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研究——以常州市高职院校为例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研究——以常州市高职院校为例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研究——以常州市高职院校为例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研究——以常州市高职院校为例

邹丽阳,王碗

摘要:科研项目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创造知识、传承技能,还涵盖了组织战略整合,科教资源整合的功能。以协同创新为视角,探讨高职院校通过顶层设计,建立校内协同机制;加强联络,建立校际协同机制;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以人为本,建立人本化管理机制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C-c/2013/01/027);江苏理工学院校科研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YY11078)

作者简介:邹丽阳,女,江苏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处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财务管理;王碗,女,江苏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处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5-0051-03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于2014年5月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教结合、产教结合,服务地方的能力日益提升,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人才。在协同创新的范式下,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是促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已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1]高职院校的“科技协同创新”,就是要打破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其他普通高校、行业和区域的界限,集聚各协同主体创造的知识和创造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创新资源,实现要素的最优化组合,共同开发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在研究开发、技术开发、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主要分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个层次。[2]

二、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3]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高职院校是以培养职业型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办学定位、历史发展,及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不能全盘吸收其他普通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经过摸索和试探,渐渐形成与自身实际相吻合的管理模式,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院校。但由于科研起步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还是停留在项目申报、立项签约、验收结题环节,前期的培育、实施中的监控、科技成果的申报等工作还没有实施,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研管理部门职能多元化,科研管理体制待完善

高职院校由最初的中等职校升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在探索、积累与形成期,除已进入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建设的院校开始科技创新体系方面的研究,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方案中去,有些高职院校还处于懵懂状态。以常州市为例,常州市9所高职院校,从机构设置的角度看,都设立了科研管理部门或校企合作办公室,但纯粹履行科研项目管理职

能的不多,还兼有教学改革研究、学生实训实习、招生就业、发展规划、高职教育研究室的功能。从科研基础条件来看,仅2家院校成立了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与企业共建了工程中心。从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来看,现有的项目管理办法与一般本科院校相似,没有突出自身的特点与内涵。

(二)科研项目体量较小,纵向项目少横向项目多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已占一席,但总体来说体量较小。从承担的项目类型来看,基础研究的少,应用开发的多;从纵向项目来看,常州9所高职院校,没有一家独立或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的项目以和企业联合申报为主。常州高职院校中有2所承担过纵向科研项目,分别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来源以国家省市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产学研补助项目居多。高职院校成立之初都有依托机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依附行业保持密切联系,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较多,但技术开发的量较小。常州高职院校中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5家,长期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数百家产学研合作基地和联盟。

(三)科研意识逐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较松散

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的科研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学历较低,长期以来以教学为主,以实习实训为主,形成三无状态:无科研的意识、无明确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无核心领军人物,很难形成一定程度的科研氛围。以在常高职院校为例,从事科研的教师凤毛麟角,其学科带头人承担的科研项目都为数不多,更何况普通教师。所以,科研还只是一小部分人员的兴趣。各类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由于还兼有其他职能,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还停留在上传下达,简单发放通知的阶段,重申报、重结题,轻培育、轻监管,没有整合学校的科研资源。项目申报阶段是散发式的自由申报模式,没有计划、组织与协调,科研成果的培育、开发和保护意识较弱,体现在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的少,几乎没有科技成果组织鉴定,推广使用的更少。

三、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

(一)顶层设计,建立校内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个功能,开展科学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不可避免的。科研项目管理不应该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高职院校需要面向自身实际,面向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社会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项目管理办法。树立科研强校的理念,建立校内职能部门协同机制,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适度开展基础研究。加强财务、科技、资产、教务、招生就业等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科研信息化平台,将有限的校内科教资源整合起来。[4]

(二)加强联络,建立校际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不是孤立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普通院校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高职院校由于先天不足,基础研究的条件与能力都不够,为了实现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加强与外界高校院所的联系。横向加强高职院校间的联系,建立同类别院校的协同机制,面向地方需求,共同攻克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纵向加强与其他普通院校的联系,建立高职与本科的衔接机制,提升基础研究的能力,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争取更多的科研合作机会。[5]常州5所产学研合作成绩优异的高职院校都座落在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是横向合作的有力见证。纵向合作的典型例子是,江苏理工学院(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

是职教师资的主要培养机构,在职业教育研究方面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江苏理工学院组织高职院校,共同申报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项目为纽带,传授科研方法,传承职业教育新思想、新理念。这种合作方式吸引了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宁波市等众多省内外城市的高职院校,申请承担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此举不仅提高了某个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还增进了高职院校间的交流,促进了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氛围的提升。

(三)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以应用形研究见长,主要为地方服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常9所高职院校都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非常重视产教结合。一所高职院校办的好不好,评价在于教师是否有较强的工程素养,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培养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强化与企业协同育人,密切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管理中,高职院校要合理定位,细分市场,寻找自己的合作点。以行业内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采用形式丰富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如与行业内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与企业订单式培养专门技术技能人才;与同类高职院校、企业共建产学研联盟,开放办学,共享仪器设备与科研设施;产学研协同,经科教联动,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四)以人为本,建立人本化管理机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相互关爱和照顾。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有追求归属的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激励政策、民主管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来激发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和组织一切科研管理活动,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同步发展。如对教师进行分类培养,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为教师多创造学习和提升的条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大会、联合参与纵向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通过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申报辅导会,学习科研项目申报技巧;鼓励并支持教师走进企业,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组织并参加各类产学研活动,扩大产学研的合作面,努力打造一支专精尖的科研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

(下转第165页) 摘 要 国有资产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 量办学实力及其规模的重要标准。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关键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us of 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Zeng Shanping Abstract State-owned asset is the foundation of schoo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ndard of measuring the strength and the size of a school.Through analyzing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 in He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of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 state-owned asse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anagement;measures Author 's address He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517000,Heyuan,Guangdong,China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由高校占用、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它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办学实力及其规模的 重要标准。自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后,各高校加大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一直对学院资产管理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成立了资产 管理工作机构,制定了资产的采购、 验收、使用、调配、维修、处置等规章制度,使我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下面,本文结合我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进行探讨。 1我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现状 1.1成立了资产管理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 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院的国有资产总值大幅增加。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 关要求,学院建立了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构,初步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了资产主管部门、各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资产使用人员的岗位职责,确定了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将管理和使用责任具体落实到人。1.2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为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先后出台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处理办法》、《部门预算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工作评价 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购置、调配、使用、 维护、保管、清查、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1.3运用资产管理软件,加强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我校于2005年开始使用“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管理流程和资源配置,提升了我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目前学院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不断摸索,学院在资产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管理中还存在资源缺乏共享、资产利用率低、账物不符、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方法较单一等一系列问题。2.1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由于学校内部缺乏统一的调控和规划,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特别是精密贵重仪器、专业实训设备的购置,往往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不考虑使用率、学校经费状况等,而片面地追求高、精、尖新产品,造成盲目购置或重复购置。同时,因没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设备被部门占有使用后形同部门的私有财产,造成高投资、低效益;此外,日常使用中的维护、保养不到位,致使大批固定资产购入后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设备整体利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等现象。2.2内部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存在家底不清、账物不符的现象 学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程序,但在日常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守执行,时有违规现象出现,造成家底不清、账物不符。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职能部门利用部门创收的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没经过采购工作管理程序就自行购置,没有办理验收入账手续,出现账外资产;二是有些新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已竣工的基建工程不及时入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三是虽然每年都进行资产检查,但资产管 理部门、 财务部门与使用部门没有定期核对账务,前清后乱的现象总是存在,导致账账不符的情况出现。2.3资产管理队伍不稳定,整体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存在人员偏少,大多是兼职人员,其中部分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水平特别是软件使用能力不高。同时因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院内部人员变动较快,各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2.4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我校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既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一些教学科研活动形成的专利技术、著作权等处于无人监控状态,造成无形资产的白白浪费。 3完善和加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3.1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各高校应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8-0159-02 159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迎来了新的挑战。创新是影响高职院校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人们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特别因为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时代的需要。这也就促使我们要尽快探索高职院校新的教学管理路径。它的推广与探索将提高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加大各机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政治诚信人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及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路径方法。 标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路径 前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寻找新型教学管理路径已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充分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摆脱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束缚,还要探索高职院校新的管理模式。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培养现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从多方面分析影响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因素,并尽快探索新的管理路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很重要。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优化的必要性 1.1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招生和学校建设方面不断扩大,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使高校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要求。不同的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建立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面对不断扩大的高校规模,更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1.2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从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人们的思想普遍落后,无法立即接受新事物,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极大地阻碍了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此外,高职院校现有员工缺乏竞争意识。他们认为,在大学和大学就业相当于拿着铁饭碗而且不会失业。因此,内部员工缺乏自我危机感,综合素质水平低,员工的教学理念和未来管理水平低下。教学目标相互对立,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要求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大多数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简单固定的制度,难以满足教学活动复杂多样的要求。例如,具有特征的教学活动仍然很老的评估系统。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有必要创新教学管理路径,以满足不同课程的评价要求,更准确地反映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AA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在自身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增强科学管理能力 1.强化学校管理责任。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认真履行法人责任。要转变观念,扭转科研项目管理“重争取、轻管理”的倾向,以保障科研活动健康顺利开展作为科研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申请立项和过程管理并重、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涵盖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的分级管理体制;监督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管理规定,提供相应支撑服务,组织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指导、宣传、培训,加强对各级行政领导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要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统筹协调。 2.强化管理部门职责与协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强的工作,涉及校内多部门。学校要统筹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形成多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机制,明确学校科研、财务、人事、资产、档案、纪检监察和审计等职能部门和院(系)以及项目负责人的权责,强化院(系、所)和国家认定的各类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等二级单位管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责任落到实处,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合作、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3.严格规范项目负责人的责权。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要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院校。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本文在对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效率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主要问题对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相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具有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高层次地位。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的主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育方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科学管理方法与技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服务、参谋和创新等具体管理职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技能教育。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技工学校的技工教育,而是融普通高等教育与技能、技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其具体特点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根本目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及时

调整,就业前景好、社会有需求的才办;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按学科要求而按职业能力来确定;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训比例较大,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注重与企业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 高职教育的管理必须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并反映高职教育特点的要求,其内容和特点应当包括:教学管理的目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学管理的重点——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教学管理的要点——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科学原则。 一、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理论阐述 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定的教学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一定的法治效应和约束力。它是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更是其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优化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高职教学自身的独特性决定的,而实践教学改革更是高职院校教改的关键一环。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教发[200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推进,原国家教委 1996年发布实施的《核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办学条件标准》和《“红”、“黄”牌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教计[1996]154号)已不再适应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委托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征求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对上述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主要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确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学校,并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办学条件改善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各地、各部门和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以及本《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合理确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保证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学质量和规格。 三、根据指标的用途及其重要性,新修订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这些指标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 2、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包括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这些指标是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补充,为全面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引进社会监督机制提供依据。同时这些指标还可反映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新情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等学校信息化程度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限制招生、暂停招生普通高等学校的确定: 1、凡有一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低于限制招生规定要求的学校即给予限制招生(黄牌)的警示,以维持基本办学条件不再下滑,并促进其尽快改善办学条件。限制招生的学校其招生规模不得超过当年毕业生数。 2、凡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低于限制招生规定要求,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黄牌的学校即为暂停招生(红牌)学校。暂停招生学校当年不得安排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计划。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探究-最新范文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探究 一、资产清查的必要性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推进高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照某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工作要点要求,决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力争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理清家底”的目标。 2.新的会计制度的需要 继2013年实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后,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于2014年开始实施。新制度创造性的引入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方式,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应当进行资产清查”。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要求固定资产要账实相符,还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类别、购置时间、使用年限、价值等更多的精准信息,以便于计提折旧工作的开展。 二、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层面的问题 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学院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普遍都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认为固定资产是国家投入的,跟个人关系不大,管理意识淡

薄。 2.资产多头管理,资产管理软件不统一 目前,学院资产管理采用的是归口管理的模式。计划财务处负责资产的价值管理,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心负责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料管理,后勤管理处负责房产、家具、办公设备及其他资产管理。从表面看,相关部门都在管理资产,但在实际执行中,会出现交叉管理的情况,造成管理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另外,学院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软件,除了计划财务处和教学仪器管理中心向上级部门报送资产数据的软件外,其他资产管理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彼此之间数据不能对接,信息无法共享。 3.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院制订并实施了《学院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学院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等一些专项资产的管理办法,但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制度保障。 (二)具体业务层面的问题 1.基建工程暂估入账,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随着学院校区建设的持续进行,在建楼房陆续投入使用,由于项目工程审价滞后等原因,不能按时编制竣工决算,无法及时结转固定资产。为了如实反映学院资产情况,将交付使用房产进行了暂估入账,但一些待摊费用未能分摊,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2.实物资产已报废,资产仍挂账 学院达到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按照校内资产报废程序,已经办理了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在教书育人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重在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加快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在强调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标签:教学管理;高职院校;改革创新 1.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1)深化教学改革需要。当前,我国教育机制改革逐渐深入,新课改落实日趋全面,整体上已基本进入深化教学改革阶段。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得许多方面如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安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步伐加快。这些转变都要求高职院校不得不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所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创新也是为了满足深化教学改革需要。 (2)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从计划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走出了重要的一步。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的是生产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以及转化知识科研成果,这一理念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本质上的改变,使得人们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也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想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积极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思想。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途径 (1)提高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新时代的代名词。不仅是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需要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为实现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创造有利环境,奠定良好基础。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与先进设备,如教师评价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网上选课系统、学校网站等,利用这些现代化设施加快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管理整体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2)健全教学管理机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各种管理制度体系才能进行,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课程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监督保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材管理制度等。而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将健全各项制度的工作纳入其中,一方面可使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各项制

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科研任务和经费执行顺利实施,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国科发政〔2015〕471 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 号)和《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与监督的责任主体,对学校承担或签订的各类科研项目履行法人职责。学校坚持申报立项和过程管理并重、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院-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科研规律和学校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第三条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界限分明、程序规范、简洁易行,从而规范科研人员职业行为,切实提高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四条校属各单位和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品牌和各项资源条件是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和完成科研任务的基本前提。科研人员应充分认识学

校的资源与条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遵

守国家有关法规和学校规定,自觉规范科研行为。 第五条校属各单位及学校科研人员以学校名义签署并承 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不论何种类别均须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获得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论何种来源均为学校收入,须全部 纳入学校财务的统一管理。科研项目负责人应为学校在编在 岗职工。 第二章管理范围和内容 第六条科研项目按经费来源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性质为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的,属于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性质为社会资金的,属于横向科研项目。 第七条纵向科研项目: 在申报书或合同(任务书等)中以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出 现的,认定为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级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国防科工局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等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 2.省部级项目: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改委、科技厅(局)、国防科工办、社科规划部门等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 3.其他科研项目: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和自 治州政府相关部门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 4.学校自主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及其他按照校级科研项目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浅析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浅析 目前结合学院创建安全和谐校园的精神和当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实际,指出班级不仅是大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更是和谐校园的主阵地。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的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中建设和谐班集体的路子。 标签:管理建设和谐对策 一、班级管理与安全和谐校园 “和谐”一词正如《中庸》里提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这就是说各种事物发展中能与周围和谐相处,遵守事物发展规律,就形成和谐统一的天地。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天地,在这个天地内应形成一片和谐的气氛。而组成大学校园的细胞——班级,既是安全稳定的根基,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组成部分,班级稳定了,系、院才能和谐。 二、班级管理的和谐要素 1.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因此,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做到:(1)端庄大方,和蔼可亲,能自我塑造良好的形象;(2)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关爱学生;(3)理解尊重、民主与平等,形成科学与健康的教与学、学与管的氛围。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尊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认可,有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些问题,更是渴望受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和谅解,所以平时只有正确引导,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训斥。老师的“传道授业”才能真正通过学生的“过滤”变成学生自愿的行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 此外,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发展党员,这就对辅导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完善能级管理的同时,更是应当把与学生直接交流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通过指导学生和班委开展团支部活动,增强与学生的信任程度,作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创造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2.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和谐班干部都是由学生选举产生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起初抱有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刚上任时情绪高涨,时间一长自然就不愿意再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愿再付出了,同学们也就会对他们产生失望,两者的矛盾日益上升。事实上,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参谋和助手,是联系班主任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班集体,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的中坚力量。一名优秀的班干部不仅能积极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收稿日期:2012-03-05 作者简介:刘士祺(1985-),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2012年第2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22012 (总80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General No.80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刘士祺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 要: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2—0112—02 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 迅猛发展,目前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果说 教学质量是普通高校的生命线, 那么教学质量也同样是高职院校的立足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其素质与水平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与 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够,教学管理队伍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 新要求的社会背景下,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高职院校教学 管理的规章制度, 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决策、 计划、执行、监督、协调、控制和评价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既服务于教学又指挥教学,在学校 管理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显而易见, 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桥梁枢纽的作用 教学管理人员既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划者,也是教学管 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人, 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与各教学单位之间联系的纽带,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反馈信息、协调关系的节点作用。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对教学质量、教学环节进行监控以及通过监控评估教学效果,其作用不可小觑,别人根本无法替代。 (二)管理育人的作用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教书育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管理育人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教学管 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重心所在, 校(院)教学管理和系(部)教学管理在管理目的、管理途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等 各方面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没有本质的不同, 但前者属于教学管理的最高层次,在内容上覆盖面广,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管理、学生学籍管 理、考试管理、档案管理等,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因而在管理育人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三)保证质量的作用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和衡量学校办学水 平的重要标志。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就实质而言,高职院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终靠的是鲜 明的办学特色、 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有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应以提供服务为宗旨,以保 证质量为己任, 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根据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在改善教学环境、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诸方面倾注心力、多下功夫,协调教学运行各部门完成教学管理的各项任务,保证日常教学井然有序,促进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前者是高职院校的 强大生力军和主要动力源, 后者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效保证。但时至今日,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高职院校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的重心在于教学,学校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教学的管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却把教学管理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在教学 管理队伍建设上存在认识偏差, 以为教学管理业务性不强,任何人都做得了、干得来,而疏于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选拔,以至于带来教学管理人员协调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科学化管理水平较低的后果,加之教学管理人员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从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进而造成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 (二)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速度突飞猛进,高职院校在教育观念、办学模式、内部 管理体制、 课程设置、学科发展、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 211·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 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根据XX教育部等部门XX文件的要求,为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优化我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以“按需聘用、保证质量、合约管理、权责分明、分类管理、注重实效”为基本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兼职教师是指,根据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面向社会、行业、企业聘任的,与学校只签订聘任协议(不纳入学校编制),兼职担任专业课、讲座、实习指导课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高技能人才。 第二条聘请兼职教师应重点满足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特色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二章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 第三条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身心健康。 第四条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第五条聘请的兼职教师一般应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专业教学急需的也可聘请退休人员。

第六条聘请的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高级工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职务),特殊情况也可聘请具有特殊技能,在相关行业中具有一定声誉的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省级传人。个别特殊行业条件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具备五年及以上对口专业的工作经验。 第七条初次聘请的退休人员,离开原工作岗位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特殊情况可据学校需要而定。 第三章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 第八条院部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建立《兼职教师聘任标准》。 第九条兼职教师授课前需进行评议。每学期末由院部组成兼职教师评议组,根据《兼职教师聘任标准》对拟聘兼职教师及拟承担的课程进行评议。 第十条评议通过后,由院部通知拟聘兼职教师带相关证书到本部门,审核兼职教师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技能等级证、工作经历等材料,并填写《兼职教师聘任申请表》,于开课前上报教务处审核。对通过资格认定、符合兼职教师条件的人员,经教务处批准,签订《兼职教师聘任协议书》,颁发聘书。 第十一条由院部根据教学需要制定兼职教师任务书,每学期期末前将下一学期兼职教师任务书上报教务处审核。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案例研究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案例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高校资产规模也日趋扩大,为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随着环境的变化,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使得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业务流程不尽规范、责任分工不明确、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闲置浪费、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账实不一致、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处置规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在相当程度上给高校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从现有研究成果看,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高校资产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在此环境下,结合高校资产的特征和管理要求,对高校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构建有效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高校师生全面了解高校资产的价值,为参与高校治理、进而优化高校治理结构提供有效的实施路径,而且可以为高校自身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 从国家层面看,可以为高校主管部门制定高校资产监管标准和法规政策提供依据。基于此,系统研究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公共组织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内部控制等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高校资产管理的制度规范为依据,以BFGY大学(属公立普通高校,基于商业秘密的考虑,全文以BFGY表示)为案例,系统分析了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着眼于有效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提升使用绩效,综合运用政府会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高校资产管理新的模式,并对新模式的管理流程进行了系统设计。在此基础上,基于高校资产的特性和实际情况,分别从政府管理层面和单位层面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管理制度规范化、改进资产分类、规范业务流程、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推进业财一体化、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搭建信息化平台、提供保障条件等方面,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单位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复旦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复旦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以 下简称《纲要》),实现科技计划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 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原有《复旦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指科研项目包括两类: 1、拨款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发改委, 以及中央其它各部委,上海市各委办、局资助的研究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另行制定)。 2、非拨款类科研项目: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团、部队、其他学校企业等)和个人委托研究与合作研究的项目;境外(含港、澳、台)基金和非基金类资助的研究项目;国内各民间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 第三条学校科学与技术处(以下简称“科技处”)会同财务处修订复旦大学科研项 目管理办法。科技处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遴选、申报、管理、监督;财务处负责项目 经费的预决算;审计处负责项目经费的审计。 第四条科研项目的管理原则: (一)严格执行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遵守合作各方的协议约定。 (二)本着合理开支、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统筹协调,联合管理。充分发挥部门、院系、专家的作用,实行整体协调、资 源集成、平等协作、联合推进的机制,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四)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等各负其责,决策、咨询、实施、监督等过程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第五条科技处建立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数据库,实行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对 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监督。 第二章组织申报 第六条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主要涉及学校科技处、财务处、资产处、人事处以及

浅谈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

浅谈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的主力军。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协助学校开展各项工作。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发挥并发展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标签:班主任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的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它强调专业性、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受各方面影响未考入本科院校,而选择了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1 要考虑个体差异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个人方面的原因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优生”,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其它能力比一般学生相对要好一些;第二种是“后进生”,他们有着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差等缺点,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生活散漫,专业不过硬。 2 正确分析原因,区别对待 教育就是成年或父母与年幼儿童或学生之间的交往生活的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全面细致地观察、关注每个学生实际需求,学生都有闪光点、自尊心。区别对待,引导“优生”树立志向,认识自己,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学生,给他们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其充分发挥独特的个性优势,不要一棍子打死,学生犯错,不要不分场合地进行批评责骂学生,要分析原因。不良的行为习惯等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要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的犯错,还要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或错误,逐渐地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放大“优点”缩小“缺点”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找到自信。 3 尊重学生人格及人格培养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首先,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化,特别是在评优评先,选拔干部等敏感问题上做这一点。再次,在工作中,尊重学生、对学生保持宽容,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甚至比赛中去。其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那些表现差、缺点多或贫困家庭的学生更要做到不歧视,并保持足够热情。 4 加强学生班级管理,发挥团队力量

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研究

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研究 作者:邵长友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8年第4期 文/潍坊市技师学院邵长友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相关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都是通过理论的学习进行培养,很少进行实践的锻炼,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在工作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顶岗实习这一项目,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实践经验,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专门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快地领会基本的实践要求和实习工作,将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完成基本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顶岗实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的实习教学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习方式,主要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关的协议,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以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进行了解,并且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和整理,完成基本的评分。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有更深程度的理解,通过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一)基本的学习设定和培养方案。机械类专业基本包括机械制造、机电制造以及数控的相关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中对学生的培养一般在校学习两年半,剩余半年开始顶岗实习,进行实践的接触和操作,在两年半的时间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基本完成学习和认识,了解机械类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操作,在最后半年可以进行实习,可以跟学校合作的单位进行实习也可以自己找单位进行实习,完成基本的实习任务和要求。 (二)高职高专机械类的顶岗实习情况。现阶段,顶岗实习的推出,学生都会选择在学校推荐的单位进行实习,完成基本的实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实践操作,尽量把知识融入实践中。当前学生的实习都比较顺利,能够独立地完成实习期间的基本要求,完成实践的操作和理解,在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实践的理解和掌握。整体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参与率高达95%,说明机械类的顶岗实习状况良好。 二、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提升综合管理和实习评价。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得到实践经验,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适应,完成基本的工作。因此,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评价,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帮助学生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在实习前,高职高专院校先进行实习前动员大会,把具体的实习考核和评分体制进行宣读,提出实习过程的具体要求,对于相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确认,之后向学生发放相关的实习资料,完成基本的情况了解,在评分细则里进行详细阅读,最后整体的实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负责老师10%、实习单位80%、带队老师10%。其中对于实习期间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进行额外的加分,但是加分情况不能超过实习单位成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