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姓名:朱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周仁俊

20070430

摘要

财务舞弊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并一直都是全世界比较普遍而且难于解决的课题。进入21世纪,更是愈发严重和泛滥。从美国的安然、世通事件,到意大利帕玛拉特财务丑闻,再到国内的银广厦、麦科特案件,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近年来,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还出现了一大批造假金额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相关决策者,而且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由此形成的审计报告丧失应有的风险预警作用,并对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决策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了内外部治理机制对财务舞弊的影响,试图找到治理舞弊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首先对财务舞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内部人控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了解释。接着,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特点、手段、动因及不良影响等。然后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以及对财务舞弊滋生的影响,并结合科龙电器案例,详尽的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给财务舞弊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议,以防范和解决财务舞弊行为。

关键词:财务舞弊公司治理上市公司

Abstract

Financial fraud is an issue with 300 years which is very general and not easy to deal with in the world. Enter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it is more serious and flooding. From the incidents of Enron and World telecom in American to the cases of YinGuangXia and MaiKeTei in domestic, financial fraud is difficult to give a full list. Recent years, our security market has also emerged a large of companies whose false amount is up to 100 million or even as much as one billion yuan .Financial fraud is not only harmful to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o destroy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mislead investors , but als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decisions about economy against on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and govern the financial fraud.

Combined with the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systems with financial fraud, mainly from corporate governance point view. I hope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detect financial fraud. Based on the other scholar’s study, the thesis firstly studi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about financial fraud, and explain the financial fraud on the basi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 such as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the theory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fter there, the thesis detailed analyses the status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which mainly include the characteristics、means、motivation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financial fraud.

Then ,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mporary status of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fraud from 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respectivel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kelong electrical, analyses and verifies the fail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provide the hotbed for financial fraud. At last, the thesis giv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perfecting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listed companies ,so a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fraud.

Key words:Financial fraud Corporate governance Listed compan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财务舞弊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并一直都是全世界比较普遍而且难于解决的课题。早在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就因存在舞弊行为,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此导致英国《泡沫公司取缔法》的产生。1878年英国格拉斯银行董事利用高估资产价值、低估负债等手段,隐藏自身偿债能力的虚弱,最终导致银行破产。1925年美国发生斯特恩公司舞弊案。随后1929-1933年美国证券市场大危机一定程度上也归因于当时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泛滥,大危机最终导致美国1933年《证券法》的出台。1973年美国权益基金公司财务舞弊案暴露。2001年之后美国安然、世通、施乐以及废品管理公司等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相继浮出水面。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接二连三的暴露,不仅极大动摇了美国国人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导致美国股市的大幅下挫,也波及欧洲、日本、韩国等地的资本市场,对全球经济也带来不小的影响和冲击。

我国证券市场虽历史不长,但同样饱受财务舞弊的困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深圳原野公司案揭开了财务舞弊的序幕,随后又相继发生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恶性财务舞弊案件。进入21世纪,更多的财务舞弊案呈现在世人面前,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爆发麦科特案,银广厦风暴更是曾一度将财务舞弊推向高潮,被公众认为中国版的安然。2002年锦州港、宇通客车等上市公司相继走上财务舞弊的审判台。尽管中国证监会这些年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收敛,近几年还呈上升蔓延之势,出现了一大批造假金额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上市公司,托普软件年销售收入不到10亿元的公司却出现了40亿元的窟窿。据统计,2005年共有51家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89家公司公布重大会计差错,31家公司由于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或违反信息披露制度,而被证监会要求限期整改。迈入2006年,又有华源制药、天颐科技、草原兴发、金花股份等诸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被揭露和证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院长马贤明教授指出,现在上市公司造假比以前更加大胆、低劣,相对于以前偷偷摸摸的造假,现在是浮

在水面上造假。[1]

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它不仅应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受托责任信息,还应该能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可靠的决策有用信息。但在目前的现实社会里,却是造假行为泛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虚假的财务报告不仅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相关决策者,而且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由此形成的审计报告丧失应有的风险预警作用,并对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决策产生消极的影响。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将财务舞弊行为作为研究课题。

1.1.2 研究意义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财务舞弊一直都是证券市场的“痼疾”,它极大的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并引发了会计信息信任危机,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2001-2005这几年,国内证券市场低迷,因而融资功能减弱,大股东就玩起了掏空上市公司的把戏,上市公司被掏空后,造假就成了这些绩差公司的救命草。一旦这些造假神话被击碎,将会使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身陷泥潭,从而危害了市场信心,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其无法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吴晓求在第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中也谈到:股改后,如果不做大的调整,中国上市公司可能会从原来“一股独大”转化成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将比在传统体制下有更强烈的做假驱动,从而透明度将面临更严重的挑战。[2]因此有必要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研究,以预防和减少其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

虽然从表面上看,财务舞弊的发生是我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直接后果,但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法规制度方面的种种缺失才是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本文正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以期能预防和根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研究现状

1.2.1.1 理论研究综述

自Berle和 Means首次提出现代公司的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命题后,

Jensen和 Meckling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使管理者为其自身利益消费公司资源而损害股东利益。[3]La Porta, Lope-de-Silanes 和 Shleifer用“隧道行为(Tunneling)”一词来描述控股股东的掠夺行径,他们认为控股股东以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谋求自己的利益。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代理人都有可能为了选择以自己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偷懒、享受过度职务消费、制造财务舞弊等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败德行为。[4]Alichan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从制度上形成一种可监督的产权结构,借助产权的安排,赋予监督者“剩余权利”(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5]这样,通过监督者的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加上赋予监督者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保证监督者有积极性和手段来行使监督职能,就可以克服团队成员的机会主义倾向,减少或制止道德风险(特别是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这就是公司治理问题。

Fama 和Jensen认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使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成本最小化。董事会从公司的股东那里获得内部控制权和其他决策权。[6]然而董事会并不是决策控制的有效机构,除非它限制了内部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权。Walliamson认为由于管理者的全日制身份和内部人的知识,他们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董事会很可能成为受管理者控制的工具,从而牺牲股东的利益。一旦董事会被高级管理者控制,很可能导致董事会成员与高级管理者合谋侵吞股东财务。因此,需要外部董事的介入进行监督,以降低这种合谋安排的可能性。[7]董事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效率取决于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信息获取能力间的替代。但是董事会中的“灰色”董事是违反董事会独立性的潜在的根源。Jense(1993)指出,当董事会的规模太大,董事会的股权太小,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又是公司的董事长时,董事会只起到很小的监督作用。另外如果公司的总经理是公司的创始人,那么他将对公司的经营有更大的作用,而对公司的董事会负更少的责任。[8] Barker, Donald and Michael (1976)的研究认为,应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主导的公司氛围、交易和人事安排的检查建立其控制系统,还可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复核等预防高层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9]Elliott and Jacobson(1986)提出管理当局应通过确保控制环境、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以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10]美国著名的Treadway Committee (1987) 提出了著名的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该理论建议任何组织实体可以通过下列四道防线来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独立审计。[11]

1.2.1.2 实证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股权结构方面主要研究股权集中度以及管理者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Warfield(1995) 提出, 当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所占股权增加时会降低代理成本, 因此也减少了经理人员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12]Fan和Wang(2002)对东亚经济中所有权结构和会计盈余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所有权高度集中以及由此带来的金字塔式的持股结构,带来了控股股东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将出于自利目的报告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对外部投资者而言失去了可信性。[13]在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的关系方面,Beasly(1996)指出,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显著的影响了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独立董事越多,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越低。但是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所占的比例并不显著的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据此,他认为,在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董事会的构成情况,而不是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和组成。[14]Dechow和Sweeney(1996) 发现, 如果内部董事占全体董事的比例越高, 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 或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等, 该公司越可能因违反GAAP而受到SEC的处罚。[15]Wright (1996)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内部董事和灰色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16]

此外,一些研究分析、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和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如,Dechow和Sweeney,1996;Beasley 和Carcello,2000[17]),这些研究发现,舞弊公司不太可能拥有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Raghunandan (2001),研究了审计委员会构成和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关系后发现,没有内部人或灰色董事的审计委员会和至少拥有一名具备会计和财务背景的委员会成员的审计委员会更有可能:(1)复核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功能的互动;(2)复核内部审计师的发现与范围;(3)与首席内部审计师有私下接触机会;(4)与首席内部审计师有更长的会谈。这些都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有效率的执行均对财务舞弊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与发现作用。[18]

1.2.2 国内关于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的研究现状

1.2.2.1 理论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的研究起步较晚。陈汉文是国内较早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财务舞弊的学者,他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一文中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来自资本市场与经理市场的竞争;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扮演的是股东的角色,但并不是国有资本的真正所有者,他们在目标函数、行为方式等方面与真正的所有者不一致或至少不完全一致,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政绩与仁途,而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是由国有企业的经理人担任的,董事会其他成员亦大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作用。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财务舞弊便不可避免。[19]

此后,国内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主要从内部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三方面进行研究。

1)有关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的研究

吴建友,薛建峰,雷英(2001)认为我国目前,一方面董事会成员中董事“不懂事”的情况比较普遍,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董事会中成员大部分是公司经理,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董事会与公司经理合谋操纵财务报告的可能性较大。[20]刘立翠,顾忠,周彬(2001)认为一些上市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难以得到有效行使,这干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了输出的会计信息的质量。[21]

2)有关股权结构与财务舞弊的研究

师萍,杨询,赵明(2003),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处于控股的地位,一些上市公司的运作行为其实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自身意志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某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为了粉饰不够理想的业绩,不断操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的过程。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既给操纵上市公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可能。[22]

3)有关激励机制与财务舞弊的研究

任敏(2002)认为我国现在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存在着问题。一方面,对

公司经理人的激励不足,即经理人的名义收入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激励不当的问题,即某些经理人利用其在公司中的地位追求“灰色收入”等。在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证券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业绩又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为了保住既得的灰色收入和在职消费,经理人便会有很强的压力和动力去进行会计造假活动。

[23]林钟高,徐正刚(2002)认为财务报告中的会计盈余信息在资本市场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价值的高低。因此,一旦企业市场价值与经理人个人利益发生联系,精明的经理人就会产生强烈的通过操纵财务报告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动机。[24]

1.2.2.2 实证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财务舞弊和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己经逐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主要成果如下:

刘立国、杜莹(2003)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作假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25]蔡宁、梁丽珍(2003)以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董事会构成和所有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变量,研究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发现,发生财务舞弊与未发生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配股活动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26]

梁杰,王璇,李进中(2004)以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被证监会公开查处的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全面地选取了分别代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经理层特征、股权结构等方面的14个指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家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27]

1.2.3 小结

综观国外财务舞弊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实务也已产生了指导作用,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规范研究方面,专门研究外部治理机制对财务舞弊行为影响的文献较少。实证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董

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两方面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上,没有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监事会特征、激励机制等)对财务舞弊的影响研究,使这方面的研究不全面系统。

我国现有研究也大多侧重于研究公司内部治理对财务舞弊的影响,较少结合外部治理进行研究;研究大多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没能立足我国国情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的问题;实证研究较少,仅有的少数研究多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生搬硬套,缺乏对我国具体国情的考虑。本文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是公司内外部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部分不完善都不可能有效的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另外,由于我国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生财务舞弊的背景不同,因此对财务舞弊的控制研究应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鉴于此,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财务舞弊的特点、手段和动因,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研究财务舞弊控制问题。

1.3 研究内容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经验研究方法,结合大量的数据资料,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剖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来预防和解决财务舞弊行为的建议。

本文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是论文理论综述部分,分别是第1章和第2章。

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的研究现状和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章为财务舞弊的界定及其理论解释,本章首先对财务舞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别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的角度来解释财务舞弊行为。

第二部分是第3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状况研究。本章根据2001-2006近6年来中国证监会的处罚,编制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情况表,并主要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特点和动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三部分是第4章,公司治理失效:财务舞弊的温床。本章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特征,如股权结构、股东大会治理、管理者激励及外部治理特征,如控制权市场、债权治理,研究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失效的现状,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供了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本章还结合科龙电器财务舞弊案例,更充

分的阐释了公司治理的失效为其舞弊行为提供了自由直通车。

第四部分是第5章,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预防解决财务舞弊。本章分别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缺陷出发,提出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措施,以防范、解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2 财务舞弊的界定及其理论解释

2.1 财务舞弊的界定

2.1.1 什么是财务舞弊

对于舞弊的定义,《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有所解释:“舞弊是一种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它以诱使他人丧失有价值的财务或法定的权利为目的。”这一定义为国外文献定义财务舞弊的蓝本。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第99号审计准则(SAS 99)将财务舞弊划分为挪用资产(指偷盗或占用公司的资产并设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掩饰)和财务报表舞弊(指通过失实财务报表欺骗使用者,骗取资本市场的认可,试图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论是挪用资产还是财务报表舞弊都会造成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Treadway委员会(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认为财务舞弊“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还是漏列,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

袁晓勇在《企业舞弊防范与对策》一书中,将舞弊定义为“企业职员或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账务上、凭证上的处理技巧,或利用交易过程中的非法活动窃取资财或粉饰其贪污盗窃行为的一种违法行为”。[28]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舞弊”的定义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主要包括:(1)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错报;(2)侵占资产导致的错报。

借鉴上述定义,本文认为财务舞弊是集团整体或个人有预谋、故意地通过种种欺骗性的手段和违法违规行为来获取一定利益的行为,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和侵占资产。财务舞弊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违法性,即违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民法、刑法等制度法规;有意性,即出于某种目的的故意行为,区别于无意识的虚假陈述;危害性,即行为后果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导致他人利益遭受损失。

2.1.2 与财务舞弊相关概念辨析

与财务舞弊相关的概念包括会计信息失真和盈余管理等。由于财务舞弊、盈余

管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在词面上的相似性和事实上的关联性,在学术领域存在一定的混淆,因此本文在研究时有必要先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界定。

1)财务舞弊与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最早是由19世纪的创造性会计演变而来,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制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创造性会计逐渐演变为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K.Scott(2000)在其名著《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 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Paul M.Hyaly 和JamesM.Wahlen(1999)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则是:“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策划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29]

由上述定义可见,在西方理论界盈余管理是中性的概念,其实质是会计人员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在会计准则留有较大的判断空间中,选择使自身效用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而财务舞弊是一种违规性经济行为,是通过滥用专业判断,扭曲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误导投资者。两者的区别归纳如下(表1-1):

表1-1 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的区别

财务舞弊盈余管理目的欺骗投资者,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使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是否违背会

计准则

是否

手段欺骗性手段,蓄意谎报或隐瞒财务事实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有关原则、方法、程序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程序运用时点的控制

表现形式伪造或编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

或事项的结果,编造虚假交易或事项,

虚假披露等

激进会计,稳健会计等

影响误导投资者、破坏资本市场的健康发

展、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等消极影响

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降低

契约成本等积极影响和导致会计信

息失真、误导投资者等消极影响

2)财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是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词汇,葛家澎(1999)认为会计信息

失真是“有关单位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包括包装、伪装、帐外核算、随意变更或选择会计政策、披露不完整或避重就轻等行为)的结果”。[30]林钟高则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会计信息不实与会计造假。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达到提高分红数额,博取股东信任,刺激股票市价,表示营业或偿债能力高强,或隐瞒营业亏损、或者避免股东要求多分红利,减低甚至逃避纳税,加大秘密公积以保持其稳健性,减低股票市价以便收回库藏股票等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造成的信息虚假”。[31]因此,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两种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信息失真。

2.2 财务舞弊的公司治理理论解释

2.2.1 委托代理理论与财务舞弊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是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来的。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就是一种契约关系,通过这一契约,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给另一个人(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但这又不同于一般的雇佣关系,委托人授予代理人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而委托人很难监控代理人的活动。[32]企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委托代理关系:(1)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2)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4)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个体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能性。委托代理理论就是为了改进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效率损失,旨在使受自我利益驱动的代理人能以委托人的效用目标为准则,使代理成本最小化的一种合约理论。在实践中,这主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来解决。

委托代理理论表明,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公司内部制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所以经营者没有动力提供真实的信息给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2.2.2 内部人控制理论与财务舞弊

内部人控制理论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1994)提出的,按照他的观点,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当大部分控制权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如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物、国有企业经理们扩大的自主权利等客观情况对转型经济公司治理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33]

我国学者结合国内改革的实际情况,将青木昌彦的“内部人控制”概念进行了拓展。费方域(1996)按照两个不同的标准界定内部人控制企业:第一个标准是,企业经理和(或)工人这样的内部人掌握了企业资产使用的剩余控制权,即法律和合同未作规定的企业资产使用控制权。第二个标准是,这样的内部人不仅掌握了企业资产使用的剩余控制权,而且掌握了企业资产使用的剩余索取权。[34]张维迎(1999)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是导致国有资本所有者代表的监督激励不足,企业经营者缺乏约束,造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重要原因。[35]在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董事会和经理层几乎都由企业原班人马担任,且由于缺乏来自所有权安排的有效制约,使得董事会和经理层合谋控制了对企业的支配权,从而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上,许多上市公司暴露的财务舞弊行为大都是由于内部人控制而引起的。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财务舞弊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用来说明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下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问题。信息不对称的概念,表述为“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卖方拥有较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不完全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管理者比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的全部经营信息,因此在与投资者的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实际上,管理者披露的信息常常带有许多噪音,这就使得投资者在获得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利益时处于不利地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阿克勒夫,1970)”[36]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就有可能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隐瞒相关信息,选择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从而就会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相对方对信息的无知而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的行为。道德风险则是指占有信息优

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相关信息,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行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行为比比皆是,如公司首发证券时大多存在过度包装,粉饰会计报表之嫌,造成业绩良好、没有造假的公司无法在证券市场上募集资金,错失发展良机。首发后,又常常隐瞒重大信息或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披露虚假信息,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行为的发生,主要可以由信息不对称理论予以解释。

2.2.4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财务舞弊

资本市场有效性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西方经济学者作为一个假说提出的,法玛(1965)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给出了一个描述性定义:如果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可得的信息,每一种证券价格都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则该证券市场是有效的。[37]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使投资者有权选择投资的对象,从而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二是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可使出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信息,降低股东对管理层的监控信息成本以及公司治理的成本;三是资本市场的并购机制,可以强制性纠正公司治理的低效率。

国内的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处于弱式有效状态。因此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挥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上是有限的。由于信息的自身特征和证券市场的固有属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信息失灵常常是证券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信息失灵则可能造成信息占有劣势方的“逆向选择”和信息占有优势方的“道德风险”,而这两种行为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市场机制的扭曲,误导市场信息,造成市场失灵,虚假信息泛滥。

2.2.5 小结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共同组织,是这些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集合体。而且各主体之间存在利害冲突,由于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契约的不完备性以及部分契约是以会计数字作为基础,契约关系人(如企业管理层)就有动机和机会进行舞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各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在企业经营中的主要表现有各主体的权力和义务不对称,各种代理成本和交易费用等等。证券市场上的财务舞弊行为在本质上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上几种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从不

同方面和角度解释了造成财务舞弊的源由,而正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一部分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偏离了市场经济的规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状况研究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却层出不穷,频繁发生了大股东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合谋欺诈中小投资者、虚假陈述、信息披露违规误导等违纪、违法现象,不断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也极大影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功能,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2001-2006近6年来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和三大证券报的披露,本文编制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情况表,共计71家公司(见表3-1)。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一些特点:

1)大部分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从证监会处罚公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公司的董事长和高级管理者参与了舞弊行为,参与造假的部门、人员也不断增多,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如科龙电器在董事长顾雏军的操纵下连续三年通过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等共计虚增利润约3.87

亿元,一举拔得2005年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案的头筹。而当科龙电器舞弊案曝光,三位“天价”独立董事却提出了辞呈。*ST天一则伙同其2个分公司、3个子公司在2003年共计虚增利润 6353.86万元,造假团队之庞大令人瞠目。

2)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和不及时的行为,蓄意遗漏意图明显,具体表现在关联交易、重大担保行为、诉讼事项等方面。在71家受处罚公司中,共有49家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不及时披露等违规行为。如1999.06-2000.12月期间,三九医药与三九药业累计发生资金往来总额为169亿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三九药业尚欠三九医药6.95亿元,占公司年末净资产25.82亿元的26.92%。对上述与大股东的巨额资金往来,三九医药未予如实披露,仅在2000年年报中披露了余额,三九医药也因三九药业的拖累而经营惨淡。ST托普则更是受到大股东的肆意掏空,截至2004年6月30日,托普及其子公司为其关联方提供担保109笔,总金额为23.29亿元。其中以存单质押方式担保11笔,总金额为3.69亿元,而托普2004年末的净资产已为-3.99亿元。但是对这些担保事项,托普仅对其中1笔担保(金额

为1.2亿元)进行了临时公告,其他108笔担保未及时披露。如今托普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而遭遇退市,其实际控制人则已远遁美国。[2]

3)舞弊行为具有连续性。在71家受处罚公司中,财务舞弊平均持续时间为2.47年,其中有8家公司的舞弊时间持续5年以上,丰乐种业上市8年就造假6年,方大集团的造假性财务报告更是涉及1995-2003年度。

4)中国证监会对违规上市公司的处罚逐年增加。2002年才只有5家,到了2004就跃升至22家,2005和2006年也分别有11家公司受到处罚,这不仅说明市场监管趋于完善,也验证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院长马贤明教授所言,现在上市公司造假比以前更加大胆、低劣,相对于以前偷偷摸摸的造假,现在是浮在水面上造假。

表3-1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情况表

公司名称造假性财务报告造假方式造假金额

金路集团(000510) 1997年年报

多计资本化利息、少转财务费用对

支农补贴的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

虚增利润3415.17万

郑百文(600898) 1996-1998年年报

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

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账

虚增利润1.438亿元

黎明股份

(600167) 1999年年报虚开增值税销售发票

虚开进出口发票

虚增主营业务收入

1.5亿元,虚增利润

8679万元

张家界(000430) 1996-1998年年报

提前确认收入,将投资收回款计入

其它业务利润

虚构收入1.23亿,虚

构其他业务利润528

万元

大东海(000613) 1993-1997年年报

(招股说明书,诈

骗上市)

虚挂应收账款,虚列其他业务收

入,虚增投资收益

共计虚增利润2.28亿

渤海集团(600858) 1996-1998年报虚增利润,虚增财产重估增值

虚增资本公积1.8亿

九州股份(000653) 1996招股说明书

1996-1997年年报

1998配股说明书

虚增利润

上市前虚增利润

5153万元,上市后虚

增利润5182万元

圣方科技(000620) 1999年公告虚假陈述

公告称收购的子公司

注册资本为5000万

元,实际只有500万

宇通客车(600066) 1999年年报

编制虚假记账凭证,虚假银行对账

单及科目汇总表,修改部分明细账

虚减资产1.35亿元

虚减负债1.35亿元

三九医药

(000999) 1999-2000年年报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信息含量不足、

隐瞒重大关联交易事项

与三九药业巨额资金

往来169亿元未作及

时披露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研究

一、财务治理的概念 财务治理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治理可定义为:“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机构对企业财权进行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广义财务治理可定义为:“用以协调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平衡权利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 杨淑娥教授认为,所谓的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而林钟高教授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财务治理权高度集中 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是衡量公司的股权分布状态的主要指标,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对于中小股东而言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控股股东利用在上市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和主导作用,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企业运营层面,存在着较强的“滥用关联交易”的倾向。 在上市公司中之所以出现一股独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股权过度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公司中缺乏可以制衡第一股东的力量。这种情况下,第一大股东容易以自身的利益为目标,对其他相关者的权益视而不见,并且缺乏对他的制约力量,易于做出有损其他相关者权益的举动,不利于公司发展。 (二)上市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现实情况下,债权人保护自己的措施,一般只是通 过事先在债务契约中设置保护性条款这种手段来降低自己的风险,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债权人的处境很被动,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信息,容易遭受欺骗,最终不仅收不到利息,甚至连本金也无法收回。债权人所能分享的公司权力和所能利用的利益保护手段仍十分有限,企业财务治理权主要归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主体所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常常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股份公司“有限责任”的性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经营者的保护伞,股份公司仅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公司债务,不必承担连带责任,当风险大于公司的出资额时,超过的部分就不被担保。大股东在享有公司重大决策的同时,并不承担公司经营的全部风险。这种情况下,大股东把剩余风险留给了债权人。债权人在企业面临破产时,也无法控制公司。 (三)董事会职能弱化,独立董事制度未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国有股占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私营上市公司企业大多是家族或个人控股,这容易使董事会受大股东委派的董事控制,造成董事会结构不健全、公司财务治理制衡功能失效、“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虽然我国已经在上市公司中引入了独立董事监督机制,但该制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从目前上市公司实施的情况来看,其独立性远没有形成。独立董事的任免、权力及其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当然还有其激励机制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独立董事之所以形同“花瓶”摆设,原因主要有:首先,独立董事选聘制度不完善,此外,我国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大多数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这些人虽有较高的经济财务方面水平,但是对于公司实际运作情况并不熟悉。其次,激励约束机制及其组织机构不健全。再者,我国立法对于独立董事人数规定在3人以下,这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显得太少。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也是独立董事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四)监事会没有发挥监督作用 目的是提高公司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一系列的财务问题,这些问题严 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债 。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财务治理;治理效率70

【开题报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会计学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这些舞弊丑闻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引发资本市场的信用危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然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我们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的探究还是有必要继续深入。对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其做出反应,包括事先的预防,舞弊的发现,还有对舞弊的治理措施等,同时我国的会计法律进一步完善也要依靠对会计舞弊原因的分析。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会计舞弊,才能真正对其进行治理,这些所有都是要基于对管理舞弊原因的研究。因此,进一步探索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原因,为预防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完善会计法律提供了依据。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还是不够完善,给了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而解决这一切都要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源头找起。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在简要分析、总结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进行分析而发现其所带来的影响,更好的为预防,发现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做出贡献。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 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中尚未被发现或重视的原因 3.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分析 4.提出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各个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财务治理的理论概述 (1) (一)财务治理的含义 (1) 1)财务治理的含义 (1) (二)财务治理结构的内容及作用 (1) 1)财务治理结构的内容 (1) 2)财务治理结构的作用 (2) 二、上市公司内外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划分 1)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治理 (2) 2)上市公司外部财务治理 (3)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与问析 (4)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发展治理状况 (4)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4)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5)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举措 (6) (一)引进多元化投资者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7) (二)完善上市公司分层财务和内部财务决策控制机制 (7) (三)完善上市公司业绩的激励及约束评价指标体系 (8)

内容摘要: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与核心,完善公司治理首先应从财务治理人手。本文首先根据前人有关财务治理的分析重新界定了财务治理的概念同时在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财务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财务治理的理论框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分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构建科学的财务治理结构,必须从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举措,从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对策 财务治理是企业经营治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实质上来看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在公司管理上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说财务治理是企业财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发展到公司制这一阶段的产物。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函待解决,本人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财务治理的理论概述 (一)财务治理的 近几年,财务理论界提出了财务治理问题,而对于公司财务治理的理解,国内各学者的观点不一,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伍中信教授认为,“公司财务治理,应该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他同时也提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基础 对于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国外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财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财务舞弊GON E理论(四因素论)和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①]。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完善的财务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财务舞弊的动因分为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 个别风险因子侧重于个体的因素,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一般风险因子则指组织控制风险因素。当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对舞弊者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风险因子分析 (一)个别风险因子分析

2) 内部控制不健全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颁布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其行为多为政府主导,企业都是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内化的需要,导致内控措施执行不力,多流于形式。纵观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其内部控制无一例外地失效了。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就为财务舞弊的发生留下的缺口和机会。 3) 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存在 任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面面俱到,它只是对会计实务进行原则性的规范和指导,具体处理还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这样就预留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自然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2、被发现的可能 舞弊行为被发现或者暴露的可能性大小会影响财务舞弊行为人是否实施舞弊行为。由于技术和人力方面的制约,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以及应该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财务舞弊行为人就会存在侥幸的心理,企图逃避被发现的可能。 3、受惩罚的性质和程度 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罚存在处罚不严厉的弊端,证监会往往只是对违规企业和负责人公开谴责或行政处分或罚款,罚款的力度也很小,极少数被追究刑事责任,财务舞弊行为人很少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首先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特点和财务报表舞弊基于的理论进行了阐述,进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原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标签:财务报表舞弊;舞弊原因;舞弊治理 1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加快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增多的同时类型也多样化,然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却屡禁不止,影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利益相关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关注被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前景及公司价值,而这些信息很大程度来源于公司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存在舞弊时,利益相关者会由于错判而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相应治理对策对于维护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 在我国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对“舞弊”进行了如下定义: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在2002 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99号(SASNo.99),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是:财务舞弊是故意行为,通常涉及到故意隐藏真实财务信息,欺骗外部财务信息的预期使用者。 从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可以总结出以下舞弊特点:一,主体通常是管理层;二,舞弊的客体是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三,舞弊是一种故意行为;四,舞弊的目的是欺骗信息使用者并误导其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3财务报表舞弊的基本理论 3.1GONE 理论 在上世纪末,G.Jack Bologua、Robert J.lindquist和Jiseoph T.Wells提出了该理论,4个字母的集体含义:Greed-贪婪、Opportunity-机会、Need-需要、Exposure-暴露,他们对舞弊风险因素做了以上四种分类。 “需要”因子是需求与动机。上市公司自身具有融资的需要,管理层个人利益的需要以及實现预期财务目标的压力等,往往会使管理层进行财务报表舞弊。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法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法的案例分析 班级:财管126 姓名:富玲燕学号:2012010311 一、摘要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猛,市场机制改革,大量中小企 业涌现,但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财务舞弊现象。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资金供应不足,无法跟上拓宽发展的脚步,导致许多企业为了笼络资金,粉饰财务数据,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而且大有层出不穷之势,其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尤为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财务舞弊的频繁发生,表现出了资本市场诚信的缺失、社会信用危机的存在,危害了市场信心,并导致市场低迷,而低迷的市场又导致融资困难,企业利润率下降,而后又引发财务舞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不严加打击和治理,必将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极大的影 响了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归纳总结了上市 公司财务舞弊所采用的一些主要手法,以期对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起 到帮助。 二、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舞弊动机舞弊手法如何侦查舞弊 三、正文 (一)利用关联关系进行财务舞弊 1、将有关费用向关联公司转嫁 有些上市公司常常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的标准和方式来增加利润。如蓝田股份2000 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 1.9%。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转让资产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或关联企业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等。广电股份1997 年11 月将6926 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15000 万元的收益,同年12 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 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整体产权以9414 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 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仅此两项交易就带来了22960 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733 万元的235.9%。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所存在的题目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所存在的题目及对策 摘要:我国主义市场体制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我国上市公司因不公道的股权结构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不良现状,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引进多元化投资者,强化监事会的独立监视权等完善措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还处于改革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未得到真正的理清,还存在大量的制度和漏洞,因此出现了很多非理性的理财行为,如股权融资偏好、多元化投资冲动、各异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等等。从90年代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厦、猴王都存在财务治理失效的。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公司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财务的技术性,而是技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制度安排,即公司财权的配置与治理题目。无论是制度构造上的缺陷还是市场机制发育的不完善,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使上市公司财权的配置能真正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题目。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与题目(一)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为控股股东或高管层控制一般说来,股权结构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公道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种种非规范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股权集中度过大,控股股东“一股独大”。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改制而成,目前上市公司中有54%的股权为国家和国有法人所有,有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甚至高达80%以上。股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

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因上市公司控制权在非流通股股东手里,这就意味着控制股东不能从公司股价的上升中得到任何好处,也不会由于股价的下跌遭受任何损失,即控股股东是与广大中小投资者———流通股股东不同的利益团体。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的投票权和决策权在双重意义上是廉价的:他们取得投票权的本钱大大低于流通股股东,在货币价值上是廉价的;他们投票的利益导向也是廉价的,很轻易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往廉价出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另外,由于流通股比重过小,证券市场对经营治理者的压力传导机制作用有限,因而丧失了督促上市公司经营职员勤勉尽责的一个外在压力。另一方面,国有产权主体虚置,缺乏人格化的国有产权主体。我国上市公司源于国有企业,其治理结构的主体不仅具有单一性,而且由于国有股股东本身很难人格化,股东作为出资人的身份是不确定的,具有模糊性。从上讲,国有资产的终极产权主体是明确的,即全体人民,但必须由其代理人———国有资产监视治理部分代为行使出资人权利。这些代理人在经营目标方面与真正的所有者不完全一致,真正的所有者关心的是其投进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代理人则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政绩与仕途,因而很难真正从委托人的态度出发来监视国有资产,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国有产权主体虚置。(二)董事会职能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是公司实际权力机关,真正把握着公司主要财务权力,是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在公司的“两权分离”情况下,董事会独立是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衡量财务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的标尺。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国有股

最新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资料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 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 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安然、世通等世纪丑闻发生后,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美国的上市公司。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做手脚并非从安然才开始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丑闻在华尔街算不上新闻,只是这些舞弊事件在影响上逊于安然、世通等巨无霸公司,所以没有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安然事件前,美国投资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华尔街频频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下撷取美国上市公司近10年中的几个典型舞弊案例。 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 1 从存货做文章 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所以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美国法尔莫公司利用存货舞弊的手法比较典型。法尔莫公司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连锁药店。法尔莫的发展速度远超同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莫从一家药店发展到全国300余家药店。但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通过存货资产造假来制造虚假利润的基础上,法尔莫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破产。 法尔莫公司的创始人莫纳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把他的小店扩展到全国,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

后,用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这种夸张的造假让他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收购8家药店的资金。 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莫纳斯精心设计、如法炮制,制造了至少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扩张方式提出质疑,但是莫纳斯坚持认为只要公司发展得足够大就可以掩盖住一切。所以,在多年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应付外部审计,一套反映真实情况。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魔术师们造假手法是: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户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配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 财务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了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店。如果不进行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早已破产。 审计机构为他们的不够谨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项审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诉讼中损失了3亿美元。而对于法尔奠公司来说,不可避免是一场牢狱之灾。财务总监被判33个月的监禁,莫纳斯本人则被判入狱5年。 2 利用并购机会操纵“准备”科目 泰科公司始创于1960年,1973年,泰科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泰科的经营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雇佣了26万员工,2003年营业额超过300亿美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的信息不仅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受托经营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监督,以保证企业的资金不会流失,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工具,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水平,保证会计的透明度。 然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蔓延:从美国的安然、施乐、默克制药等到意大利的帕玛拉特事件的曝光,给全球经济笼罩了一片乌云。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也是屡见不鲜,从银广夏开始,到达尔曼再到科龙电器等等舞弊行径的发生,严重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存发展。为了重新整顿证券市场秩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审计师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并减少舞弊。因此对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和审计对策的研究目的是使财务报告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但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仍有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实务方面的研究更少。因此,在对财务舞弊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审计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审计对策,在财务报表报出之前减少财务舞弊的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部分 (一)国外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调研报告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案例: 黄山旅游2005年4月20日发布公告称:2002年,本公司为避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委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3,700万元并汇入黄山市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黄山市远卓投资管理公司账户,由两公司购买本公司拥有的黄山市体育馆及股份大道广告经营权,本公司又将收到的转让款归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而构成不当资产交易;2002年本公司投入4,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截至2004年3月全部股票处置后,实际亏损18,522,716.76元。本公司2002年、2003年未如实核算和反映该证券投资及损益情况。 黄山旅游2004年报显示,2002年净利润调整前是5,649万元,调整后是2,793万元;2003年净利润调整前是-6,121万元,调整后是-4,147万元。很明显,该公司2002年有故意隐瞒亏损之嫌,包括故意少计广告权损失3,700万元和少计股票投资损失2,073万元,这个差错

不管是从金额或性质看都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黄山旅游可能还存在其他资产安全问题。2002年末,该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6,135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1,089万元;2003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8,906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283万元;200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0,104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3,333万元;2005年半年报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2,940万兀,其中定期存款是11,293万元,历年来定期存款都没有作质押之用;而与此同时,2005年半年报 还挂着“其它应付款” 10,673万元,这些欠款多为欠关联方,为何关联方不向黄山旅游索取欠款,还是黄山旅游有意隐瞒利润?黄山旅游为何2002、2003年都多计生活服务费540万元,是不是为了冲抵大股东3,700万元的损失,还是基于其他原因?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 1、道德品质 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其背后是深层的道德伦理的扭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幵始膨胀,财务舞弊行为人在贪婪的驱使下为了自身利益而失去诚信。财务舞弊行为人道德品质的沦丧是财务舞弊发生的助燃器。如2006年在科龙案庭审时顾 雏军鼓吹熊市造假无罪,说什么即便存在虚假出资,这种虚假出资也没有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即便财会报告虚假,但科龙股价在公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只下跌了三天就恢复到了公告前的水平,并没有给股民造成太大损失。科龙股价从2002年起就持续下跌,而同期中国股市也在持续下跌,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上市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学习中心:池州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会计学 年级: 2014年春季 学号: 141408322115 学生:吴玲红 指导教师:张婷婷 完成日期: 2016年2月29日

内容摘要 伴随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资本市场很大程度提高的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投资者、债务人、经营者以及政府监管部门所想要掌握的财务信息也流行舞弊起来,这也是资本市场的恶疾,从国外到国内,奥林巴斯成为日本最大的财务丑闻到格林柯尔案。这些财务舞弊案层出不穷,不仅给广大投资者造成损失,更是危害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致使市场进入一个恶心循环的过程。 因此,本文写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财务舞弊的背景文化分析,披露舞弊的常用方式,研究防范财务舞弊的措施,为制止更多的财务舞弊发生,规范资本市场,促使经济更好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动因;方式;防范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企业财务舞弊相关理论概述 (2) 1.1 企业财务舞弊的概念 (2) 1.2 企业财务舞弊的动因 (2) 1.3 企业财务舞弊的相关经济理论 (2) 2 上市企业财务舞弊的现状及方式分析 (3) 2.1 上市企业简介 (3) 2.2 上市企业财务舞弊现状 (3) 2.3 上市企业财务舞弊的方式分析 (3) 3 防范上市企业财务舞弊的措施 (5) 3.1 具体措施1 (5) 3.2 具体措施2 (5) 3.3 具体措施 3 (5) (5) 结论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如何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如何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未获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已经成为我国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财务舞弊案件及现场检查经验看,应警惕以下几类资金特征: (一)存在大额现金收款; (二)销售回款中票据占比过高; (三)大额银行往来未入账; (四)大额资金往来异常。 从资金入手发现财务舞弊线索,通常是在进入检查现场之后。在数据分析阶段,通常分析的资料有企业内部财务资料和外部资料两类。在调查取证阶段,一是查证大额现金收款来源;二是对票据进行查询,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可以从票据出票行查询最终收款单位、所有在银行承兑汇票上留下背书信息的公司名称,承兑和贴现的相关信息,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可以从业务经办行的银行电子承兑汇票系统查询相关信息,能够查询公司在该经办行出票、质押、承兑、贴现的票据信息;三是查证大额未入账资金性质,核查协助贷款方是否为关联方,除调取工商登记资料外,可以考虑赴人民银行调取银行账户清单,在查询过程中应特别留意交易经办人信息,以便认定交易实际的控制方。对可能存在未入账金融借款的情况,检查人员除要核对公司的征信信息(也称贷款卡信息)外,还应高度关注银行对账单发生额与公司财务帐套的核对。四是查证异常大额资金往来信息。

此外,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检查中,应重视资金“发生额”的分析和核对;建议证监会能够加强执法权限的完善,不断优化证券监管执法环境,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归位尽责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针对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对“资金”科目重视程度不够,配备人员执业经验不能胜任问题,应通过谈话、座谈会、辖区通报等方式予以提醒。建议监管部门能够协调各大上市银行,开通银行省级分行接收银行函证并复函的通道,最大程度地降低串通舞弊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人们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上来,形成了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学派,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实践中,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如果就某一问题单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综合研究并提出全面解决方案,才能切实 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财务治理理论正是适应这方面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实要求,迅速成为财务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财务治理贯穿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难题。 在我国,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的逐步加快,资本市场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如:证券市场频繁发生大股东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欺诈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误导与虚假陈述、市场操纵等违法违纪现象,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造成上市公司大肆违规舞弊,出现的这一系列特殊的、复杂的、难以解决的财务问题,不仅仅需要从数量技术的角度对财务问题进行研究,更需要对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各种财权关系的处理,即 解决目前存在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财务治理是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是解决上市公司治理中复杂的财务问题的现实需要。深入研究并完善财务治理理论,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和问题探讨治理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是,在广泛参阅国内外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财务治理的涵义出发,详细阐述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诸 要素,试图丰富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理论体系,包括财务治理理论基础、财务治理基本理论和财务治理应用理论;在案例分析和实证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中国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与问题,借鉴国际上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经验,构建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体系,并详细阐述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全文沿着“基本理论——现状与问题——国际比较——治理体系——运行机制”这样的线索逐步展开详细论述。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 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之处,并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简要的评述。第二章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财务治理的涵义,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

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2016-11-24审计通 一、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 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安然、世通等世纪丑闻发生后,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美国的上市公司。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傲手脚并非从安然才开始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丑闻在华尔街算不上新闻,只是这些舞弊事件在影响上逊于安然、世通等巨无霸公司,所以没有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安然事件前,美国投资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华尔街频频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下撷取美国上市公司近10年中的几个典型舞弊案例。 二、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 (一)从存货做文章 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所以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美国法尔莫公司利用存货舞弊的手法比较典型。法尔莫公司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连锁药店。法尔莫的发展速度远超同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莫从一家药店发展到全国300余家药店。但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通过存货资产造假来制造虚假利润的基础上,法尔莫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破产。 法尔莫公司的创始人莫纳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把他的小店扩展到全国,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后,用

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这种夸张的造假让他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收购8家药店的资金。 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莫纳斯精心设计、如法炮制,制造了至少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扩张方式提出质疑,但是莫纳斯坚持认为只要公司发展得足够大就可以掩盖住一切。所以,在多年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应付外部审计,一套反映真实情况。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魔术师们造假手法是: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户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配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 财务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了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店。如果不进行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早已破产。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研究 作者:黄爱春 [摘要]:上市公司财物舞弊丑闻事件引发了证券市场的巨大危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财务舞弊导致企业的诚信和社会道德遭到破坏并且侵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的背景下,本文从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的角度开始切入,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以及手段,追根溯源,剖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本文力图通过对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为防范和控制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达到有效治理财务舞弊的目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手段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no matter domestic or abroad, all have to expose 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fraud or fraud scandal, this kind of event triggered a huge crisis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o a great extent, influences the accounting report information to the user's interest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In financial fraud lead to enterprise integrity and social moral destroyed and infringe upon th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s of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from financial fraud related concepts to the heart of the Ang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means, traced back, analyses the reason of t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pertinent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financial frau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financial fraud behavio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financial fraud. Key words: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Reason Methods countermeasures

管理学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研究财务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研究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作者:网络搜集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 时间:2010-06-10 21:30:11 [摘要]文章从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现状入手,指出其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治理权配置不当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及拟定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等。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力治理结构;分层财务决策;业绩评价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现状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外部市场约束,内部结构制衡及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

着严重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权责失衡,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表现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的流动和分割中缺乏约束和制约,如大股东滥用控股权,经营者决策随意,无风险防范意识等。追其源头皆是由不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造成的企业内部监督、制衡机制的失灵产生的后果。 1.法人治理结构极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能够互相监督、制约。在郑百文的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郑州市国资局持股14.64%,而前十大股东持股仅占26%,流通股高达54%,并且第一大股东又将所持国有股股权划归与郑百文同一法定代表人的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经管。这样,外部力量对公司干涉极弱,而郑百文也正是利用了这种经营自主权的扩大而大行违背经济规律甚至违法乱纪之道。ST猴王和其第一大股东猴王集团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二者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集团和公司的人、财、物都是搅在一起的,使得猴王集团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股份公司拿钱,或者以股份公司名义贷款,或者要求股份公司为其提供担保贷款。据查,猴王集团用这三种形式从股份公司提走了近10亿元资金。 2.财务治理权配置不当。 财务治理权是对公司资金进行计划、调配、使用、监督和控制的权力。从职能上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上市公司只有拥有这三种权力才能说明其是独立的理财主体,有理财主体资格,而同时为了保证公司组织目标的实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过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过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过程分析摘要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过程进行分析,希望对探寻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能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过程 舞弊模型财务舞弊行为并非一蹴而就,从舞弊的实施到舞弊结果的形成其实是经历 了一段过程,认识这段过程对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至关重要。本文拟考察舞弊的实施到舞弊目标的达成再到舞弊的回报直至下一轮舞弊的发生,全面反映财务舞弊的整个过程,力图从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1 舞弊模型的引入上市公司的 舞弊过程与一个组织的激励过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用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型 建立一个与之相似的舞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整个过程。波特·劳勒 的激励模型将激励过程分为努力、达成绩效、奖励及满意四个阶段,认为个体在权衡奖励的价值以及获得奖励的概率之后努力才会发生;努力是否达成绩效取决于他完成任务的能力;而达成绩效并不一定获得相应的奖励,获得奖励的多少取决于组织的奖励制度;个体在获得奖励之后若认为公平会感到满意,满意之后就会有下一次努力的发生。同样,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也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舞弊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起于舞弊的最初发起止于舞弊报表的编制,行为人是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经理人员。其次是舞弊目标的达成阶段,即舞弊报表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起于舞弊报表的编制,止于舞弊报表的对外公布。实施舞弊并不等于舞弊一定能达成,舞弊的报表只有对外公布之后才算舞弊目标的达成。显然,舞弊的实施与舞弊报表的最终对外公布并不是一回事。舞弊的报表需经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以及董事会的审核之后才能对外公布。舞弊能否得以通过,最终取决于这些审计的结果。舞弊过程的第三阶段是舞弊的回报,如果舞弊的报表对外公布之后,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舞弊就不会继续进行,循环舞弊也就不会发生。舞弊报酬的多少取决于股票市场的有关制度。舞弊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舞弊行为人对舞弊的评价。当行为人认为舞弊值得或者感觉满意之后,有利的结果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的进一步发生,从而形成一个舞弊的循环(见图1)。正如波特通过激励过程的四个环节的分析得出激励效果的影 响因素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对舞弊过程各个环节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2 模型中各环节的诠释 2.1 舞弊的实施笔者将截至2003年初证监会公 布的26起处罚公告进行了整理。调查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型:即不当的会计处理、虚构利润(或资产)以及不实的信息披露。三大手段以第一种最为普遍,其涉及的公司占总违规公司的比例高达45.16%。分析发现,不当会计处 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增加收入,二是为了减少费用,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利润。进一步分析发现,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舞弊公司采用的具体手段形式多样,共有八种之多,除了提前确认收入、费用资本化及少计费用等常见手段外,像借款收入化、购买股票收入化以及不同收入间任意转换等匪夷所思的做法也出现在舞弊手段之列。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的第二种类型是虚构利润(或资产)。这种手段与上述舞弊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它是对事实并不存在的经济活动进行捏造,而上述舞弊则是经济活动事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