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指南

建筑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指南

建筑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指南
建筑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指南

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筑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指南

C.1总则 (160)

C.1.1 目的 (160)

C.1.2 建筑企业的HSE行业特点 (160)

C.1.3 建筑企业HSE管理体系基本特点 (160)

C.1.4 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主要步骤 (161)

C.2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准备 (162)

C.3初始评审 (164)

C.4HSE管理体系策划 (169)

C.4.1 制定HSE方针 (169)

C.4.2 机构确定和职能分配 (170)

C.4.3 制定HSE目标 (171)

C.4.4 制定HSE管理方案 (172)

C.4.5 运行控制的策划 (173)

C.4.6 应急管理的策划 (175)

C.4.7 监视、测量与改进的策划 (177)

C.4.8 管理评审的策划 (178)

C.4.9 文件管理的策划 (178)

C.4.10 资源管理的策划 (178)

C.4.11 HSE管理体系文件结构策划与文件编写 (178)

C.5HSE管理体系运行 (183)

C.5.1 体系文件培训 (183)

C.5.2 HSE管理体系试运行 (183)

C.5.3 HSE运行控制措施 (184)

C.5.4 体系的监视、测量与改进 (190)

C.6体系持续保持 (196)

C.7参考资料:建筑企业在工民建施工活动中部分常见主要危险源 (196)

C.1总则

C.1.1目的

1)本指南是为了指导集团所属的建筑企业依据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

2)本指南为集团所属的建筑企业选择评价HSE管理体系咨询公司、明确HSE管理体系咨询工作计划和内容提供指引。

C.1.2建筑企业的HSE行业特点

由于建筑企业的施工活动多样、施工条件多变,因此,建筑企业在使用本指南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施工活动类型、危害因素与风险的实际状况以及下述建筑施工活动中的行业特点,来灵活确定其对实施指南的适用程度,以确保对本指南的使用能够切实有效:

1)产品固定,在连续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里需要在有限的场地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施工,多个分包单位同时作业以及交叉作业繁多;

2)露天及高处作业多,在一栋建筑物的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高处作业约占90%,致使现场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并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3)使用大型施工机械和设备较多,容易产生机械伤害;

4)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致使作业人员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和出现误操作;

5)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及环境因素与危险源和风险也随着变化;

6)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承包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出现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

7)施工流动性大,施工现场变化频繁。

C.1.3建筑企业HSE管理体系基本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方式,HSE管理体系有着若干通用的特点,如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与责任、员工参与、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持续改进、体系评价等。建筑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自身HSE管理体系时,应注意在这些通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HSE风险与管理的实际,充分体现下述行业HSE管理体系的基本特点。

C.1.3.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动态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而且,由于承包项目的不同,其生产工艺和方法也是多样且规律性差。因此,建筑企业在实施HSE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根据客观

状况的变化,及时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并注意在发生变化前即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

C.1.3.2强化承包方的教育与管理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承包方,而这些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人员素质差,环保和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建筑企业在实施HSE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通过适当的培训与教育形式来提高承包方人员的HSE意识与知识,并建立相应的程序与规定,确保他们遵守企业的各项HSE规定与要求,并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体系实施和以高度责任感完成其相应的职责。

C.1.3.3加强与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相关方,如承包方、业主、监理方和供货方等。因此,为了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与不断改进,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与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如与各承包方的技术交底与协调、及时收集并满足业主与监理方的各项要求等。

C.1.3.4强化施工组织设计等设计活动的管理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但每一承包项目的施工都必须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单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等执行。因此,必须通过体系的实施建立和完善对上述设计活动的管理,确保每一设计中的环保和安全技术措施都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的本质安全。

C.1.3.5强化生活区HSE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施工活动的流动性,在每一承包项目的施工活动中都要涉及现场临建设施及施工人员住宿与餐饮的管理问题,这一问题也是以往建筑施工队伍出现安全与中毒等事故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企业在实施HSE管理体系时,必须对此建立与保持相应的程序和规定,以控制现场临建设施及施工人员住宿与餐饮管理中的风险,杜绝由此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

C.1.3.6融合

建筑企业应将HSE管理体系作为其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运行应融合于整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包括体系内各要素、程序和功能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

C.1.4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主要步骤

建筑企业可参考如下步骤来制订建立与实施HSE管理体系:

1)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准备

作为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推进HSE工作组织保障、最高管理者在内的全员培训、确定HSE 范围,是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的基本保证,建筑企业要针对不同的人员,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为保证HSE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企业应明确管理者代表,确定体系负责机构,以及与体系有关的各单位的工作任务。

2)初始HSE评审

初始HSE评审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建筑企业HSE

管理现状,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及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为建立HSE管理体系收集信息,确定HSE绩效持续改进的依据。

3)HSE管理体系策划

包括制定HSE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进行机构确定和职能分配;运行控制的策划;应急管理的策划;监视、测量与改进的策划;管理评审的策划;文件管理的策划、资源管理的策划; HSE管理体系文件结构策划与文件编写等。

4)HSE管理体系运行

体系运行是指按照《导则》要求,依据所编写的HSE管理体系文件运行建筑企业的HSE

管理体系,它包括运行前培训、运行等内容。

体系有效运行是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通过体系试运行,检验体系策划与设计及文件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充分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利用体系自我发现、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5)体系持续保持

“建立和保持”是HSE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体系能否持续有效和适用,保持是关键。

C.2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准备

C.2.1推进HSE工作组织保障

建立HSE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企业要想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和真正能够发挥其管理作用的体系,建立体系的前期,必须进行工作准备。具体要求如下: 1)最高管理者就体系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作出坚定的承诺,并予以行动的支持,提供体系所需的各方面资源。如人力、工作时间、硬件及软件投入所需的资金、办公条件、配合部门以及信息资源。

2)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管理工作,并授以明确的职权。管理者代表负责组建体系工作机构,指派专门的负责机构,配备具有所需工作能力的人员。

3)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HSE管理体系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建立的周期较长,企业应根据体系的规模、自身特点和资源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为保证每项工作

能够按计划实施,应进行明确的分工和责任落实,并根据计划情况合理分配资源。

4)组织有关人员接受HSE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培训,保证对《导则》充分理解,向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和保持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向全体员工传递HSE管理体系有

关要求和知识。

C.2.2HSE标准知识培训

培训工作一般可由外部专家协助进行,根据不同层次、职责和承担的工作分层次进行,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的培训形式、内容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包括中高层培训、内审员培训和作业层培训。

1)中高层的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建立HSE的重要意义、HSE的基本原理以及《导则》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体系实施过程中与其职责直接相关的要求,以便统一思想认识,在推进工作中给予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另外中高层掌握着体系实施所需的大部分资源,只有中高层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才能保证体系建立和保持。

2)内审员的培训

内审员在体系建立、实施和维护工作中起重要作用。为确保其胜任该工作,培训应根据体系建立和维护的需要,除进行建立HSE的重要意义、HSE的基本原理的培训外,重点要深入进行《导则》要求、建立体系的步骤、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相关HSE知识、文件编写和HSE管理体系审核等内容的培训。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内审员的选择,内审员是企业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的骨干,能否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和要求的体系,内审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情况,内审员应来自于对HSE工作有重大影响的各个部门或岗位。

3)作业层培训

在建立体系之前,对作业层面的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了传达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意义,培训的方式一般采取动员大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内刊、通知、内网等方式进行。

C.2.3确定HSE管理体系范围

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灵活、自由、合理地确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范围。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权限、活动区域和现场区域来确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范围。

管理权限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活动区域和现场区域强调企业在何地从事何种工作。

2)可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建立体系,也可针对单位中的某些特定运行单位或活动建立体系,如一个项目部的HSE管理。

3)界定范围时,不应将总体运行所必需的、可能对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HSE产生影响的运行或活动排除在外。任何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环境、保

护员工及其相关方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安全,HSE管理的重点在于高HSE风险生

产活动或区域,不应人为将这些活动或区域排除在HSE管理体系之外。

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项目的性质和实际能力,来确定其HSE管理体系的复杂程度、文件化的范围和相应的资源投入。

C.3初始评审

C.3.1初始评审目的及要求

初始评审对于尚未建立或欲重新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而言的。但是,已经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在组建新的项目部时,应对该项目重新进行HSE初始评审,重点是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初始评审是指对建筑企业现有HSE管理体系及其相关管理方案进行评价,为制定HSE方针、目标、管理方案和其他所有HSE过程提供依据,并为持续改进企业的HSE管理体系提供一个能够测量的基准。

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两项工作。建筑企业的初始评审工作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如组织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各项目部的安全员等,以确保初始评审的工作质量。如可行,此项工作还应以适当的形式与企业的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交流。建筑企业应将初始评审的结果形成文件。

C.3.2初始评审内容

1)收集相关的HSE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2)对现有的或计划的建筑施工相关活动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3)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

4)对所有现行HSE管理的规定、过程和程序等进行检查,并评价其对管理体系要求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分析以往建筑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防护记录和趋势分析;

6)对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进行评价。

C.3.3初始环境评审的一般步骤

C.3.3.1确定目的、评审范围

评审的目的可根据C.3.1内容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进一步明确。

初始评审的范围应具全面性,至少应覆盖建筑企业拟建立HSE管理体系的范围,同时范围还应关注企业运作的各种时态、各种状态和各个层面,具体见《导则》“7.1~7.3”具体要求。

C.3.3.2组建初始评审小组

HSE初始评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调查研究活动。小组的成员不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而且人员构成要考虑到能够充分满足评审工作的要求。

初始评审小组是个临时性的组织,小组成员一般包括HSE专家、企业领导、各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有的人可以暂时脱产,有的则是兼做评审工作。企业的评审人员最好是拟确定的内审员,这样能够保持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连贯性。

初始评审小组组成后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全组成员对初始评审的目的、范围、评审要求、评审方法、表格的填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等都有较为一致的理解。

C.3.3.3制定现场评审计划

现场初始评审计划是指导评审小组完成评审任务的指导性文件,不仅要求计划内容要详细、具体,而且要经过企业主管领导批准。

评审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评审目的、评审范围和重点、评审时间、小组成员职责分工、对每个部门及其各岗位的评审重点、评审对象、评审方法等内容。

C.3.3.4收集信息、资料

在正式进行现场调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基础性资料收集,了解基本情况。一般包括以下信息和资料(不仅限于):

1)适用的HSE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企业发生的HSE事故、事件和不符合记录;

3)建筑行业的相关信息,如典型HSE危害类型、已发生的事故和事件的信息;

4)建筑企业自身的HSE管理、生产、设施设备等信息;

5)项目部的HSE信息。

C.3.3.5现场调查

根据评审计划,对各项目部、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社区进行HSE调查。调查方法一般包括现场采访、座谈、实地测量与检查、基准参照、问卷调查等。

C.3.3.6资料、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

1)汇总、分析、评价主要内容(不仅限于):

a.识别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汇总、分析、评价;

b.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价;

c.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源,初步确定风险控制要求;

d.评价公司现有HSE管理运行与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之间的符合性;

e.评价公司现有管理对体系标准的适用程度;

f.对公司以往发生的事故事件的调查反馈信息的分析;

g.了解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2)评价结果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现行HSE行为与当前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差距;

b.存在严重HSE问题的领域及优先排序;

c.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潜在问题。

3)常用的汇总、分析、评价的方法可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的方法。

C.3.3.7编写初始评审报告

初始评审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评审范围和目的;

2)评审的时间;

3)评审组成员;

4)评审的程序和方法;

5)背景信息;

6)数据评估;

7)重要发现的结论与说明;

8)改进建议;

9)优先采取的行动等。

C.3.4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C.3.4.1建筑企业应通过定期或及时地开展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来识别、预测和评价建筑企业现有或预期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组织中存在哪些危害/风险,进行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针对不可承受的危害应确定消除、降低或控制此类危害/风险所应采取的措施。

C.3.4.2为确保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为在建立和保持HSE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建筑企业应首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程序重点提供和描述下列关键过程的范围、方法、程度与要求:

1)如何划分作业活动;

2)如何辨识各类作业活动中及对外部环境的危害;

3)如何评价现有控制措施条件下的风险;

4)如何确定风险的可承受性;

5)如何策划消除或降低各类危害与风险所需的控制措施;

6)如何评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C.3.4.3针对上述程序的要求,建筑企业应在具体实施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之前做好下列前期准备工作:

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时限、范围和方法;

2)所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具体内容要求(通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和获取活动来提供);

3)负责实施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人员的作用和权限;

4)确定参与辨识、风险评价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培训需求,并针对各级相关实施人员按计划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有效开展辨识与评价工作的能力;

5)应与员工及其代表以及工会进行协商并请他们参与此项工作,包括评审和改进活动。

C.3.4.4建筑企业在开展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时应注意确保其满足《导则》7.1和7.2条款要求。

C.3.4.5普通建筑企业在工民建施工活动中部分常见危险源示例(见本文最后部分“参考资料”)。

C.3.4.6建筑企业针对所辨识和评价的建筑作业活动中各类环境影响和影响健康安全的危害和风险,在考虑能够为确定具体的设备管理方法、培训需求、运行(作业)标准以及监测体

系运行绩效测量标准提供适宜信息的同时,应按如下优先顺序策划出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便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1)消除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危害;

2)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如防尘措施、安全装置和安全防护措施等)或组织管理措施(如改善作业方法、作业程序等)从源头来控制危害;

3)制定环境保护与安全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危害的影响;

4)综合上述方法仍然不能完全控制危害或降低风险时,应按国家规定提供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或设施,并确保这些个体防护用品或设施得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C.3.4.7由于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而且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规律性差,因此,建筑企业应按预定的或由管理者确定的时间或周期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同时,当企业的客观状况发生变化,使得对现有辨识与评价的有效性产生疑义时,也应及时进行评审,并注意在发生变化前即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并确保在各项变更实施之前,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这种变化可能包括: 1)承接新的工程或采用新用工制度、新工艺、新操作程序、新组织机构或新采购合同等企业内部发生的变化;

2)国家法律和法规的修订、机构的兼并和重组、职责的调整、HSE知识和技术的新发展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企业的变化。

C.3.5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和获取

C.3.5.1为了实现HSE方针中遵守相关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建筑企业应认识和了解影响其活动的相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有关人员,同时,确定为满足这些适用法律法规等所必须采取的事项。

C.3.5.2建筑企业为了确保全面、规范地认识和了解影响其活动的相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HSE要求,应将识别和获取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工作形成一套程序。此程序应说明企业应由哪些部门(如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及各项目部)、如何(主要指渠道与方式,如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上级主管机构、商业数据库和HSE服务机构等)及时全面地获取这类信息、如何准确地识别这些法律法规等对企业的适用性及其适用的内容要求和相应适用的部门、如何确定满足这些适用法律法规等内容要求所必须的具体措施、如何将上述适用内容和具体措施等有关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等。

C.3.5.3由于建筑企业的地区流动性大,国家及建筑行业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不断修订与完善,因此,建筑企业应在建立和保持与其活动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其它要

求及其必须措施的基础上,还应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变化,保持此类信息为最新,并为评审和修订目标与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C.4HSE管理体系策划

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HSE管理体系的策划。策划工作主要包括: 1)制定HSE方针;

2)机构确定和职能分配;

3)制定HSE目标;

4)制定HSE管理方案;

5)运行控制的策划;

6)应急管理的策划;

7)监视、测量与改进的策划;

8)管理评审的策划;

9)文件管理的策划;

10)资源管理的策划;

11)H SE管理体系文件结构策划与文件编写。

C.4.1制定HSE方针

C.4.1.1目的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6.1条款要求制定并落实HSE方针。建筑企业应在征询各部门、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书面的HSE方针,以规定其体系运行中HSE 工作的方向和原则,确定HSE责任及绩效总目标,表明实现有效HSE管理的正式承诺,并为下一步体系目标的策划提供指导性框架。

C.4.1.2实施要求

1)建筑企业在制定、实施与评审HSE方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以确保方针实施与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确保HSE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协调一致:

a.企业自身的整体经营方针和目标;

b.所适用HSE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规定;

c.企业规模及其自身风险的特点;

d.企业过去和现在的HSE绩效;

e.员工及其代表和其他外部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2)为确保所建立与实施的HSE管理体系能够达到控制HSE风险和持续改进HSE绩效的

目的,建筑企业所制定的HSE方针应包括以下内容:

a.承诺遵守自身所适用且现行有效的HSE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包括建筑企业所

属管理机构的HSE管理规定和建筑企业与其他单位签署的集体协议或其他要求;

b.承诺持续改进HSE绩效和污染预防、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3)建筑企业对于HSE方针的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a.HSE方针应简明、易于理解且注明颁布日期,并经最高管理者签字生效;

b.传达到作业场所的全体员工并确保其理解,以鼓励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HSE管理

体系所有要素的活动;

c.应通过管理评审对HSE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以确保方针能够适应建筑企业的

内部变化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期望值的增加等外部变化所带来的影

响;

d.应确保相关方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获得HSE方针。

C.4.2机构确定和职能分配

C.4.2.1目的

建筑企业应根据《导则》第8章要求,建立或完善现有管理机构,将《导则》要求所涉及到的职责和权限分配给各个部门及岗位,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以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与运行并实现HSE目标。

C.4.2.2实施要求

1)建筑企业应至少明确规定下列人员的HSE管理作用、职责和权限:

a.高管层;

b.HSE管理、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运输、教育培训、安

全保卫等职能部门及其各级管理、执行和监督人员;

c.各专业工程处(公司)、项目部及其各级管理、执行和监督人员;

d.具有特定HSE资格的员工或其他HSE专业人员(如项目安全员);

e.确定进行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的人员;

f.员工HSE代表。

2)建筑企业所确定的HSE机构与职责应:

a.采用与建筑企业相适应的形式(如HSE管理体系手册、工作程序和任务描述、

安全生产责任制等作业指导书、培训材料)将其文件化并传达到所有相关人员

及其他相关方,以确保使他们了解自身的职责与权限以及不同职责的范围、接

口关系和付诸实施的途径;

b.根据企业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要求的规定,设置HSE管理机构或者配备

专职HSE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c.能够促进企业所有成员(包括员工及其代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建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对本单位HSE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a.建立、健全本单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b.组织制定本单位HSE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督促、检查本单位的HSE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及时、如实报告事故。

4)建筑企业应在最高管理层任命一名或几名人员作为HSE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赋予其充分的权限,并确保其在HSE职责不与其承担的其他职责冲突的条件下完成下列工作:

a.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HSE管理体系;

b.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HSE管理体系的绩效;

c.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HSE管理活动。

5)建筑企业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HSE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上述各级负责HSE事务的人员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

C.4.3制定HSE目标

C.4.3.1目的

建筑企业应设立HSE工作目标,以确保实现HSE方针中的各项承诺,并为评价HSE绩效提供依据。

C.4.3.2实施要求

1)HSE目标是HSE方针的具体化和阶段性体现,因此,建筑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应以方针要求为框架,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以确保所制定的目标合理、可行:

a.以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确保其对实现HSE方针要求

的针对性和持续渐进性;

b.以获取的适用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相关方(如业主或甲方)的

要求为基础,确保方针中守法承诺的实现;

c.考虑自身技术与财务能力以及整体经营上有关HSE的要求,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与

实用性;

d.考虑以往HSE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与实现情况,以及以往事故、事件、不符合

的发生情况,确保目标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

2)建筑企业除了制定整个公司的HSE目标外,还应尽可能以此为基础,对与其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物资、设备、运输、培训教育、消防保卫等职能部门)、各专业工程处(公司)以及各施工项目单位制定HSE目标。

3)建筑企业在制定HSE目标时,应通过适当的形式征求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

4)为了确保能够对所制定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目标应尽可能予以量化(如为每个HSE目标确定适当的指示参数,这些指示参数应有利于监测HSE目标的实现

情况);

5)建筑企业应将目标形成文件,并传达到企业内所有相关职能和层次的人员,并通过管理评审对目标进行定期评审,以便在可行或必要时将目标予以更新。

C.4.4制定HSE管理方案

C.4.4.1目的

为实现HSE目标,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7.5条款制定HSE管理方案,管理方案的目

的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

C.4.4.2实施要求

1)建筑企业在制定HSE管理方案时,应针对HSE方针与目标的要求,在依据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结果的基

础上,还应充分考虑以往HSE管理方案的实施与运行情况、HSE目标的实现情况、

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结果、外部监察机构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报告或信息、事故和事

件等原因的调查结果以及审核结果各种因素,以确保HSE管理方案的实施能够实现

HSE目标,并有助于实现持续改进。

2)建筑企业在制定HSE管理方案时,应通过适当的形式征求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

3)建筑企业的HSE管理方案可以采用公司或部门的工作计划(规划)以及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HSE的措施与要求等形式来灵活体现,但应阐明做什么事、谁来做、

什么时间做,并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a.以所策划风险控制措施以及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实现

目标的方法;

b.上述方法所对应的职责部门(人员)及其绩效标准;

c.实施上述方法所要求的时间表;

d.实施上述方法所必须的资源保证,包括人力、资金及技术支持。

4)建筑企业应定期对HSE管理方案进行评审,以便于在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期间企业的施工生产活动或其内外部运行条件(要求)发生变化时,能够尽可能对管理方案

进行修订,以确保管理方案的实施能够实现HSE目标。

5)HSE管理方案应具有时限性,体现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渐进过程。若管理方案较复杂、延续时间较长,应分阶段安排实施。

C.4.5运行控制的策划

C.4.5.1目的

依据《导则》第11章要求,建筑企业应针对与所识别的HSE风险有关并需采取控制措

施的运行与活动(包括辅助性的维护工作)建立和保持程序及其作业文件,在所有作业场所

实施必要且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制定的HSE管理方案得以有效、持续地落实,从

而实现HSE方针、目标和遵守法律、法规等的要求。

C.4.5.2实施要求

1)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HSE方针和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筑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与规定。文件化的程序与规定应依据HSE管理方案的计划要求,结

合自身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际情况以及获取有关法规和标准的

要求,明确此类运行与活动的流程以及每一流程所需遵循的运行标准。以下是建筑

企业的一些典型的需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程序与规定的运行或活动,但建筑企业在具

体建立和策划运行控制时,应注意在此指导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的

调整和完善(以下仅供参考):

a.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措施(如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土污染、防治施工噪声

污染、建筑垃圾处理等);

b.建筑节能管理;

c.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工伤事故处理和安全标志等十项内容;

?文明施工;

?脚手架安全;

?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

?模板工程安全;

?“三宝” 、“四口”防护;

?施工用电安全;

?物料提升机安全;

?外用电梯安全;

?塔吊安全;

?起重吊装安全;

?施工机具安全。

d.变更管理;

e.装修施工的HSE管理;

f.项目撤离的HSE管理;

g.安全投入管理;

h.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与使用;

i.职业健康管理;

j.交通运输管理等;

2)建筑企业对于材料与设备的采购和租赁活动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以确保此项活动符合企业在采购与租赁说明书中提出的HSE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要求,并在材料与设备使用之前能够作出安排,使其符合企业的各项HSE要求; 3)建筑企业对于劳务或工程等分包商(包工队)或临时工的使用活动,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以确保企业的各项HSE规定与要求(或至少相类似的要求)适用于分包商及他们的员工,并杜绝将生产经营项目等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此类管理程序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和选择承包方时的HSE标准;

b.承包方的人员在现场作业时,如何报告作业场所内的工伤、疾病和事件的规定;

c.如何定期监测作业现场承包方各项活动的HSE绩效;

d.如何确保作业开始前,企业与承包方之间在适当层次建立有效的交流与协调机

制,包括技术交底、有关危害情况交流、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各项规定等;

e.如何确保在作业开始前和作业时,对承包方或其员工开展必要的HSE知识教育

和培训活动;

f.如何确保承包方遵守作业现场HSE管理程序和方案。

注:如果在某一建筑施工现场有多个分包单位共同作业时,为了避免交叉作业所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建筑企业还应在上述程序中规定如何与各承包

方签定专门的环保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如何在承包合同或租赁合同中约定各

自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以及建筑企业如何对承包方的环保和安全

生产工作统一协调与管理的要求。

4)对于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活动,建筑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建筑施工活动所带来的HSE风险。建筑企业应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的编制、审批、变更或补充等活动建立并保持有效的程序化管理,在编制内容上应

重点规定如何针对工程的特点、环境保护、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方法、劳动组织、

作业方法、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配变电设施、架设工具以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

等来策划和设计确保安全施工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单位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和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等。

5)针对上述所有运行与活动的控制(管理)程序,均应满足下列条件:

a.适合于预防和控制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危害/风险;

b.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要求;

c.有助于HSE管理方案内容的有效实施与运行;

d.如可行,应考虑来自HSE监察机构、上级主管机构、HSE服务机构等的报告或

信息;

e.定期评审,并在必要时予以修订。

6)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导则》第11章。

C.4.6应急管理的策划

C.4.6.1目的

依据《导则》11.16条款要求,主动评价建筑企业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响应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式,检验预期的响应效果,并改善其响应的有效性。

C.4.6.2实施要求

1)建筑企业应依据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法律法规等要求、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况的经历以及应急响应演练及改进措施效果的

评审结果,针对施工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火灾、安全控制设备失灵、特殊气候、

突然停电等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从预案与响应的角度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说明特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需采取的措施,并包括下列内容:

a.所识别各种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b.紧急情况发生时的负责人;

c.紧急情况发生时内部协作与交流所必需的信息;

d.紧急情况发生时各类人员的行动计划,包括发生紧急情况的区域内所有外来人

员的行动计划,例如要求承包方的人员和来访人员也撤离到指定的集合地点;

e.应急救援组织以及紧急情况发生时具有特定作用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例如消防员、急救人员等;

f.紧急情况发生时现场急救、医疗救援、消防和作业场所内全体人员疏散的措施

和步骤;

g.紧急情况发生时施工现场使用或存放危险物料的应急处理措施;

h.紧急情况发生时与外部应急机构(如消防、抢险、急救等机构)的接口;

i.与执法部门的交流;

j.与邻近单位和公众的交流;

k.重要记录资料和重要设备的保护;

l.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利用的必要资料,例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等。

2)建筑企业应针对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确定应急设备的需求并予以充分的提供,并定期对应急设备进行检查与测试,确保其处于完好和有效状态。应急设备可包括:

a.消防设施(如专用消防水管网、消防栓、灭火器等);

b.急救设备(如急救箱等);

c.安全疏散通道;

d.通讯设备;

e.安全避难场所;

f.紧急隔离栅、开关和切断阀。

3)建筑企业应按预定的计划,尽可能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演练方式(包括对事件进行全面的模拟)来检验应急预案的响应能力,特别是重点检验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应急预案中关键部分的有效性。如可行,应鼓励外部应急机构参与演练。

4)建筑企业应对上述应急演练结果进行评审,特别是对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对应急预案

和程序的充分性与适宜性及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审,必要时修改应急预案。

5)建筑企业在应急预案中应对外部机构的参与形成明确的规定,应通过沟通向这些机构说明他们需参与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于他们能更有效参与

应急响应活动。

6)建筑企业应确定实施应急预案所需的培训需求,对全体人员(特别是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的人员)实施必要和适当的培训,以确保他们有能力完成应急期间自身的职

责、作用与义务。此项培训工作应纳入HSE管理方案。

7)应急预案应针对不同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分别制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可参考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C.4.7监视、测量与改进的策划

C.4.7.1绩效测量和监测的策划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12.1条款要求,建立并保持绩效测量和监测控制程序或作业文件,对各相关职能和层次定期对HSE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保证HSE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充分得到实施。程序内容包括:

1)相关部门与单位开展绩效监测与测量活动的职责;

2)监测与测量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3)监测与测量的对象和内容;

4)监测与测量的频次;

5)监测与测量的实施要求;

6)对绩效监测与测量结果的处理;

7)绩效检测与测量设备的校准与维护;

8)监测与测量结果的记录。

C.4.7.2合规性评价的策划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12.2条款,建立合规性评价程序或作业文件,根据本单位所需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定评价的内容、方法、记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C.4.7.3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策划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12.3~12.8条款要求,建立一或多个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或作业文件,内容包括: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含四不放过原则);限期整改令;行政责任追究等。 C.4.7.4内部审核的策划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12.9条款要求,建立内部审核程序,包括审核频次、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方法、审核人员能力要求、审核流程、审核记录等内容。

C.4.8管理评审的策划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第13章要求,建立管理评审程序,包括管理评审频次、管理评审流程、管理评审输入与输出内容、管理评审输出的应用、管理评审记录等内容。

C.4.9文件管理的策划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第10章要求,设计HSE管理体系文件结构;确定文件资料控制要求,包括文件的编审批、标识与版本、发放、评审与更新、作废及外来文件管理等内容;明确记录控制要求,包括记录的标识、填写、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等内容。

C.4.10资源管理的策划

1)资源需求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9.1条款要求识别为确保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专项技能、技术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并根据实际要求编制相应程序或管理制度进行资源管理。

集团建筑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提供HSE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资源。

2)能力、培训和意识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9.2条款要求明确各类人员的HSE能力和意识要求,确定各类人员的培训内容。

建立培训流程,以识别各类人员HSE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进行培训有效性评价、建立和保存培训档案。

3)信息管理与交流

集团建筑企业应依据《导则》9.3条款要求识别信息内容,确定信息获取与传输的渠道,明确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的内容与渠道,并根据要求建立信息管理与交流程序。

C.4.11HSE管理体系文件结构策划与文件编写

C.4.11.1工作步骤

1)组建文件编写工作组

a.确定项目负责人和人员,应是由拟确定的内审员或参加初始评审的人员来参与文

件编写工作,文件编写人员一定经过《导则》要求的培训;

b.明确文件编写工作职责;

c.确定基本工作时间进度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