,而因素五则描述了个体深层的心理和经验生活的性质及其复杂性。Tupes & Christal所发现的这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人格模型[15]。

No rman[16]根据Tupes&Christal 的五因素结构,从Cattell的词表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20对双极形容词,根据大学生被试的评定结果,得到了同样的五个因素;Borgatta根据卡特尔的35个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也重复得到了五个因素。据此认为卡特尔的35个变量可以用五个因素进行概括。

1.5 Norman对“大五”模型的验证

为了更好地确认“大五”因素结构,Norman重复了以前所有的研究步骤,从《韦伯斯特国际词典》第三版(1961年版)中选出了18125个特质形容词,然后由4名主试按照明确的入选标准,去掉了评价性的、词义含糊的、少见的及躯体状态的词,剩余8081个词。将这些词分为三类:(1)表示稳定的特质;(2)表示暂时状态;(3)表示社会角色、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效应。从中选取描述稳定特点的2800个词,删除难懂的和大多数被试都做极端评定的词,得到1600个。将这些词分为10组,75个语义范畴,让大学生被试进行自评和评他,结果得到了五个因素[17]。

Goldberg[15]根据Norman的词表,共组成1710个词,其中1431个属于Norman的语义范畴。无论采用何种因素抽取方法和旋转方法,都得到了同样的五个因素;Goldberg[18]对Norman的词表重新进行了分类,选取457个常用词将其归为131个同义词词组,用该词表采用两个样本进行自评和评他,都得到了相似的五个因素,并且与1710词的结果一致。

到此为止,无论是参考Cattell的分类,还是Norman从词典入手进行的重新分析,都得到了同样的人格五因素结构。并且,采用形容词检查表(ACL)[4]研究的结果也相同。因此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人格结构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FFM)得到了广泛的公认。

1.6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普遍性

随着FFM 被一致确认,Costa & McCrae编制了测量FFM的人格问卷—NEO PI-R[19],FFM 与其它人格理论以及量表之间的关系也引发了一系列研究,包括从FFM 视角进行的再分析研究,以及不同测量工具施测结果的比较等。Costa & McCrae[19]将Eysenck人格问卷(EPQ)的测量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时,都没有抽出四个因子。有研究者将两者进行比较,提出EPQ中的P因素是FFM的A因素和C因素的混合体,FFM的E因素和N因素分别与EPQ 中的E和N相对应,即Eysenck 人格结构中的三因素可以用FFM 的E、A、C、N四个因素来解释,所以,Eysenck的三因素模型与FFM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包含在FFM 中。

Murray[20]提出的压力和需要理论的假设是,需求能增加紧张,而人们为了消除紧张而唤起行为,并将人们的需求分为21个类别。PRF(Personality Research Form,人格研究表)是Jackson[21]1984)为测定Murray的21种需要而编制的测验。将PRF和NEO-PI 合并施测,将两组数据一同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了与FFM一致的五因素结构。将PRF测定的21种需要与NEO-PI的五个因素分别求相关,尽管PRF是与FFM无关的量表,但仍证实了五因素结构的存在[22]。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23]是建立在Jung[24]的心理类型理论上的,测量16种人格类型的量表。McCrae & Costa[25]同时对468名被试(年龄在19-93岁之间)施测MBTI 和NEO PI-R,结果发现MBTI并不能测量二分法的个人偏好或对人格类型进行数量化划分;它只能测量到四个相互独立的维度,而不能对人格类型做出有效的解释。同时,他们发现NEO PI-R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MBTI的结果做出解释。

2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测量工具

随着人格结构的“大五”模型的确立,专门的测量工具也逐渐建立起来。目前使用的这类量表主要有两大类,即形容词评定方法与问卷法。

2.1 形容词评定问卷

形容词评定法的典型代表就是Goldberg[26]建立的由50对形容词组成的双极评定量表(50-item Bipolar Rating Scale,50-BRS)。这一量表评定的是人格结构的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10对双极的形容词。以被试在每一个量表上的得分来反映每一个维度上的特点。

形容词评定量表可以对人格结构进行简洁明了的测量,但也存在局限性。首先,界定每一个人格维度的形容词在数量上相差很大。按照Goldberg[26]的分析,描述“愉悦性”(Agreeableness)的词最多,其次是“外向性”(Extroversion),下面依次是“公正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神经质”(Neurotism)和“开放性”(Oppenness)。这就为确定测量某一个维度的形容词数目带来了问题。第二,人们的某个特点有时难以用一个形容词进行完整的描述。第三,形容词的含义比较宽泛,变异性大,使得形容词评定变得比较困难,因而影响准确性。因此,人格结构确定之后,采用短语或句子的方式测量人格结构可能会更全面、更准确。这也是评定人格的“大五”模型的问卷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

2.2 自陈问卷

问卷法的评定前后出现过几种,如“大五问卷”(Big Five Questionnaire,BFQ;或Big Five Inventory,BFI)[27]等。但目前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Revised (NEO PI-R)[19]。Costa & McCrae编制NEO PI-R的初衷是要建立一种能够测量广泛范围内个体差异的、多用途的人格问卷,用以理解和预测广泛范围内的效标,如职业兴趣、健康和疾病行为、心理适应、以及应付风格的特点等。Costa & McCrae根据每一个人格维度的含义,按自上而下的原则,确定出每一个维度下所包含的重要的特质或“层面”(facets),再编写句子描述反映这一层面特点的行为和思想。这样,Costa和McCrae就构建了一个由五个维度、

30个层面(每个维度含6个层面),240个项目(每个层面含8个项目)组成的综合性人格问卷 -- NEO PI-R。NEO PI-R所测量的五个维度以及各自的层面见表1。

表1 NEO PI-R所测量的人格结构的维度及其层面*

1、外向性 (Extraversion) 4、情绪性 (Neuroticism)

热情 (Warmth) 焦虑 (Anxiety)

合群、爱交际 (Gregariousness) 愤怒、敌意 (Angery Hostility)

自信 (Assertiveness) 抑郁 (Depression)

活动性 (Activity) 自我意识 (Self-Consciousness)

追求兴奋 (Excitement-Seeking) 冲动 (Impulsiveness)

积极情绪 (Positive Emotions) 脆弱、敏感 (Vulnerability)

2、愉悦性 (Agreeableness) 5、开放性 (Openness)

信任 (Trust) 幻想 (Fantasy)

诚实、坦诚 (Straightforwardness) 爱美、有美感 (Aesthetics)

利他 (Altruism) 情感丰富(Feelings)

顺从 (Compliance) 行动 (Actions)

谦逊、质朴 (Modesty) 观念 (Ideas)

温和、亲切 (Tender-Mindedness) 价值 (Values)

3、公正性 (Conscientiousness)

能力 (Competence)

守秩序 (Order)

负责任 (Dutifulness)

追求成功 (Acheivement Striving)

自我控制 (Self-Discipline)

严谨、深思熟虑 (Deliberation)

* 来自Costa, P. T., McCrae, R. R..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Lutz, FL: 1989.

3 大五人格结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人格结构的五因素模型(FFM)原本是在对英语词汇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应该只适用于英语国家和文化下的人们。但随着“大五”模型的被广泛关注,很多西方学者试图把“大五”作为适合全人类的人格结构模型,并在许多研究中进行了尝试。而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FFM 在其它语言和文化中的一致性,是检验该人格结构的重要尺度。FFM跨文化一致性的基本假设是,如果有关人类生存的主要任务是相同的,那么人类中最主要的个体差异以及人们用以标定的术语也应该是相似的[28]。但当某种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明显不同时,这种跨文化的一致性是否依然存在?

3.1 人格结构跨文化比较的理论基础

在人格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应是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适应各自环境要求的必然结果。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人格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1)所有文化下的人们共有的人格成分,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遗传的相似性以及适应共同的或相似的生存压力的结果;(2)某一文化下的人们所独有的人格成分,它是该文化下的人们独特的遗传因素和适应其独有的生存压力的结果。跨文化心理学家将前者称为人格的etic (一致性)成分,将后者

称为人格的 emic(独特性)成分[29]。

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属于跨文化比较的范畴。Jone Berry曾经提出跨文化比较的两种模式[30 31],一种称为“imposed-etic”,即“强制的一致性”策略。即使用某种文化下建立起来的概念和工具去测量另一种文化下人们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结果来比较不同的文化是不是有相似的特点。具体来讲,如果用NEO PI-R测量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比较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是否相似,那么就属于John Berry所提出的强制的一致性比较策略。

“强制的一致性”策略的问题在于概念和工具的使用上。NEO PI-R是西方文化的概念和工具,用它去测量中国文化下的人们,实际上是把西方文化的概念强加给中国人,这样得到的结果只可能是数量或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可能体现人格结构的差异。因为这种比较的前提就是人格结构的相似或相同,因此不可能发现任何实质性的跨文化差异。

John Berry提出的另外一种跨文化比较的策略称为“derived-etic”,即“衍生的一致性”。按照这种策略,要比较两种文化下某一心理特点或者某一现象的相似性或者差异性,例如要比较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最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在中国文化下建立起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概念和测量工具并测量中国人的特点,再与西方的人格结构(大五)和人格测量结果(NEO PI-R)进行比较。按照这一观点,不同文化下人们的人格结构应该会有所不同。实际上,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既有“强制的一致性”策略,又有“衍生的一致性”策略。当然,采取的策略不同,所得的结果和结论也不同。

3.2 “大五”人格结构“强制的一致性”比较

采用NEO PI-R的各种文字的版本,在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非、菲律宾,以及在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得到了相似的五因素人格结构[6]。所表现的差异也仅仅是维度分数上的偏高或偏低,而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于是,McCrae & Costa[5]得出结论,认为人格结构的五因素模型是适合全人类的(A Human Universal)。

然而,“大五”人格结构的“强制的一致性”并非没有受到任何的挑战,使用Norman的形容词评定量表施测日本和菲律宾的被试,只证实了FFM 结构中的四个因素;Bond等在香港和台湾应用Norman的20个双极形容词表测量也只证明了四个维度;Trull & Geary以Goldberg的50项双极形容词评定量表分别对中国大学生(采用中文版)和美国大学生(采用英文版)进行评定,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了一致的五因素结构,但并非一一对应[6]。

权藤等[34-36]采用NEO-PI-R翻译版对日本大学生施测,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除O因素的第四小因素载荷量较低外,其它因素结构与原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下仲[37]及Chen & Piedmont [38]分别编制了 NEO-PI-R的翻译版在日本、台湾施测时,确认了与Costa & McCrae 相同的五因素结构,但对构成主因素的次因素进行探讨时,在Chen&Piedmont的研究中,构成O因素(开放性)的两个小因素的α系数较低;而在下仲的研究中,E因素、O因素以及A 因素都具有双负荷;Church等[29]在菲律宾大学生中用英语施测NEO-PI-R,也确认了五因素结构,但因素E和因素A也具有双负荷。

对“大五”人格结构的“强制的一致性”最直接的挑战来自Caprara,Barbaranelli,Hahn,& Comrey[39]分别对美国和意大利被试的NEO PI-R进行的因素分析,结果美国被试得到了预期的五个因素,但意大利被试则只得到了三个因素。这项研究结果应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因为NEO PI-R的理论构想无法涵盖其它文化的全部内涵,因此人格结构的差异性是必然的。上述绝大多数研究中没有发现人格结构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被试取样的偏差(主要是大学生被试,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最深入、最彻底),以及统计方法的原因。上述研究中要么没有对被试的评定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要么采用目标旋转(targeted rotation),即事先假设因素的构成是五个,再来验证其与美国被试因素结构的相似性,由此探讨因素结构的一致性,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相似”的人格结构。这无疑是此类研究的致命弱点,因此极大地

削弱了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3.3 “大五”人格结构“衍生的一致性”比较

西方人的“大五”人格结构是从英语词汇中得到的,它反映的是西方的人格特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要检验其是否具有“适用于全人类”的特点,需要从各种文化的具体研究入手,探讨各自的人格结构。目前这类研究已逐渐增多,研究的发现尽管仍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对“大五”的跨文化一致性提出了挑战。

(1)印欧语系的研究。在印欧语系的研究中,德语[40]、荷兰语[41]、西班牙语[42]、葡萄牙语[5]、西伯来语[43]的词汇学的研究都发现了相似的五因素结构。例如,荷兰语的研究首先是由Brokken(1978)开始的,他从荷兰语的Van Daele’s词典(1970版)中选取了8690个形容词,删除了难懂的和评价性的词,形成了1203个人格描述形容词表。由200名被试对自己和同伴进行描述,结果得到了六个因素,与五因素模式有一定的一致性; Hofstee[44]从荷兰语词典入手进行分类研究,当采用不同的特质形容词样本或不同的被试组时,只有五个因素是可以重复的,而且这五个因素与FFM很相似。另外,捷克语中的研究结果也与此类似[45]。

由于印欧语系与英语在语义、构词法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具有西方国家相似的社会文化习俗,因此,这种跨语言的一致性仅能说明美国的FFM基本上适用于西方人。而且在印欧语系中进行的研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大五”不一致的结果。例如,Hofstee等[46]分别要求600名荷兰被试对551个荷兰语形容词、802个德国被试对430个德文形容词、以及636个美国被试对540个英文形容词进行自我和他人的评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虽然三组被试的结果都得到了五个因素,但只是一种相对的一致性,而且五个因素的含义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根据意大利语中的人格特质形容词进行的人格词汇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在Di Blas & Forzi[47](1998)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中,他们首先系统搜集了意大利语中的人格特质形容词,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以后,得到了一个由314个形容词组成的代表性样本。由被试根据这314个形容词对自我和他人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将词表压缩为243个后,再要求被试进行评定。两次评定的因素分析结果是一致的,都得到了三个稳定的人格维度。随后进行的研究再一次确认了意大利人格结构的“大三”模型。

(2)东方语系的研究。在东欧及亚洲地区基于本土的词汇学研究同样没有支持“大五”因素结构,即使某些研究确认了五因素结构,其含义也未必相同。如Church,Katigbak,& Reyes[48]从菲律宾语词典中挑选人格特质形容词,由104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我评定。结果发现,菲律宾语中的人格特质形容词在数量上与德语、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匈牙利语中的人格特质形容词相当,但明显少于英文形容词的数量;因素分析结果抽出了七个因素,其中六个因素能够用FFM解释,还有一个因素则明显不同于FFM。

和田[49]采用日语和英语中的200个形容词编制了日本语形容词评定量表,采用5点评定方法对583名被试施测。因素分析结果,因素的数目与假设的相同,但内容却不同于FFM,五个因素分别是E、A+(即A因素的正极,下同)和C+的混合、N、C-以及A-。FFM中的因素O没有出现,由于与因素O有关的项目具有重复性负荷及负荷小等原因被删除了。

张妙清等[50]应用本土的测量工具“中国人个性评定量表”(CPAI),对大陆和香港被试进行了测试,因素分析结果抽出了四个因素,其中CPAI中的“传统性”因素与FFM的各个因素都没有明显的关系,而FFM中的O因素在CPAI中也难以找到相应的内容。

最早从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入手研究人格结构的是杨国枢与彭迈克,他们采用150个形容词,由2000名大学生对6个目标人物进行描述,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了共同而独立的三个主要因素,与FFM 的各因素均有一定重叠[51]。Yang & Bond对同一组被试分别采用本土的

和外来的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均获得了与FFM相似的五个因素,两种方法所得到的人格因素有很大的重叠性,但本土的中国人格结构与FFM没有准确的一一对应关系[52]。

王登峰等[53 54]在系统收集词典、文学作品和被试实际用于描写具体人物的形容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词表的化简和被试评定,得到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由七个因素构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量表--QZPS(问卷形式)[32]和QZPAS(形容词评定)[33]。这项工作完全采用西方学者探索人格结构的方法和途径,所不同的是采用中文词典选取形容词,由中国被试进行评定。因此,如果西方按此类方法得到的是西方的人格结构,那么这里得到的也应该是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上述研究表明,无论是采用外来的还是本土的研究方法,西方的“大五”因素模型在其他文化尤其是东方背景下都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局限性。特别是O因素,在美国文化以外的地区使用最容易出现问题。该维度在原模型中也很难恰当地把握其含义,对它的解释包括文雅(culture)、智力 (intellect)、开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等不尽一致,其内涵反映了美国的文化特性,表明FFM的O因素是文化特征较强的人格因素,因此不能够抛开地域的文化特点来论述FFM的普遍性意义。

4 结论

西方的“大五”模型是在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格结构的描述维度,已经日益在心理学界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化”应用的趋势。然而,词汇学假设本身就是“文化特异性”的,而且已有的大量研究也显示了“大五”模型的局限,它仅仅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其它文化中的应用取决于该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似性。特别是从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进行的研究彻底推翻了“大五”人格模型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适用性,进一步凸显了对西方理论和概念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本土化或中国化的重要性[55]。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西方的“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主要反映西方文化的特点,不具“跨文化的一致性”;

(2)人格结构模型的跨文化比较策略会影响到比较的结果和结论;

(3)“衍生的一致性”策略是跨文化比较的最佳策略,也是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4)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明显不同于西方的“大五”结构,由七个维度构成。

5 参考文献

[1] Cattell, R. B.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elve primary personality factor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1944,13,55-91.

[2] Cattell, R. B.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principles and findings in a factor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45, 58, 69-90.

[3] Cattell, R. B., Eber, H. E., & Tatsuoka, M. M. Handbook for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 Champaign, Il: IPAT, 1970.

[4] John O. P. The "big five" factor taxonomy: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and in questionnaires,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ed. By L.

Pervin, Guilford Press, 1990.

[5] McCrae,R. R., & Costa, P. T. Personality trait structure as a human universal.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7, 52 (5): 509-516.

[6] 崔红 中国人人格的词汇学研究与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导

师:王登峰教授),2002年。

[7] Allport, G. W., & Odbert, H. S. Trait names: A psycho-lexical 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1936: 41 (1,whole No.211).

[8] John, O. P., Angleitner, A., & Ostendorf, F. The lexical approach to personality: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rait taxonomic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88, 2, 171-203. [9] Goldberg, L. R., & Shmelov, A. G. Intercultural study of personality-traits vocabulary – the

big five factors in English and in Russian. Psyikhogicheskii Zhurnal, 1993, 14(4): 32-39. [10] Baumgarten, F. Die Charktereigenschaften.[The Character Traits]. In Beitraege zur

Charakter-und-persoen-lichkeitsforschung (whole No.1). Bern: A. Francke, 1933.

[11] Digman, J. M., & Takemoto-Chock, N. K., Factors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of personality:

Re-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ix major studie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981, 16, 149-170.

[12] Tupes, E. C., &Cristal, R. E., Recurrent personality factors based on trait ratings. USAF ASD

Tech. Rep., 1961, 61-97.

[13] Cattell, R. B. Constancy of global, second-order personality factors over a twenty-year-plus

period.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94, 75, 3-9.

[14] Fisk, D. W., Consistency of the factorial structures of personality rating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49, 44, 329-344.

[15] Goldberg, L. R. Languag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search for universals in personality

lexicons. In 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ed. L. Wheeler, Beverly Hills, CA: Sage, 1981, 2, 141-165.

[16] Norman, W. T. Toward an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 Replicated factor

structure in peer nomination personality rating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3, 66, 574-583.

[17] Norman, W. T. 2,800 personality trait descriptors: Norm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for a

university population. Res. Rept. 08310-1-T. Univ. Mich., Ann Arbor, MI.,1967。

[18] Goldberg, L. R. Standards markers of the big five factor struct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Personality Language, Groningen, The Netherlands, 1989.

[19] Costa, P. T., McCrae, R. R.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Lutz, FL: 1989.

[20] Murray, H. A.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8.

[21] Jackson, D. N. Personality Research Forum Manual (3rd ed.), Port Huron, MI: Research

Psychologists Press, 1984.

[22] Borkenau, P., & Ostensorf, F. Comparing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

study on the 5-factor model of persons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0, 11, 515-524.

[23] Myers, I. B., &McCaulley, M. H. 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5.

[24] Jung, C. G. Psychological Typ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21.

[25] McCrae,R. R., & Costa, P. T. Reinterpreting the Myers-Briggs Types Ind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89, 57, 17-40.

[26] Goldberg, L. R. An alternative “descriptive of Personality”: The big five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0, 59, 1216-1229.

[27] John O. P., Hampson, S. E., & Goldberg, L. R. The basic level in personality-trait hierarchies:

Studies of trait use and accessibility in different contex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1, 60, 348-361.

[28] Hogan, R. Socioanalytic theory of personality. In 1982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 Current Theory and Research, ed. M. M. Page, pp.55-89. Lincoln, NE: Univ Nebraska Press, 1983.

[29] Church A. Personality in a non-Western culture: The Philippin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 ol.102, No.1, 1987.

[30] Berry, J. W. On cross-cultural compar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69, 4,

119-128.

[31] Berry, J. W. Imposed etics – emics – derived – etics: The operationalisation of a compelling

id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89, 24, 721-735

[32] 王登峰,崔红 中国人人格量表的编制过程与初步结果。《心理学报》,2003,35(1):

127-136。

[33] 崔红 王登峰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

(2):89-95。

[34] 權藤恭之,下仲順子,中裏克治,石原治,闌牟田洋美:改訂版NEO人格ィベントリ

ー(NEO-PI-R)標準化の試み(Ⅰ),日本心理學會第57回大會發表論文集,1993,

45.

[35] 權藤恭之,下仲順子,中裏克治,石原治:改訂版NEO人格ィベントリー(NEO-PI-R)

標準化の試み(Ⅱ),第三回日本性格心理學大會發表論文集,1994,24.

[36] 權藤恭之,下仲順子,中裏克治:改訂版NEO人格ィベントリー(NEO-PI-R)標準化

の試み(Ⅲ),第四回日本性格心理學大會發表論文集,1995,114-115.

[37] 下仲順子: 新らしぃ人格テスト(NEO改訂版)の日本語作成に關する研究, 心理學評

論 40,1996,239-259.

[38] Chen, M. C., & Piedmont, R. 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NEO PI-R for a

Taiwanese sample. Symposium on Five – Factor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Asia at the 2nd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Kyoto, Japan, 1997.

[39] Caprara, G. V., Barbaranelli, C., Bermudez, J., Maslach, C., & Ruch, W. Multivariate methods

for the comparison of factor structures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 An illustration with the big five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00, 31(4):437-464. [40] Ostendorf, F. Sprache und Personlichkeitsstruktur Zur Validitat des Funffaktoren-Modells der

Personlichkeit.(Languaga and personality structure: On the validity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l). Regensburg Germany : Roderer Verlag, 1990.

[41] De Raad, B. The replicability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in three word-classes of

the Dutch languag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2, 6, 15-29.

[42] Silva, F., Avia, M. D., Sanz, J., & Grana, J. L. The five – factor model in Sp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NEO-PI.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h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altimore, 1993.

[43] Montag, I., & Levin, J. The five – factor personality model in applied setting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4, 8, 1-11.

[44] Hofstee, WKB. The use of everyday personality language for scientific purpose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0, 4,77-88.

[45] Hrebickova, M. General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description: Big five in Czech.

Ceskoslovenska Psychologie, 1999, 43(1): 1-12.

[46] Hofstee, WKB., Kiers, HAL., DeRaad, B., Goldberg, L. R., & Ostendorf, F. A comparison of

big five structures of personality traits in Dutch, English, and German.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7, 11(1): 15-31.

[47] Di Blas, L., & Forzi, M. An alternative taxonomic study of personality-descriptive adjectives

in the Italian languag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8, 12(2): 75-101.

[48] Church, A. T., Katigbak, M. S., & Reyes, JAS Toward a taxonomy of trait adjectives in

Filipino: Comparing personality lexicons across culture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6, 10(1): 3-24.

[49] 和田さゅら,性格特性用語を用ぃたBig Five尺度の作成,心理學研

究,1992,67,61-67.

[50] Cheung F., Leung K., Zhang, J. X., Sun, H. F., Gan, Y. Q., Song, W. Z., & Xie, D. Indigenous

Chinese personality constructs: Is the five – factor model complete? Journal of Cross – Cultural Psychology, 2001, 32, 407-433.

[51] 杨国枢,彭迈克中国人描述性格所采用的基本向度—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实例。

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4。

[52] Yang K., Bond M. Exploring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ies with indigenous or imported

constructs: The Chinese cas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 ol. 58, No.

6, 1990.

[53] 王登峰方林左衍涛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心理学报》1995,27(4):400-406。

[54] 杨国枢,王登峰中国人的人格维度。第三届华人心理学大会论文。北京,1999。

[55]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2003,40(6),印刷中。

Development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Model

Cui Hong1 Wang Dengfeng2

(1Air Force Inhabitation Institute, Dalian 116013,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This article was aimed at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Big Five”personality structure model. Based on the lexical hypothesis and ratings of English personality trait adjectives, the “Big Five” model was highly related with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yielded consistency only when “imposed-etic” strategy was carried out, and inconsistencies were found when “derived-etic” strategy was used. And the validation of Chinese “Big Seven” model also invali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Big Five” model.

Key words: big five model, lexical hypothesis, imposed-etic, derived-etic, big seven model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研究综述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研究综述 [摘要]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由诚实-谦恭、情绪性、外向性、宜人性、尽职性、经验的开放性六个因素组成。文章在介绍该模型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其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即人格结构HEXACO模型对职场偏离行为和显性诚实度测验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职场偏离行为显性诚实度测验 近些年,有关人格结构的词汇学研究又有新进展,Ashton &Lee (2001)对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的全面性再次引起争论,Ashton &Lee等通过对至少12种不同语言的词汇学研究获得人格结构由相似的六个因素组成,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人格结构模型。此模型的出现,为有关人格的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介绍 Lee & Ashton(2004)提出一个新的人格结构模型,它由诚实-谦恭(Honesty-Humility)、情绪性(Emotionality)、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职性(Conscientiousness)、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六个因素组成,根据该模型所含因素的英文名称和数量,可以将其命名为人格结构HEXACO模型。 在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外向性、尽职性和经验的开放性这三个因素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的相同因素是非常相似的。与此相一致,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调查表中测量这三个因素的分数,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测量相同因素量表的得分的相关性很高。但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其余的三个因素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有所不同。该模型中的情绪性和宜人性因素是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神经质和宜人性因素进行旋转后的变量。比如,在神经质因素中与易怒有关的内容同人格结构HEXACO模型中宜人性负向的内容相关。最后,对于诚实-谦恭因素,此因素不与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的因素直接对应,而只有它变量的一小部分在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中。诚实-谦恭因素与涉及剥削和权利这种消极人格结构的内容密切相关。比如,Lee & Ashton(2005)发现HEXACO-PI 量表中的诚实-谦恭因素同真正心理变态(Primary Psychopathy)、权术主义(Machiavellianism)、自恋(Narcissism)及临时雇工人格调查表(SPI)中的控制和诚实量表这类变量存在显著相关,但这些与诚实-谦恭因素密切相关的变量同人格大五/五因素模型的相关却很弱。 2004年,Lee & Ashton编制了测量人格结构HEXACO模型的调查表(HEXACO-PI),它由六个因素量表组成,在每个因素量表下有四个小的层面量表。此量表既适合于自我评价也适合于他人评价。有192个题目和96个题目两个版

大五人格与职务绩效的关系

大五人格与职务绩效的关系 刘玉凡 王二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对人事心理学领域里的职务绩效以及用人格来预测职务绩效的研究进行回顾,包括:⑴职务绩效(分为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定义及其结构,⑵大五人格理论及测验,⑶关于大五预测职务绩效的研究。通过描述和分析各论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业绩效,关系绩效,大五人格 用人格特质来预测职务绩效,长期以来一直是工业组织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但其预测效度却因长期众说纷纭而不能另人满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缺乏一个统一的可以接受的人格分类框架,很难确认人格与职务绩效之间是否有一致的和有意义的关系。研究人格与职务绩效的关系需要一个能全面反映正常人群人格特征的人格模型。80年代后期出现的大五人格理论及测验,代表广泛而稳定的人格因素模型,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现已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1993年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划分,也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作业绩效这个单一维度的观点。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使用大五人格可以较好地预测职务绩效,特别是关系绩效。这些进展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人员选拔中使用人格测验作为预测源的传统看法。本文主要介绍关于职务绩效、大五人格的理论进展,尤其是这二者关系的研究,希望能为中国自己的实证研究提供某些参考。 1 人格的大五因素模型 大五因素人格模型属于特质论,它是几代心理学家的努力成果。Tubes和Christal[1]在1961年运用因素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显著而且稳定的因素:⑴精力充沛;⑵愉快;⑶可以信赖;⑷情绪稳定;⑸文雅。在此之前,Fiske在1949年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Tubes和Christal所发现的因素后来被称作“大五”因素,借以强调每一个维度都很广泛,而且包含了不同的人格特点。 另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根据自己的研究重复得到了类似的五个因素,Costa 和McCrae在1985年还编制了测量大五的人格问卷,NEO-PI。根据Costa和McCrae 的NEO-PI-R[2]测验手册中的定义,也是现在最为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大五模型的各个维度及每个维度中的6个子维度的名称如下: ⑴神经质(Neuroticism):焦虑,生气敌意,沮丧,敏感害羞,冲动,脆弱。﹒

五因素模型

特质学派及五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 摘要:讨论了特质学派及最新产物五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6个方面的局限性。分析了以往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遇到的困难,可能是由于采用过于宽泛的人格特质预测过于宽泛的行为结果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提高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和发展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验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特质;人格;因素分析;模型;预测 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主要学派。这六大学派对于我们理解人格的本质作出了重要贡献,且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特质学派的主要倾向是对个人差异作出量化评定,是运动心理学领域心理选材与心理评定的重要理论基础。特质学派在人格心 理学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功伟绩,但本文仅从局限性的角度对该学派及其最新产物五因素模型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运动心理学家在人格特质的研究中明确方向,最终更好地描述、预测、解释和控制运动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1 特质学派及五因素模型的局限性 1.1 什么是五因索模型长期以来,人格心理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求普适性的特质分类,但对于应当用哪些人格维度来解剖和描述人格,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提议采 用多至16个维度、有的提议采用少至2或3个维度(Vemon,1964)。经过漫长的探索,最近,人格心理学家似乎逐渐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认为人格维度的数量可能是5个。1949年至1981年的人格维度研究表明(John,1990),以下五大特质因素是这些研究的共同归宿:神经质(Neuroticism,N),外向性(Extroversion,E),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O),随和性(Agreeableness,A),意识性(Conscientiousness,C)。五因素模型的效度证据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一,跨文化的一致性;第二,自我评定与他人评定之间的一致性;第三,与动机、情绪及交往技能量度的一致性;第四,人格障碍诊断的功能;第五,遗传影响;第六,跨时间测量的稳定性。大五因素的发现与确认,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转折点”(McCrae &John,1992,p.177)。目前,许多人格心理学家倾向于采用科斯塔与麦克雷编制的[NEO人格问卷修订本] (NEO - PI - R; Costa &McCrae,1992)来测量这五大特质因素。该量具包括240个条目,每一条目有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5级选项。除了可以计算5个特质因素分数以外,还可计算每个因素包括的6个亚因素分数(表1)。 表1 五因素模型的主因素和亚因素 主因素亚因素 神经质(N) 焦虑,气愤的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性,易感性 外向件(E) 合群性,自信性,活动性,热情性,兴奋寻求,积极情绪 开放性(O) 幻想性,审美性,感受性,行动性,思想,价值 随和性(A) 直率,利他,遵从,谦虚,温和,信任 意识性(C) 能力,秩序,责任,成就,努力,自我约束 2 特质学派及五因素模型的局限性尽管许多五因素模 型研究所得结果颇为一致,人格心理学家对该模型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认同,但也不乏批评之声(Block,1995)。更重要的是,五因素模型并末解决特质学派本身所固有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将分6个方面讨论这些问题。 1.2.1 缺乏理论导向,不能解释原因心理学家对特质学派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批评是,该学派少有理论建树,且没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比如,假如我们看到张三与人交按时表现得友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类人格理论 理论概括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人际关系性向(社交性),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责任感),情绪反应性(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开放性或智能)。 神经质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

和冲动,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他们对外界刺激反应比一般人强烈,对情绪的调节、应对能力比较差,经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并且这些人思维、决策、以及有效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比较差。相反,神经质维度得分低的人较少烦恼,较少情绪化,比较平静。神经质有六个子维度,对于每个子维度都有一些说明性的形容词。 N1 焦虑(ANXIETY)u 焦虑的个体忧虑、恐惧、容易担忧、紧张、神经过敏。得高分的人更可能有自由浮动的焦虑和恐惧。低分的人则是平静的、放松的。他们不会总是担心事情可能会出问题。 u 高分特点:焦虑,容易感觉到危险和威胁,容易紧张、恐惧、担忧、不安。 u 低分特点:心态平静,放松,不容易感到害怕,不会总是担心事情可能会出问题,情绪平静、放松、稳定。 N2 愤怒和敌意(ANGRY HOSTILITY)u 反映的是体验愤怒以及有关状态(如挫折、痛苦)的倾向,测量个体体验愤怒的容易程度。 u 高分特点:容易发火,在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会充满怨恨,暴躁的、愤怒的和受挫的。 u 低分特点:不容易生气、发火,友好的、脾气随和,不易动怒。 N3 抑郁(DEPRESSION)u 测量正常个体在体验抑郁情感时的不同倾向。高分者容易感到内疚、悲伤、失望和孤独。他们容易受打击,经常情绪低落。低分者很少有这种情绪体验。 u 高分特点:绝望的、内疚的、郁闷的、沮丧的。容易感到悲伤、被遗弃、灰心丧气。容易感到内疚、悲伤、失望和孤独。他们容易受打击,经常情绪低落。 u 低分特点:不容易感到悲伤、很少被遗弃感。 N4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u 核心部分是害羞和尴尬情绪体验。这样的个体在人群中会感到不舒服、对嘲弄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我意识类似于害羞和社交焦虑。低分者不一定有优雅良好的社会技能,他们只是较少被一些难堪的社会情景所扰乱。 u 高分特点:太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在社交场合容易感到害羞、焦虑、、自卑、易尴尬。 u 低分特点:在社交场合镇定、自信,不容易感到紧张、害羞。 N5 冲动性(IMPULSIVENESS)u 指个体对冲动和渴望的控制。个体对欲望的觉察太强烈(如对食物、香烟和财产)以致不能抗拒,虽然事后他们也会为他们的行为后悔。低分者更易抵挡这些诱惑,对挫折有更高的容忍力。

人格的大五模式

人格的大五模式 大五人格理论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中文名:人格五因素模型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

: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发现和历史 从奥尔波特的开拓性工作,到卡特尔提出16种根源特质,再到大五人格的发现,一个基本的假设一直贯穿始终,即词汇学假设: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会被赋予描述的词汇,不仅如此,如果某个事物真的重要而且普遍存在,在所有的语言中它都会被赋予更多的词汇来描述。于是从词汇中去发现人格特质成为了人格研究的重要途径。奥尔波特率先开始了这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他让助手精确地数出了在英语辞典中有多少个描述人格差异的词汇,结果是17953个。之后他又从中挑选出4500个,但这显然还是太多。后来卡特尔从这4500个词中选出了他认为特别重要的35个词,并对他们进行了因素分析。1949年,菲斯克从卡特尔的词汇表中选出了22个用于分析,他对比了在这些特质上自我评定和同伴评定、心理咨询师的评定之间的关系。他的分析发现有五个因素总是最先出现在列表上,这就是后来的大五人格因素。十几年后,由两位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检验了包括大学生和空军职员在内的8个样本的数据,也发现了同样的5个因素。随后多年,在更大范围样本研究中,大五人格因素一直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类人格理论 理论概括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对人格特质回答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人际关系性向(社交性),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责任感),情绪反应性(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开放性或智能)。 大五人格解释 神经质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

中日韩三国五因素人格模型及本土化人格研究

中日韩三国五因素人格模型及本土化人格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29T08:57:45.0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6期作者:赵文涛1 宋丽萍2 徐勇2(通讯作者) [导读] 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东亚本土化人格能够为兼顾人格普适性和文化特殊性的人格研究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和范式。 (1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医学心理教研室山西太原 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日韩三国的本土人格研究模式。从“文化客位”和“文化主位”的研究取向分别对三个国家在西方的五因素模型(FFM)的本土化研究和基于本国文化之上所发展的人格理论进行了综述。重点从人格模型的构架和人格测验工具的开发两个层面具体介绍了各国的人格研究成果和进展。 【关键词】中韩日人格研究;五因素人格模型;人格本土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346-02 1.引言 人格是心理科学中的一个复杂概念,它不仅是个体相对持久独特的行为心理特征模式,更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具有适应性价值的活动模式。二战结束后,以“文化客位”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有力的推动了跨文化的人格模型研究及测评工具开发,学者们开始关注人格结构是否具有夸国家,跨地域,跨文化的普适性,意图寻找全人类共有的人格结构模型。以西方大五人格因素模型(FFM)为代表的人格理论被认为是目前跨文化人格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模型。东亚各国学者也先后引进该模型作为本土人格研究的重要工具。 尽管,FFM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质,但简单的采用FFM进行跨文化研究依然值得商榷。Sue(1983)认为这种跨文化的人格研究将西方普适的人格理论及测量方式强加于当地的文化之上[1]。Yik(1993)同样认为,客位的人格研究取向会过分拘泥于理论模型,忽视了文化价值对个体行为模式的种种影响。显然,基于人格的理论研究势必要考虑其背后社会团体所承载的厚重文化[2]。相比西方国家而言,亚洲国家所具有的更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典哲学、宗教文化、风俗习惯,能够为心理学理论提供重要的借鉴。时至今日,亚洲众多国家已然在文化主位的研究取向下深入的探究本土化人格理论及测量工具,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本文试图对中日韩三国的本土化人格研究及人格测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2.韩国的人格研究现状 2.1 韩国FFM的研究 受西方“文化客位”人格研究取向的影响,韩国学者最初的人格本土化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翻译和修订西方经典人格模型及测验。Ahn (1997)首先验证了翻译修订后的韩国版大五人格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Kuh(2002)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检验了大五人格模型的结构效度,认为大五人格模型不仅适用于美国人,同样适用于韩国人。这些结果均验证了FFM在韩国民众研究基础上的一定普适性[3]。 但近年来部分韩国学者对FFM为主流的人格研究模式提出了质疑。研究者们发现,采用韩国语境下的词汇学方法来构架韩国人模型,只能确定了四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人格特质因子,分别为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神经质。而针对移居韩国的美国人进行的次文化研究也观察到了文化作用影响下FFM的偏移现象。亦有研究发现,中韩日三国的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受试者会表现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如果从文化角度探讨这一有趣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中日韩三国均受来自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强调仁学思想,修养自身品行,发挥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由此可见,西方FFM在韩国的应用势必受其文化因素的影响。 2.2 韩国本土化人格及测验工具的研究 Uichol Kim(1999)认为单纯基于客位第三人称的人格研究无法概括人格全貌,除了语义分析的陈述性研究模式,来自于现象学的、过程性的知识经验也应当被整合在心理学研究当中。目前韩国本土化的心理学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重视韩国民众在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学的知识和经验,诸如宗教、法律、文化等意识形态对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以“文化主位”研究取向的韩国本土化人格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以阴阳人格理论及阴阳人格测验最具影响力。 阴阳人格理论源于儒家哲学思想以及中医学多年来所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通过多年对针灸及中草药治疗案例的观察总结,研究者发现,不同人群在疾病易感,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有经验可循。借鉴儒家文化的分型方式将这些差异进行分类,阴阳人格理论认为,人群中普遍存在四种人格类型: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根据个体身体中“阴阳”占比,这四种类型的人在疾病易感性、认知方式、气质秉性、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近10年来,阴阳人格测验(SPQ)被开发应用于临床、科研、教学等多个领域。Han Chae(2011)等人检验了阴阳人格测验的重测信度和构念效度,认为该量表可作为个体化医疗的客观测量工具。后续针对大学生及成人样本的研究发现该量表与包括大五人格量表、气质性格量表等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一项2506人的大样本研究也验证了前人的结果。 3.日本的人格研究现状 3.1 日本FFM的研究 过去的100年,日本人格研究始终紧随西方人格发展趋势,以西方经典人格模型为代表的人格测量工作成为日本学者研究人格的主要方式。根据词汇学方法,双生子研究等大量研究模式的结果验证,日本学者普遍认可FFM在日本本土人格研究中的应用。 和其他国家相类似,学者也观察到FFM在日本文化背景下的因素偏移现象。例如Schmitt在一项综合十个国家的人格调查中,发现日本受试者的责任心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于非洲国家的受试者,这样的结果显然与事实不符,Schmitt将其解释为文化效应所致的答题风格造成的结果偏移。 3.2 日本本土化人格及测验工具的研究 上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内田勇三郎基于“连续加法计算法”开发出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该测验通过对连续加法计算的作业曲线分析,能够得到个体的性格,气质,智力等心理特点的大量信息。二战之后,该测验在日本得到普及,随后的50多年中,有超过5000万的日本民众接受过这一测验。1954年,Yatabe翻译修订了美国Guilford-Martin人格测验,开发出适用于本土的Yatabe-Guilford(Y-G)人格测验。该测验能够从情绪性,社会适应,内外向三个因素来描述人格特征。随后Yanai等人在完善Y-G测验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测验——New personality Inventory(NPI)。以FFM为参照,Y-G测验只涉及了模型中的外向性和神经质,NPI则涵盖了模型中的五因素。1998

大五.大七人格因素理论.

大五因素理论 (Big Five— Factor Model 是基于人格特质说发展起来的,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大五人格可以通过 NEO-PI-R 评定。 ·外倾性(extraversion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 ; 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 (agree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 (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人格特质说包括:1. 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或特质有多少 ?2. 它们是什么 ? 如何解释它们 ?3. 这些特质是否是普适性的,是否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 4.这些因素以什么方式构成个人的人格 ? 大五因素理论的回答是: 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普遍认同的是 5因素的人格特质:只要对人进行描述的题目足够广泛,具有代表性,无论是用他人评定法还是自我报告法,均可证实存在 5个强健因素构成人格总体。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 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 ,人际关系性向 (社交性 ,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 (责任感 ,情绪反应性 (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 (开放性或智能。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类人格理论 理论概括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人际关系性向(社交性),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责任感),情绪反应性(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开放性或智能)。 神经质 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

和冲动,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他们对外界刺激反应比一般人强烈,对情绪的调节、应对能力比较差,经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并且这些人思维、决策、以及有效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比较差。相反,神经质维度得分低的人较少烦恼,较少情绪化,比较平静。神经质有六个子维度,对于每个子维度都有一些说明性的形容词。 N1 焦虑(ANXIETY)u 焦虑的个体忧虑、恐惧、容易担忧、紧张、神经过敏。得高分的人更可能有自由浮动的焦虑和恐惧。低分的人则是平静的、放松的。他们不会总是担心事情可能会出问题。 u 高分特点:焦虑,容易感觉到危险和威胁,容易紧张、恐惧、担忧、不安。 u 低分特点:心态平静,放松,不容易感到害怕,不会总是担心事情可能会出问题,情绪平静、放松、稳定。 N2 愤怒和敌意(ANGRY HOSTILITY)u 反映的是体验愤怒以及有关状态(如挫折、痛苦)的倾向,测量个体体验愤怒的容易程度。 u 高分特点:容易发火,在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会充满怨恨,暴躁的、愤怒的和受挫的。 u 低分特点:不容易生气、发火,友好的、脾气随和,不易动怒。 N3 抑郁(DEPRESSION)u 测量正常个体在体验抑郁情感时的不同倾向。高分者容易感到内疚、悲伤、失望和孤独。他们容易受打击,经常情绪低落。低分者很少有这种情绪体验。 u 高分特点:绝望的、内疚的、郁闷的、沮丧的。容易感到悲伤、被遗弃、灰心丧气。容易感到内疚、悲伤、失望和孤独。他们容易受打击,经常情绪低落。 u 低分特点:不容易感到悲伤、很少被遗弃感。 N4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u 核心部分是害羞和尴尬情绪体验。这样的个体在人群中会感到不舒服、对嘲弄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我意识类似于害羞和社交焦虑。低分者不一定有优雅良好的社会技能,他们只是较少被一些难堪的社会情景所扰乱。 u 高分特点:太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在社交场合容易感到害羞、焦虑、、自卑、易尴尬。 u 低分特点:在社交场合镇定、自信,不容易感到紧张、害羞。 N5 冲动性(IMPULSIVENESS)u 指个体对冲动和渴望的控制。个体对欲望的觉察太强烈(如对食物、香烟和财产)以致不能抗拒,虽然事后他

大五人格模型在工业及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4):578~ 58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 钟建安段锦云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28) 摘要“大五”是涵盖人格的5个因素的简称,它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在介绍了该模型的基础上,文章重点介绍了它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即“大五”可以有效的预测工作绩效、工作动机、领导行为、创造性行为和工作满意感等。. 关键词“大五”模型,工作绩效,工作动机,领导行为,创造性行为,工作满意感。 分类号B849:C93  人格因素的“大五”分类模型(Big Five或FFM,Five-Factor Model)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属于特质说。在此之前,卡特尔和艾森克也做出了各自的特质分类,并编制了应用广泛的16PF和EPQ问卷。对5个因素的发现,很多学者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49年,Fiske做出了理论雏形。在此基础上,以Costa和McCrae为代表的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他们各自的“大五”模型[1],运用的方法都是把自然语言中描述人格的形容词进行因素分析,进而得出五因素。“大五”的出现,给人格及整个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活力。同时,这一理论在社会心理、工业与组织心理及心理学的其他方面的应用迅速普及开来。1 “大五”概述  1.1 “大五”模型的内容  所谓“大五”,就是涵盖人格的5个因素,这5个因素分别是:(1)神经质(Neuroticism),正的一极又称为情绪稳定性(简称N+)。(2)外向性(Extraversion)。(3)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兴趣广泛的、好奇的、富于创造性的(正的一极,简称O+),保守的、循规蹈矩的、专深的(负的一极,简称O-),这一因素包括智力和文化两个方面。(4)宜人性(Agreeableness)。(5)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每一因素都包含正负两极。取每一因素的第一个字母N、E、O、A、C连在一起组成“OCEAN”即“海洋”的意思,这似乎和该分类系统广泛的代表性及含义相一致。1985年,Costa和McCrae[2,3]编制了测量“大五”的人格问卷,NEO-PI。后来,他俩又编制了新的修订版,NEO-PI-R和NEO-FFI。比较典型的测量“大五”的量表还有HPI[4]和BFI[5]等。 1.2 对“大五”的评价 伴随“大五”的提出,由于它系统简洁的优点而得到了许多研究者一致的认同。这些认 收稿日期:2003-10-08 通讯作者:钟建安,E-mail: jiananzhong@https://www.doczj.com/doc/d83592637.html,,电话:(0571)88273337 578

大五人格量表(简版)

大类人格特质以Costa&McCrae(1992b)之NEO五因素人格特质问卷自我评量题本(Form S) 来衡量,对五大类人格特质的陈述共六十题。由于NEO五因素人格特质问卷量表之计分方式非常复杂,本研究简化其计分方式,改以LIKERT五点尺度评量,分别为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反向题的分数反向计分,为1=非常同意到5=非常不同意,并以该构面之题目分数进行简单加总平均,作为填答者该项人格特质之分数。 本研究所使用之量表题目,经由Morrison(1996) 翻译成中文并修订而成。对于美国四种行业的总经销商施测,其Cronbach á系数分别为:和善性为0.77、自律性为0.82、外向性为0.78、神经质为0.84、开放性为0.66。 表3-2人格特质的信度系数 (【注】:()为反向题。) 大五人格测量表 填写说明:请依照您感受的程度,在每题的选项中勾选一项(在相应的栏目 下划圈“,谢谢! ┌─────────────────────────┬──┬─┬─┬─┬──┐│问项│非常│同│无│不│非常│││同意│意│意│同│不同│││││见│意│意│├─────────────────────────┼──┼─┼─┼─┼──┤│1、我不是个祀人忧天的人││││││├─────────────────────────┼──┼─┼─┼─┼──┤│2、我喜欢有很多朋友││││││├─────────────────────────┼──┼─┼─┼─┼──┤│3、我不喜欢浪费时间做白日梦││││││├─────────────────────────┼──┼─┼─┼─┼──┤│4、我试着有礼貌地对待遇到的每个人││││││├─────────────────────────┼──┼─┼─┼─┼──┤│5、我将自己的东西保持整齐清洁││││││├─────────────────────────┼──┼─┼─┼─┼──┤│6、我常常觉得不如人││││││├─────────────────────────┼──┼─┼─┼─┼──┤│7、我很容易发笑││││││├─────────────────────────┼──┼─┼─┼─┼──┤│8、一旦我发现做某些事的正确方法,我会遵循下去││││││

The Big Five 大五类人格测试

The Big Five 大五类人格测试(麻省理工)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的心理学教授倾向通过TheBigFive(大五类人格特征)来描述人的人格与个性。 大五类因素包括: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与神经质人格特质。一般记忆为OCEAN-海洋或NEOAC-独木舟)。O代表Openness to experience (开放性),C 代表Conscientiousness(严谨性),E代表Extraversion(外向性),A代表Agreeableness (宜人性),N代表Neuroticism(神经质)。 注:神经质因素有时被称为——“情绪不稳定极点”。对于如何解释这些因子存在一些争议比如Openness,有时被称为“智力”,而不是“开放性”。每一个因素和人类的相关特质相关联。例如,外向性等相关的素质为寻求gregariousness(群居,聚会)、主张、兴奋、温暖、活动和积极的情感。

大五因素模型是一种描述模型的人格,心理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批理论证实大五因素模型。 初始模型的提出者是雷蒙德(于1961年),但未能达到学术的高度。1990年,他的五因素模型得到最高水平的组织接受(歌德堡,1993)。大五类人格特征被认为是具有心理学量表基本结构的个性特征音速。这五种因素提供了丰富的概念架构,且整合所有的研究成果和人格心理学理论。大五类特点也被叫作“五因素模型”(或FFM科斯塔和McCrae,1992年),以及全球因素(罗素和Karol人格,1994)。 目前至少有四套研究人员各自独立研究这个模型的数据,现已鉴定出同样的五大因素:首先Tupes和Cristal,其次是歌德堡在俄勒冈州研究所、美国伊利诺大学的McCrae 科斯塔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这四套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五个特点,不过每一组的5个因素有所不同的名字和定义。然而,所有研究的总体因素类型是一致的。 因为大五类人格模型的特点是广泛而全面,但它并不是多么强大的实际行为的预测和解释的模型。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在预测方面的实际行为特征时,MBTI模型要有效得多。 大五类人格测试的个人的得分反馈为百分位数得分。例如,评分Q较高则显示其有较强的责任心,而外向性评分百分点高则显示测试者需要保持孤独和安静。虽然这些特质群可能存在例外的个性情况,但平均来看,开放性得分高的话,其求知欲强,有开放的情感,有艺术兴趣,愿意尝试新事物。而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个全面开放的高得分,他有兴趣学习和探索新的文化,但没有艺术感兴趣或者诗歌。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 一、概述 在人格科学研究领域,传统上有三种不周的研究取向;临床的、相关的和实验的。但无论研究者们采用什么研究取向,他们的一个共同目标-忒是构建—个可能描述、解释人格特点的人格模型,队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到卡特尔(R.B.Cattell)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都会提出一个人格结构模型。但是分析研究这些众多的人格模型,发现它们所包括的因素数量和因素性质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致性很小,没有取得共识。但是,近十年来,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也被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型。 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bigfive),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得出五因素模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基于问卷研究。科斯塔(Costa)

等人根据对16PF的因素分析和自己的理论构想编制了测验五因素的NEO—P1人格量表(NEO—PIFive-FactorInventory)。该量表包括300个项目,被试在五点量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上指出每个句子表示他们自身特点的程度。除了五个因素上的得分,被试还有为每个维度量表设置的六个测量特质水平的层面量表得分,这些层面量表提供了有关大五因素的每个因素内的行为的更大区分性。有关人格大五特质因素和相关特征见下表(表2-4)。 二、支持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证据 基于问卷研究得出的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一个重要支持证据是来自跨文 化的词汇研究。研究者们假定: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几乎是无穷的,然而多数的差异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中是无关紧要的,但对于那些人类长期以来就已观察到的主要个体差异,由于人们为了表达方便都已发展出了专门的用词来描述了,也就是说,主要的人格特质都会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了。因此,研究者们就对各个不同语言中描述人的词语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使之纳入不同的范畴,并据此建立词表,然后根据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提取负荷量最高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在各个不同语言体系中都显现出了表示人格特质的五个相对显著且稳定的

“大五”人格因素得分转换表

“大五”人格因素得分转换表 标准分适应性社交性开放性利他性道德感标准分80 80 79 25 79 78 78 77 22 77 76 24 76 75 75 74 74 73 21 23 73 72 25 72 71 25 71 70 20 24 22 70 69 25 69 68 24 68 67 23 21 24 67 66 19 66 65 22 23 23 65 64 20 64 63 22 63 62 18 21 19 22 62 61 21 61 60 20 60 59 17 18 21 20 59 58 58 57 19 57 56 17 56 55 16 18 20 19 55

54 16 19 54 53 53 52 17 18 52 51 15 51 50 16 15 18 17 50 49 49 48 14 15 16 48 47 14 17 47 46 14 15 46 45 13 45 44 13 16 14 44 43 13 43 42 12 42 41 15 13 41 40 12 12 11 40 39 39 38 14 12 38 37 11 10 37 36 11 36 35 10 13 11 35 34 9 34 33 10 9 10 33 32 12 32 31 8 31 30 8 9 30 29 9 11 29 28 7 7 8 28 27 10 27 26 6 7 26

25 8 6 25 24 9 6 24 23 23 22 5 22 21 7 21 20 5 8 20 标准分适应性= 社交性= 开放性= 利他性= 道德感=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摘要:本文为了让对研究人格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们了解其理论分支——特质论范式的发展情况,对“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总结与综述。文章观点选自13篇核心期刊里的学术论文,并据此得出结论:“大五”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融合其它心理学派的理论,并且根据不同地域文化调整其结构与内容。 关键词:“大五”人格模型人格特质论“大七”因素模型CAPS理论 前言:“大五”人格模型理论是近十多年来人格心理学界非常流行的一个理论,也是特质论范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阅读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大五”理论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大五”和人格心理学界的理论前沿。本文除了介绍“大五”的理论内容,还涉及了“大七”人格模型和CAPS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作为扩展和补充。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可分为6种范式,其中一种是特质论范式。特质论范式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人们外部行为表现,列出人格特质表来描述个体,并解释特质形成的原因。该范式强调个体人格是由特质组成的,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通过对特质的调查,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人格特质是人类共有的,但每一种特质在量上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人格特质表现为跨情境的一致性、普遍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持续性。 特质理论家通常不关注任何个人的行为,而是关注对外在特质连续体上不同位置上人的典型行为的描述。特质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人格特质的探寻、分类以及对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他们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以及自陈测量等方法进行研究。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人格特质结构模型研究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用语言学的方法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自20世纪30年代始,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格特质五因素和七因素的发现和确证,使心理学家们为之震撼。研究人格特质已再次成为人格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热点领域。不仅在西方各国,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对人格特质的跨文化研究也已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它起源于这样的基本设想,即:每种文化下的自然语言包括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维度,有什么样的人格

大五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模型 理论概括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型,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开放性(O penness)Vs封闭性 :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尽责性(C onscientiousness)Vs非尽责性: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向性(E xtraversion)Vs内向性: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 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随和性(A greeableness)Vs不随和: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神经质(N euroticism)Vs情绪稳定性 : 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 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人格特质说 包括:1.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或特质有多少? 2.它们是什么? 如何解释它们? 3.这些特质是否是普适性的,是否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4.这些因素以什么方式构成个人的人格? 大五因素理论的回答 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普遍认同的是5因素的人格特质:只要对人进行描述的题目足够广泛,具有代表性,无论是用他人评定法还是自我报告法,均可证实存在5个强健因素构成人格总体。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普遍认同的5个因素分别反映了人格的一般心理倾向 (内外倾向性),人际关系性向(社交性),对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责任感),情绪反应性(情绪稳定性)和智能性向(开放性或智能)。 对于第三个问题,众多研究认为这5个广义的人格特质是普适存在的,不以语言、文化、种族等的不同而不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