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

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

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
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

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姓名茹,女,小学二年级,出生于97年12月,独生女,父母亲是四川人现一家三口生活在顺德,由妈妈陪伴前来咨询,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外在表现紧张、敏感、羞怯、少言语。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近两个月来烦躁不安,常常发脾气,不想去上学。

妈妈代述:

女儿长期以来总是很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喜欢躺在地上打滚、哭闹或者是摔门不理人,大部分情况下讲道理没有用,到最后不是家长妥协顺从她的意愿就是狠狠打她一顿才肯罢休。最近,确切一点讲是在两个月前,她在班上因为受到老师的当众批评故拉尿并在地上打滚哭闹,自此强烈表示不愿去上学,现在只好由妈妈请假陪着在家里,平时好好的,只要提到让她去上学,就会又哭又闹的。

三、个人成长史

刚满一岁时,被妈妈从广东送到了四川外婆家,每隔半年妈妈会去看望,爸爸的工作较忙,基本上是每年春节才能见到。外公外婆非常疼爱自己,他们担心让她和农村的孩子一起玩会养成不讲卫生的习惯,不好给爸爸妈妈交代。所以,平时除了外公外婆是没有其他玩伴的。直到三岁那年,回到了广东父母身边,白天被送到了幼儿园,因为和小朋友发生争执,常受到老师的体罚和投诉,爸爸妈妈也会因此偶尔打骂自己。妈妈几乎每天都是匆匆照顾自己吃完晚饭再赶去加班,爸爸却吃完饭后可以扔下自己不管去外面打麻将。刚开始很怕,就哭,可还是没人管,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一个人不是看电视就是乱翻妈妈给买来的故事书,所以到了要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很多的汉字了,直到现在,每天还是这样度过。

四、观察与搜集的资料

来访者双手紧抓住妈妈衣角不放,大部分情况下躲在妈妈身后,偶尔会站在

妈妈身旁,如果发现有人在注意她,就会即刻躲起来。面谈时能与咨询员正面交流,言语较为清晰,有想观察咨询员的愿望,但在眼光的接触上有回避现象。

妈妈初中文化程度,外公外婆健在,有一个舅舅和妈妈关系良好,爸爸是孤儿。由于父母都是来到南方的打工人员无暇照看自己,刚一岁就被送回四川老家农村由外婆抚养,外婆极其疼爱,嫌农村的孩子不讲卫生不让出去玩,平日就是和外婆外公在一起,基本没有同龄伙伴。每年春节父母回去看她,三岁时被接回,在一起生活没多久,父母就觉得她同别的孩子在一些方面表现不同比如:不太依恋父母、不愿和同伴游戏、性格叛逆、倔强、自私、任性,因此常挨打也不被老师喜欢。妈妈有所察觉女儿之所以这样,可能与早期父母的分离有关系,就尽可能抽时间陪孩子,但女儿的表现使她更为困惑,因为她发现孩子跟她在一起时脾气变得更坏,和自己有身体接触时会大力咬或使劲掐拧。稍大些表现出明显的虚荣心和对经济不算宽裕的家庭的失望,常常说为什么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那么有钱文化又高,而自己却生在这样的家庭。大概在六、七岁左右做错事被批评时出现拧、掐自己或咬嘴唇等行为,偶尔还发现有手淫现象,家长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呵斥甚至还会动手打,但一直不见有所改变。因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表现还较聪明,而且成绩一直还很优秀,家长就也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态度,也并未寻求其他帮助。直到半年前左右,有关系较亲密的朋友一再提醒说希望他们能带孩子去寻

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爸爸持反对意见,妈妈感觉孩子的行为和一些表现的确解释不清,她也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看待的,于是趁着暑假带孩子去了一家心理诊所,专家听完家长的报告,建议她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并开了一些儿童智力糖浆之类的药,女儿看见瓶子上的说明又听见爸爸开玩笑说她有了神经病,因此一再表示自己没有精神病并坚决不吃药。开学不久,也就是两个月前,因课堂纪律和同学关系问题被老师罚站和用某物敲头,于是出现躺在地上耍赖或小便在身上等失去理智控制的行为。自此表示不愿去上学,为此,妈妈带孩子前来咨询,她也感觉孩子的心理是出现了问题希望能给孩子帮助。

躯体方面,没有重大生理疾病,来访者没有身体不舒适感,有探索外界的愿望,动作灵活协调。情绪虽显低落,但很愿意和人交流。思维清晰,能充分表白,内容具体。

社会功能受损,与父母、老师、同伴关系相处不良。

五、初步印象

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亲子关系冲突所致情绪困扰

诊断依据:

1.按精神病诊断的三原则,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主要症状是情绪稳定性稍差,即不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害羞、紧张、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老师的当众批评使求助者有着痛苦的情绪体验,如悔恨、恼怒、情绪低落等。

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遭受的刺激强度较大,反应强烈。有短暂的失去理智控制,如:哭闹、气愤;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解脱;对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痛苦情绪被最初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映对象已被泛化。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六、原因分析

1、生物方面的原因:无明显生物因素

2、心理方面:A.存在明显认知错误:感觉不幸福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有别的爸爸妈妈有文化;父母少时间看护自己是因为家里没有别人家有钱,需要拼命去挣。

B .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与人发生冲突时常选择回避。

C.自卑心理较为明显。

D.社会关系不良,与伙伴相处不好,与人缺乏交流和沟通。

E.个性特征:内向,自尊心强,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3、社会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早期与父母的分离,缺乏父母关注,使得父母-儿童依恋关系缺乏。被老师当众罚责,在班里被孤立,家长又因此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而是再次的以简单粗暴形式对待;存在负性情绪记忆。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茹的抑郁倾向人格缺陷是从幼年时代的家庭成员关系、爸爸妈妈的离开开始的,由此形成自卑、抑郁、极端等人格特征。家庭中“父”与“母”角色的错位,爸爸自幼失去父母,性格懦弱,安于现状,生活被动,家庭观念淡漠,下班后可不

顾独自在家的仅三、五岁的女儿而去打牌,妈妈却要家里家外地忙,还长年累月加班无数,看到女儿得不到爸爸的照顾自己又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为此常有争吵。妈妈文化虽不高但较独立,肯吃苦,有生活目标和较强的家庭观念。在生活中的重压下求助者母亲常常会将对丈夫的不满在求助者做错事时对她赘述、埋怨。并将求助者所做的错事也归结到此类评价中。这样的家庭结构致使其从小缺少父亲的“男子”榜样,缺少异性的榜样,在她的记忆中也很少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这种功能不良的家庭较缺乏对个体的关注,是易造成退缩、防御、担忧、挫败、无助的极端人格特征。也表现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当中,她总是一味地只看见别人的不足,且拿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缺点相比,尤其不能够和男同学正常交往。

咨询目标:

1、短期目标:

A.求助者的年龄较小,从生理发展的角度看且处于人生的中间反抗期,使父母正确认识求助者和家人和同学的冲突很有必要。

B.提高求助者认知能力,理智分析与外界环境冲突的原因,确认在外界环境冲突中自己和扮演的角色及其角色失调。能够将“大家讨厌我、不喜欢我”、等不理性认知,调整为“关心我”、“希望我反省和更完善”等与现实相适应的理性认知。

C. 认识家庭功能,理智分析与父母关系不良的原因,诸如“爸爸妈妈不爱我”“爸爸妈妈因为没有文化没有钱所以我现在才不讨人喜欢”等不理性认知能得以调整。

2、长期目标:

1、协助求助者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重新树立对爸爸妈妈的认识。

2、让其父母认识家庭冲突对目前生活质量的影响,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情绪,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稳定的情绪;能客观评价求助者的是与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问题,夫妻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彼此宽容地接纳对方。重建在压力环境下已经失去的温暖的亲子关系,学习新的沟通技巧,改善家庭互动模式。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方法:认知行为游戏疗法(简称CBOT)

以儿童为中心的治疗(简称CCPT);

咨询步骤:1、首先使求助者父母认识到他们参与配合的重要性,并能主动学习新的沟通技巧,改善家庭互动模式。

2、处理父母与孩子的不良情绪,通过辩论改变双方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对他人能客观评价。

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1、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孩子熟悉环境并安定下来之后,与我形成一种相互的关系。如果孩子对他人以及外部世界的信任已经受到破坏,这一阶段就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个开始阶段也是咨询工作的一部分,此时孩子的行为并不代表着他的“真实色彩”。

2、探索性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孩子自然的进入,咨询师不能迫使或推动,对孩子来说,暴露的冲突与问题,并相信我(咨询师)会接受她所暴露的内容而

不予批判或批评,通常需要很大的勇气。

3、巩固阶段:孩子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些持久性的成长,处理那些在过去曾经给她带来痛苦的事情,使其不再产生消极影响。

4、结束阶段:这是帮助孩子脱离出咨询关系的一个过程,

(二)具体咨询过程:

1、求助者情绪处于自卑、抑郁、焦虑的情况下,建议参加一些专业的行为强化训练。

2、制定心理咨询目标及计划

第一阶段,共三周,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咨询师尽可能使求助者对不愉快的情境给与再次的回顾,以渲泄压抑的情绪。对于内向性格的人来说,这一阶段渲泄得越彻底越好,这不仅可以使求助者体验到久未获得的轻松感,也可以使咨询师从中找出来询者情绪和认知问题的症结。由于面对的是儿童初期主要是通过画画、玩游戏、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初始访谈的。

第一次咨询:(2005年11月5日)

第二次咨询:(2005年11月12日)

第三次咨询:(2005年11月19日)

第四、五、六次咨询:(2005年11月26日、12月3日、12月10日)

咨询会谈摘要:略

这是一个求助者自我理性思考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的一种交互性游戏和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不理性的想法“他们根本不愿和我交流”,改变认知,要认识到主动地去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为终止期,共两周,每周一次,一次一小时。

咨询进行到第三阶段时,求助者的妈妈很高兴地告诉咨询师在这段时间感觉孩子不再那么钻牛角尖了,有一次她打碎了罐子的盖子,她不仅自己去清理最可喜的是居然表示心有歉意,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求助者也表示心里轻松了许多,感觉到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待事情的糟糕心情。也表示咨询结束后她也将回到学校,但希望每周能收到一次咨询师的电话。同时两人都有顾虑说如果结束了咨询不知对方还能不能够保持现在这样良好的状态,表现出较多的对咨询师的依赖。因此,结束阶段咨询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并针对这个困惑做一交流,达到互相理解、共同努力

情绪管理案例

情绪管理案例 经历周末两天放假后,新一周又开始了,星期一早上,当我正兴致勃勃地上着课时,突然,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这时我的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真想没收他的作业本,狠狠的批评他,但是看到其他同学认真、专注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这么做了,那么我伤害的不仅仅是这个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其他学生宝贵的上课时间。 于是,我首先控制住自己,深呼吸,尽量不让自己发脾气,也不要激动,因为这事发生在课堂上,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学生和上课的进程,我走到他的身边,然后轻轻地敲了一下他的课桌,示意他停下来,不要再写作业了。接着,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并且在讲课时,也同时注意该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继续写他的作业了,。这时正好碰到有需要提问的问题,于是我向他提问,促使他保持注意力,一会儿又再次走到他身边,站在他旁边进行讲课。 这节课结束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好好的谈了谈,告诉他这样学习不是好习惯,在上语文课时做数学作业,或者上数学课时做语文作业,这样看起来你好像比别人更用功、更努力,其实不然,你会比别人收到更少,反而,成绩会下降,因为在上语文课时做数学作业,你不可能做到一心二用,同时兼顾语文与数学,这样这节语文课对你来说就没有一点用,你没有学到这节语文课的知识,会比别人学的更少,而作业的话,你可以在课下课余时间不上,加快做作业的速度来赶上其余同学,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不可能重来第二次,为

了你一个人重新上第二次,最后,我劝他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者开小差都是不对的。 案例分析 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深深反思.面对情感丰富,但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为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学会情绪的管理。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好情绪管理的主人呢? 一、教师要善于培养快乐地情绪。 快乐如香水一般,当你洒向自己时,周围的人同样感到它的芳香。教师要培养快乐地情绪,首先就得学会沟通。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自己与自己沟通,要经常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及时发现和消除一些不良情绪的影响,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还要学会与别人交往。在与别人交往中要学会大度,要有与人为善的诚意,不要过分计较别人的缺点,也不要要求别人尽善尽美,更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二、完备教师情绪调控机构,建立教师情绪宣泄室。 教师情绪调控机构应采取措施,鼓励有情绪有问题的教师克服自身心理压力和世俗眼光,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教师情绪的相关知识。建立教师情绪宣泄室,是为了教师能够在这里畅所欲言,让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释放,进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教师的教育在

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佛山一中李绮萍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lert Ellis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其核心的理论是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beliefs),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是外部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结果,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并不这么认为,它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如果我们对诱发事件的信念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行为是适应的,否则,非理性的信念就会产生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人体的认知系统产生的非理性、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那在心理辅导中,如何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呢?首先得找到不合理的信念,并有效地进行辩论。在进行合理情绪治疗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咨询员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易在外层转圈子而难以深入。初学者使用此法往往不得要领,关键是找不到不合理的信念,感到辩论无从下手。 寻找求治者不合理的信念,可先从ABC模式入手: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渗发性事件A; 第二,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即找出C; 第三,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况,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着手,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 列出来。而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一个个去找,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 其次,辩论中的积极提问能促使患者的主动思维。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所应用的辩论的方法和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同出一辙。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正是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对方的认知发生某种改变,直至逐步放弃其不合理信念。 这一疗法简要地说就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来访者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替代不理性的思维方式,以理性的信念替代不理性的信念,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理性信念对他们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人的不合理信念表现为苛求和必须,体现在方方面面,数不胜数,但正如Ellis总结的那样,归结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的苛求;第二是对别人的苛求;第三是对环境的苛求。以下以高中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为案例,谈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方面的应用。 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小J同学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她因复习、考试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被一些事情分心而烦恼。导致她分心的事情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在环境中的干扰;另一类是自己内心的干扰,如复习、考试时想到某些音乐,想到从前的事,想到“不该想的事情”。她越是想克服这些干扰,这些干扰越强烈,令她痛苦不已。她很急,因为她认为继续这样会严重影响她的复习,妨碍她在考试中的表现,影响考试成绩。 在这个案例中,其实是因为当事人对分心的苛求引起的:明明不可控制,却苛求控制。J同学认为,考试中绝对不能一心二用,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高考既然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机会,就要百分百地全神贯注。这个想法看似合理,其实并不合理。你可以请求监考老师减少走动,但你能要求旁边的同学的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没有沙沙声传到你耳

一例有关情绪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例有关情绪问题的案例分析 王克丽 杨某某,女,1989年出生,身高1.65米,长的很清秀,披肩发,肤色稍微有点暗黄。说起她的经历来老是哭。通过她本人的陈述,她是从五年级就离开父母与奶奶一起生活,一直到现在,每次回家都是在寒暑假。自己总是觉得没有人管没有人问,心里有很多的委屈也没人说。看的出来她是很内向的一位姑娘。当她进入咨询室的那一刻起,她就没有笑过。她说自己是整个家族中最听话的一位姑娘,在家务活方面每个孩子都不如她,家族中的人都拿她做榜样。但是她感觉自己很自卑,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就老是感觉别人都看不起她。心情很沉重。面对这种情况他只好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 第一次咨询: 十二月四号她如约来到心理咨询室和我第一次见面。 “非常感谢你对我们中心的信任,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你吗?”我问道。 她看了我一眼,对我说:“我现在很烦,就是想呆在屋里没有人管我,我也不去工作,什么也不干就是在家里上网聊天我就好受些。我很烦奶奶每次都来我的卧室问我在干什么,我特别讨厌她。”“这种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我问道。 “大约有一个多月了,前段时间我在县医院里实习还行,并没有感觉很无聊,但是从那段时间我准备参加大市里的工作招聘考试的时候,我就不想去上班了。我是学临床的,现在临床专业的人特别的多,我真的感

觉自己无地自容。在我的小卧室里我就是不想出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前来咨询。” “你家里姊妹几个?” “在我上高中那年我妈妈又给我生个妹妹。我很讨厌她。我真的是不喜欢她,她把我父母的爱全部夺走了。我真的很生气。”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我五年级就不在爸爸妈妈身边。在我小的时候我爸爸经常打我的妈妈,我很替我妈妈难过。妈妈那么累他还打她。家里的一切家务都是妈妈一个人操持的,爸爸就知道回到家里一坐,要么看电视,要么看报纸,从来都不帮妈妈干活。为此我也经常和爸爸吵架。现在不是很经常回家,总是觉得和他们很陌生似地。爷爷在的时候他很疼我的,爷爷今年的二月去世的,当时我还在大学里,没有能看上爷爷一眼,我很遗憾。”这时候她也是在暗暗的流泪。很是伤心。看到她的这么的伤心,我就用意象对话的方法来给她做了治疗。我就让她闭上了眼睛深呼吸,想象他现在到了一个洞里。她告诉我他想在这个洞里永远的不出来。我问她这时候有个人过来,你会希望是谁? 她告诉我谁也不想,我不想任何人来打扰我宁静的生活。我告诉她你要是不想出来可以在洞里呆一会,但是不要呆的时间很长。这时候她哭得更伤心了。慢慢的等她情绪缓和了我们才又开始。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我又进一步的了解到她很怨恨他爸爸的原因,就是爸爸也不去给他找工作,每次别人有事情他都会帮忙,但是就是我的事情他从来都不放在心上,这是我讨厌他的一点。他从来都是对我不管不顾,别人的事情是事情,而我的事情就不是事情。每次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就特别的生气。

(情绪管理)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最全版

(情绪管理)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儿童生理上都存在壹定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壹半之上的智障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表当下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1-2]。许多从事智障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发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且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对三个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且提出了为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智障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单壹存在,但大多数是合且存在的,加上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理解和领悟能力差,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分析三个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和大家共同探讨。 1.1案例1唐唐,女,20岁,智商38,中度智力残疾。因被教师发现上男厕所、扒男生裤子、见男生隐蔽处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班主任反映唐唐近壹周来喜欢去男厕所见男生小便,被男生发现后不但不回避反而大笑,情绪亢奋,有时在教室里公然去扒男生的裤子见,在同学中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 心理辅导方案:唐唐为中度智力缺损,有壹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平时不爱说话,合作性差,因此主要采用解释性心理辅导和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消除她的不良行为,以免在学校造成更大的影响。计划每周约谈3次,每次60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由心理教师对唐唐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明确告诉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允许的,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很羞耻。且进壹步解释为什么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告知唐唐男女俩性的区别,对她进行性健康教育。同时建议班主任平时见见唐唐此行为应立即给予终止,如果当天没有发生此行为则给予表扬或奖励。在辅导过程中唐唐合作性较差,很少说话,也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经过壹周的约谈后,唐唐的性行为异常得到控制,但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发脾气、无端哭闹、不愿上课、坐在地上不肯起来,教师越劝越严重,大声哭叫;晚上睡眠差,半夜起来活动,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在心理辅导室也无法安静下来,处于兴奋状态,或哭或笑。情绪问题维持几天仍难以控制,和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说明唐唐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配合药物控制情绪。通过观察,唐唐服药半月后情绪逐渐稳定,性行为异常也未再出现。 小结:智障儿童需要层次发展缓慢,达到的水平低,对较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少,而原始的本能需要亢进,性行为异常在智障学生中比较常见。智障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意识较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大、智力缺陷重度较重的智障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就公然手淫,令教师很棘手;智障女孩中仍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性行为异常[3];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智障学生中也比较常见。此例中唐唐已成年,开始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异常,通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干预后得到改善。但由

幼儿情绪障碍案例分析

幼儿情绪障碍案例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儿情绪障碍案例分析 梓豪在小班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平时他的表现就很“突出”,非常好动。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偶尔会停下动作,但过一会老毛病就又犯了。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喜欢跟他一起玩。 事件一:在学习新早操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在跟着老师的动作模仿起来。只有梓豪一个人满教室到处跑,一会滚地、一会玩音乐室里的乐器。 事件二:吃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喝汤,唯独他一个人拿着调羹在敲饭碗,把调羹也玩到掉在地上。 事件三:梓豪在家里是爷爷奶奶带的,家里的药箱都放到高柜子上的。他曾经爬上柜子拿过爷爷的高血压药吃了10几粒,导致要到医院洗胃。 事件四:有位小朋友准备要坐凳子,被梓豪拉开了凳子不知道,屁股摔了一块淤青,被家长投诉,并完全没有悔意,只是站着没有表情。 分析: 1.成长背景对他发展有一定影响。家里只有老人,监护人文化背景低对孩子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 2.缺少沟通。梓豪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这使得孩子内心比较孤独。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 3.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物、动物,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4.注意力不集中,过于好动,很难坚持一件事情5分钟以上。 对梓豪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明显有所好转。 方法: 1.体验成功。梓豪活动时不是很积极,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在活动中。但有一次,老师在组织社会活动时,讲到农民耕地需要什么?他居然主动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心极了。这以后,每当讲到一些他生活中的经验他都特别积极、认真听课。这是一个良性的转变。2.赏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梓豪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乐意帮助老师做生活上的工作,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梓豪,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上课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会更喜欢你。”他点了点头。 反思: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好孩子。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会他们成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不一样,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给予他

大学生情绪管理案例汇编

案例-4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长相比较秀气,善于与人交往而且很健谈,有亲和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也许正因为如此,刚进入大学我就被老师任命担任了班长职务,并有幸加入了校学生会。在别人眼里,我是非常幸运的,我也确实为此而感到很开心,是那种因为被肯定而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般在新生入学后,学校为了让新生更好地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我所在的人文学院也不例外,根据同学们的需求组织了一场新生座谈会,分别邀请了校内几位较有名望的老师来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我作为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负责联系一位心理老师。正因为如此,我有幸了解到了心理咨询的一些相关知识…… 不开心,活得很累 其实,又有谁知道,在活泼开朗的外表下,我内心深处有着多少难言的苦楚,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进入大三。不知怎么,我感觉大三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看着周围同学忙忙碌碌,我的心情却日渐沉重和苦闷……在彷徨与犹豫之后,我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下,我坦诚地向老师倾诉了我的烦恼和困惑。老师问我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我想了想,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一直觉得自己不开心、活得很累,甚至常常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意思。老师问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往事又一幕幕闪现出来……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小镇上普通的工人,我还有一个弟弟。在我的心里,多么希望我的家里能时刻充满欢声笑语啊!但事实并非如此。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之间不是很和睦,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争吵,每当这时我就充当了和事佬。尽管那时我还很小,但我会分别看着爸爸妈妈的脸色行事,并分别对他们进行劝解……亲戚邻居们都说我很乖,很懂事,可他们不知道,在我的心里是多么渴望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可以随意地玩、随意地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啊!过早的成熟给我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灰色……在我上初二时,爸爸得了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对我而言,我觉得好像没受什么太大的影响。这时,家里的一切就完全由妈妈一人撑着,我觉得妈妈真的很不容易。后来妈妈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具体是什么我并不清楚。尽管妈妈并未对我和弟弟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妈妈的不快乐。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想这件事,想今天会怎样,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我总觉得自己很笨 在学习上我很刻苦,一直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出色,在班级里经常名列前茅。尽管如此,我仍然总是觉得自己很笨,怀疑自己不够聪明。考上高中后我开始住校了,这是我第一次住校,开始有些不太习惯,后来因为和一位室友发生了矛盾,我就搬到附近的奶奶家住,直到高考完毕。我觉得自己高考时的状态并不好,考上大学完全是凭高一、高二打下的基础。与室友产生矛盾让我觉得很受挫,从那时起,我感觉特别自卑,经常会觉得不开心,心情很沉重,一直到现在。另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原先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我,却变得很讨厌学习,完全是凭借着一种责任感才坚持下去的。我妈妈一个人撑着这个家,特别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并且照顾好我妈妈和弟弟,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出息,那我妈妈和弟弟还指望谁啊?所以我现在感觉特别沉重,特别累! 我觉得自己缺少主见

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1.0理性—情绪疗法概观 该疗法属于认知治疗法体系,这一治疗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钦鲍姆(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艾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ET)”;格拉瑟(W?Glasser)的“现实疗法”。 1.1理性—情绪疗法的发展 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生于1913年。少年生过病,性格羞怯,尤其怕与异性相对。读过许多哲学书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决心自己克服掉。194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凯伦?霍妮研究所接受个人分析和训练。1953年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疗效失去信任,并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但徒劳无益。50年代提出“理性疗法(RT)”, 后与其合作者罗伯特?A?哈帕(Robert A ?Harper)决定将RT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RET)”。RET的特点是认知、行动并重;理性、经验并重。60年代RET曾采用其他疗法进行过练习。70年代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加入到RET阵营。80年代RET已经成为国际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 RET有两个研究机构,均设在纽约:“理性生活有限研究所”创办于1959年,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教育和科研组织;“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创办于1968年,是一个培训机构。出版专著、书籍和通俗读物,还出版一份名为“理性生活”的期刊。在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有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生培训,以及特别的专业进修。 1.2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 ⑴人本主义倾向 艾利斯明确宣布,“RET不可以装作是‘纯客观的’、科学的或以技术为核心的,它对人类的困难及其基本解决途径采取明确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立场倾向”。人仅仅因为他活着、存在着,就完全可以作他自己,而用不着非要做出什么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RET追求的就是一种充实的、自我实现的倾向。RET十分强调个人的意志、理性,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 ⑵教育的倾向RET具有很浓的教育色彩,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 ①在咨询和治疗的原则方面,它力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体验和感受,更有效地行动。 ②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 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甚至论辩的方式教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质疑问难,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 ③RET还专门发展出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成为“理性—情绪教育”,比较适用于青少年教育和咨询,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⑶强调理性、认知作用 理论上,RET承认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用情绪、行动方面的方法,同时更重视理性和认知的作用。 RET的基本假设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件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情绪和行为困扰. 2.0基本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案例分析

理性情绪疗法案例分析 案例: 来访者:男,22岁,大学四年级。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恶梦,持续有一个多月。 自诉:我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单位应聘,都未被录取。为什么我不被录用,因为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不是名牌的大学生,就被人看成是垃圾学校的学生。我现在没心情看书,找不到工作,四年大学白上了。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好点。 诊断: 一、症状: 心理:焦虑、烦躁 生理:入睡困难,经常做恶梦 二、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1.没有器质性病变。 2.根据心理正常非正常区分三原则,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 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排除精神病。 3.由找工作引起,没有变形冲突,排除神经症。 4.没有泛化,由现实问题引起出现了不良情绪,时间仅一个多月,社会功能受损轻 微,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 心理:1.认知问题:不是名牌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工作,大学四年就白上了。 2.情绪焦虑、烦躁 3.人际关系:与同学交往少 社会:找不到工作 五、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使来访者能够从找不到工作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自己可以更加有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去找工作。 最终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人格,使之可以去更好的生活。 六、咨询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它的中心目标是除去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而以正确的信念取代错误的信念。其中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基础理论。 七、咨询过程 1.和来访者交谈找出不合理信念是绝对化,读心术和过度概括化,来访者认为自己 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生,这是绝对化。不是名牌大学生,就被人看作是垃圾学校的学生,这是读心术。找不到工作大学四年就白上了,这是过度概括化。 2.要让来访者明白他之所以焦躁、痛苦,入睡困难,做恶梦不是因为他找不到工作 硬气的而是因为他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我用A-B-C理论找出他的诱发性事件是快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是因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生所以才找不

小学生消极情绪个案分析

小学生消极情绪个案分 析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小学生消极情绪个案分析 萧县实验小学李琳 情绪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态度的一种表现,是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后,实践活动领域逐渐扩大,情感体验内容不断丰富,积极健康的正面情绪和消极的负面情绪也随之产生。一个人有各种情绪的表现是正常的,但如果长期出现消极情绪或情绪不稳定,则会影响这个人的身心健康。小学生消极情绪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自卑、冷漠、消极、厌学、嫉妒、骄傲、放纵、恐惧、愤怒等。这些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消解,会聚集发展成为情绪问题,严重者会恶化为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应多观察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及时发现学生情绪方面的异常,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及时调整消极情绪对学习和成长的影响,使他们在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消极情绪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疏导。 一、厌学情绪 1、学生表现 每个班里总是有一部分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不注意听讲:他们只要一坐到板凳上就不自觉得东瞧瞧,西望望,伸手拉拉前面同学的小辫,用脚踢踢两边的同学,课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玩具,一支铅笔,一块橡

皮,一张纸都能让他们玩上半节课,既使老师提醒他,也是无精打采的坐在那里,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完不成,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在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厌学情绪。 2、分析原因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的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的情绪和冷漠的态度,并在客观行为上明显的表现出来。为厌学情绪所左右的小学生,在学习时大脑活动处于消极状态,思维速度慢,思想常开小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这对智力、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期的厌学情绪对小学生个性品质的影响极大。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厌学的主观原因之一是一部分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责任心。他们把学习仅仅看作家长、老师所强制下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而学习,看不到自己身上应负的责任。因此,在学习上得过且过,能少学就少学,能不学就不学。一旦遇到困难,就厌恶学习。主观原因之二是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在学习上经常处于一种失败的状态,失败后的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再加上父母、老师的指责,这样雪上加霜,致使他们经常产生学习是非常痛苦的情绪,久而久之,因自己认知能力差,在提高学习成绩的问题上总是无能为力,逐渐形成自卑心理。因此,他们一接触到学习的内容,痛苦的体验便油然而生,于是十分厌恶学习。 小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之一是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期望过高,提出的要求超过了小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小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无法达到设定的目标常常产生受挫感。客观原因之二就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

大学生情绪管理案例

案例-4 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长相比较秀气,善于与人交往而且很健谈,有亲和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也许正因为如此,刚进入大学我就被老师任命担任了班长职务,并有幸加入了校学生会。在别人眼里,我是非常幸运的,我也确实为此而感到很开心,是那种因为被肯定而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般在新生入学后,学校为了让新生更好地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我所在的人文学院也不例外,根据同学们的需求组织了一场新生座谈会,分别邀请了校内几位较有名望的老师来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我作为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负责联系一位心理老师。正因为如此,我有幸了解到了心理咨询的一些相关知识…… 不开心,活得很累 其实,又有谁知道,在活泼开朗的外表下,我内心深处有着多少难言的苦楚,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进入大三。不知怎么,我感觉大三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看着周围同学忙忙碌碌,我的心情却日渐沉重和苦闷……在彷徨与犹豫之后,我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下,我坦诚地向老师倾诉了我的烦恼和困惑。老师问我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我想了想,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一直觉得自己不开心、活得很累,甚至常常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意思。老师问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往事又一幕幕闪现出来……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小镇上普通的工人,我还有一个弟弟。在我的心里,多么希望我的家里能时刻充满欢声笑语啊!但事实并非如此。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之间不是很和睦,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争吵,每当这时我就充当了和事佬。尽管那时我还很小,但我会分别看着爸爸妈妈的脸色行事,并分别对他们进行劝解……亲戚邻居们都说我很乖,很懂事,可他们不知道,在我的心里是多么渴望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可以随意地玩、随意地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啊!过早的成熟给我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灰色……在我上初二时,爸爸得了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对我而言,我觉得好像没受什么太大的影响。这时,家里的一切就完全由妈妈一人撑着,我觉得妈妈真的很不容易。后来妈妈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具体是什么我并不清楚。尽管妈妈并未对我和弟弟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妈妈的不快乐。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想这件事,想今天会怎样,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我总觉得自己很笨 在学习上我很刻苦,一直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出色,在班级里经常名列前茅。尽管如此,我仍然总是觉得自己很笨,怀疑自己不够聪明。考上高中后我开始住校了,这是我第一次住校,开始有些不太习惯,后来因为和一位室友发生了矛盾,我就搬到附近的奶奶家住,直到高考完毕。我觉得自己高考时的状态并不好,考上大学完全是凭高一、高二打下的基础。与室友产生矛盾让我觉得很受挫,从那时起,我感觉特别自卑,经常会觉得不开心,心情很沉重,一直到现在。另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原先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我,却变得很讨厌学习,完全是凭借着一种责任感才坚持下去的。我妈妈一个人撑着这个家,特别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并且照顾好我妈妈和弟弟,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出息,那我妈妈和弟弟还指望谁啊所以我现在感觉特别沉重,特别累!

学生情绪管理团体活动

学生情绪管理团体活动 学生情绪管理团体活动 1.本课辅导的命题:面对“冲动”和自我情绪管理。 2.本训练的目的:面对“冲动”,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3.具体操作,分三个层面的活动: [活动一]分组 (1)组成6到8人的小组。用报数、游戏、身份卡、糖果的颜色等各种形式分小组。 (2)选出组长,熟悉组员。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姓名、年级专业、爱好、故乡(根据同学的相互熟悉程度来选择活动),目的是相互熟悉。 (3)为小组起一个漂亮的名字。时间限制:3分钟。 下面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思考后,小组分享,然后大组分享。 [活动二]识别并描述你的情绪 (1)当你遇到下面每项情绪,你常用一下哪三种方式表达?并用“√”表示自己接纳这种表达方式,用“△”表示期望改变表达的方式。你的同学了解你吗?你跟别人有所不同吗? 欢乐、高兴: 愤怒、生气: (2)描述自我情绪:我是一个在情绪上……的人;当……时,我会很生气;当我生气时,我常常会有……感受;当……时,我会很高兴;当我高兴时,我常常会有……感受。 [活动三]表达你的情绪 (1)当我很生气时,我会做……来平息怒火 可能的答案:骂人、摔东西、疯狂购物、吃东西、撕纸、生闷气、找人打架、找人倾诉、写日记、听音乐、砸东西、摔门、写作业、自习、运动等。 (2)准备一些小卡片,每张纸上写有一种情绪,如平时正常状态:喜悦、悲哀、恐惧、愤怒、惊奇、烦躁、忧虑、郁闷等。训练前将卡片发给每个成员,每人1张,要求每人都要将自己的卡片收好,不能让别人看到。 (3)先让一个人将自己卡片上所写的情绪按照平时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要求其他成员仔细观察,看这个人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并把观察的结果写在一张纸上。小组成员不得相互讨论。 按照这样的程序,每个成员都轮流做一次。 识别他人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 准确性准确性 情绪1 组员1 情绪2 组员2 情绪3 组员3 情绪4 组员4 合计合计 (4)评分:观察正确或基本接近(如激动和兴奋)得1分,不正确得0分;表达准确(或

情绪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情绪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小X 性别:女年龄:16 年级:初三 外形特征:身体发育健康,面目清秀,个子娇小,喜欢穿低腰宽腿裤,爱化妆,比较注重个人形象。 行为特征:动作思维较灵活,对自己的容貌特别在意(每天要照镜子几十次),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情绪控制较差,有一定的自残倾向。 性格特征:个性较强、喜怒无常、较难沟通。 二、研究目的 1、辅导个案处理好与同学及家长的关系,提高个案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克服其青春期急躁症。 2、帮助个案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能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3、帮助个案确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健康的成长。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1) 父亲:52岁,海员;母亲:52岁,退休 (2) 家庭环境一般,经个案自己阐述,父母之间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由于个案父亲的职业关系,父亲长年不在家,教育个案的责任基本由其母亲一人承担。其母亲对个案的家教较为严格,但由于母亲脾气较为急躁,甚至有时奉行“棍棒教育”,造成与正处于青春期的个案交流有一定的代沟,这也是造成个案喜怒无常,个性强烈的原因之一。 (3) 个案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初二分流到我校就读,由于住宿,平时很少回家,在家期间,由于母亲管的较严,平时较少外出游玩,内心比较压抑。在校期间,与高年级的几个男生混得较好,经常利用网络和他们进行聊天。 2、受教育情况 (1) 个案7岁进入某小学就读,学习成绩较稳定。 (2) 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起伏较大,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成绩较差,其家长曾长期为其找家教进行个别辅导,但效果不佳。 (3) 初二进入我校就读时,成绩处于班中中流水平;个案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平时课上小动作,说话现象较为严重,对于自己的成绩也并不是很在意。写得一手不错的字,担任班中

(情绪管理)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儿童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半以上的智障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 [1-2] 。许多从事智障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发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对三个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为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智障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单一存在,但大多数是合并存在的,加上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理解与领悟能力差,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分析三个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1.1 案例 1 唐唐,女, 20 岁,智商 38 ,中度智力残疾。因被教师发现上男厕所、扒男生裤子、看男生隐蔽处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班主任反映唐唐近一周来喜欢去男厕所看男生小便,被男生发现后不但不回避反而大笑,情绪亢奋,有时在教室里公然去扒男生的裤子看,在同学中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 心理辅导方案:唐唐为中度智力缺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但平时不爱说话,合作性差,因此主要采用解释性心理辅导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消除她的不良行为,以免在学校造成更大的影响。计划每周约谈 3 次,每次 60 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由心理教师对唐唐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明确告诉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允许的,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很羞耻。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告知唐唐男女两性的区别,对她进行性健康教育。同时建议班主任平时看见唐唐此行为应立即给予终止,如果当天没有发生此行为则给予表扬或奖励。在辅导过程中唐唐合作性较差,很少说话,也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经过一周的约谈后,唐唐的性行为异常得到控制,但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发脾气、无端哭闹、不愿上课、坐在地上不肯起来,教师越劝越严重,大声哭叫;晚上睡眠差,半夜起来活动,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在心理辅导室也无法安静下来,处于兴奋状态 , 或哭或笑。情绪问题维持几天仍难以控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说明唐唐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配合药物控制情绪。通过观察,唐唐服药半月后情绪逐渐稳定,性行为异常也未再出现。 小结:智障儿童需要层次发展缓慢,达到的水平低,对较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少,而原始的本能需要亢进,性行为异常在智障学生中比较常见。智障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意识较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大、智力缺陷重度较重的智障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就公然手淫,令教师很棘手;智障女孩中还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性行为异常 [3] ;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智障学生中也比较常见。此例中唐唐已成年,开始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异常,通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干预后得到改善。但由于她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行为问题受到了外界的压制,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情绪问题,通过心理辅导难以见效,最终借助药物得以改善。此例也说明对于智力水平低下学生的严重情绪行为问题必要时应考虑联合药物来进行控制。 1.2 案例 2 巍巍,男, 14 岁,智商 61 ,轻度智力残疾。因逃学 2 天 1 夜、说谎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理性情绪疗法RET咨询案例一则

理性情绪疗法R E T咨询 案例一则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理性情绪疗法(RET)咨询案例一则 一.求助者的信 我有着不幸的过去,有着不良的家庭环境,也使自己那么多愁善感,极度的敏感又脆弱,容易受伤,之所以混到今天只是所剩无几的一点点自尊。我是一个硕士生,可是太多的风浪使我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我有着沉重的家庭,老弱病残具全,我自己也有不健康的身体,只因那过分的自尊,我不敢去看病,我不详让别人知道我过去的不幸以及现在的痛苦,只因为不想受到同情,可是我又那么渴望理解和关怀。我担心精神分裂的父亲是否会做出让我无法收场的事情,我担心残疾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是否身体健康,我怕自己学习不好辜负导师的关心和希望,我害怕自己将来没有前途无法支撑这个家庭。现在我无心学习,整天昏昏沉沉。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看者同学专心的学习,我只有心里着急。每天早上5点甚至更早醒来大脑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总也无法停下来,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我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经常一个人静静发呆,越想越痛苦,不能自拔。在我连上看不到一丝笑容,我沉默寡言不合群,可是我很想合群,但总是不自主得拒绝别人的邀请。我对自己感到很无奈。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绝望,我恨自己无能软弱,为什么不象别人那么坚强和勇敢。谁能鼓励我,给我一点点精神食粮,我很绝望。分析该求助者的心身症状的成因,并制定心理治疗方案。没有一件事情让我开心,让我感兴趣,我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又懒得思考,懒得去想学习问题。我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可是我看者书本就发呆,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我觉得自己好无能好每用,对生活好绝望。 二.咨询理论基石

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资料

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 一、案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小朋是一个很不爱说话、性格相当孤僻的孩子, 在学校他很少和老师说话, 同学们和他说话时, 他也很少与人交谈, 这对同学们和他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学校老师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了解, 原来小朋在家里也是如此:小朋的妈妈是养花专业户、平日里忙于整花、卖花,一天从早忙到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小朋的爸爸又经常出差, 在家团圆的日子都很少, 所以小朋从小就很少和父母说话, 也很少叫妈妈,从来没有带朋友或同学到家里玩过,到了现在也是一个人玩。 二、资料分析与收集 (1 收集: 1、通过案主自述: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活环境,在家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可以得知有关案主和他人关系的大量情况; 还可以了解案主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2、通过对案主家人及其周围有关人员(包括同学、朋友、老师 及邻里的访谈,了解案主的基本资料及日常行为, 了解他人对案主的评价, 也可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与案主相关的资料。 3、通过观察案主,了解其言谈举止、互动方式、感情表现等情况。 (2分析: 1、家庭环境因素 由于其父母都忙于工作, 疏忽了对小朋的教育, 也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 使小朋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小朋感到孤独。 2、自我意识太强

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 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 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青少年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重视他人的评价, 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 又不愿告诉别人; 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 产生孤独感。 3、自我评价不当 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 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 容易产生孤独感。小朋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关爱等原因导致其自卑心理, 不善于与人交往, 缺少朋友,使得他产生孤独感。 4、缺乏交往技巧 人际交往需要真诚、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小朋因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不能与人交往,也使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没有良好的形象。 5、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障碍常常诱发人际孤独。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联的是 害羞和恐惧,害羞和恐惧会使人产生逃避行为, 从而避开与人交往的情境,离群索居,封闭自我。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有可能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体验。小朋由于早期的成长经验, 从小就和父母很少沟通, 久而久之也让小明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 使得其现在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孤独的心理。 三、理论 1、米德的自我理论: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有两类:一类是概化他人,另一类是重要他人, 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中心人物,如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对个人的态度、观念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 并对个人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来自

情绪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一)要不要管理好情绪 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当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40根钉子。慢慢地,男孩可以控制他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所以每天钉下的钉子也跟着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一些。终于,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于是,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告诉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看看那此围墙上的坑坑洞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从前的样子了,当你生气时所说

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很难弥补的疤痕,有些是难以磨灭的呀!”从此,男孩终于懂得管理情绪的重要性了。 你现在的心情如何!是欢乐、烦恼、生气、担心、害怕、难过、失望或者是平静无常呢?还是你根本不懂自己的心情!一早起来,也许你看到阳光普照而心情愉快,也可能因为细雨绵绵而心情低落;你也许因为逃课没被点到名而高兴,然而考试快到又让你担心;谈恋爱的你,心花怒放,失恋的你却又垂头丧气……我们拥有许多不同的情绪,而它们似乎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然而,有情绪好不好呢?一个成功的人应不应该流露情绪?怕不怕被人说你太情绪化?所以宁愿不要有情绪……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存情绪本身,而在情绪的表达方式,如果能以适当的

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度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通常因为面子、情境等场合因素所致,我们会不自觉地在他人面前隐藏真实的情绪,或者我们会将强烈的情绪转换为较不具杀伤力、震撼力的方式表现,而只让别人看到一部分真实的情绪,这都是非常符合社会规范、十足社会化的行为表现。或许我们未必完全清楚自己有这样的行为表现,但是我们确实是适宜地掌握自身的情绪,决定了合适的呈现形态,在不扭曲事实的情况下,在掌控范围之内,我们作出于人、于己皆恰当的决定与行为反应。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些行为都是经过自己抉择、决定的结果,进而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则不必要的情绪问题便可以减少。问题是,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