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较高。重点体现在(1)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资料。(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紧扣本册“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本章起到点题、发展、提升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15分钟)

学生通过10个填空题来预习课本知识。

2、教师精讲(10分钟)

通过先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精讲的方式,主要讲解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弧。3、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精选试题形式巩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4、检测反馈(10分钟)

课堂小结再次巩固,并准备小测。

三、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1.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五、评价设计

1、环节一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复习情况,并给小组积分,完成目标1、

2、

3、4的基础知识

2、环节二通过教师精讲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来评价,积极总结归纳知识点,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完成目标1、2、

3、4

3、环节三通过课堂练习,再次巩固重要知识点,找出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完成目标1、2、3、4

4、环节四通过小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导学案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二、自主学习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为了和,我国实行,鼓

励、、、,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类活动既能生态环境,也能生态环境。

2.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

做。实例有水葫芦、、、。其特点为①不受限制,②并随着迅速传播开来。防治的方法:①提高②在确实需要引进外来物种时,必须③出入境部门要。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什么是“酸雨”?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被称为酸雨。雨水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正常雨水的PH

不小于5.6,而酸雨的PH 。酸雨的成因主要是。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因

是,此外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性极大,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的危害具体有:①;

②;③;④。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①;

②;③。

5.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还有哪些?如何治理?例如,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

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还会通过积累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与水污染有关的疾病。水污染的防治应当坚持、、原则,优先,严格控制。

6.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有、、。

7. 其中温室效应是指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危害

①;②;③;④。

8.臭氧层破坏的原因①;②。危害:大量辐射到地面,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例如近几年患和的人数明显增多。保护臭氧层的关键是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9. 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重要问题。我

们应该从,从,真正做到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0. 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措施是实施,就是从出发,将

本着原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三、对应练习

1.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 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2.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水体富营养化

D. 生物多样性破坏10.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 )

A.水草增多

B.鱼虾大量死亡

C. 鱼虾食物丰富

D. 水质清澈

3.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

A.不含磷的洗衣粉

B.不含碘的食盐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

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

5、连线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联接起来

A.氟利昂等排放物 a.酸雨

B.砍伐森林 b.土壤和水污染

C.核污染 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 d.臭氧层破坏

E.大量使用农药 e.土地沙漠化

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是()

A臭氧层的破坏B噪声污染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D工厂大量使用煤、石油作为能源

酸雨的危害表现在()

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D以上三项都是

8.酸雨是指PH值为多少的大气降水?()

A.﹥5.6 B ﹥7 C ﹤5.6 D﹤7

9.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农田大量烧秸秆B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不注意废旧电池的回收

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A酸雨B臭氧层破坏C温室效应D沙尘暴

四、课堂检测:

1.溶液的pH小于7,那么该溶液就呈(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不能确定

2.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是因为它能()

A吸收紫外线B吸收红外线C阻拦微波辐射D防止酸雨

3.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废电池是()

A含锰、锌、镍的电池B含碳、锌、锰的电池

C含铅、银、锌的电池D含汞、银、镉的电池

4.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是由于当地工业废水含有下列哪种物质所致。()A汞B镉C银D铅

5.日本发生的痛痛病是由于冶炼厂排放的废水含有下列哪种物质()

A汞B镉C银D铅

6.下列属于臭氧层破坏导致的疾病是()

A肺癌B肝癌 C 皮肤癌D白血病

7.下列哪项是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A 使河流和湖泊酸化B使重金属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C引起温室效应D使大气层臭氧层破坏

8.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前三项都是

9.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绿化美化环境 B.在田间焚烧秸杆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 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清运垃圾 C.洒水 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燃放烟花爆竹 C.使用环保购物袋 D.购买精包装商品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植树造林 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 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 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 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二、判断题 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 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 三、填空题 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 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6,000,000 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盖巴西总面积40%。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1,200哩)。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多雨、潮湿及普遍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质木材。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齧齿动物,亦有多种猴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 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科学家指 出,单单在巴西已约有96,660至128,843种无脊椎动物。亚马逊雨林的植物品种是全球最多种性的,有专家估计,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过75,000种树及150,000高级植物,1平方千米可含有90,790公吨存活的植物。亚马逊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及植物生境。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鸟都居住于亚马逊雨林。现时,大约有438,000种有经 济及社会利益的植物发现于亚马逊雨林,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及分类。 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较高。重点体现在(1)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资料。(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紧扣本册“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本章起到点题、发展、提升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15分钟) 学生通过10个填空题来预习课本知识。 2、教师精讲(10分钟) 通过先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精讲的方式,主要讲解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弧。3、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精选试题形式巩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4、检测反馈(10分钟) 课堂小结再次巩固,并准备小测。 三、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1.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五、评价设计 1、环节一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复习情况,并给小组积分,完成目标1、 2、 3、4的基础知识 2、环节二通过教师精讲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来评价,积极总结归纳知识点,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完成目标1、2、 3、4 3、环节三通过课堂练习,再次巩固重要知识点,找出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完成目标1、2、3、4 4、环节四通过小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导学案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二、自主学习

人类对地球破坏

第一点: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 第二点:森林破坏。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第三点:水资源的破坏。降水量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 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8%。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描述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2.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3.培养学生认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水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生)查阅整理资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课件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出示两组图画) 1.青山---绿水—蓝天—小鸟—整齐街道—说笑的人群—和谐 的环境。 2.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灰蒙蒙的天空—荒山—污水— 垂死挣扎的鱼儿。 3.学生观察发表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4.提出问题:人类要生存,必须要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人类

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导入课题) 二.新课探究: 1.展示学生课前查阅的大量有关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物圈 的影响,滥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 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做的 最好。 ①关于土地的研究。 ②关于森林的研究。 2.提出问题:综合我们的研究资料,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教材图3.7—4的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讨论解决: 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⑵分析人口增长曲线的特点,尝试说出造成这种变化的趋势原 因。 ⑶人口的急剧增加会导致哪些后果呢?谈谈你的看法。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提出问题: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懈地追求生产力的发展与 社会文明的进步,例如:工业革命等,对生物圈的影响也 越来越大。 读课本123页资料,分析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⑴人们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怎样

人类破坏大自然

人类破坏大自然,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众所周知,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谓环境污染,是指因人为的活动,向环境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大气污染、陆地水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而所谓环境破坏,则是指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致使环境效能受到破坏或降低,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草原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破坏、物种资源的破坏、自然景观的破坏、风景名胜地和文化遗迹地的破坏等。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类现行生存方式与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相悖的日趋加剧,致使环境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一)环境危机的全球化 当前环境危机则超越了国界,表现为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最为世人关注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其影响范围不但集中于人类居住的地球陆地表面和低层大气空间,而且涉及到高空、海洋。又如,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再如,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几乎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沿海国家和地区将造成毁灭性灾害。 (二)环境危机的综合化 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土壤侵蚀、城市拥挤等诸多领域,从而呈现出综合化的特征。 (三)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 众所周知,原子弹、导弹的试验,核反应堆的使用及其事故,以及电磁辐射等对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环境危机的极限化 事实上,当前的环境危机,都从不同层次,通过不同途径,并互相促进着形成一股推进环境恶化的合力,把人类推向环境承载容量的边沿,从而使当前环境危机呈现出极限化的特征。 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 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 1、“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 2、“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 3、“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 4、“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 5、“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6、“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 7、“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 8、“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9、“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 10、“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环保小知识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各有哪些: 不可回收垃圾多是一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剩饭、花草树叶等。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课改理念: 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的第一课时,本来这章是“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有义务保护好生物圈。但本人作出了教学进度的调整依据是3月份“植树节,世界林业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结合这些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意义更大,更能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

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及组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准备“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等。 学生: (一)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并整理。 (二)布置学生课前设计科学合理的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 危害探究实验方案,并开展探究实验,准备上课交流和实验结果汇报。 5.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举例分析、探究等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6.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语言交流。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检测题(无答案) 济南版(1)

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章末检测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是土地沙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城市沙尘暴日益严重。下列行为不能造成沙尘暴的是() A.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 B.草原过度垦殖、放牧,植被遭到破坏 C.由于城市化加剧,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尘 D.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森林,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2.当今世界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处于气候变化无常的特殊时期 B.科技发展水平不足以抵抗自然灾害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污染造成的 D.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3.(2013·江苏盐城)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加强教育和法律管理 C.建立濒危物种库 D.引进更多外来物种 4.人们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曾采取过下列措施,其中已证明为错误的是() A.发展农业 B.尽量使用人畜粪便等有机肥 C.大规模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 D.实行土地规划,加强农田经营管理 5.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 A.防止儿童患呼吸道疾病 B.防止酸雨的形成 C.保护大气臭氧层 D.防止产生光化学烟雾 6.(2013·山东东营)我们的家乡东营是“生态之城、石油之城”,下列有关石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为非再生性资源,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开采消耗 B.石油是动物化石燃料,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石油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加大开发利用可促进碳循环 D.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应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 7.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生物入侵 B.退耕还林还草 C.乱扔废电池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8.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它的建设可改善生态环境 C.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 D.绿色植物不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也不能调节气候 9.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A.回收处理废电池 B.使用无磷洗衣粉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探究目标 师谈话导入,列举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样美好吗?生否定。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把收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景象有什么感想?大家现在按学习提纲的内容分小组展开讨论、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也可以就其他资料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寻找答案。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问题一:森林遭到了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点评: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监测大气污染,消减噪音,驱菌和杀菌。以上所述是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森林还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投影出示资料,学生计算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 问题二: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沙尘暴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点评:沙尘暴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是有直接关系的。 问题三:除了用网捕杀以外,有些人还用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点评: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鸟在捍卫人类经济利益和维护人类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过去人们以为农药可以代替一切,就滥施各种化学农药,结果污染了环境。由此,人们才认识到生物防治,特别是鸟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肉供食用,羽毛可以做羽绒服,可以保护庄稼,可以当宠物,可以脱贫致富。 问题四:“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是,现在部分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也无法生存了。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被人类自己破坏的危机感,关注的环境问题,参与环保活动,形成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点击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圈的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人类活动已经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欣赏与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目的:让学生认识这种影响实际上也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教师归纳与引导: 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经极大地破坏了我们的家园——地球。同学们观看了以上图片,一定会为地球鸣不平,所以,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哪些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负面影响呢? (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PPT展示几张关于人类利用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带领学生阅读P123分析讨论。 讨论相关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举出几种生活用品来自哪里?看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 2、总结一下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说说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请同学们回答: 1、自然资源根据是否再生,分为哪两种?各举3例。 2、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视野拓展: 1、面对全球的能源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2、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哪些危害?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①人们使用一次性木筷有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②讨论主题: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与弊。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目前,一次性木筷在日常生活中已普遍使用,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资产,但是也带来了破坏森林、污染环境、卫生防疫等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P125资料,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题。 教师总结: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意义和对策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物愈是进化,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愈差,(非典的肆虐就是最好的例子). 保护环境的意义: 环境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从环境保护的宏观角度来说,就是这个人类的家园地球。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那么保护环境既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保护环境的对策: 先谈谈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吧。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多,不少地方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该治理的不治理,边治理边破坏。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环境保护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因此,要保护环境,就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也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还要严肃法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环保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还有加强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环境吧,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让每一个人都有环保意识,负责任的做到环保,从我做起。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篇一:第七章.教案设计 第七章.教案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探究目标 师谈话导入,列举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样美好吗?生否定。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把收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景象有什么感想?大家现在按学习提纲的内容分小组展开讨论、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也可以就其他资料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寻找答案。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问题一:森林遭到了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点评: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

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讲解

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 的作用

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导学提纲 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生物圈对人类有很多宝贵的价值,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1.自然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和。 例题解析 【例1】(2008·陕西学业考试)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①风能②水能③煤④石油⑤核燃料 A.①② B.①②⑤ C.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掌握情况。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煤、石油、核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 【例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能增加植被。我国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因此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课堂自测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有思维,不同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圈的主宰 B.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C.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资源 D.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利用,是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2.下列自然资源不属于不能恢复或再生的是( )。 A.树木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3.我国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垃圾污染 B.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2008·河北中考)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C.关闭电器后拔掉插头 D.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5.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 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 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量 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 6.1998年以来,中国各大宾馆、酒店、饭店普遍使用一次性筷子,所造成的木材损失每年达5.0×106立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植树造林的全部林木的总蓄积量。某国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的要求非常高,如材料必须没有疤结等,以便用于造纸。中国每年出口到该国的一次性筷子达 2.0×1014双,折合木材4.0×109立方米。该国在全国建立了回收木筷的网络,这样每年能节约20%的造纸用木材。 (1)根据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状况,谈一谈你对上述做法的观点。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题目(郝中)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郝中) 一、单选题 1.草原发展畜牧业不正确的措施是() A. 兴修水利,浇灌草原 B. 大力灭狼灭鼠,防止狼吃羊 C. 控制牲畜数量,轮换放牧 D. 防止风沙,营造防护林 2.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 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是() A. 矿产资源 B. 气候资源 C. 生物资源 D. 水资源 4.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燃烧烟花爆竹 B. 汽车排出的尾气 C. 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5.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 酸雨 B. 竹子开花 C. 温室效应 D. 水土流失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 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不随意扔掉废旧电池 C.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D. 大量使用纸质贺卡问候亲朋好友 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下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 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B. 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C. 表明计划生育不再适合我国国情 D. 有利于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8.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 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 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种植 C. 多种只单纯的杉木林 D. 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而先富起来 9.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是() A. 洪水泛滥 B.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 C. 自然灾害 10.某校举行“秀出我的环保行动”活动,以下“秀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旅行自带洗漱用具 C. 作业纸反面当草稿 D. 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11.科学家发现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升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A. 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B. 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C. 淡水资源严重污染 D.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学科生物课题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24课时 预习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思考“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预习 方法 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预习提纲: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圈也得益于生物圈,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不断地改造自然,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在不同程度地破坏自然。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 是我国于1978年开始建设的,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一项举世瞩 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主要有:(1) (2) (3) (4) 3.生物入侵: 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中,并对新的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例如危害水果的“美丽的杀手”,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入侵的“植物杀手”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废电池中有的含有等重金属。这些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如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的鱼虾造成的,日本曾经发生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长期食用用含污染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和。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则小于,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减少酶、石油等燃料中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的工作。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不断上升的现象。 (3)地球大气的上层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有效的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由于人类大量食用含有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 现。控制和停止使用,以及减少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6. 在我国、和是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和。具体做法是,改善生态环境,能够造福当代,荫及子孙。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

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引入:一组“山清水秀的自然图片”,另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入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识 1、通过学生活动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对生物圈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练习1),并判断人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引入正题。 2、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地球上陆地状况及利用土地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眼前的现实例子,通过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分析这些不科学的无限制的利用土地,对生物圈有何影响,,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砍伐森林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直观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森林的作用及对森林砍伐无节制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对“人类使用一次性筷子”中的利弊分组进行举例说明发表交流意见。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这样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总结能力。促进学生在理解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基础上,再利用现实的例子自己分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更进一步的突破。 4、从上面的分析了解人类的活动会造成各种的污染的基础上,请学生归纳“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危害”进行探究实验得出方案,观察记录的结果。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长久保留在记忆中。师再次播放实验结果的图片,通过观察加强理解,来说明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大,此来告示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危害,并以此呼吁自觉保护环境,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突出探究性实验的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项,及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此分别进行了来达到目的。 5、点评及评价:点评学生写的为保护环境自己做到的一件事及一句保护环

高三作文读后感: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高三作文读后感: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一个地球养育着整个生物圈。人类就在这个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然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抗干扰的能力。人口爆炸,已经使地球不堪负重;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物种灭绝,还危及到整个生物圈……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人类的警钟,是由自己把它敲响的;地球的末日,是地球人自己酿造的一杯苦酒。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今地球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年消失约2100万公顷;森林每分钟消失21公顷,每年约消失1100万公顷;每分钟有11公顷的土地沙漠化,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 带来的结果是: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人类乱乱砍滥伐,森林一片片地在我们眼前消失,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欲哭无泪地向上天诉说着它们的不幸!人们还捕杀动物、破坏植物,它们可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再看工厂里冒出来的黑烟,汽车“尾巴”里排出的废气,它们给城市罩上了一层厚重的

灰色的“外套”。人们不仅对地面上的资源毫不留情地进行破坏,对地下资源也不放过,如毫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等。人类水资源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但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所用的。因为其中97%是海水,2%是冰,且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其余的也在800米以下的地层。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至于雨水则占总量的0。001%,而且大部分都落在海洋里;陆地上每年径流总量约为41万亿立方米,其中78%以洪水形式从无人区流入大海,只有22%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有人说:“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可是经科学家的考证,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 万亿公里内,没有一颗星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避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由此而带来的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的能源紧张,物耗过量、工农业污染、土地减少、食物短缺、住房困难、人文环境恶化、社会秩序混乱、局部战争不断等等社会与自然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终究要酿成人类的灭顶之灾。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 我们地球人不能再等闲处之了,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摒弃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