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 七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答案解析)

第 七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答案解析)

第 七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答案解析)
第 七 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答案解析)

第七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在()必须恰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A.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

B.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C.编制审计计划时和评价审计结果时

D.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况包括:(1)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2)评价审计结果时。

2.在确定重要性时,对于流动性较高的会计报表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

A.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

B.确定较低的重要性水平

C.不考虑项目的流动性

D.以上各项均不对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3.如果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取其()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A.最高者

B.最低者

C.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4.注册会计师期望的审计风险确定为4.5%,并认为固有风险为60%,控制风险为50%,则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检查风险。

A.30%

B.1.35%

C.2.7%

D.15%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检查风险=4.5%÷(60%×50%)=15%

5.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大大小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但大于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

A.发表无保留意见

B.追加审计程序

C.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D.发表保留意见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小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意味着报表是公允的,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当然应该发表无保留意见。

6.审计风险模型表明,要想使审计风险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固有风险和()越高,那么()的可接受水平就越()。

A.控制风险,审计风险,低

B.检查风险、控制风险、低

C.检查风险、审计风险、低

D.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审计风险是指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检查风险是指可结束的检查风险水平。

7.注册会计师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A.呈同向变动关系

B.呈反向变动关系

C.呈比例变动关系

D.不存在关系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如果注册会计师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较高,说明会计数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很大,则需要较多的审计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

8.注册会计师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帮助其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的是()。

A.计划实施实质性测试时确定的预期样本量

B.被审计单位的中期会计报表

C.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D.与管理当局的沟通函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为年度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会计报表作必要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9.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B.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C.分支机构的分布区域

D.助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这是01年试题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

第十二条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一)分析性复核的目标;

(二)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四)信息的相关性;

(五)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

(六)相关信息的来源;

(七)相关信息的可靠性;

(八)相关信息的可比性;

(九)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十)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10.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B.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C.分支机构的分布区域

D.助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这是01年试题。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

第十二条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一)分析性复核的目标;

(二)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四)信息的相关性;

(五)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

(六)相关信息的来源;

(七)相关信息的可靠性;

(八)相关信息的可比性;

(九)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十)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11.利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某项认定的计划检查风险,所使用的控制风险是审计人员的()。

A.初步评估水平

B.再次评估水平

C.计划估计水平

D.实际水平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初步评估水平是了解内控之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再次评估水平是控制测试之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审计风险模型中的控制风险水平就是控制测试之后的控制风险再次评估水平。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是在了解内控之前的估计水平。

12.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其目的是()。

A.评价固有风险

B.确定控制风险

C.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D.确定审计风险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13.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总体审计计划审核事项的是()。

A.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

B.审计程序能否适合审计目的的具体情况

C.对审计重要性的制定是否恰当

D.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恰当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B、D为具体审计计划审核事项。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

第十八条对总体审计计划,应审核以下主要事项:

(一)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

(二)时间预算是否合理;

(三)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与分工是否恰当;

(四)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是否恰当;

(五)对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否恰当;

(六)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是否恰当。

第十九条对具体审计计划,应审核以下主要事项:

(一)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

(二)审计程序是否适合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

(三)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

(四)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恰当。

14.在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时,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并将审计程序的执行主要安排在期中进行,表明注册会计师()。

A.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B.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C.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D.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决定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说明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比较粗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15.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结论印证其他审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的直接目的在于()。

A.确定其他审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B.确定相关审计结论的恰当性

C.确定是否需要追加其他审计程序

D.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其他分析性复核审计程序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因分析性复核程序所取得的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其审计结论,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用作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所取得的证据也可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过程的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会计报表整体的公允反映。

二、多项选择题。

1.对总体审计计划,应审核以下主要事项:

A.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

B.时间预算是否合理

C.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是否恰当

D.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D项是具体审计计划审核应考虑的主要事项。

2.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并结合其审计经验,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

A.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B.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C.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D.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D

3.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常用的判断基础包括( )

A.资产总额

B.净资产

C.营业收入

D.净利润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D

4.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而未超过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A.发表无保留意见

B.追加审计程序

C.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D.发表保留意见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而未超过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签发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增加,由于汇总错报尚未对会计报表整体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产生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已发现的重大错报漏报,或追加审计程序。

5.注册会计师在汇总评价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数额时,该汇总数应当包括()。

A.前期尚未调整的错漏报

B.本期尚未调整的错漏报

C.推断的错漏报

D.期后事项及或有事项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D

6.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关联方时,应考虑的审计程序包括()。

A.查阅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

B.查阅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记录

C.询问前任注册会计师

D.了解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和与其相关的其他单位的关系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D

7.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目的是()。

A.评价重要性水平

B.进一步了解客户情况

C.确认存在潜在风险的领域

D.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符合性测试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计划审计工作时,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主要目的:①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②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

③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

只有了解内控后,才能确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重要性的判断一般不考虑利用分

析性复核的结果,见下题解析。

8.在对某一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时,必须设定的策略组成要素是()。

A.估计控制风险时须执行的符合性测试

B.为使审计风险降至适当的低水平所须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计划水平

C.须了解内部控制的范围

D.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D

9.注册会计师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依赖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的()。

A.分析项目的重要性

B.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

C.固有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

D.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参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第十五条规定。

10.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A.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

B.注册会计师难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C.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D.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准备较多的利用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将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ABC均属于这一情况,D控制风险评价为低水平时,注册会计师拟进行符合性测试,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

三、判断题。

1.注册会计师可以改变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但无法改变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实际水平。()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对

2.当累计尚未更正错漏报额接近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通过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管理当局就已发现的错漏报调整会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3.注册会计师实施有关审计程序后,如仍认为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认定的检查

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说明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

4.分析性复核的资料主要涉及财务信息,但注册会计师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利用非财务信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5.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计划通常应由业务负责人编制。()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通常应由负责该项审计业务的项目负责人编制,由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6.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总体审计计划的要点和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协调,但独立编制审计计划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对

7.为了保证审计计划的严肃性,审计计划一旦制定,实施过程不应修改审计计划。()【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审计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审计计划进行修改、补充。审计计划的修改、补充意见,应经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同意,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8.由于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计划重要性最终可能不同于审计结束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能使用的重要性水平。()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由于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又加之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获得有关被审计单位的额外信息,因此,计划重要性最终可能不同于审计结束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

9.如果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固有风险的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低,则注册会计师即使冒着较大检查风险,但总体审计风险仍然较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对

10.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估后,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估,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只否存在和如何设计提供基本支持,但还不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要想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必须等到符合性测试的实质性测试之后。

四、简答题。

1.注册会计师对分析性复核程序执行结果的信赖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取决于4个因素:

①被分析项目的重要性;

②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

③注册会计师预测分析性复核的期望结果的准确性;

④固有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

五、综合题。

1.某注册会计师对ABC公司2004年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14万元,损益表的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ABC公司的总资产构成如下表。账户金额(万元)

现金20

应收账款200

存货600

固定资产500

无形资产80

总计1400

请回答:

(1)ABC公司2004年会计报表层的计划重要性是多少?

(2)按资产所占比例如何分配会计报表重要性到各账户?有无缺陷?为什么?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1)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要求,在制定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使用被认为对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重要的最小的错漏报总体水平。所以应选择14万元作为所有会计报表的计划重要性水平。

(2)因为初步估计的重要性水平为总资产的1%(14÷1400),按资产所占比例分配会计报表重要性到各账户时,则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户分配的重要性水平分别为:0.2万元、2万元、6万元、5万元、0.8万元。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要求,进行分配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到特定账户发生错漏报的可能性和验证该账户可能需要花费的成本,而不仅是按资产所占比例将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账户。按资产所占比例分配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到各账户,其缺陷是没有考虑预期的错漏报金额或审计成本。因为,重要性概念是指将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错漏报金额,账户金额的重要

性与证据是反向关系,注册会计师如果把会计报表重要性中的很大一部分,分配给那些需花费较大成本才能查出的账户,所需收集的证据数量减少;把会计报表重要性中的很小一部分,分配给另一些需花费较少成本就能查出错漏报的账户,所需收集的证据数量就增加,从整体上看,是很节省审计成本的。故按资产所占比例将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账户,没有考虑到特定账户发生错漏报的可能性和验证该账户可能需要花费的成本。从整体上看,也就不能节约审计成本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试题以及答案

《审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以下理解中,不恰当的有( D )。 A.财务报表审计的用户是包括管理层在内的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B.财务报表审计的核心工作是围绕管理层认定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 C.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D.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改变财务报表的质量,消除财务报表错报风险

2、假设ABC会计师事务所拟承接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A注册会计师为审计项目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为了与甲公司管理层就其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审计业务约定书前),不需要在下列( A )方面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A.了解甲公司及其环境,包括了解甲公司内部控制 B.实施与审计准则一致的关于对甲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控制程序 C.评价事务所与审计项目组遵守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D.就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与甲公司达成一致意见 3、关于审计证据的含义,以下理解中,不恰当的是( B )。 A.注册会计师仅仅依靠会计记录不能有效形成结论,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B.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是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C.如果会计记录是电子数据,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生成这些信息所依赖的内部控制予以充分关注 D.注册会计师将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4、关于审计抽样的特征,以下理解中,错误的是( D )。 A.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B.审计抽样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实控制活动运行是否有效或验证某一认定金额是否存在错报 C.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 D.针对总体进行分层,再选取样本 5、关于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以下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C )。 A.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B.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C.评估审计风险 D.评估舞弊风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T 2、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获取绝对保证。F 3、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T 4、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高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F 5、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九十天内。F 6、项目组讨论的内容通常包括: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T 7、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T

审计证据与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一、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或漏报的最高界限,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计划时,要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因而影响到审计证据的多少: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或漏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或漏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由此可见,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表存在重大错或漏,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始终存在的,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假如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定的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定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假如内部控制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假如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由此可见,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这种关系对审计人员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范围有着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由于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成反向关系,所以可以推定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假如审计风险越高,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也就越多。根据这一关系,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其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审计证据的需要数量,以达到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要求。假如审计人员初步估计的审计风险水平较高,这时审计人员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便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反之,假如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较低,则审计人员只需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一一—审计证据》第7条指出,审计人员判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的因素第一个就是审计风险,可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营销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营销审计的作用与意义——全国10个省区零售市场调研项目简介 (2011-04-20 09:46:46) 转载 标签: 分类:医药市场营销 营销审计 杂谈 文:杨水荣 近几年来中国医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市场竞争加剧,任何企业若想在市场中取得领先,就必须时刻清醒地明确自己营销目标、战略和战术及执行情况,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市场营销活动执行到位,营销审计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本文就市场营销的目的、概念、作用和意义、内容及全国10个省区零售市场调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分别论述。 一、营销审计的目的: 营销审计可以解决企业在营销环境、营销战略、营销组织、营销系统、营销赢利能力和营销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和偏差,使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与时俱进,使企业基业长青。 二、什么是营销审计? 所谓营销审计,是对一个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目标、战略、组织、方法、程序和业务等作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性的核查,以便确定困难所在和各项机会,并提出行动计划的建议,改进市场营销管理效果。营销审计实际上是在一定时期对企业全部市场营销业务进行总的效果评价,其主要特点是,不限于评价某一些问题,而是对全部活动进行评价。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营销审计(Marketing Audit)的定义是:对公司环境、目标、战略和行动的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周期性的考察,以确定问题和机遇。审计为行动计划提供良好的信息输入,可以促进公司营销的实施。营

销审计涵盖了一个企业的所有主要营销领域,而不仅仅是涉及一些有问题的方面。它通常是由一个客观的、有经验的独立于营销部门的外部团体进行。 三、营销组织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营销组织,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的汽车。汽车性能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交通事故。营销组织的审计,就是要解决汽车的性能问题。 部分曾经叱诧风云的医药企业(如:三株集团、巨人集团和三九集团等)由于缺乏对营销环境和变化趋势的判断和认识,没有与企业的营销机会相适应的营销目标、任务和战略,营销组织机构重叠、功能混乱、层级太长导致沟通失效,没有强有力的营销情报系统、计划系统和控制系统、新品开发和跟进系统,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而忽视了不同产品、地区和分销渠道的赢利率和成本分析,盲目追求点子效应,希望一夜之间让品牌成名,而忽略了对产品的营销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 市场营销组织审计,主要是评价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在执行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组织保证程度和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应变能力,包括:企业是否有坚强有力的市场营销主管人员及其明确的职责与权利,是否能按产品、用户、地区等有效地组织各项市场营销活动,是否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销售队伍,对销售人员是否有健全的激励、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市场营销部门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研究开发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沟通情况以及是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等。四、营销系统审计的内容: 企业的营销系统,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如果神经中枢、神经脉络和神经末梢等有问题,人不是废了,也就是残了。企业亦然。只有不断地定期地对系统进行检修和审订,才知道是否依然活络。 企业市场营销系统包括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计划系统、市场营销控制系统和新产品开发系统。 对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有关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来源,是否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营销研究,是否恰当地运用市场营销信息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等。 对市场营销计划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是否有周密的市场营销计划,计划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执行情况如何,是否进行了销售潜量和市场潜量的科

风险评估 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内部控制中人工成分和自动化成分的组合,因被审计单位使用信息技术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而异 B、人工系统的控制可能包括对交易的批准和复核,编制调节表并对调节项目进行跟进 C、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序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件 D、信息系统中的控制全部是自动化控制 2、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 B、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得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否则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获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时点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并不能证明该控制在所审计期间内的其他时点也有效运行 D、任何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均不能替代控制测试 3、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的以下事项中,属于行业状况的是()。 A、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B、国家的特殊监管要求 C、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税务法规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4、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说法中,注册会计师认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B、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C、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应对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D、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无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 5、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 A、薄弱的控制环境 B、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C、对控制的监督无效 D、风险评估过程有缺陷 6、以下有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审计习题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 1、审计重要性指得就是重要得账户余额。( ) 2、理解与运用“重要性”需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得视角去判断。( ) 3、审计重要性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得规模有关一个因素。( ) 4、如果财务报表中得某项错报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得经济决 策,则该项错报就就是重大得。 5、审计重要性就是客观存在得,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6、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没有错报。( ) 7、审计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初步确定后,就不应再变动,以保证审计工作得稳定。( ) 8、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收集得审计证据数量就是呈同向变动得。( ) 9、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之与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到可 接受得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 )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解与运用重要性要站在( )得视角去判断。 A、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B、财务报表使用者 C、注册会计师 D、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 2、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 )两个层次得重要性。 A、总账层次与明细账层次 B、资产负债表层次与利润表层次 C、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D、记账凭证层次与原始凭证层次 3、( )就是指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审计意见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检查风险 D、审计重要性 4、不同得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同一时期得重要性水平时,得出得结果 可能不同。这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运用( )。 A、分析程序 B、职业判断 C、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 D、独立性 5、在特定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得关系就是( )。 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 C、有时同向变动,有时反向变动 D、没有确切得关系 6、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得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之间( )。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 )关系。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8、在审计风险要素中,( )就是客观存在得,注册会计师无能为力。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9、( )就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10、( )就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确定审计程序得性质、时间与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 A、审计风险 B、独立性 C、重要性 D、绝对保证 2、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从错报得( )两个方面考虑。

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及答案

《审计案例分析》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时,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并将审计程序的执行主要安排在期中进行,表明注册会计师(? )。 A.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B.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C.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D.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2.在审计过程中利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某项认定的检查风险时,所使用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人员的()。 A.初步评估水平 B.再次评估水平 C.计划估计水平 D.实际水平 3.对于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和审计证据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反向关系 B.重大错报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正向关系 C.控制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正向关系 D.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正向关系 4. 在会计表审计中,分析性复核在()阶段可由注册会计师自行决定是否使用。 A.审计计划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测试 D.审计报告 5.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资产负债表的错漏报汇总数为10万元时是重要的,损益表的错漏报汇总数为20万元是重要的,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重要性水平应定为()万元。 A.10 B.20 C.15 D.30 6.注册会计师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同时被审计单位并没有编制完年度会计报表,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帮助其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确定的是()。 A.计划实施实质性测试时确定的预期样本量 B.被审计单位的中期会计报表 C.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D.与管理当局的沟通函 7.关于审计风险及其各要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审计风险是预先设定的 B.重大错报风险是了解得出的 C.控制风险是控制测试后评价得出的 D.检查风险是实质性测试后评价得出的 8.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A.呈同向变动关系 B.呈反向变动关系 C.呈比例变动关系

审计重要性标准

重要性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一、概念解释 “重要性”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用到的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各有各的看法,运用各自的判断,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 (1)你的月工资短缺到什么地步,你才会询问人事部门? -1元 -10元 -100元 -视差额是否多于或少于月工资数额 (2)在超市购物后,你到收银处付款并找回零钱。钱少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会回头再找收银处? -1毛 -1元 -10元 -50元 -视消费额的多少 你可以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提出这些问题。你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 但是,当我们说到“重要性”时,有时候数值本身的大小并不重要。比如,我们为奥运会建造一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的长度短了10厘米,是否事关重大? 回答是肯定的。 同样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会运用重要性的概念。就是报表数额出入达到何种地步才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报表使用人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的使用者,重要性水平也是不同的。而对于我们会计师来说,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所以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将某个数字放到一套报表中作参照,看看我们找出来的未调整的错误是否超出或者是否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不能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 二、重要性水平的三个层次 在我们的审计方法中,我们按三个等级来看重要性问题: 重要性水平(PM)――对财务报表整体而言 可容忍错误(TE)――对帐户余额而言 名义数额(SAD)――对每笔交易而言

这是审计方法中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判断的其中一个领域。设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1、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2、客户的固定风险 3、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 4、以往审计的情况 可容忍错误用于帐户余额。可容忍错误一般为重要性水平的50%,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客户的评估提高或降低百分比。简单概况其产生的效果是:我们所设定的百分率越高,则导致误报和漏报的机率就越小,相应地,我们的测试范围也就越小。 而当我们考察每一笔交易时,我们必须设定一个较小的数额。这个数额(SAD)也是一种针对单笔交易的判断性数额,一般为TE的10%。任何高于该数的错误应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在国内,以下项目是没有重要性可言的,即:该余额必须完全正确。 ●合营企业付给合营单位的股利(如:按合营合同平均分配条件,在已审财务报表之中的 股利应完全分配给合营双方,以避免得失任何一方。) ●任何与税务有关的预提(税务局眼中的重要性可能与我们不一样,任何“不重要”的低估 可能引致严重后果。) ●付给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酬金(缺少此类项目可能引起一些提问。) ●对职工福利、房屋补贴及统筹金的预提是另一类敏感范围。 ●股份公司税后利润计提盈余公积金。 ●注册资本。 三、审计中发现的错误的实务处理 当发现的错误小于SAD,可以忽略,不再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SAD,原则上可以进行审计调整,如果暂不调整则必须汇总到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TE,则应该进行审计调整,若遇客户坚持不愿调整等特殊情况,先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然后视整体审计情况再作考虑; 当错误大于PM,则必须进行审计调整,若不调整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审计完成后必须将审计差异汇总表进行统计汇总,若累计的错误影响接近PM,则必须挑选出相对比较主要的错误予以调整,来释放部分审计风险。因为审计差异汇总表统计的是已发现未调整的错误,我们应该考虑到还存在审计未发现的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审计差异的汇总影响与PM间必须留有余地; 若遇无法调整,而审计差异汇总影响接近或超过PM,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审计》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二章教材习题答案】 2.答: (1)违反职业道德守则。虽然说事务所可以自主商定审计的收费,但是不能因为收费而相应缩小审计范围,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2)违反职业道德守则。事务所要同时为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审计客户提供审计,需要告知客户,并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能执行业务。 (3)违反职业道德守则。根据规定不允许为属于公众利益实体的审计客户提供编制财务报表的服务,起码形式上会对独立行产生影响。(注意和非公众利益实体要求的区别,在对非公众利益实体的审计客户提供这项工作是允许的) (4)违反职业道德守则。根据规定对于属于公众利益实体的审计客户而言,招聘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所处职位能够对客户会计记录或被审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实施重大影响的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提供对可能录用的候选人的证明文件进行核查的服务。(5)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协助制定公司的财务战略,属于承担公司的管理层职责,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第四章教材习题答案】

2答: (1)恰当。 (2)不恰当。询证函应该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不应该交由出纳代为发出。 (3)不恰当。按规定,注册会计师应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向客户寄发询证函。 (4)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该在询证函中指明直接向接受审计业务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回函,不能将询证函直接寄回被审计单位。 (5)恰当。 【第五章教材习题答案】 1.答: (1)B注册会计师降低短期投资项目重要性水平的决策将导致本项目审计风险的提高,因为重要性水平面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变动的关系。按照审计风险的理论,审计风险在数量上等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之积,其中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属于H公司的客观现状,注册会计师的决策并不影响这两种风险,而是通过增大检查风险影响审计风险。(2)针对上述情况,B注册会计师应增加相关的实物证据、外部书面证据的数量,这将导致所耗费的审计时间,体现在审计程序上,B注册会计师应着重增加监盘、函证明两种审计程序的实施范围,具体地说,对于H公司自行保管的有价证券,应实施更为广泛的监盘程序,这将增加实物证据的数量,对由专门的外部机构代管的证券,应增加函证的数量,这将增加外部书面证据的数量。 2.答: (1)不恰当。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较上年度没有重大变化,通常使用替代性基准确定的重要性不宜超过上年度的重要性。 (2)不恰当。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不考虑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3)不恰当。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应当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4)不恰当。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通常不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10%。 (5)不恰当。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要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第六章教材习题答案】 1.答: (1)按照系统抽样的原则,样本抽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1000/20=50。第四个样本编号应为:250 (2)比率=样本审定金额/账面金额,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比率-总体账面金额,所以总体错报=5000×(180/200)-5000=-500(万元)(高估)。

风险评估审计

风险评估: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一、了解主要业务活动→评价控制程序的缺陷→识别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风险评估程序,教材P207-209) (1)编制请购单(仓库或其他部门) 根据请购物资进行授权审批,每张请购单必须经过负预算责任的主管人员签字批准。(请购与审批岗位分离) (2)编制订购单 采购部门对经过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询价后确定最佳供应商,但询价与确定供应商的职能要分离(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岗位分离) (3)验收商品,编制验收单 验收部门先比较所收商品与订购单上的要求是否相符,然后再盘点商品并检查商品有无损坏,验收部门验收后编制一式多联,预先编号的验收单,是支持资产或费用以及与采购有关的负债的“存在或发生” 认定的重要凭证(采购与验收岗位分离) (4)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储存岗位与验收岗位分离) (5)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审批) ①购货发票内容与验收单、订购单一致 ②购货发票计算是否正确进行复核 ③编制有预先编号的付款凭单,并附上订购单、验收单、购货发票。 ④独立检查付款凭单计算的最好的充气娃娃https://www.doczj.com/doc/df155614.html,正确性 ⑤在付款凭单上填入应借记的资产或费用账户名称。 ⑥在凭单上签字批准照此凭单要求付款 (6)确认与记录负债 (7)付款 (8)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 二、审查购货的真实性(教材P210表11-1第四栏,重点掌握) 审查购货的真实性即证明“所记录的购货都确已收到物品或已接受劳务,并符合购货方的最大利益”,其常用实质性测试程序有: 1、复核采购明细账、总账及应付账款明细账,注意是否有大额或不正常的金额。 2、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等原始凭证的是否合理与真实。 3、从原始凭证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4、检查取得的固定资产(实物)(从明细账追查到原始凭证追查到实物,逆查,查购货交易的高估) 三、审查购货的完整性(教材P210表11-1第四栏,重点掌握) 审查购货的完整性即证明“已发出的购货业务已记录”,其常用的实质性测试有: (1)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顺查,查低估) (2)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顺查,查低估) 四、采购与付款不相容岗位(教材P212+P213,重点掌握) 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的以下六项职务必须分离,否则出现舞弊或舞弊之后不能被及时发现: 1、采购业务的请购与请购审批; 2、询价业务与确定供应商; 3、确定供应商与验收; 4、采购合同的订立与执行;

重要性及审计风险

重要性及审计风险. 法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注册会计师未能查明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漏报,也可能不承担法定责

任,这可能是因为()。 A 被审计单位理应对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漏报负责 B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C 基于审计固有的局限性,不能过分苛求注册会计师 D 注册会计师审计属于公允性审计,并不保证查清所有问题 2.注册会计师在对A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按照函证具体准则对有关应收账款进行了函证,并实施了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但是最终仍有应收账款业务中的重大错报未能查出。你认为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属于()。 A 没有过失; B 普通过失; C 重大过失; D 欺诈 二、判断 1、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如工作失误或犯有欺诈行为,应对委托人或依赖已审计会计报表的第三人承担法律责

任。() 2、尽管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仍然有责任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舞弊和对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的重大违反法规行为。() 审计目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实施销货业务的截止测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 A.年底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B.是否存在过多的销货折扣 C.销货业务的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D.销货退回是否已经核准 2.为证实所有销售业务均已记录,注册会计师应选择最有效的具体审计程序是()

A.抽查出库单 B.抽查销售明细账 C.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 D.抽查银行对账单3.有关存货审计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对存货进行监盘是证实存货“完整性”和“权利”认定的重要程序 B.对难以盘点的存货,应根据企业存货收发制度确认存货数量 C.存货计价审计的样本应着重选择余额较小且价格变动不大的存货项目 D.存货截止测试的主要方法是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与验收报告确定每张发票均附有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或入库单).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泄漏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是()。 A、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法院查阅有关审计工作底稿 B、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政府审计部门派出的检查组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C、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检查组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D、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审计其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调阅审计工作底稿 2. 以下属于基本证据的有:()。 A、文件证据; B、口头证据; C、环境证据; D、实物证据 3. 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书面记录,属于()。

《审计学》习题及的答案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的金额和性质。 A.会计报表 B.错报或漏报 C.账户或交易 D.审计收费 2.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 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 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3.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 D.抽样风险 4.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分别为80%和30%,则检查风险为()。 A.20% B.70% C.95% D.80% 5.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 A.详细审计 B.抽样审计 C.实质性测试 D.控制测试 6.下列关于重要性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无论是笔误还是舞弊,金额小于重要性水平时均不重要。 B.恰当运用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及保证审计质量 C.重要性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D.注册会计师应从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7.如果注册会计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或基于不同的观点得到了某企业各个报表在同一时间如下几个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单位:万元),则其最终应取()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水平。 A.0 B.100 C.120 D.200 8.在()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净利润作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A.净利润的接近于零 B.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C.被审计单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D.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小 9.在以下有关评估控制风险的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是基于了解内部控制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 B.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C.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实质性测试范围的大小 D.对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价是基于实质性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所执行的实质性测试是否充分。 1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可接受检查风险的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种水平,除非对固有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就结果为(),否则相应的可接受检查风险为中

审计习题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 1、审计重要性指的是重要的账户余额。() 2、理解和运用“重要性”需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视角去判断。() 3、审计重要性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有关一个因素。() 4、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 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大的。 5、审计重要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6、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没有错报。() 7、审计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初步确定后,就不应再变动,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稳定。() 8、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呈同向变动的。() 9、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到可 接受的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解和运用重要性要站在()的视角去判断。 A、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B、财务报表使用者 C、注册会计师 D、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 2、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A、总账层次和明细账层次 B、资产负债表层次和利润表层次 C、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 D、记账凭证层次和原始凭证层次 3、()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检查风险 D、审计重要性 4、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同一时期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 可能不同。这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运用()。 A、分析程序 B、职业判断 C、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 D、独立性 5、在特定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的关系是()。 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 C、有时同向变动,有时反向变动 D、没有确切的关系 6、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之间()。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关系。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8、在审计风险要素中,()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无能为力。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9、()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10、()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A、审计风险 B、独立性 C、重要性 D、绝对保证 2、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从错报的()两个方面考虑。

《审计学》习题及的答案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审计学》习题及的答案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的金额和性质。 A.会计报表 B.错报或漏报 C.账户或交易 D.审计收费 2.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 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 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3.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 D.抽样风险 4.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分别为80%和30%,则检查风险为()。 A.20% B.70% C.95% D.80% 5.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 A.详细审计 B.抽样审计 C.实质性测试 D.控制测试 6.下列关于重要性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无论是笔误还是舞弊,金额小于重要性水平时均不重要。 B.恰当运用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及保证审计质量 C.重要性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D.注册会计师应从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7.如果注册会计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或基于不同的观点得到了某企业各个报表在同一时间如下几个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单位:万元),则其最终应取()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水平。 A.0 B.100 C.120 D.200 8.在()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净利润作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A.净利润的接近于零 B.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C.被审计单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D.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小 9.在以下有关评估控制风险的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是基于了解内部控制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 B.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C.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实质性测试范围的大小 D.对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价是基于实质性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所执行的实质性测试是否充分。 1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可接受检查风险的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种水平,除非对固有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就结果为(),否则相应的可接受检查风险为中

认定、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

认定、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2” ,错误的划“ X ”) 1.审计计划制定后, 审计人员不得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2.审计人员可以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协调,共同编制审计 计划。 ( ) 3.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 4.一般来说, 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5.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 ( ) 6.对于出现错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 省审计成本。 ( ) 7.审计人员如果想要使发表的审计意见有 98%的把握, 那么审计风险便为 2%。 8.一般地说,审计具体目标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体目标来确 定的。( ) 9.“发生” 认定所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该包括的项目给遗漏了。 ( 10.“完整性” 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低估有关。 ( 11.“发生”的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低估有关。 ( 14.审计业务约定书双方中,一方是指注册会计师,另一方是指委托单位的法人代表 或授权代 表。 ( ) 15.审计业务约定书一经签署则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它应受经济合同法的规范。 16.如果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期末余额一样, 在初步评价的重要性水平分配给各账户时, 最理想的分配是这两个账户分得同样多的重要性水平或称具有一样的可容忍误差。 ( ) 17.应先计算整个企业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在企业每个部门之间分摊。 18.如果集团公司内部的公司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必须为每个独立公司的财务报表确 定一个重要性水平。 ( ) 12.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列入“流动负 债” 价和分摊”的认定。 ( ) 13.如果被审计单位在账簿中登记了未发生的经济业务, () ,则违反了“计 则其违反了 完整性” 认定。

审计过程与计划的重要性及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过程与审计打算、重要性及审计风险 一、大纲 (一)审计打算 (二)审计重要性 (三)审计风险 (四)初步审计策略 二、本章重点、难点 (一)审计打算 1.审计打算的含义 (1)定义 审计打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打算。 (2)对审计打算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3)审计打算的作用:据以收集证据、提高效率和质量、幸免误解。 2.审计打算的编制与审核

(1)审计打算的内容 ①总体审计打算 总体审计打算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同意审计托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差不多工作内容的综合打算。 总体审计打算的差不多内容包括: A 被审计单位的差不多情况; B 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C 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D 审计工作进度及时刻、费用预算; E 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F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G 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H 其他有关内容。 ②具体审计打算。 具体审计打算是依据总体审计打算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打算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刻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讲明。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 具体审计打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审计目标; B 审计步骤; C 执行人及执行时刻; D 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E 其他有关内容。 (2)审计打算的编制 ①编制人:审计项目负责人 ②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不得随意缩短或省略审计程序来适应时刻的预算。 ③独立编制审计打算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能够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总体审计打算的要点和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相协调,但独立编制审计打算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审计打算的审核 ①总体审计打算的审核事项 A 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 B 时刻预确实是否合理; C 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是否恰当;

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简单地说,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因此,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 3、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 4、水平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在其中一者既定的情况下,其余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注意这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

论审计的重要性

目录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1)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意义及原则特征 (1) 1.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1) 2.审计重要性的意义 (2) 3.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 (2) 4.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的特征 (2) 二、审计重要性的应用与规范 (3) (一)一般应用原则 (3)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应用专业判断 (3)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重要性原则应用 (3) 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应用重要性原则 (4) 4.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 (4) (二)具体规范要求 (4) 1.审计重要性的金额与性质要求 (4) 2.审计重要性的两个层次要求 (5) 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5) 三、判断审计重要性方法 (6) (一)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6) (二)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7)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意义及原则特征 1.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可见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和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判断一次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若它是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该项业务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考虑 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它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等。他们需要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各种判断与决策。这里会计报表使用者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行为者。 (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金额对某一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但对另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说可能是不重要的,同时,对某一特定企业,重要性也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计划对重要性进行评估,确定其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