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卷.doc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卷.doc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卷.doc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卷.doc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二(上)期中化学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3分)(2009?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应速率的影响有关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压轴题.

【分析】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环境有较大污染,不能随意排放;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当温度降低时,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可燃物燃烧时必须先达到着火点,即需要一定的能量.【解答】解: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但不能填埋处理,因为电池里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地,人吃了这些土地里的蔬菜后,就会引发疾病,故A错误;

B、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B错误;

C、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则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故C正确;

D、有的燃烧反应是需要吸收一定热量才可以反应的,比如碳的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垃圾的处理、电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化学反应与能量等问题,本题注意很多放热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D项为易错点.

2.(3分)(2014秋?高台县校级期末)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电镀方案中正确的是()

A.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Fe2+

B.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Zn2+

C.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Fe3+

D.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Zn2+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层锌,属于电镀,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中含有与阳极材料相同元素的可溶性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层锌,则锌作镀层,应该为阳极材料,铁作镀件,应该为阴极材料,电解质为可溶性的锌盐,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镀原理,明确电镀时阴阳极、电解质溶液与镀层、镀件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3.(3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反应A(g)+B(g)?2C(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A),A的转化率增大

C.降低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

D.v正(A)═2v逆(C)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

B.化学反应中,两种反应物,增大一种物质的量会提高另一种物质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

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为正反应速率之比,达到平衡状态需要满足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解答】解:A.反应A(g)+B(g)?2C(g),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氨气增大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A),B的转化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v正增大,v逆增大,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为正反应速率之比,2v正(A)═v正(C),只有当达到平衡时2v正(A)═v逆(C),C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A)═2v逆(C),速率之比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4.(3分)(2013春?顺德区校级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A.0.45mol/L B.0.50mol/L C.0.55mol/L D.0.60mol/L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H3),再利用△c=v△t计算2s末NH3的浓度.

【解答】解:发生反应N2+3H2?2NH3,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H3),则v(NH3)=×ν(H2)=×0.45mol/(L?s)=0.3mol/(L?s),

故2s末NH3的浓度为0.3mol/(L?s)×2s=0.6mol/L,

故选D.

【点评】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5.(3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已知某反应过程在不同条件下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改变的条件仅为催化剂),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较,曲线Ⅱ使用了催化剂

C.该反应可以表示为:CO(g)+2H2(g)?CH3OH(g)△=0.91KJ?mol﹣1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H增大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气体变成液要放热.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曲线Ⅱ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可以表示为:CO(g)+2H2(g)?CH3OH(g)△=﹣(510﹣419)KJ?mol﹣1=﹣91KJ?mol﹣1,故C错误;

D、气体变成液要放热,所以则△H减小,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相关知识.

6.(3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

B.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C.a处、b处溶液的pH都增大

D.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3e﹣═Fe3+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生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

B、根据U型管两边气体压强的变化判断液面的变化;

C、根据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溶液中溶质判断溶液pH值的变化,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是pH值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的pH值增大;

D、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A、U型管左边装置是中性溶液,所以发生吸氧腐蚀,右边装置是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故A正确;

B、左边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时,氧气和水反应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右边装置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的液体向左边移动,所以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故B正确;

C、a处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a处pH不变;b处溶液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溶液的pH 值变大,故C正确;

D、a、b两处构成的原电池中,铁都作负极,所以负极上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条件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时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7.(3分)(2014?海南)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1、463kJ?mol﹣1和495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O2(g)△H=﹣485kJ?mol﹣1

B.H2O(g)═H2(g)+O2(g)△H=+485kJ?mol﹣1

C.2H2(g)+O2(g)═2H2O(g)△H=+485kJ?mol﹣1

D.2H2(g)+O2(g)═2H2O(g)△H=﹣485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真题集萃.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会放出能量,△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应该△H>0,故A错误;

B、△H=2×463kJ/mol﹣436kJ/mol﹣×495kJ/mol=242.5kJ/mol,故B错误;

C、氢气燃烧放热,应该△H<0,故C错误;

D、△H=2×436kJ/mol+495kJ/mol﹣4×463kJ/mol=﹣485kJ/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8.(3分)(2012秋?福州校级期末)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中有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对2NO2(g)?N2O4(g),升高温度平衡体系颜色变深

D.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勒沙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解答】解:A、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氯气的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

B、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平衡体系颜色变深,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颜色变深,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平衡2NO2(g)?N2O4(g)向逆反应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

D、加入过量的空气,氧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三氧化硫的方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对象,注意改变压强的本质是改变体积影响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9.(3分)(2014秋?西城区期末)在不同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O和1mol 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N2(g)+CO2(g)△H=﹣213.5kJ/mol,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 (N2):c (NO)不变

D.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小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根据T1时活性炭的平衡物质的量计算出二氧化碳平衡物质的量与T2℃时二氧化碳平衡物质的量比较,平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根据反应2NO(g)+C(s)═N2(g)+CO2(g)平衡常数K=计算判断;

C、反应2NO(g)+C(s)═N2(g)+CO2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

D、反应2NO(g)+C(s)═N2(g)+CO2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解答】解:A、温度T1时,活性炭的平衡物质的量为0.70mol,则消耗的n(活性炭)=1mol ﹣0.7mol=0.3mol,故消耗的n(NO)=0.6mol,平衡时n(NO)=1mol﹣0.6mol=0.4mol,生成的n(N2)=0.3mol,生成的n(CO2)=0.3mol,温度T2时,生成的n(CO2)=0.25mol,反应2NO(g)+C(s)═N2(g)+CO2(g)△H=﹣213.5kJ/mol,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T1<T2,故A正确;

B、温度T1,平衡时n(NO)=0.4mol,(N2)=0.3mol,n(CO2)=0.3mol,平衡常数

K===,故B正确;

C、反应2NO(g)+C(s)═N2(g)+CO2(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c (N2):c (NO)不变,故C正确;

D、反应2NO(g)+C(s)═N2(g)+CO2(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压强减小,但平衡不移动,平衡后N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难度不大,注意反应2NO(g)+C(s)═N2(g)+CO2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

10.(3分)(2010?福建模拟)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在原电池中,电解质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

B、在电解池的阴极上是阳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C、电解精炼铜时,电解池的阳极是粗铜;

D、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中,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根据电极反应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A、在装置①中,金属锌是负极,金属铜是正极,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故A错误;

B、在电解池装置②的阴极上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故B正确;

C、电解精炼铜时,电解池的阳极是粗铜,阴极时精铜,即c极为精铜,故C错误;

D、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中,金属锌是负极,金属铁是正极,电子是从负极Zn流向正极Fe,装置中铁电极上会产生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1.(3分)(2012春?宝鸡校级期末)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存在可逆反应:X?Y+Z,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t1时刻达到平衡,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在该条件下一定不为气体

B.由t1~t3,平衡并未发生移动

C.Y和Z在该条件下至少有一种为气体

D.t1时刻达到平衡时和t3时刻平衡时,气态物质的浓度相同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根据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不变,可以判断反应物一定不是气体;

B、根据t1~t3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来判断;

C、由于逆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故Y和Z至少有一种是气体;

D、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是定值,则t1时间段与t3

时刻后气态物质的浓度相等.

【解答】解:A、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由图象可知,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所以反应物X一定不是气体,故A正确;

B、在t2时刻,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故B错误;

C、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由图象可知,逆反应速率增大,所以生成物Y和Z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故C正确;

D、由于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仅是产物的浓度积,是定值,则t1时间段与t3时刻后气态物质的浓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难度中等,需要记住分析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时,一定不要与化学平衡混淆.

12.(3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锂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

迁移方向,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1﹣x CoO2+LixC LiCoO2+6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的负极为LiCoO2

B.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以是熔融的氯化钠、干冰等

C.充电时的阴极反应:Li1﹣xCoO2+xLi++xe﹣═LiCoO2

D.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子流向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放电时,负极上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干冰是分子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充电时,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D、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解答】解:A、放电时,负极上LiCoO2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生成Li1﹣x C O O2和Li+,所以负极为LiCoO2,故A正确;

B、干冰是分子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充当电解质,故B错误;

C、根据Li1﹣x CoO2+LixC LiCoO2+6C知,充电时,Li1﹣x CoO2 中Co元素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Li1﹣x CoO2,阴极反应:Li1﹣x CoO2+xLi++xe﹣═LiCoO2故C正确;

D、根据Li1﹣x CoO2+LixC LiCoO2+6C知,放电时,电极LiCoO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碳棒作正极,外电路上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所以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子方向,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型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难度较大,能根据电池反应式正确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13.(3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在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③混合气体的密度④A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不再变化时,能表明可逆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只有④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性也不变,注意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不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解答】解:①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始终不变,故错误;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A是固体,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一个常数,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4.(3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v=k[H2]m[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A.m=1、n=1 B.m=、n=C.m=、n=1 D.m=1、n=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υ=k[c(H2)]m?[c(Cl2)]n,利用三组数据列式比较可计算m、n值.

【解答】解:设三组数据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则有=2=2m,m=1;=2=4n,n=,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可对三组数据比较计算.15.(3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根据相应的图象,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B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 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如图C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D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B、C、D均为气体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若a+b=c,改变条件可为加压;

B.由图可知,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由图中T2~T3可知,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由图可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解答】解:A.若a+b=c,改变条件可为加压,则由图可知,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则改变的条件为加入催化剂或加压,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相同压强使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C.由图中T2~T3可知,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由图可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反应物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则D为固体或液体,A、B、C均为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的图象,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的特点及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3分)(2013秋?荆州期末)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50s内,△n(PCl3)=0.16mol,根据v=计算v(PCl3);

B、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PCl3)=0.2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则n′(PCl3)=0.22mol,根据平衡时n(PCl3),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C、先求平衡常数K,再求浓度商(Qc),K>Qc,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Qc,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Qc,说明平衡不移动,据此判断平衡移动;

D、等效为起始加入2.0molPCl5,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的PCl5转化率较原平衡低,故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即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参加反应的PCl3的物质的量大于1.6mol,据此判断.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50s内,△n(PCl3)=0.16mol,v(PCl3)==0.0016mol/(L?s),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PCl3)=0.2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则n′(PCl3)=0.11 mol/L×2L=0.22mol,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O,故B错误;

C、对于可逆反应:PCl5(g)?PCl3(g)+Cl2(g),

开始(mol/L):0.5 0 0

变化(mol/L):0.1 0.1 0.1

平衡(mol/L):0.4 0.1 0.1

所以平衡常数k==0.025,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PCl3和0.20 molCl2,起始时PCl5的浓度为

0.5mol/L、PCl3的浓度为0.1mol/L、Cl2的浓度为0.1mol/L,浓度商Qc==0.02,Qc<K,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达平衡前v(正)>v(逆),故C正确;

D、等效为起始加入2.0molPCl5,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的PCl5转化率较原平衡低,故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即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参

加反应的PCl3的物质的量大于1.6mol,故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高于=8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等效平衡等,难度中等,注意D 中使用等效平衡思想分析,使问题简单化,也可以根据平衡常数计算,但比较麻烦.

二、根据题意填空(共5小题)

17.(8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用CO2和H2合成CH3OH具有重要意义,即可解决环境问题,又可解决能源危机.

(1)已知:CH3OH(l)+O2(g)═CO2(g)+2H2O(l)△H═﹣725.5KJ?mol﹣1

2H2(g)+O2(g)═2H2O(l)△H═﹣565.6KJ?mol﹣1

请写出工业上用CO2和H2合成CH3OH(l)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 (l)+H2O(l)△H=﹣122.9KJ/mol;

(2)甲醇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使用酸性电解质,该电池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

(3)用CH3OH一空气燃料电池做电源,用石墨电极电解CuSO4溶液,则电解总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2Cu2++2H2O 2Cu+4H++O2↑,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8gCuO固体后恰好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 1.12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1))①CH3OH(l)+O2(g)=CO2(g)+2H2O(l)△H=﹣725.5kJ?mol﹣1

②2H2(g)+O2(g)═2H2O(l)△H=﹣565.6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CO2(g)+3H2(g)═CH3OH(l)+H2O(l),据此计算;(2)燃料电池的负极是燃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3)用CH3OH﹣空气燃料电池做此装置的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放电,根据原子守恒计算氧气的体积.

【解答】解:(1)①CH3OH(l)+O2(g)=CO2(g)+2H2O(l)△H=﹣725.5kJ?mol﹣1

②2H2(g)+O2(g)═2H2O(l)△H=﹣565.6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CO2(g)+3H2(g)═CH3OH(l)+H2O(l)

所以△H=×(﹣565.6KJ/mol)﹣(﹣725.5kJ/mol)=﹣122.9KJ/mol,

故答案为:CO2(g)+3H2(g)═CH3OH(l)+H2O(l)△H=﹣122.9KJ/mol;

(2)甲醇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使用酸性电解质,该电池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故答案为:CH3OH﹣6e﹣+H2O=CO2+6H+;

(3)用CH3OH﹣空气燃料电池做此装置的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放电而析出铜,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总反应式:

2Cu2++2H2O 2Cu+4H++O2↑,向溶液中加入8gCuO固体后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阳极上析出氧气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原子的质量,根据原子守恒知,氧气的体积

==1.12L,故答案为:2Cu2++2H2O 2Cu+4H++O2↑;1.12.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电化学原理等知识,难度中等,在电化学计算中要巧用守恒法解题.

18.(10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将物质的量均为3.00mol物质A、B混合于L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B?2C,再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T0对应的反应速率V正和V逆的关系是=(填“>”“<”“=”表示,下同);

(2)X、Y两点A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Y>X;

(3)此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热反应;温度T>T0时,C%逐渐减小的原因是T0到达平衡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逆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4)若Y点的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则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 1.8mol;若Y 点时所耗时间为2min,则B物质的反应速率为0.06mol/(L.min).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平衡计算.

【分析】(1)起始时加入物质的量均为3.00mol的物质A、B,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温度达到T0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说明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3)到达平衡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C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4)设参加反应B为xmol,表示出2min各组分物质的量,再根据C的物质的量分数列方程计算,根据v=计算v(B).

【解答】解:(1)起始时加入物质的量均为3.00mol的物质A、B,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温度达到T0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说明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答案为:=;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Y点温度大于X点,则X点反应速率小于Y点,

故答案为:Y>X;

(3)T0到达平衡后,随着温度继续升高,C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左移,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T0到达平衡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逆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

(4)设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3A(g)+B(g)?2C(g)

起始量(mol):3 3 0

变化量(mol):3x x 2x

2min(mol):3﹣3x 3﹣x 2x

故=25%,解得x=0.6,

故参加反应A的物质的量=3x mol=1.8mol,

v(B)==0.06mol/(L.min),

故答案为:1.8mol;0.06mol/(L.min).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图象、反应速率的计算等,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曲线的变化原因.

19.(9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1)如图所示,组成一个原电池.

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Al电极是正(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 ﹣=H

↑.

2

②当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时,Al电极是负(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Al ﹣6e﹣+8OH﹣=2AlO2﹣+4H2O.

(2)有人设想以如图装置用电化学原理将CO、S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若A为CO,B 为H2,C为CH3OH,则通入CO的一极为正极;若A为SO2,B为O2,C为H2SO4,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4H++SO42﹣.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1)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Mg易失电子作负极、Al正极,负极镁被氧化,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当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能构成原电池,Al 作负极、Mg作正极;

(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CO+2H2=CH3OH,碳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负极上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正极上电极反应式计算.【解答】解:(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由于镁、铝都能与硫酸反应,且镁比铝活泼,则

①铝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故答案为:正;2H++2e ﹣=H

↑;

2

②Al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Al﹣6e﹣+8OH﹣=2AlO2﹣+4H2O,故答案为;负;2Al﹣6e﹣+8OH﹣=2AlO2﹣+4H2O;

(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CO+2H2=CH3OH,碳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负极上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A为SO2,B为O2,C 为H2SO4时,负极上二氧化硫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4H++SO42﹣,故答案为:正;SO2+2H2O﹣2e﹣=4H++SO42﹣.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电极、电极反应的考查,注意不能直接利用金属活泼性判断负极,应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考虑,题目难度不大.

20.(10分)(2015秋?平度市期中)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10%.目前,消除大气污染有多种方法.

(1)降低汽车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 (g)?N2(g)+2CO2(g);△H<0,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若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O、1molCO充入1L 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平衡将不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3)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2浓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②(填序号).

①加入催化剂②降低温度③缩小容器体积④增加CO2的量

(4)在研究氮的氧化物的转化时,某小组查阅到以下数据:25℃、1.01×105Pa时,2NO2(g)?N2O4(g)△H<0的平衡常数K=12.5,则该条件下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若c (NO2)═0.04mol?L﹣1,c (N2O4)═0.02mol/L;改变上述体系的某个条件,达到新的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c (NO2)=0.05 mol?L﹣1,c (N2O4)=0.008 mol?L﹣1,则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2)计算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将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K=计算平衡常数,再计算此时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3)20min时,改变反应条件瞬间N2浓度不变,而后N2浓度增大,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分析解答;

(4)根据平衡常数K==12.5计算c c(N2O4);

平衡时平衡常数K==3.2<12.5,改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应是升高温度.

【解答】解:(1)2NO(g)+2CO(g)?N2(g)+2CO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故答案为:;

(2)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2mol/L×2=0.4mol/L,平衡常数

K===,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则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故平衡不移动,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最新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 1.下列过程中需要通电才可以进行的是: ① 电离 ② 电解 ③ 电镀 ④ 电化学腐蚀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2.在蒸发皿中蒸干下列物质的溶液,不能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A .Fe 2(SO 4)3 B .MgCl 2 C .K 2CO 3 D .NaCl 3.为了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HCl ,这种试剂是: A .NH 3·H 2O B .NaOH C .Na 2CO 3 D .MgCO 3 4.能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而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____ A .将水加热到100℃时,水的pH=6 B . 向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晶体 C .向水中滴加少量NaHCO 3 D .向水中滴加少量稀硫酸 5.A 、B 、C 、D 4种金属,将A 与B 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腐蚀,将A 、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 比A 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 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 盐溶液里,有金属C 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6.下列各图的水槽中盛装的是海水,其中铁被腐蚀的得最慢的是: 7.25℃时,某NH 3·H 2O 与HCl 溶液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 (NH 4+ )>c (Cl ˉ) B .c (NH 4+ )=c (Cl ˉ) C .c (NH 4+ )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关有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熔点高 B.都含有碳元素 C.大多数属于非电解质 D.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 A.氢气 B.水煤气 C.天然气 D.液化气 3.石油主要成分不包括 A.烷烃 B.卤代烃 C.环烷烃 D.芳香烃4.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B.便于分馏 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D.提高汽油的质量 5.对乙烯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橡胶 C.果实催熟 D.气体燃料6.键线式是所表示的物质是 A.丙烯 B.丙烷 C.丁烯 D.丁烷 7.常温常压下密度小于水的液体是 A.溴苯 B.四氯化碳 C.硝基苯 D.乙酸乙酯8.含有两种官能团的有机物是 A.CH3CH3 B.CH2=CHCH2OH C.CH2OHCH2OH D.CH≡CH 9.甲醇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消除反应 B.酯化反应 C.取代反应 D.氧化反应

1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用的试剂是 A.金属钠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D.胆矾11.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的物质是 A.CH3=CH-CHO B.CH3CH2COOH C.CH2=CH-COOCH3 D.CH2OHCHO 12.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以下溶液中,放置片刻后,与加热前相比,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13.苯的同系物C8H10,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液溴反应,只能生成一种一溴代物的是 A.乙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14.与氢氧化铜、金属钠、碳酸钠都能反应的物质是 A.乙二醇 B.乙醛 C.苯甲酸 D.乙酸乙酯15.在1。013×105Pa下,某些烷烃的沸点见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沸点/℃ 正丁烷[CH3CH2CH2CH3] -0。5 正戊烷[CH3(CH2)3CH3] 36。1 异戊烷[CH3CH2CH(CH3)CH3] 27。8 新戊烷[CH3C(CH3)2CH3] 9。5 正己烷[CH3(CH2)4CH3] 69。0 A.在标准状况时,新戊烷是气体 B.在1。013×105Pa、20℃时,C5H12是液体 C.烷烃随碳原子数增加,沸点降低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钢城四中2020—2021(上)期中考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三分,共48分) 1.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工业中,使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 B.将肉类等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 C.茶叶等包装中加入的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储存时间 D.夏天面粉发酵速度与冬天面粉发酵速度相差不大 2.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1?s-1 ②v(B)=0.6mol?L-1?s-1③v(C)=0.4mol?L-1?s-1④v(D)=0.4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 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4.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2- 4 SO(aq)+Ba2+ (aq)+2OH (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 B.KOH(aq)+1 2 H2SO4(aq)= 1 2 K2SO4(aq)+H2O(l);ΔH=-57.3kJ/mol C.C8H18(l)+25 2 O2(g)=8CO2(g)+ 9H2O(g);ΔH=-5518 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 kJ/mol 5.反应A→C分两步进行:①A→B,②B→C。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B最不稳定,A最稳定 B.B→A反应的活化能为E1,反应B→C反应的ΔH=E4-E3 C.B→A反应与铝热反应一样都属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放热反应D.反应B→C是放热反应, 反应A→C是放热反应 6.25 ℃时,1mol·L-1的NH4Cl、CH3COONH4、NH4HSO4三种溶液中,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c>b D.c>a>b 7.下列表述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②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③为保存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④25℃时,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和水电离出的c(OH-)的乘积一定等于10-14 ⑤0.2 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c(H+)一定增大 A.1 B.2 C.3 D.4 8.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2B(g) x C(g)+2D(g),在2 L密闭容器中,把4 mol A 和2 mol B混合,2 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 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v B=0.2 mol·L-1·min -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0.94倍D.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1.4 mol·L-1 9.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xA(g) + B(g)2C(g),反应曲线(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 表示C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试判断对图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x=1 C.若P3<P4,y轴可表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若P3<P4,y轴可表示B物质在平衡体积中的百分含量 10.一定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叙述不能作为 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②⑧B.④⑦C.①③D.⑤⑥

高二年级期末考化学试题(有答案)

2019~2020年度(上)高二年级期末考化学试题 命题人:王骊龙 审题人:陈焕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 .港珠澳大桥钢筋表面的环氧树脂涂层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B .氨基酸残基在蛋白质肽链中的排列顺序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C .“碳海绵”吸收泄露的原油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 .纤维素与浓硝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硝化纤维 2.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乙醇、苯酚中都有羟基,推测两种有机物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 B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推测甲苯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 .Cl 2与NaOH 常温下反应得到NaClO ,推测F 2与NaOH 常温下反应得到NaFO D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时反应可以生成乙烯,推测溴丙烷可以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时能生成丙烯。 3.有机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和b 均属于苯的同系物 B .a 和b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 .a 和b 均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D .1mol a 物质与足量氢气加成,消耗的氢气为5mol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将3.4g H 2S 全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S -和S 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B .常温下1LpH=2的H 3PO 4溶液中含有的H +数目为0.01N A C .将含有0.1molFeCl 3的饱和溶液制成Fe (OH )3胶体,胶粒的数目小于0.1N A D .400℃,1.01×105Pa ,密闭容器中64gSO 2与16g O 2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N A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AlO 2-+2H 2O B .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2222445SO 2H O 2MnO 2Mn 5SO 4H -+-+++=++ C .223Na S O 溶液与稀24H S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32S O 6H 2S 3H O -++=↓+ D .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233Cu 2Fe 2Fe 3Cu +++=+ 6. 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 —与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的族序数等于周期数,Y 与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原子半径:X>Y>Z>W B .W 的单质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 化学试卷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 2 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 充入2molSO2 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196.64kJ B.196.64kJ/mol C.<196.64kJ D.>196.64kJ 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 1 2 O2(g) △H = +241.8kJ/mol H2(g)+ 1 2 O2(g) = H2O(1) △H = -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 B.吸热 2.44kJ C.放热44kJ D.吸热44kJ 10.已知4NH3 + 5O 2 = 4NO + 6H2O,若反应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4 v(NH3)=5v(O2) B.5 v(O2)=6 v(H2O) C.2 v(NH3)=3v(H2O) D.4 v(O2)=5v(NO) 1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质量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 12.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A(g) + yB(g)zC(g)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 + y < 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 一、试卷出题范围 本卷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醇、酚两部分内容。分为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共20题,总分60分,Ⅱ卷共6题,总分40分。 二、试卷分析: (一)Ⅰ卷分析: (分析教师:吕荣海) 第Ⅰ卷:20小题,覆盖共6个主要知识块,平均每个知识块覆盖3个知识点。1—10题重点考查了每个知识块中基本原理和性质、重要反应、重要实验现象等;11—20题则重点考查了知识拓展、方法导引、知识支持、重点知识综合迁移应用等。 主要错误情况:1、5、8、9、12、14、15、16、19、20共10个题目,从知识分布看:主要有①基本性质的迁移应用,如:1、14、16;②同分异物体的判断与书写,如:5、12题;③基本原理应用,如8、10、18、19题。 ④知识拓展的应用,如20题。 建议:(1)将传统选择题对答案,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归纳提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性质、方法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设立探究性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3)设立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整合成卷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疑难点,集中练习,集中辅导提高的教学方法。 (二)Ⅱ卷分析: 21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连华)

(1)本题考察苯酚性质的题目,苯酚是酚类物质的代表物质,掌握了其化学性质就是掌握了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别是苯酚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的考察: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高于65℃时,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2)本题得分状况:少部分学生能得全分,一般学生能得2—3分,极少数学生不得分。 (3)出错情况:化学用语使用不准确,澄清写成清澈。 反应条件错误: 不需要外界条件。 (4)以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 22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杨希宝) (1)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第(2)小问为一个推断题,考查了烯烃及卤代烃的性质,试题难度中等偏高。 (2)主要问题: ①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定义混乱 ②烃的性质模糊 ③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第(2)问推断全对的人很少。 3、得分情况: 平均在4—5之间。 4、教学建议: ①加强基本性质的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 ②应规范基本功,如结构简式的书写 23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雪芹) 本题是相对较简单的一道题,好学生拿全分,中等生可拿到4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扎实,得分很少。 ONa +H 2O OH +NaOH →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部分原子量:H—1 C—12 O—16 S—32 Na—23 第I卷(共36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核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⑥⑧ C.①②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氨水有下列平衡:NH3·H2O NH4+ + OH–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c(NH4+)增大的是 A.加NaOH B.加盐酸C.加NH4Cl D.加热 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为:Cu2++2e–= Cu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Ba2+、Cl–、NO3–B.Na+、Ca2+、I–、NO3– C.NH4+、Al3+、Br–、SO42–D.K+、Na+、HCO3–、SO42– 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 ,K sp(AgBr)=7.7×10—13,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Br B.AgCl> AgBr>AgI C.AgBr >AgCl>AgI D.AgBr >AgI>AgCl 6、已知:△G=△H-T△S,△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 —19,Na—23,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1-12题每题2分,13-20题每题3分):1.“三鹿奶粉”事件波及很广,一些不法分子向鲜牛奶中混入了有机化工 原料三聚氰胺,以提升牛奶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尿素CO(NH2)2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三聚氰胺C3H6N6,制作成本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尿素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B.尿素是人身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C.三聚氰胺属于烃D.饮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导致肾结石 2.下列有机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三溴笨酚B.聚乙炔C.乙稀D.甲笨 3.冬季所用的护肤品的有效成分为保湿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使皮肤上附着一层吸水和保水的物质,因而感觉舒适而不干燥,下列物质中可能被采用的是 A.乙醇B.丙三醇C.甲醇D.聚氯乙烯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乙苯和间二甲苯B.苯和甲苯 C.一氯甲烷和二氯乙烷D.苯酚和苯 5.某同学在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的时,取0.5mol/L CuSO4溶液和1mol/L 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 40%的乙醛,然后加热,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加入乙醛太多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6.“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水解反应⑤酯化反应⑥加聚反应 A.②B.①④C.②⑥D.③⑤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第10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熵增的化学反应一定自发进行 B . 反应物分子碰撞频率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 . 减小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减小 D . 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正极反应一般是:4OH﹣﹣4e﹣═O2↑+2H2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强酸跟强碱的反应热一定是中和热 B . 1molC完全燃烧放热383.3kJ,其热化学方程为:C+O2═CO2 △H=﹣383.3kJ?mol﹣1 C .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 . 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O(l);△H=57.3KJ?mol﹣1 3.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 的是() A . 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 B . S(g)+O2(g)═SO2(g)△H1S(s)+O2(g)═SO2(g)△H2 C . C(s)+ O2(g)═CO(g)△H1C(s)+O2(g)═CO2(g)△H2 D . 2HCl(g)═H2(g)+Cl2(g)△H1H2(g)+Cl2(g)═2HCl(g)△H2 4. 下列做法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是() A . 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B .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碳铵混合使用 C . 厨房中常用碳酸钠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 配制FeCl2溶液时常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化学 时间90分钟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 2 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 2 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放出的热量为 57.3 kJ的是( )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 (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A.①和② B.③ C.④ D.以上都不对 3.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Δ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 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 1.2c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为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kJ·mol-1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 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反应前 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min)-1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针对我校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本组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得分率及通过率 符合哈尔滨市试题题型和难度要求,试题既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具备较好的层次与区分度。 二、答题中体现出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成就 1、基础知识扎实,知识掌握准确 从统计结果看第1、2、6、10题得分率和高超过了90%,第3、4、5、7、8、9、13、14题得分率比较高,超过了80%。这些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试题将双基的考察置于问题情境中。试题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素材,生成问题,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亲切,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学生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之一。例如:第34题B到C 过程中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图示信息提炼出镁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信息的获取,再结合理化知识来解释A到B过程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意审题、思路清晰,体现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第31题第(1)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供给燃烧充足的氧气,使煤粉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在烟囱上安装净化过滤装置,建议有的同学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脱硫没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第35提连接成一个五角星,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希望,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体现了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第29题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魔术中的奥秘,体现了学生具有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的思维的结合能力,并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一个化学变化发生的实质过程。 4、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提高 第36题:表格部分 5、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试卷中的第15题和37为计算题,第15题的难度不大,通过率为57%,第37题最后一问有一定的区分性,通过率为25.7%,体现了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的过程计算、综合司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的对策 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

(完整版)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 命题钱承之审核陈雪泥考试时间120分钟共8页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r(Cu)=64 Ar(Al)=27 Ar(Fe)=56 Ar(Mg)=24 Ar(K)=39 Ar(H)=1 Ar(O)=16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铁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不放出气体且“铁片”质量减少的是 A. CuSO4溶液 B. H2SO4溶液 C. AgNO3溶液 D. FeCl3溶液 2.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O+H23O++OH-. A.H -+H22CO3+OH- B.HCO 2-+H3O+ C.HS-+H D.H CO3-+H+ 3.铜制品上的铝质铆钉,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的原因可描述为 A.形成原电池时,铝作负极 B.形成原电池时,铜作负极 C.形成原电池时,电流是由铝经导线流向铜 D.铝铆钉发生了化学腐蚀 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达到平衡时,测得Y的转化率为20%, X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X和Y物质的量之比为 A.1∶5 B.1∶4 C.1∶3 D.1∶2 5.某无色溶液pH=1,投入铝片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Al3+、SO42—、Br— B.K+、Na+、Cl—、NO3— C.Mg2+、Na+、OH-、Cl— D.K+、NH4+、SO42—、HCO3— 6.在含0.01mol的明矾[KAl(SO4)2·12H2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有0.02mol的Ba(OH)2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先出现沉淀,后来全部溶解 B、最终得到的沉淀只有硫酸钡 C、当Al3+、SO42-全部沉淀时,得到的沉淀质量最大 D、当SO42-完全沉淀时,得到的沉淀物质的量最大 (g)+5O2+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 7.反应4NH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0 mol·L-1·s-1 B.v(O2)=0.0010 mol·L-1·s-1 C.v(NO)=0.0010 mol·L-1·s-1 D.v(H2O)=0.045 mol·L-1·s-1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碘酸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HI+Ag+=AgI↓+H+ B.氨气通入氢氟酸溶液中:NH3+H+=NH4+ C.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Mg2++2HCO3-+4OH-=Mg(OH)2↓+2CO32-+

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卷

期中测试模拟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 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 CO(g)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 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2016-2017年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6-2017年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吉林油田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命题人:高晶秀答卷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共4页可能用到的相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a:40 K:39 Cl:3 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烃类的是()A. 乙烷B. 苯C. 乙烯D. 乙醇 2、下列物质:①CH3(CH2)2CH3 ② CH3(CH2)3CH3 ③ (CH3)3CH ④ (CH3)2CHCH2CH3 ⑤ (CH3CH2)2CHCl 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④①③ B.④②⑤①③ C.⑤④②①③ D.②④⑤③① 3、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A、3-甲基-2-戊烯 B、3-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丙烷 D、3-甲基-1-丁烯 4、下列各组中两个化学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一组足() A.由苯制溴苯;甲烷、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 B.由乙烯制1,2-二溴乙烷:由乙烷制一氯乙烷 C.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环己烷 5、下列关系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35 Cl和37 Cl B.CH3CH2OH和CH3OCH3 C.CH3CH3和CH3CH2CH3 D.H2O 和H2O2 6. 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间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A.C4H10和C20H42 B.一溴乙烷和1,2―二溴乙烷 C.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D .C4H 8和C3H6 7、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消去、加成、取代 B.加成、消去、取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8、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溴乙烷不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B.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生成乙醇 C.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D.溴乙烷通常用乙烷与 液溴直接反应来制取 9.若下列对有机反应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乙醇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 B .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