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重庆市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

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各经济板块管委会(办公室),有关单位:

《重庆市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已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核收: 南岸府发〔2011〕111号

重庆市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总体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 (4)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窗口”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4)

(二)“五个南岸”建设呈现新面貌,建设“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坚实起步 (5)

(三)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为产业重构奠定坚实基础 (6)

(四)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 (7)

二、发展环境 (7)

(一)发展新机遇 (8)

(二)面临的挑战 (8)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战略定位 (10)

三、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战略任务 (12)

一、实施“城市兴区”战略,建设一个窗口、一个典范 (12)

(一)加快宜居城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12)

(二)加快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风貌 (14)

(三)加快“畅通南岸”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功能 (15)

(四)加快“森林南岸”建设,全面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15)

二、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15)

(一)实施千亿园区战略 (16)

(二)做优现代服务业 (20)

(三)做响都市旅游产业 (22)

(四)做实现代都市农业 (23)

三、实施“民生谐区”战略,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24)

(一)优先发展教育 (24)

(二)加快“健康南岸”建设 (25)

(三)大力推进“平安南岸”建设 (26)

(四)努力推动城乡文化繁荣发展 (26)

(五)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7)

(六)实施积极的创业及就业政策 (28)

(七)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29)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30)

(九)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30)

第四章发展举措 (30)

一、以经开区为引领,构建“1+6”发展新格局 (30)

(一)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的引擎 (31)

(二)实施板块带动,促进六大经济板块全面发展 (33)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 (37)

(一)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37)

(二)完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40)

(三)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0)

(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1)

(一)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 (41)

(二)以调整结构为重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42)

(三)以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服务贸易 (42)

(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43)

(一)深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 (43)

(二)土地流转改革 (43)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管理 (43)

(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 (44)

(五)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44)

(一)加快调整三大结构 (44)

(二)努力缩小三大差距 (45)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45)

(四)积极发展低碳集约经济 (46)

(一)水环境和土壤保护 (47)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47)

(三)噪声污染防治和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47)

(四)固体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 (48)

(一)强化民主建设 (48)

(二)推进依法治区 (49)

(三)坚持执政为民 (49)

第五章规划实施 (49)

一、转变政府职能 (49)

二、组织领导保障 (50)

三、公共政策保障 (51)

四、项目保障 (52)

五、规划调整 (52)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南岸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决策要求,全面展开“五个南岸”建设,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的巨大改观、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向“科学发展,提质争先”的总体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十二五” 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窗口”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35项主要指标提前实现或基本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倍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2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1倍,年均增长16%,完成了从100亿能级向300亿能级的跃升(见附件1,图1);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是“十五”期末的3.3倍(按美元计算);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2.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8倍,年均增长37.7%。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9个。授权专利平均增幅达43.6%。3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激光制导系统、火控系统等重大装备和技术为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区面积比“十五”末扩大16.4平方公里。南坪枢纽改造、南坪百亿商圈、CBD弹子石示范区、滨江路提档升级、千亿园区和东港港区开发等重大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实现能级跃升,累计引进内资412亿元,引进外资13.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实现企业境外投资零的突破。(见附件1,图2)社会事业建设成效凸显。初步建成重庆有影响的科技教育高地。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各1个,涌现出39个“市级和谐示范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工作成效明显,获得“民族团结示范区”、“双拥模范城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称号。

(二)“五个南岸”建设呈现新面貌,建设“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坚实起步

宜居南岸。率先全面启动城市中心区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城区污水处理体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2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40平方米,万元GDP能耗降低20%。获得“全国园林示范城区”、“全国园林模范城区” 称号。

畅通南岸。“四纵三横”综合交通体系主骨架基本形成,公路路网密度达442公里/100平方公里。新建长江大桥3座,外环高

速公路、南涪路建成通车,轨道3号线基本建成,轨道6号线开工。东港集装箱码头工程全面启动。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率均达到100%。

森林南岸。全面推进城市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苗圃基地工程和长江森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7.6%,比“十五”期末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平安南岸。“公共安全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公安、消防、急救等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初步建立,社会治安环境逐步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全市领先。

健康南岸。初步建成综合医院、街(镇)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医疗网络全覆盖,率先在全市试点并建立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三)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为产业重构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加快升级,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显现。服务业稳步发展,大型购物广场、商业步行街建设有序推进,商圈业态不断完善,档次不断提高。会展功能进一步增强,“旅游在南岸”的内涵不断丰富。现代物流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稳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2.7:59.5:37.8调整为1.0:61.7:37.3,非农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投资、出口的比例进一步协调,

分别年均增长22%、17.7%、21.5%。投资结构优化,房地产比重39.8%,比“十五”期间降低7.7个百分点。引资结构、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全市第一,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到2010年的2.1:1,成为全市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区。经济板块全面发展,镇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见附件1,图3)(四)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

率先实施进城农民工“阳光公寓”计划,率先从政策层面上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转户进城农民突破2万,转户人数位居主城前列。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经济板块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在全市率先实现饮水不安全和病险水库除险整治“整区销号”目标。

(南岸区“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见附件2)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新的发展机遇,国际产业加快转移,低碳博弈成为全球竞争新趋势。全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线,经济增长动力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变,内陆地区市场空间广阔。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升级,国家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更加注

重重点地区率先发展。重庆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拥有良好的体制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进入全面发力、一日千里新时代。南岸区作为主城区核心区之一,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发展新机遇

1、国家级经开区委托南岸代管,赋予南岸发展新平台。随着重庆经开区委托南岸代管,南岸将集西部大开发、国发3号文、国家级经开区、两江新区优惠政策于一身,加之我们自身特有的“一事一议”政策,使南岸成为全国投资政策最优的区域之一。

2、主城发展进入“外环时代”,南岸核心地位凸显。与两江新区隔江相望的大茶园地区处于内环快速和绕城高速之间,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较强空间承载能力,是“两江万亿工业板块”和“二环沿线万亿板块”的结点,是主城东拓的战略支点,也是重庆实现“圈翼联动”、主城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环时代”更加凸显茶园新区的区位优势和主城核心区地位。

3、历史积累夯实发展基础,南岸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进入经济活跃和社会繁荣进步新阶段。城市建设已迈上新台阶,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孕育的发展后劲将在“十二五”时期陆续释放。

(二)面临的挑战

1、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目标矛盾尤存。一方面,南岸区

经济总量不大,在主城九区排位偏后;另一方面,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受历史遗留、体制机制、技改投入、发展空间和维稳安臵等复杂因素的制约,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协调。

2、区域竞争加剧,组团发展不平衡。“北热南寒”导致重庆主城南部片区与北部、西部的差距不断拉大。“两江新区”的建设有可能导致城市重心北移的态势更加突出。

3、历史积累的矛盾和困难还较多。节能减排、“四山禁建”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次级河流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治理等任务重。板块与街镇的关系亟待理顺。征地拆迁矛盾突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依然面临诸多困难,社会治理难度大。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精神,顺应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大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加速“五个南岸”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全力推进经开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经

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区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战略定位

——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以实现“两强三高”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经开区、CBD弹子石示范区、南坪、南滨路等重点区域,形成重庆总部大厦建筑群和城市景观。在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先行一步,努力把南岸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

——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以“一奖三区”建设为目标,依托南滨路的人气优势、南山作为重庆“肺叶”的环境优势、广阳岛的地缘优势,打造“山水都市”形象,建设“社会文明和谐、经济发达富裕、环境优美舒适、资源承载适度、生活方便适宜”的宜居城区,宜居指数达到90以上,成为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

三、发展目标

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在全市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四个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全市位居前列。

综合实力全市领先。GDP年均增长18%以上,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5万美元。投资结构、引资结构、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都市化水平在全市领先。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专利年增幅20%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达到3%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

“五个南岸”基本建成。到2015年,“畅通南岸”,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功能,力争使南岸成为重庆主城畅通区域;“宜居南岸”,实现“一奖三区”目标,初步建成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森林南岸”,森林覆盖率达到42%;“健康南岸”,市民健康素质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健康保障水平处于主城区前列;“平安南岸”,治安秩序良好,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

内陆开放高地率先突起。完善经开区、弹子石中央商务区、茶园新区等三大开放平台功能,累计利用内、外资分别突破1000亿元、5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20亿美元。

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功能组团均衡发展,全面形成“1+6”发展格局。同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城乡资源双向共进的互动机制,基本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以内。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更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和COD、SO2排放持续下降。居民幸福指数达到95以上。

(南岸区“十二五”时期主要指标计划情况见附件3)

第三章战略任务

一、实施“城市兴区”战略,建设一个窗口、一个典范

坚持生态宜居的方向,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结合起来,把城市形象与城市功能建设结合起来,把城市生态建设与人文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全球城市营销,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实施服务业主导发展战略,努力把南岸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生态友好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

(一)加快宜居城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围绕建设全国中心城市,以建设“宜居城区”作为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新区开发,继续深入推进旧城改造,积极改善市容市貌和市民居住条件,加强城区景观带的形象功能提升作用,优化城区宜居环境。

——高起点优化城市规划

按照市政府批复的南岸区分区规划,加快制定分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规。强化规划制定、评审和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立足长远,城市发展整体协调,建设项目各有特色,力争新建一个项目,增添一处景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窗口的规划要求,面向全球招标征集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意的城市规划设计,突出山水之都的特色风貌,设计打造最能代表重庆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标志性建筑,真正起到向外界展示重庆的窗口、地

标作用。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

按照差异定位、统筹建设原则,打造配套完善、形象优美的宜居城区。南坪城区重点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品质和档次的提升,突出体现亲山近水、观山览水的独特风貌,打造多样性、艺术性的住房建筑风格。按照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体现特色的原则,推进经开区总部、技术研发产业带,推进茶园现代生态新城、CBD 弹子石示范区、长江广阳岛示范区、南滨路示范带、南山示范带建设。持续推进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城中村地块改造建设,改善居住环境。重点抓好“城市公园”、“绿化广场”、“精品游园”、“社区游园”建设项目,扩大市民公共活动空间,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

——高水平细化城市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城区市容管理规范、秩序井然、靓丽整洁。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扎实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打造空气清新、环境友好的人居环境。增加和提升楼宇、通道灯饰的规模档次,建设“辉煌南岸、亮丽滨街”。

——高质量实现“三区”目标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加强健康教育,开展

城乡清洁运动,整治市容环境,整体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创建“国家卫生城区”;按照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部署,精心组织,全面攻坚,努力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区”标准。

(二)加快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风貌

——切实改善居住品质。立足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康居建设规划,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十大农民新村建设,积极引导各镇集中建设“风貌统一、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经济适用”的巴渝新居;通过“主体排危、风貌改造、环境整治”并举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及时全面消除危旧农房安全隐患,全方位创新村容村貌,切实改善农村居住品质。

——不断优化城镇空间。调整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设施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建设特色化、发展错位化”的原则,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有效实现周边城镇的规划共用、设施共建、管理共担、成果共享,以城镇繁荣带动乡村发展,以城镇发展促进城市持续稳定繁荣。

——有效增强城镇功能。编制完善村镇交通、通讯、供给、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明晰城镇发展载体脉络,加快农村三级路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电力增容、燃气进村、饮水入户”三大工程,提高农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覆盖率、生活污水、垃圾、粪污处理率和清洁能源普及率,为我区城镇提速发展和城市扩容奠定坚实的基

础。

(三)加快“畅通南岸”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功能

以增加经开区对外衔接大通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速公路、快速路、综合运输枢纽、港口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631”骨架路网,强化对外大通道建设。全力推进区域道路系统建设,形成板块之间、街镇之间、板块与街镇之间高效便捷的路网布局,实现“20分钟南岸”目标。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实现无缝换乘。加快对外大通道与我区骨架路网的衔接,实现区内区外、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的无缝连接。

(四)加快“森林南岸”建设,全面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实施“大南山”生态保护战略,建设好“重庆肺叶”和“主城绿色屏障”。全面推进城市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苗圃基地工程和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搞好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重点管护好生态保护区的林地资源,切实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重点做好环CBD弹子石示范区、茶园新城区以及广阳岛地区城市组团的绿化隔离带以及南山生态林建设,使城市绿化和山体绿化相映成趣。至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4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

二、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以提升产业层级和竞争力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

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努力改造医药化工、食品烟草、建材服装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旅游业、都市农业,切实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互动与协调发展,成为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地区服务之都的核心区,着力构建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协调、互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实施千亿园区战略

“十二五”时期, 坚持创新驱动、重点项目推动、关键企业带动和产业联动,重点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业态,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医药化工、食品烟草、建材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成为西部工业强区。

1、做大电子信息产业

充分发挥南岸区科研资源密集优势,以茶园通信电子产业园为载体,以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和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为平台,加大力度引进物联网和手机制造骨干企业,着力打造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物联网产品和应用、电子产品制造等三条产业链,完善研发、制造和采购等产业功能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区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移动通信终端产品。按照全市的产业定位,以茶园科技园为

载体,依托国虹等核心企业,加大重邮信科、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的研发力度,积极引进世界知名手机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商务手机等高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移动通信模块的生产,形成移动通信产品研发、配套、组装、检测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重庆市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生产基地。

物联网产业。按照“科技引领发展、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主导、营运商支撑、应用带动、市场引领、产业聚集”的发展原则,以城投金卡、北京千方科技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生产物联网芯片、端末设备等传感设备;以中国移动物联网中心、中国联通NFC中心、千方交通信息产业园等为营运平台,加快推广物联网在城市管理、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医药、智能商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以茶园为主体园区,以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中国移动物联网中心、中国联通NFC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中心等为技术支撑,加快物联网软件开发及产品研发。把南岸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力争2015年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电子产品制造业。大力发展微电子产品及系统集成,以西南计算机公司、万利达公司、重庆东矽多模科技公司为核心,加快计算机及系统集成、MID、LED液晶电视、数字电视机顶盒等电子产品生产;以美的家电为核心,加快智能家电生产,顺应全球消费电子产业3C融合的趋势,实现家电智能化、网络化。大力发展车用电子,以重庆汽摩产业集群为基础,加快汽摩电器产品和

车载电子产品生产,不断提高车用电子产品的集成创新能力。

2、做强现代装备制造业

立足在机床、大型机械零部件和特种设备制造方面配套能力强、企业集中度高、技术底蕴厚实的比较优势,推进节能环保和技术升级,以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大型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为抓手,促进企业间的互补、配套和产业升级,打造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现代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做强我区工业经济的核心产业。

机电装备制造业。以茶园新区和重庆经开区核心企业为龙头,引导中小企业的集聚,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互动的产业格局,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建成全市最大的机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重庆机床集团,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和资本合作,完成磨齿、铣齿等全系列齿轮加工机床和螺杆加工装备的研发生产,打造国内领先的齿轮和螺杆加工装备基地;加快推进机床信息化改造,提供智能化、数字化、高精度数控装备,形成机电配套的精密高速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依托博森电气、通用电气等企业的技术优势,生产轨道交通电力控制系统等产品,打造高低压成套电气装备基地。

交通设备制造业。按照错位发展的思路,着力提高市场开发和集成创新能力,依托重庆迪马股份公司等核心企业,发展以公路养护车、扫雪车、运钞车、消防指挥车等为重点的特种汽车及其产业链,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特种汽车生

产基地。以摩托车整车企业为龙头,依托隆鑫摩托车集团等核心企业,加大节能环保型摩托车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形成区域内配套齐全、合作紧密的产业集群;引导有条件的摩托车配套企业向汽车零配件企业转型,建成重庆最具竞争力的摩托车整车及汽摩零部件生产基地。

船舶及重型装备制造业。依托东港船舶产业园,建成5000吨级和15000吨级两条特种船舶生产线。围绕总装生产线,推进造船生产体系改造,引进、培育中间产品专业协作厂,促进分段、管系、舾装、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工序外包协作,提高船舶工业关键配套部件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总装厂和专业化协作厂形成动态联盟,建立面向国内外供货的零部件产业基地,提升装船率。建设东港船舶修造基地项目,完善东港港航服务体系;发挥纳川重机、通用集团在大型钢构、重型装备再制造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大型钢构和机床再制造产业基地,以环保和两化融合制造技术促进我区重型装备制造业升级。

新能源装备产业。瞄准AP1000,依托通用工业等核心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建成以堆芯冷却机组为主的核电辅助配套装备产业基地。依托纳川重机、通用工业等企业,积极发展风电配套装备,开展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研发,力争风机叶片轻质化取得突破,组织开展风电并网技术自主化。

环保设备产业。抓住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环保机械装备,从单纯的环保设备制造向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

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中电投远达环保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支持中电投远达环保做大做强。巩固脱硫装备的市场优势,加快脱硝装备产业化,开发脱汞装备,打造污染治理装备产业基地;发挥核废料处理专用技术设备生产优势,实现国内领先的核废料处理设备产业化。

(二)做优现代服务业

突出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和绿色化,不断促进南岸区现代服务业升级,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相互融合。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总部商务、会展以及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

——建设新兴商贸中心。优化提升南坪商圈,新建茶园商业中心区、CBD弹子石示范区商业中心区、南滨路RBD,着力培育和引进新兴商贸业态,形成商旅文融合的多层次、多样化综合现代商贸服务格局。重点实施“名街、名店、名品”工程,加快南坪百亿商圈提档升级,加快大型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步行街建设,推动购物消费,打造重庆购物之都核心区。依托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配套建设星级酒店、电子商务、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促进会展商贸一体化,与重庆悦来西部会展中心错位发展,建设会展之都的消费型都市会展区。以南滨路中华美食街、南山中华美食街以及中国泉水鸡之乡为龙头,优化餐饮美食空间布局,培育一批新兴特色餐饮集聚区,打造美食之都特色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