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操作细则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操作细则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操作细则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操作细则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操作细则

广东省林业厅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一四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任务 (1)

第二条工作依据 (1)

第三条划定原则 (2)

第四条划定范围 (3)

第五条控制期限 (3)

第六条划定单位 (3)

第七条工作流程 (4)

第八条计量单位 (6)

第二章术语定义 (6)

第三章技术标准 (8)

第九条土地类型 (8)

第十条森林(地)类别 (12)

第十一条林种 (13)

第十二条林地所有权 (19)

第十三条非林地中的森林 (19)

第十四条规划林地/被占林地 (19)

第十五条湿地调查分类 (19)

第十六条保护区域等级 (23)

第四章划定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七条全省红线保护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八条各县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前期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九条组织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条技术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一条资料收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二条基础数据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区划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三条森林、林地红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四条湿地红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五条物种红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工作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六条数据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七条专题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八条成果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九条管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成果报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十条检查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十一条审核报批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附件1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46)

附件2调查因子代码表 (47)

附件3成果统计表格 (49)

附件4全省各县(市、区)林业生态红线目标分解表附件5广东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名录

附件6广东省已批建森林公园一览表

附件7广东省湿地公园一览表

附件8广东省国有林场一览表

附件9广东省重度石漠化或极重度石漠化分布地

前言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粤发[2013]1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4]44号)、《广东省林业厅关于转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林[2014]106号)的要求,为规范全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提高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广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主要技术规定》等为主要依据,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任务

一、工作目的

通过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确定全省及各市县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明确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强化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为扎实推进我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1.明确县级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的目标、任务,将林业生态红线目标分解到镇(乡、场)。

2.将林业生态红线范围落实到山头地块,以小班为单位,开展生态红线主要属性因子调查,明确林地、湿地保护区域等级。

3.建立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

(1)基础地理数据,包括1:10000比例尺地形图,省、县域行政界线、各镇(乡、场)界线,沿海县的海岸线修测界线、水体道路等;

(2)林业生态红线空间数据;

(3)遥感影像数据;

4.建立林业生态红线一张图

(1)森林红线区划图

(2)林地红线区划图

(3)湿地红线区划图

(4)物种红线区划图

5.编制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报告

第二条工作依据

一、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的法律法规,

1

如《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等。

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的规章规程,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主要技术规定》等。

三、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的有关规划,如《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年)》、《广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2006-2050)》等。

四、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如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林规发[2013]146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粤发[2013]1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4]44号)、《广东省林业厅关于转发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林[2014]106号)等。

5.符合规定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湿地资源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

第三条划定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县域范围内具有珍惜濒危性、特有性、代表性及不可替代性等特征,以及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显著和生态脆弱

2

区或敏感区,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林地、湿地划入重点保护红线范围。

二、坚持保护为本原则。坚持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方针,牢牢把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牢固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夯实生态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三、坚持实事求原则。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应基于各类森林、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禀赋的实际情况,与受保护对象、经济水平和监管能力相适应,突出重点,确定目标,分类施策,确保划定的林业生态红线能够得到有效管控。

四、坚持广泛参与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生态红线保护目标、划定方案和实施措施等重点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林业生态红线划分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第四条划定范围

划定范围为县级行政辖区内的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红线,包括县域范围内省市属国营林场、国营雷州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农垦部门等范围内的森林、林地、湿地,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

第五条控制期限

林业生态红线管控期为:2015-2020年。

第六条划定单位

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县级划定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组织部署,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3

省属林场、市属林场、国营雷州林业局、农垦部门、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单位不进行单独划定,纳入所属县级行政区域。

第七条工作流程

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开展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的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落实工作经费,收集林地落界、二类档案数据(补充调查最新数据)、航片遥感影像、行政界线等相关资料。

二、目标确定:根据省级林业生态红线分解下达的任务,结合县域经济、生态发展需求实际,确定县级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目标,明确工作任务。

三、区划调查:将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生态红线区域以小班形式落实到山头地块,调查相关属性因子。

四、数据库建立:建立县级林业生态红线数据库。

五、成果公示: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六、成果编制:编写划定成果报告,制作专题图,统计相关表格。

七、县级自查:由县政府组织对县级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进行检查。

八、省级检查:通过县级自查的,由检查验收组对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九、县级成果审核上报:通过省级检查的,由县政府将有关成果上报地级以上市政府,并抄送地级以上市林业主管部门。

十、市级成果汇总上报:地级以上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形成市级林业生态红线成果数据,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送省林业厅。

十一、省级成果审核上报:省林业厅汇总形成全省林业生态红线成果数据,经充分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后,上报省政府审批。

4

5

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流程图如下:

第八条计量单位

面积统计单位为公顷(hm2,保留2位小数),比例(率)统计单位为%(保留1位小数)。

第二章术语定义

一、林业生态红线

林业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具体包括森林红线、林地红线、湿地红线和物种红线。

二、森林红线

为强化森林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稳定而划定的森林生态安全区域。

三、林地红线

为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控制占用征收林地,确保林地利用有度、管控有效而划定的林地生态安全区域。

四、湿地红线

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区域水资源安全而划定的需要实施保护的湿地区域。

五、物种红线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种群安全和物种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需要实施特殊保护的物种生态安全区域。

六、红线划定等级

生态红线划定等级是按照全面保护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征询群众意见、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将各县域林地、湿地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域等级。包括Ⅰ、Ⅱ、Ⅲ、Ⅳ级保护区域等级。

6

七、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等级,对不同区域、不同保护等级区域制定并施行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确保划定的林业生态红线能够得到有效管控。

八、森林

包括乔木林、竹林和特殊灌木林,以及非林地中的森林。

九、森林覆盖率

指该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该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

十、林地

包括现状林地、规划林地和被占林地。

十一、规划林地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在管控期内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来自于现有林地以外的其它土地。

十二、被占林地

由于历史原因未经法定程序批准而使用的林地。

十三、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十四、国际重要湿地

按照《湿地公约》的要求,各缔约国领土范围内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予以严格保护的湿地。截止2013年底,我国共有46块国际重要湿地。

十五、物种

本细则中,物种指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

7

物。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十六、森林公园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第三章技术标准

第九条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简称“地类”,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方式和森林植被覆盖特征进行划分。

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是0.0667hm2(1亩)。

一、分类系统

本次调查的地类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类。林地分为8个二级地类,13个三级地类。

表1 地类分类系统表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代码

林地

乔木林地乔木林地111 竹林地竹林地113 疏林地疏林地120

灌木林地特殊灌木林地131

一般灌木林地132 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141 苗圃地苗圃地150 迹地

采伐迹地161

火烧迹地162

其它迹地163 宜林地

造林失败地171

规划造林地172

其它宜林地173

非林地

湿地230 其它非林地240

8

二、技术标准

(一)林地

1.乔木林地:由乔木组成的片林或林带,郁闭度≥0.20。其中,林带行数应≥2行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l0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可按片林调查。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已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率达到80%以上人工起源的林分。乔木林地也包括由以乔木型红树植物为主体组成的红树林群落。

表2 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单位:年营造方式封山育林直播植苗、分殖大苗造林

乔木 5 3 2~3 1

灌木 3 2 1~3

竹林 1

注:1慢生树种取上限,速生树种取下限。

2.大苗造林是指苗高在4.5m以上的大苗造林,大苗造林应至少经过1个生长季,或者1年以上。

2.竹林地:附着有胸径≥2.0cm竹类植物,郁闭度≥0.20或株数达到标准的林地。

①毛竹林:郁闭度≥0.20或成林毛竹密度≥450株/hm2。

②杂竹林(不包括胸径<2.0cm小杂竹):郁闭度≥0.20或成林杂竹密度≥1500株/hm2。

在竹木混交情况下:凡竹类株数(或乔木郁闭度)达到规定标准的就确定为竹林(或乔木林)地类;二者均达到标准的,按经营目的确定地类。

3.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0.0667hm2(1亩)、郁闭度为0.10-0.19之间、龄组在中龄林以上的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幼龄林、竹林和优势树种为经济树种的林地不划分疏林地。

9

4.灌木林地

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或因人工栽培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2.0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30%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2行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条平行灌木林带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包括由以灌木型红树植物为主体组成的红树林群落。

(1)特殊灌木林地:指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特殊灌木林地细分为乔木分布线以上灌木林地、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灌木林地、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灌木经济林。具体划分如下:

①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指海拔高度800米以上山地的灌木林地);

②生境恶劣地区(如石灰岩山地、沿海迎风第一层山脊内)的灌木林地;

③因人工栽培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的林地;

④以果品、种子(条、根)、药材、饮料、调料、饲料、燃料、油料和其它工业原料、养殖等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且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

⑤以灌木型红树植物为主体组成的红树林群落。

(2)一般灌木林地:不属于特殊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

5.未成林造林地

人工造林(包括直播、直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或者达到成林年限后,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或补植后有成林希望的林地,包括乔木未成林造林地和灌木未成林造林地。乔木经济林、灌木经济林、竹林不划为未成林造林地。

10

(1)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85%。

(2)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41%~85%(含41%),待补植的人工造林地。

(3)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 hm2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 hm2,且分布均匀。

(4)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但未超过2倍成林年限,未达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标准,保存率41%~80%(含41%),待补植的造林地。

6.苗圃地

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由于近年广东省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出现了一些培育大苗的苗圃场,如果达到乔木林地标准,则地类应定为乔木林地,如果落在非林地中,则应调查填写是否非林地中的森林。

7.迹地

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迹地。

(1)采伐迹地:乔木林地采伐作业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的林地。

(2)火烧迹地:乔木林地火灾等灾害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的林地。

(3)其它迹地:灌木林经采伐、平茬、割灌等经营活动或者火灾发生后,覆盖度达不到30%的林地。

8.宜林地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造林失败地、规划造林地和其它宜林地。

(1)造林失败地: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40%,需重

11

新造林的林地;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标准,保存率≤40%,需重新造林的林地。

(2)规划造林地:未达到上述乔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经营造林可以成林,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海)滩、荒沟、荒地、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

(3)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包括培育、生产、存储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贮存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集材道、运材道;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木材检疫、林业科学研究与试验设施用地;具有林地权属证明,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还包括造林更新超过2倍成林年限后,仍未达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标准,保存率41%~80%的林地。

(二)非林地

1.湿地: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

2.其它非林地:指林地以外的耕地、牧草地、水域(不含湿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

第十条森林(地)类别

一、森林(地)类别

按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含林地)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个类别。

1.生态公益林(地):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安全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2.商品林(地):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12

二、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

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1.国家级公益林: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

2.地方公益林: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具体划分为省级公益林、市级公益林、县级公益林。

表3 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和保护等级代码表

事权等级

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市级公益林县级公益林

10 20 30 40

三、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个等级,划分标准执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表4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标准

保护等级范围

一级1、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江河源头的林地。

2、山体坡度≥46°江河两岸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

3、重要水库周边和山体坡度≤46°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标准确定)内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

4、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热带雨林。

二级1、山体坡度≥46°江河两岸的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2、重要水库周边和山体坡度≤46°江河两岸,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

3、国家重要湿地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

三级一级、二级以外的国家级公益林。

第十一条林种

一、分类系统

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所有林地应进行林种区划,按森林(地)类别

13

—林种—亚林种进行区划。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

二、技术标准

(一)防护林(地):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1.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

(1)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

(2)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

(3)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 以内。

(4)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2.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

(1)坡度≥36°,森林采伐后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

(2)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

(3)土壤侵蚀严重的丘陵区、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及因地质结构疏松等原因易发生泥石流的;

(4)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3.防风固沙林(沿海防护林);以降低风速,防止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和经济作物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

14

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防风固沙林:

(1)地处风沙化土地,破坏后易出现风沙危害;

(2)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

(3)海岸基质类型为沙质、泥质,顺台风盛行登陆方向离固定海岸线1000m范围内,其它方向200m范围内的;

(4)其它风沙危害严重地区。

4.农田防护林:以保护农田、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农田防护林:

(1)农田、牧场境界外l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500 m 范围内的;

(2)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牧场、阶地、低丘、岗地等处设置的林带、林网、片林。

5.护岸林(红树林):以防止河岸、湖岸、海岸冲刷崩塌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护岸林:(1)主要河流两岸各200m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各50m范围内的,包括河床中的雁翅林;

(2)堤岸、干渠两侧各l0m范围内的;

(3)海岸5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6.护路林: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护路林:(1)林区、山区、沙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下同)的山坡或平坦地区各200m以内,非林区、丘岗、平地和沙区的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及其两侧各50m以内;

(2)林区、山区、沙区的省、县级道路和支线铁路路基与两侧各50m 以内,其它地区l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15

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附件1 《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暂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依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定义】本办法所指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第三条【责任分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划

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政策和标准。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统一监管,统一开展监测评价、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与管理工作。 第四条【协调机制】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指导各省(区、市)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严守工作。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专家委员会。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建立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协调机制。 第五条【管理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遵循生态优先、严格管控、奖惩并重的原则,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根据主导生态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管理,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第六条【落实优先地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将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一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O—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错误! 未指定书签。 1适用范围 ................................................................. 错误! 未指定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 未指定书签。3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错 误! 未指定书签。5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系统性原则..........................................................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5.2协调性原则..........................................................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5.3等级性原则..........................................................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5.4强制性原则..........................................................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5.5动态性原则.......................................................... 错 误! 未指定书签。 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在林业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林业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林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全面总结2019年工作,精心谋划2019年工作,奋力开创xx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总结2019年工作 2019年,是我县林业工作的“管理强化年”、“工作落实年”、“作风建设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目标,通过抓队伍、建制度、用好人,让管理硬了起来;通过定考核、重检查、比绩效,让工作实了起来;通过上项目、善经营、促发展,让经济活了起来。一年来,我们全面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强化森林培育和管护,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林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年来,经过全县林业系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林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营造林实绩情况和征占用林地情况在去年7月得到了国家林业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林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2019年森林资源更新数据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394.87万亩,对比2019年增加1.15万亩;森林蓄积1241.89万立方米,对比2019年增加62.91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74.93%,对比2019年提高0.21%;林木绿化率75.53%,对比2019年提高0.21%,实现了森林资源“双增”预期目标。 (一)推进造林绿化,扩张生态支撑力 2019年,我局以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重点抓好县城周边及交通要道两旁、江河两岸、大型水库周边等重要地段的植树造林工作,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改善了我县生态环境,扩张了生态支撑力。目前,我县共完成造林种植面积6.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702万亩、补植套种0.6万亩、更新改造0.908万亩。完成备耕打穴4.8万亩,“一灭三改”社会造林1.8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0.025万亩。总计完成24.645万亩,占2019年建设任务22.8325万亩的108 %。 1、全力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省下达我县去年碳汇生态工程造林任务12.8万亩,封山育林任务10.025万亩。我局做到早规划、早宣传、早部署,全力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去年5月16日成功竞得2019年省级森林碳汇一类资金,成为全省6个“Ⅰ类建设任务4万亩以上”的省级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之一,获得了近4000万元资金扶持,为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林业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去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同时,邀请省设计院专家完成我县2019年的造林地调查和基线调查,为下一

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 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生态技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 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 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4.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个层次结构中某一成分改变,或外界的输出发生一定变化,系统本身主要通过反馈机 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质和量)及相应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 5.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称为生态位。 6.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 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8.黑箱原理:又称为等级组织原理或整合层次原理,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 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的。在复杂的生 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精确阐明更有价值。 9.生态系统模型:在对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系统本质的属性,以文字、图式、符号或数字表达式 对系统描述的方式。或者说,模型是客观生态系统的抽象和简化。 10.概念模型:即文字模型,在构建物理或数学模型时,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分室或每个生态过程进行划分和确 定,并以符合生态生物学习惯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式。 11.能量模型系统:在模拟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独特的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力图将所有物质形态包 含的能量标准化,即将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形式的能量均转换为太阳能,并提出统一的能量符 号——能值。 12.加环:在一个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或生产流程中,增加一些环节,改变食物链(或生产流程) 结构,扩大与增加系统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以发挥物质生产潜力,更充分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 物质和能量,促使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途径畅通的方式。 13.能值:生产或形成某个产品(物)所需的太阳能的数量。 14.环境容纳量:一个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种群密度值。 15.湿地:介于典型的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生生态系统。世界之肺-热带雨林;世界之肾-湿地。 16.湿地生态工程:利用湿地的水文和化学物质贮存器的特点,所设计的控制过剩营养物、沉积物和污染物,并且改 善水质的生态工程,或利用上述特点综合整治低洼湿地,使其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成为 良性生产-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 17.小流域:美国将集水区面积小于1000km2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欧洲国家则将集水区面积在50 km2 -100 km2以下的 流域称为小流域(或称荒溪)我国将小于50 km2的流域作为综合治理的地理单元,在一般情况下所谓小 流域可有几个平方公里到几十个平方公里。 18.环境保护: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 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9.可持续发展:协调社会的物质需求、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20.废弃物:某些无价值的应从它原来存在的环境中被抛弃出去的物质,也指基于当前法令而抛弃、将要抛弃或不得 不抛弃的任何东西。包括生活垃圾和废水、废气(居民的和公用的)、工业垃圾(和废水、废气)和一些 特殊行业(如医院、科研部门等)的废气、废水和丢弃物等。 21.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之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 与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动物,在空间上或按一定的时序安排 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经营系统的综合。在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中,在不同的组分间应具 有生态学和经济学上的联系。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把生 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23.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要旨:以生态学、生物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合理的低投入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重视培肥 土壤,注重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目标是实现农业的自我维持能力和持久发展,为人类

生态工程重点

生态工程学 时间:2011.12.21下午:2:00-4:00 地点:环B106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题型:选择题1.5*20 (面涉及宽。多注意细节) 填空题1*5 名词解释3*5 (概念性为主) 简答题6/7/7 (以概念为主) 计算题10 (湿地工程计算题。两个公式) 论述题2*10 (概念性、综述性事物的理解。。。。反复强调的理论概念性东西) 例题: 单项选择题: 1?生物处理废水主要利用什么来实现的?C。微生物代谢 2?湖泊的主要功能有?具有初级生产力、为水生动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优秀的栖息地、水源 地、可以滞留与降解污染物、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娱乐、休闲、科研等社会功 能。 填空题: 1?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力。防治环 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自生原理: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 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名词解释:(课堂上打勾的重点) 1. 生态工程的目标 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 河道的自然净化 是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河流受到污染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然净化使河流恢复到受污染以前的状态。简答题: 1. 简述生态恢复的定义,以及恢复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2. 简述生态工程学的工程学原理的三条基本原理(原理加上相关扩展内容) 3. 简述生态工程设计的总体原则论述题: 试论述山地-沙地-平原生态工程类型的异同点。(对于典型地域特征的生态整治) (山地:如何保墒,两种地形的特异性选择;沙地:草?树?;平原:普通生态系统)论述湖泊-河道-湿地生态工程类型的异同点。 湖泊:三圈系统;湖泊底泥,旅游,渔业,大气的污染控制河道:陆地-水陆交错带-河体。土地渗滤、地表满流。…… 湿地:自然湿地,湿地的构造方面入手;人工湿地的诊治。 作业中做过的习题当论述题 生态学中先锋物种和外来物种的关系。(对于有争议的手段的工程学认识) 解释先锋植物&外来入侵中,在极端情形下,利用外来入侵中的生物学特性作为先锋植物, 但是可以对其进行控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 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 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

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制定依据]为加强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与适用范围]本办法所称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生态安全的底线。 在江西省行政区域内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包括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其管理均适用于本办法。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同时适用于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条[管理主体]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应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有关规定。 第四条[部门分工] 江西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省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行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工作职责:

(一)江西省环境保护厅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遥感监测,负责监控、评估和信息发布。 (二)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全省生态保护相关补偿政策和制度,指导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三)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工业企业的退出与转移政策并监督实施。 (四)江西省财政厅指导、协调、监督生态补偿资金使用。 (五)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国土资源使用管控制度,指导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监督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 (六)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城乡规划,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纳入城乡规划的湿地、绿地进行保护、监督和管理。 (七)江西省农业厅组织协调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渔业水域、宜农湿地、农用地、水生野生动植物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地面监测、保护和监督管理,制定红线内规模畜禽养殖业的退出与转移机制并监督实施。 (八)江西省林业厅组织协调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林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监测报告 (F-CCER-MR) 第1.0版 监测报告(MR) 项目活动名称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项目类别1(一)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 项目活动备案编号537 项目活动的备案日期2016年2月2日监测报告的版本号 1.0 监测报告的完成日期2017年1月15日 监测期的顺序号及本监测期覆盖日期监测期序号:01 本监测期覆盖日期: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项目业主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类型领域14:造林与再造林 选择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 项目设计文件中预估的本监测期内温 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 47,201 本监测期内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 人为净碳汇量 37,785 1包括四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减排项目;(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三)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森林具有吸收CO2的功能,本项目拟通过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量、减少大气中 CO2的总体含量,达到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目的。 为响应广东省绿化造林的号召,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大埔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于2012年初起,在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7,400公顷,造林活动开始于2012年4月,以开始造林地的整地活动为标志。从2012年至201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分别造林约1,850公顷,共计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造林活动开始前,造林地为宜林荒山或只有残次林附着的荒山,疏残林地的郁闭度小于0.2,均为非农业和其它用地。 A.2.项目活动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 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具体地理位置如图A.1所示: 图A.1 大埔县碳汇造林位置图

生态工程

1. 生态工程:为了控制生态系统,人类应用来自自然的能源作为辅助能对环境的控制”,“人 类利用少量的辅助能对环境进行管理,来控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2.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的比较: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最大区别:生态工程考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有利于自然和人类两者的设计。环境工程利用一系列的技术净化或防治环境污染。生物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中国的生态工程: ⑴五大防护林生态工程: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海岸带 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 ⑵环保生态工程 4. 农业生态工程: 核心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过程,利用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调动共生互利关系和自我调节能力;强调运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对维持和优化系统功能的作用;依靠作物轮作、套作,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生态化处置和利用,保持土壤肥力;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防治有害生物;避免使用无机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 措施:以具体农场或工厂的实践为主,科研参与其中,以调查研究为主。 5. 全球变化与经济发展对生态工程的要求:⑴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12 年前全球30多个国家按照各自减排目标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⑵我国重点开发核能、氢能,进一步开发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⑶生态学在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 6. 生态工程学整体性原理:①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来研究。整体理论是综合了 解系统如生物圈、生态系统整体性质以及解决威胁区域一直全球生态失调问题的必要基础。②生态工程的对象是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或由异质性生态系统组成的、比生态系统更高层次的景观。③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通过协调进化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成分的表现、行为、动态变化和功能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或被作用于其它成分。受到其他生物共生、竞争、排斥等作用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其它因子。 7. 生态工程学协调原理(Harmony principle):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

. 附件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 年5月

附录A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方法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模型评估法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其中,模型评估法所需参数较多,对数据需求量较大,准确度较高;定量指标法以 NPP 数据为主,参数较少,操作较为简单,但其适用范围具有地域性。为提高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以及与实地的相符性,评估方法的参数选取可在评估过程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尽可能采用国内权威的、分辨率更高的基础数据。评估结果还需根据实地观测、调查结果进一步校验。 对于全国和各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可使用NPP 定量指标法、模型法及其他常用评估方法。鉴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中使用的方法为模型法,为保持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建议各地优先使用模型法。 A.1 模型评估法 A.1.1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估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如森林、 草地等)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 水相互作用,对降水进行截留、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滞洪补枯、保证水质等方面。以水源涵养

量作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估指标。 A.1.1.1 评估模型

j i i i i i i 采用水量平衡方程来计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为: TQ i 1 P R ET A 103 式中:T Q 为总水源涵养量(m 3 ),P 为降雨量(mm ),R 为地表径 i i 流量(mm ),E T 为蒸散发(mm ),A 为 i 类生态系统面积(km 2 ),i 为 研究区第 i 类生态系统类型,j 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数。 A.1.1.2 数据准备 (1)数据来源与获取 根据上述模型,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估需收集生态系统类型 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蒸散发数据集等,具体信息见表 A 1。 表 A 1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估数据表 名 称 类 型 分辨率 数 据 来 源 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集 矢量 -- 全国生态状况遥感调查与评估成果 气象数据集 文本 --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蒸散发数据集 栅格 1km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资源 服 务系统网站 (2)数据预处理 降雨量因子:根据气象数据集处理得到。在 Excel 中计算出区 域所有气象站点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将这些值根据相同的站点名与 ArcGIS 中的站点(点图层)数据相连接(Join )。在 Spatial Analyst 工具中选择 Interpolate to Raster 选项,选择相应的插值方法得 到降水量因子栅格图。 地表径流因子:降雨量乘以地表径流系数获得,计算公式如下: R P

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doc

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 甲方:河源江东新区农林水务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保证项目造林工程质量,依期完成造林各项任务。本项目经公开摇珠招标,由乙方承担项目的施工。现经双方协议,订立本施工合同,以明确责任权利,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名称、实施内容及地点 1、工程名称: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2、工程实施内容及地点:造林地点为江东新区镇,造林面积亩。具体详见《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第二条工程质量要求 1. 乙方施工必须严格按《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标准和要求等进行,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作业设计标准。造林完成当年第一次抚育后,至年月日前竣工验收时,保存率达90%以上,种植的各类苗木平均树高应达到作业设计要求。否则,不予验收付款。 2. 凡本工程中出现质量不符合标准需返工的情况,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工程价款结算、验收方法及付款方式 1、工程造价:工程总造价为元整(¥元)。各工序单价造价以《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文本为依据,按实际完成工作量验收结算。 2、造林验收方法及付款。 (1)、造林验收必须由乙方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列出需验收各要项(如造林地点、完成面积等),监理单位出具核实证明(盖章),然后由甲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按规划范围,以作业小班为单位,对合格的作业小班进行验收,并用地形图勾绘完成面积;不合格的作业小班必须返工,直至合格才予验收。规划范围外的不予验收。验收分工序(阶段)进行,上一道工序(阶段)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申请下一道工序(阶段)验收。 (2)、验收方法分四个阶段(工序):第一阶段:林地清理、备耕打穴,林地清理是否按设计要求实施,打穴规格、株行距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第二阶段:施基肥、复土,主要是验收放肥情况及复土质量;基肥用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30%以上;第三阶段:种植,主要是检查种植情况,包括是否按设计要求的树种配比混交、种植质量是否合格;第四阶段:造林种植后二个月,根据作业设计图实地核实造林面积,检查验收成活率及是否按要求进行抚育。造林面积核实要求达100%,成活率要求达95%以上,否则,需补种、补植后才验收。 (3)、造林付款方式:根据乙方施工进度、质量验收情况实行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在完成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施基肥复土后,凭

绿色生态工程三大重点任务攻坚行动情况汇报[1]

岚县绿色生态工程三大重点任务攻坚行动情况 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市政府督查组牛书记一行百忙之中前来我县,在岚县召开分组部署会议并对我县绿色生态工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让我们倍感荣幸。请允许我首先代表县委、政府对大家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领导们对岚县的关心和爱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县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山西省蓝天碧水工程表彰县,今年又被市政府列为绿色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县市之一。绿色生态工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蓝天碧水工程的提质扩容工程,也是我县“五五”发展方略、大生态建设应有的内涵,县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今年我县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举全县之力创建吕梁山上第一座国家卫生县城,下一个目标任务就是以绿色生态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省城太原后花园。 根据安排,我就县绿色生态工程实施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净空工程 1、以天然气推广、热电联产、锅炉改造为重点,积极实施城区净空工程。为大力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政府在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领域推行特许经营,由山西煤层气(天然气)集输有限公司实施岚县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累计已投资27.19亿元,于2010年开始建设,2011年11月底正式投产通气,设计供热面积160万平米,基本覆盖县城建成区。今年积极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居民用户安装1279户;天利和酒店、东欣商务会馆等商业用户安装7户;公福

用户安装9户;工业用户安装两户(山西佳昌气配有限公司、宜芳食品有限公司)。在去年天然气供热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10万平方米,天然气供热达到了15万平方米。由丰达焦化实施的热电联产项目,在去年投入7500万元基础上,今年又投入1500万元,供热面积增加到5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38万平方米;政府集中供热点投资900余万元,对燃煤锅炉实行气化改造,更换14台天然气锅炉,供热面积增加到7万平方米,新增2万平方米。同时,累计改造锅炉37台,取缔燃煤锅炉27台,通过以上城区冬季烟尘污染问题将得到了有效解决。截止11月25日,全县二级以上天数322天,其中一级123天。二级以上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0.6%,综合污染指数为1.43,比去年同期下降10.06%。 2、以公园建设、城区绿化工程为依托,积极实施生态提质扩容工程。铺开建设了岚河水上公园、东河休闲公园、龙凤生态公园、皇姑梁森林公园、白龙山地质公园,其中新建的岚河水上公园全长1730米,总面积8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 1亿元,绿化5700平方米,治理河道1.87公里,布局17个小型广场。五大公园建成后,水面面积、绿地面积、园林面积将分别达到建成区面积的15%、40%、10%,建成城在林中、园在城中、三水绕城的山水园林城市新貌。同时,投资3000余万元,对城区进行绿化、美化、香化,并对原有绿化带按园林式标准进行了立体改造。同时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拆违增绿,新增临街空地8处,全部绿化美化。在县城东西出口实施绿化工程,增加了县城绿地面积。实施了乡村身边增绿工程,国省道两侧统一植树10排,宽20米,树苗胸径6厘米以上,完成绿化184.2公里。环村绿化120个、环企绿化38个、环校绿化45个,统一30米宽的标准,共完成投资15336万元,全县植树15.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县城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管理方案计划办法(试点试行)征求意见稿

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点试行)征求意见稿作者:发布时间:2015-10-10 来源: 点击量: 331 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点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制定依据]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红线定义]本办法所指生态保护红线,是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维系生态安全格局、维护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条[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监督和管理的主体,负责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制定保护和监测方案,开展日常监管,定期公布生态保护红线信息,并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四条[工作协调组]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能源局、海洋局等部门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协调组。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二)拟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指导、协调生态保护红线区监督管理; (三)指导、协调生态保护红线的公众参与和宣教工作; (四)研究决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专家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成立生态保护红线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 (一)审查生态保护红线方案与相关规范和指南的一致性,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区划、规划的协调性; (二)审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申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审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其他重大技术问题。 第六条[部门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行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职责。 (一)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规范(或指南),建立监管平台,开展遥感监测,负责监控、评估和信息发布,承担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协调组日常工作; (二)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组织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内产业和人口发展政策,指导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工业企业升级技术改造,引导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 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4.1 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 5.1 系统性原则……………………………………………………………………… 5.2 协调性原则……………………………………………………………………… 5.3 等级性原则……………………………………………………………………… 5.4 强制性原则……………………………………………………………………… 5.5 动态性原则……………………………………………………………………… 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6.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6.2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估……………………………………………………… 6.3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6.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6.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集成…………………………………………………… 7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 7.1 重要生态功能区……………………………………………………………… 7.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 7.3 禁止开发区……………………………………………………………………… 8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8.1 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 8.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8.3 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AA县2014年度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合同

AA县2014年度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合同 甲方:AA县林业局 乙方: AA县2014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经公开摇珠招标,乙方为第标段中标人。为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按照《AA县2014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规划设计采购项目作业设计》,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订立如下合同: 一、造林方式及面积:AA县2014年度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面积亩(其中:人工造林亩、套种补植亩、更新造林亩),封山育林亩。 二、造林地点:镇村作业小班。 三、工程造价:元整(¥元)。分项投资见下表: 2014年度森林碳汇工程投资情况表(第标段)单位:元 四、主要造林技术措施 1、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的原则是在满足改造种植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严禁采用全面劈山、炼山、全垦的清理方式,以有利于保护物种,增加土壤有机质。林地清

理采用带状清理的方式清理杂草,对原有的阔叶树和灌丛应尽量保留,穴边周围1平方米范围内清杂除草。 2、整地打穴 为了不破坏原生态环境和有利于水土保持,采用人工明穴整地的方法,整地时间宜早不宜迟,行距沿等高线水平方向排列,在行间按株距定植穴,挖穴规格为50×50×40厘米。挖穴时将表土置于植穴的两旁,将心土放于植穴的下坡处,让土壤有30天左右的风化时间;在栽植前每穴施放复合肥作基肥,清除穴两侧表土的石块、草根,再回松土至植穴近九成满备栽。 3、苗木 木荷、枫香、马占相思和山杜英要求选用两年生、苗高50厘米以上、地径0.5厘米以上的一级营养袋苗,切实保证林地按预期目标发展。要求苗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查合格和种源地标签,禁止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不合格苗上山造林。裸根苗造林必须用黄泥浆浆根,切实做好苗木的遮荫保湿工作。 4、造林密度 (1)人工造林规格为2.5×3米,密度为每亩89株; (2)套种补植、更新改造规格为4×3米,密度为每亩54株。 5、混交方式和比例 可采用随机混交或行间混交方式进行种植,混交株数比例为木荷30%、枫香30%、马占相思20%、山杜英20%。最终形成阔叶混交林分。 6、基肥与回穴土 AA县林地普遍肥力不高且较为缺磷,适当施放含磷基肥对于保障碳汇林造林成效十分重要。基肥的施放应于栽植前20天左右,结合表土回穴,当回土至半穴时放入基肥与底土充分混匀,让它发酵后再栽植,以防基肥发酵伤根,充分发挥基肥的作用。基肥选用氮、磷、钾有效含量达35%以上的复合肥,人工造林及套种补植类型每穴施0.25千克。 7、栽植 造林选在早春透雨后的阴雨天进行,四月底栽植完毕。栽植时根系顺畅,防止窝根,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前面的红色字体为最近几年的真题 1、植被保护 2、石质侵蚀沟道特点和防护要求及其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3、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更新复壮方法 4、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5、小老树林带特点及改造技术 6、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7、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因素 8、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任务 9、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的两层含义分析该地区植被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1、盐碱地主要特点是______、含氧量高、ph值高2、影响林带防风效应主要因子是_____、林带特征、地面特征3、风沙防治措施有_____、化学固沙、风力固沙和生物固沙4、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和______ 2、可持续发展 3、流域改良 4、水土保持林体系 5、植物篱 6、林带透风系数 1、生态工程理论上包括的三个方面的技术 2、天然林保护的的战略措施 3、我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 4、干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5、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的总原则 6、放牧饲料林树种选择要点 8、煤矿废弃物的特点 9、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措施 1、流线 2、保护及管理工程 1、径流林业的主要特点和核心技术2,如何确定不同结构护田林带的混交类型和混交方法3、盐质海岸的特点及防护林带的配置4、风力治沙的基本原理 5、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合理性体现 6、植被恢复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 第一章绪论 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

生态红线含义意义(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提法首次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现。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说:“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就是借‘红线’一词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的严肃性和不可破坏性。”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则认为,要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顶层,去设计和划定生态红线,用法律落实生态红线。” 究竟什么是生态红线?红线落地面临哪些困难?又该怎样守住这一红线?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什么是生态红线? 明确生态安全的底线,资源利用效率的上线 红线的原始含义是指不可逾越的边界或者禁止进入的范围。红线往往具有约束性的含义,表示各种约束的“边界”、“控制线”或具有底限意义的“数字”。 因此,一提到生态红线,普遍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越雷池半步”,以为划定为生态红线的区域,人类就不能进入了。“这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其实,红线之内,并不代表不能有任何人类活动,只要保障红线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和性质不受影响即可。”高吉喜解释道。 在王金南看来,生态红线首先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顶层上考虑。目前,我国在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耕地、水资源和能源)两大基本国策中已相继设立红线,而且红线的约束性极强。同样,应该实施生态红线或环境红线管理,并且要使环境红线像人口红线、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一样,作为“硬道理”和“硬任务”来抓。“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基于‘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基本国策的红线管理体系,而生态红线只是其中一束。”王金南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惠远同样指出:“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其提供的生态功能。人类活动肯定会受到限制,但不是一动不动,可以在不破坏其生态服务功能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他还认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同,应实行差异性管控措施,针对性确定哪些活动允许进入、哪些活动不能进入以及活动强度的控制等。 那到底什么是生态红线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