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农业大学能源概论复习纲要(2013——2014) 你懂的!!!

云南农业大学能源概论复习纲要(2013——2014) 你懂的!!!

云南农业大学能源概论复习纲要(2013——2014) 你懂的!!!
云南农业大学能源概论复习纲要(2013——2014) 你懂的!!!

第一章能量与能源

1.什么是发热量?单位重量或体积燃料在完全燃烧,且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时所放出的热量。

2.什么是低位发热量?

单位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的温度冷却到参加燃烧反应物质的原始温度(20℃),而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也冷却成20 ℃的水蒸汽时所放出的热量。

3.什么是高位发热量?

单位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的温度冷却到参加燃烧反应物质的原始温度(20℃),而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冷凝成为0 ℃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4.能量的性质有哪些?状态性、可加性、传递性、转换性、做功性、贬值性。

6.能量的转换包括的内容是?

能量在空间上转移,就是能量的传输;

能量在时间上转移,就是能量的储存。

7.能量传递的形式是什么?能量的传递包括转移与转换两种形式

8.能量传递的方法是什么?传热—由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能量传递的微观形式;

做功—由非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能量传递的宏观形式。

9.能量传递的方式是什么?其具体方式为:

传热—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做功(机械功)—容积功、转动轴功和流动功(推动功)三种基本方式。

10.能源的评价包括哪些?

储量、能量密度、储能的可能性、供能的连续性、能源的地理分布、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运输费用与损耗、能源的可再生性、能源的品位、对环境的影响

11.什么是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质量、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到的能量。

12.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富煤、贫油、少气。

13.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探明程度低;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

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能源工业发展;能源供需形势依然紧张;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农村能源问题日趋突出,影响越来越大;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开发逐步西移,开发难度和费用增加;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面临严重挑战;能源建设周期长,投资超预算;能源价格未能反映其经济成本和能源资源的稀缺性。

14、什么是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也是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能力。

15、能量的形式有哪些?机械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核能。

16、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分别是什么?薪柴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第二章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的最主要方式。

2.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必须有可能燃烧的可燃物(燃料);必须有使可燃物着火的能量(或称热源),即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温度以上;必须供给足够的氧气或空气(因为空气中也含有助燃的氧气)。

3.与燃烧有关的的燃料特性主要有哪些?燃料发热量,着火温度和闪点。

4.燃烧效率:燃料燃烧时实际所产生的热量与燃料标准发热量之比。

5.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哪些阶段?混合、着火和正常燃烧

6.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作介质的不同,汽轮机是以蒸汽为介质,燃气轮机是以高温气体为介质。

7.火力发电厂主要包括哪些?发电机、热力系统、供水系统。

8.我国的电能输送方式主要是什么?高压交流输电

9.我国电能输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电压等级偏低,电压层次过多,造成重复容量多,线路长、线损高,事故多,调度不灵;输电方式单一,缺乏超高压直流输电;电网容量小,联网发展缓慢,影响了电网整体效益的发挥;变配电设备陈旧老化,难以适应电力输送发展的需要。

10.运输弹性系数是什么?

是全国或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货运量增长率与工农业产值增长率之比。

煤炭运输弹性系数是什么?随着煤炭产量的增长,煤炭运输量也相应增长。

11.热能储存的方法有哪些?湿热储存,潜热储存,化学能储存和地下含水层储能。

第三章常规能源

1.成煤的五大条件是什么?

(1)物质条件(2)堆积条件或环境条件(3)温度和压力条件(4)时间条件(5)地质条件

2.煤炭通常根据煤中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将煤分成三大类,它们分别是?

褐煤(煤中埋藏年代最短,炭化程度最低)、烟煤、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

3.煤的常用煤质指标是哪些?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

4.煤炭的用途主要有两大用途,分别是:动力煤炼焦煤

5.煤炭开采的方式有哪些?露天开采、矿井开采

6.什么是洁净煤技术?

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7.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洁净生产技术、洁净加工技术、高效洁净转化技术、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燃煤污染排放治理技术

8.石油的组成是什么?

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烃类化合物组成。主要元素:碳(85~90%)、氢(10~14%);少量的硫(0.2~0.7%)、氧(0~1.5%)、氮(0.1~2%),微量的钠、铅、铁、镍、钒等金属;

9.石油的分类,其按石油密度分为哪些?轻质石油、中质石油、重质石油、特质石油;

10.石油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

11.表征油品的指标:(1)粘度表征油品的流变性能,是油品主要质量指标。

(2)粘度指数(3)凝点和倾点表征油品的低温流变性能。

(4)酸值表征油中酸性物质的总和。

(5)总碱值表征油中碱性物质的总和,表明油中有效成分的一个指标。

(6)闪点靠近火焰出现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的馏分越轻,闪点越低,是油品的燃烧安全性指标。(7)残炭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蒸发后形成的焦炭末状残留物;

(8)灰分燃尽油中的可燃物质,余下的则为无机物,称为灰分。

(9)水分油品中水的含量。

12.油田开发包括哪些?石油勘探、钻井、油田的开采。

13.石油的加工或炼制方法有哪些?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14.什么是汽油的抗爆性?其用什么表示?

指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的能力。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

15.柴油的牌号划分依据是什么?柴油的凝固点。

16.天然气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纯天然气、石油伴生气、矿井气、凝析气

17.天然气生成方式

18.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堤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混合式水电站、抽水蓄能式水电站

19.什么是二次能源?

又称人工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形式的、符合人们生产生活使用条件的能源产品。

20.常规能源中非燃料型二次能源有哪些?电、蒸汽、热水、余热

21.新能源中燃料型二次能源有哪些?沼气、氢;

第四章新能源

第一节核能

1、新能源主要包括哪些?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答:新能源主要包括:。

2、核能的利用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答:核能的利用主要有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方式。

3、什么是核裂变?

答:核裂变又称为核分裂,它是将平均结合能比较小的重核设法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平均结合能打的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

4、什么叫核聚变?

答:核聚变又称为热核反应,它是将平均结合能较小的轻核(如氘和氚)在一定条件下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平均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

5、铀浓缩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铀浓缩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气体扩散法、气体离心法、激光分离法等。

6、核聚变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核聚变反应需要在极高温度下才能发生。

7、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通常由哪两大部分组成?

答: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核的系统和设备,又称核岛;常规的系统和设备,又称常规岛。

8、核电站系统主要有哪些?

答:核电站系统主要有核岛的核蒸汽供应系统、核岛的辅助系统、常规岛的系统。

第二节太阳能

1、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利用。

2、什么是太阳常数?

答:太阳常数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时的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3、最成功的太阳能光利用是什么?

答:太阳能光利用最成功的是用光-电转换原理制成的太阳电池。

4、太阳电池是利用什么效应制成的?

答:太阳电池是利用半导体内部的光电效应制成的。

第三节风能

1、风能利用的方式:风力发电,风力泵水,风帆助航,风力致热

2、风力致热主要有哪些方式?

答:风力致热是将风能转换成热能。目前有三种转换方法:一是风力机发电,再将电能通过电阻丝发热,变成热能;二是由风力机将风能转换成空气压缩能,再转换成热

能;三是将风力机直接转换成热能。第三种方法致热效率最高。

3、风力机(风车)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风力机(风车)通常可以分为水平轴风力机、垂直轴风力机和特殊风力机三大类。

第四节地热能

1、地质学上常把地热资源分为哪几类?

答:地质学上常把地热资源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干热岩型、地压型、岩浆型五大类。

2、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哪几类?

答: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

第五节海洋能

1、海洋能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

第六节生物质能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沼气是怎样生成的?

答: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多种细菌的发酵作用而最终生成的产物。

4、沼气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沼气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液化、产酸和气化。

5、为保证生产沼气的厌氧细菌的正常活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即沼气产生的条件)

答:为保证厌氧细菌的正常活动而采取的措施有

(1)严格的厌氧环境(2)足够的菌种(3)合适的碳氮比

(4)适宜的发酵液浓度(5)适当的PH值(6)适宜的温度

第七节氢能

1、目前氢的贮存有哪些方法?

答:目前氢的贮存有三种方法:高压气态贮存;低温液氢贮存;金属氢化物和活性炭贮存。

2、燃料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答:燃料电池的优点主要有:

(1)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水,用水量很少,而常规电厂是耗水大户。

(2)燃料电池本体结构简单、紧凑,模块化组装,占地面积很少。

(3)燃料电池安装、调试、运行、操作都比较简单,因此建设工期短,且易于检修、维护和扩容。(4)燃料电池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

3、燃料电池简图;

第五章节能

第一节节能概述

1、什么是能源利用效率?

答:能源利用效率是指能源中具有的能量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2、节能可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答: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技术节能(2)工艺节能(3)结构节能(4)管理节能

技术节能和工艺节能称为直接节能;直接节能潜力占1/3;

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称为间接节能。间接节能潜力占2/3。

3、节能经济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哪些?

答:节能经济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投资回收年限法、投资回收率法、等效年成本法、纯收入法等。

4、热能节约中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热能节约中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主要有:

新设备(1)热泵(2)热管

新技术(3)空冷技术(4)强化传热技术(5)新型保温材料(6)建筑节能5、内燃机节油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

答:内燃机节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改进内燃机性能,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2)充分利用余热(涡轮增压)

(3)采用代用燃料(4)采用电子控制技术

第六章能源系统工程

1、能源系统工程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答:能源系统工程可以对世界、国家、地区、企业等能源系统进行预测、分析、规划、管理、评价等,可以解决以下各种问题。

(1)能源需求预测(2)能源供应预测(3)能源发展规划

(4)能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5)能流分析(6)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大系统分析2、能源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能源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仿真方法、优化方法和评价方法。

3、在能源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各类基本方法分别有哪些?

答:在能源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仿真方法有投入产出法;在最优化方法中多用线性规划;

层次分析法常在评价中使用。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2.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4.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5.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6.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7.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8.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9.*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西南大学12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 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 “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 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 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 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 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二)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用予改善水分、养分等生活必须资源的供应,保证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三),农业机械和工程(道路、厂房、水利设施等)设施性投入,用于为农业生物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农时等;(四) 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用于控制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展,提高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显示了人工辅助能投入对促进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 5.(补充)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

农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调节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 活动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按来源分为社会 资源和自然资源;按是否可更新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3)作物:农作物,即大田中生产的粮、棉、油、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 田作物”,北方称“庄稼” 4)生育期:作物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需天数。 5)生育时期: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 天数计。 6)温周期现象:作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 7)春化作用:需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 8)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 9)茬口:作物在轮作过程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茬地的泛称 10)种植模式:一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于同一季或同一年在同一耕地上形 成的规范化种植 11)间作:同一地上,于同一生长时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 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的方式 12)套种:在前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其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 的一半 13)作物布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14)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15)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 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6)杂种优势:两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 17)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 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 技术措施 18)农田培肥:为维持农田养分平衡,利于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而采取的保护,恢复,提高地 力的综合技术体系

农学概论样题(二)

农学概论样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份额称为农业产业结构,我国的种植 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2.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 花﹑牧草等。露地种植,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等。 3.喜温作物: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棉花、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 为喜温作物。对温度和积温的要求较高,其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0℃左右,20-25℃和30-35℃。 4.作物的植物学分类:亲疏关系分类,以界、门、纲、目、科、属、种为分 类的各级单位,除界以外,其他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再分成若干亚级。 5.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 丹草、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 长的现象。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3个过程。 7.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 称为分蘖。 8.作物品质的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 标。如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大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等。 9.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叶原基 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0.须根系:单子叶作物除初生根外,还能在基部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 形成须根系。 11.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 含量等。 12.生物产量:作物在其一生中积累的全部干物重,一般指地上部总干物 重。 13.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 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4.加代繁殖:加速良种繁育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2 种方法。前者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年2代。 15.嫁接繁殖: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培育独立新个体的方法之一, 将一种植物的枝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的某个部位,使其愈合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16.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 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17.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克数。 18.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将速效化肥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按一定浓 度溶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进入作物体内。 19.混作:2种或2种以上的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 方式。

农学专业测试题

农学专业高考模拟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构成脂类的主要三种元素是() A、N、P、K B、 C、H、O C、C、H、S D、N、P、O 2、人体红细胞中的必需矿质元素是() A、Mn B、C a C、F e D、M g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 4、细胞中合成酶的场所是()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质体 5、以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N B、M O C、Zn D、B 6、以下矿质元素中,进入植物体内不能被再利用的元素是() A、M g B、F e C、K D、P 7、植物叶绿素吸收的可见光谱,主要是() A、红光和绿光 B、红光和蓝紫光 C、黄光和蓝绿光 D、绿光和蓝紫光 8、哺乳动物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 A、胃 B、大肠 C、小肠 D、食道 9、农田中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一般属于() A、种内互助 B、种间竞争 C、种间共生 D、种间寄生 10、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马和羊属于()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高级消费者 11、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内质网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12.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真菌 B.细菌 C.蓝藻 D.病毒13.相对性状是指。 A.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不同性状的相同表现类型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D.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相同表现类型14.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 A.相同基因 B.隐性基因 C.等位基因 D.显性基因15.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能产生四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YyRR B.Aabb C.BbDdEe D.MmNnPP 16.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A.太阳 B.植物 C.微生物 D.动物 17.我们吃大豆主要吃它的。 A.子叶 B.胚乳 C.胚根 D.胚芽18.ATP又称三磷酸腺苷,它的分子式可表示为。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19.遗传信息流动中DNA复制为RNA的一步称为。 A.翻泽 B.反转录 C.转录 D.复制 20.沙漠中的仙人掌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 21.RNA中不含有哪一种碱基? 。 A.胞嘧啶(C) B.胸腺嘧啶(T) C.鸟嘌呤(G) D.腺嘌呤(A) 2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维生素 B.矿质 C.蛋白质 D.纤维素 23.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A.50% B.25% C.l2 5% D.6.25%24.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A.氧和酶 B.CO 2 和H 2 O C.氢和ATP D.氧和ADP 25.蘑菇伞盖下面的菌褶上产生一种细胞,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萌发成菌丝,最终形成新的蘑菇,这种生殖方式叫做() A.有性生殖 B.营养生殖 C.孢子生殖 D.出芽生殖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所选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空白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学概论(通识)复习题库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45分) 1.油菜叶片生长的位置是。 A.节间B.叶枕C.节D.叶舌 2.三沟按由深到浅的顺序排为。 A.腰沟,围沟,厢沟B.围沟,腰沟,厢沟 C.腰沟,厢沟,围沟D.围沟,厢沟,腰沟 3.一般植物的胚乳是。 A.两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五倍体 4.生长环境适宜条件下,如果小麦主茎叶片数为7,则其二次分蘖数为。 A.1 B.2 C.3 D.4 5.两年三熟的复种指数为。 A.66.7% B.100% C.150% D.200% 6.日平均气温℃以上的持续期,称为耐寒作物生长活跃期。 A. 0 B. 5 C. 10 D. 15 7.作物一般在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 B. 营养生长期 C. 生殖生长期 D. 成熟期8 A.地面B.真叶D.根系 9.经济产量不是生殖生长产物的作物包括。 A.禾谷类作物B.豆类作物 C.薯类作物D.油料作物 10.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11.大田基础耕作时施用的肥料是。 A.基肥B.种肥C.追肥D.苗肥12.下列哪种追肥可能使用有机肥。 A.苗肥B.花费C.穗肥D.腊肥 13 A.细菌C.线虫D.病毒 14 A.水稻B.大豆D.菠菜

15.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B.糖类C.纤维D.脂肪16.作物的将来将发育成果实。 A.柱头B.花柱 C.子房D.雄蕊 17.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B.脂肪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18.下列不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B.烟草C.玉米D.花生 19.土壤中最有效的土壤水分是。 A. 重力水B.毛管水C.束缚水D.降雨 20.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中小于的土粒。 A.0.002mm B.0.02mm C.0.002um D.0.02um 21.以下不属于作物三基点温度的是。 A.最低温度B.最适温度C.最高温度D.致死温度22 A.50% C.0.5 D.2 23 A.变态块根C.变态叶D.球茎24.成熟的胚囊中有个核个细胞。 A.7,8 B.8,7 C.7,7 D.8,8 25.蹲苗一般在作物的进行。 A.苗期B.营养生长期C.生殖生长期D.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并进期 26.最为理想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 C.柱状结构D.团粒结构 27.下列属于少耕或免耕的优点的是。 A.增加土壤有机质B.均衡土壤养分 C.松碎土壤D.减轻病虫草害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 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 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 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 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10% 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D套作 19.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20.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21.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D第二位 22.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哚乙酸(IAA) 23.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 A旱灾B冷害 C冻害 D涝灾 2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活动正 常进行 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 2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 A 1/6 B 1/5 C 1/4 D 1/10 26.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 27.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 ..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 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广义) 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 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选一) 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湖南农业大学826农学概论(一)2014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共1页 第1页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 农学概论(一) 826 适用专业(领域): 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作物信息科学、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50分,每小题5分) 1. S 形生长进程 2. 作物的物候期 3. 作物营养临界期 4. 耕作制度 5. 作物生长诊断 6. 作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7. 竞争优势 8. 作物品种 9. 航天育种10. 品种纯度 二、简答题(共计60分,每小题10分,7题中任选6题作答,多答只计前6题) 1. 简述作物的光温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2. 何谓作物的源、流、库?它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如何? 3. 试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并分析农业节水的途径。 4. 简述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基本特征。 5. 什么是远缘杂交?简述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克服办法。 6. 简述作物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7. 什么是作物品种混杂退化?分析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例,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5分) (2)水稻品质指标有哪些?简要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间的关系。(10分) (3)以你所学分析水稻生产发展的趋势。(5分) 2. 作物转基因育种的程序怎样?你怎样理解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 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精都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c618880821.html,)——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农学概论的心得体会三篇

农学概论的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太阳光,其次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3.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

农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意义。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农业生产具有( )、( ) 和(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周期性与持续性.综合性与复杂性2.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和( ) 三类。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3.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禾谷类、豆类、薯类 4.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 作物、(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纤维、油料、糖料、嗜好 5.糖料作物主要是( )和(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甘蔗、甜菜、甜菜 6.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和( )等。棉花、麻类、木棉 7.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和(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可可、咖啡、茶叶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选择1-4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A 烟草 B 棉花 C 玉米 D 大豆 D 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 玉米 B. 大豆 C. 油菜 D.甘薯 C 3.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规律。 A.慢-慢-快; B. 快-快-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C 4.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 B. 旺盛生长期; 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 D. 成熟期 C 5.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A.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 C 6.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1 / 22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 xx: 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 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xx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2 / 22 答: 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 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答: 1、粮食作物: 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

3 / 22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 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 1、xx大豆春麦xx甜菜区 2、北部xx小杂粮甜菜区 3、xx棉麦油烟果区 4、xx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xx双季稻茶柑橘区 6、xx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xx稻xx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xx薯类柑橘xx 9、xx绿洲xx甜菜葡萄区 10、xx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 4 / 22 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学 2.作物 3.作物生育期 4.作物生育时期 5.叶面积指数 6.经济系数 7.光能利用率 8.需水临界期 9.种植制度10.作物布局11.复种12.轮作13.连作14.套作15.间作 16.土壤耕作17.少耕18.免耕19.土壤肥力20.种子 21.作物品种22.种子寿命23.杂种优势24.农田培肥25.杂交育种 26.诱变育种 二、填空题 1.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2.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 、和。 3.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进程呈现出形生长曲线。 4.根据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可将作物分为、、 和定日照作物四种。 5.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 。 6.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 7.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及。 8.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可分为和两种。 9.作物所受的干旱有和两种类型。 10.农作学上常用的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 ”表示,“×”表示。 11.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在%之间。 12.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 和生物技术育种. 13.“三系”配套制种中的“三系”是指、和雄性不育恢复系。 14.种子检验各项指标中,其中、、和

为必检指标。 15.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 16.影响施肥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和。 17.作物染病后,首先发生的是生理变化,称为;接着发生的是内部组织的变化和外部形态的变化,分别为和。 18. 、和是作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19.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 20.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体内的侵染过程分为、和 三个阶段。 21.土壤是由、和三相组成。 22.作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和。 23.目前国内外育种的总体目是、、、 和。 24.作物病害的传播主要方式主要、、 和。 25.植物的根系分为和两大类。 26.用于作物生产促进果实成熟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是。 27.昆虫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躯分成明显的、、三个体段,具六足,多数还有两队翅。 28.昆虫的口器分为和两大类。 29.种子的质量分为和两方面。 30.现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代表包括、和全球定位系统统称为3S技术。 三、判断题 1.我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玉米、马铃薯、大豆均起源于我国。() 2.C4作物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合点都比C3作物要低,因此C4作物对环境中CO2的利用率要高于C3作物。() 3.作物水分临界期就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3)糖类作物主要是指含蔗糖多的作物,用于制造食糖。(4)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编织原料作物等。3饲用及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禾谷类、豆科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等。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作物主要有三七、天麻。枸杞、灵芝百合等。调味品作物主要有葱、姜、蒜、八角等5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答: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形成的不同的空间配置情况,称为作物分布。作物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猛适应的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的类型和品种,产生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变异。不同作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长期在不同的环境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型。6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的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8。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简述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1.专用小麦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