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变换

合同变换

合 同 变 换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周春荔

§1. 好 玩 的 平 移

将一个平面图形F ,按一定方向移动一个定距离,变成图形F '的几何变换,就是平行移动,简称平移。其中“按一定方向”(平移方向)移动的“定距离”(平移距离)可以用向量v 来刻画.因此,平移变换记为()T v .图形F 在()T v 下变

为图形F ',可以记为()T v F F '??

?→. 平移有下列基本性质:

1. 平移变化下,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2. 平移变换下,对应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因此,对应角相等。 可见,在平移变换下,可以把一个角在保持大小不变、角的两边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移动位置,也可以使线段在保持平行且相等的条件下移动位置,从而达到将相关几何元素相对集中,使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明朗化的目的.因此,解题者常有“豁然开朗”之感.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体验平移的美妙好玩之处。 例1. 如图1,六边形ABCDEF 中,

//,//,//,AB ED AF CD BC FE 对角线.FD BD ⊥

已知FD = 24 cm ,BD = 18 cm.问六边形

ABCDEF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届华杯赛团体决赛口试试题16) (图1)

分析:本题初看似乎无从下手,但仔细观察后发现,题中有三组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还有两条互相垂直且长度已知的对角线.于是就会产生平移图形,将其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想法。

解:如图2,将DEF ?平移到BAG ?的位置,

将BCD ?平移到GAF ?的位置,则原六边形分解组合

成长方形BDFG .此长方形的边恰是已知长度的BD 与

FD .易知长方形BDFG 的面积为 24×28 = 432 cm 2. 所以,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是432 cm 2. (图2)

例2. 两条长为1的线段AB 与CD 相交于点O ,且60.BOD ∠=

求证:1AC BD +≥.

分析:要证1AC BD +≥,易联想到,将AC 、BD 和长为1的线段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不等式即可证明.

要保持AC 长度不变,角60 大小不变,可将

AC 平移到BB 1(如图3),同时也就相当于将AB

平移到CB 1. 此时BB 1 = AC ,160DCB DOB ∠=∠= ,

CB 1 = AB = 1 = CD .所以1DCB 是等边三角形,

DB 1 = CD =1. (图3)

在1DBB 中,有11,BB BD DB +≥即1AC BD +≥.

证明略.

例3. P 为矩形ABCD 内任意一点.求证:以AP 、BP 、CP 、DP 为边可以构成一个四边形,且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等于线段AB 和BC ,恰好也互相垂直。

分析:为将AP 、BP 、CP 、DP 组成一个四边形,就要将它们平移到新的位置,使其首尾相接.为此,将APD 沿AB 平移到BQC 的位置.则P A 、PB 、PC 、 PD 变为四边形PBQC 的四条边.

证明:如图4,过P 作AB 的并行线,截取

PQ = AB .连接BQ 、CQ ,则APQB 与PDCQ 都是

平行四边形。所以,BQ = AP ,QC = PD .可见四

边形BQCP 的四条边分别等于P A 、PD 、PC 、PB.

所以,PQ BC ⊥,也就是四边形BQCP 的两条对 (图4)

角线互相垂直.

例4. 在六边形ABCDEF 中,AB//ED ,BC//FE ,CD//AF ,且对边之差

0.BC FE DE BA FA DC -=-=->求证:六边形ABCDEF 的各内角均相等。 分析:六边形内角和为720 .要证各内角均相等,即证每个内角都等于120 . 因此,问题就是要在对边平行且对边之差相等的条件下,推证六边形每个内角都

为120 .而图中没有直接给出120 的角,怎么办?我们只要有了60 角就会产生120 的角,而60 角来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题设条件中三组对边之差相等,且三组对边分别平行,这就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平移将“三组对边之差”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

证明:如图5,过A 作FE 的并行线,过C 作

BA 的并行线,过E 作DC 的并行线.这三条并行线两两

相交于点P 、Q 、R . 易知ABCQ 、CDER 、EF AP 均为平

行四边形.所以,

//,//,//,A Q B C C R D E E P F A //,//,//AP FE CQ BA ER FA

(图5)

故PQ =AQ – AP = BC – FE ,QR = CR – CQ = DE – BA ,RP = EP – ER = F A - DC.

因为 0.BC FE DE BA FA DC -=-=->

则 PQ = QR = RP . 所以PQR 为等边三角形。故12360.∠=∠=∠= 因此,32120BCD DCR RCB ∠=∠+∠=∠+∠=

1803120CDE ERC ∠=∠=-∠= .

同理可证,120ABC DEF EFA FAB ∠=∠=∠=∠= .

例5. 已知D 、E 是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BD = CE.

求证:.AB AC AD AE +>+

分析:要证AB AC AD AE +>+,可设法使这四条线段相对集中.为此,将 ACE 平移到PDB 的位置(如图6),各种关系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证明:过点D 作CA 的并行线与过点A 所作CB 的并行线相交于P . 则ACDP 是平行四边形. 故PD = AC. 连接PD 交AB 于O ,连

接PB ,则APBE 是平行四边形. 故 PB = AE.

由三角形不等式易知 ,.AO OD AD OB OP PB +>+>

相加得,AB PD AD PB +>+即.AB AC AD AE +>+ (图6)

例6. 如图7,ABC 是正三角形,111A B C 的边A 1B 1,B 1C 1,C 1A 1交ABC 各边分别于C 2、C 3、A 2、A 3、B 2、B 3. 已知A 2C 3= C 2B 3 = B 2A 3,若1111.A B AC ⊥

求证:()()()222

232323C C B B A A +=.

分析:要证()()()222232323C C B B A A +=,酷似

勾股定理的结论。只须设法平移线段,将C 2C 3、

A 2A 3、

B 2B 3集中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即可,由

1111,A B AC ⊥为产生直角创造了条件。

(图7) 证明:如图8,过A 2作C 2C 3的并行线交过C 2所作C 3A 2的并行线于点O . 则A 2OC 2C 3是平行四边形. 故 A 2O = C 2C 3,OC 2 = A 2C 3 = B 3C 2. 又因为

2360,OC B C ∠=∠= 所以32OB C 是正三角形.

从而,3260OB C B ∠==∠ 332//OB A B ?

且32332OB C B A B ==.因此,OB 3B 2A 3是平行四边形.

故OA 3//B 3B 2,且OA 3 = B 3B 2.

因为1111A B AC ⊥,又OA 3 //A 1C 1,OA 2 //A 1B 1, (图8)

所以323290.A O A O A OA ⊥?∠= 在32Rt A OA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

2323,OA OA A A +=

又A 2O = C 2C 3,且OA 3 = B 3B 2. 所以()()()222232323C C B B A A +=.

例7. 考虑如图9所示的ABC 和正PQR .在ABC 中,

120ADB BDC CDA ∠=∠=∠= .求证:.x u v w =++

(图9) (图10)

分析:题意是,若ABC 中,BC = a ,CA=b ,AB = c ,D 是形内一点,恰满足120ADB BDC CDA ∠=∠=∠= ,且AD = u ,BD = v ,CD = w .求证:存在边长为x 的等边PQR ,其中内部存在一点O ,恰使得OP = a ,OQ = b ,OR = c ,则有.x u v w =++

我们利用平移,在ABC 的基础上,将AD 、BD 、CD 设法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其边恰为.x u v w =++

证明:如图10,以ABC 为基础,平移 AD 到EC ,平移BD 到F A ,平移CD 到GB .则ADCE 、BDAF 、CDBG 都是平行四边形,且满足

CE = u ,EA = w ,120;AEC ∠=

AF = v ,BF = u ,120;BFA ∠=

BG = w ,CG = v ,120.CGB ∠=

将线段CE 、AF 、BG 向两方延长,相交成PQR .易知,,PCG QAE RBF 都是等边三角形,即

PC = PG =CG = v ,QA = QE = AE = w ,RB = RF = BF = u.

则PQR 也是等边三角形,且PQ = QR = RP =.u v w ++

因为PBDC 、QCDA 、RADB 都是等腰梯形,所以,DP= a ,DQ = b ,DR = c. 换言之,点D 就是题设边长为x 的正三角形内的点O.至此问题得证.

图形变化,其趣无穷,出神入化.好玩的平移!

研 究 练 习 题

1. 如图所示,小半圆的直径CD 在大半圆的直径

AB 上,平行于AB 的弦EF 与小圆相切.若EF = 5,求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 四边形ABCD 中,AD//BC ,80,50.ABC BCD ∠=∠= (第1题图)

求证:BC=AD+AB .

3. 以ABC 的三边为边向形外分别作正方形ABDE ,CAFG ,BCHK .连接EF ,GH ,KD.求证:以EF ,GH ,KD 为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且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3倍.

§2. 有 趣 的 轴 对 称

如果已知平面上直线l 和一点A ,自A 作l 的垂线,垂足

设为H .在直线AH 上l 的另一侧取点A ',使得.A H AH '=如图

1所示,我们称A '是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或者说A 与 A '关于直线l 为轴对称,其中直线l 称为对称轴. (图1)

图形F 的每一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组成的图形F ',称为F 关于直线l 的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变为关于直线l 的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叫做轴对称变换(或反射变换),其中直线l 称为对称轴(反射轴).

容易想到,一条线段AA '关于它的垂直平分线l 为轴对称图形,一个角AOA '∠关于它的角平分线OB 为轴对称图形.在几何证题或解题时,如果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则经常要添设对称轴以便充分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往往可选择某直线为对称轴,补为轴对称图形.或将轴一侧的图形反射到该轴的另一侧,以实现条件的相对集中。

例1. 四边形ABCD 中,AB = 30,AD =48,BC = 14,CD = 40.又已知90,ABD BD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解:直接计算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有困难.我 们以BD 的垂直平分线l 为对称轴,作ABD 的关 于l 的轴对称图形1A DB ,如图2. 则

1,ABD A DB S S = 1130,48,A D AB A B AD ==== 1.A DB ABD ∠=∠

(图2)

所以11A DC A DB BDC ∠=∠+∠=90,ABD BDC ∠+∠=

因此,1A DC 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求得150.A C == 在1A BC 中,A 1C = 50,A 1B = 48,BC =14,

而 222221114481962304250050BC A B AC +=+=+===, 依勾股定理逆定理知 190A BC ∠= .

所以111ABCD A BCD A BC A DC S S S S ==+ =111122

A B BC A D CD ??+?? =1148143040336600936.22

??+??=+= 利用轴对称我们巧妙地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计算出来了.

例2.ABC 中,AB =AC ,80.BAC ∠= O 为形内一点,10

,30.

OBC OCB ∠

=∠= 求BAO ∠的度数. 分析与解:在图3中,根据条件AB =AC ,

80.BAC ∠= 推知50.ABC ACB ∠=∠= 又10,30.OBC OCB ∠=∠= 可知40ABO ∠= ,20ACO ∠= , (图3)

140.BOC ∠= 再往下简直无从下手了.

这时,我们想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其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线.为此,作AH BC ⊥

于H. AH 也是BAC ∠的平分线.立即得出

40.BAH CAH ∠=∠= 为了充分展开轴对称图形 的作用,延长CO 交AH 于P (图4),这时 (图4) 40.BOP BAP ∠==∠ 连结BP ,由对称性知 30PBC PCB ∠=∠= ,所以

301020.PBO ∠=-= 因此,402020.ABP ∠=-=

在ABP 与OBP 中,40,,20BAP BOP BP BP ABP OBP ∠=∠==∠=∠= 所以 ABP ?OBP (角、边、角)

因此 AB = O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由于40,ABO ∠= 所以 180180407022ABO BAO -∠-∠=== .

例3. ABC 中,AC =BC ,90.ACB ∠= P ,Q 为

AB 上两点,且45PCQ ∠= (图5).

求证:222.AP BQ PQ +=

分析:由AC =BC ,90ACB ∠= 知ABC 是个等腰 (图5)

直角三角形,AB 为斜边.要证222AP BQ PQ +=,只需设法将AP ,BQ ,PQ 这三条线段集中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使得PQ 为斜边,AP ,BQ 为两个直角边即可。我们利用轴对称来实现这一构想。

证明:作,MCQ BCQ ∠=∠截取CM = CB ,连结MQ .

易知MCQ BCQ ? .所以MQ = QB ,45CMQ B ∠=∠=

由于904545,ACP BCQ ∠+∠=-= 又,MCQ BCQ ∠=∠

所以.ACP MCP ∠=∠且CM = CA .连结PM ,如图6 . (图6) 易知ACP MCP ? .所以 PM = AP ,45PMC A ∠=∠= .

在PMQ 中,454590PMQ PMC CMQ ∠=∠+∠=+= .所以PMQ 为直角三角形,PQ 为斜边.

所以222MP MQ PQ +=.也就是222AP BQ PQ +=(等量代换).

在本题的证明中,实际上是将BC 关于CQ 轴对称,CA 关于CP 轴对称,两个对称图形都是线段CM.这样,巧妙地将线段AP ,BQ ,PQ 集中在一个直角三角形PMQ 中,使问题获证的。

例4. 如图7所示,求出图中“?”的角度.

(1995年第四届日本算术奥林匹克决赛题6)

(图7) (图8)

解:要求“?”的角度,即ACD ∠的度数.乍一看,简直无从下手.但仔细观察,发现已知角的度数都是12的倍数,会使我们萌发造60 角,从而作正三角形的想法.

为此作ACD 关于AD 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APD .这时APD ACD ?

有,12,60,.APD ACD PAD CAD PAB AP AB ∠=∠∠=∠=∠==

连结PB ,则PAB 为正三角形.由于60,12.ABP PBD ∠=∴∠=

注意到123648,DAB DBA AD BD ∠=+==∠∴= .因此PAD PBD ? .

.APD BPD ∠=∠但60,30.APD BPD APD ∠+∠=∴∠=

因此30.ACD APD ∠=∠=

说明:解题完毕,仔细看图,发现图形的结构,就是作ACD 关于AD 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APD ,再作APD 关于PD 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BPD . 整个证明过程,都是围绕实现这两次轴对称进行的.

例5. 点M 是四边形ABCD 的BC 边的中点.120AMD ∠= . 证明:1.2

AB BC CD AD ++≥ 分析:显然,要证题设的不等式,应当把AB ,12

BC ,CD 三条线段首尾连接成一条折线,再与线段AD 比较即可.要实现这

一构想,折线之首端应与A 点重合,尾端应与D

点重合.这可由轴对称来实现。

证明:以AM 为对称轴,作点B 关于AM 的

对称点B 1,连结AB 1,MB 1,则AB 1 =AB ,MB 1 = MB .

(图9) 即1,AB M ABM ? 由此1.B MA BMA ∠=∠

再以DM 为对称轴,作C 关于DM 的对称点C 1,连结DC 1,MC 1,则DC 1=DC ,MC 1 = MC . 即1,DC M DCM ? 由此得1.C MD CMD ∠=∠

由于120AMD ∠= ,所以180********BMA CMD AMD ∠+∠=-∠=-= . 但1160B MA C MD BMA CMD ∠+∠=∠+∠= .

因此 1111120()1206060.B MC B MA C MD ∠=-∠+∠=-= 又111,2MB MC BC ==所以11B MC 是等边三角形,111.2

B C BC = 由于两点间以直线段为最短,所以1111.AB B C C D AD ++≥

即1.2

AB BC CD AD ++≥ 例6. 矩形ABCD 中,AB = 20cm ,BC =10cm.若在AC ,AB 上各取一点M ,N ,使得BM+MN 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

解: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B ',连结AB '.则N 点关于AC 的对称点为AB '上的N '点.

这时,B 到M 到N 的最小值等于B M N '→→的最小值,等于B 到AB '的距离BH '.即BM+MN 的最小值为BH '.

现在求BH '的长. 设AB '与DC 交于P 点,

连结BP ,则ABP 的面积等于120101002

??=. 注意到P A =PC (想一想为什么?)

设 AP = x ,则PC = x ,DP = 20 - x .

根据勾股定理得 222PA DP DA =+, (图10)

即 22222(20)1040040100x x x x x =-+?=-++,解得x = 12.5.

所以 BH '=10021612.5?=(cm ). 即BM+MN 的最小值是16厘米. 例7:在ABC 中,A ∠是最小角. 点B 和C 分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为两个弧.设U 是以B 和C 为端点(不包含A ∠)的这段弧的内点. 线段AB 和AC 的中垂线分别交AU 于点V 和W. 直线BV 和CW 交于点T.

求证:AU=TB+TC .

分析:初看此题,弦多、交点多,难于

找到头绪. 但想到圆的轴对称性,每条直径

都是对称轴,AC 、AB 中垂线的交点是圆心

O. 垂径定理正是体现圆的轴对称性的定理,

为我们证题打开了思路.

证明:不难证明,当A ∠是ABC 中的 (图11)

最小角时,则点T 在ABC 的内部.

设直线BV 和CW 交ABC 的外接圆分别于B 1和C 1,根据圆对AB 中垂线的对称性,有AU =BB 1. 根据圆对AC 中垂线的对称性,可得AU =CC 1. 所以 BB 1 = CC 1. 因此两条劣弧 1111

,BB CC B C BC =?=所以BC 1 // CB 1

B1C1 = BC.这意味着BCB1C1是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O

的一条直径,这条直径过梯形BCB1C1对角线的交点T.

于是TB = TC1.

因此TB + TC = TC1 + TC = CC1 = AU.这就是要证明的.

例8. 在矩形台球桌ABCD上,放有两个球P和Q.恰有PAB

∠和QAD

∠相等.如果打击球P使它撞在AB的M点反弹后撞

到球Q,其路线记为P M Q

→→;如果打击球

Q使它撞在AD的N点反弹后撞到球P,其路线

记为.

Q N P

→→

证明:P M Q

→→与Q N P

→→的路线长相等.(图12)

分析与证明:台球P撞AB于M反弹打到Q满

足PMB QMB

∠=∠,即对P的路线是作P

关于BA的对称点P1,连结P1Q交BA于点M,

则P M Q

→→为球P的路线.

再作Q关于AD的对称点Q1,连结PQ1(图13)交AD于点N,则Q N P

→→为球Q的路线.

由对称性知,

11

,.312 4.

PA PA Q A QA

==∠=∠=∠=∠

1111

,.

PM MQ PM MQ PQ QN NP Q N NP Q P

+=+=+=+=

因此,要证P M Q

→→与Q N P

→→的路线长相等,即证明PM + MQ = QN + NP,也就是证明P1Q = Q1P.

1

P AQ

1

PAQ

11

,,

PA PA QA Q A

==

1

3290

P A Q B A Q B A Q

∠=∠+∠=∠+∠= ,

1

4190

PAQ PAD PAD

∠=∠+∠=∠+∠=

11

.

PAQ PAQ

∴∠=∠

11

(,,)

PAQ PAQ S A S

∴?

,有P1Q = Q1P.

所以,P M Q →→与Q N P →→的路线长相等.

说明:光线折射、打台球弹子折射都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性质,因此都与轴对称有着联系。

例9. 如图14,30.POQ ∠= A 为OQ 上一点,

B 为OP 上一点,且OA =5,OB =12,在OB 上取点A 1,

在AQ 上取点A 2.设l = AA 1 + A 1A 2 + A 2B . 求l 的最小值.

分析:要求l = AA 1 + A 1A 2 + A 2B 的最小值,设法 (图14) 将AA 1 ,A 1A 2 ,A 2B 变位后与一条固定的线段相比较,利用“两点之间直线段

最短”的原理来求解。再由30 角为90 的13,可 以设想沿OP ,OQ 分别使POQ ∠向角的外侧对 折,造成一个90 的特殊角,为问题的解答创设条 件。 (图15) 解: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POQ ∠的轴对称图形0;POQ ∠以OQ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QOP ∠的轴对称图形0.QOP ∠这时,A 点关于OP 的对称点为OQ 0上的A 0点,B 点关于OQ 的对称点为OP 0上的B 0

点.OA 0=5,OB 0=12,0090.A OB ∠= 由对称性知 011022,.A A AA B A BA ==

所以 l = AA 1 + A 1A 2 + A 2B = A 0A 1 + A 1A 2 + A 2B 000.A B ≥

因此 l 的最小值为00A B 的长.

问题归结为:“在00A OB 中,OA 0=5,OB 0=12,0090A OB ∠= ,求00A B .”

依据勾股定理得 222220*********A B O A O B =+=+=,

因此0013A B ==. 所以,l 的最小值为00A B 的长为13.

例10. A 、B 、C 三个村庄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沿线上,如图16所示.AB = 2

千米,BC =3千米.在B 村的正北方有一个D 村,测得45.ADC ∠= 今将ACD 区

域规划为开发区,除其中4平方千米的水塘外,均作为建设或绿化用地. 试求这个开发区的建设或绿化用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图16) (图17)

分析与解:本题的基本模型是:“在ADC 中,45.

ADC ∠= DB AC ⊥,垂足是AC 边上的点B. 若AB =2,CB =3. 求ADC 的面积.”

要求ADC 的面积,只须求出DB 即可. 直接求有困难,但看到45ADC ∠= ,若分别将,ADB CDB ∠∠关于AD ,CD 作轴对称,可形成一个90 角,不妨试一试.

如图17,作Rt ADB 关于DA 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1Rt ADB ,易知1Rt ADB Rt ADB ? . 作Rt CDB 关于DC 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Rt CDB ,易知2Rt CDB Rt CDB ? .

延长12,B A B C 相交于E ,则B 1DB 2E 是正方形.

设BD = x ,则B 1D = DB 2 = B 2E = EB 1 = x. AB 1 = AB = 2,CB 2 = CB = 3,AC =5. 所以 2, 3.AE x CE x =-=-

在Rt AE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22AE CE AC +=,

即222(2)(3)(23)x x -+-=+,整理得2560,x x --=

分解因式 (6)(1)0

x x -+=. 0,x > 则有10x +>,60 6.x x ∴-=?= 即 DB = 6(千米).

所以156152

ACD S =??= (平方千米). 由于已知开发区中有4平方千米的水塘,所以这个开发区的建筑及绿化用地的面积是15 – 4 = 11(平方千米).

例11. 单位正方形周界上任意两点之间连一曲线,如果它把这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试证,这个曲线段的长度不小于1.

分析:(1)“周界任两点”在正方形的一组对边上时,如图18(1)结论显然成立。

(2)“周界任两点”在正方形的一组邻边上时,可连一条对角线,如图18

(2),经过以所连对角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化归为(1)的情形。

(1) (2) (3) (图18)

(3)“周界任两点”在正方形的同一边上时,可连一组对边中点连线,如图18(3),以所连的一组对边中点连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化归为(1)的情形。

在上述(1)、(2)、(3)中,(1)是最基本的情况。通过轴对称(反射)的手段,实现了(2)、(3)化归为(1),从而得到问题的解答。

在轴对称图形中,经常要想到设法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质来添加辅助线,会使我们的思路开阔起来。

图形对称,魅力无穷.有趣的轴对称!

研究练习题

1. ABC 中,由A 点向BC 边引高线,垂足D 落在边BC 上.如果2,C B ∠=∠求证AC+CD=BD.

2. ABC 中,.AB AC >P 为A ∠的平分线上任一点.求证.PB PC AB AC -<-

3. ABC 中,AM 是BC 边上的中线,作,AMB AN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于D ,AC 于E.求证:.DE BD CE <+

4. 如图所示,ADC 是AC 边与AD 边

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求BDA ∠的度数.

(1995年第四届日本算术奥林匹克预赛题8)

§3. 神 奇 的 旋 转

将平面图形F 绕这平面内的一个定点O 按一定方向旋转一个定角θ,得到平面图形F '.这样的变换称为旋转变换.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

旋转角为180 的旋转变换是中心对称变换.

旋转变换前后的图形具有如下性质:

(1)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 对应点位置的排列次序相同;

(3)任意两条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角都等 (图1)

于旋转角θ.

(4)旋转中心O 是旋转变换下的不动点.

通过图1,我们看到,点A 逆时针旋转θ角到A 1,点B 逆时针旋转θ角到B 1,则直线AB 在逆时针旋转θ角的变换下变为直线A 1B 1.设直线AB 与直线A 1B 1的交点为P ,则易证11OAB OA B ? ,推得线段AB = A 1B 1,1BPB θ∠=.即从直线AB 到直线A 1B 1的角等于旋转角θ.

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的问题时,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途径.

例1.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取点P ,边BC 上取点Q ,边CD 上取点M ,边AD 上取点N . 如果AP + AN + CQ + CM = 2.

求证:.PM QN ⊥

证明:直接证明PM QN ⊥遇到困难,我们可以

设想,若将QN 旋转90 成一新的直线Q 1N 1,只须证

明PM // Q 1N 1即可.

为此,将正方形ABCD 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 ,

则正方形ABCD 变到正方形ADC 1D 1的位置.其中

,A A →1111,,,,.B D C C Q Q N N D D →→→→→ (图2)

直线11QN Q N →,因此11QN Q N ⊥. 显然AN = AN 1,CQ = C 1Q 1,

则PN 1 = AP + AN 1 = AP + AN = 2 -(CM + CQ )= CC 1 -(CM + C 1Q 1)= MQ 1. 又 PN 1// MQ 1,所以PMQ 1N 1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PM // N 1Q 1.

因为11QN Q N ⊥(已证),所以.PM QN ⊥

例2. P 为正ABC 内一点,113,123.APB APC ∠=∠=

求证:以AP ,BP ,CP 为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

形.并确定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

解:要判断AP ,BP ,CP 三条线段可以构成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常采用判定其中任两条线段之

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办法.然而如何求所构成的三角

形各内角的度数,又会使你束手无策.怎么办?如果

以C 为中心,将APC 逆时针旋转60 ,A 点变到B (图3) 点,线段CA 变到CB ,P 点变到P 1点.奇迹发生了!

此时,CP = CP 1并且1160,PCP APC BPC ∠=? (理由:AC =BC ,

ACP ∠ 160BCP PCB =∠=-∠ ,CP = CP 1).当然有AP = BP 1,1

123.BPC APC ∠=∠= 容易由CP = CP 1,160,PCP ∠= 知1PCP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PP 1 = CP , 1160CPP CPP ∠=∠= .这时,1BPP 就是以BP ,AP (=BP 1),CP (=PP 1)为三边构成的三角形.

易知111601236063.BPP BPC CPP APC ∠=∠-∠=∠-=-=

又360113123124BPC ∠=--=

所以11

1246064.BPP BPC CPP ∠=∠-∠=-= 因此1180636453.PBP ∠=--=

说明:本题我们通过绕定点C 将APC 逆时针旋转60 形成的构图,将AP ,BP ,CP 三条线段相对集中,直观地证明了以这三条线段为边的三角形(1BPP )是存在的。并且很容易地计算出其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63,64 和53

.

例3.一个斜边长为29的红色直角三角形纸片,

一个斜边长为49的蓝色直角三角形纸片,一张黄色

的正方形纸片,如图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问:红、

蓝两张三角形纸片面积之和是多少?试说明理由。 (图4) (第7届华杯赛团体决赛口试试题3) 分析与解:直接分别计算红、蓝两块直角三角形面积,会遇到困难.因此整体综合考虑.将Rt BDE 绕D 点逆时针旋转90 ,由

于DE = DF ,显然,E 点与F 点重合,由

90DEB DFC ∠==∠ ,则EB 沿FC 落下,B 点落在

FC 上的G 点处,此时,Rt BDE 变到Rt DFG 的位 置. DB 变到DG 的位置,有DG=DB =29. (图5)

1801809090ADG ADF FDG ADF BDE EDF ∠=∠+∠=∠+∠=-∠=-= 此时,Rt ADG 的面积就等于红、蓝两块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因为1114214929710.5222

ADG S AD DG =??=??== .也就是图中的红、蓝两块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为710.5.

例4.如图6,以ABC ?的AB ,AC 边为边向

形外作正方形ABDE 与CAFG .连接EF ,过A 作BC

的垂线,交EF 于M ,

求证:EM = FM.

证明:如图7,将ABC 绕A 点顺时针旋转

90 ,到1AEC 的位置. 易知C 1、A 、F 三点共 线,AC 1 = AF . A 是1FEC 中边C 1F 的中点. (图6)

从图中易见,EAM ∠与BAH ∠互余,又

ABH ∠也与BAH ∠互余,所以EAM ∠=ABH ∠.

但1AEC ∠是ABH ∠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 所到的

位置,因此1AEC ∠=ABH ∠.所以1AEC ∠=EAM ∠,

因此AM//EC 1. (图7)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ME = MF .(过三角形一边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平分第三边).

例5. 如图8,在四边形ABCD 中,30,60,.ABC ADC AD DC ∠=∠== 证明:222.BD AB BC =+

分析:要证222BD AB BC =+,想到用勾股定理.

由于BD ,AB ,BC 没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所以,应设

法通过图形变化,使这三条线段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

(图8) 而且,这个三角形应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可以适用旋转变换。

证明:如图9,连接AC.

因为AD =DC ,60ADC ∠= ,

所以ADC 是正三角形。DC = CA = AD. 将DCB 绕C 点顺时针旋转60 到ACE 的位

(图9) 置,连接EB .这时, DB = AE ,CB = CE ,

60BCE ACE ACB BCD ACB ACD ∠=∠-∠=∠-∠=∠=

所以CBE 为正三角形,有BE=BC ,60CBE ∠= .

因此,306090ABE ABC CBE ∠=∠+∠=+= .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222.AE AB BC =+

所以 222.B D A B B C =+

例6. 如图10所示的 六边形ABCDEF 中,

F E D C B A ∠=∠=∠=∠=∠=∠,AB = BC = CD ,

AF = DE. CEF ?的面积等于六边形ABCDEF 面积 的一半。求ECF ∠的度数。

分析与解:由于六边形内角和为720 ,而六个 (图10)

内角都相等,所以120A B C D E F ∠=∠=∠=∠=∠=∠= .由于CEF ?的面积等于六边形ABCDEF 面积的一半,我们可以将六边形中除去CEF ?剩下的部分设法

拼补在一起,当然,首要的任务是将CEF ?移动位置,与四边形BCF A 集中到一起,为此,以C 为旋转中心,将CDE 绕C 点逆时针旋转120 ,到1C B E 的位置.

事实上,1CBE ?CDE ( CB = CD ,1BCE DCE ∠=∠,CE 1= CE ) 当然,BE 1=DE ,1120E BC CDE ABC ∠=∠==∠

所以11120,120.E BA E CE BCD ∠=∠=∠=

设E 1F 交AB 于M 点.

在1E BM 与FAM 中,由于E 1B=DE=AF , 11120,E BM FAM E MB FMA ∠=∠=∠=∠ (图11)

所以1.E BM FAM ? 于是11

E BM FAM CE

F CEF S S S S =?= 自F 作FH CE ⊥于H ,作11FH CE ⊥于H 1. 由于1111,22

CE FH CE FH ??=??但CE = CE 1,FH = FH 1. 因为F 点到1E CE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所以111160.22

ECF E CF ECE DCB ∠=∠=∠=∠= 例7. 正方形ABCD 被两条与边平行的线段EF ,GH 分割为四个小矩形,P 是EF 与GH 的交点.若矩形PFCH 的面积恰是矩形AGPE 面积的2倍,试确定HAF ∠的大小.

分析: 容易猜测到HAF ∠=45. 我们证明如下.

设AG = a ,BG = b ,AE = x ,ED = y .

则有关系式

a +

b = x + y ①

2ax = by ②

由① a – x = y – b (图12) 平方得222222,a ax x y by b -+=-+ 将②代入得 222224,a ax x y ax b -+=-+ 222()a x b y a x ∴+=+?+= 22222,.b y CH CF FH a x FH +=+=∴+= 即DH + BF = FH.

将Rt ADH 绕A 旋转90 到Rt ABM 的位置.

易证 ,.AMF AHF MAF HAF ?∠=∠

而 90.

M A H M A B B A H D A H B A H D A B ∠=∠+∠=∠+∠=∠= 1452

H AF MAH ∴∠=∠= 例8.如图13,三角形ABC 中.120, =∠=BAC AC AB 三角形ADE 是正三角形,点D 在BC 边上. .3:2:=DC BD

当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时,

求三角形ADE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998第七届日本算术奥林匹克决赛试题4)

(图13) (图14)

解:直接解题有困难,将ABC 绕A 点逆时针旋转120,240 拼成正三角形 MBC ,则正ADE 变为正11AD E 和 正22AD E .易知DED 1E 1D 2E 2是正六边

形,DD 1D 2是正三角形,其面积是三角

形ADE 面积的3倍。因此,设法由正 MBC 面积为150,求出三角形DD 1D 2 (图15) 的面积,问题就解决了。

注意到:BD DC =11:CD D M =22:2:3.MD D B =连接DM ,则MBD 的面积是MBC 面积的25,等于150×25= 60.而2D BD 的面积是MBD 面积的35

, 等于60×35

= 36.同理可得12MD D ,1DCD 的面积也是36.因此三角形DD 1D 2的面积=150-3×36=42. 三角形ADE 的面积是三角形DD 1D 2面积的1,3

等于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