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读

葛兰西代表观点有哪些?

1、葛兰西认为意思形态分为有机的意识形态和任意的意识形态。有机的意识形态是指组织人民群众创造这样的领域---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或获得对其所处地位的意识,从而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有机意识形态的范例是宗教。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创造一种世界观和相应行为准则之间的信仰总一体。

2、葛兰西还指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的区分。传统知识分子是指那些赋予其生命的生产方式消失之后的幸存者。他么与濒亡的历史阶层相联系。但人自称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有机知识分子代表的社会变革的阶层。传统的知识分子是历史学意义上的,而有机的知识分子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3、葛兰西认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实际是整个社会对其统治获得认可的思想力量,而且使其统治看起来是自然地。历史上进步阶级的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的条件下具有这样的吸引力。致使他们归根到底要以制服其它社会阶级而告终。这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现实。

4、领导权问题是葛兰西对资本主义怎样存活于西方民主之下的疑惑的解答。当资产阶级继续实施这样文化领导权时,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夺取政权,必须全力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文化领域的斗争。

5、葛兰西指出文学艺术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是审美和艺术的特性,另一方面文学艺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是一种沉浸在历史之中的具体事实。始终与社会劳动分工相联系。所以文艺批评必须始终把审美批评和政治斗争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1、马克思在批批判了特拉西的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色彩基础上是出了任何正确的世界观。在某种意义上都毕竟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马克思还指出意识形态是和社会中的资源和权力的不公平分配相联系。所以批判社会的和经济的安排也必然包含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分析。

2、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试图阐明宗教和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从人类意识出发,并进而推进至物质现实研究,是一种错误的意识形态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与之正好相反。马克思强调:“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存在,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3、马克思指出并非所有思想都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产生基于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分工,二是私有制导致的私有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也是特定思想有了意识形态的力量。所以只有那些统治阶级掩盖社会矛盾的思想才是意识形态。

4、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文化是一种商品败物教式的意识形态幻想,它掩盖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剥削现实。马克思还认为意识形态不等同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因为上层建筑包含了意识形态的和非意识形态的。非意识形态也即“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尤其是由艺术和诗歌所代表的超功利事件。”

5、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类的鸦片,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贬义的,马克思把宗教理解成不是人的精神的自由的生产,它是一种麻痹人的意识形态。

6、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坚定的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而避免了相对主义,但它所体现出来的乐观理性主义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的强调,都是高度的维多利亚式的资本主义的产物。

如何理解《手稿》中的“异化”思想及与审美解放的关系?

1、人的劳动本质上是人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异化劳动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相违背的。

2、马克思将私有制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劳动者的本质。因为私有制使丧失了生产资

料的劳动者,只能把劳动当成单纯的生存手段,从而使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和体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收到折磨。

3、异化劳动同时造成了人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人的感觉也因此丧失了人性的丰富性内涵,而只剩下与动物一样的,仅仅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感觉。

4、私有制造成的异化劳动,也使整个人类同自然界相异化,使人类的生命活动和人的感觉相异化,以这种从根本上破坏了以劳动对象化为基础的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5、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从而提出了解放扭曲的人类感觉和人的本性的审美解放思想,为美学艺术奠定了比古典美学更为丰富的人类学内涵和社会历史使命感。这是马克思整个的关于《手稿》异化思想的最核心的意义和最精华的东西。

如何理解《手稿》中的人类学思想及对文艺美学的影响?

1、马克思《手稿》依据人类学思想对人的本质的发生和发展做了合理的阐释。人的本质又经过了漫长的演化。

2、马克思指出他的《手稿》中的人的本质来自艺术实践。。。。。

3、《手稿》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感性显现。而艺术是人的审美的方式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人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的世界中肯定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他的最核心的东西。

如何理解青年马克思主义思想?

1、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主义是一场政治辩论。

2、青年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当代哲学和人体学思想的保护。

3、青年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部分。

4、青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源泉。

【部编版】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和国际工 人运动的兴起 【重点梳理】 1.马克思与恩格斯 简介(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德国工厂主家庭。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 (3)1849年,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理 论成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主要内容(2)《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第一国际 第(1)建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最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2018尔雅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马克思的幽灵》 ?B、《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A、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A、认识 ?B、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A、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1999年英国BBC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B)。 ?A、资本、政治 ?B、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C)。 ?A、经济 ?B、政权 ?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D)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A、金银 ?B、铁和谷物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门课,我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事物,对世间万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 转眼大学生活已过了快三年了,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要面临毕业。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1.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当我们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大学的,都是互相互不认识来到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班。大家每天都基本是同样的作息时间,起床、去上课。这就是事物的普遍性的体现。 然而,事物发展也存在着多样性。例如,每个人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不同。有的人认为大学应该好好学习,因此每天努力学习,拿奖学金;而有的人认为大学锻炼自己能力更重要,因此加入各种社团,努力“上升”,当主席;当然也有一些人在经历了高中“黑暗”的学生生活之后决定在大学好好享受,于是每天玩电脑、打游戏、谈恋爱。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免不了有很多的人际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在社团里跟上级的矛盾,班上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室友的矛盾等等。但这些矛盾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正是因为有这些矛盾的存在,才能让大家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提高自我。然而,矛盾又存在斗争性,许多的交往中由于矛盾的存在,便会使交往关系越来越恶化,甚至导致关系的破裂。 而矛盾不仅是存在人与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也存在着矛盾。人都是有惰性的,就拿我自己举例吧,其实心里是很想上进的,很想成绩名列前茅,拿奖学金,参加各种活动、社团,让自己更加优秀。可有的时候却也想坐下来玩玩电脑看看电影,想着期末突击就行了,以“趁着自己年轻,想干嘛就干嘛”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玩,心安理得的睡懒觉。然而,正是因为自己心中有那么一股上进心,才使自己不至于太堕落,作为大学生该完成的任务还是会完成的。这便是矛盾的统一性的体现。 3.实践检验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他的真实性,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因此,学校除了开设理论课,还会开设一些实验课,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样,作为大学生,光靠在学校里上课时所学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出去做兼职实习时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外面兼职,除了能挣点生活费以外,更重要的是

马克思主义意义分析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查论文 社会学院10(2)班级姓名宋欢欢学号23 等第 马克思主义意义分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成就;无产阶级;科学体系;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使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而且,它对资本主义严重弊端的深刻批判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在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尽管不占主流地位,但其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其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一)“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体正确自我认识的产物。 它是我国社会主体的一次寞正的自我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我国当前改革和整个现代化迸程的根本意义,也向我们证明了确立主体性思维的方法论意义。我国正在进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 [ 09-08-25 10:41:00 ] 作者:李毅编辑:凌月仙仙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主要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主线突出;立论力求严谨,内容力求凝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深入浅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特点;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这几门课程当中,我觉得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责任重大。责任大就是在于要求高,要求我们写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再有一个就是难度大,我觉得,过去由7门课变成4门课,不是简单的课程的合并,不是说把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合并,而是重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本身认识的过程。原来是三个组成部分,如何认识三个组成部分,让它成为浑然一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我觉得这既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就是说,在这样一点上,比如说我们教材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据我看到的有人说有六种情况:比如说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邓小平就讲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后来第三代领导人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的归纳为创始人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的基本思想观点。还有人指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研究方法,还有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还有说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也有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有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范畴等等。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就有那么多的认识,我们在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中如何处理基本原理这个层面,比如说基本观点、基本结论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编写教材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难点。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感觉,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一方面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感觉到责任也是重大的。我想,在这里简单汇报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的过程 为什么我简单地说一下编写过程呢?我觉得对大纲和教材编写过程的理解,能够认识我们编写的思路和把握它的脉络。编写过程上来说,实际上,刚才有一些专家已经提到,我再总结一下。实际上,我们这一编写过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大纲的编写,大纲的编写是从05年3月份到05年的9月,这是半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们算了算,大概有不下20次的修改,最后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在9月份批准大纲,然后是10月分投入编写,初稿的完成是在06年3月,在这期间形成的初稿已经是第五稿了。也就是说,送审稿报教育部教材编些小组审议,审议后由报教育部党组。4月29号是工程咨询委员会审议,审议之后,现在我们修改了有6次,现在初步定的是这个礼拜六工程咨询委员会进行第2次审议。在这个初稿的修改过程当中,我们编写组先后把初稿给了知名专家包括在座的杨瑞森老师。总体上给予教材是肯定的,但是也有很多意见和建

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文稿

什么是利益分析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是运用马克思的利益思想,依据利益的本质和作用,从利益的角度,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行以及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去把握其在本质和根源,挖掘其最初的利益动因的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工具。 根据马克思对利益问题的阐述,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对社会表象分析深入到利益分析,是把握社会本质的有效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利益结合体。因此,只有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种表象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利益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 第二,从分析利益主体到分析利益关系,是利益分析的基本途径。 在进行社会分析时,旧唯物主义忽视了对利益主体的分析,犯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历史唯物主义则着重于分析人及其社会关系,认为利益关系不单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抽象物,它在深层次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决定着利益关系的具体形式。因此,只有揭示出物背后隐藏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一定社会的利益主体的构成、地位及其变化中来揭示其利益一致、利益差别、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才能完成对该社会的利益分析,从而实现对该社会

的整体把握。 第三,从分配关系入手把握利益关系的状况,是利益分析的重点途径。 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领域,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然而,就具体状况而言,利益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对物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主要还是一种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全部运动”。分配关系理顺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理顺,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发挥。所以,从分配关系入手来把握利益关系的状况是可行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曾指出从经济上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重要性,少奇也曾提出人民部矛盾“特别表现在分配问题上”,这说明他们都注意到了从分配关系角度来把握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利益主体间的矛盾普遍地、实质地表现为分配矛盾。因而,应该始终关注从分配格局着眼来开展对其利益关系的研究。 第四,从利益关系的状况探索协调利益关系的方法,是利益分析的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非常关注利益关系的辩证处理。马克思指出,个别人的私人利益和所谓普遍利益总是互相伴随着的,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是个人发展的两个方面,同样由个人生活的经验条件所产生。它们仅仅在表面上是对立的,共同利益就是自私利益的交换,一般利益就是各种自私利益的一般性。列宁认为,私人利益服从共同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201811

。。。。。。。。。。。。。。。。。。。。。。。。。。。。。。。。。。。。。。。。。。。。。。。。。。。。。。。。。。。。。。。。。。。。。。。。。。。。。 。。。。。。。。。。。。。。。。。。。。。。。。。。。。。。。。。。。。。。。。。。。。。。。。。。。。。。。。。。。。。。。。。。。。。。。。。。。。。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马克思的幽灵》 ?B、《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 ?A、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 ?A、认识 ?B、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A、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1999年英国BBC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B)。 ?A、资本、政治 ?B、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C)。 ?A、经济 ?B、政权 ?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D)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A、金银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 -----评现在社会的“姿”本主义价值体系 食品科技学院食安1082班蒲利民200811221218 我最近在猫扑网上看到有人把《资本论》可以写成《姿本论》,我相信这是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在如今这个娱乐占主导的时代,姿本是可以转化为资本的,资本是可以强行并购姿本的。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其核心的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在经过这样的更改后,可以微微体现,我们这个社会的正统价值体系正在不断的倒塌,不断的畸变,留下锈迹斑斑扭曲的支架,犹如懦夫的拳头,仍然可以举起,象在抗议,象在挑衅,除了证明他很生气外,没有一丝一毫的愤怒和血性的体现。这是个生理上亢奋,心理上阳痿的时代;这是个行为上勇往直前,而精神上迷惘的时代;这是个物质上丰富,而心灵上苍白的时代。无论是现实的批判,还是非现实的批判,都无法弥补已经迷失的曾经的美好。 无论是《资本论》还是《姿本论》,核心永远是“资本”。一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的体系刚刚完成,资本开始洗牌。马克思敏锐地觉察到,资本通过榨取剩余价值,可以进一步完成自己原始积累的使命。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风波和各种各样的经济风波后,世界资本的走向没有象德国哲学家预言的那样完成“公产”。尽管有“国家资本主义”出现,尽管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分裂后也沦落为“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资本的命脉仍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多数人所能奉献的依然只是“剩余价值”,永远无法拥有“资本”。 在无法拥有姿本的绝望现实之下那些拥有“姿本”的和那些会经营“姿本”人微微看到希望的曙光,性感就是胜利——这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显规则”。美女与球星,美女和富豪等等,为生活重新下了一个定义,然后由亟需养眼的凡夫俗子们共同建构起一个新的价值体系——球星,富豪身边的女人不是明星就是名模,身材都是超级惹火,脸蛋更是千娇百媚,姿色就是价值。 漂亮的脸蛋能催化财富,不管你喜不喜欢。今天,“姿本”正无所不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可以让观者赏心悦目、商家盆满钵满、美女一夜成名的多赢经济模式,即将成为与房地产业并驾齐驱的“朝阳产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1493745.html,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郑正真朱文雁 来源:《知与行》2015年第05期 [摘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将分析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内研究的现状而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思考,辩证地审视分析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的当代意义,肯定其积极方面,扬弃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对柯亨的发展命题和生产力首要性命题、罗默的剥削理论、赖特的阶级理论和埃尔斯特的思想展开深入的专题研究,促使我们更好地全面理解、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罗默;赖特;埃尔斯特 [中图分类号]D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05-05 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罗默、赖特和埃尔斯特等。随着1978年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的出版,引发了一股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思潮,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展开具体的探讨,由余文烈教授撰写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思潮基本观点的著作,为读者进一步全面了解这一思潮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通过国内学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思想的现状分析进行理论反思,认为我们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深刻内涵。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概述 1.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美国当代哲学家M·怀特在评述当代哲学倾向时指出,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分析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趋向”。当然,形成这种“趋向”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应地得到了改善,但资本主义暴露出尖锐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第二,英美国家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第三,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从学术背景上来分析,首先,分析哲学为分析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研究方法;其次,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的内在要求,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在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不同的派别,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马克思主义以重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找出另外一种研究理论,运用更为精确的言语和严谨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面临着多种选择。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转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就业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态度及价值评价反映出来, 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驱使他们择业和就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当代大 学生就业价值观念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 (1)非理性的价值选择。在就业地点选择上,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本可以分散的求职者集中在相对狭窄的地域和领域内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这些地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上海、北京等城市薪金待遇水平近两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体现。与此同时,和个人长远的发展机会相比,眼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具有吸引力,把福利待遇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

的理性思考。 (2)缺乏基本的诚信观念。从就业手段来看,简历造假、证书造假等现象反映出少数学生仅考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在乎使 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价值评判。这样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破坏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降低了简历证书等在用人企业心目中的公信力。除了用人企业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外,我们还从中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就业行为的短期化也降低了简历中某些记载内容的可信度。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就业外部环境的压力增大与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张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社会问题的外在动因,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2)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主体性意识膨胀。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等已成为他们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主体价值的膨胀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方面,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他们希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而!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当主观性要求和客观性需求无法统一到就业的实践中时,主体性需求的异化就会使得本已压力重重的供需双方的矛盾更深一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案例分析.

1.劳动 使猿脑变为人脑,提供意识的物质器官;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次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真正科学的理论。 3.正确区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则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前者是一种认识上的逻辑错误,应予排除;而后者则是认识对象所固有的,应予正确地反映。 4.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全盘抛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典型:尼采的历史虚无主义、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例如:对待自己的态度,不能是否定一切,容易导致抑郁 5.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 第一、克服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第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三、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第四、对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6.西方经济学 价值:无差别的效用 价值量:边际效用决定价值量。“物以稀为贵” 稀缺性scarcity:经济学分析的前提 资源稀缺与无穷欲望的基本经济矛盾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并发展;丰富和发展 8.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资本主义宪法实行私有制、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和保护人权等四个基本原则,归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建立。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名义上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形式,实际上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种政治机制。 资产阶级的政党是代表国家内部不同阶级。竭诚或集团利益而夺取政权或保持政权的一种政治组织。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其局限性表现在:其民主是在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其平等是用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政党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9.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 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从全社会看,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生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会卷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必会卷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包括的内容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人文主义③政治经济学、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马克思的活动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莱茵报》发表抨击普鲁士的文章②1849年移居伦敦 ③发表《共产党宣言》④在巴黎与恩格斯结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3.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下列选项中,与该论著内容相符的是()A.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里的“统治阶级”指的是()A.封建君主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天主教会 5.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巴黎公社的建立 6.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在与法国反动资产阶级政府斗争中诞生的()A.革命群众组织B.国民自卫军组织 C.无产阶级政权D.工人团体组织 7.1864年,英法德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A.第一国际B.共产国际C.第三国际D.工人联合会 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A.第一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D.工人代表联合会 9.2018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7周年,列宁曾说“巴黎公社被镇压了,但《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它的思想”是指()A.天赋人权的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无产阶级革命思想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0.《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杰斐逊D.马克思和恩格斯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材料三公社简直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它在培育着一个新社会的同时几乎把大门口外的食人者忘得一干二净——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 ——《法兰西内战》(1)材料一是哪本著作?发表于哪年?(4分) (2)该著作是哪个组织的纲领?(2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这部著作发表的意义(4分)。 (4)材料三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它成立于那一年?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6分) (5)公社失败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公社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