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研方法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研方法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研方法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研方法论》-

《科研方法论》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概念(1-2)

1、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

2、12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思想,认为科学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从而与神学区分开来。

3、《不列颠百科全书》对“science”的解释是“任何涉及真实世界和它的现象的知识系统,这一知识系统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化的实验。

4、科学活动不是人和对象“两体”,而是科学共同体、科学范式和特定的客观对象三体活动,是一项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

(p3)5、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科学的三条划界标准:第一,方法论认识;第二,令人信服的确定性;第三,普遍有效性

6、科学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p4)7、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在于:科学史全部真正哲学的条件,任何从事哲学思维活动的人都必须熟悉科学的方法。

(p4)8、科学按照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9、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规律性认识,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概括与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0、自然科学包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它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11、社会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12、我国教育部讲科学研究定义为: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事实或未完全了解事实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的时间活动。它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以推动科学的发展,或解决工程技术中的问题。其结果必定是在科学技术现有水平上的进步。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只能以是否取得了新的结果来衡量。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认识世界。它要求认识和掌握研究对象的新特点

和新规律,发现新对象,新领域。

(第6页)13、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就表现为创新性和继承性。

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7页)14、从研究过程看,科学研究的类型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15、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

16、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

17、从研究性质看,科学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

18、探索性研究是指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19、从研究方法看,科学研究可分为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20、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一种受控的研究方法。

21、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步骤

(8-9页)2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确立科研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得研究数据与资料,对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申请专利、应用推广研究成果等。

23、确立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首要环节。

24、设计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科学实践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科学地设计研究方案是科研选题实现的关键保障。

25、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26、科学是与“前提真,结论必真”这样一套演绎逻辑密切相关的,这就是古典唯理主义的演绎方法论。

27、科学方法论就发展趋势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逻辑主义方法论,历史主义方法论,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并重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28、逻辑主义方法论包括维也纳学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提出的逻辑证伪主义。

29、逻辑实证主义强调归纳逻辑的重要意义,认为科学知识的主体是由观察所提供的可靠

的(真的)证据通过归纳而建立起来的。

30、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原则是,一个系统只能作出可能与观察相冲突的论断,才可能看作是科学的,即可证伪性。

31、库恩否认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理性可以还原为任何一组显而易见的方法论规则。

32、库恩在方法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概念之上:范式、不可通约性、革命。

33、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就是在克服波普尔“理性重建”和库恩“历史再现”的片面性基础上,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论。

34、逻辑主义学派主张科学发展过程的合理重建,但他们忽视科学史的实际。历史主义学派注重科学发展的历史再现,但他们否定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希望把这两者即“逻辑的重建”和“历史的再现”结合起来。

35、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概念是受库恩“范式”这个概念的启发而提出的。

36、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层次:A第一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B.第二个层次是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一般方法是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对各门学科研究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C.第三个层次是适用于某一科学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37、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38、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演绎法、归纳法、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现象学、阐释学

39、演绎法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即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40、归纳法出自培根的《新工具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40、培根首次提出了整理和分析感性材料的三表法,即具有表、缺管表和程度表。

41、辩证法:A黑格尔分析了历史理性与历史主义,创立了辩证法,B它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2、辩证法有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3、实证主义:由孔德创立,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44、罗素继承了实证主义思想,并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思想。

45、现象学:由胡塞尔创立,这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46、阐释学:由伽达默尔创立,是一种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它允许被描述作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

47、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并称为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

48、数学方法:根本特点在于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种量、量的变化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49、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素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优化的处理与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0、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A人文社会科学注重研究人的活动、意识和社会现象,B自然科学注重的是对具有自在性的自然客体的研究,C人文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不能复制的特点。

51、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联系:从认识论来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要获得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都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要正确地实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52、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反应,他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反映形式。它是大脑通过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

53、科学思维被定义为形成于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54、科学思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客观性,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科学领域的思维,是围绕求得科学答案展开的思维;三是采取理论思维的形式,它是指正确思维和高效思维。

55、科学思维与一般思维都是以人脑作为思维的物质基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都是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这样一个认识过程。

科学思维方式:抽象、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反驳、想象、直觉。

56、抽象: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等一系列的整理、加工、改造和制作的过程。

57、概念:是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并且能够用语言、符号表述其本质特征。

58、判断:判断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59、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60、假说: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这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就是假说。

61、论证:论证是根据已知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方式。

62、反驳:是指已有的理论或学说举反例以论证其谬误或不完备,它和论证是论证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63、想象:想象是人类的一种智能,在认知学中,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4、直觉:直觉是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65、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是科学思维运动获得成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66、理性思维是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经过界定概念、客观推理、科学判断后形成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

67、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科学抽象是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68、科学观察共分为两类,即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69、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以纯粹、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

70、科学的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方式。

71、科学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单位,也是科学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

72、逻辑思维方法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运用逻辑工具对思维内容进行抽象的推理的思维活动。

73、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中最普遍、最基本得一种类型。

74、比较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对象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基础之上的,是找出客观对象之间的共同特点和相异之处。

75、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

76、分析是指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中,分别研究事物的各种矛盾,分析不同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以及矛盾着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属性。

77、综合就是把分析中得到的关于客观对象各个部分的认识按照其内在联系在思维中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

78、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79、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80、创造性思维方法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辨证统一;二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化综合。

81、直觉:是指不通过有意识的推理,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的快速识别。

82、灵感:是指在某种信息激发下,认知主体将处于饱和状态的各种相关信息有序地排列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和理论。

83、顿悟:是指对认知主体通过变换情景结构,摆脱不成功的思维定式,从整体上迅速地洞察问题的实质,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84、直觉、灵感、顿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顿悟是直觉和灵感的中介,灵感通过顿悟而达到直觉。

85、系统性思维方法的四个特征:(1)整体性(2)最优化(3)综合性(4)动态性

86、科研素养:是指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上、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素质。

87、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依赖于长期的观察训练和知识的积累。

88、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是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条件。

89、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四种:?是多角度分析方法?是对比分析方法?对立面分析方法?是历史分析方法

第二章科研选题

(p31)1、科学研究的首要环节就是进行科研选题,即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

(p31)2、科学问题的识别,是指从已经发现的问题中辨认或鉴别出科学问题。科研问题的识别,要么对已有科学思路的沿袭并进行横向拓宽、纵向拓宽,要么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质疑和突破,要么就是提出既定科学成果无直接关联的问题,但无论是何种提问方式,都不会与有关的知识背景相脱离。

(p32)3、科研人员发现科学问题的途径:A从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中发现科学问题。B 从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中发现科学问题。(18世纪,燃素说)C从多种假说之间的差别

和对立中发现科学问题。(在光学史上,对几何光学的现象范围,波动说和微粒说)

D从一种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中发现科学问题。(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E从不同学科的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中发现科学问题。(生物进化论和热力学)F从追求理论的普适性和逻辑简单性的需要中发现科学问题。(跨文化语境中对理论的反思)G从对新假说或新事实的检验中发现科学问题。(对牛顿力学的检验)H从生产和实际生活需要而提出的实用技术性科学问题。(18世纪蒸汽机在英国得到广泛使用)(32页)

(p32)4、例如,对光的本性问题,人们根据光的衍射、干涉等试验得出光的波动性,根据光压实验、光电效应得出光的粒子性——从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中发现科学问题

(p33)5、例如,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就是由于数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暴露了原有理论的局限性,每次研究都大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从一种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中发现科学问题(p34) 6、例如,对牛顿力学的检验发现,天王星的实测轨道与按牛顿力学所计算的理论轨道不符,由此引出的科学问题导致了勒威耶的假说并通过伽勒的观察发现了海王星——从对新假说或新事实的检验中发现科学问题。

(p35)7、发现、确立和正确表述科学问题,是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工作中的第一关键性任务。科学问题界定的实质,就是要分析清楚科学问题不同于非科学的观念姓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如何界定科学问题,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问题就是疑难,就是矛盾。按产生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简单问题、科学问题。

(p35)简单问题是指由简单的无知而不是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提出的问题。

(p35)8、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p35) 9、科学问题的特征共六个:范域性、待解性、可证性、明晰性、层次性、联系性(p35)10、范域性,即问题的归属性。问题的归属性就是问题在客观上所涉及的人类活动领域。

(p35)11、可证性,即问题的可验证性。可验证性就是对问题的解答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加以经验或实验检验,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验证的论断。

(p36)12、明晰性:是指问题的明确程度、具体程度往往同一定的背景知识相联系。

(p36)13、层次性:是指科学问题递进上升的层次性,决定和制约着科学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连续性、前进性,使其呈现出一个由“个别科学事实”到“特殊经验定律”再到“一般理论原理”的递进发展过程。

(p37)14、从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类型出发,根据科学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科学问题进行分类:A基础理论研究问题和应用研究问题。B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C是

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怎么样的问题。D常规问题和反常规问题

(p37)15、基础理论研究是指以探索未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主要目的的科学活动。

(p37)应用研究是指围绕重大或广泛的应用目标,探索新原理、新方法,开拓新领域的定向性研究。

(p37)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由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劳丹提出,

(p37)经验问题:是指人们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自然现象感到新奇或试图进行解释问题。

(p37)经验问题可以分为三种:①未能解决的问题(是潜在问题,具备实验条件和适当的理论来判定该问题时才转化为实际问题);②已解决的问题;③反常问题

(p37)概念问题分为两种:①内部概念问题;是指理论内部出现的矛盾,逻辑上的不一致,基本概念含混不清等。②外部概念问题,是指同一领域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或理论与外部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等不一致产生的问题。

(p38)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怎样的问题。根据求解的类型对科学问题的划分。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都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例如:这个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是多少,质量和能量能守恒吗?一个绝对光滑的圆球在无摩擦的水平面上会怎样运动?为什么

(p38)常规问题和反常规问题,根据内容性质的划分。

(p38)常规问题是在维持原有理论的基本原则及框架的前提下提出的有待解决的疑难问题(例如19世纪末,根据经典电磁理论)

(p38)反常规问题是在怀疑、拒斥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待解决的难题。(例如经典物理学,两朵乌云)

(p39)科学研究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在科学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和如何选择课题的问题。

(p39)科学选题,即确立科学研究项目的名称,是指某一学科领域中尚未认识而又应当探索、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确定研究方向即主攻方向;二是选择研究课题即突破口。

研究方向是指科研人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领域,是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研究课题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提出问题,二是在众多问题中选择形成课题。选择研究课题的总体思路如下:通过对初步拟定的科研领域中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在对本门学科最

新进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中产生课题,了解不同学者的思路特点及研究倾向,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水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和萌发个人见解,建立创新的基础。

(p40)在邹承鲁院士《我的科研之路》中,根据方向范围的大小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分为三类:首先是科学研究的总方向例如,(2010年国家基础研究重大科学研究支持方向);其次是各级单位的主攻方向;(主攻方向三方面:一是我国当前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二是由我国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所引出的基础理论或前沿科学技术的探索。三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最后是科研人员个人的主攻方向。

(p41)科研方向在选题中的作用:(1)导向性作用:有研究方向才有学科视角(2)开拓作用:有了研究方向才有学术定位(3)积累作用:有了研究方向才有学术承续

(p41)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原则:①需要性原则:是指科学研究应选择符合学科理论发展、技术创新发展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实践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其成果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②科学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必须有科学事实、科学理论与技术原理等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将选题置于当时的科技背景和社会发展时代之下。

(p42)科研选题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要求选题必须有依据②选题要符合客观规律③选题的科研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正确处理好接受与突破、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使科研走上正确的开放发展道路。

(p43)可行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必须根据实际具备的或进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来确定,才有预期完成的可能性,体现了科研工作的条件性。

(p43)优势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和确定科技创新课题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宏观优势和微观优势,扬长避短。

(p44)效益性原则是指选题过程中,既要合理分配科研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着眼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

(p44)正确的科研选题方法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构建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能扩展和深化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辨识水平。

(p44)科研选题的方式有四种:?查阅文献选题?从观察研究和考察现实需要方面着手选题?从科研管理和规划中选题?从直觉思维或意外发现中选题

(p44)科研选题的步骤:(1)课题调研(2)初选研究课题(3)深入和广泛搜集资料(4)目标分析、创立科学假说或建立模型(5)课题论证(6)课题确定

35、指令性课题是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考虑全局或本地区公共事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研课题。

36、还有一些对某些特殊需求提出并确立的课题,如专项研究课题、委托课题、自选课题等。委托课题属于横向课题,具有面向技术、灵活广泛、周期较短且资金额度较大等特点,委托者以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自选课题是指研究者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经验与喜好选定的课题。

(p47)科研方案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科研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预订目标的实现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效率、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p47)37、研究方案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研究什么问题②怎样开展研究③预期的成果是什么。

(p47)38、研究方案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释义、课题研究假设和课题目标、科研研究的实施步骤等。

(p48)39、课题释义是要求阐明课题的含义,是对“是什么”的回答。所谓内涵是指这个课题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要素。所谓外延是指这个课题的范围有多大。

(p48)40、课题研究的假设,假设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某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结论,是对某种尚待建立的变量关系的推测。科研人员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什么是假设假设的作用假设的表达方式。

(p48)41、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是一个从准备到操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局的实施过程。

(p49)对课题的论证与评价,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根据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证即:论证课题是否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需要;是否有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课题在理论和方法上是否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

(p49)44、对课题的评价的两个方面:可行性评价;价值评价。

(p49)45、价值评价是指主体对一定价值的肯定(或否定)、评估、预测、计量和权衡,是价值意识的对象性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p49)46、评价方式有两种:系统论证;综合评价。

(p49)47、系统论证的主要内容有:①国内外研究对该课题涉及的领域和研究动态;②本人所确定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效果;③为达到目标所设计的研究方案;④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自己尚无把握的问题;⑤有条件的可采取专题报告的形式,没条件的可以单独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寻求指导。

(p49-50)48、综合评价是在对几种不同的选题方案进行系统论证的基础上,综合各项目的评定情况,判定各课题方案的整体情况,然后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选题方案。(p49)、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课题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是否符合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要求;对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是否正确;课题的论据是否充分;②课题的科学技术意义和经济价值如何③课题的初步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是否先进、合理、可行④课题的最后成果是否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⑤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人员能否胜任课题的研究任务。

(p49)50、有些重大课题,除了系统论证与综合评议外,必要时还应当进行先期研究,试探一下可能性,然后才能做出最后决定。

(p49)51、评价标准是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的界限。

(p49)52、评价标准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人的需要和利益、客观对象的属性和标准。

(p49)53、科研选题评价必须遵循以下标准:事实标准、需要标准、逻辑标准。

(p49)54、评价过程中的权重则表示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

(p52)科研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p52)55、相关要素的修改:?课题名称与研究目标的修改?关键概念的界定?研究假设的确定(规范表述的假设至少应具备以下标准:一是说明两个以上变量关系间的期望关系;二是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三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

(p52)56、课题名称既要清楚、简短和准确,更要体现研究内容、方向,限定研究范围。(p52)57、研究目标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整理

文献资料反映了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是科研人员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马克思:科学研究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又部分地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

(p53)1、资料是对人类所创造的科学知识,文化思想和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一切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统称。(王力)

(p53)2、资料是研究过程观点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成果阐述的重要依据。

(p54)资料室科研的成炊之米,是选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科研的速度和有无成果的问题。资料收集是科研人员的一项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科研工作质量。资料的作用:一可以更具

体的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是选题的基础。二可以阐述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三可以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四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五可以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六可以找到他人的成果进行参考并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

(p54)3、资料的分类: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

(p54)4、直接资料: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观察、体验、感受、实验、调查而得来的资料

(p54)5、间接资料:是指人们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及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而获得的信息资料

(p54)6、原始资料:是指研究者就当前的研究课题而收集整理的资料,具有直观、具体、零碎等特点

(p54)7、二手资料:是指在该课题的调研之前已经存在的、自己或他人为其他目的收集到的相关或不相关的资料

(p54)8、二手资料是最理想的收集对象,因为二手资料快捷、高效而且成本低廉

(p54)9、二手资料按照性质分:1宏观市场信息资料,2微观的环境信息资料,3企业的直接环境信息资料

(p54)10、二手资料按照载体分:1印刷资料,2电子资料,3口头信息资料

11、某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销售记录、合同、发票、存货记录等属于二手资料

(p55)二手资料照获取来源可分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二手资料的获取来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途径:一、组织内部二、政府及其统计机构三、报刊、书籍四、计算机数据库五、互联网

(p55)12、资料收集的要求:1数量要求2内容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3时间要求(了解科研方向发展的最新动态)4管理要求

(p55)13、数量要求,资料收集的范围一般包括:1基础性资料2前沿性资料3灵感性资料或触发性资料。

(p55)14、对资料管理的最好方法是分类。

(p55)15、分类的益处是随时可以快速检索、快速使用。

(p56)16、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1访谈法2问卷法3观察法

(p5617、访谈法是收集资料时运用最广泛和普及的一种方法,

(p5618、访谈法是访谈者与被访者通过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p5619、问卷法是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分为结构

型(封闭式)问卷无结构型问卷以及混合型问卷

(p5620、观察法是直接感知与纪录正在发生的一切同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有关的社会事实的一种调查方法。

p5621、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①文献资料筛选②报刊剪辑分析③情报联络网法④检索工具查找法⑤互联网搜索

p5622、文献资料筛选:是根据科研人员的阅读目的,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资料。

p5623、报刊剪辑分析:是科研人员从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报刊杂志上所刊登的文章、报导中,分析和收集信息。

p5724、情报联络网法:是科研人员通过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或国外有限地区内设立的情报联络网搜集信息,获取对自己课题有用的资料。

p5725、检索工具查找法:是科研人员通过一些搜索引擎、相关网站、数据库等收集检索课题所需要的资料。SCI科学引文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EI工程索引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p5726、资料的鉴别和整理工作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资料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步骤,是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p58资料的鉴别: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评价、取舍,找出研究课题真正需要的资料p58鉴别资料需要注意:1要鉴别的资料是否真实准确2鉴别资料的价值3要鉴别资料是否全面4要鉴别资料是否创新

p59资料整理就是将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变成能说明事物过程或整体,显示其变化的轨迹或状态,论证其道理或指出其规律的系统的信息资料。

p59资料整理的原则:①真实性②准确性③完整性④统一性⑤简明性⑥新颖性

p60资料整理的步骤:首先根据信息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其次进行资料汇编再次进行资料分析

p6129、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从有序的文献集合中检出所需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p6130、所谓文献:是指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作为记录手段,将信息记录或描述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能起到存贮和传播信息情报和知识作用的一切载体。

p6131、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

p6132、文献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33、按照文献内容加工深度不同划分:1从零次文献2一次文献3二次文献4三次文献是一个知识内容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到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

p6134、零次文献:是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

p6235、一次文献:是指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科研、生产、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

p6236、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是一次文献

p6237、一次文献具有以下特点:1独创性2实用性3复杂性

p6238、二次文献:是指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成为系统

p6239、二次文献特点:1浓缩性2汇集性3系统性

p6240、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

p6341、三次文献特点:1时新性2权威性3实用性4条理性

p6342、按照文献载体形式不同划分:①印刷型②缩微型③声像型④机读型“电子型文献”

⑤实物型

p6343、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随身携带,方便阅读,缺点存储密度小体积大特点的是——印刷型文献

p6344、体积小,存储密度高,便于收藏,保存期长的是——缩微型文献

p63-6445、一次文献(印刷型文献)的出版类型通常分为十大类:①图书②连续性出版物③会议文献④科技报告,⑤专利文献⑥标准文献⑦学位论文⑧产品技术资料⑨档案⑩政府出版物

p65检索工具是指用以报导、存储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具有五个条件:明确的收录范围;完整明了的文献特征标识;每个条目必须包含有多个检索意义的文献特征标识,并标明供检索用的标识;全部条目科学地、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索引部分,提供多种必要的检索途径。

p6546、文献检索工具一般具有存储功能,即把有关文献的特征著录下来,成为一条条的文献线索,使其具有系统化

p6647、文献检索工具按照著录形式分:①目录型检索工具②题录型检索工具③文摘型检

索工具④索引型检索工具

p6648、目录型检索工具: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用来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p6649、题录型检索工具:以单篇文献为基本著录单位来描述文献外表特征(如文献题名、著者姓名、文献出处等),无内容摘要,是快速报道文献信息的一类检索工具。

p66 50、文摘型检索工具: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补充和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p6751、索引型检索工具:是根据一定的需要,把特定范围内的某些重要文献中的有关款目或知识单元.索引按所检索的文献类型主要分为:目录索引、专题索引、主题索引三种形式p6752、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美国费城创办,创办人为加菲尔德。

p6753、《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

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A英国科学文摘

p6754、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我国和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的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55、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

P6956、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P69文献检索方法一般分为手工检索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法

P6957、手工检索方法:是指直接利用印刷型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包括直接检索一次信息源的“直接检索”方式和利用手工检索工具获取信息线索的“间接检索”方式。

P6958、间接检索分为三种:①工具检索法②追溯法③综合法

P6959、工具检索法:指利用传统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线索,再依据所获线索查找原始文献全文,也称常规法

P6960、工具检索法是最主要的检索方法。

P6961、工具检索法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P6962、顺查法: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P6963、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索引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

P6964、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P6965、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而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引文”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情报来源的方法。

P6966、综合法:又称为循环法,既要利用检索工具进行常规检索,又要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检索,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

P706867、计算机检索方法的主要方法①布尔检索②截词检索③原文检索④聚类检索P7068、布尔检索:是利用布尔逻辑算符进行检索词或代码的逻辑组配,是现代信息检索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P71文献检索流程:一分析科研课题,明确检索目的;二、选择检索工具;三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四、查找文献线索,索取原文。索取原文的方法有:查检馆藏目录,借阅原始文献;利用数据库:利用作者的通信地址联系获取全文

P7169、文献整理是指用科学方法把收集到的杂乱无序的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以便存贮和及时提供利用。

P7170、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贯穿整个研究的始终。

P7271、依据文献的重要程度,文献阅读的方法分为:1略读法2选读法3研读法

P7272、从文献阅读对研究人员的意义角度,依据文献的检索主体,即印刷型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可将文献阅读方法归类为:印刷型文献阅读法和网络型阅读法P7273、略读法不是大略地看一遍,而是用快读法对检索到的文献首先浏览一遍,大致了解每一篇的内容;

P7274、选读法是根据文献标题和摘要,确定主次,主要的先读,次要的后读,或只选取文中有用的部分读;

P7275、研读法就是对重要的文献要重点阅读,充分地理解内容,并从中选取自己可用的材料,把有用的内容加以摘录。研读文献的程序是:

P73 76、印刷性文献阅读线路是链状的。

P73 77、网络文献的阅读路线基本上是按树形结构流动。

P7478、文献阅读的具体要求:①阅读需动手②阅读需思考③阅读需比较④阅读需全面P7579、文献整理的意义:①有助于走出文献资料分析的困境②有助于保持对文献资料的理论敏感性③有助于对理论的深刻认识

P75文献整理过程:写批语做记号;做简要记录;编写提纲、摘要、摘录;写综合评论。

P7780、文献综述:是指作者针对某一课题,通过广泛搜集、阅读、整理、分析有关国内外文献,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P7781、读书报告和文献复习只是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为报告——非文献综述

P7782、在文献综述里“综”是文章的核心,即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即是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P7783、文献综述的特点如下:①内容的综合性②信息的前沿性③评述的客观性

P7784、内容的综合性:文献综述的“综”字反映了综合性。

P7885、根据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进行划分:①叙述性综述②评论性综述③专题性综述

P7886、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

P78 87、评论性综述:也称为分析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

P7888、专题性综述: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

P7989、专题性文献综述写作上是“以述带论,以论为主”,核心功能是定义差距,即说明现有研究与拟研究问题之间知识上的差距,作者准备作出的贡献以及将要采用的方法和实现途径

P79 90、文献综述的格式的基本机构包括: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主体、结论、参考文献

P8191、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发展本身层次,对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做纵向描述,从而勾画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

P8192、横式写法,“横”是“国际国内横览”,是通过对某些新成就、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进行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的描述和比较P8393、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P849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创建于1989年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国外数据库

P8495、PQDD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使用最广泛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P8496、CAB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收录最齐全的农业及相关学科的文摘型数据库。

P8597、IEEE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和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出版物的电子版全文数据库

P8498、英国《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

P84 99、《科学》Science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科学周刊

第四章科研立项

P871、科研立项: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时针对具体研究课题进行项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操作过程、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论证的第一道程序

P87 2、科研立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科学研究起点高低的重要因素

P87科研立项的基本要求:项目申请人的条件和资格;选题申报的要求;课题申报程序

P883、课题题目选择的形式主要有:1指定题目2自选题目

4、指定题目:明确指出招标课题为科研行政机构拟定的科研课题,即某单位的科研机构对当年申报的科研项目,经过检索认定、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后,由职能科室分别组织实施并完成国家或省市下达的科研课题计划。

5、指定题目的特点:具有创新性,科技含金量比较高,科研价值比较大,研究难度亦较大,部分课题完成后可填补国际或国内空白。

P896、自选题目:由科研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专业特点拟定的科研课题,经本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批准申报,在经指定的情报信息检索部门出具查新报告后,由专家组评审通过,最后批准立项,并划拨科研经费,由申报人组织实施

P917、课题立项的评审原则:1科学性原则2理论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

8、科学性原则:不论是以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为根据而创立的科学假说,还是由于科学理论本身发展以通过理论摧导而提出的科学假说,都不能违背已知的科学事实

9、理论性原则:运用理性思维,通过对事实的抽象、概括、说理、辨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将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10、适用性原则:科研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社会需求及科学发展的需要。

P9211、科研立项的分类:1按研究性质可分为应用开发主导型、高技术研究发展性和基础研究性2按研究功能可分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3按研究内容的重要程度和经费需求的大小可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面上)项目等4按研究的层次分类,可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5按管理部门来划分,科研项目可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

12、科研立项按研究性质可分为:1应用开发主导型2高技术研究发展性3基础研究性

13、应用开发性:如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

14、高技术研究发展型:如863计划、火炬计划等;

15、基础研究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计划等;试验与发展项目。

16、科研立项按研究功能可分:1为理论性研究课题2应用性研究课题3开发性研究课题

17、理论性研究课题指以揭示自然或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形成或发展科学理论为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18、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得出的一般知识、原理、原则,针对某具体实际问题,提出比理论性研究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19、开发性研究课题是建立在前两种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发能使用的产品为目的的课题研究。

20、按研究内容的重要程度和经费需求的大小可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面上)

项目

21、按研究的层次分类,可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

22、阐释性研究是一种简单的研究,它是将现象和已有的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23、综述性研究是把分散、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的研究。它所研究对象不是单一的事件,不是某一种情况,而是某些现象或某一事物的诸多方面。

24、创造性研究是高层次的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为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和产品,具有实际价值或理论意义的研究。

25、按管理部门来划分,科研项目可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

26、国家各级政府支持的,例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科规划办、教育部、省科技厅、省社科规划办、省教育厅、市科技局等政府科研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各类科学

研究项目为纵向科研项目。

27、横向科研项目是指企事业单位、公司、团体或个人委托进行研究或协作研究的各类课题,包括国际间企业合作项目。

P9628、科研立项申报书的撰写:1要能准确清晰地表达项目的研究目的、目标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需要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预期效果等

29、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我国学科门类共有13个

30、学科门类下设若干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设若干个二级学科,平常所说的专业,即为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设若干研究方向。

P9731、项目名称是科研信息的集中点,要能准确反应项目的内容,提供有价值的研究信息.科学性强的题目一般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充分体现科研项目的研究要素;项目名称要醒目有新意;项目名称要言简意赅,用词准确;

32、课题组成员:指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定、理论分析及对项目的完成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P9833、项目摘要:摘要是课题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课题中的关键信息,即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方法、内容、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等。

34、立项依据的内容:1说明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2阐述项目的研究意义3分析国内外研究状况4强调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阐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和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基础研究主要是结合国内外科学发展趋势,论述项目的科学意义

P99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进度安排、拟达到的技术指标及可行性分析,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预期研究成果等内容。

P10035、研究内容:1有限目标2抓住关键3重点突破4力求创新

P10436、查新,就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的要求,按照本规范,围绕项目科学技术要点,针对查新点,查证其新颖性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P10437、科技查新的原则:1自愿原则2依法查新原则3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P10438、独立客观公正原则:1独立原则2客观原则3公正原则

P105科技查新的作用:为科研立题、立项提供依据;保证科技成果、报奖等的新颖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库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 分) )。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录 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 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B.重点难点;C.导入新课;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 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B.竺可桢;C.蔡元培;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考试;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B.习题课;C.军事训练;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 .院校研究;C .行动研究; D .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 ?柏林大学; B ?哥廷根大学;C ?哈勒大学; D ?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 .是"流"与“源”的关系; C .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 .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 .苏格拉底; B .费希特; C .洪堡; D .范海斯 D.股权激励法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C.情感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C A.法治化;B .终身化;C .国际化;D .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 .自由讲学;C .教师强调讲授法; D .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 .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 .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 .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五、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六、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七、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八、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 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 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 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 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校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 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 指责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惩罚比忽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 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 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 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 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九、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 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 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 用。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 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 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 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 十、怎样有效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 确定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 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 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 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 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 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 刻性和稳定性。 十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 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着发展;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 十三、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 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 象直观)的配合。首先,形象的直观过 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引起学生的注 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为此,在形象 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 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 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 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 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 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 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目的和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 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要 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 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 察记录。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 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 察报告。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十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 条件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只用正例 也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规则,但如果 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例,概念和规则的学 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 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 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 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 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 变化。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实际 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 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 理、规则。 十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 辑记忆能力得到显着提高;2、各种记 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 效的记忆方法。 十六、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 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 的理解度;(四)组块化编码;(五)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六) 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 十七、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 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巩固复习的 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及时 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 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 单纯的重复阅读,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 与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复习 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 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 度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并不 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 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 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 来综合考虑。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 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 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 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 机会应给予反馈。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 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 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 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 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 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 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 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 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 提出批评性意见;②鼓励 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 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 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 1、全面认识自我①通过 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 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 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 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 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 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努力 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 我 四、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则2、社会交换原则3、 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 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 印象2、主动交往3、移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 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①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 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 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 误⑤给别人保留面子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 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A.1986 B.1993 C.1996 D.2001 2.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性 B.强制性 C.自愿性 ?D.普及性 3. 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就是()。 A.以法治教 B.以罚治教 C.依法治教 D.教育法制 4. (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及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地方教育法规 7. 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8. 《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C.教育的公共性的原则

D.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9.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 D.学校开始教学活动之日 10.《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11.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 A.国务院负担 B.地方政府负担 C.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D.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12. 设立幼儿园,需履行的手续是() A.申请审批? B.登记注册 C.审查批准 ?D.主管部门指定 13. 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赋予学生的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A.社会? B.学校 C.国家 ?D.教育法律 14.教育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应该做 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作什么,这是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关系 15.能行使自由裁量行为的主体是()。 A.行政相对人? B.行政主体 C.行政客体 ?D.学校 16.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 A.行政关系 B.民事关系 C.伙伴关系 ?D.管理关系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方针、目的 D.教育体制 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斯宾塞 D.纽曼 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 A.教育因素 B.政治制度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天津中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京师同文馆 D.山西大学堂 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 A.教务处 B.团委 C.学生会 D.各教学单位 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理想 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 B.性格 C.作风 D.期望 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行为直观 D.言语直观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社会弱化 D.社会惰化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学生爱心奉献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教书育人 D.公而忘私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 B.职业许可制度 C.职业审核制度 D.职业监督制度 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

2015高校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考试参考资料--附答案

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参考资料 《大学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教学理念 B.教学过程 C.德育原则 D.教学方法 2.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 D )为中心。 A.政治学习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教学工作 3.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 A )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课程资源 4. 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 ) 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D.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 D ) A.授课清晰 B.教学方法多样化 C.任务导向 D.设置合适的提问 6. 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 ) 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D.少而精 7. “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 B )的形象说法。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对话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 D ) A.参观 B.调查 C.实习实训 D.实验课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 D )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C.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简答题 1.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书育人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法 4.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一、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内动力的激发。二、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三、压力与成功的动力。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河南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使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取决于一定社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D,科技 2.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始于 A.18世纪前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3.学位制的确立最早是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4.以行政权力为主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是 A.美国模式 B.英国模式 C.亚洲模式 D.欧洲大陆模式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色之一是 A.教学内容研究 B.教学方法研究 C.教育实践研 D.教育科学研究 6.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7.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线性关系B.正弦曲线关系C.型曲线关系D.倒“U型曲线关系 8.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9.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是 A.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B,敏捷性、批判性和广阔性C.流畅性、灵活性和广阔性 D.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次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认同、遵从和内化 B.遵从、认同和内化 C.遵从、内化和认同 D.内化、遵从和认同 11,高校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 A.爱国守法 B.敬业爱生 C.服务社会 D.为人师表 1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由于目标或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精神上愉快和满足的道德情感是 A.荣誉感B,自豪感C.正义感D.幸福慼 13,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政策是【】 A.教育经费政策 B.教育体制政策 C.教育人事政策 D.教育质量政策 14.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A.公务人员 B.学校 C.国家 D.教师 15,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 A,激发学生的情感B.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C.发展学生的智力D.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16.课堂教学的灵魂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形式 17.通过合理地控制一定的条件,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骏证假设,探讨 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实验法 18.受训者通过模拟备课以提高其教学技能水平的方法是 A,模拟教学法B.介入教学法C.书面作业法D.微格教学法 19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行为进行的强化是 A.语言强化 B.标志强化 C.动作强化 D.活动强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1

1.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D. 内在矛盾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C. 日益扩大 3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敬业 4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D. 师生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C. 他律性规范 6“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 7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C. 日益发展 8()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D. 道德修养 9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B. 人性化 1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B.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D. 最光辉的职业 12师表风范内在之源的根本就是()。A. 真善美 13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D. 教师的职业理想 14实践证明,只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B. 道德高尚 15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C. 学生 16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是()。D. 人的全面发展 17在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中,标志着道德品质形成的是()。C. 道德习惯 18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C. 巴黎师范学校 19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C. 一致的 20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 ),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B. 协作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中共中央于()。A. 2001年印发 2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C. “人性复归” 23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教师是由()。A. 神父兼任的 2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其实这种看法是()。C. 不全面的 25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 )。 C.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6教师职业幸福的()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A. 精神性 2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 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28()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的升华,是联系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D. 教学设计模式 29()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录像、动画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C. 教材多媒化30()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B. 专题网站 31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C.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2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B. 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 33()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D. 图像编辑 34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D. 资源共享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辽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二章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您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考点:(1)教学能力问题,尤其是教学设计、演讲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失败,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3)应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理论。 解题思路: (1)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认识不足。专业教学专家:高校教师既是专业学术领域的学术专家,又是本专业的教学专家。 ②是教学监控能力失败。 (2)如何帮助他改进教学: ①提高对自身的社会角色的认识。 ②增强大学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帮助他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这位教师要探讨教学理论,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方法。 2、一位教师只顾上课教学,不与学生交往。这种做法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错在哪里: ①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认识不到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与大学生交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②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自己对胜任教学工作能力的判断或估计; ③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差。教学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怎样改正: ①提高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途径和方法:观摩、座谈、研讨;利用反馈;现场指导等。 ③增强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考点:(1)教学效能感;(2)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威信; (4)教学机智中的及时发现异常现象;(5)应用课堂教学或课堂管理理论。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在上课时经常起哄的原因: ①教师威信差; ②教学效能感低下; ③教学监控能力不足; ④在教学中缺乏教学机智,没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③加强教学监控能力; ④强化自身教学机智,及时发现课堂异常现象。 4、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集体罢课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缺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 ③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大学教师要增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认识,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②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学监控能力。 ③学会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教师对学生的异常反应和突发事件作出敏感反应和果断处理的能力。 5、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分析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 2、教学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 4、高等教育结构 5、教学评估 6、社会本位论 7、隐性课程 8、高等教育大众化 9、学分制 10、莫里尔法案11、通才教育12、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12、教育及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及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及可为?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及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2、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4、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5、教学评估: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及成功教学的基础。 6、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及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重点 1、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等。 2、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 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自身固有的、较稳定 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高等教 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 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高等教育的本质需要参照教育本质的认识,但简单 地从一般教育本质的理解来推演是无法把握其本质属性的。从 根本上说,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理解分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 对历史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认识的差异性及其现实表现的复杂 性、多样性。 4、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 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 形式。而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 把我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和要求。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四个要点:马克思主义 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分工与人的

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涵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 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专才教育 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 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因此也有人认为专才教育就是以职 业训练为目的的教育。总之,专才教育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 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关于通识 教育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 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这种通识教育已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二是从目的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 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三是从内容上理解,认为通 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 和态度的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①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 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②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 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③形式结构 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④地区结构 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8、高等学校职能体系及其相互关系: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展 科学与服务社会还只是个别或少数国家大学的职能,随着社会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

心理学 一、填空题或选择题 1.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3. 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 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经验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 5.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内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心理机能。 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完型”。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分辨学派与代表人物) 6. 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7.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8. 《教育心理学》是奠基人 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9.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口头、书面);4.个案法。 10. 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 11.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 12.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 13. 效能感指认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 效能感和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4.动作技能 5.态度。 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22. 动机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23.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