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若干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_赵继海

若干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_赵继海

若干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_赵继海
若干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_赵继海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国际上每年都有关于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或新闻发布。

最近几年,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在每年第四季度都会发布下一年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报告。Gartner公司发布的 2015 年十大战略性技术发展趋势是:因移动设备普及而引起的泛在计算(Computing Everywhere)、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3D打印(3D Printing)、高端普遍和隐形的数据分析(Advanced, Pervasive and Invisible Analytics)、情境感知系统(Context-Rich Systems)、智能机器(Smart Machines)、云端/客户端计算(Cloud/ Client Computing)、软件定义的应用和基础架构(Software-Defined Applications and Infrastructure)、网络规模 IT (Web-Scale IT)以及基于风险的安全和自我保护(Risk-Based Security and Self-Protection)等〔1〕。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下属的计算机学会也发布类似的信息技术10大发展趋势报告〔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则结合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每年都会发布技术发展大趋势(Top Tech Trends Annual)的报告〔3〕。

新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每项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里我们要重点分析近期对图书馆影响较大的几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2 移动互联将加剧纸本阅读用户的流失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问世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以来,移动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更新升级速度也越来越快。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而知识工作者交替使用几个移动设备已成为常态。智能手机是目前最常用的信息终端。但也有人激进地认为,智能手机将在未来五到十年后被机器人取代而消亡〔4〕。

穿戴式设备、嵌入式设备,特别是智能眼镜和头盔,是最近一、两年成为讨论热点的移动终端设备。

智能眼镜以Google Glass为代表。它拥有640×360的超清晰分辨率屏幕,可以为用户带来清晰的画面。它采用Android系统配合骨传导技术,能高效地进行语音识别,并支持中文〔5〕。用Google Glass上网浏览信息,相当于在2.5米外观看 25 吋高清显示屏。通过语音和动作指令,它可执行上网及其他操作。但1500美元的高价和应用系统的缺乏,制约着它的推广应用。

2014年Facebook决定以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后者整合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了Oculus Rift 头盔显示器〔6〕。这种头盔显示器可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3D 空间内的事物。它目前已应用于游戏,未来将对市场营销、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当然也可能会渗透到图书馆的服务之中。

其他的穿戴式计算设备,如智能手表、手环、数据手套、导航鞋等等陆续上市,它们或与智能手机相连,或单独发挥功能。一些“可嵌入设备”也已问世,它们可直接植入到人体,目前主要用于医

若干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赵继海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 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聚集与交互,推动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加速发展。文章分析了这些前沿技术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提出了借鉴互联网思维、创新图书馆服务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图书馆服务

疗诊断。

与智能手机相比,这些穿戴式、嵌入式设备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一是价格昂贵;二是应用系统较少;三是部分设备只能适应特殊的需要,因而在未来若干年显然无法与智能手机抗衡。况且智能手机的计算、存储和显示性能在不断进步,应用服务在快速增长,性价比在持续提高,所以,看不出在近些年智能手机会有被淘汰的迹象。可预见的是,移动终端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不同的终端适合于不同的信息消费领域,但是,智能手机将继续是最常用、最普遍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计算无处不在,搜索无处不在,阅读无处不在。

移动互联网及其终端的发展,对于图书馆的最大挑战是纸本阅读用户特别是年轻、知识用户的流失〔7〕。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借阅量持续下降、实体书店纸书零售额下降的很大部分,可归因于手机上网对纸本阅读的分流。

移动终端发展推动了移动图书馆建设。但是,图书馆界需要明白的是,移动图书馆决不仅仅是数字图书馆原有功能向移动平台的简单转移,同时还是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真正地提供泛在化的图书馆服务。

3 大数据技术将推动图书馆服务进一步走向精细化和个性化

最近两年,大数据的概念已为图书馆界所熟知。大数据技术为图书馆向用户提供更为精细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创造了条件。

图书馆界一直重视数据分析。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数据分析,人们通常没有能力获取和处理一个总体的全部数据,只能借助于对总体数据进行抽样,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用抽样分析结果来推断总体情况,难免有误差。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总体或全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挖掘,使得人们可以更全面、更精准、更及时地掌握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大数据技术对于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改进服务和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大数据技术可使图书馆即时、全面地了解全部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利用状况,从而为调整馆藏发展政策和改进采访工作提供依据。

二是大数据技术可使图书馆即时、全面地了解全体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可精准地分析挖掘出每个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时间、频率、资源、设施、偏好等,从而提供更为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

三是大数据技术可使图书馆即时、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经费使用细节和投入绩效、业务流程运行情况、空间利用效率、项目绩效以及员工的工作状况和绩效等等,从而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图书馆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将主要以外包的形式,依托外部的大型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提供服务。

4 云计算技术将改变图书馆技术设施构架

从技术上说,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对绝配。没有云计算,大数据无从处理;没有大数据,云计算少了用武之地。

目前,我国云计算发展风起云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云平台;技术供应商华为、浪潮提出了各自的云战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也力图借云计算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国际云计算巨头,如微软、IBM、亚马逊的云平台也先后在中国落地。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机构和图书馆,构建公共云和私有云相结合的混合云是基本的趋势〔8〕,即把核心、敏感数据保存在私有云,其他的数据和服务则利用公共云,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安全。

另一方面,个人云(Personal Cloud)时代已经到来,单个用户可用多种设备访问自己的云数据,即计算资源从面向设备变成面向服务。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很多机遇。

第一,图书馆专业人员可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研发,克服自身服务器资源和软件资源不足的问题。云服务使得技术资源进一步扁平化、草根化,使得年轻馆员、中小图书馆专业人员有可能做出以前难以企及的技术应用研发或服务创新成果。

第二,云计算将使图书馆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行为发生变化,图书馆可更多地购买服务而不是购买硬件和软件系统。系统即服务、软件即服务、资源即服务的时代将要到来。

第三,云计算将使图书馆技术支持部门的职能发生改变,从技术服务提供者转变成服务代理人,即图书馆内部的IT人员并不直接提供技术支持,而是通过他们的中介作用,由云平台提供技术服务。

第四,未来图书馆的信息基础设施支出比重将会减少,服务外包支出的比重将会增加。

5 物联网将向万物互联发展

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趋势之一是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将走向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也就是所有的人、物、数据、过程都可互联,如人与人(P2P)、人与机(P2M)、机与机(M2M)的互联互通等。

三星电子总裁兼CEO尹富根在CES2015主题演讲中认为:“2017年之前,包括电视和移动产品在内的所有电子产品,将全部实现物联网。”他预测:“5年后所有的设备都将被打上物联网的标签”〔9〕。

在万物互联的环境中,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可与其在Web上的数据相对应,它们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例如,一本实体的纸书与网上的同种电子书相对应,读者在检索与阅读时,可以在实体书与电子书之间选择。同样地,每个图书馆员或用户都可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找到相应的存在。

图书馆人需要思考的是:当纸本图书、数字资源、用户、图书馆员、服务过程等等互联互通时,将会给图书馆带来什么?我们的管理与服务应当怎样去适应?

图书馆中的各种设备、文献、馆员、用户、过程等等万物互联加智能技术应用,就意味着智慧图书馆时代的到来。

6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实体资源的价值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它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场景,通过VR眼镜、头盔、数据手套等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实时、没有限制地观察和操控3D 空间内的事物。VR已经开始用于模拟驾驶、训练、演示、教学、培训等。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就是在真实可见的场景中,叠加虚拟的物体或描述信息,从而使用户增强或超越现实世界的感官体验。如在电视直播中,电视屏幕上可以实时地显示拍摄现场所没有的说明信息。

今天,我们有一个实体的物质世界,也有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VR和AR技术的应用使得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变得模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R技术的应用已走近普通用户。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使得AR技术开始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10〕。

一是利用AR进行特藏展览。如美国费城的历史照片展览,用手机摄像头摄取场景,就会链接到相应的数据库,获取有关照片的信息。

二是利用AR进行图书定位与理架。如运用AR技术开发的定位系统ShelvAR〔11〕,依赖于书脊上的一个类似二维码的标签,以自动和批识别的方式,对图书的排架情况进行快速核对。用户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扫描书架,ShelvAR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哪本书乱架,相应图书的书脊上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并显示方向箭头,指向图书的正确位置。除了发现乱架的图书,ShelvAR 还可以完成藏书清点任务。与RFID相比,AR技术的标签成本低,而且不需要专门设备。它不仅能用于理架,也可方便地用于找书。

三是利用AR进行古籍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研究在John Rylands 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收藏的中世纪的手稿和古籍。在师生查阅原稿时,AR技术可以突破原稿保护的限制,在原稿周围显示数字图片、文本、在线学习资料。读者也可对数字版本进行“翻页”、放大肉眼看不到的细节、聆听中古英语朗读〔12〕。

四是利用AR技术提供图书馆指引服务。AR 技术将图书馆空间指引信息叠加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现场视频中,为用户提供实时实地的指引,好似一名馆员在实体图书馆中为用户指路。

五是AR图书能提升阅读体验。国内外出版社相继推出了AR图书。将AR技术与传统图书出版相结合,通过后置摄像头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在AR 书上移动,显示屏上会显示3D模型或动画、声音,读者可以与书进行互动,把图书的多媒体阅读体验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换言之,AR图书将纸质书的阅读感受与电子书的特点结合起来,人们既可像纸质书那样直接读,也可用平板或手机摄像头扫描识别后,用终端阅读,此时AR图书变成可操控的3D动画或富媒体资源。

六是利用AR技术提供信息推送服务。例如,用户对着借书证扫描,可进入“我的图书馆”,获得图书馆活动与新书信息,也可查阅个人的借阅情况。又如,对着图书扫描,可获得与该书有关的借阅权限、用户评价等信息。另外,在图书宣传推广

展览活动现场,AR技术可推送与活动有关的信息,并能提供一些现场展示不方便或无法提供的信息,保持信息的丰富、及时和有效。

7 智能化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智能技术是当前IT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在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机器学习、智能感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智能技术与移动互联相结合,形成了无处不在的智能互联网。“传统”互联网实现了信息传输和交互的网络化,而智能互联网则将实现各种智能应用的互联互通和泛在化,使得被“网罗”的设备、节点、应用或过程变得聪明。智能互联网和智慧系统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改变着人们对机器以及人本身的看法。

智能技术开始应用到图书馆领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目前,智能搜索、智慧理架、自助借还图书、自助预约阅览座位、位置与导航服务等,已经在图书馆得到应用。

未来的智慧图书馆,将全面整合数字图书馆和实体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务,不仅数字资源服务是智慧型的,实体资源的服务也是智慧型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上述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分别进行描述只是为了方便,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孤立发展的,其实,它们是互相渗透、彼此融合、互为因果、协同发展的。数字化集聚(Digital Convergence)是前沿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数字化集聚意味着通过交互将加速产生新的技术和应用,并对图书馆的资源类型与呈现方式、用户行为、服务内容与方式、业务流程与员工队伍等等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8 图书馆应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8.1 更新观念,借鉴和运用互联网思维

1993年当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时,出乎图书馆界预料的是,只过了短短的五至十年,各级各类图书馆连同用户都陆续融入了互联网中。到了今天,几乎没有一个图书馆可以置身于互联网之外而生存。互联网发展20年来图书馆发生的变化,比之图书馆诞生以来的变化总和都要大得多。因此,图书馆人需要借鉴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变我们的观念与思维方式。

对于互联网思维包含哪些内容众说纷纭,与图书馆有关的有:

?用户体验思维:资源和服务要吸引用户眼球,引发用户兴趣。

?简约思维:要节省用户时间,服务产品必须管用、易用、好用。

?量化思维:要关注用户数量和访问量。用户数量少、服务量少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社会化思维: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工具,树立开放、分享、共赢、用户参与、协同、众包等理念,建立相应的机制,推广资源与服务,解决技术问题,克服人才短缺。

?大数据思维:重视用户数据和服务数据的积累、挖掘、分析,开发数据资源,创造新的服务价值。

?精细化思维:抓准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和延伸的服务。

?升级换代思维:没有一成不变的系统,技术的半衰期在缩短,信息产品的更新升级在加快。改良系统可从小处着眼,要重视微创新和积累,不断改进服务。

?跨界服务思维: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边界变得模糊,要利用掌握的用户和服务数据资源,分析用户信息行为、阅读行为的变化,敢于跨界,创新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8.2 创新图书馆服务

如何创新图书馆服务?不同的图书馆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服务创新既要考虑技术的发展,更要研究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满足变化了的用户需求。

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热点有阅读推广、服务均等化、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移动服务和泛在服务等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热点有学科服务、课程服务、学习服务、移动服务等等。

我们认为服务创新要有利于增强图书馆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异化成其他行业,应注意学术图书馆跨界服务中的边界问题(boundaries of the academic library〔13〕)。在服务创新中,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图书馆服务以及什么不是图书馆服务这个根本问题。

一个图书馆新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或服务技术能否辐射或转移到其他图书馆进行广泛的推广应

用,是检验它是否具有图书馆学意义的重要标准。

我们认为,对于大学或研究型图书馆而言,创新应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即: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文献信息资源,使用户能便捷找到并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关注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并及时满足变化了的新需求。比如,学科服务的创新目标应当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通过图书馆员的努力,来最大程度地节省用户获取、处理学术信息的时间,提高研究者的工作效率。

面对MOOC的发展,公共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则要更加重视课程服务,为师生线上线下(O2O)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服务,包括课程资源的整合导航、实体图书馆空间布局的调整与利用等。

实体空间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实体空间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是图书馆维持对用户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实体图书馆的人气对于图书馆的价值评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要重新配置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将纸质馆藏逐步撤退到远程储存库,腾出空间发展各种Commons,拓展图书馆在学习、展示、交流、休闲等方面的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服务创新并不是与IT 企业争夺市场销售中的信息产品,而是充分挖掘出社会稀缺的、公益性的图书馆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与服务资源,只有资源的稀缺性才能吸引用户,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9 结束语

今天,互联网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流网、智能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聚集、交互与相互渗透,并由此推动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加速发展。传统互联网正在向智能互联网转变,而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将加速图书馆的转型。

图书馆将长期处于虚拟与实体并存的混合图书馆形态,而且实体资源服务与虚拟资源服务的界限日益变得模糊。线上和线下(O2O)相结合的资源与服务,是现阶段提升图书馆价值的基本方法。

图书馆要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开创资源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适应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挖掘出社会稀缺的图书馆资源为用户服务,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Gartner Identifies the 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5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newsroom/ id/2867917

〔2〕IEEE Computer Society. Top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4〔EB/OL〕.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portal/web/ membership/Top-10-Tech-Trends-in-2014

〔3〕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lita/ttt/

〔4〕李晨.杨宁预言:5-10年将会兴起智能革命,手机会被取代〔EB/OL〕.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chuangye/ yidonghulian/20140915/1607.html

〔5〕支持中文操作 Google glass 3北京开卖〔EB/ OL〕.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1/367/367867.htm

〔6〕 Facebook 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厂商Oculus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i/2014-03-26/06099271617. shtml

〔7〕李化明. 对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之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105-108 〔8〕翟玲. 图书馆云建设中混合云管理策略探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 25-26

〔9〕CES2015:一切都在连接但手机擦肩而过〔EB/ OL〕.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15/0110/00/AFIBGAD90011179O. html

〔10〕付跃安. 移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34-39

〔11〕The Augmented Reality tool for shelf-reading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in libraries 〔EB/OL〕. http://shelvar. com/

〔12〕Special Collections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to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CARLET)〔EB/OL〕. http:/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whatwedo/programmes/elearning/ltig/ scarlet.aspx

〔13〕Lavoie, Brian, and Lorcan Dempsey. Rethinking the Boundaries of the Academic Library.NextSpace,2010,17 (December): 16-17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de2399506.html,/ nextspace/017/research.htm

〔作者信息〕赵继海,男,研究馆员,馆长。

(收稿日期:2015-01-12)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 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 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应用

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车载雷达、遥感技术、机顶盒、自动化电器、掌上电脑、MP3随身听等,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目前还有以下几种应用: 一、“舌头驾驶系统”助残障人活动 最近成功地研制出一种使用微小磁铁进行控制的小仪器,这种米粒大小的仪器可以植在人的舌头下,肢体残疾的人士只需要动一下舌头,就能够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轮椅甚至操作电脑。这套装置将可协助脊椎神经受到重创的严重残疾人,重新过着以往丰富、活跃及独立的生活。 还有霍金的轮椅装置、盖茨的家、电子骨骼服装、GPS、眼睛打字、电子耳、公交卡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亚轨道太空飞机“山猫”号、形形色色的“记忆”商品,等等,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二、手机越来越“聪明” 这两年,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调教”,手机正在将“多功能集一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1)心脏病人的“求救器”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研究人员日前就为手机增添了一项新功能:为高危心脏病患者发送求救信息。 IBM公司介绍说,新系统的核心是只有一盒口香糖大小的无线电信号转发装置。这一装置采用了可进行短距离、低功率无线通信的“蓝牙技术”,可与便携式心跳监测仪和手机配合使用。当使用者心跳达到“危险”水平时,这套系统能自动拨打一个预设的手机号码,以短信息的方式发出心跳数据。 (2)用手机遥控你的家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下属的移动电话系统公司新近开发出“手机遥控居家系统”。它将为终日忙忙碌碌的上班族解决不少后顾之忧。 利用这种系统,用户离家外出后,可使用手机通过因特网照顾家中的各种事务,如开关窗户和照明灯、监视人员出入等。如出现问题,家中设备会自动通过电子邮件向主人报警。 三、可对话的车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论文

【摘要】从学科研究思维的发展入手,简单剖析了教育技术研究的演化过程;同时结合当前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总结了教育技术研究思维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把握教育技术自身进步的内在规律,并为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技术;研究思维;发展演化;趋势 教育技术随着它赖以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其学科思维从最初的“媒体-特性-效果”研究开始,已经经历了“媒体-传播-过程”研究、“目标-设计-评价”研究、“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等。综观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并结合其技术和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今后的教育技术学科研究将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向: (一)从注重“教”的技术向注重“学”的技术方向发展 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1994 定义已经明确指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对象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表明教育技术在新定义上更加强调了“学”的技术。西尔斯和里奇(Seels & Richey, 1994)在其著作《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以及在为美国《教育媒体和技术年鉴》提供的有关1994定义制定过程的记录中对为何强调“学”都有明确的说。他们认为将教育技术的重心指向“学”主要有两方面的理由:一是教学技术指向教学产生了语义上的冗余;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则是合理地强调学习产出而不是教学的中间过程。至于为什么使用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而不是使用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这是由于它:

(a)现在在美国使用更为普遍;(b)包含了更多的实践内容;(c)更具体的描述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d)允许在同一个定义语句中同时强调“教”(Instructional)与“学”(Learning)。从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注重“教”的技术向注重“学”的技术演化始终是领域发展的一个方向。注重“学”的技术并不否认“教”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的全部。正如西尔斯和里奇所解释,1994定义指向“学”是为了强调学习产出和结果;明确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如果手段和方法都没有了,目的又如何达到呢?所以,我们认为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不应过分强调“学”或学生的“自我建构”,而应该平衡发展;否则,不仅将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理解产生歧义,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感,而且容易将领域的发展引向片面化的歧途。 (二)从单一研究思维主导向多元化、综合性研究思维发展 教育技术范畴涉及到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多个领域,每一领域又都包含许多方面,单纯使用哪一种思维范式开展研究都不可能包容整个学科领域。因此,研究思维的多元化将是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教育技术研究思维的多元化不仅仅是指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更包含它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科学技术与背景学科的发展变化为教育技术研究思维多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常规手段、视听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等在教学过程中各有应用价值,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系统科学以及传播科学等对教育技术都有指导意义;特别是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通信技术的定义; 3、电子计算机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 师:看完了没有 生:看完了 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 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 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全部都死掉了 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 生:对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 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就是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展示: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二、授课(25分钟)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新发展

第4课信息技术新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介绍信息技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应用,所例举的事例中,有些是学生都知道的,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些则是学生闻所未闻的,属于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但是都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息息相关。准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案例,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和在各行各业的前沿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浓厚兴趣。由于本课涉及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很多案例教程无法完美呈现,因此给出了相关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进入相关网站,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信息 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魅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未知领域有着强烈探究欲望,对新的信息技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综合操作技能,可提供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让学生搜索相关信息,再 进行探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好处。 (2)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3)培养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2、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内容的教学。 2、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团结协作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交流与互评,总结 经验并形成技能。 六、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一些反映最新成果的或用途非常广泛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信息技术资料,资料的环境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等。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要会在网络查找资料,课后可尝试用父母的智能手机在WIFI环境下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让学生观看视频,体 验新技术的魅力。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哪些同学去游乐场玩过过山车?你们喜欢吗? 学生回答:喜欢(不少学生都去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讲解:今天,老师就要在课堂上请大家玩过山车。 学生欣赏:观看过山车视频,请一名同学体验虚拟现实眼镜。。 教师提问:请体验虚拟现实眼镜的同学分享感受。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分支也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未来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也催生了信息技术的成长,一方面,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衍生于信息技术的行各行各业也竞相发展。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紧密集合,这将是信息技术的作用面和影响面更为宽广。 总结: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

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 (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 而在这种共同趋势下信息技术所面的主要问题就是信 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远远比不上人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增长速度。 总之,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成为大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8年10月28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普及应用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全面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取向,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大机器工业时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以电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20世纪下半叶,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迅速席卷全球,使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见图1)

1.1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科技发展史表明,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到实现产业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与以往相比,当代信息技术创新更加活跃,计算机、微电子、软件、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工艺和性能加快更新(见表1)。1965年,摩尔(Moore)对集成电路集成度翻番现象作出预测。从后来的情况看,1960~1975年,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平均每年翻一番。1970~2004年,动态存储器中的晶体管数大致每18个月翻一番,微处理器大致每24个月翻一番。1971~2006年CPU上单个晶体管成本大约每7年下降1个数量级,集成电路的性价比明显提高。(见图2) 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相结合,物质生产与服务管理相结合,实体经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 【学习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你的学习难点哟 【同步学习】: 学习活动一: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其分类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的时候老师拍了很多照片,并把这些照片上传到了老师的QQ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用到哪些设备?哪些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 情境导入:从古时的烽火狼烟、飞马传书到今天的视频电话、电子邮件,通信技术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二:了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1)说说你知道的通信设备。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知道的电话的发展历程。 情境导入: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又决定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三:了解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教材2.2节,了解微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2分钟后抢答。 1)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通常指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多少个元器件,集成的元器件越多,集成度越。 2)内部有上万个元器件的集成电路称为。 A.小规模集成电路 B.中规模集成电路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情境导入:正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习活动四: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1)打开文件,阅读相应内容。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根据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方向结合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畅想: 未来计算机会是怎样的?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计算机思维与信息技术前沿

人工智能:我们的美好时代 计算机1304 张宁 学号:0121310870726 当我们还沉浸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巨大喜悦之时,人工智能已经悄然向我们走来。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我对信息科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 阿里巴巴2014年09月20日登陆纽交所,开盘报92.7美元,较发行价大涨36.32%。开盘后直线拉升,一度逼近100美元,最高价为99.7美元,随后维持窄幅震荡,盘中最低触及89.95美元。截至收盘时,大涨38.07%,报93.89美元。总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这意味着阿里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已接近百度与腾讯之和。 数据对比显示,在中国IT互联网企业中。阿里此次上市后,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超过腾讯(1512亿美元)与百度(795亿美元)之和(2307亿美元)。而在电商企业中,阿里市值约为京东(389亿美元)的6倍、唯品会(116亿美元)的20倍、当当网(10亿美元)的231倍。 在全球IT互联网企业中,阿里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Facebook(2026亿美元)、亚马逊(1504亿美元)、eBay(648亿美元)等互联网企业,也超过了IBM(1932亿美元)、甲骨文

(1867亿美元)、英特尔(1727亿美元)、高通(1269亿美元)等IT 企业。总排名仅次于苹果(6063亿美元)、谷歌(4041亿美元)、微软(3894亿美元)。 然而我们也看到过曾今的巨头诺基亚的倒下,也看到过柯达的倒下,我们知道信息产业最根本的护城河就是比创新。在日前中兴通讯举行的2015通信热点技术研讨会上,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钟义信指出,对于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信息技术”是一种“偷懒”、“敷衍”的说法,因为任何时候人们都可以将未来的某种技术称为新型技术。他认为,下一步信息化将向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钟义信认为,人类的智慧包括两个层面:隐性智慧和显性智慧。隐性智慧是发现和定义问题的智慧,是人类主要的创造力来源,在隐性智慧的支撑下,人们可以不断改善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隐性智慧由人类的目的、知识、想象力、灵感支持,具有内隐性,因而难以被机器模仿。显性智慧是在隐性智慧确定的框架内解决问题的智慧,也能够带来一定的创造力。显性智慧由人类的理解、学习、执行力支持,具有外显性,因而可以被机器模拟。通常我们将人类的显性智慧称为人类智能,而将模拟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称为人工智能。 在谈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时,钟义信表示,人类始终是主体,人工智能系统是人类求解问题的工具,人类向人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华版)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 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 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 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 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 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 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信息科技发展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信息科技发展前沿讲座》 心得体会 在学校教授、辅导员和老师的辛苦指导下,《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课程完满拉下了帷幕。是他们引导我们走向专业课程的第一步,在这里对他们努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那一会儿,我都不知道接下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将要学习什么课程,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学校这个学院,大抵是我过于看重所谓的热门专业吧!填报志愿的时候毅然选择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我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因此也很辛运考上了该校的二院。在志愿填报之前我从没认真了解过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的到底是什么课程,只知道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应用非常广泛,其他的知之甚少。那我又是如何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到现在对电子信息领域有所了解的呢?那就是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说是我接触专业知识的第一课。在这里就分享一下听完该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首先我知道,老师说:“以前这个课程是在大二上的,但现在在大一就开始上了,跟你们说这些专业知识无异于跟高中生讲专业知识”。但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还是很有耐心地跟我们上完他们精心准备的课件,这个我很感动! 电子信息类专业共分为五个专业,分别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导航工程这五个专业。这几个专业既然能够放到一起作为大类招生,就说明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电子信息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电子科学技术就无从谈起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其在国防、科研、教育、卫生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正是因其应用如此广泛才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热门归热门,其学起来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可能是热门跟难度的关系是正比的吧!根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凭生活和学习经验,一般只是对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有所了解,但对于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知之甚少,所以这节课有必要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形象直观地介绍相关的信息。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早期和当今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阅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感受计算机及技术发展的迅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资料;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识记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的四个发展时期; (3)了解多媒体的概念; (4)了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情感。知道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即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所见所用的计算机入手,带领他们引伸触觉到未知的计算机过去及将来的领域去;通过播放视频、课件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解除疑惑,建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让学生从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联想最早期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情况,通过播放视频呈现昔日的情形;让学生思考为何最早期的计算机体积那么庞大,引出制造计算机的元器件所经历的发展时期;让学生对比古今计算机,归纳引出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特点,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展现最前沿计算机及应用的发展态势。 2、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它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人类语言大致产生在五万年前.这个时候,人类智力的进货经历了手巧的人、直立的人、和智慧的人三个阶段,智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同时,这个时候人的发音器官也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发出一定复杂的语音来,语言就产生了。而人类文化史的发展也能证明,这个时候产生了语言,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的文化产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飞跃。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人类长期只有口语,用文字记录口语形成的书面语历史很短。系统的语言成为人和禽兽分离的重要工具,文字使人类能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把时空的影像变化转码成视觉可见的符号系统,使后人能通过间接的文字想象出画面,了解历史和学习技术经验。使文字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使人类能够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自己的智慧,发展科学技术,进入文明社会。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

信息科技发展前沿讲座》心得体会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信息科技发展前沿讲座》 心得体会 在学校教授、辅导员和老师的辛苦指导下,《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课程完满拉下了帷幕。是他们引导我们走向专业课程的第一步,在这里对他们努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那一会儿,我都不知道接下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将要学习什么课程,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学校这个学院,大抵是我过于看重所谓的热门专业吧!填报志愿的时候毅然选择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我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因此也很辛运考上了该校的二院。在志愿填报之前我从没认真了解过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的到底是什么课程,只知道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应用非常广泛,其他的知之甚少。那我又是如何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到现在对电子信息领域有所了解的呢?那就是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说是我接触专业知识的第一课。在这里就分享一下听完该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首先我知道,老师说:“以前这个课程是在大二上的,但现在在大一就开始上了,跟你们说这些专业知识无异于跟高中生讲专业知识”。但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还是很有耐心地跟我们上完他们精心准备的课件,这个我很感动! 电子信息类专业共分为五个专业,分别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导航工程这五个专业。这几个专业既然能够放到一起作为大类招生,就说明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电子信息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电子科学技术就无从谈起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其在国防、科研、教育、卫生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正是因其应用如此广泛才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热门归热门,其学起来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可能是热门跟难度的关系是正比的吧!根据最近调查数据显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难度仅排在医学、理学、法学之后。老师都说难就难在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特别是数学和C语言要过关,如果数学和C语言不过关的话就无从谈起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理论知识才能支撑起你走进科学天堂的野心! 实践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发明发现的核心灵魂。创新发明发现也并不是一味地凭空想象,而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个规律就需要作大量的实验去证明其可行性。例如人们发现原子的时候就猜测还有其他的粒子存在,于是相继发现了电子、质子……。也正是电子的定向移动,才有电流的形成,有了电流人们就想到了利用电流的方向时刻改变特性,发明了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代码,才有了现在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电器世界;才实现了“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传奇佳话。 同样,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因此,勤于动手实践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如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那这个大学生是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