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L431分压电阻计算公式

TL431分压电阻计算公式

TL431分压电阻计算公式
TL431分压电阻计算公式

TL431分压电阻计算公式

并联式稳压电源(TL431)的最大输出电流就是它的最大功率时的最大吸入电流。

计算方法为:Io=(Vcc-V o)/R1)-2mA ,当然还必须满足不超过TL431的最大功率:V o*Io<0.5

以上就是安全使用TL431的方法

TL431限流电阻如何计算

图中的电路,15V供电,输出5V,不知道R5-R9的作用是什么?怎么计算这几个电阻的值

R5-R9的作用是是限流和分掉部分电压,因为输入是15V,输出是5V,这几个电阻分掉多余的电压(15V-5V=10V)。TL431工作电流为1mA到100mA ,可以让TL431的工作电流为20mA,这几个电阻并联后阻值可大概取为(15-5)/20mA=500欧姆,5个电阻分担20*20*500/1000000=0.2W的功率足够了,这样的话每个电阻可为2.5K。R10和R11选择1K的电阻,有点偏小,为了尽量减小功耗,建议两个同时选择10K的电阻,这样功耗不大,电阻安全,同时可以减少分流。

TL431 恒流源电路三极管电阻选择

如果单从下图来设计的话是没有办法实现恒流的,因为Vref随着Rcl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应该是在三极管的集电极间串联负载,只有这个地方才是恒流的,无论Rcl怎么变,三极管集电极的流是恒定的,但这种方法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却没有办法实现恒流,不知道我说得对不?

这是个TL431典型的恒流源电路。原理很简单,不再详述。

电阻Rs的选择是以设计所需电流为准,使Rs上的电压达到2.5V为准。三极管根据电路功率大小及管子自身的耗散来确定。当然选用功率大点的管子比较安全。

针对你补充的说明,Rs或者你说的电路中的Rcl其实不是负载电阻,而是电压取样电阻。一旦你需要的电流大小一定,这个阻值就定了,Rs=2.5/Iout,负载是接三极管的集电极是没错的。

你说的对输入电压变化不能实现恒流是不对的。因为当电压开始升高时,流经三极管的偏流电流也增大,从而导致流经Rs(Rcl)的电流也大幅增大,Rs(Rcl)的电压降也增大。但一旦Rs(Rcl)电压升高,TL431就会动作而使它的阴阳极的电流大幅增加(分流三极管的偏流电流),最终结果是使Rs(Rcl)的电压回到2.5V为止。因为三极管的基极偏流电流大小是很小的,它的微小变化就会带来其发射极电流的大变化,所以基极电流的变化对恒流大小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这样的电路其输出电流几乎不受输入电压的变化影响的。

利用TL431+MJE3055三极管构成9.4V大电流稳压电源

改变采样电路的电阻(图中两个27.4kΩ)可改变输出电压。要输出9.4V,只要上面的电阻是下面电阻的2.76倍。如把上面电阻换成75.6kΩ;也可把下面电阻换成10kΩ;也可重选电阻。

Rb提供TL431的工作电流和输出三极管所需的基极电流,如果电流很大(超过1A)建议使用复合管。

电阻阻值表

贴片电阻阻值标注方法 1.E-24标注方法9 ' l2 A5 H+ q1 a4 ]' Y E-24标注法有两位有效数字,精度在±2%(-G),±5%(-J),±10%(-K) (1)常用电阻标注 XXY XX代表底数,Y代表指数 例如 470 = 47Ω: f# q7 ~' Q, B O0 e0 m M F' r 103 = 10kΩ 224 = 220kΩ (2)小于10欧姆的电阻的标注) V) @" I* . R5 M 用R代表单位为欧姆的电阻小数点,用m代表单位为毫欧姆的电阻小数点 例如9 d8 e' B$ e4 u/ D \5 H0 X+ O 1R0 = Ω3 o7 \3 u: R7 k. s$ H R20 = Ω 5R1 = Ω. e/ H( y" U5 w6 a0 Y2 j R007 = Ω& o1 w- f+ X7 _9 n$ F$ U 4m7 = Ω 2.E-96标注方法 E-96标注法有三位有效数字,精度在±1%(-F)- T: a) P- n/ _3 c (1) 常用电阻标注 XXXY XXX代表底数,Y代表指数( U: J6 l1 u( x% Z 例如 4700 = 470Ω 1003 = 100kΩ 2203 = 220kΩ% b) m0 U+ ]& w8 z, @ (2) 小于10欧姆的电阻的标注 用R代表单位为欧姆的电阻小数点,用m代表单位为毫欧姆的电阻小数点4 n" O. `+ u) B H. @, R- |2 x 例如# }( \* N: f8 }4 j. @- b. C 1R00 = Ω R200 = Ω/ ]; \' q8 Q; {$ y' u( l8 Y( { 5R10 = Ω R007 = Ω& W' `# ! k/ n 4m70 = Ω+ V/ _. g- C& d9 z- G: U% x3 n# t

等效电阻的计算题(培优)

有关等效电阻的欧姆定律计算题 一、知识梳理: 1、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 注意:n 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总电阻R= n 个相同的电阻R 1并联,总电阻R= 2、欧姆定律(注意同体性、同时性、统一单位) U = I = R = 二、中考真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 阻值为20Ω,灯泡L 的电阻是10Ω。当S 闭合,S 1断开,且滑片P 在b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A :当S 、S 1都闭合,且滑片P 在b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 ,则电源电压为_____V ,电阻R 1的阻值为_____Ω. 三、过关检测 1、 现在电阻R 1=30Ω,R 2=20Ω,(1)若将R 1,R 2串联,则总电阻是多少?(2)若将R 1、R 2并联,则总电 阻是又是多少? 2、如图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50V ,电阻R 1=10Ω,R 2=15Ω,闭合开关后,求: 电路的总电阻R (2)电路中的电流I (3)R 1两端的电压U 1 3.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R 1=8Ω,R 2=4Ω,闭合开关。求:(1总电阻(2)通过 R 1的电流 (3)电流表的示数(4)电压表的示数 4、如图4所示电路,R 1=3Ω,R 2=6Ω,电源电压为18V ,求:(1)R 1 、R 2并联后的 总电阻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5、如图5所示,R 1=3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求:(1)求R 1和R 2并联后的总电阻。(2)R 2的电阻 6、如图6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电压表的示数是9V ,L 1的电阻R 1=20 Ω, 求:(1)L 1与L 2的总电阻R (2)L 2的电阻R 2 (3)L 2两端电压U 2 7. 在图7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 ,电流表A 的示数为0.6A ,电流表A1示数为0.3A ,求:(1)通过电阻R 1的电流.(2)电源电压. (3)电阻R 2的阻值. (4)R 1与R 2的总电阻。 8.如图8所示,已知电源电压U 为6V ,电阻R 1=5Ω, 电流表的示数为I=1.5A

电阻标称值表.

常用电阻标称值设计电路时计算出来的电阻值经常会与电阻的标称值不相符,有时候需要根据标称值来修正电路的计算。下面列出了常用的5%和1%精度电阻的标称值,供大家设计时参考。 精度为5%的碳膜电阻,以欧姆为单位的标称值: 1.0 5.6 33 160 820 3.9K 20K 100K 510K 2.7M 1.1 6.2 36 180 910 4.3K 22K 110K 560K 3M 1.2 6.8 39 200 1K 4.7K 24K 120K 620K 3.3M 1.3 7.5 43 220 1.1K 5.1K 27K 1 30K 680K 3.6M 1.5 8.2 47 240 1.2K 5.6K 30K 1 50K 750K 3.9M 1.6 9.1 51 270 1.3K 6.2K 33K 1 60K 820K 4.3M 1.8 10 56 300 1.5K 6.6K 36K 180K 910K 4.7M 2.0 11 62 330 1.6K 7.5K 39K 200K 1M 5.1M 2.2 12 68 360 1.8K 8.2K 43K 220K 1.1M 5.6M 2.4 13 75 390 2K 9.1K 47K 240K 1.2M 6.2M 2.7 15 82 430 2.2K 10K 51K 270K 1.3M 6.8M 3.0 16 91 470 2.4K 11K 56K 300K 1.5M 7.5M 3.3 18 100 510 2.7K 12K 62K 330K 1.6M 8.2M

3.6 20 110 560 3K 13K 68K 360K 1.8M 9.1M 3.9 22 120 620 3.2K 15K 75K 390K 2M 10M 4.3 24 130 680 3.3K 16K 82K 430K 2.2M 15M 4.7 27 150 750 3.6K 18K 91K 470K 2.4M 22M 5.1 30 精度为1%的金属膜电阻,以欧姆为单位的标称值: 10 33 100 332 1K 3.32K 10.5K 34K 107K 357K 10.2 33.2 102 340 1.02K 3.4K 10.7K 34. 8K 110K 360K 10.5 34 105 348 1.05K 3.48K 11K 35.7K 113K 365K 10.7 34.8 107 350 1.07K 3.57K 11.3K 36K 115K 374K 11 35.7 110 357 1.1K 3.6K 11.5K 36.5K 118K 383K 11.3 36 113 360 1.13K 3.65K 11.8K 37 .4K 120K 390K 11.5 36.5 115 365 1.15K 3.74K 12K 38 .3K 121K 392K 11.8 37.4 118 374 1.18K 3.83K 12.1K 39K 124K 402K 12 38.3 120 383 1.2K 3.9K 12.4K 39.2K 127K 412K 12.1 39 121 390 1.21K 3.92K 12.7K 40 .2K 130K 422K 12.4 39.2 124 392 1.24K 4.02K 13K 41

并串联电阻计算公式汇总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中考常考内容: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知识要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因此,各处的电流均相等,即;因此,在对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通过各段导体的电流相等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也大,电压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导体串联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即 。 (3)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如果用个阻值均为的导体串联,则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由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分别相接且又分别接入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所以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因此,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各并联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根据公式,可得 到,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小,电流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因此,导体并联具有分流作用。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 。

功率电阻换算公式

功率电阻换算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

电路电阻计算公式

矩公式为T=9550x功率P/转速n,要是多级传动的话每级的扭矩要乘以减速比,速度越低扭矩越大 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P=I^2 *R P=Fv P=U^2 /R 功的计算公式: W=Fs W=UIt W=I^2 *Rt W=U^2 *t /R 1,两相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P=电流*电压*功率因素 如5A电流*220V交流电压*0.9功率因素=990W 1度电=1000W 2,对称三相交流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有功功率(W)P=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COS) 无功功率(VAR)Q=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SIN) 视在功率(VA)S=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 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因为W=F(f 力)*s(s 距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F为力,V为速度).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 1w=1J/s P=W/t=FV=FL/t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电阻计算公式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 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定义式:R=U/I 定义公式:R=p L/S 欧姆定律变形式:R=U/I 电阻串联:R=R1+R2+R3+...+Rn 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 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2/P; R=P/I2 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2t/W; R=W/I2 t (电热时,W换成Q) 决定式:R=p L/S(族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 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衡虽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 虽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值发生变化 的白分数。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

R=p l/琪中的p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 s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 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 小草也长不出来的。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 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虽: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 成发热元件等。

强电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电线越粗电阻越小用电越少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铜线:S= IL / 54.4*U` 铝线:S= IL / 34*U` 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的长度(M) U`——充许的电源降(V) 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 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 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 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导线截面(mm 2 ) 11.52.546101625355070 95120 载流是截面倍数9 8 7 6 5 4 3.5 3 2.5 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

电路电阻计算公式

矩公式为T=9550x 功率P/转速n,要是多级传动的话每级的扭矩要乘以减速比 ,速度越低扭矩 越大 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W=U A 2 *t /R 1, 两相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 P=电流*电压*功率因素 如5A 电流*220V 交流电压*0.9功率因素=990W 1 度电=1000W 2, 对称三相交流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 有功功率(W )P=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COS ) 无功功率(VAR )Q=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SIN ) 视在功率(VA )S=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 P 表示功率,单位是 瓦特”简称 瓦”符号是“w” .W 表示功,单位是 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 .t 表示时间,单位是 秒”符号是 “s 因为W=F ( f 力)*s ( s 距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 的公式也可推导出 P=F ?V (F 为力,V 为速度).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 ?最大功率 一般用马力(PS )或千瓦(kw )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 1w=1J/s P=W/t=FV=FL/t ② 电压:U=U1=U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6【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1= Q 电量/t P=|A2 : P=Fv *R P=UA2 /R 1 功的计算公 式: W=Fs W=UIt W=I 人2 *Rt

2 电阻:R=p L/S 3欧姆定律:1= U/R 4焦耳定律: ⑴Q = l2Rt普适公式) ⑵Q = Ult = Pt = 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 ⑴ 1 = I1 = I2 ⑵ U = U1 + U2 ⑶ R = R1 + R2 ⑷U1/U2 = R1/R2 (分压公式) ⑸ P1/P2 = R1/R2 6并联电路: ⑴ 1 = I1 + I2 ⑵ U = U1 = U2 ⑶ 1/R = 1/R1 + 1/R2 [ R = R1R2/(R1 + R2)] ⑷11/12 = R2/R1(分流公式) ⑸ P1/P2 = R2/R1 7定值电阻: ⑴ I1/I2 = U1/U2 ⑵ P1/P2 = I12/I22 ⑶ P1/P2 = U12/U22 8电功: ⑵P = I2A R = U A2/R (纯电阻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⑶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