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组课文

13 动手做做看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准备:卡片、图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做——(生说)。

板书:动手做做看(课前先写好的)

2、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预设:1、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呢?2、动手去做什么?

3、为什么要做做看?)

3、师: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是与动手做实验有关的。

二、听故事,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思考:“动手做做看”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2、交流问题:

(1)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

a妈妈对伊琳娜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b朗志万对伊琳娜说:“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指名2位学生说完整,其他学生再齐读。)

3、换词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给“光”字换个字,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4、随句子识字

师: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这2句话里面,有几个生字是我们这节课要会认识的,你们谁找到了吗?(指名生回答)

师:对,就是这些,你真是火眼精睛。来我们一起跟他们认识下。

(生读:朗、志、伊、琳、娜)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那么妈妈和科学家要伊琳娜动手做什么呢?课文里又是怎么写的?打开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读后反馈

师:瞧,生词娃娃来了,你会读吗?有拼音的帮忙我相信你们肯定是都会读的。(齐读、自由读、个别指读、想读就站起读)

3、词语会读了,那意思都明白了吗?理解“漫出来”,生活中你看见什么时候水在哪里漫出来呢?能举一些例子吗?

四、再读课文,学习1到3自然段

1、找到有漫出来的这个句子读一读

师:这是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的一个问题,那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那奇怪在哪里?先自己在下面跟同桌说说看。

3、交流奇怪

指名生回答,再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4、科学家对你们说了这番话,你们会相信吗?

那课文中的小朋友都是怎么理解的呢?读句子

一个小朋友()地说:“

另一个小朋友()地说:“(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5、造句:一个……另一个……

6、过度:事情不是我们想想的那样,伊琳娜又怎么做了,怎么想了。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读了,说了那么久,该动动我们的小手了。

五、写字指导

现在我们来动动脑,再动动手

1、比较“题”和“提”,发现了什么?

2、写一写

3、指导书写其他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如果先将这只杯子装满水,再在杯口盖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结果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大家只能用“可能”、“也许”之类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回家“动手做做看”,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再来告诉我,好吗?

现在,咱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探究阅读:以思促读,以读促悟。

1、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并思考:

伊琳娜的情绪前后有什么变化?(疑惑——生气——高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

2、讨论以上问题,找出文中语句,加强朗读、理解。

伊琳娜的情绪变化(板书:疑惑——生气——高兴)

疑惑。为什么疑惑?

(1)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请读出“奇怪”的问题。“不是这样”是哪样?板书:提问题)

(2)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这两个小朋友回答得那么快、那么肯定,我们可以在她说的前面加个词——板书:不假思索地、毫不犹豫地。你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来试着说说看?指导读好句子)

(3)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他们”指的是谁?从这里看出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女孩?板书:爱动脑)

生气。为什么生气?

伊琳娜觉得两个小朋友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她是怎么跟妈妈说、怎么问的?(板书:好问)

(1)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惊讶的语气。板书:勤动手)

(2)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一早”、“您”说明了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问?谁来问问看?她的意思是说——您不能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板书:勇敢、有礼貌)

高兴。

1、如果你是朗志万,听了伊琳娜气呼呼的责问,会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估计:(1)生气、暴跳如雷。毕竟是科学家嘛,这样被小孩子责问,面子有点儿挂不住。(可以理解)

(2)对“哄骗”一词很反感。我是善意地诱导启发你们去动脑动手,你怎么能说得那么难听呢?

(3)哈哈大笑。你真是个爱动脑、勤动手的好孩子。不过你误会我了,我是故意这样说,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你真有风度,不愧是科学家)

2、读课文第7自然段,看看真正的朗志万是怎么对待伊琳娜的责问的。(找出最重要的一句,用波浪线划出: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齐读。板书:笑解释故意诱导)

3、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呢?(板书:明道理,)

4、表演对话:让5名学生分别扮演朗志万、伊琳娜、妈妈和两个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神态及语言。

5、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你听懂了吗?你懂得了什么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说的话不一定都对,要()。(板书:不可轻信,不可盲从)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了有一次,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诱导、启发孩子们: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真是用心良苦,令人敬佩。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好问的孩子,她在妈妈的启发下,勤动手、做实验,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敢于去质问科学家,终于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我们读了课文也知道了:别人说的话不一定都对,不可轻信,不能盲从,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动手

做做看,即使是科学家等权威人士的话也不例外。现在,我送给大家一句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实践出真知。”

四、课外延伸。

你知道朗志万和伊琳娜是什么人吗?我告诉你们,朗志万是法国物理学家,伊琳娜是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也获得过诺贝尔奖。

1、查资料:了解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

2、请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小马过河》,想想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科学家)伊琳娜(小女孩)

(故意)提问题诱导疑惑爱动脑好问

生气勤动手敢问

(笑)解释启发

高兴明道理不可轻信不能盲从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用心良苦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观察。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2、谈话。(出示“黑便士”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三、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五、练习

填空

一位先生一位()一台()一台()

一张()一张()一把()一把()

六、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细观察勤思考

15、画风

【教材简说】

《画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设计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赵、宋”等7个生字,会写“艺、显、忽、丝”4个上下结构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板书:风

2、那我们先来做做跟风有关的游戏。能说几个带风的成语吗?能背几句带风的诗句吗?

那风还能画出来吗?板书:画

二、认读名字,初知课文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画风的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自己先拼一拼,看看他们分别是谁?(出示画面)

2、谁来跟他们有礼貌地打打招呼?(新游戏:“打招呼”)

3、我把三位小朋友请下来,你还认识吗?(读卡片、贴卡片)

4、那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吧!把不认识的字和应该注意读音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5、学生交流。

6、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7、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我们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悟交流

1、三位小朋友具体是怎么画风的?都画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用“_”划出来。

2、交流:

他们分别画了什么?

3、你能看板书说说他们画了什么吗?(师随机出示画面,让生欣赏)

4、他们的画美吗?你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

5、让我们就来当回小小配音员吧!(常规游戏:“小小配音员”)

四、指导写字

1、师范写“艺、显”:发现了什么?

2、学生动手写字。

五、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注意相机指导孩子们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来,咱们班同学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名字吧。

2、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干什么呢?(板书画风,并提示风字的写法)

二、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1、这三位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6页,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自读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请你读书的时候拿起笔,把这三位小朋友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2、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

指名读有关句子。

你们真聪明,这么一会儿功就把三位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句子找出来了,老师把你们找出来的句子收集到了一起。请看大屏幕(出示句子),大家来读读这些句子,好吗?

句子中有两个多音字,能找出来读读吗?

认识多音字“转”和“杆”。

3、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读一读

(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读一读:读读你喜欢的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找一找:找找句子中那个词语让你感觉到了有风吹过,再体会朗读。

想一想:想想这位小朋友的画面内容。

(2)、学生汇报

谁愿意来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A、喜欢赵小艺

(出示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谁能把赵小艺画的风读出来,(指名读)你感觉到了有风吗?从哪里感觉到的?(板书旗子飘)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样?谁来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我能”这两个字?谁愿意来当当聪明的小艺,读读这一段呢?愿意读的同学都来读读吧。生齐读。

看到赵小艺的画,宋涛怎么说?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

赵小艺还想到了什么呀?有风了,所以风就呼呼地转了起来。

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谁能为大家模仿一下?指名说

听,转得多快啊!咱们读的时候,“呼呼”要读得重一点,有力一点。

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男孩手中的风车转得更快一些吧。齐读(板书风车转)

B、喜欢陈丹

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也很聪明。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小树。]谁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句子中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了有风?怎么读呢?(重读这个词。板书:弯)谁能把风读得再大些?指名读。陈丹原来会画风吗?说什么?现在呢?指导读句子:我也会画风了。陈丹从不会画到会画,应该感谢谁?同学们互相启发、帮助多好啊!

C、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点宋涛画风的句子]

师相机指导: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得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

4、老师这有三位小朋友画的画,想看看吗?老师想请你当配音员,为他们的画配上课文的内容美美地读一读,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给这几幅画面配音。

5、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动起来了。现在,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是啊,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你能照着样子仿写几句吗?出示练习

____,____显得_____。

6、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咱们来分角色朗读咋样?

四、拓展体会

1、用五彩的笔能把风画出来,咱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相信你们,只要稍微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们一定能用各种形式把风带到我们的教室里来!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唱歌的你:用你美妙的歌声唱出不同的风。

喜欢积累的你:说一说有关风的词语。

喜欢写诗的你:写一首与风有关的小诗,哪怕只有一两句。

喜欢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喜欢表演的你:用你的动作演出不同的风。

……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到现在我才发现,你们想象丰富,更善于动脑筋,我要情不自禁的说:我喜欢上你们啦!

五、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师:听,风伯伯已经把清脆的下课铃声送到我们的耳边了。你们知道吗?风伯伯最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善于观察

15 画风雨丝斜善于思考

风车转

16、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大家

写在纸上。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希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把你们的答案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请你们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是什么?(充气雨衣)

3、你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课题)他是谁呢?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请教“字典老师”

(2)同桌两合作,一个读字,另一个人指字。

(3)老师把字出示在课件中,让个别同学读,然后老师领全班读。再“开火车”轮流读。

(4)老师教同学们认字

例: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结构相近:羞、着

翘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缝(fénɡ)假(jià)得(děi)

易读错字:膝(xī)

三、让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6 充气雨衣

chōng xīlián xuán shǔyǒng náng

充膝联旋暑泳囊

jiǎn mótāi chāzhān hēi bàng

剪膜胎差粘嘿棒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

引读:

(1)小林发明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普通雨衣雨水顺着……用心观察)

(2)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游泳中塑料救生圈……勤于思考)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

2、找出描写小林“看”、“想”、“做”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体会小林在发明过程中的苦恼与快乐,找同学读出来。

3、说一说你对小林的好奇心和积极开动脑筋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我们应该学习他这些好品质。)

4、让同学再看看课文,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过程。

二、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交流、讨论)

三、小结全文: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四、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①铁丝圈②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牛奶图画画图蜜蜂蜂蜜牙刷刷牙

水池池水山上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0个认读字,会写“州“奔”等9个会写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景物物同所学的三字经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三字经,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1神州谣)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风光图。 图片中,你认识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这些风景的特点吗?学生试说: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shén bēn fèn xiáwān mín zúyìqí 神奔奋峡湾民族谊齐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平舌音“族”,翘舌音“神”,前鼻音“奔、奋、湾、民”。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yáo yǒnɡfēnɡsǒnɡɡéyǔlùnónɡfán rónɡ 谣涌峰耸隔与陆浓繁荣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平舌音“耸”,前鼻音“繁”,后鼻音“涌、峰、浓、荣”。 3.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达标。(51分) 1.把加点字与拼音连起。(8分) bìbóliáo lěi luópítān zàn 聊.天遮蔽.反驳.堡垒.赞.扬脾.气贪.玩陀螺.2.看拼音写词语。(8分) bǔchōng fāng biàn mǔqīn shǐjìn yóu xìjiāo shūjìhào gān jìng 3.照样子,变一变,再组词。(4分) 例:土+平=(坪)(草坪) 加+马=()()车+双=()() 木+象=()() 土+旦=()() 4.选词填空。(4分) 赞赏赞美 (1)我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 (2)我要唱一首歌()祖国的大好河山。 5.把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语找出。(4分) (1)我们要学会把房间收拾整齐,不能凌乱。 ()—() (2)城堡里有一个凶狠的魔王,他抓走了善良的公主。 ()—() (3)清晨我们迎着阳光进入校园,傍晚我们满载收获离开校园。 ()—()()—() 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6分) 伸擦挖撑学炸 ()城堡()触须()拼音 ()懒腰()渡船()魔王 7.写写你积累的词语,并用其中一个造句。(7分)

形容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完成句子练习。(4分) (1)例:你怎么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你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 难道当一只虫子不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喜鹊阿姨一会儿 ...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 ...教他们做游戏,一. 会儿 ..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用加点词写句子) 一会儿______,一会儿______,一会儿______。 9.给句子排排序。(6分) ( )牛顿心想: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 ( )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 )牛顿从小就爱动脑筋。 ( )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 ( )一天,他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 ( )牛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二、教材回顾。(11分) 1.我的彩色梦境,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在溪水里流动…… 2.《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表达了“我”对喜鹊的____之情。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五只小喜鹊。( ) (2)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杨树,“我”很喜欢它。( ) (3)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 ) 3.“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可以在____伸懒腰,可以用露珠____,把触须擦得____,还可以跳到狗的身上____。 三、主题探究。(3分) 《彩色的梦》中作者写道:“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想一想,这些彩色的铅笔会聊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拓展。(15分) (一)课内阅读。(6分) 沙滩上的童话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第一课时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有谣言说盐受到核污染不能再吃,而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引起市民疯狂抢购,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主管部门稳定物价。 3月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要求各地保障食用盐市场供应,稳定市场和价格。继而,北京市疾控中心重申:我国未收到核污染。因此,居民不需要补碘。 设问:你的家里多买盐了吗,在哪买的?“抢盐风波”如何平息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家里没买,但村里很多人抢购,导致一度缺货。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及时表扬) 媒体上宣传,周围人们的谈论,见食用盐供应正常,生活上并无异常现象,觉得是谣言。 教师(小结): 抢盐风波的参与者有哪些?由民众、商家、幕后推手等多个主体共同主演的一场闹剧,这些闹剧的各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2.联系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联系的观点具有哪些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思考与探究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毫无征兆发布新规,调整技术服务费和商铺违约保证金,最高涨幅高达150%。新规终使中小卖家发动了“淘宝十月围城”(淘宝中小卖家持续有组织地攻击大卖家的围城事件)。(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了《2012年度淘宝商城商家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核心内容是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为5倍到10倍。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最高涨幅高达150%。 公告还指出,续签时间为2011年10月17日至2011年12月20日18时止,且续签商家2012年度技术服务年费的缴纳和保证金的冻结必须在2011年12月26日之前一次性完成。年内不能缴费签订新一年合同的卖家,将被清退出商城。) 15日,商务部表示,希望淘宝商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并强调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淘宝商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抗议”。 学生思考:为什么在10月10日,淘宝商城宣布将正式升级商家管理系统后,引发很多不同的人的关注?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这些问题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蕴涵联系原理的成语、俗语、古诗等。看谁找的多?鱼儿离不开水——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因果联系。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对联系的普遍性有具体的认识。 思考回答: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否事物就因此而丧失了独立性? 例如:你家老母鸡下了一个Egg,与公司的财务印章,有没有联系?” 温馨提示:联系具有条件性:联系是普遍的,但是,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 (2)联系的客观性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共包括《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秀丽风光,领略风土人情。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难点: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

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本文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有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 1. 10个一是( 10 ),10个十是( 100 ),10个一百是(1000 ),10个一千是( 10000 )。 2.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个)位,第二位是( 十)位,第三位是( 百)位,第四位是( 千)位。第五位是( 万)位。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 1 )个0,末尾的0( 不读)。 3. 读数时,先从( 最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 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几百) ,十位上是几,就读( 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 几)。 4. 四位数肯定比三位数( 大),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 大)。 5. 在数位表中,从右起第二位是( 十)位,最低位是( 个)位。 6. 9587是由( 9 )个千、( 5 )个百、( 8 )个十、( 7 )个一。 7.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 十)位,第三位是( 百)位,第五位是( 万)位。 8.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 ),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 ),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 ),最小的五位数是( 10000 )。 9.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999 )和( 1001 )。 10. 写出998后面连续的两个数是( 999)、( 1000 )。 11. 百位的左边是( 千)位,右边是( 十)位。 12. 3009这个数的最高位是( 千)位,这个数是由( 3 )个千和(9 )个一组成的。 13. 用2、0、5这3个数,你能排出( 4 )个三位数。

14. 用3、6、1、5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6531 ),最小的四位数是( 1356) 。 15. 568这个数百位上是( 5 ),表示(5 )个( 百);十位上是( 6),表示( 6)个( 十);个位上是( 8 ),表示( 8 )个(一)。 16. 4600里面有( 6 )个百,260里面有( 26 )个十。 17. 读数和( 写)数都从高位起。 18. 某林场有2403棵杨树,约是( 2400 )。 19. 东风村有9998口人,约是( 10000 )。 二、选择题。把下面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 601、106、900这三个数中,( B )最小。 A、601 B、106 C、900 2. 505、550、500这三个数中,( B)最大。 A、505 B、550 C、500 3. 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B )。 A、999 B、1000 C、1100 4. 一个四位数,千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B )。 A、1010 B、1001 C、1100 5. 读数时,中间有两个零( C )。 A、都要读出来 B、都不读出来 C、只读一个零 6. 最大的四位数是( C )。 A、1000 B、9988 C、9999 7. 五千零五十五写作( C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 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 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 用7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一、授课课题:平均分(二) 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把一些物品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 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暢所欲言.为 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师生活动) (1)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境图。 2、探究新知 问题2: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执教人:株洲市工业学校曹学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对待人生。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4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确选择人生道路,远比一些跑得快的人生重要。 如何理解选择呢?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大师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有选择。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学生讨论分析 教材p2,“小赵开服装店失望却从事农机维修成功,这是为什么?”启发学生懂得“人生必须要经由选择”的道理,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客观实际”。 (二)、讲授新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事例 例1: p3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给人治病的故事。 问题:为什么的头痛病却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2: p4“存奶请客”。 问题:何因反而挤不出奶? 2、着重把握四个知识点 客观实际

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 神州谣 这是一首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歌谣,以“三字经”的样式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与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 传统节日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语言简洁,句型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描绘了我国从春节到重阳节等所有主要节日及习俗。 “贝”的故 事 本课是一节识字课,通过“贝”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构造的奇妙,让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同时,学会在汉字构造规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更加深刻地了解汉字。 中国美食 这是一篇讲述我国各地美食的课文,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美味佳肴,表现了我国美食文化的独具特色和博大精深。从衣食住行着手,使学生更加贴切深刻地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4.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神州谣》...................................................2课时 2.《传统节日》.................................................2课时 3.《“贝”的故事》...........................................2课时 4.《中国美食》...........................................2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 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年级 座号 分数 一、计算。(35分) 1.口算。(12分) 32÷8 = 54+26 = 3×7 = 83-60 = 24+37 = 9×2 = 61-34 = 35÷7 = 6×8 = 87-63 = 56÷8 = 75+15 = 4、把算式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5分) 54÷9 4×8 56÷8 45÷5 15÷5 ( )<( )<( )<( )<( ) 5、在 里填上“>、 <或 =”。(6分) 16÷8 9×2 27÷ 9×3 3×8÷3 45÷9 4×1 27÷3×5 4×5÷5 8+14 7+15 9÷9×9 18÷2 二、选择(14分)。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 (1)54÷6 (2)54÷9 (3)6×9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 (1)6-7 (2)7×6 (3)6+6+6+6+6+6+6+6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钢笔的价钱可以买多少支圆珠笔?这题是求( )。 (1)8与2的和是多少 (2)求8元里面有多少个2元。 (3)8的2倍是多少? 4、一个乘数是12,另一个乘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 (1)12×4 (2)12÷4 (3)12+4 5、根据口诀“四四十六”可以写出( )个除法算式。 (1)3 (2)2 (3)1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 )个女生。 (1)6 (2)5 (3)3 7、( )×7﹤43,括号里最大应填( )。 (1)8 (2)6 (3)9 三、填一填。(18分) 1、36是4的( )倍,是6的( )倍。 2、72÷8 =( ),想口决( )。表示把( )平均分 成( )份,每份是( ),也表示( )里面有( )个( ), 还表示( )是( )的( )倍。 3、把18连续减去3,( )次减完。 4、商是1,除数和被除数( )。 5、从35里面减去( )个5,结果是5. 6、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 7、7个星期有( )天。 四、数一数,画一画。(8分) 1.○○○○ ◇◇◇◇◇◇◇◇◇◇◇◇ 数一数,◇里有( )个○。列式: 2. ( )×( )=( ) 口诀:( ) ( )÷( )=( ) 想:三( )二十四 ( )÷( )=( ) 想:( )八二十四 3、 7颗 的颗数是 的 几倍? 21颗 列式: 4.想—想,( )里最大能填几。 (1)( )× 7<36 (2)4×( )<29 (3)34>5×( ) (4)( )×9<28 (5)3×( )<25 (6)7×8>( )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全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材,以汉字为主题,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歌谣、儿歌、图片中认字,探索汉字的秘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在识字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规律,通过猜字音、用部首查字法等方式识字。

教学过程典案 1 神州谣 一、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1.会认字。 zhōu huáyǒnɡfēnɡsǒnɡɡéxiáyǔlùyìnónɡqífèn fán rónɡ 州华涌峰耸隔峡与陆谊浓齐奋繁荣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州”读zhōu,不要读成zōu。 (2)“奋(fèn)、繁(fán)”的韵母是前鼻音。“涌(yǒnɡ)、峰(fēnɡ)、耸(sǒnɡ)、浓(nónɡ)、荣(rónɡ)”的韵母是后鼻音。 (3)“峡”读xiá,不要读成jiá。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神州歌谣长江台湾海峡大陆情谊奋发繁荣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三、读句子,理解加点的词。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奔: 涌: 长: 耸: 四、背一背,填一填。 我神(),称()(),山川(),可入画。黄河( ),( )( )涌,长城长,珠峰耸。台( )岛,隔海( ),与大陆,是( )( )。各( )族,情( )浓,齐( )发,共繁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想象画面,理解课文的意思。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齐奋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个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即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运算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 在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本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1.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式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数量关系。通过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为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培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加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 为了使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可在本单元的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以达到较好的计算技能。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 2练习八1课时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丛书《冰冰镇来了位陌生人》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荆棘”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细读诗句,想象画面。【教学难点】 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师简介雷锋事迹,导入新课。 (二)教师板书“雷锋叔叔”,指导书写“锋”字。

1.强调“锋”左窄右宽,提醒右下部分“丰”的三横不要写错。 2.联系形近字“峰、蜂”,区别偏旁,比较识记。 3.用“锋”说词语,如“刀锋、锋利、先锋”。 (三)初步了解雷锋。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的雷锋。教师补充资料介绍雷锋事迹。 2.小结:雷锋叔叔不但乐于助人,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可是突然有一天,雷锋叔叔因公牺牲,年仅22岁,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 (四)指导读好课题。示范朗读,指导读“哪里”:带着呼唤的口吻,读好寻找的语气。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思考:雷锋叔叔出现在了哪里?划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2.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汇报交流。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分) 二、填一填。(23分) 1. 81÷9=( ),读作( )除以( )等于( ),用口诀( )求商。 2. 72÷8=( ),表示72里面有( )个( )。 3. 56÷8=(),想:()八五十六,商是();32÷4=(),想:四()三十二,商是()。 4. 从54里面减去6,连续减()次后得数为0。 5. 用16、2和8这三个数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4分) ×= ×= ÷= ÷= 6. 35颗珠子,每7颗穿成一串,可以穿成()串;如果穿成7串,每串需穿()颗珠子。 7. ()周有49天,21天是()周。 三、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每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2. 求24÷3的商是多少,要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3. 求35÷5和7×5的结果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4. 14÷7=2和14÷2=7的意义相同。() 5. 45个桃子,每5个分一份,可以分成9份。() 四、计算下面各算式分别用哪句口诀?连一连。(8分) 五、在○里填上“>”“<”或“=”。(9分) 35÷7○6 42÷6○4 42÷7○6 81÷9○10 35÷5○6 21÷3○6 48÷6○7 63÷9○5 40÷8○4 六、在里填上“+”“-”“×”或“÷”。(9分) 38=24 89=72 189=9 66=0 369=4 189=27

49=36 284=7 73=21 七、先填空,再列算式。(10分) 1. 二(1)班有14朵,每2朵插在一个瓶子里,需要()个瓶子。 2. 丽丽有35本作业本,平均放在5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放()本。 八、解决问题。(24分) 1(5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这首诗歌写“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 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最后终于找到——哪里需要 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课文让孩子懂得 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2 6 千人糕 课文中爸爸向“我”介绍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让 “我”了解到千人糕是经过很多人辛勤的劳动得来 的。课文教育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 7 一匹出色的马 这篇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一家人 其乐融融的幸福美好的画面,感受到父亲是如何用爱 教育孩子战胜困难的。 2 语文园地二1.引导学生在认识职业中识字。 2.能够积累词语和谚语并学会说比喻句。 3.体会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4.练习写话。 5.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2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材,以“爱心”为主题,通过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等,让我们感受到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献上爱心,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放手学生自主读书,品味词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授课方法探究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采用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在线想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体会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在

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6 千人糕 通过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写字,品味词句,积累词 语。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体会劳动的辛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7 一匹出色的马 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习得作者运用文字描写景物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会家长正确的充满爱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语文园地二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典案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一、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1.会认字。 cénɡ ménɡ nìnɡ shùn mài tà jīnɡ jí bàn yínɡ mì xū xiàn 曾 蒙 泞 顺 迈 踏 荆 棘 瓣 莹 觅 需 献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泞”读nìnɡ,不要读成nínɡ。 (2)曾(cénɡ)、蒙(ménɡ)、泞(nìnɡ)、荆(jīnɡ)的韵母是后鼻音。 (3)顺(shùn)、迈(mài)、瓣(bàn)、献(xiàn)的韵母是前鼻音。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人生是什么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是从现象层面的理解的,也就是现实生活; 那么从意义层面理解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是他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生活。 怎么理解这个“个人史”和“情感史”呢简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叫“个人史”,像我们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个人史”。而“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比方说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整个人生。 在我们的书里有一则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摘苹果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选择,不留遗憾: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的帮助,我们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那么哲学是什么 在古希腊,一般把哲学叫做Sophia(智慧),后来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拉近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Sophia前加上了Philia(爱)一词,这样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爱”智慧,我们就要追求智慧,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 哲学其实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反思,也就是反省与思考。正是因为反思,哲学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启迪我们,培养我们的智慧,推动我们去探寻真理,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2~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 第一课时平均分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