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6(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6(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6(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6(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无论是亚非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是奴隶制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封建社会。那么封建社会是如何建立的呢?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二单元的单元页。从题目入手:内容分为两部分: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这节课我们就从亚洲国家入手来进行学习。

提示:从东亚和西亚的两个国家入手学习

预习导学

《助学·预习笔记》(时间约十分钟)

学习新课

一、大化改新

出示课件,从学生熟悉的日本基本情况如:民族、国花、国服、国名、国际地位等方面导入日本古代历史的学习

1、出示问题:“你了解奴隶时代的日本吗?”

激发学生探究奴隶制时代的日本发展概况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 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过渡: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2、大化改新

⑴出示问题:阅读课本P24—P25,思考

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人物、开始标志、主要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

处理:①给学生60秒的准备时间,依次出现该内容,先让学生熟悉这些内容。

②当堂巩固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赛一赛”小组比赛)

⑵知识链接

处理课本P25动脑筋: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

学生回答后,教室简单总结

⑶“读史明智”

学习日本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处理:先由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后,教师简单总结。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渡:东亚的日本是经过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西亚的阿拉伯大约也在这个时候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下面请大家共同探究这个历史进程。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探究质疑”

阅读课本P25—P26,思考

1、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2、你能简介伊斯兰教吗?(提示:从创立时间、创立者、发源地、教义等方面回答)

3、试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处理:①由学生结合课文概述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相互仇杀,经济衰落,人们渴望统一

②学生回答后,师简单总结:

创立时间: 7世纪

创立者:穆罕默德

发源地:麦加

教义:宇宙间唯一的真神是“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③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610年创立伊斯兰教

麦加传教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攻打到麦加城下,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拓展延伸

“根据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思考其在阿拉伯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所以,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步形成的过程。

课堂小结:

综观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大举措,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穆罕默德创立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同时也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欧洲的封建国家。

当堂训练

出示部分练习题

《助学》剩余题目

处理: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抢答完成,激发学生积极性。

最新-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精讲点拨: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穆罕默德的活动,认识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三、教法及学法:自主互助探究网络搜索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日本和服图片,百度搜索“和服照片” https://www.doczj.com/doc/dc156042.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8 %D5%B1%BE%BA%CD%B7%FE%D5%D5%C6%AC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和服是哪个国家的民族服装吗?生回答出日本后,师展示课题: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新课讲授 自主学习 一大化改新 1.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2.“大和统一日本”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不必补充过多的史料,只要让学生记住以下三点:(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3.“大化改新”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用问题“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教学时可按下列四个步骤: (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百度搜索“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https://www.doczj.com/doc/dc156042.html,/question/197142922.html通过搜索的知识再联系课本,从课本上找出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国外。 “大化改新”的开始,教师可事先指导部分学生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大化改新”的内容。师进行总结归纳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教师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注意补充大化改新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19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 2.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雅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4.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 5.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 6.“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史实可用来直接研究唐朝的() A.民族交往B.对外交往C.经济繁荣D.文化昌盛

8.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B.玄奘西行 C.遣唐使、鉴真东渡D.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 9.玄奘携带佛经自天竺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由他弟子记录整理而成的作品是()A.《西游记》B.《西厢记》 C.《天竺记》D.《大唐西域记》 10.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只有一个年号叫贞观。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有()A.文成公主入吐蕃 B.广用贤才,形成“房谋杜断” C.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D.鉴真东渡日本 1.(2018?福建)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分析】本题以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2.(2018?滨州)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文登市界石中学宋晓晨高文芳于昌霞 【课程标准】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4——27,介绍了亚洲两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并且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技巧。但我校地处较偏远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大多不够重视,学生知识面窄,世界近代历史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又要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符合现实教学以“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我们借助多媒体,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创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知识;以教学目标为主导,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掌握日本奴隶制封建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通过中日对比,史料等,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试题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自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故事集属于哪一文明成果 A.古埃及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阿拉伯文明2.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说: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入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列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对其进行殖民活动。这表明当时阿拉伯地区最迫切的任务是( ) A.创立宗教B.建立国家政权C.发展社会经济D.实现统一3.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其意当为:两者是 A.同时产生的 B.同一个事实 C.同一创始人 D.密不可分的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A.战争B.改革C.伊斯兰教D.外族征服5.《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6.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

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7.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8.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这些主张( ) A.形成了氏族部落统一的民族力量B.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安定 C.结束了教派仇杀并实现信仰统一D.超越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 9.678年,唐高宗一度想再次起兵讨伐新罗,但侍中张文认为:“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虽云不顺,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高宗只好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因吐蕃而断绝了与新罗的关系B.唐政府注重轻重缓急处理外交事务C.客观上为新罗内政建设提供了条件D.双方关系经历了冷淡到缓和的过程10.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 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古代学习隋唐文化的“汉化”改革和近代学习西方的“欧化”改革。其中“汉化”改革是指 A.北魏孝文帝改革B.奴隶制民主政治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12.《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

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九年级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2.4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过程与方法:描述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知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学习穆罕默德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一是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导读】 一、大化改新: 1.日本的诞生和统一: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后来,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的背景(原因): (1)_____世纪时,日本的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改革势在必行。 (2)中国的统一和兴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的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大化改新的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5.伊斯兰教诞生的背景(原因): (1),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 (2)争夺水源和牧场,内部矛盾丛生,,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的入侵。 (3)阿拉伯人民建立的国家。 6.默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九年级历史上册2.1亚洲封建国家教案中图版

第1课亚洲封建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 时代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 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本课的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前些日子日本扣留中国渔船事件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二、讲授新课: .1、“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用问题“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教学时可按下列四个步骤: (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2 )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教师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 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 )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 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由教师小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增加一个问题: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世纪,统一日本的是 A.倭奴国B.大和C.日本D.高丽2.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 A.中臣B.孝德C.明仁D.德川3.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 .一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B.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C .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D .十九世纪中期,明治维新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穆罕默德B.哈里发C.苏丹D.释迦牟尼5.伊斯兰教元年是 A.622年B.630年C.632年D.640年6.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是在 A.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以后。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C.穆罕默德征服麦加以后 D.穆罕默德病逝后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时7.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B.麦地那C.巴格达D.大马士革8.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B.确定伊斯兰教历C.征服麦加D.穆罕默德病逝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 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C.改革派积极提倡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②穆罕默德病逝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4.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把部民转为平民 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 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5.伊斯兰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6.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对右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喜爱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 D.作者可能是谴唐使之一 二.列举题 7.列举所学的中外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三.简答题 8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识图题 9 观察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回答: (1)图一中的日本钱币和图二中的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第4课自读感知学案答案

八年级_ 语文__科 自读感知 学案 主备:李文卿 时间:2012年08月30日 学习内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教学设计 检测:赏析句子。 1、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的世 界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从修辞和关键词语上去评点) 这句话用了比喻,突出了圆明园在亚洲文明上的地位,“令人惊骇”贬词褒 用,以突出圆明园的那种美得令人惊骇的程度。 3、我们是欧洲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的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我们欧洲人自诩为文明人,称中国人为野蛮人,可我们却对中国人进行野 蛮的劫掠,我们才是野蛮人。“文明,野蛮 ”是反语,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4、“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园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句中的“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该如何理解?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怒之下,用“漂亮、丰功 伟绩、收获巨大”等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讽刺强盗的心理。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三、拓展延伸(提升自己!) 1、评价雨果,你认为他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明确:作为法国人,雨果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头脑清醒,立场公正,不顾个人的安危。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学习目标: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 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难点: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 (一)、自学指导。大声朗读课文两次,要求: 1、勾画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并积累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 3、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划分为几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二)、自学检测。(你一定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瞥.(pi ē)见 劫.(jié)掠 晨曦.(x ī ) 给.(j ? )予 箱箧.(qiè ) 偷qiè(窃 ) z āng ( 赃 )物 赞yù( 誉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 3、常识填空。 ⑴本文的作者是雨果,法 国作家。加西莫多时他的作品 《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代表作品还有《悲惨世界》 、《九三年》。 ⑵一般书信都有 信封 和信两部分。信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 称呼、问候、正文、结尾、 署名 、日期。 4、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写了 两 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赞美圆明园 和 讽刺 侵略者 。划分的依据是 过渡段 ,它的作用 承上启下 。 二、合作学习。(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画出赞美园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读一读。

2021年高中历史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精品教案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材分析】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和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根据对课标及课本内容的整合,本节课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两方面的学习任务: 1.地图资料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相关内容,通过提供相关地区的地图资料,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初步了解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地发展演变过程。 2.文明是相互影响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地区受到不同文明的影响(伊斯兰文明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印度的影响,中华文明对日本、朝鲜的影响),认识文明的多样性。 【学生情况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内容,对伊斯兰教以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需要运用相关的地图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认识,并且补充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就。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古代日本的相关内容,对日本的大化改新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印象,并且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武士和幕府的形成及其在日本社会的地位。 此外,奥斯曼土耳其、印度、朝鲜等内容学生初中并没有涉及,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充,主要是通过地图学生感受其历史上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各个地区的地图,初步了解中古时期亚洲5个地区发展状况、理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伊斯兰文明影响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中华文明影响日本和朝鲜。 2.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地历史时间和空间发生的,通过分析《阿拉伯帝国形势图》、《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等,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相关方法,并且不断提升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古时期的五个国家和地区,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 【教学重难点】 1.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古代日本的基本状况,通过分析地图,分析史料突破。 2.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通过教学渗透和课后总结突破。 【教学过程】

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庐山区海会中学陈伟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本课的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三、讲授新课: 1、“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用问题“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教学时可按下列四个步骤:(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大化改新”的开始,教师可事先指导部分学生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教师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及说课稿(公开课)

公开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前河乡中心学校李全良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古代世界文明开端后安排的,对于把握早期封建社会的特点,把握本章的总体阶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由来,对于理解和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在农村乡镇中学任教,学生的阅读面小,视野不宽,认知水平相当有限,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初三学生刚接触世界史,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有限。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发展

及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应进行科学分析,弹性操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古代世界文明开端后安排的,对于把握早期封建社会的特点,把握本章的总体阶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由来,对于理解和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在农村乡镇中学任教,学生的阅读面小,视野不宽,认知水平相当有限,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初三学生刚接触世界史,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有限。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发展及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应进行科学分析,弹性操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我采用了自学、质疑、讨论、指导、释疑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在这中间,我主要使用了网络平台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1、网络平台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播放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把握重大历史事件,识记历史事实,创设情境,渗透情感教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化难为易、化抽像为具体的作用。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析问题,交流思想,提高认识,采用小组竞赛形式,活跃气氛。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 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 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唐朝) 2. 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皇子和中臣镰足)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 教师演示课件,指岀: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 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 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 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岀 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 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大化改新 1. 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国内,各种矛 盾尖锐,政局混乱。(此时由学生根据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 演。) 2. 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同时做作好标记。(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 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 教师运用课件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4. 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5.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 发展。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掌握其背景、内容和意义。 2、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1、大化改新的性质。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穆罕默德对于伊斯兰教建立的贡献。 【学法指导】知识梳理、分析归纳 【知识链接】 唐使和留学生 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近代已在日本九州发现。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遣唐使给唐朝带来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等贵重礼品。1970年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宝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设问导读 1.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________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________颁布改革诏书,___________开始了。 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4.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5.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二、 1.大化改新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 习题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 一、填空题 1、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2、________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________颁布改革诏书,___________开始了。 3、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4、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6、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二、选择题 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 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 3、太原市解放路上有一座宗教建筑清真寺。与清真寺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4、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安拉 D、穆罕默德 6、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新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了解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理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 2.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3.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理解它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 日本通过哪次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史料1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史料2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统治者公开声称:“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是政治的秘诀。” 史料3在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些危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1)政治:幕府等级森严,矛盾尖锐。 (2)经济: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史料4佩里登陆图。 c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