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县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研

某县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研

某县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研
某县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研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建设的背景

XXX2010年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拟在XXX实施。XXX位于XXX东郊XXX东南,是一个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收入相对较高的乡镇。XXX内有湘桂铁路支线,桂磨一级公路旅游专线由XXX区直通XXX磨盘山,交通非常便利。耕作区土地平坦连片,是XXX主要产粮区之一。区域内有水稻,蔬菜,柑桔、梨、提子、草莓名优水果等支柱产业,是灵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XXX降雨量分布不均,丰枯水量变化大,加上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灌溉功能大大降低,农田灌溉面积逐年下降,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加大XXX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XXX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通过近几年来,灵川部分乡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XXX的农民看到了实惠,农民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成为XXX农民的迫切需求,这就更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1.2项目建设范围、目标与工期

1.2.1项目建设范围及目标

该项目拟定在XXX的高桥、上桥、南积共3个村委实施,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1万亩。达到土地改良、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相对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1.2.2建设时间

2010年开始实施,建设期一年。

1.3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60万元。资金筹措:中央财政无偿资金8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无偿资金320万元,县财政配套无偿资金8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现金和实物折资1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44万元)。

1.4主要经济指标

新增粮食总产12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402.5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218.9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1.5项目管护

项目在XXX项目区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由XXX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建成后由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1.6可行性研究的编制依据

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的通知”;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相关政策要求,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并经市农发办审定的拟建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项目区所在乡镇概况

2.1.1自然状况

XXXXXX地处XXX东郊XXX东南,位于东经1102230〞~11031 52〞,北纬250733〞~252200〞之间,与XXX雁山区草坪乡、XXX潮田、灵田等地毗邻。距XXX中心15公里,距XXX城30公里,境内有湘桂铁路支线,桂磨一级公路旅游专线由XXX区直通XXX磨盘山,交通十分便利、发达。XXX以丘陵为主,地势较平缓,海拨在150~650米间,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2℃,昼夜温差为10℃左右,无霜期338天,年均降雨量1598mm,但年内分布不均,丰枯水量变化大,4~7月降雨量之和占全年降雨量的60~64%,暴雨集中。9月~次年2月降雨量之和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1~25%。因此,先涝后旱,旱涝交错出现的情况常见。年日照2157小时,热量丰富,有效积温高,无霜期长,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XXX土地总面积193.78平方公里,境内四周低山盘绕,中部台地和平原面积占33.6%,有耕地面积4.821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556万亩,旱地面积0.9662万亩。耕作区地势平坦、耕地连片、土壤熟化程度、平整程度高,耕作方便,适种性广。

2.1.2社会经济状况

XXX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9个自然村,237个村民小组,农户13119户,总人口55404人,其中:农业人口52044人,劳动力32068个。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万亩(复种),总产量2562.4万公斤,平均亩产346.27公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136万亩(复种),产量2310.4万公斤,平均亩产376.53公斤。人均粮食

产量462.49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复种);蔬菜种植面积4.62万亩(复种),年产量7981.1万公斤,其中以种植芥菜、柳叶菜花、豆角、紫长茄为主;水果种植面积4.8609万亩,产量27639万公斤,以种植柑桔、梨、提子、草莓为主,全镇种植柑桔9077亩、梨6336亩、提子4530亩、草莓1250亩。大圩优越的地理区位,加上农户精心的管护,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技术含量高,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如:大圩2003年开始宣传发动群众种植提子,至2009年种植面积发展到4530亩,由于全部采用避雨栽培模式和专用果袋套袋技术,产品无公害、色泽艳丽,肉质脆甜,2009年提子价格达10-20元/公斤,全年产量2350吨,产值达2467万元,成为XXX乃至广西提子高标准栽培基地之一,受到农业部、自治区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全年出栏牲猪2.9256万头,鸡、鸭等家禽出栏25.4万羽,完成猪品改740头,牛品改282头;还出产松脂等农林产品。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1.85亿元(90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4939元。XXX是XXX城乡经济发展迅速的乡镇,是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农技网络完备,科技服务管理机构健全,并有各类技术人员80人,2009年发展培训了新型技术农民320人,这是实施土地治理项目的技术保证。

2.1.3基础设施

XXX内有西马九牛岭、涧沙木桶井、角岭头、南积水库、南积新塘口、高桥泥蛇出洞、秦岸大埠水库等小(二)型水库9座,水库总库容556.5万立方米;河流有牛河、马河、潮田河流灌全境,美丽

的漓江穿腹而过(大圩段流程为13公里),并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各类渠道总长156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7万亩,引用流量8.9m3/s。水源有保障。境内有10千伏变电站1座,小型水电站1座,电力充沛。拥有各类拖拉机4916台。机动脱粒机3402台(套)。农用排、灌动力机4210台:其中:抽水机3502台,电动机708台。碾米机208台(套)。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XXX项目区位于XXX北面,辖高桥、上桥、南积三个村委31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949人,其中农业人口10949人,农业劳动力6992个,项目区内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水田0.86万亩,旱地面积0.17万亩。项目区耕地面积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大(圩)--灵(田)公路穿过项目区,交通便利。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2009年发展种植蔬菜达9330亩,产量15499吨,其中茄子、豆角等蔬菜销售到深圳、香港;葱花销售到湖南、广东省等;项目区灌溉主要由马河供给,水资源较丰富,灌溉有保障。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项目区内的水利设施长年失修,落后、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虽然项目区可利用水源水量较充足,但由于

引水堰坝及引水渠道年久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生产道路建设较少,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产出能力低,亟待改善提高。

3.1.2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备,土壤资源肥力不高、不均,田块较小且不规则,抵卸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难于持续获得稳产、高产。

3.1.3项目区农田机耕道路设施不畅。虽然项目区周边交通方便,项目区内也有几条简易机耕路,是60年代期间形成的,其路基不固、基质不实,而且路基较窄,路面凹凸不平,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战,人为造成耕作零碎、堵塞,不便于农业机械使用,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3.1.4农民经营分散,经营规模小。现有的土地承包机制,使农户分散经营,经营水平较低,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应用,生产发展不平衡,生产管理水平、生产投入不一致。因此,经营体制是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3.1.5项目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差。大部分农民思想陈旧,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慢,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造成农业科技含量低,对农业增收的贡献低。

3.1.6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商品结构没有形成,出现农产品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农民的增收不明

3.1.7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也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以粗放经营为主,经营方式落后,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较突出。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各项农业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项目区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技术、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因此,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持续地发展项目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在项目区内土地相对集中,土层较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利于连片开发。

二是项目所在乡镇的领导非常重视,项目区农民呼声高,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乐于出资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三是县财政重视支持项目建设,能保证资金足额配套。

四是项目区的交通便利,电力能常年保证农灌和综合开发的需

五是项目区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水库、拦河坝常年蓄水,河道地表径流四季不断,农业综合开发用水均有保障。

六是项目区内农业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农机服务网络完善。

七是项目区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发展和参观学习,项目区的农民普遍认识到提高科技含量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的重要性,仅靠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水平经营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XXX2010年度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地点拟定在XXX高桥、上桥、南积3个村委。X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98mm,年蒸发量1390mm。但年内分布不均,4~7月降雨量之和占全年降雨量的59%~63%,暴雨集中;9月~次年2月降雨量之和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1%~25%。因此,先涝后旱(秋旱)、旱涝交替气候常见。各地温差不大,年均气温19.2℃,无霜期338天,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年均风速2.57m/s,马河从项目区间通过。马河流域面积129.18k m2,多年平

均流量3.7m3/s,年径流量1456万m3。项目区内有南积、泥蛇出洞等2座水库,南积水库有效库容23.2万m3,灌溉引水流量0.2m3/s;泥蛇出洞水库有效库容11.4万m3,灌溉引水流量0.2m3/s。有老皮堰、石渠堰等5座堰坝,相连的引水渠5条,共长10km,正常年份的流量0.02~0.5m3/s。此外,项目区内分布有大量小水渠,有26条共长28km,正常年份流量0.01m3/s~0.10m3/s。

4.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供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4.2.1设计依据

本项目设计主要依据《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和《关于下达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新增财政资金指标和编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3年规划及2009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

4.2.2设计标准

根据《关于下达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新增财政资金指标和编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3年规划及2009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规定,水资源不稳定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85%,结合本灌区实际情况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及生态灌溉节水的要求,工程设计保证率取75%。灌溉水利利用系数为0.7。

4.2.3项目区可供水量

经涉项目区调查,主要水利设施32处,总蓄、引、提有效水量为527万m3:

(1)泥蛇出洞、南积等小Ⅱ型水库2处,有效水量102万m3;

(2)老皮堰、石渠堰等5座堰坝,引水量297万m3;

(3)机电灌2处,提水10万m3;

(4)其它水利工程27处,引水120万m3。

4.2.4农田灌溉需水量

XXX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由于项目区工业用水和人畜饮水量较小,主要用水量是农业用水,而农业用水集中在水稻、蔬菜上,其它用水量相对较小。即使项目区进行大面积的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用量也不会超过水稻、蔬菜。项目区以种植双季水稻、蔬菜为主体设计,根据《XXX水利志》得出项目区现状灌溉定额P=75%时为500m3/亩。由此得出设计年农田灌溉总需水量为350万m3。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m3)P%总可供水量总需水量相比余额结论75527350177有节余

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现状供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

经水平衡分析计算后认为:项目区水资源有保证。造成项目区

目前干旱缺水的原因是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较差,水利设施不能发挥最大效益,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只有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把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75%以上,项目区的水资源即完全可满足农作物的需水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第五章规划设计

5.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5.2建设基本原则

5.2.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5.2.2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

5.2.3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

5.2.4坚持综合投入、合力开发的原则。

5.2.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

5.2.6坚持统筹协调、务求实效的原则。

5.3建设规模及标准

XXX2010年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拟定在XXX实施。建设面积1万亩,单位亩投资1360元。

第六章项目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6.1开发任务

XXX2010年XXX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是: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基本任务,突出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实施水利、农业、田间道路和科技四大措施,达到田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6.2建设内容

6.2.1水利措施

6.2.1.1衬砌渠道

衬砌渠道36850m,渠道两侧用水泥砖(浆砌石)砌筑,底板浇

8cm厚的C

15混凝土,主要工程量:水泥砖砌筑13704m3,底板C

15

凝土1960m3。

(1)在高桥村委对东岸横一路、东岸横二路、东岸横三路、东岸纵一路、东岸纵二路、东岸纵三路、东岸纵四路、上黄塘横一路、上黄塘横二路、新村纵一路10条田间道路配套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12160m。渠道两侧用水泥砖(浆砌石)砌筑,底板浇8cm厚

C 15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3038m3,底板C

15

混凝土506m3。(2)在高桥村委对东岸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2000m。渠

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1280

m3,底板C

15

混凝土160m3。

(3)在高桥村委对廖村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1150m。渠

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736

m3,底板C

15

混凝土92m3。

(4)在高桥村委对水源村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1000m。

渠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

640m3,底板C

15

混凝土80m3。

(5)在高桥村委对下黄塘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1500m。

渠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

640m3,底板C

15

混凝土80m3。

(6)在高桥村委对上黄塘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500m。渠

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

320m3,底板C

15

混凝土40m3。

(7)在上桥村委对石渠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2000m。渠

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1280

m3,底板C

15

混凝土160m3。

(8)在上桥村委对常安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2000m。渠

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1280

m3,底板C

混凝土160m3。

15

(9)在上桥村委对沙桥纵一路、常安横一路、常安横二路、常安纵一路、上桥纵一路、上桥纵二路、古满纵一路、古满横一路、大田横一路、大田纵一路、石渠横一路、石渠纵一路12条田间道路配套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12040m。渠道两侧用水泥砖(浆砌石)砌筑,底板浇8cm厚C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2890m3,底板

15

混凝土482m3。

C

15

(10)在南积村委对南积引水渠进行渠道三面光防渗2500m。渠

混凝土,计划水泥砖砌筑1600道两侧用水泥砖砌筑,底板浇8cm厚C

15

混凝土200m3。

m3,底板C

15

6.2.1.2埋设管道

计划埋设管道1000m。

6.2.1.3渠系建筑物

修建桥4座。

6.2.1.4排灌站

修建排灌站1座。

6.2.1.5喷灌

在高桥村委的东岸自然村建设蔬菜节水灌溉生产示范,连片面积100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6.2.1.5.1取水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

○1抽水泵房及灌溉泵房24m2。

②输水管道600m。

③抽水机1台。

④90立方米的蓄水池1个。

⑤3立方米的肥料配液池1个。

6.2.1.5.2配套电力系统

①输电线路总长1000米,需直径25平方毫米铝线三相四线共4000米。

②电线杆20条。

③配件一批。

6.2.1.5.3微喷灌施肥管道

①∮110耐压4㎏PV管2000米。

②∮40耐压4㎏PV管2000米。

③∮25耐压4㎏PE管10万米。

④微喷头80个/亩,100亩共计8000个。

⑤叠片过滤器、砂石过滤器各1台(套)。

⑥电控设备和灌溉程序控制设备各1套。

⑦田间压力平衡开关10个。

⑧排气阀1个。

⑨信号电缆1000米。

⑩三通、弯头、球阀等配件一批。

6.2.2农业措施

6.2.2.1改良土壤

实施面积0.22万亩。

6.2.2.1.1稻草还田生产示范

在XXX上桥村委的上黄塘、下黄塘、常安等自然村建设稻草还

田生产示范,连片面积0.12万亩。

6.2.2.1.2增施有机肥示范

在XXX高桥村委的东岸自然村建设增施有机肥示范,连片面积0.1万亩。

6.2.3科技推广措施

6.2.3.1频振式物理杀虫灯推广示范

在高桥村委的上西岸自然村,建设频振式物理杀虫灯生产示范,连片面积0.04万亩,推广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农药综防技术及相关农业高产栽培技术,提高项目区良种覆盖率。

6.2.3.2蔬菜新品种示范

在高桥村委的上西岸自然村,建设蔬菜新品种示范,连片面积0.04万亩,品种选择大圩紫长茄和夏抗40、夏雪3号、科兴3号等莴苣。在示范区推广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农药综防技术及相关农业高产栽培技术,提高项目区良种覆盖率。

6.2.3.3技术培训

在科技推广项目区对农民开展蔬菜高产载培、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优质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培训1100人次,主要用于农民的伙食费的补助及资料费等。

6.2.4其他工作及措施

6.2.4.1管理费用

主要用于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项目及工程招

投标、资金和项目公示以及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等方面支出。

6.2.4.2工程管护费

主要用于项目工程的日常维修,必要的小型简易管护工具和运行监测设备购置等。

6.2.5田间道路

新建田间道路12700m,其中:干道2970m,支路9730m。采取泥结石路面,路中间土方及砂砾石回填,主要工程量:泥结石路面48000m2,C

20

混凝土路面2800m2,路基回填16766m3。

6.2.5.1干道

新建田间干道2970m,主要工程量:泥结石路面9080m2,C

20

混凝土混凝土路面2800m2,路基回填3920m3。具体明细如下:(1)在高桥村委新建干道东岸纵二路。干道长700m,宽5m,

C 20混凝土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C

20

混凝土路

面2800m2,路基回填924m3。

(2)在上桥村委新建干道常安横一路。干道长101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4040 m2,路基回填1333m3。

(3)在上桥村委新建干道常安横二路。干道长84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3360 m2,路基回填1109m3。

(4)在上桥村委新建干道上桥纵一路。干道长42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680 m2,路基回填554m3。

6.2.5.2支路

新建田间支路9730m,主要工程量:泥结石路面38920m2,路基回填12846m3。具体明细如下:

(1)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东岸横一路。支道长410m,宽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640m2,路基回填541m3。

(2)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东岸横二路。支道长620m,宽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2480m2,路基回填818m3。

(3)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东岸横三路。支道长300m,宽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200m2,路基回填396m3。

(4)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东岸纵一路。支道长1200m,宽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4800m2,路基回填1584m3。

(5)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东岸纵二路。支道长1110m,宽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4440m2,路基回填1465m3。

(6)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东岸纵三路。支道长430m,宽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720m2,路基回填568m3。

(7)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上黄塘横一路。支道长400m,宽3.5 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600m2,路基回填528m3。

(8)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上黄塘横二路。支道长460m,宽3.5

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840m2,路基回填607m3。

(9)在高桥村委新建支道新村纵一路。支道长80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3200m2,路基回填1056m3。

(10)在上桥村委新建支道沙桥纵一路。支道长71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2840m2,路基回填937m3。

(11)在上桥村委新建支道常安纵一路。支道长27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080m2,路基回填356m3。

(12)在上桥村委新建支道上桥纵二路。支道长1160m,宽3.5 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4640m2,路基回填1531m3。

(13)在上桥村委新建支道古满纵一路。支道长50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2000m2,路基回填660m3。

(14)在上桥村委新建支道古满横一路。支道长25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1000m2,路基回填330m3。

(15)在上桥村委新建支道大田横一路。支道长21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840m2,路基回填277m3。

(16)在上桥村委新建支道大田纵一路。支道长250m,宽3.5m,泥结石路面,路中间用土方及砂砾石回填,计划完成泥结石路面

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

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1.1基本概况 *****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西周王朝的的发祥地,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全县辖8镇,169个行政村,总面积706平方公里,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 万人。县内山川塬皆有,物产资源丰富。优质小麦、绿色苹果、辣椒、秦川牛、奶牛、生猪等农产品资源丰富,被国家和陕西省列入粮油主产县、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县、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县。2010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57.35亿元,财税总收入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1.7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80 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2.6万亩,果园面积8.95万亩,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28.98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43 万亩,总产16.69万吨;秋粮37万亩,总产12.29万吨;优质粮食面积达到35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农民人均产粮780公斤。蔬菜总产3.2万吨,果品18.1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21.8亿元。是陕西省的农业生产大县之一。1996年,我县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十六年来,通过农、林、水、科技措施的综合应用,现已改造并建成标准方田34万亩,占全县中低产田面积的65.7%。粮食单产水平和优质粮比率不断提高,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县上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产粮大县、全国首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2010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

县”。 粮食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高度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占有率低,党中央国务院把粮食生产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在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国农办[2009]163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县作为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本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2项目区基本情况 法门镇地处乔山脚下、渭北黄土台塬区,距县城北偏9公里处,镇名以镇区中有法门寺而得名。该镇共有人口6.6万人,耕地92771亩。属冯家山自流灌区,土地平坦,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我县优质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高标准农田实施计划方案

20××年××区×××乡××村×××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 (1) 1.1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及编制过程 (3) 1.3项目区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4) 1.4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 1.5效益 (7)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8) 1.7综合结论 (8)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10) 2.1自然概况 (10) 2.2社会经济状况 (15) 2.3基础设施 (16) 2.4林业现状 (18)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3.1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 第四章水资源及供需平衡 (24) 4.1项目区供水水源概况 (24) 4.2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4) 4.3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25) 第五章建设标准及工程设计 (27) 5.1指导思想 (27) 5.2基本原则 (27) 5.3建设标准 (28) 5.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33)

5.5规划原则及布局 (34) 5.6方案选定 (37) 5.7工程设计 (38) 第六章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 (72) 6.1建设任务 (72) 6.2建设内容 (72) 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74) 7.1编制依据 (74) 7.2资金筹措方案 (77) 7.3群众投工投劳 (77) 第八章项目主要效益分析 (79) 8.1经济效益 (79) 8.2社会效益 (81) 8.3生态效益 (81)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分析 (83) 9.1环境现状分析 (83) 9.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83) 9.3对策及措施 (84) 第十章组织实施和运行保障 (85) 10.1组织管理 (85) 10.2实施管理 (85) 10.3运行管理与维护 (86) 第十一章附件 (89) 11.1附表: (89) 11.2附图 (89)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第1章项目概要 (6) 1.1 项目背景 (6) 1.2 项目概况 (7) 1.2.1自然概况 (7) 1.2.2社会经济条件 (10) 1.2.3项目区基础设施 (11)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 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1.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第2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5) 2.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5) 2.1.1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 (15) 2.1.2 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计算 (16) 2.2 供需平衡分析 (17) 2.2.1 项目区现状年需水量分析计算 (17) 2.2.2 设计水平年需水量分析计算 (18) 2.2.3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19) 2.2.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20) 第3章项目总体规划 (21) 3.1工程规划布局 (21) 3.1.1水利工程布局 (21) 3.1.2农田工程布局 (22) 3.1.3道路工程布局 (23) 3.1.4林业工程布局 (23) 3.2工程建设标准 (23) 3.2.1水利工程 (23)

3.2.2农业工程 (24) 3.2.3田间道路 (25) 3.2.4林业工程 (25) 3.3方案对比及最佳方案选定 (26) 第4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容 (28) 4.1水利工程 (28) 4.1.1机井工程 (28) 4.1.2节水灌溉工程 (30) 4.1.3配套电力工程 (32) 4.2农业工程 (34) 4.2.1土地平整 (34) 4.2.2良种基地建设 (34) 4.2.3农业科技的推广 (34) 4.3田间道路工程 (35) 4.4林业工程 (35) 第5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7) 5.1投资概况 (37) 5.1.1估算依据 (37) 5.1.2编制方法 (37) 5.1.3基本材料 (37) 5.1.4基础单价 (37) 5.1.5各项费用说明 (38) 5.2工程量估算 (39) 5.2.1水利工程 (39) 5.2.2其他工程 (39) 5.3投资总估算 (40) 5.3.1各项措施投资用所占比例 (40) 5.3.2具体建设容投资估算 (40) 5.3.3投资估算总表 (48) 5.4资金筹措方案及可能性 (50)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申请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设计提要 1.1项目建设背景 1.1.1项目背景 XX县位于湘中偏西南,地处东径110°38′~110°15′,北纬27°00′~27°40′属祁邵丘陵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东靠新邵西接洞口,南与XX县、武冈接壤,北同新化、溆浦毗邻。总面积2886km2,全县辖26个乡镇100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19.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901万人,占总人口的86.6%,共有耕地面积67.03万亩,其中水田53.92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45%,旱地13.1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55%,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56亩。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0.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28.34亿元,人均GDP544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780元。是XX 市粮食主产区之一,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粮食产能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富硒稻基地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养猪大县,是一个“粮--油--烟叶--生猪”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以及XX县委、县政府均将优质稻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将XX县富硒稻生产列为XX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内容。 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发展富硒稻这一主导产业,XX县决定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农

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发改、农业、水利、国土、交通、农机、能源等其他部门涉农项目和支农资金,XX县“十二五”规划以西洋江流域、木瓜山水库渠系和相应的乡镇水库为主要水源,以扶持XX县的优质富硒稻和特色烟叶产业为目的,沿西洋江流域规划五个项目区,项目区规划总面积10万亩,计划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集中投入,实现规模开发、集中治理。2012年,根据上级农发办的安排,XX县进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县。通过比较,XX县决定将位于西洋江流域项目区内的南岳庙乡林家、许家田垅为中心作为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该项目区为XX县优质富硒稻主要生产基地,是西洋江流域项目区的核心建设区域,项目区的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的特点;二是突出支农资金整合,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龙头,整合全县国土、发改、交通、水利、能源、农业、畜牧、农机、科技等其它单位涉农项目14个;三是突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XX优质富硒稻产业的发展。 项目区内的现有水利设施基本上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至今运行已有40多年,部分工程老化损毁严重,已建渠道尚未衬砌,渗漏、垮塌,灌溉、排洪能力不足,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4,已不能满足项目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所需,项目区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是造成粮食中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 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 (1) 1.1项目背景 (6)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程量与工期 (8)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1) 1.4效益 (11)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12)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13) 2.1自然概况 (13) 2.2社会经济状况 (17) 2.3基础设施 (1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5)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27)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7) 4.2供需平衡分区 (28) 4.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28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32 4.5水质评价 (36) 4.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6) 第五章规划设计 (38) 5.1指导思想 (38) 5.2选项原则 (38) 5.3建设标准 (40) 5.4建设规模 (45) 5.5规划布局 (45) 5.6最佳方案选择 (45)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49) 6.1开发任务 (49) 6.2建设内容 (49) 第七章投资估算 (77)

7.1投资估算 (77) 7.2资金筹措方案 (70)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 (92) 8.1经济效益 (95) 8.2社会效益 (97) 8.3生态效益 (98) 8.4财务评价 (98) 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112) 9.1组织机构设置 (112) 9.2实施管理 (113) 9.3运行管理与维护 (114)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116) 10.1评价依据 (116) 10.2环境现状分析 (116) 10.3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16) 10.4对策及措施 (117) 10.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8) 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 (108)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108) 11.2问题与建议 (108)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沁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四句话,明确了2010年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其中,强基增后劲就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平田整地、土壤改良、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配套、植树造林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地方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实施强基增后劲的有效途径就是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为平台,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通过土地治理的途径积极改造中低产田,从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今后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节水农业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将为项目区农业持续增产、增效以及农民增收注入新的助推力。 (2)沁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9℃,全年无霜期平均163.4天,年平均降雨量为592.9mm,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县,也是全省的产粮大县之一。全县总面积1318km2,

辖6镇7乡 306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197.25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亩。2009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30万亩,杂粮面积10万亩,粮食总产量1.33亿公斤。2009年财政总收入仅1.016亿元,人均纯收入2701元,远远低于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244.10元,急需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综合考虑沁县的自然及社会发展条件,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 (3)2008年经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将沁县列为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县,2010年省政府将其列入全省新增粮食核心区12县之一。到2010年为止,累计完成段柳乡、新店镇、定昌镇等乡镇中低产田改造面积1.81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实际完成投资1718万元,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人均增收250元,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为该县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领 导小组,牵头单位是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项目承担单位沁县农发办多年来已具备实施本项目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组织管理的需求。 (4)项目区位于沁县的农业主产区,区内耕地起伏不平、立地条件差、缺乏灌溉设施,近年来尽管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项目区农业

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1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用途: 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总论 1.1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概况 1.1.1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名称 1.1.2 建设性质 1.1.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目标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 资金筹措 1.5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 可行性研究依据 2.1 宏观形势 1.7 研究范围

高标准农田可研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2: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四、效益 五、组织领导和管理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应详细说明项目区范围,项目区的“四至”情况。 (二)水文气象 (三)地形、地貌及土壤 (四)水资源 (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六)自然灾害 二、社会经济状况 (一)人口及劳力

(二)土地利用现状。 说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包含耕地在内的国土面积,即包括耕地和非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等)的面积,项目区耕地面积应达到相应建设规模。 (三)农业生产水平 (四)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三、基础设施 (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 灌溉水源、灌溉流量及动力、排涝流量及动力、排水工程及排水出路、防洪标准及工程现状如圩堤等)、小流域治理措施等等。 (二)田间工程现状 渠道及其防渗现状、配套建筑物现状等。 (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四)交通与电力 说明:本章项目区概况不仅要说明项目所在县、乡镇的概况,更应突出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及基础设施状况。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说明:本章内容应有针对性,符合本项目特点。要注意“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内容”的关联性。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总量、构成、特点及可利用水资源量) 二、供需平衡分区 三、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说明:水资源总量应包括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需水量应包括农业需水量(灌溉需水量、畜禽需水量、林木需水量等)、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态需水量等)。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可供水量与需水量之间的对比分析。 四、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9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说明:1.P=50%,即平水年;P=75%,即一般干旱年;P=95%,即特殊干旱年,不同水平年与灌溉设计保证率是相对应的,应分别对现状年和规划水平年进行分析。 2.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的区域是项目区的土地总面积,不仅是耕地面积。 3. 由于单个项目区的区域不是封闭的,作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可将项目区按封闭区域进行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也可利用县(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的分区、分片资料与数据。如项目区为某大中型灌区的一部分,还可利用大中型灌区相关已论证过的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数据。 五、灌溉水质分析 第五章规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 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概要 1. 1 项目背景 1. 1. 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明确要求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近两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要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1. 1. 2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2009年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 2020年)》提

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并明确要求,为实现增产目标,要采取六大措施,即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1. 1. 3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举措。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并提出了“两个聚焦”的重要论断: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为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 1. 1.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镇作为农业大镇、产粮大镇,镇历届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科学开发、民主开发、效益开发,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20年来,累计投入农业综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理评估报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工 程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 编制时间: 日期:2018.08.08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安徽鼎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进行监理,于2018年8月8日派驻项目监理部开始对该工程进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于2018年12月 8日该工程达到竣工条件,经承包单位申请,我项目监理部于2018年12月8 日牵头组织了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组成的验收小组,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预验收。我项目监理部将该工程的质量评估报告出具如下: 一、工程参见单位基本情况 1、建设单位: 2、项目区政府: 3、设计单位: 4、承包单位: 5、监理单位:*****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2、工程地点: 3、工程规模:建设规模825.21公顷,整治耕地面积419.6公顷 总投资:施工合同金额862.338087万元 4、计划开工日期:2018年8月8日,计划竣工日期:2018年12月8日 5、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程量: 1)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50m3蓄水池12座;新建0.3m*0.3m截流沟12条,长766m;改建0.4m*0.3m农渠1条,长245m;新建0.4m涵洞6个,长32m,2.4m*0.5m*0.12m的预制空心板2块。 2)田间道工程:新建3条3.0m宽田间道,长1773m;改建田间道1条,长2564m,改建田间道3.0m宽7条,长3902m(包括扩建5条2.0m左右的生产路至3.0m宽田间道,长2970m,改建2条3.0m宽田间道,长932m);新建2.0m宽生

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1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用途: 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总论 1.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概况 1.1.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 1.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目标 1.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 第二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背景3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1 项目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1.2.1项目范围及规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1.2.2项目建设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1.2.3项目建设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4 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1 自然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1.2 水文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1.4 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1.6 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2.2 社会经济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2.2.1 人口及劳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2.2.2 土地利用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2.2.3 农业生产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2.3 基础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2.3.2 田间工程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2.3.4 交通与电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3.2 项目建设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 3.4农业增产潜力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 篇一: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总结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为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法;成效;问题;建议;宁夏彭阳彭阳县自2002年就被列为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项目县,并被自治区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典型区域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投入,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特别是2009年以来,把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梁峁沟坡台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区域产业培育、小流域生态治理协调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取得了生态显著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初步成就。 1 主要做法

创新思路,提高认识 彭阳县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中低产田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将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进行综合运用,以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走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之路,创立了山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模式[1]。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县委、政府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加快三个进程,推进四个转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全县各个流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踏勘、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编制完成了《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十二五”规划》。并积极探

索以发展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为主,配套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逐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在南部山区新的发展空间,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加快推进彭阳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措并举,统筹推进 通过坡改梯,使人均基本农田拥有面积达1 333 m2以上,采取开挖水平沟整地造林、截流蓄水,打机井、找水源、旱改水等方式建设节水示范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4]。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载体,统筹规划各流域单元,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林水牧项目捆绑,按规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延平区王台镇元圩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项目特性表

目录 1综合说明 ........................................... - 1 -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 1.2综合说明 ...................................... - 3 - 1.3项目区基本情况................................. - 4 - 2土地利用现状 ...................................... - 10 - 2.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 10 - 2.2土地结构调整.................................. - 11 -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 13 - 3.1基础设施条件.................................. - 13 - 3.2其它基础条件.................................. - 15 - 3.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16 - 4工程规划设计 ...................................... - 33 - 4.1建设目标 ..................................... - 33 - 4.2规划设计标准.................................. - 33 - 4.3规划设计依据.................................. - 35 - 4.4灌溉与排水工程................................ - 37 - 4.5田间道路工程.................................. - 48 - 4.6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 52 - 4.7其他工程 ..................................... - 62 - 4.8工程量分类汇总................................ - 62 - 5投资预算 .......................................... - 64 -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研报告 备注:X为X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多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全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X是这次作为全省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之一。以下可研报告邀请了有关专家编制,现提供大家,仅供参考。希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个新的提高,为现代农业打好基础。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1.1 X概况 X位于山西省X盆地南部,介于东经111°06′38″~111°40′55″,北纬35°40′05″~36°03′20″,南北相距39.3km,东西相距26.5km,总面积1034km2。东邻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降,北连尧都区。汾河纵贯县境中部。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 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年平均气温12.5℃,日照时数2419小时左右,有效积温4700℃,年平均无霜期205天,年平均降水量528.8mm,年最大降水量874.1mm,年最小降水量329.1mm。 全县境域总面积155.1万亩。其中,中低山区21.2万亩,占总面积13.7%,丘陵平川地区133.8万亩,占总面积86.3%;利用面积118.6万亩,占总面积76.45%,未利用面积36.5万亩,占总面积23.55%;耕地面积85.2万亩,辖13个乡(镇)348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历史上盛产粮棉,素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美称,是国家“七五”优质棉和省“七五”、“八五”商品粮基地、“九五”山西省优质小麦基地。曾有过棉花和小麦商品粮分别占到X市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辉煌历史,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01亿公斤,名列全省第二。 1.1.2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9]165号文件、山西省财政厅晋财农发[2009]20号文件和山西省农发办关于2009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申报工作会议精神,在X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下,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X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将西贾乡的2个村确定为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项目区,并就项目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评估,对所需资金进行了概算,依据国农办[2009]163号“《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文件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版,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1.1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明确要求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近两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要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1.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2009年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并明确要求,为实现增产目标,要采取六大措施,即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

掘粮食增产潜力。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1.1.3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举措。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并提出了“两个聚焦”的重要论断: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为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 1.1.4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镇作为农业大镇、产粮大镇,镇历届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科学开发、民主开发、效益开发,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20年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0.54亿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3000公斤;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2005年至2010年,连续两期被定为宿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镇,2007至2009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试点项目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