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归纳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归纳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归纳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归纳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1.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5点)

①作为学习检测的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②作为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③作为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成新的信息。

④作为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流互动。

2.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和价值(角色和功能p4)

信息工具(获取资源/探究知识,支持在建构中学习);

情境工具(创设情境,支持在做中学);

交流工具(支持协作学习);

认知工具(支持高阶学习,发展高阶思维);

评价工具(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作品,促进反思);

效能工具(提高学习效率,支持知识的建构)

3.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的AECT’05定义:教育技术室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5.05定义与94定义的区别(4点)

①05定义采用的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而在94定义采用的是b“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

②05定义主要包括3个范畴:创设、利用、管理,其中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一个职能: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范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范畴,已经将其融入创设、利用、管理中。

③05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④05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倾向于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其应用及研究将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教育技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通信技术学等多种学科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

②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开始从重视技术应用过渡为重视技术的设计与效果检

验技术,尤其是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

③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始逐渐关注技术化环境中的学习者心理研究;

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更加深入。

7.试论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其应用及研究将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教育技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通信技术学等多种学科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

②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开始从重视技术应用过渡为重视技术的设计与效果检验技术,尤其是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

③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始逐渐关注技术化环境中的学习者心理研究;

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更加深入: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参与作用将更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将向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将被更广泛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扩展学生学的环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体现出更多的理论研究,更加关注整合的形式、方法、策略研究,形成与技术特点相关联的理论支撑。

8.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9.关于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①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

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③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

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10.建构主义的学习观(4点)

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②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③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11.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②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12.建构主义的师生角色定位及其作用(4点)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要用探究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13.媒体:又称媒介。媒体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语,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

14.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交流,传递信息的技术工具和手段,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15.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灵活理解)

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策略

16.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要求?(10点)

全面规划,合理安排。恰当使用,最优选择。认真准备,课前检查。

适时出现,恰到好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讲解,提问引导。

现代教学媒体与常规教学媒体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试听和思考结合起来。

从实际条件出发,讲求实效。平时检查,妥善管理。

17.图像的主要文件格式:

1) BMP格式,是随Microsoft公司Windows软件推出的一种与设备无关的位图形式的图像格式,具有体积大,易是真的特点;

2) JPG格式,具有压缩比高,体积较小的特点,多用于数码相机中;

3) GIF格式,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图片格式之一,体积小,可实现动画效果;

4) PSD格式,是PHOTOSHOP特有的图像文件格式,可记录图层、通道的信息并进行编辑,支持位图、灰度、双色调、索引颜色、RGB、CMYK、Lab和多通道图像模式,支持Alpha通道、专色通道和图层,一般用于图像编辑过程中

存储图像。

18.学习资源:一起支持学习的、为学习所利用的资源。

19.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能在网络环境之下实现共享的资源称为数字化资源。

20.网络教育资源的定义:网络教育资源是指专门为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信息资源,它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并且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

21.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互动性;内容的丰富性。

2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是如何获取网络教学资源的?

2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是指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是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

24.多媒体课件概念:

①是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表达某一课程或若干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

②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达特定教学内容,反应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

③是一种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允许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取得反馈,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适当评价的教学媒体。

25.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供多元的信息展示方式;为培养多样式的思维方式创造条件;为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步骤提供了基础;为教学提供了大容量和集成化的教学信息资源。26.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评价标准)?

①教育性: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围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而设计;适合学生接受水平

②科学性:教学媒体符合科学原理;选材符合实际;操作准确、规范;素材真实、科学。

③技术好:设备状态良好;制作人员技术熟练

④艺术性:内容真实;画面优美流畅;光线与色彩搭配合理;语音优美

⑤经济型:编制多媒体课件,要有周密的计划;编制多媒体课件,要以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取得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为前提。

27.PPT设计原则?

整体设计:1)讲演者整体设计自己的讲授,注意充分发挥PPT在讲演过程中的

辅助作用,避免用PPT替代发言稿的做法。2)辅助提示作用,PPT帮助讲演者组织思路,引导讲授线索,突出讲解重点,保障演讲有序进行。3)提供只管视觉感受和体验,利用PPT将真实世界的图像展示在受众之前,将抽象的或默会的理念转化成可视化图像给听众。4)丰富讲述事实和内容,利用PPT作为多媒体平台,组织丰富的视觉听觉材料,讲述丰富动人的故事,或者列举大量的实证资料。5)发挥分析论证作用,在学术性或专项论证会议的报告中,讲演者为了分析某事物或项目的运转系统、内部关系、发展趋势,利用PPT提供分析的图表和充足的资料。6)激发情绪和气氛,通过色彩、动画、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使受众与讲演者之间产生情感互动,带动情绪高潮,制造课堂或会场的气氛。28.可视化思维与表达:

1)整体设计PPT时,充分考虑到真格讲演稿的可视化设计,从讲演主线——分层讲述——最后总结,恰当地设计和安排可视化思维和表达的结构。2)将讲演的思想要点,采用可视化的图形表达,将主要的文字段落抽象归纳出关键词,使用关键词标注可视化图形。3)利用PPT的“自选图形”、“绘图”工具、“插入组织结构图”或windows的“附件—>画图”工具来设计可视化图形,office 2007的PPT中的“Smart Art”工具可以设计出立体的彩色示意图形。4)给PPT加上可视化表达,还可以采用简笔画、图形组织法、概念图、示意图、照片等方法。5)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软件设计幻灯片,如Inspiration、Mind Manager。29.在课件中导入图片的方法:

导入图片的方式一般包括剪贴板粘贴导入幻灯片、直接将图片插入幻灯片以及在幻灯片上插入图片链接3中。从导入的图片源看,包括PowerPoint系统自带的剪贴画和来自PowerPoint系统以外的图片素材两种。

30.在课件中插入背景音乐的方法:

1) 打开要插入背景音乐的PPT文件。2)在第1张幻灯片中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命令,插入所需要的背景音乐文件,弹出窗口是点击“自动播放”按钮,此时幻灯片会出现一个喇叭图标。3)选中这个“喇叭”,执行“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在“效果”界面选择“从头开始”播放,在“停止播放”选项中选择“在5张幻灯片后”,然后点击“确定”。

31.学习工具设计

定义:是指有益于学习者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交流协作,构建知识,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表述理解和评价学习效果的中介。

分类:概念地图;电子学档;学习契约。

32.概念地图作为学生学的工具

①作为知识表证工具,可以提高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

②作为高级的认知工具,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思维引导;

③作为协作交流的工具,有利于学习者的协作交流。

④作为一种计划工具,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

33.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3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5点)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其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生学习者。

35.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③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④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⑤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36.Web Quest:网络主题探究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这种学习活动有以下主要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这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37.Web Quest的构成及其设计要点:介绍、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3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3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式原则;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基本认知工具的原则;;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原则;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原则。

4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与展望(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目标)

意义: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展望:评估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统一建设。

41.信息化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比较

①评价目标不同;

②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不同;

③对学习资源的关注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而对于学习资源的评价相对忽视,往往只是在教材和辅导教材等成为产品前,才有由特定学生与教师所实施的检验或实验性质的评价出现。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十分广泛,特别是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介入,更使学习资源呈现“取之不尽”之势。42.量规的概念:所谓量规,是对学生学业绩效,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认知、态度和各种学习结果(如作品、口头陈述、调研报告、论文等)进行评价的一套标准。他通常从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多个维度规定评价准则和划分等级,并且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与一体。

43.学习契约概念:又称学习合同,是一种由学习者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关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书面协议。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契约可以不断修正,它赋予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决定权,规定了学习者必须履行的学习义务,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基本框架。具体来说,学习契约规定了学习者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以及如何检验、评价是否到学习目标。

44.档案袋:是按一定目的收集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一套材料,这些材料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很好的组织与管理。这种档案袋在客观上可有助于促进个人成长,而学生也能在自我评价中逐渐变得积极起来。

45.概念图:是一种图表,可用以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在识别与某一课题有关的概念后,学生可通过沿着空间等级层次或时间先后顺序的维度,创建心理模式,以此识别和标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可通过绘图将概念联系起来,以表征这些概念对于他们个人的意义。

46.在课件中如何控制声音?

①插入声音文件: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菜单命令,弹出“插入声音”对话框,选择并双击需要插入的声音文件,这时会弹出信息框,询问是否需要在幻灯片放映时自动播放声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自动”或“在单击时”,这样声音文件就被插入PowerPoint中,并在幻灯片编辑窗口出现一个小喇叭图标。

②添加“播放”按钮

第一步:执行“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命令,从子菜单中选择一个按钮样式,回到幻灯片编辑窗口,拖动鼠标绘制一个按钮,按钮绘制完毕会自动弹出“动作设置”窗口,切换到“单击鼠标”选项卡,并将“单击鼠标时的动作”设置为“无动作”。

第二步:在添加的按钮上右击,选择“添加文本”选项,此时按钮处于可编辑状态,出现文本框,输入“播放”字样。

第三步:执行“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此时PowerPoint已经自动为声音文件添加了一个“播放”触发器,双击列表中的“播放”触发器,打开“播放声音”窗口,切换到“计时”选项卡,单击“触发器”按钮,选中“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前面添加的“播放”,这样“播放”按钮就完成了。

③添加“暂停”按钮

第一步:在幻灯片编辑窗口中选择插入的声音文件,然后单击右侧“自定义动画”任务格中的“添加效果”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声音操作”子菜单中的“暂停”命令,这时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的动画列表中会出现“暂停”触发器。第二步:添加触发器后,还需要添加一个“暂停”控制按钮控制声音的播放,此时可以用添加“播放”按钮的方法,在幻灯片编辑窗口中绘制一个按钮,并命名为“暂停”。

第三步:双击右侧“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的“暂停”触发器,打开“播放声音”窗口,切换到“计时”选项卡,将“触发器”设置为“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上一步添加的“暂停”按钮。

47.将视频插入PPT课件的方法

1)AVI视频文件的插入方法

第一步: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命令。

第二步:使用PowerPoint“插入”——“对象”命令法。

2)MPG、FLV视频文件的插入方法

使用插入控件法即可完成,使用这种方法必须保证系统中安装有Windows Media Player or RealPlayer播放器,并且需要在计算机中安装“万能译码器”。安装成功后,关于MPG文件插入的黑屏和无声情况都可解决。FLV和MPG格式文件的插入方法相同。步骤如下:

第一步: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

第二步:打开“视图”菜单,通过“工具栏”子项调出“控件工具箱”面板,从中选择“其他控件”按钮单击。

第三步:在打开的控件选项界面中,选择“Windows Media Player”选项,再将光标移动到PowerPoint的幻灯片编辑区域中,画出一个合适大小的矩形区域,这个矩形区域会自动转变为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的界面。

第四步:选中该播放界面并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打开该媒体播放界面的“属性”窗口。

第五步:在“属性”窗口中,在“URL”设置项处,正确输入需要插入到幻灯片中视频文件的详细路径(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劲都可以)和完整文件名,其他选项

默认即可。

第六步:在幻灯片播放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器中的“播放”、“停止”、“暂停”和“调节音量”以及“进度条”等按钮对视频进行自如的控制。

3)SWF文件的插入方法

第一步:执行“插入——新幻灯片”命令,插入一张新幻灯片。

第二步:将SWF动画文件存放在演示文稿所在的文件夹下。

第三步:执行“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命令,弹出“控件工具箱”对话框。

第四步:在“控件工具箱”上单击“其他控件”按钮,在弹出的控件选项列表中选择“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

第五步:将光标移到要插入Flash动画的幻灯片上,并画出一个矩形框,这样就加入了一个Flash的控件。

第六步:在控件上右击,选择“属性”选项,弹出“属性”面板,在“Movie”项后面输入完整的SWF文件名。

第七步:保存文件,回到幻灯片视图,即可完成。

4)EXE格式视频文件的插入方法

第一步:打开要插入的幻灯片,在相应的图片or文字对象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超链接”选项。

第二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当前文件夹”选项,在右侧的窗口中选中要加入的EXE视频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

5)RM、RA、RMVB等一些不常用视频文件的插入方法

RM、RMVB之类的视频文件通常是一些网上的电视剧、电影等比较高清的视频文件。时间也比较长,几乎不会将整个视频全部插入到PPT中,偶尔用到可以利用格式转换工具转换并截取一部分,转换为MPG格式再插入。转换工具为“ultrarmconverter.exe”。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建立超链接。

48.插入视频后的控制方法

1)插入影片时,可以从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启动方式:自动启动、单击鼠标时启动。

一、如果希望影片自动启动,单击“自动”按钮。如果幻灯片上不存在任何其他媒体效果,则幻灯片一经显示,影片就会自动播放。如果幻灯片上已经具有其他效果(如动画),影片会在此效果之后播放。

二、如果希望影片只在单击幻灯片上的影片帧时播放,单击“在单击时”按钮。此项设置也称为触发器,因为它要求必须单击某个特定对象(影片自身),才能播放影片。

三、如果以后决定使用不同的启动设置,可以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口中更改它,该任务窗格中还提供了许多其他选项。

2)已经选择了影片开始播放的方式。如果还想使它在特定位置开始播放or想使它在指定数量的幻灯片上进行播放。“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的选项提供了控制功能。因为影片被认为是不同于动画效果的一种特殊效果,所以该类效果在任务窗格中拥有更加丰富的控制功能。同时,还可以使它与其他媒体效果(如声音or动画)配合使用。

一、延迟启动:假设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位于影片开始后大约7s处。可使PowerPoint在该时刻启动影片: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显示影片效果的菜单,并单击“计时”选项。所需要的选项显示在“计时”选项卡上。

二、扩展播放:默认情况下,即使影片播放时间长于幻灯片的持续时间,单击幻灯片(假定是为了前进到下一张幻灯片)时它也会停止。需要在第1张幻灯片上插入影片,并指定希望它在特定数量的幻灯片之后停止。当前进到其他幻灯片上时,影片将在幻灯片的同一位置上持续播放。

三、将影片展开为全屏播放是其他若干可用选项之一。快速访问这些选项的方法是右击影片帧,然后选择“编辑影片对象”选项。全屏选项播放影片时,整个屏幕都用于播放影片,就好像不是在幻灯片中播放影片。如果影片文件在放大屏幕尺寸后十分清晰,使用此选项可带来更加舒适视觉效果。但是影片的清晰度取决于原始的影片文件,此选项不一定会带来更佳的显示效果。因此,应该始终使用此项设置预览影片,如果影片看起来模糊不清,可以撤销全屏模式。

四、播放影片前隐藏影片:可以在影片不在播放状态时隐藏其显示。如果将此选项与全屏选项配合使用,影片就好像根本不在幻灯片上(虽然可能还是会看到它在全屏播放前在幻灯片上闪现)。另一种隐藏影片的方法是将影片从幻灯片上拖走。

美女拉帘子(美女上色)

步骤:步骤一:将黑白色的美女图片、彩色美女图片导入到库;

步骤二:在场景1中新建一个图层1,将库中的黑白美女图片放到场景中,在第40帧处插入一个关键帧让其保留在舞台。

步骤三:在场景中新建另外一个新的图层2,将库中的彩色美女图片放到场景中的图层2上,在第40帧处插入一个关键帧让其保留在舞台。

步骤三:在场景中在新建一个图层3,在图层3的第20帧处插一个关键帧,然后画一个矩形在图片中央,将矩形做形状补间。最后对将矩形设置为遮罩层,图层2设置为被遮罩层。

在第40帧处插入一个关键帧让其保留在舞台。

步骤四:在场景中新建一个图层4,在图层4中画一个矩形位于图片的最左端,然后再第20帧处插一个关键帧,将最左端的矩形移动到中间和图层3的矩形位置一致,然后在第40帧处插入关键帧,矩形移到最右端的,图层中间都赋予动作补间。

步骤五:同步骤四所述,只是方向是从右向左。

2.“川”字组词和笔画

步骤:一:在场景的图层1中画一个米字格。

二:新建一个图层2,写一个“川”字;

三:新建一个图层3,做一个和步骤二中相同的一个空心川。

四:图层2下面建立三个空白图层,分别为图层4、5、6三个,在图层4中画一个矩形位于“川”的第一笔的上端,在第10帧处插一个关键帧,让矩形覆盖川字的第一笔,最后对其进行形状补间,并且在属性框中的桢标签内命名“bs”在其第一帧上会出现一个小红旗。在图层5的第10帧插入一个关键帧,然后再“川”字中间的一笔上插入一个矩形,在其第20帧处插一个关键帧,然后将矩形变形覆盖“川”字中间一笔,然后对其进行形状补间。在图层6的第20帧处插一个关键帧,然后在“川”字最后一笔上插一个矩形,本图层的第30帧处插一个关键帧,然后对矩形进行变形,最后在赋予其形状补间。

五、将步骤二中的那个图层设置为遮罩层,然后将图层4、5、6同时都设置为被遮罩层。

六、新建一个图层7,然后对图层设置动作。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对话框中的动作弹出一个对话框,选择全局函数中的时间轴的stop。在这个图层上会出现一个小a.

七、在库中建立两个按钮,一个为组词按钮,一个为笔画按钮。

八、在场景中新建两个图层8、9.将库中的组词按钮放在场景中的图层8中,将笔画按钮放在场景中的图层9中。

九、在场景中对笔画按钮设置动作。选中笔画点击鼠标右键弹出一个对话框,选择动作重新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全局函数中的时间轴内的goto ,弹出的对话框在类型里面选择桢标签。帧里选择“bs”.

十、在场景中在新建一个图层10,在第一帧时插入关键帧,然后再场景中设立组词的的内容。再在下栏里属性中的桢标签里设置“zc”,然后插入空白关键帧,最后对图层8中的组词按钮设置动作(选中组词按钮,点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动作会弹出新的对话框,在右侧选择全局函数中的时间轴中的goto,双击会弹出一个新的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在类型里面选择桢标签。帧里选择“zc”。

3、月球绕地球旋转

步骤:一、在库中元件中做好月亮

二:在场景中的图层1中,做好月亮,插入帧,使其保留在舞台上;

三:添加图层2,设置椭圆引导层,擦掉一个口,点击图层1的首帧,将月亮放在引导层的首端,再点击图层1的末帧,插入关键帧,将月亮放置引导层的末端;

四:添加图层3,在场景中添加一个地球,设置关键帧(被遮罩层),插入帧将其保留在舞台。

五:添加图层4,画一个地球(遮罩层),将地球切成两半(打开网格切除),去除下半地球。

六:添加图层5(放在图层1的下面),与图层4一致,但是要去除上半地球(遮罩层)

七:添加图层6(放在图层5下面)跟图层3一样(被遮罩层)

最终调整图层摆放位置由顶到底依次如下:

图层4——第四步

图层3——第三步

图层2——第二步

图层1——第一步

图层5——第五步

图层6——第六步

放大镜

1、新建一个ActionScript2.0的Flash空白文件,将图片素材到入库,并

将图片转换为影片剪辑命名为“画”。

2、插入新建元件,选择影片剪辑并命名为“镜面”,在场景中画一个圆形的

放大镜镜面图案。

3、同理新建元件镜框,在场景里画出镜框的图案,此处镜框的圆应比镜面

的圆大。

4、新建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放大镜”,将制作完成的镜面和镜框移到该场

景中,让镜面的圆遮到镜框的圆内,并将镜面这一元件属性中影片实例命名为“jm”。

5、返回场景1,在图层一中将准备好的“画”拖入舞台,新建图层二,再

次拖入“画”并将其尺寸改大,新建图层三,将“放大镜”拖入,将其属性中影片实例命名为“fdj”。

6、点击图层三中的放大镜,单击右键进入动作0指添加动作命令,添加命

令语句如下:

dt.setMask(“ fdj.jm ”,true)

startDrag(“fdj”,true)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 2.外存储器 (1)作用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常考考点

教育学专业课复习,中国教育史部分复习要把握教育的发展脉络,各类教育观点和各阶段教育特点,下面总结20个复习要点,大家抓紧记忆。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 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5.19世纪后半期,高 等教育的活动形式: 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 多样化,高等教育的 形式复杂化。 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 看,高等教育是一种 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 专业教育,既可以是 学术性专业教育,也 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 育。 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 权的性质。 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人才。 10.中国古代就有“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的教育目的,体 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 功能。 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 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 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 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 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 依据。 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 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 增长的贡献是33%。 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 四次教育革命:第一 次是将教育的责任由 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 构;第二次是将书写 文字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 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 基本依据;第四次是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总结为学校、文字、文本、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二、简答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 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 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 的速度与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结构。 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 能,包括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 善, 3)高等教育可以 提高人们的收入。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 变: 1)18世纪以前确 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 职能(欧洲中世纪大 学), 2)19世纪初德国 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 的职能(1810年洪堡 柏林大学,还确立了 现代学位制度), 3)19世纪末美国 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 的职能(威斯康辛大 学,校长范*海 斯)。 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 系: 1)培养专门人才 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 能, 2)发展科学是现 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 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三、论述题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doczj.com/doc/d52037539.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针。(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 5.教案 详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4.教材分析。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 简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2.“数学化”原则。3.“再创造”原则。4.“严谨性”原则 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要前提。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3.实现计划—逻辑配置。4.回顾—有远见做法 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事件过程 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 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 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 2.学习观。 3.教学观。(创建一个良好,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及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4.师生观。(教师使命:学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 “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和控制作用。学生使命:自主学 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构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5. 学习环境。6.评价观 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 (2)数学基本技能 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的基本框架结构。 类型: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 学模式(流程:1.教师创设问题 情景2.观察猜想3.推理论证4.验 证应用 5.总结反思)。3.启发式。 4.合作学习。 5.自主探究。 6.尝试 指导。 9.教学概念:(1)意义:反映数 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 数学概念。概念的组成:概念的 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属性。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 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概 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 映对象的总和。 10.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理 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 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 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 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 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11.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 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具体与抽象 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12.课程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13.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上课之 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 新段落的教学之中。 类型:直接,旧知识,悬念,事 例,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目的: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 学习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 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关系。 功能:1.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 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激 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3. 明确学习目的,传达教学意图; 4.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间联 系;5.创设意境,激发情志; 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 原则。3. 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 原则。5.适度性原则。 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对性。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多样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 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 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情”。 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2.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3.提高思想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 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 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 料,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问题,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 教学行为方式。 注意:1.演示的媒体要恰当。2. 演示的媒体要使用。3.演示的时机 要恰当。4.演示必须与讲解技能相 结合。 [4]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 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 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 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 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 进行及时地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 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 认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 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类型:提纲挈领,娱乐激趣,图 表对比,悬念引申,质疑讨论, 练习巩固,学生汇报 注意: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语言精炼,紧扣中心。 3.内外沟 通,立疑开拓。 14.体态语言:(1)在课堂调控上 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3.维护课 堂秩序,优化课堂教学4.具有活 泼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在传授知识上 1.帮助学生理 解数量关系2.协助学生分析有利 于理解3.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 —手势答案4.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在师生互动中 1.读懂学生的 眉目语2.读懂学生的表情语3.读 懂学生的手势语4.读懂学生的坐 姿语 15.如何评价一节课:1.教学目的 如何。是否全面、具体、明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重点 难点是否突出并处理得当。3.教学 程序上,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 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因 材施教,是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4.教学 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实 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 段等。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 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实。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等。7.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效率, 学生受益情况等。8.教学特色如何。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风格。 16.课程的改革: 《标准1》的基本理念:1.突出体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 突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3. 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4. 倡导师生角色观。5.提倡主体多元 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6.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 学中的作用。 《标准2》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 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 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 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 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 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体系。 17.数学核心概念: 数感:通俗地说,就是人对于数 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 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灵活 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 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 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 意识。 符号感:就是人们对各种符号的 理解与感受。 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 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 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18.数学教育评价的定义:全面收 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 值判断,改进教学决策的过程。 要素:1.教师行为。2.学生行为。 3.教学内容。(1,2为核心要素) 主体:学生 19.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 数量指标。P越大,难度越小。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 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 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 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D越 大,区分度越大。 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 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 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 的程度。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教学文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 2. 计算机的时代划分: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 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器计算机时代。 3.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科学计算 4.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5. 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记忆功能强,具 有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自动化。 6. 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7. 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 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CPU和内存又称为主机。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又统称为外部设备。 9. 运算器的运算分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 存储器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1. 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用到的程序和数据 及计算后得到的结果: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外存中数据需要先调入内存再读取。 12. 随机存储器(RAM)允许用户随时进行数据读写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全 部丢失。 13. 只读存储器(ROM)只允许用户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14. 外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15. 软磁盘又称软盘速度慢容量小;硬磁盘又称硬盘,寿命长、存储量大。 16. 速度、容量、价格:硬盘>光盘>软盘 17. 高速缓存 18. 计算机主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主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屏和打印机。 19. 微机的总线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 20. 软件是各种程序的总称,不同的功能的软件由不同的程序组成,这些程序 经常被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需要使用时装入内存使用。 21. 微机软件系统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大类。 22. 系统软件是微机必备软件,它是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系统是最重 要的系统软件。 23. 应用软件是人们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软件。 24.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 25. 计算机性能指标:字长、速度、容量、带宽、版本和可靠性。 26. 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 27.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28. 二进制的优越性:技术可行性、运算简单性、温和逻辑性。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29字,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许多方面,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古罗马着名演说家、教育理论 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着作。 二、独立形态时期 三、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把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作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问题。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即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教育在形态上的发展 教师的含义 广义: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 狭义: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专职人员。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教师的经济地位 (三)教师的政治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声望(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学生的特点 主动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3.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杜威4.学生的社会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