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7-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中心对称(教案1-3课时)

最新2017-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中心对称(教案1-3课时)

最新2017-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中心对称(教案1-3课时)
最新2017-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中心对称(教案1-3课时)

课题:23.2.1中心对称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中心对称的意义,知道什么是对称中心和对称点.

2.通过观察得出中心对称的两个性质,会利用性质画出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如图,以点O 为中心,把△OAB 旋转180°.

(本节课时间紧,建议1题让生课前完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下图) A /B /O

B

A A

B

O

师:(指准图)以O为中心,把△OAB旋转180°得到△OA′B′.

师:(指准图)请大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稍停),从图上看可以感觉到这两个三角形有某种对称性.这是一种什么对称?(稍停)这种对称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轴对称,而是一种新的对称,叫中心对称.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心对称(板书课题:23.2.1中心对称).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指准图)中心对称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这个图.如果把△OA′B′绕着点O旋转180°,你发现会有什么结果?

生:△OAB与△OA′B′重合.(多让几名同学回答)

师:对!(指准图)如果我们把△OA′B′绕着点O旋转180°,这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这就是中心对称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给中心对称下这样的定义.

师:(指准图)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或者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师出示板书: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或者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

师:(指图)请大家结合这个图,把中心对称的概念默读几遍.(生默读)

师:(指准图)在中心对称中,旋转中心O叫做对称中心(板书:点O是对称中心),对应点A与A′叫做对称点(板书:点A与A′叫做对称点),对应点B与B′也是对称点,对称点还有很多.

师:知道了中心对称的概念,下面我们来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

师:我们知道,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经过旋转能够重合,这说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师出示板书: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师:(指板书)这就是中心对称的第一个性质,大家把这个性质一起来读一遍.(生读)

师:下面我们来看中心对称的第二个性质.

师:(指准图)点A与A′是对称点,点O是对称中心,大家看一看对称点与对称中心有什么关系?(让生观察一会儿再叫学生)

生:……(多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师:(指准图)点A与点A′是对称点,点O是对称中心,看到没有?点A与A′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O,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点B与点B′也是对称点,看到没有?点B 与点B′所连线段也经过对称中心O,而且也被对称中心O所平分.其它对称点也一样,于是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师出示板书: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师:(指板书)大家一起来把中心对称的第二个性质读一遍.(生读)

师:第二个性质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实际上它的意思很简单,它的意思是说,(指准图)对称点连线的中点恰好就是对称中心.大家看看图,是不是这样?(让生看图)

师:(指板书)性质二是一个有用的结论,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画出中心对称图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师出示例题)

例 如图,以点O 为对称中心,画出与四边形ABCD 关于点O 对称的四边形A ′B ′C ′D ′.

师:(指准图)这个题目要我们做什么?要我们画出四边形ABCD 关于点O 对称的四边形A ′B ′C ′D ′.

师:怎么画呢?(稍停)关键是要找到点A 的对称点A ′,点B 的对称点B ′,点C 的对称点C ′,点D 的对称点D ′.

师:怎么找点A 的对称点A ′?因为根据性质二,(指准图)对称点A ,A ′的连线的中点恰好是对称中心O ,所以我们连结AO 并延长到A ′,使OA ′=OA (边讲边画),点A ′就是点A 的对称点.

.O

D C

A

B

11.4中心对称(教案)

11.4 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中心对称的意义;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知道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2.知道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基本性质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3.能找到两个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教学重点: 1.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会用基本性质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难点: 寻找两个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教学过程: 一. 探究问题,引入新课 1.下列图形哪些是旋转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2.思考: (1)如图,△ABC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2)如果将△ABC绕着点O旋转180°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图1 图2

二. 探究新知,归纳性质 1. (PPT演示后)中心对称的意义: 中心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180°后,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叫做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叫做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思考: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是什么? 说一说: 请说出图2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量一量: 测量每一组对应点与对称中心的连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归纳) 2. 中心对称基本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1)联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 (2)对称中心平分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段; (3)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 三. 应用新知,形成技能 1. 游戏: 假设教室中每一名同学的前、后、左、右的距离都相等,指定1名同学作为对称中心点O,另1名同学为已知点A,寻找点A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再寻找点B、点C的对称点;A、B、C三个同学手拉手,另三个同学手拉手,变成两个三角形关于对称中心对称。(学生借助投影作出相应图形) 门 讲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中心对称》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或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利用两种不同方式来作出中心对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难点: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在前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那么旋转后的图形有哪些性质?(旋转前后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角均相等.) 导语二观察图中三个图形旋转的角度,发现哪个图形与其他二个不同?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教师指出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形都具有以上特征,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都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的形成——中心对称.探究:如图,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画出△A'B'C'; 第三步,移开三角板. 这样画出的△ABC与△A'B'C',关于点O对称.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点O

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发现:我们可以发现:(1)点O是线段AA’的中点;(2)△ABC≌△A'B'C'. 上述发现可以证明如下. (1)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2)在△AOB与△A'OB'中, OA=OA',OB=OB',∠AOB=∠A'OB', ∴△AOB≌△A'OB'. ∴AB=A'B'. 同理BC=B'C',AC=A'C'. ∴△ABC≌△A'B'C'. 探索:下图中△A'B'C'与△ABC关于点O是成中心对称的,你能从图中找到那些等量关系?(多媒体出示图形) 结论:(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1如图4-31,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出四边形A′B′C′D′,使它与四边形AB 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质课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

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标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中心对称》教案

23.2中心对称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能找出线段、 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会画出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Zxxk 2.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几何美,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 观察、感受、讲解、类比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类比轴对称看书;教师讲解性质,示范画图,学生练习 巩固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l .什么叫轴对称?轴对称有什么性质? 2.关于某点旋转的两个图形的性质 3.作出四边形ABCD 关于点O 的旋转180度的图形. 【新课讲解】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对 称也称中心对称,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利用三角板画一个三角形ABC ?绕点O 旋转1800后,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111C B A ?。 探究:(1)ABC ?与111C B A ?的关系 (2)AA 1、BB 1、CC 1的连线是否过某点,这点与旋转中心有何关系? (3)OA 与OA 1、OB 与OB 1、OC 与OC 1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 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类比轴对称定义、性质得出中心对称的性质 ZXXK]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4.1 旋转 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1 .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 重点 ) ; 2 .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 难点 ) . 一、情境导入 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类型一】旋转的概念 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 ) A .小明向北走了 4 米 B .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 C .电梯从 1 楼上升到 12 楼 D .一物体从高空坠下 解析: A. 是平移运动; B. 是旋转运动; C. 是平移运动; D. 是平移运动.故选 B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1 题 【类型二】旋转的性质 如图,△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若∠ B = 100 °,∠ F =50 °,则∠ α 的度数是 ( ) A . 40 ° B . 50 ° C . 60 ° D . 70 ° 解析:∵△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 ABC ≌△ AEF ,∠ C =∠ F = 50 °,∠ BAE = 80 ° . 又∵∠ B = 100 °,∴∠ BAC = 30 °,∴∠ α =∠ BAE -∠ BAC = 50 ° . 故选 B. 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 定点——旋转中心;② 旋转方向;③ 旋转角度.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4 题 【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 在图中,将大写字母 A 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 A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的图案. 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 2、课本P4例 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道里区第一五九中学校张琪 【摘要】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及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关键词】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 【教材分析】 1.考试说明 ①了解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 ②掌握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2. 教学目标 ⑴. 知识技能 ①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 180°而成。 ③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 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 ⑵.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心对称变换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图形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3.教学重点 ①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②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4.教学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利用以上性质进行作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学习中心对称,在作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对于性质的得出难度不大。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通过学生自主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 ①如图1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图1 ②如图2,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o,你有什么发现? 图2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OCD重合. 归纳: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o,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点O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设计意图】 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 o,)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 [探究]如图,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画出△A'B'C'; 第三步,移开三角板。 这样画出的△ABC与△A'B'C',关于点O对称.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发现]我们可以发现:(1)点O是线段AA'的中点;(2)△AB C≌△A'B'C'。 上述发现可以证明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中心对称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1、4图形的中心对称》教案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发现、讨论、阅读的过程,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 神。 2、同时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喜不喜欢? 师:(魔术表演)前几天我找了一位魔术大师学了个小魔术,现在给大家表演一下,我手中现在有几张扑克牌,下面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你任意抽出一张扑克牌,自己看一下,让其它同学看一下,然后把这张牌旋转180 o后再插入,再把牌洗几下,展开扑克牌,我马上就能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牌。 好,再找一位同学试一下。我又马上就能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牌。 师:同学们感觉很神秘吧,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师:学习了这节课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知道其中的奥密,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心对称图形。 二、新授过程 1、师:我们首先来看生活中的几个图片。(课件出示图片) 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d33557201.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6%D0%D0%C4%B6%D4%B3%C6%CD%BC%D0%CE 课件出示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回答) (2)你能将风车或正六边形绕其中的一个点旋转180度,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 (同桌合作旋转风车或正六边形.) 4、师:像刚才这类的图形我们给它个名称叫中心对称图形,那通过刚才的探究和演示,你能给中心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课件出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课件演示定义 https://www.doczj.com/doc/d33557201.html,/view/f92c3b1f59eef8c75fbfb357.html?from=rec&pos=4&wei ght=4&lastweight=4&count=5 三、议一议 1、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你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老师也搜集了很多的中心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大家认识的图案。 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d33557201.html,/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ala0&pv= &word=%D6%D0%D0%C4%B6%D4%B3%C6%CD%BC%D0%CE&istype=2&z=0 &fm=rs5#pn=12 四、探索性质 1、这些中心对称图形,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过的。如果具体到数学练习中,你还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吗?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找出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做练习) 2、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现在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性质呢?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前面观察过的风车,我们己经知道,它就是一幅中心对称图形,现在就请你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看看OA与OB的长度,看看他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人教版

(这就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就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就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九年级数学(下)(配人教地区使用)(这就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就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掌握如何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就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就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反比例函数,教材中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第一节的内容就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y=k x(k 为常数,k≠0)的图象分布在两个象限,当k>0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当k<0时,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第二节的内容就是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意做好与已学内容的衔接,还要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 本章的重点就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图象就是直观地描述与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本章的难点就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时在这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教学约需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6.1反比例函数3课时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课时 26.1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七年级数学下册10.4《中心对称》教案2(新版)华东师大版

《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意义. 2.知道成中心对称两个图形的性质,会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会画一个图形关于一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 教学设计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展示投影1:10.4.1. 教材教师提问: 1.这三种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2.这三种图形的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归纳: 图上所示的3种图形,都是绕着一中心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所以这3个图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其不同点在于旋转的角度不一样,第一图旋转的角度为120或240度,第二个图旋转的角度为180度,第三图旋转角度为72度或144度或216度或288度.今天我们就是要研究中间这个特殊的旋转对称图形,我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中心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对称中心.也就是说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为180度的旋转对称图形. 上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对称中心.

这里是对两个图形说的. 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展示投影,提出问题 投影2:教材图10.4.2. 教师提问: 1.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2.△ABC与△ADE成中心对称吗? 在同学交流,评判的过程中,老师进一步阐述中心对称图形与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答: △ABC与△ADE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点A是对称中心,点B关于对称中心A的对称点为______,点C关于对称中心A的对称点是______,点A关于对称中心A的对称点为______,B、A、D在______上,AD=______,C、A、E在______上,AC=______,ED______. 展示投影3:教材图10.4.3. 教师提问: 1.△A′B′C′与△ABC关于点O是成中心对称吗? 2.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等量关系? 3.找出图中平行的线段. 学生形成共识后让学生填空. △A′B′C′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分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O=_______,BO=_______,CO=_______,AB=_______,AC=_______,BC=_______.得到AB∥_______,AC∥_______,BC∥_______.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关中心对称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欣赏自然界的中心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参与活动中发展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时间:( 1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活动过程]: 1.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带领学生回顾旋转的定义以及性质; 2.提出问题:当旋转哪些特殊角度会使旋转前后图形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师生互动引出课题;[活动目的]: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教师的提问、追问让学生体会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从属关系,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1:两成中心对称 ★两图形成中心对称定义: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图中两组图形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能够重合?师生互动后利用几何画板

演示总结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活动目的]:引入定义以后,通过学生找关键词,体会成中心对称是旋转的一种特殊情况; ?知识点2:探索成中心对称两图形的性质 ★动手画图,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 请自己画一个图形,选取一个旋转中心,把所画的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180°,连接旋转前后一组对应点,你发现了什么?再选几组对应点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中心对称的性质: [活动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出旋转以后的图形,通过小组作品的展示,总结两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以及学生说理进一步验证,最后学生动手画图;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加深对性质的认识,最后通过推理证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知识点3:中心对称图形 先独立观察,再小组交流归纳: 中心对称图形: [设计过程]: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怎样的变换图形能与原图形重合?师生互动总结定义,通过

大班中心对称剪纸教案

大班中心对称剪纸教案

大班中心对称剪纸教案 【篇一: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申海学 第1 页共4 页 第2 页共4 页 第3 页共4 页 第4 页共4 页 【篇二:对折剪纸教案】 对折剪纸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七课教师:李英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找出生活中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对折剪纸的方法,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也可以用剪出的图形拼贴成一幅画。 3、情感态度目标:初步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找出生活中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并掌握对折剪纸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把适合对折剪出的形象画在纸上,并剪下来。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彩纸,剪刀,多媒体课件。学具:彩纸,剪刀,素描纸,双面胶。教学过程: 一、观察欣赏,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非常美丽的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播放蝴蝶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师:蝴蝶的样子漂亮吗?是什么让它这么漂亮啊?生:美丽的大翅膀,还有美丽的花纹。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会画蝴蝶吗?(大部分学生应该会画)师:同学们真棒!老师相信大家画的蝴蝶一定非常漂亮,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平时画的蝴蝶,都是要画出一整只蝴蝶,我们有没有一种方法,只画出一半图形就能得到一整只漂亮蝴蝶的方法?生:有!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个简单有趣的方法。(课件出示课题——对折剪纸) 二、发现探索,解决重点 1.认识、了解对称 (1)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作品有何相同之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形象左右两边的外形、图案、颜色。 (2)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吗? (3)师:看了这些实物,谁能按自己的理解说说到底什么是对称? 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适时引导。 (4)教师小结:中心线两边的外形、图案、颜色一样的图形就叫对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 宽是3厘米, 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 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 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 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 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 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 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须满足的条件是:02 ≠-m m . 解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则 02 ≠-m m . 解得 0≠m , 且1≠m . 因此, 当0≠m , 且1≠m 时, 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 则m 取哪些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中心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中心对称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4章的第八节,是一节综合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课﹒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对称图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研究特殊图形的识别和应用﹒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后,自觉运用类比的方法(与轴对称图形类比),从直观思维、运动变换的观点去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对这些图形获得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从而理解数学变换思想和数学美感﹒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与“轴对称图形”有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又是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旋转”的特殊情况﹒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丰富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旋转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学会用运动的观点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本节课在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际素材,学习本节课后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能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续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中涉及的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识图、简单图案欣赏和设计等实践操作活动,丰富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差,呈现内容时,力图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安排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对识图、画图等操作技能的掌握,丰富学生数学活动体验,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关于一点中心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 2.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框架

2019年春最新人教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 三、板书设计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形如y= k 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2.反比例函数的形式: (1)y= k x(k为常数,k≠0);(2)xy=k(k为常数,k≠0);(3)y=kx -1(k为常数,k≠0). 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4.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因为反比例函数这一部分内容与正比例函数相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会用描点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重点) 2.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某面粉厂加工出了4000吨面粉,厂方决定把这些面粉全部运往B市.则所需要的时间t(天)和每天运出的面粉总重量m(吨)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你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图形吗? 二、合作探究 三、板书设计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全班学生都能主动地观察与讨论,实现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每个象限内”这句话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重点) 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 3.探索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几何图形以及图形面积的综合应用.(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中心对称》教案

23.2 中心对称(1) 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复习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来引入旋转180°的特殊旋转──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与关键: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如图,△ABC绕点O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转 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老师点评:分析,本题已知旋转后点A的对应点是点D,且 旋转中心也已知,所以关键是找出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显然, 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都符合要求,?一般我们选择小于180°的 旋转角为宜,故本题选择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已知一对 对应点和旋转中心,很容易确定旋转角.如图,连结OA、OD ,则∠AOD即为旋转角.接下来根据“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和“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这两个依据来作图即可. 作法:(1)连结OA、OB、OC、OD; (2)分别以OB、OB为边作∠BOM=∠CON=∠AOD; (3)分别截取OE=OB,OF=OC; (4)依次连结DE、EF、FD; 即:△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问题:作出如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的图 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称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