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设计

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只是一些美好的愿望,这些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资料搜集、展示和演讲,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具准备

滤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集气瓶、玻璃片等用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导入二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第5页图片(小猫)、图9及图10,这些精美的图片所展现的事实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科学,领略化学世界的魅力。

推进新课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可以说些什么呢?

[回答]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把脏东西留给自己。”

英语老师说,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水是生命之源)。

物理老师说,水的沸点是100 ℃。

历史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水里。

[思考]作为化学老师,肯定要说化学学科关于水的一些知识。要说出化学的特点,又能与水有联系就必须了解化学,研究化学。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呢?

[回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分析]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2.原子、分子论的理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过渡]化学的发展史中记载了很多发明和创新,同时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化学家,如居里夫人、拉瓦锡等。同学们可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了解到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建设起来的化学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分析]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可制造出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书上讲的超导体、记忆金属等;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治病救人,保障人体健康;

农药、化肥的发明和使用,使农作物高产满足人类的需求;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与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投影展示]

[思考]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你知道有哪些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举例]白色垃圾;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污染空气;臭氧层空洞。

[分析]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造福人类打好基础。

[提问]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回答]要学好化学,就要上课认真听讲,要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化学作业,一定要养成不懂就问、多质疑、多思考的好习惯。并且课后要多归纳、多总结。

[结论]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好化学……

[课堂练习]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合成新药物

C.设计电脑程序

D.防止环境污染

2.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3.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A.病菌导致流感

B.汽车鸣笛产生噪音

C.燃放鞭炮形成烟雾

D.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

答案:1.C 2.D 3.C

[课堂小结]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希望同学们勇敢地跨入化学科学的殿堂,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

板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布置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畅谈你心中的化学。

教学反思

本课题是学生开始学化学的第一课,上好这节启蒙课对学生以后学好化学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这节课很好地点燃了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对于化学史的介绍,生动、形象、全面。在以后学习中还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得以保持。

备课资料

纳米科技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0.1 nm到100 nm之间)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科学和技术。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

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的专家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P.Feynman。1959年末,他预言,化学将变成根据人们的意愿逐个地准确放置原子的问题。在那次演讲中,他还提到,当2000年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他们会为直到1959年才有人想到直接用原子、分子来制造机器而感到惊讶。

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80年代初出现的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微观表征和操纵技术,对纳米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与第五届国际STM学术会议同时举办(实际上是一个会议有两个名称),《Nanotechnology》和《Nanobiology》两种国际性专业期刊也在同年相继问世。这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纳米科技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与纳米制造、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以及原子、分子操纵和表征等领域。

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研究单原

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揭示在纳米尺度上的新现象、新效应是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

近年来,纳米科技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成就,例如惠普公司利用STM,通过自组装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了锗原子在硅表面形成的“金字塔”形的量子点,该量子点在基底上的跨度只有10 nm,高度只有1.5 nm。

IBM公司在铜单晶的表面,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针尖逐个地将48个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3 nm的圆形栅栏。铜表面的电子气遇到铁原子时,就会被局部反射回去。做此栅栏的目的就是要试图捕获或将一些电子限制在圆形结构中,迫使这些电子进入“量子”态。这个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微观体系量子现象的微小实验室。

1959年,费曼博士所作的“化学将变成根据人们的意愿逐个地准确放置原子的问题”的预言,现在已经实现。科学家利用STM将18个铯原子和18个碘原子拖放在一起。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将CO分子和Fe原子组合起来,形成FeCO和Fe(CO)2分子。实验温度为-260 ℃。这项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化学键的性质,还有助于制造更为复杂的分子。

这些成就表明,人们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物质控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纳米科技走向实用化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据估计纳米技术现在的发展水平只相当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水平。人们研究纳米尺度基本现象的工具和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水平还只是非常初步的。要想实现纳米技术的最终目的,尚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解答,包括对分子组织的理解、如何构造量子器件、复杂的纳米结构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等等。只有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很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形成一项具体的纳米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反应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制品,甚至其自身的生存、发育、成长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化学及其学科特点和应用并不太熟悉。教科书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知道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

3.了解实验室规则及常用基本操作。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分析

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发光、放热等),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物理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物理学基础知识。由于课程改革时,化学与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可能会同步进行,因此在进入化学课程学习之初,有必要在小学科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常用的物

理学概念,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

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准备

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

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导入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进行实验。今天我们就先来仔细观察实验,看看物质是怎样变化的,会得出什么结论。接着演示课本实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实验]演示实验13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分析]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举例]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

[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1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思考]灯泡发光放热、水烧开了有气泡冒出等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回答]不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提问]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回答]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这些都是不需变化就表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

[演示]实验15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物理性质: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课堂练习]1.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

C.燃烧后变成白色固体

D.镁条燃烧后最终消失

3.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答案:1.C 2.C 3.D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虽有千万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设计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10习题1、2、3、4

2.关于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

B.白色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3.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使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_______;②熔点______________;③密度______________;④颜色是______________。

答案:2.A 3.①小②低③比水小④银白色

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讲述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对于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好,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中举例恰当适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沸点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该简单地介绍有关压强的知识。

备课资料

气焊和气割

乙炔,俗称电石气,是用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跟水反应而产生的。乙炔在氧气里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每摩乙炔燃烧时可放出1 300 kJ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C2H2(g)+5O2(g)====4CO2(g)+2H2O(l)

氧炔焰的温度可达3 000 ℃以上,钢铁接触到氧炔焰很快就会熔化。利用这一性质,生产上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通常称作气焊和气割。

氧炔焊炬

用作气焊的氧炔吹管如右图所示。控制氧气的用量,可使乙炔燃烧不充分。这样,火焰中因含有乙炔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而具有还原性,这种火焰使待焊接的金属件及焊条熔化时不至于被氧化而改变成分,焊缝也不致被氧化物玷污,以便金属焊条熔化后,填满缝隙,使两块金属熔接在一起。

切割用的吹管

气割就是利用氧炔焰加热时使用过量的氧气,吹掉熔化的金属和氧化物,在工作物上形成一条割缝,从而把金属割断。这里所说的过量的氧气是从附加的另外一根氧气导管里吹出的。用来切割金属的氧炔吹管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它比焊炬多一根氧气导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自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资料搜集、展示交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2.初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 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白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师赠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让积极思考成为习惯。 学习目标 1、知道△H﹤0或△S﹥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但不是判断反应方向唯一标志(重点) 2、通过“有序”和“无序”对比,认识熵概念

3、初步形成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基本认识,知道化学反应能否自发同时取决于△H和△S两个 因素 4、能用△H和△S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难点) 5、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受多因素制约,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一.从焓变视角看反应进行的方向 【观察探究】请观察反应:①2Na(s) +2H2O(l) = 2NaOH(aq) + H2(g) ②4Fe(OH)2(s) + O2 (g) +2H2O(l) = 4Fe(OH)3(s) ③NaOH(aq) + HCl(aq) = NaCl(aq) + H2O(l) ④4Fe(s) + 3O2(g) = 2Fe2O3(s)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4个反应有何共同特点?这些反应都是自发反应吗?由此你能得出判 断反应方向的依据吗? 二.从熵变视角看反应进行的方向 【实验探究1】(请1和2两个小组做完后汇报结果)NH4HCO3固体与CH3COOH溶液混合(1)是否发生了反应?你的理由? (2)若发生了反应,请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你的依据? (3)若发生反应,能自发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在试管中进行实验,为了更直观地感知实验现象,可用手触摸试管底部, 并与空试管进行比较,感受该反应能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2】(请3和4两个小组做)固体KMnO4的溶解火柴散落 (1)固体溶解,能自发进行吗?能量变化明显吗? (2)固体溶解后体系是否趋于混乱? (3)火柴散落后是否趋于混乱? 请同学们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2-3颗固体KMnO4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受能量变化情况。请将火柴散落在槽中,观察是否趋于混乱。 【实验探究3】(请5和6两个小组做)蓝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洗扑克牌 (1)液体分子的扩散能自发进行吗?能量变化明显吗? (2)液体分子扩散后体系是否趋于混乱? (3)多次洗牌后,牌是否变得更无序? 请同学们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1滴蓝墨水,观察分子的扩散情况,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受能量变化情况。请洗新牌,观察洗后是否更加无序。 【讨论与交流】 (1和2两个小组)(1)试判断下列过程熵增(△S﹥0)还是熵减(△S﹤0 )? 1. KMnO4的溶解KMnO4(s)= KMnO4(aq) 2.教材P34能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上册全套

标准 空气第一章 1 空气1§-【教学目的】.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1 学家。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每天都在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所以人们长期把空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体积。1/5罩水面上升了约所以,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1结论:被消耗了/5 5。/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文案. 标准 .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1 .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2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使空气受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到污染。公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 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是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

供清洁的的空气,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排放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围来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气体主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预习第二节容2 【布置作业】P10 1-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1 【教学目的】文案. 标准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瓶氧气、燃烧匙、火柴【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20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理性质?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O)的物理性质:一、氧气(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在水中只能溶而是不易溶于水,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与氧气的反应C1.碳(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文案.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方向判断的焓判据及熵判据; (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使学生构建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构建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全面分析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焓减和熵增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应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启发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结论; 3、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的经验上构建新知识。

-10℃的液态水会自动结冰成为固态,就是熵减的过程(但它是放热的); 2Al(s)+ Fe 2O 3 (s)= Al 2 O 3 (s)+ 2Fe(s)△S = -39.35J·mol-1·K-1。 因此,反应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 [板书]三、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讲述]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与反应焓变有关,又与反应熵变有关。研究表明,在恒温、恒压下,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是: [板书]体系自由能变化(△G、单位:KJ/mol):△G = △H - T△S [指出] 体系自由能变化综合考虑了焓变和熵变对体系的影响。 [板书] △H - T△S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H - T△S =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 - T△S >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展示] [举例]对反应CaCO 3(s)= CaO(s)+ CO 2 (g) △H = + 178.2 KJ·mol-1△S = +169.6 J·mol-1·K-1 室温下,△G =△H-T△S =178.2KJ·mol-1–298K×169.6×10-3KJ·mol-1·K-1 = 128 KJ·mol-1>0 因此,室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如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应使△H - T△S < 0, 则T>△H/△S=178.2 KJ·mol-1/0.1696 KJ·mol-1·K-1 = 1051K。 [知识应用]本节课一开始提出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 2NO(g) + 2CO(g) = N 2(g) + 2CO 2 (g), 已知,298K、101KPa下,该反应△H = - 113.0 KJ·mol-1,△S = -143.5 J·mol-1·K-1 则△G =△H-T△S = - 69.68 KJ·mol-1 < 0 因此,室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指出]但该反应速率极慢,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 [总结]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应用: 1、由能量判据知∶放热过程(△H﹤0)常常是容易自发进行; 2、由熵判据知∶许多熵增加(△S﹥0)的过程是自发的; 3、很多情况下,简单地只用其中一个判据去判断同一个反应,可能会出现相反的判断结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 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 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 化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在如今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正在逐步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化学作为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 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学习目标 1.理解熵及熵变的意义 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知识梳理 1.焓变(是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2.熵符号为单位是描述的物理量熵值越大 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熵值同一物质S(g)S(l)S(s)(<,>,=) 3.熵变为用符号表示 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为熵值(增大减小不变)的反应熵变为(正负)值 4.在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当其值:大于零时反应 小于零时反应 等于零时反应 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放热吸热)和熵(增大减小不变)都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5.恒压下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种类ΔHΔSΔH—TΔS反应的自发性例

1—+2H2O2(g)→2H2O(g)+O2(g) 2+—2CO(g)→2C(s)+O2(g) 3++在低温 在高温CaCO3(s)→CaO(s)+CO2(g) 4——在低温 在高温HCl(g)+NH3(g)→NH4Cl(s) 当ΔHΔS符号相同时反应方向与温度T(有关无关) 当ΔHΔS符号相反时反应方向与温度T(有关无关) 学习导航 1.方法导引 (1)通过计算或分析能确定ΔH–TΔS的符号进而确定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是本节的重点 (2)熵是体系微观粒子混乱程度的量度体系混乱度越大其熵值越大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熵大于液态物质的熵液态物质的熵大于固态物质的熵;相同物态的不同物质摩尔质量越大或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3)对某化学反应其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如果从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生成气态物质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如果从少数的气态物质生成多数的气态物质体系的混乱度也变大这时体系的熵值将增加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判断出过程的ΔS>0

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啫喱水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字样)。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鲁科专用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第1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鲁科专用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第1讲化学平衡常数化 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Q c与K的关系)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考点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频数:★☆☆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在高考中很少涉及,复习时没必要拓展强化,只要抓住教材主干知识点进行落实即可。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 (1)判据

(2)一般规律: ①ΔH <0,ΔS >0的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②ΔH >0,ΔS <0的反应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③ΔH 和ΔS 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度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当ΔH <0,ΔS <0时低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H >0,ΔS >0时,高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1)熵:衡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 ,单位为J·mol -1 ·K -1 。 (2)对于一个特定的气相反应,熵变的大小取决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系数大小。 (3)复合判据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放热过程均可以自发进行,吸热过程均不能自发进行(×) (2)CaCO 3=====高温 CaO +CO 2↑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3)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因素(×) (4)ΔH <0、ΔS >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5)吸热且熵增加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6)-10 ℃的水结成冰,可用熵变的判据来解释反应的自发性(×) 2.(教材改编题)(RJ 选修4·P 361改编)下列过程的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ΔS >0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2.1《化学反应的方向》(第3课时)

(第三课时) 【题1】吸热反应一定是(C ) A.非自发的化学反应 B.释放能量 C.贮存能量 D.反应需要加热 【解析】吸热反应是一个把热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能量而被“贮存”起来的过程,B 错误, C 正确;吸热的自发反应是熵增加的过程,A 错误;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或低温下也可自发 进行,D 错误。 【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 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也伴有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 总焓(x)与反应物的总焓(y)之间的关系为x>y ,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x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

§ 5- 1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 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不能

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一一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 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一)木炭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介绍了“焓判据、熵判据及自由能判据(△G=△H-T△S)”知识,有一定难度。人教版教材将本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之后以知识介绍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焓变只与初末状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决定反应进行方向的因素不是单一的焓变,熵变也是决定因素之一。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分四个层次就化学反应的方向进行了介绍。第一,以学生熟悉的爬山方式,介绍焓变与途径无关,再以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为例,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以生活现象为例,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熵判据。第二,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可能出现错误,都不是全面的。第三,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第四,简单介绍了自由能判据的结论性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焓判据及熵判据; (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构建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构建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全面分析问题。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焓判据、熵判据、自由能判据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应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启发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结论; 3、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的经验上构建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