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公务员考试城市建设管理类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上海公务员考试城市建设管理类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上海公务员考试城市建设管理类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上海公务员考试城市建设管理类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内部资料,请勿转载!

一.城市社会学基本知识

(一)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1、按学科史进程,包括第一个经典的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发源于欧洲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学派、兴起于全球化时代的洛杉矾学派等。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of sociology)

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芝加哥社会学由两个主要的社会学分支组成,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会学所以能够成为芝加哥社会学的主体内容,既与美国早期社会学中的流行范式或“潜在的学术氛围”有关,也与芝加哥突然崛起而又紊乱无序的城市生活有关。

“新城市社会学”(New Urban Sociology)(又称城市政治经济学学派)

产生于70年代的新城市社会学是对传统城市社会学——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的反动。新城市社会学的崛起,给了人文生态学派以沉重打击。从此,城市社会学领地内的传统秩序格局被打破,再不是一派独霸天下,而是形成了多个学派、多种观点的新格局。根据兹金(S. Zukin)在“新城市社会学的10年”中的看法,新学派可分为三个流派(S. Zukin,1981),这就是法国以卡斯泰尔为代表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美国以哈维(D. Harvey)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和英国以帕尔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卡斯泰尔和哈维。

洛杉矾学派,又称“加利福尼亚学派”。

2、按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主要有:

①都市化派。该派认为,都市的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以及规范秩序解体。他们主要研究与农村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机制如何被都市取代。

②亚社会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竞争,把人视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认为人类在生物亚社会的压力和动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生存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他们认为,都市化是居民创造出来的,用以容纳大量居民的组织形式;都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分工又取决于社会技术发展水平。

④经济学派。该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都市化和都市社会问题,认为都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重新组合,原来单一的第一产业逐渐派生出第二、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特别是都市的社会组织也随之变化。

⑤环境学派。该派认为,都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都市问题基本上是由于都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和大自然环境,工业都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市污染正威胁人类生存。他们主张彻底改造都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目的,并且提出了许多都市规划和都市改造的意见。

⑥技术学派。该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都市位置、都市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因素对都市化的影响。

⑦价值学派。该派强调非经济的、非技术的价值观对都市结构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认为社会文化制度对都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居民价值观和感情上的差别造成都市的差别。

⑧权力学派。该派主要研究都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能力,权力在都市规划中所起的作用。

以上各种流派的观点也常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3、当代城市社会学流派的主要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社会互动理论

(二)社会群体概念和类型

1、社会群体的涵义

社会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

社会群体的本质在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即由规范、地位和角色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2、社会群体的类型

一般说来,社会群体包括如下分类。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初级群体积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称首届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初级群体反映着人们员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即初级社会关系。

次级群体,又叫次属群体或间接群体,它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群体成员问的感情联系相对不如初级群体,面对面的互动有限。典型的次级群体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公司、政府机构、学校等。。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群体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来划分的。这种划分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的梅约提出的。如企业、机关、学校等。正式群体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

所谓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社会组织内部的成员在日常互动中自发形成的人际关系系统。从形成的基础上来看、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几种类型:友谊型、同好型、利益型、信仰型

(三)社区、居住社区与城市居住区的概念

1、社区

社会(Community)一词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至今已有100多种定义。其构成要素有4个: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地缘感。通常指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一群人及其所居住的地区称为社区。

2、居住社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四)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在城市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

社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要素构成:

⑴地域要素社区必须占有一定地域,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区域。

⑵人口要素社区要有一定数量的人群。在社区的人口要素中,要搞清三方面的内容,即社区人口的数量、构成和分布。

⑶区位要素社区中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分布,具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某些活动常常集中于社区的某一特定的区域。

⑷结构要素社区的结构是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相互之间的关系。目前社区的结构变得起来越复杂。

⑸社会心理要素社区的性质和规模对社区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而社区的结构又会对社区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的长期生活相处,社区成员对所在的社区也会产生归属感。

⑹约束要素每个社区都有要求本社区群体、组织和成员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⑺物质要素一个社区必须要有一定的办公场所、服务设施、办公设备、经费来源等物质条件。

其中,人群、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为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

(五)城市社区的特点

城市社区是在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大规模的出现是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人口脱离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现象——"城市化"运动.其是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们的共同体.人口与经济活动集中,结构组织复杂,生活方式多样化,家庭规模与智能缩小和人际交往非情感化等是其主要特点.

(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

社会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其变化力量有:分散力和集中力。

1、分散因素:

(a)远距离通讯技术增加;(b)区位制约因素下降;(c)工作岗位郊区化;

(d)低密度环境偏好增大;(e)交通运输费用增加;(f)经济活动国际化。

2、集中因素:

(a)面对面接触的需求;(b)能源费用上涨;(c)反技术态度出现;

(d)贫困化;(e)绅士化;(f)高度远距离通讯技术成本高。

二.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

(一)城市经济学的特征

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多学科性,是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基石;

②外在性。(不符合经济学中的一些假定,一些基本的古典经济学假设在城市环境中无法成立)

③城市经济活动往往显示出规模经济的特性,这使传统的边际分析往往很难适用;

④地理空间属性。(城市经济研究有不可脱离的地理空间属性)

⑤复杂性,不易量化。(城市生活的复杂性使经济学家常用的数学模型在城市中屡屡受挫)

⑥价格理论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它与传统的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在于对距离因素的强调和对政府、公共部门作用的强调;

⑦宏观城市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主要是以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方法为基础,把城市看作一个整体,注重城市与区域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关系,探讨城市的发展及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等内容。

(二)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量的均衡,它表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价值量上大体相等;二是结构的均衡,它表示社会再生产比例的合理性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同时也是一种动态均衡。主要表现在:社会总供给受到技术的、资源的和体制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动和调整的状态;社会总需求也由于市场、收入、心理、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考虑到时间因素,社会总供求在短期内应允许出现总供给略大于或略小于总需求的情况,但长期内,总供求之间应实现基本的均衡。

生活必需品价值变化不大,趋于刚性,非必需品及奢侈品价格变化反应大,倾向于弹性,土地短期内接近刚性。

实现总供求的均衡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的保证。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经常出现不均衡或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政府可以利用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动作的目的。如,规定价格上限。

经济运行的障碍:产业结构失衡、总需求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失业、公平的损失。

(三)城市集聚经济

1、集聚经济是指通过生产活动在工业区域或城市内彼此接近,集中使用运输、通讯等基础结构和服务设施,节省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费与能源消耗,有利于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劳动力培养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与竞争,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效果。要获得外部规模效应有两种途径:一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来使企业之间能够获得各种成本节约的优势,这是一种发展的观念;二是通过企业在地理位置的集中来获得该优势,这是一种调整的观念。因此,集聚经济是外部规模经济的一个特例。

2、集聚经济研究前沿

(1)新经济地理学派对集聚经济的研究

(2)外部性和城市形成

(3)规模报酬模型

(四)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

(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用途的多样性。(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增值性。(5)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五)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

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二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三是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四是严肃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五是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六是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六)公共财政

财政政策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是政府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来影响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政

府的财政政策主要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等等。

财政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归纳为分配、调节、监督。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还具有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

城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规费收入、债务收入。

城市财政支出:市政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务支出、生产支出、生活支出、管理支出。

三.建筑工程与技术经济

(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方法

1、概念。

可行性研究是近40年以来在企业投资、工程项目、研究课题、基本建设等各类问题的决策中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可行性(FEASIBILITY)”一词有“行的通的、可以实现的、有可能成功的”的含义。可行性研究是研究一个投资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是否可行。具体地说是对一个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之前,对与此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周密详细的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论证,以便制定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这个研究、论证的过程,就是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或技术引进和科研项目中的主要方面,如社会需求、资源条件、建厂规模、设备选型等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并对该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建设和怎样建设,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浪费,保证工程项目投产后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可行性研究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尊重客观事实,反映客观矛盾,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一种科学方法。

2、方法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由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通过单位法人代表,通过招投标或委托等方式,确定有资质的和相应等级的设计或咨询单位承担,项目法人应全力配合,共同进行这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程序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必须达到规定要求,为组织审查、咨询金融等单位评估提供政策、技术、经济、科学的依据,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可行性研究内容视不同项目而各有所侧重,没有固定的统一模式,做法也有所不同,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即市场调查、技术方案和经济财务分析评价。市场调查是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是可行性研究的基础,而经济评价则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和关键部分。一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项目概况;(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市场预测;(4)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

(5)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6)项目外部配套建设;(7)环境保护;(8)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

(9)消防;(10)节能、节水;(11)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2)经济、社会效益;

(13)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14)结论;(15)附件。

(三)相关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2.趋势分析: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一般要借助于差异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现行主要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探析

(四)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构成

1、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按照确定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等全部建成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工程造价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和建设项目其它费用三部分构成。

工程造价主要划分为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由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组成)、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由土地使用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组成)、

预备费(由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组成)、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几项。

2、建筑安装工程预算费用构成。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是由直接发生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施工企业在组织管理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间接的为工程支付的费用以及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利润和交纳的税金的总称。组成共有四个部分,直接费、综合费用、利润和税金。(五)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

1、工程量清单应采用统一格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应包括按招标文件规定,完成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分部分项工程费是指为完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所需的实体项目费用。措施项目费是指分部分项工程费以外,为完成该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所需的费用。其他项目费是指分部分项工程费和措施项目费以外,该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其他费用。

于2003年7月1日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规定工程量清单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综合单价法是指完成工程量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就直接得到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再将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费用,与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加以汇总,就得到整个工程的总造价。

2、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由下列内容组成:

(1)封面,应按规定内容填写、签字、盖章。(2)投标总价,应按工程项目总价表合计金额填写。

(3)工程项目总价表。(4)单项工程费汇总表。(5)单位工程费汇总表。(6)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7)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8)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9)零星工作费表。

(10)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11)措施项目费分析表。(12)主要材料价格表。

(六)固定资产折旧及其计算方法

1、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在用的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和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一般应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

2、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施工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对技术进步较快或使用寿命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年、月)折旧额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可完工的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平均年限法的一种演变。

施工企业常用的工作量法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行驶里程法。行驶里程法是按照行驶里程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它适用于车辆、船舶等运输设备计提折旧。

②工作台班法。工作台班法是按照工作台班数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它适用于机器、设备等计提折旧。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随着折旧的计提逐年减少,而折旧率不变,因此,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必然逐年减少。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2÷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月折旧率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当发现某期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小于该期剩余年限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时,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即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按剩余年限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为该项固定资产年初时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为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假设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这个分数因逐年递减,为一个变数。而作为计提折旧依据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净残值则各年相同,因此,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各年提取的折旧额必然逐年递减。

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七)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1、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综合表达,有以下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利润最大化(2)每股盈余最大化(3)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最适用于上市公司。

2、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1)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和资金分配的活动。

1)筹资活动

筹资活动包括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取得借款、赊购、租赁等。

资金来源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①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②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2)投资活动

3)分配活动

(2)财务关系

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一)建设工程合同类型

1.按承发包方式分:①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合同②单位工程承包合同③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④BOT合同(特许权协议)

2.按承包工程计价方式分类:①总价合同②单位合同③成本加酬金合同。总价合同可分类固定总价合同和调价总价合同。单位合同分为: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纯单价合同,单位与包干混合合同等。

3.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其他合同:①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②建设工程物资采购合同③建设工程保险合同④建设工程担保合同

4.按工程建设阶段分为:①工程勘察合同②工程设计合同③工程施工合同

(二)工程网络计划的类型和应用

1、按网络计划参数性质不同分类

(1)肯定型网络计划。如果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是肯定的,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也是确定的,而且整个网络计划有确定的工期,这类型的网络计划就称为肯定型网络计划。其主要代表为关键线路法(CPM)。该类型计划网络以其表达形式来分有:双代号、单代号、与单代号搭接网络等表达形式。

(2)非肯定型网络计划。如果网络计划中,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或工作的持续时间是不确定的,整个网络计划工期也是不确定的,这类型的网络计划就称为非肯定型的网络计划。非肯定型网络计划通常又分为概率型网络计划和随机型网络计划两大类。其中,概率型网络计划的典型代表是计划评审法(PERT);随机型网络计划的典型代表是图示评审法(GERT)。决策关键线路法(DCPM)和风险评审法(VERT)等也属于非肯定型网络计划。

2、应用

工程网络计划可应用于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及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等各类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

(三)掌握建设工程担保的类型

掌握建设工程担保的类型有: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支付担保等。

(四)常见的建设工程索赔及索赔的依据

1、常见的建设工程索赔

⑴因合同文件引起的索赔⑵有关工程施工的索赔⑶关于价款方面的索赔⑷关于工期的索赔

⑸特殊风险和人力不可抗拒灾害的索赔⑹工程暂停、中止合同的索赔⑺财务费用补偿的索赔

2、建设工程索赔的依据

⑴合同文件

合同文件是索赔的最主要依据,包括:

1)本合同协议书;2)中标通知书;3)投标书及其附件;4)本合同专用条款;5)本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7)图纸;8)工程量清单;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⑵订立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1)适用法律和法规 2)适用标准、规范⑶相关证据

(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的内容:

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人力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机械设备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现场管理,项目组织协调,项目竣工验收,项目考核评价,项目访问保修。

2、项目管理和程序应依次为:

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并进行投标,签订施工合同,选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组建项目经理部,企定法定代表人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进行项目开工前的准备,施工期间按"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进行管理,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竣工结算,清理各种债权债务,移交资料和工程,进行经济分析,做出项目管理总结报告并送企业管理层有关职能部门,企业管理层组织考核委员会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兑现"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和奖罚承诺,项目经理部解体,在保修期满前企业管理层根据"工程质量保修书"和约定进行项目回访保修。

(六)建筑工程保险的主要险种

建筑工程保险的主要险种有:

1.建筑工程一切险 2.安装工程一切险 3.机器损坏险

(七)制定费率应考虑的因素

建筑工程保险的费率依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一般来讲,制定建筑工程险的费率应考虑以下因素:

(1)工程的性质、建筑材料、建筑物的高度。(2)工地及邻近地区的自然条件、有无特别危险存在。

(3)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4)工期长短及施工季节。(5)巨灾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损失程度。

(6)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条件。(7)承包人及工程其他有关方的资信情况,施工人员的素质及承包人的管理水平。(8)免赔额的高低及特种危险的赔偿限额。

一.城市规划管理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与划定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划,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二)城市规模的分类

城市规模(City size)。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

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三)城市规划编制依据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依据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评估,突出市域城乡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明确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划定城市保护范围界线。

3、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上,要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论证、评审等工作中的技术把关作用,并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

4、依据:地区资源条件;地区自然条件;地区技术、经济条件;国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

(四)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城市规划应远近相结合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环境保护

4、节约用地,合理用地

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城市传统风貌

6、安全防患

7、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基本要求: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并保证城市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2、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3、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一般为5年。

(六)城市规划的制定

1、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分别组织编制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2、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3、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4、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5、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

6、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7、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具备勘察、测量及其他必要的基础资料。

8、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9、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10、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内各项建设作出具体规划。

(七)编制城市规划的阶段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1、总体规划

包括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

2、详细规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设计。

(八)详细规划的内容

1、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作用和地位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作用和地位: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的依据,建设的引导;城市政策的载体。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建筑空间布局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绿地率。

(九)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以外的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十)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

1、城市规划的宏观管理

城市性质、规模、布局结构方面的宏观管理(开发区、大项目)。

2、城市规划的具体管理

“两证一书”:

城市规划用地管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法第31条)。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法第31条)。

工程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城市规划法第30条)。

二.城市建筑管理

(一)建设工程概念

1、建设工程、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的定义

(1)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

(2)建筑工程: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建筑工程也指房屋建筑工程,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公共活动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工程。

(3)民用建筑工程:是指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结构工程和装修工程的统称。

2、什么叫新建、扩建、改建?

建设工程活动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等活动。所谓新建,是指从基础开始建造的建设项目;所谓扩建,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的建设项目,对于建筑工程,扩建主要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高加层(需重新建造基础的工程属于新建项目);所谓改建,是指不增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体量,在原有基础上,为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或改变产品方向,或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变使用目的,对原有工程进行改造的建设项目。装修工程也是改建。企业为了平衡生产能力,增加一些附属、辅助车间或非生产性工程,也属于改建项目。

(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法律或者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其他项目的范围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详见2000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2000年5月1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三)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管理

1、对建设工程招标的管理

(1)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如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国家对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实行资格认定制度。

(3)建设工程的招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2、对建设工程投标的管理

投标人是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对投标的管理内容主要有:

(1)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

(2)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3)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4)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5)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3、对开标、评标和中标的管理

(1)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2)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成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3)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四)招标投标活动基本原则

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1)公开原则

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原则,首先要求进行招标活动的信息要公开。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应当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公共媒介发布。无论是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还是投标邀请书,都应当载明能大体满足潜在投标人决定是否参加投标竞争所需要的信息。另外开标的程序、评标的标准和程序、中标的结果等都应当公开。

(2)公平原则

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平原则,要求招标人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事,同等地对待每一个投标竞争者,不得对不同的投标竞争者采用不同的标准。招标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

(3)公正原则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招标人行为应当公正,对所有的投标竞争者都应平等对待,不能有特殊。特别是在评标时,评标标准应当明确、严格,对所有在投标截止日期以后送到的投标书都应拒收,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都不得作为评标委员会的成员。招标人和投标人双方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向另一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是民事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招标投标活动是以订立采购合同为目的的民事活动,当然也适用这一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招标投标各方都要诚实守信,不得有欺骗、背信的行为。

(五)招标程序

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的规定,招标程序如下:

1、成立招标组织,由招标人自行招标或委托招标;

2、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如果有);

3、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4、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质审查,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各潜在投标人;

5、发售招标文件;

6、组织投标人踏勘现场,并对招标文件答疑;

7、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8、接受投标书;9、开标;10、评标;

11、定标、签发中标通知书;12、签订合同。

(六)投标程序

根据《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登记许可的业务范围或以任何形式用其他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定的各等级具有不同的承担工程项目的能力,各企业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范围内承担工程。

投标程序:组织投标机构→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送达

(七)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

下列建设工程必须实行监理:

1、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2、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

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

4、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

5、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

详见2000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6号《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八)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

监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基本工作任务是“三控”、“两管”、“一协调”。

“三控”是指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和工程投资控制;“两管”是指监理活动中的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是指全面的组织协调。

具体内容是:

(1)工程进度控制是指项目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准备、设计、施工、使用前准备各阶段)的进度控制。其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用控制措施,确保项目交付使用时间目标的实现。

(2)工程质量的控制,实际上是指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加施工的承包商,按合同标准进行建设,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对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在履行这一职责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不仅代表了建设单位的利益,同时也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3)工程投资控制不是指投资越省越好,而是指在工程项目投资范围内得到合理控制。项目投资目标的控制是使该项目的实际投资小于或等于该项目的计划投资;(业主所确定的投资目标值)。

(4)合同管理。建设项目监理的合同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终止等活动的全过程,目的是保证合同得到全面认真的履行。

(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手段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等。信息管理的内容是:信息流程结构图(反应各参加单位间的信息关系);信息目录表(包括信息名称、信息提供者、提供时间、信息接受者、信息的形式);会议制度(包括会议的名称、主持人、参加人、会议举行的时间);信息的编码系统;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保存制度。

(6)协调是建设监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协调的范围可分为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协调。内部的协调主要是工程项目系统内部人员、组织关系、各种需求关系的协调。外部的协调包括与业主有合同关系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协调和与业主没有合同关系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及人员的协调。

(九)申领施工许可证的条件

1、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法定条件

(1)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

(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4)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5)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6)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7)建设资金已经落实;(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建筑法》规定,申领施工许可证的期限如下: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布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

每次不超过三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向发证机关报告;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条件

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十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基本内容

1、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

2、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

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

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审查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审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对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协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等。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工序质量控制

包括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2)设置质量控制点

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3)工程质量的预控(4)质量检查

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

(5)成品保护(6)交工技术资料(7)质量事故处理

4、工程完成后的质量管理

按合同的要求进行竣工检验,检查未完成的工作和缺陷,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制作竣工图和竣工资料。维修期内负责相应的维修责任。

(十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内容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为保证建筑生产安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目的在于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建筑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建筑活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的综合性监督管理;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为保证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自我管理。

基本内容如下: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制度;

2、建筑工程设计必须遵循保证工程安全性能的要求;

3、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保证生产安全的要求,包括:对施工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要求,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求,对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对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的要求,禁止进行危及安全生产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要求;

4、对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的安全要求;

5、对房屋拆除作业的安全要求;

6、发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处理;

7、工程建设单位为保证建筑生产安全应履行的义务;

8、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

三.城市环境管理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上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一)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概念

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协调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根据一定的环境目标所拟定的规划。是进行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分析城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预测未来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估计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范围;明确城市环境保护的方向,制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纲要和控制城市污染源的主要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工业布局的意见。

3、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

(1)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2)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3)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4)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5)对保护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二)环境监督管理要求

1、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和管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5、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7、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做出决定。(三)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要求

1、概念

所谓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已知或未知的某些物质进入环境,导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改变、生物物种减少或灭绝以及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环境的有效利用或破坏环境的现象。

2、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具有如下特征:

(1)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且这些活动的大多数通常是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行的。

(2)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

(3)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都是损害的结果。

3、基本要求

(1)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3)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4)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

(5)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6)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7)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8)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10)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11)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1、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1)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2)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3)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4)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5)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

2、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3、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4、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5、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6、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是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完全由于不可护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9、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11、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基本规定

1、城市中的环境卫生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环境卫生标准。

2、城市人民政府在进行城市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造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生活废弃物的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概算。

3、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和流动人口数量以及公共场所等特定地区的需要,制定公共厕所建设规划,并按照规定的标准,建设、改造或者支持有关单位建设、改造公共厕所。

4、多层和高层建筑应当设置封闭式垃圾通道或者垃圾贮存设施,并修建清运车辆通道。城市街道两侧、居住区或者人流密集地区,应当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果皮箱等设施。

5、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拆除环境卫生设施;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的,建设单位必须事先提出拆迁方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6、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的主要街道、广场和公共水域的环境卫生,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居住区、街巷等地方,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

7、飞机场、火车站、公区汽车始末站、港口、影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体育馆(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由本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8、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清扫保洁。

9、城市集贸市场,由主管部门负责专人清扫保洁。各种摊位,由从业者负责清扫保洁。

10、城市港口客货码头作业范围内的水面,由港口客货码头经营单位责成作业者清理保洁。在市区水域行驶或者停泊的各类船舶上的垃圾、粪便,由船上负责人依照规定处理。

11、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实施监督管理。

12、环境卫生管理应当逐步实行社会化服务。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成立环境卫生服务公司。凡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废弃物的,应当交纳服务费。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13、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改变燃料结构;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组织净菜进城和回收

利用废旧物资、减少城市垃圾。

14、医院、疗养院、屠宰场、生物制品厂产生的废弃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15、公民应当爱护公共卫生环境,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

16、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的市区内,禁止饲养鸡、鸭、鹅、兔、羊猪等家畜家禽;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饲养的,须经其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六)城市市容管理基本要求

1、城市中的建筑物和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市容标准。对外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有条件的其他城市,可以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严于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建制镇可以参照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执行。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持建筑物的整洁美观。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街道的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搭建或者封闭阳台必须符合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3、在城市中设置户外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等,应当内容健康、外观美观,并定期维修、油饰或者拆除。大型户外广告的设置必须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判手续。

4、城市中的市政公用设施,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维护和保持设施完好、整洁。

5、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前,应当根据需要与可能,选用透景、半透景的围墙、栅栏或者绿篱、花坛(池)、草坪等作为分界。临街树木、绿篱、花坛(池)、草坪等,应当保持整洁、美观。栽培、整修或者其他作业留下的渣土、枝叶等,管理单位、个人或者作业者应当及时清除。

6、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用场地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因建设等特殊需要,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必须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7、在市区运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应当保持外型完好、整洁,贷运车辆运输的液体、散装货物,应当密封、包扎、覆盖,避免泄漏、遗撒。

8、城市的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应当堆放整齐,渣土应当及时清运;临街工地应当设置护栏或者围布遮挡;停工场地应当及时整理并作必要的覆盖;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平整场地。

9、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单位和个人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等,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批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理论

(一)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二)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2、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所追求的目的是吻合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有效综合的手段就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现代化。现代化标志的外在存在形态,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得到发展和强化,并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向乡村传播和扩散。

3、城市化

(1)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2)单个城市地域的扩大及城市关系圈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3)形成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组织结构和文化。(4)拥有现代市政服务与管理系统。

(5)具有一定量的流动人口。城市化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表示。

4、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1)国际化

香港、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城市逐渐成为“三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集聚地。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2)连绵化

城市连绵化是指大城市连绵带的形成,大城市连绵带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以大型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人口的聚集和城市经济的外向扩散。加快了区域内城市间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尤其是作为基本传递手段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导致了大城市连绵带地形成。我国主要城市聚集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地区,分别有上海、香港和广州、北京和天津以及沈阳和大连等特大城市,形成了中国城市连绵带的基本框架。

(3)郊区化

中国城市已经具备了郊区化的基本条件,表现为3个特点:被动式郊区化造成居住郊区化落后于工业郊区化;中心繁荣与郊区化并存;郊区化以圈层扩展为主,社会阶层地域分异不明显。

(4)社会极化

中国大中城市最新最大的变化是它的社会结构,这种转变正在改变以往的平等社会状态,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乃至全社会的极化趋势,其结果是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日益增长。可以概括为:大量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并长期居住在城市;城市功能结构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搞技术产业经济转变,它把职业分为有技术的高工资类和无技术的低工资类;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的不平衡分布,形成繁荣区和衰退区,例如北京朝阳和海淀区为繁荣区,崇文和宣武区为衰退区。

(三)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2、开发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使用判例式。

(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城市用地评价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必须用综合的思想和方法。

1、自然条件评价

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与水文地质、日照、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的内

容。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域差异的存在,自然环境要素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应着重分析主导因素,研究其作用规律及影响程度。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一般分为三类(有时也可分为四类、五类)。

(1)一类用地。即适于建设的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土质的地基承载力大于15吨/平方米;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基础,一般埋深1.5~2米;未被洪水淹没过;无沼泽;无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

(2)二类用地。即基本可以建设的用地,介于一类与三类用地之间(地基承载力为10~15吨/平方米,地形坡度为10%~20%,地下水位埋深为1~1.5米)。

(3)三类用地。即不适于建设的用地,地基承载力小于10吨/平方米,泥炭层或流沙层大于2米;地形坡度大于20%;洪水淹没经常超过1~1.5米;有冲沟、滑坡;占丰产田;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米。

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1)布局结构。包括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是否合理,对城市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现有环境污染源对用地布局结构会有什么影响;城市内外交通布局结构是否协调;城市用地结构和各项用地指标比例是否体现城市性质的要求等。

(2)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煤气等管网、厂站及公共绿地的分布和容量是否合理,对城市环境有无影响,是否有利于城市防灾;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设施分布、配套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等。

(3)社会经济构成。包括人口结构及分布、各项城市设施的分布及容量,应与居民需求之间互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都将影响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和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此外,在选择城市用地时还要考虑有较好的工程准备条件(如平整土地、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制止侵蚀、防止滑坡和冲沟的形成等)和外部环境条件(如与周围城镇的经济联系、资源的开发利用、交通运输条件、供电和供水条件等)。

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用地经济评价的基础是对城市土地基本特征的分析。城市土地除具有土地资源的共性以外,还有其特殊性。一是承载性。城市土地是接纳城市生产、生活各项活动和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载体,为城市各项建设和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场所。这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二是区位。除包括以座标表示的几何位置外,更重要的是其经济地理位置,即与周围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有形的区位(如就业中心、交通线路、基础设施条件等)和无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等)。

从影响范围看,城市土地区位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宏观区位——城市在较大地域范围内的位置,如沿海城市、铁路交叉枢纽城市等,往往对区域城市间的级差地租和地价水平有决定作用;中观区位——指城市内部不同地段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土地和基准地价的主要因素;微观区位——指某块具体使用的土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其周边条件,不同的微观区位其地租和地价相差悬殊。

(1)地租与地价。地租是土地供给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所索取的利润;地价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2)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指不同土地或同一块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及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级差地租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

(3)区位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评价方法和评价层次上。如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采用土地分等定级测算级差收益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评价;从分析对各类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入手,取得土地评价的因素/因子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因子层。比如,基本因素土地区位可派生出繁华度、交通通达度等派生因素,而繁华度又可分出商业服务中心等级和集贸市场等因子,交通通达度又可分出道路功能与宽度、道路网密度和公交便捷度等因子。

(五)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

1、城市用地的构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中、小类3级划分。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8中类、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达到中类为主,小类为辅深度,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深度。

10大类用地英文同(近)义词及代号:

居住用地:RESIDENTIAL----R.包括4个中类。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C,包括8个中类。

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M,包括3个中类。

仓储用地:WAREHOUSE----W,包括3个中类。

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T,包括5个中类。

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 AND SQUARE----S,包括3个中类。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V,包括9个中类。

绿地:GREEN SPACE----G,包括2个中类。

特殊用地:SPECIALLY DESIGNATED----D,包括3个中类。

水域或其他用地:WA TER AREA AND OTHERS----E,包括8个中类。

2、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3、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主要包括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形态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分为网络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环状五种形态。

(2)分散式形态

分组团状、星座状、城镇组群式的城市形态。

4、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要求

(2)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艺术布局的关系

(六)城市规划常用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两种: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而需要量化的问题,如用地指标的确定。)

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形回归分析。

3、空间模型分析

(1)实体模型:投影法;透视法

(2)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用于功能结构分析);等值线法(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格网法(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图表法(用于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4、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与常用方法

(1)城市性质的研究

城市类型、依据;方法(定性定量结合)。

(2)城市规模的研究

人口规模:综合平衡法、比例法、区域分配法、环境容量法、回归分析法。

用地规模。

(七)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历年行测真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历年行测真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近年来,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一直采取独立命题的方式,其行测题型和题量相对稳定,但试题的综合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灵活性和所要求的能力上。试卷按照对考生不同能力的考查,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五个部分。中公教育专家在深入研究上海真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考试行测各个部分的命题特点,并结合公务员考试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分析未来上海考试行测部分的命题趋势,帮助考生从整体上认识上海考试,把握备考方向,提升学习的效率。 上海市公务员行测部分的总题量是140题,时间为120分钟,近三年考试题型、题量都比较稳定(见下表)。 一、试题特点分析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总题量为25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包括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三种题型。其中对文章阅读的考查是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一大特色。 2.选词填空题量为5题,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考查形式以多词型为主,在2012年更是增加了对诗句和虚词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试难度。

3.语句表达题量为5题,但考查范围更加广泛,地方特色更加鲜明,包括语句排序、病句辨析、成语运用、多义词语含义等。 4.阅读理解题量为15题,考查的题型包括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片段阅读的考点集中在主旨观点型题目和细节理解型题目,文章阅读材料主要以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为主。 (二)判断推理能力 1.总题量为30题,设有科学推理这一题型,为上海的特色考查题目。 2.科学推理题量为5题,主要考查物理学知识,涉及光学、力学、电磁学。 3.定义判断题量为5题,都属于单定义判断。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题干和选项的长度相对较长,考查学科范围较广。 4.图形推理总题量为10题,考查题型多样,灵活性较强,其中图形的转化和空间图形推理是考查的重点。 5.分析推理总题量为10题,其中可能性推理为4题,所占比重较大;综合分析类题目和必然性推理题目也是重点题型,分别都考查了3题。 (三)数理能力 1.数理能力总题量为25题,考查数学应用和资料分析两类题型,题量分别为10题和15题,整体难度稳定。 2.数学应用整体难度不大。考查题型以计算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利润问题、行程问题等传统题型为主,计算的方法更具灵活性。 3.资料分析的每个资料后有3~4个问题需要解答。所给材料包括文字性材料、文字+图形综合材料、文字+表格综合材料、表格型材料,主要涉及经济、文化科技、人民生活等方面。其中计算题是考查重点。 (四)常识应用与综合分析能力

行测高分吐血总结~~公务员考试高分复习必看!!

看了太多国考指导贴,的确很有帮助,一直以来,有学弟学妹问国考是不是很难,其实也是有些被误导了,身边不少逆天级的分数,而得分者几乎为各种传说中的学长学姐,各种主席各种优秀辩手。作为纯吊丝一个,按照惯例,还是先说一下本人的情况,在学校整天厮混,一直以来成绩一塌糊涂,没当过学生会一把手,没打过正式点的辩论赛,好不容易在一个好社团却没有做出多么突出的成绩。 我国考的笔试成绩并不高,而且一向颇为自负的申论考的又很差,完全是靠行测拿到的分,后来拜第一名(高中一个同学)所赐弃考,我是以笔试第一去参加面试的,然后面试第一,所以当年觉得某位学长学姐第一名上岸感觉好强悍啊,现在觉得就那么回事,身边很多人都是第一。只要你肯努力。比较开心的是面试当晚一起吃饭的四个孩子都顺利上岸,也算是忐忑中的一线曙光。 再回来这个话题,作为纯吊丝如何最大程度通过笔试,这里要指明两点,一是申论考的实在不堪一说,大家可以去问问小马洁;第二是此文针对平时成绩不好、学生工作不突出、没有复习思路的吊丝,如果你有自己的思路,那么可以微微一笑,毕竟这也是一家之言。再有就是,我们是吊丝啊,你不想努力一把,难道四年一直生活在高帅富的阴影之下么,逆袭吧! 一、复习的时间 对于备考,很多人从大三下就开始了,充足的准备是很好,但是有时候战线太长会疲惫,这里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议进行三轮的复习,当时我在准备考研,中间花了1个半月来看书,只进行了两轮,还是

不很充分的。当然时间肯定是一个保证,因为我在那一个来越看书的时候,每天是看了12个小时。记得之前问过考神顾航哥(就是那一年选调、考研、若干省考笔试都高分入围的),我说现在我在教室效率有点低,一天才8个小时,顾航哥当时就指出了,他当时准备都是12-15小时的。所以后来发愤图强,把大便都放在竟南了以节约时间。的确存在部分高手裸考或者没怎么看书最后进的,但是,这种人是少数,而且如果不努力,进了,会庆幸,如果没进,那么你只能埋怨你自己。 二、辅导班的问题 笔试辅导班我上过中公和华图的,到底有没有用,哪个好,有两个方面,一是看个人,如果自己准备的比较好的话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像我十一和马洁一起上的那个中公的深度班,因为之前书已经看了一遍,就觉得老师讲的比较浅,这个班上的没什么意思;二是看运气,辅导班是先排好班次,再统一调配的老师,所以;老师才是关键,两个机构都有很好的老师,如果你遇到了,那么这个班就是值得的。因此,如果你够努力,真的,笔试班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有哪一项不足的话,可以去尝试专项班。 三、报考的技巧 报考时候除了要选择心仪的岗位和地区,还要看看岗位的要求,总之限制条件越多,和你越符合,那么考上的机会也就越大。像计算机二级、四六级、应届生、党员、专业什么的。很多人不屑于去县里啊什么的,其实吧,先进这个队伍,然后再往上爬吧。

公务员考试面试19种经典面试题答题模板

19类面试题型的经典作答方法 1、如何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分歧? 第一,尊重和理解对方。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人会尊重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因此,在态度上我会尊重对方,这样对方才有可能愿意和我沟通,从而有可能解决分歧。(另外,领导者是代表组织或单位进行领导工作的,尊重领导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尊重和爱护整个组织。) 第二,反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许多时候,双方的分歧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因此,并不一定我的看法是对的,别人的看法就一定是错的。我会仔细分析对方观点中的可取之处,反思自己观点考虑不周的地方,对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第三,沟通。根据对方的性格,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真诚的沟通。方法:如果对方是性格开朗的类型,我会采用直言建议的方式;如果对方是内向严肃的性格,我会通过委婉的方式或者通过第三方来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如果达成了共识,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达不成共识,除了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抵制以外,我会本着组织性、纪律性的原则求同存异(认真执行领导的指示),争取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甲领导说东,乙领导说西,怎么办? 第一,尊重和理解双方。领导者是代表组织或单位进行领导工作的,尊重领导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尊重和爱护整个组织。 第二,调查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双方的意见,吸取其中较好的部分,形成一个综合双方意见的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案绝不是简单的“折衷主义”,不是做老好人,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是一种求同存异,优势互补。 第三,分别与两位领导适当沟通,得到批准后执行。要注意沟通方式。 3、稀缺资源的分配,比如分房,人多房少,如何分? 第一,成立一个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分房小组,人员组成要按照比例,使各种情况的成员都有表达意见的渠道。 第二,分房小组研究出具体政策后,提交大会投票讨论,并按照投票结果实施。 4、看到别人在做不想被你看到的事情,怎么办? 第一、如果事情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要加以劝阻制止,无效的要及时汇报和举报,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第二、若私事,就当作没看见,可以故意和对方说一些天气足球之类的话题转移注意力,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 5、对方说你的坏话,你当场遇到,怎么办? 第一,尊重对方,就当作没听见,可以故意和对方说一些天气足球之类的话题转移注意力,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 第二,沟通,根据对方的性格,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真诚的沟通,以消除误会。如果对方是性格开朗的类型,我会采用直言建议的方式;如果对方是内向严肃的性格,我会通过委婉的方式或者通过第三人来表但我的看法。 第三,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有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加以改正。

上海公务员考试题库大全

上海公务员考试题库大全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上海公务员考试城市建设管理类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一.城市社会学基本知识 (一)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1、按学科史进程,包括第一个经典的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发源于欧洲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学派、兴起于全球化时代的洛杉矾学派等。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of sociology) 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芝加哥社会学由两个主要的社会学分支组成,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会学所以能够成为芝加哥社会学的主体内容,既与美国早期社会学中的流行范式或“潜在的学术氛围”有关,也与芝加哥突然崛起而又紊乱无序的城市生活有关。 “新城市社会学”(New Urban Sociology)(又称城市政治经济学学派) 产生于70年代的新城市社会学是对传统城市社会学——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的反动。新城市社会学的崛起,给了人文生态学派以沉重打击。从此,城市社会学领地内的传统秩序格局被打破,再不是一派独霸天下,而是形成了多个学派、多种观点的新格局。根据兹金(S. Zukin)在“新城市社会学的10年”中的看法,新学派可分为三个流派(S. Zukin,1981),这就是法国以卡斯泰尔为代表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美国以哈维(D. Harvey)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和英国以帕尔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卡斯泰尔和哈维。 洛杉矾学派,又称“加利福尼亚学派”。 2、按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主要有: ①都市化派。该派认为,都市的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以及规范秩序解体。他们主要研究与农村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机制如何被都市取代。 ②亚社会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竞争,把人视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认为人类在生物亚社会的压力和动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生存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他们认为,都市化是居民创造出来的,用以容纳大量居民的组织形式;都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分工又取决于社会技术发展水平。 ④经济学派。该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都市化和都市社会问题,认为都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重新组合,原来单一的第一产业逐渐派生出第二、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特别是都市的社会组织也随之变化。 ⑤环境学派。该派认为,都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都市问题基本上是由于都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和大自然环境,工业都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市污染正威胁人类生存。他们主张彻底改造都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目的,并且提出了许多都市规划和都市改造的意见。 ⑥技术学派。该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都市位置、都市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因素对都市化的影响。 ⑦价值学派。该派强调非经济的、非技术的价值观对都市结构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认为社会文化制度对都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居民价值观和感情上的差别造成都市的差别。 ⑧权力学派。该派主要研究都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能力,权力在都市规划中所起的作用。 以上各种流派的观点也常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3、当代城市社会学流派的主要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社会互动理论 (二)社会群体概念和类型 1、社会群体的涵义 社会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

国家公务员考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三大命题原则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三大命题原则 来源;江门中公教育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命制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测评能否取得成功。为了更好地兼顾应试者拟报考职位的特点并兼顾所要考查的测评要素,评价者在命制题目时一般会遵循一定的原则。而对于考生来讲,了解了命题原则,对于面试备考有百利而无一害:了解命题原则会使你的备考方向更加正确;了解命题原则会让你的备考效果更加明显;了解命题原则会让你的面试成绩遥遥领先……为此,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特为广大考生介绍国家公务员考试无领导小组面试的三大命题原则,供考生高效备考之用! (一)符合职位特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目中所选取的材料和问题要符合职位工作的特点,具体涉及内容和条件两方面。内容方面就是要求从职位的实际工作中选取典型的话题和案例,供应试者讨论;条件方面就是设置的条件要和职位实际工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以期达到最佳的预测效果。 (二)话题不应生涩 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目的命题要能够引起应试者在测评目标上足够的反应,且所引起的反应必须与测评目标相关。因而提供的材料或者话题要避免生涩冷僻,应该让应试者容易接受,进而调动每个人参与的积极性。这也是为了使应试者有话可说,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如果过于简单,可能不用深入讨论就会达成一致,使评价者无从评价;如果太难,可能会对应试者产生额外的压力,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蕴含一定的矛盾冲突 这是指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目的命制需保证材料的刺激性,蕴含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样才能够引发应试者之间的充分互动。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无论是资源争夺型问题,还是多项选择问题,其矛盾点都是隐含在讨论材料之中的。实践证明,争论越多,应试者表现的机会就越多,暴露的不自觉行为也越多,越容易看出个体之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考官需要考查的。只有给应试者足够的表现空间,才能对其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明白了以上原则,考生在备考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面试备考,定会在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分) 1、公务员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这是有中国特 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2、职位包括职务、职权、职责三个要素,职务是职位的核心要素,是人和职位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职权与职责的结合。 3、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首先应当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 4、一般说来,选任制制能较好地反映公民的意愿,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而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 5、定期奖励是指以年度为单位的周期性的奖励,而且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的。 6、调入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外的另一重要的“入口”,是公务员交流制度的重要交流形式。 7、公务员的保险,是国家对因年老、患病、伤亡、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法律保障形式。 8、擅自离职是指辞职申请人在辞职审批期间或者在辞职申请不被批准后,未经允许,私自脱离工作岗位,不履行岗位职责,造成事实上的脱离机关。 9、控告权是法律赋予公务员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务员保护自己不受她人非法侵害的有效手段。 10、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意义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1、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

150年的历史。 2、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3、公务员考核的对象是已确定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4、中国采用聘任制制,为机关吸引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合法的渠道,为使用辅助性、操作性的人员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 5、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应当撤销奖励。 6、对担任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能够经过转任的形式,在公务员内部的领导职位之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跨地区、跨部门交流。 7、公务员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构成,充分体现了工资制度中职位因素与品位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8、辞退实质上是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处理行为——当然这种处理不属于、也不是对公务员的惩戒范围。 9、复核是指公务员对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原处理机关提出重新

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解析A卷(中公版)

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解析A卷(中公版) 材料略 一、结合给定资料,概括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 【中公答案要点】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要求概括“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属于归纳概括题。题目中的关联词“及”提醒我们,这道题有两问,答案要涵盖内涵和意义两方面,缺一不可。 本题没有明确给出作答范围,为此,考生需要通读全部资料作答。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很广泛,如从材料5中可以得出养老服务是其中的一部分。意义方面,由给定资料的表述可以总结出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等,材料7中提到的公众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整体满意度等内容也可以延伸出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等。 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切记,答案要点均来自于材料,不可过多加入自身的生活体验任意发挥。 二、根据给定资料提练,我国各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不同模式及其

主要的优点。 【中公答案要点】 阅读题目,本题要求提炼我国各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不同模式及其主要的优点,属于归纳概括题。在作答时要根据给定资料提炼要点。要求中提到“条理清楚”,为此,要注意作答结构。另外,要精简语言,不超过300字。 本题没有明确给定作答范围,为此,要在通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作答范围。以材料5为例,材料介绍了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材料先是介绍了上海市率先开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在多个社区进行试点实践。而后又提到南京市通过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后面介绍了北京、宁波、广州、深圳等地相继发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各地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购买模式,这正是本题需作答的第一个问题,作答首先就要概括出各地政府采取的不同模式,再寻找这一模式的优点。在将所有要点提炼出来后,考生要对其进行合并、加工,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以体现作答的条理性。 【中公答案要点】

公务员面试真题标准答案

历年江西省公务员面试题型特点 近年来,面试考试已经成为江西省公务员录取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面试成绩占公务员考试总成绩的50%,而且在考试总成绩出现同分的情况下,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来选择,由此可见面试这个环节在江西省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性。所以考生在闯过笔试关后,要抓紧时间备考面试,不能因一时的胜利而放松懈怠。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备考江西省公务员面试,首先要掌握基本的面试题型,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下面中公教育就从江西省公务员面试的题型特点等方面来分析江西面试的情况,希望考生能从中有所收获。 1.试题以传统五大题型为主且有所偏重 中公教育专家从历年江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的情况来分析,江西省公务员面试的真题都没有突破五大题型的范畴,如2010年的试题考查的是情景处理与应变题、综合分析题、人际关系题、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题,2009年与2010年相比多了计划组织协调题而少了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题,而2008年则只有综合分析题、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题、情景处理与应变题。没有出现其他省市出现过的串词题、材料题、演讲题等形式新颖的题型。 另外,从题型上也可以看出,江西省历年面试真题的题型并不平衡,是偏重于情景处理题,而忽于计划组织协调题。 2.情景处理题占据半壁江山 在每年的10道题中,情景处理题从2008年的4道,每年递增1道,到2010年情景处理题占据6道,在每套题本中占三道,这说明江西省公务员面试十分注重对考生处理实际事物能力的考查。 3.一题多考,多要素交叉考查 一题多考,即一道题测查多个测评要素。这种现象在江西历年的公务员面试中都有出现,补足了总题量少的缺陷。如果说以前的试题只是在尝试的话,那么在2010年的面试真题中,这一特点就已经成型,且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例如,2010年3月20日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 单位要举办春节联欢会,负责此事的小王生病住院了,领导要你负责,你怎么办? 中公名师解读:此题描述的是一个场景,领导让你去负责小王因生病而搁下的单位春晚,在这个情景处理中,主要答题基础是考生当场的反应以及后续的处理活动,而处理的实际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做好与小王的工作接洽问题,这是属于人际关系范畴的;而在了解到小王的工作进度和工作安排后,需要按照这个工作安排与进度继续完成单位春晚活动的组织工作,在这点上虽不用展开论述,却还是属于计划组织协调题的范畴。因此,这道情景处理题,实际上以一道题考查了三个测评要素。 4.综合分析题紧扣社会热点 综合分析题是江西省公务员录取考试面试的第二大侧重点,每年的每套题里都至少会有一道综合分析题,而且这些综合分析题最大的特点就是紧扣社会热点,例如,2010年3月20日江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中的第二道题: 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经济,有人不以为然,在办公室夏天穿西服开空调,冬天穿衬衫开空调,你怎么看? 中公名师解读: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承诺,引发了低碳经济在全国的热议,这道面试题就紧扣了低碳经济这个热点,要求考生对低碳经济要有所了解,

公务员考试题目复习大全

公务员考试题目复习大全 1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书香”是指什么呢?->植物气味, 2洋葱是哪一个部分?->茎, 3 PH值为5时呈什么性?->酸性, 4除了汉族,还有那个民族也有划龙舟的习俗?->苗族, 5流经伊拉克共和国的著名河流有:(多选)->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6以下哪一位不是现实主义作家:->雨果, 7迷你裙通常又称超短裙,可以说是裙装款式中的“长青树”,女性穿上这种裙子后既显示出青春魅力,又富有浓郁的时代感,你知道迷你裙是由_________国人发明的吗?->英, 8“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 9下列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德国, 10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最根本目的是:->争夺石油资源, 11唐朝时的师子国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12宋庆龄在什么时候从布鲁塞尔参加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归来后满脸忧国忧民?->1929年5月16日, 13三毛是哪位漫画家笔下的人物->张乐平, 14山西省名称是因为在太行山边吗->是, 15人体最先衰老的器官是->胸腺, 16“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语出->雪莱, 17以下哪种干果中的脂肪含量最高->核桃, 18“建元”是我国那个皇帝使用的年号->汉武帝, 19《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诸侯王, 20最早的血压计是用于测量哪种动物的->马, 21世界最早的校园歌曲出现在->日本, 22能把太阳的七种颜色全部吸收的物体是->黑色, 23被称为第七艺术的是->电视, 24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是->哈佛大学, 25企鹅一般在几月份产卵->5月, 26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纪念释迦牟尼, 27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代哪个朝代->唐, 28世界上最长的山是->安第斯山, 29我国测量海拔是以什么海的平均海拔平面作为零点->黄海, 30目前观测到的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位于->半人马座, 31下面的女演员中哪位是京剧演员->关肃霜, 32满汉全席始于_________年间,至今已二百余年。全席中热菜134道,冷荤48道及不计其数的点心、水果等。如此众多的菜肴,需分三天(六次)才能吃全->乾隆, 33 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它被称为->黑便士, 34小陈最近想买套房,那么购房时,卖方必须出示的“五证”是指建设工程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内(外)销商品房预售(销售)许可证和什么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35你知道深圳地铁一期站台有效长度是多少_________米吗?->140, 36夏天大象不停地摇动耳朵主要是为了->降低体温,

公务员面试试题经典100题及答案

※1、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设想,你经过实际调查认为这个设想既科学,又可行,但你的领 导和同事们很固执,你采取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与你合作? ※2、在你朋友当中,有两位朋友由于发生一些矛盾而中断往来,如果需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你会如何做? ※3、你为什么要报考国家公务员(公安)? ※4、谈谈你的个人简历和家庭情况(不能透露自己的姓名)? ※5、以前我们的计划经济讲究公平,而现在的市场经济讲究效率,请你就这两点谈谈你的看法。 ※6、你刚到单位工作,找你的电话很多,你打给别人的电话也很多,有一位老同志看不过眼, 批评了你,你会怎么做? ※7、你认为你身边的某人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 ※8、你认为 DY是邪教吗?为什么? ※9、谈谈你对本次公务员考试的看法和建议? ※10、工作中你难以和同事、上司相处,你该怎么办? ※11、你觉的工作后,工作的单位与你的理想有很大的距离,谈谈你的想法? ※12、你的工作计划得到了单位局长的批准,而你部门科长且不同你的计划,你给怎么处理? ※13、领导让你下乡做扶贫工作,你该怎么制定计划? ※14、谈谈你对社会腐败现象的看法? ※15、你所学的知识,工作经验与考的职位之间有什么对应性? ※16、有人拿者介绍信说是灾区来的要你们部门捐款,你怎么办? ※17、谈谈你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看法? ※18、中国已经加入 WTO,谈谈 WTO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19、新领导如何对待前任旧领导? ※20、谈谈你对代沟的看法?如果你与领导产生代沟上的问题,你该怎么处理?

1、你参加过什么工作,有什么体会? 2、当你和领导意见有冲突时,你如何做? 3、现在我市在打造“信用宁波”,你该怎么做? 4、谈谈你过去的学习和工作,认为最出色的一件事情,具体的说? 5、你手头上有许多重要的工作,你的领导又交给你一件任务,而你没有多余的时间,你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6、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你认为领导要求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你该怎么办? 7、你刚上班没有多久就连续被偷了两辆自行车,你的同学让你买赃车,你怎么办? 8、培根说:“金钱是忠实的男仆,也是恶毒女主人”,你怎么看? 9、有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你怎么看? 10、广西有位初一女生因受不了军训,吃洗衣粉自杀,你怎么看? 11、现在有些人收入比公务员高,有些人心理不平衡了,你怎么看? 12、现在学生在升学是摆“谢师宴”,你怎么看? 13、你去银行取钱,但是人很多,这时你会怎么做? 14、一个会议上,分成两派意见,大家争执不下,如果你是主持人,这时你会怎么做? 15、你对反腐败的问题是怎么看的? 16、如果你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做?、 17、你觉得现在的公务员素质怎么样,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18、如果国庆节休假与加班发生了冲突,请你谈谈工作与加班问题? 19、对目前年轻人以游戏心态从事工作的看法? 公务员面试试题汇编及答案3

2016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A卷) 一、注意事项 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资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资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4.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6.特别提醒: a.本试卷科目代码为“21”,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科目代码”栏内对应数字涂黑,否则无法评分。 b.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所有试题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严禁折叠答题纸!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市场监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从概念上说,监管指的是政府依据规则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引导和限制,其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根据被监管对象不同,市场监管包括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两大类:前者针对能源、金融等经济部门,后者包括安全、健康和环境等内容。在西方国家近30年改革中,政府一方面放松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管制和干预,另一方面加强与民生相关的社会性监管。在我国行政体制架构中,能源局、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承担经济性监管职能;工商、质监、食药、知识产权、安监等系统主要负责社会性监管。 政府监管市场的模式在理论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分段监管,具体包括研制、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二是分事项监管,可以是许可审批、监督执法、行政处罚等工作;三是分品种监管,根据风险程度将产品区分为普通商品、重要工业产品、进口商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采取不同监管措施。三类模式各有利弊,其中分段监管容易产生段与段之间的缝隙,分事项监管对工作专业性要求较高,而分品种监管的难点是品种边界的划分。 资料2 市场经济国家主要对终端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涉及主体资格资质和行为的标准、认证等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我国则不同,监管部门对企业主体资质、生产经营行为和产品本身三个方面都进行监管。例如在2014年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之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从工商部门获取营业执照,这是对主体资质的确认。同时,食药监管部门对委托生产行为进行实质性备案,属于对生产行为的限制。此外,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需要通过质监部门的强制性安全认证(3C),即对产品本身的监管。类似情况在市场监管领域广泛存在,多重监管执法会带来企业守法成本提升和行政资源浪费,还有可能导致监管执法不公平。 理想的市场监管体系应具有整体性。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市场监管职能长期散落在多个部门,部门之间难免出现职能交叉和真空,形成“九龙治水”的监管碎片化问题。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下,由于食药等部门实行

公务员面试团结合作原则

团结合作原则 这个原则重点适用于回答人际类、组织类考题。公务员工作中,比较注重强调“团结合作、大局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例】工作中你难以和同事、上司相处,你该怎么办? 【参考思路】出现这种情况,我表示遗憾。具体来说,我会这样做:(1)不管怎样,要以全局为重,以工作为重,在工作中要坚决服从领导的指挥,密切配合同事的工作。 (2)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不能因此而导致工作出错,更不能因此而造成新的关系紧张。 (3)认真查找原因。我会从自身找原因,仔细分析是不是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让领导不满意,同事看不惯。还要看看是不是为人处世方面做得不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努力改正。 (4)如果我找不到原因,我会找机会跟他们沟通,请他们指出我的不足,有问题就及时改正。 (5)工作之余努力培养起与领导、同事共同的健康有益的兴趣和爱好。总之,应该时刻以大局为重,即使在一段时间内,领导和同事对我不理解,我也会做好本职工作,虚心向他们学习。我相信,他们会看见我的努力,我们的相处会很融洽! 精心组织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适用于回答组织类考题。如组织一场活动或者一个大型颁奖晚会。这类题目可以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控制、活动结束后的汇报和总结三步来回答。 【例】如果让你组织一次查“三无”人员的行动,你将如何组织? 【参考思路】(1)确定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先对辖区内的“三无”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确定辖区内的“三无”人员人数和集中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方便活动展开。设计活动方案和制定“三无”人员安置计划。 (2)进行人员分组和负责地区分配,根据前期掌握的资料,清查活动开始,按方案进行灵活行动。 (3)对此活动进行工作总结,并写出详细的工作报告。 轻重缓急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适用于回答压力类、组织类考题。公务员工作琐碎复杂,有时候许多事情会相互冲突,根据轻重缓急的需要来处理事情,也是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卷) 一、注意事项 1. 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 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4. 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 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6. 特别提醒: a.本试卷科目代码为“21”,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科目代码”栏内对应数字涂黑,否则无法评分。 b.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所有试题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严禁折叠答题纸。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 1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构建良好政府与社会关系、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标准,强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的职责,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公共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质量”,进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 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正确把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总体方向,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2015年财政部、民政部与工商总局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通知,明确规定承接主体保证服务质量和效果,并且接受主要相关部门、服务对象及社会的监督。 材料2 近年来,群众健身热情空前高涨,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迅速增长。然而,既是体育事业管理者,又是体育服务“供应商”的体育行政部门,2013年底M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办法》。2014年4月,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首批18个项目对外公开发布,46家企业和体育组织参与竞标;7月,有16家单位与政府签约,政府为项目“买单”共99万元。至此,M市主动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实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系列做法基本形成。 买什么?群众说了算。项目都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项目设置“问需于民”,首批18个购买项目中既有最具基础的“三大球”,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秧歌、舞龙舞狮、太极拳剑等,覆盖了不同群体的需求。怎么买?“联合”说了算。由高校教授、社会组织代表、资深媒体人员等组成评审组,按统一标准对各申报单位进行评审,确定最终的承接单位和购买金额,并向社会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如何评?社会说了算。所有承接单位均签订协议,实施合同化管理,项目实施情况有没有达到要求,逐一对照合同清晰明了。 - 2 -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招聘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考试大纲、海量免费备考资料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d72345311.html,/J0xv1d 上海公务员考试四大版块备考攻略 上海公务员考试注重创新与能力培养,其试卷题型、题量、考查方式和难度均与其它地方公务员考试有很大差别。其行测部分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五个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针对上海市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试特点,建议考上海公务员考试生复习注意如下: 从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特点来看,言语在题量上仍然保持25题,题型上仍然以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为主。从命题趋势上呈现出学习国考的特点。因此对于上海市考而言,第一阶段是对国考近五年真题和市考近五年真题要深入分析,做到做一遍、解析一遍、归纳一遍。三遍真题做下来,对考试的重点、难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图形推理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规律,形的规律和数的规律。所谓形的规律就是指图形在形状位置方面的规律,具体而言包括平移、旋转、叠加、重组等。所谓数的规律就是指图形的元素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包括递增、递

减、恒定不变、奇偶交替等,而常见的元素则有点、线、角、面、素等。考生若能熟记这些规律并灵活地识别和运用,就能轻松应对图形推理题。 定义判断:定义判断题难度一般,建议考生使用关键词法。具体而言,考生在做定义判断题时要找出四个关键词,它们分别是:主体、条件、手段、目的。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将众多紊乱的信息清晰化、条理化,并确定其中的核心类信息。 分析推理:分析推理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具体来说,包括逻辑矛盾、直言命题、复合命题、三段论、充分与必要条件、逻辑论证等知识。考生在学习逻辑知识时,一定要结合应试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 ■数理能力 数理能力的准备不同于其他部分,要早做准备,历年真题仍是复习重点,还有就是切忌搞题海战术,要注意方法的应用和类似题目的总结。 ■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常识判断部分是难度较大的一部分,由于题量大,内容涉及面广,再加上是以不定项的方式考查,所以本部分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部分。常识要分成不同的内容来复习,总体分为法律、公共行政、公文、政治理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复习方式也是不同的: 一、法律。关于法律部分,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细节性的知识的考查,所以考生除了把上课最核心的内容理解掌握,然后把最重要的一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区别有哪些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区别 有哪些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早已结束,2019年上海公务员考试公告还未发布,同为公务员考试,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会有疑问,下面一起来看下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区别有哪些?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区别 根据往年考情给大家进行了整理,希望能为你答疑解惑。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如有不同,请考生以权威部门的发布为准。 参加了国考还能参加省考吗 1.参加了国考,能否继续参加省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即省考)同属公考系统,但二者有着诸多区别。 比如:考试时间不一致,招录机关不一致,报名系统不一致,试题内容及考察重点不一致,等等。 因此,千万别把国考和省考当作“二选一”的机会!只要考生符合相应报考条件,完全可以在参加完国考之后,继续报考省考。

当然,要确保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复习备考,以及考试时间、地点上不会有所冲突。 如果各地省考考试时间不同,也可以都报名。比如:京考、上考通常在12月-1月,多省联考一般在每年3-4月份,这些考试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 2.放弃笔试,会不会计入诚信档案? 如果你已经报名了公务员考试,笔试考试当天没有出现在考场内,视作自愿放弃笔试,不会对考生信用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继续报考国考和其他公务员考试。 3.国考和省考都进面了,怎么办? 如果都进面了,当然是个巨大的好消息。但是一定要注意: 笔试通过了,不去参加资格审核,并不影响今后考试,属于自动放弃面试。但是,资格审核通过了,不去参加面试,会记录在诚信档案,三年内不能参加考试。 所以,如果真的同时进面了,就一定要慎重选择,尽量不要出现公示后再放弃的情况,避免诚信问题。 当然啦,由于考试时间的差别,国考通常不会和大多数省考冲突。比如:2019国考1月中下旬公布成绩和进面名单,2019京考2月初公布成绩,3月左右举行面试。时间上,前后还是有段间隔,也不用提前过于担心,全力备考才是正途。 国家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依法履行公职是从职能上对公务员规定的条件,也是公务员最本质的特征。 2.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在野党。 3.公务员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4.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实行“两官分途”。“两官”即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 5.党政机关干部的职务全部实行委任制。 6.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7.功绩制体现了“任人唯能”和“奖优罚劣”的思想,实现了担任政府职位“机会均等”的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8.按照我国现行干部管理体制,综合性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即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 9.公开原则是实现平等竞争的前提,也是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保证。 10.公务员管理的平等主要是机会均等。 11.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公务员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 12.公务员的公务行为通常是指公务员行使职务权力、履行职务职责的活动。 13.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被称为公务员的职务和身份保障权。 14.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意义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15.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 16.根据公务员义务的履行方式不同,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义务,公务员义务绝大部分都是作为义务。 17.公务员在法律上的义务权利关系就是公务员法律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之时就是公务员义务权利产生之时。 18.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与一般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的显著特征是其具有明显的法制性。 19.对公务员权利义务的确认,是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有效保障。 20.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公务员一般享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培训教育等权利。 21.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被称为公务员的职务和身份保障权。 22.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23.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 24.世界各国尽管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在公务义务的规定上却表现罗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