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造就模式试探_从彝族祭司立位仪式得到的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造就模式试探_从彝族祭司立位仪式得到的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造就模式试探_从彝族祭司立位仪式得到的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造就模式试探_从彝族祭司立位仪式得到的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造就模式试探

*

)))从彝族祭司立位仪式得到的启示

t 王光荣,文 敏,黄忠瑶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造就是一件相当艰难的工作。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积极有益的民俗民风,保护传承人立位仪式和成年礼仪,解决老传承人的福利待遇,鼓励他们对后世人的传、帮、带,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传承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培养和造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要策略和措施,也是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传承人;培养造就;模式

[中图分类号] K892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9)04-0001-06

最近,我们有幸考察观摩了广西那坡/芒佐0支系彝族祭司腊摩立位仪式,深感它不是简单机械地传、帮、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众多复杂的社会和人为因素。其中,也涉及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传承人培养和造就工作做得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就会春风得意,顺理成章,否则就会左右卡壳,步履艰辛,更不用说有什么辉煌的成效。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培养和造就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相一致。它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思维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分析新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以人为本0是发展的本质,/协调发展0是发展的核心,/文明发展0是发展的境界[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其根本亦称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基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民族民间文化领域如何确立科学发展观?笔

者认为,在民族民间文化领域中讲发展,实际上就是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保护好各民族优秀的非物质遗产的基础上,对一些现实性的遗产加以提炼、升华,用于振奋民族的精神,陶冶人民大众的情操,鼓舞各族人民的信心和勇气,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至于具体方法和策略上,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一点就是要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培养和造就工作。如前所述,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培养和造就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因为没有传承的政策、方法和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一句空话。中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来,正是一代代传承者艰辛劳动的结果,是他们一代接一代地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将口传的非物质文化诸如民间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保留了下来;以手把手的动作,将各种形态性的艺术,诸如民间舞蹈、工艺(编织、刺绣、建筑、雕塑、蜡染等)保存了下来;又一代接一代以周期性祭祀、盛典、纪念、喜庆、娱乐等形式,将各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仪式传扬了下来。

*

[收稿日期] 2009-06-16

[作者简介] 王光荣(1944- ),广西那坡县人,彝族,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

导师。文敏(1986- ),女,江西吉安永新县人,黄忠瑶(1982- ),女,广东茂名人,广西师范学院2008级民俗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年10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O ct.2009第30卷第4期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30N o.4

据报载,文化部从2008年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工作津贴[2]。这说明国家最高领导机关已充分认识到了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而且采取了具体而有效的措施,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行动。

传承人是活生生的民族财富。5中国文化报6 2007年6月27日第1版专论文章指出,传承人在一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精神如下: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传承人)是忠实的史官。他们头脑中,装载着民族历史,哪怕这种历史不那么完整,也不那么系统,但他们的脑子比一般人要强得多,实在是无可否认。黄应贵所长指出:/传承人是-久远的话语.和-习俗.的传递者,经由他们的经验,-历史.也蕴含着-传承.与-改变.并存的性质;换言之,他们所认为的历史是具有政治的权威与权力的过去事物,而愈是久远的历史则愈具有权威与权力。0[3]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头脑中的民族历史正是如此,极具权威性与权力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永续传承传扬下去并且发扬它的魅力,就必须坚持不断地保护与培养传承人。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他的保护不同于砖瓦的保护,要复杂得多。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无论是发展旅游业还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目的都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我国,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总是有老而归仙的时候,故必须在保护老一辈传承人的同时,不断地培养和造就新的传承人,使非物质文化可持续发展。

一言以蔽之,经过考察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民族民间文化领域中,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护已在的传承人,培养新生的承传力量,才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有益的民俗民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活动与施展才华的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传心授为特点,全部技艺都与人相互依存。因此,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抢救保护的关键,而传承人的造就和培养,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先决条件。

传承人,包括民间宗教界的祭司、司仪及各个时期、时代涌现的民间歌手和其他艺人。他们产生于民间,产生于广大民众之中。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事业,把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当作自己的终生大任。同时,他们有一股超人的记忆力,具有诵经念词的天赋和编唱民歌的才能。他们活跃于各种民俗活动场,活跃于各种风俗仪式和乡村文化娱乐的天地里。他们的辛苦行为,促使民族民间有益的风俗和文化娱乐活动一代代传承下来,让优秀而传统的民族文化基因永不断根、断线。反而论之,各种有益的民俗民风和陶冶人们精神情操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又成为传承人诞生和成长的肥沃的土壤。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各种风俗礼仪中的积极作用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和本民族文字失传了的民系,就是传承人支撑这些风俗仪式,使这些风俗仪式得以顺利进行。广西那坡彝族祭司腊摩、萨喃的作用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据王光荣5通天人之际的彝巫/腊摩06(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所叙,腊摩在各种风俗仪式中,担负着主要的角色,起着主心骨的作用。特别是在岁时风俗中,正月里,他代表全寨人辞旧迎新,占卦丰年主持年初的祭祖仪式,以占卜方式确定当年节日承办人)))麻弓夫妇1。二月间,带领大家补度春节,为两位/麻弓0壮胆补心,举办酒礼仪式。一年一度盛大的跳弓节期间(每年农历四月),腊摩更是四天四夜带领乡亲们举行隆重的族祭仪式和歌舞竞技活动。节日的每个环节,都伴于各种各样的经词,这些经词皆出自腊摩、萨喃之口。当地彝族村民几乎每个月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里又都离不开腊摩、萨喃主持和念经诵词。

婚礼仪式上,无论是男家还是女家,都要请腊摩或萨喃主持仪式和念经诵词,代表家主,禀告祖先,以表示该婚姻的完美吉祥。请腊摩或萨喃还以韵味无穷的经词,语重心长地嘱咐小两口,婚后,对各方各面亲属都要和睦相处,对周围的乡亲父老要以诚相见。

腊摩才华表现最完美的当属村老丧葬仪式

1麻弓,也叫/麻公0:彝语音译,原意为已消除禁忌者,引申为成熟、能干,经受过考验的夫妇,又象征着古代氏族战将。

2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上。在这个仪式上,腊摩要引领一些呗帕(未经立位仪式的小祭司)念诵5开路经6。5开路经6(或5指路经6)不是一般的咒词,也不是纯粹为开路和指路的圣经,它是由许多段落和故事情节组成的综合性的叙事长歌。它以文学的形式和手法,充分反映了古代彝族人民的爱憎、愿望和追求,反映彝族先民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也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经济制度、婚姻形态、宗教、道德观念,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喻贴切,言词不凡。由于历史诸方面的原因,这篇5开路经6含有许多封建迷信的消极因素,但从总体观之,它是一部未成文字的民族民间文学,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1988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召开了首次全州彝族祭司(当地习惯叫/毕摩0)座谈会,为彝族祭司恢复了名誉,确认他们为/彝族古文化知识分子0,调动了广大彝族祭司传授和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并与中央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配合,培养了一批具有识读和研究能力的中青年彝文工作者。新老彝族祭司在继承和传播彝族传统文化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起到了一般人所不能起的作用,这不仅过去如此,就是当今,以致将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作用恐怕也不能低估。

正因为腊摩是彝族古文化知识分子,他们自然比一般的平民百姓,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堪称为本民族/活着的历史0。

腊摩之所以能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首先也是由于他们熟识彝经,从书面或口碑彝经中吸取丰富的养料。每个腊摩自从受到腊摩文化的熏陶后,总是千方百计地熟读或听诵经书经词,从经书、经词中了解本民族的来源、生产、文化事业概貌。这些也就是本民族的历史,是本民族自生存以来文明的标志。其次,作为/知识分子0的腊摩,比一般民众记忆力和敏感性更强,易于接受各方面的知识,既可以从一些汉文史料中得到一些人类社会的历史知识,又可以从本民族老一辈的传述中,了解本民族产生和发展的状况。

由于腊摩经常与群众生产、生活在一起,他们对本民族人民的心理和愿望了如指掌。为了祭祀,并与群众交谈的需要,他们一方面争分夺秒,背诵经词,另一方面,常常从生动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和生活故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集中人民的才智,不断充实经词的内容。因此,腊摩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能吹、能拉、能说、能唱,也能跳的人物,常常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中坚。尤其是在许多场合他们能根据此时此地的情景,即兴随唱。其所编唱的歌词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是一般歌手难于企及的。50年代有个叫李成林的彝族腊摩在5边疆文艺61957年7月号上,发表了一首题为5共产党好比那温暖的春光6的诗歌,以五种鸟儿期待、盼望春光早临,形象地比喻了彝族人民盼望共产党早日到来的心情。由于他熟识彝族诗歌传统技巧,能够出口成章,又如顺手拈来,即时抒发对党的深厚感情,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广西那坡县彝族腊摩黎克明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焕发了创作的青春,为全国歌谣集成广西卷提供了不少风俗仪式歌和生产劳动歌。还根据自己见闻,即兴创作了一首题为5金竹林里盼歌会6的新诗,发表于全国刊物5民间文学61988年第11期。这首新诗,以多种比兴手法,表达了彝家姑娘对其情哥深切爱恋之情。

立位和成年礼仪:培养和造就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如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一般都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在这些领域中,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掌握和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0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0和代表人物。

(一)祭司、艺人的产生和成长

据笔者田野考察所知,传承人有些是家族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也有些是社会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家族传承如腊摩所诵彝经,全靠口传心记,父传子承的接传方式往下传承。社会传承如民间艺人传授民艺,一般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某种手工技艺,如戏剧曲艺,或是没有拜师,而是常听多看艺人或把式的演唱、表演、操作,无师自通而习得的。因为这是比较适宜于个人技艺发挥和体现个性化创造的领域。

传承人之所以成就为传承者,固然环境(家族中有传承的传统,有师傅的带和教,等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当事者的超人强记博闻、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独特匠心等的能力与个性,也比较

第4期王光荣,文敏,黄忠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造就模式试探3

容易在这些领域凸显出来。比如彝族原始宗教祭司腊摩,识彝文,通晓彝文诗书,掌握彝文典籍,能引用经文占验吉凶,画符念咒,主持安灵、关灵、念经、祭祀、做斋、作帛、禳灾、祈福、驱鬼、招魂、合婚、择日、占卜及对窃案进行/神明0裁判等宗教活动。他选择继承人一般在自己的儿子中挑选。腊摩儿子出身彝族祖传腊摩世家,祖上许多祖先都曾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腊摩祭司,由于受长辈们的影响和熏陶,容易熟悉民间传统文化,对腊摩文化情有独钟,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二)发挥祭司和艺人作用的人为障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人来传播的)))必须是一代又一代、深深融入到那片土地的人,用心灵及情感来传承。它不是简单的一个手艺、一方习俗,而是一种地域文化,一种人们对故土的情感和对祖先的崇敬。简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0就是活着的宝藏,是民族的记忆,而祭司和民间艺人等等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祭司和民间艺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其承担的传承作用深受阻挠。一方面是语言阻挠。在家族/单传0过程中,寻找的传承人想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必须要先学会少数民族语言,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多少数民族族人觉得学好少数民族语言不如学好普通话,很多少数民族语言正在消逝,如彝族的彝文,很多彝族人都不会读写了,必须靠祭司腊摩翻译读写,这就给传承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是人才遗失。掌握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随着祭司和民间老艺人的相继离去,掌握/绝活0的人越来越少,/人在艺在,人去艺亡0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最后,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技艺失去了兴趣,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无人的局面。

(三)村民对祭司、艺人身份的认可

由于少数民族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对隔绝,而且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传承体系,相对独立封闭、主体自在,在漫长的发展和变迁中能大体保持其整体性和主体性。如彝族渊源历史和传统文化能够如此完善地保留下来,祭司功不可没。彝族体现本民族价值观、道德观、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文化共识等等的传统文化就是在祭司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下来的。祭司一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吹拉说唱跳样样精通,理所当然成为民间艺术的活跃分子。祭司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他们常常从上古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当中吸收养分,集民众智慧充实经词,并于祭祀仪式中咏唱出来,让族人了解该族的文化,主动承担起民间文化的传播承续工作,成为传承彝族民间文化的艺人。

(四)立位以后的祭司、艺人言行举动的变化

祭司在彝族社会的宗教层面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并在社会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与声望。祭司是以在仪式中念诵经文的形式调解人与神鬼关系的宗教职业者,是人与祖先、人与鬼神之间的中介。没有立位之前的祭司只是一个普通的彝族族人,但立位以后他在仪式中改换了角色,从世俗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扮演新的角色。祭司是仪式中的主角,他从一个普通的邻居、一个淳厚的农民变为神人相通的中介者,这就需要一些仪式来改变身份:腊摩念经扎草鬼,是一个过渡,告诉人们他将扮演的神圣角色;祭司让帮手准备/放烟火0、/烫石净0,是告诉人们仪式即将开始;祭司披上/擦尔瓦0,开始念经,表示祭司身份正式转变,仪式开始了。仪式中的腊摩,头戴法帽,身背神签筒,手摇神铃,口诵咒语,他不再是生活中的那个曲比洛洛或吉木拉合,而是一个祭司。

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培养和造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保障

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是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举措。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10个门类共518个项目。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共有4155项。国家、省、市、县四级宝塔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初步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

(一)不同类别的抢救措施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文化部早有指示,要求根据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4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表作的表现形式不同、创造方式有别,对其保护既要遵循普适性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又要注重因类制宜,实施科学的分类保护。如对民间文学代表作的保护,应该就收集、整理好的民间文学作品,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确立一些重点课题,成立相应的课题组,由学科带头人牵头,扎扎实实地做些工作,填补以往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空白;另一方面,要有效地宣传推广和开发利用民间文学资源。我们应把民间文学代表性作品引入教材,在中小学进行一些民间文学艺术的启蒙教育,在高等院校的一些院、系开设民间文学课或相关的讲座。在普及民间文学知识中,弘扬民族精神,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对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等各类表演艺术代表作的保护,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营造和提供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条件,使某些因外界的原因(如传承者和受众的变迁)而岌岌可危的民间艺术,能够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继续生存和延续。对具有代表性、独特性而又濒临消亡和传承危机的民族文化艺术项目建立保护性基地。二是重视合理开发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发展旅游等文化产业;三是利用多种方式提升现有的民间艺术工作者和业余艺术骨干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重视对民间表演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四是以现代影像和数字化手法,将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制成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制品。

(二)不同的传承意识和方式(世袭与广传)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6对/非物质文化遗产0所下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0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分世袭和广传。所谓世袭传承主要是家庭传承或家族传承,主要表现在祭司、民艺、手工、中医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性、技艺性比较强的行业中,指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们中间进行传授和修习,一般不传外人,有的甚至传男不传女。所谓广传主要是社会传承,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某种手工技艺,如戏剧曲艺;一是没有拜师,而是常听多看艺人或把式的演唱、表演、操作,无师自通而习得的。广西那坡彝族祭司腊摩在古老时候是世袭的,如今也正是上述的原因,即老腊摩的后代无意识,也无能力(主要是不会念经诵词)接替其前辈的职位,只好由众人推举符合条件(熟识本民族风习和历史、能念诵经词)的人,动员他举行立位仪式,担当起重任。

(三)不同的规模和支出数量的差异

/非遗0保护和文物保护不同,不需要大型博物馆,不需要精密的防盗装置,需要的仅仅是在那片泥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民间艺人)))他们的艺术完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传统,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非遗0来自民间,最终的发扬光大还是要靠民间的力量。在这艘/非遗0保护的轮船上,政府、文化机构和企业只是发动机,而支持这艘巨轮远航的燃料还是需要民间源源不断地提供。民间艺人是否能一代代薪火相传,直接关系到某个/非遗0项目的兴衰存亡。要保护并发扬/非遗0,就要让这些民间艺人有好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之后他们才能有热情和智慧投入到创作中。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承认他们的智慧和价值,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非遗0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这些民间艺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文化节,或者几个记者采访,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更好的环境。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松介绍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方多是贫困地区,这些地方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是把大量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开发成旅游产品。以民歌为例,许多文化工作者花大力气去寻找民间歌手,记录他们原生态的歌曲和唱腔,结果凡是唱得好的民歌手都进了旅游区,几年以后不断异化,这些源自生活的艺术形式最后与实际生活距离越来越远。

(四)必要的经费开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它是以人为载体的,它的拥有者、储藏者存在于民间,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与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存在。乌丙安还介绍了日本、韩国对传承人的保护经验,一方面是对传承人本人的保护,对其生存、生活提供保障,如养老、生活的补贴,许多具有独创性的技艺从以前的家传变为今后大众共享的资源,应当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是对传承机制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

第4期王光荣,文敏,黄忠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与造就模式试探5

独特方式,是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要从设计、思路、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保持其手工业方式,才有可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这就需要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共同协商收徒,保护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据悉,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的同时,相关部门即开始了保护工作。近五年来,中央财政把2136亿元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拟对保护项目和传承人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对一些保护项目设立/保护区0,尤其对传承人如何传承这一问题,更是大动脑筋。根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0的原则,各地相应成立以政府相关领导挂帅,文化、文物、教育、财政、城建、规划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日常具体工作。同时成立了包括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小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做好参谋、顾问和指导工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或直接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目前,自治区相应的领导机构已经成立,领导协调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各部门职责还未明确,合力也未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热情还不够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要尽力保护现有而即将逝去的传承人,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保持积极有益的民俗民风,保护传承人立位仪式和成年礼仪,解决老传承人的福利待遇,鼓励他们对后世人的传、帮、带,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传承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确保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J].长白

学刊,2004,(3).

[2]静水.秘不传人与后继乏人(N).中国文化报,2008

-12-03,(6).

[3]黄应贵.时间、历史与记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2,(3):41.

On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and Training

Success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Ritual of Pow er-T ransmission by Flamen of Yi People

1.WANG Guang-rong;

2.WEN min;

3.HUANG Zhong-yao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530001,Guangx i,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successors to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is a tough job. T 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maintain positive and beneficial folk customs and atmosphere,properly reserve the successor.s ritual of power-transmission and the adult et-iquette,better the welfare and treatment of the old successors,and encourage the old to pass on the heritage to the young and give them more help so as to lead the young to g row ing up healthily.The points men-tioned here aim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successors 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nd the above are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salvation and reservation of the intang 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Successors;Cultivation and T raining;Mode

[责任编辑劳玉灵] 6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其他的不说,就从我们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具有文化优势、教育传承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学校是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大本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现在全国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各高校和各地研究机构的不少理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以高校为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合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举措。为此,各个高校应该普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配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国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

丰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沙妈祖信俗 粤与闽连疆,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广东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祭祀妈祖。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间,民众到天后宫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南沙妈祖祭祀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妈祖文化在广东的传播。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南沙妈祖信俗是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 黄阁麒麟舞

黄阁麒麟舞是来自民间的纯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中山市黄圃横档村。据史料记载,黄圃的麒麟舞始于明代,正宗的麒麟舞套路是由已故老艺人蒋润峰传授的。 “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做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工精细,生动传神;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特定的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伴奏音乐则采用节奏起伏的锣鼓吹打乐,以展现麒麟舞的生动、活泼。 象牙雕刻

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远在秦汉时期,广州牙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广州牙雕的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刀法见棱见角,品种齐全,华丽美观,豪华名贵,以其镂空、透深的技法,在全国牙雕工艺中独树一帜。广州牙雕手工技艺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 灰塑

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做工方面,广州灰塑精致细腻,色彩艳丽。用材方面,灰塑艺人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广州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雕塑材料石灰。它耐酸、耐碱、还耐温。制作流程方面,广州灰塑必须到待雕塑建筑的现场,于常温下制作,不需烧制。制作过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组图案之间,巧妙地留出装饰性通风孔,从而减轻台风对脊饰的猛烈冲击。最值一提的是,灰塑学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师,独立施工。 核雕(广州榄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点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特点:系统性活态性(它包括文物、遗址、建筑群)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石刻、石窟、壁画及近现代的不可移动性文物如石窟、可移动性文物如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文化遗产:祖辈创造出来的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的职业性学科,涵盖十分广阔,内涵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的多样性,丰富性。 概念: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表现形式如口头传说叙述,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探索,婚俗节庆礼仪风俗、传统手工技能还包括与上述形式相适应的文化空间。 特性:时间性,空间性,文化性。 文化线路:代表了人类的迁徙与流动:代表了一定地区内国家和地区贱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意义:促进了文化的思想之间的交流,但是他必须集中在一个与其有历史联系与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性。 产业遗址:农业遗址、工业遗址,商业遗址 文献遗产:世界记忆工程 产生条件:可能性,具有丰富的资源、必要性保护和传承 独特的视野和视角 第一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的探索,告诉我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深杜挖掘,告诉我们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律的探索,告诉我们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形成 第一阶段:20C三十年代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的遗产。

第二阶段四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并设立国际资金来保护国际遗产。 第三阶段持续20多年的抢救努比亚遗址的救援和活动是催生世界遗产公约诞生的直接诱因。 2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 在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贝勒神庙活动的影响下对文化遗产的法定保护进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上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也已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际遗迹和遗产委员会)就保护文化遗产起草了一个公约,同时美国和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合作,对自然遗产保护进行归纳,并提议将自然遗产保护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中。 世界遗产的内容: ①却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 ②指出缔约国在确定了潜在遗产方面的责任,以及他们在保护这些遗产时所起的作用。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是个少数民族颇多的省份,大约有25个,大理全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个以白族文化为主的地方,其中彝族,回族等的文化在大理也是丝毫不逊于白族文化。大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能容纳各种不同的文化,然后繁荣昌盛的发展着。 大理三月街 三月街是一年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这象征着大理人的特权,在这个日子,我们可以获得5天的假期,可以脱离学校的管辖,去到古城里,看年轻的小伙子赛马,到街上乱逛,买一些心仪的小物品。可是其他地方的孩子却只能在学校学习。大人们也丝毫不松懈,赶紧把家里的好东西都拿到三月街上卖,一时间大理古城人山人海,每个人忙着自己的事,乐不思蜀,天黑了都不愿回家。 记忆中每到三月街,电视里就会不断的播出《五朵金花》,眼下正是三月街,想起以前在家中的光景,不禁黯然。 大理三月街的会期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传说中洱海边上住着一位年轻的白族渔夫阿善。夜晚,他在月上打鱼,弹着三弦,唱起渔歌,歌声传到龙宫。龙王小女阿香听见了,来到船上,与阿善结为夫妻。三月十五,是月亮里赶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宫去买东西。阿香变成小黄龙驮着阿善去赶集。他们来到月宫,与嫦娥、吴刚一起游了大青树下的月亮街,街上热闹极了,万物透明闪亮,人见

人爱。他们回到村里,把月亮里赶集的情况告诉乡亲,大家决定模仿月亮街,在苍山脚下种起三株大青树,定三月十五日在大树周围摆摊设点,让四乡八寨的人前来赶集。大理的“三月街”就这样延续到今天。 若要追溯三月街的历史,可以放眼到唐朝的南诏王朝,那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国。南诏白族先民,对佛教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十分崇拜。相传,这位貌慈心善、救苦救难的观音娘娘,还制服了盘踞大理的恶魔罗刹。于是,为报答观音菩萨的功德,“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焦,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白国因由》)明代嘉靖进士、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编撰的《云南通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记载,“观音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也。” 这些文字记载,都从一个侧面说明,大理三月街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佛教传入大理有关,并在民间佛教讲经会的基础上产生的。 时至现代,大理每年都会庆祝这个节日,全州放假五天,此时各方宾客接踵而至,人山人海,更有各国物品在此交易,也有藏药一条街,跑马会等特色。 白族民居彩绘(建筑彩绘) 《还珠格格》中箫剑描述大理是一个家家有花的地方,此言不虚,大理的庭院和设计很有风格,特别是他们的建筑彩绘,每每看到都会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中医药理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作者荣子涵 系别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08级 学号0828150088 成绩 指导教师张春香 2010年08月21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中医药理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摘要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东方国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严峻挑战,学会结合国情,借鉴经验,探索出一条保护和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医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1900年发表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然而在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这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他的三大文明发源地的历史都没能延续至今。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千年的历史,无数的王朝被覆灭,又有新的统治者站起来,然而哪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外敌入侵战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没能打断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五千年的延续,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至今的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然而对于这些精髓我们并没有好好的保护与利用,只是任他们自生自灭。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愈来愈多的与世界接触,我们喊着让中国国际化世界化,可是那样的后果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的被人们所淡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的出台,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东西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一些事情我们经历的久了,就会忘记它不平常的来历。直到韩国抢先注册端午节这一原本属于我国的纪念节日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乐府诗集》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的女英雄花木兰。然而当下又有多少人不是一边吃着快餐一边看着迪士尼版的《花木兰》。迪士尼乐园中被许多美国土生土长的卡通人物围绕的木兰亭即灿烂夺目又让人觉得不合时宜。若木兰真的知道了,恐怕现在又要多叹息了。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背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饮茶始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民俗学研究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齐如林1 ,张宪昌 2 (11聊城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聊城 252059;21聊城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模式;视听复合;互动;人文环境中图分类号:K 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1-0062-06 我们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经过了20世纪,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媒介迭加过程,来到了21世 纪的网络传播时代。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旋律构思五彩缤纷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传播高度民主化与自由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一切都带有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所有环节上,挑战与机遇,竞争与发展,碰撞与包含,理解和宽容,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且应积极面对及利用的现实。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演变 人类历史上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到 文字,从广播到电影、电视,再到网络的发展历程。先秦时代,对话是人们生活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时期,各种非物质文化的表现是非常活跃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化以及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其他口头传承艺术,自此开始世代传承下来。中世纪开始,人类进入了以书写、文本为标志的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时代。书写这种传播方式虽然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得以记载和保存,但它却丧失了口语传播的当下性、即时性和现场感,与音乐、节奏、庆典和宴饮等一系列的超 语言因素剥离开来,同时也抛弃了非物质文化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泯灭了其中双向、互动的对话精神。 20世纪,人类进入到以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为标志的电子传播时代。“收音机的对象 是世界,而不是个人。”[1] 于是,个人性的传播完全被公共性的传播所取代,因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在此,人的感官“延伸”,使听广播的听众和看电视或电影的观众在声音和图像面前完全沦为一个失去了言说权和书写权的被动“受众”,一个无法参与的、剩余的“他者”。可见,大众传播离口语传播的那种当下性、实时性和即时性越来越远,使直接参与的对话愈发变得不可能,因而沦为纯粹的“独白”。 从上述意义来说,文字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的出现,对非物质文化传播尤其对口头传承艺术是一场“灭顶之灾”。大众传播所带来的全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负载着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传承使命的艺人日益减少乃至死亡,民族“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大为增加。 进入20世纪末,出现互联网这种所谓的“第四媒 介”,人类进入到波斯特所谓的“第二媒介时代”。 [2] 收稿日期:2007-11-14 作者简介:齐汝林(1981-  ),男,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民俗学硕士,聊城大学学报编辑,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张宪昌(1956-  ),男,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民俗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2 6第4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82008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10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篇1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

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4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4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参考内容)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

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教学内容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 设计理念: 通过自己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小组的合作学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去了解知识的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资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讲授新课: 1、龙泉窑青瓷 (1)出示龙泉窑青瓷图片 (2)龙泉窑青瓷制作过程 2、传统木 3、浙江泰顺溪东桥 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是中国古代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它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所以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称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4、雕版印刷技艺。 5、兰亭集序(书法唐摹本)晋代王羲之。 提问:你能从“道”字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中感受不同书法的艺术特点吗? 学生:…… 6、如来佛观音菩萨像(西藏唐卡) 作业要求: 1、你有哪些想了解、不熟悉的文化遗产? 2、收集一些中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3、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同学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 归纳小结: 口头传承;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传统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一、内容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 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朗森华:负责学员签到,拍照。 七、课程安排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与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 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与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凉山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

附: 凉山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36项) 一、民间音乐(共计5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Ⅱ—1 彝族克西举尔音乐雷波县文化局、昭觉县文化局 2 Ⅱ—2 傈僳族高腔德昌县文化局 3 Ⅱ—3 藏族赶马调冕宁县文化局 4 Ⅱ—4 彝族挽歌宁南县文化局 5 Ⅱ—5 彝族月琴音乐普格县文化局 二、民间舞蹈(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 Ⅲ—1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会东县文化局、德昌县文化局 7 Ⅲ—2 藏族杜基嘎尔木里县文化局 8 Ⅲ—3 藏族嘎卓舞木里县文化局 9 Ⅲ—4 彝族苏尼舞布拖县文化局 三、传统戏剧(共计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0 Ⅳ—1 马马灯越西县文化局

四、杂技与竞技(共计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 Ⅵ—1 彝族磨尔秋甘洛县文化局 五、民间美术(共计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2 Ⅶ—1 彝文书法盐源县文化局 六、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3 Ⅷ—1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会理县文化局 14 Ⅷ—2 绿釉陶瓷制作技艺会理县文化局 15 Ⅷ—3 砂锅制作技艺越西县文化局 16 Ⅷ—4 建昌板鸭制作技艺德昌县文化局、西昌市文化局 17 Ⅷ—5 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甘洛县文化局 18 Ⅷ—6 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木里县文化局 19 Ⅷ—7 藏式木制茶具制作技艺木里县文化局 20 Ⅷ—8 藏式竹制茶具制作技艺木里县文化局 21 Ⅷ—9 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德昌县文化局 七、民俗(共计1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2 Ⅹ—1 摩梭人成丁礼盐源县文化局 -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