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作物技术领域的专利问题解析

转基因作物技术领域的专利问题解析

转基因作物技术领域的专利问题解析

专利文献部 陈卫明

摘要:本文简述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国际态势和我国政府对该问题的管理措施和举措,论证了推广转基因技术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一些焦点问题从专利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水稻

安全证书植物新品种专利

引言

2009年10月22日,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为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颁布了安全证书(种植证书)。随后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关于转基因主粮(到目前为止限于水稻、玉米、大豆等)商业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于转基因主粮的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效益问题(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专利问题等,而有关转基因主粮的专利问题无疑是诸多争议中的重点。本文在调查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尤其是在运用我局内部专利数据库的基础上,尝试从社会公众不易整合的专利信息角度来探究上述问题,以期藉此使社会公众对这一热点问题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一、转基因作物

(一)有关转基因技术的知识

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和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的生物制品。

转基因技术打破了不同物种、甚至跨生物界间的界限,极大扩大了可利用基因的范围;而且所操作和转移的基因具有明确功能,所以后代的表现可以准确预期。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说到转基因作物,不得不提一下大名鼎鼎的俗称Bt的苏云金孢芽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苏云金孢芽杆菌的发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1901年和1911年,日本和德国科学家分别从染病的家蚕幼虫和粉螟中分离到了一种芽孢杆菌,1915年用德国发现地苏云金(又称图林根)为其命名。1953年,一位生物学家证明了这种细菌在其孢芽中可以产生一种有抗虫效果的晶体蛋白(主要是鳞翅和蛸翅目的昆虫)。

苏云金孢芽杆菌虽然是一种土壤细菌,但可寄生在一些鳞翅目的幼虫上,甚至是植物表面。由于其窄谱杀虫活性,所制成的杀虫剂对环境友好,对人类、野生生物、传粉昆虫和其它多数益虫几乎没有作用。

Bt转基因抗虫剂的使用已有70多年历史,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让人中毒和过敏的例子。Bt本身是有机物,其毒性在光下易降解,在土中则可保持较长时间。

但Bt作为杀虫剂直接施于农作物,其缺点首先是其性能易受外界影响,例如雨水冲刷、光照等;另外由于许多鳞翅目幼虫在其生长期只停留于作物表面极短时间就钻入植株的杆内,使得直接施用Bt杀虫剂成效甚微。所以生物学家将“手脚”做到了作物的基因上,让作物“与生俱来”就能抗虫。

(二)关于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安全证书问题

一件今后必将影响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大事件,其前奏竟是如此的安静悄然:即使是像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成员这样的“圈内人”,也只是在颁证日后的三个月——2009年的11月才获悉他们等了10年才盼来的消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于2009年10月22日发布的《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其末尾列出了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等三种转基因作物。它们的有效期均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其中两种转基因水稻的生产范围限定在湖北省,一种转基因玉米的生产范围限定在山东省。

据笔者统计,2008年4月开始至2010年7月底,我国农业部共颁发了8批约800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1,除了约80个证书针对的是用于家畜、家禽(同属于“农业生物”)的疫苗、干扰素等之外,其余超过700个证书均颁发给了非主粮作物——棉花(其中针对10个棉花品种的16个证书的申报单位是孟山都)。然而,自2009年10月22日至今颁发的两批193个安全证书中并没有针对转基因主粮的。因此,颁发给“华恢1号”、“Bt汕优63”、“BVLA430101”等转基因主粮的安全证书,至少目前在我国是“空前绝后”了。

在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进程中,安全证书的获批至为重要。尽管上述转基因主粮获得安全证书后还需进行区域性试验和品种审定才能走向大田生产,但据业内人士估

1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go(2010年8月14日最后访问)计,它们极有可能在三五年之内以各种方式和形式现身于千家万户的餐桌。

(三)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1996年是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开始逐渐替代传统作物的标志性一年。从这一年起,在美国的牵领之下,转基因作物全球商业化的势头开始发力。此后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作物作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从起初的犹豫彷徨过渡到了快速跟进。

1.品种培育速度加快

随着生命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日新月异,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基因、新性状和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已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第二代产品,以及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第三代产品转变,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正成为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2.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我国农业部于2010年3月发布的信息显示2,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以每年1000万公顷的速度快速增长。2009年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大豆达到6750万公顷;其次是玉米,达到3950万公顷;棉花为1650万公顷;油菜为620万公顷。

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以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09年的1.34亿公顷(占全球作物面积的9%),由此可见,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14年间增长了约80倍。关于2009年各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详见表1。

2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gn/news/(2010年3月15日最后访问)

表1 2009年各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

国家种植面积(单位:万公顷)

美国6400

巴西2140

阿根廷2130

印度840

加拿大820

中国370

巴拉圭220

南非210

此外,还有27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布在以下国家:墨西哥、乌拉圭、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智利、哥伦比亚、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捷克、葡萄牙、罗马尼亚、波兰、斯洛伐克、埃及、布基纳法索。

但实事求是的说,2009年欧盟国家(西班牙、捷克、葡萄牙、罗马尼亚、波兰、斯洛伐克)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94,750公顷,比2008年减少9%-12%,这是因为德国在2009年退出了欧盟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的行列。

对于上述数据中未包括的水稻,2000年以来,美国先后批准了6个抗除草剂和药用转基因水稻;伊朗批准了1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商业化种植;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4国批准了转基因水稻进口并允许食用。

3.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渐凸显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10年发布的2009年年度报告显示3,2009年全球仅转基因种子市场的价值就达105亿美元。相应的商业化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价值在2008年就已经达到1300亿美元,预计今后每年的增长率为

3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2010年8月最后访问)10%-15%。

而自1996-2008年,全球杀虫剂用量减少了35.6万吨(降低了8.4%)。仅2008年一年,通过转基因作物转化的二氧化碳约为1440万吨,相当于70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

美国国家科学院2010年4月发表了《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影响》(Impac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on Farm Sustain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报告4,报告从农民视角对美国发展转基因作物14年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了全面客观的研究,得出了“从总体情况看,与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的传统农业相比,转基因技术为美国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收益和经济收益”的结论。

(四)我国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及其举措

1996年,中国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2001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在中国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全程安全管理。

2006年,我国政府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4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2010年8月最后访问)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这是一个与大飞机研制并列的重大专项,预计到2020年,其投入将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这将是我国历史上投入资金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项目。

2009年6月,我国国务院发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10月22日,我国农业部向自主研发的Bt水稻和植酸酶玉米颁发安全证书。ISAAA在其2009年年度报告中称:“中国做出一项里程碑式的决定。……这为需要历时2-3年的商业化前注册铺平了道路,且意义非凡。……基于水稻和玉米的全球重要性以及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许会效仿中国的作法。……正是因为水稻和玉米分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上述两种中国自主开发的转基因产品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将具有更深远的潜在影响。”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2010年4月14日,我国农业部公布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审批情况》5,清单中列出的安全证书(不是种植证书,而是农产品进口证书)中目前仍有效的还有26个。据笔者统计,在这26个有效证书中,关于转基因玉米的有11个,关于转基因大豆的有3个,其余12个是关于棉花、油菜、甜菜等非主粮作物的。11

5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biosafety 个转基因玉米进口安全证书中:孟山都4个(抗除草剂玉米NK603、抗虫耐除草剂玉米MON88107、抗虫玉米MON810、抗虫玉米MON863),先正达4个(抗农达玉米GA21、抗虫玉米MIR604、抗虫玉米BT176、抗虫玉米BT11),杜邦2个(抗虫玉米59122、抗虫玉米TC1507)、拜尔1个(抗除草剂玉米T25);3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中:孟山都2个(抗农达6大豆MON89788、抗农达大豆GTS40-3-2),拜尔1个(抗除草剂大豆A2704-12)。

2010年7月30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宣布我国今年开始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于饲料,当年的配额为720万吨(预计我国今年玉米的产量要达到1.6亿吨)。发改委这位负责人提到我国进口大豆的情况时说,从2005年至2009年,我国已进口大豆1.66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7。

(五)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所面临的挑战

其实转基因技术早已用于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1978年,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让它合成出糖尿病人的救命药——胰岛素。在此之前,人们只能效率低下地从牛或猪等家畜身上提取动物胰岛素。从此以后,通过转基因方法已经生产了多种药物:人干扰素、人类生长激素、红细胞生成素、乙肝疫苗。在食品科学领域,用转基因方法生产出来的凝乳酸也早就用于生产奶酪了。

但是转基因作物一经问世却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抵制和反对。这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反对者(例如绿色和平组织、环保组织和宗教界人士)对新技术的恐惧与担忧,他们难以接受生物学家竟然来充当上帝、竟然来创造物种。中世纪欧洲教会就曾经视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为魔鬼和怪物,但现在马竟然和虫子、牵牛花、甚至大肠杆菌产生后代了,这简直太出格和荒谬了;更何况诸如“克

6“农达”(Roundup)是孟山都生产的以草甘膦为主要成份的除草剂

7发布时间:2010-07-30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人工合成”这些原本就看不见摸不着的新事物和新方法,更让反对者觉得不可思议。

无庸置疑,上述反对者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在欧洲转基因作物更受到政治层面和普通消费者的强烈抵制(但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欧盟针对转基因作物的政策有所松动:3月份欧盟对转基因土豆Amflora开了绿灯;7月13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其成员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引种转基因作物)。反对者的呼声的确易得民心和引起共鸣,其中不乏一些凿凿有据的说法:“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基因漂移/基因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昆虫灭绝或产生抗性”、“专利控制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大企业”、“企业的贪婪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幕后推手”……

与转基因药品相比,植物的转基因技术更为复杂。科学家对于植物的转基因操作远不像转基因药品那样得心应手,很多美好的愿望暂时还无法实现。这是因为药品的转基因操作只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细菌这样的单细胞生物中,而植物是多细胞高等生物,比之微生物结构更为复杂,成长和培育周期长,而且新陈代谢的玄机至今也并未完全破解。所以植物的转基因操作难度高,其发展速度也远远落后于转基因药品的研发。

而且与转基因药品相比,目前转基因作物的获益方是企业和农户而并非消费者。转基因药品较非转基因药品价格更为便宜,安全性也是立竿见影、一目了然。但直到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还仅限于抗虫和抗除草剂的第一代产品(目前转基因作物增产的特点并不突出,而且只是通过降低虫害来实现),能够改善营养价值和提高产量的转基因作物的第二代产品,还远未形成产业规模。而众所周知,只有通过提高产量和改善营养,转基因作物的产品才能以“价廉质优”赢得终端消费者的青睐。另外重要的事实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论证非朝夕之功,例如“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说过需要两代人来论证的话。

(六)推广转基因技术是为了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我国粮食增产的压力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粮食增产千亿斤(从2009年的1万亿斤达到2020年的1.1万亿斤)的规划。这意味着,在今后10年内,我国粮食每年要增产约1%。

这看似不起眼的1%,紧扣住了我国农业、以至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命脉。要实现这1%确实颇有难度,这是因为:首先由于耕地减少、水资源枯竭、气候变化无常、天灾人祸诸多因素的影响,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由于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我国粮食供求至少在这十年内处于吃紧状态;再者由于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宏观调控更为艰难(例如2010年8月俄罗斯突然宣布暂停粮食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也于当月发布信息称,全球小麦价格自6月以来上涨了50%);最后由于粮食生产的效益长期低下,如果没有高额的国家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2.我国水资源的最大污染来自农业

2010年2月,中国环境保护部、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从普查结果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四成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8。

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也说过:像长江、太湖、滇池的污染很大部分就是由农业污染造成的,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使用了太多的农药、化肥。我国

8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politics(2010年2月9日最后访问)

农药使用量全球第一,2005年就达140万吨,而1990年不到30万吨。

3.转基因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更为优越

传统育种技术(例如杂交育种)培育一个新品种通常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过去科学家常常从野生植物中选取有用基因。例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就是以在海南发现的野生水稻做母本,通过一系列的选配种,历时约13年才制成高产的杂交稻。

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同一物种内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打破物种间的界限;传统育种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天然有性繁殖把有用基因从一个品种转移到另一个品种,但其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以有用基因和无用基因都连锅端了,于是只好通过不断地选育培养,用沙里淘金的方式来筛选。而使用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操作,只将有用基因转移到特定的农作物中去。转基因技术的目标就是为了更有预期地、更准确地培育人类需要的品种。其实该品种可能只增加了或者改良了一个人类需要的性状。例如,水稻中缺少维生素A,所以在以大米为主粮的国家,当地人患夜盲症和脚气病的比例非常高,但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水稻中含有β胡罗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从而使人们吃饭间就补充了必要的营养。

自2005年至2009年我国大豆的平均产量约为1,500万吨,而同期我国平均每年从国外进口大豆3,3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笔者认为,国外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大豆市场的挤占,恰恰从侧面印证了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当初论证转基因大豆的可靠性、可行性时,有关部门为了保护全世界大豆发源地——中国,为了防止我国大豆资源被“转基因”污染,最终否定了转基因大豆的科研立项,结果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我国传统大豆完败于转基因大豆并拱手让出了庞大的国内大豆市场。

(七)反对方的不实之处

笔者经过调查核实,发现在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争论中,反对方的许多观点的确经不起推敲。首先这可能是因为反对方为了彻底推翻论敌而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法,其次可能是因为反对方的调研工作不够细致,但最关键的可能是因为反对方在一些相关领域知识欠缺,这一点在专利问题上尤其突出(有关专利问题本文还要在以后部分着重讨论)。

1.关于迪卡008

著名经济学家郞咸平的许多观点就明显有漏洞,例如最为郎教授诟病的迪卡008。学者方舟子就曾说过其实迪卡008只是杂交品种而并非转基因品种,笔者从有关资料证实确是如此: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委托中国农业部种子及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于2010年3月1日签发的检验报告结果显示,所抽样送检的迪卡007、迪卡008等6个玉米品种均未检出“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nptII基因”、“Bt基因”。9另外笔者从《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网》10检索到有关迪卡008的有关信息:申请时间为08年11月,公开时间为09年5月,到本文成文时还未授权。

2.关于我国的棉花危机

目前我国70%以上的棉花为转基因作物。郎咸平教授认为转基因棉花给我国造成了棉花危机,郎教授引证了2009年9月发布的《全国棉花长势调查报告》,证实我国当年棉花产量同比下降12.4%。但据笔者从《中国棉花网》查询到的资料《2009年度全国棉花产量调查报告(11月)》11看,情况却是:2009年棉花产量下降了15.4%,但同时种植面积也减少了12.5%。种植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种棉成本高、国家补贴少等,与

9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web(2010年3月最后访问)

10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2010年8月最后访问)

11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pub/.../

(2009年11月最后访问)

转基因技术基本无涉12。而且笔者继续查询了2010年7月发布的《2010年全国棉花长势调查报告》中发现:2010年在棉花种植面积继续同比减少0.89%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棉花将增产3.26%到3.9%13。

按照郎教授的说法,第一我国的棉花全部都是1997年从孟山都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第二转基因抗虫棉只能保证2001-2004年三年的产量、质量等,以后就会逐年下降。

关于第二个论点,以郎教授所采信版本(《2009年全国棉花长势调查报告》)的最新版(2010年7月发布的《2010年全国棉花长势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为依据就不攻自破了。

而关于第一个论点,笔者从“中国生物安全网”14“审批信息”栏中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查询到了该抗虫棉的信息:在清单中其名称是“转Cry1Ac基因保铃棉NC33B”,生产应用范围是我国河北山东两省以及黄河流域棉区,在河北、山东的有效期为2008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有效期为2009年5月7日到2014年5月7日。

但这并不能证明山东、河北两省乃至我国种植的棉花大都是33B或是其衍生品种。的确在2004年之前,我国棉农大都种植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然而1997年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郭三堆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成功推出,已经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国家了。在此之后随着该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质优价廉的国产转基因棉花种子漂亮地狙击了来自孟山都的同类产品,所以目前在我国大地普遍种植的是国产转基因抗虫棉。

河南棉农李修立曾为我国科学家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成果评功摆好。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棉铃虫灾害困扰着像李修立这样的黄河流域棉农,“我们把棉铃虫泡在农

12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news(2010年8月最后访问)

13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pub/.../(2010年7月最后访问)药里面,它都死不了;捞出来之后给家禽家畜吃,家禽家畜反而被毒死了。”李修立摆脱这场梦魇正是由于他在1998年全面改种转基因抗虫棉。

2008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采访时曾引用过这个例子并表扬了我国科学家在转基因抗虫棉科研工作上的成效:“在10年前没有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时候,棉铃虫泡在农药里都死不掉。自从我们实施了棉花转基因工程后,棉花不仅抗虫害能力增强,而且产量也提高了。因此,我力主大力发展转基因工程,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世界性粮食紧缺更增强了我的信念。”

我国在转基因棉花科研上的后来居上,与本文上述的转基因大豆科研上的滞后,恰恰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我国推进转基因作物科研与应用的迫切性。

3.关于转基因的“终结者技术”

郎教授也曾指责孟山都开发了“技术保护系统”(亦称为“基因作用限制技术”、“植物基因表达控制”、“终结者技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称之为“自杀种子”),使得特定的作物在结种时会杀死自己种子的胚胎,自绝后代。

1998年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们的确在研发一种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技术并获得了专利。该技术所表达的“终结者”基因能够产生一种细胞毒素,从而导致种子无法存活。但由于该技术受到普遍的反对,所以还未涉及应用就被封杀。当时孟山都正欲收购发明此项技术的公司,曾郑重承诺将不会把这种基因技术用于自己的产品。所以实际上生物学家从来就没有真正研发出所谓“终结者技术”。

而关于种子退化的问题,则并非转基因技术特有的问题。无论是通过杂交还是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植物品种,其后代的性状会分离。众所周知的骡子就不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公众也都知道许多杂交作物必须得年年

14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biosafety

更换种子的事实。

而且据笔者从“华恢1号”的专利文献中所得到的信息来看,由于转基因技术可以更为准确、更有预期性地操作特定的基因,故转基因作物遗传优良基因的能力应当是优于传统杂交作物的。本文的第二部分还要谈及该问题。

4.对转基因科学家的道德拷量

一些学者和专家除了质疑转基因科学家在转基因技术上独享话语权之外,也对转基因科学家进行了道德层面的指责:例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说:“我认为这是利益作怪,内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安全的评估体系需要生态、医学、食品科学、法律多方面的专家组成,而不是目前的格局,专家中三分之二是搞生物技术的,或者与生物技术有关。”15

还有北师大副教授田松也质疑:“在转基因问题上,我们可以相信相关科学家的道德吗?我们必须清楚,科学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国家在转基因育种上将投入300个亿,在这个巨大的利益面前,有哪位相关的专业人士,愿意自砸饭碗,砸别人的饭碗,主张转基因弊大于利?”

但田教授进而对科学可信度的批评,似乎离转基因技术的话题太远了,在同一篇文章中,田教授称:“古希腊仰望星空的哲人科学家逐渐被边缘化,能够呼风唤雨、提高生产力的魔法师科学家成为主角。科学从神学的婢女,堕落成为资本的帮凶。”

笔者对田教授的观点并不能苟同,怀疑科学、怀疑科学家的科研动机、怀疑科学的可信性,并不能改变当今人类社会以科学技术为第一推动力的、不可逆的发展进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国哈尼族的梯田稻作方式、英国查尔斯王子在海格罗夫王室领地进行的有机农业实验,尽管博得掌声和喝彩声并掀起一浪浪“回归传统”、“回归自然”热潮,但它们充其量只是现代社会的花边和点缀以及现代人修身养性的

15 2010年2月23日 07:16第一财经日报休闲活动。1900年全球只有19亿人口,而2050年91亿人口(目前全球人口为68亿)不得不拥挤在同样大小的星球上,到那时全球粮食总产量要比现在提高70%才行。人类再次操起砍刀和火把,再次“回归”到铁犁牛耕的传统农业,难道真的能从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掘出高达50亿吨的粮食吗?

二、转基因作物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对转基因作物的三种知识产权保护

谈及转基因作物的知识产权,多数人常常弄不清专利保护和植物新品种保护这两个貌似相同而实不相同的概念,更何况专利保护又分为发明方法的保护和植物新品种技术内容“本身”的保护(本文以下亦简称为:植物“本身”的保护)。笔者就曾见到这样的文章:写的是专利,但列举的却是植物新品种的例子。

我国《专利法》是1985年4月开始实施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却是12年之后的1997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发布、且在两年之后的1999年4月才正式实施。同日我国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为该联盟的第39个成员国(使用1978年文本)。

自2008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并废止了1999年6月16日颁布的细则。

对于例如转基因作物这样的植物新品种,我国专利法规定可以通过专利保护其发明方法。但是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四)同时规定对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所以尽管可以就转基因作物这样的植物新品种在中国申请专利,但这种保护并不延及植物“本身”。

笔者也认为,按照我国国情,目前还不亦于对植物“本身”实施专利保护,因为如果这样做,将导致国外生物技术的强势公司

(例如孟山都)以植物“本身”在我国境内实施专利垄断,那时孟山都可以用具有某种基因性状的作物申请中国专利,但依照目前我国专利法孟山都只能就获取该基因的方法申请专利。显而易见这二者间的差异较大,所以当国外大公司就转基因作物在我国引发专利纠纷时,可以通过“获取方法不同”为理由来保护我国申请人的权益。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是植物育种者的权利,而并非植物“本身”。《条例》第6条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所以我国的植物新品种权最终体现为对繁殖材料的控制。而《新细则》的第五条称:《条例》所称繁殖材料是指可繁殖植物的种植材料或植物体的其他部分,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按照笔者的理解,实际上对转基因作物这样的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三种:首先植物新品种保护仅限于保护品种权人的权益,例如“华恢2号”获得了我国新植物品种权,他人就不得为商业目的在我国境内擅自使用“华恢2号”的繁殖材料。

而转基因作物这样的植物新品种如果就其技术内容的保护要依赖于专利制度,而这种专利保护又分为两种:方法的保护和植物“本身”的保护。我国目前对转基因作物这样的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有两种:即植物新品种保护和植物新品种发明方法的专利保护,而并未对植物“本身”实施专利保护。而美国的这种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有三种:发明(Utility)专利(保护发明方法),植物专利(保护植物“本身”),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人权益)。

我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要求较高,而《条例》对植物新品种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要求较为宽松,所以对植物培育者而言,获得植物品种保护证书比获得专利证书更为容易。

但从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态势来看,最终还要依赖专利权的排他性来保护植物新品种中优良基因的性状(即对植物新品种实施植物“本身”的保护),所以我国今后除了现行的对转基因作物发明方法的专利保护外,笔者认为可能会进一步对其实施“本身”的专利保护。

截至2010年6月,我国农业部共接受植物新品种权申请7,062件,其中本文所讨论的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的申请分别为2,497件、2,053件、289件、246件,占总申请量的72%(小麦新品种的申请尚未计算在内,其申请量为613件);而植物新品种授权共3,147件,其中水稻、玉米、大豆、棉花依次为1,239件、1,043件、106件、97件。在7,062件植物新品种申请中,国外申请只有462件,只占总量的6.5%。

(二)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专利情况

为了采集全球范围的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专利数据,本文使用了我局内部EPOQUE 数据库中的DWPI。该数据库在收录范围方面仍有不足,例如不收录阿根廷的专利数据。出于宏观反映转基因作物全球态势的目的,本文并不过分拘泥于数据的查全和查准,在检索策略上只以IPC分类为切入点。

IPC分类中,A01H的中文类名为:“新植物或获取新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而C12N15/00的中文类名为:“突变或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涉及的DNA或RNA,载体(如质粒)或其分离、制备或纯化;所使用的宿主”。本文认为同时具有这两个分类号的专利数据,应当是有关转基因作物比较准确的数据集合。从DWPI采集到的该数据样本中有10,362条记录(其中1996年以来的有9,408条记录),笔者通过对该样本进行了整合并做了进一步分析。

1.全球转基因专利各年度公开量

专利著录项目中,有关日期较为重要的数据有两个:申请日和公开日,这两项数据

均可以作统计年度专利申请分布情况的依据。但如果选择申请日却有这样的问题:由于专利申请在未公开前处于保密阶段,数据库收录的是专利申请公开后的数据,这就导致了如果按申请日排列年度分布情况较近时间段的量值呈现急剧下滑态势(因为最近的专利申请还未公开)。故本文(后文提到的从CPRS采集的数据也照此)以公开日为依据来排列各年度的分布情况。

此外,本文第一部分谈到199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所以年度分布情况以1996至2009年为时间段。上述的10,362条记录中,公开年度为1996年至2009年间的为9,878条,占总量的95%。图1显示在该时间段按公开年度的分布情况:

图1 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专利按公开年度的分布再结合表2可以得出:2009年有关转基因作物的专利数量约为1996年的8倍。

表2 1996-2009各年度全球转基因作物专利的公开量

年代专利公开量(件)年代专利公开量(件)1996年160 2003年718

1997年230 2004年786

1998年279 2005年815

1999年336 2006年877

2000年497 2007年962

2001年457 2008年1,013

2002年516 2009年1,278

2.全球转基因作物专利在主要国家的分布

本文所使用的DWPI数据库有专利族的特点,具体说就是同族专利在基本专利之下列出。所以使用DWPI数据库,可以有统计基本专利和同族专利两种方式。一般说,前者的统计可以总结出专利的真实数量和首次公开情况(多次公开和重复申请只取其一);而后者的统计可以总结专利的授权和多国申请情况。上述的10,362条记录是基本专利的数量,而这些基本专利之下的同族专利总数是53,743。由此可见,平均每件转基因作物专利有5.2件同族专利,这种情况表明转基因作物专利申请人期望获得授权和寻求多国保护的意愿较强。

图2、图3显示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专利在主要国家的分布情况(PCT国际专利申请未计算在内),图2是以基本专利计算,而图3则以同族专利计算。

图2 全球转基因作物专利在主要国家的分布(基本专利)

图3 全球转基因作物专利在主要国家的分布(同族专利)

从图2、图3可以看出,我国转基因作物专利数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前者排名第3,后者排名第5)。这表明我国近年来在该技术领域所公开的专利申请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上述中国专利数据中包括国外申请人在我国申请的专利。

3.国外各大公司的转基因作物专利

首先要说明,在上述10,362条记录中,许多记录中包括共同申请人,即一个以上的申请人,因此,对申请人计数统计的结果为24,850人次。

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在转基因作物专利活动上最为积极的五家跨国公司进行统计分析。

这五家公司分别为:孟山都(MONSANTO)、先正达(SYNGENTA)、杜邦/先锋(PIONEER HI-BRED或DU PONT)、巴斯福(BASF)、拜尔(BAYER)。在DWPI数据库中,五家公司中的每个公司的名称都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孟山都有:MONSANTO CO、MONSANTO CO INC、MONSANTO TECHNOLOGIES CO等。DWPI为此设置了公司代码字段CPY,故本文采用该字段来检索各公司的转基因作物专利,例如孟山都的CPY是(MONS)。因为杜邦和旗下的先锋良种使用的CPY都是(DUPO),所以本文引用的数据没有将它们区分。

这五家公司在全球总共专有或共有3,227件转基因作物专利,约占申请人计数统计(24,850人次)的13%。

图4 全球转基因作物专利中五家跨国公司的情况

(三)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的情况

在采集转基因作物的中国专利数据时,依然以IPC分类为切入点。具体说,仍以A01H和C12N15/00的“与”集来采选样本。依照该样本从我局内CPRS系统检索得到记录共2,080条(其中1996-2009年的记录共1,871条,占总量的90%)。这里的2,080条记录与图3中提到的3,513(中国的同族专利)是有差距的,因为上述DWPI同族专利数据中包括了后来授权的中国专利。

1.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各年度公开量

自1996年至2009年,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的公开量为1,871件,其分布状况详见图5。

图5 1996-2009年中国转基因作物专利公开量年度分布而表3则列出了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年度公开量,所以可以得出:2009年中国转基因作物专利数量约为1996年的15.5倍,且后7年(2003-2009年)的专利数量是前7年(1996-2002年)的3倍。

表3 1996-2009年中国转基因作物专利年度公开量

年代专利公开量(件)年代专利公开量(件)1996 年22 2003 年127

1997 年22 2004 年151

1998 年47 2005 年193

1999 年71 2006 年189

2000 年80 2007 年171

2001 年107 2008 年228

2002 年121 2009 年342

2.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的国外申请人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转基因作物技术领域中国外申请人在我国申请并公开的专利共1,181件,而国内申请人申请并公开的专利为899件,国外申请与国内申请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7%、43%。这说明在该技术领域,国外申请略占优势。

在上述1,181件专利中,若按国别统计,来自美国、欧盟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申请达到了1,102件(占总量的93%),详情如图6所示:

图6 按国别统计的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各外国申请量分布

若按国外申请人统计,首先要了解在上述2,080条记录中,许多记录有共同申请人,即一个以上的申请人,因此对申请人计数统计的结果为2,381。

依旧只考虑上述五家公司在中国的专利活动,则它们共申请并公开了369件专利,占申请人计数统计的15.5%,但若仅考虑申请人计数统计中的国外申请人(1,484),则占到约25%。详情见图7:

图7 外国五家公司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量分布

3.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的国内申请人情况

国内申请人排名前五名是清一色的研究机构,这五家研究机构共申请并公开了204件专利,约占申请人计数统计的10%,但若仅考虑申请人计数统计中的国内申请人(897),则占到22.7%。本文开头就提到的华中农大在国内申请人中占有显著地位。

图8 国内五家机构转基因作物中国专利量分布

(四)关于转基因水稻的专利情况

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粮,也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争论的焦点。

1.转基因水稻专利全球情况

在上述选定的样本中(10,362条记录),涉及转基因水稻的有528条记录,这些基本专利之下的同族专利总数为1,899。平均每件转基因水稻专利有3.6件同族专利。

图9(基本专利)和图10(同族专利)为五个主要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水稻专利各自所占份额:

图9 全球转基因水稻专利在主要国家的分布(基本专利)

图10 全球转基因水稻专利在主要国家的分布(同族专利)

从图9和图10可以看出,目前在转基因水稻专利数量上,我国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但是该数据中含有部分国外申请,下文还将分析转基因水稻的中国专利情况。

在上述528条记录中,许多记录有共同申请人,因此,对申请人计数统计的结果为1,139人次。

图11显示了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七位的申请人在转基因水稻专利方面各自的份额:

图11 全球转基因水稻专利名列前七位的机构(公司)各自的份额分布

位居前两名的机构是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NOQR)和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IASC)。之所以两家机构的中文名称相同,是因为DWPI数据库给予的是不同的公司代码(CPY),但CPRS中常常给予这两家机构相同的中文名称。

从图11可以看出,在该技术领域日本机构的专利持有量占据绝对优势。另外,上述的国外五大公司除杜邦/先锋外,其它四家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持有量:先正达16件、拜尔9件、孟山都9件、巴斯福3件。

2.转基因水稻中国专利情况

在上述样本中,即从CPRS采集的2,080条记录,关于水稻的专利数据有182条。该数据与图10中提到的341(DWPI中的中国同族专利)有差距,这是因为上述DWPI同族专利数据中包括了后来授权的中国专利。

在上述182条记录中,国内专利有150件(82%),国外专利为32件(18%)。

图12 转基因水稻中国专利排名前五位的机构

我国转基因水稻专利的申请人,绝大多数来自国内机构(上述的182件专利中,个人申请人只占约2%);而且从图12可以看到,排名前五位的申请人只有一家日本机构。

前述五家跨国公司,在转基因水稻中国专利的申请人列表中均难觅踪迹,只有先正达和拜尔在表中位居未尾。所以孟山都曾多次发表声明称在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并非强项,看来还是言之有衷的。

在此,笔者要再次强调的是:本文所采集的样本仅是为了从宏观上整体反映转基因作物专利概况,而并非过于追求查全和查准,所以由于所用数据库的缺陷以及采集样本时的检索策略等原因,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错检和漏检。

(五)探讨转基因作物专利问题的两个具体案例

转基因作物的专利问题最容易让公众迷惑,例如受一些舆论的影响,许多人以为转基因作物的专利都控制在发达国家及少数大公司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支付大笔专

利费才能使用这些技术,这等于把国家安危系于他人之手。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悲观。

多少有些专利知识的人都知道,专利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具体到转基因技术的专利地域性,即使某外国申请人的可能就某转基因技术在外国有专利权,但如果该外国申请人没有在中国就该转基因技术提交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则该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境内并不受专利保护;进一步而言,如本部分前面所述,我国《专利法》只就转基因作物中转基因的获取方法实施保护,而并不就具有某种转基因性状的作物“本身”实施保护。因为获取或实现某种基因性状的方法可以不同和有所差异,所以即使外国申请人在其他国家就某转基因作物“本身”获得了专利权,但如果想以此为依据在我国境内引发专利纠纷,也得不到我国专利法的支持。

1.关于“华恢1号”和“Bt汕优63”

华恢1号是传中农大培育的Bt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就是上述的Bt,受体是水稻三系恢复系“明恢63”。明恢63与珍汕97A 的杂交品种为“汕优63”,以此为受体而以Bt为外源基因培育的品种为“Bt汕优63”。

通过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系统(例如CPRS)查找华恢1号或Bt汕优63的专利信息并非易事,笔者只是通过“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网”16查询到华恢2号作为植物新品种的信息:2002年11月获得品种权授权。

由于“华恢1号”和“Bt汕优63”是后来的命名,且我国《专利法》只保护植物新品种的获取方法,所以除了非常熟悉该技术领域的人士,其他人则很难从专利文献中对应出“华恢1号”或“Bt汕优63”的信息,即使读到该文献,也很难辨认出它就是关于“华恢1号”或“Bt汕优63”的。

实际上,有关华恢1号或Bt汕优63的专利在2010年1月已经得到授权,其发明名称为“转基因水稻的培育方法”,专利号为ZL200510062980.9。该专利是2005年3

16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 月提交的申请,专利权人为浙江大学,华中农大是共同专利权人,著名的张启发院士是发明人之一。因为该专利文献中提到“本发明中,基因转化所使用的受体品种为明恢63及其所配杂种汕优63……”,所以笔者认为该专利实际针对的是此次获得安全证书的两个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但是该文献中并没有出现华恢1号的名称,提到它时称为“Bt明恢63”或采用实施例的名称“TT51-1”。

笔者通过阅读该专利说明书进一步了解到:

(1)两种转基因水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该专利文献中称:

“本发明中,基因转化所使用的受体品种为“明恢63”及其所配杂种“汕优63”,“明恢63”是由福建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本发明中使用的“明恢(本文注:此处‘明恢’疑为‘汕优’)63”种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所提供”。

“本发明所使用的Bt抗虫基因为……,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范云六院士等人人工合成并提供使用”。

据笔者查证,“汕优63”是1989年的品种,而“明恢63”应当是更早的品种(因为“汕优63”是它的杂交种17),而范云六院士关于Bt基因的论文发表于1979年18,所以若说这两种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所使用是成熟技术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似乎并不过分。

(2)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稳定性

关于这两种转基因水稻的遗传稳定性,该专利文献的摘要中称:“……构成的遗传上稳定的复合转基因结构,并可以通过有性杂交和体细胞杂交技术重组到新的水稻种质中去,培育成为水稻新品种(系)。”

主权利要求中亦称:“……,其特征在于该细胞的基因组的特定位点上携带一种能

17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 2010-8-19最后访问

18 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2010-8-19最后访问

稳定遗传的复合基因结构,……。”

发明内容中所述与摘要中相同。

笔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曾提到转基因作物“传宗接代”的能力,从以上专利文献中所得到的信息来看,笔者认为:由于转基因技术可以更为准确、更有预期性地操作特定的基因,故上述两种转基因水稻应当如该文献中所述具有遗传优良基因的能力。

2.从孟山都的一件Bt专利说起

对发达国家和国外大公司在我国的专

利活动,尽管没必要过于杞人忧天,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2010年3月上任的孟山都北亚区总裁、中国区总裁的艾博文最近表示:孟山都没有从事过水稻的研发业务,这不是我们的业务重点,我们也没有这样的计划。我们并没有任何有关研发转基因水稻或者商业化转基因水稻的计划,主要是由于孟山都在水稻方面没有优势。我们知道中国刚刚批准了转基因水稻技术的生物安全性,这个技术是中国科学家发明的,孟山都没有任何的计划涉足19。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依照本文第二部分中的统计继续分析了孟山都转基因水稻的专利情况。统计中共有9件专利,但由于其中有的专利以例如MONSANTO CO、MONSANTO CO INC、MONSANTO TECHNOLOGIES CO等作为共同申请人重复计算过,所以实际只有3件专利。但这3件专利均申请了中国专利(据悉目前均未获授权)的事实,足以证明孟山都并非完全忽略中国这一全世界最具潜力的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市场。表4是孟山都申请并获得公开的3件涉及转基因水稻的中国专利:

表4 孟山都关于转基因水稻的中国专利

申请号 公开号 发明名称

页数

(页)

权利要求

(项)

00807358 1350587 植物的获得性抗性基因 95 34 99815641 1333835 膦酸代谢植物 182 42

200680024222 101213304 含异源黄素血红蛋白基因的植物及

其使用方法

67 20

另外笔者通过检索苏云金孢芽杆菌的专利,还发现了孟山都的另一件涉及转基因水稻的中国专利,而且该专利获得了授权:发明名称“转化植物以表达苏云金孢芽杆菌δ-内毒素的方法”,专利号99815106.8,授权公告日2005年10月26日。该专利说明书长达114页,权利要求43项。

孟山都上述这4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首先篇幅都很长(平均115页,见表3),其次权利要求数量平均35项。而上述关于“华恢1号”的专利说明书,页数为54,权利要求只有7项。

上述这些孟山都的专利并没有在发明名称或摘要中出现“水稻”二字,但在权利要求或其他部分却提到了水稻。例如专利号99815106.8号发明专利说明书在其权利要求25、26、34中提到了水稻;而公开号1350587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在其权利要求15、16中提到了水稻。

上述这几件孟山都专利就其专利保护范围来看,无论其深度还是其广度都是极尽所能:

例如专利号99815106.8号专利说明书的权利要求中披露了核酸序列、生产转基因植物的方法、生产转基因植物后代的方法。

而公开号为1350587的发明专利说明书的权利要求中披露了核酸序列、DNA序列、小麦或水稻植物细胞、多肽、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的后代或组织、控制植物病原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https://www.doczj.com/doc/c618139369.html, 2010年07月28日09:58《商务周刊》

的方法。

这四件专利中,99815106.8号专利并未就转基因植物“本身”寻求专利保护;而表3中的三件专利的第一件,如本文所述在其权利要求中写入了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植物后代或组织的内容,而后两件从名称看就已不符合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所以这三件专利应当不会在我国境内获得专利权。而事实是前两件已经视撤,而第三件虽然处于实审阶段,但笔者认为也很难通过实质审查。

通过孟山都的这件获得专利权的Bt专利和表3中并无希望获得专利权的3件专利,我们应当对以孟山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国外大公司的专利动向有所警觉:

?发达国家和外国公司在专利说明书的权利要求中会写入这样的语言:“本发明的转化植物可以是单子叶植物或者双子叶植物。当所述植物是单子叶植物时,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物种中的任一种。本发明包括的优选单子叶植物物种可以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大麦、燕麦、黒麦、小米、高粱、甘蔗、石刁柏、草坪或多种其它谷类植物中的任一种。”(99815106.8号发明专利说明书)因此,在研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中,应进行缜密的专利检索和调查,以规避侵权风险。

?发达国家和国外大公司希望我国就转基因作物这样的植物新品种“本身”实施专利保护的意图非常明显。而且就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来看,对转基因作物这样的植物新品种“本身”的专利保护也是大势所趋。所以加快我国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使我国真正成为该技术领域的强国才是最终的出路。

总结

本文以所掌握的资料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态势和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希望以此为社会公众增加一些更为全面的相关信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涉及到公众利益,使得转基因作物的专利问题引人关注,而专利信息工作者有责任让社会公众了解该领域更多的专利情况以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弘扬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发展观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和网站网址:

[1] 郑洁. “新植物培育技术中国专利浅析”. 专利文献研究, 2006, (6)

[2] 袁越. “转基因农业到底有什么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 2010, (16)

[3] 田松. “推广转基因技术首先不是科学问题”.读书, 2010, (7)

[4] “张清奎:转基因99%专利国外控制的准确性无从考证”. http://ip people .com .cn , 2010年8月最后访问

作者简介:

陈卫明,专利文献部文献研究处调研员,主要从事文献研究工作。最近一年发表的文章有:《对IPC 分类思想的新领悟》、《共同体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现状》、《USPC与IPC分类思想的一致性》等。

(专利文献部 章 璠 审校)

专利检索案例11.11

检索案例 课题名称:甜菜挖掘机的结构设计 一、分析课题,明确检索目的 该课题是要设计一台新型甜菜挖掘机,与现有甜菜挖掘机相比挖掘损伤率更低,效率更高。因此希望获得有关甜菜挖掘机及其零部件的详细结构图,作为结构设计的参考。考虑到与其它文献相比,专利文献一般有较详尽的结构图,因此希望获得较密切的专利信息,同时在满足查准率的同时希望兼顾一定的查全率,以全面了解国内外甜菜挖掘机结构情况。 (一)确定课题检索类型 本课题属于专利文献信息检索。 (二)确定课题所属的学科及所属的类目 所属学科:农业科学中的农业工程学科。 所属类目:块根作物收获机,中图法分类号:S225.7. (三)确定课题的检索范围 1.专业范围:属于农业工程专业范围; 2.时间范围:1993年-今,共20年; 3.语种范围:中外文。 (四)确定检索概念,列出课题涉及的检索词 本课题涉及两个主题概念: 第一个主题概念: 中文:甜菜 英文:sugarbeet 检索词: 中文:甜菜, 块根作物, 块根类作物, 根茎作物, 根茎类作物, 根菜, 块根蔬菜, 块茎作物 英文:sugarbeet, sugar beet, beet, root crops, root vegetables 第二个主题概念: 中文;挖掘机 英文:digger 检索词: 中文:挖掘机, 挖掘机械, 挖掘装置, 挖掘设备, 挖掘部件, 收获机, 收获机械, 收获设备, 收获装置 英文:excavator, excavators, digger, harvester, harvesting machine, harvesting apparatus,harvesting installation, 二、选择检索系统 中文专利的检索可选择如下检索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之星、《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外文专利的检索可选择如下系统:Espacenet欧洲专利数据库系统、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数据库、专利之星、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国外专利数据库(知网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三、确定检索途径,编制检索式 (一)确定检索途径 检索专利文献的常用检索途径一般有:名称、摘要、分类号、公开日等,本课题即采用这几种检索途径进行检索。

(完整版)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 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

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除此之外,我国很少能够见得转基因种类的食品。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1.引言 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 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 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 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 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小组中还有一点小组、二点小组等,点数越多级别

专利无效实战案例讲解-9页精选文档

专利无效实战案例讲解 张楚 一、专利无效公益诉讼的意义 有一个美国的华人律师,原来是一个大学教授,回来以后评价中国的法律界是这样说的:“现在律师都忙着写判决书呢,法官都忙着写博士论文呢,教授都忙着打官司呢。”那我也可能就属于教授忙着打官司的人,但是我们打的是公益诉讼,我主要讲专利的公益诉讼。 在美国有一个机构叫“公共专利基金会”(Public Patent Foundation),实际上它是为维护公共领域的公有技术服务的一个非营利机构,它们打掉了很多跨国公司的专利,比如说“辉瑞”、“孟山都”等等。但中国没有人干这件事,我们看有绿色和平组织,维护蓝天、白云、空气、环境、但是在知识领域里面没有人做这件事。为什么呢?大公司有金钱、有人才,它把公有领域的技术方案写成是它的,变成是它私有的,实际上是滥用了专利权的职能。那么我们就要充当这样一种知识领域的“清道夫”,把它们打掉。 因为有些专利已经在美国、欧洲被无效掉了,但是在中国仍然没有人在做这件事,因为政府不能来做,那只能是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来做,那我们就开始这样做。 二、专利无效公益诉讼的实践 我们做事一举几得,叫“实战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才能。国内也有人写过书、文章叫《外国专利公益诉讼》,而我们国家的第一例诉讼案是DVD专利权无效公益诉讼,这是北大教授张平以及几位律师来做的,但这是由专业律师来做的。而我们不同,我们是让学生来干,而且他们干了一个案子后就停了,我们还在继续,我们现在做了几个案子。(一)辉瑞立普妥专利无效案 我们打了一个辉瑞立普妥(Lipitor)案。这个不是我们的发明,我们只是学习、模仿这个案子,这是在2019年向国家专利局复审委提起的,对于辉瑞公司的专利号为96195564.3的医药发明。它是个降血脂的东西,这是它的主打产品,每年销售额在全球100多亿美元。这个案子到现在没有结束,因为专利诉讼到大家知道时间很长,我们把它复审无效掉后,它会一审提起行政诉讼,不服复审决定。一审已经开庭完了,一审肯定是维持复审决定,现在已经到了高院,还没有结束,很可惜等高院判完以后,基本上它的期限也就快到了,它们到2019年到期。 这个案子的起因就是它诉北京一个药厂侵权。我们国家药厂仿制国外的药,因为疗效比较好,那么它侵权之后,我们北京一家药厂打它无效,但是没有无效掉。后来我们出来又提起无效,和它一起终于打掉了,这就是我们的一个贡献。最关键的就是这里面做这事的人是学生,叫张鑫蕊,她当时是北师大二年级的研究生,是学生物的。我们就要培养学生,我们所打的官司都是学生打,因为在法大有这个优势资源。法大每年招五百个法律硕士,因为法律硕士都是非法律专业的,其中有一百多个是有理工科背景的,其中可以筛选出10个左右是对专利有兴趣的,那么就培养他们、锻炼他们,这就是成果之一。 这是我摸索了很多年找出来的一个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你作为一个教授、作为一个老师,你要找你的研究方向、你的专长,你要跟别人区别开。北大、人大他们有搞著作权的,也有搞商标的,但是在这些传统法学院里边真正搞专利的不是很多,而且有我们这样资源的不是很多。 有人说:“你怎么让学生一开始就打无效?无效很难。”我认为,如果专利发明是个皇冠,那么无效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你想它是经过了大企业那些研发人员研发出来的方案,经过代理人帮它写了,又经过审查员帮它审了,全部公开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公开技术方案作对比,都授权了,你还能把它打掉,那你不是更牛、更厉害吗?事实就是如此。 知识产权是什么?因为它的客体是无形的,它的边界很难划得清楚,所以它的纠纷非常多。如果说某人有一项知识产权不打官司,它是没有价值,它不像有形的东西边界很清楚,你能

(完整版)中国现在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中国现在有哪些转基因食品、物品 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 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 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转基因的。猪、牛、鸡饲料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 食用油和调味品: 太太乐、辣得劲、迎春楼、四季宝、金象牌、粤皇、味好美牌、美味、鲜牌、贵夫人、家乐、老蔡、阿香婆、元宝牌、百味佳牌、老才臣牌、鹰唛、好乐门、红宝牌、福临门、红灯牌、狮头唛、大满贯、鸿禧牌、金龙鱼、花旗、刀唛 饼干:乐之、趣多多、鬼脸嘟嘟、奥利奥、天伦、美嘉思、丹麦蓝罐曲奇 即溶饮品及冲调食品:雀巢、美禄、雀巢巧伴伴、麦斯威尔、果珍、伊利、南方、金味、南国、百草堂、荔八江。 饮料及奶制饮品:康师傅、伊利、杨协成、非常可乐、京华、娃哈哈、新奇士 婴儿食品及奶粉:雀巢、三鹿、伊利、安怡、安满、亨氏 膨化食品及零食:可比客、卡乐B、品客、明治、卡露芙、旺旺 糖果及果冻:雀巢、雀巢奇巧、瑞士糖、喜之郎。 雪糕:雀巢、五羊、和路雪、伊利 所谓转基因,是用人工方法,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来。转基因大豆油是用6号轻汽油浸出的。 转基因大豆油品牌: 1、金龙鱼牌, 2、福临门牌,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 购买时可看清标注,如“本品为转基因大豆油,巴西大豆,浸出”等字样,购买时需请谨慎。 转基因食品鉴别知识

1、大豆 非转基因大豆:为椭圆形状,有点扁。肚脐为浅褐色。豆大小不一。打出来的豆浆为乳白色 转基因大豆:为圆形,滚圆。肚脐为黄色或黄褐色。豆大小差不多。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用此豆制作的豆腐什么的都有点黄色。 简单的检验方法: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 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2. 胡萝卜 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凸凹不平,一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从粗到细的。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一般是直的,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且头部是往内凹的。 注:胡萝卜只有在秋冬季节有,夏季的一般是转基因的。 3.土豆 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转基因土豆:表面光滑,坑坑洼洼很浅,颜色比较淡。削皮之后,其表面无明显变化。 检验方法:先削皮后看变化再决定吃不吃 4.玉米: 转基因玉米:甜脆、饱满、体形优美、头颗粒尾差不多 5.大米: 在中国取得转基因大米合法种植权的地区是湖北,要警惕细长的很亮的米。容易与东北“长粒香”混淆。买的时候一定看清原产地。 6.西红柿: 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很好看,果实较硬,不易裂果 7、其他鉴别方法 进口水果的标签。一般来说,在标签的最下方一般印有出口国的名称,中间的英文字母标明水果的名称,最上方的英文字母标识的是出口企业的名称。在每个标签的中间一般有4位阿拉伯数字:3字开头的表示是喷过农药。4字开头的表示是转基因水果;5字开头的表示是杂交水果。

专利检索及分析报告

汽车电涡流缓速器 专利分析报告

技术分解表 技术术语定义表

检索要素表

一、引言 国内外对于汽车电磁制动技术已经研究多年,取得的成果主要以应用在商用车上的电涡流缓速器为主。近年来部分机构和科技人员开始研究应用在乘用车上的电磁制动技术。分析电磁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技术分布,对于预测其发展前景,进一步地研究汽车电磁制动技术非常有帮助。 二、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电磁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的线圈产生磁场,处于该磁场中的制动盘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而制动盘表面会产生电涡流,电涡流感生出的磁场反作用线圈磁场,进而产生制动力。汽车上的电磁制动系统主要电磁制动器、踏板、传感器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电磁制动技术的专利主要分布在IPC大类B60中,为了保证检索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将专利检索式确定为:(汽车OR车辆OR机动车)AND电磁AND ( 制动OR减速器OR促动器),即英文检索式确定为:TID=(((electr* adj4 (brak*3 or actuator or retarder) near (car or vehicle or automo*)) OR ABD=(electr* near (brak*3 or actuator or retarder) near (car or vehicle or automo*))) OR CL1=(electr* near (brak*3 or actuator or retarder) near (car or vehicle or automo*))) AND AD>=(19950101) AND AD<=(20150115)。检索结果为1006件。 利用数据库自身的分析功能,对检索出的1006项专利进行了统计图表分析、文本聚类分析和引证树分析。得出了关于电磁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侧重点,核心技术的掌握者等重要结论。这对国内相关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电磁制动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3.1 全球电磁制动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通过专利申请趋势分析可以观察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变化,追踪电磁制动技术的研发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趋势及全局动态。从图2可以看出,汽车电磁制动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研究;从1995年到2014年这20年期间专利申请数量整体上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995-1997年,专利申请从无到有;1997年之后的5年电磁制动技术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这期间每年专利申请数量基本维持在1997年水平,略有提升;2003年和2004年专利申请数量基本比往年翻了一倍,但是紧接着2005年和2006年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从2007年开始到2014年,伴随着By-wire技术(线控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推广,电磁制动技术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2013和1014年专利申请数量已经是2006年的三倍多。 安全、舒适和减少污染是现代汽车发展的趋势。电磁制动是线控制动技术和传统的液压传动制动过程相比,响应时间短,制动效能高,即电磁制动更安全;和传统制动技术相比,电磁制动技术能更好地控制制动力矩,使车辆实现平滑的制动,即电磁制动更舒适;电磁制

转基因在中国——中国转基因现状

中国转基因作物现状 201013020427杨艳艳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转基因烟草开始在中国种植,迄今为止,中国已有20年转基因作物种植历史。当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化迅猛发展,中国也紧随其后,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铺展开来。与此同时,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不断,公众要求去转基因化的呼声也愈来愈高。转基因作物是否就如专家所说的那样对人体、环境有益而无害?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中国;现状 21世纪伊始,作为生物革命前沿的转基因农作物日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与焦点问。围绕着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讨论与争端,诸如进出口贸易、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频频出现在科技、经济领域,也成为政治、社会领域中纷争不断的话题。转基因技术被视为一种全球化的生物技术革命,而它在不同的国家,因各自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构成与文化传统,又遭遇不同的市场反映。有着不同的命运。 而在中国,转基因农作物不断遭到质疑。跨国企业的垄断,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危害等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将对转基因作物对中国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1我国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种类 1.1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种类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这7种作物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然而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基因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种审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有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必须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1.2我国已批准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棉花、西红柿、烟草、牵牛花四种转基因作物进行商业化生产。 而《北京农业》在其2007年12月上旬的期刊中报道:“从8 月7 日在中国农科院召开的植保(中国) 协会转基因作物研讨会上传来消息,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抗病毒木瓜、抗病毒番茄、

专利指标类别:专利指标分类及其应用范围

专利指标类别:专利指标分类及其应用范围 专利指标类型 关于专利指标种类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将专利指标分为数量、质量和价值等几类,有些学者认为应将专利指标分为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指标等。由于专利数量指标是专利信息分析中最基础的指标,而在专利数量统计的基础上研究数量的变化以及不同范围内各种量的比值(如百分比、增长率等)构成专利信息分析指标体系的本质,因此人们可以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 1.专利数量指标( number of patent) 最基础的专利指标就是按照一个或多个标准对专利数据项进行计数。正如前面所讲的,专利文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不管是哪国的专利文献,在专利说明书的扉页上,都必须标注专利题目、专利申请人、专利分类号、专利发明人、发明的年份(优先权时间)、专利说明书摘要等著录项目,对这些规范的数据项进行统计计数,来反映各个国家或专利权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技术活动产出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专利数量指标有多种形式,如专利权人的专利数量统计、专利申请优先权国别统计、特定技术领域专利数量统计、特定技术领域专利权人专利数量统计、发明人专利数量统计等。专利

数量指标虽然只是各种数据统计,看似简单,但使用中如果能按照分析目的不同选择相关的专利数量指标或专利数量指标组合,来描述不同的技术活动,有时会有很好的效果。 (1)原产国专利指标(patent of original country)。 该指标常常被用来研究一个国家的发明产出或它的市场价值。它由以下几种专利数量组成。 ①常住居民的专利申请( RA)数量可以表征一个国家的发明创造产出。 ②非常住居民的专利申请(NRA)数量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对于国外发明人来说,这个国家是一个有价值的市场:他们是某一技术领域的重要竞争者;在他们的竞争策略中采用专利作为竞争工具。 ③国家或企业在外国的专利申请(EA)数量可以被视作某一国家或企业在维护他们在外国市场的发明活动的投资回报方面的一个指标。 这组指标时常用于在国家、或地区、或部门之间的比较研究。通过较长时间序列的研究,使得在一个清晰的时间周期上追踪科技趋势并分析所关心的国家、区域、部门或企业的科技活动成为可能。作为长期以来不断发展的科技指标,原产国专利数量提供了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在科技活动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的信息。 (2)技术组合指标(technology profile)。

专利检索方法之综合检索法说明及应用案例

专利检索方法之综合检索法说明及应用案例 综合检索方法 为了满足深层次的检索需求,如搜集专利技术信息、申请专利、侵权检索、跟踪专利法律状态及技术引进等活动,有时需要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检索字段进行检索。要将他们从成千上万的、有序的专利数据中准确、迅速地查出来,系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技术和方法;而且检索者要按照这些技术和方法的要求,将检索字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让计算机“明白”检索的目的。目前专利数据库系统流行且经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之一是布尔逻辑检索。 布尔逻辑检索是常用的一种检索技术,它使用代表“或、与、非”等逻辑概念的逻辑运算符“OR、AND、NOT(或ANDNOT)”,将两个以上的提问词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检索提问式,由计算机在专利数据库中按照检索提问式的逻辑关系,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方法。 1.布尔逻辑运算符 (1)逻辑“与”是一种具有概念交叉或概念限定关系的组配,用“*”或“AND”算符表示。用“AND”运算符将两个提问词(A、B)进行组配并检索称逻辑“与”检索,表示同时包含

检索词A和检索词B的记录才是命中纪录。由图3-19可知,使用“逻辑与”组配技术,缩小了检索范围,增强了检索的专指性,可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准率。 例如:检索“热压成球机”方面的技术。关键词为“热压”、“成球机”,则检索式为热压AND成球机 注意:运用“与”的逻辑关系,可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但是用多了会影响检索的全面性,即漏检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应该根据检索结果的数量,增减检索式中的“与”的逻辑关系的数量。 (2)逻辑“或”是一种具有概念并列关系的组配,用“+”或OR算符表示。用OR运算符将两个提问词(A、B)进行组配并检索称逻辑“或”检索,表示包含提问词A的文献或包含提问词B的记录或者同时包含A和B的记录均为命中纪录。从图3-20可以看出,使用逻辑“或”相当于增加检索主题的同义词与近义词,扩大了检索范围,高检索信息的查全率。 例如:检索“热压或挤压”方面的技术,关键词为热压、挤压,则检索式为 热压OR挤压 注意:运用“或”的逻辑关系,可以提高检索的全面性,但是用多了会影响检索的准确性,即检索结果太多,筛选的工作量大。因此应该根据检索结果的数量,增减检索式中的“或”的逻辑关系的数量。

(完整版)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 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 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 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 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 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 家建表 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 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 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 小番茄也叫圣女果、 樱桃番茄, 是自古就有的番茄 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 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 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 仅仅是未充分 成熟的南瓜和黄瓜。 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 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 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 吴刚表示, 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 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 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 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 萝卜也有红萝卜、 绿萝卜、 白萝卜等。 “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 但与常规甜椒相比, 转基因甜椒并 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 要有两种, 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 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 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 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 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 除此之外, 我国很少能够见得转基因种类 的食品。 4、吃了转基因大豆豆粕饲料长大的牛羊,其肉制品不是转基因食品 罗云波:这个应该不算,转基因是没有商业化种植。 ”谢 油菜、 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

专利检索表达式案例

多层涂布技术专利检索结果 1.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名称=(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主权项=(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 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or碳碳不饱和键 or 高熔点 or 偶氮二异丁腈 or 过氧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or 氢化松香树脂 or 架桥 or反应剂 or增粘树脂or甲苯 or醋酸乙酯 or丙酮 or甲乙酮 or乙醇) 摘要=(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or碳碳不饱和键 or 高熔点 or 偶氮二异丁腈 or 过氧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or 氢化松香树脂 or 架桥 or反应剂 or增粘树脂 or甲苯 or醋酸乙酯 or丙酮 or甲乙酮 or乙醇) 全文=(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or碳碳不饱和键 or 高熔点 or 偶氮二异丁腈 or 过氧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or 氢化松香树脂 or 架桥 or反应剂 or增粘树脂 or甲苯 or醋酸乙酯 or丙酮 or甲乙酮 or乙醇) 名称 and 主权项 and 全文 and 摘要 检索结果:173条未发现对此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造成影响的专利 2.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胶带 名称=(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主权项=(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 or %卷)and (甲苯二异氰酸酯 or 三羟甲基丙烷 or 六甲烯基二异氰酸酯的衍生物 or 90~180g/m2 or 83~94%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摘要=(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甲苯二异氰酸酯 or 三羟甲基丙烷 or 六甲烯基二异氰酸酯的衍生物 or 90~180g/m2 or 83~94%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全文=(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甲苯二异氰酸酯 or 三羟甲基丙烷 or 六甲烯基二异氰酸酯的衍生物 or 90~180g/m2 or 83~94%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名称 and 主权项 and 全文 and 摘要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检索的基础原理及案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检索的基础原理及案例分析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检索 1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利用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或组织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技术创新不能低起点起步,不能重复他人已经完成的创造活动,技术创新要寻求知识产权保护,要使企业的创新产生巨大的价值,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随时利用专利信息,也就是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分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种类的专利信息检索。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检索应包括: (1)专利技术主题检索——追溯检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索出该技术主题所属领域的所有相关专利,以供开题分析及决策。 (2)专利技术主题检索——定题检索。 定期浏览新出现的相关技术主题的专利,以供随时监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3)新颖性检索。 创新完成后,寻求专利保护。 2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检索案例 1.案例一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王选教授,在发明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在利用专利信息,从而能够在照排技术领域走到世界的前面,获得多项专利。 立项之前,他用了1 年时间,检索和研究国外专利,通过专利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检索,了解到照排技术主要有“手动式”、“光学机械式”、“阴极射线管式”。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专利信息随时跟踪检索,越过当时日本流行的光机式、欧美流行的阴极射线管式照排技术,直接研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研究成果出来后,通过专利新颖性检索确定专利保护的可能性,最终在1985 -1989 年连续申请以下9件与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相关的发明专利:85100275 照排机和印字机共享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85100285高分辨率汉字字形发生器,85103268高分辨率字形高速旋转的方法,89101481逐段生成大号汉字字形点阵和图形点阵的设备和方法,89101482 汉字字形发生器在处理笔画交错情况时的一个措施,89101483 -种适合单路和多路扫描的照排机输出正阳、正阴、反阳、反阴图的控制设备,89103388高速产生倾斜字和任意角度旋转字的方法,89103389分段生成报纸和书刊版面点阵的方法,89103390高集成度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其中8件申请被授予专利权。 2.案例二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针对国内外研究转基因的现状,简要综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我国在转基因技术上的发展概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且针对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叙述了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管理情况,提出了对发展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建议,阐述未来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现状;展望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 Transgenic Abstract: Be directed to status of gene transfer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viewed briefly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s,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may exist for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scrib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our transgenic technolog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afeguards of the transgenic biotechnolog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were described. Keywords: transgenic; status quo; expectation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运用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革命。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1]。转基因技术通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打破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交换通常具有的天然屏障,实现农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良,是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之一[2]。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3]称为合成生物学概念的就是基因重组技术,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4]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

2016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减少90万公顷

2016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减少90万公顷 黄姝伦财新网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报告称,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2016年达到历史峰 值1.851亿公顷记者黄姝伦2016年,全球范围内26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包括19个发展中国家、7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占总面积的54%,而发达国家占46%。其中,中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面积达280万公顷,较2015年减少90万公顷,居世界第八位。5月4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了《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下称“报告”),披露了上述数据。2016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21周年,该报告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上升到2016年的1.851亿公顷,实现了110倍的增长,累计达到了21亿公顷。自2015年出现种植面积首次下降后,2016年有所回升,同比增长了3%,达到历年峰值。报告显示,2016年,美国仍然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的领先者, 其次是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这四个国家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全球种植面积总量的91%。一些国家则减少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其中,中国因大量的棉花储备而减少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同时对转基因作物的负面看法也是导致种植面积减少的因素之一。在国内种植的转基因作物

包括棉花、番木瓜和杨树。“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河北看到农民种植了转基因棉花,这些农户从中受益很多。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印度、非洲。”ISAAA董事会主席邓炳祥(Paul Teng)表示,根据ISAAA估算,转基因作物造福了1800万的小农户,帮助其家庭提高了收入水平,总收益人数超过6500万人。ISAAA看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潜力报告发现,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最广泛,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一半。从单个作物的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近八成的大豆、超过六成的棉花、近三成的玉米都属于转基因品种。邓炳祥表示,转基因玉米至少还有1亿公顷的潜在种植面。其中,有6000万公顷分布在亚洲,3500万公顷分布在非洲。ISAAA于2015年发布年度报告时,曾预计中国实施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后,将开放3500万公顷的巨大潜在市场。此外,中国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其育种技术也备受关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表示,中国政府的确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但是目前指的都是传统技术育种出来的马铃薯。“关于未来新型的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或者通过其他技术生产出来的马铃薯新品种,在亚洲国家、美洲国家商业化的前景大家是非常看好的,很多国家和政府也都是支持商业化的。”对此,邓炳祥表示,“全世界转基因土豆有巨大的种植潜力。到2020年转基因土豆在中国的潜在种植面积将

专利检索(高级检索)

高级检索 检索过程:选年份----输入检索式----检索 检索字段名与输入格式: Abstract (ABST) 格式:ABST/"titanium dioxide" AND ABST/photocataly$ Title (TTL) 格式:TTL/"titanium dioxide" Application Date (APD) 输入格式: YYYYMMDD 如:表示2001年1月3日 M-D-YY 如: 1-3-01 或JAN-3-01 或January-3-2001 M/D/YY 如:1/3/01或Jan/3/01 或January/3/2001 时间范围限定:如检索申请日期从2001年1月1日到2001年2月14日的专利可输入APD/1/1/2001->2/14/2001. 可用截词符APD/1/$/2001表示检索2001年1月申请的所有专利文献 例:检索1980年至2001年的公布的有关RADIOMETER方面的专利,可输 入:ABST/RADIOMETER AND ISD/1/1/1980->12/31/2001 可用ISD/1990$查90年公布的所有美国专利文献 Claim(s) (ACLM) 格式:ACLM/PHTOCATALY$ Description/Specification (SPEC) 格式:SPEC/PHTOCATALY$ _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ICL) 格式:ICL/G06F019/00 Inventor Name (IN) 发明人李伟输入格式:IN/li-wei 可用截词IN/li-wei$ Publication Date (PD) (同申请日期输入格式) 检索式中字段必须用前缀限定. 检索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ABST/"titanium dioxide" AND ABST/photocataly$ TTL/"titanium dioxide" AND TTL/photocataly$ AND TTL/manuf$ 专利号检索途径: 直接输入各种专利号即可 全文显示: 按IMAGE图标显示专利全文,专利说明书为TIFF格式,必须下载浏览器才能浏览全文并打印或拷盘. 日本特许厅特许电子图书馆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检索系统

专利技术引进中的专利检索的基础原理及案例分析

专利技术引进中的专利检索的基础原理及案例分析 专利技术引进中的专利信息检索 1 技术引进中的专利信息检索概述 在技术引进特别是专利技术引进过程中,人们为确定被引进的专利技术的有效性以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为确定被引进的技术的水平及实施的可能性,必须进行专利信息检索。 技术引进中的专利信息检索包括: (1)专利有效性检索。检索欲引进的专利技术是否为有效专利。 (2)专利技术信息检索——追溯检索。根据欲引进专利的技术信息检索出相关专利,以作出该技术优劣的分析判断。 (3)专利族法律状态检索(如果需要的话)。以确定被引进的专利的其他国家的专利的法律状态。

2 技术引进中的专利信息检索案例 2006 年1月,我国某塑料厂打算引进新日本石油化学株式会社的“无静电隔离板”技术,生产的产品将销往国际市场,因此进行专利信息检索。 1.检索条件 已知的信息如下。 该技术为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02131428.4,公开号为 CN1412086A。 该种无静电隔离板,是含有聚烯烃系树脂的无静电隔离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聚烯烃系树脂中,至少含有将具有聚烯烃系骨架和亲水性聚合物骨架两者的共聚树脂混合在其中的组合物,其表面固有阻抗值在10"Ω以下。 2.检索目的 (1)是否为有效专利; (2)世界上有无类似或更先进的技术; (3)该技术还在哪些国家申请了专利。

3.检索过程 (1)确定是否是有效专利。 通过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检索系统,以中国的申请号02131428.4为检索入口进行检索,检索到该专利申请至2005 年11月23日为止的状态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2)确定该技术都在哪些其他国家申请了专利。 用esp@cenet系统检索同族专利,检索结果为:CN1412086A、JP2003112764A、JP2003112765A和KR2003030924 A。除在日本申请专利之外,该技术还在中国和韩国申请了专利。 (3)确定同族专利是否是有效专利。 通过日本IPDL“經過情報”检索,可知,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3 -112764A和2003 -112765A检索结果均为:未审查。 (4)确定世界上有无类似或更先进的技术。 ①在中国专利检索系统( CPRS)中检索。

企业专利信息应用典型案例.docx

重视信息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江苏XXX有限公司 江苏XXX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舰、船武器装备专用电动机的军工配套单位。近年来,在中国科协和省、市、区各级科协支持指导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应用科协配发的专利检索系统,组织会员积极实施有效的区外专利信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增强了企业科协活力。2014年,连续被授予全国和江苏省“讲、比”活动先进集体。 在信息推送和转化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四落实”: 一、落实人员,工作流程化 XXX信息推送工作是从2012年11月参加XX市信息推送培训后开始进行的,这项工作得到了公司董事会的支持。现在我们明确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名科技人员,一名公司办公室主任直接负责,从检索、下载,联系翻译,到落实各课题组消化吸收再创新,都按流程运行,保证环环有人过问,进度有人跟踪,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协调处理。 二、落实制度,运行常态化 为确保信息推送常态化,调动技术人员研究、从事信息推送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在相关管理制度中,增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考核奖励内容,把信息推送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作为年度目标下达,确保信息推送正常有序开展。

三、落实内容,方案针对化 我们XXX产品结构70%是舰、船用电动机,主要配套于海军各型战斗舰艇和辅船,30%是民用产品。为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我们实施保军转民策略,在信息推送过程中主要围绕军品生产的难题、难点,掌握检索技巧,一是带着问题检索,二是前瞻性预览检索,三是增加检索深度。 我们围绕电机产品在生产工艺、研制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对信息库中国外发达国家专利信息进行分类检索,从中选择与本公司产品相关或认为有启发的部分专利进行下载,打印,请合作高校东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企业的研究生工作站以及科技服务站的专家教授帮助翻译,进一步进行深度分析,然后结合公司正在研制的产品,对原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审视,及时改进工艺流程,优化方案设计,确保引进区外专利的针对性。 四、落实措施、狠抓信息成果转化 1.我们为海军新型舰艇研制的深潜干湿两用舰船电动机由于是在舰船飘移不定的特殊环境下使用,历经海风、海浪的巨大冲击,对电动机强度、耐冲击、密封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原设计样机在北海试验场进行测试时二次均不能让军代表满意。带着这个难题,我们进入专利检索系统,搜索到电气机械中的大量数据和简图,借鉴了一种美国专利US6481975B1开关磁阻电动机用于泵抽液体的方法和德国专利DE102004011094A一个电动机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