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转载自:https://www.doczj.com/doc/d31958454.html,/hot/jyb15/jlbg/1_4.htm)

目录

一、大学分类标准及其分类

(一)国外大学分类方法

(二)国内大学分类方法

(三)从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出发的大学分类方法

二、大学发展与社会的契合

(一)大学发展的理性思考

(二)新世纪社会发展趋势

(三)社会发展对大学发展的需求

(四)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的路径选择

三、大学发展的意识和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一)大学发展必须树立的意识

(二)大学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四、大学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分析

(一)国外大学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分析

(二)我国大学发展战略的概述

五、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一)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三)教学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六、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高等教育已迈步走向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又一个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跨越的先导。谋划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谋划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不仅利于进一步发挥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真正形成高等教育的多层次结构体系和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就现实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在近期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如大学发展定位不尽科学合理、盲目攀比、升格热、贪大求全、发展战略和目标趋同化等种种问题。因此,就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四组的主题《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本课题组专门进行了研究,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大学分类标准及其分类

(一)国外大学分类方法

国外对大学的分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美国的一般分类法、卡内基分类法和美国周刊分类法以及日本的分类法。

1.美国的一般分类法

习惯上,美国一般把高校大致划分为3种类型:两年制学院、四年制学院和综合性大学。

两年制学院又称初级或技术学院,大部分为公立,多半为地方社区所举办,故一般称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为过渡性文理课程,相当于4年制大学的头两年,学生习毕可转入4年制大学继续深造;另一类为终止性职业技术课程,毕业生直接就业。社区学院颁授的学位是准学士学位。社区学院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入学条件简单,不限年龄,亦无须通过入学考试;学习时间灵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间课程的多种选择,还有寒暑假开设的假期班;修业年限较短,收费低廉,而且针对本地区需要开

设课程,便于就业,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目前美国共有社区学院1200余所,学生人数从1985年的470万增至1992年的640万,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0%。

四年制学院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文理学院或文科学院。基本课程包括人文学(语言、文学、哲学、艺术、音乐、文化史等)、社会及行为科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三大领域。现在有的学院为多收学生平衡收支,增设了诸如企业管理、护理、教育等学科以适应当地的需要;另一类是独立的专科学院,如机械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主要提供专科职业教育。近年来许多专科学院也扩大了教学范围,提供较完备的文理课程及学位。上述两类学院学制一般为4年。文理学院和文科学院向毕业生颁授的最普遍的学位是文学士和理学士,专科学院则授予专业学位。

综合性大学规模庞大、组织复杂、师资充实、设施完备,一般设有以文理学院为核心的若干学院,可修学位的课程除通常的文理课程外,还有工程与技术、商科、国际问题、卫生、教育、农业、家政、建筑、传播、新闻、图书馆学、旅馆管理等。大部分综合性大学注重研究工作,不仅拥有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也设有以向高校和社会输送教学和研究人才为双重使命的研究生院,因此这些大学又被称为研究性大学。此外,许多综合性大学还设有若干高级专业学院,如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管理学院等。进入这些专业学院学习往往需要4年大学本科学历,学制通常为3-4年,时间长费用高,但入学竞争仍异常激烈,因为拥有专业学位是挤身收入丰厚的专业领域的先决条件。综合性大学颁授学士、硕士和博士3种学位。

2.卡内基分类法

卡内基教学发展基金会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研究组织。卡内基基金会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将美国1994年3595 所大学分成十类,这些大学是能授予学位或被美国教育部认可的、评价组织鉴定合格的大学。其具体分法如附表1所示。

3.美新周刊分类法

美新周刊的全美大学排名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最大,其成功的经验最值得借鉴。其分类方法引用了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并在具体操作中对学校的类型进行了简化,如主要按全国性授予博士学位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授予硕士学位大学和综合性学士学院四类来分别进行评价和排序。

4.日本的大学分类方法

庆伊富长参考美国大学的分类方法,根据日本的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科设臵状况以及研究生数、本科生数的比例,将日本的500多所大学分为5类:一是研究大学(R型),24所;二是研究生院大学(D1型),121所;三是准研究生院大学(D2型),35所;四是硕士大学(M 型),85所;五是本科大学(C型),178所。

(二)国内大学分类方法

我国对大学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度出发形成的大学分类方法及大学排名中对大学的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法

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度出发,我国对大学的分类有以下几种:一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层次分类,形成大学、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三类;二是以教学、科研为导向的层次分类,形成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四类。三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准的分类,形成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门和地方所属高校两类;四是按学科特点分类,形成文理(也称综合)、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语言、财经、政法、艺术、体育、民族等12类;五是按学科多寡分类,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三类。

2.大学排名分类

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上刊登的研究报告:《2003中国大学评价》中,对大学的分类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类的比例,将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具体分类结果见附表2。

型反映大学的科研实力。按科研实力的强弱,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具体结果见附表3。

在对某个大学进行具体评价时,其类型由上述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在前型在后。例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按科研规模,北大属于研究型,故北京大学的类型是综合类研究型,简称综合研究型。

(三)从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出发的大学分类方法

从发展战略研究的需要出发对大学进行分类,需要咨询下列基本原则:

①同一类型大学的战略要有相似性,不同类型大学的战略应具有显著的差别。这样,对同一类型的大学,能形成共性的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大学,能发现他们各自的战略特点及存在的差异。

②对大学的分类结果要具有长期生命力。大学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的契合是在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存在的问题,其战略研究应具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为了与之相适应,其分类必须是长期有效的。

③所分类型不宜太多,不然既会给战略研究带来技术上的困难,还会大大增加战略研究工作量。

④分类要有针对性。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共有22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分类必须让22所大学都找到自己的位臵。有针对性的分类有利于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基于以上四点原则,参考原有的各种分类方法,我们首先将大学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大学的分类

关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的分类标准,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公认标准。其实,这是一个具有相对性、模糊性、动态性的问题,难以用某些特征的定量计算来加以严格区分。因此,本课题研究需要出发所作的分类,其分类标准也只能仅提供一个定性而模糊的描述。

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功能较强,较多地承担国家级大项目、大工程和地方的重点项目,研究生

教育有较大的规模,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学科和学

者。

教学型大学——以教学为主,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也为地方积极开展社会

服务,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研究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的大学。

二、大学发展与社会的契合

(一)大学发展的理性思考

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开放性。孤立系统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之说,其熵总是自发地趋于极大,也就是自发地走向“无序”状态。其实,任何一个系统都与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大学无疑是一个开放系统,大学的发展必须遵循外部规律,即要正确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国际经济、科技、教育的竞争态势,中央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以及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当今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依赖着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渐渐增加系统的负熵,使系统从非平衡态转移到新的平衡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跃变。大学则也是依赖与社会进行物质、能量、人才和信息的交换,密切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大学系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大学系统的“开放”,已使大学从社会的

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地域。

系统状态的转移不可能自发进行,必须以人为主体而自觉地实现。因此,大学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应时应地制宜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争取外部条件,创造内部条件,建立自我约束的新秩序,形成“里应外合”的和谐发展格局。

系统发展是基于系统中稳定性的局部的、依次的突破,并形成新的稳定态,然后逐个波及其余,如此不断推进。这种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大学的发展和变革,必须审时度势,缜密分析大学系统的特性,尤其是它具有惯性和滞迟环节,遵循大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如教育规律、科研规律等,有步骤地作出递阶式的操作,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和过高的指令输入,必将引起大学系统的超调和振荡,乃至破坏大学系统的稳定性。大学在适应环境的快速而剧烈的变化时,要在发展战略中特别注意研究大学系统的自适应或自组织过程及其规律性,确保大学系统状态的平稳过渡。

(二)新世纪社会发展趋势

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必将更加繁荣和文明。乃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也将产生巨大的变革。

1.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推进,科学历经了分化与综合的变迁,诞生了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也在相互渗透和融合,科学技术正在孕育重大创新突破,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日益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化的社会、工程问题。综合化、集成创新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还表明,基础研究的科学发现,应用研究的原理探讨和开发研究的技术发明,三者之间日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大大缩短,产业化进程越来越快。科学研究已不再仅以探索知识为准则,而以追求效用为准则。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

显著。

2.经济发展趋势

世界大市场的开拓,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已导致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在历经了劳力经济、资源经济之后,智力资源及其知识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或智力经济正在向我们走来。知识的生产、流动与应用将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体系、生产要素配臵方式、产业区位布局和产业组织及其管理模式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社会发展趋势

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认识和掌握了“信息”要素之后,通过信息流对物质流、能量流的有效支配和控制,正在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和伦理观念将产生巨大的变革。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社会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将日益缩小。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知识日益商品化和资本化。人才资源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大提高,未来社会的成员渴望接受更多的教育,终身教育观将更广泛地被社会所接受,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型社会即将向我们走来。另外,文化的多元化也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诣发展等始终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4.新世纪中国发展态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二,通过科技进步,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第三,增强国防实力,保障国防安全及公共安全;第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迫切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三)社会发展对大学发展的需求

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社会的需要,只有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大学才能发展。新世纪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给了我国高等教育、各类大学发展一个难得的机遇。

1.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是一个正在按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

一方面,全国各类高等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承担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各行各业第一线培养千百万急需的应用性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必须集中中央政府(包括地方一部分)财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高等教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要方面军,为国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抢占高科技制高点。

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需求,准确定位,不趋同、不攀比,各占其位、各司其职,办出特色、创出名牌。,

2.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及大量专门人才

一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人才都需要提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才

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快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迅速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及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其根本途径是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各行各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和工程型人才。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一大批能攻克战略高技术方面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及进行原始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把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个既紧迫又严峻的任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这是摆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面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拔尖创新人才是精英人才,是我国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骨干人才、领军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的经验,但我们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经验不足,不论是思想观念、环境氛围、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师资和科研条件、生源选拔等方面都尚不适应。因此,应努力改变目前现状,力求创设出一个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使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要方面军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必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的制约。面对国家走创新型道路的战略选择,高等学校义不容辞应该承担起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该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技术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强大生力军。

为此,要把“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好,力争建成一批重点学科和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及创新团队,使其成为汇聚和培育大师级人才和杰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基地,这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方面军的关键。

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像重视自然科学一样重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研究和大批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使高等学校处于主力军地位。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特别要重视对学科创新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基础研究。在对策研究中,要十分重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的课题研究。

高校应该在实践中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通晓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同时还要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和大众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修养。

为此,要抓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特别是“985”工程要求的一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建设。

5.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美国预计若干年后将有上百个工业—大学联合体出现,并被认为是美国在21世纪开展竞争的最主要措施;英国政府减少对大学的资助,希望把市场机制引入高校体制,以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法国提出“高校更广泛地向外界开放,密切联系工商界”;日本强调“产,学,官协作”等等。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高校要遵循外部规律,实现其三大功能。首先,要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和文化创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正确引导社会前进,完成其历史使命。与此同时,高校在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

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必须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确立以“政府最关心、企业最需要、老百姓最欢迎”的宗旨的社会服务理念,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充满活力和朝气。

6.树立国际化观念,加强国际化建设

在世界多极化,科技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各类大学都应该树立国际化观念,加强国际化的建设,重视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加强和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更要重视这个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占领高科技制高点的创新研究只有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才能成功。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也必须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研究方法、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和吸收,并进而创新。

(四)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的路径选择

所谓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是强调大学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引导社会前进,社会则大力支持大学的发展,双方互动,并达到“契合”的理想境界。在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这个问题上,我们以往的认识偏于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两个层面,这显然是不够的。今天谈论这个问题,应站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展视野,寻求新的“契合”路径。大体从四个层面去考虑,即:①人才培养、②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③服务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④国际化。这四个方面每一点都可以成为专门研究的宏大课题。限于本报告的篇幅,仅就基本思路作概要阐述。

1.大学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每个学校都应在人才培养上明确定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特色。如果我们承认大学是分层次的,目标取向上存在差异,那么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大学的定位也是不同的,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不同层

次人才的需求。

作为研究型大学和定位于成为亚洲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将目标定位为能够造就引领社会前进的时代精英、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军人物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由追求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决定的。首先,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密切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大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又会有力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这样一个强国目标,需要中国有一批走在世界前列的大学;其次,是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分层次的,各大学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定位。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通常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并重,特别是博士生培养主要集中在研究型大学,这就决定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在推动人类进步、经济科技发展、知识增长、文化繁荣方面担负着更大责任。

处在不同层次,担负不同功能的大学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争取成为某个领域、某个层面的“一流”,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而全、研究型和所谓世界一流。如东北师范大学、南京金陵科技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等都是由于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而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此外,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在职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接受大学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大学应该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方面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2.大学要引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自从德国教育家、柏林大学校长洪堡首次提出,大学教育应当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大学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科学研究是第一位的,科学研究就成为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大学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社会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的科研也逐渐从纯学术的“象牙塔”里走出来,

与社会、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愈加紧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转化成为大学科研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为企业、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从中获得很大收益,成为大学获取发展资源的重要来源。

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明确提出,大学要引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2]。他结合清华大学的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⑴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⑵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为国家基础科学做出贡献,努力获得原创型研究成果;⑶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要起到引领科学技术潮流的作用;⑷大学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

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库特〃赖纳〃库茨勒认为,大学应该成为技术转让的重要参与者,这种技术转让最常见的方式有:①面对面的接触,特别是通过从大学分离出去的子公司来进行;②融入工业网络,促进公共与私人合作,进而实现技术转让;③发明创造的专利和许可证制度。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同时使用这些方法。[3]

美国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通常是通过承担工业界提出的研究课题,签订合同,与工业界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一种渠道是大学直接与企业联系,一种渠道是通过工业协会介绍,还有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通过与著名大学的对口专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大学设立科学研究基金,教授向公司申请研究项目,经批准后,即用该公司设在大学的科学研究基金开发科研,教授向公司汇报研究项目的进度,向公司负责。

公司与大学的合作,通常是在大学教授有了新的思想后,公司给大学一笔经费,教授在实验室做出科学实验数据,把新思想写成报告,交给公司,然后由公司的技术人员完成产品的开发。美国的公司不仅向大学提供研究经费,而且还派人深入到大学一起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

3.大学要主动为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在谈到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以及服务的问题时,人们常常仅将其与产学研结合、建立大学科技园或科技成果转化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大学对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

而是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着作用,如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商业、房地产繁荣等,而且高水平的大学对当地市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公共福利”,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最终大大提升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除了硅谷、中关村、班加罗尔等人们熟知的案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依托大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事例。

珠海的发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珠海同深圳、厦门、汕头等一道,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沿海特区。可经过20年的发展与一江之隔的深圳相比,却渐行渐远,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吸引外资等方面,几乎乏善可陈。除了地理环境和交通等原因外,教育和科技基础薄弱,人才匮乏是制约珠海发展的主要瓶颈。1999年,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教育强市战略,毅然将原珠海大学全部校舍无偿转让给全国著名的中山大学建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并建设大学园区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全国著名高校来珠海办学。教育强市工程实施3年多来,大学园区从无到有,现已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遵义医学院等十余所大学落户珠海,高水平的教育不仅吸引了国内优秀考生,许多港澳学生也纷纷来珠海学习。教育的发展不仅给城市带来了活力和繁荣,同时人才的集聚也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是因为看中了珠海软件产业在未来中国的重要地位,微软亚洲研究院日前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并与南方软件园及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间展开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张亚勤博士认为,珠海将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最重要的基地之一。[4]

美国德州奥斯汀市曾被评为全美经济发展最快、最具吸引力的城市,而在德州经济发展中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则功不可没。奥斯汀大学校长拉里〃R〃福克纳教授在总结奥斯汀分校如何在奥斯汀地区及整个德萨斯州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时指出,大学像磁石一样,能吸引有才能的年轻人;大学能够培养、开发年轻人的智力和技能;大学能够招聘和保有大量有才华的教师;大学还能增强地区的吸引力,增强地区文化氛围;大学还能积聚各行各业的力量和人才,帮助社区解决目前和未来的问题;大学是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发动机,为

社区带来就业机会、创造收入。大学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大学必须拥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优秀和确实出众的研究计划。第二、大学应该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公众信任度。第三、该地区必须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居住的地方。第四、大学的领导集体必须积极参与该地区商业和政治方面的管理,并且对促进经济发展抱有兴趣。[5]

今天,大学与地区合作已成为大学发展重要途径。大学为地方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当地政府、企业共同开展因地制宜的研究活动,并最终将这些研究成果返还于当地,服务于本地区。反过来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会给予大学更多的投入,有力的支持大学的发展。

4.走国际化道路是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的主要形式,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与社会联系,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纵观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无不把国际化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在一些国际著名大学,教师在全球范围招聘、留学生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国际合作研究活跃、在海外创办分校开展合作办学已呈现为一种趋势。而国际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学走向世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际化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由于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程度不同,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使高等教育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赶超,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对外派遣留学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拓宽了国际合作渠道,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出国深造,很多留学生回国后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重点大学的校长、副校长,中科院各研究所的所长,各国家级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中,大多数是有留学经历的。近年来,在高校中设立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又吸引了一大批杰出海外学者回国任教,使国内大学的一批学科迅速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化的方向,目前,其学校教

师中40%不是英国人,外籍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2/3,该校的经济学、哲学和MBA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他们的做法是,一是积极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性教育;二是不断地调整和拓宽社会科学的范畴,纳入更多的交叉学科;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招生中强调全球化、国际化。通过这些策略使学院获得成功发展。

国际化有利于增进各国的相互了解,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同时还可以挖掘本国教育资源潜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例如,由于出生率降低,政府投入减少,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大学出现经费不足,教育资源过剩的情况。由于法律和社会压力又不能通过提高本国学生学费的方式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因此纷纷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规模。目前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教育出口已成为重要产业。

三、大学发展的意识和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一)大学发展必须树立的意识

在制定和落实大学的发展战略推进大学发展时,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人本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和法制意识

1、质量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招生规模迅速扩展、学习观深层次变化、大学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大学的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大学生的质量和大学学术成果质量是大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大学质量还体现在教育目标质量、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教学科研人员质量、基础设施和内外环境的质量、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质量等诸多方面。因此,大学的发展首先必须树立“质量首位”意识,通过逐步建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积极探索和推进大学全面质量管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以高质量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2、人本意识

大学的发展最终依靠人来实现,一流的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人是教育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实现发展目标的主体,只有大学全体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将其行

为的动力集中到大学的“定位”上来,大学的发展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实现“定位”目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意识,以人本意识网罗人才精英,实行民主决策,获取民心支持。首先,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善待人才,建立健全一整套的人才选拔、使用、管理和培养机制,创造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形成人才队伍的合理梯队,千方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充分发扬民主,畅通信息渠道,善于集中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努力加强大学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

3、开放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也将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和优势,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公民生活提供更为便捷的各种服务,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站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强与世界各国大学、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大学的改革、发展与进步,并为大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源和宽松自由的环境。科学无国界、知识无阶级、教育国际化、大学的平民化和世俗化趋势,要求大学放眼世界,树立开放意识。但大学的开放须是保持大学独立地位、学术自由及可持续发展的有限度开放,须是扬弃旧义、弘扬新知、为我所用的有选择开放,须是大学领导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握变化的管理思想开放。

4、进取意识

发展目标就是努力的方向,发展目标并不是静止的概念,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形势和校情。正确的目标犹如一面旗臶,指引大学成员孜孜以求,激励人们勇于创新、克服困难、不断向前,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大学“定位”建立在对校情的科学全面分析基础之上,它是大学全体成员的智慧结晶,不会以个别人的办学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因人事的变动而蜕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要克服认识上的障碍,避免小目标对大目标的偏离;二要克服局部利益的冲突,确保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

5、法制意识

大学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须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制意识。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在国家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及《高等教育法》的指导下进行,这是大学依法办学、自主办学的基本要求。大学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在对外的各种经济活动中,内部的人、财、物管理上有高度的自主权,但必须是合法的自主、合法的交往和合法的管理,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大学作为法人主体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

(二)大学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毛泽东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研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全局的谋划,取得具有整体性的对策,促进系统的协调发展。发展战略是指人造系统为寻求自身的最优发展,在总结历史、分析现状和科学预测未来的基础上,综观系统的内因和外因,谋划系统发展的方针和目标,进而对未来若干历史阶段的基本任务及重大措施作出规定,并在实施过程中构建相应的动态调节机制。发展战略结构要素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体系、战略方案,以及动态调节机制等。

大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该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遵循大学的外部规律,必须力求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适应国家和地方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既努力“顶天”,又扎实“立地”。

2.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同类型高校应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发展目标、方向和战略,使各类高校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3、寻求自身特色。大学要根据国家和所在地域的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形成和发展特色。

4.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坚持综合集成。大力整合资源,加强学科交叉,强化综合管理。

四、大学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分析

(一)国外大学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分析

1、大学功能的演变

考察近现代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及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都引发了高等教育的一次大改革和高等教育功能的一次大飞跃。

一般认为,大学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三种社会职能,并经历了三个相应的发展阶段,而且每一职能的产生都有其广阔的历史背景,它既受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又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1)人才培养阶段

从世界大学发展史可知,大学是中世纪后半期(12—13世纪)一批学者效仿意大利行会组成的集体性学术研究团体发展而来。这一阶段的大学是作为专门的、独立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机构而存在的,唯一的职能是教学知识,培养人才。这时的大学多与社会隔绝,独立研习学术,处于保持知识纯洁性的“象牙塔”时期,对社会影响只是一种低层次的间接作用。

(2)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一体化,发展科学阶段

大学职能发展的第二阶段增添了科学研究的新职能。这是由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引发的。该时期的大学开始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科学研究的职能一般认为是1809年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开始的。洪堡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想,吸引了许多名家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后来被世界各国大学所效仿。大学的职能也就演变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3)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直接为社会服务阶段

大学职能发展的第三阶段即产生了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它是在19世纪北美声势浩大的“西进运动”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社会需要大学造就大批富于实干和开拓能力的实用

大一总结与未来规划

大一总结与未来规划 时光如烟雨轻轻拂过,只留下浅浅的痕迹。大一上学期短短的时光已成为回忆。回想起带着梦想载着希望挂着一身的懵懂一脸的稚气,阔别家乡告别亲人踏上他乡的土地。如今的自己,少了些迷茫,多了一些坚强和憧憬。 大一初印象 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军训了,历经十天的军训的感受就是辛酸并充实,在绿茵场上站着一排排整齐的方队,和同学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有苦一起吃,有乐同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如此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十天的军训,对每个学子来说是多么的艰辛,在训练中付出的少怎能有更大的收获呢?但愿世间每个人都能悟出这其中的真谛,要做得好,得付出;要做得更好,得付出更多。 经历了漫长而又短暂的军训生活,迎来了真正属于我的大学生活,找不到节奏的我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漫无目的的跑啊跑。也许我是一个慢热的人,后来我终于是融入到了我们寝室的大家庭中,总算是让自己摆脱了一些孤独感。 大一得与失 经过20天的学前教育周,参加一些学校的社团活动,高中到大学,地狱与天堂的转变,新的教学方式,一切都不再那么循规蹈矩了,大学是一个靠自制进行学习的地方,没有老师的约束,一切靠自己自觉,因此,我荒废了一些时间,不过还好没有挂科。在这期间,我还学习了轮滑,以前总是看着别人在广场上飞奔疾行,梦想着自己也有这么一天。后来,我做到了,我很高兴我做到了,我敢展现自己了。这绝对是一大突破。 在大学中,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经过这一学期,我比高中更加独立。在学习的知识内容方面和高中也有很多不同,大学中好多知识需要理解,尤其是高数,已开始学高数时感觉特别难,但是后来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就得心应手一些,在这些学科里面比较喜欢机械制图,靠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英语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上课时不在是灌输的方法,而是靠自学,老师也不会催着背单词,而是要靠自己日积月累自己背,在大一下半年的时候还有英语的四级考试,那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学期最大的失败就是计算机二级没有通过。庆幸的是,计算机一级通过了,而且成绩不错。期末考试考

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专家建议 第9期(总第35期) 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机遇、挑战与发展战略 薛澜何晋秋朱琴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高校是知识创新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之一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了五个方面的机遇和八个方面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项发展战略建议。 一、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 高校科技活动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调整,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走向,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经济、科技全

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指南,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机遇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均衡现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资源不够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卫生与健康、生态与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这要求我们在发展模式方面实现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模式的这些转变,关键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新动力。只有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扩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才能使我国走上科技主导、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全新发展道路。因此,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然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机遇。 机遇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且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容,教育不能离开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科学、艺术等而架空地存在。而其他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论高等学校办学类型及其分类(一)

论高等学校办学类型及其分类(一) 摘要:实行分类办学,促进高校多样化发展,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发展趋势,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高校进行分类,从而既有利于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的合理的体系结构,又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科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关系到政府管理政策和大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关系到国家对教育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到中国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我国各级各类高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这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办学;分类;发展 一、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研究中,高校分类办学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对高校划分的结果也就完全不一样。根据专业的总体性质与结构,高校一般可分为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单科类(农、医、林、水)院校;根据组织的基本职能与特征,高校一般可分为研究型院校、教学研究型院校、教学型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根据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高校一般可分为国际一流、国内一流、省内一流、同类一流等院校。高校办学如何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分类是关键。 自1999年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激增,新升格的高校越来越多,盲目追求高层次、追求“综合化”以及新一轮的办学“大而全”的浪潮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热点。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起中国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划分标准,引导我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准确和合理定位,切实做到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并在自己的类型和层次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如何通过政策架构和制度设计,构建起结构优化、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高等教育系统,形成精英型大学和大众型高校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格局,有效扭转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显、目标趋同、盲目升格、模式单一的不良局面;如何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结构整体上的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发挥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从而既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又有利于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我国高等教育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丰富多样的人才资源,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分类和定位问题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理论界与实际工作者密切关注的原因所在。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建一流大学”、“大学教育国际化”等口号提得越来越响,可谓是耳熟能详,然而何谓一流的大学?在强调大学国际化的同时,如何看待大学的民族化与地方化?我国的大学改革能否照搬欧美国家的大学发展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大学科学的治理结构,推动大学制度创新?上述这些问题,分明地凸显出来,成为高教界甚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对高校进行科学分类,确立高校在整个社会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准确位置,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的原则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发展多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伴随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得到发展。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向前发展。然而,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

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 一、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构成 1、内涵及特点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高校发展战略一般是指, 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高校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方向性。发展战略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方略, 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考。 (2)全局性.发展战略针对的是学校事业全局,通过它来规范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佳化。 (3)长远性。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长远利益,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 (4)稳定性。发展战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事业全局,一经学校法定程序制定,就成为纲领性文件,不得轻易改变。 2、主要构成 (1)战略思想。它是发展战略的灵魂,系统概括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2)战略目标.它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它集中概括了高校在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

(3)战略定位。它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诸多方面。 (4)战略任务。它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在,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战略、队伍建设战略、人才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校园建设战略、特色建设战略等诸方面。 (5)战略保障.它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抓手,它系统地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 (一)类型 1、从战略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发展战略可分为学校层战略、院系层战略及职能部门层战略等。 2、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分为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长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 3、从学校发展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防御)型战略等三种。 4、从获得竞争力和效益的基本手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集中战略等。 5、从目标市场的性质划分,又可以划分为国内市场发展战略和国际化 发展战略两大类。

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机遇与 挑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专家建议 第9期(总第35期) 中国高校科技发展:机遇、挑战与发展战略 薛澜何晋秋朱琴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高校是知识创新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之一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了五个方面的机遇和八个方面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项发展战略建议。 一、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 高校科技活动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调整,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走向,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经济、科技全

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指南,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机遇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均衡现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资源不够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卫生与健康、生态与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这要求我们在发展模式方面实现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模式的这些转变,关键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新动力。只有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扩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才能使我国走上科技主导、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全新发展道路。因此,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然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机遇。 机遇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

现行各种高校学历教育种类及区别

现行各种高校学历教育种类及区别为了提高国民教育,使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国家提供了多种继续教育的途径。尤其在大学学历教育上,除了普通高考外,还提供了成人高考、自考、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四种渠道,为那些没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但是很多需要机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种选择,更不清楚这几种教育方式之间的差别。 【入学门槛对比】 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由学校根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统考每年举行一次。 自考考生自行参加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颁发学历证书。每年两次考试。 广播电视大学,需具备要求的相关学历方可注册入学。 成人网络教育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考试试题及科目,具备该类型资质院校,国家承认学历的仅有68所。 总的来说,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基本没有什么入学门槛;而成人高考参加的是全国统考,网络考试则由各招生院校自主考试。从考试的难易程度来看,部分网络教育大学因知名度高,所招专业又是学校强势专业,故入学要求也相对较高,试题也有一定难度。

【学习方式对比】 成人高考主要有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函授学习等学习方式。 自考则以自学为主。 网络教育有两种授课方式,一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学员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课间,完成作业,通过BBS进行提问和沟通,二是集中面授。不少希望进入自己心仪的名校进行学习的外地学生,可以通过报考网络学院,接受远程授课以完成学业。 广播电视大学有网上课堂和面授两种方式。 四种途径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招生对象对比】 成人高考、网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范围包括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一般要求高中起点报考专、本科的,必须是获得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者。专科起点报考本科的,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 成人高考主要以招收本地户籍生为主,外地学生也可以进行函授学习,网络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由于自身的授课方式的优势,招生范围没有地域上的限制。 【学习年限对比】

战略规划与大学发展以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为例

战略规划与大学发展——以卡内基-梅隆大学(C M U)为例 2007-10-15 摘要:大学内外部环境的巨变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作为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更为 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战略规划和管理在促进大学发展方面独具优势。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战略规划在大学组织中成功应用的一个缩影和例证,考察其战略规划工作可以给我国高校 的战略管理实践带来重要启示。 关键词:战略规划,大学发展,卡内基-梅隆大学 本文选择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作为案例来探讨战略规划与大学发展的关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CMU在较短时期内的跨越式发展与战略规划休戚相关,现任校长柯亨(Jared )坦言,“CMU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大学向世界着名大学的转变归功于其卓越的战略规划”;二是CMU的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按照凯勒(George Keller)的说法,“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术战略很可能是美国高等教育中构思最严谨、条例最清晰的战略”。圆CMU第六任校长西尔特(Richard )也直言:“我相信我们比我知道的任何一家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都做得更好。”可以说,CMU的发展历程是战略规划在大学组织中成功应用的一个例证。 一、历史与现状:基于战略规划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发展 CMU由钢铁大王卡内基于1900年捐资创建,经由卡内基技术学校(1900~1911)——卡内基技术学院(1912~1966)——卡内基-梅隆大学(1967至今)演变而来。建校之初,卡内基技术学校是一个行业学校,主要提供2~3年制课程训练。在第一任校长哈默施拉格(Arthur ,1903~1922)时期,共有12名教授和6名行政人员,共有4个学院:科学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工人培训学院以及培训家庭主妇和秘书的女子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今天的CMU凭借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卓越成就已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佼佼者,在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商业、公共政策与心理学等领域全球领先,是全美前25名大学中惟一一所建于20世纪的大学。其发展历程如表所示: CMU正式规划的历史可追溯至第三任校长多尔蒂(Robert ,1936~1950)时期。该时期制定了CMU的第一个战略规划——卡内基专业教育规划,要求工程专业学生必须选修1/4的新人文和社科相关课程,它对CMU,甚至全球的工程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卡内基计划开了培养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交际技能以及诸多知识领域都有所涉足的工程师的先河”。1936~1950年间,研究生数量从36名增长至260多名,科研预算也从万美元增长至100万美元。在20世纪60年代,CMU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即使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学校仍然飘忽不定,水平一般且各学科水平参差不齐。 CMU的腾飞主要归因于第六任校长西尔特(1972~1990)。在西尔特就任校长前两个月时,他给各学院院长及全体教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这所大学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战略。”CMU开始引入正式战略规划体系,并将比较 优势作为学校战略规划的基础,自此拉开了西尔特的战略管理时代。1974年成立了一个长期规划委员会,由6名院长、2名教务长和1名事务副校长组成,西尔特任主席。该委员会的工作给学校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大学的研究预算从70年代初每年的1j00万美元增至80年代末的11,000万美元。机器人、软件工程等新领域的研究为学校在创新和问题解决方面赢得了声誉。CMU的文化特色在该时期也得以加强, “问题解决、合作和创新”成为CMU的主流文化。CMU如美国《时代》周刊编辑菲斯克(Edward )在其着作《大学选择指南1984~85》中所描述的,“它从一所地区性

大学阶段性总结与发展规划(20200714114641)

大学阶段性总结与发展规划 大学阶段性总结与发展规划 XX年,大三了。看着大一的孩子们穿着绿色军装在阳光下站军姿,仿佛回到了我们的大一。那时我们刚进校园,那时我们有着自己的憧憬,那时我们稚气未脱,那时..................... 现在想想我们已经比现在这 级孩子大三岁,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90后,而我们只是一群在边边上打转转的"伪90后"。现在的我们看他们,是那么幼稚那么不懂事,可是同时我们也笑了,是不是大一的时候我们也是满校园找不到教室?是不是也是行政楼图书馆不分?是不是也是不知道排队买饭?我们被这个校园的文化熏陶着,慢慢的真的成了这里面的一员。我们可以说,潍坊学院已经是我们的家了。在这里我们有个大家庭! 过去的两年,我们都做了很多。关于勤奋,关于能力,关于证明自己,关于光明前途。但是,经历了所有我们才知道我们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位置又是什么。于是骄傲没有了,脾气磨平了。前些天看到了一个人人状态,说是大学完全可以用两年的时间学习完所有的课程,之所以是四年,是因为他要在漫长的日子里,磨平你的棱

角,考验你的梦想,让你学会追逐和放弃,溶于生活,趋于现实。如果让我大一看到这话我会不以为然,现在觉得它是那么的有道理。 大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很多比赛,虽说是个人比赛但是是代表经管系。那个时候特别活跃,其实我也没有多想,就是觉得既然大学了就该做些高中没有做过得尝试,挑战一下自己。没想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挺有天赋,在系里拿了第一名,然后陆续的代表经管学院参加了很多比赛。那个时候,身边很多人帮助我,学长学姐每天都会关心我的比赛进程,帮我做指导。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高中那么长时间的积累都没有白费,只要努力,只要功夫下得够,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是的,我喜欢这个词,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规律,包含希望。这样那样的一等奖,不同的表扬和批评让我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我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跟各种人交往,融入不同的小圈子,同时也没有放下学习。大一最头疼的是数学,几乎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作业。现在回想起来,感谢那个时候的晚自习。如果没有晚自习我想我们就浪费了学习数学的时间,也是在大一的晚自习上我可以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心得。记得一个学长说过,你们大一或许会很讨厌上晚自习,但是到 了大二、大三你就会发现,这种强制性也是一种幸福。真

中国企业发展八大战略

为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发展信托基金于近期共同主办了第一期中国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及中远集团等15户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剑桥大学为主的着名教授和近40位世界商界领袖围绕全球商业革命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挑战、全球化与公司治理、并购重组与产业发展新趋势、科技进步与企业研发、企业管理新趋势、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环境和平以及全球化与风险管理、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学员们在进行了50多次认真研讨后,初步形成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战略思考。 树立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当前全球化已渗透到各个方面,不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更加全球化,而且制度、规则、环境和观念等也越来越全球化。与戴克、西门子、BP、英美资源、米其林、西班牙电信等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在战略规划、经营规模、公司治理、开发创新、企业管理、社会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都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现在世界非常关注“中国因素”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的作用,再加上印度、巴西、俄罗斯几个国家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格局和发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矛盾冲突会不断,欧美模式不断遇到挑战,国际社会将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国改革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对于中国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以廉价劳动力保持长久竞争优势,中国更不例外。以西班牙的发展为例,25年前它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达国家实行了产业转移,但随着加入欧盟和全球化日益深入,这种优势逐渐失去,迫使他们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中国发展进程中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今天繁荣明天就可能是衰落。 面对这种新形势,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差距,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学会并善于用世界眼光观察现实,用全球意识思考问题,用战略思维谋划未来。 加快国内产业升级 当今全球化源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转型国家的改革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通过集中产业优势,发展核心业务,扩展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逐步在全球形成了寡头垄断,即“系统集成者”,这些大公司分别控制着全球50%~90%的市场份额。这些系统集成者还产生了“瀑布效应”,并使得一些国家的产业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了大公司政策。因此,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应对: 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整合与聚集,特别是“系统集成者”和“瀑布效应”的

大学生如何选择不同类型形式企业

大学生如何选择不同类型形式企业 大学生如何选择不同类型形式企业现如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一种趋势,那么就业困难,自然便会有更多的毕业生走向了自主创业道路。通过自己或者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来自主创业,给自己一个就业的机会同时也给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但创业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大学生无论是在资金还是经验方面都不足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充分的掌握相关的创业知识,包括公司制度、企业形式等,这些方面都要考虑到。 那么接下来就来谈谈大学生创业时,如何选择不同类型形式企业。当前社会企业形式有很多诸如: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等。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合伙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这几种比较适合初创业的大学生。下面就来对这几种企业形式进行分析。 合伙公司。合伙公司是私人企业直接结合而成的形态。各所有者共同对结合而成的公司财产负责。同时,出资者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的无限责任是指合伙人的责任范围不是以其出资额或其在合伙企业财产中的份额为限,而是以其全部的个人财产为限。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属于自然人企业;合伙企业的设立和内部管理是以合伙协议为基础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合伙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

共担风险,具有很强的人合性。 合伙人之间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关系,因此,合伙企业的风险和责任相对于独资企业要分散一些。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企业信用能力有限,不能发行股票和债券,这使得合伙企业的规模不可能太大。合伙人的责任比公司股东的责任大得多,合伙人之间的连带责任使合伙人需要对其合伙人的经营行为负责,更加重了合伙人的风险。由于合伙企业具有浓重的人合性,任何一个合伙人破产、死亡或退伙都有可能导致合伙企业解散,因而其存续期限不可能很长。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一名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并且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此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对于一个大学生,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首先就在于它最低的注册限额为10万元,并且需要一次性足额缴纳。 如果再加上公司成立时的其他开销,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笔巨额支出,根本无法实现,即使实现了,可能接下来的资金周转等其他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必然会给公司的接下来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当然,再则,一人责任公司要求唯一的股东承担其债务连带责任的,如果一旦公司还没有起步就陷入了危机的时候,对于刚刚创业有没有资金资本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惨的打击。所以不建议大学生一开始就通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大学理念与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理念与大学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教授杨桂华摘要:从世界教育中心的转移,说明教育发展的社会系统性质。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认识论、政治论和人本论三种哲学观的交互作用和冲突融合,构成了现代大学发展理念的基础与大学发展的历史。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状况提出了大学发展在战略研究上,要解决有设计无理念的问题;在办学方式上,要解决有层次无类别的问题;在管理体制上,要解决有模式无活力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理念,发展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壮丽前景,而要把这一蓝图变为现实,还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回答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大学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许多大学更加重视发展战略研究,注重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对大学进行规划设计,这是我国大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一些大学的发展战略缺乏内在理念的有力支撑,缺少历史与现实维度的合理关照,因此其发展战略尚显稚嫩空泛,缺乏理性的厚度。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理念嬗变中汲取养分、获得启示,对于研究和制定大学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世界教育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大学理念。国外科学史研究者发现,自16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科学中心每隔7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转移,至今已经历经了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到美国的转移。而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同时或前后,则伴随着大学教育中心的转移和大学理念的变迁。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欧洲中世纪,意大利是中世纪大学的策源地。以博洛尼亚大学和萨勒诺大学为代表的意大利大学,是世界最早的高等教育中心。这个时期的大学虽然还没有出现明确的大学理念,但给当今大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基本制度。如,大学由教师或学生社团构成,过着共同的知识生活;课程概念、学习安排、科目设计、测试成绩等,构成了大学基本的学习制度;中世纪大学还利用当时教会和国家的矛盾,获得了许多特权,为后来大学自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开始对大学基本问题产生一些思考,

(完整版)大学总结及未来规划

大学总结及未来规划 从走进大学,经历了一年半的大学生活,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不同。大学生活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尤其是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初中高中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勤奋刻苦学习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需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生活应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独立自主地分配学习时间,掌握专业知识,还应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没有规划的人生是盲目地前行,人生需要好好规划。首先,制定一个短期目标: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老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一些部分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学的学习不能像初中高中那样完全依赖老师的计划和安排,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内容。所以,在大学养成自主学习,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勤于思考,不再死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既能节省学习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预习中把不能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听课时着重注意。上课时集中精力,把老师强调的要点认真作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的知识,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弄懂,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课后作业和考试对学习的掌握是很重要的。作业是巩固消化知识,考试是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作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作业。同样对待考试也要有正确的态度,把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不作弊,不单纯追求高分。在大学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在面对即将的就业竞争中,不仅仅需要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能力的体现。在大学中,我不能只是埋头看书,在寝室、教学楼与食堂的三点一线间走动,更应该拓展交际圈子,多与不同的人接触。在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我曾有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交到了新朋友,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 至于,我的中期目标就是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我的性格比较腼腆,交际面比较小,不善于与人交际,而且做事不够灵活,缺乏变通。我也缺乏激情,不够主动,不喜欢冒险。但我能够吃苦耐劳,能够专心致志的工作,做事认真踏实,有耐心。所以我认为我选择的财务管理专业很适合我。我会在这方面不断发展,首先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寻找工作的第一步。然后,打算考出六级为自己的简历加分。在工作的初级阶段,要先了解单位,熟悉社会环境,学会与人相处,发展和展示技能和专长,迎接工作的挑战,更要学会面对压力,处理混乱与压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职业技能与工作经验,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与同事的相处时至关重要的。遇到问题时,积极与身边的同事交流、讨论。在前辈面前,谦虚的请教,不要怕难为情,更不要怕吃亏,多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逐渐中,融入其他同事之间,与他们搞好关系,加强人力资源。 人应该要有长远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我的长远目标其实很简单: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在工作和家庭间寻求平衡,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家庭上,更注重家庭的教育问题。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为使得我的计划能行之有效,我必须向着目

各学科大类大学分类排名

全国重点大学专业实力排行榜 我国,各地大学数不胜数,每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不少人认为好的大学,它所有的专业就都是好的,其实不然。那么今天在职读研网的老师就为大家整理一下中国各大学的优势,以便于大家去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 综合实力排名 在由12个学科门类组成的科研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5所大学获得A++级别。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5名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 社会科学类学科排名 在由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组成社会科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5所大学获得A++级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5名依次是: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类学科排名 在由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组成自然科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4所大学获得A++级别。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

第14名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工学类学科排名 在工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4所大学获得A++级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4名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 理学类学科排名 在理学实力排行榜中,共有13所大学获得A++级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获前三名。第4名至第13名依次

大学生发展战略规划

大学生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13年三年规划) 姓名:XXX 学号: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关键词: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摘要:作为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习虽短暂,但这四年在学校你学到了什么在于你的大学规划。在大学四年不能盲目虚度时光,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朝着梦想前进,每一天要脚踏实地的过日子。大学虽是个小社会但竞争无处不在。然后再仔细想想四年之后我们在哪?毕业之后,我们要选择自己的工作,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职场竞争我们的生存之地在哪?同学们,大学已经过完一年,三年之后即将毕业的我们又会是什么样的?那时候我们又在哪?所以在校期间的三年我们要充分做好基础工作,为我们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铺好踏脚石,为此明确制定自己的大学规划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一步步的往前迈,做好基础工作。 我的职业规划包括学业规划以及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主要是做好学业工作,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学业,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业目标,不能荒废学业,只有知识的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的为以后职业的发展做准备;职业规划主要是好好策划自己以后职业的发展,以后职业的方向以及工作目标。 从思考中确立目标;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发展战略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做之事。

一: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是自身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结合,制定学业规划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将学业规划分割成几个小模块,在制定的时间内逐一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整个学业规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初的梦想。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是迈进社会的过渡阶段,制定良好的学业规划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大学也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大学学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的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学自己想学的、爱学的知识,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大学是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认为,在当今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竞争无比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需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业规划,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不断的提升自己,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塑造自己也是学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大学作为社会的缩影,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大学里,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相关的组织机构也发展起来,积极的参与学生活动可以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 古今中外,因兴趣之花而点燃成功之火的事例不胜枚举。兴趣是理想产生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模糊,甚至没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得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得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得总结篇1 我想,所谓职业生涯,就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简单的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职业生涯开始于工作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在学习这门课后,我觉得,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跟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职业生涯的学习,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有规划的给自己设定一个个生涯目标,并逐步去完成。使我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且要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进程中,谁也不知道你的工作成绩、工作热情能否与工资、待遇、上级评价成正比。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抗挫就很必要。有些人把困难当做绊脚石,但我们有抗挫能力就能把它看成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拥有压力和挑战、更要切合实际的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一种设想。它是对一生的工作、生活的一个规划。它是为以后作准备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职业竞争、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由此我们在规划我们的职业生涯时,通常会感到有压力,最明显的是,不敢随意的给自己定目标。除了压力外,我们还面临各种挑战,即便慎重定下的目标,但仍然充满挑战。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压力和挑战,所以我们更要尽力做到切合实际。在规划前,要去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把现实的同自己的情况相结合起来。机遇属于时刻准备着的人。因此,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来面对新的机遇,勇于挑战,敢于创新,请相信我,天道酬勤,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同时,我们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一个团队,它如果有高度的凝聚力,有生机的活力,将带动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因为要实现自我价值,光靠个人的摸爬滚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他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帮助,团结进取,共同进步。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你迈出下一步的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使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增加,从而导致个人、企业和国家储蓄的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能力的增强。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又能进一步带动投资的增加,增加投资又会导致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推动教育投资的增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此反复影响,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教育的发展,国家资本形成能力就难以增强,投资也就难以增加,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而没有经济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又会受到影响,教育投资的继续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就缺乏保证。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二、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