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年的315ppm转变至2000年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改变的原因()

A、野生生物的灭绝B.植被遭受破坏C.臭氧层的损坏D.全球气温增高

答案:B

解析:【解答】:选B。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年的315ppm转变至2000年的370ppm.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受破坏.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方面来切入.

2、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C.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D.包括以上三者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D符合题意。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3、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绿色水库”的美称)常年降雨量大,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A、生长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热带雨林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可以增加降雨。

4、赤峰克旗热水小镇四面环山,山上丛林密布,这里空气清新湿润,与相邻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形成这种湿润气候的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植物的呼吸作用C.植物的蒸腾作用D.A和C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氧含量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所以赤峰克旗热水小镇四面环山,山上丛林密布,这里空气清新湿润,与相邻地区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5、对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起作用的是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所以我们应多植树造林。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据此答题.

6、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

①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②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增多

④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②④。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7、在生态系统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是()

A、微生物B.绿色植物C.动物D.非生物环境

答案:B

解析:【解答】:选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8、关于植树造林,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吸附尘埃,减少雾霾 B.增大空气的湿度

C.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稳定 D.引起温室效应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树木可以吸附尘埃,减少雾霾,由于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大空气的湿度,提高降雨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可以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稳定,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分析】: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9、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B.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维持大气圈中的碳-氧平衡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为生物圈中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

答案:C

解析:【解答】:选C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产生的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10、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着重大作用,绿色植物的作用表现在()

A、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

C.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即在生物圈中为‘碳---氧’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通过蒸腾作用和渗透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

【分析】: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三大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各种作用对生物圈有着重大意义.11、年前某市有一条绿化非常好的街道.炎热的夏日,人们走在绿阴道上,觉得心旷神怡,而今由于街道扩展,原来的绿化带被毁,而新的绿化带又没有成长起来,结果人们都不愿意在炎热的无遮的街道边走了.这说明森林能()

①遮阳光②释放氧气③调节气候④白天能释放CO2⑤晚上能产生氧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解答】:选B。绿化带高大树木的树冠,有遮阳的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还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大气湿度,维持生态平衡。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在晚上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森林④白天能产生氧气、⑤晚上能释放CO2.故这说明森林能①遮阳光、②释放氧气、③调节气候.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森林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方面来切入.

12、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的原因是()

①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③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④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解析:【解答】:选B。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还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大气湿度,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还可以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③④.

【分析】: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为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3、“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 C.降低噪声 D.涵养水源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14、“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A、吸收二氧化碳B.吸收水和无机盐C.生产有机物D.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

【分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5、有关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中的氧来自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D.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没有作用

答案:D

解析:【解答】:选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据此解答

二、判断题

1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仅仅能维持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求.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答案为:×

【分析】: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1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18、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氧含量的稳定。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20、绿色植物吸收水分,不利于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答案为:错误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三、解答题

解析:【解答】:(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2)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分析】:叶的表皮上有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据此解答.

22、如图为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是(“A”/“B”).

答案:A

(2)能够消耗大气中氧气的生理过程是(“A”/“B”).

答案:B

(3)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各占50%并保持不变

D.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C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多植树造林.

解析:【解答】: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是错误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答案为:(1)A;(2)B (3)C;(4)多植树造林.

【分析】:图中A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过程是动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

23、下面是一幅关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示意图,请你将它补充完善.

答案:(1)蒸发(2)蒸腾(3)海洋(4)气孔

解析:【解答】: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绿色植物在这一循环中对维护生物圈中的水分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水和陆地水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出的水分在空中形成云,通过降雨返回地表或是海洋.一部分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一部分流入海洋,这样循环往复,形成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和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叶的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散失水分的门户,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为:(1)蒸发(2)蒸腾(3)海洋(4)气孔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蒸腾作用的概念,据此解答

24、如图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二氧化碳和氧气中的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

答案:光合作用

(2)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产物是,条件是.

答案: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氧气|光

(3)生物通过将有机物分解,细菌等微生物通过作用将动植物尸体及腐烂物质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如此生生不息,构成了大气中的的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呼吸作用|分解|碳.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将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将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将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氧气;光;(3)呼吸作用,分解;碳.

【分析】:本题结合图解和实际问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意义.

2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①过程的细胞结构是,①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进行过程②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答案: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和氧气(或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意思对即可)

(2)图中③④所代表两类生物其中(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色参与碳循环的

答案:④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地从根部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表皮上的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答案:根毛|气孔

(4)纵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答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如图[1]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而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如图[2].(2)[3]表示的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4]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3)水在植物体内是有低处到高处流,其动力是蒸腾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少部分用于植物体进行各种正常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的水通过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4)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还涉及了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知识,分析解答。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绿色植物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 水》导学案(人教版)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导学案(人教版) 新课导入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不舍昼夜。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 水是生命之源。 探究实验: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 ①请你利用生活经验想个简单的办法来证明你手中的植物器器官内含有水分。 ②根据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重点) 2、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重点) 3、学会分析处理数据。(难点) 4、增强珍惜生物圈中水资源的意识。 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P107—108页,做好圈画勾点,完成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座位上安静完成独学,完成后每组再到黑板前进行对群学,同时每一组要有同学迅速在黑板上板书相应内容,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掌握本节课基础内容。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专题提升 知识迁移拓展: 1、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2、生活小常识:把盐撒在切好的苦瓜上,为什么过会就会有水出来?典例剖析: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的浓度>X细胞液的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 3、下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和数据转换成的直方图,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 (米3/公顷) 每天需水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米3/公顷需水总量 初一生物导学案12001192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1100 初一生物导学案100095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90087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800 初一生物导学案700635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600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 请分析: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3、计算表中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整理与评价 1、请将以上内容补充好,如果还有问题请问同学或老师。 2、反思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绿化美化环境 B.在田间焚烧秸杆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 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清运垃圾 C.洒水 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燃放烟花爆竹 C.使用环保购物袋 D.购买精包装商品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植树造林 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 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 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 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二、判断题 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 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 三、填空题 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 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练习题

第5章单元练习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A.种皮 B.胚根 C.胚 D.胚芽 3、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A.有胚乳 B.有子叶 C.有种皮 D.有胚 4、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 5、日常食用的黄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A.胚轴 B.胚根 C.子叶 D.胚芽 6、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光照 7、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8、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 A.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D.低温干燥 9、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 A.根冠 B.根尖 C.根 D.根毛区 10、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1、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熟区与分生区相接②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上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14、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15、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带土,这是因为() A.保护根冠和分生区 B.保护幼根和根毛 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16、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A.缩小 B.胀大 C.消失 D.正常 17、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变大、变软 B.变小、变软 C.变大、变硬 D.变小、变硬 18、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说明根毛细胞液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19、植物营养“三要素”不包括() A.氮 B.磷 C.钾 D.铁 20、要使马钤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21、下列哪种植物需要较多含氮的无机盐() A.马钤薯 B.花生 C.青菜 D.小麦 22、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23、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 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归类、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的分类”的游戏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播放《人与自然》录像,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写出的物体,引导讨论。 3、引导自学并总结生物的特征。 4、引导学生训练。 学生活动 1、观看录像,说出看到的物体。 2、,小组讨论,简单分类。

3、小组合作,总结生物的特征。 4、对老师提供的物体进行判断。 5、拓展活动与总结 5、如果我是小草,我想说。 ◆ 作业:1、基础训练p1(基础)、p2(附加) 2、四人一组设计表格调查学校或者居住小区的动、植物。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3、能够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阅读、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思考、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调查的过程组织。 ◆教学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好调查记录。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出示诊断测试题,激趣导入。 2、引导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3、组织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调查。 4、激励评价、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对调查方案做简单评价。 2、自主展示并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把校园内有关的生物进行统计与分类。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练习题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 选择题 1.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因为( )。 A. 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来进行呼吸 B. 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来进行觅食 C. 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 D. 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2.关于蚯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松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B. 优质蛋白饲料 C. 增加土壤肥力 D. 啃食庄稼,传播疾病 3.下列哪项和鱼类水生生活无关?( ) A. 身体呈流线形 B. 用鳃呼吸 C. 用鳍游泳 D. 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4.我国珍稀的鱼类动物是()。 A. 中华鲟 B. 白鳍豚 C. 扬子鳄 D. 大马哈鱼 5.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哺乳类高等的一项是( )。 A. 体内有膈 B. 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C. 体温恒定 D. 胎生、哺乳 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 B. 由骨骼、骨骼肌组成 C. 由骨骼、骨连接、骨骼肌组成 D. 由骨、骨连接、肌肉组成 7.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 A. 互惠互利、和谐统一 B. 相互独立 C. 相互竞争 D. 相互对立 8.侧线是下列哪种动物所特有的?( ) A. 鱼类 B. 环节动物 C. 昆虫 D. 鸟类 9. 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A. 体表外有外骨骼 B. 身体分部 C.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D. 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10.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都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 A. 皮肤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B.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C. 变态发育的需要 D. 外骨骼容易受损,需要不断更新 11.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 消灭动物 B. 训练宠物 C. 控制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 D. 以上都不是 12.下列各种现象,不是动物“语言”的是( )。 A. 老虎通过啸声赶走入侵者 B. 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C. 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找到食物 D.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13.仿生学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该学科主要是( )。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我给她说要爱护花草,因为花草和我们一样都是珍贵的生命。于是她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给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第二天中午该吃饭了,她要水喝,然后跑到太阳地里说:不吃饭了,晒晒太阳就饱了。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从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 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怎样研究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 3、制定计划: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练习题

七年级上生物学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练习题 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2X30=60分) ( )1、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这两种动物活动得非生物因素就是() A、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2、葱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得主要环境因素就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影响桃花开放得环境因素就是( ) A、空气 B、温度 C、水分 D、阳光 ()4、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就是不毛之地,而云南得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得主要因素就是() A、阳光 B、空气C、温带D、水分 ()5、稻田里得杂草与水稻之间形成得关系就是( ) 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 ()6、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北极熊得体色与白雪皑皑得环境相似,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 ()8、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得就是( )

A、沙漠中得骆驼排尿少B、荒漠中得骆驼刺根系发达 C、蚯蚓能疏松土壤D、寒冷海域中得海豹皮下脂肪厚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得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得就是() A、竞争 B、合作 C、共生 D、捕食 ()10、小蚂蚁总就是齐心协力把食物搬回家,这反映了生物之间得关系就是() A、捕食B、合作C、共生D、竞争( )11、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生物能适应环境 ()12、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得就是( ) A、沙漠得骆驼尿液很少 B、寒冷海域得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得骆驼刺根很长D、山顶树木形成骑形树冠()13、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华。这说明()A、生物得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关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C、生物能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D、生物得生存对环境一定得影响 ()14、微山湖有“日进斗金"得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得就是() A、微山湖中得水 B、微山湖中得荷花 C、微山湖中得全部鲤鱼D、微山湖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与分解者就是联系生物与非生物得两个重要环节,就是不可缺 少得 C、所有得动物都就是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就是指生物以外得一切非生命得物质与能量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新人教版致同学们: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教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的方法之一。 1、根据调查对象不同,调查可分为普查和抽查两种形式。 2、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 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旗形树、仙人掌的针形叶、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2、花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 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 萼片 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 外有子房壁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果实 花柱和柱头→凋落 雌蕊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受精卵→胚 种子 (受精极核→ 胚乳)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4、叶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 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 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 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 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5、根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和高考真题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 一:掌握并背诵知识点 1.生物的七个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____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⑥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⑦除_____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地球上________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时: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等。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6.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消费者。 8.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 )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最终来自与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10.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二:中考练兵 1.(2016.万州)万州某中学的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根据以上描述,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三、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四、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特征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个1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如:七星瓢虫和蚜虫;狼和羊) 竞争关系:争夺共同资源(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关系:协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如:各种寄生虫和人) 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分开(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鞭毛虫)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有所改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有所改变):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必备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③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能有分解者,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的“肺”。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地球的“肾”。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案人教版

生物和生物圈 年级七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标依据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使每个公民的责任。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所以教师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能够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过程与 方法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 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