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群技术

集群技术

集群技术
集群技术

架设基于LINUX的服务器集群

1.什么是服务器集群

随着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长, Internet与人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通过 Internet上进行交易也就越来越受关注。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年增长均超过100%。服务器的工作量也迅速增长,所以服务器(特别是一个受人欢迎的 WEB服务器)很容易在访问高峰时期过载。

而另一方面,计算机从1946年单纯的科学计算任务到现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量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快的处理能力。所以计算机界就不得不不断研究更快的处理器,存储器,以适应这一需求。

然而,科学家们意识到,单块处理器的速度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能让计算机象人一样协同工作,“群策群力”地将工作完成好呢!这时,就掀起了“并行计算”的研究。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架设了一台WWW服务器,上面构建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声越来越大,这时点击率也就越来越高,WWW服务器的负载也就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提升WWW服务器的能力,以满足以益增长的服务请求。这时,我们就面临两种选择:

1)升级WWW服务器,采用更快的CPU,增加更多的内存,使其更具有POWER;但日益增长的服务请求又会使服务器再次过载,需要再次升级,这样就陷入了升级的怪圈。还有,升级时还得考虑到服务如何接续,能否中止!

2)增加WWW服务器,让多台服务器来完成相同的服务。

这种方法就是服务器集群,通过并行技术来大大提升系统性能。也就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投资。

1.1.集群的概念

集群,是一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一个松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送,实现分布式计算机。

近几年来,微处理器、内存、总线技术、网络技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软件的并行技术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使得让一组廉价的个人电脑与工作站协同工作成为可能,甚至可以与拥有强大的芯片处理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竞争。

比如,16个普通微处理器组成的集群系统可以达到亿次级浮点计算机能力,而且总的成本小于40万元。

不幸的是,建造一个集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件。集群的组成部分必须根据要运行的主要应用进行调整,以使之运行在最佳状态。这此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建造集群系统不是只有一

个标准的方案,在本章中,我们就会看到许多种建造方案。

集群技术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前沿领域,笔者也仅是略有了解,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1.2.并行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构建一个四节点的集群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设备

1).4台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每台配置64M内存,2GB以上的硬盘,和EIDE接口的光盘驱动器。

2).5块100M快速以太网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块卡用于连接集群中的结点,另外一块用于将集群中的其中的一个节点与其它网络连接。)

3).5根足够连接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的,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RJ45缆线

4).1个快速以太网(100BASE-Tx)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5).1张Linux安装盘

2.2 构建说明

对计算机硬件不熟的人,实施以下这些构建步骤会感到吃力。如果是这样,请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1. 准备好要使用的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确信所有的PC机都还没有接上电源,打开PC机的机箱,在准备与网络上的其它设备连接的PC机上安装上两块快速以太网卡,在其它的 PC机上安装上一块快速以太网卡。当然别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内存。确定完成后盖上机箱,接上电源。

2. 使用4根RJ45线缆将四台PC机连到快速以太网的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线将额外的以太网卡(用于与其它网络相连的那块,这样机构就可以用上集群)连接到机构的局域网上(假定你的机构局域网也是快速以太网),然后打开电源。

3. 使用LINUX安装盘在每一台PC机上安装。请确信在LINUX系统中安装了C编译器和C 的LIB库。当你配置TCP/IP时,建议你为四台PC分别指定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为你的服务器节点(拥有两块网卡的那台)。在这个服务器节点上的那块与机构局域网相连的网卡,你应该为其指定一个与机构局域网吻合的IP地址。

4.当所有PC都装好Linux系统后,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文件,让其包含以下几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几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以下的这些配置是为了让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执行分布式的并行处理应用。

1. 在服务器节点,建一个/mirror目录,并将其配置成为NFS服务器,并在/etc/exports 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节点上,也建一个/mirror目录,关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这个目录从服务器上输出,装载在各个客户端,以便在各个节点间进行软件任务的分发。

4. 在服务器节点上,安装MPICH。MPICH的文档可在

https://www.doczj.com/doc/d51001602.html,/mpi/mpich/docs.html获得。

5. 任何一个集群用户(你必须在每一个节点新建一个相同的用户),必须在/mirror目录下建一个属于它的子目录,如/mirror/username,用来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数据文件。这种情况,用户仅仅需要在服务器节点上编译MPI程序,然后将编译后的程序拷贝到在/mirror 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中,然后从他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下使用p4 MPI 策略运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装指南

1. 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载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载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 //https://www.doczj.com/doc/d51001602.html,/mpi/mpich/downloa下载,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https://www.doczj.com/doc/d51001602.html,的pub/mpi 目录拿。(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块的几个小包,然后用cat命令将它们合并)

2.解压: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tar xovf-)

3.进入mpich目录

4.执行:./configure为MPICH选择一套适合你的实际软硬件环境的参数组,如果你对这些默认选择的参数不满意,可以自己进行配置(具体参见MPICH的配置文档)。最好选择一个指定的目录来安装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执行:make >& make.log 这会花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同的硬件环境花的时间也就不同,可能从10分钟到1个小时,甚至更多。

6. (可选)在工作站网络,或是一台单独的工作站,编辑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对你机器体系结构取的名称,你能很容易的认出来)以反映你工作站的当地主机名。你完全可以跳过这一步。在集群中,这一步不需要。

7.(可选)编译、运行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时,你就在你的系统上运行了一个MPI程序。

8.(可选)构建MPICH其余的环境,为ch_p4策略使用安全的服务会使得任何启动速度加快,你可以执行以下命令构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个较新的P4安全服务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个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码。如果你有这个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构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选)如果你想将MPICH安装到一个公用的地方让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执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选项指定MPICH安装目录。安装后将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录以及一个小小的示例目录,

(可选)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户如何编译、执行一个MPI程序。

2.4 费用统计

这个小的集群方案总的费用大致如下:

设备费用:

4台 Pentium II CPU /64MB内存, 2GB的硬盘带EIDE CD-ROM 的机器: 24000元

5块快速以太网卡: 800元

1个快速以太网的集线机:2000元

5根双绞线:50元

软件费用:

LINUX安装光盘:50元

MPICH:0元

合计:26900元。

这样一个集群系统可以用于一些大量的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而且其性价比实在是太好了,仅需不到三万元。

分布式MySQL数据库集群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硕士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 分布式MySQL数据库集群在线监测系统 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TRIBUTED MySQL DATABASE CLUSTE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黄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年6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TP311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621.3 密级:公开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分布式MySQL数据库集群在线监测系统 设计与实现 硕士研究生:黄旭 导师:范国祥高级讲师 副导师:赵威高级工程师 申请学位:工程硕士 学科:软件工程 所在单位:软件学院 答辩日期:2012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TP311 U.D.C.:621.3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TRIBUTED MySQL DATABASE CLUSTE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Candidate: Supervisor: Associate Supervisor: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Speciality: Affiliation: Date of Defence: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uang Xu Senior Lecturer Fan GuoXiang Senior Engineer Zhao Wei Master of Engineer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School of Software June, 2012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达梦数据库集群选择及介绍

达梦数据库集群选择及介绍 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2019年9月

版本历史

目录 1 达梦公司介绍 (1) 1.1核心研发能力 (1) 1.2运维保障能力 (2) 1.2.1 保障体系的组织方式 (2) 1.2.2 服务保障流程 (5) 2 数据库集群选择及介绍 (8) 2.1路线规划 (8) 2.2集群种类 (10) 2.2.1 达梦数据守护集群(DataWatch) (10) 2.2.2 达梦读写分离集群(DMRWC) (15) 2.2.3 达梦大规模并行处理框架(DMMPP) (18) 2.2.4 达梦数据共享集群(DMDSC) (23) 3 成熟案例介绍 (28) 3.1国家智能电网调度指挥系统D5000 (28) 3.2南方电网-OS2地级主站系统 (28) 3.3中航信在线事务处理系统 (29) 3.4中国铁建集团财务大共享系统 (29) 3.5海南社保 (30) 3.6南京公安警务平台系统 (30) 3.7江苏监狱管理局项目 (31) 3.8国家发改委-投资审批系统 (31) 3.9国家发改委-信用交换平台 (32)

1达梦公司介绍 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注册资金3637万,为国有控股的大型基础软件企业。其前身是华中科技大学数据库与多媒体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的科研机构,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是中国数据库标准委员会挂靠单位,湖北省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石家庄、上海、广州、南宁、西安和成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达梦公司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首批获得国家“双软”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销售和服务。公司管理规范,锐意进取,通过了国家保密局“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单项资质”认证和工业信息化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二级”认证,并通过了国际IS09001质量体系和CMMI软件成熟度模型五级认证,AAA资信。 达梦人经过30年的努力拼搏,在学习、分析国际上众多优秀数据库产品的基础上原始创新,投入上千人年,耗资过亿,开发源代码上千万行,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BMS产品系列,先后完成了近80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开发项目,取得了50多项研究成果,皆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其中3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达梦数据库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家安全三级认证,国内第一家通过10TB数据库容量测试的数据库产品,也是唯一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最高级别军B级认证的国产数据库。达梦数据库产品已成功用于我国国防军事、公安、安全、财政金融、电力、水利、审计、交通、信访、电子政务、税务、国土资源、制造业、消防、电子商务、教育等20多个行业及领域,装机量超过10万套,打破了国外数据库产品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达梦数据库(DM)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达梦人近30年的智慧、心力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国人的骄傲,必将为中国信息化做出贡献。 1.1核心研发能力 达梦数据库历来注重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研发工作,工作70%以上人员为技术人员。DM7.0推出后,在国内数据库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一款产品上,达梦推出了目前

分布式集群技术

分布式集群技术1、Linux的介绍:Linux的发展历史、Linux和Windows的对比和优势、Linux的常见版本; 2、Linux的安装:VMware Workstation虚拟软件安装过程、CentOS虚拟机安装过程; 3、Linux的常用命令:常用命令的介绍、常用命令的使用和练习; 4、Linux编辑器:VI、VIM编辑器的介绍、常用快捷键; 5、Linux用户和组账户管理:用户的管理、组管理; 6、Linux系统文件权限管理:文件权限介绍、文件权限的操作; 7、Linux的RPM软件包管理:RPM包的介绍、RPM安装、卸载等操作 8、Linux网络:Linux网络的介绍、Linux网络的配置和维护、iptables原理和操作 9、Shell编程:Shell介绍、Shell脚本的编写 10、Linux上常见软件的安装:安装JDK、安装Tomcat、安装Eclipse 11、集群负载均衡和高可靠:Haproxy、Keepalived 12、CentOS7部分新特性介绍和使用 13、综合案例:构建互联网高并发分布式服务器集群 Hadoop离线计 算1、Hadoop生态圈简介 2、Hadoop伪分布式环境搭建 3、Hadoop计算模型MapReduce例子说明 4、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简介、HDFS原理、HDFS上传下载数据过程和源码分析 5、分布式计算模型MapReduce:MapReduce算法原理、Shuffle过程和原理、MapReduce提交过程和源码分析、MapReduce执行过程和源码分析、MapReduce 本地debug和远程debug、MapReduce优化、MapReduce实战案例 6、分布式协调框架ZooKeeper:ZooKeepe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ZooKeeper集群的安装、操作ZooKeeper、ZooKeeper编程API 7、Hadoop2.x集群搭建:Hadoop2.x集群结构体系介绍、Hadoop2.x集群搭建、NameNode的高可用性(HA)、HDFS Federation、ResourceManager 的高可用性(HA)、Hadoop集群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Hadoop集群管理 8、分布式数据库Hbase:HBase定义、HBase与RDBMS的对比、数据模型、系统架构、HBase上的MapReduce、表的设计、集群的搭建过程讲解、集群的监控、集群的管理、HBase Shell以及演示、Java客户端以及代码演示 9、数据仓库Hive(使用sql进行计算的hadoop框架):数据仓库基础知识、Hive定义、Hive体系结构简介、Hive集群、客户端简介、HiveQL定义、HiveQL与SQL 的比较、数据类型、外部表和分区表、表的操作与CLI客户端演示、数据导入与CLI 客户端演示、查询数据与CLI客户端演示、数据的连接与CLI客户端演示、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的开发与演示 10、数据迁移工具Sqoop:配置Sqoop、使用Sqoop把数据从mysql导入到HDFS

企业战略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

企业战略企业集群的竞 争力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文档资源★★★ 在全球经济中,欲取得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全球性大企业,更重要的是扎根于国土的企业集群。随着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以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获得竞争优势的许多大企业举步维艰,而众多企业以企业集群形式参与市场竞争的却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力。 所谓企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亦称产业群、产业集群、企业簇群)是指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企业集群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波特教授强调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集聚效应,即因为相交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就产生了竞争力。企业集群是现代经济构成的单元结构,有影响的企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要点。集群竞争力一旦形成,便会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带来很多影响。因此,企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企业集群运行模式 企业集群的有效管理有赖于其合理的运行模式进行。但目前理论界对企业集群运行模式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从图1可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可以构成企业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集可构成企业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群可构成企业网,而在每个企业集群内部又可以形成企业运行网,而且企业运行网可以重叠,也可以部分重叠,既可以来自同一集群,又可以来自不同集群。所有的成员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运行网,这种企业集群的运行网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企业马上就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合作运行网。

第二节+数据库集群软件的安装

第二节 数据库集群软件的安装 2.1操作系统安装注意事项 本文档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Oracle Enterprise Linux R4 Update 8 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在这里就不写了,不是本文重点,每个学习oracle的朋友应该对系统的安装配置很熟悉的,这里只提出安装系统的时候注意所需要的软件的安装。 Rpm –qa |grep compat compat‐boost‐1331‐1.33.1‐5.0.1.el4 compat‐libgcc‐296‐2.96‐132.7.2 compat‐openldap‐2.1.30‐12.el4 compat‐dapl‐2.0.15‐1.el4 compat‐gcc‐32‐c++‐3.2.3‐47.3 compat‐libstdc++‐33‐3.2.3‐47.3 compat‐db‐4.1.25‐9 compat‐libcom_err‐1.0‐5 compat‐libstdc++‐296‐2.96‐132.7.2 compat‐gcc‐32‐3.2.3‐47.3 系统安装完之后的设置过程中需要将防火墙关闭,Seliux 关闭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2安装集群前的系统配置 第一台 配置: 创建 Oracle 组和用户帐户 接下来我们将创建用于安装和维护 Oracle 10g 软件的 Linux 组和用户帐户。 用户帐户名是‘oracle’,组是‘oinstall’和‘dba’。 仅在一个集群主机上以 root 用户身份执行以下命令: #/usr/sbin/groupadd oinstall #/usr/sbin/groupadd dba #/usr/sbin/useradd ‐m ‐g oinstall ‐G dba oracle #id oracle # id oracle uid=501(oracle) gid=501(oinstall) groups=501(oinstall),502(dba) 用户 ID 和组 ID 在所有集群主机上必须相同。 使用从 id oracle 命令得到的信息,在其余集群主机上创建 Oracle 组和用户帐户: # /usr/sbin/groupadd ‐g 501 oinstall # /usr/sbin/groupadd ‐g 502 dba

集群系统管理

简介:本文首先对Linux高性能集群Cluster1350及其集群管理系统CSM (Cluster System Management)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CSM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剖析。 一、集群 一般来说,集群是指一组高性能计算机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的,在工作中像一个统一的资源,所有节点使用单一界面的计算系统。集群技术的出现,使得使用多台PC或工作站就可获得同大型机相匹敌的计算能力,同时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很多高性能计算领域内由集群完全取代大型机也将成为可能。 广义上的集群的节点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计算机,包括PC机、工作站、SMP等等,甚至是大型机。Linux集群是指一类以PC架构计算机为集群节点,以某一版本Linux操作系统为集群节点操作系统的集群。由于Linux本身具有开放源码、稳定、支持PC架构等诸多优势,以及操作系统及节点机价格的因素,Linux集群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集群技术。 回页首二、集群系统管理 根据典型的集群体系结构,集群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可以归属于四个层次:网络层、节点机及操作系统层、集群系统管理层、应用层。 ?网络层:网络互联结构、通信协议、信号技术等。 ?节点机及操作系统层:高性能PC或工作站、分层或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等。 ?集群系统管理层: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负载平衡、并行I/O、安全等。 ?应用层:并行程序开发环境、串行应用、并行应用等。 集群技术是以上四个层次的技术有机结合,所有的相关技术虽然解决的问题不同,但都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集群系统管理层是集群系统所特有的功能与技术的体现。在未来按需(On Demand)计算的时代,每个集群都应成为业务网格中的一个节点,所以自治性(自我保护、自我配置、自我优化、自我治疗)也将成为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自治性的实现,各种应用的开发与运行,大部分直接依赖于集群的系统管理层,并且,系统管理层的完善程度,决定着集群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诸多关键参数。正是集群管理系统将多台机器组织起来,使之可以被称为"集群"。 回页首三、IBM Cluster1350,Linux高性能集群 Cluster1350是IBM公司目标定位于高性能计算市场的Linux集群,包括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集成了众多IBM与非IBM的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有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与强大的服务支持。Cluster1350集群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双节点数据库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问题的提出? 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上,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存在的形式主要有单机模式和集群模式(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或实现备份)如:失败转移集群(MSCS)、镜像(Mirror)、第三方的高可用(HA)集群或备份软件等。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数据量和访问量也会迅猛增加,此时数据库就会面临很大的负载和压力,意味着数据库会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瓶颈。这些“集群”技术能解决这类问题吗?SQL Server数据库上传统的集群技术 Microsoft Cluster Server(MSCS) 相对于单点来说Microsoft Cluster Server(MSCS)是一个可以提升可用性的技术,属于高可用集群,Microsoft称之为失败转移集群。 MSCS 从硬件连接上看,很像Oracle的RAC,两个节点,通过网络连接,共享磁盘;事实上SQL Server 数据库只运行在一个节点上,当出现故障时,另一个节点只是作为这个节点的备份; 因为始终只有一个节点在运行,在性能上也得不到提升,系统也就不具备扩展的能力。当现有的服务器不能满足应用的负载时只能更换更高配置的服务器。 Mirror 镜像是SQL Server 2005中的一个主要特点,目的是为了提高可用性,和MSCS相比,用户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更容易了,不需要共享磁盘柜,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共设了三个服务器,第一是工作数据库(Principal Datebase),第二个是镜像数据库(Mirror),第三个是监视服务器(Witness Server,在可用性方面有了一些保证,但仍然是单服务器工作;在扩展和性能的提升上依旧没有什么帮助。

计算机集群技术的解释

【赛迪网独家特稿】集群技术是使用特定的连接方式,将相对于超级计算机便宜许多的计算机设备结合起来,提供与超级计算机性能相当的并行处理技术。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可以使用这种集群技术完成并行处理,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网络交换技术的限制,集群系统在性能上与其他并行处理系统相距甚远,直到网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它才具备了与超级计算机相匹敌的能力。 什么是集群 集群(Cluster)技术是指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每个群集节点(即集群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运行其自己进程的一个独立服务器。这些进程可以彼此通信,对网络客户机来说就像是形成了一个单一系统,协同起来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系统资源和数据,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一个客户端(Client)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 计算机集群技术的出发点是为了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可管理性、可伸缩性的计算机系统。一个集群包含多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各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相互通信。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它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由其他节点自动接管。在大多数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节点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集群内的任一节点上运行的服务都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所使用。 集群的特点 1.提供强大处理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计算机集群可以通过负载均衡、并行处理、时间片处理等多种形式,将多台计算机形成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对用户端(Client)而言,计算机集群则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而用户不用关心有多少计算机承担了系统实现的任务,而只需要关注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因此,计算机集群可以用多台普通性能的计算机组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承担只有超级计算机才能胜任的工作。 2.提供高可用性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集群技术组成的系统,可以确保数据和应用程序对最终用户的高可用性,而不管故障属于什么类型。即当计算机集群中的节点计算机出现软硬件故障的时候,高可用性集群提供了对软件和硬件失败后的接替。它将服务器镜像到备用系统或节点中,当主节点上的系统崩溃时,冗余节点就从替补角色转换到正式角色,并自动投入应用,从而保证了系统运行的不间断。

应用交换机集群管理技术简化网络设备管理

应用交换机集群管理技术简化网络设备管理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于网络管 理员来说,集中管理就非常迫切。本文从网络管理角度介绍了交换机的连接、交换机集群技术、华为集群管理协议,并给出了集群管理技术的一个应用。 关键词:集群管理技术;华为集群管理协议;邻居发现 协议;邻居拓扑发现协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在企业的日益普及,计 算机网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现场配置已经很难实现。由于网络地址资源的紧张,使用远程 Telnet、SNMP 进行管理也有一定困难。因此,集中管理就非常迫切。 1交换机的连接交换机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联网设备。 为了使交 换机满足用户对端口数量的要求,可以采用堆叠或级联方式来解决。 1.1级联交换机与交换机的基本连接方式是级联,即多个交换 机 间通过双绞线相连。相同类型端口之间级联使用交叉双绞线,不同类型端口之间级联使用直通双绞线。交换机的级联 是在网络中增加接入层设备端口数量的最基本方法,但在网络管理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变化。 1.2堆叠有堆叠接口的交换机之间可以通过专用的堆叠线连接

起来。堆叠是通过厂家提供的堆叠电缆在交换机专门的堆叠接口上连接的。一般堆叠的带宽是交换机商品速率的几倍,多台交换机的堆叠是靠提供背板总线带宽的堆叠模块之间相连来实现的。通常同一堆叠中的交换机要求必须是同品牌,堆叠的数量取决于交换机的品牌与型号。堆叠在一起的几台交换机在逻辑上是一台交换机,可视为一台交换机进行管理。 2交换机集群技术交换机集群,就是将多台互相连接的交换机作为一台逻 辑设备进行管理。每个集群必须指定一个(而且只能指定个)管理设备。在建立集群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管理设备,外部网络对集群内部各成员的访问、配置、管理、监控等都需要经过管理设备,管理设备是访问集群成员的出入口。管理设备识别并控制集群中的所有成员设备,不管这些成员设备分布在网络的什么地方,也不管它们是以何种方式相连的。同时在集群建立过程中,为了给用户提供可供参考的候选设备信息以及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管理设备将负责收集所有成员设备和候选设备的拓扑信息。 3华为集群管理协议华为公司自行研发的华为集群管理协议 (Huawei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HGMP )是二层协议,能提供拓扑发现功能,节省IP 地址,可以同时对多个交换机进行升级和配置,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等诸多优点。可以实现对交换机的集中管理,如交换机的注册、软件的升级、配置查询和设定、重启动等操作。主交换机称为管理设备,其它被管理的交换机称为成员设备。管理设备设置一个公网IP 地址,成员设备 般不设置公网IP 地址,通过管理设备重定向来实现对成员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管理设备和成员设备组成了一个“集群”。一台交换机可以不与管理设备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其它方式与管理设备相连,就能实现管理所有成员设备的目的。 目前HGMP 有v1、v2 两个版本。HGMP v1 的实现依靠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数据库集群技术指标

1.DBTwin技术指标 A.非入侵部署 与所有的系统服务一样,DBTwin也是通过唯一的入口-一对(IP,port)来向外提供数据服务。因此,应用程序及其数据库接口不需作任何修改。支持所有的数据库接口:https://www.doczj.com/doc/d51001602.html,、ADO、RDO、DAO、OLE DB、ODBC、DB-LIBRARY等。 B.支持数据库 Microsoft SQL Server2005/2008的标准版和企业版。 C.事务处理同步复制 通过常用的宽带网络,快速的事务处理同步复制 D.高系统可用性 自动的错误恢复,真正把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停机时间缩至最短。网关在错误恢复期间的停止服务间隙达到小于10秒。 E.零单点错误源 从DBTwin网关这一部件开始,整个数据库系统是完全、彻底地物理冗余。 F.数据“零”丢失 DBTwin使得系统同时拥有多个实时一致的数据集,这样从理论上讲,就真正消除了数据丢失的任何可能性。数据库可靠性达到目5个9,即99.999%。 G.动态负载均衡 DBTwin对只读数据库查询操作可以进行自动的判别和动态负载均衡,这是当前唯一实现的针对数据库的动态负载均衡技术,此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性能提升在30%~300%之间,具体提升比例取决于应用系统及网络结构和软硬的配置。 H.可伸缩性 可伸缩的数据库性能(负载均衡+非入侵式的数据库阵列扩展),使得数据库具有可伸缩性。需要更多的数据库性能的时候,只要增加数据库服务器就可以了。 I.容灾能力 具备即时的灾难恢复能力。 J.DBTwin自身的双机容错

DBTwin支持自身的双机主备容错切换,也可以采用第三方的HA方案解决DBTwin 自身的容错问题。 DBTwin备份(复制)软件镜像1专为数据库设计是否否 2支持数据库集群是部分支持部分支持 3支持并发数据库操作是否否 4支持动态负载均衡是部分支持部分支持 5工作方式并行串行串行 6支持多份数据集是是是 7支持多份一致数据集是否否 7单点错误源无有有 8支持业务连续性程度高低中 9数据丢失可能性零高高 10错误恢复自动化程度高低中 2.DBTwin与备份/复制软件,及数据库镜像的功能、特点比较

DBTwin数据库集群技术白皮书

DBTwin数据库集群系统 技 术 白 皮 书 无锡浙潮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1月

目录 1.当前数据库用户面临的问题 (3) 2.当前市场上存在的针对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4) 3.DBTWIN数据库集群 (8) 4.DBTWIN的实现原理 (9) 5.DBTWIN的特性 (10) 6.DBTWIN技术指标 (11) 7.DBTWIN与备份/复制软件,及数据库镜像的功能、特点比较 (12) 8.DBTWIN支持的系统环境 (12)

1.当前数据库用户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公司和企业的运作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大量有关企业生产、销售的数据维系着企业的生存,是企业珍贵的无形资产。这些数据一旦因为存储系统遭受到失窃、断电或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Gartner的调查数据,在经历大型灾难事件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有五分之二左右的公司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接近三分之一在两年内破产了。而由于数据库的故障导致的重大事故确是时有发生的,让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实例1:2005年12月5日,国内某著名网络游戏公司的数据库服务器出现严重宕机事故,造成众多玩家数据丢失并蒙受经济损失 实例2:2005年6月9日某证券公司股票交易系统的数据库出现故障,股票无法正常买卖,迫使股民望“红”兴叹。 实例3:2002年7月23日国内某机场数据库系统宕机,导致6000名旅客长时间滞留机场。实例4:2000年国内某银行的支付系统突然死机,给广大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不便。 以上发生的这些事件都是与企业数据库系统相关的故障。 另外,几乎每个数据库客户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数据库性能问题,当然数据库性能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能否采用“集群”的方法来提高性能,我们公司研究的重点。 概括来讲,当前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信息系统的瓶颈,究其原因,各厂家的解决方案无外乎在下列三大方面无法取得同步的进展: 1)数据库数据可靠性 2)数据库系统性能 3)系统服务的可用性 当前几乎所有的数据库系统解决方案,都无法的象真正的集群系统那样,在上述三方面同时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具体来讲,当前数据库系统存在下列各种各样的问题:

基于EPON+EoC系统的接入网集群管理技术规范

目录 目录.................................................................................................................................................... I 基于PON+EOC系统的接入网集群管理技术规范 (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术语和定义 (2) 3.1缩略语 (2) 3.2术语和定义 (3) 4、BCMP接入网集群管理体系结构 (5) 5、接入网集群管理协议 (6) 5.1BCMP协议概述 (6) 5.2BCMP协议报文总体格式 (9) 5.3BCMP C LIENT注册及应答 (13) 5.3.1功能描述 (13) 5.3.2 主要流程 (13) 5.3.3报文格式 (15) 5.4BCMP C LIENT心跳上报 (19) 5.4.1功能描述 (19) 5.4.2 主要流程 (20)

5.4.3 报文格式 (20) 5.5BCMP C LIENT管理参数更改 (23) 5.5.1功能描述 (23) 5.5.2 主要流程 (24) 5.5.3 报文格式 (25)

基于PON+EoC系统的接入网集群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PON+EoC系统的接入网集群管理协议,包括接入网集群管理的体系结构、拓扑收集与集群访问的实现机制、设备管理(如带内管理VLAN、带内管理IP地址自动配置)等。 本标准所述的接入网集群管理协议适用于在一个连通的PON+EoC接入网内,在运营商本地区域的多个PON+EoC接入网可形成一个统一管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664-2007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IETF RFC1071 计算因特网校验和 IEEE 802.1Q 虚拟桥接局域网 IEEE 802.3 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数据库集群实施方案

数据库集群实施方案 数据库安全的核心和关键是其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指以保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由于数据库存储着大量的重要信息和机密数据,而且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供多用户共享,因此,必须加强对数据库访问的控制和数据安全防护。 数据库系统安全的层次与结构一般数据库系统安全涉及5个层次: (1)用户层:侧重用户权限管理及身份认证等,防范非授权用户以各种方式对数据库及数据的非法访问;(2)物理层:系统最外层最容易受到攻击和破坏,主要侧重保护计算机*络系统、*络链路及其*络节点的实体安全;(3)*络层:所有*络数据库系统都允许通过*络进行远程访问,*络层安全性和物理层安全性一样极为重要;(4)操作系统层:操作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与DBMS交互并协助控制管理数据库。操作系统安全漏洞和隐患将成为对数据库进行非授权访问的手段;(5)数据库系统层:数据库存储着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不同的各种数据,并为拥有不同授权的用户所共享,数据库系统必须采取授权限制、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数据库安全,必须在所有层次上进行安全性保护措施。若较低层次上安全性存在缺陷,则严格的高层安全性措施也可能被绕过而出现安全问题。 数据库系统安全解决方案概述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是指数据库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的安全控制。正确的架构设计是数据库及其他应用稳定、安全的运行最有力保障,一个正确的架构设计可以较好的体现在物理环境中,通过比较简单的对物理环境的设定,就可以屏蔽大量的安全隐患。 错误的架构设计会导致物理结构散乱,无论从运维还是管理上来说,都有相当大的困难,较多的物理漏洞必须通过繁杂的软件安全控制来屏蔽风险,抛开安全本身无法较好保证而言,更换服务器时对软件的设置相当困难。 软硬件架构按照较大的框架进行分割,我们可以知道任何安全的架构都是传统三层架构的扩展,根本还是在于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对于数据库看来则是应用层,中间层,数据层。 逻辑上实现三层架构比较容易,在软件中分离数据访问即可,但是往往我们

产业集群技术能力研究综述与启示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6):110~115 Journal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10-06-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 3)。 作者简介郝世绵(6),女,安徽省寿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 产业集群技术能力研究综述与启示 郝世绵,赵 瑾 (安徽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在我国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建立自主创新试验区时期,提升技术能力是落实这一战略的关键所在,产业集群具有提升技术能力的组织优势,各地政府应利用产业集群组织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建立有效机制,以便更好更快地提升产业集群技术能力。通过对产业集群技术能力概念界定和构成要素、增长机理和演化轨迹及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动态的分析,总结出产业集群快速提升技术能力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技术能力;构成要素;增长机理;演化轨迹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0)06-0110-06 Review on Stud i es a bout I ndustr i a l C luster ’s Technolog i ca l Capa b ility and Som e I m pli ca ti on s H AO Shi -m ian,ZH AO Jin (College of Econo m ic and Manage m ent,A nhui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Ab stra ct:W hen the str a teg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 on -oriented country is enf orced in China and the l ocal gov 2ernments have established independent innovati on trial area,the key to the i mple m entation of this strategy is up 2grading th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The industria l cluster exactly possess the organization advantages of upgra 2ding technical capacity .Then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dustrial c luster,integr a ting various r e s ources and e stablishing the effective m echanis m s t o grea tly pr omote the industrial cluste r ’s technological ca pability .Ba 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s technol ogical capability and the tr ends ana lysis about the research on structure ele ments ,i mpr ovement mechanis m,evolve ment pa th and the a ssess ment syste m ,it is summ ariz ed that the technol ogica l capability can be upgraded quickly by the industrial cluste r in this paper .Key wor ds:I ndustrial cluster ;Cluste r ’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Structure e le m ents;I mpr ove m ent m echanis m ;Evolve m ent path 关于技术能力的研究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从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问题开始并逐步兴起的。“技术能力”最初是由Ste wart 提出和定义的,他认为技术能力是一种自主地作出技术选择、采用和改进所选的技术和产品,并最终内生地创造出新技术的能力[1]。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国家技术能力)和微观(企业技术能力)两个方面。产业集群技术能力是介于宏观技术能力和微观技术能力之间的中观技术能力,目前所进行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技术能力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以及产业集群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尝试着将技术能力的概念加以拓展,并将其应用到中观层面特别是产业集群的研究中来。 :201078:197-

数据库集群技术介绍

数据库集群技术介绍 1前言 1.1 简介 用来保存计算最终结果的数据库是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也相对成熟。然而,对于所有数据库而言,除了记录正确的处理结果之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提高处理速度,数据可用性、数据安全性和数据集可扩性。将多个数据库联在一起组成数据库集群来达到上述目标应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 集群(Cluster)技术是使用特定的连接方式,将价格相对较低的硬件设备结合起来,同时也能提供高性能相当的任务处理能力。 本文试图对当前主要的数据库集群用到的具体技术和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进行分析并作点评,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数据库集群的评价参考。 下面讨论的数据库集群技术分属两类体系:基于数据库引擎的集群技术和基于数据库网关(中间件)的集群技术。 基于数据库引擎的集群技术(共享磁盘或非共享磁盘)

基于数据库网关(中间件)的集群技术(不共享磁盘) 1.2 理想的数据库集群应具备的特点 提高速度:只通过简单地增加数据库服务器就能相对提高数据库处理速度。 数据同步:在任何时刻需要有多个随时可用的实时同步数据服务。最好有多个异地的同步数据服务。 安全保证:除了密码保护之外,我们最好能控制企业内部对数据库的非法访问。 可扩展性:应保证我们能任意增大数据集而没有对可用性产生负面影响。 2名词解释 2.1 集群 是一组通过协同工作方式运行同一套应用程序并针对客户端及应用程序提供单一系统映像的独立计算机。集群技术的目标在于通过多层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伸缩能力、可用性与可靠性。 2.2 可伸缩性 是指一台计算机在维持可接受性能的前提下处理不断提高的工作负载的能力。 2.3 可用性 是指存在质量、备用能力、获取简便性以及可访问能力。 2.4 可靠性 是指系统牢固程度。

数据库集群技术

数据库集群技术 引言 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神经中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保障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数据库是用来保存最终计算结果的,所以是整个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应该非常稳健,为什么我无法访问决策所需的数据,为什么用户不能查询到实时准确的数据,为什么用户经常反映系统的速度非常缓慢,为什么经常会造成数据丢失?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更换更高配置的服务器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由于技术限制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只有实时的数据采集方式,才能为正确的决策提供精准分析的数据支撑,降低信息延迟,保证快速的业务响应,并推动业务价值的提升,只有合理的分担用户的访问压力,才能提升系统的反映速度,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只有保证冗余的数据结构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只有系统具备非常好的伸缩性才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用来保存计算最终结果的数据库是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也相对成熟。然而,对于所有数据库而言,除了记录正确的处理结果之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提高处理速度,数据可用性、数据安全性和数据集可扩性。将多个数据库联在一起组成数据库集群来达到上述目标应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 1.数据库集群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用户数量、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在这样一个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对数据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所有的数据库而言,除了记录正确的处理结果之外,还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如何提高处理速度,实现数据库的负载均衡;如何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安全性以及如何实现数据集可扩性?怎么综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PC服务器以其高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而倍受广大客户青睐,在WEB应用或高性能计算中,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以及可用性,大家都采用计算机集群技术(将多台服务器联合起来组成集群来实现综合性能优于单个大型服务器的技术)来实现,这种技术不但能满足应用的需要,而且大幅度地节约了投资成本;在数据库上,组建集群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在业务量提高的同时,数据库的访问量和数据量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增大,使得单一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若扔掉现有设备做大量的硬件升级,势必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下一次业务量提升时,又将面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投

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

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 集群(Cluster)技术是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的一项技术。它是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系统,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其出发点是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和抗灾难性。一个集群包含多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各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相互通信。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它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由其它服务器自动接管。在大多数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集群内的任一系统上运行的服务都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使用。采用集群系统通常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网络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当前主流的集群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服务器主备集群方式 服务器主-备方式由一台服务器在正常运行状态提供对外服务,其它集群节点作为备份机,备份机在正常状态下不接受外部的应用请求,实时对生产机进行检测,当生产机停机时才会接管应用服务,因此设备利用率最高可达50%。主备方式集群如下图所示,节点2为正常提供服务的服务器,运行多个应用(pkgA,pkgB..),节点1平时只监控节点2的状态,不对外提供服务,当节点2出现故障时,节点1将把两个应用接管过来,并对外提供服务。 图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主备方式集群 2.服务器互备份集群方式 多台服务器组成集群,每台服务器运行独立的应用,同时作为其它服务器的备份机,当主应用中断,服务将被其它集群节点所接管,接管服务的节点将运行

自身应用和故障服务器的应用,这种方式各集群节点的硬件资源均可被应用于对外服务。互备方式集群如下图所示,节点1和节点2分别运行1个或多个不同的应用,但只对外提供本地的主应用,两个节点之间互相进行监控,集群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后,另一个节点把故障节点的主应用接管过来,所有应用服务由一台服务器完成。 图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互备份方式集群这种方式的主要缺点在于: 由于需要重新启动数据库核心进程,无法保证数据库系统连续不间断地 运行 在系统切换的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库连接会中断,需要 重新进行数据库的连接和登录工作 由于数据库系统只能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另一台服务器无法分担系统 的负载,实际上造成了客户投资的浪费。在有些系统中,为了解决双机 负载分担的问题,将应用系统人为分割为两个数据库系统,分别在两台 服务器上运行。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负载分担的问题,但给系 统管理、统计分析等业务处理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复杂性 3.服务器并行集群方式 集群有多台服务器构成,同时提供相同的应用,可以实现多台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提供大访问量的应用需求,如Web访问及数据库等应用,服务器并行集群方式一般由应用系统自身(如OracleRAC、中间件负载均衡等)或外部专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