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合第2课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练习

集合第2课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练习

集合第2课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练习
集合第2课时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练习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知识点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

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

我们可以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

【随堂练习】:

比较下面各集合,说出哪个集合是哪个集合的子集:

(1){1,2,3}A =,{1,2,3,4,5}B =;

(2){}C =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女生,{}D =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学生;

根据子集的定义,我们知道A A ?,也就是说任何集合都是自己的子集。对于空集?,我们规定A ??,即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思考:A B ?与B A ?能否同时成立?

2、真子集定义:若集合A B ?,并且A B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随堂练习】:

(1)写出集合{a,b,c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真子集,哪些是非空的真子集。

(2)已知集合M 满足{2,3}?M ?{1,2,3,4,5}求满足条件的集合M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⑴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 都有φ?A 。

⑵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⑷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

表示:A B ?

【随堂练习】:

填空:

⑴2 N ; {2} N ; φ A;

⑵已知集合A ={x|x 2-3x +2=0},B ={1,2},C ={x|x<8,x ∈N},则

A B ; A C ; {2} C ; 2 C

说明:

⑴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

⑵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

【随堂练习】:

下面各组的3个集合中,哪两个集合之间具有包含关系?

(1){2,1,1,2}S =--,{1,1}A =-,{2,2}B =-

(2)S R =,{|0,}A x x x R =≤∈,{|0,}B x x x R =>∈

思考:观察上面3个集合,它们还有什么关系?

4、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

(1)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

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2)补集的定义: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 合A 相对于全集S 的补集。 记作:S C A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

{},S C A x x S x A =∈?且

补集可以用Venn

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

【随堂练习】:

1、U={2,3,4},A={4,3},B=φ,则U C A = ,U C B = ;

2、设U ={x|x<8,且x ∈N},A ={x|(x-2)(x-4)(x-5)=0},则U C A = ;

3、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

4、设全集{}{}{},1233456U x A B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求U C A ,U C B 。

5、设全集{}{}{}4,23,33U x x A x x B x x =≤=-<<=-<≤集合,求U C A ,

6、设全集U ={x|-1≤x≤3},A={x|-1<x <3},B={x|x 2-2x-3=0},求U C A ,并且判断U C A 和集合B 的关系。

7、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

(1) N_____Z; (2) N_____Q; (3) R_____Z; (4) R_____Q;

(5) A={x| (x-1)2=0},B={y|y 2-3y+2=0};

(6) A={1,3},B={x|x 2-3x+2=0};

(7) A={-1,1},B={x|x 2-1=0};

2、设A={0,1},B={-1,0,1,2,3},问A 与B 什么关系?

3、若S={2,3,4},A={4,3},则S C A =__________________;

4、若S={1,2,4,8},A=?,则S C A =___________;

5、若U={1,3,a 2+2a+1},A={1,3},U C A ={5},则a= ;

6、已知全集U=R,集合A={x|0

7、已知集合M ?{4,7,8},且M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为

__________________

8、设{}{}34|,|,<>=≤≤==x x x A C b x a x A R U U 或则_____,_____a b ==。

9、已知集合A ={x|x 2-2x-3=0},B={x|ax=1},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

A.{-1,0,31}

B.{-1,0}

C.{-1,31}

D.{3

1,0}

10、已知集合}5|{<<=x a x A ,x x B |{=≥}2,且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若集合{

}==-+=N x x x M ,062}{0))(2(=--a x x 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

12、设集合{32}A x x =-≤≤,{2121}B x k x k =-≤≤+,且A B ?,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13、已知集合{}|2A x x a =-≤≤,{}|23,B y y x x A ==+∈,{}2|,C z z x x A ==∈,

且C B ?,求a 的取值范围。

14、全集{}321,3,32S x x x =++,{}1,21A x =-,如果{},0=A C S 则这样的实数x 是

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1 第2课时 对数的运算

第2课时对数的运算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已知log x16=2,则x等于() A.±4 B.4 C.256 D.2 log x16=2,∴x2=16. ∵x>0且x≠1,∴x=4. 2.2log510+log50.25=() A.0 B.1 C.2 D.4 =log5102+log50.25=log5(100×0.25)=log525=2. 3.若log23=a,则log49=() A. B.a C.2a D.a2 9==log23=a,故选B. 4 4.等于() A.lg 3 B.-lg 3 C. D.- =lo+lo=log94+log35=log32+log35=log310=. 5.若2lg(x-2y)=lg x+lg y(x>2y>0),则的值为() A.4 B.1或 C.1或4 D. 2lg(x-2y)=lg x+lg y(x>2y>0), ∴lg(x-2y)2=lg xy,∴(x-2y)2=xy, ∴x2-5xy+4y2=0,∴(x-y)(x-4y)=0, ∴x=y或x=4y.∵x-2y>0,且x>0,y>0, ∴x≠y,∴.

6.计算:2+lg 4+2lg 5-e ln 3=. 2+lg 4+2lg 5-e ln 3=(33+(lg 4+lg 25)-e ln 3=3+2-3=2. 7.log35log46log57log68log79=. 5log46log57log68log79==3. 3 8.若2x=3,log4=y,则x+2y=. 2x=3,∴x=log23. ∴x+2y=log23+2log4=log23+2×=log23+log2=log28=3. 9.如果关于lg x的方程lg2x+(lg 7+lg 5)lg x+lg 7·lg 5=0的两个根是lg α,lg β(α>0,β>0),那么αβ的值是. ,得lg α+lg β=-(lg 7+lg 5)=lg, 所以lg(αβ)=lg, ∴αβ=. 10.计算: ; (1)- - (2)lg-lg+lg-log92·log43. 原式==1. (2)(方法一)原式=lg+lg =lg =lg 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及练习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Venn图 (1)定义: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2)适用范围: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 (3)使用方法:把元素写在封闭曲线的内部. 2.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的概念 (1)子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 A?B(或B?A)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就称集合 A为集合B的子集 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也就是说,若A?B,且B?A,则A=B. (3)真子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 A B(或 B A) x?A,就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1)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集合间关系的性质 (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2)对于集合A,B,C,若A?B且B?C,则A?C. 1.集合A={-1,0,1},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A.2个B.4个 C.6个D.8个 B解析:根据题意,在集合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有{0},{0,1},{0,-1},{-1,0,1}, 共4个,故选B. 2.已知集合A={x|-1B B.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1.集合{a,b}的子集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解析】集合{a,b}的子集有?,{a},{b},{a,b}共4个,故选D. 【答案】 D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23∈{x|x≤3} B.23?{x|x≤3} C.23?{x|x≤3} D.{23}{x|x≤3} 【解析】23表示一个元素,{x|x≤3}表示一个集合,但23不在集合中,故23?{x|x≤3},A、C不正确,又集合{23}{x|x≤3},故D不正确.【答案】 B 3.集合B={a,b,c},C={a,b,d},集合A满足A?B,A?C.则集合A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若A=?,则满足A?B,A?C;若A≠?,由A?B,A?C知A是由属于B且属于C的元素构成,此时集合A可能为{a},{b},{a,b}. 【答案】 4 4.已知集合A={x|1≤x<4},B={x|x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集合A={x|0≤x<3且x∈Z}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5 B.6 C.7 D.8 【解析】由题意知A={0,1,2},其真子集的个数为23-1=7个,故选C. 【答案】 C 2.在下列各式中错误的个数是( ) ①1∈{0,1,2};②{1}∈{0,1,2};③{0,1,2}?{0,1,2}; ④{0,1,2}={2,0,1} A.1 B.2 ¥资%源~网C.3 D.4 【解析】①正确;②错.因为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而非属于关系;③正确; ④正确.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故选A. 【答案】 A 3.已知集合A={x|-1B B.A B C.B A D.A?B 【解析】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B A.故选C. 【答案】 C 4.下列说法: 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 A,则A≠?.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1.1-1.1.1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5≤x≤5,且x∈N*,则必有() A.-1∈A B.0∈A C.3∈A D.1∈A 解析:-5≤x≤5,且x∈N*, 所以x=1,2,所以1∈A. 答案:D 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B.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 D.中国最美的乡村 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C,D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由x2,2|x|组成一个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x的取值可以是() A.0 B.-2 C.8 D.2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已知集合M具有性质:若a∈M,则2a∈M,现已知-1∈M,则下列元素一定是M中的元素的是() A.1 B.0 C.-2 D.2 解析:因为a∈M,且2a∈M,又-1∈M, 所以-1×2=-2∈M. 答案:C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6 D.2 解析:因A中含有3个元素,即a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 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 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 解析: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

第2课时-集合的运算

课题:集合的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文 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二) 主要方法: 1 ?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 2 ?含参数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 3 ?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三) 高考回顾: 考题1 : (2006安徽理)设集合A x x 2 2,x R ,B y x 2, 1 x 2,则 1 ?交集: A B x | x A 且x B ;并集:A B 补集: 若B U ,则 C U B x | x U 且 x B ; 2. A ,A A , A A 代 A A A ; 3. AI B A A B . AUB A A B ; 4.. C U AI C U B C U (AU B),C U AUC U B C U (AI B)。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x | x A 或 x B ; C R AI B 等于 () A. R B x x R, x 0 C . 0 D . 考题2: (2006安徽 文) 设全集u {123,4,5,6,7,8}, 集合S {1,3,5},T {3,6},则 C U S T 等于 ( ) A. B . {2,4,7,8} C . {1,3,5,6} D .{2,4,6,8} 考题3: (2006福建文) 已知全集U R,且A x||x 1 2 ,B x|x 2 6x 8 0 ,则 (C U A)I B 等于 ( ) (A ) [ 1,4) (B ) (2,3) (C ) (2,3] (D ) ( 1,4)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1 集合的概念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 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 ,,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2{,,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 解法一:通分;

最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汇编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选择题 1.集合}{Z x x x A ∈<≤=且30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 A.5 B.6 C.7 D.8 2.已知集合}{{x B x x A =<<-=,21}1 0< B. B A ? C. A B D. B A 3.已知}13,2,1{2--=a a M ,}3,1{=N ,若a M N M 则且,3?∈的取值为 ( ) A.1 B.4 C.-1或-3 D.-4或1 4.已知集合???∈??? ==Z k k x x A ,3,=B ? ??∈???=Z k k x x ,6,则 ( ) A. A B B. B A C.B A = D. A 与B 关系不确定 5.满足M a ?}{的集合},,,{d c b a M 共有 ( ) A.6个 B.7个 C.8个 D.15个 6.已知集{}}{a x x B x x A <=<<=,21,满足A B ,则 ( ) A.2≥a B. 1≤a C.1≥a D. 2≤a 二、 填空题 1.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若在A 中增加一个元素,则它的子集增加的个数为____ 2.设}1,1{},,3,1{2+-==a a B a A 若B A ,则a 的取值为____________. 3.已知集合{}12==x x P ,集合{x Q =}1=ax ,若P Q ?,则a 的取值______. 4设{}===∈B x y y x A R y x ,),(,,? ??=??? 1),(x y y x ,则B A 间的关系为____ 5.已知集合}{{x B x x x A =>-<=,51或}4+<≤a x a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设集合}{{ ax x x B x x A -==-=2,01}02=-,若B A ?,求a 的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10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页第3、4题;第117页第5、6、8题;第118页第13题;第119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掌握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解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混合运算”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63÷9+4 48+36-66 55-7×5 (84-36)÷8 48÷(8-2) 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1题的第(2)~(6)题。 (1)第(2)题。找出这些算式中的加、减法式题。 ①先独立计算。 ②订正后、交流。 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第(3)题。找出这些算式中的混合运算式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一说运算顺序。 (3)第(4)题。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 把结果读一读并写一写。

交流: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 (4)第(5)题。2708接近几千? 学生回答。 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5)第(6)题。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写下来并解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要注意书写格式。 2.对比练习。 40÷8-3 100-35-25 4×5+3 40÷(8-3) 100-(35-25) 4×(5+3)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清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三、复习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回忆一下,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读数、写数的复习。

1.1.2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讲义

第二讲 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点】 1.子集.对于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 说这两个集合是包含关系,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 ()A B B A ??或 读作A 含于B 2.维恩图. 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叫做韦恩图 3.集合相等. 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表示方法不同,我们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即A =B 4.真子集. 如果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并且集合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 ,那么把集合B 叫做集合A 的真子集. 表示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真包含 B ”(或“B 真包含于A ”). 5.空集.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知识点透析】 1.集合的关系问题,有同学容易忽视空集这个特殊的集合,导致错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集合的运算要注意灵活运用韦恩图和数轴,这实际上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具体运用。 【例题精讲】 1.用符号“?”、“?”、“∈”或“?”填空: (1) {},,,a b c d {},a b ;(2) ? {}1,2,3; (3) N Q ; (4) 0 R ; (5) d {},,a b c ; (6) {}|35x x << {}|06x x <…. 2. 写出集合{a ,b }的所有子集, 3. 说出下列每对集合之间的关系. A B

(1)A ={1,2,3,4,},B ={3,4}. (2)P ={x |x 2=1},Q ={-1,1}. (3)N ,N*. 4.求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Venn 图表示. A ={x |x 是平行四边形}, B ={x |x 是菱形}, C ={x |x 是矩形}, D ={x |x 是正方形}. 判断集合{}2A x x ==与集合{} 240B x x =-=的关系. 5.判断集合A 与B 是否相等? (1) A ={0},B = ?; (2) A ={…,-5,-3,-1,1,3,5,…},B ={x| x =2m+1 ,m ∈Z } ; (3) A ={x| x =2m-1 ,m ∈Z },B ={x| x =2m+1 ,m ∈Z }. 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4|{32≤?x x B.}4|{32≤∈x x C.}32{?≠}3|{≤x x D.}4|{}32{≤∈x x 5.已知集合A={x|x2-1=0},B={-1,1},则A、B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三元集合A={y x xy x -,,},B={y x |,|,0 },且A=B,求y x 与的值. 7.选用适当的符号“”或“”填空: (1){1,3,5}_ _{1,2,3,4,5}; (2){2}_ _ {x | |x |=2}; (3){1} _?. 8.设集合{}0,1,2M =,试写出M 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 9.已知集合A={x|x2 -2x-3=0},B={x|a x-1=0},若B?≠A,求a 的值所组成 的集合M.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下列六个关系式,其中正确的有() ①{a,b}={b,a};②{a,b}?{b,a};③?={?};④{0}=?;⑤?{0};⑥0∈{0}. A.6个B.5个 C.4个D.3个及3个以下 解析:选C.①②⑤⑥正确. 2.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任意的a∈A,都有a?B B.对任意的b∈B,都有b∈A C.存在a0,满足a0∈A,a0?B D.存在a0,满足a0∈A,a0∈B 解析:选C.A不是B的子集,也就是说A中存在不是B中的元素,显然正是C选项要表达的.对于A和B选项,取A={1,2},B={2,3}可否定,对于D选项,取A={1},B={2,3}可否定. 3.设A={x|1<x<2},B={x|x<a},若A B,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1 C.a≥1 D.a≤2 解析:选A.A={x|1-1},那么() A.0?A B.{0}∈A C.?∈A D.{0}?A 解析:选D.A、B、C的关系符号是错误的. 2.已知集合A={x|-1B B.A B C.B A D.A?B 解析:选C.利用数轴(图略)可看出x∈B?x∈A,但x∈A?x∈B不成立. 3.定义A-B={x|x∈A且x?B},若A={1,3,5,7,9},B={2,3,5},则A-B等于() A.A B.B C.{2} D.{1,7,9} 解析:选D.从定义可看出,元素在A中但是不能在B中,所以只能是D. 4.以下共有6组集合. (1)A={(-5,3)},B={-5,3}; (2)M={1,-3},N={3,-1}; (3)M=?,N={0}; (4)M={π},N={3.1415}; (5)M={x|x是小数},N={x|x是实数}; (6)M={x|x2-3x+2=0},N={y|y2-3y+2=0}. 其中表示相等的集合有() A.2组B.3组 C.4组D.5组 解析:选A.(5),(6)表示相等的集合,注意小数是实数,而实数也是小数. 5.定义集合间的一种运算“*”满足:A*B={ω|ω=xy(x+y),x∈A,y∈B}.若集合A={0,1},B={2,3},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精品)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图表示为: =2}. }.

备选训练题 例1 能满足关系{a ,b }?{a ,b ,c ,d ,e }的集合的数目是( A ) A .8个 B .6个 C .4个 D .3个 【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 中必须含有元素a ,b ,且为{a ,b ,c ,d ,e }的子集,所以A 中元素就是在a ,b 元素基础上,把{c ,d ,e }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 ,b },A = {a , b , c },A = {a ,b , d },A = {a ,b , e },A = {a ,b ,c ,d },A = {a ,b ,c ,e },A = {a ,b ,d ,e },A = {a ,b ,c ,d ,e },共8个,故应选A. 例2 已知A = {0,1}且B = {x |x A ?},求B . 【解析】集合A 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 由题意可知B = {?,{0},{1},{0,1}}. 例3 设集合A = {x – y ,x + y ,xy },B = {x 2 + y 2,x 2 – y 2,0},且A = B ,求实数x 和y 的值及集合A 、B . 【解析】∵A = B ,0∈B ,∴0∈A . 若x + y = 0或x – y = 0,则x 2 – y 2 = 0,这样集合B = {x 2 + y 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 ≠0,x – y ≠0. ∴22 220 xy x y x y x y x y =?? -=-??+=+? (I ) 或22 220xy x y x y x y x y =?? -=+??+=-? (II ) 由(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由(I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 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 ∴01x y =?? =?或0 1x y =??=-? , ∴A = B = {0,1,–1}. 例4 设A = {x | x 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 【解析】A = {3,5},∵B A ?,所以

第1课时__集合的概念

课题: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 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 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若A B B C ??,,则A C ? 6.,,.A A B A B A A B A B ??? 7.A B A B B ??= ;A B A B A ??= .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典例分析: 问题1: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 .B d N ∈ .C d P ∈ .D d M N ∈ 问题2:设集合{}2 24A x x a a ==++,{}2 47B y y b b ==-+. ()1若a R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a N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第二课时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选择题 1.对于集合A,B,“A?B”不成立的含义是() A.B是A的子集 B.A中的元素都不是B的元素 C.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2.集合M={(x,y)|x+y<0,xy>0},P={(x,y)|x<0,y<0}那么() A.P M B.M P C.M=P D.M P 3.设集合A={x|x2=1},B={x|x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A?C,B?C,则集合C中元素最少有() A.2个B.4个 C.5个D.6个 4.若集合A={1,3,x},B={x2,1}且B?A,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5.已知集合M={x|y2=2x,y∈R}和集合P={(x,y)|y2=2x,y∈R},则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是() A.M P B.P M C.M=P D.M、P互不包含 6.集合B={a,b,c},C={a,b,d};集合A满足A?B,A?C.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A.8 B.2 C.4 D.1 7.设集合M={x|x=k 2+ 1 4,k∈Z},N={x|x= k 4+ 1 2,k∈Z},则() A.M=N B.M N C.M N D.M与N的关系不确定 8.集合A={x|0≤x<3且x∈N}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A.16 B.8 C.7 D.4 9.(09·广东文)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M={-1,0,1}和N={x|x2+x=0}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

10.如果集合A 满足{0,2} A ?{-1,0,1,2},则这样的集合A 个数为( ) A .5 B .4 C .3 D .2 二、填空题 11.设A ={正方形},B ={平行四边形},C ={四边形},D ={矩形},E ={多边形},则A 、B 、C 、D 、E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12.集合M ={x |x =1+a 2,a ∈N *},P ={x |x =a 2-4a +5,a ∈N *},则集合M 与集合P 的关系为________. 1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 a ________{ b ,a };a ________{(a ,b )}; {a ,b ,c }________{a ,b };{2,4}________{2,3,4}; ?________{a }. *14.已知集合A =??????x |x =a +16,a ∈Z , B ={x |x =b 2-13 ,b ∈Z }, C ={x |x =c 2+16 ,c ∈Z }. 则集合A ,B ,C 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用?,,=,∈,?, 中的符号连接A ,B , C ). 15.(09·北京文)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k -1?A ,那么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S ={1,2,3,4,5,6,7,8},由S 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个. 三、解答题 16.已知A ={x ∈R |x <-1或x >5},B ={x ∈R |a ≤x <a +4},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21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

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 【选题明细表】 1.下列等式成立的是(C ) (A)log 2(8-4)=log 28-log 24 碣8 8 (B) I =log2, (C) log 28=3log 22 (D)log 2(8+4)=log 28+log24 解析:由对数的运算性质易知C正确. 2.计算(log 54) ? (log 花25)等于(B ) I I (A)2 (B)1 (C) (D): 培4记25 21耳2 21目5 解析:(log 54) ? (log 1625)=「x H" =1.故选B. 3.设lg 2=a,lg 3=b, 则log 125等于(A ) 1 - a 1 - a (A) ' ' ' (B) l 1 + ci (C) ' ' (D) l - lg2 1 -a 解析:因为lg 2=a,lg 3=b, 则log価二卅_1故选A. 空 4. 如果lg 2=m,lg 3二n,贝孔:厂等于(C )

2m 4- n m + 2n (A)丨‘ ’-(B):十:? - ■ 2m + n m + 2n (C) I u (D)" 1 解析:因为lg 2=m,lg 3二n, ]gl2 21g2 + Ig3 2m 4- n 2m + n 所以増15 = 1率+ lg5 “+ 1 -lg2y+l-nt.故选 C. y_ 5. 若lg x=m,lg y=n,则lg -lg( )2的值为(D ) i i (A) m-2n-2 (B) m-2n-1 i i (C) m-2n+1 (D) m-2n+2 解析:因为lg x=m,lg y=n, - 上丄1 所以lg -lg( )2= lg x-2lg y+2= m-2n+2.故选D. 6. (2019 ?上海高一月考)若Io ? 2=a,则log仁3二________ 解析:lo 2=a,可得2log 32=a, 1 ____ 1 1 氏心-=:- -=". 1 答案::1 I I 7. 已知3a=5b=A,若+ =2,则A= ______ . 解析:因为3a=5b=A>0,所以a=log 3A,b=log s A. 1 1 由,+ =log A3+log A5=log A15=2,

高一数学讲义_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得基本关系 一、子集、空集等概念得教学: 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得关系: (1),; (2),; (3), 1.子集得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得任何一个元素都就是集合B得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就是集合B得子集(subset)。记作: 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得“包含”关系: 2.集合相等定义: 如果A就是集合B得子集,且集合B就是集合A得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中得元素就是一样得,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则。 如(3)中得两集合。 3.真子集定义: 若集合,但存在元素,则称集合A就是集合B得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 A B(或 B 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4.空集定义: 不含有任何元素得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用适当得符号填空: ; 0 ; ; 重要结论:

(1)空集就是任何集合得子集; (2)空集就是任何非空集合得真子集; (3)任何一个集合就是它本身得子集; (4)对于集合A,B,C,如果,且,那么。 说明: 1.注意集合与元素就是“属于”“不属于”得关系,集合与集合就是“包含于”“不包含于”得关系; 2.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得地位。 三、例题讲解: 例1.若集合B A,求m得值。 (m=0或) 例2.已知集合且, 求实数m得取值范围。() 集合得基本运算㈠ 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得概念; (2)掌握交集与并集得区别与联系; (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得交集与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1,2,3},S={1,2,3,4,5},则A S;{x|x∈S且x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 0 {0}; 0 Φ; Φ {x|x+1=0,x∈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 {x|x>-3} {x>2} 二、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得教学: 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得关系: (1),; (2),; 1.并集得定义: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教案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 的常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 {1}P y x ==+,2 {|1}Q y y x ==+,2 {|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 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 2 {,,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I 解法一:通分;

中考数学全效复习: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74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1.[2019·天津]计算()-3×9的结果等于( ) A .-27 B .-6 C .27 D .6 2.[2019·杭州]计算下列各式,值最小的是( ) A .2×0+1-9 B .2+0×1-9 C .2+0-1×9 D .2+0+1-9 3.[2019·包头]计算|-9+? ????1 3-1 的结果是( ) A .0 B .8 3 C .10 3 D .6 4.[2019·嘉兴]如图是一个2×2的方阵,其中每行、每列的两数之和相等,则a 可以是( ) 38 20 a |-2| A.tan 60° C .0 D .12 019 5.[2019·天水]已知|a|=1,b 是2的相反数,则a +b 的值为( ) A .-3 B .-1 C .-1或-3 D .1或-3 6.[2019·广东]实数a,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a>b B .|a<|b C .a +b>0 D .a b <0 7.[2019·贺州]计算11×3+13×5+1 5×7+17×9+…+1 37×39的结果是( ) A.19 37 B .19 39

C .3739 D .3839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8.如图为洪涛同学的小测卷,他的得分是________. 9.[2019·烟台]|-6×2-1-2cos 45°=________. 10.[2019·原创]如果m 是最大的负整数,n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c 是倒数等于它本身的自然数,那么代数式m 2 019+2 018n +c 2 017的值为________. 11.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的值为3,则输出的值为________. 12.[2019·绍兴]我国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3×3的方格内,使三行、三列、两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如图的幻方中,字母m 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6分) 13.(18分)计算: (1)[2019·株洲]|-3+π0 -2cos 30°; (2)[2019·长沙]|-2+? ?? ??12-1-6÷3-2cos 60°; (3)[2019·遂宁]() -1 2 019+(-2)-2+(3.14-π)0 -4cos 30°+|2-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