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4.6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重点)

2.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景导入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誉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你能根据图示说出他测量金字塔的原理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高度

【类型一】影子在同一平面上时高度的测量

如图所示,身高为1.6m的某同学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当他站在C处时,正好站在旗杆影子的顶端处,已测得该同学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m,旗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8m,那么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

解析:同一时刻的太阳的光线应是平行的,人和旗杆都与地面垂直,因此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求旗杆的高度.

解:如图,用DC表示人的身高,EC表示人的影长,AB表示旗杆的高度,BC表示旗杆的影长.

由题意知DC=1.6m,EC=2m,BC=8m.

∵太阳光AC∥DE,

∴∠E =∠ACB .

又∵∠B =∠DCE =90°,∴△ABC ∽△DCE . ∴AB DC =BC CE ,即AB 1.6=82. 解得AB =6.4(m ). 故旗杆的高度是6.4m.

方法总结:同一时刻,对于都垂直于地面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高度之比等于它们的影长之比,即物体的高度之比与其影长之比相同.

【类型二】 影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时高度的测量

如图①,在离某建筑物CE 4m 处有一棵树AB ,在某时刻,1.2m 的竹竿FG 垂直地面放置,影子

GH 长为2m ,此时树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地面上,还有一部分落在建筑物的墙上,墙上的影子CD 高为2m ,那么这棵树的高是多少?

解:方法一:延长AD ,与地面交于点M ,如图②. 根据同一时刻,物体的影长和它的高度成正比, 所以AB BM =CD CM =FG GH .

因为CD =2m ,FG =1.2m ,GH =2m ,BC =4m , 所以CM =103m ,所以BM =BC +CM =22

3(m ). 所以AB 223=1.2

2,AB =4.4(m ).

故这棵树的高是4.4m.

方法二:过点D 作AB 的垂线,交AB 于点M ,如图③.

由题意可知AM DM =FG

GH ,而DM =BC =4m ,AM =AB -CD =(AB -2)m ,FG =1.2m ,GH =2m , 所以AB -24=1.2

2,解得AB =4.4(m ). 故这棵树的高是4.4m.

方法三:过点C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P ,如图④.

由题意可知BP BC =FG

GH ,而BP =AB -CD =(AB -2)m ,B C =4m ,FG =1.2m ,GH =2m , 所以AB -24=1.2

2,解得AB =4.4(m ). 故这棵树的高是4.4m.

方法总结:在图上补全影子或构造相似三角形是求出树高的关键.三种方法的解题依据实质上都是应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但其解题的简便性不同,显然方法二和方法三比方法一简单.

探究点二:利用标杆测量高度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棵树CD 的高度,他在距树24m 处立了一根高为2m 的标杆EF ,然后小明

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当他与树相距27m 的时候,他的眼睛、标杆的顶端和树的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高1.6m ,求树的高度.

解析:人、树、标杆是相互平行的,添加辅助线,过点A 作AN ∥BD 交CD 于N ,交EF 于M ,则可得△AEM ∽△ACN .

解:过点A 作AN ∥BD 交CD 于N ,交EF 于M ,因为人、标杆、树都垂直于地面, 所以∠ABF =∠EFD =∠CDF =90°, 所以AB ∥EF ∥CD ,所以∠EMA =∠CNA . 因为∠EAM =∠CAN ,

所以△AEM ∽△ACN ,所以EM CN =AM AN .

因为AB =1.6m ,EF =2m ,BD =27m ,FD =24m , 所以2-1.6CN =27-24

27,所以CN =3.6(m ),

所以CD=3.6+1.6=5.2(m).

故树的高度为5.2m.

方法总结:利用标杆测量物体的高度时,必须使观测者的眼睛、标杆顶端、建筑物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

探究点三: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高度

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某同学利用手边的工具(镜子、皮尺)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如图,①在距离树AB底部15m的E处放下镜子;②该同学站在距离镜子1.2m的C处,目高CD为1.5m;③观察镜面,恰好看到树的顶端.你能帮助他计算出大树的大约高度吗?

解析:借助物理学知识: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法线垂直于水平面(镜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解:如图,∵∠1=∠2,

∠DCE=∠BAE=90°,

∴△DCE∽△BAE.

DC

BA=

CE

AE,即

1.5

BA=

1.2

15,

解得BA=18.75(m).

因此,树高约为18.75m.

方法总结: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物体的高度时,利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角的余角相等产生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树高.

三、板书设计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

?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高度

利用标杆测量高度

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高度

通过设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学会由实物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方法,体会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建模、应用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类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性质的发现和论证,提高学习热情,增强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性质,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三角形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量,如三条边的长度,三个内角的度数,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等. 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这些几何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这些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归纳 回顾: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出发,能够得到相似三角形的什么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其他几何量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探究:如图1,△ABC∽△A′B′C′,相似比为k,它们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各是多少. 图1

图2 问题1:如图2,△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对应高AD 和A ′D ′.AD 和A ′D ′的比是多少? 追问:对应高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它们相似吗?如何证明? 解:∵△ABC ∽△A ′B ′C ′ ∴∠B =∠B ′ ∵△ABD 和△A ′B ′D ′都是直角三角形 ∴△ABD ∽△A ′B ′D ′ ∴==''''AD AB k A D A B 问题2:它们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的比是否也等于相似k ? 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问题3: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对应线段的比呢? 推广: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问题4: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它们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结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思考:相似三角形面积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如图,△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对应高AD 和A ′D ′. 2122 ABC A B C BC AD S BC AD k k k S B C A D B C A D ?'''??==?=?=''''''''? 结论: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应用提高 例: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 =2DE ,AC =2DF ,∠A =∠D .若△ABC 的边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加强练习.docx

相似三角形加强练习 一填空: 1.如图1,∠ADC=∠ACB=900,∠1=∠B,AC=5,AB=6,则AD=_____. 2.如图2,AD∥EF∥BC,则图的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对. 3.如图3,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BM⊥CE,AB=6,则BM=______. 4.ΔABC的三边长为,,2,ΔA'B'C'的两边为1和,若ΔABC∽ΔA'B'C',则ΔA'B'C'的笫三边长为________. 5.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5,小三角形的周长为4,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 6.如图4,RtΔABC中,∠C=900,D为AB的中点,DE⊥AB,AB=20,AC=12,则四边形ADEC的面积为 __. 7.如图5,RtΔABC中,∠ACB=900,CD⊥AB,AC=8,BC=6,则AD=____,CD=_______. 8.如图6,矩形ABCD中,AB=8,AD=6,EF垂直平分BD,则EF=_________. 9.如图7,ΔABC中,∠A=∠DBC,BC=,S ΔBCD ∶S ΔABC =2∶3,则CD=______. 10.如图8,梯形ABCD中,AD∥BC,两腰BA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P,PF⊥BC,AD=3.6,BC=6,EF=3,则PF= . 11.如图9,ΔABC中,DE∥BC,AD∶DB=2∶3,则S ΔADE ∶S ΔABE =___________. 12.如图10,正方形ABCD内接于等腰ΔPQR,∠P=900,则PA∶AQ=__________. 13.如图11,ΔABC中,DE∥FG∥BC,AD∶DF∶FB=1∶2∶3,则S 四边形DFGE ∶S 四边形FBCG =_________. 14.如图12,ΔABC中,中线BD与CE相交于O点,S ΔADE =1,则S 四边形BCDE =________.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3》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4.3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并写出比例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重要方法: 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 2、相似三角形中,利用对应角寻找对应边;反过来利用对应边寻找对应角. 3、书写相似三角形时,需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①国旗上的☆,②同一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以上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 2.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图形.那么将一个三角形作相似变换后所得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三角形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合作学习 如图1,在方格纸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出△ABC 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像△A ′B ′C ′(点A ′、B ′、C ′分别对应点A 、B 、C ). 问题讨论1:△A ′B ′C ′与△ABC 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讨论2:△A ′B ′C ′与△ABC 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相互比较得到结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由合作学习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1)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A B C A ′ B ′C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 6.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已知条件,构建数学模型,有条理的说理.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旧知回顾 如图,△ABC ∽△A ′B ′C ′,你能得到什么?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A =∠A',∠B =∠B',∠C =∠C', . 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引导学生回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为学习新知识铺垫. 探索发现 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 (1)△DEF 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 (2)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 (3)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有什么关系? 观察、思考,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得 出△DEF 与△ABC 相似,并运用对应边的关系得出△DEF 与△ABC 相似比为1 2 ,△DEF 的周 长与△ABC 的面积比为1 4.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解 决变式后的问题. 通过特殊问题的研 究,发现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规律,得出猜想. 继续取△DEF 的各边中点M 、N 、P ,得到下图. (1)△MNP 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 (2)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 (3)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有什么关系? 通过建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推理猜测 根据刚才的探究,你有什么猜想? 1.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观察、思考、感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规律. 经历探究——感悟——猜想的过程. A′ B′ C′ AB BC CA A B B C C A == ''''''C A B F D E C A B E D F M N P B C A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 例3: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黄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正方形都相似吗?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a 两角对应相等 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c 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a 对应角相等 b 对应边成比例 c 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 d 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e 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形三角形的应用: 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以及等份线段 例题 1 ABCD 中,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点E ,交DC 于点F ,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斜三角形:a:ABC ; b: BCD c: BDE d: BFG e: FGH f: EFK ,试找出与三角形a 相似的三角形 3、在 中,AB=8厘米,BC=16厘米,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2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向点C 以4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PBQ ABC 相似? B C G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以及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两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运用定理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 2.在动手参与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改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自主评价等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探究与证明。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计龟免赛跑故事导入新课 有一只极速乌龟和骄傲的兔子在规定的两块相似四边形的场地上进行比赛,谁先跑完一圈谁为胜,已知:免子的速度是乌龟的4倍,结果乌龟跑完一圈只用了一个小时,兔子说,我睡上半个小时再跑,也能比你先跑完一圈;你认为兔子的说的话对吗?你能猜到比赛的最后结果吗? (以“龟兔赛跑”精典故事开头,引起同学对这堂课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分组猜想探究活动,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单

(学生经历动手实验 - 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学习过程,分别总结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相似比的关系,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注重学生动手实验、探索过程,并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猜测得到命题: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小组讨论) 探究: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周长比是否等于相似比呢?两个相似多边形呢? 如果△ABC∽△A'B'C',相似比为k,那么 ?AB BC CA k A B B C C A === '''''' ?AB=kA′B',BC=kB'C',CA=kC'A' ? AB BC CA kA B kB C kC A k A B B C C A A B B C C A ++''+''+'' == ''+''+''''+''+'' 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类似的方法还可以得出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 延伸问题: 探究: (1)如图27.2-11(1),?ABC∽? A'B'C',相似比为k1,它们的面积比呢? 图27.2-11(1) 分析:如图27.2-11,分别作出?ABC和? A'B'C'的高AD和A'D'。 ∵∠ADB=∠A'D'B'=900又∠B=∠B' ∴?ABD∽?A'B'D' ∴1 '''' AD AB k A D A B ==(在此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1111111 1 2 1 2 ABC A B C BC AD S S B C A D ? ? ? = ? = ()() 1111 2 1111 1 2 1 2 kB C kA D k B C A D = ? 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吗?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相似三角形23.3.1相似三角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3.3 相似三角形 23.3.1 相似三角形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3.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4.掌握利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难点 熟练找出对应元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一、情境引入 复习:什么是相似图形?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多媒体,从复习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由复习中引入,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此可以说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在△ABC 与△A′B′C′中,∠A =A′,∠B =B′,∠C =C′,AB A′B′=BC B′C′=AC A′C′ ,那么△ABC 与△A′B′C′相似,记作△ABC∽△A′B′C′.“∽”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相似于”,这样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读作“△ABC 相似于△A′B′C′”. 由于∠A =∠A′,∠B =∠B′,∠C=∠C′,所以点A 与点A′是对应顶点,点B 与点B′是对应顶点,点C 与点C′是对应顶点,书写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便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如果记AB A′B′=BC B′C′=AC A′C′ =k,那么这个比值k 就表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关系.如 △ABC∽△A′B′C′,它的相似比为k,即指AB A′B′ =k,那么△A′B′C′与△ABC 的相似比应是A′B′AB ,就不是k 了,应为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ABC∽△A′B′C′,相似比k =1,你会发现什么呢?AB A′B′=BC B′C′=AC A′C′ =1,所以可得AB =A′B′,BC =B′C′,AC =A′C′,因此这两个三角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相同,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试问:①全等

相似三角形教案设计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熟练找出对应元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相似形?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 二、新课 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由复习中引入,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此可以说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 在△ABC 与△A ′B ′C ′中,∠A =A ′,∠B =∠B ′,∠C =∠C ′== AB A ′B ′BC B ′C ′AC A ′C ′ 那么△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相似于”,这样两三角形相似就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 (2)由于∠A =∠A ′,∠B =∠B ′,∠C =∠C ′,所以点A 的对应顶点是A ′,B 与B ′是对应顶点,C 与C ′是对应顶点,书写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便 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如果记===K ,那么这AB A ′B ′BC B ′C ′AC A ′C ′ 个K 就表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关系。如 △ABC ∽△A ′B ′C ′,它的相似比为K ,即指=K ,那么△A ′B ′C ′与△ABC 的AB A ′B ′ 相似比应是,就不是K 了,应为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A ′B ′AB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2、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例题的拓展延伸,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软件应用的验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探索三角形中面积与线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各有什么特性? 研究三角形的问题,除了探索边和角之外,我们还经常计算它们的 周长和面积,那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特性呢? 2、问题情境: 某施工队在道路拓宽施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马路旁原有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周长为80米的三角形绿化地.由于马路的拓宽,绿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个梯形,原绿化地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30米缩短成18米.现在的问题是:

被削去的部分面积有多少?周长是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1、做一做: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中两个三角形的各边进行测量和计算. 2、想一想:你发现上面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3、验一验:是不是任何两个相似三角形都有此关系呢?你能加以验证吗? 4、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证法,写出规范的证明过程. 三、归纳小结: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四、基础训练,加深理解 练一练: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请完成下列表格: 比或周长比则要开平方. 五、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已知:如图,DE ∥BC ,AB =30m ,BD =18m ,△ABC 的周长为80m ,面积为100m 2,求△ ADE 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DE ∥BC ∴△ADE ∽△ABC D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 角形练习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姓名:日 期: 一、选择题。 1.DE是ABC的中位线,则ADE与ABC面积的比是() A、 1:1 B、1:2 C、1:3 D、 1:4 BC=() 2.如图1,已知△ADE∽△ABC,相似比为2:3,则 DE A、3:2 B、2:3 C、 2:1 D、不能确定 3.如图2,已知△ACD∽△BCA,若CD=4,CB=9,则AC等于() A、 3 B、 4 C、 5 D、 6 4.△ADE∽△ABC,相似比为2:3,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A、 2:3 B、 3:2 C、 9:4 D、 4:9 5.若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周长为6,则△ADE的周长为() A、4 B、3 C、2 D、1 6.如图3,△ABC中,DE∥BC,AD=1,DB=2,AE=2,那么EC=() A、1 B、2 C、3 D、4

7.如图4,D 是△ABC 的AB 边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BC 交AC 于E 。已知AD :DB=2:3.则S △ADE :S BCED =( ) A 、2:3 B 、4:9 C 、4:5 D 、4:21 8. 如图5,已知: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线,DE 是RtCADC 斜边AC 上的高 线,如果DC :AD=1:2,a S CDE =?,那么ABC S ? 等于( ) A 、 4a B 、9a C 、16a D 、25a 二、填空题: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25,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 2.顺次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比 为 。 3.如图6,AB ∥DC ,AC 交BD 于点O .已知5 3 =CO AO ,BO =6,则DO=_____________。 4.某校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的面积为,比例尺为1:200,则该校占地面积 m 2 。 5.如图7,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ADC ,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6.如图8,AD 、BC 交于点E ,AC ∥EF ∥BD ,EF 交AB 于F ,设AC=p ,BD=q ,则EF=_________。 图6 E B C A F D 图8 图7 图9 图10 图3 图2 图 图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优秀教案

相似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相似三角形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温馨提示: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③已有两边对应成比例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2或判定定理3.但是,在选择利用判定定理2时,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最新】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北师大版

第26课 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大纲要求〗 1.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 会用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或进行角的度数和线段长度的计算等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 论证三角形相似,线段的倍分以及等积式,等比式,常以论证题型 或计算题型出现; 3. 寻找构成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在中考题中常以 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如:下 列所述的四组图形中,是相似三角形的个数是( ) ① 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②两个全等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④两个等边三角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预习练习〗 1. 点P 为△ABC 的AB 边上一点(AB >AC ),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保证△ACP ∽△ABC 的是( ) (A )∠ACP =∠B (B )∠APC =∠ACB (C )AC AB =AP AC (D )PC BC =AC AB 2.下列各组的两个图形,一定相似的是( ) (A ) 两条对角线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平行四边形 (B ) 等腰梯形的中位线把它分成的两个等腰梯形 (C ) 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菱形 (D ) 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 3. 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BC ,垂足 为D ,DE ⊥BC ,垂足为E ,则图中与△ADE 相似的三角 A 形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E 4. M 在AB 上,且MB =4,AB =12,AC =16, 在AC 上有一定N ,使△AMN 与原三角形相似,则AN 的长为 5. 如图,△ABC 中,DE ∥AC ,BD =10,DA =15, A BE =12,则EC = ,DE:AC = , D S △BDE :S 梯形ADEC = B E C 考点训练 1.以下条件为依据,能判定△ABC 和△A 1B 2C 3相似的一组是( ) (A) ∠A =45°,AB =12cm,AC =15cm, ∠A ′=45°,A ′B ′=16cm,A ′C ′=25cm (B) AB =12cm,BC =15cm,AC =24cm, A ′B ′=20cm,B ′C ′=25cm,A ′C ′=32cm (C)AB =2cm,BC =15cm, ∠B =36°, A ′B ′=4cm,B ′C ′=5cm, ∠A ′=36° (D) ∠A =68°,∠B =40°∠A ′=68°,∠B ′=40° 2.如图,△ABC 中DE,DF,EG 分别平行于BC,AC,AB, 图中与△ADG 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个 A G D C F E B

相似三角形教案

4.5 相似三角形 (一)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 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归纳定义 活动内容:回顾与思考(教师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 3.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angles ) .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ABC ∽△ DEF 第二环节:运用定义 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想一想 议一议 例1 例2 A B C D E F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湖北省嘉鱼县高铁中学孙幼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内容解析 判定和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已研究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接下来就要对性质进行研究.与全等三角形一样,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研究三角形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几何量,如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教材先是对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进行探究,推广得到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以此作为基础,得到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探究和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2.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能够通过推理证明两条性质. 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求有关线段的长和三角形的面积.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由定义可得到,且类比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这些性质学生易于发现.但三角形还有其他的量,如何提出它们的性质?可提出哪些性质?既要从一维层面上提,又要想到二维层面上来,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出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猜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用几何画板佐证“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出猜想,确定方向 问题1:对于相似三角形,我们已研究了它的定义与判定,根据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我们还需研究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研究?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 追问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是研究三角形几何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有哪些几何量?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姓名:日期: 一、选择题。 1. DE是?ABC的中位线,则?ADE与?ABC面积的比是() A、 1:1 B、1:2 C、1:3 D、 1:4 2.如图1,已知△ADE∽△ABC,相似比为2:3,则 DE BC=() A、3:2 B、2:3 C、 2:1 D、不能确定 3.如图2,已知△ACD∽△BCA,若CD=4,CB=9,则AC等于() A、 3 B、 4 C、 5 D、 6 4.△ADE∽△ABC,相似比为2:3,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A、 2:3 B、 3:2 C、 9:4 D、 4:9 5.若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周长为6,则△ADE的周长为() A、4 B、3 C、2 D、1 6.如图3,△ABC中,DE∥BC,AD=1,DB=2,AE=2,那么EC=() A、1 B、2 C、3 D、4 7.如图4,D是△ABC的AB边上的一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S△ADE:S BCED =() A、2:3 B、4:9 C、4:5 D、4:21 8.如图5,已知: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线,DE是RtCADC斜边AC上的高线,如果DC:AD=1:2,a S CDE = ? ,那么 ABC S ? 等于() A、4a B、9a C、16a D、25a 二、填空题: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25,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2.顺次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比为。 图3 图2 图1 图5 图4

3.如图6,AB ∥DC ,AC 交BD 于点O .已知 5 3 =CO AO ,BO =6,则DO=_____________。 4.某校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的面积为2.5m 2 ,比例尺为1:200,则该校占地面积 m 2 。 5.如图7,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ADC ,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6.如图8,AD 、BC 交于点E ,AC ∥EF ∥BD ,EF 交AB 于F ,设AC=p ,BD=q ,则EF=_________。 7.如图4,已知△ABC 的周长为30cm ,D ,E ,F 分别为AB ,BC ,CA 的中点,则△DEF 的周长等于 cm 。 8.如图10.△ABC 中,D 是AB 上一点,AD :DB=3:4,E 是BC 上一点。如果DB=DC ,∠1=∠2,那么S △ADC :S △DEB = 。 三、解答题: 1、如图,⊿AOC ∽⊿BOD 。 (1)证明:AC ∥BD ; (2)已知,3,5,4===OB OC OA 求OD 的长。 2.如图,∠ADC=∠ACB=900 ,∠1=∠B,AC=5,AB=6,求AD 的长 图6 E B C A F D 图8 图7 图9 图10 O D B A

沪教版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教案

相似三角形综合复习 一、基础知识 (一).比例 1.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例线段;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ac b c b b a =?=2 (2)合比定理:d d c b b a d c b a ±= ±?= (3)等比定理:)0.(≠+++=++++++?==n d b b a n d b m c a n m d c b a 3.黄金分割:如图,若AB PB PA ?=2 ,则点P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二)相似 1.定义:我们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形. 2.相似多边形的特性:相似多边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 (1)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 ●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5.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6.梯形的中位线定义:梯形两腰中点连线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利用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 2、利用三角形相似,求线段的长等 3、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如求河的宽度、求建筑物的高度等。 (三)位似: 位似: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是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位似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B A P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及其应用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及其应用教案 (一)教学知识点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与相似比的关系的过程,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的推导. 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4.8.1 A) 第二张:(记作§4.8.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因此三对对应角相等,三对对应边成比例.那么,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是否只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Ⅱ.新课讲解 1.做一做

投影片(§4.8.1 A ) 钳工小王准备按照比例尺为3∶4的图纸制作三角形零件,如图4-38,图纸上的△ABC 表示该零件的横断面△A ′B ′C ′,CD 和C ′D ′分别是它们的高. (1)B A AB '',C B BC '',C A AC ''各等于多少? (2)△ABC 与△A ′B ′C ′相似吗?如果相似,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它们的相似比. (3)请你在图4-38中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 (4)D C CD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图4-38 [生]解:(1)B A AB ''=C B BC ''=C A AC ''=43 (2)△ABC ∽△A ′B ′C ′ ∵B A AB ''=C B BC ''=C A AC '' ∴△ABC ∽△A ′B ′C ′,且相似比为3∶4. (3)△BCD ∽△B ′C ′D ′.(△ADC ∽△A ′D ′C ′) ∵由△ABC ∽△A ′B ′C ′得 ∠B =∠B ′ ∵∠BCD =∠B ′C ′D ′ ∴△BCD ∽△B ′C ′D ′(同理△ADC ∽△A ′D ′C ′) (4)D C CD ''=43

2017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2相似三角形

1 4.2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并写出比例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重要方法: 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 2、相似三角形中,利用对应角寻找对应边;反过来利用对应边寻找对应角. 3、书写相似三角形时,需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①国旗上的☆,②同一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以上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 2.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图形.那么将一个三角形作相似变换后所得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三角形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合作学习 如图1,在方格纸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出△ABC 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像△A ′B ′C ′(点A ′、B ′、C ′分别对应点A 、B 、C ). A B C A ′ B ′C ′

2 问题讨论1:△A ′B ′C ′与△ABC 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讨论2:△A ′B ′C ′与△ABC 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相互比较得到结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由合作学习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1)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 如△A ′B ′C ′与△ABC 相似,记做“△A ′B ′C ′∽△ABC ” . 注意:在表示三角形相似时,一般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 ∵∠A ′=∠A ,∠B ′=∠B,∠C ′=∠C ,A ′B ′AB =A ′C ′AC =C ′B ′CB ∴△A ′B ′C ′∽△ABC 3.结合定义探求性质 (1)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由学生根据定义得出,理解定义的双重性,既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同时,其本身又是三角形相似的一个性质) (2)相似比(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意:求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应注意这两个三角形的前后顺序. 如图,△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为12 (k ),△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为2(1k ) 4.问题探究: 问题一: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二: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三: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四: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五: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变形:相似比为1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问题六:如果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与第三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另一个也与第三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