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电视新闻学

电视新闻是什么(内涵)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报道说)

——陆定一1943《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或:新闻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信息说)

电视:使用电子技术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传播媒介。

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

什么是电视新闻(外延)

电视新闻包括哪些节目样式?狭义:通常仅指消息类新闻报道广义:指电视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包括: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专题片、新闻纪录片、电视调查报道、电视访谈等等节目样式

第一章、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

第一节、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范围

(1)口播新闻阶段

1936年11月2日,BBC最早播送电视节目,记者编辑写稿,播音员播念

(2)影片新闻阶段

1947年,NBC和CBS合作生产16MM摄影机和胶片,广播稿(声音)+新闻影片(图像) (3)电子新闻摄录阶段

20C70S,美国,ENG(Eh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访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摄录声画同步,声形并茂

(4)卫星传播阶段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摄录播同步

二、国内

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成立并开始播出新闻节目逢?3?变革1973,中国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1983,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话说长江》、《九州方圆》,春晚

1993,《东方时空》,改变了电视的语态

2003,24小时播出的?CCTV-新闻?开播

?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返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够放臵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十年》P5

第二节、现代电视新闻的发展

一、当下电视新闻理念的新态势

(1)新时态:新近发生→正在发生

(2)新语态:百姓话题、事实说话、真诚面对

(3)新情态:重视交流,传播平台功能增

(4)新技术:制、传、播

二、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媒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1)互联网海量信息,全知全能

(2)互联网传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3)互联网带来无障碍传播

(4)互联网低传播成本

机遇:

(1)电视新闻传播可信度高

(2)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大

(3)电视新闻受众规模最大

(4)电视新技术的发展

(5)电视新闻理念不断创新

第三节、电视新闻理念新的价值取向

一、时效意识

1、TNT(Today News Today)→NNN( News News Now),即现场直播,实现了新闻传播时间上的同步。

2、新闻时效=(新闻报道-新闻发生)/(影响消失-新闻报道)

比值越小,时效性越强,反之越弱。

3、时效性的两个层面

(1)时新性(2)时宜性

如何坚持时新性与时宜性的辩证统一?

一般原则下,新闻必须坚持时新性;同时,要考虑新闻的舆论功能;

有些时候是?新闻?,有些时候是?旧闻?,有些时候是?不闻?。——毛泽东

4、时效性的意义

(1)维护了新闻价值

(2)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尽可能的避免信息损耗,包括记者的遗忘和误解,以及外界的干预因素。

(3)能发挥电视媒介参与社会危机管理和应急反应的重要作用。

5、电视新闻时效意识的实现

(1)新闻滚动播出一般是整点新闻档,现场直播大量运用,突发性新闻变成常态

(2)连线报道双视窗或多视窗,视频+音频或音频

(3)字幕新闻随时插播,迅速及时,不影响正常播出

(4)新闻现场直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6、时效意识的社会功能

一般功能:信息、宣传、舆论、知识娱乐、赢利

社会功能为电视媒介功能的拓展,电视新闻成为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发生时进行社会沟通最重要的信息传输方式,是维持社会机体运转的?生命线?。

因为电视传播迅速、权威、受众面广

二、现场意识

1、内涵:现场意识不是指新闻的声画信息来自于现场,而是指作为信息采集者的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是否将?我?纳入到现场中去,能充分、及时、准确地补足现场的一切信息,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

2、电视新闻的时效意识超越了时间;现场超越了空间

3、现场意识的意义

(1)能给观众以强烈的真实感,是增强新闻真实性的有效手段

信源→(媒体)→受众

(2)对现场的介入的早晚决定了新闻时效性

(3)记者在现场是媒体权威性的重要体现

(4)新闻现场是展示记者魅力的最佳舞台

记者魅力包括:

A、信息捕捉能力

B、即兴表达能力

C、场面驾驭能力

D、运用神态、服饰、表情、

氛围等非语言符号的能力

三、受众意识 CCTV-新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

1、科学的受众观受众≠大众

(1)个体受众受到群体受众的影响

(2)受众即?市场?,大众→小众

(3)接受者→参与者是拥有传播权利的主体,包括知晓权、传播权等

(4)受众的需求和动机多元化

包括信息、娱乐、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心理等需求

2、受众意识的体现受众调查:

(1)受众结构特征:

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价值观等不同

(2)受众收视行为:

媒介接触环境决定媒介接触行为方式电视、电影、网络

(3)受众需求(电视新闻)

多方面:审美需求、认知需求、教育需求、娱乐需求、心理需求

多层次:接受信息的需求;意义解读的需求;表达自我的需求

四、策划意识

1、电视新闻策划:在遵循新闻基本规律和电视纪实特征的前提下,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效果,制定相关的报道策略,规划、设计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求最佳采访报道效果而进行的策划。

新闻策划的共性特征:

(1)必须遵循新闻规律

(2)以事实信息为基础

(3)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

(4)必须有系统化的战略眼光

(5)以最佳效果为追求目标和检验标准创新性和可行性

2、电视新闻策划的分类

(1)前期采访报道的策划;后期节目编排的策划;

(2)对既有新闻事实的策划;(感动中国)

对未有新闻事实的策划(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不是对新闻事实本身的制造,还是对报道什么新闻事实和怎么报道进行谋划)。(在路上)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思考: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

新闻策划≠策划新闻及新闻造假、抄作、宣传、广告

?新闻策划?中,?策划?作名词,?新闻?修饰?策划?,合起来讲意思是?(关于)新闻报道的设计谋划?。新闻是目的,策划是手段。

?策划新闻?中,?策划?作动词,?新闻?是?策划?这个动作的对象,合起来讲意思是?设计谋划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

3、策划意识的体现

(1)创新报道(从内容到形式)

(2)整合资源

A、横向(各媒体信息资源荟萃)

B、纵向(过去、现在、将来)

4、策划意识运作的组织结构文人时代→制片人时代→策划人时代记者编辑中心制→策划中心制(或主持人中心制)

(1)大编辑部制

(2)重新定位采编关系大记者小编辑→智慧之脑后臵

(3)频道化运作节目→栏目→频道

五、品牌意识

1、什么是品牌

品:品质、品格、本质

牌:标牌、标志

品牌:有特定品质的标志首先是一个商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些有稳定品质、独特理念、鲜明标志,及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广受欢迎和瞩目,并产生了较高价值超过产品本身成本价值的那些产品。

不仅指市场流通的产品,还扩展为制造、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公司和经营者、生产者、制造者。

品牌——brand,烙印,消费者的忠诚度,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竞争力的象征

媒体品牌,指媒体名称、节目标志、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等的总和。是让人不换台的一种原因。

2、品牌意识的体现

(1)理念识别系统哲学观念、精神追求、指导思想

(2)行为与视觉识别系统频道、栏目、记者作为品牌通过形象包装(如LOGO)和活动

六、互动意识

1、互动传播的优势

接受者→信息源、传播者、接受者

点对点单向传播→多点对多点的双向传播

网络的优势:

A、互动的(2.0,共享、平等)信息互动、情感互动

B、体验的(参与性)可以提供新闻线索,发表个人意见、态度,及时、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

C、个性的(主动选择性、分众性)

电视媒体会被网络媒体取代吗?

很多年以后仍然会有报纸印刷工业。报纸、电视还会和新媒体一起在人类发展史上共同存在很长的时间。——比尔.盖茨

网络缺什么?

2、互动意识在电视新闻中的发展空间

电视自身的优势:同步、现场、真实、过程

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与网络的结合,主要是借助网络更好地互动,电视也像网络一样成为一个民主、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

对受众而言,既看电视又上网成为现代观众获取信息的理想方式。

结合的形式:

(1)观众通过网络反馈民意和参与讨论(互动性)CCTV—新闻《我的今日之最》多媒体互动直播节目

(2)网络对电视新闻信息提供补充(信息容量、记录性)电视台官网、其它商业网站,相关信息和文字信息

(3)网站或软件播放电视节目(选择性、记录性、传播范围、受众范围)土豆、优库、TVUPLAYER、PPLIVE、中国网络电视台

第二章现代电视新闻职能

电视的新闻职能OR电视新闻的职能

电视的功能:新闻信息、知识教育、提供服务、文化娱乐等,最本质的还是新闻功能

新闻立台VS娱乐立台

媒体本应该成为公众的议院,现实却成为观众的剧院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电视是一个场(即平台),承载着政治、经济、文艺等不同的场,贯穿着过去、现在、将来,联系政府和公民。

电视新闻的职能:传播信息,发布政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愿望,起到沟通情况、上下交流的作用,它影响、引导社会舆论,密切为政治服务,是党和国家的主要舆论阵地。

第一节、电视新闻与信息

1、新闻信息涵义

信息:能够减少或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传播学角度)

信息使新闻的内涵扩展了,凡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点引发某种观点、见解,且观点具有新意、新质的都是新闻信息。

2、传播信息

?接受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外界环境中的种种偶然性进行调节,并在该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着的过程。?——维纳(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

信息不足,或信息过剩(熵定律:信息越多,可吸收、保留和利用的信息就越少)

熵:在信息论中,熵表示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事物不确定性越大,熵也就越大,把它搞清楚所需要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信息服务:通过媒介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从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的社会行为3、解读信息

是什么→为什么→会如何

?信息爆炸?时代,解读信息,梳理思路,确立观点

第二节、电视新闻与政治

媒体的政治属性,阶级舆论工具

毛泽东:?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政治家办报(运作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必须为政治服务,为社会安定团结,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按照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办报(媒体),即为以政党为代表的阶级服务。

1、党务、政务公开

1986年,专题报道人大会议

1987年,播出人大会议的实况录像

1988年,现场直播人大会议和十三大

十三大提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2004年,两会直播,分析、解读,政治更公开,决策更透明

2010年两会十大关注问题: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百姓住房问题、全国社保统一、反腐倡廉、政策公开、科技创新、收入分配、物价

群众关注→新闻关注→政治议题(关注)→新闻关注→群众参与

?两会?的电视报道、网络互动让?两会?成了全体公民的?两会?,而不只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两会?。有了媒体的报道,?两会?才可能成为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平台

2010?两会?雷人提案、议案:

1、取缔社会网吧严琦(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2、?扫黄?改为?扫色?王全书(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

3、老婆做家务须发工资张晓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兼总编辑)

4、回老家买房论陈华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化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宝安分公司经理)

5、大学生掏粪论:?大学生从事掏粪工作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并且无论是在思维,还是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都具备优势?

朱军(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著名主持人)

?新闻形成社会,因为它给社会以形式。是新闻,实际上也只有新闻,……,能使潜在的现实明朗化,能够左右潮流,能够引发千百万条件相似,渴望寻觅知音的人民的共同感应。除新闻之外,没有别的东西能把人民连通起来。?——(法)贝尔纳

2、传播政党方针、政策

3、展现政治领导人魅力

第三节、电视新闻与舆论

舆论: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某种社会传播活动,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这一种社会思想,它具有支配人的行动道德的一定权威性和无形约束力。

1、舆论引导

舆论导向:运用舆论影响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意向,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舆论引导的原因:

(1)社会舆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社会问题、现象纷繁复杂,人的认识容易有限性或产生错误

舆论导向的作用:

(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2)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3)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舆论导向的?四个人?:科学理论武装、正确舆论引导、高尚精神塑造、优秀作品鼓舞

?三项要求?

激励人民、服务大局、加强管理

?祸福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2、舆论监督

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以批评揭露为主。

宏观而言,两者是教育引导和舆论民主的关系;

微观而言,是正面宣传与批评揭露的关系

舆论监督的原则:

(1)出发点积极(2)事实无误(3)分寸有度(4)后果利>弊(5)注意回声

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优势:影响更大,更真实可信

舆论监督的话语霸权:

1、话语垄断:盛气凌人,断章取义

2、结构垄断:按单方面的需要结构双方谈话内容和通过调整谈话篇幅表达主观判断。

3、背景信息垄断:隐瞒背景信息,只说其然,不说其所以然。

舆论生态平衡:

1、结构的平衡(内部结构):总量的平衡,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的平衡

2、动态的平衡(外部环境):不能逾越大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与进度

3、选择中的平衡(自身特点):节目对事实的选择,以及这些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是?述?

与?评?的平衡关系。

第四节、电视新闻与观众

1、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以群众的意见为出发点),到群众中去(为群众的利益服务)

2、服务观众

(1)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

(2)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要

(3)注意对观众的引导

观众的?注意?

1、无意注意(不经意观看)

2、有意注意(从有意需要出发,集中精力观看)

(3)隐意注意(主动思考分析)

电视新闻传播要努力做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隐意注意

观众的判断

(1)在了解客观事实基础上独立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2)对于复杂事物,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再自己判断

?只有完整的事实和深入的背景才能把观众带进新闻深处。当‘远方’的观众自己完成了‘从了解到理解,从认知到认可’的过程之后,‘传播’与‘到达’的距离就不远了。?——《十年》P142

第三章、现代电视新闻报道原则

第一节、电视新闻共性规律

及时、真实、客观、公正

1、及时

?新?是新闻的灵魂

(1)时效性

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有传播效果,才有价值。

A、时新性

报道时间越接近新闻事实发生时间,新闻价值越大

B、时宜性

既指观众当然最需要的信息,也指报道题材内容最适合当前形势需要的信息的传播。

新闻时效性包括了上下结合、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结合、报道速度与报道效果结合,且要把握分寸

非事件性新闻,没有具体的某一事件,如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经验报道、成就报道。(2)抢播出时间表和播出时效

?快?,但要以?真?和?准?为基础

方法上:口播→画面→同期声,连续报道

表述上:?截至XX时间?、?到记者发稿时止?、?目前已经证实?、?至少?

2、真实

(1)只有(电视)新闻需要真实吗?

哲学的真实在于反映了事物本质

文学的真实在于反映了现实生活

宗教的真实在于信仰的真诚

(2)电视真实吗?

影视作品与现实的相似性,使得人们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之中——将影视作品误认为是现实的原貌。——(美)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

A、体验真实因人而异,存在主观性

B、眼见为实:见的是媒介,还是客观事物;是媒介真实,还是体验真实。

C、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无法直接来源体验真实,很大程度上受媒介真实的影响。

D、媒介真实是经过媒介选择传播的客观事实,选择的标准符合媒介的价值取向,为了顺应个体和集体的心理需求。

E、媒介真实与体验真实可能一致也可能产生矛盾。

真实性(存在的、第一性的)

真实感或感受的真实(意识的、第二性的)

媒介的真实感即以体验真实为参照物,判断媒介真实与体验真实的接近程度。

F、体验真实、媒介真实都可能不能完全还原客观世界的本质。

本质真实与现象真实

现象是指直接被我们感觉器官所感知的事物外表形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本质现象:能真实反映本质的现象非本质现象:不能真实反映本质的现象,包括假象和偶然性。

新闻可以摆拍吗?

3、观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摆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严格意义上而言,摆拍就是造假。

但是,为了新闻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允许一定的摆拍

4、原因

媒介真实是经过媒介选择传播的客观事实,选择的标准符合媒介的价值取向,都为了顺应个体和集体的心理需求。

既然如此,在电视媒介中,无论是?纪实?,还是?虚构?,?真实?也好,?再现?也罢,都属于电视媒介对现实世界表现方式的层面。

并非使用的纪实语言,电视画面就一定真实。纪实并非真实,再现(或摆拍)并非不真实。

5、目的

弥补缺失的现场,更好的传播效果

4、原则

(1)本质是真实的,基本事实无误,再现的是本质现象,而非假象和偶然

(2)具有真实感,媒介真实接近体验真实

5、运用

(1)日常情景——摆拍(真实再现的一种)

(2)特定情景(过去的或可能发生的)——真实再现(一般用于纪录片专题片中,电视新闻少用)

表现手法真实

真实性(存在的、第一性的)真实感(意识的、第二性的)

A、画面形象真实

纪实与艺术

B、画面组接真实

C、声画结合真实

D、现场采访的真实

倾向:在事实的基础上,对某些事实的取舍存在偏向

倾向性:驾驭新闻的主体在立场、态度、思想感情等因素的支配下,报道与新闻事实本来面目不相符合的新闻。将主观认识凌驾于客观事实之上,倾向性必然导致报道失实。

客观与倾向

并非一对矛盾

毫无倾向的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可能的:

1、新闻的选择和编排是记者、编辑的主观行为,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倾向

2、媒体的舆论引导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寓观点于事实中,寓倾向于材料选择中

新华社: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路透社:6月30日午夜时分,当查尔斯王储将香港归还中国时,英国结束了一度强大的大英帝国历史。

美联社: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共产党中国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法新社:156年一直是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今天回到中国的治理之下。

香港《大公报》: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专为中英政权交接仪式新建的大会堂里,英国的米字旗和港英旗于6月30日午夜24时最后时刻落下之后,中国的五星红旗和特区旗升起到杆顶飘扬,压在中国肩头156年的奇耻大辱,此刻,在整个世界的注目之下得以洗雪,香港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平衡与立场

新闻公正反对商业和政治等力量的影响,保证新闻报道的独立和公信力。

平衡:提供全面的信息,不偏颇,让受众更好地得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立场:即主观倾向并非无立场,立场是深藏在平衡之中的。

第二节、以人为本

1、问题:什么是以人为本?

2、观点:

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春秋)管仲《管子》

文艺复兴,人本主义,开始了人的自我觉醒,自我发现。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马克思

国家是为人而建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爱因斯坦

群众,尤其是中国,永远是戏剧的看客。——鲁迅

3、结论:?以人为本?,体现出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对人的价值的肯定。

4、?以人为本?的新闻

叙述的态度是真诚平和的,叙述的内容是观众关心和真实的,叙述的技巧是有过程和有悬念的,叙述的效果是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的。——《十年》

?以人为本?在新闻中的表现即?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三贴近?——新闻价值的回归

列宁认为,新闻应该报道那些?政治上是重要的,群众所议论纷纷的,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题材

1、贴近实际?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李长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和概念出发

新闻做得越实越好看

5、贴近生活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忠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3、贴近群众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第四章现代电视新闻取材方向

题材与体裁

题材:一般指的是文艺作品(包括新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是针对内容而言的。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

记者的工作:发现题材、选择题材、表现题材

电视新闻取材的三个标准:信息、情感、个性

第一节、信息——观众期望值

信息的要求:未知的、应知的、欲知的

一、扩大信息源新闻从哪里来?

新闻不是等来的,而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发掘题材,从源头去抓鲜活的好新闻,从而扩大报道面

新闻工作是社会活动,记者是社会活动家。广交朋友,广设信息源,广开信息渠道

二、增加信息量

1、新闻信息量的两种标准:

(1)新闻篇幅

相对信息量=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绝对信息量(字数或时长)

信息量取决于相对信息量的多少,而不是取决于绝对信息量。

(2)新闻条数

A、容量有限性 a、媒介 b、受众

B、一味求简 a、抽象 b、表面信息量不仅指信息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质量!

2、电视新闻的信息量

有限的时长里传播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声画符号承载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电视长于具体的形象传播,弱于抽象的思想表达。

电视新闻最佳的传播效果是能调动起观众的想象、联想力,参与意识,引发观众去思考,用想象、思考延伸、填补可视可听到的新闻事实之外的潜在信息。

表达思考→引发思考、举一反三、浓缩信息(鱼→渔)

三、畅通信息流通渠道

传者目的与受众欲知

观众欲知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接受那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真实的、表达准确的,以平等交流方式方式进行报道的新闻。

四、信息的整合

信息就是媒体的资源。媒体对信息的整合和解读能力决定了媒体的地位和收视份额。

1、横向整合

(1)一事多媒某个新闻事件,综合不同新闻来源的素材,如《有报天天读》、《参考消息》(2)多事一报同类新闻的组合,俯瞰全貌的视角如春节报道、315报道

2、纵向整合

(1)一事多报追踪同一事件随时间变化的新的走向,如连续报道,以及新闻背景

(2)多事一总

策划性、总结性的信息整合,如年度评选、年终回顾3、立体整合现场直播:时间上过去、

现在、未来结合,空间上的联通,可综合运用不同的体裁表现各种新闻题材。

第二节、情感—报道兴奋点

情感: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产生关系的心理过程,即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态度。

新闻采写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从新闻记者的感知到想象、理解都有情感的参与。

?画面把我们引向情感,又从情感引向思想。?——(前苏联)爱森斯坦

形象→情感→思想

1、情感VS客观

(1)电视是还原了人际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者与受众都是人

(2)情感是一种报道手法,是对于传播者和受众而言的;而客观是报道的原则,是对于实事而言的

2、把握的原则

(1)真情而非虚情假意和滥情(对事实而言)

(2)情感与理性,心要热头脑却要冷静(对传播者而言)

3、方法

(1)事实中的情感

A、挖掘事实本身的情感因素

B、拍摄和剪辑传达情感

C、情感的?物化?

(2)记者的情感

事实→创作激情→报道情感→观众情感→观赏情绪→社会效果

处理好情感的?瘾?与?隐?

?瘾?:有激情、热爱事业,爱憎分明

?隐?:

A、情绪稳定,处难不惊?真正的勇气不是在不知情时的无畏,恰恰表现在明明知道死亡就在面前,仍能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带着对死的厌恶和对生的渴望,迎上前去,有时候,岗位比生命更重要?——?凤凰卫视?卢宇光

B、态度和缓,以人为本

柴静,156次采访中,138次抚摸被采访对象;169次采访中,156次对被采访对象投以关切的眼神

C、心态平静,正义勇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第三节、个性——传播人格化

?新闻三角?:新闻本源——事实,新闻媒介——传播,新闻接受者——受众

——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

新闻,写人,影响人。

一、报道主体是人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

?新闻因人而生动?,人让抽象的新闻具体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化

高大全、假大空、符号化、平面化→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动作特征、非语言符号

?我很佩服你们新闻记者的执著和毅力,总是要把这个问题追个水落石出,但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我怎么回答你呢?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地干工作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

——朱镕基

三、人格化传播

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最少界限,最易达到传播效果的传播方式

电视是主持人媒体、(出镜)记者媒体、评论员媒体,这亦是电视和电影的一个重要区别

第五章现代电视新闻的语言特征

语言是用来做什么的?

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能指——树所指——一种叫?树?的植物

ORZ,囧,+U ,4242 ,==语言不仅是有声语言

什么是电视新闻的语言?

电视新闻的语言也是信号,即用电视特有的声画诸多元素来作为信号或工具,用以表达电视新闻报道的事实及要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单指有声语言。

第一节、立体信息传播

音响:

声音系统音乐:

人声

电视信息系统

图像

画面系统

字幕

一、重视同期声运用

1、什么是同期声:

指现场拍摄时能够随着画面摄入而可能被录入的现场一切声响,包括记者现场报道同期声、记者采访同期声、被采访对象的语言,现场一切人和物发出的声音

2、同期声的作用

(1)能最大限度的复原新闻现场的现场感

(2)能最大限度的复原人际传播的亲近感

(3)能最大限度地传递新闻的真实感

二、重视非(声音)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体态语言: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

非语言符号

环境语言:空间环境、氛围

岩松看台湾

第二节、直观形象思维

直接用画面形象来传达一切信息,包括事实信息和思想信息;尽可能少地用解

(1)要善于抓拍典型的细节、情节

(2)要有蒙太奇思维

A,一个人在笑;B、一把手枪直指着这个人;C、同一个人脸上露出惊惧的样子

蒙太奇:montage(法),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电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指电视、电影中的画面剪辑、组合。

狭义蒙太奇:后期画面编辑技巧,是把前期拍摄的画面按一定的逻辑(生活逻辑)和原则(美学原则)组合起来,叙述一个事件,阐述一个主题的方法。

广义蒙太奇:构成节目的形式方法的总称,则已不单是编辑的技巧,而是包含编导、记者对现实生活、对事件的思考和解释,如何用视觉形象来叙述事件的手法。

狭义蒙太奇是画面转化为语言的必需的语法,广义蒙太奇是一种形象思维体系思考与练习: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春风又绿江南岸3、食堂没饭了、GTV开播了

第三节、现场纪实再现

一、采访记者的现场视角

现场感:现场声画合一,现场氛围浓郁。让一切采访均发生在现场让一切细节均来自现场

二、摄影记者的纪实摄影手法

1、采访摄影:挑(挑选、判断)、等(预测、等待)、抢(抓拍)

2、追随摄影:追随被拍摄的对象,记录生活原生态,长镜头

3、隐蔽摄影:即偷拍,隐藏身份和设备

什么可以偷拍?什么不能偷拍?

(1)隐私权分类

A、闯入私人禁地(包括用工具)

B、公开私人物件,使之的正常社会生活被破坏

C、未经本人同意,利用他人姓名、肖像等进行商业活动在中国隐私权案的判定常以是否有新闻价值为标准

关于名人名人既是公众人物又是普通人名人的隐私比普通人更少

可以公开的原则:

A、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关(包括侵害公众利益)

B、如未侵害公众利益,则需要当事人的同意(或知情情况下不反对)

C、是否是正当地公开

关于公众场合

问题:公众场合的亲密行为被偷拍放到网上是否侵犯了隐私权?公共场所是否有隐私?

公共场所同样存在私人空间:

A、公用,但使用期间,属于私人空间(如试衣间、宾馆客房、公厕等)

B、一定范围的人员使用(如宿舍、办公室等)

C、公共场所中私人性质的交往、谈话和其它行为公共场所的私人空间同样具有稳私权关于舆论监督报道犯罪行为侵犯了公众利益,应当受到监督

第四节、观众参与的四个层次

一、间接参与(信源)提供新闻线索

二、直接参与(信源)接受采采访

三、思想参与(信宿)主动接受、主动思考

四、参与再传播(信宿→信源)议程设臵→舆论热点→媒体再报导

第五节、分工合作

电视新闻(主要指消息和专题节目):采摄合一(一人包干)→采摄分家(采访记者+摄像记者)

直播报道:现场采访记者+现场摄像记者+演播室主持人+演播室摄像记者+导播。

综艺节目:导演+主持人+演播室摄像记者+导演+导播+灯光+音响+。

第六章、现代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现代电视新闻主要有哪些报道方式?

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像新闻、字幕新闻、现场报道和连线报道

第六章、口播新闻

一、定义

口播即口头播报,口播新闻即电视新闻播音员出现在电视屏幕前,用口头播送的形式报道新闻,一般没有新闻现场的影像画面,有时也结合画外音。

画外音: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二、特点

1、有声语言是最主要的表达手段

2、非(声音)语言符号,影响重大。

包括体态语言: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环境语言:空间环境、氛围等等。

三、优劣势

1、优势:时效性强、限制小,短、广、快

2、劣势:形象性不强

四、使用

1、难以用图像表达主要是下政令文件类,如党和国家的重要公报、决议、命令通知、新闻发布稿等。

2、没有图像资料

3、刚刚收到的消息

五、与广播新闻的区别

1、声画双通道传播信息

2、主持人的形象信息(非语言符号)

六、发展

1、1936.11.2,BBC,世界最早的电视新闻

2、1958.11.2,CCTV前身,中国最早的电视新闻

3、如今,抠像背景、配照片、图表、实物、标题字幕和活动背景资料形象

第二节、字幕新闻

字幕新闻:以简洁的文字传播最新鲜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动态(飞字)和静态(文件、通知)

广义字幕:新闻标题、人物身份介绍、讲话内容字幕新闻

优点:快捷、灵活、简明缺点:形象性差

字幕新闻中的无解说新闻用字幕代替有声语言解说一般用于事实较简单,画面形象又很有意蕴,不忍用有声语言干忧画面的意境。

第三节、影像新闻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切忌:声画两张皮、声画重复

第三节、现场报道

一、概念: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

二、优势

1、时效性强

2、信息量大

比?画面+配音?的新闻单位时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

克服?声画两张皮?的最好方法但应注意?声画重复?

3、现场感强

4、可信性强(真实感强)

5、可视性强

6、结构作用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三、常用的形式:

1、进行时报道目击者身份,叙述、分析、预测

2、完成时报道

第三者身份,引用或直接采访同期声

四、题材内容单一、时空相对集中、事件性新闻适宜用现场报道

非事件性新闻、典型经验、综合成就本身不适宜于现场报道,但却常用现场报道来增强现场感。

五、条件

1、现场采访提问

2、与新闻事件同步,边观察边叙述

3、有现场画面和现场音响

4、在现场选择典型背景作现场报道

第四节、连线报道

一、定义

运用先进的视音频技术,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当事者或采访对象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新闻实时进行报道、并展开评述和讨论的新闻报道方式

二、手段

1、电话连线(声)

2、卫星连线(声画)

3、网络连线

三、优势

1、迅速

2、真实

3、现场感

4、交流与思辨

新闻可以策划吗?

新闻的情感因素和客观性有矛盾吗?

电视新闻可以摆拍吗?

电视新闻可以偷拍吗?

电视新闻有哪些互动方式?

电视新闻参与的层次有哪些?

第七章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狭义电视新闻:通常仅指消息类新闻报道广义电视新闻:指电视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包括: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专题片、新闻纪录片、电视调查报道、电视访谈等等节目样式

第一节、消息新闻界说

一、内涵

1、定义:通过电视媒体,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作简单迅速的报道。

2、报道方式口播、图片、字幕、影像、现场、连线

3、载体以节目或频道为载体

二、作用

1、第一层面:最快速地传播最广泛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媒介即讯息?、?媒介即按摩?——(加)麦克卢汉

受众从媒介中寻求两种东西:一是信息资讯,二是心理上放松和抚慰。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6日透露,5月11日?中国湖南人才市场第五届服务高校毕业

生活动月?即将启动,湖南省将举行包括网络招聘在内的11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活动,免求职大学生门票,送招聘人员午餐。据三湘都市报报道,这是湖南规模最大的一次服务高校毕业生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时间。

英女王接受布朗辞呈,新首相卡梅伦称将重建民众对政治信心英国首相布朗11日晚发表讲话,因为工党在与自由民主党进行多日磋商和谈判后仍无法组成新政府,他已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女王已接受其辞呈,至此宣告工党13年执政的结束。43岁的卡梅伦也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卡梅伦承诺,他将带领新政府应对英国当下的各种问题,解决财政赤字、社会问题,同时要重建民众对政治体系的信心,建立一个更有责任的社会

2、第二层面:传播各行各业的新知识、新技能

3、刷新观念,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媒介真实)

三、特点

(1)快(时效)快,但以准确为前提

(2)短(简洁)短,但不是空、轻、浅,而是实、重、厚

A、抓重点的事实

今年重庆应届高三学生万名弃考,弃考考生多为农村考生。此现象的产生表明?读书无用?和就业困难是其主因,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高校的高额收费等均为其诱因。对于高中生弃考和高校农村学生比例下降,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否则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大代价。此外教育部称从今年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应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讲了高考考生弃考、中小学新任教师规范聘用程序、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三个新闻事实。

B、精简表述

3、广(广泛)

有限的时间(版面)容纳更多的消息,广泛反应各领域的发展变化

(4)调整节目的立足点,题材丰富

地域、专业、硬软新闻

?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

——200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2)研究客观实际的,整体把握

(3)深入生活,发现问题

4、活(鲜活)

(1)镜头丰富最佳机位、最佳角度、最佳景别、最佳时机、最佳组合

(2)场景有感染力

(3)语言生动

(4)手法多样

第二节、消息新闻报道的创新

一、观念创新

二、思维创新

三、实践创新

一、观念创新(宏观层面)

新闻的新

新闻事件的新

新闻记者的思想新

新闻记者的新闻制作理念新

1、受众意识的回归

2、选题范围的拓宽

(1)打破被动接受信息的惰性意识

(2)打破从其他媒介获取信息的惰性意识

(3)打破唯上不顾下的权贵意识

(4)打破大众传播意识,树立分众意识

竞争力体现为迅速及时、新颖独到,全面清晰、完整透彻

媒体的竞争比到最后比观念和眼光

二、思维创新(中观层面)

新闻不是你看到了什么,你就能传达什么,可以表达什么,而是按照新闻的规律,进行有效编码,让新闻的事实伴随着新闻观点得到有效传递.

有效编码:(1)能最大可能的还原事实(2)能最大可能的传递媒介观点

思维方式:

(1)收敛性思维:求同思维(总结归纳)

选题:忌求同思维,防止?飞蛾效应?主题提炼:一般要运用求同思维

(2)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头脑风暴游戏:

A、将全体人员分成每组4-6人的若干小组。他们的任务是在60秒内尽可能多地想出一支圆珠笔的用途(也可以采用其它物品或题目)。每组指定一人负责记录想法的数量,而不是想法本身。

B、一分钟之后,请各组汇报他们所想到的主意的数量,然后举出其中?疯狂的?或?激进的?主意。有时,一些?傻?念头往往会被证实是有意义的。

C、头脑风暴的基本准则如下:a、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b、欢迎异想天开(想法越离奇越好);c、要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d、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

发散思维做电视消息类新闻

例:车祸报道什么车、多少辆车、什么人、地点、干什么去的、伤亡、无证、酒后、超载、规则、路况、处理、反应速度、自方态度、围观、捐款、逃逸、监控录象

求异思维对于选题:

A、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图书馆、体育馆),一种物质多种表现形态(清华叫停工作日校园游团体参观须提前预约),一个问题多种解决

B、质疑现成的材料和规范(开会睡觉)

C、非常规的联想,非常规的见解经济学家赶集 1980年4月25日《市场报》

D、假设、推测、联想、想象,标新立异

例: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 1997年7月25日《光明日报》

求异思维种类:

A、多向思维(多种途径,一个目标)

B、侧向思维(类比、联想)

C、逆向思维(司马光砸缸,下雪了)

D、变形思维(扩大、缩小、分割、添加)

是什么让我们停滞不前、碌碌无为:

一是心中束缚的、墨守成规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二是心中的堕性。

新闻范例:战争没有周末

(三)实践创新

1、抓独家新闻:要注意对独家(Exclusive)新闻的追求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2、明确的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又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事实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一个缘由。

非事件新闻如何抓新闻由头:

(1)以变动为新闻由头(事物的新变化)

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列家庭三大困难之首全国妇联15日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家庭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和情感的共同体,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困难其中,子女教育费用、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是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调查显示有46.6%的人认为子女的教育费用是最大的困难,而认为家庭收入低是最大困难的占43.1% (2)现场抓新闻由头(记者的新发现)

3、独特的新闻角度

(1)从事物的特点中找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寻找观察新闻事件最好的窗口

例:《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从衣食消费比重变化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发展?

(2)从事物的变动中找角度

(3)从事物的异常中找角度

(4)从事物的对比中寻找角度:量比

《小岗村人的胆子和步子》,纵向、横向、内部,得出结论:谁解放了思想,放开胆子和步子,谁就能更快地走向富裕。

(5)从百姓生活的层面寻找角度《党的政策好》、《有困难找政府》

(6)从发现的问题当中寻找答案年年植树不重视保护树的形式主义和砍树毁林的现象(7)从新闻事件的高潮中抓角度电视新闻《上海申博成功》

4、新闻立意新

新闻主题的产生:

(1)深入采访→掌握材料→形成主题

(2)根据政策→初步主题构想→挖掘材料→提炼、深化主题

A、透过现象抓本质

B、最佳角度提炼最有价值主题

C、小切口大背景

5、老题材出新意房价与世博

6、表现手法新

第三节、消息新闻栏目的多维格局

一、综合性新闻栏目遍地开花

二、专业类、对象类栏目

专业类:特定社会生活领域,如体育、财经、农业、电影、政法、科教、娱乐等对象类:按目标受众来分的

第四节、新闻节目的编排

一、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

1、前期:

A、指挥部,制定报道计划

B、通联

2、中期:

A、编辑文字(解说词修改、内容提要、配发评论)

B、节目制作(包括镜头剪辑、声画合一、打字幕、画面特技、计算新闻长度)

3、后期:

新闻控制、编排(对新闻栏目整体内容的把握和控制,完成一期新闻节目)

二、新闻栏目编排的创新

1、今天头条

新闻节目中的第一道菜,是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和重点板块一起,构成了节目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

1、湖南溆浦县暴雨山洪致8000余人与外界交通中断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7日07时07分报道,在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山洪的湖南省溆浦县,一场万人大救援正在进行。受山洪影响,溆浦县善溪乡被洪水围成?孤岛?,全乡8000多名群众被困,与邻县交通、通讯、电力一度全部中断。洪水退去,救援仍在继续。受灾最严重的善溪乡救灾物资供应只能靠一条铁索桥通过人工背运。另据记者了解,5月15日上午,经过一昼夜的抢修,一条经过邻县安化境内连接溆浦县城和善溪的临时通道被打通。15日上午,第一批救灾物资已通过铁索桥人工运到了善溪灾区。但灾区又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临时打通的道路随时有可能再次中断使群众陷入?孤岛?无法出行。16日溆浦县已经运抵了10000斤大米,200床棉被,100吨食物。最新消息请锁定我台的后续报道。

2、主体新闻突出主体新闻,使新闻栏目有整体感和吸引力多角度、多侧面、不同时间地点、类似或有内在联系的新闻报道组合在一起作为主体新闻,以此来增强传播效果。

3、播报方式连线、说新闻、聊新闻三、组合式编排

1、方式

A、横向组合:同类题材不同空间、同一现象不同观点

B、纵向组合(思想深度的层层深入,逻辑顺序)

C、对比组合(反差说明道理)

2、节奏

A、镜头(运动、速度、长短、景别)

B、单条新闻内部(组成、结构)

C、多条组合(长短组合、价值组合)

5.19广电视野

1、湖南溆浦县暴雨山洪致8000余人与外界交通中断

2 、公务员考试明起接受调剂申请500个职位虚位以待

3、教育部将试点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4、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列家庭三大困难之首

5、中国品牌企业将联合发布《中国品牌全球宣言》

6、11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上海等地已达千元

7、泰国:冲突升级?红衫军?要向国王求救

8、郭伯雄与澳防长发表声明将举行海上联合演习

9、欧洲四大联赛全落幕,巴萨国米捧杯

10、美国宇宙飞船疑遭外星人挟持

(5.21)广电视野

1、辰溪再降暴雨局部山洪暴发省道S223线两处被冲毁

2、红衫军领导人宣布解散集会示威向警方自首

3、央视大火案4名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4、二季度CPI将继续温和上扬全年涨幅或超3%红线

5、网购30天后悔权恐滥用专家建议遵循7天退换货

6、清华叫停工作日校园游团体参观须提前预约

7、女足亚洲杯今日开赛中国女足力争世界杯资格

8、美国空天飞机成功升空军事潜质备受关注

9、今年4月份全球陆地海洋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

10、世卫组织调查:使用手机和患脑癌无明显联系

11、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清理揭晓被焚烧真相

消息类电视新闻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二、事件性新闻

一事一报、主题突出,用最简洁的篇幅传播最多的信息量,并且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

1、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纪实

2、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主要用解说词或采访同期声重构事件

会议新闻

A、会议本身不是新闻,会议的内容中存在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B、抓住会议中的思想实质,高于会议本身又不超出会议范围。

二、非事件性新闻寻找新闻由头,同样注意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

A、以变动为新闻由头

B、现场抓新闻由头

课堂作业:20分钟内,将你做过的最骄傲的一件事写成一篇消息,要求有标题、导语、细节描写、现场感和直接引语,字数400字。

第八章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的形式有哪些?电视可以做深度报道吗?电视如何做深度报道?

第一节、什么是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历史

1、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第一次世界大战——20C50S

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的起因、意义、影响,并预测趋势。

主要回答?why?,重在分析和思辨

2、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

20C70S

主要回答?how?,重在过程的纪录和结果的真实

二、深度报道的界定

1、西方新闻学: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明明日的意义来。

2、when:说明现在,追溯过往,推测未来

where:报道现场,及以外地点的延伸

who:新闻当事人,新闻相关人

what: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形和细节

why:分析前因后果的逻辑脉络

how: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

meaning:预测事件未来发展,影响和意义——《简明新闻学词典》

三、深度报道的特征

(一)内容的深刻性突破?就事论事、一事一报?简单、平面地报道新闻,重点回答why、how和what,既深刻探讨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又要揭示事实的实质、意义和影响,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给受众以启发性的哲理,对事实的报道全面、系统、深入。?作为记者,你获得事实越多,你离深度越近……?——孙玉胜《十年》

深度是没有止境的,以新闻价值为取舍的标准。

(二)题材的重大性

(三)形式的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