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走停停---北京路步行街步行停留行为及休憩座椅调研

走走停停---北京路步行街步行停留行为及休憩座椅调研

目录:

一、调研背景 (1)

1.1 主题设定 (1)

1.2 调研目的 (1)

1.3 区域简介 (1)

二、调研方法 (2)

2.1 观察法 (2)

2.2 问卷法 (2)

三、调研记录与分析 (3)

3.1 空间注记 (3)

3.2 路径分析 (5)

3.3 行为记录 (7)

3.4 频率分析 (9)

3.5 分析总结 (10)

四、改进建议 (11)

4.1 布点位置 (11)

1)适宜布点位置 (11)

2)不适宜布点位置 (12)

3)机动布点位置 (12)

4.2布点调整方式 (13)

4.3座位改进形式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问卷 (14)

问卷数据统计 (15)

走走停停——北京路步行街步行停留行为及休憩系统调研

一 调研背景:

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规划提倡以人为本,研究人的行为对其空间设计举足轻重。走走停停,步行与停留构成了人在其中的两大活动。这些活动发生在每一处角落,相互穿插,丰富而有趣,为步行街空间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商业带来人气与价值。

1.1 主题设定

调研步行街行人的步行与停留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步行街休憩系统,构成我们的调研主题。设定该主题的原因:

● 调研前期,我们对步行街各种行为进行了观察统计,得出休憩行为受到多数行人的关注,发生频率高,人

们对休憩设施的设置较为重视,所以休憩系统的研究对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

● 休憩行为往往结合其它行为(如等候、观看、饮食、购物等)同时发生,共同构成步行街步行与停留行为,

从步行与停留行为层面出发研究休憩,逻辑性强,并具有全面综合性,对休憩设施与整体步行街设计的结合举足轻重。

● 休憩系统构成步行街空间形态的一部分,其研究对促进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增添商业价值、提升整

体人气度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设定这一主题,选择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展开了较全面的实际调研。

1.2 调研目的

● 通过资料查阅与现场调研,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数据,进一步理解商业步行街行人的行为构成与特征; ● 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利用,通过对步行街行人主观行为的研究得出对休憩系统研究的客观结论; ● 从专业角度对商业步行街休憩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北京路地处广州市越秀区,全长445米,是集购物、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如表1、表2)。步行街形式以骑楼风格为主,融合第一、二代骑楼,突显地域特色。商业以中档零售业为主,沿街商铺138户。此外,北京路还积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古道、古楼等文物古迹。

1.3 区域简介

行人在北京路休憩次数统计

三至四次17%不休憩10%

一至两次30%

四次以上3%

两至三次40%

行人在北京路休憩频率统计

10-20分钟3%

1-2小时30%

2小时以上10%

1小时左右39%

30分钟左右18%

调研背景

表1 行为构成图

走走停停——北京路步行街步行停留行为及休憩系统调研

表2 区域简介图

2.1 观察法[1]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以及小组讨论,确定了四种不同的现场观察调研

方法,从不同的切入点研究北京路步行街行人的行走与停留行为。

1) 空间注记

通过对北京路步行街的空间特征的观察与记录,现场绘制两侧立面

空间注记图,分析对比各种不同的空间元素对步行与停留行为的影响,

结合现状休憩设施的分布,得出休憩行为与步行街空间构成的联系。

2) 路径分析

通过对步行街行人步行路径的观察与统计,现场绘制路径图,标示

出主要路径方向、路径交汇点、分流点与路径目标商铺。得出路径与步

行及停留活动的联系,探讨路径流线对步行街休憩设施的布置的影响。

3) 行为记录

通过对步行街行人停留活动的现场观察与记录,以打点形式直观地

记录不同区域停留的行人数量,对行人停留聚集点分类分析,结合步行

活动,分析探讨步行与停留的行为规律,并研究有关休憩设施的设置问

题。

4) 频率分析

通过对步行街现状休憩座椅的使用人次的现场观察与记录,比较分

析不同区位的休憩座椅使用人次,评价休憩行为频率,从而推导休憩行

为对步行与停留活动的直接影响,得出休憩设施设置的相关结论。

2.2 问卷法

现场共发放问卷100份,工作日一日及非工作日一日各发放50份,

其中A,B,C,D每段每日约发放13份,随机抽样,当面填写,通过问

卷了解行人停留休憩的行为规律及对休憩系统的使用评价和改善意见。

图1 技术路线图

三调研记录与分析

3.1 空间注记

对北京路两侧立面速写记录,发现空间特色,把握相关尺度及数据。

如图2,北京路全长440米,东侧立面是传统骑楼[2]模式(下称第一代骑楼);西侧立面是经过改造的新式骑楼(下称第二代骑楼),立面高度均为2~3层,两侧商业业态都较丰富。

如图3,休憩座椅多结合大树布置,平均间隔约7.5~8米;休憩座椅数量西侧明显大于东侧,且分段设置。北京路步行街共有休憩座椅29组,可容纳420人。

10

20

30

40

50

很完善比较完善一般较不完善很不完善

行人对北京路休憩设施的总体感受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对北京路的休憩设施

感觉一般和较不完善的行人占多数,说明北京

路的休憩设施系统仍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与改

善。

图1 西-东立面空间注记图

N

图2 立面空间注记图

图3 休憩座椅布点图

N

行为系列之——

现场纪录

1) 骑楼步行停留空间

采用第一代骑楼模式(如图4),有完整的骑楼界面。骑楼下道路宽度3米,断面通行量约为4~5人。

60﹪的行人喜欢选择在该侧完整的骑楼下通行,因为可遮阳挡雨,有安全感和连续的步行节奏。

但由于骑楼下空间有限,在该侧设置过多的休憩座椅会影响行人连续的步行节奏,对通行造成阻碍。

因此步行街东侧只在局部设置少量(6组)座椅。中段和北段几乎没有设置座椅,南段有少量。

2)西侧骑楼步行停留空间

采用第二代骑楼模式(如图5),局部骑楼被拆除。没有完整的骑楼界面,但仍有统一的商铺界面。

跳出了传统骑楼的模式,空间限定感减弱,步行活动较东侧相对分散,店铺门前场地较为开阔,为各种停留活动提供了场地条件。

商铺门前种植树木,并与休憩座椅结合,成为休憩人群的遮阳伞,因此步行街西侧设置了较多座椅(23组),座椅主要设置在被拆除骑楼的区域。

图6 休憩座椅现状图

图4 第一代骑楼 3)中间街面步行停留空间

在商铺和路面中区之间设置休憩座椅与景观树木,将街面划分为三部分,步行区接近商铺、休憩区居中,停留活动区接近中区古道。

各分区性质不同,空间尺度也不同。停留活动形式丰富,休憩区布置较紧凑,有围绕大树型与独立式座凳两种座椅形式,分别可容纳14人与6人(如图6)。 休憩区位于步行与停留活动区之间,提高休憩的可达性,同时为休憩活动提供丰富有趣的观摩场景,融休憩于活动。

图5 第二代骑楼

主要对北京路步行街行人的"走"

的行为进行记录和研究,现场在图上记录行人行走的路径,通过分析主要路径方向,路径密集点,路径交叉点等对行人主要的路径模式作相关研究

图7 主要路径方向图

路径分析

主要对北京路行人步行行为进行记录,并作相关的分析与研究。(如图7,图8)

全路段出现5个路径交汇点,在这些交汇点附近形成最积聚人气的商业氛围。

北京路中段,即从青宫到名盛广场路段,是全北京路商业人气聚集的高潮路段。

1)路径模式

● 受商业氛围的影响

商业淡区以直行为主,步行速度较快,约为120~150米/分钟。

商业旺区会出现较多路径支流,步行速度降低,约为40~80米/分钟,边走边看的人较多,停留活动丰富。

● 受古迹[3]

节点的影响

古道古楼等节点处出现路径交汇点和分流点,这些节点处成为停留活动高发区。

● 受目标商铺的影响

一些目标商铺成为主人流方向上的聚集点,停留活动频繁。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多数行人在北京路上逗留的时间是1—3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或走或停,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的行为活动,也产生了丰富而有趣的路径流线

30分钟以内1%

1—2小时30%

2—3小时35%

3小时以上24%

30分—1小时10%

图8 路径交叉点图

3.2 路径分析

行人逛北京路的时间统计 N

N

2)目标商铺 ● 集聚效应

目标商铺能比商业街上其他商铺更能聚集人气。 如图9,北段由图分析可知,青年文化宫(简称青宫), 中段的新华书店,广百百货,EBASE,BALANO,麦当劳, 南段的金域广场,银座广场,华尔斯广场,这些目标商铺集中了大部分的步行人流。

这些商铺能成为目标商铺在一定程度上与商铺的性质,规模和消费定位有关,其中也不乏品牌效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集聚功能。

因此目标商铺在步行街的意义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意义,还涉及到行人的聚集行为,停留行为以及休憩系统设计等等一系列问题行人在这些商铺前更容易发生停留行为,造成了这些商铺前发生行人聚集的几率大大上升。 ● 目标商铺与休憩座椅

联系休憩,可以明显看到目标商铺前的休憩活动及率高,由此得出,目标商铺前应该成为设置休憩座椅的着重考虑点。

N 图9 目标商铺分析图

行人在北京路休憩频率统计

10-20分钟3%

1-2小时30%

2小时以上10%

1小时左右39%

30分钟左

右18%

统计显示,多数行人会每隔1小时左右休憩一次,原本的行走路径流线在这时会产生明确的方向性,流线指向休憩座椅。此外,可以看出行人在北京路休憩的频率总体较高,休憩座椅的数量很重要

010203040等候人其他

主要对北京路步行街行人的"停"的行为进行记录和研究。现场在图上打点记录下不同区域停留的人数,找出点最密集的区域,即行人停留的主要聚集点,再对这些聚集点进行分类分析原因(如图10、图11)。 图10 工作日行为记录图

行人通常停下休憩的原因统计

统计显示:很多行人会因为看有趣的活动而作停留休憩,形成人看人的场景,即行为活动引发休憩。 根据统计,行人在休憩时最青睐路边休憩座椅。这类地

点由于处在公共环境中,在休憩的同时可以体验丰富的观望

活动,同时还具有易达性,是休憩活动的理想场所。而休憩座椅的人性设计也成为空间设计的重要方面。 行人喜欢的休憩座椅形式统计 N

3.3 行为记录 图11 非工作日行为记录图 N

室内餐

饮店20%路边休息座椅

40%露天咖啡座25%花坛台阶处14%其它____1%

如图12所示,停留活动聚集点和节假日激增点可以分成以下3类 1)古道古楼遗迹

遗迹作为商业步行街上的文化娱乐要素吸引大量的人驻足观看,拍照留念等。古道前的旱地喷泉在节假日时开放,成为遗迹之外又一个引发多种停留活动的文化亮点。

这些停留活动聚集点往往也是形成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考虑集中设置休憩座椅,数量要满足一定的需求。

现状食杂店都没有内设座椅或内设座椅很少,因此临近食杂店的休憩座椅受影响较大,休憩人数多;很多人还依靠在骑楼的柱边或直接站在路边吃,这些地段休憩座椅数量明显不足。

现状折扣商业店铺门前的座椅也常常人满为患,很多陪购男士们喜欢在此驻足等候。如金域广场附近,BALANO 周边都是聚集停留人数最多的地方。这些地段座椅数量也明显不足。

2

)食杂店[4]

作为老广州文化的重要特色,食杂店是聚集人气的一大场所。如图13所示,北京路步行街各段都有食杂店,北段入口处的1间,中段路口转角处2间以及南段路口处1间共计4间。

这些场所常吸引很多行人驻足,停留活动以餐饮为主,并由此带动引发其他一系列停留活动(如交谈、观看等)。

3)折扣降价活动的商业店铺

这里很多是前面路径分析提到的目标商铺。这些店铺常吸引大量购物人群,形成明显的步行与停留活动节点,带动周围的商业人气。

图12 行为聚集点与激增点示意

N

10

20

30

40

单人座凳

有靠背长椅座凳围绕桌子座椅环绕大树座椅背靠背行人对休憩座椅方式的选择统计

统计显示:多数人偏向于选择环绕大树的休憩座椅,有靠背的长椅和围绕桌子的座凳也较受欢迎。

这些方式可以满足人们对绿化景观、座椅舒适度和相互交流的需求,对休憩设施的完善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各种方式的相互结合

主要对北京路步行街行人的休憩行为进行记录

和研究。现场记录下现状座椅的使用人次,绘制对应的座椅使用人次折线图,通过分析找出使用率最高的座椅。选取中午11:00~13:00的人流高峰时段研究(如图13)

1)休憩座椅使用高峰区段 ● 靠近中段路口的座椅

使用人次接近100人次(工作日)和120人次(非工作日),是因为该路口两侧各有一个食杂店。根据现场观察,尤其在11:00~13:00这段时间,路口附近这几张座椅全是手拿食杂的人,还有很多找不位子站着吃的。

由休憩座椅使用频率分析同样可以得出食杂店附近的休憩设施严重不足; ● 南段东侧的金域广场

峰值约在80人次(工作日)和100人次(非工作日)左右,主要靠近一食杂店,聚集很多人流;

图13 座椅使用人次折线图

N

● 中段西侧BALANO 等专卖

峰值约在80人次(工作日)和110人次(非工作日)左右。这些店铺都是前面提到的目标商铺。

2)休憩座椅使用低峰区段 ● 中段书院街北侧

介于步行街起始段和商业高潮段间,行人休憩频率较低,综合行为记录,该区的行人聚集较少; ● 广场及街道两端出入口

因为交通原因,过往人流量较大,同时休憩座椅缺乏,所以休憩频率较低; ● 南面不设休憩座椅段

因缺少休憩设施,休憩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并呈现出分散、变化平缓的特点。

各休憩高峰区相互间的休憩量差别较小,各低峰区之间也是如此,但高峰区与低峰区的休憩量悬殊很大。

3.4 频率分析

1) 综合3.2路径分析,3.3行为记录和3.4频率分析

分析得出目标商铺和食杂店既是步行路径密集处,也是行人主要的停留聚集点,同时还是休憩频率最高的区域,应成为休憩设施设置的重点区域,而这些区域的休憩设施目前明显不足,导致这些区域附近的休憩座椅也人满为患,例如广百百货门口的座椅受到路口食杂店的影响。应考虑休憩座椅的增加或移位。

3) 综合3.2路径分析,3.3行为记录和3.4频率分析

分析得出步行街上行人的休憩行为不是均质线性发生,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因此目前步行街采取的平均设置休憩座椅的模式显得不合理。休憩座椅设置应结合上述分析得出的规律进行分区域设置,并合理确定各区域设置数目。

图14 座椅使用分析图

我们用四种不同的调研方法对北京路步行街行人步行与停留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各方法得出的结论互相联系,互相验证,形成了对休憩行为客观规律的研究结论。

2) 综合3.2路径分析和3.3行为记录,

分析得出古道影响行人步行的主要路径方向并且是行人停留的主要聚集点之一,古道的停留行为多涉及驻足观看行为,不需要休憩系统的支持,但是节假日时人流量激增,加上旱地喷泉的开放,现状的休憩设施可以承担这一部分的停留人群。

N

图15 休憩适宜性评价图

N

通过上述四种方法的调查研究,我们对步行街休憩设施的设置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与体会,结合休憩行为的分析和北京路休憩座椅的现状,我们对其休憩座椅的布置进行了改进设计。 4.1布点位置

1)适宜布点位置(图16) ● 购物人群需要

购物人群的主要休憩范围为购物商店附近3~15米,最远不超过三家店铺(30~42米,按每间店铺面宽12米来计算),通常低档或中低档的商业店铺较能吸引购物,故以观测得出的购物人群目标商铺为地块赋值。

如图18,以面宽中点为圆心,对购物人群的主要休憩范围做Ⅰ:<3米;Ⅱ:3~6米;Ⅲ:6~18米;Ⅳ:18~30米;Ⅴ:>30米分类; ● 饮食人群需要

观察表明,饮食人群的活动范围较小,一般在距食杂店3米内,最远不超过距食杂店15米处。

如图19,以食杂店为地块赋值,以食杂店面宽的两端做圆心,将饮食人群主要活动范围依Ⅰ:<3米;Ⅱ:3~6米;Ⅲ:6~15米;Ⅳ:>15米分类,得出饮食类适宜布点位置。

四.改进建议

图17 不适宜布点范围图

图16 适宜布点范围图

N

图19 人群休憩范围叠合

图18 购物人群休憩范围图

N

综合布点位置:

从以上数据模型得出,食杂店面附近/中低档消费商铺前的座位远远缺少。我们按照每家食杂店前120座,饮食类前共需3600座;一家中低档商铺前60座,那么购物类前也需3600座。加上其他娱乐休息人群300座,北京路步行街的座位数约为7500座(如图20)。

2) 不适宜布点位置 ● 观光人群需要

在古道遗迹,旱地喷泉等吸引大批观光人群的文化元素附近,不适宜布置太多座椅,以免在座椅上休息的人与拍照留念的游人互相干扰,且古道等元素占据较大步行街街道宽度,在这类地点设置座椅易造成人流阻塞

● 高档定位的商铺前

高档定位的商铺对消费者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吸引的购物人群较少,因此座椅需求较少,在此类商铺前不适宜设置过多休憩座椅。

综合以上两点可得如图17的结果

3)机动布点位置 ● 娱乐消费人群

不予以考虑,即机动设置座椅区。

10

20

30

40

方便到达性

使用舒适性形式外观周边环境氛围

其它

行人对北京路休憩座椅的关注点统计 统计显示,行人对休憩座椅的舒适度最为关注。要提高休憩座椅的舒适性,应当从适宜人们的交流与观望角度出发考虑座椅的布点位置、组合方式,多样化使用等等方面。

N

图20 综合调整图

参考资料:

1,扬·盖尔【丹麦】著: 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徐磊青,杨公侠 著 《环境心理学》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3,《建筑设计资料集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4,扬·盖尔【丹麦】著 《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吴明伟 孔令龙 陈联 著 《城市中心区规划》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6,埃德蒙·N ·培根【美】著 《城市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4.2 布点调整方式

如图21,对原有座椅布置,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改动: 1)增位

针对饮食类及购物类以上极大的座位需求量,我们于其起效范围内增加各类休憩座位数。 2)减位

由于存在不宜设置座位区域,我们适当空出休憩座位空间,增加环境,观光设施空间比例。 3)移位

根据商铺的变动情况,我们不妨设置一类可移动座位,满足各时需要。

4.3座位具体形式建议

1)结合岭南骑楼形式增设休憩场所 ● 利用骑楼半室外空间。取上述适宜点作为花基

座位,或主题台阶,引发各种休憩行为。 ● 利用骑楼柱。骑楼柱脚若能舒适整洁,也是发

生站立休憩之地。

2)人性化休憩设置为设置重点

● 设置雨蓬防风雨、高低座方便儿童、花基座美

化环境。

● 利用座椅小尺寸。增设座椅同时,利于公共空

间交流。

3)结合商业构成,营造多样的休憩停留空间 ● 食杂店前的坐椅设置配有桌子方便饮食。 ● 娱乐商业前休憩座椅可结合广告宣传设置等。

图21 座椅调整图

本问卷均为匿名,请放心填写,感谢您对广州城市建设和研究做出的贡献

(本资料“属于私人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漏。”《统计法》第三章14条)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休憩系统调查问卷

时间:___月___日__(时)调查员:________

您好,我们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为更好地了解商业步行街的休憩系统,以期能够改善步行街的步行环境与体验,我们进行本次调查,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请问你逛北京路的目的是:

A购物 B休闲娱乐 C工作需要 D 旅游观光 E 其它_____

2.您逛北京路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A 30分钟以内

B 30分钟—1小时

C 1—2小时

D 2—3小时

E 3小时以上

3.您逛北京路时一般需要停下休憩几次:

A不休憩 B一至两次 C两至三次 D三至四次 E 四次以上

4.请问您在逛北京路时一般过多久需要坐下休息一次:

A 10—20分钟

B 30分钟左右

C 1小时左右 D1—2小时

E 2小时以上

5.您通常停留休憩的原因是:

A等候人 B走累了脚酸 C被饮食店吸引 D看有趣的东西 E其它_____

6.需要坐下休憩时,您一般会选择哪里休息:

A室内餐饮店 B 路边休憩座椅 C 花坛台阶上 D其它_____

7.您觉得北京路上多远需要设置一个休憩座椅?

A 沿途都要

B 每隔2间店铺

C 每隔5间店铺

D 10间店铺

E无所谓

8.您觉得北京路的休憩设施完善吗?

A 很完善

B 比较完善

C 一般

D 比较不完善

E 很不完善

9.您认为北京路座椅设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A 增加遮阳挡雨篷

B 增设座椅数量

C 改善外观形态

D 改善周边卫生

E其它______

10. 关于步行街的休息座椅,您比较关注哪个方面:

A方便到达性 B 使用舒适性 C 形式外观 D周边环境氛围

E其它(如询问、交流)

11.请选择一个您较喜欢的休憩座位方式

A 单人座凳 B有靠背长椅 C座椅围绕桌子 D 座椅环绕大树

E 座椅背靠背

最后,我们希望了解一点您的基本情况以便比较人们的不同看法(仅供本调查用)

年龄______ 性别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___

来源 A本地 B外地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9.您认为北京路休憩座椅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