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庞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2、3、4、5课时学案

庞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2、3、4、5课时学案

庞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2、3、4、5课时学案
庞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2、3、4、5课时学案

课题第五单元第一课《数松果》

学习

目标

知道5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的记住5的乘法口诀。

预习

预习课本30-31页内容。

请你提出主题图1,请你解决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找出解决方法。

我的解决方法是:

方法一:、、、……个个地数。

方法二:、、、……个个地数。

答:。

通过这次预习我学会了:

预习中我不懂的问题:

探究学习独学:

根据预习中提出的数学问题,想一想,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1个5 1×5=5 或 5×1=5

2个5 或

3个5 或

4个5 或

5个5 或

6个5 或

7个5 或

8个5 或

9个5 或

对学:

同桌讨论:

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乘法口诀的引入)

1×5=5, 1个5是5,我们就编成口诀“一五得五”。

2×5=10,2个5是10,我们就编成口诀“二五一十”。

你能和同桌一起讨论并编出下面的口诀吗?

三五四五

五五五六

五七五八

五九

展示环节:

两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小组合作:

一、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请你们找出来好吗?

1、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再加一个5,就是五七了。

2、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就是。

3、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积,都相差。

二、对口令游戏。

1、两个人依次说出口诀前两个字,另外两个人再接着把口诀补充完整,4个以后交换;

2、两人说出口诀,另外两个人依次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展示环节:

四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达标检测 1、巩固联系:填空。

35 15 20 45

7 5 2 4 5

3 6 5 5 5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五()()十五()二十五

()二十一五()()九四十五

拓展选做题:

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们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出租车够吗?为什么?

课题第五单元第二课《做家务》

学习

目标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并熟记2的乘法口诀。

预习

预习课本32-33页内容。

1、请你仔细观察第32页主题图,从途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把它写在横线上。

2、请你看看亮亮是怎么摆筷子的?

3、你能帮亮亮接着摆下去吗?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1双筷子有几根?2双呢?…

有几双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根 2 4 6

4、试一试,编出乘法口诀。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1双筷子2根也就是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

2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3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4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5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6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7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8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9双筷子根也就是个2是,乘法算式:。

通过这次预习我学会了:

预习中我不懂的问题:

独学:

根据上节课我们学的5的乘法口诀,和上面的乘法算式,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把它写下来吧。

探究学习对学:

1、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A、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的多;

B、知道了二五一十,再加上一个2,就知道了。

2、同桌游戏:一个人说出乘法口诀,另一个人说出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然后交换。

展示环节:

两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小组合作:

1、小组游戏。

小组4人,第一个人说出乘法口诀,第二、三个人依次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第四个人继续说出乘法口诀,第一、二个人依次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

2、圈一圈。

(课本33页第二题)填表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呢?

展示环节:

四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达标检测

写一写,算一算。

3×2=()口诀:;2×4=()口诀:;

9×2=()口诀:;2×8=()口诀:;

5×2=()口诀:;2×6=()口诀:。拓展选做题:

1、2+2+2+4= ×

2、2+2+2+2+2+2+2+2+2—2= ×

3、1+2+3= ×

课题第五单元第三课《课间活动》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预习

预习课本34-35页内容。

1、请你按照第6页第一幅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通过这次预习我学会了:

预习中我不懂的问题:

探究学习独学:

1、课本第34页左图: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列出算式。

问题:?

列式:

答:。

2、课本第34页右图: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列出算式。

问题:?

列式:

答:。

对学:

1、同桌讨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盆花?请你列出乘法算式。

列式:

答:。

2、课本35页第2题。

同桌进行比赛,完成后同桌互相说每一道算式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展示环节:

两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小组合作:

在课间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看哪一组说的又多又对。

问题:?

列式:

答:。

展示环节:

四人讨论,确定展示者,并上台展示。

达标检测

在里填上“>、<或=”,并说一说每一道乘法算式用到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5×2 5+2 7+7 5×3

5+5 5×5 2×6 9+9

5+1 5×1 2×8 3×5

2+7 7×2 7×2 5×6

拓展选做题

1、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看谁算得最快。

○○○○○○○

2、张叔叔把一段木头锯成2段,用了2分钟。如果把一段木头锯成6段,需要几分钟?

课题第五单元第四课《需要几个轮子》

学习目标1、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进行计算。

预习

预习课本34-35页内容。

1辆车3个轮子,

2辆车6个轮子,

3辆车9个轮子,

那4辆、5辆、6辆…9辆呢?你能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小圆圈表示三轮车的轮子,请你来画一画。

根据画出的圆圈,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有几

辆车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个

轮子

3 6 9

这个表格中的规律: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每多1辆车就要增加个轮子。

通过这次预习我学会了什:

预习中我不懂的问题:

探究独学:

请你利用“表格”,独立完成编制3的乘法口诀,并记录下来。

对学:

1、同桌讨论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A、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的多;

B、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

学习2、同桌游戏:一个人说出乘法口诀,另一个人说出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然后交换。

展示环节:

两人讨论,确定展示者(),上台展示。

小组合作:

1、小组游戏。

小组4人,第一个人说出乘法口诀,第二、三个人依次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第四个人继续说出乘法口诀,第一、二个人依次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

2、过河。(课本37页第4题)

小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顺利过河,而且速度最快?

展示环节:

四人讨论,确定展示者(),上台展示。

达标检测

1、将口诀补充完整。

三三()三七()三六()

三四()三八()三五()

二三()三九()一三()

2、算一算。

3×5= 3×6= 3×3=

7×3= 8×3= 2×3=

5×4= 5×5= 3×1=

4×3= 9×5= 3×2=

2×3+3= 3×5+5= 3×4+4=

拓展选做题:

1、小明家来了5个小伙伴做客,小明分给每个小伙伴3块巧克力招待他们,小明必须准备多少块巧克力才够分?一个小伙伴分2块,他又该准备多少块巧克力呢?

列式:

答:。

2、下面的三道算式有几种填法?

=12

=18

=10

课题第五单元第五课《小熊请客》

学习目标

编制4的乘法口诀,记住4的乘法口诀,并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预习

预习课本38—39页主题图。

数一数,填一填。1串有几个红果?2串呢?…你能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小圆圈表示红果,请你来画一画。

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个 4 8 12

这个表格中的规律:红果数随着串数的增加而;每多1串就要增加个红果。

通过这次预习我学会了:

预习中我不懂的问题:

探究学习独学:

请你利用“表格”,独立完成编制4的乘法口诀,并记录下来。

对学:

1、同桌讨论4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A、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的多;

B、三七二十一,再加上1个7就是。

C、这样想:二七十四,14+14=28。所以。

2、同桌游戏:一个人说出乘法口诀,另一个人说出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然后交换。

展示环节:

两人讨论,确定展示者(),上台展示。

小组合作:

1、小组游戏。

小组4人,第一个人说出乘法口诀,第二、三个人依次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第四个人继续说出乘法口诀,第一、二个人依次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

2、说一说。(课本39页第1题)

小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对又快。

展示环节:

四人讨论:确定展示者(),上台展示。

达标检测

1、○○○○○○○○○○

○○○○○○○○○○

一共有个4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迷宫。

A、□有个。

列式:

B、□有个。

列式:

C、□和□一共有个。

列式:

拓展选做题

儿童票:4元/人

成人票:6元/人

丽丽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公园,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人教版一、二年级数学1 数数 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数的组成 教材第35页的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八第4题,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小棒、计数器,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 2.看图数数, 每箱10瓶每箱10瓶 ()()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多少瓶牛奶,有多少瓶酸奶的, 牛奶35瓶:每箱牛奶有10瓶,3箱就是30瓶,再加上5瓶就是35瓶, 酸奶52瓶:每箱酸奶有10瓶,5箱就是50瓶,再加上2瓶就是52瓶,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老师板书题目:数的组成, 1.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老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就是四十根),再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用小棒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教材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看图数数,再说说数的组成, 三十五根小棒,三十五里面有( 3 )个十和( 5 )个一, 再次利用准备题(牛奶图),说一说数的组成, 35里面有( 3 )个十和( 5 )个一, 3.同桌进行以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1.想一想,填空, (1) 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3) ( )个一是1个十, (4) ( )个十是1个百, 2 3.练习八的第4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45(2)5757(3)10(4)10 2.9个十和6个一——96 7 个十和3个一——73 10个十——100 3.6578 教材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思维训练:第五讲 数数游戏(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五讲数数游戏【精品】 考考你 小朋友们,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思路】这两个题属于之前学习过的图形计数.课前可以做为思考题让学生来思考.第一个图中可以先横着数,再竖着数,合起来一共有12个.第二个图中第一个看 不见的有4个,第二个看不见的有3个. 猜一猜下图看不见的有几块? 本节课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一些不规则图形的计数方法,比如跳棋孔有多少个,蜘蛛网上有多少个点等问题.把数数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到最简便的计数方法,这里也巧妙的巩固了前面所学的乘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数一数,下面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教学思路】一共有4+9+5+4+1=23(个)正方形. 小朋友们都是数数的小能手,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我们通过数数来解决的问题,数数的方法有很多,你会哪一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基础篇 猜谜语:一树五枝丫,不长叶和花, 会写会画画.劳动都靠它. 这是().

一只手有( )手指: 3个人共有多少个手指? 【教学思路】人体有数字5的器官有手和脚,但脚不会拿笔画画,所以谜底是手. 3个人共有6只手.所以3个人共有手指:5+5+5+5+5+5=30(个),用乘法:5×6=30 (个)或6×5=30(个).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来计算. 拓展练习 还记得这首诗吗?请你数数,去掉标点后,有几个字? 【答案】第一排有3个字,后面的三排每排有5个字,我们这样数比较简单:5×3+3=18(个)或3×5+3=18(个).还可以把第一排也看成5个,然后把多数的两个减掉.5×4-2=18(个)或4×5-2=18(个) 像下图这样摆出一个长方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 根小棒? 【教学思路】摆出一个长方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可以这样数横着的小棒有8×2=16(根)竖着的小棒一共有9根,合起来一共有16+9=25(根).摆出一个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可以这样数,横着的小棒一共有3×4=12(根),竖着的小棒一共有3×4=12(根),合起来一共有12+12=24(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检测 一、直接写出得数。 28+9= 12+40= 9+46= 25-7= 12+7=24+62=80+10=52-40=二、算一算。 三、计算下面各题。 25+68-39 60-(33+15)78-(18+13) 95-(12+19)4×9+65×(30÷6) 四、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45-12=33 33+28=61 2.6×9=5454+3=57 3.46+20=66 80―66=14 4.15-9=6 30-6=24

五、下面是二年级4个班在运动会上的得分情况,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二(1)班二(2)班二(3)班二(4)班男生 得分25分 比二(2)班女生 多得8分 比二(1)班男 生少得5分 18分 女生得分比二(1)班男 生多得12分 8分16分 比二(1)班女生 少得10分 总分()分()分()分()分 六、解决问题。 1.水果店原来有42个柚子,上午卖了12个,下午又进了50个,现在有多少个? 2.东东、月月和童童三人一共收集了90枚邮票。东东收集了42枚,月月收集了17枚,童童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3.国庆节到了,学校要搬100盆花布置喷水池。他们还要搬多少盆? 4.同学们种了60棵月季花,又种了4行菊花,每行8棵。种的月季花比菊花多多少棵? 5.王爷爷家养了8只鸭,还养了4笼鸡,每笼鸡8只。王爷爷家有鸡和鸭共多少只? 参考答案 一、37 52 55 18 19 86 90 12 二、47 23 63 39 75 51 88 64 27 33 54 47 64 59 35 31

三、54 12 47 64 42 25 四、1.45-12+28=61 2.6×9+3=57 3.80-(46+20)=14 4.30―(15―9)=24 五、62 24 36 45 六、1.42-12+50=80(个) 2.90―42―17=31(枚) 3.100-(42+38)=20(盆) 4.60-4×8=28(棵) 5.8×4+8=40(只)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榆中县骆驼巷学校教师:张林 教学内容:直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

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 数学 第五讲数字谜问题教师版答案

小红在家做计算题,不小心碰倒了墨水瓶,把这两道题弄得残缺不全.认真观察一下,你能将墨迹破坏的数字找回来吗? 【教学安排】 开课的时候,可用这道题来做引题,在学完例1后,可做为巩固练习来做. 动手动脑 巧填方框里面的数 元旦快乐

例1 在“庆元旦”晚会上,主持人小丽出了这样两道题目: 1 1 19761 6 06 请大家想一想,被纸片盖住的是什么数字? 【分析】 ( 1) 先填个位,已知6+口的个位为1,所以口=5,且个位向十位进1.再填十位,由于个位向十位进1,十位上数□+7+1的个位数为1,所以十位数□应填3,且十位向百位进1.最后填百位,由十位进1,可知百位□填1. 2() 我们可以从位数入手.被减数是一个三位数,减数是一个两位数,差是一个一位数,应能推出它的被减数应尽可能的小,减数应尽可能大.再从个位入手,可知,被减数的个位是2,且个位向十位借1,而差的百位、十位上均无数字,说明被减数的百位是1,而减数十位上的数字是9.当然此题也可反着想:□6+6=□0□,也可推出答案. 1 5311 19761 6 20619 由上面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到,解这种题应按三个步骤分析思考: (1)审题 审题就是找出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和特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它是确定各空格内应该填什么数字的主要依据. (2)选择解题突破口 在审题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找出算式中容易填出或关键性的空格,做为解题的突破口.这一步是填空格的关键. (3)确定各空格填什么数字 从突破口开始,依据竖式的已知条件,逐个填出各空格中的数字. 例2 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组成下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3个 数字,请把这个算式补齐. 好有意思的题目呀! 【分析】 解题关键:由算式知,和的千位数字只能是百位上数字之和向前进的数,因此把确定千位数字 做为突破口(1)填千位:据上分析,千位上只能填1.(2)确定百位:为了能使百位向千位进l ,所以第一个加数的百位可能是9或7.(因为8已用过) 试验:若百位上填9,则和的百位只可能是1或2,而1和2都已用过,因此百位上不能填9,只能填7.则和的百位为0,且十位向百位进1.(3)确定剩下的4个空格:现在只剩下四个数字没有用,它们是96、、5、3.试验:若第二个加数的个位填5,和的个位为9,剩下的数字63、不能满足十位上的要求. 若 8 4 2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56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在计算36-5×4时,应先算();计算(12+24)÷6时应先算()。 2.算式32-5-25和32-(5+25)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3.根据36-12=24,24÷6=4这两个算式,列出综合算式是()。 4. 23与31的和除以9,商是多少?列式是()。 二、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12分) 三、在里填上“>”“<”或“=”。(4分) 42-6×3 20 (25+24)÷7 49 24÷3÷4 24÷3÷2 38-12-16 38-(12+16) 四、计算下面各题。(共18分) 45-23+18 45÷5÷9 8×(32-27)42+56÷7 90-(36+34) 64÷(57-49)五、看图列式计算。(共8分) 六、给下列算式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8分) 30 + 18 ÷ 6 = 8 7 - 6 × 4 = 4 54 ÷ 6 + 3 = 6 8 ×10 - 6 = 32 (44分) 七、解决问题。(共44分)

1.学校买了1个和2个,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2.一本故事书96页,聪聪已经看了40页,剩下的打算七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5分) 3.李老师买了8根跳绳,每根6元,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5分) 4.二年级(1)班有学生45人,(2)班比(1)班少3人,两个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5分) 5.(12分) (1)买4块蛋糕和1块巧克力,应付多少钱?(2)买了4个汉堡,付了40元,找回4元。每个汉堡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6.小马虎在计算“6+ ×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了加法后算了乘法,得数是45,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6分) 7.女儿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当女儿20岁时,妈妈多少岁?(6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金跃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的例题2及“练习二十四”第3、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重点、难点: 1.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2.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组成两位数,一共能组成几个?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其中2个”是什么意思?“求和”指的是什么?“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不受位置影响的方式——‘组合”。(板书:组合)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三个数的组合:5、7、9 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 (1)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人摆数卡,一人负责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和最多,方法最好。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汇报自己组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有两种组合方法:列表组合法和连线组合法。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其中一种,那么老师可以说: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一听吗?(师阐述另一种方法)你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3)评议方法。 大家采用各种方法都得到了3种和。真了不起啊!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指名学生说。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种和,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和的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打乒乓球。 刚才同学们在数字乐园里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去活动乐园里走一走,看场乒乓球赛。看完乒乓球赛,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 (1)想一想。 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问题。 2.搭配衣服。

二年级数学第五讲数字谜问题教师版答案

小红在家做计算题,不小心碰倒了墨水瓶,把这两道题弄得残缺不全.认真观察一下,你能将墨迹破坏的数字找回来吗? 【教学安排】开课的时候,可用这道题来做引题,在学完例1后,可做为巩固练习来做. 动手动脑

例1 在“庆元旦”晚会上,主持人小丽出了这样两道题目: 1 1 19761 6 06 请大家想一想,被纸片盖住的是什么数字? 【分析】 ( 1) 先填个位,已知6+口的个位为1,所以口=5,且个位向十位进1.再填十位,由于个位向十位进1,十位上数□+7+1的个位数为1,所以十位数□应填3,且十位向百位进1.最后填百位,由十位进1,可知百位□填1. 2() 我们可以从位数入手.被减数是一个三位数,减数是一个两位数,差是一个一位数,应能推出它的被减数应尽可能的小,减数应尽可能大.再从个位入手,可知,被减数的个位是2,且个位向十位借1,而差的百位、十位上均无数字,说明被减数的百位是1,而减数十位上的数字是9.当然此题也可反着想:□6+6=□0□,也可推出答案. 1 5311 19761 6 20619 由上面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到,解这种题应按三个步骤分析思考: (1)审题 审题就是找出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和特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它是确定各空格内应该填什么数字的主要依据. (2)选择解题突破口 在审题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找出算式中容易填出或关键性的空格,做为解题的突破口.这一步是填空格的关键. (3)确定各空格填什么数字 从突破口开始,依据竖式的已知条件,逐个填出各空格中的数字. 例2 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组成下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3个 数字,请把这个算式补齐. 好有意思的题目呀! 【分析】 解题关键:由算式知,和的千位数字只能是百位上数字之和向前进的数,因此把确定千位数字 做为突破口(1)填千位:据上分析,千位上只能填1.(2)确定百位:为了能使百位向千位进l ,所以第一个加数的百位可能是9或7.(因为8已用过) 试验:若百位上填9,则和的百位只可能是1或2,而1和2都已用过,因此百位上不能填9,只能填7.则和的百位为0,且十位向百位进1.(3)确定剩下的4个空格:现在只剩下四个数字没有用,它们是96、、5、3.试验:若第二个加数的个位填5,和的个位为9,剩下的数字63、不能满足十位上的要求. 若 8 4 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脱式计算。〔每题3分〕 56-〔30+12〕 60+40÷8 〔25-18〕×8 27÷〔3 × 3 〕 18+12÷4 8+8 × 9 〔90-36〕÷6 37+5× 9 24÷3× 2 二、我会填〔每空1分〕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1〕6×7=42 42-15=27 〔〕〔2〕15+9=24 24÷4=6 〔〕 2、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枝,送给妹妹12枝,还剩多少枝?这道题先算〔〕,再算〔〕,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再算〔〕。 5、7个6是〔〕,再加上25的和是〔〕。 6、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7、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法,又有〔〕,要先算〔〕法,再算〔〕法。 8、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如果每 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综合算式是〔〕。三、我会选〔每题2分〕 1.华华花12元买了6瓶饮料,玲玲花3元买了一瓶饮料,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做这题,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 A.2 B.4 C、1 2.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组。 A.7 B.4 C.13 3、45+14÷7,先算〔〕法。 A、加法 B、减法 C、除法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5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9只,现须需要折100只,还要折多少只?算式是〔100-5〕×9 。〔〕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可以不要先算括号里的。〔〕 3、把3+5=8和8×4=32改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8×4。 〔〕 五、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每题3分〕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课时图形与 几何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103页.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测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能够沿着一条线剪出完全重合的图形. 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 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 1米=100厘米. 2. 教材第98页第2题.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

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最上面的铅笔长5厘米,中间的一支长4厘米,最下面的回形针长2厘米. 3. 教材第98页第3题.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我可以把要估计的物品的长度与1厘米或1米比一比.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017二年级学而思秋季数学超常班讲义第五讲

二年级超常班第五讲 爱扎堆的七宝 【例1】用①号和⑦号拼出下面的图形,动手试一试,并在下面拼好的图中找到①号,给它涂上颜色.(用阴影表示) 【分析】“想一想”:在脑海中进行空间想象,想象哪块应该放在哪里. “试一试”:如果能想象出来,

可以实际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当无法想象出来的时候,可以进行动手操作.我们已经学习了“知道位置两拼”和“知道粘贴面 两拼”,本活动是知道拼好的样子去两拼,和前面的方法一样,可以先将其中的一个摆在桌子上,比如先将⑦号放在桌子上,再将①号和⑦号拼在一起,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样子,是否和题中所给图形相同,或者拼好的图形经过旋转、翻转以后,是否和题中所给图形相同. “记一记”:把我们尝试出来的

结果记录下来,并总结方法.可以利用“找图形法”帮助分析 图形,在题目所给的图形中,找到①号,标注出来,如果①号在上面一层,那么剩下的不可能是⑦号;如果①号在下面一层,那么剩下的可能是⑦号;如果①号在左面一层,那么剩下的可能是⑦号;如果①号在右面一层,那么剩下的不可能是⑦号;如果①号在前面一层,那么剩下的不可能是⑦号;如果①号在后面一层,那么剩下的可能是⑦号.再在所有可能的情况里确定①号和⑦

号的具体位置,将①号画出来.要求学生至少能找到一种可能,并画出来,程度好的班,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情况.通过尝试,答案如下: 【例2】用①号和⑥号拼出下面的图形,动手试一试,并在下面拼好的图中找到①号,给它涂上颜色.(用阴影表示)

【分析】用①号和⑥号拼出下面的图形,动手试一试,并在下面拼好的图中找到①号,给它涂上颜色.(用阴影表示) “想一想”:在脑海中进行空间想象,想象哪块应该放在哪里.“试一试”:如果能想象出来,可以实际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当无法想象出来的时候,可以进行动手操作.我们已经学习了“知道位置两拼”和“知道粘贴面 两拼”,本例题是知道拼好的样子去两拼,和前面的方法一样,可以先将其中的一个摆在桌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五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识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是正式的数学视图,知识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观察立体图形是初步感知数学视图。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不同方位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掌握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单元重点: 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使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物体及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形状,使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新课 3课时 练习 第课时观察物体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 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部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熊猫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地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请小朋友来介绍你自己的画,讲讲你画出来的形状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为什么熊猫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因为我是星熊猫的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熊猫的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熊猫的后面看到的……) (4)请学生交换座位,再观察,说说自己在新座位上所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学生回答。(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

第五讲 数 的 读 写(二年级奥数)

第五讲数的读写 小朋友都知道,数是由数字组成的。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许许多多的数。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数和数字。数字组成的数 有许多有趣的练习。 比较数的大小,先要从最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把不同的几个数字按照不同的方法排列,就可以 组成不同的数。把几个数字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可 以组成最大的数;把几个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注意:0 不能排在最高位),可以组成最小的数。如果要知道一 共可以组成几个数,那就将几个数字依次排在最高位, 然后确定其余各位上是什么数字。 【例1】381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试一试】1、492由()个百,()个十 和()个一组成。 2、500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表示()。 【例2】将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02 205 242 424。 【试一试】1、将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740 741 697 976。 2、将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876 867 768 786。 【例3】下面每题的□里能填哪些数? (1)74□<741 (2)47□<478 (3) 510<5□9 【试一试】1.□里只能填几? (1)4132>4□33 (2)□578>8865 2、在□里能填哪些数? (1)3□0>370 (2)□48>790 (3)524<5□5(4)□83<382 (5)97□>975 (6)305>□50 【例4】从5位数48975中划去3个数字,使剩下的2个数字(先后顺序不改变)组成的两位数最大,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试一试】1、从5位数89432中划去3个数字,使剩下的2个数字(先后顺序不改变)组成的两位数最大,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2、从6位数496321中划去3个数字,使剩下的3个数字(先后顺序不改变)组成的三位数最大,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例5】用7,6,9这三个数字,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试一试】1、用2,5,3三个数字排三位数,你能排出几个? 2、用8,2,6这三个数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17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教材1.2页。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从前、后、侧三种角度观察物体 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出对称轴 轴对称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运用 认识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也已接触过大量对称图的全过程。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空间观念。 5、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欣赏数头美。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全面感知事物的能力。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理解镜面对称现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能根据镜子里的“像”判断物体的形状。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1、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增强空间观念,并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1、师: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你都认识了吗?(认识)好,看看你们究竟有没有这本事。 2、多媒体出示学生照片,背面及顶部照。猜出来了吗?为什么猜不出呢? 3、然后出示侧面照及正面照。 4、师:其实,刚才同学们在猜他是谁的时候,就用上了观察的方法,你们在用眼睛看,也在用大脑思考,还要做出判断,这就是观察。老师拍了这位同学的背面、顶部、侧面、及正面。再猜猜,老师分别站在他的哪一面?(后面、上面、侧面、前面) (二)引导探索,学会观察 【典型例题】 1、本位观察 请小组拿出所带学具,正面朝向讲台。 小组交流,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是学具的哪一面?并简单地画一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