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论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三论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三论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云谷川

内容提要:唯物辩证法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思维模式。辩证思维模式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二分、两极对立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系统事物的重心向两端和两极发展的比较简单的问题,而不适用于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以和谐统一规律为核心的生态思维模式。生态思维模式是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界的无机物质、生物、人类、信息、思维多个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解决两极对立问题,而且适用于解决系统事物的重心从两端或两极向中点和中间部分发展的多因素复杂系统问题。科学发展观已经超越了唯物辩证法,是划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生态系统论、和谐统一规律、科学发展观。

一、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在历史上辩证法经历了自发、唯心、唯物三个阶段。辩证法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易经》、《老子》、《孙子兵法》、《鬼谷子》、《荀子》等等诸子百家中,都充满了辩证法思想,是自发的朴素的带有唯物或唯心性质的辩证法。在西方有德谟克利特等人、特别是黑格尔对辩证法进行了详细论述,黑格尔及以前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才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年代社会矛盾简单化,两极分化严重,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社会实践迫切需要解决阶级斗争问题的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唯物辩证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侧重研究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以阶级斗争为切入点,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而正确地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以苏联为首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在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矛盾简单化,集中体现在劳苦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实践的主要问题是阶级斗争问题。由于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代表作有《矛盾论》和《实践论》等。主要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侧重阶级斗争理论和斗争哲学。正确地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诞生了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走向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唯物辩证法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基本规律的辩证思维模式。辩证思维模式是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意识与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主客二分、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对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用矛盾和“一分为二”的观点,从两端、两极和两个方面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两极、两端和两个对立面的问题,适用于系统事物的重心向两端和两极发展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例如,

社会发展到两极对立或两极分化严重的时候,社会问题简单化并集中在两个对立方面,这时就呈现出阶级斗争激烈或战争状态,这时用辩证思维模式的唯物辩证法来解决问题就比较简单,很容易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从加以解决。苏联“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是充分证明。

然而,客观事物并不总是以对立统一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当系统事物的重心从两端、两极和两个方面向中点或中间发展的时候,系统问题复杂化就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情况。这时两极、两端和两个方面的对立已经不是主要问题,而系统多个因素同时存在和协调发展则是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实践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原来的阶级斗争和战争年代,转变为百废待兴与和平发展年代。无产阶级从原来没有资产,变成掌管全国的财产;从原来夺取政权,变成了掌管政权;从原来的被压迫阶级,变成了统治阶级。一句话,所面对的主要历史任务不是战争而是发展。这时就需要用系统论和生态学以和谐统一规律为基本规律的系统思维模式和生态思维模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应该继续沿用辩证思维模式的阶级斗争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应该从思想、理论、体制、机制等等方面“与时具进”适应新的情况。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与时具进”,还是用原来指导阶级斗争的理论来指导经济建设,结果发生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和后来计划经济的失败。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除几千年的文化影响外,主要是面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践,不正确地继续沿用阶级斗争理论所导致的。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和产品经济制度的假设。

二、生态系统论

世界的本质是生态多元的。首先存在一个无机自然界,在无机自然界(无机物质)的基础上产生了生物界(生命),在生物界(生命)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社会(人类)。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信息。我们人类所接收的信息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感知和表述,是人和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客观信息被人体感官接收,经过神经系统传递到人的大脑,然后人的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储存、记忆、加工、处理、重组、创造就形成了主观信息──意识。意识是人的生理机能和属性,它与人的生物体、大脑和思维过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机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以生物圈和食物链的形式构成了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平衡功能的地球生态系统,形成了绚丽多彩、无限多样和生机勃勃的生态世界。

现代科学已经告诉我们:大约在距今前150亿年产生了宇宙,45亿年产生了地球,32亿

年在地球上产生了生命,二三百万年从类人猿群体进化到人类社会。也就是说,无机自然界(无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起点,在地球上还没有产生生命和人类的时候无机自然界就已经存在了。例如,宇宙中的总星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系等天体,地球上的阳光、空气、水、大地、山川、土壤、海洋等宏观物体,各种化学元素和微观世界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等等。

在各个星系当中,一般的天体都是围绕一个质量中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是一种机械运动,运动的原因是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引力是一种能量,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是能量交换,引力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地球上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能量

转化守衡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运动过程中必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宏观物体一般都是由化合物构成的,化合物都是由原子化分和化合而成的,化分释放能量和物质、化合聚合能量和物质,这些都是化学运动。太阳等恒星表面一般都在进行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光子和其它宇宙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辐射,这些都是物理运动,这一过程就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电磁场、放射性物质、电子和基本粒子的运动也都是物理运动。本文所称的物质就是无机物质,它们都是在产生生命以前存在的,都遵循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规律,都具有反应特性而没有感觉和意识,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大约距今前32亿年,在地球上具备了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气温,具备了构成生命的各

种化学元素(碳、氢、氧、硫、磷、钾、钙、铁等),在这些物质不断运动(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过程中,经过漫长时间地演化逐步形成了有机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在有机大分子的基础上形成了单细胞和多细胞的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等生命系统。无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了生命。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由蛋白质、酶、核酸等有机大分子与矿物质、水、维生素等无机物质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主要以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的形式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延续生命是由父母代的基

因(DNA)这种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是由细胞的新陈

代谢活动提供的。构成有机大分子的材料最终又都是由碳、氢、氧、硫、磷、钾、钙、铁等化学元素组成的,无机物质不仅养育而且养活了生命。所以,生命体都具有无机物质的基础性。

然而,生命体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遵循着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的生命规律,原生生物和植物对周围环境具有刺激感应性,动物特别是灵长类的高级动物已经具有了感觉和心里活动。在生命世界里,新陈代谢活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会死亡,生命也就不复存在。而无机物质没有生命不存在死亡问题,它们只遵循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规律而没有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活动,它们只有反应特性而没有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里活动。这是无机物质与生命的根本区别。换句话说,生物体与无机物质既有相同的无机物质的基础性,又有本质区别的生命活动,它们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生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功能的客观实在。原生生物和植物对周围环境具有刺激感应性,动物特别是灵长类的高级动物已经具有了感觉和心里活动。它们是人类形成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生命活动是生物的本质特征,是与无机物质区别的主要标志。无机物质与生命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无机物质和生命通称为物质就混淆了无机物质与生命概念的本质区别。

大约距今(前)二三百万年,在动物种群最高等的灵长类动物中形成了一支类人猿群体。由于它们是生物群落中最高级生命,具有比其它生命更发达的大脑和身体感官,对客观外界具有感知性和适应能力,所以它们能够适应环境的变迁,采取杂食、特别是火的应用使熟食和肉食增多,吸收更全面的营养成份,使得大脑和四肢更加发达,能够思维、站立行走、发现客观规律、创造、发明、使用生产工具,在“生存斗争”中取得了优势,从而进化到人类阶段。

人类、社会和意识是同时出现的,社会和意识是专属于人类范畴的。人类除了遵循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命的运动规律以外,还遵循着社会的和思维意识的运动规律。人类是在无机物质和生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高级生命,站在生物圈和食物链的最高端,具有发达的

身体感官和完备的神经系统以及神经中枢----大脑。人的大脑具有思维功能,能够感知客观

外界的存在,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能够根据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创造和发明新的客观事物。

人类是在无机自然界和生物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物质性、生物性、社会性、意识性和人性的最高级生命,站在生物圈和食物链的最高端。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界的主宰。所以,无机物质、生命、人类是几个本质不同的领域,不能混为一谈。不但无机物质与生命概念不能混淆,而且人类与无机物质和其它生命更不能通称为物质。

人们通常把音信和消息叫做信息。信息是信息源、信息媒介、信息接收终端和信息处理中心之间的一种联系。我们人类所接收的信息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感知和表述,是人和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信息不是实体,没有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概念,自己不能运动,它只能由一定的载体来传递。所以,信息是受传递载体和附着载体的制约。传递影像信息的载体一般都是光子和电磁波,它们的运动速度很快每秒三十万公里。传递声音信息的一般都是空气分子,它的速度是每秒三百四十米。特别是人体内部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思维活动都是由生物电讯号来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是极快的。信息与作为信息源的客观事物有关,但信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信息与信息传递载体有关,但信息不是传递载体本身;信息与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的人体感官和大脑有关,也是构成意识的原材料,但信息也不是人和意识本身。信息是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构成信息必须有三个条

件:1、信息源(客观事物)。2、信息媒介(传递信息的载体、信息通道等等)。3、信息接收终端和处理中心(人体感官和大脑)。这三者缺一可。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人类生命以外的无机物质和其它生命的东西,更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意识是一种最高级的生命现象,是人的生理机能和属性,是人与外界信息交换的结果。意识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信息,是人体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接收客观外界事物的客观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然后由大脑对其进行接收、加工、处理、储存、记忆、创造所形成的主观产物。意识形成后由大脑发出指令,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感知、认识客观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发明新的客观事物等等。意识的形成、本质和作用只能用人的生命活动、生理过程和人脑思维功能来解释,而不能用其它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物质来解释。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意识是以人脑为加工厂、以客观事物的信息为原材料、以思维过程为加工过程和工艺流程而形成的主观产品。也就是说,意识与人脑、信息和思维有直接关系,而与一般物质只是间接关系。

三、和谐统一规律

客观事物都是和谐的统一体,两极、两端和两个对立面(矛盾)之间必有中点和中间部分存在。从无机自然界到生物界,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无不如此。磁铁有两极:一个是南极、另一个是北极。然而,除南、北两极以外磁铁还有中间部分存在。如果磁铁没有中间部分存在并与两极相联,南、北两极就不可能成为一体,或者南、北两极缩成一个点。所以,磁铁的

南、北两极和中间部分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缺一不可。磁铁南极(S)呈阴性,磁铁北极(N)

呈阳性,磁铁中间部分没有磁性或呈中性。南极(阴性)、中间部分(中性)、北极(阳性)是三个因素以上的系统存在,如果从整体和全面来看,从南极经过中点和中间部分再到北极就是一个和谐的系统过程,它们符合和谐统一规律。如果单独看南极和北极,它们构成对立统一。但是,这种做法只看事物的局部而不看全局,只看磁铁的两极对立和斗争而不看磁铁两极与其中间部分构成的和谐系统,这种做法是片面的,只能是对磁铁的部分认识。两极对立只是磁铁的特殊情况,系统和谐则是磁铁的总体情况。所以,和谐统一包含了对立统一。

数学中的实数有正数、零(0)和负数,它们构成了和谐的系统存在。例如数轴就是这样。如果从整体全面来看从正到负就是一个系统过程,其中间还有无限个正数和负数。零(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唯一的中性数。在零(0)这个实数中没有正和负的对立,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中学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从零(0)到任意一个正数之间有无限个正数,在正数中没有正和负的对立,它不符合对立统一,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系统。从零(0)到任意一个负数之间有无限个负数,负数中也没有正和负的对立,它也不符合对立统一,同样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系统。如果没有零(0)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正和负的界线,从而也就没有正和负的存在。如果没有零(0)这个实数,只有正数和负数,那么还能够进行数学运算吗?还是完整的数学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只强调了数学中的正和负构成的对立统一,而否认了正数、零(0)和负数构成的和谐统一,这是把整个数学分割开来的作法,这不符合事实,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现实中的空间形式有大、中、小之分,它们同样构成了和谐的系统存在。如果单独看大和小是对立的统一。如果从整体全面来看大、中、小就是一个系统过程,其中间还有无限个大和小的存在。例如,任意一个大和中之间还有无限个比中还大而比大还小的空间形式存在,它们都是比中大、没有比中小的空间形式,大和大里就没有大和小的对立问题,它们不是对立统一而是和谐统一。同样道理,任意一个小和中之间还有无限个比中还小、比小还大的空间形式存在,它们同样是小和小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大和小的对立问题,它们不是对立统一而是和谐统一。换句话说,从大到小不光是大和小而是包括中间在内的一个系统存在,甚至是无限系统存在。唯物辩证法只强调大和小构成的对立统一,而否认了大、中、小构成的和谐统一,这是把整个空间分割开来只看部分的作法,这不符合事实,也不是科学的态度。上和下与大和小的情况相同,不在赘述。

化学中有原子的化合与分解过程,还有大量存在的不化合也不分解的常态原子。如果单独看化合与分解是对立的统一。如果从整体全面来看有原子的化合过程,有原子的常态过程,有原子的分解过程。但是,原子通过化合过程后形成了新的常态原子,原子通过分解过程也形成了新的常态原子。所以,原子的化合、原子的分解、原子的常态都同时存在着,常态原子就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原子从常态到化合,化合的结果还是常态,然后再从常态到分解,分解的结果仍然是常态,这一系列过程的本身就是和谐的系统过程。唯物辩证法只强调了化合

与分解构成的对立统一,而否认了化合、常态和分解构成的和谐统一,这种做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符合事实,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在党的政治生活中有民主与集中的制度----民主集中制。在现实中从民主到集中是需要一个

过程的,不可能从民主一下子就到了集中的程度,特别是民主过程要反复征求意见和反复交换意见才行。即便是集中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或者一下子拍板定案,也是需要领导班子进行讨论的,这又是一个过程。所以,在民主和集中之间还有多个既不是民主也不是集中的协商过程存在。正是民主、协商、集中构成了和谐的决策过程,使党群、干群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如果没有中间的协商过程,就不可能有和谐的民主集中制。唯物辩证法只强调了民主与集中构成的对立统一,而否认了民主、协商和集中构成的和谐统一,这不符合事实,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其中间还存在着教育管理机关、其它教务人员、学生家长及其整个社会,还存在着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教学材料等等。如果单独看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的统一。如果从整体全面来看教师、教务人员、学生、学生家长、教育管理机关、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教学材料等等就是一个系统过程。他(它)们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教育体系。唯物辩证法只强调了教师与学生构成的对立统一,而否认了教师、教务人员、学生、学生家长、教育管理机关、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教学材料等等构成的和谐统一,这是片面的认识,这不符合事实,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地球有南北两极,周围被大气层包围,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如果单从两极来看一个是南极另一个是北极呈现两极对立,符合对立统一。但是,如果从整体和全面来看,地球就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不但有两极而且还有大气层、陆地和海洋,被多条纬度线分割,其中点纬度线就是赤道。绝大多数生物就生活在南极和北极之间的陆地上或海洋里,我们人类也生活在南极和北极之间的陆地上。从南极经过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到达赤道,然后再从赤道经过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最后到达北极,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过程。也正是在南极和北极之间形成了自然界的无机物质、生物、人类、信息、思维等多个系统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如果地球除南北两极以外没有中点或中间部分的话,那么地球也就只能缩成一个点了。整个生态系统和我们人类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用主客二分、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只看到地球的两极对立,而看不到两极与中间的陆地和海洋构成的生态系统,这种思维和认知模式岂能正确和全面?

生物体同样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比如一个人的肉体就是和谐的统一体。如果把人体分割开来单独看部分器官的话,人体有上(前、左)和下(后、右)两个方面,有左右手、左右臂、左右腿、左右脚、左右身,单独看左手和右手、左臂和右臂、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左身和右身等等,它们都呈现对立统一。但这只是就人身体器官的部分情况而言,并非完整的人体认识。如果从整个人体来看,上(前、左)再到下(后、右)、左手再到右手、左臂再到右臂、左腿再到右腿、左脚再到右脚、左身再到右身等等,它们都必须通过身体中间部分,它们都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或系统过程。如果没有中点或中间部分的话,那么人也只能是一个点了。其它生物体也是一样。

总之,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和谐的统一体,两极、两端和两个对立面(矛盾)之间,都能找到中点和中间部分的存在。无机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信息世界和人类思维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如此,它们都是作为这样的和谐统一体而存在着。两极、两端和两个方面的对

立只是客观事物系统中的特殊情况,对立统一规律只是和谐统一规律的特殊情况。唯物辩证法是不全面的认知模式和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体系没有反映客观事物的全部情况,只是说明了事物的部分情况。只有和谐和谐统一规律才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规律。

四、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代表思想,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主张统筹人与生态系统共生共荣。将人的主体性纳入到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态世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制约作用,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进化。人类只有顺应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才能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改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从而才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和科学主义哲学的精华于一身,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生态学等人类文明新成果。集中体现了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生态思维特征,抓住了和谐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这一关键,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强调自然界的物质、生物、人类、社会、思维整个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例如,“和为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关于建设和谐地区的建议”,“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构建和谐世界”等等,这些思想就是生态思维与和谐统一规律的充分体现。

科学发展观超越了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内的其它哲学世界观,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生态哲学的奠基理论和基本原理,是划时代的哲学世界观。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 学员号401020 姜苏容法学院 关键词:突破、挑战、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而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则不仅关系到他们本身,大学生家庭,更加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未来几十年中的发展。将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已被许多专家学者所采用,鉴于本人不管是在社会阅历,专业水准还是论文水平方面都极为有限,故希望采用较为初级的方式来完成此篇论文。下面,我将通过对三部电视剧的简单剖析来得出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的有关结论。这三部都为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反映当代社会现状的电视剧,它们分别是《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和《蜗居》。 当代青年的突破 狭义上的当代青年可以用“80后”来涵盖,社会上对于其的探讨也早已不绝于耳,而《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则是其中较具说服力和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固然有其偏离真实生活的成分,但这并不影响其反映现实世界.这两部剧有一个强烈的共同点,那就是当代青年有活力,有思想,有追求,这些无一例外都是“80后”的优势。 《奋斗》中的陆涛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坚定的追求,不甘于平庸,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落亦有起;《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赵青楚是名校的高学历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楚的定位,不会因为母亲的反对而轻易放弃梦想,终于在业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清楚的看到当代青年敢闯敢拼的特质,同时也看出了“80后”一代在精神上的独立性远超前人。这些可以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上看出。所谓职业价值观即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第一,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当今中国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而当代青年们追求的也早已不是粗茶淡饭的安逸生活。他们需要竞争,渴望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样说固然有追名逐利之嫌,但考虑到他们肩上所背负的对家庭的责任,任何人只能承认此举无可厚非。第二,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这应该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的趋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青年人的就业选择。以《青春》中的赵青楚为例,大学毕业后,其母劝其回到上海工作,以便就近家中。但独立的青楚对就业有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经过与母亲的“斗争”,她终于得以留在北京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究其根源,是在价值观上更加突出自我使其敢于坚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这恰好与当代青年的就业观乃至价值观不谋而和。但是,在此基础上当代青年应该同步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这要求当代青年重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金华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金华 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汩罗,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神话。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新的抉择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勇敢的抉择,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正确的抉择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抉择的解读。 我的家乡金华三面环山夹一州,盆地错落涵三江。地处浙江中部,是建设中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金华农业文明悠久,“上山遗址”发现了轰动世界的万年稻作遗存,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表明了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的最早起源地之一。金华具有2200年建制史,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盛誉。南宋金华学派经世致用、重农务实,提出惠民图强主张。明太祖朱元璋称金华为浙江之心。其“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战略区位,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倚重,素有“小邹鲁”之称。建国以后,金华被誉为五谷丰登的金色盆地。自汉始,金华历代名人辈出,贤臣名将,学者人才,丹青妙手,民族英雄,灿若星河。骆宾王、宗泽、吕祖谦、陈亮、朱丹溪、宋濂、李渔、黄宾虹、邵飘萍、何炳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艾青、严济慈、蔡希陶、施光南等都诞生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改革开放30年,金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浙中城市群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大市、平安金华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个“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浙中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一是块状经济特色鲜明,一批具有鲜明特征和抱团优势的产业集群快速成长。2007年,金华的小商品、五金、木雕等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的汽摩配、小商品、五金机械、医药化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新型建筑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利润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9%和80%。特别是汽车工业势头强劲。二是市场贸易繁荣兴旺。全市拥有众多的各类市场,有超亿元市场44个,2007年商品交易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三是内外交通便捷顺畅。重点规划建设的有8条高速公路,其中杭金衢、金丽温、甬金、台金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围绕“半小时交通圈”,重点建设金(华)义(乌)快速路等8条城际快速通道,城市群内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五个强市”为载体,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舒适宜人,社会生活和谐有序。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党委领导发动、政府主导推动、部门服务联动、农民主体行动、社会共建助动、市场龙头带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新格局。金华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近,建设部把金华列为中德政府合作“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候选城市之一。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62亿元,人均GDP达4199美元,财政总收入187.4亿元,外贸出口总额75.5亿美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855元和6971元。金华人民为此而欢欣鼓舞,为此而精神振奋!这是改革开放带来了和煦的春风和甘甜的雨露,让金华450多万人民的热情不断迸发,让八婺大地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社会各方人才的智慧高度凝聚,切实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切实给金华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福祉,切实走出了一条全面小康之路。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近年来,随着“公交优先”政策的深入实施,社会对公共交通企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工会组织就是要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会工作新思路。 一、抓住职工利益为本一点,增强企业凝聚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到工会工作来说,首先是要把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作为公交企业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最充分地调动起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发展城市公交,不断提高运行服务质量及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公交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因此,做好工会工作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在这方面,青岛公交集团坚持了一些良好的做法,如:加强厂务公开工作,充分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生产和民主管理的热情;尊重职工的创造,广泛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班组活动,重奖生产发明和

技术革新,兴起科技强企之风; 培养职工各项生产技能,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公交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先模人物培养,坚持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人才提拔选用和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发挥先模人物在企业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力、带动力; 强化品牌服务意识,推出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线路,体现了人本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准和企业形象; 深化行风建设,通过评选市民满意线路、开通监督热线等方式,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保障公交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享。这些工作,都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做到发展为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要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车厢、和谐线路。二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实施和谐管理。青岛公交在班组管理、现场管理、基础管理、产品管理、质量管理,总之是在对一切人际管理中始终注重培育和谐精神, 二、抓住职工培训主线,提升整体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工会工作,一定要把握好工会定位,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工会代表职工群众,在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的过程中,要抓住企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创新必须求真,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创新必须务实,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发展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经营与发展理论的迅速兴起和传播,引起了全国各城市的普遍关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为经营城市资产、挖掘城市资源、拓展城市空间提供了新的领域与手段,打开了各级政府城市发展建设的思维空间。从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规划到“长三角”和珠江“泛三角”的跨省市区的区域规划功能布局,都无不体现经营城市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效仿区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我区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满洲里市、海拉尔区、集宁区、伊金霍洛旗等一批城市,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实践,掀起了大规模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城市建设规模越大,发展越快,越需要各级政府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城市经营和发展,打造城市品牌,更加理性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城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新理念 关于城市经营与发展,城市政府和理论界有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这样一种思路,就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运作与管理。其核心是将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思想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发展的全过程。遵循经济规律、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及其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勿庸违言,经营城市不是单纯和片面的扩大城市、改建城市,搞标志性建设和政绩工程。而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的经营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的经营与发展,至少应把握三个观念:一是泛资源观念。即把城市看作是资源整体,包括土地、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以及由此延伸的城市无形资产,如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政策、制度、理念和各领域所产生的社会文化需求等等。二是价值观念。即城市的资源通过经营都可以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式,作为现金资本并能进行再投入。但应当重视城市资源的特殊性、有限性,避免过量地靠资源获取资金,也就是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更不能吃子孙的饭。要有计划地开发、合理利用,兼顾城市功能与环境,实现人、自然、经济、社会各系统间和谐发展,走内涵式、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和谐理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将趋于和谐,城市自身客观的资源和属性,决定了它做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载体,必须与其他自然和社会资源一样,进入市场领域,接受并适应市场规律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规律的作用,从而实现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发挥其内在生机与活力。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一直沿用“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的建设管理模式。在传统体制下,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只是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偿服务型、共享型的公共产品。在这种管理建设发展的模式下,政府只注重了社会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sixth edital) 唐述春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个人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规划、推进个人成才、加快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个人发展的科学可以说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全球性课题,现实在呼唤一门新兴的科学——个人发展观,这个个人发展观至少是融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决策学、养生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对策论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我们可以得出,个人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全面兴旺。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家庭事业全面兴旺为根本指针谋发展、促发展,努力营造个人全面进步所需的多领域、多文化、多环境的系统性需要,切实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让所有外在资源与内在动力真正围绕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发挥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要统筹学习与实践,统筹自我发展与广结良缘、统筹做事与做人、统筹消费与赚钱、统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推进的过程要做到可持续性,并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个人全面成才及家庭事业全面兴旺。坚持走出一条稳定性好,可持续提升的发展道路,谋得经得起时间与空间多维变化考验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认真总结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各阶段实际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个人发展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全面兴旺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运用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抢抓机遇,努力奋斗,更好地完成各成长阶段我们肩负的发展任务,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以点: 首先,必须紧密结合个人实际,针对个人发展目标,拟定自己的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 既然说是个人发展观那么决定权就应当在于个人手中。有些人从读书到就业都没得自己做过主,个人发展的方向完全交给了别人,当他终于摆脱他人的代办,又到了上有老下有小谋生才是最重要的阶段。他的一生幸福与否在个人发展上他的内心没有遗憾那是假的,造成这种个人发展不能自主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的文化意识,长期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教育,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崇师、尊老、忠君、“三纲五常”的意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己

科学发展在家乡

科学发展在家乡 山东临沂2009年科学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困难的考验,市政府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上了新水平。 (一)坚持扩内需、调结构,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及时制定出台扩大内需和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方面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抓落实,经济运行持续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左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5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3亿元,增长19.1%。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好。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收,综合亩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16.7公斤和456.1万吨,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新建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94.3万亩、累计达到360万亩。工业生产较快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18.8%和16.8%;实施工业发展振兴规划,新增利税过千万元企业104个,新创中国驰名商标8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服务业快速提升。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84%,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2%,临沂商城商品交易额突破600亿元,首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博览会、山东省第十二届广告节等大型会展活动成功举办,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显著。累计淘汰294条落后产能生产线,关停取缔或停产、限期治理了2439家环境安全隐患企业,实施了189项水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工程,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 (二)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创城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显著进展。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北城新区、涑河片区、滨河景区、临沂大学二期等重点工程及陷泥河、南涑河治理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426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万多盏,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考核验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房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成29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竣工农村住房12.8万户,实施危房改造2万余户,新增户用沼气4.8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25.4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80%和70%。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沂河生态路实现全线贯通,206国道临沂绕城北线及岚济路临沂至费县新庄段等公路建成通车,主城区实现了四环闭合通行。临沂机场改造提升土建工程完成,新开辟航线4条。电网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 (三)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临沂商城公司化改革和中通飞燕汽车公司等企业改制重组依法规范实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75万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80.8%。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健全银政企沟通合作机制,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办法,建立和拓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及贷款风险补偿体系,支持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全市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347亿元,是上年的2.2倍,其中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9.5亿元。完善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保障制度,土地增减挂钩实施规模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实际提速88%,政府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经验被国家人事部推广。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强化以商招商、资源招商,全年引进利用市外资金同比增长15.9%。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外经贸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2亿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05亿美元,被评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定位城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一、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 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总目标,适应城市前进发展的步伐,时刻更新观念,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结合实际,有所超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一)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一个城市的环境好坏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前景,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强磁场”效应,进而汇聚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绝不能一味强调杜绝、取缔、清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疏导,在疏导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 二、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发展,重点从二个方面强化工作的落实要全面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管理,围绕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城管工作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建立起促进和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转变工作指导和发展方式,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实践推进的着力点落实到具体工作项目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民生问题,打造创新务实、高效的服务型城管,积极探索,积累学习实践活动经验,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一)重点强化科学发展城管工作意识,自觉融入全市科学发展的大局。 (1)强化区域中心意识。坚持城管工作以打造区域经济中心一流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从构建和谐、魅力邯郸,实现三年大变样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2)强化责任落实意识。要强化政治意识、交帐意识,按照我局2008年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城市管理的各级责任、工作岗位具体化、精细化、明确化。 (3)强化精细精品意识。坚持抓"精细",出"精品",狠抓道路清扫、执法管理、公厕、垃圾站设施建设和管理,综合整治小街巷环境卫生,改善火车站"窗口"形象,规划设置高档早夜市,提升城市夜景亮化水平,加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管理和资源利用,打造城管"精品名牌"。(4)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学习先进城市管理经验,深化城管体制、机制、作业方式改革,在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等方面有新突破,推进城管事业长足发展。 (5)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手段,纠正执法过程中的粗暴行为,坚持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原则,创建"和谐城管"。 (6)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管理与服务统一,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投诉、来信、来访涉及的市容卫生热点、难点问题,树立城管执法良好形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29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正式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xx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蒋洁敏总经理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的主线,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确保实现安全环保稳定形势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

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之路,这也是中国石油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是我国的客观要求 1、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从能源的消费构成比例看,较发达国家(日本)我们的油气、煤炭消耗比例过大,对一次资源的依从度偏大,替代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不足,存在潜在风险的同时,环保压力增加。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资源总量需求不断加大,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缓和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大力提升单位资源的经济效益,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坚持科学发展观

谈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关系

谈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关系摘要:作为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发展方向与规模依赖于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对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认识的进步,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愈来愈重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 as a social modern sign of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scale on the government to the city planning, city planning of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contemporary human soci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know progr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商品流通和现代工业的集散地、交通中转的枢纽,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改革开放来,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城市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环境、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发展的认识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发展的认识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行为是万物的开端。以人为本,不是历史上的以人为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主义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会成为博弈失败的幻觉,这不是物理学家的结构,而是政治家的发现。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因此把以人为本列为问题之首。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行为开发新的技术,并应用这些智力的成果,重新组织人们的活动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其中尤其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最为突出。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也是符合我国长期发展需要的。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

我的家乡

家乡美 家乡地点 江苏省宿迁市 家乡简介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之后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太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 地级宿迁市1996年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万。它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万亩,是中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林业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意杨第一故乡。 在秦汉文化的风云际会之地,江苏省宿迁市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这个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下草湾文化遗址”, 《史记》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 便为现在的宿迁。所以说宿迁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 乡,最有名的莫过于项王故里了。 宿迁的洋河酒也是略有名气,我们最熟悉的就是 洋河蓝色经典了(“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洋河蓝色经典”) 家乡著名人物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刘强东——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来龙镇光明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入选《财富》(中文版)2012年"中国40位40岁

城市开发公司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城市开发公司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过讨论学习科学发展观,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 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 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 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 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 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 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 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 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 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 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学习讨论社会发展观结合公司当前的具体情况,社会发展观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 要抓紧抓好,努力做到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搞好资产营运工作, 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把学习同促进目标 任务结合起来,推动和促进我们的各项工作。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目录 引言 (2)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3)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 (二)主要内容 (3)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4)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4)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5) 三、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6)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6)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7) (二)“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 (7) (三)“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 (7) 五、怎样践行科学发展观 (7) 六、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昆明高校为例 摘要:作为“铁肩担道义”和“舍我其谁”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以极强的自觉性和彻底的坚定性来透彻体认和扎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成为了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相当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身心成长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不是一个游乐的场所,而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不应成为一个滋生腐化堕落的温床,而应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训练场。我们要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缩没有出路,落后等于死亡。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就难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这也就与国家大力的培养目的相违背。然而,要想做好其中一件事或者想把两件事情同时做好也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指导,只有利

从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谈科学发展观复习课程

从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谈科学发展观

从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谈科学发展观系部名称:检验药学系专业:药学 年级:大学一年级班级:2班调查员姓名:万涛高中原 实践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宋庄镇村委会 实践时间: 2011年2月3日至 2011 年2月6日共 4天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 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家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更好更快发展。 二、实践内容 对所在农村经济进行了调查。通过实地了解和调查,结合自己的理解列出重要问题对村支部的主任等进行了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了家乡在社会主义发 中 存在的问题。 三、实践结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的

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体现了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目标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在家乡,人民的利益也逐步得到保障,现在家乡许多的人都住上了新房子,就连比较贫困的家庭也住进了新房子,据家乡的人们说生活困难或房屋很破烂的人家就可以写一份书面申请书说明家庭贫困情况交给政府,经政府审查后就会派相关人员亲自到其家里考察情况,若情况属实,政府部门便会酌情考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使他们修建新房。此外,家乡的许多人也正在享受到低保,无论是老年的,还是身残的,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的都可以每月享受到基本的生活经济补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当然家乡也存在一些 问题:苏南污染工业转 移,环境破坏化加剧,树木减少..............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家乡不发达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住了很久,但是现在我不得不对家乡刮目相看了,家乡在近两年、近几年的时间里的确是发展了、变化了,甚至达到了我未曾想象到的样子。在高兴之余,我也从中看到了家乡发展变化的本质,就像家乡人们说的那样是国家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是科学发展惯贯彻落实得好。过幸好在情况还未达到恶劣的时候,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禁止再往河里放药捕鱼,也不允许人们大肆大量的捕鱼,不准再往河里乱倒垃圾,若有此类情况发生,政府部门便会给予相应力度的惩罚。除此,政府部门还在河里水较深的地方放养了许多小鱼,就这样,不到两年的时间,家乡的大河由变成了一条水清鱼多的河流。家乡的人们也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