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语文上册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组

编写者:孙国芝

目录

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1)

1、窃读记 (2)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3、走遍天下书为侣 (3)

4、我的“长生果” (4)

第二单元训练重点 (4)

5、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5)

6、梅花魂 (6)

7、桂花雨 (7)

8、小桥流水人家 (8)

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9)

9、鲸 (10)

10、松鼠 (10)

11、新型玻璃 (11)

12、假如没有灰尘 (11)

第四单元训练重点 (11)

13、钓鱼的启示 (12)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3)

15、落花生 (14)

16、珍珠鸟 (14)

第五单元训练重点 (15)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15)

有趣的汉字 (15)

我爱你,汉字 (15)

第六单元训练重点 (15)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6)

18、慈母情深 (16)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7)

20、学会看病 (18)

第七单元训练重点 (18)

21、圆明园的毁灭 (19)

22、狼牙山五壮士 (19)

23、难忘的一课 (20)

24、最后一分钟 (20)

第八单元训练重点 (20)

25、七律. 长征 (21)

26、开国大典 (21)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2)

28、毛主席在花山 (22)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教学时,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我爱阅读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3、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4、积累优美词句。

训练意图:

1、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2、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1、《窃读记》

读写训练点: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如: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从“跨、踮、钻、挤”一系列动作词中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渴望;体会作者的心理从跨进店门的“暗喜”,“头发乱了”不顾形象挤进来的庆幸以及找到书后的惊喜的变化过程。)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中体会作者读书的急切,想象饿狼见到食物会有怎样的表现,林海音见到书后会是怎样的表现。)

2、你们平日都喜欢读什么书?书中的哪篇内容、哪个场景、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过之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思考、交流)

梳理读书方法:

名著类作品:不仅要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章节、一篇篇故事感知人物或嫉恶如仇或敦厚善良的人物形象。

名人传记:试着写写读后感,先写写名人成长的经历,再围绕着他们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结合自己的

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书里,感受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3、写一篇读后感。

4、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后综合性学习,自由组成小组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是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体。通篇都是对话,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

一、读写训练点:

1、文章怎样才能写好?苗苗认为有两个重要条件。你知道是哪两条吗?

2、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3、综合性学习: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二、推荐阅读篇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读写训练点:

1、句子的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 ,也是_______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2、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第七自然段)

3、读课后的《神奇的书》,交流读后感受。

4、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5、完成课后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

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二、推荐阅读篇目:童话---《长满书的大树》叶拉〃菜普曼(德国)

4、《我的“长生果”》

读写训练点:

1、说一说读后你有哪些收获?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

4、找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月是故乡明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2、感受人物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训练意图:

1、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写法。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一、读写训练点: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所描绘的画面吗?

2、想象《秋思》中描写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二、根据古诗填空: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一读,想一想,完成下题。

《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三、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综合性学习:积累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开展诗词朗诵会。

6、《梅花魂》

一、读写训练点:

1、语言积累,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用首尾照应的方法写一篇思乡作文,题目自拟,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找生谈听后的体会。

4、“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课外找找相关诗篇,并抄写下来。

二、阅读链接:《故乡》交流读后感受。

7、《桂花雨》

一、读写训练点:

1、仿写句子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 ),也比不上( )。

2、创意补白: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语言描写)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

(2)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

(3)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1)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2)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3)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快乐。

3、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二、推荐阅读篇目: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8、《小桥流水人家》

读写结合点:

1、激发读书兴趣:看到文章题目“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想法?

2、出示三组句子,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第一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第二组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第三组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设计意图:出示这三组句子后,可以启发学生,三组句子都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可是表达方法上有所不同。

(1)直接抒情

(2)借事抒情

(3)借景抒情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进而对表达情感的多种方法也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3、积累优美词句。

4、小练笔:写熟悉的一处景物,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学习说明性文章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2、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训练意图: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9、《鲸》

一、读写结合训练点:

1、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注意尝试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2、可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可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

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也可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二、课文阅读:《森林报》等科普读物。

10、《松鼠》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又兼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通过对松鼠的细致观察,抓住它美丽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小松鼠的喜爱。

读写训练点:

1、仿照第一段松鼠外形的写作方法,围绕中心句,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描写一种小动物。设计意图是强化训练形象化描写方法

2、比较阅读,探究表达上的异同。

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松鼠》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松鼠》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一般性说明文。(自主选择)

3、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突出其特征,尝试运用一些学过的说明方法,字数在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11、《新型玻璃》

读写训练点:

1、请同学们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方法,将你的发明加以介绍,并插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有机整合。

2、转化角色法:你就是xx新型玻璃,你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呢?你就是推销员,你怎么向别人推荐这些新型玻璃呢?(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在角色转换中,在学生仿照文本的顺序介绍(推荐)的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悟到了文本的表达方法---先介绍名字、再介绍特点,最后说明用途,也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

3、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4、课后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他们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

12、《假如没有灰尘》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

2、仿写: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生活的启示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2、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

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

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训练意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13、《钓鱼的启示》

读写训练点:

1、通过读文,思考作者收到了什么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

(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什么?

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你能举例说明吗?(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4、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5、搜集道德修养的名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读写训练点: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2、写一篇读后感。

3、关于成功的名言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失败乃成功之母。

(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5、《落花生》

读写训练点:

1、读文后交流,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

2、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3、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借物喻人),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

16、《珍珠鸟》

读写训练点: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如,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不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

一句话?“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儿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这时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又如,可请学生看插图,想象作者在笑什么?

3、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说说你和是它怎样相处的?

第五单元

单元主题: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2、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学写活动计划、简单的调研报告。(见语文教材144---147页)

活动基本思路: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二、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

三、制定活动计划。

四、小组开展活动。

五、选择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六、活动总结。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3、积累语言。

训练意图: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读写训练点:

1、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

3、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4、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故事确实非常感人,那么你觉得应该向这对了不起的斧子学习什么呢?(50字以内概括)

二、推荐阅读篇目:朱自清的《背影》

18、《慈母情深》

一、读写训练点:

1、.根据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3、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

4、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5、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二、推荐阅读篇目:《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读写训练点:

1、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二、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1、谈读感受。

2、体会表达方法。

3、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20、《学会看病》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读写训练点: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其中有叠词的成语,再照样子写出三个成语.

2、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第七单元

单元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训练意图:

1、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1、《圆明园的毁灭》

一、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为了销毁证据,10月18日和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请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帮背第三自然段)

3、交流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4、展开想象:

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写读后感(注意要求)。

二、推荐阅读篇目:《虎门销烟》

22、《狼牙山五壮士》

一、读写训练点:

1、课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详略得当,为中心服务)

2、写读后感。

3、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的多。

二、推荐阅读:《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

23、《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交代清时间、地点)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难忘的一课》。

3、搜集爱国名言。

4、“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上面提到的中国历代伟人,你知道他们的成就吗?查查资料或问问别人,在简单写一写。

24、《最后一分钟》: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读写训练点:

1、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2、结合课文插图(升旗场面)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选),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最想说什么?

3、交流读后感受。

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走近毛泽东

单元读写训练重点:

1、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训练意图: 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25、《七律.长征》

一、读写训练点

1、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读全诗,展开想象,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意境和自己读后的感受。

3、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积累)。

二、阅读资料袋,然后交流。

三、推荐阅读篇目:《艰苦岁月》《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

26、《开国大典》

一、读写训练点:

1、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2、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3、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

4、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5、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6、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读写训练点:

1、交流读后感受。

2、读最后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人物描写)

3、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二、推荐阅读:《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电影《毛泽东的故事》

28、《毛主席在花山》

读写训练点:

1、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在一旁作上批注,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2、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唱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或观看一段影像资料等(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3、谈一谈你学这篇课文的收获。

读写结合习作教学设计(王萍)

手 临朐外国语学校王萍 习作年级:四年级 习作活动名称:手 习作课型:本真习作读写结合课 习作教学目标: 学习观察手,能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将观察到的手进行具体描写。 活动过程: 一、回顾所读 1.说说前段时间都读过哪些有关手的文章。 2.交流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 板书: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我们班进行的“辐射式”阅读教学中第四步的延续,旨在让学生回顾前段时间的阅读,做到读有所得,同时为本节课的写奠定基础。) 二、说说看到的手 1.交流课前观察:你观察了谁的手?是怎么观察的? 2.出示照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手。 3.请拍照片的同学介绍图中的手。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课前观察手的情况,介绍观察到的手,为下一步指导写手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学作家的描写 1.回顾《一双手》,学习介绍手的样子。 (1)出示文中描写手的句子,指名读。 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作者依次描写了手的什么?(先写整只手的颜色,再写手纹、掌面、手指,最后写没有指甲的左手大拇指。) 你觉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再次读《一双手》中描写手的句子,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学习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2)作者最后用较长的一句话来写左手大拇指,为什么要单单来描写这个

手指?(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手指) 我们在写时也应该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来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特色。)(3)出示文中相关语句,学习将内容写具体。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手? 这样的一双手在生活中常见吗? 那么这双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指名说,出示相关语句——张迎善的话、作者的推算、林业局工人的话。 通过这几段话的描写,你觉得张迎善这双粗糙的手还是一双怎样的手? 对于这样的一双手作者有怎样的感情?(赞美、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将内容写具体,同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现场观察老师的手。 (1)边观察边引导说话:引导按顺序观察,然后完整描述看到的老师的手的样子。 (2)说说老师的手为什么是这样的。 (3)说说老师的手会干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老师的手,并进行口头描述,学习有条理的表达,为下边的独立习作奠定基础。) 四、本真语言,自由表达 1.说明要求:以“手”为话题进行习作,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 2.学生独立习作。 (设计意图: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独立习作,做到学以致用。) 五、习作赏评 1.请两名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缺点。 2.师读下水文,请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赏评学生习作,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点评,做到取长补短。) 六、拓展延伸

小学五年级语文注重读写结合,创课堂之精彩----------《海伦凯勒》教学案例

注重读写结合,创课堂之精彩----------《海伦凯勒》教学案 例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试着以文本教材为载体,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写话训练,强化语文之根本---写作。因此,我让学生贴近于课本之中,参与到文本之内,在读中写,在写中悟,赋予语文课堂以力度和深度,使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训练,语文课堂教学就更有实效。 ●二、案例描述 《海伦凯勒》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课文通过描述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学盲文、学说话的故事,感悟海伦凯勒不屈不挠与命运作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案例中,我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文第四自然段“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集中体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但是,课文语句凝练概括,要读出其中内涵,则需要创设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想象与读写的最佳氛围。 师:无论白天黑夜,海伦的世界中只有黑暗。所以她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出示句子“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所以她学起盲文来如饥似渴。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

地、仔细的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的困难。你能想象到那份艰难吗?但是海伦年仅七岁,为了学习,她小小的手指头竟摸出了血,她会喊一声疼吗?她会哭着去找妈妈吗? 首先,请想象海伦当时学习的情景,边读边想象,肯定可以读得更好。 (生各自自读第四自然段。) 师: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她是怎样如饥似渴呢? (学生沉思,教师继续点拨):夏日的午后。。。。。。;冬日的夜晚。。。。。。 指名一学生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让我们也走进海伦的世界。 师: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啊?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我仿佛看到--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小海伦就早早起床,摸索到书桌旁开始摸读盲文了。 生:我仿佛看到—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了梦乡,小海伦却还在学习盲文呢! 生:我仿佛看到---爸爸妈妈一声声的呼唤小海伦吃饭,但海伦似乎没有听见,她完完全全沉浸在盲文的学习中了。 师;你们真会想象,的确,小海伦就是这样不分昼夜,无论严寒酷暑,刻苦努力的学习知识啊。但是,我们能不能再想细致些,把其中那不言而喻的艰辛再像画面一样展示在大家眼前呢?

【优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四季之美》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学情现状分析 1、由于地域的原因,孩子出生在深圳大都市,深圳一年四季变化不是太明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本班孩子朗读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重点难点预设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设定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策略设计 媒体资源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方式方法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基本信息课题课时第2课时授课类型讲授学校名称小学教学班级五(2)时间地点五(2)班教室 授课教师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课文解读: 媒体出示: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每个季节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课文中圈出来。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 春天:天空彩云 夏天:萤火虫明月细雨 秋天: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冬天:火盆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理解每个季节所描写的景物,开拓学生的思维) 2.再读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找出句子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完后同桌交流感悟。 2)师生交流: 师:汇报第一段:春天最美的是黎明 生1: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 生2: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 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

读写结合教案设计

6、天安门广场 柳林七小杜莺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小黑板、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相片,引入: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说了什么意思,指名说 思考哪些段落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成一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第二段(2—3节)介绍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物。 第三段(第4节)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四段(5—6节)着重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突出景观。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博: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小右边大,右上的部分写得扁一些,下边的“寸”要托住上边的部分。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壮观辉煌的景观,知道天安门

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广场为什么令人向往。 2、理解“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牙膏盒、墨水盒、三个小药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画出表现广场特点的词:最宽广、最壮观 过渡:作者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哪些主要的景物和场景呢?我们接着看课文。 2、教学第二段(2—3节) (1)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C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学生拿出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摆,理清广场上建筑物的方位关系。(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雄伟壮丽?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研究 一、以读促写 (一)点燃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小学教师应当转变以应试为目的的语文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掩盖了语文充满情趣的真相。语文是一门重在积累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简单地教学生进行字词的识别和记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学生的教学要求。由于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内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突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这些句子的优美之处,细细地体会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读一遍课文。 例如,教师在讲授老舍先生《林海》的时候,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文中轻松语言的解读上,让学生通过老舍轻松的笔调了解林海的趣味,并通过联想自己看到的美丽自然风光同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们踊跃发言,谈论自己曾经见过的美景,并引导学生以踏青为背景,像《林海》一样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 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在课外读物中选取一定量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行领悟。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增强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在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之后能写出充满感情的文章。 (二)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而且能从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与纯熟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不应当只是注重“多练”,还应当强调“多读”,积累素材,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1.强化课文诵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均选用的是古今中外长期积累下来的名篇佳作,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与深入地品析,不仅能领悟文中所饱含的思想与感情,也能从中汲取精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荷花》教学中,课文的第二小节有许多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精妙语句,笔者采用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教学活动,以更深入地引导学生阅读与品析文章,以感受荷花美妙婀娜的形态。在对该文章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感受到荷花的美丽,而且也有助于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将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安徽淮南师范附小余洪礼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学习性质的论述中,这样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为语言运用的基本需要和形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也必然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 一、阅读教学要与“写”同行 1、主题单元下“写”的缺失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一直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要求。“写”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行教材,以主题方式编列单元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追求意境的热闹的阅读教学的兴盛,也同时造成了“写”的缺失。 如何将“读”与“写”这语文教学两方面最为重要的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已经不是新鲜的课题,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基本的朴素的教学要求早已成为传统的研究课题。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读”与“写”往往还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是油水分离的。特别是在追求精彩课堂的氛围中,“写”仿佛有被淡化的现象。 2、语言文字运用中要以“写”为重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运用为根本目的的语文教学要求,对于“写”有着特别的需要。在听、说、读、写这些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写”是一种综合运用,也是较为困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们对于“写”的关注不够也有联系。语文教学一直以阅读教学为主体任务,理解、体会与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紧紧围绕着内容、情感与思想着眼,关于句法、文法的东西,我们探究得不够,至于动笔练习更是少而又少。从改变语文教学出发,给“写”以应有的关注和位置,我们必然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之法的学习。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发现内容的精辟与形式的精妙。 3、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以“写”促“读” 单纯的以理解内容为目标的阅读教学,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认知。那种以提升学生认知与情感为核心的教学,在某些时候是脱离了学生年龄认知规律的体现教师个人能力与水平的表演行为。以语言的积蓄、内化与运用为基础的“写”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奠基工程。理解与表达,读与写,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了只重理解感悟而轻表达写作的做法。读写相辅相陈的道理为很多人所接受,但阅读教学常常陷于无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想象补白感受形象 ——《临死前的严监生》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长泰县实验小学严文莉 一、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临死前的严监生》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物”这一单元,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吴敬梓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经典之作。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呢我觉得只有引导学生对本文进行反复朗读、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如果说本文的语言具有特色,那么也是人物心理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点就是通过动作、神态想象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文

字,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其吝啬。 二、案例呈现: 师:初读课文之后,你认为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1:吝啬 生2:爱财如命 生3:守财奴 …… 师:严监生在临死前的哪些行为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 师:其实,一个人的动作往往是他内心活动的真实体现。不信,我们就通过严监生的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明白了他的心思,你对其吝啬形象的感受也就越深刻。 (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读得真好。他一连几天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一定有无限的话想说,到底有多少话想说呢,他想说: 生:自由猜测说严监生想说的话 师:同学们,注意,说话时要有称呼,语言要符合人物特点,想象当时的情境。

《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三篇精选(最新)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电脑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电脑出示词语: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宇宙黑暗茂盛创造上升下降血液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 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区别“逐”和“啄”在字形和读音上的不同点,鸟儿嘴里叼着一条虫是“啄”,快速追赶就是“逐"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A.: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检查交流读书情况 a学生交流后白屏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b介绍中心句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画上这个中心句,做上批注。 c齐读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 学生交流:创造 a、结合“创造”的字形特点,初步理解创造。 学生交流:创造需要力量,需要工具,需要行动 b、到底什么是创造,深入的学习课文之后就会知道答案。 三、精读赏析 1、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那么先来了解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赶快从书上找到相关的语句。 a学生交流:宇宙是混沌一片,关键词是:混沌(教师板书:混沌)

b、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 c、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来理解的。电子白屏出示: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之前是混沌一片的了。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个词。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 a、学生交流后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b理解“抡”的含义,比较“抡”和“拿”的区别 c透过“抡”和“猛劈”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后提示: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盘古的力大无穷,我们更感受到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创造宇宙的那份勇气,要有所创造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板书:勇气) d、全班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3、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白屏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理解轻和清的区别。 b、看看这两句话里藏着几对近义词或反义词? 学生交流:通过反义词理解“混沌” c、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可用成语“开天辟地”来概括。把成语写在第二段的旁边。(师板书:开天辟地) 4、一年过去了,盘古生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他是怎么做的? a、齐读第3自然段,出示: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二年级下册读与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1]分解

二年级语文下册读写训练点喀喇沁旗小学语文二年级教研组 编写者:实验小学金鹏

前言 读写结合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从教材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去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旗“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收获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了大家的一些智慧。之后,锦山小学、锦山中心校、十家中心校三所学校还把这一内容确定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无论是从丁有宽老师那样的名师大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老师的感悟说,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夯实“读写结合”教学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常说对于一篇课文我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不仅要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表达的。可是究竟怎样走出来,怎样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如何表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没有抓手,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鉴于此,我们有了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让读写结合教学具体化,系列化的灵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经验材料。材料一以贯之,循序渐进,成系列的体现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过程。同时能够体现什么样的教材内容要让学生学些什么,教师可以怎样引导学生学,学到什么程度。 经过广泛探讨,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局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们聘请的承担编写任务的六位优秀教师,牺牲了整个一个寒假的休息时间,为我们编写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

学环节设计”,这是他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心血之作,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相信有了“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作为参考,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优势资源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编写时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确定每一学段,每一册,每一单元乃至每一课的读写训练点。参考的信息整理筛选如下: 第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质要求我们在进行读写教学时,既要关注技法,又要关注精神,这样二者才有统一性的结合。因为技法和精神又是包含过于丰富的概念,所以课标又很细致的给我们规定了不同阶段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具体到小学三个学段,课标里有这样的要求:首先从整体上要求孩子们既要具有爱祖国,重集体,讲团结,求事实的人文精神,又要掌握说汉语,用汉字,文从字顺,口齿清晰的工具性要求。其次是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 第一学段,读的方面要求在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读什么的问题。另外,要求孩子们在诵读诗歌古诗等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是怎么读的问题。写的方面要求孩子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另外要学会使用学过的词语,这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本文是关于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背景】 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必须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固然,两者各有各的重点,但不可能截然分开。其中,仿写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案例】 《火烧云》是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由于课文以时间顺序来写,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在写形状变化时,以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来写,很有特点,于是,以这篇文章中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仿写点,我设计了教学。 在教学颜色变化一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关的词语。学生在交流时,都找到了“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等句子。有学生说:“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四个词语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说明了火烧云了颜色的多。通过划句子,圈词语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 在教学形状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又运用划句子,圈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先学“马”的一节,按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怎样──它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顺序,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 掌握了写作特点,就为仿写作好了铺垫。在学生清楚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之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激活五官——写活景物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激活五官——写活景物 潼南大佛中学肖燕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通过对朱自清《春》多角度写景方法的分析,适时提供学习支架。讲练结合,力争使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当堂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中运用了多种感官写景法,妙用修辞手法,绘景传情,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景物描写,但写景的角度单一,不够具体生动,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目标】 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重点难点】 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方法】 一、教法 讲练结合法 依据:在掌握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后,及时进行情景练笔,当堂将知识内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法 (一) 朗读感知法 依据:通过诵读例句,使学生理清多种感官写景法的写作要领,获得直观体验。 (二)读写结合法 依据:教材中选取例句,从中提炼写法,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多种感官写景法的认识。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课型】 读写结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慧眼观万物,妙笔写春秋!今天,我们就跟着朱自清先生去探寻绘景传情的秘诀。 一、精选代表性景物 提问:首先请看朱自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春天?为什么? 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来写春。精选代表性的景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过渡语:虽然过了一个多月,同学们都还记忆犹新,可见这些景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好呢?为什么他不选择石头、大山,而是选择了小草、繁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来写? 抓住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写出了春天不同于夏秋冬的面貌。 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充满生机活力。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境由心生,你有怎样的心境,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朱自清描绘了这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好的春天,他当时的心境又如何呢? 请看写作背景: 师读:1929年,朱自清的夫人去世,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这个期间,正值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 学生齐读:他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心,抵御外界的纷扰。《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向往。 师:一种什么?生:一种向往。 师:这是大自然的春天,这更是朱自清——生:心中的春天!师:这就是我们写景的第一步:依情选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人们为了表达愉悦振奋等正面情绪常常描写明丽热闹的景象,如风和日丽、百花争妍、草木葱茏等(乐景),人们为了表达悲伤苦闷之情等负面情绪,常常描写落叶凋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浊浪滔天等阴晦清冷的景象(哀景)。 生齐读:设想自己在当时当地的处境和心情,把自己的生命体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多,随着本来课业负担就偏重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年龄逐年老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改新思路,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开拓农村教育新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力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学好语文;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农村的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遵循的原则 本课题主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则。 四、研究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概括起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课内外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各年级教材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二是探索“在各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三是在阅读中积累,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并加强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 六、研究对象 曹老集镇第二小学,2010年9月1—6年级在校学生通过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研究。 七、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呢?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们在学习领会语文新《标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尝试了几方面的改进。感觉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对学生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例,学生通过教材找到写作的素材和范本。故阅读教学中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教给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进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写作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又注重联系参考阅读过的课文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然而,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往往是读写分家,难于有机结合。而要全面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必须把入围的每一篇课文看成是“例子”,作为例子,作为凭借,

去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智力,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授或繁琐的课文分析,是培养不出这种能力,完不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当然,必要的讲解是应当的,但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要领,并必须凭借课文进行严格的训练。否则,费时费力不少,收效可能甚微。要记住,语文课是工具课,所谓工具,是离不开实际操作的。牢牢掌握工具性这个特点,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才能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结合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训练。通过又一个学期的研究,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1、精心设计主体参与型教学的课例。2、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的程度,数量、方式以及参与活动是否有效。3、研究课堂合作的行动策略和理念。 形式:围绕“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确定课题后,并将与同事进行深度的研讨并付诸于课堂实践,最后形成反思性说课设计。 二、研究过程 本学期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讨课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说,反复听评,从研、说、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1、学写自读批注,激活练笔潜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3、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4、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好词佳句或音乐。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四季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四季的美,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张扬个性。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设计理念】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 2、学习“黎、晕、漆”等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二、读中感美。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四季之美》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配乐诵读)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继续欣赏。在读课文时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屏幕展示,学生朗读) 生:我最喜欢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师: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华巷小学刘磊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教学片段:欣赏图片(幻灯播放) 师:在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路两边种满了这样的花,正是现在这样的季节,金黄色的小碎花开了,一朵、两朵、三朵……他们簇拥着开满枝头。假如我们来到了这条小路上,当你抬起头,看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觉: 师:假如这些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孩子变的,他们长在那些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再抬头,看着眼前一片金色的花海,你又会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觉: 师:有一位作家以这可爱的花名为题,写了一首散文诗。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走进《金色花》。 师:(配乐示范读。) 师:这样的一首小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 生:(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好玩,捉迷藏似的,孩子可爱,妈妈慈祥,体现母子亲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韵味……) 师:既然大家都喜欢它,那就美美的读它吧! 学生初读。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他们喜欢这首诗已经喜欢到骨子里去了,因为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有滋有味。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味道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朗读,(师巡视。) 师:朗读全文,围绕孩子的天真、可爱、调皮、淘气与依恋妈妈,谈谈感受。 生交流: 选读,进一步感受散文诗语言的韵味。推荐班级里朗读水平最棒的4位同学。如果让你们从这首散文诗中选相邻的4节,要求这4节诗最能体现这首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会选哪4节?其他同学也帮他们出出主意。选好后分节朗读。读后问:你们为什么选这4节?(结构相似,都写孩子依恋母亲,有韵味,有节奏感。) 师:刚才,我们从《金色花》中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依恋妈妈的孩子,感受到了散文诗语言的韵味与节奏,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泰戈尔的另一首小诗——《职业》,小组合作读,把最吸引人的小节准备向其他小组推荐,(提示:可以联系整首诗谈,也可以选择有关的句子朗读。) 生:四人合作学习。 生:小组间相互推荐。 《职业》表达了孩子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生活,学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谈感受点到为止,重在朗读,读出韵味与节奏 师:学习了《金色花》、《职业》以后,你们觉得这二首诗会是出自泰戈尔的同一本诗集,还是不同的诗集呢?为什么?

《四季之美》详案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