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影视基础知识

广播影视基础知识

广播影视基础知识
广播影视基础知识

广播影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

广播:就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

1.分类:

1)按照传播信号分:电台广播、电视广播。

2)按照传播方式分: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网上广播。

3)按照覆盖范围分:地方广播、全国广播(我国分为四级:中央、省、市、县);国际广播。4)按照技术标准分:模拟广播、数字广播。

2、电视的基本属性——大众传播媒介广播

1)电视的传媒属性——新闻性

新闻,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基础。

新闻性:包括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实效性、公开性等,其中新鲜性是新闻的个性。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 T)、何人(WHO)、何因(WHY)。

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

1)对象广泛,不受文化程度的局限,适合各类人群。

2)实效性强,制作周期短,甚至可以现场直播。

3)丰富直观,题材、体裁形式多样。直观地刺激人们的视听感官。

4)接受随意,节目和频道的选择随人所愿。

5)顺序接受,必须按照节目的播出顺序收听收看。

6)转瞬即逝,无法保留,除非录制。

2、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

1)广播的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2)电视的要素:画面(动态图象、静态图片、文字);

声音(语言、音乐、音响、动效)

3、广播电视传媒的社会功能

1)传播新闻——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

2)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传播社会规范。

3)文化娱乐——除了能兼容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之外,还有自己独立的形式和参与性特点。4)提供服务——生活服务,信息服务(广告)。

4、广播电视传播的地位和影响

1)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列宁)。它产生于一战末,广泛应用于二战。和平时期的最佳媒体。

2)电视,“大众的第一媒体”,产生于20C20S,兴盛于50S,比报纸和广播有着更加引人关注的画面形象,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审美观等有着强

烈的影响力。

5、广播电视传播的“窄播化”趋势

1)背景——“分群化”的社会形势。受众的兴趣、利益、权利意识等的分化与细化。

2)现象——系列广播电台和专业电视频道的产生。广播方面有新闻、经济、交通、音乐、文艺等系列;电视方面主要有新闻、综合、娱乐、体育、电影、电视剧、少儿、剧曲等。

一、广播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的主要节目类型

1)新闻节目

按照时间分类:早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

按照地域分类:地方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

按照内容分类: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

按照体裁分类:消息;新闻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专题;新闻特写。

2)娱乐节目

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文艺晚会、各类表演节目等。

广播如:广播剧、长篇小说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等。

电视如:电视剧、电视散文、电视小品、音乐电视等。

3)教育节目

分为社会公共教育和事业技术教育两类。

社会公共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传播历史、自然、地理、风光、科普等文化内容为

主。

4)广告

商业广告——产品、品牌、服务、企业形象等广告。

政治广告——政治人物为参政而作的形象宣传。

公益广告——非营利性的,倡导社会公德塑造社会形象。

2、广播电视节目的特殊节目类型

1)主持人节目:以主持人个人的风格魅力所组织或串联起来的节目。

节目特点:有固定名称、固定时间、固定长度、固定主持人。

主持人特点:亲近性、活泼性、情感交流性、灵活性、知识性、议论性。

2)谈话类节目

主持人与谈话对象就预先设置的问题或话题在直播室和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开放受众热线参与讨论。

特点:话题广泛、针对性时效性强、有感染力亲和力和现场感,制作手段可丰可俭。

意义:形成新的传播模式,展现时代风貌,有利于社会稳定,观照出社会文化现象。

3、广播电视节目的功能

1)舆论导向与道德规范功能。

2)文化审美功能。

3)传播知识信息,塑造社会行为范式。

4)娱乐和消遣功能。

5)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

4、广播文艺节目的类型

1)按照节目内容分类:音乐、戏曲、曲艺、文学、综艺、游戏、电影、话剧、广播剧、广播小品。

2)节目的功能分类:欣赏型、信息型、评价型、知识型、服务型。

3)按照节目制作方式分类:录播、直播、实况转播、组合、剪辑、创作、参与型(热线和佳宾)。

5、电视文艺节目类型

1)电视晚会和综艺性节目

2)电视音乐节目

3)电视戏曲和曲艺节目

4)电视游戏类节目

5)电视剧和电影节目

二、广播电视编导和策划

1、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板块化

1)板块式节目——“杂志型节目”,有固定的播出时段及周期,内容融合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类型于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

时段节目。

2)栏目化节目——以“星期”为单位将播出的时间按照计划分割给各个节目,使这些节目有规律地播出。

2、广播电视栏目的编导

1)编导的素质:政策意识、传媒意识、传媒意识、把关意识、创新意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2)编导的方法:选题——选材——编排——剪辑——撰稿——选景——选人——调度机位。

3、广播电视栏目的策划

1)栏目:借用了平面媒体的概念,指具有固定名称、固定长度、固定周期和内容的节目。

2)策划要点:名称响亮,定位明确,周期适度,长度得当,内容有持续性,形式有独立性。收视率预测有依据,广告收入有保障。

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的画面

1、构图画面人物、景物的安排与布局。总的要求应该是突出那些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内容。

2、光影: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恰当的艺术处理,

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及渲染情绪的目的。电影时光的交响乐,摄影机是光制的雕刻刀。自然光和人工光。

3、色彩:色彩是电影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情绪因素,它可以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给观众以浓重的情感熏染。

二、电影的声音

1、人物语言:人物对白和画外音。人物语言是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

交流和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是电影诸元素中具有释义作用的一种特殊元素。他在影片中起着虚实、交代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论证推理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

⑴对白《大话西游》通过人物对话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思想感情活动以及人与人相互的社会关系、感情关系和他们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电影中的对白还可以融合在故事中去叙述事件;电影对白还可以促进人物之间矛盾的激化,把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

⑵画外音:声源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可以是人声,也可以是音乐、音响效果。

2、音乐

3、音响

三、电影的叙事

1、镜头语言

2、蒙太奇

3、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摄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前景与后景等多种关系上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的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1)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2)色彩可以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3)色彩还可以来配合叙事。

4)色彩的运用可以成为导演的风格。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形象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分为两大类:人物对白和画外音。

1、人物对白的基本功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画外音:

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称旁白,用于记录片和科教片叫做解说;

二是剧中人的主观叙述,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1)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2)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以简要介绍,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作以必要的提示。

3)对人物的形象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

4)具有议论、抒情功能。

二、音乐

1、电影音乐的分类

1)剧作音乐(有源音乐)

2)背景音乐(无源音乐)

2、电影音乐的作用

1)戏剧性音乐:赋予情节或人物一定的性格化。

2)气氛性音乐:以音色、旋律、节奏的特点渲染气氛。

3)描述性音乐:利用音乐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相似性来解读画面。

4)情绪性音乐:让电影不仅能叙事还能抒情。

5)结构性音乐:音乐先于画面出现,使观众产生对视觉的期待,消除了跳跃感;其次,通过音乐的重复和变化节奏等,能够实现影片整体结构的统一。

3、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

1)音画同步强调音乐与画面在情绪上、节奏上的统一,使画面和音乐互相解释,互相加强。

2)音画对位,通过不同性质的画面与音乐的组合,可以产生超出画面或音乐本身的意义。

三、音响

除了人物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其他所有声音全部称为音响。

1、电影音响的种类

1)动作音响

2)背景音响

3)机械音响

4)枪炮音响

5)特殊音响(人工合成)

2、电影音响的作用

1)增强影片的立体空间。

2)渲染画面气氛。

3)组接画面,推动情节发展。

4)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5)表现画面蕴涵的哲理。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一、镜头语言

1、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为“景”。

1)远景镜头:镜头相对被拍摄的对象来说距离位置最远的景别。

2)全景镜头: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的全部,如同在剧场中观看舞台表演,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中景镜头: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的局部,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4)近景镜头:表现成年人的胸部以上的或与此相当的景物。

5)特写镜头:指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

2、焦距

从镜头外摄进的平行光线通过镜头后在镜片后形成的一个点称为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就是焦距。

1)标准镜头:用40-50mm的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接近人的视觉感受。(常用镜头)2)长焦距镜头:焦距大于50mm,可以把距离很远的景物处理成近景。(窄角镜头)3)短焦距镜头:焦距小于40mm,可以拍摄出视野广阔的景物的镜头。(广角镜头)4)变焦镜头:将许多不同焦距的光学结构组合在一起。

3、运动

1)推与拉

2)摇与移

3)跟

4、角度

1)平视镜角

2)俯视镜角

3)仰视镜角

5、视点

镜头的视点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

1)客观镜头,也称为中立镜头,即客观叙述人物的活动和事情发展的叙事镜头。它可以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观。

2)主观镜头,一种是以摄象机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可以给观众带来更逼真的介入感;另一种是摄象机的视点在表现画面内的人物时明显地表现导演的主观评价性的观点。

3)正反打镜头,模拟剧中人物对话时的各自的观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看说话人,并因此不断变换对话双方的视点。

二、蒙太奇

1、什么是蒙太奇

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设学用语,意思是装配、安装。

影视理论家借用这个词语引申为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电影制作首先要按照剧本的要求,分别拍摄出许多镜头,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加以组织剪辑,从而组合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到成为一部能为广大观众理解的、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影片。然后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为这部影片配上声音,这个过程就是蒙太奇。

2、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1)平行式蒙太奇

同时叙述几件互相呼应的联系的事情。

2)对比式蒙太奇

如:穷与富;强与弱。

3)交叉式蒙太奇

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发生的故事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

4)复现式蒙太奇

从内容到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画面,反复出现。

5)积累式蒙太奇

把性质相同而主体影象相异的画面按照动作造型特征的不同用不同的长度剪接成一组有紧张气氛和强烈节奏的蒙太奇片段。

6)叫板式蒙太奇

“说曹操曹操到”

7)联想式蒙太奇

8)隐喻式蒙太奇

9)错觉式蒙太奇

10)叙述与倒叙述式蒙太奇

三、长镜头

长镜头就是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甚至一个段落。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

第二部分电影评论的写作

由于电影评论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影片本体的评论,因而我们对于评论写作的阐述也主要针对影片本身。

(一)评论视角的确定

在对影片予以评论时,首先须确认是要进行综合性评论,还是主要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评论。如果要进行综合性评论,一般需对于文章的篇幅要求较大,否则很难做到完整的和系统的评论。而在当下报刊发表的电影评论中,较少出现综合性的评论,大部分是属于对于影片某个角度或几个角度的评论。这是因为,作为一篇评论文章,能够做到对于影片的一个或几个最有特点的角度或方面阐释清楚,且有新意,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而作为一部影片,其

具有的突出特点一般不会太多,不必面面俱到。

因而,对于影片的评论角度需做出选择。通常评论者对于评论角度的选择应持这样的原则,第一,属于影片最突出的方面;第二,是影片中最具有特色的方面;第三,具有研究价值的方面。基于以上的原则,评论者可以从电影的文本意蕴和艺术形式以及创作和制作三个方面入手,再予以具体的选择。

在影片的文本意蕴,亦即内容方面,又有许多角度可以选择。

其一、主题。

亦即影片的主旨。在进行主题的评论时,还需注意,一部影片,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影片,通常并不是只具有一个主题,有时,还会有一个、两个或更多的副主题,或者影片的主题或副主题比较朦胧,一时难以辨清,这都是正常的。从影片的某一个副主题入手进行评论,同样是重要的。此外,影片有时还会表现出一些虽未形成主题、副主题,但也富有意义和特点的思想内涵或意境,同样值得重视,可以加以评论。

其二、矛盾冲突。

在一般戏剧性较强的影片中,矛盾冲突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便在一些戏剧性不太强的影片中,也不乏矛盾冲突的表现,因而,对于矛盾冲突的评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在电影中,矛盾冲突通常表现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集团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议或斗争,它对于表现影片的主旨可以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一部电影的矛盾冲突中,有时又可以表现为主要的矛盾冲突和次要矛盾冲突,分别在影片中直到不同的作用,都是值得评论的。

其三、人物。

影片中的人物通常是人们评论的重点,一部影片人物塑造是否具有特色,是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影片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时不仅主要人物,而且次要人物也具有突出特点,值得评论。对于人物的评论,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于人物形象的评论,这是最为通常的评论,主要是对于人物的一般特点和形象特色予以评价;二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评论,就是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认知,进一步洞察促成人物形象形成的性格特点,这是在人物形象基点上的深化;三是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这是在人物性格分析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人物的心理状态属于人物的精神层面,这是人物形成性格特点的基本动因。而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又离不开对于性格和基本形象的把握,这三个层次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其四、情节。

情节对于作品的思想意蕴来说,应属于形式,而对于作品的结构和艺术语言等而广袤双属于内容,因而通常对于情节称之为内形式。在一部电影中,情节是故事发展的轨迹,在情节的延宕中,交织着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众多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遭际。在情节的发展轨迹中,通常表现为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等环节,正如中国传统戏曲理论所强调的起承转合那样,演绎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和人物的命运。由于电影意在表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情节的构织又常常呈现出反复的善,即出现主要情节与多个次要情节。这些情节有时呈现为平行的状态,有时则呈现出反复交错延展的情形。

其五、细节。

电影中的细节表现为在情节的运行中一些于瞬间出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或人与人的交流。细节在影片中经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来说,细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对于影片主题的强化;二是对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揭示;三是对于情节发展的推进。细节可以富有诗意式哲理,对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启示。

在影片的艺术形式方面,同样有更多的角度可以予以评论。

其一、结构。

结构与情节紧紧相连,结构是营造情节的方式和方法。电影的结构是复杂的。就其结

构特点来说,有的影片表现为平铺直叙的结构特点,有的则表现为两个或更多情节平等发展的特点,有的还体现为倒叙的或插叙的结构特点。在其结构的风格样式上,有的采用戏剧式结构,即特别重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矛盾冲突的营造与发展;有的采取小说式结构,即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其内在的规律自然发展,并不刻意渲染和激化矛盾;有的散文式结构,即有意淡化故事表层的冲突,更为重视潜隐在人物心理深层的矛盾,在其表层呈现出富有散文化或者诗化的特色。

其二、语言。

即指影片中人物的语言。与戏剧比较,电影更接近于生活真实,因而其人物语文更趋于生活化。但即使是生活化的语言,也是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富有艺术化的语言。电影特别注重人物语言的性格化,通过对于人物语言的表现,可以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于普通的生活化语言的表现,透视出哲理化的间蕴。

其三、镜头与画面。

影片的镜头与画面属于导演、摄影及美工等集体创造的艺术结晶,是电影中最为基本的艺术形式,它体现着导演的意图。电影的镜头与电影画面具有密切的关系。电影镜头可以相应地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它表现为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与程度。不同景别的镜头,意味着叙述方式的不同,以画面的结构方式、对空间造型内涵的表现的差异。人们对于镜头与画面的评论,可以通过对摄制者在叙述方式及画面构成上的艺术探索,进而昭示电影整体的艺术价值。

其四、色彩与光影。

这些同样属于集体的创造,也是导演创作思想的体现。色彩与光影的表现,在影片中至关重要,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艺术,而色彩又是对于客体世界的还原,它与电影的美术构想有密切关系,但它又是通过灯光师、美工师、摄影师等人的共同努力完成的。色彩与光影不仅是展示客体世界及大自然风貌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常常与人们的情感表现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对于影片中色彩与光影的关注,直接关涉到影片的整体风格与影调等课题。

其五、声音。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电影音乐和音响。电影音乐是影片的重要的形式因素,也是影片评论的重要方面。电影音乐一般又可分为主题歌、插曲和背景音乐,以表现音乐为要旨的影片更是将音乐的作用置于首要的位置。人们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特别关注电影音乐的特色与风格,以及与影片主旨、人物情感的关系。优秀的电影音乐通常可以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起到突出的作用。

其六、造型与服饰、置景。

这些通常属于电影美术的范畴。造型包括失物造型与其他景物的造型,服饰特指人物的服饰,置景是对于电影摄制所需要的景况的设置。人们从事电影评论也十分关注这些方面的特色,它对于电影整体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人物生活环境的营造以及氛围的渲染,是不可或缺的。

其七、特技。

以往的特技通常是特技师制作的,再加上人们的特技表演,形成不同寻常的画面效果。而在当代,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对于电影特技的制作已经大大丰富和拓展,可以超越人们的一般想像,制造充满奇特景象的幻觉世界,达到令人惊异的效果。高科技对于电影制作的渗入已经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力,丰富了电影的艺术特性,甚至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电影思维,这对于影评人当然是充满了诱惑的。

电影艺术既是集体创造的艺术,同时又是创作和制作并重的艺术。在一部影片的摄制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人是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成员,应是导演、编剧、演员和摄影等。影评家对于电影创作和制作的评论也大都焦躁于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导演。

导演是制作一部影片核心,他可以在选择剧本、确定影片风格、遴选演职员等方面提出重要的意见,甚至是决定性的意见。导演阐述通常是一部影片摄制的总纲,各个方面的人员都需要依据导演阐述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电影摄制中,导演大都是与其他各个方面的人员携手工作,并检同发挥作用。而在电影的场面高度等方面,则主要体现出导演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对于导演的评论,通常将其与电影的整体制作相联系,并重在导演风格与艺术思想的探讨。

其二、编剧。

电影剧作又与文学相交叉,要求剧作家既要在剧本中具有文学的特质,为电影摄制提供优秀的蓝本,同时又要求剧本适应电影摄制的需要,因而,电影编剧应懂得和善于使用电影语言。影评家对于忧伤的评论,既关注其文学特质和精神价值,同时也会对其艺术语言加以评析。优秀的剧作能够为摄制奠定成功的基础,正是基于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剧作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厚度。

其三、演员。

不容置疑,演员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演员的表演,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艺术素质,决定着影片的成败。影评家对于主要演员的评析,通常环绕着演员对于剧中人理解,以及创造角色的能力。演员通过口语以及自身动作语言的驾驭,致力于对人物心理世界的表现,更能显现演员的功力。

其四、摄影。

电影摄影同样是制作影片的关键部门,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其职能包括对于摄影造型风格样式的把握、影片造型基调的确定、人物及环境的造型设计、影片中光线、色彩与影调的运用、光学镜头及光学附件的选择、画面的处理与拍摄等等。因此摄影师必须与导演密切协同,准确和创造性地理解与体现导演的意图。影评家对于摄影的评析常关涉到影片的整体特性,同时具有较特殊的专业特点。

(二)评论写作的基本流程

准备阶段:

在评论写作之前,应当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即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做出决定。

其一、确定评论写作的类型,即确定即将写作的文章是属于综合评论,还是属于作品评论,或者是艺术家评论、电影现象评论、接受评论等。

其二、确定评论写作的文章的体式,即确认即将写作的文章是介绍式评论,还是鉴赏式评论,或者是理论式评论、研究式评论。

其三、确定评论写作的视角,即选择评论的角度。假定我们即将从事的是理论式的作品评论,那么就应当继续确定选择多个角度还是一个角度进行评论,具体讲,即准备对于那几个或哪一个角度予以评论。

写作阶段:

电影的评论写作应当是比较自由的,种种体式均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但作为理论式评论,则应的比较规范的要求。我们在此论及的主要指理论式评论。这类评论文章一般可以分作三个部分,即论点部分、论述部分和结论部分。

第一、论点部分

提出论点。评论者在对与影片予以全面和整体的把握,并对于影片的主旨予以认知之后,论及自己将要在本篇文章中探讨的问题或角度,继而对于该问题或角度做出自己的判断,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本篇文章的总认点,或曰主论点、文章的总纲,以下的部分要环绕这一论点而阐发。作为文章的目的,要与这一主论点时可以设置一个主标题,直接概括自己的主观点,有时可以在主标题之外设置副标题,往往主标题体现为对总论点的概括,副标题

则诉角度或说明。

第二、论述部分

论述这是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论者应当对于业已提出的论点展开充分论述。论述的基本方法有,其一,是分析法,即由分析走向综合;其二,是演绎法即由演绎走向归纳。事实上,这方法均是对于逻辑思维基本方法的遵循。

分析法。实际上,分析法正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总――分-一总的模式。

采用这种方法,应依据对于主论点进行阐释的,对主论点进行阐释的需要,对主论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分析法,一般应在总论点的基础上,分解出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均是主论点的侵权,同时又是对于主论点的论证。论者可以从若干分论点中确定几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方面,作为自己重点阐述的对象。然后对于各分论点分作并列的不同角度,集资平等地展开,形成与总论点等距离的关系。这可以对于各个分论部分进行论述了。

在论述中,应当把第一部分的分论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议论文,即首先提出该分论部分的论点,这一论点同时又是总论点的分支论点。继而,应当设置论据,即采用影片中最能够对于分论点有说服力的材料,加以佐证;接着应进行论证。所谓论证,主要应从几个方面去做,即论证分论点的正确性;论证上述论据的准确性;论证该分论点的特殊性,亦即个性特色等等。在具体写作中,也可以采用并列几个角度,夹叙夹议地进行论述,或者采用演绎的方式,分作不同层次,由浅入深、由前到后地论述。在论证完成之后,也可以由一个简短的结论。完成一个分论之后,继而进行下一个分论的写作,方法依旧。

演绎法。实际上,演绎法也正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层进式”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论者不再是对于总论点展开条分缕析,而是要对总论点进行层层剥离式的剖析。采用演绎法,论者应基于文章的总论点展开论述,旨在对于总论点辨析得清晰和透辟。鉴于此,论者可以以总论点为基点,找到一个切入点,从这一个切入点进入,或者由浅入深,或者深入浅出,或者由前到后,或者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或者由外到内,区分和设置不同的层次,呈现为层层递进的态势。

然后,论者可以依层次进行论述,每个层次的论点,均应设置论据,并进行论证。其论点、论据与谁的要求与分析法类同。特别是在论述中,可以显得比较自由,可将并列的和层进的方法交替使用,甚至采用少许随笔式的写作方法。与分析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演绎法每个层次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的关系、因果关系。亦即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因,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果。愈是往后,就与接近总论点,直至最后论点的得出,实现对总论点透辟的阐释。

事实上,在电影评论文章的写作中,人们时常将分析法和演绎法交替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将二者加以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这正是对于逻辑方法的有机遵循。

第三、结论部分

无论是分析法还是演绎法均应在评论的最后设置结论。采用分析法,分析之后必须有综合,综合就是结论;采用演绎法,演绎之后必须有归纳,归纳也是结论。分析之后的综合,既呈现为对于各分论的焦躁与概括,同时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这一结论既应与文章的总论点相呼应、相吻合,同时又应在前者基础上有所深化和提升。或者论者还可由此申发开来,写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使人获得更多的启示。而演绎之后的结论,既是对于论题的剖示,也是对于文章总论点的应和。演绎式写作的层次递进,其最后的层次可能就是结论。也可以在完成演绎之后继续有所深化和提升,得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这些都可由论者根据需要去把握。

在此,有必要对于随笔式评论写作予以阐释。随笔式评论也是常见的一种评论方法,这种方法更为自由。在文体上,这种写作体现为行云流水的状态,它不拘一格,不受写作形式的局限。在内容阐发上,它一般关注影片中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点,而置其他于不顾,且往往

开门见山,切中实质,信笔由来,淋漓酣畅。这类文体看似自由随意,实则正像文学中的散文写作那样,要求其形散神不散。笔式评论显得自由潇洒,实则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律,既要遵循写作主体内在的风靡一时逻辑,同时又要遵循客体、亦即论题的内在逻辑,并在写作中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因此,这类评论实则是一种具有更高要求的评论文体,并非初学者所能写好。

(三)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评论写作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既有着与一般理论文章写作共同的特点,也具有与一般理论文章写作不同的特点,因此,应当基于其特点,注重其内在的写作要求。

1、立意深刻,首先应做到观点的正确与准确,同时尽可能做到富有新意和深度。

2、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应当严谨与完整,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应联系紧密,合乎逻辑。其语言应主要是理发的语言,而不应是散文的、叙述的语言。

3、文风端正,电影评论应倡导健康的思想与审美倾向,坚守良好的文风,坚持科学的方法,以理服人。

4、行文流畅,尽可能做到文章的流畅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其语言应做到准确、规范,富有个性。

(四)电影评论的写作

由于电影评论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影片本体的评论,因而我们对于评论写作的阐述也主要针对影片本身。

一. 写影评的准备

1.生活经验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影片中,作为其中一个关键角色

2.文字水平表达的需要,能够言辞达意,表现自己的思想

3.电影常识是对文章进行构想的基础

4.理解能力是分析影片的保证

二.写影评的步骤

1.整理观感看电影时带纸和笔,记录一些情节和资料,都是提示性的,要把故事看明白,弄清

电影是什么类型,导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2.拟定提纲(不应是思路跟着影片内容走)

①形成一个开头(最重要)起笔要奇,但要同下文符合.

②观点一

③过度段

④观点二

⑤结论

⑥题目最好最后来考虑,看完影片后灵感突来,出来题目.

2000年评<<黄土地>>的一些好题目

从感悟上<<原汁原味的抗争>><<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韵致>><<事简而韵远>><<沉重的信天游>><<情牵黄土地>>

从理性上<<社会前进中文明符号的再次延展>> <<历史留下的反思>><<文明和愚昧的冲突>>

哲理性<<沉默是金>><<觉醒的羔羊>><<把握一份苍凉感受一份厚重>>

影评写作的注意点:

一、梳理故事应该成为写作的准备,不能写在试卷上。

二、不要仅仅谈“内容感受”。

三、明白副标题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四、“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不能动手写作。

五、学会舍弃。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在一张卷子里。只要与众不同,合情合理,

内部有逻辑关系就是好文章。

六、“论风格”的试卷很少能成功的原因是不懂什么是风格。“艺术特色”类的也是如

此。只写一些主题、人物、结构、画面、镜头、色彩、音乐、民俗等各个方面,却很少提及这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这不是论风格。

常见的几种低分试卷

一、复述故事型:顺着故事的线索写,把故事“翻译”一遍。65分左右。

二、介绍复述型:打乱了顺序复述,最终还是复述。65分左右。

三、全面赏析型:涉及面很广,却缺少内部联系。蜻蜓点水,深浅不一。70分左右。

四、散文杂感型。一段一段的感受很多,却缺乏内部的逻辑联系。

成功的影评类型是人物形象分析型。

电影赏析与电影评论的区别:

电影赏析是面面俱到,电影评论是深入一点。

电影赏析是蜻蜓点水,电影评论是层层深入。

电影赏析是个人感受,电影评论是有理有据。

关于标题

标题一定要与中心思想有关,越密切越好。标题应该是评论性的。

标题中“试论”、“小议”、“浅论”等字眼最好不要用。

行文中出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跑题的标志。

“总之”、“综上所述”都可不用。

尽可能从正面评论。

写作中不要换另一种颜色的笔。

艰苦地写作

轮到最终的写作了,这该是叫人激动却又磨人的工作。纵有千般感怀、万种证据,却要以少而又少的文辞表意传布,光是确立主题立意就够叫人为难,何况谋篇、布局、运用辞汇了。

一、立意用其他

立意是开写的始点。文以意为主,影评自然不例外,听听唐末大诗人杜牧的妙论:杜牧在中国文坛上第一个真正透彻而明晰地作了概括。在他看来,意乃文章主宰,牵一发而动全身,余则元素,随之召唤。文无意则一切散沙一盘,均不得成立。

继后的王夫之“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元代学者程端礼“作文以主意为将军”等,均是一种呼应。

影评写作当然要交代明白立意所在,这就要求它作者注重炼意的工夫。

“文高由识高”。(王文禄《文脉》)

“大约胸襟高,立志高,见地高,则命意自高”。(方东树《昭昧詹诗》)

“意忌庸,忌陋,忌袭”。(俞彦《爰园词话》)

以上均是不可置疑的结论。正如前文略陈,文艺的使命本在探勘人生富矿,因而,在影评劳作中,人生意识、社会健全意识自不待言。此谓立意之“善”。

次者,立意当一律。一篇影评,如若东谈道德、西谈法律、南谈经济、北谈制度,自然不能深入发挥。所谓多山头乃无山头也。诚如近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所述:“意之患二:曰杂,曰竭。竭者不能自宣,杂者无复统序。”

立意当然要反对陈腐的渗入,应尽可能发抒他人未发之见;或者在已有基础上再做引申推进。这里要慎重对待两种可能性:一是假他人之衣冠笑貌为之,一是专务猎奇忘却影评的实际特色。

除此而外,立意当能审时度势,新格高标,去私心、忘偏见,在坚实基础上做出超绝的迈进。每一篇成功之作都是范例。

慎选介入角度也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进入组织工作的起点,对材料的选择、标题的拟定、引文的展开关系重大、假如只研究音乐一面,则其他材料纵是“美材”,也只能做成背景材料,在建立尝试的理解空间方面做出贡献;假如全面出击,则要纵览八荒,面面俱到调动起一切有用资源共聚心府,利于发配、调遣;假如选用道德批评,则是一种情形,换成结构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符号批评等,又是另一番风云景象。继后的章节对此将有更翔实之论析,这里不做赘叙。

二、谋篇结构

影评写作也要依赖用心地经营谋划,除了“言有物”之外,更在“言有序”。

提到谋篇结构,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之论颇有意义:

此处之“附会”,显系“附辞会义”之缩略语,“会义”是将文意合成一个整体,而“附辞”则是结合

内容来安排文辞。借由上段文字,刘勰大体点示我们注意四重要义:文章结构首先要把握住全篇文脉,这样才能综合调度全篇布局;写文章应重视开头与结尾,并使之制于一脉,圆合无迹;依据内容需要取舍、组织材料;每每为文,应前后沟连,细针密线,天衣无缝。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更以“结构第一”标目:

说到谋篇的原则,则要说明如下几点:

(1)主题思想与可据材料的结合是核心框架中居于统帅之位的东西;文彩、修饰犹如皮肤,为辅助之物。各归其位,各事其义。

(2)结构安排要“依源而整源”。特别地强调一切由主题出发的基本操作原则。

(3)胸怀全局,落成有法。文章结构之目的在于表意达情,因而,任何局部之落定都得服从于整体利益。所以,由整体出发来安排定夺就十分之重要。如果像挤牙膏似地,想一句写一句,七拼八凑,中心散落无策,招致全局失败。

除去一般原则外,谋篇结构中至为重要的要算制标题“统首尾”诸事了,它们是影响影评写作的极端显在的问题之一。

先述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居于最显赫位置、以最具抽象性或涵括性语文表意的一句或两句文辞。它的目的在于揭示内容、诱使读者阅读正文。

影评的标题方式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里略举大要。

由单一的一句话组成的标题叫单行题,一般情况下,都能点明信息;两行或两行以上句子组成的标题称为复合标题。常见的影评文章的复合式标题多是主题+副题。主题以简洁话语交代文章主要观点,或向读者传达最主要的东西。副题居于主题之后,用来标明主题的指向、事实。

由表意程度划分,标题可有实题与虚题二种。实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其特点是

具体标明影评内容,虚题则是虚化、抽象的标题。

常见的标题大抵有下述种类:

1、赞誉题。如《大兵电影·大师手法》《喜剧民族形式的成功探索――影片〈两对半〉观后》《雅俗共赏的新尝试――浅议影片〈神鞭〉》。

2、论断题。如《从女性崇拜的轰毁到理想人格的破灭》《〈黑面人〉的奇、情、味》《“无力回天”的悲剧》。

3、论战题。如《驳斥江兼霞的〈关于影评人〉》《情节·人物·意识――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问题》《清算刘呐鸥的观点》。

4、批评题。如《何时梦醒?写在〈粉红色的梦〉后》《〈脂粉市场〉的三点缺憾》《白障了的“生意眼”》。

5、比较题。如《从东西文化观〈罗生门〉与〈公民凯恩〉》、《论张艺谋的“点金式”――〈菊豆〉与〈末代皇帝〉之比较》、《电影艺术中的几泡尿》。

6、设问题。如《扩张?传播?交流?--从文化角度感受〈泰坦尼克号〉》《恶耶?善耶?喜耶?悲耶?――话说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端盘子”的出路在哪儿?》。

7、并列题。如《〈机组乘务员〉与“灾难片”》《情境·人物·戏》《嘎劲与雅气》。

8、转折题。如《一个太阳,两种感受》《〈皆大欢喜〉看后皆不欢喜》《“西瓜地”不如“裤料”》。

9、浅议题。如《浅论〈红高粱〉中的颠轿》《对〈幽谷恋歌〉的一点看法》《小议〈陌生的朋友〉》《“艺术情趣”小议》。

10、杂感题。如《“老演少”可以休矣!――看〈第二次握手〉有感》《从一场戏谈起》《银幕拾零(六则)》《是否过分了点――影片〈锅碗瓢盆交响曲〉观后随感》。

11、推介题。如《推荐两部教科书》《该看一看〈活着〉》。

12、新闻题。如《〈南郭先生〉有新意》《〈红色恋人〉的路子非常新鲜》。

13、综合题。如《当代影坛四大时弊》《说当代纪录电影》《怎样拍电影?!――“电影拍摄公式”小辑》。

14、拟人题。如《生活在叹息》《道具的抗议》。

15、比喻题。如《硬吞香蕉皮》《家:苦海方舟――〈红西服〉印象》。

16、哲理题。如《美,是性格和表现》《立异方能出新――谈〈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反色彩效果》。

17、反问题。如《请教》《两个想不通》。

18、熟语题。如《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评包氏父子“理想”之毁灭》《儿女情长,英雄志壮――谈〈秋瑾〉中一双小独生女的穿插》。

19、格言题。如《“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怎样看待影片〈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略谈〈大桥下面〉的含蓄美》。

20、评书题。如《话说〈红高粱〉》《话说“做”电影》。

21、“关于”题。如《关于〈拯救大兵瑞恩〉的话》《关于影片〈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关于〈红色恋人〉的定位》。

22、介绍题。如《卡赞的〈欲望号街车〉》《有什么话好说――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

23、自介题。如《〈菊豆〉――跨文化电影的阐释学读解》《〈风雨故园〉:从文学构想到银幕呈现》《〈霸王别姬〉――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历史、情节和观念》《〈海和毒药〉的小说、剧本与电影》。

24、诠释题。如《Quatsi就是生活――论戈德弗莱·雷吉奥的影片》。

25、散文题。如《黑色的太阳……》《……时明时暗》《于无声处……》。

开列当然还可以继续下去,但它的启示意义已不再重要,因此,我们有关标题形式的陈

列也就告一段落。

标题写作如同广告,它的写作应加以特别之注意。要题文相符;要有分寸感,不可太满;尽可能别致;要生动感人;简洁、精粹;要有读者意识,易于接受;注意修辞之巧用;注意形式上尽可能美化。

再述开头

开篇是文章的面目之一,不可随意处置。陆机的意见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宋代吴沆主张“首句要如鲸鲵拔浪,一击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于落句要如万钧强弩,贯金透石,一发饮羽,无复有动摇之意”(《环溪诗话》)。元代陶宗仪引述乔梦符论乐府做法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辍耕录》)。明人谢榛则言:“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清代李渔总结作文妙法说:“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闲情偶记》)学人唐彪《读书作文谱》中则说:“一篇机局扼要,全在‘文之发源也’。此处若得势,则后‘皆有力’。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

新闻传播学家的意见也可做成参考。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程》有云:“导语和剧院的门面一样,是吸引人注意的。”美国新闻记者杰克·海敦《怎样当新闻记者》说“导语能否吸引人往下看的关键,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美国记者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开篇之重要实在不容怀疑。

开篇之结构与操作也便显得分外困难。总结既往,列示成功者如下:

1、入手擒题法。此类开头法一般单刀直入,胆气逼人,引人注目。

2、概括题义法。此类开头起句居高临下,提挈全文,使后文之开展统体一贯,不蔓不枝。

3、突兀壁立法。这种开头,往往劈头一段怪论,骤然读之,大有“高山落石,不知其来”之感,不知作者缘何生出这许多奇语妙思。

4、代用他人评议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引入其他相关评论,而后入题。

5、借他人疑议法。这种方法一般先以他人存疑之展开为整体介入做成基础,使继后的讨论更趋合理。

6、类比开头法。这种方法往往由同样的、相近话题谈起,而后极自然地引入正题讨论。其间“单元观念史”意识极为明显。

7、借历史指涉开头法。这种影评往往由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描绘入手,而后介入更为具体的本文评论。

8、简介开头法。此类开头往往简要介绍一些影片信息,借此给读者一些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利于说服读者。

9、导演风格或情况发展开头法。这是一种较常见的影评开头法,它往往借介导演、演员或主要评议对象个人的风格、经历来引出对影片的总体分析。

10、借社会反应开头法。这类开头法先引出社会对一部影片的各种反响,而后再介入个人分析。

11、先扬后抑的开头法。这种开头法颇与我们熟悉的辩证眼光相似,但它的用法却不同于辩证眼光的一面怎样另一面怎样,而是将中心力量落在其最后一点上。前面的褒扬只是贬抑的一种铺垫。

12、以旧带新法。这种开头法先写人们熟悉的“远闻”、“旧闻”,“推陈”为了“出新”,达到比较、沟通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有起兴之功用。在这里,可以从古代的一事件、古代某一名人、古典文学中的某一事实写起,也可从当代文学作品的某一事实写起。

13、解题法。这种开头方法直接承题,并对标题做十分有效的说明、诠释。苏联著名评论家谢·阿·托洛普采夫对中国新时期电影(包括文学)的论述,所用标题是恐怖式的――《长城的坍塌》。

14、设问开头法。这种开头方法先设问题,而后再逐渐展开。其吸引力与悬挂的角度是十分明显的。但设问要准确、科学。

15、对比开头法。很明显,这是一种使影评对象处于许多可比物组成空间从而强撞击、强对抗的一种开头法。有泛比者,也有两相比者,有全方位之比,亦有单项元素之比。关键看影评之需要。

16、再现画面开头法。这是一种影评者十分熟悉的开头法,它先是以不愿影像来完成叙述,并为继后的讨论限定视域。仿如电影的镜头语言,这里的文字十分有趣。

17、抒怀开头法。这是较为常见的开头方法,以流畅之笔状写观影后如诗如画美妙感受的方法。不用说,它的文学性相当强,用语相对讲究,夸张程度及主观性也强。但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利于信息传播。

18、议论开头法。不用多说,这是借议论开篇的方法,它的气势是相当充沛的,但不科学使用,会使读者觉得乏味。它需要特别。

19、直接开头法。不绕弯子,不铺路、搭桥,而是干脆利索,直奔主题的正是直接开头法。

20、说明性开头法,这种开头法往往单列一段,用来交代影评主体的用意、姿态、目的,以及一些特别的事项。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开头的文字风格与正文会有相当悬殊,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渗透着影评人的人格、风格。

开头的方法可以有许多,例如,它还可以是对话、顺口溜式、数字表述式、由头选择式、联想运用式、象征开掘式,当然,它也可以是幽默式……只要你乐意,只要能在效地传达信息,它可以是任何方式的。这里并无成法。但却有原则。开头应当尽量避免陈词滥调,诸如“某某是一位中国导演,他的电影非常风行”等等话语就应当尽量少用。

开篇应当能吸引人,它是显示本文魅力的关键一环。当然,我们绝不主张花哨。

开篇最好能点明研究对象及作者欲专注的主题。

开篇最好有启发性,能奠定整体动作风格。

主体

主体段落当然是极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最翔实地报告着影评人的心得、感受。因而,篇幅也长,我们无法详细例举。由原由而言,提醒注意如下几点:承接开篇;最好分成各小段,利于集中诉求,也利于控制动作;论证要扎实,且忌轻浮放浪;注意必要的修辞技法等策略运用。

结尾

与开头受到相近程度重视的是结尾。俗语有云“头难起,尾难收”,正此之谓。一篇文章假使开了好头,却无好结尾配合,同样会令作者惨遭失败之命运。刘勰说过:“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

至于结尾之法术,则一尽而一。或如高山转石,或如拦截奔马,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如李渔所云“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销魂欲绝者”(《窥词管见》)。何去何从,大体视具体情形而定夺。徐师道早有教诲:“平调舒徐绵丽者,结须为雅词,勿使不足,令有一唱三叹意;奔腾汹涌驱突而来者,须一截便住,勿留有余”(《文体明辩序说》),完全可做成结尾的基本原则。

具体的执行要困难得多,对某些人而言,写结尾一般的策略是以稍微变化的字眼重述行文中的主题。它们十分机械、无聊,倒人胃口。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优秀的结尾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效的结尾方式却千变万化。究探情形,简要总结如下:

1、要总结式。在许多内容复杂难懂的影评结尾处常用此法,它不仅可为读者收拢正文

所开诸头绪,

提醒正文内容,而且,更可强调重点。

2、号召式结尾。这种结尾秉承前文宗旨,利用简洁文字,强调主题的价值,并希望有

更多反思、讨论。

例如张晓崧《悲剧的“悲剧”》一文指出,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产生悲剧产生悲剧并需要悲剧的时代,但我们的电影却不敢写悲剧,即是写了敢不敢写足。

3、反诘式结尾。这种结尾以反问来强化意思,使正文所点化的意见更有其力度。张怿

琼《于细微处着

色》正有这样的特点。

4、进一步扩张法。这种结尾,在正文结束的后,使讨论的问题有进一步的扩充,除保

存本有力量外,

更加入了大量的辨析,给文章留有一个永远追寻的印记。刘南《情节·人物·意识――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进行论辩,对王一川文章的若干观点作了个人化论析。

5、设置疑问结尾法。这种结尾法与扩张结尾法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只是它不曾有野心

企图添加什么,

还是原有的世界里打问探访。但它却以最终的一个疑问作为结尾,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召唤读者加入批评的世界。

6、议论深化结尾法。这种结尾借议论之手段,使影评的中心观念再次得到强调。美国

电影评论家布·巴

沃的影评文章《寓美于质朴之中――评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所能显示的特征中,就有结尾的身影。正文评述过它的魅力、人物、表演、不足等。

7、缺点陈示法。这类结尾当然是与正文结构紧紧相联的,以主要的篇幅力赞影片的成

功,最终,则笔

法转来,指陈出若干的不足,期望引起关注。

8、描述结尾法。这种不常见的结尾是借着自然的叙述来完成的。它是理性分析之后,

选择适当画面评

议予以衔接,同时也是一种特别演化而感人的结尾方法。一种十分富于音乐效果的带有余韵的结尾法。

9、借他人的话语结尾法。不需多说,这种结尾法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它选择一句、一段专家或名人的话语,不但替我们表达了意见,而且,也使所发见解有了可靠的支持。一个联盟的方法。但问题却恰恰出在选择上,因为选择什么最合适是一个让人苦恼的工作。成功的作品会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叫我们明白了一些东西。

10、自然结尾法。此种结尾是最常见的,例如在波琳·凯尔、文·坎比诸影评大家的劳

作里,我们所

见着的正是这种结尾方式。它们附合行文的需要,诚如苏东坡所说的:“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我们说过,结尾方式亦无定法,绝无任何公式可概括无遗,主要依文章来势和表达需要而选定。

统首尾的工作是艰苦的,的确需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长期的动作中人们发现,开头与结尾总要较其他段落来得生动,同时,一个成

功者不论选择平凡的语调亦或才气横溢的姿态,却都使字里行间的意涵丰厚到了极致,尤其

在文章的重点之处。

典型的影评格式也有必要列示,它们是一种框架,愿意使用者可以尽量放心地堵塞就是,不会有危险,但也不会太闪光。

另外,根据研究分析证明,影评人的论述高潮与电影的高潮往往会不谋而合,而影评人的观念与修辞收尾的方式,往往是以对电影最后一场戏的解读来作结。

电影评论的部署策略与其他任何传播策略本无多大差别,理由其实很简单:人生的交往必须有相当的公式,离开约定俗成性便要受惩罚。

高度的技巧与策略

批评文章风格乃由高度的修辞技巧与策略而形成,这点无需置疑。于是,尽力在写作中灌注有效的技法,实乃影评人一大工作。

影评在具体的表现中当然是一种文字的艺术组合工作,因而,字法之了解实为必要。但却不易。钱钟书先生有云“语文文字鬼黠如蛇”“用字就像用兵,要‘虚虚实实’”。

具体到影评写作,同样如此。

有关《警魂记》:“玛莉安是不是以为世界上没有人有能力让她感受到这点?是不是以为没有人能让她自在而热情地获得?”

有关《蝴蝶梦》:“如果溺毙还不足以浇灭这个女人的欲望,我们又如何确定烈火能将其欲望人继灰烬?”谈到安东尼奥尼如何以平板的镜头去除角感:“角碰有确认的作用,在人们在失去联系时,特别急需接

触式的重新确认。”

其中文字之有响有应、得力与得所都量相当精妙的。

对文字的要求,影评写作有如下几点格外重要,务须慎加注意。

1、具体的语言。影评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流行为,因而,借语言重塑表达观感的影评的中心便是具体化原则。因为读者是如此依赖对某一场戏或段落的具体化。

2、注意文字的显义与蕴义。显义指字典意解,蕴义指一个字的任何相关意义,或指言外之义。何去何从,要观察具体的语境。

3、注意语调。语调当然反映着你的态度,务须慎重。“所谓的纪实手法绝不能被一般观众所接受”就会被视为作者过于偏激而无法做出客观评论,如果改为“纪实手法的问题是,它的朴素、平静、不喧哗往往会被一般观众所视而不见,从而失去效能”,则要中立,公允得多。在影评写作中,作者需要有相对的中立姿态,有其平常心。

4、尽可能使之富于变化。指称同一物时,适当的重复十分必要但由始至终只用同一面孔则让人生厌,成为降低兴趣的关节。例如,在讨论张艺谋影片特色时,是否可考虑“张艺谋”、“导演”“《红高粱》的创造者”、“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位几乎问鼎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导演”等的换用。

5、简洁到最好的地步。一切优秀的影评文章均要在经济原则上做文章,它应当用量少却收获大,而不是相反。在西方传播界有一个人所共知的概念,叫“KISS原则”强调撰文要简单、笨拙(Keep simplw,stupid),它也适合于影评写作。影评写作应当删去多余的字词,使文意明晰可见,有“风吹草地见牛羊”之功效。

6、句型恰当变化。句型结构的单一是当今影评写作乃至一般作品创作中的觉疾病,过多地使用陈述句,使文章表意十分呆板,缺乏必要的灵气。

7、利用专有名词。正如凡·雷斯指出的,学术评论者的声名可以透过创造专有名词的方式予以建构,后来的使用者大都会采用前人加诸该名词的内在前提。专有名词的确可以帮我们说清楚很多深奥的问题,而无需过多的语言。

8、流畅与自然。写作影评自然当考究文字,斟酌用意,求一番炼意炼字之力。但切不可矫情失真,使心声失真、言词饰伪。例如大话、高话、官话之泛滥,就十分地让世人厌恶并唾弃。

9、文质彬彬。孔子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永远值得我们注意。影评写作当然要求注意深刻命意之后的文采辞章,因为“用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0、注意文章节奏。

巧用修辞双刃刀

影评写作与修辞关系密切。修辞是调整、修辞语言的技巧,是充分达情表意的利器。但这利器却有它适宜的语境,稍有不慎,不但不能提升威力,反会招致自损其身的效果。正面略举数例予以说明:

1、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证据一致、意义相关的语词、句子排列成串的手段。影评评议常用排比来强化气势、和谐节律,使语言受众受着反复冲击,从而深化对信息理解。

2、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也是两种以语势作为理解路径的辞格。设问是先提一个问题来蓄势,然后现以答疑的方式来推送有关的信息。反问是一种答就在问中的问句,从肯定方面问,意在否定;否定方面问,又意在肯定,最终要求另外作答,其语势较一般陈述性的肯定句或否定句要强烈得多。

3、比喻:喑的远亲交易。它是利用人们认识上的联想规律,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描绘或说明乙事物的修辞手段。它可以以浅喻深,以具体喻抽象,以易知喻难知,是影评评议形象化的重要手段。

4、对比。对比借助于两种以上存在物的比较来传达一种对抗的意向,可以十分严肃地而且准确地传达个体意见。

5、比拟。比拟是一种化物为人,或化人为物、化甲物为乙物(拟物)的手法。妙用此格,可将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

6、回环。以上句的末尾作下句开头,又以下句末尾作上句的开头的一种回环往复的修辞手法。

7、点化。将成语、熟语、诗句等加以改造或仿造,用来表意达情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申辰评议电影《包氏父子》人物形象的影评《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评包氏父子“理想之毁灭》,便不乏大量的点化手法:“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便是套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哀其不智,悲其不志”,则是套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有效的技法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有云“文场笔苑,有术有门”,相信明智的读者自有理解。这里简要予以示解。1、抑扬妙法。抑者,按下、收束;扬者,振发、开放。所谓抑扬法,亦即发述自己本意之反面,尽力

铺染,然后笔锋一转,使文章前后构成对立对照的形式,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增强艺术魅力,翻推新意,耐人寻味。唐彪《读书作文谱》有论:“凡义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收敛,笔情屈曲,帮谓之抑。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使文章有气有势,光焰逼人。”在影评写作中的妙用,可参阅本章所介绍“对比开头法”列示的范文――《〈红色恋人〉:诗化了的历史叙说》(思忖文)

2、开合自如。初学写作之人,往往有了一层意思便老老实实写了出来,文章自然难以转迥曲折,可见开合不可忽视。“开”者生发之意,讲求从原初所写的客观事物上向远处宕开,能够就物生意,就此意生彼意,层出迭发。所谓“合”,即有操纵,不是任意游笔、信马由缰,而是如放风筝一般,总由主题所牵制。一开一合,就构成一个波澜,再开再合,波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一、广播电视节目时广播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二、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三、电视传播符号— 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四、电视影像特征: 1、再现性 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 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 4、限定性显示空间 5、感性的符号形式 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五、电视影像要素: 1、镜头与蒙太奇 2、画面构图 3、光线 4、拍摄角度 5、运动镜头 6、景别

六、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 1、易于接收 2、可听性 3、准确性 4、完整性 5、通俗性 七、广播优势: 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2、听众覆盖面广 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八、广播劣势: 1、不易保存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九、电视优势: 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 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 3、时效性强 十、电视劣势: 1、不易保存 2、选择性差 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十一、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较明确的事件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的事件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含其中的典型意义。 十二、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十三、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十四、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十五、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 十六、连续报道: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 十七、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 十八、深度报道:运用揭示、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年至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

归纳 湖师大 戏剧与影视学名词解释727:湖师大戏剧影视学经验贴

727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学概论》与《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电视剧 纪实美学 新英雄主义 纪实电视剧 诗化电视剧 电视短剧 电视单本剧 电视连续剧 电视系列剧 《一口菜饼子》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于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播出。是中国电视剧的开篇之作。《一口菜饼子》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它叙述一个忆苦思甜的故事,塑造了—个承受生活重压,为救女儿

而省下仅有的一口莱饼子,最后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母亲的形象。 《望长城》是摄制于1991年的纪录片,该片彩了主持人串联的形式,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全面介绍了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系等等。全片不仅考察了长城本身,更多的还表现了长城遗址沿途人民的生活状态,该片的纪实风格,对以后电视片的影响巨大。这部系列片从更广泛的范围反映长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及长城区域的风俗民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始于本片,它开创了中国纪录片的一个新时代,推动着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巅峰 电视综艺节目 电视综艺晚会 是指庆祝国际、国内法定节日和我国民族传统节日而举办的电视综艺晚会。内涵包括一是为庆祝法定节日而举办的综艺晚会;二是为庆祝民族传统节日而举办的综艺晚会 是指为纪念在历史上或刚刚过去的时间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以事件的发生日或以人物的诞辰、活动标志时间等为缘由而举办的电视综艺晚会是指具有某种行业特点的,围绕行业所规定的范围而确立主题思想的综艺晚会是指

为配合国际。国内某一特定时期的宣传或诉求任务而举办的有特定主题的电视综艺晚会 电视娱乐节目 电视专题文艺 电视艺术片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形态——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一中电视艺术样式。 围绕着一个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以音乐、舞蹈演出为节目基本构成要素, 通过电视的艺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加以二度创作而形成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谈话节目 《实话实说》 电视纪录片 人文类纪录片1 文化人类学题材纪录片2 历史文献类纪录片3 人物类纪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之《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②要坚持把 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根本点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思想上,我们的党在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 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一)子虚乌有二)合理想象三)以偏概全四)猎奇传讹五)导演摆布六)添枝加叶七)商业炒作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A、接近“起点源”法,尽量接近“起点消息源”,坚持不做实地采访、不到事发现场不写新闻,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可靠的方法。 B、全面采访法,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最新广播影视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职称考试

广播影视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职称考试

《广播影视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广播影视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广播影视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三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三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将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三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 《广播影视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六年三月

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知识整理(死记硬背)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分析: 单本剧、系列剧、历史剧、情景 喜剧、名著改编、通俗剧、革命 题材电视剧、红色经典改编 电视散文、电视小说 春节晚会、游戏娱乐节目(真 人秀、栏目剧)、音乐电视 情节与结构、情节与节奏、情节与故事、冲突与情境、内容与形式

第一部分:电视艺术概念 一.电视艺术定义 ?张凤铸:电视艺术是博取广纳、自成一体,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兴艺术。电视艺术是电视的派生物,主 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它一方面继承了母体的先天条件——电子技术的先进性给它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广泛性、敏捷性和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借鉴电影、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带来了声画的可溶性和艺术技巧的多样性。 ?苗棣:根据艺术的常规定义,为使接受者获得审美愉悦而创作(制作)出来的东西是艺术品,这种创 作本身就是艺术创作,因此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且比重很大)是艺术作品。电视中与审美相关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段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电视艺术具有即时传真的特性,是综合艺术、大众艺术。 ?高鑫: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 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二.电视艺术基本特性 ?张凤铸:逼真性与假定性统一;兼容性和选择性统一;大社会与小家庭结合。 ?苗棣:①即时传真。即时传真的基本特性使电视艺术具备三个基本功能:通过图像和伴音系统实现对 外部世界的完美再现,即时传达艺术信息,直接传达——复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后两点是电视与电影和其他艺术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一次传播使电视难以反复欣赏品味,新奇取胜平庸浅薄,线性流动难被细品,被动接受节奏难握,艺术批评事后诸葛;②综合性。苏联学者把电视的综合性称为“珂拉支现象”,指电视节目可以弄成一堆互不相干的内容的大杂烩。电视艺术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综合,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综合,形式美与叙事美的综合,多重艺术门类的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

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

新闻基础知识大全

基础知识 (1)新闻的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A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B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C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D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E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2坚持党性原则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四是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五是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3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守宣传纪律的统一。党对新闻带来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 (3)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奋发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鼓舞和启迪人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批语报道的联系。 (4)舆论导向:1含义舆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确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访法论的重要内容,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5)舆论监督的实质:1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社会五种功能:一是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二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三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四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五是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如何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一是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会计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二是会计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三是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四是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五是会计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地进行。 (6)政治家办报办台:1957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一是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二是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三是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四是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五是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3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

新闻基本知识讲解

新闻基本知识讲解

新闻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近发生:时效性,要及时报道 事实: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有的学校将没有参加活动的人物照片也放上来,将没有参加的领导也写进来,擅自修改活动时间等,都是在扼杀新闻的生命,弄巧成拙。) 二、新闻五要素 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5个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当然,大家在报纸上也会看到一句话新闻、图片新闻,或者只包含几个要素的新闻,和这个理论并不冲突。我们网站上一般要求内容稍微全面一些。 三、新闻的结构 即新闻文体的组合形式。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5个部分,有的新

供娱乐,丰富生活;刊播广告,服务经济等。 多样性功能中,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是它的基本功能;其中又以报道新闻为主要功能。 我们网站的新闻功能主要体现在两项基本功能中,服务于武昌教育发展。 七、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在教育领域,比如,寒假期间,学校设计的特色作业和活动;中高考期间的特殊考生;教师节前夕对优秀教师的报道,对新近出台的教育政策采取的措施等。 武昌区教育局统宣科 2011.3.18

广播影视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职称考试.docx

《广播影视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 a 刖H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屮、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北京市屮、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屮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广播影视专业屮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广播影视专业屮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索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中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三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屮划分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三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对于木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将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三种专业类别试题屮的一种作答。 《广播影视专业基础与实务(屮级)》考试大纲 编写组二OO六年三月

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知识整理(死记硬背)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总结 知识结构图: 电视艺术的概念:电视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继承与特性) 第一部分:电视艺术概念 电视艺术的基本特性:电视就是综合艺术 电视艺术的范围 各类型作品的概念 第二部分:电视类型作品 电视剧 各类型作品的特点与创作规律 电视文学 电视文艺 视听语言规律 第三部分:电视创作规律 艺术创作基本规律 节目流程 第四部分:电视制作基础 技术手段 广播发展史 第五部分: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 电视发展史:电视剧、电视文艺、纪录片 技术发展对电视艺术创作的影响:数字电视、非线编 第六部分:电视生存环境与方式 频道专业化、制播分离、纪实频道的生存 知识点分析: 第一部分:电视艺术概念 一. 电视艺术定义 ? 张凤铸:电视艺术就是博取广纳、自成一体,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兴艺术。电视艺术就是电视的派生物,主 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它一方面继承了母体的先天条件——电子技术的先进性给它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广泛性、敏捷性与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借鉴电影、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带来了声画的可溶性与艺术技巧的多样性。 ? 苗棣:根据艺术的常规定义,为使接受者获得审美愉悦而创作(制作)出来的东西就是艺术品,这种创作本 身就就是艺术创作,因此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且比重很大)就是艺术作品。电视中与审美相关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段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完全可以被瞧作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电视艺术具有即时传真的特性,就是综合艺术、大众艺术。 ? 高鑫: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与表现客观世界,通过 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二. 电视艺术基本特性 ? 张凤铸:逼真性与假定性统一;兼容性与选择性统一;大社会与小家庭结合。 单本剧、系列剧、历史剧、情景 喜剧、名著改编、通俗剧、革命题材电视剧、红色经典改编 电视散文、电视小说 春节晚会、游戏娱乐节目(真 人秀、栏目剧)、音乐电视 情节与结构、情节与节奏、情节与故事、冲突与情境、内容与形式

最新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业务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汇总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业务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汇 总及答案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答: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 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答: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 (1) 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 (2) 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 (3) 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 (4) 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 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 3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 1 / 16

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答: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 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 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 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 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 (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一、广播电视节目时广播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 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二、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三、电视传播符号— 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四、电视影像特征: 1、再现性 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 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 4、限定性显示空间 5、感性的符号形式 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五、电视影像要素: 1、镜头与蒙太奇 2、画面构图 3、光线 4、拍摄角度 5、运动镜头 6、景别 六、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 1、易于接收 2、可听性 3、准确性 4、完整性 5、通俗性 七、广播优势: 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2、听众覆盖面广 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八、广播劣势: 1、不易保存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九、电视优势: 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 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 3、时效性强

十、电视劣势: 1、不易保存 2、选择性差 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十一、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较明确的事件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的事件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含其中的典型意义。 十二、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十三、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十四、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十五、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 十六、连续报道: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十七、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十八、深度报道:运用揭示、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十九、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显示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 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 二十、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十一、新闻采访的特点: 1、突击性 2、灵活性 3、广泛性 4、持续性二十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点: 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 2、时间同步性 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4、记者角色定位更丰富 5、对设备依赖性强 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二十三、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二十四、新闻线索的特点: 1、简单,完整性差

新闻学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与事实的简要而迅速 的报道。定义一: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就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就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就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目前,我国有五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与新闻照片.其中,消息就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就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分类标准有好多。 新闻种类较多,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实、强、短、快、活。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评论消息。 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 :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 。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其中动态新闻就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就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6、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7、按照新闻的传播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三、新闻的特点 新闻要求及时性、真实性。具体: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就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她事物的联系。目的就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就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与其她叙事性文体就是一致的。一篇新闻报道,无论就是消息,还就是通讯、特写,一般都要包含六要素,即“5W+H”: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与背景五部分。前三者就是主要部分,后二者就是辅助部分,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可以省略。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广播电视艺术考题

广播电视艺术考题 名词解释:5*6分=30分论述:5*12分=60分+10分=70分 名词解释: 1、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 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2、电视艺术的文学性:所谓电视艺术的文学性,主要是指从文学中汲取的、构成电视艺术 的文学元素。这种文学元素使得电视艺术具备了某种文学性。具体地讲,也就是孕育在作品中的抒情和诗意,通过屏幕画面和画面之间的组接,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抒发真挚的情感,特别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3、造型语言:造型语言,就是对生活纪实画面,给予艺术的超越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绘画 性、雕塑性和可读性,给观众以立体感、凝固感和陌生感,喻意深刻、联想丰富、内涵充实,艺术冲击力强。并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构成满足观众某种窥视欲的独特屏幕语言形态。 4、电视单本剧: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所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 高潮、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从情节、结构来看,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戏剧作品的“独幕剧”。 5、电视连续剧:电视连续剧,是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 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但它也可以单独成立,只是在结尾时留下悬念,以待下集时人物和情节再继续发展。它类似我国的“章回小说”和“长篇评书”,往往说到紧要的高潮处,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借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吊住观众的胃口,达到吸引观众收看下集的目的。 6、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主要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 予集中地、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 7、写实性电视专题片:主要运用形声一体化的纪实手段,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展现生活的具体过程和情状,并允许直接阐明观点的电视专题片。 8、写意性电视专题片:主要是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艺术地营造诗的意境,蕴含深沉的意 念、思想和感情,充满诗情画意,给观众以独特审美感受的电视专题片。 9、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主要是指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以介绍、歌颂 和赞美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其主要内容,以充满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的音乐、歌曲、舞蹈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艺术片种。 10、能指与所指:所谓“能指”,是指构成语言表达方式,而被视觉和听觉感知的具体 物质形态。所谓“所指”,是指以“能指”为中介,所表达的语言内容方面的观念形态。 11、符码与编码:所谓“符码”,是指传达一组信息时,不同符号系统的变化规则和保 证参加交流过程的人能够理解的约定性规则。同一种“符码”,具有系统性、同质性和连贯性。所谓“编码”,则是指由符码系统所传递出的整体思想情感信息的整合。“编码”,具有整体性和合一性。 论述题: 一、运用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中的一种分析《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150至 200字,用造型语言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