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

相关理论

1、文献集中分散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

布拉德福定律:也称文献分散定律。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1934 年首先提出。它是定量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分散状况的一个规律。经过后来的许多研究者的修正和研究,发展成为著名的文献分布理论。布氏定律的文字描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量最多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 ……的关系(a>1)。”布氏定律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学科专业的期刊论文在相关的期刊信息源中的不平衡分布规律。布氏定律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成果,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改善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确立入藏重点,了解读者阅读倾向,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切实提高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利用的效率和科学评价的科学性。

2、文献增长定律(普赖斯)

文献增长规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文献的增长也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人们在 20 世纪初就已注意到。但一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后,由于当时图书管理的需要,特别是科学史研究以及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文献增长规律才被研究者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赖斯( D.Price )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普赖斯在其著作《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中考察统计了科学期刊的增长情况,发现科学期刊的数量大约每 50 年增长 10 倍。他以科技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不同年代的科技文献量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一根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十分近似地表示了科技文献量指数增长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其表达式为:F(t) = ae bt其中 F (t)表示时刻 t 的文献量, a 是统计初始时刻(t=0)的起始文献量, e=2.718 ,b 是常数,表示持续增长率。从一些实例看,科技文献的指数增长定律作为一个理想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文献的实际增长情况,但由于没有考虑许多复杂因素对科学文献增长的限制。真正对于实际的应用,该定律还有许多局限性。鉴于此,有些学者又提出了科技文献按逻辑曲线增长的理论,作为对指数增长的一种补充和修正,其方程式为:F(t)= F(t) 代表时刻 t 的文献量, K 为文献增长的最大值。其逻辑曲线表明,在科学文献增长的初始阶段,是符合指数增长规律的。但这种增长趋势到一定时期将会减弱。当文献增至最大值的一半时,其增长率开始变小,最后缓慢增长,并以 K 为极限。逻辑曲线在描述科学文献增长规律时,取得了一定成功,也仍存在一些缺陷。后来的学者们关于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又有许多新成果,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定量模型。文献增长研究多姿多彩,广泛应用于知识度量与知识管理、科学评价、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管理、信息研究、信息管理当中。

3、文献老化定律

文献老化规律:科技文献发表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内容会起来越“落伍”。文献的老化,就在于随其“年龄”增长,会逐渐失去作为科技情报源的价值,利用率愈来愈低,甚至失去生命力。 1958 年美国学者贝尔纳(J.D.Bernal)首先提出用“半衰期”( Half life )来衡量文献老化速度。所谓“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如中文医学期刊文献半衰期为 4.2 年,则表示现在尚在被使用的这类文献有 50% 是在K=1+ae -kbt近 4.2 年内发表的。文献的“半衰期”因其学科性质、学科稳定性、文献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值。文献老化规律还可以用普赖斯指数来衡量。相应的方程式为:C(t)=ke -at, C(t)表示发表了 t 年的文献的被利用次数,k 是常数,随学科不同而异, a 为老化率。目前,关于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仍很活跃。文献老化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指导文献信息源选择、采集,评价馆藏老化程度,评价文献价值等。

4、文献引用定律(加菲尔德)

文献引用规律: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借鉴前人或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因此,科学文献间也存在一种必然联系。这种相互联系突出地表现为文献间的相互引用。文献引用关系分析是文献引用规律研究的基础,除了文献间的直接引用关系之外,引文分析理论还着重考察文献的其它最具代表性的间接引证关系,包括引文耦合(两篇或多篇文献同时引用一篇或多篇相同文章,称之为引文耦合)、同被引(co-citation ,两篇或多篇文献共同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文献所引用即为同被引)、自引(著者引用自己以前的著述)等,从而研究科学引文的分布结构和规律性。引文量的分析是文献引用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量的指标对引文所共同具有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特征,如文献类型、学科主题、语种、出版年代、引文来源等进行分析和描述,可以得出引文量按文献类型分布、按语种的分布、按出版时间的分布、按出版学科或主题的分布、按作者的分布、

按国别、期刊的分布等。引文分析所使用的最主要的工具是由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所创立、现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这是一套庞大的引文索引系统,其“来源出版物”涵盖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优秀期刊 4000 多种,引文数据包括了这 4000 多种期刊上登载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数据。 SCI 还有一个副产品——《期刊引证报告》(JCR),它已成为期刊评价的一种最重要的工具。文献引用规律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文献老化研究、期刊评价、科学评价、科技预测,人才评价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藏书零增长理论(稳定状态理论)

零增长理论(Zero-growth Theory),又称稳定状态理论(Steady State Theory),是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控制图书馆藏书数量增长的理论。目前1975年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公布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对这一理论的解释最为权威:零增长理论就是要求建立有限规模的图书馆,在图书馆达到一个可靠的目标(馆藏量、功能等指标)之后,剔除馆藏文献的速度应当等同于购进文献的速度,即图书馆新购进的文献资料只是对准备剔除的文献资料的相应补偿,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从而使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总量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实施零增长理论的图书馆必须满足下列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要求藏书达到最佳的规模或成熟藏书状态,即要求藏书达到一定的水平和一个可靠的目标之后才能实行。第二,要求经常地、不断地剔除旧书。第三,广泛实行合作藏书,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零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空间紧张:在许多情况下,图书馆建筑的扩建最终总是难以满足藏书增长的需要,于是就会出现书库饱和、书架超载、甚至大量藏书因此而无法上架,既得不到保护、又无法为读者所利用。

(二)设备短缺: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图书馆必须增添相应的收藏与利用的设备,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常常难以同步增添设备,并因此造成馆藏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三)人力不足:藏书数量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不足,或者进一步加深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困难,从而造成藏书加工积压和管理混乱,影响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

(四)藏书利用率降低:藏书增长过快,只补充不剔除,新书刊和旧书刊、流通率高的书刊和流通率低的书刊混合排列在一起,造成书库拥塞、文献检索困难和文献利用率降低。

6、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摩尔第二定律:摩尔定律提出30年来,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的确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Intel高层人士开始注意到芯片生产厂的成本也在相应提高。1995年,Intel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预见到摩尔定律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年,摩尔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写道:"现在令我感到最为担心的是成本的增加,…这是另一条指数曲线"。他的这一说法被人称为摩尔第二定律。

新摩尔定律:近年来,国内IT专业媒体上又出现了"新摩尔定律" 的提法,它指的是我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7、拥有与获取理论

拥有与获取(Ownership versus Access)理论起源于1975年美国《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趋势》等学术期刊上关于“拥有与获取关系”的讨论,是一种有关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如何处理“拥有”馆藏信息资源和“获取”馆外信息资源之间关系的理论。

存取, 一般是指利用其他成员馆或信息提供者的信息资源来满足本馆用户信息需求的行为。拥有,则是指通过收藏信息资源满足本馆用户乃至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行为。

拥有论是相对存取论而言的, 美国图书馆研究中心主任辛普森(D.B.simpson)曾对拥有与存取统一论写了一个等式表达他对

拥有与存取的认识, 即: 资源共享= 存取+ 拥有。辛普森认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计划是存取和拥有的总和, 存取必须通过利用通信、存贮和传递技术来加强, 拥有则必须扩展为共享或共同拥有地方馆藏。”

在现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网络图书馆并行的大环境下, 拥有与存取何者更为重要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因为二者不是相互对立或者二者必居其一的关系。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和共享的角度来看, 存取论也好, 拥有论也好, 实际上都涉及存取与拥有两个方面。拥有与存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即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关系。拥有与存取在现代图书馆中应实现合理结合, 不应只顾一端。要想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广泛化、便捷化、直接化的信息需求, 拥有与存取不可废其一。此时此事, 鱼和熊掌必须兼得。辛普森的等式较好地实现了拥有与存取的统一, 阐明了存取和拥有的边际及相互依存关系, 有助于图书馆界深化对资源共享的理解和规划各种资源共享活动。

二、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意义

(一)更新了图书馆的发展观:随着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了图书馆等信息机构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虚拟化、用户利用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图书馆等信息机构的角色随之发生变化,人们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不光是一个藏书借阅场所,更是一个高效的信息获取中心、是一个快速信息传递中心。

(二)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观: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联合编目、书目共同体、商业化文献传递服务、业务外包、业务委托管理等提供了实现的条件,从而使图书馆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突破了图书馆的合作观: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与其他信息生产机构、数据库公司、物流机构等的多方广泛合作与协作,有利于充实自身的馆藏信息资源,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四)提供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数据库或因特网服务等的信息保障或信息服务方式,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全新而可行的模式。

8、网络价值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Metcalfe)法则:是指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网络外部性是梅特卡夫法则的本质。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于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n2-n成正比。如果一个网络对网络中每个人价值是1元,那么规模为1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等于100元;规模为10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就等于10000元。网络规模增长10倍,其价值就增长100倍。

9、网络增长定律

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被描述为: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长一倍,其增长速度是莫尔定律预测的 CPU 增长速度的3倍并预言将来上网会免费。吉尔德定律的提出者是被称为“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乔治·吉尔德。

10、图书馆2.0定律

“图书馆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Library 2.0 is a user-centered virtual community)

第一定律:图书馆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它可提供参与、共享的人性化服务(Library 2.0 is a user-centered virtual community)

注:原第一定律为“书是为了用的”,搬到信息时代应该为“信息是为了用的”。但在Web2.0时代,这形同一句废话(屯集不用的信息?在网络时代只有脑子彻底坏了的人才会干此事)。而图书馆2.0所实现的是不但是全方位为用户服务,而且是鼓励用户参与的人性化服务。参与、共享的web 2.0思想,在E时代已成为了图书馆存在的基础,这一原则如同纸本时代确立的“书是为了用的”。

第二定律:图书馆没有障碍(The library has no barriers)

注:原第三定律为“每本书有其读者”,搬到信息时代应为所有信息都能准确到达用户手中。但网络信息中废物多多,所有信息都找到用户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只要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就是真正体现Web 2.0时代“每本书有其读者”的精神。

第三定律:图书馆无处不在(The library is everywhere)

注:原第三定律为“每本书有其读者”,搬到信息时代应为所有信息都能准确到达用户手中。但网络信息中废物多多,所有信息都找到用户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只要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就是真正体现Web 2.0时代“每本书有其读者”的精神。

第四定律:无缝的用户体验(A seamless user experience)

注:原第四定律为“节省读者的时间”,搬到信息时代应为节省用户时间。Web环境中节省用户时间的最高境界,无疑是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无缝”的感觉。

第五定律:永远的Beta版(The perpetual Beta)

注:原第五定律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搬到信息时代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永远生长,“永远的Beta 版”的web 2.0 术语,准确地描述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的时代特征。

11、藏书建设理论(五级藏书理论)

美国图书馆藏书结构级别框架规范,由美国图书馆协会资源与技术服务部资源分部藏书发展委员会1976年通过的文件《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中提出。它按照读者对文献的需求种类和图书馆的保存任务,用A.B.C.D.E五个字母作为藏书深度和搜求深度的级别代码,以区别一定专题领域中现存藏书的程度和在该领域中现在搜求活动的程度。A.完整级。在需要的、明确而有限的领域中,努力将全部有意义的著作及各种适用语言记录的知识(出版物、手稿、其他形式)搜集完备;B.研究级。搜集学位论文和独立研究所需要的主要资料;C.学习级。适合大学本科学生课程需要,也能满足独立学习要求的藏书;D.基础级。高度精选的藏书,用以介绍和认识专题,并指出别处有用的情报;E.最低级。图书馆藏书范围之外的专题领域,除了很基本的参考工具书外,只作少量选购。关于搜求级别的定义,《指南》特别指出,不能从相对意义或从做广告的意义上去使用,只能在客观的意义上使用。因而大多数图书馆在任何领域都不具有完整级藏书。因此,一份书面的藏书发展方针对任何图书馆都是必需的,它可以使选书人朝着确定的目标工作,有目的地使用资金;还可以告知读者、行政人员、托管人员和其他人员现存藏书的范围和性质,以及今后继续发展的计划;有助于提供预算分配的情报。五级藏书制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藏书建设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有的三、五、七级等不同级别主张中,五级提法较为合理。肖自力据美国一些图书馆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出一个甲(完整水平占50%)、乙(科研水平占25%)、丙(大学水平占12%)、丁(基础水平占10%)、戊(最低水平占3%)的藏书等级方案,在图书馆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被称为“新五级藏书制。

12、CSSCI

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CSSCI能反映广大作者利用科研成果的综合情况,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产物,有利于学术成果的规范和科学化;其导向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它对中国文科学术期刊的认证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负担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CSSCI的作用

从引文索引角度

1、CSSCI是一种检索工具,具有检索作用,可提供论文数据与引文数据;

2、推动学术期刊规范化需要

3、文献检索的需要

4、学术交流和分析作用

5、研究需要

6、评价参考需要

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CSSCI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脉搏,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逻辑组培检索,挖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展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

对于社会科学管理者,CSSCI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对于期刊研究与管理者,CSSCI提供多种定量数据: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影响广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

通过多种定量指标的分析统计,可为期刊评价、栏目设置、组稿选题等提供科学依据。

CSSCI也可以为出版社与各学科著作的学术评价提供定量依据。

13、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也称混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并存形式,也是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复合图书馆中,信息资源、信息载体、技术方法、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设施、服务产品等都是复合的,即传统与现代并存。

“复合图书馆”一词最早由英国图书馆学专家苏顿(S. Stton)于1996年提出。他将图书馆分为连续发展的四种形态,即: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他认为在复合图书馆阶段,可以实现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的并存,但两者的平衡越来越倚重数字型,因为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器或网络自由访问跨地域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资源。在国内,黄宗忠先生也于同年提出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要共存互补的观点。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相关概念

1、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存储于载体(包括人脑)上的已知或未知的可利用的信息。信息中的载体信息和主体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信息资源的特征

本质特征:知识性、共享性

一般特征:共享性、选择性、稀缺性、时效性、积累性、保存性、分散性、交叉性、剧增性、多样性、不稳定性、价值差异性

2、数字信息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是人类以二进制数码存储于磁性载体上的信息。有人认为数字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数据库。它与网络信息资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电子(数字)形式存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它包括各类数据、电子文件、学术论文、图书、软件、商业活动等各种信息。

数字信息资源的特点

由于数字信息资源与纸质等资源只是载体形式不同,也同样具有客观性、传递性、动态性、增长性、规模性、共享性等特点,其中共享性、传递性、动态性、增长性、规模性更加明显。

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载体在空间、时间上传递,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从近到远、从古到今,均能传递。

动态性:信息是对事物存在方式及其运动方式的反映,着事物的变化,信息也将变化。信息的动态性是指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其时效性就会降低。信息的价值与信息反映事物的时间成反比,即反映的时间越快,信息的价值越大。

增长性: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的使用具有消耗性,而信息资源的使用,不但不使信息资源数量减少,而且在利用后,会产生更多的信息。

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在同一时间或地点,或不同的时间或地点共同利用同一种信息资源,而不需要任何的限制条件。与信息资源的增长性特点一样,信息资源共享的双方或多方均不会损失信息内容,相反还会产生新的信息。

规模性:信息资源作为整体要求具有一定的量,分散、片面的信息不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情况,极易产生虚假的“垃圾”信息,不能构成信息资源。

3、数字资源共享Digital resource sharing

共享概念:纳入一组织中有计划地进行各成员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活动。

4、图书馆学5大定律及新五定律

《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是阮冈纳赞于1931年撰写的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

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

该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book)。

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

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

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

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戈曼的“图书馆新五定律”的内容是:(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3]按照学者景海燕的论述,认为新老五定律“所包含的各个定律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第一定律都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基本原则……第二、第三定律是第一定律的必然推导和具体化……表现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第四、第五定律是第一定律实现的有效保证……支撑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6]戈曼也自称,他的这个“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提出,是站在我们职业的这位巨人(注:当指阮冈纳赞)肩上,以当今图书馆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背景,对阮氏图书馆学五定律所蕴涵真理的重新解释”。[3]从这些论述上看,戈曼也继承了阮冈纳赞五定律的研究方法。但是,其第一定律表述为“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显然忽略了图书馆所被社会公认的情报职能,因而,其第一定律并没有象阮冈纳赞的第一定律那样,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推导出来的新五定律就难免有遗珠之嫌了。

5、文献资源类型

文献资源指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在各种载体上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它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它记录着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假说、经验和教训,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这类信息经过加工、整理,较为系统、准确、可靠,便于保存与利用,但也存在信息相对滞后、部分信息尚待证实的情况。

据压缩方式(程度)或加工程度划分

一次文献: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文献。如图书(专著)、期刊(研究论文)、学位论文、报纸、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等。

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或压缩之后得到的产物。是人们为了便于管理利用一次文献而编制、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如文摘、题录、索引、书目等。

三次文献:对有关领域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综合后得到的产物,如各种综述(期刊及其它)、述评、学科总结、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等。

按载体形式分

印刷文献:以纸张为存储介质。具有便于阅读和流传等优点。但存贮密度太低,体积笨重,占据储藏空间过多,以及难于实现自动输入、处理和检索。

缩微文献:-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具有存贮密度高,体积小,传递和保存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于缩微阅读机。

音像文献:以磁性和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电视片、录像带、录像盘等。具有存贮密度高,直观真切,形象生动等优点。

机读文献:以磁性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文档、数据库、光盘等。它具有存贮密度高,自动存取速度快,原有记录可以改变、抹去或更新等优点。但需要有相应的计算机及其他先进技术设备才能阅读和利用,费用较高。

按内容的学科范围分,则有社科文献、科技文献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按文献表现形式特征有11类:图书、报刊、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产品资料、科技档案、标准资料、政府出版物和网络文本。

6、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信息资源共享概念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它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我们可以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概括为: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

(一) 任何用户(Any User):一方面,任何用户应该享有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不论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向任何用户提供平等的信息资源服务。

(二) 任何时候(Anytime):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提供一天24小时、一年360天全天候开放。

(三) 任何地方(Anywhere):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另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图书馆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

(四) 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一方面,用户应有机会利用任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应该建立尽可能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关系。

(五) 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一方面,图书馆用户拥有自由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图书馆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时应该在法制的前提下自觉地抵制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审查。

7、共享理论

1)信息资源何以共享:

信息的广泛传递性是共享的前提条件;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其共享的经济杠杆;

2)共享何以困难:

信息商品化(信息商品的价格阻滞、知识产权的合理阻滞);信息传播系统的阻滞(传播系统各要素的现实阻滞、传播系统个要素的历史缺陷)

3)从可能共享到现实共享

制度化(有效的国家管理);产业化(强大的市场推动);网络化(坚实的技术支持);全球化(必要的国际合作)

8、资源共享模式——CALIS 模式

1)OCLC模式

a)OCLC模式成功的三大要素

(一)协作精神 (二) 会员制度 (三) 非营利性质

b)OCLC主要服务与产品

OCLC联机编目与馆际互借服务;OCLC第一检索服务;Question Point;网上图书馆

2)PRDLA模式(The Pacific Rim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

PRDLA成立于1997年10月, PRDLA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字化途径,利用信息科技与网络,来促进各成员馆的用户对于学术研究资料的存取利用与共享。该联盟致力于把有限的人力与财力资源集中用于环太平洋地区少数领先图书馆的合作项目,同时鼓励联盟的成员之间达成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自行开展合作项目,并寻求适当的经费资助,以支持联盟的活动。

3)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模式

“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起源于1998年,正式成立于2000年,既是华文图书馆界第一个全球性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架构,又是一种以合作项目为基础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4)OhioLINK模式

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与信息合作网(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OhioLINK)由俄亥俄州大专院校图书馆和州图书馆构成的资源共享联盟

5)Minitex模式

美国明尼苏达信息资源共享网(Minitex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 简称Minitex)是为明尼苏达,南达科他,和北达科他三州的200多家不同类型图书馆提供馆际借阅的服务机构。与其他类似的机构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自己的藏书,没有自己的中央书目数据库。

6)NACSIS模式

日本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它以NACSIS为核心,有全国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等共同参加,以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各领域的学术信息为对象,通过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连接大学的大型计算机中心、综合信息处理中心、图书馆等,日本形成了一个收集、整理并迅速、准确地为研究者提供所需学术信息的全国性综合信息共享系统。

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现有的各个图书馆的各种二次信息,特别是各图书馆藏书等一次文献的书目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中心的联合目录数据库。

NACSIS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学术信息网络;(二) 联合书目数据库服务;(三) 信息检索服务;(四) 电子图书馆服务(NACSIS—ELS);(五) 国际交流;(六) 研究开发

7)CALIS模式

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a)CALIS的建设目标

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b)三级保障系统

CALIS项目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同时建设了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七个地区信息中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信息中心。这样就在全国高校系统内构成了三级保障体系的框架,第一级是各个高校图书馆,第二级是地区中心,第三级是全国中心。

c)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d)集团采购

9、信息构建理论

信息构建理论(IA: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是美国建筑师Richard Saul Wurman 1975年创造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 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信息构建的内涵可概括为3种学说:地图说、结合说、蓝图说。地图说认为“信息构建是信息结构根本的地图”,代表人物是

伊兰;结合说认为“IA是信息系统中的组织、标识与导航计划的结合”,代表人物有约瑟和莫为;蓝图说认为“IA是基于所有领域建筑的规格、功能、隐喻、导航、界面、交互与视觉设计的一幅蓝图”,约翰是代表人物。简单而言,信息构建就是为用户提供序化、优化及美化的信息。它需要借助一切信息组织、信息呈现的技术和方法,如图形设计、可用性工程、用户经验、人机交互、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中的主题法分类法等的理论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组织、布局、优化,如设计导航系统、标签系统、索引和检索系统,以及内容布局等。

10、贮存图书馆理论

贮存图书馆的概念

贮存图书馆(Depository Library),又称保存图书馆、储备图书馆、储存图书馆、或者寄存图书馆,是指为了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态、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设立的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的图书馆。

贮存图书馆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一个图书馆专有专用的贮存图书馆,另一类是多个图书馆共有共用的贮存图书馆,其中尤以第二类贮存图书馆为多。通常,贮存图书馆多采用密集货物贮藏架(或者密集书架,参见图4-1)和固定排架的方式贮藏文献资源。贮存图书馆一般不直接向读者开放。

二、贮存图书馆的作用

贮存图书馆有着多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况,从而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空间的利用效率。

(二)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的布局结构,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三)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的重新调拨分配,充分发挥利用率较低的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图书馆网络的发展。

(四)贮存图书馆通过比较完善的文献保存与保护技术,完整地保存了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

三、贮存图书馆的模式

从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来看,贮存图书馆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贮存图书馆模式:

(一)专有贮存图书馆。即各图书馆自行建立的、专门用以贮藏本馆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贮存书库或者贮存图书馆。(二)地区合作贮存图书馆。即在一定区域内由若干个图书馆联合建立的、用以贮存本地区各参加馆、或本地区内各级各类图书馆送交的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贮存图书馆。

(三)国家贮存图书馆。即由国家建立的、用以贮存各类型图书馆送交的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全国性贮存图书馆。(四)特种文献贮存图书馆。即由多个图书馆共同建立的、用以专门贮存某一特定类型文献的图书馆,如专门贮存缩微品的贮存图书馆、专门贮存未出版资料的贮存图书馆等。

11、数字资源与文献资源的关系?

数字资源是指可通过互联网络传播, 供本地或远程利用、读取, 由计算机操作而生成的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盘、磁盘载体之上的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作品。数字化资源种类繁多,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应用软件、书目数据、全文数据、数值数据和多媒体。数字资源改变了传统信息资源的传播及利用方式, 对传统图书馆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 尤其是馆藏建设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纸质文献资源又称为传统文献资源, 属于实体馆藏, 主要形式有图书、期刊、报纸、图片、画册等, 其中图书、期刊、报纸对人类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纸质文献资源的主要特征是文献信息内容以纸为载体, 以印刷为手段记录文字信息。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 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使纸质印刷型文献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至今仍是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主要文献形式, 许多高校图书馆仍然用70%以上的经费购买印刷型文献。

数字资源与纸本资源是同源文献,都是人们记录与传播知识的工具。近年来数字资源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原有单一纸本资源的缺陷,两者互为补充,坚持在馆藏结构中两类文献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结构体系,完善和优化馆藏,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文献载体服务。

核心期刊与高质量期刊的区别

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核心期刊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由于统计工具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筛选方法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缺陷,因此,实际筛选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排序不可能完全准确,还会有某些重要的期刊被遗漏,更重要的是核心与非核心之间无客观存在的界线。

所谓高质量期刊是指思想内容、科学技术、文字表述、编校质量和印刷工艺等均达到高标准而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或实用价值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核心期刊”的概念不同于“高质量期刊”,因为两者评价标准不同。某些发行量很大、深受读者欢迎的期刊,并未进入本书的“核心区”;相应的核心刊也不一定都被评为高质量期刊,只是集中了较多的高质量论文。

国内外文献采购政策现状(集团采购)

文献采购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目前文献采购工作面临着读者需求日益增加, 文献数量庞大、类型复杂, 文献来源渠道繁多, 而文献购置费却大幅度下降等诸多困难或问题, 严重影响了文献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采购、兼收并蓄、协作采购、资源共享、使文献采购科学化、规范化。

为了规范图书馆的文献采购行为,现在许多图书馆都实行了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政府采购的优点在于:文献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消除了文献采购工作中的各种弊端。

国外政府采购一般有三种模式:

集中采购模式,即由一个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负责本级政府的全部采购任务;

分散采购模式,即由各支出采购单位自行采购;

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即由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负责部分项目的采购,而其他的则由各单位自行采购。

中国的政府采购中集中采购占了很大的比重,列入集中采购目录和达到一定采购金额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集中采购。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

(1)公开透明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公正原则。

(4)诚信原则。

利用理论分析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述)

1 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低,经济实力有限。

2、信息技术“重硬轻软”,发展不平衡

3、相关的信息立法不完善

4、信息意识缺乏,两级分化

对策

1、加大技术与资金投入

2、平衡软硬发展,加强软建设

3、完善信息立法是重要保障

4、信息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宣传是关键

拥有获取理论分析:开放存取及其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1.拥有与存取的新发展———开放存取。拥有与存取理论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尽管它有如此多的优势, 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仍然没有得到普遍的运用。(1)纸质文献存取受限于价格上涨。信息流通的商业化导致学术期刊价格上涨。(2)电子资源的存取受到限制, 表现在: 电子资源的存取许可而非拥有; 电子资源无法长期保存, 除非支付费用获得特别许可;电子资源无法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无法使用电子资源, 除非拥有用户名密码; 无法实现远程

服务, 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并发用户限制等。但人们总是在不断探索当中, 开放存取便应运而生。

开放存取指的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免费共享和利用。具体地说, 就是任何人通过互联网都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免费浏览、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和全文链接, 可以对文献进行自动采集并建立索引, 可以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 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合法使用。这些利用不受任何经济、法律和技术的限制。

开放存取有更鲜明的优势:( 1) 数字的, 在线的, 免费的, 在版权和许可限制方面可以最大限度自由使用的;( 2) 在版权、同行评审、财税、印刷、保存、权威性、事业推进、引用和其他方面以及相关的服务支持与传统的学术文献是一致的;( 3) 得到了版权拥有者的授权或已进入了公共领域;( 4) 集中在作者已经放弃作品收益的那些文献上;( 5) 集中在纳税人资助的研究项目上;( 6)“开放存取”包括文本、数据、软件、音频、视频和多媒体;( 7)“开放存取”对于研究论文通过两种主要方法来发布:“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存档及“开放存取”仓库。

2.开放存取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1) 开放期刊。 ( 2) 开放仓储( 机构知识库、科学知识库) 。 ( 3) 中国图书馆情报学开放文库。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的馆藏结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拥有为主”逐渐向“拥有与存取并重”转变, 这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在存取与拥有并重的模式中, 对存取与拥有比例的选择在不同

类型的图书馆、不同的馆藏类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图书馆首先应该确定本馆最常用的文献资源, 这种资源要以拥有的模式获取, 而对那些利用率低的文献则应采取存取模式, 即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数据库或网络服务来实现。对于具体何种类型的文献应该采取哪种模式, 除了通过利用率来判断外, 还应做有关经济性分析, 即能否以最少的花费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时效性分析, 即能否迅速、便捷地为读者获取所需信息; 易用性分析, 即是否好用, 是否符合读者的信息利用习惯; 用户分析, 即经常分析用户的反馈信息, 了解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满意程度。通过以上具体分析, 不断总结经验, 才能为制定正确的馆藏发展模式提供充分的依据, 也才能最后确定合理的存取与拥有、共存与互补模式。

中国期刊协会(China Periodicals Association,缩写为CPA)于1992年4月正式成立,2000年10月加入国际期刊联盟。现有会员单位4000余家。

中国期刊协会是在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下,由期刊社、期刊团体以及有关期刊专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下设三个部门和十个工作委员会,主办了《中外文摘》、《商务旅行》、《中国期刊年鉴》和中国期刊网。

古典藏书理论【藏书理论 book_collecting theory 】又称“藏书建设学”。研究图书收藏工作规律及演变过程的学科。

②藏书著作(《请开献书之路表》、《麟台故事》、《澹生堂藏书约》等古代藏书家著述以及近、现代学者的古代藏书论著)研究,藏书思想(见于历代志序、书目序、题跋、笔记等)研究。

传统图书馆藏书的核心理论要求馆藏必须经过科学的技术加工, 以资源本身的内容特征或某些外部特征为标志, 按一定的结构体系把藏书组织成序列, 并按照这个序列检索文献

目前我国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国内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普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压力和困难:

1)采集数字资源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对于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的采选比例到底多少合适,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馆对于同一内容的文献既购买了纸本资源同时又购买了数字资源,这不仅造成了经费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馆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

2)文献价格的增长造成文献资源经费相对紧张,经费的紧张严重制约纸本资源建设(图书馆联盟)。

3)馆藏空间不足限制了纸本资源复本数,难以满足读者需求。(镜像服务)

4)馆藏文献资源需要数字资源来补充,形成互补,互补的比例如何确定,影响因素如何确定。

将二八原则引入到图书采访工作中,按专业划分核心出版社与非核心出版社,重点采购核心出版社图书,配合采购非核心出版社的精品图书,这种图书的采访模式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意义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

1.基础条件尚不完善

(1)缺乏信息资源共享观念;(2)缺乏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3)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4)缺乏技术支撑体系

2.信息资源共享的外部支持力不够

(1)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能力低,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2)信息技术支持人才短缺,无法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本身存在的误区

(1) “大而全”的信息资源共享观;(2)单凭理想和热情,没有相应发展规划的信息资源共享。

(3)不考虑管理与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4)信息资源的共享割裂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4.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

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向更广泛的网络化发展;向个性化服务发展;制造化趋向;与产业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专业化人才程度越来越高;面向全球化共享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数字图书馆的三大定律

目标可概括为两个“五任何”

数字图书馆第一定律: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两个“五任何”,即:“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数字化设备可以访问任何人类知识”、“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产生的任何新知识可以通过任何数字化设备推送给任何需要的人”。

根本手段是两个“三无”

数字图书馆第二定律:数字图书馆的根本手段是两个“三无”,即:“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搜索”和“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推送”。

建设要实现“四化”

数字图书馆第三定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骤和基本特征是“四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有序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都是数字化的。数字图书馆中的众多信息资源,不论是传统的文字、图像,还是声音、影像乃至气味、动感等多媒体信息,都以“比特”的形式永久性地存储在电、磁、光介质之中,能够方便地流动在信息网络上,成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

网络化是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需要像传统图书馆那样,既局部集中又各自孤立地分别存放,而是分布在各个适宜的地方,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相互联接,达到资源共享。

有序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于数字资源进行合理地组织,这种有序不是针对一个传统意义的图书馆范围而言,而是对于整个网络上的数字资源而言。数字图书馆所有管理工作的基础可以说就是基于这种广泛意义的有序化,这种有序化是依靠数据组织技术实现的。

智能化是有序化的高级阶段,指的是把对人类智能的认识用信息技术再现于数字资源的组织之中,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搜索和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推送都必须在智能化条件下方能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

程焕文教授系统提出并详细阐述了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

定理一:“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从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出发指出: “所谓的-无用的文献”是相对和主观的。“少用和不用不等于无用”“问题”文献不等于无用献, 图书馆剔除信息资源既没有法律依据, 也有违社会赋予的收集和保存人类信息资源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定理二:“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不仅仅是对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中书是为了用的0 的扩展,使其可以涵盖更广泛的范围并且更加具有现代意义。

定理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不仅指出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 而且强调保障用户自由和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是图书馆的基本责任和基本义务。

定理四:“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它是一种信念,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主动积极的回应态度。

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的统计学家、情报学家洛特卡(A.J.lotka)研究出来的描述科学论文作者动态的最早的量化规律。在科研活动中,不同人的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著述数量肯定是不同的。那么,在同样的一段抽样时间内,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的

论著数量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1926 年,洛特卡发表了论文“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他在文中统计分析了化学和物理学两大学科中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的著述情况,提出了定量描述科学生产率的平方反比分布规律,又被称为“倒平方定律”。其经典公式为:f(x) = (C为常数)上式的意义为:设撰写 X 篇论文的作者出现频率为 f(X) ,则撰写 X 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与他们所写的论文数量呈平方反比关系。如撰写了 2 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撰写了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 1/4 (即1/2 2 ),写 3 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 1/9 (即 1/3 2 ),写 n 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 1/n 2 。洛特卡定律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的不平衡分布规律。通过他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明确:在宏观的科学著述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的文章;反之,而大多数人的著述则是不多的。研究科技工作者及其论著间的数量关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利用过程中,可以用它来预测著者数量和文献数量,掌握作者的研究动态,提示不同领域中文献现状和趋势,便于对文献信息源进行有效的选择,搜集和科学管理。在科学学中,还可用它来研究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活动规律,研究人才及其成果分布规律。如普赖斯就从洛特卡定律推论出“杰出科学家数量仅仅是科学家数量的平方根”。

齐普夫定律:是由美国语言学家齐普夫(G.K.Zipf)于 1935 年研究发现的关于文献中的词频分布规律。其具体表述如下:如果将一篇达到一定长度的文章中的词按其出现频率递减排序,根据频率高低编上相应的等顺序号,次最高的为 1 级,其次为2 级……,这样一直到若干级,如果用 f 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用 r 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

fr = c (c为常数)应用词频分布规律及其参数,可以预测关键词的数量,计算各词汇的重要程度,对于文献标引与词汇控制、词表的编制、文献信息检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文网络

1.科学文献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断延伸的系统。

2. 科学文献的相互引证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累积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及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3. 通过引文网络向前可以追根溯源,向后可以跟踪发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检索系统。

4. 科学文献的引用频率不是均衡的,引文网络的稀疏与密集反映了引文分布的分散与集中规律。

ISI Web of Knowledge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建立的动态的、整合的数字研究环境,采用“一站式”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信息和研究工具,帮助研究人员获取、分析和管理研究信息。ISI Web of Knowledge采用“一站式”信息服务的设计思路构建而成,凭藉独特的检索机制和强大的跨库交叉检索能力,将来源于学术期刊、技术专利、会议录、化学反应、研究基金、网站资源及其它各种高质量信息资源整合在同一系统内,提供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多个领域中高质量的学术信息,兼具知识的检索、提取、管理、分析与评价等多项功能,从而大大扩展和加深了信息检索的广度和深度。通过ISI Web of Knowledge,即可由同一平台迅速检索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世界范围内各个学术领域的渊源、变化、动态、走势及应用情况尽在掌握之中。

文献的相互引证——学术研究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1、学科上的相关性

理论与方法:借鉴与利用技术与手段:应用与发展

2、横向上的对应性

实验或方法:互相参照与借鉴结果与讨论:比较与应用

4、纵向上的继承性:课题的基础与起源

5、发展与进步反引:学术争鸣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信息管理概论总复习题

. 1、下面哪项不属于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共通特性。() A.共享性 B.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C.稀缺性 D.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参考答案:A 题目分析:共享性是作为资源独特特性,B是共通特性,C是共通特性,D是共通特性 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 A.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 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 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无

3、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义信息的含义。() 专业资料word . A.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无 4、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 A.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C.主体在观察事物之前已经居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参考答案:D 题目分析:无 5、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一次信息。() A.游记; B.论文;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A 6、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二次信息。()A.游记; B.论文; 专业资料word .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C 题目分析:无 7、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三次信息。() A.游记; B.论文;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D 8、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信息; B.全信息; C.经济信息; D.语用信息 参考答案:B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习题

第七章信息的管理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信息资源有学科分类和主题分类两种分类方法。一般而言,学科分类由权威机构发布,成为全社会或行业所遵守的标准。主题分类方法则有一定的随意性。 【试题】 1.下列不属于信息管理的是( B ) A. 学籍管理 B. 需求分析 C. 整理电子通讯录 D. 网页制作素材管理 2.目前广泛使用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类方法有学科分类和主题分类两种。以下应用实例中所使用的分类 方法属于学科分类的是( A ) A.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B. 搜狐网站的分类搜索 C. 中国菜系的分类 D.机动车牌照号码分类 2、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其意义 管理伴随着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发布等信息活动的整个过程。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试题】 3.信息资源管理非常重要,是因为( A ) A. 信息资源无处不在,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通常要对信息资源进行较好的管理 B. 信息资源只有经过管理后,才能被人们利用 C. 不经过管理的信息资源是没有利用价值的 D. 人们对信息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依赖,但程度不高 3、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价值,为正确决策提供大量准确的、全面的和及时的信息资源支持,是知识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试题】 4.下列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不管哪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 B.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管理将最终取代其它的管理方式。 C. 用手工管理方式来管理信息资源具有直观性强、存取方便等特点。 D. 信息资源管理是专业人员的事情,和一般人无关 4、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人工管理灵活、简便,无需依赖环境设备,但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管理比较困难。 文件管理以文件和文件夹为信息单位,方便了信息的整理、加工和检索,但需要人与计算机的高度交互。 数据库信息管理便于信息的分类、排序、检索、统计等,处理速度快,效率高,但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适合于大数据量、专门化的信息资源管理。 【试题】 5.某学校有在校学生3600人,要管理所有学生的学籍数据,你认为可以有效管理并能实现高效检索的方 法是( D ) A. 把学生的学籍数据记录在纸上 B. 使用Word 中的表格 C. 为每位学生在计算机中建文件夹 D. 开发学生学籍应用系统 6.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要对它进行管理,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常见信息管理方法的是( D ) A. 数据库管理 B. 人工管理 C. 文件管理 D. 自然管理 7.某学校举办运动会采用了运动会管理软件,赛前能自动生成比赛秩序册,比赛时很方便就能查找出某 项目的实时成绩与团体总分等数据,这种做法采用的管理方式是( C ) A. 文件管理 B. 智能管理 C. 数据库管理 D. 人工管理 8.下列选项中属于数据库管理的是( C ) A. Word整理读书笔 B. Excel管理个人财务 C. Access管理个人资料 D. Flash制作电子相册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是( D ) A. 对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分类组织 B. 提供信息的查询服务 C. 对信息资源进行更新 D. 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 二、信息资源的管理 1、用软件工具进行个人日常事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利用软件工具进行个人日常事务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一般方法是根据管理需要编制或下载软件工具,将其安装到计算机中,进行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等管理工作。【试题】 10.王东同学负责管理班费收支,你建议他使用的管理办法是( B ) A. 将班费收支情况记录在Windows"附件"中的"记事本"中 B. 用Excel表格记录班费收支情况 C. 记录在电子词典的"个人财务"中 D. 记录在自己的Blog中 11.对于中学生来说,利用电子表格可以做的事情是( A ) A. 管理个人财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B. 管理班级电子相册,留下美好记忆 C. 管理学科听课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D. 管理教材和教辅资料,方便学习 2、用PDA管理日常事务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俗称掌上电脑,是常用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可以记录个人日程安排、待办事项,具备电话簿、计算器、电子词典等功能,还可以与计算机相连进行信息交换。【试题】 12."个人数字助理"的英文缩写是( C ) A. PC B. MP3 C. PDA D. FTP 13.PDA(个人数字助理)的功能日益丰富,已经成为人们的好助手。小明同学想用PDA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计 划,可以使用其中的功能是( C ) A. 科学计算 B. 英语词典 C. 事务管理 D. 电子邮件 3、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文件有许多属性,最重要的属性是文件名、存储位置和内容。文件名由主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连接。文件的扩展名用来标明文件的类型。文件可分为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两大类。可执行文件主要是一些应用软件,通常以exe做为文件的扩展名;数据文件如文本、表格、图形、声音、视频等,常见的数据文件类型扩展名如下: 图像:jpg、gif、bmp、png、psd、wmf、tif等。动画:swf、fla等。表格:xls、幻灯片ppt 文档:txt、rtf、doc、wps、pdf等。音频:mid、wma、mp3、cda、ape、ra、wav等。 视频:flv、wmv、mp4、mpeg、mpg、rm、avi等。压缩文件:rar、zip、arj等。 【试题】 14.黄胜买了一台计算机,配备了一块160GB的硬盘, 其资源管理器的部分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当前可见的硬盘分区有三个 B. F盘是计算机硬盘的一个分区 C. F盘是光盘驱动器 D. 资源管理器能管理计算机资源 15.小赵今年新分配到学校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主任经常为在计算机中 找一个文件忙得焦头烂额。为便于今后的查找,小赵应帮助领导整 理文件的方法是( C ) A. 将所有文件打印出来,分类装订 B. 在Excel表中建立各个文件的具体路径 C. 新建不同的文件夹,将文件分类收集 D. 把所有文件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 4、用浏览器的收藏夹管理网站资源 收藏夹是浏览器提供的管理工具,可按主题分类,通过创建、重命名、删除等操作,分类管理常用网站【试题】 16.在上网浏览时,人们通常会将喜爱的网站或网页地址存放在( D ) A. 标题栏 B. 电子邮箱 C. 状态栏 D. 收藏夹 17.张凡在暑假期间到外地旅游时,拍摄了许多风 景照片,他准备把其中质量较高的挑出来冲 印。如图所示,要同时把DSCN2912、DSCN2915、 DSCN2925文件挑选出来,可用什么方法?( A ) A. 按下Ctrl键后,再依次单击各个文件 B. 按下Alt键后,再依次单击各个文件 C. 按下Shift键后,再依次单击各个文件 D. 直接用鼠标拖动选择 5、用Blog管理网上资源 Blog(Weblog,博客或网络日志)是网络上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存储信息资源的工具,可用来保存学习笔记,上传文档、图片、声音、视频文件等资源。 【试题】 18.我们利用因特网可以申请自己的个性博客空间。下列关于博客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服务,它是继E-mail、BBS等之后出现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 B. 博客基于网页,采用类似于个人网站的表现形式

网络信息资源应用与管理基础(数据库与网络资源管理)复习题

《数据库与网络资源管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2. 维基(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最大特点就是允许任何人创建新网页和编辑自己或别人已经创建的网页,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探讨。 3.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重组、浓缩、整序,将储藏在信息资源中的信息由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的信息活动。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利用技术、经济和人文等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控制、计划、分类、组织、协调和交流的一种管理活动过程和方式方法。 5.信息检索是有目的的进行组织化的信息存取活动,其中包括了存储和获取两个基本过程。 6. 检索策略是为了实现检索目的而制定的具体检索方案,通常包括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途径和编制检索式等。 7. 搜索引擎(Searching Engine )是指一种能够自动对网络资源建立索引或进行主题分类,并通过查询语法为用户返回相匹配资源的系统。 8.信息检索途径是指信息检索的渠道或角度,也叫做检索点。 9.信息检索技术:在信息检索中,检索提问与信息集合之间依据一定的技术进行匹配进而查找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这种技术称为信息检索技术。 10. 截词检索:是指将检索词从某个位置截断,检索时只利用检索词的局部就可以从信息集合中选取匹配的信息。 11.信息推送是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约定,自动从信息资源中选择特定的信息,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如电子邮件)有规律地将信息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技术。 12.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 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 13. 网络数据库提醒服务是在动态收集用户行为信息或在用户定制基础上,建立用户的信息需求模型,及时将符合用户兴趣的最新信息推送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方式,是一种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 14.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是根据确定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来测定评价对象的各方面属性,以全面、综合地掌握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 15.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电子商务网站运行状况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估。 16.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买卖双方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消除时间障碍而进行买卖交易或企业借助网络进行各种营销的商务活动。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 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最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答案)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招聘、培训、任用和奖励等措施对组织内外能够推动组织发展的成员的管理和有效运用,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2、信息:就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资源和知识,这种资源和知识必须是在传播之前不为人所知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被接收者所理解的,并最终影响到接收者的意识和行为。 3、信息管理:就是对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搜集、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及完全利用。 4、EHRM:是“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缩写,即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联接的部件的集合,它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信息系统包含组织或环境中的主要人员、地点和事件的信息。 2、系统: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连成大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5、结构化开发方法: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瀑布法等,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而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是结构化方法的精髓所在。 6、面向对象方法:是从对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所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识别其中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建立问题空间的信息模型,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7、项目管理:是关于营造一个环境或条件,使得定义的目标或目的能以一组人以受控的方式得以实现。 8、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数据库系统一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9、概念数据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它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实现数据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转换。 10、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11、信息系统规划:又称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或者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1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BSP方法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BSP方法所支持的目标是企业各层次的目标,实现这种支持需要许多子系统。BSP方法从企业目标开始,规定其处理方法,自上而下地推导出信息需求。 13、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在每一个企业中都存在着对该企业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称为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具有竞争能力的方面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与企业战略规划密切相关。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帮助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方法,它在确定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和信息系统关键成功因素方面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14、业务流程改革:又称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新改革,是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效率等,获得巨大的提高。 15、系统分析:就是需要对所用信息系统,即新的或对原有系统的改造去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质在于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 16、业务流程图: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的过程。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一“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 17、数据流程图:就是用符号和图表来表示信息的流动、处理、存储过程。数据流程图的两个特性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1.1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资源的涵义(P1—P2) 1、资源:一个个人或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条件,统称为这个个人或这个组织的资源。 2、战略资源: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资源称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资源。 物质资源、信息资源 第一资源(可再生资源)、第二资源(非再生资源)、第三资源(信息资源) 二、信息及载体(P2—P4) 1、信息资源 2、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3、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 4、载体:又称媒体,是信息从信源(信息发送者)到信宿(信息接收者)的传递者。 5、信息是指描述的内容,以什么形式描述则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信息借助于载体,可以脱离信源而运动或存储,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的是物理符号或信号,在信息处理中称为数据。数据的物理物征与载体的性质有关,信息的内容与载体的性质无关,因而信息有传递过程中可以改变载体而不影响信息内容。 6、根据信息对信息接收者活动的影响程度,信息的内容分四个层次: 迹象、事实、知识、智慧。 7、按照信息的载体特点,狭义的信息资源分类: (1)媒体的物理介质:书写介质、磁介质、电介质、光介质、实体介质、气态介质 (2)媒体的运动形式:文本信息、声信息、电信息、光信息、磁信息、形态信息、气味信息 (3)载体运动时人的器官的作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密切相关的。 三、广义的信息资源(P4) 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 (1)信息及其载体; (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 (3)制造上述硬、软件的关键设施; (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四、信息资源的度量(P5—P9) 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看书)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看书) 3、信息资源的度量:(看书) 1.2 信息化 一、信息化涵义: 信息化:信息化是指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是继工业化之后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二、信息化与物质生产活动: 工业化为信息化准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信息化又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 三、信息化的三要素: 1、三要素:技术、组织管理、人。 人是社会化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三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技术、组织管理和人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推进信息化的三项关键资源。在上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技术的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必须有相互匹配、协同发展,生产力才能达到新水平。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内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人的发展相匹配。否则,先进技术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技术进步的幅度愈大,组织变革就应更深刻,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愈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对于广大应用部门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组织管理和人的因素由于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2.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2. 稀缺性 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又有诸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包括:1. 共享性 2. 时效性 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4. 不同一性 5. 驾驭性 6. 累积性与再生性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1.可以根据哪些标准来划分信息资源类型?一,二,三次信息资源之间有何联系? (1)按信息载体划分(按载体材料和存储技术分) 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 (2)按加工深度划分 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联系:一次信息是指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者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的,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又称为原始文献或者第一手资料。二次信息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的信息,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者积累起来的工具性信息资源,又称为二手资料。三次信息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 2.文本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文本类信息资源按出版形式划分,可分为: 1. 图书 2. 期刊 3. 会议文献 4. 学位论文 5. 专利文献 6. 研究报告 7. 政府出版物 8. 标准文献 9. 产品资料10. 文书档案 3.数据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资源的来源。 经济数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4.简述数据挖掘的过程,方法,应用领域。 过程:数据集成→数据简约化→实施挖掘→评价→表示 方法:采用较多的技术有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例如:生成区别性概念描述的方法有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常用的构造分类器方法是决策树,选择树。线性回归分析,神经网络技术也可用来挖掘分类规则。 应用领域:金融业,保险业,零售业,科学研究,医疗,电信,司法,故障诊断等行业。 5.试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原则,策略,模式和关键技术。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全

1、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 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特性) 依据:(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又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其他学科没有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如何理解:(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首先是一个过程。作为过程,它是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的。(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网络活动。作为网络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3)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还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还是对所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落实。 2、信息资源配置(布局)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 含义: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特征:(1)层次性: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2)动态性:信息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3)渐进性: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影响因素:(1)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2)信息资源管理立法:信息资源税是一种经济财产,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资产、运行媒介和支持工具。(3)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可缺少的手段。(4)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信息资源使用者的偏好倾向、接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的传统都会影响信息资源的配置。(5)技术条件:信息资源越丰富,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越趋于合理和有效。 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四种模式 外在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使组织成员可以识别、共享和利用; 结合化: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把相关的外显知识按一定方式联系、组合起来,从中开发或推导新知识;通过结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 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组织中成员接收了结合化知识后,可以通过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质量改进; 社会化: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把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转化为集体共有的隐性知识。 4、大数据的特点、技术 特点:(1)大量化(2)多样化(3)快速化(4)价值密度低 技术:(1)与传统相关技术的比较:它是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但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点,一是结构化程度不同:传统数据库保存的是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而大数据面向的是一切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格式。二是对异常数据的处理理念不同:传统数据库通常把异常数据先剔除,应用在需要高精确度的领域,而大数据则允许异常数据存在,更多应用在预测方面,找出大量数据中隐藏的关联关系,少量异常数据不会对总体结果产生影响。(2)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如果数据是财富,那么大数据就是宝藏,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内容概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对接总体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准备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登记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对接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