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情报研究的方法

犯罪情报研究的方法

犯罪情报研究的方法
犯罪情报研究的方法

犯罪情报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摘要]:刑事犯罪情报学是刑事侦察学学科中新开拓的一门学科,它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人们常说的“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头”。任何工作的效率高低,顺利与否都取决于情况掌握的多与准。这是实践证明了的。

一、犯罪情报研究的总原理和总方法

犯罪情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查明案情,揭露、证实犯罪,揭示犯罪行为和侦查行为的一般规律。证实犯罪、揭露犯罪是一项严肃的执法行为,直接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必须尊重案件实际,客观地分析研究犯罪情报,即贯彻从“实践到认识”的原则,也即客观主义的原则。但揭露、证实犯罪的过程是复杂需要发挥分析研究人员的能究原理是犯罪情报中最基本的分析研究原理。因果关系的分析研究原理,包含由因至果、情报进行分析、动作用,这就必然要以分析研究人员的价值标准来对鉴别和取舍,因而犯罪情报的分析研究工作也处处涌动着创造性、随意性和偶然性,必须要发挥分析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总的来看,不论犯罪情报研究处于哪个阶段、哪种情形,都必须遵循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即辨证的唯物的认识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分析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用联系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犯罪情报。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犯罪情报的分析研究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犯罪情报的分析研究不管用那种具体的方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这是犯罪情报研究的总原则和总方法。

二、犯罪情报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犯罪情报研究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原理指导下运用具体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离开基本原理的指导,方法就是零散的、孤立的“死”方法;没有具体的分析方法,原理将是空洞的教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多数《犯罪情报学》教科书上简单地列举几种方法,不为侦查人员所认同,就说明了这一点。

1.犯罪情报研究的因果关系原理及其方法

因果关系分析研究原理是犯罪情报研究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分析研究原理。它是指利用事物之至因两种最基本的方式。运用因果关系原理分析研究犯罪情报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刑事犯罪中由于犯罪分子的伪装、隐蔽,再加之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还会受到侦查因素(侦查人员素质、侦查手段、措施等)和非侦查因素(侦查制度、侦查模式等)的影响,使得因果关系往往显得模糊缥渺,很难辨别,这就要看侦查人员发现信息、解读信息、分析研究信息的能力了。二是要注意到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复杂性。在因果关系原理的指导下,主要的分析研究方法

有因果关系法、综合分析研究法、抽象法、概括法、归纳演绎法、求同存异法等。

(1)因果关系法

就是利用事物间所固有的因果关系,由原因推导结果,或由结果探究原因的情报研究方法。它是因果关系分析研究原理最直接的运用。但由于刑事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侦查人员和情报人员很难直接运用因果关系的方法来准确地判断、分析研究案情,因此刑事侦查中直接的因果关系的方法运用较少,更多的是运用因果关系的原理,通过多种途径和具体方法来分析研究案情。

(2)综合分析研究法:

所谓综合,就是把众多的丰富的犯罪情报进行归纳、综合,把构成案件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从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案件或认识侦查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所谓分析研究,就是将犯罪情报或案件分解为部分,将构成案件的各个要素进行比较、研究,了解案件的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对个案的分析研究,也经常用于刑事侦查工作的专题研究、典型研究及一般性研究。

(3)抽象与概括法:

抽象,就是通过对构成案件各个要素的分解,在头脑中把案件的若干属性和方面撇开,从而抽象出案件的本质,而暂时不考虑这些因素。概括,就是把抽象出来的案件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案件上,从而形成关于这一类案件的普遍概念。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已知进入未知,从而扩大概念的外延,确定概念的内涵。这种研究方法也常见于刑事侦查的专题研究和一般性研究,如对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诱发刑事犯罪的原因及侦查工作的规律、机制、效益等的探究。

(4)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案入手经过分析生、发展存在许多共性即具有相似性。在犯罪情报的分析研究中,相似性原理是我们常用的原理,如某一案件发生的结果、作案动机、作案手段、作案特点、选择对象、选择时机、作案经过、案件性质、选择物品、现场特征、现场遗留物品、痕迹物证、犯罪嫌疑人等因素与其它案件具有相似性,于是我们大胆地对案件进行假设推理,借用已破案件的经验,对未破案件进行侦查,这就是相似性原理的具体运用。美国的不少警察局就在使用一种叫“重新犯罪”、“专家侦查”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该系统将典型的案情及“专家侦破”的经验作为刑事情报资料加以储存,当新的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就把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所搜集到的痕迹物证以及其他有关材料输入计算机内,该系统会根据数据库中“重建犯罪”资料,对犯罪过程进行模拟,即“重建犯罪”,为侦查人员分析研究案情提供帮助,这种现代化的情报分析研究系统也是运用了在相似原理的指导下,犯罪情报的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比较,上升到对侦查工作一般性规律认识的方法。演绎法是由侦查工

作一般性的规律推广认识具体案件的方法。例如从系列案到个案,从性质相同的类案到具体案件的分析研究,或是反过来从个案、类案到一般性案件的分析研究运用的就是归纳演绎法。

(5)求同存异法

求同法是这样来探究思维对象间的因果关系的,在被研究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其他情况都不同,那么唯一共同的情况可能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求异法是指如果被研究对象在一个场合中出现,在另一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且这唯一情况在被研究对象出现的场合也出现,在被研究对象不出现的场合它也不出现,那么,这个情况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求同存异法的运用经常是通过两组案例来实现的,一组由被研究现对出现的若干案例组成,简称正案例组,一组由被研究对象不出现的若干案例组成,简称负案例组。如果正案例组的各种场合中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而这个情况在负案例组中的各种场合中又都不出现,那么就可确定这个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求同存异法实际上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常用来排除或认定犯罪嫌疑人或探究犯罪原因等。

2.犯罪情报研究的相似原理及其方法

世界纷繁复杂、丰富多变,但总是不断地有相似的现象产生。所谓“相似”,就是指各类事物间某些共性的客观存在。一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其他事物的产主要有类比法、趋势外推法、系统法、假设法等。

(1)类比法:

就是根据相似原理,在确定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属性关系中具有已经确定的相互类似的性质和特征的情况下,从甲事物推断出乙事物具有相同的因果关系、对称关系和协变关系的方法。这是在犯罪情报的微观分析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相类似的案件侦破过程中,借鉴已破的相类似的案件分析研究、判明在侦案件的案情,使用相同或类似的侦查方法来侦破现行案件。

(2)趋势外推法:

是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根据当前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在犯罪情报研究中,根据已知的情报线索假想和推测有关犯罪的人、事、物的未知情报,或是从宏观上对犯罪形势、犯罪规律进行推测和预测,所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分析研究方法要注意相似的前提、相似的程度及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掌握趋势外推的精度。

(3)系统法

犯罪现象或侦查现象都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即一个系统。相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犯罪情报系统可能存在一些不同数量的相似要素和相似特性。我们正是通过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似或相异的对比,研究出犯罪现象变化的原因、动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打击和预防

犯罪的侦查系统。例如通过与其他国家犯罪控制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出我国犯罪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和不足,并不断优化我国现行的犯罪控制系统。当然系统具. 量的扩张,而是质的飞跃,如对侦查工作机制的择优创新、对侦查手段的择优创新等。量的扩张,而是质的飞跃,如对侦查工作机制的择优创新、对侦查手段的择优创新等。有不同的层次,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县、甚至一个派出所,要注意系统的范畴。

(4)假设法

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犯罪信息和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分析研究人员过去所积累的实践经验,针对被侦查案件的有关问题提出推测性的说明。侦查假设需根据被侦查对象当前的活动和整个案件的进展情况,对案件的下一步发展及被侦查对象的未来活动作出推测,以便确定进一步的行动方案。在整个侦查过程中,新旧假设相互交替,假设、验证、再假设、再验证.. ,只要侦破工作没有完成,这一过程就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这种方法常见于案件侦查过程中。

(5)实验法

是指侦查机关在侦查办案过程中,采用模拟和重演的方法,证实在某种条件下案件事实能否发生,以及发生何种结果的一项侦查措施。众所周知,任何行为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再现,只是在实验条件“相似”的前提下,“相似”地重复,为侦查人员提供使侦查人员对案件作出客观实际侦查的方向和线索,创新是情报分析研究的最高境界。情报创新从内容上来讲是一种新发现、一种拓展、一种深化;从工作上讲是情报人员和侦查人员的一种素质、一种智慧、一种水平。这种方法在犯罪情报研究中常用于一般性、专题性的决策研究。尤其是对刑事侦查宏观方面的专题研究,更需要侦查人员、情报人员能在充分占有已有的大量犯罪情报、犯罪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出新信息,及时总结、揭示新时期侦查工作的基本规律,为刑事侦查工作的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创新原理的指导下,情报分析研究的主要创新方法有综合择优创新、拓展创新、逆反创新、移植创新、联想创新和统摄创新。综合择优创新:就是对已有的情报素材,进行综合、比较、归纳,从而选择出最具新意的东西。综合不是原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不仅仅是的分析和判断。

3、犯罪情报研究的相关原理及其方法

客观世界中,相关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谓相关关系,是指现象或概念之间确实存在联系,但其联系是不严格固定的或数量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相关关系表现于事物的不同方面,形成不同的种类,如性质相关、结构相关、时间相关、空间相关、动机相关、作案手段相关、结果相关和变量相关等。

(6)相关法

就是利用事物之间内在的或现象上的联系,从一种或几种事物判断未知事物的方法。在犯罪情

报研究中,相关研究方法被极为广泛地应用,如利用时间或空间上的相关来认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利用作案动机的相关性来划定侦查范围等。

(7)想象法

就是以一部分事实和常规推理为基础,用主观臆测、构思来想象事物未知状况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情报研究方法,它描述事物的图景或若干细节,在犯罪情报中被广泛地应用。如在侦查中,有经验的侦查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初步的了解后,大胆地对案件进行想象,推测犯罪嫌疑人作案经过、活动的规律,迅速制定出侦查方案。

4、犯罪情报研究的创新原理及其方法

情报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新成果、新情报的活动。情报的创新应该是在原有情报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新的认识,否则就是重复。

(1) 综合择优创新:

就是对已有的情报素材,进行综合、比较、归纳,从而选择出最具新意的东西。综合不是原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不仅仅是量的扩张,而是质的飞跃,如对侦查工作机制的择优

(2)拓展创新

: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记忆和经验,通过创造性思维,大胆地想象,提出更多的设想,产生更多的信息。拓展创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一条信息裂变出多条信息;另一种是由多条信息聚合成一条信息。在刑事侦查的初始阶段这种情报研究方法被大量地采用,如根据案件现场的痕迹物证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高、活动规律等特征。

(3)移植创新:

这是利用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将一事物的属性移植到另一事物的做法。移植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实际进行“嫁接”,是一种创新。在刑事侦查领域,侦查机关常常将外地先进的侦查工作经验、观念移植到本地,为本地侦查机关所用,并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这就是一种移植创新。

(4)逆反创新:

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另一面或其他途径认识事物的方法。在刑事犯罪中,由于犯罪分子千方百计突破侦查人员的思维,时时进行着反侦查的探索,使用一些新的侦查人员尚未掌握的犯罪手段和方法,因此用逆反创新的方法来分析研究情报、创新情报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联想创新

是指情报分析研究者在对情报分析研究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大胆的想象而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新

情报,同时也包括分析研究在潜意识中酝酿的问题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联想创新或灵感创新,是有着深厚经验的侦查专家和情报专家常用的一种形式。

(6)统摄创新

是指情报人员不仅要研究情报信. 息工作,而且要对所服务的领导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导的高度捕捉信息,开发思维。都要认真分析研究,真正了解其主要内容,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要害,在新的问题上提出新见解。

[1]张巾.犯罪情报学例说.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07年

[2]王志华. 《犯罪情报资料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严怡民.《情报学概论》 .1983年

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核

犯罪情报学

论文题目:犯罪情报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姓名:康佳伟

成绩:

学号: 1105010109

课程号及课堂号:B0500133/0

二0一三年六月八日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犯罪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 C)提出来的(p3) A.加洛法罗 B.菲利 C .保罗·托皮纳尔 D.贝卡利亚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p7)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治理 D.犯罪预防 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A )(p9)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 C.法学学科 D.心理学科 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p19)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 5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p40)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6.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B)(p49) A.犯罪二原因论 B. 犯罪三原因论 C. 犯罪四原因论 D. 犯罪五原因论 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 A)(p51) A.犯罪人 B.犯罪被告人 C.犯罪嫌疑人 D.犯罪被害人 8.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D )(p61) A.消失 B.上升 C.下降 D.发展变化 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0.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 )(p41) A."幸福计算"理论 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 D.刑罚个别化理论 1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C)(p114) A.内容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2.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 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 C.文化解组论 D.文化冲突论

浅论犯罪学方法论

浅论犯罪学方法论 <内容提要>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犯罪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也有自己的方法论,但是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并不象其他刑事科学一样清晰,所以犯罪学的方法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本文中作者分析了实证方法和思辩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田野调查法。 <关键词>犯罪学方法论实证研究思辩方法田野调查法 方法,在古希腊语中,即“通向正确的道路”之意。所谓方法论就是指解决本学科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路线及方式、方法。在社会科学中,方法论尤为重要。“只有当一种理论懂得了个性和理性是社会的产物,才能使他们的问题得到解释,使他们的生存得到理解”。①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学科的对象即领域决定了学科的性质,同时方法论也是为本学科的目的服务的,例如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后者又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方法。所以法学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1)价值评判方法2)逻辑分析方法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犯罪学通常认为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犯罪预防的科学”。所以犯罪学也有它的研究方法。以下简要论述: 一; 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无法否认,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又一个新的犯罪高峰期,这也是

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表现之一。所以犯罪学的研究也尤为重要。犯罪学作为一个学科,尽管与其他学科有着相互交叉,但它也有本学科的方法论。“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或方法论,是指借以揭示所研究的犯罪现象的规律、形式及内容的各种方法方式的总和。”②每门学科的方法论都与学科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犯罪学方法论是内在地包括与犯罪学理论体系之中的,而不是游离的,超然于犯罪学理论体系之外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犯罪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研究目的: 基于犯罪活动③的增加,人们首先用实证方法对犯罪活动加以研究,犯罪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犯罪。我国多数学者认为,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犯罪产生、发展变化及其消亡的客观规律,进而寻求减少预防及至消灭犯罪的道路。④ 2、思维进路:也可叫研究路径,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通常认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其中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和犯罪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结。犯罪现象是犯罪原因的结果,是一种表浅、直观的经验事实。而近代犯罪学史基本上就是犯罪原因学说史。近代犯罪学兴起始于对犯罪原因的研究,狭义上的犯罪学即犯罪原因学,即使广义上的犯罪学也以犯罪原因理论为核心部分。同时,罪因理论的基本价值体现在犯罪原因与犯罪对策的关系上。二者的关系常

需求分析方法论

需求分析方法论 原则上,需求分析阶段IT中心应尊重需求方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能力;在具体的任务开展上,以不干扰需求方的自主权为主,除非在项目过程中发现需求方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分析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IT中心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分析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坚持吸收、同化、贯彻的方法和手段。 其中,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而项目的整体风险往往表现在需求分析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用户不习惯或不愿意去用应用管理软件。作为IT中心,必须提醒需求方重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需求调研,同时IT 中心也应深入具体的需求调研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方向,才能在将来的功能界定、实施上有发言权。 一、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不象侦探推理那样需从蛛丝马迹着手,而是应该先了解宏观的问题,再了解细节的问题。 一个应用软件系统(记为S)的涉及面可能很广,可以按不同的问题域(记为D)分类,每个问题域对应于一个软件子系统。 S={D1,D2,D3,…Dn} 问题域Di由若干个问题(记为P)组成,每个问题对应于子系统中的一个软构件。 Di={P1,P2,P3,…Pm} 问题Pj有若干个行为(或功能,记为F),每个行为对应于软构件中的实现接口。 Pj={F1,F2,F3,…Fk} 需求说明书应该对于那些只想了解宏观需求的领导,和需要了解细节的技术人员都合适。在写需求说明书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双方(IT中心、需求方)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2、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二、重点监控需求分析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和行业覆盖的广阔性,以及需求分析的高风险性,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需求分析又的的确确难做。其原因基本是由于以下情况造成的。 1、用户说不清楚需求 有些用户对需求只有朦胧的感觉,当然说不清楚具体的需求。例如总部各部门及各地的很多店铺在进行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建设时,需求方的办公人员大多缺乏IT系统建设方面的专家和知识。此时,用户就会要求IT中心系统分析人员替他们设想需求。项目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项目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的风险。 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随着用户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对项目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和需求变更。事实上,历史上没有一个软件的需求改动少于三次的!所以必须接受“需求会变动”这个事实,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以便在系统选型及实施时,将软件的核心建筑在稳定的需求上,同时留出变更空间。IT中心在需求分析的功能界定上担任一个中间、公平、公正的角色,所以也必须积极参与到需求分析的准备中来,以便协助需求方来界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系统功能界限。 3、IT中心分析人员或用户理解有误 系统分析人员不可能都是全才,更不可能是行业方面的专家。用户表达的需求,不同的分析人员可能

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摘要: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揭示犯罪原因,进行犯罪 预测、预防和控制,其狭义和广义之争并不妨碍这一目的的实现。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受学科发展状况、研究目的和学科话语霸权的影响。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研究对象的狭义说和广义说进行考证,认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仍应足于狭义说,并兼顾广义说。 关键词:犯罪;犯罪心理;学科建设;话语霸权;历史 一、问题、思路和观点犯罪心理学在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但是其发展水平还不尽人意。 这个现象与不同学者在关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上的 分歧密切相关。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历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之分。狭义说认为 ,在学科发展日益精细化的今天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应该有它特定的研究领域 ,不应将所有与犯罪 有关的心理学问题都囊括进去 ,如果这样 ,犯罪心理学将是 一个内容庞杂而又无法构成统一体的学科 ,其基础理论的发 展将会因此受到阻碍 ,故犯罪心理学只能以犯罪主体的心理 为研究对象。与犯罪有关的其他主体的心理活动不应做为研究对象 ,只能在法制心理学的框架内加以研究。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①持广义观点的学者认为 ,如果犯罪心理学研究采用狭义观 点 ,就无法以更宽的视野来了解犯罪人与刑事司法部门互动 的情况 ,从而无法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因 此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还应包括与犯罪主体有关的办案人心理、被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 ②我们知道 ,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是它必须具有独立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 一、方法 1. 方法的定义: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者手段。 2. 方法包含的四个要素: 1)目的性:也被称为有用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2)规律性:带有普遍性,同时具有程序化、逻辑化、规则化的特点。 3)工具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借助于物化的工具,精神方面则主要包 括的是,语言、逻辑、范式等等,可以指导物质层面。 4)对象性: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的客体,方法根据对象来制定。 3. 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章社会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 一、概念: 1. 科学: 1)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 的系统的知识。 2)科学的本质属性: A. 客观性: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论表面上有多少偶然性的因素其出现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通过这种发现来改造世界 B. 系统性:科学旨在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通常表现为一个 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C. 普遍性:科学揭示的是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种规律性联系表现在它的普遍性上即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D. 实证性:科学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它的所有发现、所有结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证,不能为实践确证的知识不能叫科学。 E. 开放性:科学上所有的发现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检验至少有成功或失败这两种可能。如果验证失败则必须修改乃至推翻原有的结论。不仅如此,人类的认识还是一个不断由浅入 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2.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 3. 人文科学:是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有哪些

研究对象有哪些?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 (1)认识犯罪 (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 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研究法 5、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确定选题阶段 (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 (5)提出研究成果 6、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思想。 (1)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 (2)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 (3)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7、贝卡利亚认为有效的刑罚应具有哪几个原则? 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

8、菲力的犯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 9、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 10、犯罪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11、犯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 12、犯罪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1)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随着犯罪产生的过程而出现 (3)复杂多样性 (4)累积而非淘汰式发展 13、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的规律是什么? 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起伏率、消长率、辐射率三大规律 14、犯罪的起伏率表明什么问题? (1)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2)犯罪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依存性 (3)犯罪起伏具有潜伏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 15、犯罪的消长率表明什么问题? (1)影响和制约犯罪率、发案率高低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即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它们构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始终处于激烈的斗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一)

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一) 坦言犯罪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一如福柯所言,当你从重重迷宫走出时所遇到的目光是你永远不想再见到的。但人类理性就是不断探问问题所在,因此,全面解读犯罪事实并寻求对策,可以减少因无知、轻慢而导致的错误。 一、对国内犯罪学理论框架与研究状况的整体评价 目前,国内犯罪学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说,以犯罪行为产生原因为主导的犯罪研究,以及以犯罪原因为基础的犯罪预防策略与措施的研究,构成了犯罪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1995年出版的《犯罪学大辞典》,以5400个条目、22个分类、370万字数的宏大规模,权威地反映了这一框架特点。它以“犯罪是什么”为切入点,深入成因分析并合乎逻辑地引出了应付犯罪的策略研究2]。 (一)这一框架下的犯罪学研究视野开阔,并形成总体结论 首先,国内犯罪学理论普遍重视对当前犯罪数量、种类、危害程度、犯罪人构成特点以及社会转型期间犯罪演变规律等做较为系统的分析,由此完成对犯罪趋势的宏观预测。其二,注重对犯罪成因的多维立体透视,进而揭示了政治经济状况、社区环境、文化传统与犯罪的关联;从人的需要或心理生理特性,解释理性人的犯罪渊薮或犯罪的原始冲动;从自然环境因素入手再现刺激犯罪发生的情景与条件。其三,在展开现象、成因与对策主线时,国内犯罪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说法:犯罪概念是以刑法学的犯罪概念为基础,包括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在内的事实现象;犯罪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病症”;犯罪原因是一个多质多层次的、综合的、变化的、彼此互为作用的相关系统,它包含社会、心理、生理、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等多种因素3]。 (二)“以承认犯罪不可避免为逻辑起点”4],犯罪学学者证伪制度预防的模式揭示了社会发展与犯罪共存的客观真实 首先,人性作为犯罪之源表明犯罪无法根除。因为人性需要在成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同时会成为理性人的犯罪之源。由于引发个人行为的终极动因是趋利避害,经济学家曾经坦言:“我们并不能从屠夫、酿酒者或面包师的仁慈来祈盼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的自利考虑。我们不要诉诸他们的人道,而诉诸他们对自己的爱,永远别向他们提到我们的需要,而要向他们提到他们的利益。”5]由此不难推知,除非是放弃发展,社会必须确认犯罪不可避免。此外,驱使个人行为的终极原动力是趋乐避苦,即感性人可能无视社会规范而只是追求满足刺激、冒险需要或高峰体验。可见犯罪之于社会犹如痛苦之于生命。难怪犯罪学家告诫人们:“任何刑法典,无论是和缓的还是严厉的,都不能改变人的自然的不可征服的倾向性。”6]其二,由社会结构紧张和社会冲突直接诱发犯罪质疑制度本身的合理性。由于“人们被迫要在日益扩大的活动空间和日益强大的客观强制之间,在自治和分裂之间,在继续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和风险的民主化作用之间做出选择和决策”7],个人越轨与社会变动的关联变得极为微妙。目前,国内学者从社会越轨行为中看到了深层问题:比如权力市场化导致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圈内转换8];随着经济体制转型,进入类似民营企业的工人失去了政府帮助而明显处于弱势;现阶段规模较大的困难群体存在,严重损伤了普遍受益的重要原则;农民负担加重和干群矛盾突出现象正在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9];“机会与风险、成果与代价的分离,社会身份、起点不公正本身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与破坏”10];等等,都在促使犯罪指数不断攀升。其三,从新旧价值碰撞和文化冲突,揭示犯罪成因。犯罪学者已经告诫人们,“个性彰扬”和“人是目的”的观点虽然表达的是进步的道德观,却无法阻止个人行为的极端化,它“折射出人们在社会方案上的二难选择”11]。加上中国特殊背景下,世人惯于外力约束而缺乏自律,其从禁欲到纵欲的反弹,也在不断加大机会性、情绪性犯罪的风险系数。 (三)犯罪学背靠社会学的发展,令其在法学领域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犯罪学者通过数据实证分析,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系统观察解释犯罪,他们不必像决策者

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

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 本指导思想 【标题注释】本文系作者于1999年9 月在湖南长沙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发言【作者】储槐植【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内容提要】刑事政策是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刑事政策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刑事政策合理化等四个问题。【关键词】刑事政策/刑事政策结构/刑事政策功能/刑事政策合理化去年(1998)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海口市年会上我讲的题目是《犯罪与刑法》,今年“会议通知”要我讲第四个论题“变革中发展的犯罪形态与司法运作”。在基础理论研讨会上我不打算讲很具体的问题,只想把握论题的基本要点。问题的中心是犯罪与司法。对此,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我想从较深的理论层面来透视本论题——刑事政策作为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运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意大利和德国学者为主体形成的刑事实证学派(或译称“犯罪实证学派”),其起始点是犯罪原因研究,进而提出刑事政策,归宿到刑法制度和刑法理论的创新。这一历程可以看出,刑事政策建立在犯罪学研究基础上;犯罪学研究对刑法的指引和影响是以刑事政策为中介。至今有些国家的学者在认识上,将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划等号。关于犯罪控制方略,虽然提出“综合治理”口号,但在当今世界的社会发展阶段,犯罪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仍然是国家的刑法运作。本世纪,刑法界形成了一项共识——刑法刑事政策化,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当前,“严打”未能遏制犯罪,犯罪率上升,大案要案增长。原因何在?刑事政策是否恰当?不严打而采宽松刑事政策行不行?刑事政策要不要调整?如何调整?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首先需要科学认识刑事政策并进而研究刑事政策。研究刑事政策之目的在于影响和指导国家的刑事政策。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和犯罪学界对刑事政策研究取得的具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的成果实在太少。犯罪学基础理论工作者有责任投入力量研究刑事政策。借此机会,讲讲“刑事政策”这一范畴的有关基本知识,以期引发同行学者对刑事政策研究的兴趣。拟讲刑事政策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刑事政策合理化等四个问题。一、什么是刑事政策刑事政策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德国古典刑法学家费尔巴哈(1775 —1833)的著作中,但没有下定义。可以这样认为,至今几乎所有关于刑事政策的著述,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刑事政策定义。中外学者给刑事政策下了种种内涵互有差异的定义。“最大公约数”是:刑事政策是有效地与犯罪作斗争的方略。它反映了刑事政策的核心内容,但作为定义过于笼统含糊。根据当代世界对惩罚和预防犯罪的认识和实践,刑事政策定义应包含以下要素: 1、刑事政策的主体——有两层含义:决策主体为国家(有时为执政党),执行主体是国家以及社会。 2、刑事政策的对象——有两层含义:认识对象为犯罪态势;实践对象是犯罪行为和犯罪人。 3、刑事政策的目的——具有双重性: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 4、刑事政策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刑罚是重要手段,还必须有一系列非刑罚处遇措施,诸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等互相配合。手段多样性与目的双重性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目的和手段的载体——就内容而言,指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方针、方法、战略和策略,在语义上可简要统合为“方略”;就形式而言,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如政府文件、政党决议或执政纲领

如何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做好调查研究

如何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做好调查研究 摘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如何将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以便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做参考。 关键词:实事求是方法论调查研究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简而言之,就是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说真话,是去求真理。实事求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实际出发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关键环节;三是探索客观规律性并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某种原则或主观想象出发,进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必须克服种种不从实际出发的错误倾向。实事求是方法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向实际做调查,克服本本崇拜等错误观念,为做到实事求是扫清了主观障碍,进而就要向实际做调查,并通过对调查中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就是要在通过

调查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些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即是在研究问题时要坚持分析的客观性,并着眼于特点、联系和发展,才能获得对实际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对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是调查研究的基础 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要求向实际调查,要进行科学分析。首先,人们要发现和解决问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尤其是第一手资料。而第一手资料就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探求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导致的后果。如果没有向实际调查,就得不到全面的信息和资料,就不能为决策做参考,甚至是导致错误。其次,在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后,需要进行分析和整理,按照解决问题的层次、重要性进行归类,并作出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由此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促进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是调查研究的基础,否则,调查研究就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意义。 (二)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调研研究就是要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或存在的问题,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必须要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来正确对待。一方面,只有通过实际调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并经过科学分析研究,才有可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计划等;另一方面,又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发现上述的理性认识 2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课程名称: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代码:1928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学习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的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任务和目的,要完成这种任务和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因此,方法包括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认识活动,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认识方法,它贯穿于科学的整个过程。科学研究方法论则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思维科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具有反思性、普适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表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不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日益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及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激发辩证思维,崇尚“求是”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在拓宽、加深知识面的同时,增长学生正确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知识型”教育模式向“探索型”教育模式的改革。学习本课程,既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史,又要同实际的科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有助于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搞好科学研究,并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提升出新的方法,从而推进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社会工作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和技术,以本专业的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等为先期课程,并与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为平行课程,并以其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充实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正解理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同时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些历史发展概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研究对象、性质与特征以及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方法和意义(重点)识记:科学研究方法论这一理论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性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特征,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犯罪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 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 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 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 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 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 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 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犯罪预防 3.犯罪原因 4.犯罪条件 5.犯罪学 6.被害预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 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 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 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犯罪学研究课程内容及就业前景解析.doc

犯罪学研究课程内容及就业前景解析 剑桥大学的犯罪学研究中的哲学硕士课程提供了突出的犯罪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犯罪学知识领域的基础教育,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毕业后的学生将会掌握哪些技能呢?看看的我为您带来的内容吧。 一、课程概述 犯罪学研究课程的基本目标是: 提供最新和高质量的学位课程,向学生介绍犯罪学中一些最重要的理论,方法和研究; 为那些渴望攻读博士学位和/或从事犯罪学或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提供良好的学术基础; 为希望在广泛的刑事司法机构,法律专业或其他专业或志愿组织工作的人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方法技能基础。 犯罪学研究中的哲学硕士课程提供了突出的犯罪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犯罪学知识领域的基础教育。关于犯罪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必修单元使学生熟悉历史和当代犯罪学思想和研究。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可选的研讨会,涵盖广泛的犯罪学主题。提供的内容因年份而异,但近年来包括刑事司法,警务,预防犯罪,有组织犯罪,惩罚社会学,监狱生活社会学,精神病学和犯罪,发展犯罪学,神经犯罪学,社会背景等主题。犯罪与跨文化比较犯罪学。 犯罪学研究中的哲学硕士课程要求实证研究作为最终论文的一部分,因此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心包括分析和高级研究方法的实践培训。 二、学习成果 该课程毕业的学生将会获得以下技能: 了解核心犯罪学和刑事司法理论; 对该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论的认识;

批判性地评估与犯罪学和刑事司法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实证文献的技能; 在新环境或新问题中综合和运用犯罪学知识的能力; 能够创造性地和独立地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的工作,包括他们的实证研究; 向专业和非专业观众传播犯罪学知识的技能。 全面了解犯罪学中使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利用获得的知识提出新假设,识别和解决研究问题的能力; 能够批判性地评估研究设计,并开发自己的稳健设计; 将研究能力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 独立获取和解释与研究相关的其他知识的能力,包括他们自己的知识; 了解满足同行评审所需的工作质量。 三、继续阅读 该研究所强烈建议那些希望升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首先申请犯罪学研究硕士学位。升读博士学位需要在犯罪学研究课程,合适的研究课题和提案以及可用的主管上有很好的表现。 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课程涉及在犯罪学研究年期间进行的单独申请程序。我们鼓励未来的博士生在犯罪学研究年期间尽早与他们的犯罪学研究主管讨论他们的课程。犯罪学研究所网站上的课程页面了解更多详情。 四、教学方式 犯罪学研究硕士课程围绕两个教学术语,学生参加两个核心课程,两个选修课程和一个研究方法培训课程,其余部分专门用于编写基于研究的论文。 犯罪学研究课程的基本目标是:

社会研究方法论研究计划书

关于广州市移动用户充值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的调查 一、选题及其意义 (一)调查题目:关于广州市移动用户充值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通过用户充值前后的消费行为确定用户的消费习惯,实现用户余额的精细化管理。 二、研究问题的具体说明 (一)概念界定 1、用户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个人客户品牌 2、ARPU:ARPU(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 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业务收入的指标。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收入。很明显,高端的用户越多,ARPU越高。在这个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RPU值高未必说明利润高,因为利润还需要考虑成本,如果每用户的成本也很高,那么即使ARPU值很高,利润也未必高。 3、MOU:MOU(minutes of usage)。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average communication time per one month per one user) 电信行业的一个衡量指标,单位:分钟。 4、移动数据流量:是指通过GPRS、EDGE、TD-SCDMA、等移动通信技术上网或 使用相关数据增值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流量,不包含通过WLAN、CSD等其他方式上网所产生的流量,不包含按内容计费的数据增值业务(彩信、号薄管家、全曲下载、快讯等)所核减的数据流量,也不包含Blackberry、Pushmail 、M2M等集团客户及行业应用所产生的数据流量。 (二)变量维度 A、自变量(影响充值后用户消费行为的因素) 1、用户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 2、使用套餐 3、充值金额 4、ARPU

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试题 一、简答 1.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 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 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不准等。 ②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 ③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 ④犯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 2.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 一、心理学因素 1、本能因素 2、人格因素 3、感情因素 4、智力因素 5、能力因素 6、认知发展因素 7、社会适应不良因素 8、精神疾病 二、心理学因素 1、年龄因素 2、性别因素 3、体型因素 4、遗传因素 5、神经生理学因素 6、生物化学因素 3.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 是在正常情况下,犯罪现象的总量以及增减幅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规律。 犯罪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其总量都是继续增长的,但各年度之间有升有降,呈波动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累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 4.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344) 1、法制原则 2、人道主义原则 3、调动公众参与原则 4、具体化原则 5、统筹协调原则 6、科学化原则 7、动态性原则 5.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 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三阶层递进式。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00235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B.菲利 C.贝卡利亚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 A.“自由意志”说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B.达尔文 C.李斯特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性的因素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D.二次分析法 1O.一些行为,如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实质的社会危害性,却被排斥在法定犯罪行为之外,这种行为被称为 A.待刑罚化犯罪行为B.准犯罪行为 C.待犯罪化行为D.除犯罪化行为 11.在犯罪学中,包括安乐死、卖淫、吸食毒品、赌博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类型中的 A.暴力犯罪B.财产犯罪 C.无被害人犯罪D.经济犯罪 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的方针是 A.非犯罪化B.严惩 C.挽救D.教育 13.作为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反映了其所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是 A.犯罪状况B.犯罪特点 C.犯罪规律D.犯罪形态 14.马克思曾经指出,“剥削阶级的法律本身不仅能惩罚犯罪,而且也能捏造罪行。”这句话表明犯罪现象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文化性 15.在犯罪数量当中,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是 A.明数B.暗数 C.案发数D.报案数 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 A.门德尔松B.李斯特 C.龙勃罗梭D.菲利 17.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的学者是 A.菲利B.享悌 C.费尔巴哈D.龙勃罗梭 18.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损失的主要衡量标准是 A.直接物质损失B.间接物质损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