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球之谜1

月球之谜1

月球之谜1
月球之谜1

月球之谜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作业:(二选一)

1、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象,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和下面提供的参考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

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收集了月亮诗句,登月图片和资料,及月球其他相关知识,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迅速接受许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师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展开交流与对话。

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谜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和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

4、

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四、高智慧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教后反思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月球之谜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1、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记录片。

2、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图片、传说、故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二、激发想象,练习说话(遐想引入第1段)。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配乐欣赏图片)

2、不光是你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这颗神秘的星球都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人们会遐想些什么呢?和我们想的一样吗?齐读第一段。

三、,感受奇异,指导朗读。(学习第2段)

1、引入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正是有了

这些美好的遐想,人类才会不断去探索。1969年7月20日这一天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座“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视频录像)

2、看后说说自己的感想。(结合资料袋说说自己的所知的内容)

3、引出学习第2段,感受景色奇异。

(1)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请大家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哪个地方在介绍?

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抽读)你具体地说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2)刚才你汇报的时候说到月球上的景色十分奇异。

(3)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说——你为什么觉得奇异吗?

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4)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说——怎么就觉得奇异了呢?

月球与地球上的景色截然不同,真是奇特呀!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照片)

(6)月球上的景色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给地球上的人吧!(齐读)

四、研读探究,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宇航员们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们把月球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实验又让我们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疑问。

你们想了解科学家做的什么实验吗?

1、自己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1)全班交流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呢?

(2)科学家把尘土带回地球,做了第一个实验,是什么呢?接着科学家又用植物做了什么实验呢?最后科学家又对月球上的岩石作了研究,他们有什么发现呢?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四人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小组汇报。

(1)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尘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细菌一下子都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组内说组内补充还有其它同学想对这个实验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吗?

c、这个实验结果真让人费解呀!你们用朗读来向大家汇报汇报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d、月球上的尘土也可以杀菌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2)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你们感兴趣的实验。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你们做了这个植物的实验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你们能根据你们在这个实验中惊奇的发现,向全世界的人提出一个谜吗?

d、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中还有谜团吗?

e、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个实验吧!

(3)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呀!

a、科学家继续做的什么实验呢?哪个小组来汇报汇报。

b、你们研究了从月球回来的岩石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研究了这块岩石后,你们的疑问是(小组读谜)。

d、还有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吗?我们一起来追问一次吧!(放大)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

1、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还有很多很多的未解之谜。)

2、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月球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3、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月球留给我们这么多未解之谜,才更加激发了人类探索它的欲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五、小结全文,课外延伸

1、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书后面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学习还可以继续下去,课外,你想做些什么?

六、作业:这一段时间,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许多关于月球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办成一张月球之谜的小报。可以自己独立完

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完成。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可以办什么小报呢?(木星之谜、火星之谜、宇宙之谜的小报。)

板书:

22 月球之谜景色奇异

尘土杀菌

实验水藻鲜嫩费解

年龄比地球大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收集了非常内容丰富的资料,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提问,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使学生在交流与扩展时最快速地进入。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3分) 1. (3分)照样子,写一写 月光 (皎洁)的月光 遐想 ________的遐想 努力 ________的努力 景色________的景色 2. (2分)查字典填空。 (1)“奥”的音序是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共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2)“登”的部首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字义有:①(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②刊登或记载。在“登上月球”中“登”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3. (2分)选词填空。 奥秘神秘 对________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________,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4. (3分)按字的结构分类 遐、探、幕、漠、临、悬、菌、曾、秘、努、道、秘 半包围结构:________

上下结构:________ 左右结构:________ 5. (10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熟:①植物果实等完全长成;②熟练;③程度深;④(食物)加热到可食用的程度 Ⅰ睡得很熟________ Ⅱ西瓜熟了________ Ⅲ熟能生巧________ Ⅳ熟食________ 尽:①达到极端;②用力完成;③完;④全;⑤全部用出;⑥所有的 Ⅰ想尽办法________ Ⅱ尽人皆知________ Ⅲ尽职________ Ⅳ尽头________ Ⅴ尽心尽力________ Ⅵ尽是杂事________ 6.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纷________ 撒________ 项________ 植________ 遐________份________ 散________ 顶________ 值________ 假________ 7.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夜空 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遐想 ________的努力 ________的景色 ________的阳光 8. (8分)连一连,读一读。 搭________ 橹披着________ 小鱼 摇________ 船衔着________ 裙子 捕________ 嘴背着________ 书包 张________ 鱼提着________ 蓑衣

月球之谜公开课教案

月球之谜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2.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解决月球的已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一课时 课前放《水调歌头》 师:今天能来给我们301班的同学上课,王老师非常开心,一进教室,老师就注意到你们的眼睛,里面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所以,老师决定和大家做个小游戏,看看你们到底是不是聪明的小朋友。行吗? 生:行! 师:那现在,老师说一个句子,只说一遍,看看你们能不能记住。 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山高。 师: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师:看来同学们的记忆力真的很了不起,现在,准备上课吧! 一、说遐想,导课题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课前我们说的这些诗句中,都带有一个什么字? 生:月。 (出示明月图片) 师:是呀,同学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出示:22.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谜”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出示:) 1.单指谜语。 2.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师:在题目中,“谜”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解释。 师:是呀,这篇课文说的就是月球上没有弄明白的问题。 二、遐想引入第1段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就曾问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 习-22月球之谜(1)附答案 阅读平台:读短文,回答问题. 比萨斜塔 如果告诉你,世界上有座因为倾斜而闻名的塔,你相信吗?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就因为塔身向南倾斜,被称为比萨斜塔。斜塔平面为圆形,直径16米,高54.6米,共8层。全塔除柱子用花岗石外,表面全部饰以白色大理石。最下层是石墙,用浮雕装饰,顶层向内收缩,挂着7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钟。从下到上,有294级螺旋式阶梯.登上去可以眺望全城景色。 斜塔1174年开始动工,建到第三层时发现地基沉降不匀,塔身倾斜,停工94年后又继续施工,到1356年才完工,这时的塔顶偏离了中心2.1米。现在倾斜更严重了,已达到4.3米。意大利政府向全世界征集纠偏方案,一下子收到了900多个.传说当年伽利略曾在塔上做过自由落体的试验,因此许多人又把它看成伽利略的纪念碑. 阅读提示: 比萨斜塔是很有名的一个建筑,因为它斜而不倒,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这里做过自由落体试验。也许你并不了解伽利略,也许你不太明白自由落体这个试验,但是你一定会感觉到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家的敬爱. 1.我会州“√”找正确的读音。 倾斜(qīng qíng) 纠正(jiù jiū) 花岗(gāng gǎng)石眺望(tào tiào) 2。对号入座。 急集积 (1)政府向世界征()纠偏方案 检验俭 (2)伽利略曾经做过自由落体试( ) 佛沸拂 (3)风吹( )着柳树 3.我会组词。 纪( ) 塔( ) 记( ) 搭() 斜( ) 柱() 抖()拄()

4。考考你。 (1)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为什么叫比萨斜塔? (2)你了解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吗? (3)比萨斜塔倾斜严重,你能设计个纠偏方案吗?答案: 1. 倾斜(qīng)纠正(jiū) 花岗(gǎng)石眺望(tiào) 2。 (1)政府向世界征(集)纠偏方案 (2)伽利略曾经做过自由落体试(验) (3)风吹(拂)着柳树 3。我会组词。 纪(纪律 ) 塔( 高塔) 记(记住 ) 搭(搭线 ) 斜(倾斜)柱(柱子) 抖(抖动 ) 拄(拄着) 4。略.

小学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及教案 【课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 2.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问: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小组讨论,写在纸条上) 4.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 三、分段指导,朗读感悟。(1——2) 1.师:读的多好呀,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的遐想,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件出示:圆月图片)朗读,评价。 3.理解:遐想。 4.师:是啊,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梦想。 (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说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说说月球的景象。(课件:句子)(竞赛朗读)

2021年优秀青年教师事迹材料精选三篇

优秀青年教师事迹材料精选三篇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老师哺育了祖国的花朵,传授给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下面是三篇优秀青年教师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王静雯, ___党员,xx年特岗教师,自在赵庄初中任教以来,勇于探索实践,有担当,有大局意识。根据工作需要,哪里有重担,就挑哪里,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作为青年教师的她,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王静雯到赵庄初中以来,一直担任历史课程,最多的时候一人担任了八年级6个班的历史课程并为每个同学建立学习档案,张贴在教室门口最醒目的位置以示提醒。教室里、校园里、住室门口随处可见静雯老师追着学生要“背诵账”的身影。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学校的多次表彰。 王静雯家住在平顶山,距离学校路途较远,为了按时到校给学生上课,有时要在周日就提前赶到学校。没有直达学校的车,静雯老师就先坐平顶山到宝丰的大巴,再坐宝丰到赵庄的班车,遇上赵庄___堵车,静雯老师还需要带着行李步行到学校。到校后,一周吃住在校,一心扑在教学上。

XX年秋期,由于王静雯身体不便,她的父亲退休后就来到学校照顾她的起居生活。当王静雯的父亲知道学校教师紧缺时,向学校主动请缨,一边照顾自己的 ___,一边为学校分担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疫情期间,身怀六甲的王静雯,仍然不甘 ___,圆满完成了九年级的线上教学任务。返校复学后,依然按时到校,坚守在教学一线。这届九年级学生是王静雯从七年级一路带来的,有着深厚的师生感情。王静雯向学校表示,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坚守到临产期,争取把这届学生送进中招考场。 王静雯扎根农村,在教育这方园地里精耕细作,用耐心播下种子,用细心浇灌成长,用爱心培育花开。 张举鹏,宝丰一高教师,现任高三3(17)班班主任,同时担任三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他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有大局意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充满爱心。 自xx年到宝丰一高任教以来,他不断挑战自我,认认真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方面,他爱生如子,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要求学生做自我未来规划。他很细心,善于观察,为每个学生送去温暖和关心。班里有个学生,父母

人教版三年级电子课本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二课月球之谜]

人教版三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 二课月球之谜]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有趣文章。小编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月球之谜》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二课《月球之谜》课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多次发射宇宙飞船,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带回来化验,还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探险。可是,月球上仍有许多谜,至今还未解开。

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1公里。科学家们用来发射飞船的三级运载火箭,有110米高,起飞时的重量是3200吨。这样重的东西,飞向那么遥远的地方,多不简单啊!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更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 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 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月球之谜》教案

22 月球之谜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和新词。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月球之谜,合作、探究月球之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中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赌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选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的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提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采用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和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1)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在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2)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深究同回。 1.对某一未解之过感兴趣的学生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根据教师提供脉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资料袋”。 (1)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出”说。 (2)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的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3)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测试-22 月球之谜

22 月球之谜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1降lí的老将军总是n 力dēn 2.我ɡūrèà 1.“奥”的音序是( ),部首是( ),共( )画。组词:( )、( )。 2.“登”的部首是( ),音节是( )。字义有:①(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②刊登或记载。在“登上月球”中“登”应取第( )种解释。 三、选字组词。 [幕墓慕] ( )穴开( ) 敬( ) ( )布羡( ) ( )地 [努怒] 发( ) ( )力愤( ) 四、照样子,写一写。 月光 (皎洁)的月光遐想 ( )的遐想 努力 ( )的努力景色 ( )的景色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 费解——( ) 六、圈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水澡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 2.科学家姑计月球的年令已有46亿年。( )( ) 3.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迷,还有很多。( ) 七、选词填空。 奥秘神秘 1.对( )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2.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 ),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遐想幻想 3.人类早就( )着飞向太空,登上月球,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现实。 4.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 )。 句子模块 八、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科学家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给句子加标点,并试着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2.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十、判断对错。 1.地球上重6公斤的东西,到月球上就只有1公斤了。( ) 2.水藻放在月球的尘土中,马上就枯萎了。( ) 3.“月球是从哪儿来的”这个谜已经解开了。( ) 读写模块 十一、课外阅读。 无数颗星星在宇宙中运行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它们在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炙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中吐出来,射向广袤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3000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到它们的表面也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1.下列句子使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是( ) A.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3000摄氏度。 B.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恒星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球之谜》教案

22月球之谜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和新词。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月球之谜,合作、探究月球之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中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赌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选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的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提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采用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和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1)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在月球尘土里 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2)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 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深究同回。 1.对某一未解之过感兴趣的学生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根据教师提供脉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资料袋”。 (1)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出”说。 (2)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的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3)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

月球之谜评课

篇一:《《月球之谜》评课稿》 月球之谜》评课稿 《月球之谜》评课稿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122 听了我校朱老师的《月球之谜》,我深有感触。朱老师能把一篇科普文上得如此富有语文味, 如此入情入境,真是佩服。现我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体会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效达成目标。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朱老师在课堂上通 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

兴趣。 如教学本课第一句时,课件出示一轮明月挂在高空,还播放音乐,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 遐想。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加上老师优美抒情的引导语,让学生说说眼前有怎样的画面, 既达成积累语言的目的,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遐想”这个词。同时也给这堂课增加了浓浓的 文学味。这样的指导朗读,学生是读得一个比一个动情,一个比一个精彩,完全与情境融合 在一起,被带入了一个神秘充满美丽的月球世界。又如在理解词义的时候,朱老师恰当地 运用多媒体,帮助孩子们理解了词义难点。如对“水藻”、“环行山”的理解,朱老师也是 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的。我觉得本节课多媒体的运用是适时的、

适度的,真正起 到了辅助的作用。 体会之二重视朗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评价及时又丰富。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朱老师对朗读的指导非常到位 ,评价富有激励性,特别是文中疑问句的指导尤为精彩。如何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呢?朱老师 没有直接说怎样读出疑问的语气,也没有自己范读。而是以巧妙的评价语来进行引导。朱老 师的评价是“你告诉我声音要往上扬。”,“你歪着小脑袋,头脑里还充满了好奇呢”,“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知道该怎么读了。”然后师范读,学生再次读。朱老师就靠几句恰当而 美妙的评价语教会了学生读好三个问句。朱老师的评价语非常恰当、自然,

关于XXX教师承担公开课

关于XXX教师承担公开课(示范课)的证明材料 我校XXX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具体情况如下: 1、2001年5月18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效果优良。 2、2001年10月24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效果优 良。 3、2002年4月20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数学《约分》,效果优良。 4、2002年11月28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数学《解决问题》,效果优良。 5、2003年5月24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效果优良。 6、2003年10月19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六年级的数学《体积与容积的意义》,效果 优良。 7、2004年4月16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六年级的数学《圆柱表面积》,效果优良。 8、2004年12月6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数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效果优良。 9、2005年4月26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数学《圆柱体的体积》,效果优良.。 10、2005年10月21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三年级的语文《卧薪尝胆》,效果优良。 11、2006年4月21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三年级的语文《月球之谜》,效果优良。 12、2006年11月16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四年级的语文《颐和园》,效果优良。 13、2007年5月23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四年级的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效果 优良。 14、2007年10月28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效果 优良。 15、2008年5月23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五年级的语文《草船借箭》,效果优良。 16、2008年10月13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学前班的语言《学说反义词》,效果优良。 17、2009年4月27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一年级的数学《图形的拼组》,效果优良。 18、2009年月11月14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一年级的数学《认识钟表》,效果优良。 19、2010年月5月26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二年级的数学《找规律》,效果优良。 20、2010年月10月16日在本校上公开课,课题是六年级的语文《轮椅上的霍金》,效果优 良。 特此证明 2010年月10月20日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育信息化环境中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 月球之谜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 4、 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

《22月球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马停停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会写“奥”,正确读“遐想、悬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月球,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 3、对说明方法有初步的认知。(微视频) 4、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神秘与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月球有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神秘与魅力;认识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始检测,小组展示。 1、认读词语。 (1)主持人指一组读词语。生生评价 (2)主持人指另一组读。 (3)全班齐读。 2、听写词语。 (1)小主持人听写。(2)小组检查,汇报。(3)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奥秘。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汇报,文章主要内容?(板书:景色未解之谜) 二、品味语言,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一)月球引发的遐想——相机出示第一段“遐想”部分。 1、师点拨理解“遐想”: 什么是“遐想”?那么美好的遐想就是美好的想象。大家看着这么美丽的月色。你想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 (二)认识月球的样子——相机出示第二段。 (出示):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1、师点拨理解“奇异”,引导学生说心中的感受。 2、对比朗读。出示1、2段。男女生对比读。 (三)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 1、小组汇报,作者讲述了哪几个未解之谜? 梳理板书:杀菌?植物生长?年龄? 2、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谜,大家讨论一下什么地方令人费解?观看微视频,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给我们的?”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A、杀菌部分: 点拨理解“一下子”:(课件出示两个句子: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细菌都死了。)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感受“一下子” B、植物生长部分: 体会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发现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C、年龄之谜: 出示: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1)数字的用处——数字讲究精确。列数字是一个好的说明方法。 (2)体会“估计”的科学性——不精确但是更加真实,真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 三、梳理困惑,拓展延伸。 1、理解“……”单独成段的涵义。 2、生补充月球的未解之谜。 3、三个谜只是作者举了三个例子。板书:举例子。 4、语言可以省略,但是探索的过程不能省略。课下大家继续搜集一些关于月球探索的小故事。探索无止境,祝大家收获更多!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月球之谜》,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个星球,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是的,它就是月亮。那么你们从小到大,望着月亮有什么想法呢? 师:月亮能不能吃? 哦,好奇特的想法。 师:你想到了月亮上美丽的嫦娥和玉兔是吗? 想象力可真丰富! 师:是呀,夜幕降临,多么幽静呀! 月亮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谜。这节课,咱们来学《月球之谜》。

二、初读,感知“谜”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词语都会读了没有,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师:“令人费解”,这个词你明白吗? 师:对,是很难让人理解。“解”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费”是费劲,“解”是理解。对,你看,咱们班孩子学词语的方法特别好,抓住每个字的意思就能明白。 师:再看看这些词语,哪个词语最让人感到费解? 师:“奥秘”令人费解,我也觉得。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懂的可以查一下字典。 师:好,“奥秘”就是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古往今来”,“古”就是? 师:古往今来就是从古代到现在。刚才他说“奥秘”,是一般的秘密吗? 师:是很神秘的,对吧? 那我们来看“奥”字,它里面藏

着一个秘密。我们来看老师的手,刚才第三笔是什么? 师:对,要注意是横折没有钩,里面是一个——— 师:对,里面是一个“米”,底下是个“大”,这一横要长。这里还有一个词,它的意思并不令人费解,但是有一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我们来看“夜幕降临”。 师:这个“临”字在古代是说一个人,站在那里,低着头,眼睛往下看。你看,就像我这样,看到什么呢?下面这个东西里面是一竖。这个词语中“临”是不是往下看的意思呢? 我们来看看字典中的解释,同学们查一下字典。 师:应该是哪一种解释? 是的,是“到来”,那“夜幕降临”的意思就是——— 师:你看,咱们抓住一个字就把词语理解了。现在,让我们马上默读课文,去看看月球有哪些谜,用横线画出来,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他找到了三个问题。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它跟地球一样吗? 他画出来了,你10们也画出来了吗?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整理的《月球之谜》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理念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同学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打开同学的思路,自主学习。语文教学要充沛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培养同学独立考虑、勇于探索的精神,同学只有兴趣盎然,才干在学习中迸发出发明的火花。公开课教案必需依样画葫芦,以问题为载体,以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让同学自已去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充沛表达自已的观点,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由同学的学习行为生成的特点,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自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同学探索的愿望。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规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同学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2、同学准备: 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上课语: 小语文,语文课,大家一起来上课。 语文课,小语文,快乐语文随同俺。

《月球之谜》课件

《月球之谜》课件 《月球之谜》课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妙、曾经、奥妙、努力、神秘、探索”等词语。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月球的奥妙,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了解课文在介绍月球时所用的方法。 4、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5、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源交流、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收集月亮的资料和诗句 教学过程:

一、猜谜:从儿童的情趣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神秘的客人,想见见他吗? 可先得猜几个谜,猜得出,这位客人才会出来。有没有信心! 2、通过猜谜,请出月亮。同学们真聪明,这位神秘的客人也在夸咱们班的同学呢!他就是…… 3、(在《月光曲》中,师缓缓轻述)月亮自古以来就与我们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受到了诗人的钟爱。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名句,那在你的脑海里,又浮现了哪些有关月亮的优美词语或句子。(学生自由畅谈。) 这是学习伙伴收集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我们来欣赏一下。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4、质疑:月亮在天文学上称为月球。为什么同一颗月球,在人们的眼中却是如此的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月球的奥秘,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吧! 二、遐想,从诗意的世界中走出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去探索月球的奥秘呢?

月球之谜读后感范文

月球之谜读后感范文 月球之谜读后感(精选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精心的月球之谜读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球之谜》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月球的一些谜题,写了四个部分,一,关于月球的遐想,人们曾经想象月球上会有什么东西,月球从哪来,等等,对一些问题展开遐想;二,月球的表面,当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发现了表面并不美丽;三,关于月球上的实验,人们用月球上的尘土做了许多实验,发现了月球和地球的许多不同之处;四,月球之谜,从月球上带来的石头比地球上的年龄大的多,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有许多谜题还没有解开,人类还将继续探索。 读了这篇文章,我希望科学家能早日解开这些难题,我也知道一点关于月球的知识,在月球上,因为没有地心引力的关系,所以,一上月球就会失重,将物品放在月球上会轻许多,水不会往下流,人在月球上轻轻一跳能达到两三米,使劲一跳能跳六七米呢,目

前,人可能会一到月球就会长高许多,我希望科学家能发现许多关于月球的知识,让我也更多地了解月球。 今天读了《月球之谜》以后,我对神秘的太空充满了好奇,脑海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遐想。这几天,夜幕降临以后,我时常会趴在窗口,仰着头,看夜空。 看,天空像大海,月儿像一条小舟,正在慢慢慢慢的行驶,直到清晨才无影无踪。瞧呀,月儿妹妹多害羞啊,用蓝色的头巾遮去了一大半的脸庞,犹如开放在碧蓝的夜空中的`一片菊花瓣。真的难以想象这月球实际上空无一人,而是一片荒漠。 看着这浩瀚幽蓝的夜幕上,一颗颗星斗,忽明忽暗,像一颗颗宝石,像一粒粒珍珠,密布着,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眨着闪闪发亮的眼睛,用好奇的目光扫视着大地。我真想飞上夜空,和这些闪闪发光的小星星一起游戏。想象着自己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倏地划过夜空,曳着一条灿亮又柔和的弧线,斜斜地切开深沉的夜色,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也许真的会有这样一天,我乘着宇宙飞船,踏上月球这片神秘的土地,亲手排下月球的照片,把它们印在孩子们的语文书上,让他们和我一起感受这夜空之美。

22 月球之谜

22月球之谜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a mùjiànɡ lín xuán ɡuà tàn suǒào mì()()()()() c?nɡ jīnɡ nǔ lì dēnɡ shànɡ ran h? yí dàn ()()()()() ɡū jì nián línɡ sh?n mì fai jiě huānɡ m?()()()()() 二、请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其一造句。 1.费解:2.皎洁: 3.遐想:4.奥秘: 造句: 三、填空。 一()明月一()荒漠一()谜 一()实验一()研究结果一()岩石 ()的月球()的天空()的月光()的荒漠()的景色()的努力()的阳光()的遐想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黑沉沉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探究题)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没有一个文字,而只是一个省略号,我想这里的省略号用得很妙。

2.(阅读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软流圈和月球核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上月幔、中月幔和月震带。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密度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一万亿分之一。没有火山活动,也没有生命,是一个平静的世界。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较大的月海有10个:位于东部的是风暴洋、雨海、云海、湿海和汽海,位于西部的是危海、澄海、静海、丰富海和酒海。这些月海都为月球内部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填充,某些盆地中的环形山也被喷发的熔岩所覆盖,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 月球上的陨击坑通常又称为“环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许多大型环形山都具有向四周延伸的辐射状条纹,并由较高反射率的物质所组成,形成波状起伏的地形,向外延伸可达数百公里。月球上大型环形山多以古代和近代天文学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开普勒、埃拉托塞尼、托勒密、第谷等。由于月球表面之上缺乏大气圈和水圈,所以月球早期的熔岩喷发和陨星撞击形成的月球表面形态特征能够得到长期的保存。自1969年以来,宇航员已从月球表面取回数百公斤的月岩样品,经过对这些月岩样品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月岩曾熔化过,月球表层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月球的年龄至少已有46亿年。 (1) 月球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较大的月海有哪几个? (3) 月球上大型环形山多以古代和近代天文学者的名字命名,如: (4) 如果你是一位宇航员,你想登上月球去看看吗?为什么?

科普知识反思之月球之谜

科普知识反思之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我把第一课时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综观整节课,并综合各位评课老师的意见,觉得以下几个地方比较有特色。 一、定位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这篇课文虽然散发着科普知识的光芒,但其文字优美,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语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本的三维目标定位为:1、认知目标会认悬皎遐壤藻等几个生字,会写幕、临、奥、撒等字。了解遐想、奥秘、令人费解等词的意思。2、技能目标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3、情感目标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通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 三、体现学科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教学,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前,小柯曾向我建议,上公开课不宜上这类的文章,教学的侧重点很难把握。千万小心别把科普类的文章上成科学课。我谨记谏言,多次重复地阅读教材,翻阅教参,在设计教案时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