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 HMA 1025-2011 产品质量等级和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Q HMA 1025-2011 产品质量等级和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Q HMA 1025-2011 产品质量等级和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Q HMA 1025-2011 产品质量等级和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Q/HMA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MA 1025-2011

代替Q/HMA 1007-2010产品质量等级和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2011-09-30发布2011-09-30试行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发布

Q/HMA 1025-2011 1

产品质量等级和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汽车设计信息发布的工程图及设计文件中质量等级、特殊特性的标识方法及质量等级的清单。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新开发车型及改型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MD/QP-17 特殊特性及产品质量等级控制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HMD/QP-17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标识方法

4.1 工程图的标识

4.1.1 质量等级标识符号

符号应按照如下要求:

a) 外框边长应为图1所示;

b) 外框的线型:“CAD中为0.35mm的粗实线”、“CATIA中为3:1”;

c) “质量等级”及“框内字母”字体和大小:

1) CAD中分别为“仿宋体GB_2312 3.5mm”、“黑体 10mm”;

2) CATIA中分别为Fangsong_GB2312(TureType) “ 2.5mm”、“7mm”。

图 1

Q/HMA 1025-2011

2

4.1.2 质量等级标识方法

质量等级的标识方法按HMD/QP-17执行。

4.2 特殊特性的标识

4.2.1 特殊特性标识符号

符号应按如下要求:

a) 外框边长应如图2所示;

b) 外框的线型:“CAD中为0.35mm的粗实线”、“CATIA中为3:1”;

c) “框内字母”字体和大小: “CAD中为黑体3mm”、“ CATIA中为Fangsong_GB2312(TureType)

“ 2.5mm”。

4.2.2 特殊特性的标识方法

在图样和技术文件中的标识方法如下:

a) 对于技术要求类语句,标识符号应置于句子前(见图3);

b) 对于尺寸和粗糙度符号,标识符号应置于数字或粗糙度符号前方(见图3)。

图 3

Q/HMA 1025-2011

3

4.3 标识的注意事项

4.3.1 对于技术文件中列表表示的技术要求,“特殊特性”栏应根据每项内容展开标识。例如,“特殊特性”栏可置于在特征项(评价项目)栏之后,如表1。在这种情况下,标识符号的方框“▽”省略。

表 1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质量等级 旋转弯曲疲劳强度

无破损 A 轮圈耐久强度

无破损,无空气泄漏 A 大载荷强度

无破损,无折皱 A 无轮毂螺母划痕

A 轮毂螺母座强度 轮毂螺母座无变形 A

4.3.2 在最小零件无质量等级标识时,可根据装配条件需要,如紧固力矩,焊接强度之类应作质量等级的标识。

4.3.3 质量等级不直接对材料进行标识。如需要,应对材料的特性描述进行标识。

4.3.4 如果因为过多的尺寸线条造成质量等级标识空间不足,应引线标注,见图4。

4.3.5 质量等级为C时无需在图样和技术文件中标注。

图 4

5 产品质量等级清单

为了给设计提供依据,列出产品质量等级清单(参见附录A),各产品车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

整(原则上只允许提高质量等级)或增减。

Q/HMA 1025-2011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产品质量等级清单

产品质量等级清单见表A.1。

表A.1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1 61 前门铰链总成 AR 车身

2 62 滑移门上铰链总成(左) AR 车身

3 62 滑移门中铰链总成(左) AR 车身

4 62 滑移门下铰链总成(左) AR 车身

5 62 滑移门上铰链总成(右) AR 车身

6 62 滑移门中铰链总成(右) AR 车身

7 62 滑移门下铰链总成(右) AR 车身

8 62 滑移门保险钩 AR 车身

9 62 滑移门保险扣 AR 车身

10 61 前门玻璃总成(左) AR 车身

11 61 前门玻璃总成(右) AR 车身

12 61 前门锁总成(左) AR 车身

13 61 前门锁总成(右) AR 车身

14 61 前门锁扣 AR 车身

15 62 滑移门玻璃总成(左) AR 车身

16 62 滑移门玻璃总成(右) AR 车身

17 62 滑移门锁总成(左) AR 车身

18 62 滑移门锁总成(右) AR 车身

19 62 滑移门锁扣 AR 车身

20 所有安全带安装板(支架) AR 车身

21 54 B柱内板总成 AR 车身

22 54 C柱内板总成 AR 车身

23 54 侧围焊接总成 AR 车身

24 50 车体焊接总成 AR 车身

25 54 B柱外板加强板总成 AR 车身

26 51 侧边梁总成 AR 车身

27 51 车门防撞梁总成 AR 车身

Q/HMA 1025-2011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28 54 侧围上导轨(左) A 车身

29 54 侧围上导轨(右) A 车身

30 53 前围下板组件 A 车身

31 51 前中纵梁总成(左) A 车身

32 51 前中纵梁总成(右) A 车身

33 51 后纵梁总成(左) A 车身

34 51 后纵梁总成(右) A 车身

35 63 后背门铰链总成 A 车身

36 62 滑移门中导轨总成(左) A 车身

37 62 滑移门中导轨总成(右) A 车身

38 63 后背门锁体总成 A 车身

39 63 后背门锁扣 A 车身

40 84 前舱盖锁体 A 车身

41 84 前舱盖锁拉索总成 A 车身

42 84 前舱盖支撑杆 A 车身

43 84 发动机罩铰链总成(左) A 车身

44 84 发动机罩铰链总成(右) A 车身

45 61 前门锁止扣按扭 A 车身

46 61 内拉手总成(右) A 车身

47 61 内拉手总成(左) A 车身

48 61 前门外拉手总成(左) A 车身

49 61 前门外拉手总成(右) A 车身

50 62 滑移门内拉手总成 A 车身

51 62 滑移门外拉手总成(左) A 车身

52 62 滑移门外拉手总成(右) A 车身

53 84 前盖锁安装支架(横梁) A 车身

54 84 发盖装配总成 A 车身

55 61 前门装配总成 A 车身

56 62 后门装配总成 A 车身

57 63 背门装配总成 A 车身

58 54 后舱盖装配总成 A 车身

59 84 发动机罩锁扣板 A 车身

60 11 油箱固定托架焊接总成 A 车身

61 51 后悬围板焊接总成 A 车身

5

Q/HMA 1025-2011

6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62 63 气弹簧 A 车身

63 座椅安装横梁(所有) A 车身

64 51 悬围板总成 A 车身

65 51 悬围上板 A 车身

66 54 加油口盖总成 B 车身

67 61 前门限位器总成 B 车身

68 61 前门手动玻璃升降器(左) B 车身

69 61 前门手动玻璃升降器(右) B 车身

70 61 前门电动玻璃升降器(左) B 车身

71 61 前门电动玻璃升降器(右) B 车身

72 61 前门前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左) B 车身

73 61 前门前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右) B 车身

74 61 前门后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左) B 车身

75 61 前门后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右) B 车身

76 62 滑移门玻璃升降器(左) B 车身

77 62 滑移门玻璃升降器(右) B 车身

78 62 滑移门前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左) B 车身

79 62 滑移门前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右) B 车身

80 62 滑移门后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左) B 车身

81 62 滑移门后下段玻璃导槽总成(右) B 车身

82 54 后侧围玻璃密封条 B 车身

83 54 侧围上边密封条 B 车身

84 54 后侧围玻璃前胶条 B 车身

85 61 升降器手柄 B 车身

86 61 前门内水切(左) B 车身

87 61 前门内水切(右) B 车身

88 61 前门装饰条(左) B 车身

89 61 前门装饰条(右) B 车身

90 61 前门玻璃密封条(左) B 车身

91 61 前门玻璃密封条(右) B 车身

92 61 前门框密封条 B 车身

93 62 升降器手柄 B 车身

94 62 滑移门内水切 B 车身

Q/HMA 1025-2011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95 62 滑移门装饰条 B 车身

96 62 滑移门玻璃密封条 B 车身

97 62 滑移门框密封条(左) B 车身

98 62 滑移门框密封条(右) B 车身

99 63 后背门缓冲块 B 车身 100 63 后背门导向块 B 车身 101 63 后背门导向座 B 车身 102 63 后背门密封条 B 车身 103 31 轮胎 AR 底盘 104 35 前制动软管总成 AR 底盘 105 35 后制动软管总成 AR 底盘 106 35 带主缸真空助力器总成 AR 底盘 107 31 车轮螺母 AR 底盘 108 31 车轮装饰罩 AR 底盘 109 31 轮芯装饰盖 AR 底盘 110 31 轮毂 AR 底盘 111 31 气门嘴总成 AR 底盘 112 36 前轮速传感器(左) AR 底盘 113 36 前轮速传感器(右) AR 底盘 114 36 后轮速传感器 AR 底盘 115 34 转向装置 AR 底盘 116 34 转向盘总成 AR 底盘 117 34 转向管柱总成 AR 底盘 118 34 动力转向器总成 AR 底盘 119 35 前摩擦片总成 AR 底盘 120 35 ABS液压控制单元 AR 底盘 121 35 前制动盘 A 底盘 122 16 离合拉索总成 A 底盘 123 22 传动轴总成 A 底盘 124 24 后桥本体 A 底盘 125 24 后桥壳及半轴套管总成 A 底盘 126 24 后桥半轴 A 底盘 127 28 前副车架总成 A 底盘 128 29 前悬架支柱总成(左) A 底盘

7

Q/HMA 1025-2011

8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129 29 前悬架支柱总成(右) A 底盘 130 29 下控制臂总成(左) A 底盘 131 29 下控制臂总成(右) A 底盘 132 29 横向稳定杆 A 底盘 133 29 前推力杆总成(左) A 底盘 134 29 前推力杆总成(右) A 底盘 135 29 钢板弹簧总成(后) A 底盘 136 31 钢车轮总成 A 底盘 137 31 铝车轮 A 底盘 138 34 横拉杆总成(左) A 底盘 139 34 横拉杆总成(右) A 底盘 140 35 前转向节带制动器总成(左) AR 底盘 141 35 前转向节带制动器总成(右) AR 底盘 142 35 后制动器总成(左) AR 底盘 143 35 后制动器总成(右) AR 底盘 144 35 制动鼓总成 A 底盘 145 35 踏板总成 A 底盘 146 35 前腔制动硬管前段 A 底盘 147 35 后腔制动硬管前段 A 底盘 148 35 制动管路前段固定座 A 底盘 149 35 四通 A 底盘 150 35 前腔制动硬管中段 A 底盘 151 35 前腔制动硬管后段 A 底盘 152 35 后腔制动硬管后段 A 底盘 153 35 前制动硬管(左) A 底盘 154 35 前制动硬管(右) A 底盘 155 35 感载比例阀制动硬管 A 底盘 156 35 后制动硬管(左) A 底盘 157 35 后制动硬管(右) A 底盘 158 35 真空管前段软管 A 底盘 159 35 真空管前段硬管 A 底盘 160 35 真空管中前段软管 A 底盘 161 35 真空管后段硬管 A 底盘

Q/HMA 1025-2011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162 35 真空管中后段软管 A 底盘 163 35 制动储液罐总成 A 底盘 164 35 感载比例阀总成 A 底盘 165 35 驻车制动手柄总成 A 底盘 166 35 手制动拉索前段 A 底盘 167 35 手制动拉索后段(左) A 底盘 168 35 手制动拉索后段(右) A 底盘 169 16 离合油门拉索后支架 B 底盘 170 29 连接杆总成 B 底盘 171 35 双管塑料卡座 B 底盘 172 35 固定座橡胶垫 B 底盘 173 35 固定座真空硬管衬套 B 底盘 174 35 单管管夹 B 底盘 175 35 双管支架 B 底盘 176 35 双管塑料卡座 B 底盘 177 35 双管管卡 B 底盘 178 35 双管管夹 B 底盘 179 35 单管夹片 B 底盘 180 35 制动储液罐橡胶垫 B 底盘 181 35 管夹 B 底盘 182 36 上游氧传感器 AR 动力 183 36 下游氧传感器 AR 动力 184 36 轮速传感器 AR 电气 185 36 三一控制器 AR 电气 186 37蓄电池总成 AR 电气 187 37 点火开关本体 AR 电气 188 37 钥匙 AR 电气 189 37 点火线圈 AR 电气 190 37 高压线 AR 电气 191 37 高音喇叭 AR 电气 192 37 组合开关 AR 电气 193 38 组合仪表总成 AR 电气 194 41 牌照灯总成 AR 电气 195 41 侧转向灯总成 AR 电气

9

Q/HMA 1025-2011

10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196 41 前雾灯总成(左) AR 电气 197 41 前雾灯总成(右) AR 电气 198 41 组合前灯总成(左) AR 电气 199 41 组合前灯总成(右) AR 电气 200 41 组合后灯总成(左) AR 电气 201 41 组合后灯总成(右) AR 电气 202 41 高位制动灯总成 AR 电气 203 41 制动灯开关总成 AR 电气 204 52 前雨刮器电机总成 AR 电气 205 52 前雨刮连杆总成 AR 电气 206 52 前雨刮摆臂和刮片总成 AR 电气 207 52 洗涤罐总成 AR 电气 208 52 洗涤管总成 AR 电气 209 52 前风窗洗涤喷嘴总成 AR 电气 210 41 后雾灯总成(左) AR 电气 211 41 后雾灯总成(右) AR 电气 212 36 控制单元支架 A 电气 213 37 电瓶压板 A 电气 214 37 电瓶拉杆 A 电气 215 37 电瓶托盘 A 电气 216 37 半圆夹头 A 电气 217 37 夹头螺栓 A 电气 218 37 左前门锁芯本体 A 电气 219 37 锁芯卡片 A 电气 220 37 右前门锁芯本体 A 电气 221 37 锁芯卡片 A 电气 222 37 后背门锁芯本体 A 电气 223 37 锁芯卡片 A 电气 224 37 侧围加油口锁芯本体 A 电气 225 37 锁芯卡片 A 电气 226 37 点火线圈支架 A 电气 227 37 点烟器 A 电气 228 37 点烟器座 A 电气

Q/HMA 1025-2011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229 37 点烟器插头 A 电气 230 37 点烟器护罩 A 电气 231 37 左前门玻璃升降器开关 A 电气 232 37 右前门玻璃升降器开关 A 电气 233 37 后门开关 A 电气 234 40 发动机线束总成 A 电气 235 40 线束卡子 A 电气 236 40 仪表板线束装置图 A 电气 237 40 仪表板线束 A 电气 238 40 前线束装置图 A 电气 239 40 前线束 A 电气 240 40 后线束装置图 A 电气 241 40 后背门线束总成 A 电气 242 40 右前门线束总成 A 电气 243 40 左前门线束总成 A 电气 244 40 顶棚线束装置图 A 电气 245 40 顶棚线束 A 电气 246 40 蓄电池正极线束总成 A 电气 247 40 蓄电池负极线束总成 A 电气 248 40 发动机搭铁线束总成 A 电气 249 40 变速箱搭铁线束总成 A 电气 250 40 后除霜搭铁线束 A 电气 251 36 三一控制器支架 B 电气 252 37 遥控中控主机 B 电气 253 37 遥控中控发射器 B 电气 254 37 中控开关组件 B 电气 255 37 开关堵盖组件 B 电气 256 41 后室内灯总成 B 电气 257 41 前室内灯总成 B 电气 258 52 刮水臂盖(前) B 电气 259 56 刮水臂盖(后) B 电气 260 56 后雨刮电机总成 B 电气 261 56 后雨刮刮杆和刮刷总成 B 电气 262 56 后风窗洗涤喷嘴总成 B 电气

11

Q/HMA 1025-2011

12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263 79 组合音响 B 电气 264 79 天线总成 B 电气 265 79 扬声器总成 B 电气 266 79 USB连接线A总成 B 电气 267 79 USB连接线B总成 B 电气 268 10 发动机总成 AR 动力 269 10 发动机 AR 动力 270 10 爆震传感器 AR 动力 271 10 曲轴位置传感器 AR 动力 272 10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AR 动力 273 10 进气温度及压力传感器 AR 动力 274 10 碳罐控制阀 AR 动力 275 10 节流阀体总成 AR 动力 276 10 燃油导轨总成 AR 动力 277 10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AR 动力 278 11 碳罐总成 AR 动力 279 11 燃油箱本体 AR 动力 280 11 空气滤清器总成 AR 动力 281 12 三元催化净化器总成 AR 动力 282 12 消声器总成 AR 动力 283 17 变速器总成 AR 动力 284 36 ECU 控制单元 AR 动力 285 10 发动机1#悬置 A 动力 286 10 发动机1#支架 A 动力 287 10 发动机2#悬置 A 动力 288 10 发动机2#支架 A 动力 289 10 发动机3#悬置 A 动力 290 11 发动机蒸发后段软管 A 动力 291 11 曲轴箱通风管后段 A 动力 292 11 燃油泵 A 动力 293 11 加油口盖 A 动力 294 11 加油管 A 动力 295 11 加油口软管 A 动力

Q/HMA 1025-2011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296 11 油箱排气软管 A 动力 297 11 油箱蒸发后段软管 A 动力 298 11 呼吸阀总成 A 动力 299 11 油箱蒸发软管 A 动力 300 11 油箱回油软管 A 动力 301 11 油箱出油后段软管 A 动力 302 11 滤清器总成 A 动力 303 11 发动机进油软管 A 动力 304 11 发动机回油软管 A 动力 305 11 油门踏板及安装支架 A 动力 306 11 加速拉索总成 A 动力 307 11 空气滤清器进气软管 A 动力 308 11 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 A 动力 309 12 排气密封垫 A 动力 310 12 排气管密封垫 A 动力 311 13 散热器总成 A 动力 312 13 电子风扇 A 动力 313 17 手动换档杆球头 A 动力 314 17 换档杆总成 A 动力 315 17 换档软轴 A 动力 316 17 选档软轴 A 动力 317 11 燃油泵盖 B 动力 318 11 加油口软垫 B 动力 319 11 油箱回油软管支架 B 动力 320 11 空气滤清器支架 B 动力 321 12 橡胶悬挂 B 动力 322 13 散热器支架(右) B 动力 323 13 散热器支架(左) B 动力 324 13 橡胶块 B 动力 325 13 副水箱总成 B 动力 326 13 副水箱散热器连接管 B 动力 327 13 发动机进水软管 B 动力 328 13 发动机出水软管 B 动力 329 13 组合水管 B 动力

13

Q/HMA 1025-2011

14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330 13 散热器进水软管 B 动力 331 13 散热器出水软管 B 动力 332 13 空调软管 B 动力 333 13 螺栓 B 动力 334 17 换档软轴安装卡板 B 动力 335 17 换档软轴安装卡板橡胶套 B 动力 336 39 灭火器组件 AR 附件 337 39 灭火器 AR 附件 338 39 资料组件 AR 附件 339 39 三角警告牌总成 AR 附件 340 51 前地毯本体 AR 附件 341 51 中地毯本体 AR 附件 342 51 后地毯本体 AR 附件 343 51 发动机室垫(左) AR 附件 344 51 发动机室垫(中) AR 附件 345 51 发动机室垫(右) AR 附件 346 51 副仪表台安装板隔热垫 AR 附件 347 51 变速箱维修盖板隔热垫 AR 附件 348 52 前风窗玻璃组件 AR 附件 349 53 杂物箱总成 AR 附件 350 53 副仪表板本体 AR 附件 351 53 防护罩 AR 附件 352 53 仪表板面板 AR 附件 353 53 收放机面板总成 AR 附件 354 53 空调控制面板总成 AR 附件 355 53 组合仪表罩总成 AR 附件 356 53 转向柱上盖 AR 附件 357 53 转向柱下盖 AR 附件 358 53 前围下垫 AR 附件 359 54 后侧围内饰板(左) AR 附件 360 54 后侧围内饰板安全带盖板(左前) AR 附件 361 54 后侧围内饰板安全带盖板(左后) AR 附件 362 54 后侧围内饰板螺钉盖板(左) AR 附件

Q/HMA 1025-2011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363 54 后侧围内饰板(右) AR 附件 364 54 后侧围内饰板安全带盖板(右前) AR 附件 365 54 后侧围内饰板安全带盖板(右后) AR 附件 366 54 后侧围内饰螺钉盖板(右) AR 附件 367 54 A柱饰板(左) AR 附件 368 54 A柱饰板(右) AR 附件 369 54 B柱上饰板(左) AR 附件 370 54 B柱上饰板(右) AR 附件 371 54 B柱下饰板(左) AR 附件 372 54 B柱下饰板(右) AR 附件 373 54 C柱饰板(左) AR 附件 374 54 C柱饰板(右) AR 附件 375 54 D柱饰板(左) AR 附件 376 54 D柱饰板(右) AR 附件 377 54 侧窗玻璃(左) AR 附件 378 54 侧窗玻璃(右) AR 附件 379 55 后安全带盖板 AR 附件 380 55 第三排安全带盖板 AR 附件 381 55 前轮罩饰板本体(左) AR 附件 382 55 前轮罩饰板本体(右) AR 附件 383 55 后轮罩饰板本体(左) AR 附件 384 55 后轮罩饰板本体(右) AR 附件 385 55 前门槛饰板本体(左) AR 附件 386 55 前门槛饰板本体(右) AR 附件 387 57 顶蓬 AR 附件 388 58 前安全带总成(左) AR 附件 389 58 前安全带总成(右) AR 附件 390 58 前安全带锁扣总成(左) AR 附件 391 58 前安全带锁扣总成(右) AR 附件 392 58 后安全带总成(左) AR 附件 393 58 双带扣总成 AR 附件 394 58 腰带总成 AR 附件 395 58 后安全带总成(左) AR 附件 396 58 腰带和带扣总成 AR 附件

15

Q/HMA 1025-2011

16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397 58 双带扣总成 AR 附件 398 58 腰带总成 AR 附件 399 58 后安全带总成(左) AR 附件 400 58 后安全带总成(右) AR 附件 401 58 后安全带锁扣总成 AR 附件 402 58 第三排安全带总成(左) AR 附件 403 58 第三排安全带总成(右) AR 附件 404 58 双带扣总成 AR 附件 405 58 腰带和带扣总成 AR 附件 406 61 前门内饰板(左) AR 附件 407 61 拉手(左) AR 附件 408 61 前门内饰板(右) AR 附件 409 61 拉手(右) AR 附件 410 61 前门内饰板(左) AR 附件 411 61 前门内饰板(右) AR 附件 412 61 三角装饰板(左) AR 附件 413 61 三角装饰板(右) AR 附件 414 62 滑门内饰板(左) AR 附件 415 62 滑门内饰板(右) AR 附件 416 63 后背门下饰板 AR 附件 417 63 后风窗玻璃总成 AR 附件 418 68 司机座 AR 附件 419 68 司机座组件 AR 附件 420 68 座椅头枕 AR 附件 421 69 副司机座 AR 附件 422 69 副司机座组件 AR 附件 423 72 后第一排座椅总成 AR 附件 424 72 后第一排座椅 AR 附件 425 71 后第一排独立座椅总成(2人) AR 附件 426 71 后第一排独立座椅总成(左) AR 附件 427 71 后第一排独立座椅(左) AR 附件 428 71 后第一排独立座椅总成(右) AR 附件 429 71 后第一排独立座椅(右) AR 附件

Q/HMA 1025-2011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430 73 后第二排座椅 AR 附件 431 81 压缩机总成 AR 附件 432 82 内后视镜组件 AR 附件 433 82 外后视镜组件(左) AR 附件 434 82 外后视镜组件(右) AR 附件 435 82 杯托架 AR 附件 436 51 行李箱垫毯总成 AR 附件 437 62 后门饰板(左) AR 附件 438 62 后门饰板(右) AR 附件 439 81 暖风机总成 A 附件 440 81 热水阀总成 A 附件 441 81 冷凝器总成 A 附件 442 81 前蒸发器总成 A 附件 443 81 过度风道 A 附件 444 81 后蒸发器总成 A 附件 445 28 前保险杠本体 B 附件 446 28 后保险杠本体 B 附件 447 28 拖钩盖 B 附件 448 39 后标徽 B 附件 449 39 海马商务汽车标牌 B 附件 450 39 车型名称标牌 B 附件 451 52 前风窗饰条 B 附件 452 55 顶盖饰条(左) B 附件 453 55 顶盖饰条(右) B 附件 454 55 后牌照灯罩总成 B 附件 455 55 前格栅总成 B 附件 456 55 前围格栅 B 附件 457 61 前开关面板(左) B 附件 458 61 拉手(左) B 附件 459 61 前开关面板(右) B 附件 460 61 拉手(右) B 附件 461 68 前排座椅扣手 B 附件 462 81 热水阀进水管 B 附件 463 81 暖风机总成进水管 B 附件

17

Q/HMA 1025-2011

18 表A.1(续)

序号 组号 零部件名称 质量等级 专业 464 81 三通 B 附件 465 81 暖风机总成出水管 B 附件 466 81 压缩机支架 B 附件 467 81 压缩机传动皮带 B 附件 468 81 后蒸发器左装饰板 B 附件 469 81 后蒸发器右装饰板 B 附件 470 81 前蒸发器滴水管 B 附件 471 81 压缩机排气管总成 B 附件 472 81 压缩机排气管总成 B 附件 473 81 冷凝器进气管总成 B 附件 474 81 储液干燥器出液硬管总成 B 附件 475 81 储液干燥器出液软管总成 B 附件 476 81 前蒸发器进液管总成 B 附件 477 81 前蒸发器排气管总成 B 附件 478 81 后蒸发器进液软管总成 B 附件 479 81 后蒸发器排气软管总成 B 附件 480 81 后蒸发器排气硬管总成 B 附件 481 82 遮阳板(左) B 附件 482 82 遮阳板(右) B 附件

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 编制部门技术开发部审核:王明贵批准:刘运海生效日期:2007/02/12 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内容 B/0 2007/02/12 创建 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定义、原则、内容及其在产品设计文件中的标注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汽车产品的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分级和标注。 3 定义和术语 3.1产品质量特性:是指由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固有技术特性的总和。它包括产品的几何尺寸、公差与配合、材料、工艺和装配调整技术要求等内容。 3.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根据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不满足设计规范对整车安全性(危及人身安全、火灾)或法规(强制性标准)符合性与主要功能的影响程度,将质量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在产品开发、制造、装配、使用、维护过程中对关键、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控制。 3.3关键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危及人身、车辆安全或造成火灾,影响法规(强制性标准)符合性的产品特性。 3.4重要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导致整车丧失行驶功能并造成主要总成损坏,或严重影响车身及内饰外观质量,以及应特殊顾客要求需要特别控制的产品特性。 3.5一般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以外的产品特性。 3.6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7重要件:含有重要特性但不含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8一般件:不含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9关键项:关键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键特性。 3.10重要项:关键件和重要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要特性。 3.11一般项:一般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般特性。 4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原则 4.1本标准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三个等 级,将产品划分为关键件、重要件和一般件三种类别,并引入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的术语。 4.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原则是从满足顾客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顾客和社会 最关注的产品质量特性,即将产品特性偏离设计规范所产生的后果作为产品质量 特性的依据。 4.3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方法是依据零部件失效对整车安全性、法规符合性以 及行驶功能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其是否属于关键件或重要件,然后确定关键件或重要件中的关键特性(关键项)或重要特性(重要项)。 4.4产品质量特性分级应考虑以下信息: a、国家、地方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b、产品潜在的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c、项目小组中的设计、试制、试验、制造工艺、装配调整、售后服务人员以 及有关专家的经验。 d、特殊顾客的特别要求等。 4.5关键件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指定关键项,需要时可以指定重要项。 4.6重要件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指定重要项,但不能指定关键项。 4.7一般件不能在设计文件中指定关键顶和重要项。 5 关键项与重要项内容 关键项与重要项主要包括产品制造、装配、使用、维修过程中的下述技术特性: a、与顾客、法规、强制性标准有关的特性; coefficient not greater than 1.3;

质量特殊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质量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HM-JS-002-2011 1、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识别(以下简称重要度分级)的原则、内容、要求、职责及表示方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时对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 3、职责 技术部负责产品质量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及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 4、术语 4.1产品质量特殊特性:是顾客对产品的要求、用途、规格、性能和结构的决定,并影响产品的实用性,是产品设计和开发传递给过程设计和开发、加工制造、工艺参数、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的要求。 5、管理内容 5.1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控制程序》,技术部门应对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进行识别,并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通过新产品试制,进行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整和完善。 5.2特殊特性识别,可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在《工艺过程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 5.3 特殊特性识别原则 5.3.1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对产品实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3.2特殊特性识别分为安全特性、关键特性。 5.3.3顾客对特殊特性有明确要求时,则应履行顾客要求。 5.3.4 安全特性 a)即存档责任特性。其过大的变差会显著影响产品安全或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必然会引起顾客申诉的特性。 b)安全特性按顾客指定的特殊符号进行标识,如“D”或“TLD”。 5.3.5关键特性

a)是指其过大的变差会显著影响顾客满意,可体现在性能、尺寸和外观特性上。 顾客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例如:可能影响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尺寸、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设计计算基准、定位基准、装夹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尺寸、安装尺寸。 b)关键特性标识用“*”标识。 5.4 特殊特性内容 一般包括: a.法律、法规要求 b.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c.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d.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e.尺寸、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f.外形、外观要求(外观件) g.重要制造过程参数

质量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

质量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 (一)不合格与不合格品 (1)GB/T19000-2000对不合格的定义为:未满足要求。不合格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没有满足要求,所以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其中,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外购件和协作件对照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和试验,被判定为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不符合(未满足)规定要求,统称为不合格品。 (2)在产品形成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的产品。同时,也可能会购进一些有缺陷的原材料、配套件、外购件等。如果这些产品经检验判定为未满足规定的要求,则为不合格品。 (3)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剔除和隔离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及时剔除与隔离,可确保防止误用或误装形成不合格的产品。 (二)不合格分级 1.不合格分级的概念产品及产品形成过程中涉及许许多多质量特性要求,这些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不合格是质量偏离规定要求的表现,而这种偏离因其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不同和偏离规定的程度不同,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也就不同。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就是将产品质量可能出现的不合格,按其对产品适用性影响的不同进行分级,列出具体的分级表,据此实施管理。 不合格分级较早在美国使用。20世纪40年代,美国贝尔系统在公司范围内对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不合格的严重性进行了分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种分级方案。 2.不合格分级的作用 (1)可以明确检验的重点。通过分级明确各种不合格对产品适用性影响的严重程度,就可使检验工作把握重点,也便于检验人员在检验活动中能更好地把握产品质量的关键和提高检验效率。 (2)有利于选择更好的验收抽样方案。在使用抽样标准时,对于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值的确定以及不合格批的判定和处理,都可根据不合格严重性的不同级别做出不同的选择。 (3)便于综合评价产品质量。通过不合格分级,可以对产品多个质量特性的不合格进行总体评价。例如,将产品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以最低一级不合格为基数,其余各级按严重程度加权计算,相对比较。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某个作业组织、作业人员或某一产品(包括零、部件)所产生的实际不合格,用同一基数进行加权综合比较,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细致,有利于评价相对质量水平,亦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激励机制提供评定依据。 (4)对不合格进行分级并实施管理,对发挥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检验职能的有效性都有重要作用。如在质量审核时,针对具体产品的使用要求和顾客反馈信息中的不合格项目对产品不合格进行分级,就可以客观评价产品质量水平,有利于提高审核的有效性。 (三)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0目的 准确、全面识别产品特殊特性,并对其管控的过程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新品开发时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管控,特殊特性主要包括法规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还包括高影响度特性(HIC)和传递特性(PTC)。 3.0定义 特殊特性: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含顾客要求、政府法律法规和安全特性,以及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或以往类似产品的了解选出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传递特性:指由外部供应商或公司内部因制程没有控制所产生,直接传递到顾客工厂的产品特性。不良的传递特性可能会影响到顾客装配工厂或购买的最终消费者。 公司生产产品不涉及关键特性,本管理办法重点针对重要特性。 4.0职责 工程部负责特殊特性(包括顾客指定和/或要求的特性以及在过程开发中公司自己识别的特性)的识别确定和将特殊特性导入过程流程图、PFMEA、CP等资料,包括传递到分供方。 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特殊特性的跟踪、检查和验证,包括公司内和分供方。 5.0识别和管理 识别条件 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发时。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识别方法 来自顾客的指定。 来自法规的要求。 来自新品开发的项目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 来自于分供方开发过程。 特殊特性决定后应填写特殊特性清单,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必要时,特殊特性清单必须提交顾客批准。 特殊特性符号标识 标示重要特性: 重要特性:指这种产品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着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排放、噪声、无线电子干扰等。 标识表示关键特性: 关键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着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或者制造或加工此产品的能力。 标识表示过程特性: 过程特性:设备的重要参数会影响最终的产品特性。 在其所涉及的产品资料中,应将特性符号进行一致性标识。 以上为公司特性通用表示符号,如有顾客指定的符号例外,必须使用顾客指定的符号进行标识。并建立顾客符合与公司等同符合的对照表。 在特殊特性符号标注完成后填写《特殊特性检查表》,并由多方论证小组组长签字确认。 顾客图纸特殊特性符号 .4识别流程与办法

特殊特性分类管理办法

特殊特性的识别与标识管理办法 1 目的 识别产品和过程安全问题,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并加以控制避免产品责任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特殊特性识别、确定、标识和控制的实施。 3 术语 3.1产品责任:由产品原因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材料损失,该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负责赔偿的责任。 3.2特殊特性:分为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我公司的产品特殊特性指由顾客确定的,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的产品特性,以及虽然不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但对产品的配合/功能有重大影响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殊特性指对产品特殊特性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性,如工艺参数等。 4职责 4.1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识别和确定产品的特殊特性与过程特殊特性。 4.2生产部负责对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实施监控。 4.3生产部负责本过程产生记录的归档和保管。 5工作流程 5.1特殊特性的识别 5.1.1技术质量部在接收顾客的产品图纸和标准等相关产品技术文件后,必须根据顾客技术文件和其它相关文件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组织多方论证小组对产品图纸、标准等进行评审,识别和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 5.1.2通过试验和风险分析,如果某一特性未被顾客列为与安全有关的特性,但通过过程策划阶段的风险分析发现该特性与安全有关,则该特性也应列入产品特殊特性。 5.1.3对于影响产品装配或功能的特性也应识别。 5.1.4多方论证小组负责对识别和确定后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列入〈特殊特性清单〉。 5.2特殊特性的标识和体现 5.2.1根据产品特殊特性清单,必须对涉及特殊特性的文件和记录进行标识。 5.2.2根据不同的顾客要求,应针对产品按顾客要求对特殊特性进行标识。如顾客无特殊要求,则根据本公司规定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进行标识:过程特殊特性用“☆”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公司标准文件)

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 ZY/QY-04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共14页 版本:A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文号:实施日期:二〇一四年月日

1目的 对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标识工作进行规范,把设计意图准确传达给采购、工艺、制造、检验等部门,以便加强对关键、重要工序的过程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及零部件的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以下简称重要度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3.1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 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由产品及零部件的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递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它包含尺寸、公差与配合、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等。 3.2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 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是指产品及零部件某质量特性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4 职责与权限 新产品设计阶段,汽车研究院对新产品及零部件进行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通过新产品试制、试验,在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并将重要度级别符号直接标注在产品图样或设计文件的相应位置上。 5 工作流程/内容 5.1 分级原则及重要度等级 5.1.1重要度分级以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1.2 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5.1.2.1关键特性 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 5.1.2.2 重要特性 如出现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单位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5.1.2.3 一般特性 如出现故障,对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不大,不至于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5.2 重要度分级内容 重要度分级内容应包括: a) 安全、环保要求;

特殊特性管理规定

1.0目的 准确、全面识别产品特殊特性,并对其管控的过程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新品开发时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管控,特殊特性主要包括法规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还包括高影响度特性(HIC)和传递特性(PTC)。 3.0定义 3.1特殊特性: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含顾客要求、政府法律法规和安全特性,以及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或以往类似产品的了解选出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3.2传递特性:指由外部供应商或公司内部因制程没有控制所产生,直接传递到顾客工厂的产品特性。不良的传递特性可能会影响到顾客装配工厂或购买的最终消费者。 3.3公司生产产品不涉及关键特性,本管理办法重点针对重要特性。 4.0职责 4.1工程部负责特殊特性(包括顾客指定和/或要求的特性以及在过程开发中公司自己识别的特性)的识别确定和将特殊特性导入过程流程图、PFMEA、CP等资料,包括传递到分供方。

4.2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特殊特性的跟踪、检查和验证,包括公司内和分供方。 5.0识别和管理 5.1识别条件 5.1.1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5.1.2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发时。 5.1.3 顾客有新产品委托生产时。 5.2识别方法 5.2.1来自顾客的指定。 5.2.2 来自法规的要求。 5.2.3 来自新品开发的项目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后所决定的重要特性。 5.2.4来自于分供方开发过程。 5.2.5特殊特性决定后应填写特殊特性清单,以保证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能有效落实推行;必要时,特殊特性清单必须提交顾客批准。 5.3特殊特性符号标识 5.3.1“A”标示重要特性: 重要特性:指这种产品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如:易燃性、车内人员保护、转向控制、制动等),排放、噪声、无线电子干扰等。 5.3.2“B”标识表示关键特性: 关键特性:在可预料的合理范围内变动可能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或者制造或加工此产品的能力。 5.3.3“C”标识表示过程特性: 过程特性:设备的重要参数会影响最终的产品特性。 5.3.4在其所涉及的产品资料中,应将特性符号进行一致性标识。 5.3.5以上为公司特性通用表示符号,如有顾客指定的符号例外,必须使用顾客指定的符号进行标识。并建立顾客符合与公司等同符合的对照表。 5.4.1在特殊特性符号标注完成后填写《特殊特性检查表》,并由多方论证小组组长签字确认。 5.5 顾客图纸特殊特性符号

IATF16949特殊特性管理程序 (2)

1?目的? 规定了公司汽车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识别的原则、内容、要求、职责及表示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汽车产品的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管理。 3?术语? 3.1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可装配性、功能、性能、要求或产品的后续处理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3.2产品特性:在图纸或其他的工程技术资料中所描述的零部件或总成的特点与性能,如尺寸、材质、外观、性能、强度、寿命等特性。 3.3过程特性:被识别与产品特性具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变量,也称为过程(工艺)参数。过程特性仅能在它发生时才能测量出,对于每一个产品特性,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过程特性。在某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特性可能影响到多个产品特性。常见的过程的特殊特性如:温度、压力、时间、电流、电压、速率等。 4 职责 4.1 技术部是特殊特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产品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确定,并负责对产品特殊特性在各类文件中的标识(产品图纸、控制计划、FMEA、过程流程图、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等)。 4.2 APQP小组负责在工艺过程设计、控制计划中对产品及过程的特殊特性通过技术文件加以明确,并在过程FMEA中对特殊特性进行重点分析。 4.3 各有关部门负责对产品特殊特性直接相关的特殊工序、特殊特性参数进行控制。 4.4 质量部负责对产品在开发、试生产及生产全过程的特殊特性的检测、监控。 5 工作程序? 5.1 初始特殊特性的识别? 在APQP第一阶段,技术部根据顾客提供的图纸或其他工程技术资料确定顾客对产品特殊特性的要求(如适用,可以使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和特性矩阵图),或根据公司以往类似产品的经验识别产品和过程的初始特殊特性,建立初始《特殊特性清单》。? 5.1.1?若该质量特性的数值发生变化后将会显着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则确定该质量特性为安全特性或者法规特性。? 5.1.2?若该质量特性的数值发生变化后将会显着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则确定该质量特性为重要特性。 5.1.3 特殊特性包括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和公司内部识别的特殊特性。一般包括: a)法律、法规要求 b)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c)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d)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e)尺寸、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f) 外形、外观要求(外观件)

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管理细则(3)

质量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1) 质量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2) 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及控制规定 (3) 质量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FR-QC-21-A1 1、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识别(以下简称重要度分级)的原则、内容、要求、职责及表示方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时对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识别。 3、职责 技术部负责产品质量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及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 4、术语 4.1产品质量特殊特性:是顾客对产品的要求、用途、规格、性能和结构的决定,并影响产品的实用性,是产品设计和开发传递给过程设计和开发、加工制造、工艺参数、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的要求。 5、管理内容 5.1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控制程序》,技术部门应对产品质量特殊特性进行识别,并制定《关键工序-特殊特性值清单》,通过新产品试制,进行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整和完善。 5.2特殊特性识别,可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在《工艺过程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 5.3 特殊特性识别原则 5.3.1特殊特性的识别以对产品实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3.2特殊特性识别分为安全特性、关键特性。 5.3.3顾客对特殊特性有明确要求时,则应履行顾客要求。 5.3.4 安全特性 a)即存档责任特性。其过大的变差会显著影响产品安全或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必然会引起顾客申诉的特性。 b)安全特性按顾客指定的特殊符号进行标识,如“D”或“TLD”,详见《D/TLD管理控制程序》。 5.3.5关键特性 a)是指其过大的变差会显著影响顾客满意,可体现在功能、配合和外观特性上。 顾客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例如:可能影响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设计计算基准、定位基准、装夹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尺寸、安装尺寸。 b)关键特性标识用“”标识。 5.4 特殊特性内容 一般包括: 法律、法规要求

产品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

产品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 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x x x x公司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定义、原则、内容及其在产品设计文件中的标注方法。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汽车产品的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分级和标注。 3定义和术语 3.1产品质量特性:是指由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固有技术特性的总和。它包括产品 的几何尺寸、公差与配合、材料、工艺和装配调整技术要求等内容。 3.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根据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不满足设计规范对整车安全性 (危及人身安全、火灾)或法规(强制性标准)符合性与主要功能的影响程度,将质量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在产品开发、制造、装配、使用、维护过程中对关键、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控制。 3.3关键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危及人身、车辆安全或造成火灾,影响法规 (强制性标准)符合性的产品特性。 3.4重要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导致整车丧失行驶功能并造成主要总成损 坏,或严重影响车身及内饰外观质量,以及应特殊顾客要求需要特别控制的产品特性。 3.5一般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以外的产品特性。 3.6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7重要件:含有重要特性但不含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8一般件:不含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9关键项:关键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键特性。 3.10重要项:关键件和重要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要特性。 3.11一般项:一般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般特性。 4.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原则 4.1本标准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三个等级,将 产品划分为关键件、重要件和一般件三种类别,并引入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的术语。 4.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原则是从满足顾客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顾客和社会最关 注的产品质量特性,即将产品特性偏离设计规范所产生的后果作为产品质量特性的依据。 4.3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方法是依据零部件失效对整车安全性、法规符合性以及行 驶功能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其是否属于关键件或重要件,然后确定关键件或重要件中的关键特性(关键项)或重要特性(重要项)。 4.4产品质量特性分级应考虑以下信息: a、国家、地方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b、产品潜在的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c、项目小组中的设计、试制、试验、制造工艺、装配调整、售后服务人员以及 有关专家的经验。 d、特殊顾客的特别要求等。 4.5关键件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指定关键项,需要时可以指定重要项。

IATF16949:2016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文件编号版本号修改号 特殊特性管理规范 QD8.3.5-2016A0 1.范围 本标准适用公司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IATF16949:2016 3.术语和定义 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与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 3.1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4.特殊特性的符号标识 公司特殊特性的符号标识 特殊特性分级特性标志分级定义 关键(安全)SC ,D 超差后直接影响产品,致使产品(或零部件)整体功能丧失 产品设计特定的安全性和安全项 重要F超差后将造成产品(或零部件)部分功能丧失,引起顾客重大抱怨一般特性超差后将不会出现产品(或零部件)配合/功能丧失 适用范围适用于塑料手柄本体、手球本体 适用的客户:盖尔瑞孚(一汽大众、一汽轿车) 标识范围1当顾客在产品图样上对特殊特性有特别标识时,技术质量部门应在图纸、工艺卡片、检验卡片(检验记录)、控制计划、DFMEA、PFMEA、过程流程图等所有出现特殊特性的地方进行相应标识。 2公司自行确定的特殊特性在图纸、工艺卡片、检验卡片(检验记录)、控制计划、DFMEA、PFMEA、过程流程图等所有出现特殊特性的地方对特殊特性进行标识。

IATF16949特殊特性管理程序.doc

1 目的 规定了公司汽车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识别的原则、内容、要求、职责及表示方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汽车产品的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的管理。 3 术语 3.1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可装配性、功能、性能、要求或产品的后续处理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3.2产品特性:在图纸或其他的工程技术资料中所描述的零部件或总成的特点与性能,如尺寸、材质、外观、性能、强度、寿命等特性。 3.3过程特性:被识别与产品特性具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变量,也称为过程(工艺)参数。过程特性仅能在它发生时才能测量出,对于每一个产品特性,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过程特性。在某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特性可能影响到多个产品特性。常见的过程的特殊特性如:温度、压力、时间、电流、电压、速率等。 4 职责 4.1 技术部是特殊特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产品特殊特性的识别和确定,并负责对产品特殊特性在各类文件中的标识(产品图纸、控制计划、FMEA、过程流程图、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等)。 4.2 APQP小组负责在工艺过程设计、控制计划中对产品及过程的特殊特性通过技术文件加以明确,并在过程FMEA中对特殊特性进行重点分析。 4.3 各有关部门负责对产品特殊特性直接相关的特殊工序、特殊特性参数进行控制。 4.4 质量部负责对产品在开发、试生产及生产全过程的特殊特性的检测、监控。 5 工作程序 5.1 初始特殊特性的识别 在APQP第一阶段,技术部根据顾客提供的图纸或其他工程技术资料确定顾客对产品特殊特性的要求(如适用,可以使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和特性矩阵图),或根据公司以往类似产品的经验识别产品和过程的初始特殊特性,建立初始《特殊特性清单》。 5.1.1若该质量特性的数值发生变化后将会显著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或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则确定该质量特性为安全特性或者法规特性。 5.1.2若该质量特性的数值发生变化后将会显著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非安全或法规方面),例如配合、功能、安装或外观,则确定该质量特性为重要特性。

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特殊特性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识别、明确产品的特殊特性和顾客的特殊要求,确保产品的特殊特性及顾客的特殊特性有效控制、实施,满足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与交付过程。 3定义 特殊特性:分为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产品特殊特性指由用户确定的或内部确定的,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的产品特性,以及虽然不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但对产品的配合/功能有重要影响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殊特性指对特殊产品特性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性。 4职责 2.1技术部负责特殊特性的识别、确定: 2.2品质部负责特殊特性的监控; 2.3技术部/销售部负责与顾客的联系、协调。 2.4技术部负责编制“特殊特性清单”,顾客在会签图中标注特殊符号时,按顾客的要求执行。 2.5技术部负责在FMEA、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上标识产品特殊特性符号。 2.6 生产部负责对新员工/在岗人员培训特殊特性。 5工作程序 5.1技术部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时, 根据产品/过程据法规、顾客要求、设计经验、小组经验等来识别特殊特性。 5.2技术主管对产品/过程特殊特性清单进行批准,必要时交给顾客确认。 5.3技术人员按《特殊特性符合对照表》对识别的特殊特性进行标识。如顾客指定特殊转性符号要求,直接引用。 5.4 工艺人员在内部的工艺文件中,如: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等均予以标识。 5.5生产部对新进/在职人员进行特殊特性的培训,按照作业指导书实施。 5.6品质部监控控制计划中规定的特殊特性,包括过程能力研究、MSA分析,过程控制/检验。 5.7技术部根据顾客反馈、FMEA更新、质量改进,及时更新特殊特性。 6 参考文件 6.1 技术文件管理程序 QP0403 6.2 APQP控制程序 QP0718 7记录与附录 7.1产品/过程特殊特性清单

QJSZS J0204-2011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J Q/JSZS 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SZS J0204—2011 代替 Q/ ZSSJ 02.02-2010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2011-09-26发布2011-09-26实施

前言 Q/JSZS J0204-2011《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是对Q/ZSSJ 0204-2010《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的修订和代替。 ——修订了标准的名称; ——修订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新增了有关术语和定义内容; ——新增了电动车产品零部件的重要度分级内容; ——新增了图样、技术文件尺寸重要度分级内容; 本标准由技研中心标准认证部提出。 本标准由技研中心标准认证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技研中心标准认证部。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詹玉喜、吴宝根、赵荣广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Q/ ZSJ 0202-2007;Q/ZSSJ 0204-2010 本标准于2011年09月 修订;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正三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轻便摩托车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的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正三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产品”)对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的分级,标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 5058 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产品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特性由产品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它包含有功能、寿命、互换性、尺寸、公差与配合、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情况等。 3.2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 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4 分级原则 以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 重要度等级 5.1 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5.1.1 关键特性 如出现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 5.1.2 重要特性 如出现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单位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产品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

xxxx公司 文件类别作业文件(技术指导文件)主导部门技术部文件名称产品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管制类别受控文件编号xx-xx-xx文件版次A 文件修订记录 版次修改单号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者 页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版次A0 文件会签 总经理室市场部 技术部行政部 生产部采购部 品质部财务部 核准审 核 制 修

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定义、原则、内容及其在产品设计文件中的标注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汽车产品的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分级和标注。 3 定义和术语 3.1产品质量特性:是指由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固有技术特性的总和。它包括产品 的几何尺寸、公差与配合、材料、工艺和装配调整技术要求等内容。 3.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根据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不满足设计规范对整车安全性 (危及人身安全、火灾)或法规(强制性标准)符合性与主要功能的影响程度,将质量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在产品开发、制造、装配、使用、维护过程中对关键、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控制。 3.3关键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危及人身、车辆安全或造成火灾,影响法规(强 制性标准)符合性的产品特性。 3.4重要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导致整车丧失行驶功能并造成主要总成损 坏,或严重影响车身及内饰外观质量,以及应特殊顾客要求需要特别控制的产品特性。 3.5一般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以外的产品特性。 3.6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7重要件:含有重要特性但不含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8一般件:不含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9关键项:关键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键特性。 3.10重要项:关键件和重要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要特性。 3.11一般项:一般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般特性。 4.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原则 4.1本标准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三个等级,将 产品划分为关键件、重要件和一般件三种类别,并引入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的术语。 4.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原则是从满足顾客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顾客和社会最关 注的产品质量特性,即将产品特性偏离设计规范所产生的后果作为产品质量特性的依据。 4.3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方法是依据零部件失效对整车安全性、法规符合性以及行 驶功能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其是否属于关键件或重要件,然后确定关键件或重要件中的关键特性(关键项)或重要特性(重要项)。 4.4产品质量特性分级应考虑以下信息:

特殊特性与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文件规定了特殊特性和特殊过程的识别、日常管理、以及特殊过程的确认和再确认的有关要求。 1.2本文件适用于西安鸡巴变压器实现的特殊特性和特殊过程。 2术语和定义 2.1特殊过程 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 2.2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产品的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2.3产品的特殊特性(与安全/法规有关) 指可能影响人身安全或法律法规的特性,这类特性一般由顾客在其设计资料中标注或要求。用符号“S”表示。 2.4产品的特殊特性(与安全/法规无关) 指可能影响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用符号“KPC”或“●”表示。2.5过程的特殊特性 指可能影响产品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制造过程参数。用符号“KCC”或“▲”表示。 2.6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 指可能影响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零件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零件特性。用符号“G”表示。 3管理职责 3.1技术工艺部 负责界定变压器的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并在相关技术文件中进行标识。 3.2制造部 负责特殊特性和特殊过程的作业控制及各项管理工作。 3.3品质管理部 负责组织本单位工艺员和班长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作出确认结论。

日期Date: 2015.09.02 Page 6/ of 6 4管理规定 4.1产品的特殊特性确定 技术工艺部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与工作性能要求,确定产品的特殊特性,在特殊特性清单、DFMEA、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中进行标识,并保持各种文件中特殊特性项目,要求和符号的一致性。 4.2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及其控制要求 4.2.1 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用符号“G”表示 4.2.2 产品零件的特殊特性由设计师在产品零件图上明确 4.2.3 带“G”的尺寸、行位公差、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粗糙度等具体控制要求按产品零件图中“技术要求”的说明控制。 4.3特殊过程及过程的特殊特性确定 技术工艺部根据产品的特殊特性、生产工艺特点以及检测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特殊过程及过程的特殊特性,并通过对工艺文件的审核,在特殊特性清单、PFMEA、控制计划、操作指导卡等文件中进行标识,并保持各种文件中特殊特性项目、要求和符号的一致性。 4.4特殊过程人员管理 4.4.1特殊过程人员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公司相关的特殊过程件附件一。 4.4.2特殊过程人员培训及考核内容 a)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b)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生产设备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c)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检验/验证方法: d)特殊过程涉及工序所使用化学品的化学特性和物质安全资料单. 4.4.3特殊过程涉及的工序至少应有两名员工能独立从事该工序的作业。 4.4.4特殊过程涉及工序的操作员应根据该工序控制要求进行作业,认真进行作业前,作业中的自检互检工作和本道工序完工检验工作,做好相关质量记录。 4.5特殊过程设备仪器管理 4.5.1在用设备功能完好,标识齐全。 4.5.2操作员应按相关要求进行设备使用前点检,有润滑保养要求的设备,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润滑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4.5.3应建立易损工装和零配件清单,并根据易损件的使用寿命、采购时间长短,制定易损件库存计划、安全库存量、防止由于工装或配件损坏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4.5.4使用的测量器具功能完好,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4.6特殊过程材料管理 4.6.1特殊过程使用的材料和零件与技术文件相符,且入厂检验或投入前检查合格。 4.6.2使用的化工材料储存和保管场所符合相应的环境条件要求,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 4.6.3需要调配的材料,调配比例、方法应符合操作卡要求。 4.7特殊过程作业管理 4.7.1工艺参数应符合控制计划及操作卡要求。 4.7.2严格按控制计划、工序操作指导卡、设备及仪器使用要求进行作业,并作过程记录。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公司标准文件)

御捷车业 ZY/QY-04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共14页 版本:A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文号:实施日期:二〇一四年月日

1目的 对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标识工作进行规,把设计意图准确传达给采购、工艺、制造、检验等部门,以便加强对关键、重要工序的过程控制。 2 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及零部件的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以下简称重要度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3.1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 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由产品及零部件的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递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它包含尺寸、公差与配合、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等。 3.2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 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是指产品及零部件某质量特性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4 职责与权限 新产品设计阶段,汽车研究院对新产品及零部件进行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通过新产品试制、试验,在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并将重要度级别符号直接标注在产品图样或设计文件的相应位置上。 5 工作流程/容 5.1 分级原则及重要度等级 5.1.1重要度分级以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1.2 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5.1.2.1关键特性 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 5.1.2.2 重要特性 如出现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单位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5.1.2.3 一般特性 如出现故障,对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不大,不至于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5.2 重要度分级容 重要度分级容应包括:

产品特殊特性符号管理规定

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定义、原则、内容及其在产品设计文件中的标注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汽车产品的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分级和标注。 3 定义和术语 3.1产品质量特性:是指由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固有技术特性的总和。它包括产品 的几何尺寸、公差与配合、材料、工艺和装配调整技术要求等内容。 3.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根据总成、零部件质量特性不满足设计规范对整车安全性 (危及人身安全、火灾)或法规(强制性标准)符合性与主要功能的影响程度,将质量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在产品开发、制造、装配、使用、维护过程中对关键、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控制。 3.3关键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危及人身、车辆安全或造成火灾,影响法规(强 制性标准)符合性的产品特性。 3.4重要特性:如果不满足设计规范将导致整车丧失行驶功能并造成主要总成损 坏,或严重影响车身及内饰外观质量,以及应特殊顾客要求需要特别控制的产品特性。 3.5一般特性: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以外的产品特性。 3.6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7重要件:含有重要特性但不含关键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8一般件:不含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单个零部件。 3.9关键项:关键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键特性。 3.10重要项:关键件和重要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要特性。 3.11一般项:一般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般特性。 4.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原则 4.1本标准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三个等级,将 产品划分为关键件、重要件和一般件三种类别,并引入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的术语。 4.2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原则是从满足顾客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顾客和社会最关 注的产品质量特性,即将产品特性偏离设计规范所产生的后果作为产品质量特性的依据。 4.3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的方法是依据零部件失效对整车安全性、法规符合性以及行 驶功能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其是否属于关键件或重要件,然后确定关键件或重要件中的关键特性(关键项)或重要特性(重要项)。 4.4产品质量特性分级应考虑以下信息: a、国家、地方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b、产品潜在的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c、项目小组中的设计、试制、试验、制造工艺、装配调整、售后服务人员以及 有关专家的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