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管理思想历史发展

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步较晚,但作为管理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却出现较早,它伴随着人类共同劳动或劳动协作的存在而出现。管理思想史则是管理实践经验的概括和系统化。我们对国内外的管理思想史有所了解,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国内外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了解某些具体管理经验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在整个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一节东方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仁政德治论

(三)法家的管理思想——法治刑治论

(四)道家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论

(五)兵家的管理思想——竞争方略

(六)中国古代的统御术

(七)中国古代的统御谋略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

(一)中国封建时代土地管理思想的三种基本模式

(二)中国封建时代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一)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二)中国现代管理思想

第二节西方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管理在1900年还几乎处于不为人知的地位,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经济中的中心活动——一种强有力的和创新的力量。管理既是我们国家经济进步的决定者,又是我们的社会塑造者。管理是我们国家活动和个人活动的核心。我们管理自己和机构的方式最明显地反映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流派概述

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发展时期;第二阶段:行为科学发展时期;第三阶段:系统科学发展时期;第四阶段:知识文化管理发展时期。

在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管理思想和129名管理作者可分为六个学派。表1—1列出了在这个清单位居前列的几名作者,表1—2以时间顺序列出了这几大流派。

纵观管理思想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不少组织的管理实践都是建立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上的,而这种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又大多可以追溯到20世纪泰勒的思想上去。如果我们把它们也看成是理论的话,那么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严重的实用主义。

评价管理思想本身与分析、解释其受欢迎的原因是不同的两件事。管理思想体系中的每一个都曾经受到过非议。其中有的管理思想的内在价值和独到见解受到了批评者们的非难。还有的被人们指责为:作者的假设不切实际;主要的研究方法错误;提出的技术实施后不能产生它所宣称的效果等。但常常是这些批评意见为找出管理思想流行的原因提供了最初的方向。

表1—1 最受欢迎的管理作者

表1—2 六大管理思想流派及其主要作者

二、中世纪以前的管理

有一些现代的管理概念和实践可以很容易地在古代追溯出其根源。

(一)古代文明中的管理

在五千年以前的苏美尔文化中发现的世界上某些最早的书面文件,是管理控制实践的证明①。苏美尔庙宇中的祭司通过其庞大的赋税制度搜集并管理着大量的俗世财物,为了记下他们所保管的账目,单靠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必须有某种管理控制制度保证收回给别人贷款而且由该祭司的继任者来收回这笔贷款。为了做到这一点,苏美尔的祭司制定出一种制度,把宗教“公司”的巨大财物中许多祭司的交易都记录下来。正是由于苏美尔人认识到有进行管理控制的必要,所以毫不奇怪,世界上最早的书面文件就是五千年以前他们的存货记录。②

其后是埃及文化的兴起。埃及的建筑、政府和著作进一步表明了管理的发展。金字塔的建筑技术向我们表明了公元前五千年到五百二十年间古埃及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金字塔所用石块的采掘和搬运工作出色地表明了古埃及人的组织制度。除了建筑以外,古埃及人著作中也可发现许多关于管理思想的例子。其中许多是父亲对儿子的告诫。如普塔-霍尔特普的教诲书,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已用用学校教

①V.G.美尔德:《人造就了自己》,纽约,新美国图书馆出版,1951年,第143页。

②○2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第6页。

材。如书中所说:“如果你是

一个指挥大批人工作的领导者,你要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直到没有什么错误真理是伟大的、而其作用是持久的……做坏事是不能使事业获得成功的。”①“领导者对未来要有所打算。”“一个人的顾问是伟大的人,他自己才是真正伟大的人。”②埃及人还认识到在整个组织中实行专业化的重要性。这表现在他们通过法律禁止手工工人从事他父母传下来的手艺以外的手艺。

而巴比仑对管理思想的最出色的贡献也许要算是汉穆拉比法典了。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法典之一,并使我们能够了解巴比仑人的管理思想。如关于最低工资:“如果一个人雇用一个农工,他第年应支付八古(一种衡量单位)谷物的工资”③关于控制:“如果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那里存放银、金或其它东西,他都应该把这些东西给一位证人看,并拟定一项契约,然后再存放。”④

希伯莱人摩西是一位领导者和管理者。他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其准备、组织和实行是一项巨大的管理事业。

较巴比仑人和埃及人后起的希腊人、腓尼基人和米诺斯人在经营贸易公司上显示出真正的管理技术和才能。希腊人早就认识到按规定速度应用统一的方法能使产量最大化这一原则。对于艰苦的、单调的、重复性的工作,尤其是这样。他们对这类工作往往用音乐来规定时间。以增加减少浪费和减轻疲劳。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经济科学中的专业化或劳动分工原理。他指出:“每个人从事几种行业或坚守自己的本行——哪一种更好呢?应坚守自己的本行。如果一个人按照他的能力并恰当的时机做事,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好而且更容易。我们不必感到奇怪,大城市中的物品要比小城市中的物品做得更好。……在大城市中……一个人可以只从事一种行业。有时他只从事一种待业的某一特别分支,一个工人做男人的鞋,另一个工人做女人的鞋;一个工人只是缝鞋,另一个工人只是切皮……一个人只从事这样一种有限范围的工作,必然能在工作上取得出色的成就。”⑤苏格拉底的一位学生色诺芬曾记载了苏格拉底的一次谈话,其中有关于管理普遍性原则的最早描述。苏格拉底认为一家公司的好经理,同样也能干好国防部长的

①约翰·威尔逊:《古埃及的文化》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1年,第84页。

②保罗·皮尔斯和查尔斯·迈尔斯:《人事管理》,麦格尔-希尔图书公司,1956年,第84页。

③罗伯特·哈珀:《巴比仑汉穆拉比王法典》,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04年,第157页。

④○4同上书,第122页。

⑤弗朗西斯·康福德:《柏拉图的理想国》,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59年,第165-167页。

工作。一个好商人的职责和一个好将军的职责事实上相同的。两者的职责都在于使其下属顺从和服从,都在于把恰当的人安置在恰当的地方。都应该惩罚坏人和奖赏好人,都应该赢得下属的好感。两者都应该努力和勤勉。①

色诺芬还这样清楚地描述了管理的技艺:“家务管理是不是象治病或做铜匠活那样,是一种技艺的名称呢?克里托布勒斯说,‘我认为是的。那些有房子的技艺的人,既能为自己造房,也能为别人造房。那些有从事家务管理的技艺的人,肯定也能这样做……至于那些对所有各种事务(不论是农业、政治、家务或军事)共同的东西都出色的人,必然能够指挥别人……’。”②

罗马人以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管理才能控制着约五千万人,西起英国,东至叙利亚,包括整个欧洲和北非,并成功地维持了多年,这应归功于他们高超而先进的管理能力。管理学从罗马人在组织领域中的成功和错误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事实上,那是世界上组织一个真正辽阔帝国的首次试验。公元284年,戴克利先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并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制度,强调连续权。戴克利先的目标是加强和巩固皇权,其方法是扩大等级制度。原来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省长消失了,代之以连续授权的等级。有些学者把罗马的组织作为一种分权化的组织。但这只有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及罗马帝国的初期才是正确的。现在的管理人员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应用一种集中控制的等级制度,就是在应用同戴克利先一样的组织原则。

管理过程很可能最初是从家庭组织开始的,以后扩展到部族,最后普及到在古巴比仑发现的那些正式政治组织单位。在这些组织中,发明出了一种财务控制和记录的形式,常常是在泥砖上刻字。汉穆拉比法典明显表明了人类已有了管理责任的概念。随后埃及人最先建立起了一种分散的分权化组织,很少或没有中央控制。这种组织的最终效果并不好。这种组织制度是应用分权化组织形式来管理一个王国的最早记录。它表明了这种制度的固有弱点。但是,埃及的金字塔和其它古建筑却表明了埃及人在公共建筑方面的计划和组织才能。希伯来人也对组织理论作出了贡献并最早应用了例外原则。希腊人色诺芬论述了管理的普遍性、专业化、作为一种技能的管理、人员选择、授权以及动作研究。这些例子清楚地表明了“现代”管理实

①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5年,第23页。

②J.S.沃森:《色诺芬的次要著作》,伦敦,贝尔父子出版公司,1898年,第73、74、145页。

践的“根源”。罗马人犯有埃及人同样的错误,在分权化的基础上组织他们的王国,很少或没有中央控制。

考察一下人类早期历史的整个管理思想连续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完全是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少或没有什么理论,而且实际上没有什么思想和经验交流。但管理的实践中却有证据表明,早期的人类已认识到某些管理原则,并且至少在“如何进行”的基础上在地区范围内互相交流。

一般说来,所应用的管理原则是由于人们必须达到某些目标才产生出来的。因此,在人类的早期,管理思想是存在的,但只是处于某种模糊而简单的形式。直到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才把管理作为一种独立过程记述下来。但是,即使到了那个时候,各种管理原则也没有结合成为一个管理思想体系,也没有把各种管理技术构成为一种有先后时间顺序的结构。①

三、中世纪时期的管理

在中世纪时期,事实上没有什么关于管理思想的著作。因为在当时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我保存,很少注意或根本不注意与物质事物相对的思想概念。仅管如此,仍有一些有关管理才能和专业知识的证据。如约在公元900年时,阿尔法比在写到管理一个王国时指出:②

在模范国家中,在一个最高首邻或亲王的控制之下必须有各种等级的统治者。这个亲王,模范国家或整个世界的首脑应该具有这样一些品质:巨大的智慧、出色的记忆力、雄辩、坚定而不软弱、坚持善行、热爱正义、爱好学习、追求真理、痛恨虚伪,节制饮食和娱乐以及轻视财富。

负责指挥国家这个复杂机构的个人必须具有这些品质。如果不能在一个人身上找到所有这些品质,那就应该寻找一下,是否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合起来具有这些必需的品质。如果有两个人合起来具有这些品质,就应该由这两个人共同治理这个模范国家。如果有三个人,那就应该由这三个人来治理。如果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能合起来具有这些品质,那就应由更多的人来共同治理。

在两百年后的1100年,格扎里在他供帝王咨询的书中指出:啊,世界之王,您始终必须保有四种品质:⑴公正;⑵智慧;⑶耐心;以及⑷谦虚。您永远不能有

①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第34、35页。

②罗伯特·哈蒙德:《阿尔法比的哲学》,纽约,霍布森图书出版社,1947年,第51页。

四种缺陷:⑴嫉妒;⑵傲慢;⑶狭隘;以及⑷怨恨……在您之前的许多(国王)已经逝去了,在您之后的许多国王还没有来到。在他们来到之前,努力工作,使所有的国王和臣民都怀念您。①这对管理来讲也是金玉之言。

从十世纪开始,有关管理思想的著作逐渐多起来了,虽然用现代的标准来看还

是不够的。例如,卢卡·帕西奥利于149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复式簿记制的论文。仅管他没有发明复式簿记制,但他向所有的人推荐这种簿记制。对管理学者来讲,帕西奥利的著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原因在于:从技术上讲,他的论文中推荐的会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会计所采用。帕西奥利的著作中的许多段落事实上可以无需改动就插入当代会计学教科书中。帕西奥利还指出了必须关心内部的管理控制。

《威尼斯商人安德烈亚·巴巴里戈(1418—1449)》一书描绘出了十五世纪时威尼斯商业繁荣的景象。威尼斯的家族式合伙企业有时成为一种联合投资信公司和控股公司。安德烈亚·巴巴里戈和其它商人在商业中广泛应用两种合法组织形式:合资和代理。并常常采用一种收手续费的代理商,巴巴里戈很善于使那些收手续费的代理商向他提供国外商业中心的消息,从而建立起了他自己的一个国际消息中心。但威尼斯的这种松散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完成某些贸易后常常就告结束。在安德烈亚·巴巴里戈时期(十五世纪早期),威尼斯开始应用复式簿记。但是意大利其它地方对复式薄记的应用却早于威尼斯。复式薄记的实质在于应用分类账。这种分类账早于1340年就被子热内亚的银行家使用了。佛罗伦斯的商人—银行家在那一时期所用的账簿包含着复式簿记的某些要素,但不是全部要素。②

十六世纪,当威尼斯城邦和海军的实力达到最盛时期时,其兵工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兵工厂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互相制约和平衡。工厂由三位正副厂长正式负责,威尼斯元老院的特派员也有很大的影响。兵工厂的管理有几方面的经验值得注意,(1)成品部件的编号和储存;(2)安装船只的装配线;(3)人事管理;(4)部件的标准化;(5)会计控制;(6)存货控制;(7)成本控制。

《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爵士所著,书中试图描绘出一个理想国家。这个理想国家将纠正他在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看到的管理上的不公正和滥用权力的现象。

①F.巴格利译:《格扎里的供帝王咨询的书》,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47年,第51页。

②弗雷德里克·莱恩:《威尼斯商人安德烈亚·巴巴里戈(1418-1449)》,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出版社,1944年,第153页。

《乌托邦》第一卷描绘出了当时社会的缺陷,第二卷则描绘出了理想的国家。莫尔把当时英国在经济上的弊病归咎于贵族统治阶级的管理不善。并在他的理想国中建议通过改善管理来消除富人的浪费和穷人的消遣,把资金投入有用的用途。在《乌托邦》一书中,各种行业的特点是按劳动专业化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原则来划分的。在有关乌托邦政府的相当粗略的一节中,他描绘出了官员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制度——一种受到英国国王强烈谴责的新的王国管理方式。虽然托马斯·莫尔没有想到他的书是一本管理学著作,但他的书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托马斯·莫尔被尊为圣徒,但后人却更尊重和模仿尼科罗·马基雅维利。尼科罗·马基雅维利所论述的领导和权力的各项原则几乎可应用于每一项有组织和有目的的工作。如果他现代写作,他很可能会分析我们那些大公司的权力结构,以便向年轻的经理人员提出建议,如何才能达到公司权力等级的顶层。当出现联合大企业接管企业时,尼科罗·马基雅维利可能进一步指出,成立一个管理班子所费并不多,唯一感到不快的人是那些职务已被别人接管的经理。他的指导思想是,被接管公司中的高级人员或者应予热烈欢迎和鼓励——或予解雇。他的理由是:如果他们被解雇了,他们就没有权力,但是,如果他们降级,他们就会留在公司中联合起来并满怀怨恨,决心恢复他们光辉的过去。①

在《君主论》和《讲话集》中与二十世纪的管理有关的有以下几项主要原则:

⒈依靠群众的同意。所有的政府,不论是君主制的、贵族制的或民主制的,其持续存在都依赖于群众的支持。君主可能通过夺取和继承拥有权力,但要牢固地控制国家,他们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许多学者原来认为这种理论是二十世纪才产生的。)

⒉内聚力。组织中内聚性的原则也在于能使国家持续存在。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君主能维持组织统一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紧紧抓住自己的朋友。他应该仔细地注意和抚慰他们,以便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利用他们。组织内聚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使人民确实知道他们可以指望自己的君主,以及君主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责任明确性原则。

⒊领导。马基雅维利写到两种领导者(或管理者):自然型或天生型;以及其技术是后天获得的类型。《君主论》的唯一目的当然在于帮助一位年轻君主获得领①安东尼·杰伊:《管理和马基雅维利》,纽约,霍尔特、莱因哈插和温斯顿出版公司,1967年,第6页。

导(管理)的技术。但有些人尽管接受过训练,却永远缺乏成为能干的领导者所必需的个人品质。一个君主(或管理者)应该以自己的榜样来鼓舞他的人民从事伟大的事业。一个好的君主(或管理者)应该奖赏那些有益于城市和国家的人。一个好的君主(或管理者)必须能明智地对事件和人民进行观察,能够使事件和人民有利于自己。他能够明智地识别忠诚于他的人和只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的人。

⒋存在下去的意愿。任何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自己存在下去。政府机构、宗教团体、公司等,全都努力使自己永远存在下去。一个君主应该象罗马人那样经常警惕着混乱状态,以便及时予以扑灭。当他的王国处于存亡关头时,一个君主有权采取严酷的措施,在必要时,抛开所有道德借口,背弃任何已不再有用的誓言。马基雅维利提出的管理规则是为了成功地管理一个国家,而不是经营一家连锁商店。但他有关依赖于群众的同意、内聚力、领导和存在下去的意愿等项原则却是首先公开发表的一切组织的基本原则。他对管理学者的主要贡献也许在于他公开地把管理作为一种思想。因为,君主(或管理者)如果要存在下去,必须有效地加以应用的正是管理。①

四、管理的觉醒

有人说过,很少有什么思想真正是新的。这肯定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十八世纪的管理思想。这一时期所应用的管理思想不能在较早阶段找到其根源的很少。有些管理技术是重新被发现的,有些是人从以前时期借用来的。这一时期在管理史上的贡献在于管理思想的扩大应用,已有或已知原技术和原则的改进。

在1700年以前,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是资本有限、工人没有受过教育的小企业。但这一时期出现的技术发展为应用新的管理技术和其它技术提供了新的机会。虽然这些技术进步是小的,但却是十八世纪更大发展的基础。在十八世纪对管理实践有着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中较重要的有:城市的发展、专业化原则的应用、印刷术的扩大以及产业革命的开始。

(一)生产组织

1700年到1785年期间的特点是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在这一次产业革命中,在各方面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技术的新一代管理人员发展起来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创新也许要算是基本生产组织方面的变革。

①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第55-58页。

从家庭生产制度来看,绝大部分西方世界在十八世纪早期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制度是家庭生产制度——物质生产文明的基础阶段。当人类用种植和制作代替采摘和狩猎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出现了家庭生产制度的最重要要素。当专业化发展到一个人不是只生产自己所消费的物品,而是生产一种或多种产品用于交换时,家庭生产制度就充分发展起来了。家庭生产制度通常在家庭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由其家族提供劳动力。这种制度之所以能长时间持续,是由于两个重要原因:从事这种生产只需要小量的资本投资;以及人口的分散。在家庭生产制度之下,发展或采用复杂的管理技术的机会很少,管理的计划职能似乎都没有得到值得注意的发展。市场以隐含的方式承担了极大部分的计划职能。管理的各种职能是非正式的、简单的,涉及的组织基本上是家庭。由于家庭的规模很小,无需发明或采用复杂的计划技术或控制方法。教育上的限制也阻碍了管理技术的发展。因此,在世界其它地方论述过的管理思想对这些工人也没有什么用。

外包生产制度是家庭生产制度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农村集市条件下,企业家一般采取中间商的形式同各个家庭拟定合同,以固定价格收购其全部产品。由此出发演变为向工人提供原料并付给他计件工资而收回成品。这是区别外包生产制度的中心点。这一区别从管理史来看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因为它标志着独立制造者变为雇工。外包生产制度的发展是由于几种因素的结果。一个因素是,拟订了合同要出售大量产品的商人必须控制货源,以免完不成出售任务。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生产过程的某些环节采用了效率更高的生产工具,以致造成了生产的不平衡。在外包生产制度之下唯一受到较多注意的管理职能是材料控制。

随后,外包生产制度为工厂制度所代替。动力传动的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也提高了对资本的要求和资本成本。但个人却很少能够购买机器在家中安装,这意味着不是机器到工人家中,而是工人到机器的所在地——工厂中去。只有把机器和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监督,才能降低成本。从技术观点来看,工厂制度是由于采用昂贵的动力传动机器才产生的;而从管理的观点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工人、材料和机器进行控制的一种愿望。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控制和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了管理人员的职能和实践的中心。工厂制度下的管理特点是军队式的严密组织和控制。工厂业主的主要兴趣是生产和出售产品,而不是制定一种良好的管理制度。但出于形势所逼,他们不得不注意某些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问题,并由此

产生了某些公认的管理原则。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当时的质量控制方面没有什么大的改进产品仍是由非标准化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因而产品的质量不一致。唯一被应用的标准化是度量衡的标准,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纯度标准。最常见的质量控制形式是买主对产品的检验,而通行的规则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当时的生产控制还处于一种原始状态。但有一条重要原则却广为人知,即计件工人比计时工人生产得更多。工厂主总是尽可能地压低计件工人的工资单价,没有人去关心标准工作方法或客观的控制技术。这一时期的生产控制主要是压低计件工资和高压式生产监督。

财务控制可能是早期的管理控制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多为英国商人出身的工厂业主,从意大利和其它国家引进了很好的会计和其它控制技术。并很快就应用了复式簿记来改进其业务。当时在伦敦的一位会计教师托马斯·瓦茨写了一篇文章:“……在复式簿记中草药,各种帐户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所有的帐户始终必须保持平衡,以致不可能事后出于不公正和不正当的意图而把任何东西塞进帐簿中去;而且在记账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错误,也必然会核查出来予以改正。”①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也讲到了控制。他说,如果要真正地对一个人进行控制,这个人必须为自己的成绩对控制者负责,而他对控制者是无法施加任何重大影响的。亚当·斯密还认识到计算还本期的必要,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购买和装置机器的办法。他解释说:“设置高价机器,必然期望这机器在磨毁以前所成就的特殊作业可以收回投下的资本,并至少获得普通的利润》”①他把普通的利润解释为当时通行利息率的两倍。

十八世纪时节,人们开始认识到仔细而明确地进行计划的价值。虽然当时的工厂主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计划的可被应用的范围,也没有试图象目前那样对工厂和办公室的业务细节进行计划,但至少对厂房设置和还本计划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了。

①托马斯·瓦茨:《1716年关于成为一个商人的正确方法的论文》,波士顿,克雷尔工商业和经济学丛书,1946年,第21页。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伦敦,斯特拉恩—卡德尔出版社,1793年,第一篇,第154页。

而这两项技术至今仍属于生产力最大的项目。②

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管理的指挥职能逐渐重要起来了。“……由于把资本投入了昂贵的机器,使得雇主有利于尽可能地使机器维持运转”③而这就要求进行监督。某些较精明的制造业者的成功,应归功于“……熟悉制造业者的实际业务、亲自监以及勤勉。”④监督者的职能据说是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但它存在的真正的理由在于驱使工人拿出最后一点力量来从事生产。

(三)主要代表人物

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

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中阐述了有关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重要原理。该书出版于1767年,早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九年。斯图亚特的这本书是从政治家的观点写的,包含着一个政治家或管理者在管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时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斯图亚特充分了解产品制造所固有的各种问题,他先于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他在书中抓住了科学管理和剌激工资制的精神实质。他比弗雷德里克·泰罗早一百多年就提出了工作方法研究和剌激工资的实质,以及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分工。他说,第一点假设是,师傅的头脑指挥着奴隶的劳动,并使这达到精巧的程度。其次,每个头脑都在工作,而每双手都在提高其熟练程度。在主要需用手劳动的地方,用奴隶就较为有利;在主要需用脑的地方,用自由民就较为有利。如果使一个人每曰劳动一定的量,他就会以一种固定的速度工作,永远不想改进他的方法;如果他是计件付酬的,他就会想出一千种办法来增加其产量……我们就用这点来解释古代和现代工业进步之间的差异。⑤在斯图亚特的时代,自动化也已成为一种威胁了。他出了这样的问题:“机器被应用于制造业中,是否有害于国家的利益呢?”他回答说,虽然有些工人会暂时失业,但机器会创造出比它所破坏的更多的职业——因而失业的工人很快会在一种更健

全的经济中被重新雇用。①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另一个对演变中的管理职能有深刻理解的经济学家。斯密特别强

②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第64—65页。

③威廉·阿希利:《英国的经济组织》,伦敦,朗曼—格林出版公司,1922年,第161页。

④威廉·肯尼汉:《英国的工业和商业在当代的发展》,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03年,第619页。

⑤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伦敦,米勒—卡德尔出版社,1767年,第192页。

①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伦敦,米勒-卡德尔出版社1767年,第119页。

调劳动分工及其经济利益,比以后的学者强调把一项作业分解为各项基本组成要素要早一个世纪。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是自由放任学说的基础。他对管理思想作出了很多贡献。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头三章中讨论了劳动分工。他通过有关制针的描述来说明劳动分工的效果: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么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20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的经营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基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18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18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②

斯密进一步指出由于劳动分工而产量增加的三个原因: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③

总之,斯密的著作中谈到了管理的许多中心问题和概念。他有关劳动分工的思想对现代工作简化和工时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并扩展到了生产简化等领域中去。他对专业化和技术之间关系的强调,同查尔斯·巴贝奇及其它管理先驱者的理论很相似。

理查德·阿克赖特

英国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支柱产业是棉纺工业。一般认为,向这个关键工业部门提供管理专业知识,因而大大加快了大型企业的来到的,主要应归功于一个人,即阿克赖特。他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人都要多。约翰·凯、约翰·怀亚特、刘易斯·保罗和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棉纺工业中显示出了发明才能,而理查

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伦敦,斯特拉恩—卡德尔出版社,1793年,第一篇,第7-8页。

③同上书,第11-12页。

德·阿克赖特则在大型生产中的人力、金钱、材料和机器的成功协调方面提供了管理技术。由于阿克赖特把棉纺织业持续生产所需的各种活动集中于一个工厂中,就有必要更多地注意协调和控制各种相互联系的活动。库克-泰罗在他的《工厂制度史导论》一书中强调了这一发展。他指出:“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机器的进一步应用,因而必须有更多的协调来使整个生产过程和谐一致并在集中控制之下。”①由于大量使用动力机械,生产过程的合作和协调就极为重要了。阿克赖特一再显示出他的组织、协调和计划才能。他对厂址的选择也显示出他出色的远见和计划性。他具备了现代管理人员的绝大多数特点。此外,阿克赖特还是人事管理思想的提出者和实行者。例如,当绝大多数工厂的工作时间是每日14小时或更多时,阿克赖特却从不允许他的工人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严格的纪律,而是一般地讲他比较公正。

阿克赖特是当时先进管理实践的一个典型。他在连续生产、厂址计划、机器、材料、人员和资本的协调,工厂纪律,劳动分工等方面的贡献标志着他是应用高效管理原则的一个先驱者。如果他写了一本论述良好管理原则的书,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学者。

(四)早期的科学管理:实际应用的兴起

十八世纪后一阶段,工业革命的阵痛已经开始消退;新的技术正在出现,日益强调应用分析和研究来作进一步的改进——科学管理。有一些勇敢的先驱者试图提出一些对人员、材料、金钱和资本进行管理的科学原则。这些人是当时的领袖人物,是管理的先锋。他们小心而合理的作出决策,精确而有条理地记帐,迅速而有说服力地、巧妙而熟练地对事件和信息作出反应。

最早把科学管理完整地应用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是1800年的英国博尔顿-瓦特父子公司索霍铸铁工厂。这个工厂实行了市场调查和预测、有计划的厂址选择、按工作流程的需要进行机器布置研究、制定生产标准、编制生产计划、部件标准化、成本控制应用、成本会计、职工训练、工作研究和刺激、以及职工福利计划。早期的管理人员所用的一种现代思想是产品预测和生产规划。为了帮助进行这项工作,驻在欧洲大陆的代理人向英国的总部报告影响发动机需求的事件。工厂以这些资料为依据,预测销售额并安排今后的生产。当建造索霍新厂的计划完成以后,该计划①库克-泰罗《工厂制度导论》,伦敦,朗曼格林出版公司,1924年,第423页。

中包括以工厂的明确的预定计划为依据的完全的材料单子。这计划详细地描画出生产过程中要做的作业和需用的机器。新厂的管理当局计算每部机器的速度,并按所要完成工作的类型来调整机器速度。他们几乎要早一个世纪就做了弗雷德里克·泰罗的某些工作。还实施了工作流程或程序安排的详细计划。每种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划分成一长串较小的作业,表明劳动分工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每一个工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职务。工人按技术划分为钳工、车工、镗工、制模工、以及一般工人。这些当然都反映了“新的”工作组织和管理科学——这就是当时管理思想的状况。

从以上可见几件重要的事实:⑴广泛地应用了详细的作业计划;⑵在计划中应用了科学的方法,把问题分解为各个要素,并搜集统计资料,据以作出推断;⑶生产过程是以机器和工人为基础来组织的。①

索霍厂还有一个很详细的会计制度。用单式簿记记载原料的成本;对各种生产过程记入工时帐,并表明人工成本;按部门计入成本分类帐,并记载成品库存分类帐。

在科学的工人设计、同更多地使用机器相符合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更有效的工资报酬办法、资料记载和成本会计的更好制度等方面,索霍厂的确是一个先驱者。目前的一些典型管理问题在那个时候已经存在了。虽然当时还没有把管理方法系统化为一门科学,但毫无疑问,索霍厂跑在它的时代前面一个世纪之久。

新拉那克

在苏格兰有一个地方叫新拉那克,那里建立着一排排工人住房,垃圾整齐地堆在街上而不是随处乱扔。在厂中,每个工人有一块小方木柱,四个柱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由浅入深地表示该工人表现的好坏,白色表示很好,黄色表示良好,蓝色表示一般,黑色表示不好。新拉那克的工厂中不雇用10岁以下的孩子做工。工厂经理敞开大门听取任何人有关规章制度方面的意见。每个人也可以看自己的行为表现记录簿,如果认为自己被评的等级不公正,可以申诉。新拉那克试验的最大成就是利润很高。它不是一种慈善事业,而是罗伯特·欧文在试验他那使整个人类进步的理论。欧文向英国表明,工业主义不一定要建立在廉价而野蛮地滥用劳动力的基础上。他通过实行自己的原则而铺平了工厂立法的道路,并证明那是行得通的。欧①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第72页。

文的哲学是“人是环境的产物”,他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在工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还提出,对活的机器——人的福利的关心至少应同对无生命的机器的关心一样多。①在这一点上,他比他的时代前进了几十年。他认为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他工作上的以及业余的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他的劳工政策是家长般地关怀工人。他的这种劳工政策受到广泛的注意,但很少有人模仿。一般说来,欧文把管理作为一种职业来从事,他的确是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互换部件

一般人认为,直到美国的伊莱·惠特尼在纽哈芬建立哈姆登石山工厂才开始有互换部件。但事实上在惠特尼的方法实施之前,制造业中已有许多互换部件的例子了。如印刷活字就是一例,此外,凡尔塞的一家制造厂先于惠特尼就有了互换部件。托马斯·杰斐逊在1785年关于勒布朗的方法定道:国会可能有兴趣知道,这里在制造步枪上有一项改进……其每一部件做得完全一样,以致每支步枪上的部件都可以用在仓库中的任何一支步枪上。②

美国科学管理制度的开始

在美国科学管理制度是由伊莱·惠特尼首先创建的,为科学管理的早期先驱建立他们的学说打下了基础。惠特尼由于其轧棉机未能赚钱而转向可能更难赚钱的为政府制造步枪的事业。整个互换部件制造方案是惠特尼制定的一项计划的结果。他在1799年写给财政部长沃尔科特的信中表明了他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他的制造业中的作用:我完全意识到,实际的试验是理论的唯一真正试金石,是我们能辨别建立在科学原则上的理论与建立在胡思乱想上的空想计划的可靠准则……迄今为止,我满意地发现,我对自己方案的试验表明它完全符合我的期望。①

惠特尼还制定了一种广泛的成本会计制度,在其中,“每一种组件、每一生产过程都以元、角、分来表示其成本。”②他还认识到管理幅度的原则,他在其漫长而成功的职业生涯中发明了许多使大型企业有可能建立起来的现代机器。其中特别使人感兴趣的是作为现代化工厂的基础的铣床。

综上所述,制造技术上的改进和新管理方法的制定在十八世纪时已经成熟。工

①哈伍德·梅里尔编:《管理经典著作》,纽约,美国管理协会出版,1960年,第13页。

②托马斯·杰斐逊于1785年5月30日给约翰·杰伊的信,载于德菲的《机械中互换结构技术的历史和现代发展》,《法兰克林学院院刊》CXXXVII,第2期[1894年2月],第122页。

①康斯坦斯·格林:《伊莱·惠特尼和美国技术的诞生》,波斯顿,里特尔-布朗出版公司,1956年,第117页。

②同上书。

业革命打破了管理上的狭隘观念。管理人员由于扩大了眼界,开始寻找改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途径。这种新管理方法的两个主要例子是索霍工厂和新拉那克工厂。这两个工厂所体现的新的管理思想是健全的,公司取得了成功,利润增加了。这些早期的尝试预示着真正的科学管理即将来临。

五、流行的管理思想

本世纪以来,有六个管理思想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在管理思想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一)官位主义

韦伯是一个德国的社会、经济学者和哲学家,并不是一个管理者。他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不同类型的权力。他说:“超过凡化权力(Charismatic Authority)是由发命令的人的神圣或非凡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如耶稣基督);传统化权力要求服从命令,是因为人们相信发出这些命令的人一直都有在这么做着(如国王或地主);法律化---理性化权力要求服从命令,是因为人们知道发命令的人是在按法律原则和条款办事。”韦伯的这些建立在纯粹法律化---理性化权力基础上并应用于组织管理方面的思想被称为官位主义。①官位思想得以发展,是因为它以最理性的方式预先假定了法律和权力的概念。韦伯的官位主义模式描述了一个稳定的、可预见的世界,它为“理性设计”的社会结构勾画了蓝图。在这样的社会理,“理性人”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执行着特别的行动。韦伯的官位主义模式具有如下特征:特殊性、层次性、规则性、非个人性、专职性官位、职业中心和公私分明。韦伯认为,每个组织基本上都有一套以角色结构和特定任务为基础的稳定模式。现代资本主义企业越大,它就越复杂。官位主义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直到今天仍吸引着众多管理者的注意。

(二)科学管理

第二个流行的管理思想流派是科学管理。该思想流派最关心的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产业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手段。不仅如此,科学管理实际上了代表着一种20世纪以来一直使用的工作模式。科学管理原理至今仍在使用着。在一个典型的制造性企业里,你将看到科学管理思想和技术正在车间使用着,而在办公区域则使用着行政管理原理。由泰勒于20世纪早些年发展起来的科学管理的思想已经对组①安德泽杰·胡克金斯基:《管理宗师世界一流的管理思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页。

织设计和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为工作测量过程奠定了基础,时间—动作研究的技术使泰勒的思想成为科学。他的工作基础是对时间单位的准确的科学研究。他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劳动任务并将其分解成最简单、最微小的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泰勒的劳动者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于1911年出版。他在书中讲到:“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必要提醒人们效率低下对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多么巨大;而这种效率低下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来改善的;最好的管理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它是建立在明确的法律、规则和原理基础上的”。在其成名之前,泰勒就发展、推广了他的管理思想。泰勒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必须分开;对工作计划和组织行为要作出限定;对实际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也要作限定。他把这看成是保证组织协调的一种方式。科学管理理论建立在能给管理人员带来更新、更重任务的四大原理基础上。它们是:⑴工作的每个元素的科学划分方法代替陈旧的经验管理工作法;⑵员工选拔、培训和开发的科学方法代替先前实行的那种自己选择工作和想怎样就怎的训练作法;⑶与工人经常沟通以保证其所做的全部工作与科学管理原理相一致;⑷管理者与工人应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20世纪以来,泰勒的思想与组织设计一直结合在一起,其原理被广泛地应用了70年,而且还将继续被应用,后人将其称为泰罗主义或“科学管理”。

(三)行政管理

这一管理思想流派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类型的专业化和等级制度才能使组织效

率最大化。行政管理思想的基础有四个关键问题,它们是劳动分工、等级与职能过程、组织结构和控制范围。另外,还有一些概念,如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职工报酬原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集权和团队精神等。与该管理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作者是亨利·法约尔。他认为成功的管理技术应能被描述和教授,而且“经理结构”与“工人结构”都是要研究的领域。法约尔试图发现能够使管理者建立正式的组织结构并以理性施加管理的原则体系。行政管理最初的传播者不是社会学家或商业教育组织,而是咨询者和其它管理者。一旦行政管理的思想体系经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来后,它就进入了管理史。行政管理的构想遭受过广泛的批评,尽管如此,该思想的大部分内容仍旧是现代组织构成的主要依据。行政管理思想所推崇的某些原则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其整体思路仍被沿用至今,因为,它能使管理者和

官员都受到严格控制。行政管理思想是由不同时期的许多作者的思想组成的,除法约尔外,还包括伍尔唯克、布里契、阿兰和其它人。由于人多,该思想体系缺乏逻辑的一致性。

(四)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思想产生于让社会更具有人情味又不至于干扰市场力量运作的美国式愿望。人际关系是要保证让每个人都知道:企业外部的最大限度的竞争是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而企业内部的任何竞争和斗争是社会和经济所不需要的。把人际关系看成是对科学管理的反映,或把它描述为对科学管理所忽视的社会方面内容的补充,这都是不正确的。而这恰恰是许多管理导论和工业社会学教科书中所常见的描述。人际关系学者提出要控制工作小组,并把它纳入组织整体中。人际关系思想提出的人事咨询服务(在美国是与工会服务相对立的)概念是很有意义的。以人为本意味着能够避免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人际关系思想代表了管理策略的改变,而不是管理目标的根本性转移。人际关系理论是从一系列著名实验——霍桑研究中吸取大量学术养分的。霍桑研究开始于1924年,在位于芝加哥郊外斯塞罗的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项目。最主要的研究人员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埃尔顿·梅奥。该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检验工作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从未偏离过泰罗主义的思想范畴。从人际关系学者对霍桑研究的报告及解释中,可看出:工厂内友好宽松的管理气氛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会逆转(生产的高效率会使管理气氛宽松),管理者仍会看到他们期望看到的东西。人们把人际关系简化为“对工人好一点”。从本质上看,人际关系思想有六点主张:

⒈以人为本,而不是机器和经济;

⒉人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环境中,而不是无组织的社会中;

⒊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

⒋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这需要其成员的协调一致和积极合作;

⒌通过集体作业,人际关系既能满足个人需要,又能实现组织目标;

⒍个人和组织都有对效率的追求,即他们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人际关系思想发展面临着如何激励雇员,即如何使他们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问题。梅奥认为管理者在维护其权威的同时应对工人做出父亲般的姿态,工人也将以子女般的态度做出反应。“家庭理念”进一步证明:公司内部的竞争是企业之大

忌。①非正式群体的行为与管理愿望相违背,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信息。梅奥提出了一个新主张,解决的办法十分简单,因为工人有强烈的归属需要,所以他们的情感驱使他们拥护任何向他们表示社会关注的集体。非正式群体迷住了工人,但公司可以迷住非正式群体。

人际关系理论对管理者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它提供大量的科学证据支持了这样一个使人信服的结论:精湛的管理技术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合作热情,这是由工作集体深层的归属感激发而来的。人际关系思想只是把社会科学带进管理的众多尝试中的一种。尽管它有许多令人失望之处,但至今仍在运用,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提高效率的希望,满足需要的希望和管理贡献的希望。

(五)新人际关系

新人际关系论者对管理思想的影响开始于50年代,并持续至今。这些思想以全员评估与咨询、监督训练和工作设计的形式进入英美的管理领域。新人际关系理论的根本论点就是给工人们在工作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劳资纠纷。如果让雇员们去做责任明确的、有意义的工作,他们对公司的态度就会非常积极,并将与管理目标取得一致。

在五六十年代,权力主义的人际关系还不被社会所接受,这就加速了新人际关系的发展。他们提出了一种新企业模式,这种模式消除了等级制度和专业化,人们不仅有了发展的空间,而且能够投入到合作过程中。巴特勒写道,到了50年代,粗糙的泰勒理论引起管理者反感,梅奥的非正式群体也不像他所说的那么可塑、情绪化和不理智。他倡导的新激励模式应包含下列特征:

⒈激励应面向个人而不是集体。

⒉它应博采众长,保持泰罗理论和梅奥理论最好的一面而限制其不足。

⒊新思想应唤起雇员的自尊、自信并回到新教徒伦理模式上来,但不要太独立,使公司失控。

⒋雇员能够通过组织内的工作面发展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所有新人际关系学者都承认,人有被接受和被承认的需要。然而,他们走得太远了,认为雇员须通过达到规定的有价值的目标来发展和运用其全部能力,并获得满足。

①安德泽杰·胡克金斯基:《管理宗师世界一流的管理思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页。

生产运营管理的演变历程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全球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演变历程; ●知道生产运营的六大管理指标; ●学会运用降本增效的运营管理思路。 生产运营管理的演变历程 一、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历史演变 1.全球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演变历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制造型企业竞争的主题是“产量”;从1978年到90年代前后,企业竞争的主题是“质量”;1990~1996年,企业竞争的主题是“成本”;1996~2003年,企业竞争的主题是“市场反应速度”;2003年后,制造企业的竞争主题则是“整合”。 综合而言,全球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演变经历了产量、质量、成本、速度和整合资源五个阶段。 产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运营管理所追求的是怎样把产品做得更多,怎样把生产的经济规模做得更大。 【案例】 美国的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家都准备进行战后重建,需要很多物资。美国是少有的没有受战火波及的国家,当全球开始进行战后重建时,美国的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基本上都能够卖出去。 中国企业的“好日子” 中国从改革开放前到1994年,一直处于“求大于供”的状况。企业只要有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在这个阶段,经常看到的情形是各地的供销员求企业发货,因为产品肯定能卖出去。中国企业在这段时间过着无需太注意产品质量和成本的 “好日子”。

质量 1978年,全球生产运营管理思想产生了变化,即从过去追求产量,进入既要追求产量,也要兼顾产品质量的竞争主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0年。 【案例】 日本的经济“奇迹”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30年内,竟然有五十几项产品在整个国际市场排名跃居第一。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原因就是懂得寻找市场的夹缝,避 开与国际市场的正面交锋,利用产品的质量、性能、功能等特征创造差异化。 为什么诸多企业会集中垮台 1995~1997年的三年间,中国众多著名企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陆续垮台。上海、海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烂尾楼”。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大力度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伴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消费者质量意识增强,在消费者有选择 余地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才可能被消费者接受。 成本 成本竞争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时,既要追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必须保证成本是所有竞争对手中最低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利润。 【案例】 日本经济衰退 1990年的海湾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涨,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泡沫开始破灭,整个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也未能恢复 到鼎盛时期的状况。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企业生产经营中不仅要考虑产量 和质量,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和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将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才可能生存和发展。 速度 1996年以后,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意味着企业必须具有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企业获得资讯的途径和时间更容易。可见,当时除了在产量、质量、成本之外,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题之一。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习题解答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习题解答 复习题 对早期管理思想做出贡献:亚当斯密查尔斯詹姆斯 1、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 答: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古代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为近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到1945年之间。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以后,一直至今。 对管理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很多,在此按时间的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是因为这样划分既简单又便于研究讨论。这三类理论只是产生的时间有先后,而不能将这三个阶段的理论截然分开。事实上,后一阶段的理论产生和盛行后,前一阶段的理论并未过时和消失,有的仍然在不断发展。因此,各个阶段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向纵深发展的关系。 2、简述古代的管理思想? 答:古代管理思想是指泰勒科学管理产生之前的管理思想。国外古代管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和古巴比伦王国(该国已不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古代的建筑、史书和兵书之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埃及金字塔建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规模宏伟、壮丽,建筑技艺精湛,建造技术的难度难以想象;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王国,其统治者曾颁布过一部包含有280多条规定的法典,其内容涵盖的范围很广,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古希腊其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历史非常辉煌,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Xenophon)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认为劳动分工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的最好”。瑟诺芬的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MachiavelliNiccolo),

科技产业发展的平台运营管理模式探讨

科技产业发展的平台运营管理模式探讨 目录 一、政府创办的产业发展平台1 (一)产业发展平台的性质1 (二)产业发展平台运营管理的职能3 二、产业发展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及优劣势比较4 (一)美国国家产业发展平台的三种模式4 (二)三种模式的优劣势比较7 (三)模式选择的五因素分析8 (四)发达国家运作与我国比较分析9 三、产业发展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及优劣势比较10 (一)行政授权给事业单位管理模式11 (二)行政授权委托给国有企业管理模式12 (三)市场化委托给专业运营机构管理模式13 (四)立法授权给法定机构的管理模式14

【摘要】 产业发展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简单说就是产业平台运营管理的组织架构及各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构建的形态。它的核心是,负责运营管理职能的主体是什么性质,以及以什么方式来行使运营管理的职能。本文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透彻分析了科技产业发展平台的各种运营模式的优劣。 一、政府创办的产业发展平台 (一) 产业发展平台的性质 所谓产业平台,就是一个区域内提供给某一类或某几类产业发展的基地。它由符合需要的基础设施及一定的软环境共同构成。在我国,产业发展平台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建设,也有一部份是在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下由企业进行的商业化开发。 政府创办产业发展的平台一般都有公共政策目标的需求,包括为扶持幼稚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为产业成长提供更优质但相对廉价的服务,从而使得产业发展平台具有一定公益性。而政府在支付成本的同时,可以获得产业发展的外溢效应。从这个角度讲,产业发展平台是准公共品。 公共品、准公共品与私人品可以用下图表示,简单来说,准公共

品是介于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一种物品。具有公共品的某些性质,但又不能完全界定为公共品,同时,由于其具有的某些特征,又不能简单作为私人品,交由市场竞争完成供给。因此,正确确定政府在这类产品供给中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准公共品的性质更接近公共品,那么政府在产品供给中的作用就更突出,可见,准公共品在区间内具有可变性,增加了产品供给方式的难度。从理论上说,到底一种准公共品该如何供给,是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还是可以交由市场来决定,取决于准公共品位置的偏离和政府的取向。 准公共产品的运营管理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准公共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效率之间的选择是一对矛盾体,它如一个跷跷板,难以找到其绝对均衡和最优的支点。 从实际运行看,政府创办的产业平台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政府主导型产业发展平台。它由政府出资建设,政府运营管理或委托运营管理,通常是政府从当地经济发展整体考虑,进行产业扶持、促进发展的一种具体落实。这类产业发展平台的性质,从理论上讲更接近公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项目评估和反思(PERT)技术,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现在的台湾省叫项目专案。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运营管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开发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需求的拉动和(B )。 A、市场的推动 B、技术的推动 C、资金的支持 D、人才的支持 2、有形产品的变换过程通常也称为(B ) A.服务过程 B.生产过程 C.计划过程 D.管理过程 3、无形产品的变换过程有时称为(C ) A.管理过程 B.计划过程 C.服务过程 D.生产过程 4、( C)生产方式适用于产品体积大、结构复杂、品种数量多、批量小的企业。 A、批量 B、流水线 C、单件小批量 D、大规模定制 5、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A ) A.产出的物理性质 B.与顾客的接触程度 C.产出质量的度量 D.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 6、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不包括(D ) A.产出要素管理 B.资源要素管理 C.环境要素管理 D.信息要素管理 7、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最主要部分是(C )P A.产品研发 B.产品设计 C.生产运营活动 D.生产系统的选择 8、运营是企业哪项活动的主要环节(B ) A.增加产值 B.创造价值 C.提高竞争力 D.增加销售额 9、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B ) A.产品的价格 B.运营过程的结果 C.资金实力 D.行业发展前景 10、下列方法将产品生产计划中的具体产品的需求转化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是(B )。 A、粗略能力计划 B、物料需求计划 C、能力需求计划 D、库存计划 11、运营战略属于(C ) A.公司级战略 B.事业部级战略 C.职能级战略 D.作业层战略 12、决定企业新产品或新服务项目的引进、不同品种的组合,以及不同产品的生产进出策略是(A ) A.产品战略决策 B.产品组合决策 C.企业发展决策 D.企业创新决策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那么运营管理是模式是利是弊呢?下面跟着一起来分析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 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损耗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的整体扩张。 2.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艺术要求较高。制度化管理、质量效率管理、满工作量管理、工时考核管理、任务承包管理、责任承包管理、工作时间管理、信仰精神管理、“突击队式”管理等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开展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人的趋同性和依赖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和信仰,也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金钱不是唯一的有效手段,崇拜和信仰、信任和依赖才是最高境界) 3.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调度调整反应较快,人员调整、调动相对较容易。(不需要合同,一张文书,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即由需求的产生,到转化为生产过程(操作),到产生成品(结果)的效率相对较高。

4.有利于内部形成小型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团体(组),以及最优化的团体组合。有利于产生生产精英,即生产能手、业务骨干、标兵、劳模。这些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将非常有利。这些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规模化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一个团队决定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命运的事例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 5.多数成员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敏感,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环境变化。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的竞争能力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工作热情和方法等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即关键部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较强,是应对能力相对集中的节点,有一定的脆弱性。权利相对集中,容易造成重大的管理和决策失误。合理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机制,重大决策的科学审定等是所有现代规模化企业的重要课题。 6.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个体的灵活性不强,竞争性不强,主动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浮于事。自主创新的动力不强,容易满足现状。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事不关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形成往往与人性的固有弱点有关)。如果管理引导不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较强的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即行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要做什么 2)怎样去做 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 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 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 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工作定量系统

(完整版)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了解+评价观点和核心思想 初次提出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其所著《从朕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 主要观点/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五力模型、三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 1、五力模型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2、三大战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的利润将取决于五力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 3、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借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各种活动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联结的。企业应该根据竞争优势的来源,并透过了解组织结构与价值链、价值链内部的联结,以及它与供应商或营销渠道间的联结关系,制定一套适当的协调方式,而根据价值链需要设计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4、钻石体系在企业竞争的成功上,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波特将他的研究更延伸到了国家竞争力上。针对这个主题,波特提出“钻石体系”(又称菱形理论)的分析架构。他认为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包括: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和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成国家的竞争优势。 5、产业集群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

运营管理的发展简史

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 产业革命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19世纪又扩展到美国和其他国家。之前农业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制造业采取的是手工作坊方式,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和其徒弟在作坊里加工出来的。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直到19世纪初才发生了变化。许多发明创造改变了生产方式,机器代替了人力。其中,最具重大意义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劳动分工概念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提出。 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发明了蒸汽机,为制造业提供了机械动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的概念,认为: (1)分工可重复单项操作,提高熟练程度,提高效率; (2)分工可减少变换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3)分工有利于工具和机器的改进 1801年,美国人埃尔·惠特尼(Eli Whitney)提出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正是采用了标准化的配件,才实现了零件的可互换性,零件才无需定制,才能快速批量生产,才能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上万支滑膛枪,才使得后来福特汽车装配线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尽管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时迫切需要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作指导。 二、科学管理(1910—1920年) 到了20世纪初,以泰勒(Frederick W. Taylor)为代表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泰勒是科学管理原理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实现了雇主和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才能永久地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以此为出发点和基础,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精髓在于: (1)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和改进; (2)建立在方法研究基础上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3)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科学地挑选并培训工人; (4)设立计划部门,负责合同管理、方法研究与标准化、进度安排、成本分析、业绩考核与工资发放以及纪律检查等管理职能。 泰勒制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其思想并不总是受到工人的欢迎。工人们认为采用这些方法后产出增加了,而他们的劳动报酬并未得到相应地提高。当时,确实有些企业为追求效率而让工人过度劳动这一问题。最终,国会在公众呼声下就此事举行了听证会。1911年泰勒被要求到会作证,也就是这一年,他的划时代著作《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出版了1[1]。那次听证会事实上促使了科学管理原理在工业领域的推广。 除了泰勒,还有不少先驱者对科学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学者及其管理思想。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是一位工业工程师,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 Gilbreth)是一位心理学博士,把心理学的成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 摘要 管理思想的演进,是建立【管理】这门科学存在性发展的主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影响管理思维的变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组成工作不可以少的活动,管理理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形成的过程,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成就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关键字: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变 壹、緒論 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后来为许多人所研究和宣扬,其中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阐述的有厄威克和古利克。厄威克的着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即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貳、管理思想之演進 一、早期管理思想 (一)理论背景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 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 (二)早期管理理论学派 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 巴比奇、尤尔和迪潘更注重组织与方法问题,而欧文更关心工业化对人的影响。 卡内基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推动工业发展。 二、科学管理思想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的历史及发展

项目管理的历史及发展 项目管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古代。其代表作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这样不朽的伟大工程。我国汴梁古城的复建也可称为成功项目管理的典型例子。 2、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20世纪40年代,美国把研制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命名“曼哈顿计划”。美国退伍将军L.R.GROVES后来写了一本会议录“现在可以说了”(Nowitcanbetold:ThestoryoftheManhattanProject),详细记载了这个项目的经过。但是的项目管理着重计划和协调 3、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60年代这类方法在由42万人参加,耗资400亿美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应用,取得巨大成功。此时,项目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现在,CPM和PERT常被称作项目管理的常规“武器”和经典手段。当时主要运用在军事工业和建筑业,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使项目的执行。 4、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70-80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世界其他各国,当时我国称CPM为统筹法(这是华罗庚教授首先将其介绍到国内时,根据其核心思想为它取的名称)。项目管理从美国初的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很快扩展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其特点是面向市场、迎接竞争;项目管理除了计划和协调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量、风险等给予了更多重视,初步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框架。 5、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跨越了世纪之交,项目管理有了新的进展。为了在迅猛变化、急剧竞争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

生产运营管理的演变历程

生产运营管理的演变历程

————————————————————————————————作者:————————————————————————————————日期: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全球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演变历程; ●知道生产运营的六大管理指标; ●学会运用降本增效的运营管理思路。 生产运营管理的演变历程 一、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历史演变 1.全球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演变历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制造型企业竞争的主题是“产量”;从1978年到90年代前后,企业竞争的主题是“质量”;1990~1996年,企业竞争的主题是“成本”;1996~2003年,企业竞争的主题是“市场反应速度”;2003年后,制造企业的竞争主题则是“整合”。 综合而言,全球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主题的演变经历了产量、质量、成本、速度和整合资源五个阶段。 产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运营管理所追求的是怎样把产品做得更多,怎样把生产的经济规模做得更大。 【案例】 美国的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家都准备进行战后重建,需要很多物资。美国是少有的没有受战火波及的国家,当全球开始进行战后重建时,美国的 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基本上都能够卖出去。 中国企业的“好日子” 中国从改革开放前到1994年,一直处于“求大于供”的状况。企业只要有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在这个阶段,经常看到的情形是各地的供 销员求企业发货,因为产品肯定能卖出去。中国企业在这段时间过着无需 太注意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好日子”。

质量 1978年,全球生产运营管理思想产生了变化,即从过去追求产量,进入既要追求产量,也要兼顾产品质量的竞争主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0年。 【案例】 日本的经济“奇迹”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30年内,竟然有五十几项产品在整个国际市场排名跃居第一。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原因就是懂得寻 找市场的夹缝,避开与国际市场的正面交锋,利用产品的质量、性能、功 能等特征创造差异化。 为什么诸多企业会集中垮台 1995~1997年的三年间,中国众多著名企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陆续垮台。上海、海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烂尾楼”。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大力度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伴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消费者质量意识增强, 在消费者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才可能被消 费者接受。 成本 成本竞争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时,既要追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必须保证成本是所有竞争对手中最低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利润。 【案例】 日本经济衰退 1990年的海湾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涨,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泡沫开始破灭,整个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直至今日,日本 经济也未能恢复到鼎盛时期的状况。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企业生 产经营中不仅要考虑产量和质量,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和竞争愈加激烈 的社会中,只有将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才可能生存和发展。 速度 1996年以后,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意味着企业必须具有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企业获得资讯的途径和时间更容易。可见,当时除了在产量、质量、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project "项目"一词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汉语中出现(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援外项目).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发展历史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 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 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 跨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 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 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运 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 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斯密在17 7 6年发表《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提出了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巴贝奇183 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 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2.1 科学管理理论 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 (2)莉莲吉尔布雷思和弗兰克吉尔布雷思简化工作的原则。吉尔布雷思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劳动简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总结出了劳动中许多特征不同的分动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3) 甘特工作计划的原则。甘特的贡献主要有:甘特图表、任务 奖金制度、非金钱因素论。甘特还认为,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源泉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劳动者。

西方行政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西方行政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美国学者W·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标志着西方公共行政学的诞生,西方行政学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西方行政学者针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与行政现象,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行政学也发展成一门具有高度理论综合性和最具实践性的学科。一百多年来,行政学发展迅速,内容庞杂,流派众多,但在其发展中却始终贯穿着一条深层的主线——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趋向。西方行政学主要有三个基本阶段。 西方行政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法约尔和怀特等人。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行政学的学科地位并使其理论化和系统化。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尝试着为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都在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 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 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论官僚制〉;

怀特:撰写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古利克:从分工与整合、全体与部分关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协调的重要性,对公共行政作综合研究; 厄威尔:对行政管理的原则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与古利克合着〈行政科学论文集〉;福莱特:创立了动态管理理论,为正统行政学向行为主义行政学的过渡架设了桥梁。 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科学管理运动密切相关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才促成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可见,西方行政学在提出和创立阶段就具有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因素。1912年泰勒出版了着名的《科学管理》一书,在书中他强调应当实施新的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向管理要效率”并进而提出了着名的科学管理理论。因此,我们说,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行政学上的运用,“使其在一开始就具有了科学化和合理化的色彩”。然而,理论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迟早会与时代和生产力的发展显现出不相适合的地方。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因其研究的是作业现场的操作效率问题,这就使其理论不可避免的缺乏“一般性”的特征。 继泰勒之后,法约尔受到科学管理原理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改进了泰勒看待管理问题的角度,进一步将管理定义为“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还确定了14条管理原则和管理五要素说。其理论不仅是用于企业界,而且被政府管理机关所普遍采用,正因为法约尔理论具有的“一般性”,使他成为“直到本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人物”。但是,他在“管人”的问题上,同泰勒一样主张以纪律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所以他的组织理论也没有摆脱“机械模式”。 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创立了官僚制的组织理论,这使他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管理学概论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本章重点: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的阶段 △古代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新古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从管理学历史发展角度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 2、理解与掌握主流的管理理论及其产生的背景 3、掌握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势 导入案例:管理理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海伦、汉克、乔、萨利4人都是美国西南金属制品公司的管理人员。海伦和乔负责产品销售,汉克和萨利负责生产。他们刚参加过在大学举办的为期2天的管理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主要学习了权变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和一些有关激励职工方面内容。他们对说学的理论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展开激烈的争论。 乔首先说:“我认为社会系统理论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是很有用的。例如,如果生产工人偷工减料或作手脚,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话,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销售。系统理论中讲的环境影响与我们公司的情况很相似。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中,一个公司会受到环境的极大影响。在油价暴涨时期,我们当时还能控制自己的公司。现在呢?我们还想销售方面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艰苦的战斗”。 萨利插话说:“我们的确有过艰苦的时期,但是我不认为这与社会系统理论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曾在这种经济系统中受到过伤害。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与社会系统理论一直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就有采用社会系统理论的必要。我的意思是,如果每个东西都有一个系统的话,而所有的系统都有能对一个系统产生影响的话,我们又怎样能预见到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后果呢?所以,我认为权变理论更适合于我们。如果说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话,系统理论有能帮我们什么忙呢?” 海伦对他们的争论表示有不同的看法。她说:“对社会系统理论我还没有很好地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