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认定

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认定

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认定
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认定

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认定

目录

摘要: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力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同时也给著作权法带来了深刻的冲击。版权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更易于未经授权的复制、发行和使用。我国《著作权法》虽然已经确立了信息传播权,但其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难于操作。鉴于此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并使之成为一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完善的著作权法典势在必行。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内容的讨论来解释我国法律对于网络传播权保护方面的确实,探求如何予以完善。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认定利益平衡

Information Network Transmission violations

identifing

【Abstract】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works, but also bring a profound impact to copyright law.Copyright works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are easier to unauthorized copying, distribution and use. Although China's "Copyright Law"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ut the provisions of its provisions is a matter of principle, difficult to manipulate.In view of this perfect "Copyright Law" making it an adapt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the copyright cod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of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righ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exact, and explore how to improve.

【Key words】Information Network Transmission Right Infringement identified Balance of interests

一、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产生及保护 (2)

(一)信息网络传播方式的产生 (2)

(二)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构成要件 (2)

(三)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立法保护 (4)

二、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含义 (5)

(一)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类型 (5)

(二)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含义 (5)

三、传统侵权法与著作权法侵权行为认定 (6)

(一)传统侵权法归责原则 (6)

(二)著作权侵权认定原则 (6)

四、信息网络传播直接侵权行为 (8)

五、信息网络传播间接侵权行为 (8)

(一)网络服务商的分类 (8)

(二)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认定规则 (9)

六、信息网络传播立法保护之完善 (11)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保护之不足 (11)

(二)信息网络网络传播权保护之完善 (13)

一、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产生及保护

(一)信息网络传播方式的产生

在版权法制定之初,信息传播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报纸、杂志、传真、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影、电视等一切人际传播手段和大众传播手段将信息传递给他人。版权法所调整的也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将作品信息向公众发送。而互联网的发展为作品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即信息网络传播。基于版权法鼓励作品传播而非限制传播的立法意图,这一网络传播方式也被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之中。

(二)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构成要件

2001我国《著作权法》修正之际对著作权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充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创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1项12款将信息网络传播权界定为“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所控制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所具有的要件:

1、面向公众提供作品

面向“公众”这一要件并非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所独有,而是所有作品信息传播所应共有的要件,如作品的发行也构成对作品信息传播,并且是面向“公众”。这里的“公众”是

指不特定的人,即与“特定的人”相对的人。而所谓“特定的人”即指“对作品信息负有保密义务的人”那么公众即指对作品信息不负保密义务的人,这些人所共有的特征是不是作品信息的权利人或保密义务人而想要获得作品信息并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得这些信息。

“提供作品”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与发行行为的区别所在。《著作权法》中关于信息网络传播定义中“提供”一词译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8条的“making available”,意思是“使……可获得”,而并非他人已经获得作品的可能性,而并不是他人已经获得了作品的状态。”①正如对“发行”行为的理解,只要书店将书籍放到了书架以供消费者选择就构成了“发行”行为,而无论消费者是否已经购买了书籍。那么只要将作品置于置于网络环境中供网络用户下载浏览就构成了对作品的“提供”,而不论是否有人真正的下载或浏览。

基于对“提供”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将“提供作品”理解为“使公众获得作品成为可能”,这一点正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与发行行为最为本质的区别。发行行为向公众提供的对象是作品的原件或合法制作的复制件,会发生作品有形物质载体的转移。而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向公众提供的是作品,而非展现作品的载体,所以这一行为并不涉及作品有形物质载体的转移,但会发生作品信息载体物复制件的增加。

2、该行为是“交互式”的传播行为

我国著作权法将信息网络传播权界定为“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据此,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也应该是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行为。但是在实践中对“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却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近年来大量的涉及网吧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中,当著作权人起诉网吧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网吧经营者通常的抗辩理由是:公众只能在“网吧内”获得作品,而并不能使公众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获得作品,如在自己家里。因此网吧提供的服务不能使公众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获得作品,就不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但是这种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实质在于控制“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而“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用语只是为了描述“交互式”传播的特征而已。因此,任何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都应当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控制,而不能将“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绝对的理解为个人可以随意选择24小时内任意时刻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以公众任意选定地点获得作品为由,否认经营者在网吧等局域网内提供作品“点播”的行为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是无法成立的。因此,“在传播者限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只要对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各自选择时间和地点去“点播”,这一传播就是“交互式”网络传播,仍然是

“信息网络传播权”所针对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②”

(三)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立法保护

在WCT和WPPT的准备阶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内部对如何保护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将网络传播行为纳入“复制权”的控制范围之内,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以根据发行权、传播权等“向公众传播权”中的某一个权利对该行为予以保护。但是“根据WIPO的相关解释,一般认为,无论是发行权还是向公众传播权,都不能用传统的概念直接套用到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中去。就发行权而言,多数国家将发行的概念定位在转移可以直接用手触摸到的复制品的所有权和占用权。因此,如果用发行权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进行规制的话,需要而别明确这种复制品是通过电子信号发送,在接受的末端电脑中进行复制的形式进行转播。同样,如果根据向公众传播权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进行规制的话,也需要明确和强调该传播行为的特点。因为传播的向公众传播行为是否完结取决于传播方。只有传播方完成了传送行为,才能收到向公众传播权的规制。而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规制则不问传播行为是否完结。只要将作品或表演置于公众可以解除的环境中,即使没有传播,也视为该传播行为成立。”③

鉴于此种情况,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外交会议上,针对网络传播行为,最终采用了一种“总括性解决方案”。根据该方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并不明确用何种权利来控制这种行为,各成员国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做具体规定,无论是扩大现有权利来控制这种行为,还是创造出一种新的权利以将这种行为纳入其中都是可以的。总之,只要将这种网络传播行为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都是可以的。WCT的这种解决方案向一把大伞一样,将各国对网络传播行为立法保护都纳入其中,因此该条款也被称为“伞形保护条款”。

美国采用了扩大《版权法》中现有的“发行权”、“表演权”、和“展示权”来共同控制这种“交互式”的传播行为。这是因为美国版权法中并没有“传播权”的规定,另一方面是美国1995年由“信息基础设施专门工作组”在其向国会提交的《知识产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报告中建议扩大传统的“发行权”的控制范围,以此将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的行为定义为“发行”行为。而欧盟一些国家著作权法中早就有了控制单向传播行为的“传播权”,因此扩大了这种“传播权”来控制这种“交互式”的网络传播行为。在中国,因为1990年《著作权法》本身并没有规定一项总括性的“传播权”,因此在2001年修订《著作权法》时②王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多维解读[J].中国专利和商标,2010年第3期。

直接将WCT第8条这把大“伞”本身借过来当做一项新增的、单独的专有权利,即“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立法模式虽然与欧美不同,却也符合“伞形解决方案”的本意。因为“伞形解决方案”注重的知识各国的著作权法能否将这种“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置于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控制之下,而这种专有权利的名称和类别是什么都在所不问。

二、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含义

(一)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类型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我们可以将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界定为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行为。实践中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络服务者将数字化的作品置于网络之中供网络用户下载、浏览或欣赏;另一种是网络用户将数字化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之中供其他网络用户下载、浏览或欣赏。

(二)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含义

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是指在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中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即先有一个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在这个基准之上该行为又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这种被侵犯的权利什么是不确定的。而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是指他人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当然这种侵权行为也是以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为基础的,即首先构成了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而这种行为侵犯了权利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简单而言就是未经权利人的许可也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而擅自行使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两者的区别在于侵权行为侵犯的对象是否仅限于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后者是仅限于侵犯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被侵权人肯定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而前者侵犯的对象却不限于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也可能是他人的其他权利,如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艺术照片放到网上的行为就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而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照片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也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其次后者的侵权行为主体肯定不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或其授权的人,而前者可能是

三、传统侵权法与著作权法侵权行为认定(一)传统侵权法归责原则

“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其负责,此种根据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即法律应依行为人的过错还是应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抑或以公平考虑等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而使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④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采用的是二元归责原则说。“二元规则说一般认为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同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⑤

根据民法理论的一般规定和相关的侵权认定规则可将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两种类型。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过错致人损害而承担责任的行为,而特殊侵权行为是由法律直接规定,在侵权责任的主体、主观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适用民法特别规定而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对于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需要法律做出特别规定。”⑥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民法领域里的某一加害行为,首先看该行为主体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若有过错则该行为就构成了侵权行为,在没有免责事由的情况下就应承担侵权责任。若没有主观过错则看该加害行为是否是法律所规定的特殊侵权行为之一,若符合其中一种规定则可直接认定为相应的特殊侵权,例如饲养动物侵害他人,饲养人或管理人虽然没有过错但是法律对这种情况作出了特殊规定,据此可以直接认定其为侵权,如果饲养人或管理人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就要承担责任。若既没有过错,又不是法律通过特殊规定所规定的情况则就不构成侵权行为,当然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二)著作权侵权认定原则

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是受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一项交互式的信息传播行为,而信息网络传播权属于著作权的一种,因此为分析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认定的规则我们有必要先明确著作权领域内的侵权认定规则。

④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7页。

⑤米健.再论现代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J].政法论坛.1991年,第2期。

著作权法理论界习惯上著作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正如一些学者所主张的,著作权作为权利人的一种专有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为权利人划定了一定的权利范围,对这一权利范围所控制的行为,权利人可以自己实施或是许可他人实施。这种权利范围就像是权利人专有的领土,他人未经许可都不得进入,擅自闯入者就构成了侵权,而不论其是否有过错,且为直接侵权。

直接侵权行为不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只要其未经许可又不符合法律规定擅自实施受著作权控制的行为就构成了侵权。实施该行为的人就要承担停止侵权等除赔偿损失以外的民事责任,过错只是承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如出版社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就擅自增印了著作权人的图书,书店在不知情的情况将这些图书放在书架上予以销售。这种情况下出版社显然是直接侵权,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和发行权,他要承担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等其他民事责任。在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的情况下,书店当然不能援引“发行权用尽”而予以免责,其发行行为也构成了侵权。但是书店没有主观过错,所以他需要承担停止侵权和其他除赔偿责任以外的其他民事责任。

著作权法上的间接侵权是指并没有未经许可实施受著作权控制的行为,但是其行为与他人的直接侵权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政策的考虑而将其归为侵权行为。传统理论中这种侵权行为主要有两种:

1、教唆和引诱他人侵权及故意帮助他人侵权。

“教唆、引诱他人侵权,或明知他人行为构成侵权,但仍然给予实质性帮助的,应当对侵权后果承担责任。”⑦这是各国侵权行为法所普遍承认的规则。

2、直接侵权行为的预备行为或者是直接侵权行为的扩大侵权后果的行为。

“某些行为并未直接侵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也不属于教唆、引诱或故意帮助他人侵权,但极有可能导致直接侵权或扩大其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⑧许多国家出于防止直接侵权和避免其损害后顾扩大的政策考虑也将这类行为规定为间接侵权。

虽然这两种侵权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但是其共同特点就是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即没有过错就不构成侵权,也不用承担责任。“这意味着在诉讼中欧能够,如果著作权制成被告直接侵权,只需证明能够其实施了受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被告如果确实实施了相关行为,只能通过证明自己无主观过错,或过错程度较小,以求免除或减轻赔偿责任。而如果著作权人指称被告间接侵权,则应当举证被告是在具有主观过错的情况下实施了引诱教唆或帮

⑦克雷斯蒂安·冯·巴尔.张新宝译.欧洲比较侵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81页。

助等间接侵权行为。”⑨

四、信息网络传播直接侵权行为

我认为信息网络传播直接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即根据侵犯的权利类型,一类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也就是信息网络传播权,另一类是侵犯他人其他的权利如肖像权。这类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是明确的,对于第一类侵权行为,直接根据著作权侵权认定规则,即未经权利人许可又无法定的免责的事由而擅自实施了受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就构成了直接侵权。对于第二种直接侵权行为即在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中侵犯了他人其他的权利,如肖像权、发表权等,对以这种信息网络传播的方式侵犯其他权利的侵权性质认定完全可以采用我国民法和侵权法上的相关,而无需在此作特别解释。如未经A的许可而将A的照片作为商店的宣传悬挂在门口与将其照片张贴在网上相比,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都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当然后者在A对其照片享有著作权时也侵犯了A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这完全可以依据第一种情况予以认定

关于信息网络传播直接侵权的认定是明确而简单的,这种侵权的认定与著作权法上侵权认定规则或民法上的相关规定都有重合之处,我们完全可以凭借现阶段少有争议的认定规则予以认定。

五、信息网络传播间接侵权行为

在网络环境下,任何在直接侵权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网络服务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所以当讨论到网络环境中的间接侵权行为,最具有理论研究意义的就是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认定问题,而对于这一侵权认定规则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调整的。

(一)网络服务商的分类

根据实践中的经验,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网络接入服务。这种服务商通过自己的硬件设施向用户提供以电话线、微波或光缆方式接入网络的服务。而在网络用户接入网络之后,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硬件设施仅仅成为信息的“传输通道”,服务商并不控制信息的内容。在我国,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或有线电视公司等提供的拨号上网、宽带上网等业务都是这里所说的网络“网络接入服务”。网络接入服务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问题是“缓存”现象,即对于被很多用户经常访问的网络信息,接入服务商的服务器就会将其自动存储,下次再有用户访问这一信息时服务器就自动从其服务器中已经存储的文件中自动调取该作品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访问的速度。

第二类是信息存储服务,即“以自己的服务器为网络用户提供存储空间,允许其上传信息,以供其他网络用户浏览或下载。”⑩现在流行的BBS,个人主页,博客空间等网络服务都是属于这种信息存储服务。

第三类是信息定位服务。即网络用户在相关的搜索引擎中输入其“关键词”,网络服务商的信息定位服务器根据这一关键词就可以搜索相关的网页和信息。如“百度”“谷歌”等提供的就是这一信息定位服务。

(二)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认定规则

网络用户使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进行了侵权行为,如未经权利人的许可而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音乐上传到了自己的“博客空间”以供他人下载,那么为这个“博客空间”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服务商和为其提供信息存款空间的服务商是否要作为间接侵权人而承担侵权责任呢?

根据著作权法间接侵权理论第一种间接侵权行为中“故意+帮助他人直接侵权”就构成了间接侵权。而在此,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接入服务”和“网络存储服务”是他人构成网络侵权行为的基础,那么网络服务商的行为必然构成了对他人直接侵权行为的实质性帮助。但是网络服务商的主观上没有过错,即在“不知”网络用户侵权的行为下位他人提供上述服务,根据著作权法相关理论此时的网络服务商是不构成“间接侵权”的。但是,网络服务商的这一主观上的心理是无法明确的判断的,因此各国法律大多都规定了一系列从外部和相关事实中推断网络服务商是否知晓网络用户侵权行为的存在。

目前理论界在认定网络服务上的主观过错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规则:

1、网络服务商不负有监控网络活动的义务。

在网络侵权诉讼的早期,有些外国的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认为,如果网络服务者没有发现并制止其提供的网络服务中的侵权内容,那么就可以推定该网络服务者有过错或者至少有过失。如美国早期的“花花公子”案,被告Frena公司经营了一个BBS,一个用户上传了170张《花花公子》杂志享有版权的高清晰照片。Frena公司在发现了这些侵权照片后立即将其删除,但是在其后的侵权纠纷审判中法院仍然判处Frena公司构成侵权。“德国法院早期的判决也认为网络服务商有义务确保任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不会再起服务器中发生。因此网络服务商应对在其服务商中存放的任何非法内容承担责任。”11当时法院实际上是进行了“过错推定”,即只要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客观上成为他人进行侵权的工具,就可以推定网络服务商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因此而具有主观过错。此时如果网络服务商不能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必然会被法院认定为侵权。

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公平的,如果要网络服务商承担监控网络活动的义务,那么其必然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网络用户的信息进行审查,从而大大增加了经营费用,进而使网络用户所缴付的费用增加。这种结果无疑会严重影响网络服务的发展和普及,也会降低信息的传播速度、妨碍信息的交流。而这些显然是不符合我们发展网络技术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方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1998年美国《千禧年数字版权法》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没有监视网络、寻找侵权活动的义务。《欧盟电子商务指令》第15条也规定成员国不得规定网络服务商富有见识其传输或存储的信息的义务,以及积极发现相关侵权事实的义务。”12这意味着:网络服务者并没有义务主动监控网络用户的网络活动,在其没有主动监控网络活动时也不能被推定为有过错;其次,即使网络服务者主动了监控了网络活动而没有发现他人的侵权行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他本能发现侵权行为,也不能认定其有过错。

2、网络服务提供者不知道或没有合理理由应该知道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知道后制止了改侵权行为的,就推定其没有过错。

上面我们说网络服务者提供的网络服务主要有三种,即网络接入服务、信息存储服务、信息定位服务。对于网络服务者提供的网络接入服务,包括传递信息过程中的临时存储和中转信息的服务,其提供的服务仅仅是信息传输的管道而已。如果网络服务者不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根本就不可能发现其提供的“信息传输管道”中的“流动”的侵权信息。有时候由于信息量的庞大,加上信息“流动”的即时性,即使网络服务商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可能也11马库斯·斯特凡布勒默.因特网服务商在德国和欧洲法中违反版权的责任[J].版权公约,2001年第2期

很难发现其中的侵权信息。但是基于我们这里所说的网络服务商“不知道或没有合理理由应该知道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知道后制止了该侵权行为的,就推定其没有过错”的认定规则,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服务商就可认定为没有过错而对损害后果不承担责任。

而对于信息存储服务和信息定位服务,如果网络服务者发现其存储系统中的网络用户上传的侵权内容或链接指向侵权内容,或者在收到著作权人符合法律规定的通知后,立即移除了侵权内容或者断开了该指向侵权内容的链接,就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因此而不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通知与移除规则”,是美国《千禧年数字版权法》首创,目前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六、信息网络传播立法保护之完善

我国《著作权法》在2001年修正时确认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提供法律保护。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条例》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化的实现。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保护之不足

尽管我国涉及网络传播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数量不少,但是基本属于行政法的范畴,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的,还是一种级别很低的法律,它的性质仍然属于管理型的法规,不可避免地带有立法主体的意志和判断。对于网络传播权的规定只是粗线条的、原则性的规定,其可操作性明显不足,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规定失之偏颇。

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的侵权归责原则,通常适用《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规定。《民法通则》对侵权行为采取的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为一般原则,以无过错责任为补充。《条例》对于ISP的规定采用的也是过错责任形式,即要有证据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观上“明知或应知”侵权的存在,并对侵权行为提供帮助或隐瞒,则“避风港”免责条款不适用。这种规定客观上有利于ISP,能为网络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但对著作权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来说难度增大,操作性不强,ISP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较为容易。因此,现行立法未给著作权人的权利提供充分的保

护。

2、对于违法转载、下载行为是否属于侵权行为未作出明确规定。

《条例》第2条规定:权利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由此可见,《条例》仅对违法上载行为构成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而未对违法转载、下载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3、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限制问题的法律保障缺失。

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主要是通过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来实现对著作权人的专有权予以限制。《著作权法》虽然赋予了著作权人的网络传播权,并规定对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也要加以保护,但仅规定报纸、期刊是法定许可的主体,并未就有关网络传播权的权利限制问题作任何规定。尽管在《信息网络传播权管理条例》中第6条至第10条也赋予了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但仅仅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规范了非常有限的合理使用,并没有在网络条件下为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提供法律保障,这无疑是我国立法的缺失,使利益天平更加向权利人倾斜,使著作权人的专有权无节制地在网络上蔓延。

4、关于侵权的管辖权规定过于简单。

对于互联网侵权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解释》确立了新的管辖规则,但在实践中,不论是我国国内或是国际上,都未形成一致认同的管辖规则,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解释》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5、侵权赔偿标准难以确定。

《著作权法》第48条规定了对侵犯著作权和相关权利的赔偿方法,确定了“三选一加一”方法。“三选一”中的三个标准即“实际损失”、“违法所得”和“50万元以下”;“加一”即“合理开支”。前两个标准是选择适用的,但是举证责任均在原告。这种方法看似合理,但却缺乏可操作性。因为我们发现原先的三条标准中的第二条似乎已经被放弃了,主要原因可能是实践中在诉讼过程中让原告证明被告的违法所得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这种难以确定复制品数量的侵权方式,指导意义更是有限。

(二)信息网络网络传播权保护之完善

鉴于我国现行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保护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1、区分情形,分别确定侵权归责原则。

对于网络连线服务提供者(IAP),因其一般仅提供接入服务,故不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应由侵犯著作权的网络用户承担侵权责任,但有证据证明IAP明知或者被告知在其管理和监控的范围内有其连接的整个站点都存在侵权行为,仍继续提供服务的,此时构成共同侵权,IAP应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此时,IAP对侵权行为负过错责任。

对于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ICP),可借鉴外国版权法的做法。国际上许多国家在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时,是参照传统著作权侵权归责原则,对ICP适用的是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责任原则。我国立法机关在未来立法或司法解释中应予以借鉴,考虑让ICP 为其侵权行为承担无过错责任。

对于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IPP),因IPP的监控能力有限,而且这样网络服务提供者动辄就会涉入诉讼,逐渐会使网络服务提供者被迫退出这一领域,也不利于新兴网络行业的发展。对IPP的侵权归责原则仍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即可。

2、明确区别违法转载和下载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

对于网络用户对网上资源进行转载和下载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应当分情况而论:首先,如果用户将网上资源进行下载和转载后供个人或家庭使用,不必承担侵权责任。其次,如果用户将网上资源复制、下载后出借、出租给他人使用,如图书馆从互联网上直接拷贝资料复制成册,并放置于公众阅览室或开架书库,任凭读者借阅,则应承担侵权责任。为了有效规制这种侵权行为,建议未来立法中应规定:一旦著作权人发现将著作权人的作品复制、下载后出借、出租给他人使用的用户,网络用户必须承担侵权责任。

3、扩大合理使用范围,赋予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权。

首先,应明确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制度,适当扩大合理使用范围。立法应对网络传播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并坚持公共利益和效益优先,在始终贯彻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原则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

其次,应赋予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权。建议在《著作权法》修改中增加网络转载、摘编的法定许可,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转载、摘编已经在报刊、书籍、网络等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络

服务提供者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作为侵权行为。”

4、因地制宜,科学确定管辖规则。

一方面加强立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签订有关管辖权的国际公约,合力解决网络管辖问题;另一方面,应当考虑将原告存放作品的网络服务器所在地也视为侵权行为地,在确定诉讼管辖法院时,应视其管辖是否符合侵权行为地管辖的立法宗旨,即是否更有利于厘清案件事实,而不应生硬套用。

5、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更具体、合理的赔偿标准。

由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赔偿数额的计算标准操作性不强,很多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具体的标准,有的法院还将一些成熟做法总结为规范意见。如果能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并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的实际情况,将标准进一步具体化、合理化和体系化,并由最高法院作出相关司法解释或国务院将其纳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实施细则,必能促进该问题的最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迁.著作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迁.论“网络传播行为”的界定及侵权认定[J] .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4]乔生.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吴汉东,曹新明等.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M]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6]吴汉东等.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7] 郑成思.版权法权[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 .法律出版社,2003。

[9]李雨峰.枪口下的法律---中国版权史[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0]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M] .法律出版社,2005。

[1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2]梁志文.论版权法之简介侵权责任---以网络信息传播权条例为中心[J] .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13]李响.美国版权法:原则、案例及材料[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4]朱萍.网络空间中侵权行为的法律选择.研究生法学,1999年第1期刊。

[15]张广梁.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纠纷及相关问题[J] .知识产权,2001年第2期。

[16]王一飞.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7]王德全.Internet引起的国家司法问题[J] .知识产权研究,2005年版第5期.

[18]张瑞.浅谈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J] .法制与社会,2009。

[19] Ross Dannenberg, David R. GerkDM.CA COPYRIGHT PROTECTIONS:

UNIQUEL Y AMERICAN OR COMMON & UNIFORM ABROAD[J]. Intellectual Property & Technology Law Journal, May, 2009.

[20] Lawrence A. Stahl, Robert H. Fischer.ESTABLISHING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GRAM[J].Intellectual Property & Technology Law Journal, March, 2011.

智慧树《侵权法》2018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分) 《侵权责任法》上承担责任的核心方式是() B. 损害赔偿 2 【单选题】(1分) 《侵权责任法》于()通过 D. 2009年12月26日 3 【单选题】(1分) 《民法通则》上的侵权法规范主要规定在() D. 第六章民事责任 4 【单选题】(1分) 下列哪一情形构成对生命权的侵犯?() B. 丙应丁要求,协助丁完成自杀行为 5 【单选题】(1分) 下列各项权利中,不应由《侵权责任法》调整的是()B. 选举权 6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A. 对 7 【判断题】(1分) 侵害单位权益,造成单位严重损害的,单位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B. 错 8 【单选题】(1分) 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到人身损害的,教育机构应承担责任,但能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这条规定的是() B. 过错推定原则 9 【单选题】(1分) 若受害人与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时() C. 可以由双方分担损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下列关于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说法正确一项是? B. 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原则归责 2

根据侵权行为主体数量的不同可以将侵权行为形态分为? A. 单独侵权行为和数人侵权行为 3 【多选题】(1分) 《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责任归责的规定有哪些? A. 过错责任原则 B. 过错推定责任 C. 非过错责任 4 【多选题】(1分) 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价值有哪些? A. 裁判规范价值 B. 行为规范价值 C. 社会规范价值 5 【判断题】(1分) 过错推定,是指受害人在诉讼中,根据法律的规定,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 A. 对 6 【判断题】(1分) 法国民法典中的一般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中没有规定过错责任原则。

侵权行为法知识要点

侵权行为法知识要点整理 一.相关概念: 1.侵权行为:是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2.规范竞合:同一事实符合数个规范的要件,使该数个规范都得到适用的法律现象。 3,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实施某行为致人损害时,适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 4.特殊侵权行为: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事件或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特别规定或特别法的规定而应付民事责任。 5.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6.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对侵权行为如何制裁、对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如何救济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7.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同时,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即在损害发生的情况下,与此相关的行为人谁有过错谁就应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的行为人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8.过错推定原则: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要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侵权责任。 9.无过错责任原则: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与该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问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10.公平责任原则:当事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也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公平合理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 11.抗辩事由:是指行为人针对受害人要求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请求而提出的证明其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对抗性;客观性 12.责任形态:是指在侵权法律关系重,当事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不同表现形式,即在侵权法律关系中,根据不同的民事行为类型的要求,民事责任在不同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的表现形式。 13.直接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14替代责任: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或为自己管领下的物件致害负责的侵权责任。是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15单方责任:由侵权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 16双方责任:由侵权法律关系当事人各方承担责任。主要表现为过失相抵。 17过失相抵:在侵权损害赔偿中,由于与有过失的成立而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 18补充责任:有数人须承担责任,但责任有先后顺序,首先由造成损害的直接责任人承担责任,在直接责任人无力赔偿、赔偿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才由其他责任人承担责任,并可以向直接责任人追偿的责任形态。 19责任竞合: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多种责任形式并存和相互冲突。 20一般侵权行为:是最基本的侵权行为形态,是指法律无特殊规定、适用一般侵权规则的行为。 21一般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个人基本权利。 22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23.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一方因侵权行为或不履行债务时而对他方造成损害时应承担补偿对方损失的责任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1、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人身和财产)的行为

共同侵权责任十论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共同侵权责任十论 ——以责任承担为中心重塑共同侵权理论 张新宝、唐青林 引言 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虽然原则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 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但是没有对“共同侵权”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做出明确规定。学界对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存在十分激烈的冲突,有所谓“主观说”、“客观说”和“折衷说”等主要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第三条试图对共同侵权责任进行官方界定, [1]这一努力对于适当扩大共同赔偿义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范围和 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进步意义,但是其使用数个加害行为“直接结合”或“间接结合”作为区别多数加害人连带责 任与按份责任的依据,又带来理解上的新问题。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过去侧重于共同侵权的“行为”方面,以“共同侵权行为”为基本出发点,以“连带责任”为最终归属。在我们看来,讨论共同侵权行为诚然是重要的,但问题的核心应当是赔偿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义务人的责任问题或者说赔偿权利人的权利问题。跳出“共同侵权行为”尤其是“共同过错(甚至是有意思联络的共同故意)行为”的藩篱,全面检讨数个赔偿义务人对同一损害后果承担包括连带责任和按份责任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赔偿责任,将有助于设计出更合理的制度和解决相关的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共同侵权责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即多数)赔偿义务人 [2]对同一损害后果共同承担损害赔偿侵权责任。这是一种广义的共同侵权责任定义。作者试图从多数之债(即多数债务人对同一债务负有清偿义务)的角度对共同侵权责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依此定义,多数赔偿义务人对同一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可能是因为他们实施了具有意思联络或没有意思联络的加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也可能是法律(司法解释等)对他们承担某种形式的共同责任做出了特别规定;他们是对同一损害后果承担共同责任,这里的“共同责任”包括连带责任、补充责任和按份责任三种责任形式。 一、共同侵权行为——连带责任的模式反思 (一)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三种主要理论观点 1、主观说 早期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和日本一般采主观说,要求共同侵权行为人之间存在主观上的共同过错。根据数人之间是否有“意思联络”

郑大远程侵权行为法学部分答案

《侵权行为法学》第16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何时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A B C D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几个月总额计算 A B C D 、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扶养费的赔偿计算至多少周岁 A B C D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多少年计算 A B C D

2、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赔偿范围包括? A、人身损害赔偿的常规赔偿 B、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 C、致人死亡的赔偿 D、扶养来源的损害赔偿 E、抚慰金赔偿 3、侵害生命权造成的损害赔偿范围是? A、为救治受害人所支出的常规费用 B、丧葬费 C、被扶养人生活费 D、死亡赔偿金 E、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费用 4、人身损害所致残废,造成劳动能力丧失所应赔偿的范围包括? A、常规赔偿的项目 B、残疾赔偿金 C、残疾辅助器具费 D、被扶养人生活费 E、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5、定期金赔偿方式适用于下列哪些赔偿项目? A、死亡赔偿金 B、残疾赔偿金 C、被扶养人生活费 D、残疾辅助器具费 E、医疗费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正确错误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 正确错误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正确错误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正确错误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正确错误 A B C D 、对于间接损失 A B C D 、关于间接损失赔偿的适用范围 A B C D 、关于直接损失中原物价值的计算 A B C D

论商标侵权行为及其认定

论商标侵权行为及其认定 姓名:许崇强 学号:1101909023 摘要: 我国现行商标侵权认定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别,而且我国商标侵权认定标准在实践上有害,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更重要的是,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有义务使《商标法》达到《TRIPs协定》的保护水平和要求。因此,我国需要修正现行的商标侵权认定标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引进国际通行认定标准,确立消费者混淆作为认定商标侵权标准,完善我国商标侵权制度。 关键词:商标侵权认定标准混淆消费者混淆 保护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既是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宗旨,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重要手段。而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则是保护商标专用权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故而也是商标法最重要的内容,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商标权的保护水平,反映了我们对商标本质的理解。然而,我国现行《商标法》以商标标识和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是否相同或近似作为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这不仅违背了商标法原理,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并且与商标立法的国际趋势背道而驰,已成为阻碍我国商标法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主要问题。 一、商标侵权行为概述 (一)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与本质 关于商标侵权行为,目前的著作多从列举具体的侵权行为揭示其内涵,很少从整体上进行研究。①这是因为商标侵权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总是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新的不同的侵权类型。尽管如此,一些学者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定义。这些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类:(1)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将其注册商标或者将该商标的主要部分用作自己的商标,从而造成商标混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②(2)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授权,擅自行使或者利用他人商标专有权利的行为。③第一种定义从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角度,揭示了商标侵权构成所需要的行为要件和后果要件,但该定义未能将淡化行为包括在内,因而是不够全面的;第二种定义揭示了商标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商标专有权利,而不是商标标识或者带有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从而正确的反映了了商标侵权的本质特征。但这种定义过于简略,且有循环定义之嫌,不如第一种定义清楚明了。尽管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商标侵权的以下几点本质特征:(1)商标侵权是一种非法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2)商标侵权客观上对商标权造成了一定的后果;(3)商标侵权是一种客观事实行为,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无关。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类型 根据现行的《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二条,我国将以下10种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1)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 ①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②夏淑华著:《商标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6-247页 ③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侵权行为法学》第19章在线测试

《侵权行为法学》第19章在线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 A.5 B.7 C.10 D.15 2、如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行政相对人可 ( )。 A.向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提出控告 B.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控告 C.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对某市某县公安局派出所以该县公安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下列哪项所述机关管辖?() A.该县公安局 B.该派出所 C.该县人民政府或某市公安局 D.某市人民政府 4、某村村民吴某因家里人口多,住房紧张,向乡政府提出建房申请。经乡人民政府土地员刘某批准后,即开始划线动工。周围左邻申某与右邻崔某发现吴某占用了自己使用多年的宅基地,即同吴某交涉。吴某申辩说建房是按批准文件划线动工,不同意改变施工计划。如申某与崔某申请复议,应当向下列什么机关提出?( ) A.乡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B.县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C.县政府土地管理局作为复议机关 D.县政府法制局作为复议机关 5、某公司效益很好,许多外单位职工都想调入,纷纷找市劳动局说情。市劳动局未征得该公司的同意,强行将20名外单位职工调入该公司。该公司不服,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此案应如何处理?() A.不予受理,因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B.应当受理,因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C.告之属于劳动争议,应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不予受理,因为是劳动争议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的除外。 A.30日 B.60日

网络侵权案件的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评析

网络侵权案件的侵权行为地管辖 依据评析 关键词: 网络侵权属地管辖侵权行为地侵权设备所在地 内容提要: 侵权行为地这一传统属地管辖依据能否适用于以及该如何适用于网络侵权案件,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重要问题。该依据虽然受到网络的冲击,但仍能适用于此类案件。然而,我们必须基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对其加以发展。“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作为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管辖依据,具有确定性和合理性,应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主要管辖依据。“原告发现侵权信息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一般不能作为管辖依据。只有当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难以确定时,它才可作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管辖依据而得以适用,成为网络侵权案件的辅助管辖依据。 引言 对案件是否享有管辖权是法院审理案件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侵权行为地是法院对侵权案件进行属地管辖的一项基本依据,已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普遍采用。侵权行为地是指构成侵权行为的法律事实所在地。我国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传统的现实物理世界中的

侵权行为,其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确定性,比较容易判定。但是,网络的无界性使得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地域性明显弱化,侵权结果的发生又体现出很强的扩散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传统的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在适用于网络侵权案件时受到挑战。 所以,现在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侵权行为地这一传统属地管辖依据还能适用于网络侵权案件吗?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否则其他相关研究将成为无本之木。其次,若该依据还能适用,那么该如何确定网络侵权行为地、如何适用该依据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是依该依据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是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工作。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依次进行探讨,系统论证“依网络设备所在地确定网络侵权行为地”的观点,深入分析网络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及其确定方法,以期对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理论有所发展,对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问题的更好解决有所帮助。 一、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仍可适用于网络侵权案件但须发展完善 第一,从本质上讲,侵权行为地是一项基本的属地管辖依据。 属地管辖权是法院依据法院地与某民商事案件的事实或当事人的地域联系而享有的管辖权。从国际角度看,属地管辖权是国家基本权利之一,是国家主权,特别是国家领土主权在国际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权问题上的体现[1]。从国内角度看,属地管辖权体现了在国内不同地区法院之间管辖权力的分配与平衡,是国家的管理控制权在司

侵权行为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侵权行为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侵权行为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1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侵权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什么法律部门? A、民法 B、基本法 C、行政法 D、赔偿法 2、侵权行为法与下列哪一项不是并列关系? A、合同法 B、物权法 C、婚姻法 D、破产法 3、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存在过错,才须承担侵权责任。这主要体现了侵权行为法的哪一功能? A、补偿功能 B、惩罚功能 C、预防功能 D、保险功能 4、在侵害人格权的赔偿责任中,故意和过失程度直接影响到行为人的责任后果。这主要体现了侵权行为法的哪一功能? A、补偿功能 B、惩罚功能 C、预防功能 D、保险功能 5、下列哪一渊源,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参照适用? A、宪法渊源 B、民法渊源 C、司法解释渊源 D、行政规章渊源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侵权行为法的特征有哪些? A、高度的概括性 B、内容的复杂性

C、体系的完备和系统性 D、适用的强制性 E、效力的有限性 2、在法律性质上与侵权行为法相并列的法律部门有哪些? A、物权法 B、合同法 C、婚姻法 D、继承法 E、知识产权法 3、侵权行为法与刑法的区别体现为? A、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B、调整对象不同 C、适用目的不同 D、法律性质不同 E、保护客体不同 4、侵权行为法的渊源有哪些? A、宪法渊源 B、民法渊源 C、其他法律渊源 D、司法解释渊源 E、行政规章渊源 5、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区别具体体现为? A、适用范围的区别 B、对人效力的区别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 审判商标侵权纠纷案件最重要的环节,是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认定。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根据商标法的规定,认定侵犯商标权行为主要涉及对相关公众、商标近似、类似商品等基本概念或者事实的界定,以及人民法院对商标侵权行为认定原则问题。这是当前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若干解释》第八条至第十二条针对前述情况,对实践中长期使用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规定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了解释。 (一)关于相关公众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判断商标相同或者近似要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准,因此,划定相关公众的范围就十分重要。《若干解释》第八条对商标法中规定的“相关公众”作了规定,商标法所称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这就是说,商标法规定的相关公众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的有关的消费者,也就是最终消费者;二是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这两部分公众中,涉及任何一部分人都是法律规定的相关公众。不是两部分人都涉及才构成商标法所称的相关公众。《若干解释》

这样规定,不但符合我国商品、服务市场的实际情况,也与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规定的通行做法相一致。 (二)关于商标相同与商标近似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认定与判断商标的相同与近似密切相关。而对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法律、法规没有更具体的规定。因此,《若干解释》第九条对商标相同和近似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条规定,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其含义是指,从一般消费者的角度凭视觉,判断所对比的商标大体上不存在差别,就构成商标相同。 《若干解释》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实践中,因商标近似而构成侵权的情形更为普遍。所谓商标近似,总是构成注册商标的各个要素相近似。但哪些属于法官应当注意的商标比对的要素,过去实践中对其理解和适用并不统一。该款规定界定了这正经要素:文字的字形、

产品质量侵权行为地的认定

一、产品质量侵权行为地的认定 产品质量侵权行为地可以是产品制造生产地或产品销售地。 《产品质量法》第43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二、不属于产品质量侵权的销售者范围有哪些 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惯例,以下产品提供者通常不属于销售者的范围: 1、偶发性转让产品者。个人将自己的使用的产品偶发性转让,不宜将其认定为销售者。因使用该产品造成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转让人承担合同责任,亦可要求生产者或真正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 2、电、水、气、热等公共用品提供者。电、水、气、热等公共用品,在性质上更接近公共服务,不应让其提供者负担过重义务,以免损害公共利益。即是说,水、气、热等本身存在缺陷致人损害的,可适用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但公共用品提供者提供相关设备存在缺陷致人损害的,可将其视为销售者;依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电力分为高压电和非高压电。高压电适用高度危险责任,非高压电适用一般侵权责任。

3、不动产提供者。应遵守《产品质量法》的除外规定,即产品责任中“产品”不包括不动产。建设工程致人损害可依据侵权责任法第85条、86条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但《产品质量法》同时规定,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产品的范围,应适用产品责任制度。所以,可将使用有毒地板的开发商视为销售者。 另外,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初级农产品提供者如普通农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销售者;依据国际通行惯例,产品进口商通常被视为生产者。 三、产品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产品侵权行为,是由于存在缺陷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财产的损害,而应由缺陷产品的制造者或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行为。 构成产品侵权责任,须具备以下要件: 1、须有缺陷产品。 构成产品侵权责任的首要条件,是产品缺陷。 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产品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加工、制作,未经过加工制作的自然物,不是产品;二是用于销售,因而是可以进入流通领域的物。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

《侵权行为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

A B C D 、下列哪个原则不是本课程所说的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 A B C D 、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下列哪一归责原则 A B C D 、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下列哪一归责 A B C D 、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都要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下列 A B C D

D、公平责任原则 E、严格责任原则 2、关于过错责任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 B、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 C、行为人的过错由受害人举证证明 D、如果损害是由第三人的过错引起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E、无论过错大小都应承担责任 3、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是? A、地面施工作业的侵权行为 B、建筑物侵权行为 C、树木致害 D、动物致害 E、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行为 4、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是? A、产品侵权行为 B、危险活动侵权行为 C、动物侵权行为 D、被监护人侵权行为 E、医疗侵权行为 5、下列关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场合 B、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 C、责任要件为四要件

正确错误 、归责原则解决是否应当赔偿、为什么应当赔偿的问题;赔偿原则解决怎样赔偿、应当赔偿多少的问题。 正确错误 、如果损害是由第三人的过错引起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正确错误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都要其承担侵权赔偿 正确错误 、无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加害人即使没有过错也应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正确错误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侵权行为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18 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确定的是什么内容? ? 1.2 [单选] [错] 下列哪个原则不是本课程所说的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 ? 1.3 [单选] [对] 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下列哪一归责原则? ? 1.4 [单选] [对] 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 并据此确定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下列哪一归责原则? ? 1.5 [单选] [错] 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 标准,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都要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下列哪一归责 原则? ? 2.1 [多选] [对]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包括? ? 2.2 [多选] [对] 关于过错责任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3 [多选] [对]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是? ? 2.4 [多选] [对]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是? ? 2.5 [多选] [对] 下列关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侵权法名词解释

1.侵权行为:指行为人实施的侵害他人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权益,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的事实 行为。 2.侵权责任:是指侵权人一方对其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3.侵权行为之债: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债的关系 4.一般侵权行为:行为人因过错而实施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侵权行为一般构成要件的侵权行为 5.特殊侵权行为:立法特别规定其法律要件和法律效果的侵权行为 6.作为的侵权行为:以作为的方式积极侵害他人权益的侵权行为 7.不作为的侵权行为:违反对他人负有的作为义务,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作为义务的侵权行为。 8.自己责任:由侵权人本人承担责任 9.替代责任:为他人行为承担的责任 10.物件致害的侵权行为:建筑物、构筑物、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堆放物、林木等存在疏于管理、维 护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11单独侵权行为:仅一人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12.共同侵权行为:两人以上共同不法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13.侵权责任法:广义:关于损害与赔偿的民事法律规范的综合 狭义:民法中的侵权责任编 14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即侵权责任法中规定过错责任的法律条款 15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16民事利益:虽然受到法律保护,但尚未上升到民事权利层面的利益。 17归责原则: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 18过错责任原则:债务人对其侵权行为或其他债务不履行行为,仅在主观上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 19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以过错为归责事由时,原告只需举证被告人已实施不法行为,法律即推定被告具有过错,但行为人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20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损害,却仍实施行为或听任损害发生。 21过失:是指行为人怠于注意。也即行为人本应注意且能够注意,却因不注意而造成损害后果 22重大过失:行为人违反了一般人具有的最低注意义务 23一般过失(轻过失):对自己行为的注意有轻微缺陷,违反了较高的注意义务的过失

侵权行为法学复习进程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侵权行为法》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版本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 1. 提交作业时必须准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 关规定。 2. 提交作业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通过案例说明问题。 3. 提交作业必须完成规定的字数。 二.作业内容 1.举例说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800—1000字) 答:所谓归责,即责任的归结,是指当某种损害事实发生后,因无人主动承担责任,由司法机关判定责任的归属。归责原则,是指确认和追究责任的一般规则。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当损害事实发生之后,法律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人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则。换言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行为人的某种行为被确认为侵权行为并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则。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的规则。 侵权责任的承担,有是否应承担责任和承担多大责任等两个方面

的问题。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是行为人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问题;而行为人应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由赔偿原则来解决。由于应否承担侵权责任是承担多大责任的前提,所以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实践中对损害赔偿案件的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赔偿原则只是在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时起重要作用。 第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的一般规则。行为人实施的不法行为,其类型具体多样,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也各有不同。但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不是行为人承担各种侵权责任的具体条件,而是对于各种具体侵权案件归责理由、归责规则进行一般抽象,总结出的同类侵权行为共同的归责基础。因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法律价值,是具体侵权责任适用规则的概括,适用于多种具体的侵权行为。 第三,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适用于侵权法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民事责任主要有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分,两种责任因性质不同,其归责原则也不一样。违约责任以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应否承担违约责任主要看合同当事人是否违反了合同约定。至于当事人违反合同有无合同以外的正当理由,在所不问。因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主要就是严格责任原则。对于侵权行为,法律确定应否承担侵权责任就不仅仅看行为人是否违反了法定义务,而且要看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是否有正当理由

商标相似侵权行为如何认定

商标相似侵权行为如何认定 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德州商标注册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商标相似侵权行为如何认定? 对商标相似侵权行为认定:“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之间在视觉上基本上没有差别;“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色彩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形成的商标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注册商标的主体形状、色彩组合近似,将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注册商标同时使用,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误认为该侵权商标的商品为原注册商标商品有特定联系。 相同或相似商标的认定原则为: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2、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份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状态下分别进行; 3、判定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商标的侵权行为都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该条又可分成四种商标侵权的形式: (1)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也属于同一种类。 (2)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类似。 (3)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标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同一种类。 (4)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相类似。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又称之为“反向假冒”。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1)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侵权行为法学》第章在线测试

〈〈侵权行为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侵权行为法学》第01早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1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侵权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什么法律部门? '* ?A、民法B、基本法 C、行政法D赔偿法 2、侵权行为法与下列哪一项不是并列关系? 'A、合同法B、物权法 'C、婚姻法* D破产法 3、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存在过错,才须承担侵权责任。这主要体现了侵权行为法的哪一功能? A、补偿功能 B、惩罚功能 'C、预防功能D保险功能 4、在侵害人格权的赔偿责任中,故意和过失程度直接影响到行为人的责任后果。这主要体现了侵权行为法的哪一功能? C A、补偿功能'B、惩罚功能 C、预防功能 d D保险功能 5、下列哪一渊源,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参照适用? C A、宪法渊源B、民法渊源 C、司法解释渊源* D行政规章渊源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侵权行为法的特征有哪些? 味A、高度的概括性 ?B、内容的复杂性 C、体系的完备和系统性

D、适用的强制性 E、效力的有限性 2、在法律性质上与侵权行为法相并列的法律部门有哪些? I一A、物权法 *B、合同法 “ C、婚姻法 "D、继承法 二E、知识产权法 3、侵权行为法与刑法的区别体现为? 屮A、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yi B、调整对象不同 7 C、适用目的不同 」D、法律性质不同 1—E、保护客体不同 4、侵权行为法的渊源有哪些? L A、宪法渊源 屮B、民法渊源 ° C、其他法律渊源 』D、司法解释渊源 *E、行政规章渊源 5、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区别具体体现为? “ A、适用范围的区别 "B、对人效力的区别 I—C、具体内容的区别

“侵权行为地”特别管辖规则在互联网案件中的适用精品文档7页

“侵权行为地”特别管辖规则在互联网案件中的适用 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扩充,也使得网络侵权纠纷层出不穷。[1](p223)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诽谤、侮辱他人人身权的行为;有散布计算机病毒,窃取商业机密的行为;还有更多的侵犯商标、抢注域名等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等。由于在互联网背景下,用户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点使用网络工具,上传或下载信息,[2](p96)随之而来的就是法律规范的冲突和管辖权的难以确定。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针对不特定的任何人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了侵权结果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3]此时,传统的管辖权确定规则如何调整适用,变得至关重要。 一、侵权行为地管辖规则在互联网案件中适用的困境 在侵权案件中,特别管辖权确定规则一般坚持由“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布鲁塞尔公约》第5条第3款规定:“有关侵权行为或准侵权行为案件,在侵权行为发生地的法院(被诉)。”2001年欧盟理事会第44号规则《关于在民事和商事领域的司法管辖以及相互承认和执行裁决的条例》有关侵权特别管辖的规定也主张由侵权行为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国家的法院管辖。[4]海牙国际私法会议1999年《民商事管辖权及外国判决公约》(草案)(以下简称“1999年《海牙公约草案》”)第10条有关特别管辖的规定也确认,原告可在造成损害的行为发生地法院起诉。各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规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在美国,主要依联系程度来确定管辖权,使得行为与法院地的关系更成为考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侵权行为法学》第10章在线测试及答案

《侵权行为法学》第10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多少年丧失? A B C D 、下列哪种理由可以成为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的免责事由? A B C D 、环境污染致害责任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A B C D 、(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

E、保管缺陷 2、生产者能证明哪些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A、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B、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C、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D、儿童使用产品的 E、精神病人使用产品受到损害的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A、加害行为的存在 B、损害事实的存在 C、加害人的过错 D、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 E、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4、环境污染致害责任的免责事由有? A、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B、战争行为 C、第三者的过错 D、受害人的过错 E、诉讼时效期间的经过 5、“饲养的动物”,应同时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为特定的人所饲养或管理 B、饲养或管理者对动物具有适当程度的控制力 C、在家庭内饲养 D、该动物依其自身的特性,有可能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

正确错误 、一般认为,在我国承担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责任人,应当为该作业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 正确错误 、因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由电力设施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正确错误 、只有加害人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致人损害,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才可能成为免责事由 正确错误 、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与驯兽员、兽医、服务人员(如修蹄工)因雇佣或者劳务关系存在明示或默示的免责约定,即免除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正确错误

将他人商标文字作为商品名称和装潢突出使用构成商标侵权教学文案

将他人商标文字作为商品名称和装潢突出使用构成商标侵权 ——黄山猴王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黄山太平茶业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 判决要点:被告在涉案被诉茶叶商品上将“金魁”文字作为商品名称和商品装潢突出使用,属于将原告的“金魁”文字注册商标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的情形,容易使普通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误认,其行为侵犯了原告“金魁”文字注册商标专用权,依法应承担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上诉人(原审被告):黄山猴王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黄山太平茶业有限公司 来源: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皖民三终字第00003号民事判决书 【案情简介】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查明:太平茶业公司拥有核定使用在第30类茶商品上的“金魁”商标。该公司的“金魁”商标和“金魁”牌太平猴魁在当地经过宣传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各类展览会上屡获殊荣。2010年12月,该商标被安徽省工商局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2010年,太平茶业公司在与黄山区广播电视台为“金魁”茶叶形象作宣传,并于2010-2013年在黄山区甘棠收费站竖立“金魁”牌太平猴魁广告牌。 2012 年7月9日,猴王茶业公司从桐城市五洲制罐有限公司购进带有“金魁”的茶叶包装盒,其中合同约定,制罐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猴王茶业公司确认样品及设计方案生产加工,并不得将与合同约定的有关内容泄露给第三方。猴王茶业公司销售了部分“金魁”包装茶叶。 2012 年9月11日和13日,太平茶业公司分别在猴王茶业公司合肥分公司、北京分公司购买猴魁茶叶,发票上载明:商品为太平猴魁“金魁”、收款单位为猴王茶业公司北京销售分公司等信息。 2012 年11月13日,太平茶业公司申请安徽省黄山市恒平公证处进行证据保全公证,在黄山市黄山区的黄山猴王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点购买了茶叶一盒,发票载明:货物名称茶叶、销货单位名称黄山猴王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信息。 猴王茶业公司印制的折叠广告彩页中有“金魁系列之金玉满堂”的产品系列介绍,以及包装物彩色图片。 原审庭审中,太平茶业公司将其从猴王茶业公司在北京和合肥两地分公司购买的产品予以展示。产品中除带R的“鑫猴王”商标图案外,均有竖向排列的艺术体“金魁”字样。

《侵权行为法学》第06-19章在线测试

《侵权行为法学》第06章在线测试 1、侵权责任的主要方式是? A、停止侵害 B、返还财产 C、排除妨害 D、赔偿损失 2、适用侵权责任最重要的原则是? A、救济损害需要 B、可以并用x C、适当处分 D、必要的先予执行x 3、下列民事责任方式中,属于财产性民事责任方式的是? A、赔礼道歉 B、恢复名誉 C、消除影响 D、恢复原状 4、民事责任竞合的本质是? A、一个行为产生一种责任 B、一个行为产生两种以上责任,但责任重合 D、两个以上行为产生两种以上责任,但责任 C、两个以上行为产生一种责任 重合 5、民事责任竞合的处理规则是? A、择一行使请求权 B、同时行使请求权 C、先后行使请求权 D、由法院决定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列民事责任方式中,属于财产性责任方式的是? A、赔偿损失 B、恢复原状 C、返还财产 D、停止侵害 E、消除影响 2、下列民事责任方式中,属于精神性民事责任方式的是? ABCD A、停止侵害 B、消除影响

C、恢复名誉 D、赔礼道歉 E、恢复原状 3、适用侵权责任方式的一般规则包括? ABCDEx ABDX BCEX BCDEX ABCX ABCD A、救济损害需要 B、可以并用 C、适当处分 D、必要的先予执行 E、全面赔偿 4、特殊的侵权责任聚合包括? A、精神损害赔偿与消除影响的聚合 B、恢复名誉与赔礼道歉的聚合 C、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聚合 D、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的聚合 E、侵权责任与无因管理的聚合 5、在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时,选择请求权应当考虑的内容有? A、诉讼管辖 B、赔偿范围 C、举证责任 D、诉讼时效 E、责任构成要件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拘留也是民事制裁方式。 正确错误 2、侵权责任方式,是指侵权行为人就自己实施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具体的民事责任形式。也是对受害人进行救济的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