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

编写人:谢龙勋审核人:编写时间:201-7-5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荒漠化发展的原因,了解其危害

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 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 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能运用荒漠化的

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4. 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学法指导】

读图填图、材料分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个人展示。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教材.础梳理】

读图填空

1 用粗线在图中画出大兴安岭、阴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并标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2. 用常用图例标注: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玉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南疆天然气、金昌镍矿

3.将下列地理事物的代号填在图中适当位置

铁路:京包铁路、包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

城市:吐鲁番、喀什、敦煌、郑州、兰州、包头、满洲里

知识梳理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围:

(3)气候:特点:(类型、降水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成因:

(4)地形:

(5)植被:

(6)河流:

2.人文地理特征:

(1)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主要分布区及各自的水源:

(2)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主要的工业中心:

(3)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及放牧特点:

(4)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特点:

【问题探究】

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有哪些表现?(A级)

2.指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并归纳西北地区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A级)

3.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B级)

4.读教材P18页图2.5,对比塔里木盆地古城遗址与现代城镇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B级)5.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课堂小结】

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地区,由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

【学习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今天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当堂检测】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测试题

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包头模拟)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经过近20年的土地开发,该地引黄灌溉率达60%以上,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下面乌兰布和地区简图,完成1~2题。 1.目前,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B.干旱、水土流失 C.沙漠化、水土流失 D.沙漠化、盐碱化 答案:D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存在土地荒漠化问题,过度引黄灌溉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区域综合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固沙造林,发展林果产业 B.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C.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木 D.引进新兴工业,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答案:B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气候干旱,在区域综合治理中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若发展林果业,水分不足。 (2018·韶关一中期末测试)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C 解析: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荒漠化加剧,古城遭受沙漠侵吞。 4.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

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地下水夏季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地下水秋季 答案:C 解析: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 5.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答案:D 解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 (2018·威海模拟)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下图,回答6~7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五单元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训练卷(一)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 应的地区可能是 A .发源区 B .流通区 C .形成区 D .外围区 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 A .森林、草场萎缩 B .地下径流增加 C .沙漠面积扩大 D .湖水盐度下降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活动,用户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树长大后,蚂蚁生态公益伙伴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截止2018年底,蚂蚁森林已经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5552万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 B .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 C .土地荒漠化和全球变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4.该公益项目分别将树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 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A .保持水土 B .涵养水源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土壤遭侵蚀、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是贵州省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随坡度、坡向分布概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潜在”石漠化出现的坡度一般在 A .5°~10° B .10°~15° C .15°~30° D .35°~40° 此 卷只 装 订 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 教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区域发展 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⑷影响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9-2019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 (含答案)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荒漠化的防治专题练习,希望你喜欢。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D项不现实。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地区多涝洼、盐碱地,中、低产田分布广泛。第5题,P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产煤区,若工矿开发和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点状和线状荒漠化。 【答案】4.B 5.D (2019福建高中毕业检查,18~19)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

2019高考(押题)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气候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完成1~2题。 1.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D.过度垦殖 2.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 A.大量植树造林B.禁止放牧 C.跨流域调水D.生态移民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农牧交错带,由于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D对。第2题,该地位于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加剧当地生态缺水,A 错;该地为宜农宜牧区,应该合理放牧,B 错;跨流域调水只能缓解沿线荒漠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的荒漠化问题,C 错;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加大了环境压力,生态移民可以从根本上治理该地的土地荒漠化,D 对。 答案:1.D 2.D (2017·江西南昌期中)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3~4题。

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 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 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4.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薪柴短缺 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 解析:第3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稳定,面积较稳定。第4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 答案:3.C 4.A (2017·长春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沙暴日数,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沙暴日数对比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 6.丁地区沙暴日数有别于周围地区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B.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显著 C.受山地阻碍,大风日数少 D.气候湿润,风力作用较弱 解析:第5题,由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甲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乙地沙暴日数为20~30天,丙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丁地沙暴日数为10天以下。四地沙暴日数甲<乙,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

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一、选择题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到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据此回答1~2题。 1.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①土地沙漠化②土壤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突然增大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第2题,“安固里淖”消失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干旱外,与当地过量开采地下水也有关系。 答案:1.A 2.A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3~4 题。 3.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4.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④⑥D.③⑥ 解析:第 3 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 4 题,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3.C 4.B 5.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①⑤B.③⑥ C.①②④D.④⑥ 解析:选C。目前我国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西北地区的防沙治沙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合理载畜,退耕还牧等。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6~7题。 6.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冻融作用D.盐碱化 7.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解析:第6 题,由右图可知,风力侵蚀在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中占比最大。第7 题,由新疆土地类型图计算可知,该省区草地、林地、耕地面积比重大于50%,所以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于该省区林地面积占已利用土地面积比重较小,所以荒漠化不可能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人类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荒漠化进程才能够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测习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 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 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南疆②北疆 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4.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在()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D.治理严重荒漠化的土地 5.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 与封育固沙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 节水农业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6—7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6.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本节教材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教材以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为出发点,分析了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形成条件,为后面知识的进一步展开作好了铺垫。 二、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环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基础,人类活动起着决定作用,教材从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使知识与上面内容形成一有机整体。 三、荒漠化的发展 我国荒漠化现象目前仍在不断扩展。教材以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绿洲的相继放弃为引子,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当利用以及公交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说古是为了论今,是为了揭示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警示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荒漠化的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材介绍了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以沙坡头的治理为例,结合本地实际,了解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断探索。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主要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与成因分类 2、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3、通过多幅图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图形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以及之前学习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较快。 四、重点难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3、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目标 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六、学时重点 1、读图总结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 2、总结荒漠化的成因,进而学会分析其他灾害的成因 3、学会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一课时《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导入:观察一组图片,说出图片反映什么问题?导出荒漠化。 活动2【活动】[板书]一、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及现状 读书P16,说出荒漠化发生地区、本质、成因、表现及类型、现状。 活动3【讲授】教师讲授 区别荒漠和荒漠化: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演化成荒漠景观的过程。 区别沙漠化和荒漠化: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简单地说,荒漠化是指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 或丧失,形成荒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而沙漠化是指单纯在干旱地区由风力作用 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区别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红色荒漠化 活动4【活动】[板书]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读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要求学生读图分析以下问题,并请同学小组 讨论,找代表回答。 (1)西北地区的位置有何特征?包括哪些省区? (2)西北地区有哪些地形区?以什么地形为主? (3)从位置和地形上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活动5【讲授】教师总结 1.位置和范围

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第二章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A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 4.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A.过牧B.滥垦C.滥伐D.滥采 6. 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松嫩平原B.青藏高原 C. 呼伦贝尔草原D.塔里木盆地 7. 下列有关绿洲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丝绸之路是由一片片绿洲串联而成的②绿洲的出现都是大自然自身演化的结果 ③绿洲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④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东部平原地区居多 ⑤工矿绿洲和城镇绿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农村绿洲高⑥绿洲农业属灌溉农业⑦绿洲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⑧绿洲的大小和规模主要取决于地形⑨绿洲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 A.①②⑤⑧B.①③⑥⑦ C.①④⑤⑨D.①③④⑥ 8.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难点: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在个别地区,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荒漠化问题直接破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危害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 【知识新授】 一、荒漠化的含义 【讲解】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地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板书】(一) 气候、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找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范围及其危害。 2.根据课本P37的课文“阅读”和图2-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做活动题:(学生协作学习,总结答案)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 【承转】荒漠化的发生除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有关系,并且,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据统计,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作业

一、选择题 (2013·南京模拟)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其总面积的20.03%。结合江西省地图,回答3、4题。 3.造成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全年降水丰沛③土质疏松,多黄土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土壤盐碱化加重 B.湖泊淤积 C.河床抬升 D.水旱灾害加剧 (2013·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区域是我国某重要的农作物产区,该区域发展该种农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 ①夏季光照充足,日较差大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③本地消费市场广阔④有较丰富的灌溉水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 ) 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 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 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 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 7.图中丙处要减少荒漠化,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 B.实施环境移民 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 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 9.甲、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 )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2021.1.7

荒漠化的防治练习题2021.1.7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约250~400mm,这里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历荒漠化后,毛乌素沙漠多流动沙地。1995~2013年监测数据表示,流动沙地逐步转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如图左图为毛乌素沙漠示意图,右图为毛乌素沙漠1995~2013年气温、降水变化图。 1.毛乌素沙漠1995年后逐步转 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据图文 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A. 气候转暖 B. 降水增加 C. 土质黏重 D. 地形平坦 2.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 黄河中游输沙量增加 B. 兰州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C. 榆林湿地面积增加 D. 榆林耕地面积扩大 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片段“回乡之路”中,主人翁乔树林四处推荐毛乌素沙地治沙成果——沙地苹果。榆林沙地苹果的特点及其对应的自然环境正确的是 A. 蜡质层较厚——降水较少 B. 虫害少——光照时间长 C. 果色鲜亮——昼夜温差大 D. 果肉质地细腻——热量丰富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 4.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A. 气候干旱与异常 B. 地表崎岖不平 C. 经济活动过度 D. 城市化进程加快 5.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防风固沙 C. 净化空气 D. 美化环境 6.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狭义的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 一、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三、土地荒漠化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1、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阿拉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等地,沙化地区平均增加4%以上。由于风沙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 2、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据采样分析,在毛乌素沙地,每年土壤被吹失5?7厘米,每公顷土地损失有机质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万公斤。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3、自然灾害加剧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尹时芳12级金融二班 摘要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地荒漠化呈现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多变、类型多样、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荒漠化和沙化扩延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我国的长远发展考虑,研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 成因;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但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在我们面临的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我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因此,对我们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民,研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现状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 1土地荒漠化概念及成因 土地沙漠化是指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表面出现的风蚀和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土地荒漠化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前者是气候变化、土地干旱、土壤和地下水逐渐盐碱化的结果,后者则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干旱土地的复杂自然环境与人类为了保证自身生活资料而对这一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土地加速荒漠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则占主导地位。 1.1荒漠化发展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指异常的气候条件(尤其是严重、长期的干旱条件)造成植被退化, 风蚀加快, 引起荒漠化。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多分布在内陆腹地, 是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和生态及其脆弱的环境地带[16]。气候干燥时,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 气候湿润时, 荒漠化就逆转。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历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强供沙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与河北西北部近25 万hm2 的沙化发展区(京西北沙化发展区) [22]。而且, 最近几年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 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进程。 有关研究结果也同样证明了以上论述,1990年底,由国家科委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蓝皮书———《气候》,明确指出了我国北方近年干旱化的趋势,列举了西北地区干旱化的证据:一是干旱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二是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甚至干涸;三是河川径流量减少;四是冰川后退、变薄,雪线上升;五是荒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扩展;六是指示性植被的衰退死亡等。在论及近10 a华北地区的干旱特点时又指出,这一地区降雨量愈来愈集中在夏季,年际变率加大,干旱的发生也愈来愈频繁。 1.2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因素 1?2?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我国北方沙漠化发展较快地区与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密切关系。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上长期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广种薄收、乱砍滥伐等问题。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1?2.2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造成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 自然生态系统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其平衡不会失调。由于人类对其功能认识不清,长期违反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活动,造成了生态恶化,大自然同样无情地惩罚了人类。如河北省坝上地区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也是内陆河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 治 经典题 读“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局部图”,回答1~2题。 1.阿塔卡玛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东侧山地阻挡湿润空气进入D.常年受强劲离岸风的影响 2.阿里卡位于阿塔卡玛沙漠北缘,几乎终年无雨,但厄尔尼诺现象(即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年份则会出现暴雨。其直接原因是A.沿岸寒流强度减弱甚要消失B.气压系统发生改变可导致气流强烈上升 C.处于西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D.人类活动加剧改变了海一气的作用方式 1.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沙漠成因分析。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厄尔尼诺现象。 【解题思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来自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使得阿里卡附近气压降低,导致气流强烈上升,水汽蒸发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出现暴雨。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19—2019年土壤侵蚀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过度垦殖 D.过度放牧 4.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好,水土保持显著 B.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 C.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 D.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 3.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解题思路】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贵州省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地形崎岖,降水丰富,由于过度垦殖,导致表土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 4.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 【解题思路】高原峡谷区由于土层较薄,已近无土可流,土壤侵蚀程度较低。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2019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示意图,完成5~6题。 5.科尔沁沙地历史上属于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荒漠化防治

一、填空题 1、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 区的土地退化。 2、风力作用过程包括风对土壤物质的分离、搬运和沉积3个过程。 3、遇阻堆积是指风沙流运行时,遇到障阻使沙粒堆积起来。 4、饱和路径长度是指风开始发生吹蚀至风沙流达到饱和需要经过的距离。 5、风沙流是指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 6、盐斑是指耕地中小面积的斑块状的盐渍土,它的产生使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标志。 7、沙障孔隙度是指沙障空隙面积与沙障总面积之比。 8、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 的一种治沙方法。 9、水力拉沙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是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 方法。 10、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 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11、喷灌是利用一定设备把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雨滴来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12、滴灌是一定压力的水经过滤后通过管道滴头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的灌水方 法。 13、风力机是以风力为能源,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热能等形式而做功的一种动力机 械。 14、荒漠化监测是人类对全球或某一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因气候变动、人类 活动及其他因素引发的土地退化现象,采取某些技术手段就人类所关心的、可以反映土地退化现象的某些指标进行定期、不定期观测、并以某种媒介形式进行公布的活动。 15、荒漠化现状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条件下,对土地单元的程度进行分等定级。 16、荒漠化灾害是指由于土地荒漠化的产生和影响,对地区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各种损失及破 坏。 17、荒漠化发展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小及程度深浅的变化。 18、荒漠化程度类型是荒漠化的最基本评价单位,一般分为4级,即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 化、严重荒漠化和极严重荒漠化。 19、轮牧小区是季节牧场地段内各个畜群进行轮牧的基本单位。 20、引水拉沙造田是利用水的冲力,把起伏不平,不断移动的沙丘,改变为地面平坦、风蚀 较轻的固定农田。 二、选择题 1、起沙风作用下去,土壤和沙粒物质运动方式不包括:推移。 2、沙丘移动方式不包括:后退式。 3、水盐垂直运动形式不包括:洗盐。 4、铁路沙害不包括:吹翻火车。 5、我国三大荒漠林不包括:刺槐林。 6、具有控制风蚀基准面作用的沙障是:隐蔽性。 7、荒漠化监测常用方法不包括:地下监测。 8、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验收。 9、不是保证沼气池正常产气的条件是:低温度。 10:、荒漠化地区常用的蓄水设施不包括:水井。

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中图版

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荒漠化 的产生与防治学案中图版 1.荒漠化的概念、原因及其主要表现。(重点) 2.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重难点) 一、荒漠化的产生 1.概念: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原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异常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 ②干旱多风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导致作物歉收、草地载畜能力下降。 ③贫瘠的土地在干旱条件下易发生风蚀导致荒漠化;农田因蒸发加快而加速可溶盐类的蓄积,导致盐渍化。 ④暴雨也是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2)人为因素: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①过度农垦:许多地方为了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需要,随意开垦,耕种一两年后随即撂荒。人为地开发草场不仅破坏了地表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也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②过度樵采: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沙丘因而活化。 ③过度放牧:超载放牧使大面积的草场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还导致虫害和鼠害猖獗,草场逐渐变成了荒地。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多地方仍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灌溉农作物,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还导致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 (5)其他人类活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石油勘探、修筑道路、新建工厂、修筑军事设施、城市建设、旅游等,也会在局部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 1.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挖药材;水资源利用不当。 二、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因此,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2.生态恢复与建设 (1)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①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②荒漠化地区今后应向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立体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③荒漠化地区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带动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加强草场建设 ①在中低产田地区,引入油(菜)草间作、草田轮作、粮草间作、林草间作等草田合一机制,通过畜粪还田和豆科牧草固氮,实现“草多—畜多—粮多”的良性循环。 ②固定草场使用权,允许继承、转让。 ③对掠夺经营草场造成草场退化者要给予处罚。 ④还要加大退化草原的恢复与重建力度,如封育自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草场、引洪淤灌等。 (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①要在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耕地数量的增加,生产力偏低或下降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草。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如畜牧业的发展,应该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以减轻对草场的压力;增加圈养牲畜的数量,以充分利用作物剩余秸秆等。 ③应改变目前以防风固沙林和用材林为主的状况,大力增加农田牧场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比例,积极发展薪炭林和经济林,逐步形成多林种、多功能、多效益的林业体系。 (4)开发新能源: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北地区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