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县域概况

第一章 县域概况

第一章 县域概况
第一章 县域概况

第一章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座落于保存最完整的黄土高原腹地,地理位置东经107°41′--108°34′,北纬35°15′--35°52′,东以子午岭主脊与陕西省的黄陵、富县为界,南与正宁县、陕西省的长武县接壤,西靠平凉市的泾川县,北与合水、西峰为邻。

宁县是甘、陕、宁三省之要冲,同时也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全县共辖8镇10乡,257个行政村,1805个村民小组、11.07万户。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53.98万人,其中非农户籍人口为4.33万人,农业人口49.65万人。全县总面积2653km2,其中耕地96万亩,人口密度203人/ km2。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本县城地处关山——六盘山褶皱带移动的鄂尔多斯地台东南部。县域境内基本地貌为:东部梁峁沟壑交错,中西部多川台河谷与高原沟壑相间,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东西长、南北窄,海拔在860m—1760m之间,相对高差900m。

2、气象气候

宁县地处大陆内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6.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5.4℃,历年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为22℃,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为-5.8℃。多年平均降水量565.9mm,春季半干旱,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年际变化差别明显,变率大。冬季干旱,雨雪稀少,夏秋多雨,降水集中。年蒸发量平均为1442.6mm,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9.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27.3千卡/Cm2。主导风向为南东风,次为北西风。冻土深度一般在80cm 以下,最大冻土深度为86cm,历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1cm,历年最大无霜期为219天,最短无霜期为126天,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68.2天。

3、水文条件

流经县内的有泾河、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等7条河流,年入境流量6.66亿km3。其中马莲河年平均流量为14.9m3/s,城北河年平均流量为1.44 m3/s,九龙河年平均流量为0.71 m3/s。地下浅层水主要为第四系河谷砂砾石潜水和白垩系环河组风化裂隙潜水。

三、历史沿革

史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开国帝王夏禹,曾治平水土,划分九州。那时,宁县地区,即属于九州之一的雍州。商周、周朝皆沿袭九州之置,宁县地区仍属于雍州。春秋战国时期,宁县地区初为义渠戎国,后为秦地,置义取县,并置北地郡治。东汉时期,初有义渠道、泥阳县、弋居县,属凉州北地郡;后县置悉废,地属安定郡。三国、西晋时期地属雍州安定郡。隋代时期初为北地郡,后名宁州,一定称幽州,最后仍名北地郡,先后领8县。唐代,置宁州。五代时期,宁县地区先后历经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领属,宁州、衍州长期并存。宋代、初置宁州,为彭原郡,属永兴军路。后升兴宁军节度,属环庆路,先后辖5县。元代仍置宁州,等级为下。明代沿宁州置。清代仍置宁州,等级为中,初期沿袭明置,隶属陕西布政使庆阳府。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在盘客、金村、九岘一带建置新宁县,隶属于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从此,宁县地区并存宁县、新宁县,直至民国38年(1949年)。解放以后,新宁县建置即行取消,仍沿置宁县,初隶甘肃省陇东专区(后改名庆阳专区),1955年10月15日,因庆阳专区并入平凉而随属平凉专区。1958年12月,正宁、合水二县归并于宁县。1962年,恢复庆阳专区,宁县即随之回属,同时,正宁、合水二县也析复原置。

四、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县域土地总面积2653 km2(含国营林场641.36km2),其中山区2074.13 km2,占78.88%,川区54.2 km2,占2.05%,塬区504.67 km2,占19.18%。耕地面积95.15万亩,人均耕地1.8亩。全县林草面积1101百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9.7%,草地面积480百公顷。

2、矿产资源

县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煤层气、建筑用砂(沙)石、石灰石、矿泉水,砖瓦

用粘土矿遍布境内。其中石油、煤层气、煤炭等储量丰富,石油是新发现的西峰油田的主要组成部分,煤炭探明总储量为1024亿吨,占甘肃省煤炭预测储量的72%,开发潜力巨大。

3、水资源

全县河川径流水资源总量为1.658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26.9 m3,分别是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5.5%,26.2%,水资源亩均占有量171 m3,是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7.73%、24.8%。县域内地下水量较小。

4、旅游资源

宁县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主要旅游资源有周先祖公刘生息“北幽古城”、秦始皇巡游的“秦直道”、秦太子扶苏捐躯地、王昭君出塞时的“绣花楼”、为纪念曾任宁县刺史的唐代名相狄仁杰而修建的“狄梁公庙”、保存完整的政平唐塔、湘乐宋塔、辑宁楼、普照寺贞元铜钟、历代碑林等50多处文化遗址、遗存。同时有多处旅游度假区等生态风光旅游景点。此外,宁县属革命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解放战争中的“五八战役”、迎接王震将军的“平子战斗”、“西洼子战斗”及宁县狙击战等留下了宁县革命烈士陵园、九岘西洼子烈士陵园、王孝锡烈士陵园、任鼎昌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激励着宁县一代又一代人民奋发投身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

宁县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产品寓意深刻、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香包、刺绣、剪纸、皮影、头帽、石雕、根雕等产品走出国门,热销海外,已成为当地产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占全县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不断地为人民群众创收增效。

五、社会经济条件

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31亿元,增长20.2%,固定资产投资23.75亿元,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增长29.5%,财政大口径收入10120万元(含正南煤田探矿权拍卖补助3000万元),增长68.47%,小口径收入7311万元(含正南煤田探矿权拍卖补助3000万元),增长96.96%,农民人均纯收入2418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0元,增长15.8%,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时期。六、交通条件

宁县东与黄陵、延安毗邻,南距咸阳国际机场200公里,北距庆阳机场50公里,国道211线(银川——西安)、省道303线(铜镅公路)、省道202线(吴凤公路)穿境而过,是县内通往兰州、西安和西峰的主要干线。县域内道路交通条件相对便捷,福银高速在境内和盛镇穿越而过。

第二章规划背景

一、上版总体规划回顾

宁县早在1985年就组织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为适应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在1996年又完成了《宁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的修编工作。96版总体规划概况:

1、规划期限:近期1996—2000年,远期2001—2010年。

2、城市性质:宁县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以发展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商业贸易为主的具有山城特色的小城市。

3、城镇规模:

用地规模:规划区界定范围为20k㎡,城镇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36 k㎡。

人口规模近期1.9万人(2000年),远期3.1万人(2010年),人均用地指标99.23㎡/人。

4、布局结构:县城布局结构为:城市中心区,即旧城区。集中布置县城大部分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行政办公用地,今后仍然为城市的中心。

庙咀园林绿化区,该区包括庙咀坪及马莲河桥下游三角地带。

马坪生活服务区(含菜园坪工业仓储区)。

沙滩工业区包括九龙文化教育区。

形成一城三区的新格局。一城即宁县县城,三区指庙咀坪区、马坪区(含菜园坪)、沙滩区(含九龙文化区)。

5、城区道路交通:采用棋盘式路网和不规则路网相结合的形式。城区道路共划分为三个

等级,即主干道红线宽度24m,次干道红线宽度16m,农贸街6m。

二、上版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评价

《宁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7年编制完成,该规划对宁县的城镇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城镇面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均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用地规模逐步拓展

城镇建设用地由老城区为中心向外拓展,目前建成区面积为1.96平方公里。

2、主要干道框架初步形成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宁县城区已形成人民路、辑宁路、新宁路和九龙路为主体框架的道路网格局。

3、人口进一步向城镇集中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4、城镇环境、卫生等旧城改造工程力度加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改造旧城,尤其在环境、卫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清除垃圾死角、提高城市卫生环境,城市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规划背景

96版总规对宁县的城镇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综合指导作用,目前,城镇发展的宏观背景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修编总体规划(1996-2010),主要反映在:

1、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

近期县域内发现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伴随煤炭资源的开发,宁县经济发展模式将由农业型向资源开发型转变。县域城镇体系的格局和职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需要进行协调:

随着煤炭和石油资源的开发,宁县经济发展必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宁县处于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也给宁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如何在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就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使社会经济发展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宁县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

宁县是甘、陕、宁三省之要冲,同时也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窗口。长庆桥即将成为庆阳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为宁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4、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对县城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

5、作为历史悠久的县城,对缺失的城市特色需进一步研究。

第三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一城(县城)、二区(和盛工业集中区和长庆桥工业集中区)、三线(宁县城区——长庆桥、米桥、盘克)”,积极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突出发展重点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开发,争取把宁县建设成为一个物产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商贸流通活跃、人文环境优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农业强县、工业新县、商贸流通富县。

二、规划原则

根据宁县面临新的发展目标要求,确定本次规划修编的原则为:

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

顺应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战略的要求,树立区域化眼光,合理布局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城带乡,形成城乡联动,相互协调的均衡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安全归宿需要,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优化各种资源要素,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园林城市。

2、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巩固农业基础,继续保持“陇东粮仓”的称号,确定农业发展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农业综合优势,走“科教兴农”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大力发展和盛工业集中区和长庆桥工业集中区两大工业基地,结合县域内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的开发,延伸其产业链。围绕“绿” 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黑”字,加快石化工业开发建设步伐。按照“建设大基地、发展大煤炭”的战略构想,组建现代化大型矿区和煤电一体化集团企业,力争把宁县建成省级重点煤炭化工基地;以旅游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市场网络体系构建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展新兴三产领域。

3、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

立足于宁县城市的实际,切实节约土地和综合利用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提升文化品位为主体,以加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建设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特色旅游城市。

4、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构建和谐城市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平安有序,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和谐宁县。

5、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通盘考虑全县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设施的共享程度,建设整体协调、层次合理的城乡功能区划、人口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布局。确保形成重点突出、梯度辐射、功能互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模式。

三、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

2、标准、规范依据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相关的道路、防洪、供水、排水、电力、环保、燃气等设计规范。

3、相关规划依据

《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庆阳市、宁县“十一五”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等。

4、其它相关依据

宁县县志、《宁县国土资源》、《宁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县委、县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关于城市发展的设想、意见等。

四、规划期限

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结合国民经济规划的年限,同时考虑宁县近年来城镇建设力度和建设项目的连续性,确定本次总体规划年限为: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五、规划范围

城乡总体规划主要是综合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空间发展形态等重大战略问题,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乡合理发展。因此,城乡规划的范围主要由其对象地域空间范围界定。由于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对城市发展及城市土地利用的论证,规划涉及到更高更广层次的区域关系,故规划明确以下三个层次为本次规划的基本范围,并在相应的图纸中给予完整表达。

1、县域规划范围

其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制定发展战略、城镇体系、城市定位的论证等基本范围,也是宁县行政管辖范围,面积2653平方公里,在分析论证时,可在庆阳市域乃至更大范围进行区域的经济分析论证。

2、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发展需要控制的重要地区。本次规划在确定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从生态角度看,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城市规划和

管理上必须将其视为一体进行统一协调,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追求。

(2)从功能上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可以安排以绿色基调为主的近郊景观型的休闲公园,城市规划区必须考虑与中心城区联系密切的城镇居民休闲空间。

(3)与宁县未来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地区,包括县城附近会对县城产生影响的沟壑、坡地等。

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因素,本次规划确定规划区范围为:以县城外围坡地与塬面交界处为界,对城市环境、水源地等起到保护作用的区域,具体包括北至柳山渠,西到下桥子,东至东塬畔,南以咀村湾为界,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

3、城市规划用地范围

本次规划用地北至任家庄、南至高家堡、西至菜园、东至东山山坡下,总面积6平方公里。

第四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研究

一、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背景

1、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策略的推进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并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策略。以城镇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逐渐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城镇发展将有利于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受到资源瓶颈、环境压力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制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

3、国家和省上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为本县现状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创立特色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国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实施中,为本县提高农业设施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向市场化、产业化迈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良好发展机会

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设施条件。由于宁县产业结构是以农业为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故此,新农村建设对于本县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区域背景

1、明显的区位优势。宁县是庆阳市的南大门和连接庆阳与陕西省、平凉市的桥梁及纽带,国道211线、省道202线和303线穿境而过。西—长—凤高速公路和西平铁路在长庆桥镇交汇,宁县在区域中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

2、适合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干旱少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背景下,宁县境内的土壤、气候、温度、光照等比较适合农业发展,是甘肃省优质冬小麦和优质苹果的最佳生产地带。几条塬面平坦而集中,土壤熟化程度高,有实施集约化和高科技农业的先决条件。

3、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周边县区比较,宁县的耕地面积较大,耕地占土地面积的35.61%,土地复垦具有一定的潜力,至少有7148.84公顷的复垦空间。

4、丰富的人力资源。全县有劳动力20.6万人,其中城乡富余劳动力11万人,劳务输出潜力大。这将是宁县一笔极大的人力资源财富。

5、极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宁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早胜牛、苹果、九龙金枣等特色产业基地,黄花菜、药材等增收产业也初具规模。

6、相对富集的矿产资源。区内煤层气、石油、煤炭等多种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第五章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条件、战略与目标

一、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宁县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2007以来,在持续开展“发展抓项目”、“项目突破年”等活动基础上,全县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1亿元,同比增长20.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2亿元,同比增长27.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亿元,同比增长20.40%,其中,工业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23.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20%。

50000

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042005200620072008

年份

万元

-10

0102030405060%

GDP

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GDP同比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图1 2004-2008年宁县经济总量及增长率情况

2、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宁县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时期,人均GDP 、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均有了大幅提高,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2109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418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值(2418元)比2007年增长18.53%,是近五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2008年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980元,比200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42元高出2738元。

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042005200620072008

年份

人均GDP(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图2 2004-2008年宁县人均GDP 及收入增长情况

二、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1、有利条件

(1)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和人文自然旅游种类多,价值高

宁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县域境内主要旅游资源有周先祖公刘生息“北幽古城”、秦始皇巡游的“秦直道”、秦太子扶苏捐躯地、王昭君出塞时的“绣花楼”、为纪念曾任宁县刺史的唐代名相狄仁杰而修建的“狄梁公庙”、保存完整的政平唐塔、湘乐宋塔、辑宁楼、普照寺贞元铜钟、历代碑林等50多处文化遗址遗存。同时,宁县历史名人荟萃,功绩卓越、千古流芳、昭示着宁县昔日的灿烂与繁荣。

同时,宁县属革命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

下,积极拥军支前,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篇章,解放战争中的“五八战役”、迎接王震将军的“平子战斗”、“西洼子战斗”及宁县狙击战等留下了宁县革命烈士陵园,九岘西洼子烈士陵园、王孝锡烈士陵园、任鼎昌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激励着宁县一代又一代人民奋发投身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

(2)农业基础雄厚,农林牧副业发达,农副产品类多质优量大

宁县作为陇东 “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基础好,加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林牧副业发达,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产量大。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油料、黄豆、小米等。宁县作为甘肃省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山水形

胜的灵气所致,生产的早胜曹杏、九龙金枣、黄甘桃、红富士苹果等享誉国内外。

近年来,果产品系列开发已成气候,年加工杏脯、枣脯、桃脯等果制品20多种6000余吨。黄花菜产量居全市之首,质量为西北之冠,被外贸部命名为“西北特级金针菜”。境内盛产各种药材,其中69种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5种列入出口商品。生长在子午岭密林深处的羊肚菌、黑木耳极其珍贵。

(3)矿产资源储量大,开发前景诱人

县域境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要有煤、石油、煤层气、建筑用砂(沙)石、石灰石、矿泉水,砖瓦用粘土等。新近探明,县域境内西北部蕴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是西峰油田的主要组成部分。东南部蕴藏有煤炭资源,探明总储量为1024亿吨,占甘肃省煤炭预测储量的72%,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宁县南部煤田规划详查探井46眼,精查19,见煤43眼,主要分布在中村、新庄、太昌等3个乡镇。其中宁中煤田规划详查探井96眼,煤层主要分布在中村、平子、良平、早胜、新宁、南义、和盛、春荣、焦村、瓦斜等10个乡镇。

2、不利因素

(1)工业发展缓慢,缺少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宁县以发展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滞后,2008年一、二、三产业比重构成为36.5:26.1:37.4,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现有工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缺乏大型骨干企业。

(2)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缺乏专业培训

宁县有5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98%,城镇人口10.77万人,城镇化水平较低,仅为20%,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和专业技能缺乏对宁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巨额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3)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水资源紧缺

县域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全县荒山、荒坡面积2.74万公顷,地形破碎,植被稀少,且大部分未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年平均降雨量565.9mm,降水量不仅稀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很大困难。

(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

由于农民科技知识缺乏、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加上财源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宁县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而且仅有的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偏小,龙头带动效应不强,产业链短。

三、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率先突破发展、建设甘肃强县主线,以项目建设统领全局,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和新农村三大建设,继续提升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产业,壮大油料、中药材产业,加速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和盛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人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

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城(县城)、二区(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和和盛工业集中区)、三线(宁县城区——长庆桥、米桥、盘克)”,争取到2030年,通过实现一个宏伟目标——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实施两大战略——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加快三项建设——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新农村,开发四大资源——煤炭、石油、绿色农产品、文化旅游,实现五个增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县域经济总体实力等具体目标,争取实现宁县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顺利转型,把宁县建设成为一个物产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商贸流通活跃、人文环境优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农业强县、工业新县、商贸流通富县。

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在经济发展上,依托宁县优越资源条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延长其产业链,同时,以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在社会发展上,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投入,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挖掘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成与宁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文化教育体系和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

在城镇建设上,合理布局用地,发挥土地效益,形成配套完备、景观宜人的人居环境,层次多样、网点均衡的现代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及高效便捷、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

表1 宁县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体系及规划目标(2030年)

指标体大类代指标分类分类代指标名称说明单位目标指标类型经济指

标1

GDP指

11

GDP总量亿元81.27 引导型

人均GDP 元/人13000 引导型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5 引导型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7000 引导型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人20000 引导型

13

财政收入亿元 5.5 引导型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90 引导型

社会人

文指标2

人口指标21

人口规模万人62 引导型

人口结构(老龄化率)% 10 引导型医疗指标22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医生数个、人70/60 控制型教育指标23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及服务半所、米100/1000 控制型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0 控制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0 控制型居住指标24 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平方米/人18 控制型就业指标25 预期平均就业年限年40 引导型公共交通26 公交出行率% 50 控制型公共服务

指标

27

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人0.7、2.3、控制型

人均避难场所用地平方米/人 4 控制型

资源指

标3

水资源指

31

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亿立方米 1.0 —

万元GDP耗水量立方米/万元控制型

水平衡(用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20% 控制型能源指标32

单位GDP能耗水平吨标准煤/万控制型

能源结构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引导型土地资源33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63平方米/人80平方米控制型

环境指

标4

生态指标41 绿化覆盖率% 44 控制型

污水指标42

污水处理率% 100% 控制型

资源化利用率% 控制型

垃圾指标43

无害化处理率% 控制型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控制型

大气指标44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削减指标% 控制型

第六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发展现状

宁县现有建制镇8个,即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长庆桥镇、和盛镇、湘乐镇、新庄

镇、盘克镇。10个乡,焦村乡、米桥乡、良平乡、九岘乡、春荣乡、太昌乡、南义乡、瓦斜

乡、中村乡、金村乡。

各乡镇共辖257个行政村,1805个村民小组,另有县城东北部庆阳地区子午岭林业局宁

县分局。

早胜镇位于宁县南区,距县城18公里,北邻春荣,南接中村,东与良平乡毗邻,西涉马

莲河与和盛、坳马隔河相望。211国道(银西公路)、303省道(铜郿公路)、县道早长公路穿

镇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较好,古谓“陇东商贸重镇,商贾辐辏之地”。

镇域面积106.3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006年底户籍常住人口22592人,计入暂

住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50人左右,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公里。

早胜镇区现状建成区范围涉及城镇户籍区内的2个行政村(南街村和北街村),建成区面

积123.91公顷,2006年底城镇户籍人口5847人,其中户籍非农业人口2518人,另外镇区

范围流动人口约7009人左右,合计镇区现状人口约12856人。

新庄镇位于董志塬南端,宁县西南部。东临马连河,与中村分界,南至泾河之滨,与长

庆桥镇、陕西省长武县毗邻,西邻太昌,北靠和盛镇。平均海拔1170米。现有29个行政村,

总人口38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6627人,非农业人口1006人,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7.3万亩。

湘乐镇地处宁县东部,位于东经108°08′,北纬35°35′。距县城33公里,地处子午岭

西麓,北与盘克镇接壤,南与春荣镇毗邻,东连金村、九岘,西至南义。镇域面积146.6平方

公里,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3970人,其中农业人口21860人,非农业人口2110人。

盘克镇地处宁县东北部,东连子午岭,西南至观音,南接金村、湘乐镇,北与合水县分

界。镇域面积171.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006年底户籍常住人口42235人,计入暂住

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42人,人口密度247人/平方公里。

盘克镇区现状建成区范围涉及城镇户籍区内的2个行政村,建成区面积23.32公顷,2006

年底城镇人口52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7人,另外镇区范围流动人口约39人左右,合计镇区现状人口约5253人。

平子镇位于宁县早胜镇的东部,距县城37公里。东与米桥乡毗邻,西与良平乡接壤,北濒九龙川与石鼓乡分界,南与正宁县为邻。303省道(宁正公路)横穿全镇。镇域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34个自然村。2006年底户籍常住人口37713人,计入暂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88人,人口密度368人/平方公里。

二、城镇发展战略与目标

1、发展战略

立足城镇发展现状,以县城性质职能的转变,工业集中区在县域内城镇的空间重组、区域地位的提升以及功能的完善为核心,充分发挥当地的农业、矿产等资源优势,发挥城镇的商贸中心、科技文化信息及服务中心功能,使城镇发展突破行政区限制,注重城镇发展带动与辐射周边乡镇的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体系空间、职能结构、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坚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围绕城镇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不断扩大城(镇)区面积,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把宁县城建设成为一座具有山城特色、各项社会服务功能齐全的中心小城市,并以此带动辐射县域内小城镇快速发展。

根据全县城镇分布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战略,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城镇发展以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和和盛工业集中区为带动,近期重点发展和盛、早胜、长庆桥、平子、新庄、湘乐、盘克7个镇,尤其发展和盛、早胜两个部、省级试点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纳人才和资金,促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中心城镇转移,增加城镇人口和城镇经济总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以此辐射带动全县18个乡镇的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三、总人口预测

1、现状人口

2008年全县总人口539800人,其中,农业人口496469人,占总人口的91.97%,非农业人口43331人,占总人口的8.03%。

城镇人口107696人(包括县城城镇人口和8个建制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0%。其中,县城城镇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5.7%。

2、人口增长分析

民国16年,宁县总人口为135273人,民国38年,全县总人口为196586人,22年共增加了61313人,年均增长2666人。

建国后较长时期内,宁县总人口一直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状况,人口持续上升。使全县人口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度。1952年人口达到20.5万人,1969年突破30万人,1982达到39.6万人,比解放前翻了一番。1984年突破40万人口大关,1990年达到45万人,建国41年,宁县人口增加了25.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192人,年增长率为31.5‰。人口密度由解放初1949年的75人/平方公里上升到1990年的17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增加了95人。2008年全县人口达到53.98万人,比1997年50.15万增加了3.8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482人,人口密度上升到203人/平方公里,与1990年人口密度比较,每平方公里增加了32人,比1952年增加了33.48万人。

表2 建国后宁县人口增长情况分析

年份总人数(万)共增长人数(人)年均增长人数(人)

1952 20.5

1969 30.0 95000 5278

1982 39.6 96000 6857

1984 40.0 4000 1333

1990 45.0 50000 3125

1997 50.2 51500 6436

3、现状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居住集中

董志塬,塬面平坦,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人口居住极为集中,县内这一地区5个乡镇,2007年人口达到14.16万人,占全县人口26.43%,早胜塬是县内面积最大的一条塬,塬面宽阔,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这条塬上分布了5个乡镇,总人口17.7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3.21%,而在东区山后地带的春荣塬和盘克塬人口却比较分散,两个原上8个乡镇,总人口仅有9.2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2.57%。

?分布极不均衡

县境内前塬地带人口密集最高的是长庆桥镇为467.21人/平方公里,其次是早胜塬,为402.13人/平方公里,而紧靠子午岭的山后地区人口分布却很稀疏,数十里内寂无人烟,单家独户比较罕见,如九岘乡只有49.29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相差417.91人。

?人口分布呈块状、带状形态

董志、早胜、春荣、盘克几个塬上乡镇基本上是块状形分布;泾河、蒲河、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湘乐河周边区域城镇分布主要以带状分布为主。

4、总人口预测

运用三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综合增长率模型分别对宁县总人口进行预测,参考相关规划的人口预测结果,可以看出规划期内宁县总人口增长的趋势,由于各模型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完全拟合总人口发展的趋势曲线。同时人口的增长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的供给相适应,因此在预测区域人口增长时,应考虑到区域适度人口和人口承载力问题。

综合上述预测方法的结果,同时参考各级人口部门的人口预测数和《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的人口预测结果,考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等因素,最终预测宁县总人口规划期内的人口变化情况为:2015年总人口56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59万人,2030年总人口为62万人。(详见人口与城镇化专题报告)

四、城镇化水平预测

1、现状城镇化水平

宁县城镇人口107696人,占总人口的20%。现状宁县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城镇人口规模较小。

2、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逐步向城镇转移的经济社会过程。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基础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的,即产业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手段。

?资源开发和两大工业集中区内企业的建立,创造了就业机会,吸纳劳动力,直接和间接地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资源开发企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及运营,带来相关金融服务、物资运输、宾馆餐饮、维修服务以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

?企业的生产和运行带来的税收的增加,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使政府有能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服务设施条件,由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提高了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又为本地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好的平台。

3、城镇化水平预测

(1)县域内煤炭资源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前提下城镇化水平预测

运用劳动力地域转移模型、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长法、非农人口比例回归法等方法分别对宁县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同时考虑到国家促进城镇化发展政策,以及宁县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政策引导,规划确定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28%,2020年达到34%,2030年达到46%。

(2)近期县域内煤炭资源大力开采前提下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由于宁县煤炭等资源存在开采时间、开采规模等许多不明确因素,考虑到在规划期内煤炭等资源一旦开采,大量的外部投资将涌入县域,兴办煤炭开采,电力等工业。这些投资必将带动当地非农产业的发展,并在企业所在地形成城镇化地区。届时,全县经济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进而带动县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例如神木县,1985年开发大煤田之前县域发展步伐较为缓慢,从1985年起神木煤田开发起动,带动了全县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自1978年至1998年20年间,神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8%;同时,县域城镇化水平由1985年的13%增长到了2007年的61-66%,其县域城镇化水平也以年均2.4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在22年间,城镇化水平增加了53.6

个点;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也经历了煤炭等资源开发带来地区城镇化水平的超高速发展过程。

借鉴神木县和鄂尔多斯市由于资源的开发带来当地经济和城镇化水平超高速发展的过程,考虑到宁县煤田等资源一旦开发,宁县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经济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县域城镇化水平高速发展,由于宁县煤田属于省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和强度可能比神木县和鄂尔多斯市稍弱的情况,因此,规划宁县城镇化水平每年按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现状(2008年)宁县城镇化水平为20%,则到规划期末(2030年),宁县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

规划宁县城镇化水平每年按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现状(2008年)宁县城镇化水平为20%,则到规划期末(2030年),宁县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

(详见人口与城镇化专题报告)

五、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以城镇体系结构现状和历史演变为依据,其次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趋向和可能,再次是对规划方案实施的条件有充分的估计,综合上述三者才能得出对未来发展的基本定位。

1、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Ⅰ级人口规模8万县域中心辐射全县县城(新宁镇)

Ⅱ级人口规模约4万片区中心辐射县内周边城镇及外县临近城镇长庆桥镇、和盛镇、早胜镇

Ⅲ级人口规模约1.5-2万镇域中心平子镇、湘乐镇、盘克镇、新庄镇

各乡政府驻地人口规模约1000-2000人,中心村和乡政府驻地人口规模相近。

2、职能结构规划

现状城镇发展处在初步阶段,除长庆桥镇、和盛镇以及县城有一定工业外,其余城镇都是以农副产品集贸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规划根据各镇资源条件,县城以行政、商贸、服务为主综合发展,长庆桥镇、和盛镇以工业发展为主,其中长庆桥镇还作为县域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其余各镇以带动农业产业化为主要职能,发展集贸、农、副产品、特色林果业加工。

长庆桥镇:庆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化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具有高品质生活环境和生态特色的工业示范区。

和盛镇:是宁县乃至庆阳市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农副产品加工、畜牧养殖及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集生活、商贸、会展等于一体,以服务于工业发展的第三产业为辅助的综合型工业新城镇。

早胜镇:重点发展草畜、果品等农副产品集散和加工为主的工贸型重点镇;

湘乐镇:宁县东部以农副产品贸易和加工业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平子镇:以农副产品集散和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新庄镇:以煤炭开采、石油开发及苹果、蔬菜和草蓄等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工贸型城镇盘克镇:宁县东部商贸大镇,以土特产、药材、畜禽、果林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3、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乡镇布局现状,为促进各乡镇之间协调发展,方便交通组织,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县域空间结构规划采用点——轴发展模式进行发展,以一核(县城)、两心(和盛工业集中区和长庆桥工业集中区)为主,沿四轴重点发展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核”:即宁县中心城市,宁县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偏西,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未来城市将作为“宁县煤田”生活服务基地、绿色农产品的集散地。规划城市空间向西和向北延伸,而城市的工业职能将被和盛工业集中区和长庆桥工业集中区所代替。

“两心”:即长庆桥镇和和盛镇,将承担全县的工业职能。长庆桥镇作为庆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化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具有高品质生活环境和生态特色,同时规划全县的工业示范区位于镇区,对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和盛镇作为全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东引西联的产业基地和区域产业的增长点,是全县的副中心城镇。同时,规划镇区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畜牧养殖和商贸流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集中区。

“四轴”:即西长凤高速公路及省道202沿线、211国道沿线、及盘克镇—湘乐镇—平子镇沿线地区是县域城镇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未来这些沿线仍将作为县域城镇发展的三条主轴带,而省道303沿线地区城镇分布也较为密集,规划作为城镇发展次级轴带,因此规划形成“三纵一横”型城镇发展轴带。“四轴”发展主要依托区域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宁县煤炭资源开发形成的多个矿点及工业集中区,这四条轴带沿线地区城镇人口相对密集,经济发

展条件好,同时也是规划县域城镇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

4、工业集中区及重点发展城镇规划

?长庆桥镇区及工业集中区

规划范围:东至先锋村、贾家坪,南和西以泾河为界,北至石校后山,规划总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为863.2公顷,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为107.9平方米。

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三心、六区”的布局结构。

一轴:贯通工业集中区东西的规划40 米主干路是城市发展的主轴。

一带:沿泾河规划设置连续绿化带,形成城市景观主轴。

三心:火车站附近周边规划为物流中心,西侧规划为商业服务中心,史家山规划为绿心。

六区:规划形成二个工业区,四个居住区。

人口规模:规划工业集中区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3.5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8万人。

产业规模:规划工业集中区近、远期工业总产值达到8.5亿、34.4亿元,近、远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亿、4.6亿元。

?和盛镇区及工业集中区

用地条件:工业集中区地处宁县西部高原沟壑农业区,其北、南、西、东侧用地地势均较为平坦。地表为第四系巨厚层黄土覆盖,厚度150 米左右,表层土壤为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状亚砂土,容许承载力13 吨/平方米。地质均匀稳定,能满足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地基要求,适宜作建设用地。

集中区性质: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畜牧养殖和商贸流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集中区。

规划范围:南起和盛街区,北至宁县长官路口,以吴风公路为主线,涉及和盛镇的和盛、庙底、屯庄、吴家、范家、楼子等八个村。

规模控制:规划建设面积为1060 公顷,合10.60 平方公里,预计到2020 年,集中区预计总人口达到20000 人。

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二轴、两区”的布局结构。

一心:园区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以及体育活动中心;

二轴:园区的二条发展轴线为贯通园区南北的经五路和贯通园区东西的纬四路;

两区:工业园区结构是以高速公路为界而划分的南北两个工业区。北区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区,由服务功能区、生活功能区和二类工业为主的生产功能区组成。南区主要是以一类工业和二类工业组成的生产加工区。两区由发展主轴线紧密相接,形成协调发展的整体。

?早胜镇

早胜镇:位于宁县南区,距县城18公里。国道211(银西公路)、省道303(铜郿公路)、运煤专线从镇区经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古谓“陇东商贸重镇,商贾辐辏之地”。镇政府所在地为南街村和北街村,现状镇区以果品、草畜、花卉苗木、流通贸易等产业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规划进一步发挥流通贸易的优势,重点发展草畜、果品等农副产品集散和加工业,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加快其小城镇建设。

规划区范围:由原镇区和向东、向西拓展的新区组成,北面规划至运煤专用道,总面积约为265.73公顷。

城镇性质:早胜镇是宁县以草畜、果品等农副产品集散和加工为主的工贸型重点镇。

城镇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为15200人,远期(2020年)为24100人。用地规模—规划近期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52公顷;远期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6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55.46公顷。

城镇发展方向:规划结合早胜镇的地形地貌情况,规划以镇区为中心,近期以镇区充实完善为主,远期向东、向北扩展。“东北拓”主要基于银西公路东侧草畜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展”主要依托道路划定规划范围,有利于城镇形态从分散向集中转变,真正增强镇区的有效集聚力。

5、城乡统筹规划

规划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

?保护资源与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相对集中布局二、三产业,节约土地资源,保证城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既注重经济建设和发展,同时又注重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建立良性的城镇发展系统。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健康发展。立足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广开渠道,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智力支持

培育农村投资主体、吸纳民间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与开发,政府应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其投资的软硬环境,引进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资金的投向应长短结合,特别要重点安排一些经济效益好、脱贫富民快、能够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产业开发项目。

给予乡镇以特殊政策扶持,加大政府对基层人才开发的投入,建立人才发展资金,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规划从全县域范围综合考虑经济的合理分布,基础设施的统一布局,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特别是交通、水利、教育和卫生事业。

6、发展时序

近期优先发展重点镇,在中心镇带动下,实现一般镇的主导产业势力雄厚、经济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事业和谐共生。

远期,规划考虑中村乡、焦村乡、春荣乡撤乡改镇。

第七章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评价

1、总体现状

宁县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2007以来,在持续开展“发展抓项目”、“项目突破年”等活动基础上,全县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1亿元,同比增长20.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2亿元,同比增长27.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亿元,同比增长20.40%,其中,工业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23.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9亿元,同比增长6.20%。三次产业结构为36.53:26.10:37.37。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地方财政收入10120万元,同比增长71.53%。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达到2418元,比2007年增长18.53%,是近五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980元,比200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42元高出2738元。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

万元

-10

10

20

30

40

50

60

%

GDP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同比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图3 2004-2008年宁县经济总量及增长率情况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042005200620072008

年份

人均GDP(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图4 2004-2008年宁县人均GDP及收入增长情况

2、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1)农业结构及农业产业化情况

2008年,宁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8823万元,同比增长39.41%,农业增加值73961万元,同比增长27.69%。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138.75万亩,同比增长-5.54%(粮食播种面积93.84万亩,油料面积18.28万亩,蔬菜面积9.7万亩,瓜类面积10.61万亩)。当年造林面积4.78万亩,同比增长36.57%。牛存栏6.66万头,猪存栏7.38万头,羊存栏8.83万头,鸡存栏50万只。农村用电量4804万度,同比增长2.13%,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3.89万吨,年末机井数586,当年新增水窖4100眼。

表3 宁县二00八年第一产业主要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单位

二○○八年二○○七年同比

(±%)

实际实际

1、现价农业总产值万元138823 99577 39.41

不变价农业总产值万元128730 72156.23 78.40

农业增加值万元73961 57922 27.69

2、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138.75 146.89 -5.54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93.84 104.23 -9.97

粮食总产量吨239577 213122 12.41

油料面积万亩18.28 17.21 6.22

蔬菜面积(含黄花菜)万亩9.7 12.86 -24.57

瓜类面积万亩10.61 8.12 30.67

3、当年造林面积万亩 4.78 3.5 36.57

果园面积万亩29.34 25.87 13.41

水果总产量吨20200 17870 13.04

4、大家畜存栏万头 6.77 12.81 -47.15

牛存栏万头 6.66 12.69 -47.52

猪存栏万头7.38 10.04 -26.49

羊存栏万头8.83 6.2 42.42

鸡存栏万头50 88 -43.18

5、农村用电量万度4804 4704 2.13

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万吨 3.89 3.88 0.26

年末机井数眼586 584 0.34

当年新增水窖眼4100 4100

(2)工业结构及优势产业

2008年,宁县限额以上工业个数9个,实现总产值24777.4万元,同比增长53.70%;实现增加值2787.8万元,同比增长55.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506万元,同比增长86.17%;其中建筑业总产值40218万元,同比增长291.95%;按工业行业分类,制造业总产值72569万元,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55846万元,饮料制造业总产值6664万元,医药制造业10059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167万元,其中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高,属于宁县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3)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2007年全县完成第三产业总产值154016万元,同比增长7.2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31708万元,同比增长4.67%。房地产业总产值24602万元,同比增长1.8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总产值17031万元,批发和零售业31708万元,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值13327万元,房地产业总产值24602万元,此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值也逐年增加。

二、产业发展战略

规划对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战略定位,并试图对产业布局进行方向性引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结合宁县产业发展模式由农业大县向资源型城市转化战略的调整,规划要理顺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巩固农业基础,增强工业实力,活跃第三产业,具体实施项目带动、基础先行、工业强县、强农富民、开放开发、科技兴县六大发展战略,突出抓好草畜、果品、瓜菜、劳务、煤炭、民俗文化六大产业,使全县经济发展走上健康成长的轨道。

1、巩固农业基础

农业布局规划具有较浓厚的历史积淀内涵,宁县要结合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要积极围绕农业生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宁县的农业对县域国民经济贡献很大,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高,2007年达到36.6%。近期,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规划以巩固农业基础,继续保持“陇东粮仓”的称号,确定农业发展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农业综合优势,走“科教兴农”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路子,打绿色品牌和无公害农业品牌,重点建设粮食、瓜菜、油料、果品、草畜、中药材六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业开发,增加农业投入,推动科技兴农,发展多种经营,逐步实现向农工商贸的集约型农业转化,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参照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县农业发展五大基地为:

一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重点围绕二川(九龙川、湘乐川)、三线(宁县——长庆桥、宁县——米桥、宁县——盘克)、四塬(和盛、早胜、盘克、南义)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高科技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设施化应用。主要包括和盛塬、早胜塬,其中春荣、南义建成千亩玉米制种基地,米桥、焦村建成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并以西南塬面为主,广泛开展优质高产油料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以东区的糜谷,西南区的黄豆、青饲玉米和东部乡镇的荏复种为主。

二是瓜菜生产基地:重点抓好三大产区,(1)以九龙川、湘乐川为主的设施化蔬菜集中产区,突出发展塑料大棚和钢架大棚生产,建成百万亩设施化蔬菜示范带;(2)以新宁、春荣、南义、焦村等乡镇为主的黄花菜集中片区,每个乡镇各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基地1-2处,发展专业村2-3个;(3)以焦村、新庄、和盛、瓦斜、南义、新宁、春荣7乡镇为主的优质瓜菜集中产区。

三是药材生产基地:重点抓好东区5乡镇生地、牛仔及焦村的大黄、甘草种植,建成盘克千亩生地基地,焦村千亩甘草基地,发展药材专业村3个。

四是果品种植基地:重点抓好新庄、中村、和盛、盘克、焦村、新宁等乡镇的苹果、桃、杏种植基地,建成宁县的特色果品示范乡镇。

五是草畜生产基地: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依托资源、品牌两大优势,坚持走“乡乡建牛市、村村办牛场、户户建牛舍、满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牛、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增值”的路子,培育基地、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着力建设草畜大县。建设以早胜、太昌、湘乐等重点乡镇为主的15万头早胜肉牛养殖基地和以南区乡镇为主的20万亩紫花畜牧草产业基地。

2、增强工业实力

围绕产业资源办工业,围绕科技兴工业,围绕市场强工业,按照“突出重点,狠抓骨干、发展民营、全面扩张”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强化项目支撑,做强优势企业,扩张工业总量,提升综合效益。

宁县工业未来主要以和盛工业集中区和长庆桥工业集中区两大工业基地为主,结合县域内石油、煤层气、煤炭资源的开发,延伸其产业链。围绕“绿”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黑”字,加快石化工业开发建设步伐。按照“建设大基地、发展大煤炭”的战略构想,组建现代化大型矿区和煤电一体化集团企业,力争把宁县建成省级重点煤炭化工基地。

石油、煤层气、煤炭的开采根据资源分布情况,井田分布于县境,收集和加工集中于工业集中区内。

根据工业“城园分离”的规划思路,占地规模较大的二、三产业不再布局于县城,工业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布局。

3、活跃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就业潜力大、行业众多、横向联系紧密、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是城市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第三产业又服务于第二产业,发达的第三产业往往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升级换代。

第三产业的壮大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建设基础的提高,而活跃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市场流通网络的构成。第三产业以旅游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市场网络体系构建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展新兴三产领域。

三、产业布局研究

1、农业形成“二川三线四塬”的优势区域

董志塬宁县片区:由南向北包括新庄、长庆桥、太昌、和盛、焦村、瓦斜等6个乡镇,这一区域地处陇东腹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陇东粮仓”的重点地区之一,是全县的

粮、油、果、菜主产区,规划在这一区域重点建设粮、菜、果生产基地。

早胜塬宁县片区:由西南向东依次有中村、早胜、良平、平子、米桥等5个乡镇,这一区域土好地肥,气候湿润、雨水较丰。规划这一区域重点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苹果、曹杏等优质果品,冬油菜等油料作物。同时,依托早胜牛的优良品种,发展畜牧业。

盘克塬宁县片区:依据盘克塬的自然条件,规划这一区域主要发展畜牧养殖业和中药材产业,也可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

宁县东部及中部片区:由南向北包括春荣、南义、湘乐、金村、九岘等5个乡镇,在已初具规模的瓜菜、金枣、苹果和草畜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重点发展瓜菜、果、草畜产业。

在四大塬面之中,“二川三线”地区即二川(九龙川、湘乐川)、三线(宁县——长庆桥、宁县——米桥、宁县——盘克)等地区依托自然条件,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的特色优势农业,也将是县域农业产业的集中区域。

2、工业沿三条经济带向园区集中

规划从资源优势和深度开发入手,围绕三条经济带,集中发展和盛工业集中区、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和8个建制镇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果品加工、生物制药、建筑建材、化学工业等乡镇企业和商流服务业,利用三条经济带形成能够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两大园区,使工业沿经济带向园区集中。

把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发展成为全省煤化工基地。把和盛工业集中区建设成全市的新型轻工业基地和商贸集散重地。在此基础上,积极抓好三条经济带沿线村镇的开发建设,发展路口经济。

3、商贸服务业依托各级城镇具体布局

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是指商业高度聚集,商业服务行业完善,服务对象中有接近50%为区域以外消费者的繁华商业中心。规划将在宁县马坪新区沿世纪大道,形成一处市级商业中心,主要以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宾馆饭店、步行街、商业街等为主。

区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指在居民稠密区、历史形成的商业集中路段,公共交通集散地或新兴大型住宅区周边设置的地区性商业服务中心。规划将在县城形成老城、新城商业中心,在长庆桥、和盛各形成一处商业中心。

乡镇商业:乡镇商业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商业服务行业,服务对象为本乡镇和周边居民的集镇商业。规划期内结合县域内乡镇的发展,在各个集镇和工业区鼓励设置超市、便利店、餐饮和生活服务网点;适度设置中小型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文化娱乐设施。

4、物流业依托产业和交通分类布局

物流业发展主要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物流业空间布局主要依托的三大要素(重要产业集群、重点工业园区、主要交通枢纽)情况来布局,规划在县域范围内布置三个物流中心,城区物流中心、长庆桥物流中心和和盛物流中心。城区物流中心主要以生活、生产物资仓储、配送、货物配载等业务为主。长庆桥物流中心主要是充分发挥其区位交通优势,满足全县以及庆阳市乃至周边相连各县的需求。和盛物流中心主要考虑到临近主要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的发展,规划这处物流中心主要以生产物资的运输、仓储、货物代理为主。

第八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一、空间管制思路

空间管治以县域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在合理配置、集约使用空间资源、优化总体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统筹落实各部门、专业规划的空间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制、分期许可,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在明确城镇建设区域的基础上,突出自然资源、人文历史遗产、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使用性质管制的空间落实。

二、空间分区管制

为解决宁县县域空间发展问题,协调县域关系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空间管治,协调空间活动利益主体关系,实现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区域必须共同遵循的建设原则和相关政策措施根据建设部相关强制性内容要求和宁县的实际情况执行。

通过对环境保护、土地集约、资源利用等综合因素分析,依据县域自然生态条件、交通

区位条件、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将县域空间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优化发展区域。

1、空间分区管制

(1)禁止开发区域(一级管制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该类地区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且一旦破坏后很难修复,主要包括境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流、水库、水源地等。河流水体包括泾河、马莲河、蒲河、九龙河、城北河、襄乐河、平道川、岘瓦河、无日天沟等主要河流,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庙咀坪旅游文化区、白吉坡生态旅游度假区、宁县烈士陵园、早胜玉皇沟旅游度假村、王孝锡烈士陵园、小河沟风光、野王川温泉度假区、秦直道、九龙川桃园风光、桂花园度假村等。对于该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等的干扰,严禁不符合其定位的开发活动。

(2)限制开发区域(二级管制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为县域内生态环境较为敏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不适宜人口与产业大规模集聚,并关系到较大范围的生态安全区域,仅在合理引导下可以进行一定的开发。该区域主要包括县内地质灾害区、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区、山地生态敏感区和林地分布区等,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为主,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同时以各种林业、果业、生态农业基地为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并严格控制工业发展。

(3)适度开发区域(三级管制区域)

适度开发区域是城镇建成区、城镇发展区和城镇未来发展区。该区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可作大规模或强度较大的开发利用,但建设行为须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严格按照相关规划等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协调好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关系。

(4)优化发展区域(四级管制区域)

优化发展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包括县城、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和盛工业集中区的建设用地的选择区域,其规划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及国土等相关规划要求,经规划许可后方可进行建设开发。同时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2、重要空间要素控制规划

(1)道路控制

高速公路两侧控制各30米禁建区。

国道两侧控制各20米禁建区,在城区段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后退红线,其中乔木种植区按照道路横断面形式布置。

省道两侧控制各15米禁建区,在城区段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后退红线,其中乔木种植区按照道路横断面形式布置。

县道两侧控制10米禁建区,在城区段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后退红线,其中乔木种植区按照道路横断面形式布置。

其他通村公路两侧控制不少于5米的禁建区。

(2)绿地控制

按照《城市绿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规划区范围内的绿线进行严格控制。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3)水体控制

河道规划宽度<8米,两侧防护景观绿化用地≥3米,两侧控制各30米禁建区。

河道规划宽度≥8米,两侧防护景观绿化用地宽度≥10米,两侧控制各50米禁建区。

河道规划宽度≥20米,两侧防护景观绿化用地宽度≥30米,两侧控制各100米禁建区。

重点景观河道的两侧防护景观用地控制宽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市政管线控制

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廊道控制要求,按相应工程规划技术管理规范设置。

(5)文物保护单位控制

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划所确定的范围进行保护控制。

第九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1、上版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县城性质

上版县城总体规划确定县城的性质为:宁县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以发展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商业贸易为主的具有山城特色的小城市。

2、现状城市职能

近年来,全县围绕“一城(县城)、二区(和盛工业集中区和长庆桥工业集中区)、三线(宁县——长庆桥、米桥、盘克)”的发展模式,使得县城工业逐步外迁置换到和盛镇和长庆桥镇,县城主要承担全县的行政、文化、信息、商贸、服务业中心。

3、职能发展趋势

?在全县以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为主导的城镇发展指导下,县城是辐射、带动、服务全县的中心城镇,故此,县城的职能应该立足全县农业发展,依托本县丰富的农副果产品,县城作为绿色农产品的集散地,以及全县的行政、文化、信息、商贸、服务业中心的职能更加明确。

?以和盛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早胜草畜产业园、长庆桥建材、煤化工为主的经济示范园等城镇性质职能的确定,将逐步取代县城的工业职能。同时,随着“宁县煤田”的开采,县城作为其生活服务基地的职能将逐步强化。

?县城依山傍水,自然生态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山、水、林、城”一体化的生态城市的条件。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强调城市的环境特色,创造生态良好的城市环境。

4、县城的性质

通过对县城职能发展趋势和城市特色的分析,规划确定县城性质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县煤田”生活服务基地,生态宜居型山水园林城市。

二、人口规模

1、现状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内的人口为30787人,其中非农业户籍人口18732人,农业户籍人口6625人,暂住人口约5430人。

非农业户籍人口18732人中包括县直机关人口4952人,县政府所在地新宁镇非农业人口13780人;

农业户籍人口6625人,涉及新宁镇的新宁村、马坪村、高山堡村、九龙村、金钟村等村庄,共有农业人口6625人。

暂住人口约5430人,包括高中、初中住校学生,约4630人,以及来县城从事二、三产业的暂住人口,约800人。

2、规划人口预测

P=P

1

(1+ k1)n+ P2(1+ k2)n+ P3

式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

P

1

—城市现状农业人口规模;

P

2

—城市现状非农业人口规模;

P

3

—规划期末暂住人口规模

k1—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k2—城市年平均增长率;

n—规划年限。

2007年宁县县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比20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56‰降低了0.34个百分点,规划确定宁县县城人口增长率分别为: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2008~2015年6.0‰,2016~2020年5.0‰,2020~2030年4.0‰;非农业人口平均增长率2008~2015年60.0‰,2016~2020年45.0‰,2020~2030年40.0‰。

由此计算,县城2015年、2020年、2030年县城人口分别达到4.3万人、5.5万人、8.0万人。

表4 县城总人口预测表

总人口非农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人口

现状2008 30787 18732 6625 5430

近期2015 43074 28166 6908 8000

中期2020 54811 37692 7118 10000

远期2030 81017 58535 7482 15000

(2)适宜人均建设用地的土地承载力法

根据城市自身建设用地发展的规模预测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再根据国家标准或本城市指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计算公式如下:

P=L/l

式中:P—预测的人口规模;

L—预测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l—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根据城市规划标准,坡度>15%的用地不适合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通过计算得出,规划宁县县城远期适合做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用地规模为588.57ha;同时考虑到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32%的上限,规划确定居住用地规模为170 ha,占总用地比例为28.9%,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得出,人均建设用地为73.57m2/人,人均居住用地为21.25 m2/人,县城可容纳总人口8万人,符合城市规划用地标准。

(3)区域分配法

现状宁县城镇人口107696人,占总人口的20%,其中县城城镇人口30787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7%,县城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比重为28.6%。现状宁县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城镇人口规模较小。根据县域城市化水平预测,2015年宁县城镇化水平为28%左右,县域城镇人口为16万人;2020年宁县城镇化水平为34%左右,县域城镇人口为20万人;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46%左右,县域城镇人口为29万人。

依据宁县县城在全县城镇体系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及其发展水平和潜力,考虑到“十一五”期间以及今后甘肃省以及宁县实施积极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等因素,规划期在县城得到发展的同时,长庆桥镇、和盛镇、早胜镇由于其工业园的布置和产业的发展使得其将得到优先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步由县城向这三个镇转移,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其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最终带来城镇人口在全县域城镇之间的转移和权衡。

规划确定宁县县城近期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比重为30.0%,远期人口占28.0%。可以估算出宁县城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8万人,中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5.8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1万人。

(4)综合预测结果

综合现状历年人口数据,结合上述四种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得出宁县县城2015年总人口为4.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5.5万人,2030年总人口为8.0万人。

三、用地规模

现状建设用地195.14公顷,人均63.38平方米。

本次规划注重营造宜人的城市空间,加强对城市外围空间的控制,规划用地包括了城市水源地以及周边的环境控制区域,规划用地面积6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589.43公顷,人均73.68平方米。

表5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序号类别面积(ha)占比例(%)

1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600100.0%

2 城市建设用地589.4

3 98.24%

3 水域和其它用地10.57 1.76%

水域50.83%

其它用地 5.57 0.93%

第十章城市总体布局

一、现状分析

1、城区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宁县县城已经初具城市规模,形成了以人民路、辑宁路,新宁路和九龙路为主骨架的道路系统,县委、县政府位于老城区东北部,老城为县城的商贸、行政、居住、教育、文化娱乐、金融、工业、体育、服务中心。在马莲河以西,沿河布有一些一类工业和居住,南部除一些村民住宅外基本都为空地。

城区现状主要道路人民路、辑宁路、新宁路和九龙路红线宽度10-13米,人民路等部分路段道路坡度大于10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跨马莲河交通联系只有马莲河大桥和北部一座小

型桥,交通联系性不强。

城区建筑多为80年代后修建的多层和低层建筑,建筑形式、色彩、风貌等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比较零乱。

(1) 居住用地现状:城市现状居住用地主要以老城区居住为主,其余还有马坪等周边村民住宅,城市合计居住用地50.33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30.18%,人均居住用地16.35平方米;老城区居住用地分散,以多层、低层和平房为主,大多为城中村,建筑密度大,质量差,环境也相对较差。缺乏必要的通行条件和绿地,有待提高质量和改善环境。另外还有部分单位自建住宅,各自为政,未形成集中的片区。

(2) 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宁县城区已形成了基本齐全的公共设施,尤其是老城区的商贸业发展迅速、文化娱乐、服务业、体育、医疗设施等都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公共设施用地58.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8.97%,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8.93平方米。

2、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城区各类用地布局不清晰,城市功能结构混乱;

(2)城区道路交通,系统性不强,等级不清,老城区、马坪新区和南区的联系性不强;

(3)城市基础设施不足;

(4)城市环境质量缺乏系统规划;

(5)城市特色缺失。

二、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

宁县地处子午岭西麓,在黄土高原的中部,即陇东高原之南部。东凭子午山,西越蒲河水,北方遥接大漠,南边濒临泾水。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地貌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良峁沟壑类型:主要分布在襄乐以东至子午岭一带。高原沟壑类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塬区。川台河谷类型:主要在诸河两侧。宁县山地虽广而山脉无几,除子午岭脉络起伏,走向分明,可谓之山脉以外,其余实属残塬梁峁,低于塬面,高于平川,黄土深厚,易于变迁。县城周围主要山体有:

东山:在宁县城东而名,旧称高山,其东以土桥腰砚与春荣原相连,其余三面为黄土沟坡,宁县古城依东面西负山而筑,为县城之依凭。

南山:在宁县城南,九龙河南岸。南以南桥子与早盛原相连,其余三面为黄土沟坡。其北隔九龙河与东山对峙,俯瞰县城南郭。

北山:在县城以北,城北河西岸。北以狭长坡道与南义原相连,其余三面为梯田,东南隔城北、九龙两河,与东山、南山鼎峙,南端有庙咀坪遗址,现辟为烈士陵园。

西山:“列峙城西”,即马莲河西岸,实系董志原梁峁,沟谷密垂,溪流间出,长梁陡坡排列而下,马莲河水排山而过,水屏山障县城西部。

流经县城的主要水体为:

马莲河:宁县第二大河,古称泥水,全流域地域广阔,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枯水期可涉水而过,洪水期混浪腾跃,淹桥漫渡,阻绝交通;且水质不好。

城北河:古名洛水,后叫宁江,上段又叫寨子河,在宁县城北,源自古城、襄乐两川,九龙河:古称九陵水,位于宁县城南。其源发自龙池一带,由东向西横穿县域东部,至县城西南汇入马莲河,流程56公里。

地质:

宁县地区,位于关中——六盘山褶皱带以东,属于华北地层区之鄂尔多斯分区,亦即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又叫陕甘宁盆地。

构造:

宁县处祁、吕、贺山字型构造的伊陕盾地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复合部位,,即陕甘宁构造盆地之南部。中生代以来,这里虽然经历了燕山运动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经历了地壳的反复升降,但构造节理不甚发育。

断层:

构造运动给宁县地区留下的断层现知有四:

1、宁县一号断层:位于县城以西,呈北北东向,穿过烂泥沟、水磨沟、马莲河、城北河等处,长72公里,有7个断点,落差70至110米,具有燕山运动的特征。

2、宁县二号断层:位于县城以东,呈北东方向,通过马莲河川、九龙川等处,长约67公里,有6个断点。落差70至110,为长期发育之断层。

3、宁县三号断层:位于县城以南,呈东西向,穿过九龙河、马莲河,长26公里,有6个断点,落差70到180米,发育才二迭系至侏罗系时期。

4、南义断层:位于南义镇以北,从西向东,经过马莲河、城北河、柳叶沟、牛头沟、襄乐川、九里沟等处,长113公里,有11个断点,落差30至200米,发育时间较长。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成都复地复城国家裙楼外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在组织上有保障,在施工工序、工艺流程、检查监督、管理实施等方面有章可循、有序运作,使工期进度、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在幕墙装饰施工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本工程创建一个业主称心、自己满意的优质工程。 第二节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成都复地复城国家裙楼外装工程,依据深化图纸和国家相关文件、法规、规范规定编制而成。结合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情况、幕墙工程的特点和技术难点等,从施工前期策划、施工过程管控、资源组织及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而编制,编制原则为: 1、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技术复杂程度及施工条件编制。 2、认真贯彻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3、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4、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及线性规划技术等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5、科学的安排冬雨季及节假日施工项目,保证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6、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编制依据 1、编制基本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下列文件进行编制: 1.1成都复地复城国家裙楼外装工程深化设计图纸。 1.2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现行设计和施工规范及标准。 1.3成都市颁布的有关建筑文件和管理办法。 1.4我公司企业标准、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等相关文件。 2、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本工程采用以下标准及规范,若以下标准及规范要求与招标文件要求有出入,则以较严格的为准。在本工程施工期间,若有国家或本地标准出台,应满足新的标准。 2.1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2.2建筑幕墙性能检测方法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判断题部分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3: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质量标志 6: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7: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8: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9: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10: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C )。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5: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2019《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概述--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2019《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9月份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11月份,则企业应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的时间为()。 A、8月份B、11月份C、12月份D、9月份 2、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下列不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是()。 A、本期支付下期的房租 B、本期支付本期的房租 C、上期支付的本期房租D、本期售出商品但尚未收到货款 3、某企业2016年8月份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因暂时不需用,截至当年年底该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将其入账,这违背了()要求。 A、重要性B、客观性C、及时性D、明晰性 4、货款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企业当期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这一做法是()。 A、可比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B、谨慎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C、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D、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要求 5、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A、现时义务B、潜在义务C、过去义务D、未来义务 6、资产按照购买时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价值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称为()。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7、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C、资产=所有者权益D、利润=收入-费用 8、下列属于动态会计等式的是()。 A、收入-费用=利润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9、银行将短期借款转为对本公司的投资,这项经济业务将引起本公司()。 A、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B、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C、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D、负债减少,资产增加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是()。 A、利润类 B、资产类 C、所有者权益类D、成本类 11、下列关于会计科目分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二级明细科目是对明细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B、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C、明细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详细情况D、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的科目 12、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贷方用来登记()。 A、大部分资产类账户的增加发生额 B、大部分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增加发生额C、大部分负债类账户的减少发生额D、大部分成本类账户的增加发生额 1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C、收入-费用=利润D、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14、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的相互关系。 A、应借、应贷 B、应增、应减 C、应加、应减 D、应收、应付 15、下列会计分录形式中,属于简单会计分录的是()。 A、一借一贷B、一借多贷C、一贷多借D、多借多贷 16、企业现金出纳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对其保管的现金进行清查,下列关于该清查类别的表

第1讲:前言、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第1讲:前言、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讲义 前言 一、关于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授课使用的是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2010年3月第一版。由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编写,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根据考试主管部门要求,2010年下学期本课程的考试(应试)应使用2010年版本新教材。 实际上,2010年上半年的考试已经使用了本教材。与2008年8月第一版即2009年的应试教材相比有些差异,但差异不大。 二、新旧版本主要差异 1.新教材总体变动:新教材最大的变动在于:取消了原教材大纲中对银行业务知识、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三篇分别占60%、25%、15%的考试比重(或知识点)要求。此举对考生来讲意味着可能拓宽了考试的宽度,它客观上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考生需通读教材,才能准确能理解考试的范围和深度。对这一问题,建议考生引起足够重视。 2.教材新增部分: 其一,第四章第四节“内部控制”基本属于全新内容;该章第六节金融创新中,新增:金融创新概述。此部分中第三部分为原教材的第2个部分,由金融创新的客户利益保护改为金融创新与客户利益保护。 其二,第六章第二节授信业务法律规定中,新增:贷款业务的法律基本要求。将原内含3个方面扩充到4个方面。这一问题,应作为新旧教材中主要的差异内容来理解和消化。此外,将此部分中原隶属于贷款法人制度的内容删除,它仅作为一个独立内容保留了“贷款合同”。注意新增贷款业务的法律要求中,应熟知并真正理解《商业银行法》中有关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定,(实际上是商业银行法的第34条——42条),尤其是有关资产负债管理的相关指标。 3.教材删除部分: 其一,原教材第七章第五节有关“破产法律制度的全部内容”被删除。内含四个问题:概述、实体性规定、破产程序、破产财产分配。 其二,第八章第二节“破坏金融机构组织管理罪”及其内容被删除。其三,第八章第三节“金融诈骗罪”中,删除了:保险诈骗罪、有价证券罪被删除。(显然,被删除的两种罪虽属于金融犯罪,但不属于银行从业人员必需掌握的内容。) 4.教材稍作调整部分:

第一章 工 程 概 况 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表 工程名称:象山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经四路和纬三路道路工程 建设单位:象山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甲级监理单位:上海三凯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政甲级施工单位:象山宝盛建设有限公司市政贰级本工程包括经四路与纬三路道路工程,经四路呈南北走向,施工范围南起纬四路北至经纬路,道路全长1211m,宽28m。纬三路东西走向,施工范围西起经三路东至经四路,道路全长320m,宽12m。施工内容包括道路、排水、路灯基础及预埋管工程。 道路工程:本工程按设计荷载为BZZ-100,车行道均采用沥青砼路面,横坡为1.5%,路面设计年限15年。经四路道路全宽28m,断面布置为3m人行道+10m车行道+2m绿化带+10m车行道+3m人行道。纬三路道路全宽12m,断面布置为2m人行道+8m车行道+2m人行道。 经四路道路工程结构:车行道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砼+5cm中粒式沥青砼+7cm粗粒式沥青砼+35cm5%水泥稳定基层+塘渣路基。纬三路道路工程结构:车行道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砼+8cm粗粒式沥青砼+30cm5%水泥稳定基层+塘渣路基。沥青面层顶面弯沉值0.50mm,水泥稳定层密实度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水泥稳定层弯沉值0.7mm,塘渣垫层弯沉值4.77mm,密实度95%。人行道结构为:彩色人行道铺地砖+3cmM10水泥砂浆+15cm5%水泥稳定碎石层+塘渣路基。道路侧石规格为120*300*1000,平石规格为

100*300*1000,均为C30预制砼。 排水工程: 经四路雨水管道位于中央绿化带,污水管道距西侧道路中心线位置9m,纬三路雨污水管道位于距道路中心线位置2m。雨水管采用国标钢筋砼Ⅱ级承插管,“O”型橡胶圈接口,D300~D500为135。砼管基,D600~D1500为180。砼管基,30cm大片石、5cm碎石找平。污水管道污水管道采用钢筋砼玻璃钢复合管,承插接口,D300~D600为135。砼管基,D700~D1500为180。砼管基,20cm干砌大片石垫层、10cm碎石找平,至管顶50cm均采用级配碎石回填。D200、D300雨水井支管采用国标钢筋砼Ⅰ级承插管,“O”型橡胶圈接口,碎石管基,如覆土厚度不足70cm采用C25砼全包管进行保护。雨水口采用360*480边沟式单篦、双篦雨水口。检查井、雨水口等结构均按《宁波市市政排水通用图》施工。所有不接支管的预留管口,均采用砖砌封堵,用水泥砂浆抹严,在预留位置作好明显的标志,以便今后拆除。 工程承诺 1、安全文明施工承诺:确保工程无安全伤亡事故。 2、工期承诺:确保工程在270天内完成施工任务。 第二章安全领导小组管理网络

(完整版)中国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国地理作业习题 第一章问答题: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 影响? 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读图读月千帕斯卡平均流场图 要求读出下面的内容:()我国以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以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青藏高原南北两侧分别是什么方向的气流? 其流场类型(指气旋、反气旋、平直等)如何?()何处有反气旋中心?何处有切变线?()将上面读图结果,联系到地面层的气压中心、气团、锋面 等系统试做说明或解释。 二、问答题

简述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气候的大陆性强表现在哪? 中国下垫面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如何? 中国冬、夏环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指出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个主要类型的表现。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且对我国的水 资源有何基本评价? 试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森林资源有何特点? 试述中国矿藏的基本特征。分析矿藏资源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 第四章灾害与环境 、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 异大? 、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 、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 中国生态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

、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 、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 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 程、简述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 境。、概括中国文化结构的主要特 征。 、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简答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地理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受现代化

华南理工 2016网络统计学原理随堂练习(全对版)

统计学随堂练习题 第一章统计学概述 判断题 1.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2.描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通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3.描述统计学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4.推断统计学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5.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6.定量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能够用数值来表现。√ 7.定性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来表现。√ 8.统计指标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种形式。√ 9.产品产量是时期数。√ 10.股票价格是时点数。√ 11.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这是按定类尺度划分的。× 12.考试成绩用“百分制”度量,这是按定比尺度划分的。× 13.将全部人口分为男女两部分,男性所占比重就是比率相对数。× 14.动态数列就是将某同时期的各指标数值按照组别进行排序得到的数列。× 15.“企业数”、“年龄”都是离散变量。× 16.“性别”、“产品等级”属于数量变量。×

17.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属于描述统计学的内容。√ 18.人的身高、体重、机器设备台数等都是连续变量。× 19.离散变量的变量值只能按整数计算,不可能有小数。× 20.价值单位是以货币形式对现象进行度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商品销售额等。√第二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判断题 1.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专门组织的调查和科学试验两个渠道。√ 2.由《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属于直接的统计数据。×√ 3.普查具有调查费用低、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4.普查一般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 5.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经常性的全面调查,普查能够获得各个领域的全面、广泛的数据。× 6.为消除组距不同对频数分布的影响,需要计算频数密度。频数密度才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7.由于组距不同,频数密度不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8.等距分组由于各组的组距相等,各组频数的分布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9.等距分组各组频数的分布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10.使用组中值作为该组数据的代表值时,必须假定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者在组距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11.只有在组距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才能使用组中值作为该组数据的代表值。× 12.邮寄调查是一种标准化调查。√

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 一、填空题 1、商业银行是以()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 2、()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3、我国商业银行注册的最低资本金为()。 4、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5、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6、商业银行是的性质为:()。 7、商业银行最常见的外部组织形式是()。 8、核心资本包括()和()组成,它是商业商业银行最高形式的资本,是持久性的所有者权益。 9、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主要是()条件和()条件。 10、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是()、()、()。 11、商业银行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分为()、()、和()。 12、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和()。 13、按商业银行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商也银行行可分为()、()和()。 14、实行单元制银行的典型国家是(),实行分支行制银行的典型国家是()。 1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B A、英国 B、英格兰 C、丽如 D、东方 2、商业银行能够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A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3、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转账、兑换、转移存款等业务,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B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4、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C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5、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是()A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6、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特殊的功能是()C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7、下列银行体制中,只存在于美国的是()D A、分行制 B、私人银行 C、国有银行 D、单元制 8、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B A、单元制银行 B、分支行制银行 C、银行控股公司 D、连锁银行 9、实行分支行制最典型的国家是()C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10、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利机构是()B。 A、董事会 B、股东大会 C、监事会 D、总经理 参考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1、创立商业银行的经济条件可以从以下()等方面去分析和把握。 A、人口状况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工商企业经营状况 D、地理状况 2、创立商业银行的金融条件取决于以下()等方面。 A、人们信用意识 B、经济的货币化程度 C、金融市场发达程度 D、金融机构竞争状况及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 3、建立商业银行的基本原则是() A、利于银行竞争 B、利于保护银行体系安全 C、使银行保持适度规模 D、规模较大 4、发挥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有以下作用() A、变闲为用 B、续短为长 C、积少成多 D、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发挥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有以下作用()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点 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力点 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 本章结构图 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从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活动,是一门研究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第一章yz25g总体概述解析

第一章总体概述 YZ25G型(600V供电)硬座车是根据铁路客车统图要求进行开发设计的,能满足《铁道部2011年客车第二次招标标书》25G客车技术规范要求。 该车设计寿命为30年,在15年内钢结构不发生挖补、截换。车辆检修周期:厂修周期为运行240万公里(±60万公里),或10年;段修周期为运行60万公里(±20万公里),或2.5年。 1.引用标准 2.主要技术特性

3.平面布置 该车两端设通过台,一位端设厕所、乘务员室、综合电气柜、电茶炉等,中部为客室,二位端设一个厕所和一个开敞式洗脸室。布置图见附图。 3.1一、二位通过台设脚蹬门、内外端门、脚蹬、翻板和顶灯。一位通过台还设有清洁工具柜。 3.2一、二位走廊设顶灯、灭火器箱和空调回风口等。一位走廊还设综合电气控制柜、电茶炉。 3.3中部客室设座椅、茶桌、通长灯带、单元式电热器、侧向空调出风口和衣帽钩,两侧设铝合金格栅式行李架、毛巾杆、安全锤,两端间壁上设厕所有无人显示装置。客室座椅采用高回弹聚胺酯材料,乘坐舒适、牢固耐用。行李架为铝合金横格栅形式,与窗帘盒形成一体,造形大方,结构可靠,且便于行李的存放。 3.4乘务员室设板桌、座椅、安全锤、电热器、空调出风口和组合电器

柜。 3.5开敞式洗脸室设不锈钢洗脸盆、角灯、梳妆台、面镜等。 3.6厕所采用真空集便系统,厕所内设洗池、面镜、衣帽钩、角灯、垃圾箱和自然通风器等。空调废排风机安装在一位角厕所内,起到强迫通风作用。 4.车体主要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 4.1车体钢结构 4.1.1采用整体承载全钢焊接无中梁筒形结构,侧墙板采用平墙板。车体所用厚度6mm及以下的钢板及压型件均为高强度耐候低合金钢。 4.1.2底架牵引梁为槽钢30a。牵引梁下盖板宽490mm,厚8mm。枕梁为箱形结构,其上、下盖板厚分别为6mm及10mm,宽600mm,腹板厚8mm。侧梁采用槽钢18a,铁地板枕外为厚2mm钢板,枕内为厚1.6mm波纹地板,厕所和洗脸室部位的铁地板为不锈钢材质。底架小横梁为50×50×4mm的压型件。底架枕梁内侧2m内侧梁上各设一个顶车位。 4.1.3侧柱为24×70×46×70×24×2mm压型件。纵向梁为2.5mm钢板压制,高为22mm。上边梁为45×90×25×2.5mm压型件,墙板无压筋,厚度为2.5mm。 4.1.4车顶弯梁为帽型压制件,纵向梁为50×50×3mm的压型角钢。中顶板和侧顶板厚度为2mm。空调机组座处平顶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4.1.5车体两侧和门上设雨檐,雨檐与侧墙的缝隙须密封。

公共基础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公共基础-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作者: ————————————————————————————————日期: ?

公共基础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监事会 B.会员大会 C.理事会 D.其他委员会 2.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不包括()。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C.北京银行 D.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3.下列农村金融机构中,属于2007年批准新设立的机构是( )。 A.农村合作银行 B.农村资金互助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商业银行??4.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为()。 A.会员大会?B.秘书处 5.下列属于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 )。?①城市C.理事会?D.常务理事会?? 商业银行②基金管理公司③农村信用社④信托公司⑤货币经纪公司⑥农村资金互助社⑦金融资产管理公司⑧期货经纪公司?A.③④ ?B.②④⑤⑦⑧ C.④⑤⑦?D.②③④⑤⑥⑦⑧ ?6.在总结国内外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银监会提出的银行业监管新理念不包括( )。?A.管内控?B.管业务

7.负责监管汽车金融公司的机构是( )。 C.管法人? D.管风险?? A.中国银行业协会 B.中国银监会?C.中国人民银行?D.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8.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宗旨之一是()。?A.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B.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C.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D.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9.银监会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核准,属于监管措施中的( )。 A.市场准入 B.监管谈话? C.非现场监管 D.信息披露监管? 10.目前,我们所称的“五大行”是指( )。 A.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D.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11.下列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经营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是很多重大措施的“试验田”,从而大大推动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B.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的垄断局面,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 C.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储蓄业务需求 D.由于体制优势带来了其发展速度上的优势,目前在总资产规模上已经超过了原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12.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于()年。?A.1994 ?B.1995 C.1996 D.1998

工程概况范本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星空B区 2 结构质式: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3 建设地点:龙岩市永平桥桥头,金山大道西北侧,西南临金榕路 4 建设单位:武平县嘉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 设计单位:厦门市仁德振华建筑设计事务所 6 建设工期: 7 建筑概况: 本工程由十九座住宅楼组成,其中1,6,17,18,19号楼为带电梯九层楼,1~12号楼为沿街2层店面7层住宅楼,14,15号楼为7层住宅楼,16号楼为底层会所7层住宅楼,七层住宅顶部两层均为复试住宅,地下室一层,设在6,7号楼下部,本工程为多层明用建筑群,工期为459天,以18号楼建筑设计,本号楼总高30.397,1-7层层高为2.8m,8层层高为3.05m,9层层高为3.1m,长度为39.8m,宽度为14.8m.耐火等级二级(地下室为一级)地上总建筑面积50078m2地下室面积2500m2,占地面积8799m2,均采用框架结构,按七度抗震设防。 三、本工程±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7.450。 四、本设计图中除注明外,标高均以米计,其余以毫米计。 五、建筑设计主要用料及作法(内装修另详室内装修表) 1、地下室除注明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侧墙及顶盖(即±0.000楼板面)厚度等均详见结构施工图,地下室底板,侧壁,顶板均采用混凝土掺加UEA自防水作法(UEA掺量及掺加分式详见结构图)侧壁及顶板另加设2mmJS-水泥基防水涂料一层,做法详见施大样。 自防水混泥土施工应采用有效地措施严格把握施工的每一环节,按有关规程操作,遇有疑难应立即停止施工,请甲方设计院,施工队及质量检测部门到现场协商确定解决办法,在继续铺开施工面。 2、±0.000以上建筑外墙均采用190×190×190小孔承重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户内仅砌厨房卫生间墙,墙厚120,其余未注明墙厚均为200,预留孔顶埋件应予订货后同设备详图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所有砖墙和混泥土柱的拉接构造均详见结构施工图,所有竖井应用1:3水泥砂浆随砌随抹光,非地下室部分墙体均在一层室内标高以下-0.06m处设墙身防潮层,做法详闽85J101-A/8。 3、内墙阳角及门洞口均作护墙角,详闽85J101-2C/12. (二)楼地面 1、卫生间、厨房、楼地面作0.5%坡向地漏或排水沟,地漏位置详水施。卫生间,厨房作200高同墙宽的C20砼墙脚,卫生间墙面、地面及厨房地面做1.5mm厚JS-水泥基防水涂料。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公共基础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公共基础中国银行 体系概况 1

公共基础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 A.监事会 B.会员大会 C.理事会 D.其它委员会 2.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不包括( ) 。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C.北京银行 D.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3.下列农村金融机构中, 属于批准新设立的机构是( ) 。 A.农村合作银行 B.农村资金互助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商业银行 2

4.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为( ) 。 A.会员大会 B.秘书处 C.理事会 D.常务理事会 5.下列属于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 ) 。 ①城市商业银行②基金管理公司③农村信用社④信托公司⑤货币经纪公司⑥农村资金互助社⑦金融资产管理公司⑧期货经纪公司 A.③④ B.②④⑤⑦⑧ C.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⑥⑦⑧ 6.在总结国内外监管经验的基础上, 银监会提出的银行业监管新理念不包括( ) 。 A.管内控 B.管业务 C.管法人 D.管风险 3

7.负责监管汽车金融公司的机构是( ) 。 A.中国银行业协会 B.中国银监会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8.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宗旨之一是( ) 。 A.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B.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C.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 D.经过审慎有效的监管, 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9.银监会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核准, 属于监管措施中的( ) 。 A.市场准入 B.监管谈话 C.非现场监管 D.信息披露监管 10.当前, 我们所称的”五大行”是指( ) 。 A.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4

1、第一章 工程概况-P1-P11(11)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1文件依据 2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3设计依据、标准 4材料标准

5施工验收标准

第二节工程概况 1工程整体概况 1.1工程简介 项目名称海南恒大海花岛1#岛C区国际会议中心C-H1、C-H8栋花瓣钢结构工程建设地点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海花岛1#岛C区 发包单位恒大海花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海花岛由恒大地产集团投资建设,是集风情酒店区、美食文化街、七星级酒店、湿地公园、影视传媒基地、生态康乐园、海上乐园、沙滩泳场、游艇会等为主题,集大众娱乐、商务交流、俱乐部会员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岛。 海花岛由三个单独的人工岛组成,填海面积12000亩,总投资400亿。海花岛的建设顺应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将极大地提升海南省滨海旅游的形象和品质,已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海南省西部旅游的一号工程,为海南西部旅游资原再添光加彩。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有市政道路通进现场。交通情况良好,项目距离白马井镇约8KM,距离环岛高速公路白马井入口约15KM,那大县约40KM。 海花岛效果图

1.2建筑概况 国际会议中心C-H1、C-H8栋占地面积约10569㎡。整个工程外形酷似一朵圆形的牡丹花,钢结构为外围的花瓣,包括花瓣、内瓣、中瓣、外瓣、悬挑腹瓣。本工程最大外围投影直径为116.0m,最高处为43.0m。 海南恒大海花岛1#岛C区国际会议中心C-H1、C-H8栋效果图 海南恒大海花岛1#岛C区国际会议中心C-H1、C-H8栋效果图

中国银行体系概况培训讲义

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培训讲义 1

第1讲:前言、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讲义 前言 一、关于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授课使用的是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 3月第一版。由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编写,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根据考试主管部门要求, 下学期本课程的考试(应试)应使用本新教材。 实际上, 上半年的考试已经使用了本教材。与8月第一版即的应试教材相比有些差异,但差异不大。 二、新旧版本主要差异 1.新教材总体变动:新教材最大的变动在于:取消了原教材大纲中对银行业务知识、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三篇分别占60%、25%、15%的考试比重(或知识点)要求。此举对考生来讲意味着可能拓宽了考试的宽度,它客观上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考生需通读教材,才能准确能理解考试的范围和深度。对这一问题,建议考生引起足够重视。 2.教材新增部分: 其一,第四章第四节”内部控制”基本属于全新内容;该章第六节金融创新中,新增:金融创新概述。此部分中第三部分为原教材的第2 2

个部分,由金融创新的客户利益保护改为金融创新与客户利益保护。 其二,第六章第二节授信业务法律规定中,新增:贷款业务的法律基本要求。将原内含3个方面扩充到4个方面。这一问题,应作为新旧教材中主要的差异内容来理解和消化。另外,将此部分中原隶属于贷款法人制度的内容删除,它仅作为一个独立内容保留了”贷款合同”。注意新增贷款业务的法律要求中,应熟知并真正理解<商业银行法>中有关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定,(实际上是商业银行法的第34条——42条),特别是有关资产负债管理的相关指标。 3.教材删除部分: 其一,原教材第七章第五节有关”破产法律制度的全部内容”被删除。内含四个问题:概述、实体性规定、破产程序、破产财产分配。 其二,第八章第二节”破坏金融机构组织管理罪”及其内容被删除。 其三,第八章第三节”金融诈骗罪”中,删除了:保险诈骗罪、有价证券罪被删除。(显然,被删除的两种罪虽属于金融犯罪,但不属于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4.教材稍作调整部分: ①将第四章”银行管理”中的前四节内容,前后顺序稍做调整。 ②原第五章第三节”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改为:”违反有 3

第一章、工程概况与设计概述1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拳击是第29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北京市工人体育馆被选定为奥运会拳击比赛场馆,拳击训练场地要求与比赛声馆距离较近,并交通方便,因此,为满足奥运会的比赛要求,奥组委及北京市政府,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地坛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拳击项目的训练场地,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需要对地坛体育馆进行综合改造 1.2工程基本情况及主要参数 1.2.1 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名称:北京2008奥运会拳击训练馆(原地坛体育馆)改扩建工程 发改委批准文号:东发改[2006]107号 工程性质:民用 2、工程建设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16号 3、建设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 4、代建单位:北京东方置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5、工程图纸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6、招标代理机构:北京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1.2.2 工程主要参数 1、工程规模:建筑面积14397.4 m2 包括: 原地坛体育馆维修改造建筑面积:10851.5m2 含地上:6552 m2 ,地下:4299.5 m2 。 新建总建筑面积:3545.9 m2 ,含拳击训练馆3200.2 m2 外围综合指挥部345.7 m2。 其中:复建建筑面积:1211.4 m2,新增建筑面积:2334.5 m2 。 2、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地基基础独立柱基,双柱基。建筑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50m 3、使用年限:50年 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5、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地下室的防水等级:一级 6、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中国地理 第1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1讲 图表分项导练(十

图表分项导练(十三)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基础过关练 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 ) A.台湾、福建、江西、湖南 B.广东、广西、福建、浙江 C.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D.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2.下列地点,可能位于我国境内的是( ) A.45°N,90°W B.45°N,135°E C.23°26′N,105°E D.28°N,100°W 3.我国与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国家都有接壤的省区是( ) A.黑龙江B.内蒙古 C.新疆D.云南 1.C 2.C 3.C[第1题,北回归线在我国境内穿过的省区从东向西依次是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第2题,根据我国的四至点:最南是在北纬4度附近,最北是在北纬53度附近,最西是在东经73度附近,最东是在东经135度附近。而选项B(45°N,135°E)应该是在俄罗斯境内,选项C(23°26′N,105°E)是在我国的云南省内。第3题,只有新疆与东亚(蒙古国)、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亚(阿富汗)、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地区)国家都有接壤。]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4~5题。

4.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A.湘、粤、闽B.苏、皖、鄂 C.京、辽、鲁D.沪、浙、赣 5.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A.自然条件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D.矿产资源 4.B 5.A[第4题,结合图的分布A中湖南1个,广东5个,福建1个,一共7个;B中江苏5个,安徽2个,湖北1个,一共8个;C中北京0个,辽宁2个,山东3个,一共5个;D中上海1个,浙江5个,江西0个,一共6个。所以最多为B。第5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 某游客在日记中记录: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6~8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